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事件,有了讨论,点了一把火,还要看舆论控制是否专业。
01
这些年最值钱的是什么东西?很多人说房子。
但,真正有钱(操作资本)的那些人明白,最值钱的其实是“概念”,他们把概念包装成了“梦想”“流量”“加密的数字货币”。
这些操作资本的人最大的能力当然不是自己努力实现梦想,而是忽悠大家一起做梦,簇拥更多的人一起造势。
当所有人跟着造梦者开始做梦的时候,这个造梦者却偷偷地把梦想兑了现。
02
今年有一部金融商战类的迷你电视剧《东方华尔街》,看完让人觉得钱袋一紧。
剧中讲一家上市公司因为一直没有钱而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这时候男二就出了个空手套白狼的主意。
所有人都知道拍电影如果想成功就一定需要三个因素,经验、钱以及票房,但这些因素放在资本运作面前都不是事儿。
(1)拍电影没有经验怎么办?
不需要经验,只需要策划一部电影,不需要多好,但一定要够吸睛,引起市场关注。
至于怎么吸睛,很简单。找个大街小巷都知道的导演,找一些各个年龄层都知道的明星,然后拍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故事,世界名著随便挑一部,故事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用花一毛钱就能赚到钱。
(2)拍电影没有钱怎么办?
拍电影还用钱吗?因为这个世界,股票远比金钱有价值。你没有钱就把股票给这些导演明星,股份当片酬。
例如该上市公司现在5元一股,半价卖给明星导演,他们肯定开心。电影只要大卖,股价必升。合约到期后,他们把股票卖回给该公司,赚一倍,如果股价高于5元,赚更多。
(3)电影没有票房怎么办?
说实话,不一定,但可以想办法:请流量明星、小鲜肉,不就是用来夺眼球的吗?所以搞CP,炒话题,刷榜单,买影评,造票房,明星见面会,9.9元特价票……
可能想到很多人对看电影没太大主见,无非就是看看大家最近都在看什么,电影院里都在放什么,哪个电影有我喜欢的明星我就看。甚至是去看看到底是多烂的电影。
所以一定要砸宣发,让所有人都知道这部电影。还要刷票房,让影院出于利益都排这部片子,让观众看到片子如此火热,票房这么高,电影院都在放,那就都买买买,看看看。
控盘、砸钱交易、炒作营销,控制舆论,一气呵成。
03
我不信炒作还不成吗?
不一定成。面对舆情事件的发生,人们天然的会好奇关注,这是一种下意识的看热闹行为,是一种应激机制。
每当出现矛盾的舆论场,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其实不完全是就事论事,而是基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体验“迁移”于此,把之前的感受“代入”,进行简单的情绪宣泄。
比如票房数据是否真实对我来说并不关心,我觉得好看,就觉得这么高票房理所当然,很厉害。
换句话说,在快节奏的碎片化信息时代,信息理解变短变浅,人们参与公共事件的讨论本身不再是事实真相的核心,而是让位于情感、观点与立场。
于是这就出现了一个现象逻辑:
因为不在乎实证,当一个虚假炒作乃至浮夸的信息出现后,能够得到继续传播;浮夸信息天然都具有极端的特质,打破了人们固有的情感认知和体验,于是另一方观点的人占据道德制高点展开辩论。辩论一旦展开,媒体必将广泛关注。
如此,一个炒作过程的前半部分就完成了。
之所以说是前半部分,因为炒作都是有目的的,只有将炒作出来的热度转化为目的拉动,才算真正完成了整个过程。
04
有了炒作消息的受众基础,就引出了炒作点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话题或事件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甚至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炒作策划点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新闻仿真性
要炒作一个概念或一个事件,首先必须假定这个事件是真实发生的或者是必将发生的,因为失去真实感的东西是激不起共鸣的。
比如以最近的火热的房租上涨上涨为例。
“房价不涨房租涨”,X市房租抢风头,今年租房比去年多花25%
虐心!X市最新租金曝光,可怕的是你根本就追不上!
传播的素材,坚决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
为了达到以次充优、以假冒真的目的,有时侯炒作者在炒作过程中需要模拟出一些与炒作概念类似的真实事件,以推进发展,增加影响面。
(2)多元价值观
炒作是以控制主流言论比例为原则,不怕有反面的言论,就怕不多。如果一个概念出来,大家一片赞成或者一片声讨,那么这个概念是炒作不起来的。站在这个立场的人对它赞扬,站在那个立场的人对它贬斥。
而不管赞扬或者贬斥,所有参与评论的人起初的身份都是模糊的,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神秘的旋涡,将所有的人卷进去。
(3)突破固有的审美和情感认知
人无论在观点和情绪上都会有惯性,那么当一个合理的观点或者事件出来,偏偏又背离了社会传统文化心理和固有审美意识的时候,必然产生较大的反响。
(4)带有情绪性和社会性
因为有情绪,所以言论才会激烈,因为有社会性,所以影响才会广泛。
除了摆出新闻数据事实,得还有新奇的故事才有人引爆传播。
前几日一篇北京天通苑化名陈先生的帖子炸出锅。
陈先生自曝本打算7500元/月出租的三居室,却被两家中介抬价争抢后,最终以10800元与某中介成交。得了便宜的陈先生并没有因此欣喜若狂,而是愤怒地大骂资本大举进入租房市场意图垄断房源、哄抬房租,试图“吸干年轻人的血”。
惊人的成交价,态度反差的陈先生,背后折射出的是良知与愤怒的对抗,大众收入与生存的无奈,自然引起普通群众的共鸣。
到此炒作铺垫算是完成。
仿真报道发到几个媒体之后,下面将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仿真报道不了了之;另一种是社会影响广泛,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转载并跟踪报道。
不论是没有回馈还是回馈的声音倾向某个面,早已准备好的传播素材投放出去用以平衡舆论,扩大声势。
传播的素材也有好多种,40%支持,30%中立,20%反对,10%反思。
支持的题目可以是:
房租一定会涨,这是大势
房租上涨,资本无罪
房租上涨:不合情,但合理
反对的题目可以是:
房租上涨,对于买不起房的年轻人来说,就是釜底抽薪
失控的高房租,比高房价更可怕
房租,耗光了年轻人的首期
反思类的题目可以是:
房租上涨这个锅,长租公寓到底该不该背?
房租上涨都是中介的锅吗?
房价不涨,房租涨,年轻人应该怎么选择?
同时传播素材群发到全国各媒体的相关投稿邮箱,网络水军随时待命,利用微博、QQ、微信群应对舆论动向,指哪打哪。
炒作效果的大小,还要看参与辩论的人、具体辩论的观点和辩论的领域。比如两个平凡人关着房门打情架,围观的人自然少,但如果两个名人在闹市中因立场不同而火拼,所有的媒体必然趋之若骛。
比如某著名房地产中介的副总裁突然宣布辞职,其自曝辞职原因是之前曾炮轰自家以高价争抢房源,使房租上涨过快。这种打脸的素材是不是听起来很有趣。再次将”炒房租“话题推向高潮。
吃瓜群众还等着另一方怎么回应呢,过个两三天,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辟谣。又是热度的延续,召开新闻发布会也没别的,除了表达导致现状的原因是多样化的,我们十分关注某种现象,还要语不惊人死不休,比如“我们是有情怀的,我们以做公益的态度去做,我们是不挣钱的,是亏钱做买卖。”个人言论是小,公司事业,房租上涨收入是大。
05
有了事件,有了讨论,点了一把火,还要看舆论控制是否专业。
一次卓有成效的炒作离不开优秀的舆论控制。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可以完全改变大众对事件的认知。比如请知名大佬来站台。大佬过来自然不是白请,说一句话那也是猛料。
“给大家算笔账…租房市场就是亏本的生意 “某房产大佬站台如是说。
说到底,炒作还是考验爆炸强度,不震惊小伙伴的、不能让人眼前一亮的都是不正经的炒作。
整个炒作过程告一段落,但还没结束,作为一个职业炒作手还需重点关注:炒作效果的控制;炒作周期的把握;声量与效果之间的转化;下一轮炒作策划的跟进。
统计参与跟踪报道的媒体数也是必须的,搜索引擎搜索词条数、微信指数,微博热热搜榜等能够反映炒作影响力的数据,促使融资顺利,扩大规模。当然更直接的为下一步推出高房租做好铺垫。
以上就是小钱撬动大钱的故事,至于请的媒体、大V、大佬、群众代表的钱,在《让子弹飞》里汤师爷有段经典的回答:
得先让豪绅出钱,带着百姓捐钱。豪绅捐了,百姓才跟着捐。
钱到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
来源:
扫一扫 微信咨询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