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活突破1.5亿的抖音,下一个目标是谁?
日活突破1.5亿的抖音,日子并没有好过多少。
微信对抖音的封杀丝毫没有放松的迹象,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对于微视的扶持力度,随着创造101的热播,微视排名甚至一度超越抖音。
而微信之外,微博,钉钉,陌陌都盯上了短视频,开始在这条赛道上发力,推出自己的短视频应用。
尽管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抖音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仍旧按照自己的节奏不断发展,势不可挡。
先是在海外市场上不断开疆拓土。18年以来,抖音已经先后登录日本,韩国,俄罗斯,越南等国家。根据Sensor Tower 2018年Q1手机应用市场报告数据,抖音及抖音海外版在苹果应用商店下载量达4580万次,成为全球下载量最高的iOS应用。
而在国外的高速增长之外,则是抖音上线多个与社交相关的产品功能,开始正式试水社交。
17年7月,上线“故事功能”,但仅粉丝可见, 24 小时后删除;
17年11月,抖音上线直播功能。
17年12月,发布视频可以添加位置,可以发现附近的人的视频,并且可以设置“仅好友可见”“私密”等查看权限;
18年1月,上线私信功能,用户可以向关注的人发送私信消息。但如果对方没有回复你,只能发送三条,对方回复你消息,或关注你,才可以继续聊天,
除此之外,抖音还专门设置了“关注”tab,并且几次对“关注”页面进行改版。目前的“关注”页面形式很接近朋友圈,强调互动,可以直接点赞,直接展示高赞评论。
并且,在首页查看视频的时候,也能明显感觉到,会优先推荐关注者发布的视频。
从以上动作能够看出,在拥有大量流量之后,抖音开始尝试能够加强用户与大V之间的联系,提高产品的社交属性。但是,对于抖音来说,究竟为什么要试水社交,抖音社交的最终会是怎样的形态?今天,我们就着这几个问题出发,对抖音做社交这件事做一个简单的讨论。
一、抖音的流量困局
对于抖音来说,社交可能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
抖音的快速成功,原因有很多,除过大家都知道的算法推荐,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原因是模板化的表演方式。抖音早期的运营策略是,抖音官方制造套路,KOL模仿表演。随着用户规模不断增加,单靠官方的套路产出不足之后,随即推出的“挑战”功能,即KOL创造套路,用户进行模仿。
这种模式的好处十分明显。模板化的表演让用户参与程度很大程度上的降低,能够实现平台内容快速增长。同时,整个平台的流量全部握在官方及少部分KOL手中,官方对整个平台的内容生态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但是,这种模式的坏处也十分明显。
在这种模式下,抖音并不是像快手一样的短视频社区,而仅仅是一款能够拍出好看视频的拍摄工具。这也使得,抖音上的内容更加接近于表演。这意味着平台的内容生产是依靠官方强运营来推动的,纯原创内容很少。
而对于用户来说,一旦熟悉了表演的模式和套路,就不再关注表演的内容,而是关注表演者的特点,说白了就是看看腿,看胸,看脸。至于表演者是谁,大家其实并不太关心,大V和粉丝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联系。这也意味着,抖音粉丝量的价值其实并不大。稍微留意一下就能发现,很多千万级粉丝的抖音大V,很多视频的点赞量也只有几万,甚至几千。
对于抖音来说,在中早期可能问题不算大,甚至是有好处的,就像前面说的,用户增速十分明显。但是随着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有一些可能的风险逐渐暴露出来。比如说——
- 日活突破1.5亿之后,抖音仍旧是依靠强运营来推动内容生产显示是不太现实的。一方面抖音的内容可能会相对单调,不能真正做到千人千面。另一方面,官方过度参与到运营当中,很有可能会抑制原创内容生产者的成长。
- 许多大V愿意加入抖音看重的是抖音高速增长的流量红利。而增速一旦放缓,大V就只能依靠揣测算法来获得更多流量。这无疑会加强收入的不确定性,很有可能导致大V的出逃。
所以,对于抖音来说,强化用户与大V之间的互动,增强粉丝黏性,可能是一个不得不选的解决方案。这也是抖音为什么从去年开始频繁的上线互动相关功能的原因。
另一方面,面对微信,抖音未必没有“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
即使微信一家独大,创业者们也从来没有放弃做社交的雄心,毕竟在所有产品中,唯有社交是流量最大,用户留存也最高。抖音已经成为了用户使用最长的APP之一,在聚集了大量的用户,并沉淀大量内容之后,导入关系链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抖音及整个头条系的高歌猛进,已经攻入了微信的腹地,最近微信频频变化,除过自身的需要,也很有可能是在面对头条压力之下的应对之举。此时此刻进一步强化社交属性,将被短视频吸引来的用户,通过社交链沉淀下来,也能进一步强化生存能力。
但是,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一点都不简单。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抖音想要做社交,究竟难在哪里?
二、微信、陌陌or微博?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能先要了解一下社交产品的基本类型。
社交类产品,按关系类型大致可以分为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
熟人社交的典型代表就是微信,也就是IM工具,早期,微信上的好友,通常都在现实中也有联系。通常而言,IM工具网络效应极强,你用微信,你身边的人也都是在微信,大家很少会再使用其他工具联系。
而陌生人社交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社区与IM。
探探、陌陌早期都是IM类,但是IM类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互动的平权,你发一个消息,对方一定会回复你。如果不回复,作为一款IM工具也就没有价值了。
但是,陌生人社交天生不平权,你给一个陌生的漂亮小姐姐发消息,他大概率是不会回复你的。所以,只能通过频繁的发消息来拼概率。这也是陌陌早期增长乏力的原因。后期,陌陌通过转型直播,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你打赏我,我就回复你。
而另一类则是社区类产品
通常来看,社区类产品都是早期都由PGC生产内容,然后引导UGC进行生产,最后搭建起一个完整的社区内容生态。
微博就是典型,早期通过引入公知等专业人士,进行PGC内容生产,并诱导用户参与评论。一定阶段后,引导用户进行分享,并在产品功能上,强化用户之间的互动,搭建完整的内容生态。
市面上的社交类产品,大抵上可以分为以上三种类型。对于抖音来说,他会更接近与哪种呐?
三、抖音去向何方?
了解完大致分类之后,我们聚焦到抖音。
目前来看,抖音目前正处于,由工具型产品向社区型产品转变的过程。或者说,抖音已经是一款相对成熟的社区型产品。
观察17年下半年,抖音的更新,主要集中三方面,让玩法更多样,减低拍摄门槛以及强化社交属性。
17年早期,想要完成一款抖音视频大概需要排练3~5小时,而17年后半年,随着一系列功能更新,大幅降低了参与门槛,基本上半小时就可以完成一段视频。同一时期,抖音上线“挑战”功能,并且各种大小活动层出不穷,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到视频分享当中。
同时,大小明星纷纷入驻抖音,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个阶段开始玩命安利:“抖音根本停不下来。”
应该说,经过这一阶段的运营及产品动作,抖音已经完成了向社区型产品的转化。
无论是用户活跃度,还是内容的持续性,成绩都相当不错,如果单纯以社区型产品进行评判,抖音已经相当优秀了。
但问题在于,抖音下一步应该去向何方?
今天的抖音,其实与当初微博的境遇很接近。
二者都聚集了一批优质的内容生产者,也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并且用户参与门槛极低。更重要的是,微博当时也在开发私信功能,导入关系链。面对QQ,微博可能也想过“彼可取而代之”。
之所以微博最后没有做成,一方面是因为腾讯微博的持续竞争,让微博不能轻易地放开手脚。另一方面,微信的成功,让微博原本在PC端的用户大量流失到移动端。微博只能进一步强化明星在微博中的地位,并且加快移动端的进程,社交的步伐只能放缓。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强化媒体属性,进一步吸引明星和机构入驻。在这个背景的驱使下,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社交媒体。
而今天,对于抖音,可能要思考的是,他是想成为下一个微博还是成为全新的微信。
如果选择成为微博,抖音的选择可能是,进一步吸引明星及KOL来到抖音,强化直播功能,促进明星、大V、KOL与粉丝之间的互动。更极端一些,抖音其实可以选择类似于《创造101》这样的女团养成类节目,扶植更多专属于自己的流量明星,强化自己的娱乐性和媒体属性。
如果选择后者,抖音可能需要做的是,放缓商业化节奏,专注于普通用户的增长与链接,并进一步推进用户下沉,强化IM工具属性和互动功能,能够让抖音真正成为短视频社交平台。
不过,从抖音及头条系的一贯做法,我倾向于认为,抖音可能会选前者。
一直以来,头条都是狠命花钱再狠命赚钱的方式,快速商业化是写在头条产品基因里的。对于抖音来说,既然用户规模已经见顶,全力加快商业化的步伐可能才是工作的重点。而上述两种模式,显然前者离钱更近,也与头条一直以来的商业模式更加类似。打通短视频与直播,继续引入大V,提高用户黏性,并进一步拓展变现方式,这条路可能是抖音更愿意走的一条路。
现在已经看到了这样的趋势,包括陈赫,迪丽热巴,鹿晗,关晓彤等明星都已经入驻抖音,少部分更新频率都相当不错,看出来对这个渠道还是相当重视。
同时,许多电影的宣发,推广也开始尝试在抖音上进行,比如《唐人街探案》、《捉妖记》系列电影,两部片子除了异曲同工地选择了欢乐的片尾曲音乐进行短视频创作,而且均为片中的角色如胡巴、唐仁、秦风等设置了专用账号,在宣传期内发布了十多条作品。
除此之外,许多草根创作者也纷纷选择在抖音上开启他们的全新的成名之路。
“畅所欲言MCN”的创始人刘畅从2011年开始做3~5分钟短视频,主要以微博、秒拍和美拍为阵地。2017年底,他准备延续短视频的形式推广公司签约的舞蹈艺人,却发现过去依赖的几条渠道都增长乏力,但是抖音增长速度却很快。
“畅所欲言”旗下5位95后成员组成“不齐舞团”,在2018年1月入驻了抖音,注册了“不齐舞团”组合账号和每位成员各自的账号,其中“不齐舞团”和队长Cain的粉丝均已达到133万。
除此之外,抖音也和各个MCN公司合作,甚至是独立签约艺人,开发独属于自己的IP。比如,“代古拉k”、“莉哥o3o”等千万粉丝量级的大号,背后都明显有专业经济公司运作的迹象。流量红利与一夜爆红的诱惑,使得很多草根达人,尤其是在校学生很愿意和抖音签独家合作,他们的资源有限,但和抖音签约之后,每个月至少能获得10万元左右的收益。
这对于微博来说,不算是太好的消息,虽然头部的明星资源可能暂时还不会流失,但是草根达人也是重要的流量来源,大量流失也会对现有的内容生态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两微一抖”的流量入口格局是否还能维持下去,微博头上可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作者:
,授权青瓜传媒发布。来源:
(ID: )扫一扫 微信咨询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