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技巧:2019年,应该怎么学文案?

文案技巧

 

在2019年的现在,我们该怎么学文案呢?从三要与三不要开始。

一、我们要跳脱形式的框架

文案最怕被形式卡住,但是当过去几年,我们因着网路行销的各种方法论、各种导购技巧还有社群上流传的小秘密给吸引时,我们就忍不住会去遵循那些形式上的架构,而忽略了我们真正要传达的意义。

我们过去较少讲创意,因为我们认为创意是一种基本精神,就好像努力一样,我们一直强调努力是没有意义的,努力只是基本而已。

但流于形式而缺少自己的创意,那是更可怕的事。

我们已经开始厌倦在社群上的一切,对于FB上所流传的生活感到疲乏,越来越多人开始想往外找点什么。

那点什么虽然还找不到,但只要一出现,人们就一定会疯狂涌入。

而在社群里经营的人,如果没有发现自己的窠臼,那只会离人群越来越远而已。

尽快跳脱形式的限制,这时代已经不缺各种方法论,而缺属于你的特色。

二、我们要融合进新技术里

去年我们说面对科技的挑战,今年许多技术已经纯熟,我们不只是面对,而是要拥抱,甚至是合为一体。

在这时代,连知识都难以单独存在,文案更是难以单靠自己展现。

科技不是破坏规则,科技本身就是规则。

因此我们必须融合进科技之中,伴随着新科技,说出我们的故事。

现在你要说一个感人故事,不只是写一篇长贴文而已,而是用一张3D图,转完一圈,用四个面,说完一个故事。

你要做互动文案,并不是在句末请大家留言,而是透过回覆机器人,一来一往之间,引导粉丝深入你的品牌。

没有融合新技术的文案,你的精彩可期,但这时代,大家并不缺期待。

而是缺惊喜

三、我们要小心情绪

文字没有感情,但有情绪。

过去我们已经看到太多谨慎的文字里,透露出各种情绪,而被放大传播的经验。

社群是情绪的扩大器,而2019年将会是群众无比焦躁的一年。

过去我们会说要展现个性,尽情表达。

但今年我会说要小心表达,你的特色里的情绪,都可能被放大10000倍解读。

当你试着用文案操弄群众情绪时,要非常的小心,这时代的我们并没有那么单纯了,我们见过太多例子,也学会了很多。

所以我建议今年你的文案,如果没有把握,就走温情、善良为主,这是永恒不败且安全的主题。

而如果你是走在黑夜的文案,那今年请更小心点,这时代的探照灯,远比你想像的聪明。

具体来说,今年给大家三要建议:

1.你要发展自己的特色,抛弃制式化的形式。2.你的文案要用新技术展现,学习新的科技吧。

3.文案必须小心使用情绪,不然就是表现的温柔吧。

接下来是三不要,则是更深刻的叮咛。

一、不要再看故事式的学文案

这时代最不缺的,其实就是案例,但我们看了这么多年案例,我们学了多少呢?

我们随口都可以举出各种经典的故事,那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大多数人学文案,都处在看故事的阶段:别人的生活如此精彩,我的日子一样悲惨。

那2019年,我们学文案,就不要再处在看故事阶段了。

学习看见那些故事背后的故事。

拆解案例的方法,一直很简单,就是三件事:

1.这案例受众是谁?2.这案例内容核心是什么?

3.这案例用什么方式表达?

抓到这三件事后,我们再倒回去思考,为什么这创意会是这样展现,他们背后策略会是什么呢?

别只是对精彩案例拍手而过,我们应该接手往下走。

二、不要只看到形式的力量

过去我们一直被所谓的农场标、标题党给困扰。

也被一些夸张的销售故事、耸动的浓情销售故事给欺骗。

我们可以出淤泥而不染,但却不能忽视这些形式背后的意义。

这些写法有效的原因,说明着人们极度缺乏平静的力量,总是在追求更加惊险与夸张的刺激感。

社会的情绪因着社群被扩大,同温层则让这些情绪得以蕴酿。

我们过去认为的耸动,不过是现在阅听众的正常而已。

我们认为标准的方式,反而在他们眼中是没有吸引力且不知道想说什么的标题。

过去我们试图逆转,并坚持一点风格。

但这不过是看见形式,而缺少力量的做法而已。

今年,我们应该学习抓住这力量,并融合我们的风格,在满足阅听众的背后,守住我们的疆域。

三、不要排斥跨领域的挑战

从前两年开始,我们就不断的呼吁这件事。

现今产业已经不是分餐饮业、工业、美妆业了,而是要依照商业模式分类,是线上销售、实体通路、业务直购、虚拟服务……等。

每一位写文案的都不再是专写保养品或是专写科技产品,这已经成为我们做功课的基本技能。我们思考写的是实体DM还是社群图片,写的是官网销售页还是影片脚本。

我们该思考是这次用什么方式呈现,是连环图还是条状图,是关键字回覆还是引导式回覆。

跨领域不仅是跨产业,更是跨技术与跨思维。

会表达的人是越来越多,而从过去开始使用脸书写贴文的人,也可以声称自己写文十年了。

挑战是来的又急又快又猛烈,以文为根本的我们,不仅要向下扎好基石,更要往上开出多种枝叶,才能面对洪流。

总结来说:今年要叮咛大家三件事:

1.不要如看故事般的看案例,要学习拆解的能力。2.不要只看到形式,要掌握背后的力量。

3.不要只守在自己的领域,要多方跨出去学习。

这三要与三不要,其实都不新奇,但却是我们每一年聚焦的重点。

每当有些困惑时,想想自己是不是走散了,是不是固执了,再回来看看这篇文,或许就有了答案。

结语

在写的时候,记得一直提醒自己两件事:

1.别把自己的历程加诸别人身上。

2.别把自己的未完成当作是方向。

 

作者:林育圣,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文案的美(smartcopywriter)

扫一扫 微信咨询

联系我们 青瓜传媒 服务项目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本文经授权 由青瓜传媒发布,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ww.f-o-p.com/119249.html

《免责声明》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广告投放 找客户 找服务 蘑菇跨境
企业微信
运营大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