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品和商业的28条唠叨
1、用户永远是懒惰的。
2、用户未必愚蠢,但永远懒于动脑烦于选择的。
3、心流机制和高大上的荣誉感确实可以刺激部分用户,但人性的弱点几乎像毒品一样让所有人无法抗拒。厉害的商人倾向于长期利益,而用户要的是短期利益的性价比,是多巴胺立刻分泌的速度爽。
4、用户无法判断自己的需要,只会意识到需要不得满足时遭遇的问题,和那一刻心底的欲望。
5、一个性价比高的东西没推好,那是因为有你不知道的成本。一个性价比不高的东西风靡了,那是因为有你不知道的效益。
6、不要教育其自律,而要使其放松依赖。一时的自律会有成就感,长期的自律靠的是了不起的内在激励,而长期或短期的不自律,什么也不需要。
7、你无论如何看不懂却流行的东西,多半是靠了一时营销和噱头,或其他更加暗黑的东西,所以这个流行很快会停止。人性是相通的,没有一代人彻底看不懂另一代人的情况。
8、好玩,实用,可信,前者令人蜂拥而来,中间令人流连忘返,后者令人一掷千金。
9、关注问题,而非套路,关注箱子,而非扳手。厉害的项目都不是靠拼凑改良别人特性实现的,他是直击关键问题,耳目一新又简单到让你惊讶到之前怎么没想到。
10、高大上多半无法全民,如果全民了,要么是玩坏了,要么就是为了装逼的优越感虚荣心。
11、规模未必是优势,边际成本降不下去就是规模不经济。标准化的意义在于,用户需求预期和满足的可控,不标准化的环境往往是预期混乱总体不满。
12、增长并非常态,生命周期有涨有跌,而且下滑曲线时常来的比想象中快。
13、没有面面俱到的完美产品,永远要做取舍,要被一部分人爱死一部分人习惯一部分人抛弃嘲笑,但是谁都想讨好的产品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14、理论可以完美,但团队自有基因,很多事情就是办不到,善于高层运营的就是做不好草根自发。
15、与其说用户总时间有限,不如说用户总精力有限,能分配的注意力和选择压力不多。
16、产品和运营都是公司战略的外化,不必分得太开,评判的标准就是符合公司长远利益的把玩用户需求。
17、用利益收买用户,用噱头勾引用户,用强推吸一波用户,这个手段的危险在于可能带来增长的假象,而掩盖了产品没有击中用户的事实,而为了一直维持这个假象要付出的成本,远远超过一时的收益。
18、对于现有的项目来看,需求是稀缺的,大家做的东西没有多少是用户需要的。对于现有的市场来说,需求又是丰盛的,因为人们的生活如此痛苦焦虑,说明充满了未被满足的空白。这样的矛盾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大家总是盯着别人的套路去修补,而不敢放开手围着用户从0到1。
19、有些趋势是明显的,但他的实现则会带来一些不太明显的趋势,为了使他实现又需要另外一些趋势,这个“不太明显”和“另外一些”考究的是真正的眼光,是要赚大钱的。
20、商业领域唯一的公理便是“没有公理”,新的时代总是带来新的游戏规则和新的物种,不能适应的旧物种就被淘汰了。同样的道理。一些过去活不了的物种,或许新时代就能活了。
21、能衡量的唯一标准就是成本和效益,当然两者都不只现金一项,也都不只看短期。只要这个事情最符合低成本高效益的杠杆需要,就应该去做,管别人怎么说,管自己内心的执念怎么说?
22、不要沉迷于可笑的荣誉感,比如著书立说、社交派对、公司规模、项目逼格。短期看别人会肯定奉承,但长远看只有真正的挣钱才是赢得尊重的最好方法。而对于前者,只有能给人洗脑打造标准或ip让你赚来更多的钱,才具备真正的意义。
23、需求和体验都是来自比较,而这种比较带来的改变不是量的,而是质的。很多产品不是没抓住需求,也不是体验不好,而是人们已经习惯了现有的模式去满足需求,而他带来得改变没那么大的诱惑,足以抵消替换原来选择的成本,微信就是典型。
24、做需求的最大公约数,然而高富帅和学霸的问题是几乎无法切身体会多数用户的痛点,于是他们高大上的理论常常只能用于高层运营,放到c端的绝大多数领域就是没什么卵用的自嗨。更大的机会,往往留给不那么高富帅又不那么底层的人,有视野和思考,又理解利益和疼痛。需求的公约数总是关系人性,而与自己特有的性格爱好学历背景职业无关。
25、你很容易发现别人产品的弱点,但不是他们不知道,只是还没下决心或来得及去解决。
26、工具是人的自然延伸,牛逼的产品总是嵌入到日常生活习惯中,成为某个器官或动作的放大器,成为潜在主流生活方式的标配。
27、好奇刺激和娱乐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常常容易替代,只有嵌入深层需求的产品是长期的。
28、要让用户在使用中不知不觉付出沉没成本,时间精力关系习惯……这是在他对你不那么喜欢时依然抓住的关键。
扫一扫 微信咨询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