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叔印象里,这应该是近一年左右,品牌借势参与度最大规模的一次。大叔想借着这个事件,再聊聊新媒体借势“老生常谈”的3个话题:
1.为什么苹果的红色能够引发品牌集体跟风?
2.为什么借势的垃圾案例越来越多?
3.人家都跟了,你怎么借势?究竟到底有没有一个完美的借势方案?
一、为什么苹果红能引发品牌集体跟风?
显然,苹果手机是科技和时尚的一个风向标,当年的土豪金一度成为所有品牌模仿的对象。没有官方预热、没有传闻的春季发布会、经过5个半小时的官网维护,苹果在22日晚上凌晨悄然发布了全新的红色版iPhone7、iPhone7 Plus。苹果官网的截屏,开始在朋友圈刷屏的同时,第一波借势的品牌就开始了行动,比如杜蕾斯。
随后的一整天,据不完全统计,超过500个品牌参与了此次海报借势,而99%的做法都是找一个红色产品,摆得和苹果海报一模一样。
在大叔印象里,这应该是近期很长一段时间里,品牌借势参与度最大规模的一次。为什么苹果的红色能够引发品牌集体跟风?大叔认为重要原因有3点:
1、复制容易。上文提到了,改一句文案,放两个红色产品,背景调成红色,几乎所有新媒体小编用PS最快5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
2、吐槽心态。还记得苹果上一次引领集体刷屏好像是因为“biger than bigger”这句神文案,品牌们实际上是站在了用户吐槽的角度表达了对苹果创新不足的一种“嘲讽”。这次的姨妈红或者中国红,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叔很多品牌的文案,意思是“苹果你也太慢了,红色我早就推出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大叔下面细说;
3、中国红情结。这个实际上是上2点的延续,苹果推中国红,而中国品牌最多的就是红色外观的产品,因为红色对中国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所以,苹果借着红色又轻松撬动了中国品牌的集体自嗨。
二、为什么借势的垃圾案例越来越多?
大家都跟了,我到底跟不跟这个借势呢?大叔的答案是跟!因为新媒体不是就干这个的嘛,以小博大地寻求更多的曝光率和用户认同感。好不容易逮住一个“全民”热点,又挺容易跟的,怎么能不跟呢。于是乎,越来越多的垃圾借势案例开始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大叔在上文也分析了,易操作是主要问题,把借势的门槛降得很低,但实际上,这样的PK又是最难的。
大叔认为,不少品牌在本次借势中犯了几个通病或者误区,比如调侃颜色。这种文案角度是最容易的,但这次可能是最错的,不信你分别打开苹果官方的中文版和英文版,你会发现同样的红,实际上是不同的。国内是中国红,国际则是慈善红。怎么说呢?
实际上苹果命名的iPhone7红色特别版,归属于红计划“Product Red”,后者是一个慈善机构组织,2006年成立,该组织主要是作为帮助非洲防治艾滋病。通过这个组织开发的(Red)产品,会将部分利润直接汇入到特定的慈善基金中。在此之前,苹果其实已经在官网推出过众多红色相关的产品了,包括红色手机壳。由此来看,对于苹果而言,红色版iPhone7的推出,某种意义上带有一种社会责任。虽然,国内上市的iPhone7红色特别版目前并没有特别说明也属于慈善红。
如果你是一个品牌,可能真的比苹果早推出红色的产品,真的有这么值得骄傲吗?大叔相信,如果你知道上面这个背景,可能就不会调侃苹果的红色,虽然站在所有人的角度,苹果这次推出红色是为了更迎合中国消费者,从而消耗库存。
所以,从错误的角度切入的文案,必然是在制造垃圾。可惜的是,大家都希望抢到第一手的热点,思考的时间太短。最后,大家都看吐了。大叔一度拒绝发品牌案例借势的集合,也是希望不能助长这股邪风,现在来看,力量还是太小,因为一个是门槛太低了,另一个是品牌拟人化之后,一张网络发布海报又不是平面广告,决策层也降得很低。
三、到底什么才是一个好的借势方案?
上面是吐槽,那这次真的没有好的借势案例吗?大叔认为还是有的,尤其是在第一波“跟红”之后,如何能体现你对此事的态度的同时,又不是一味地红,成为你可能脱颖而出的关键。比如世纪佳缘,巧妙地用两本结婚证告诉用户,赶紧上世纪佳缘,好姻缘等着你呢。没有展示任何其红色外观的产品,但实际上是把品牌定位和功能简单直接地进行了传递。再比如360,由于其Logo颜色本身是绿色,无法直接跟红,所以,它把红色贴上了“病毒”的标签,向用户传递自己的安全属性。
大叔认为,好的借势案例可能符合几个标准:
1、明确你想表达什么。
大叔看到很多品牌直接把自己的红色产品直接放上去,但根本就没有告诉用户你这个产品到底哪里好,无效的信息传递再多也是无效的;
2、文案和配图需要另辟蹊径。
复制和模仿是最容易的,但仅仅是这样显然不够,借势营销强调一个“巧”字,用户看完不仅看懂了,还能会心一笑,觉得有点意思;
3、时间。
在满足1和2的同时,如果能缩短制作周期,便是锦上添花,对借势案例来说,有一个观点是“快比好重要”。大叔稍微更正一下,快比最好重要。文案没有最好的,但确实需要越快越好。
扫一扫 微信咨询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