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从社交折腾到内容,哪里是怼今日头条这么简单
昨天支付宝悄然上线新的“新闻聚合”功能——天天有料,内容和模式上都类似于每日头条,继支付宝战略会议上放弃高频,社交战略后,这次曲线救国要搞资讯了?爱折腾的支付宝这次又要闹甚?天天有料会成为下一个今日头条么?
天天有料,究竟是个啥
支付宝用户有两种方式进入“天天有料”:在应用中搜索“天天有料”或者在二级菜单“便民生活”中直接选择。
模式上,天天有料类似今日头条:内容由入驻的第三方账号生产,用户手动选择感兴趣的频道内容,优先显示。
目前天天有料也已经将内容分为了时尚、影视、美食、旅行、娱乐、财经、汽车、星座、亲子、科技、数码、体育、视频13个频道,供用户在频道列表中进行增删。
当然由于刚刚上线,在内容聚合上面并没有今日头条,网易新闻,腾讯新闻做的更加精细化,但是天天有料也引入了非常多样的内容生产者,有凤凰、GQ中国、瑞丽等媒体平台,也有毒舌电影、同道大叔等自媒体大V,甚至包括地方的垂直媒介,相信随着热度的提升,支付宝天天有料可能又是一片广告商的战场。
总结下来,和众多新闻客户端一样,天天有料有很多相似的特点:
首页feed流个性化推送关注板块信息,这个上面目前虽然有点简单粗暴,但是学习今日头条像模像样。
支持评论,点赞,以及私信版主,社交分享被微信和QQ屏蔽,反正一直被屏蔽的,习以为常了。
阅读原文可以为站外链接导量。
为什么支付宝要搞“天天有料”
在弄明白为什么支付宝要搞“天天有料”之前,首先我们简单聊聊资讯类的产品有什么特征,了解完了我们就会更好的知道支付宝搞这套原因所在了。
根据今日头条发布的《2016年移动资讯行业细分报告》分析,移动资讯行业整体MAU自15年7月增长104%,到了2016年12月,MAU达到了5.34亿,而根据企鹅智酷的分析报告,用户主要的新闻来源还是集中于移动资讯类APP,因此移动资讯类已成为较为高频的用户流量入口。
随着流量的激增,用户对资讯类的产品提出的要求更高,资讯类的产品趋于两个趋势,内容价值回归和个性化推荐。
由于这几年自媒体的野蛮生长,造成了信息过剩,鸡汤过多,网民们本来碎片化的时间不多,更加趋向于寻找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进行阅读。
基于此所以自媒体人可以看到,微信公众号的阅读越来越下降了,粉丝都不再活跃了,推送的东西打开的越来越少了。
用户呼吁好的内容,好的内容平台;那么自媒体人需要去创造出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再像以前做内容搬运工了。从2016年内容创业的投融资行为可以看出,内容创业依旧是个风口产业。
好的内容需要优质自媒体人的产生,所以优质的自媒体人成为各巨头争夺的重点,谁有这些作者,谁就能产生优质内容,谁就能吸引用户,就有可能占据用户的终端。因此各大平台也推出了对原创内容的奖赏制度扶持内容创作。
从下图易观的数据可以看出,今日头条用户使用时长仅次于微信,坊间传闻鹅厂甚至有过屏蔽今日头条分享的想法,也是对今日头条的忌惮。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内容价值回归以及个性化推荐体系的完善,资讯类产品的趋势必然是用户使用时长变长。
而这又契合了目前互联网下半场的一个趋势,争夺用户时间。去年下半年,美团网CEO王兴提出了一个“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的概念,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移动互联网的增长将趋近平缓,互联网将从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
这样一个时代里,用户时间越来越宝贵,产品的竞争已经到了争夺用户使用时长的竞争,对于用户而言每天的时间是固定的,刷微信的时间多了,使用其他产品的时间就少了,甚至会被忘记。
所以对于支付宝这样强金融工具属性的产品而言,尤其是功能性需求的满足之后用户就会选择离开,产品无法与用户产生更多的连接,使用黏性低,因此,支付宝这一招在于要抢夺用户时间,而资讯类产品的特征正中下怀。
支付宝怼的不是今日头条,怼的是微信?
乍一眼看上去,支付宝这是要抢占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等这些产品的市场份额啊,实则不是,支付宝已经在2017战略会议上要你回归金融,那在金融领域,谁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微信支付,所以支付宝此招最终要对抗的是微信。
支付宝,是阿里巴巴最核心的拳头产品之一,阿里巴巴在上市之前,将支付宝独立出来,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直到2014年,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支付宝在移动支付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0%。
但,从微信开始,事情在变。 从微信红包开始,微信开始祭出了一系列有的放矢的动作。这之后,千年老二财付通披上微信支付的新衣后摇身一变,开始扶摇直上,直追支付宝市场份额。
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统计,截止于2016年第二季度,财付通(微信支付)市场规模达到了32%,支付宝和财付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对于之前处于垄断地位的支付宝来说,其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了,但支付宝无法接受在支付领域丢掉自己的位置,也无法接受曾经自己一家独大的支付领域,现在竟然横生生被微信支付杀出来抢走了大量份额。
同时,支付宝还担负着阿里巴巴在移动端入口的重要责任。阿里巴巴基于电商的战略地图把后端的服务和产业整合的很到位,但在C端却一直缺乏一个强势的入口。
所以为什么支付宝要做社交的尝试,实际上就是想开辟一个强有力的流量入口,但是社交领域已经被微信垄断,支付宝永远不可能有翻身之地。
流量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就是内容为王的时代,那么在内容时代,支付宝就要抢占用户时间。
我们来根据易观的数据分析一下,从日活来说,支付宝是远远落后于微信,微信的日活是支付宝的8倍,从单日启动次数来看,微信是其61倍还多,今日头条都是其2倍多,从日均使用时长来看,微信是支付宝的104倍,今日头条是其9倍多。
再从单日人均角度来看,单日人均启动次数,微信将近其8倍,今日头条将近其3倍,从单日人均使用时长来看,微信是其13倍。
因此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微信凭借高频的社交行为是用户使用时长最长的产品,而今日头条则凭借个性化的内容信息流稳稳占据第二。支付宝的目的很简单,希望通过更具拥有粘性的内容信息流留住用户。
支付宝一直以此为战略构建相应的产品功能和模型,前年的生活圈嫩模事件,去年的圈子事件以及集五福,都是想通过这样的功能模式黏住用户,提高用户打开APP的频次,提高用户的使用时长,不过经常性剑走偏锋。
微信在推出小程序的时候,支付宝也对外公开了自己的小程序,却迎来了一堆抄袭的声音,支付宝只能委屈的说,宝宝早就布局了,宝宝委屈,然而现在谁还在讨论支付宝的小程序呢?
微信今年1月份上线了一个小功能,微信将搜索更加细化,同时增加了未读完文章的置顶功能,增加了站内站外搜索功能,也做了个性化推荐的尝试,目的就是抢夺内容分发权。
所以这次支付宝也上线了类似功能,欲通过资讯领域截击微信。但是,支付宝即使在内容领域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在打开频次上以及用户时长上也永远不会超过微信。
支付宝在用户心理定位上是支付工具或者金融工具,用户把钱给了支付宝,把时间和朋友给了微信,从这个角度来说,支付宝真的应该回归其金融属性,做支付场景的创新。
而资讯类产品,对推荐算法的成熟性,用户交互体验等等有很高的要求,在如今功能日渐冗余的支付宝来说,产品体验也没法和微信同日而语,因此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本次上的天天有料功能,略显鸡肋,八成又是一次铩羽而归。
扫一扫 微信咨询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