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案是新媒体人做得最多的事情,特别是内容型的运营者,写文案几乎是占了日常工作的60%以上。写得一手好文案,不仅仅是让读者记住那么简单,更关系着产品能否卖得好,品牌可否有效传达。
文案是有魔力的,好的文案能够让消费者产生购买冲动,产生购买。
我看过很多的文案,有好的,有烂的。
但凡好的文案都严格遵循着一个原则:说人话。
文案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让用户看得明白,容易理解你的文案意图,简单直白的道出产品功能卖点。
如何验证你的文案是不是在“说人话”?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写出来后让别人读一读,问问不了解你产品的人读了你的文案之后是否立刻对你的产品卖点心领神会?摒弃那些自嗨型的文案,那不过是一些华丽的辞藻的堆砌而已。
01
好文案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一个文案高手必定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优秀的作家为什么那么多金句,平时多读书,多记录呗。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文案高手,首先要做的是养成阅读的习惯。多读书,每天翻几本书,一年下来,总会让你有所积累。通过阅读,让你拥有良好的文字感觉,增长知识面,拥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世界观。
对于阅读,多读经典的书籍,古今中外的名家经典最好。特别是中国的经典古籍,由于晦涩难懂,很多人都读不下去。怎么办?可以每天读点,反复读,慢慢地就能阅读无障碍了。经典的书籍值得我们深读,多读几次,收获越大。
有人就说了,我没有阅读的习惯啊,怎么办嗯?
如果你没有比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我比较建议你参加21天阅读打卡之类的强制性输入和输出活动。看起来好像很功利,但却非常有效果。我当初也是怀疑这个打卡活动的帮助到底能有多大,后来我也组建了21天读书打卡群,和学员们一起参与打卡,每天输出强制输出读书笔记,慢慢地,每天不阅读都感觉自己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一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微博搜索#菌叔100天挑战营# 看看我们过往的一些打卡笔记。)
有阅读习惯还不行,还要边看书边记录金句,对于你在写文案的时候是很有帮助的。为什么中小学的时候老师要让我们背诵经典课文,就是为了让我们写作的时候能信手拈来。
当然,除了收集金句之外,我们日常多看看经典的电影、品味一些好的歌曲的。也是能有助于我们做文案输出的。
02
好的文案有自己的世界观的,文案是有生命力的,而他的生命力体现在文字上,体现在它给读者带来的阅读感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咪蒙的文章,她的文章传达出来的世界观非常的极端,喜欢的很喜欢,讨厌的很讨厌。咪蒙的公众号就数次因为传达的世界观“三观不正”被国家媒体点名批评,甚至在去年的时候还被禁言过一段时间。这可能是她刻意为之吧,先不管我们是否苟同吧,咪蒙的文案的确做到了世界观的传达。
写文案最重要的就是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和看法,空洞无力的文案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没有生命力的文案,注定是不会受到读者欢迎的。
如果我们把这个理论换到新媒体环境,这就叫“人格化创作”。文案一定要有人格,一定要能传递自己的世界观。就连我们认为干巴巴的报刊媒体,他们对热点时事的评论也是有非常鲜明的态度和世界观传达的。
03
有故事,有画面感的文案才是好文案。
爆款文章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很会讲故事。比如,“王路在隐身”、“雾满拦江、“连岳”这些大佬都是讲故事高手。
怎么确定文案是否有画面感?
你拿起一篇文案,阅读之后,如果你是设计师,你能不能给这篇文案设计好配图?
经典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流芳百世,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阅读时给人很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活生生的在故事的场景里。
04
好的文案要有情绪煽动力。
什么是情绪煽动力?最简单的参照文案就是咪蒙的文章,虽然很多人都说咪蒙的文案很low,但人家确实是写故事高手啊。情绪的带动一波一波的,你很容易就陷入咪蒙的节奏里。
事实上,咪蒙式情绪表达文案是有章可循的。
情绪表达文案最忌讳文案里充斥太多的形容词、名词、连接词。例如“尊贵”、“荣耀”、“震撼”……
情绪文案表达要尽可能的口语化、尽可能多使用动词。
名词比形容词好,动词比名词好,杀伤力最强不过一字“操!”
动词很容易产生煽动性的情绪共鸣感,画面感。名词次之,需要通过细腻的文字描述来感染读者,让读者产生共鸣。一般人物刻画的时候名词和动词结合起来用得最多。而形容词很多都是华丽的辞藻的堆砌罢了,判断一个写作者的文字是否成熟,看看是不是有很多华丽的辞藻堆砌就知道了。
你会发现,越是经典的大家之作,使用的文字词汇越是简单通俗的。
我们需要让读者不用在文字理解上占用太多的时间,不要打断读者的阅读节奏,通篇读起来有酣畅淋漓的快感,那就是好文案。
回头研究一下咪蒙的文案,你会发现为什么咪蒙的文案使用了非常多的口语化的句式,使用了非常多的动词。而且,为了适应手机阅读习惯,咪蒙使用了更多的短句式。
短句式+口语化+动词=杀伤力的情绪文案
想知道自己的文案好不好,拿起来大声一遍,感觉一下顺不顺口。顺口,通俗易懂、有画面感,有情绪就是好文案。
本文作者@菌叔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扫一扫 微信咨询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