一个运营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3

你觉得一个运营的“不可替代性”是在哪里?为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让我答不上来呢?

 

回想起来,“运营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并非我第一次接触到。如果你去知乎或百度一下,你会发现类似的问题在网上被问得还挺多的。

一个运营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所以,他们的疑虑并非个例,而是在运营从业者中间大量存在着——人人都说术业当有专攻,做研发的写代码牛逼就是核心竞争力,做数据的能轻松搞定一大堆数据图表就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对于“运营”这种干的活往往既多且杂,今天要跟用户聊天,明天要搞个活动,后天又要花钱做推广的职业来说,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呢?

他们的问题也引发了我对这个问题新一轮的思考。所以这一次,我想基于我的感受和理解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觉得,这个困惑往往更容易出现在1-4年从业经验的运营人身上(4年以上经验的,要么就憋着熬出来成高手了,要么都该转行转行了……),所以我想分两个角度来聊一聊——

第一,对一个运营从业者来说,身在1-4年这个阶段,哪些东西更有可能成为你与其他运营相比的独特竞争力?

第二,对于一个运营工作者来说,有哪些你借由“运营”这项工作本身积累起来的能力会容易成为你身上独一无二不可替代,保证你能够凭借着它永远不愁没饭吃的东西?

2.

先说其一。

这部分,我就直接来聊几个我见过的身在1-4年经验这个阶段,同时在我看来也拥有自身独特竞争力的运营人吧。

之前我有提过当时在团队中被我们奉为神人——

G是做微博营销起家的,他熟悉各种微博玩法和渠道推广,当时在他手下,我们的一个从0起步的微博号迅速在2-3个月内就吭哧吭哧奔着小10万粉丝去了。

并且,当要推广我们的产品的时候,G也特别擅长通过微博上的大号转发等各种方式来搞定,他总是能拿到最多的渠道资源和最优惠的价格。

并且,G的最牛逼之处,在于他超强的目标分解、事务管理和执行能力。他总是能把一件事无巨细的事情拆解成各种明确的行动步骤,再通过N多一看就NB哄哄的表格和工具来把这些事务都管理起来,最终成为一个SOP。这让他有了异于常人的能力——比如说,像我这样的正常人,负责微博营销的极限是可以一周内搞定3个项目的推广的话,那G通过他的工具和NB能力,将有可能可以同时做好7、8个项目的推广落地,且保证干净利落。

毫无疑问,对G来说,他身上那种“超强的目标分解、事务管理和执行能力”,就是当时的他身上的核心竞争力。

我以前有过另一个同事D,他为人闷骚,少言寡语,不善沟通,但却是个段子手——那是真段子手,我从来没见过每天能在朋友圈发8条消息不重样,还每一条都是原创,大多数都能让你觉得好笑的人,比如说这样的——

“岳母在岳飞背上刻下‘精忠报国’4个大字,充分说明了一句话——喜欢就是放肆,但爱就是刻字。”

“三叶的母亲叫二叶,三叶的祖母叫一叶,那么问题来了:三叶祖母的母亲叫什么?噢耶!!”

我有次好奇,问他是怎么练就如此强大的段子创作能力的,他答:

其实就是看微博段子看多了觉得好玩,然后就开始想自己学着写,然后大量模仿借鉴,反复练习,最终自己总结出来一套自己的方法,练成了强大的段子能力。

我问他,这个过程花了多久,他说大概1年多。

据我所知,D在工作之余,同时还给至少4-5个微博大号供稿,内容当然是段子,按字数收费。

对D而言,这就是他的核心竞争力——别人创作的内容用户都不爱看,但他写的段子总是能把用户的目光牢牢黏住,甚至还能博得用户一笑,这就已经具备了独特价值。更何况,他还保持着惊人的高产?!

我还认识一个朋友L她之前在一家公司负责社群的运营——简单来讲,就是同时要负责少则几十多则上百个微信群的运营,并在其中维系用户的活跃度。

毋庸置疑,“管群”可能是很多人看起来很基础很没技术含量的事情之一了,但在她手上,她却似乎可以把这件事玩出花来——她知道如何迅速在一个群里建立自己的存在感,知道如何发展更多的管理员来帮助自己一起管理和维系群的氛围,知道如何激励和维系住管理员们的积极性,甚至她还总结出来了自己的“几个要点”——按她的说法,她的任何一个群里,只要有这几件事持续在发生,这个群内的氛围就差不了。

所以,别人要是管几十上百个群,可能群里就只剩广告了,但她的群里,却大都能够做到井然有序——这也让她成为了香饽饽,有一阵,凭借着自己的亮眼产出,她同时收到了十几家公司的邀约和Offer。

其实类似G、D和L这样的人,我见过的还有很多。我猜,你一定不会觉得他们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人。

如果要结合他们几个人总结提炼一下的话,我个人的感觉是:运营在1-4年经验这个阶段,可能是一件既要看短板,也要看长板的事。也即:你既不能让你的短板太短,又要找到一个长板,让它足够长。

具体来讲,在运营工作中,我认为存在一部分技能,可能是比较“普世”和“通用”的,也即:无论你在任何一家公司的任何产品线中,只要你干的是运营,你的核心工作内容肯定离不开它。

这部分技能,典型比如说:写文案数据分析、简单的推广投放、跟用户愉快的沟通和互动、写一份逻辑清晰能看懂的方案和文档……等等。

为了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这部分技能,你需要做的,是最好别让自己在其中有过短的短板。转换成人话讲,就是起码这些事你都得能干到个60分以上吧?

好比,对于我来说,数据肯定不是我专长的事情,你要是跟我叨咕点数据模型啥的我估计我也会很快晕菜,但我至少得懂得一些常见的数据概念,以及如果我要做一次推广的话,我得知道我该看哪些数据,以及该怎么去分析数据吧?

以及,除此之外,我认为,你还一定需要找到某个单点,在这个地方做到“能够超过80%以上的人”。

我举个例子,对于做APP应用商店推广,60分的状态可能就是知道APP应用商店是怎么回事,有哪些常见做法,操作流程大体是怎样的就够了。

但我认识一个做APP应用商店推广的家伙,他能够做到的状态是:他手里市面上85%以上应用商店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且基本都跟他们见过面,建立了一定的私人关系,进而总是能够第一时间拿到各家应用商店的各种“限免”、专题活动等推广资源位,以及,他自己还有一个极其精细的数据统计表,里面详细记录着针对“大学生”这个用户群体,各个应用商店渠道精细到每一周、每一个月、每一个资源位的数据变化……

这,差不多就是我指的“在一个单点上超过了80%以上的人”。

我要给出的第一个答案,就是:针对1-4年从业经验的运营,你的核心竞争力往往需要在于——既让自己在大多数运营方面的通用技能方面能够达到60分以上,又能给自己找到至少一件与运营有关的事,不管是写文案还是跟用户聊天还是地推还是什么别的,把它完成得比80%以上的人都要好。

3.

我们再来说其二:对于一个运营工作者来说,有哪些你借由“运营”这项工作本身积累起来的能力会成为你身上独一无二不可替代,保证你能够凭借着它永远不愁没饭吃的东西?

这部分内容,我想基于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聊一些主观的东西。

我在看到这个问题后,第一时间问了我自己一个问题:我干了快10年运营,那么我自己是有核心竞争力的吗?

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最起码,我现在要是说自己想看机会的话,估计愿意跑来勾搭我的公司应该不低于100家。

于是我继续问自己:在这将近10年的时间里,有什么核心的不可替代的能力我觉得是运营这项工作带给了我的吗?

我想了想,我的答案应该有这么几个——

其一,是一种“能够搭建起来一个生态”的能力。这个东西,说起来有点抽象,但它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举个例子,一个微信群,从成立到发展壮大和持续活跃,直到最后哪怕你不怎么管它它也能持续产出价值,这件事站在运营的层面上,其实是需要你去做好一些特定的事情,通过一些你的言行举止以及规则等等来鼓励和限制大家在一个群里应该做些什么和不应该做些什么,并经过长时间的习惯培养,才能渐渐实现的。

但如果你没有完整亲历过这个过程,你可能很难能够去体会和理解这里面竟然还存在着一些复杂的逻辑,也就更难以把这么抽象的事具化为一系列具体的行动。

但恰恰是这些逻辑,一旦你熟悉并理解了它,你会发现它是能够触类旁通复用到很多其他地方去的,比如说一个社区的管理,比如说一个产品如何驱动其进入一种“自运营”的状态,再比如一家公司如何保持良好的团队氛围。

至少就个人而言,我觉得我很多管理和组建团队的能力,都是“运营”这项工作带给我的。

其二,是一种“懂得了如何影响用户”的能力。

同样举个例子,现在在三节课,一篇文章出来,我大体一看,基本都可以判断出来用户的主要阅读障碍点在哪里,以及大体怎么调整一些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效果会更好。

包括,一个标题,我大体也能判断出来它的打开率会是多少,准确率基本在80%以上,并且在标题不好的时候,我还能想到一些其他的思路去给出不同的标题选择。

同理,一堂课程看起来没有吸引力,我会知道假如把它跟其他的课程来进行对比可能会更容易促成用户决策,以及如果加上某些“早鸟票”、“团购折扣”之类的东西,就会让它的报名数在一段时间内显著提升。

以及,我也知道,怎么做能够增进用户对你的好感,怎么做能够跟用户之间建立一种真正朋友般的信任关系。

类似这样的一些能力,我觉得也都是在长期的运营工作中积累起来的,且是极度宝贵无可替代的。

且最为关键的是,现在早已过了红利期的互联网,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只要占据和搞定渠道就万事大吉的时代。相反,在这个时代下,懂得“如何黏住用户”和“能够真正做出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才会是更为重要的事。因而,这样的能力就会显得更加可贵。

其三,是一种“操盘”感,它可能同时包括了对于各行各业的业务逻辑的理解,乃至对于商业的理解。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像是一个“底层建筑”,而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换句话说,“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知识社区”这样的描述才是行业。

但另一层面上,所有的行业一旦与互联网关联上之后,又一定会出现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共通的东西,比如流量,比如用户访问时间,比如ARPU值,比如GMV,等等……

在互联网圈做运营,你总会在各种合作、营销乃至换工作的过程中接触到各行各业的各种产品,一开始的时候,你一定是会对于这些产品和业务之间的异同感到一片模糊的,但我觉得一旦假以时日,你一定会开始试着去思考一些背后的本质问题——为什么这些产品看似都要关注用户量和用户活跃,但运营上面的打法和逻辑如此不同?

包括,运营最终是对业务负责的,你做流量也好,做用户活跃也好,甚至对销量负责也好,最终都是要实现你的商业目的的,同理,假如商业逻辑不是那么顺畅,运营工作八成也会做得比较别扭。

所以,在运营岗上呆得久了之后,你也一定会去开始思考更多有关于“商业”的问题。

对我个人来说,我正是在前后经历了7、8款完全不同形色各异的产品,包括自己也有过一次创业之后,开始发现自己慢慢能够理解各行各业的逻辑,能够看到更多宏观的东西。

这也让我自己慢慢得到了一种“操盘”的能力——我开始能够知道,什么样的产品在什么阶段适合做些什么和不适合做些什么,以及后续最好又衔接上哪些具体行动才会使得其成果产出最大化。

毋庸置疑,这样的能力,我认为也是“运营”这项工作带给我的,且我很不确定,假如我做的是其他职业,我能否还能养成这样的能力?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信息流

本文作者@黄有璨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111

 

扫一扫 微信咨询

联系我们 青瓜传媒 服务项目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本文经授权 由青瓜传媒发布,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ww.f-o-p.com/30607.html

《免责声明》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广告投放 找客户 找服务 蘑菇跨境
企业微信
运营大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