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2017中国互联网共享单车租赁市场数据分析
2016年,“共享经济”“绿色出行”观念逐渐渗透,共享出行方式受到互联网用户,尤其年轻群体的青睐。2016年下半年,随着资本市场的强势进入,和企业的快速扩张,中国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呈现爆发式发展。ofo、摩拜、小鸣单车、优拜、骑呗等众多玩家纷纷入局。如何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保证线上线下服务质量,如何把握市场供需平衡,如何尽快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成为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面临的重要挑战。
研究发现一:互联网单车租赁模式解决公共单车系统使用痛点,成为互联网出行领域新热点
市政配置公共自行车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痛点:
- 痛点一:注册、退押金要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办理,非常不便。
- 痛点二:采取刷卡用车模式,实体卡片易丢失。
- 痛点三:有桩租还,站点覆盖范围有限,站点桩位有限,遇到满桩情况不易还车,从站点到目的地还需步行。
- 痛点四:还车时需要刷卡扣费,系统网络稳定性差。
互联网单车租赁模式为以上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研究发现二:资本催化下单车租赁市场快速升温
研究发现三: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百家争鸣,掀起“彩虹大战”,2017年或将迎来市场洗牌
中国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无桩单车租赁服务已覆盖大部分一二线城市,并向三四线城市渗透
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头部企业优势明显,传统企业互联网化升级效果显著
一方面,互联网单车租赁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快速完成单车的大规模投放。另一方面,互联网单车租赁服务凭借其经济、便捷、高效的特点,广受用户青睐。2016年11月,摩拜单车APP、ofo共享单车APP启动次数均达千万级。
ofo共享单车人均使用时长领先,摩拜单车日均使用时长最久
从人均使用时长数据来看,11月天气变冷,部分地区气候不适合骑行,用户使用时间较短。其中ofo共享单车APP人均使用时长最长,为1.71小时。
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用户粘性较强,ofo共享单车次月留存率、用户活跃度双高
次月留存率与用户活跃度是描述用户粘性的重要指标。APP的次月留存率指在统计周期内,APP的新增用户在次月依然使用APP的占比,数值越大表示用户粘性越高。APP的用户活跃度指在所选时间段内APP的活跃人数与日均活跃人数的比值。数值越接近1表示用户活跃度越大,用户越频繁使用APP。
宏观环境促进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发展
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面临诸多挑战
- 互联网单车租赁服务商为快速扩大规模,短期内向社会投放大量单车,挤占公共道路空间。
- 政府尚未出台针对性管理规范,相关部门在管控过程中存在执法盲点。
- 无桩模式造成车辆停放位置的不可控,增加了企业对车辆线下运营维护的成本。
- 由于车辆分布散乱,导致企业对故障、损毁车辆的维修和回收难度增大。
- 当前市场上玩家众多,竞争激烈,即将迎来洗牌阶段。
- 目前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还未形成清晰成熟的商业模式。
- 部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乱停放、污损车辆、甚至公为私用的情况。
- 培养用户规范良好的使用习惯将促进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互联网单车租赁平台是产业链核心环节,自主设计、合作生产、用户共享、优化市政系统等多种运营模式并存
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商业模式单一,规模化运营将加速企业盈利进程
根据企业披露信息,ofo单车每天每辆约5-10元收入,需要1-2个月能收回单车成本;摩拜单车每天每辆约6元收入,需要约10个月能收回单车成本。规模化运营将加速企业盈利进程。部分新车被恶意损坏、盗窃、据为私用。导致无法为企业创造利润。无桩模式造成车辆分布不可控,企业需要对车辆运营调度进行及时合理安排,并对故障车辆进行维修。技术及人工成本较高。为延长单车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互联网单车成本均较高,占企业成本比例最大。目前互联网单车租赁成本大多300-1000元/辆,摩拜经典版则高达3000元/辆。
互联网单车租赁受到白领和学生偏爱,覆盖多种城市短途出行场景
中国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趋势分析
丰富服务场景,创造互联网单车租赁盈利模式
政府+用户:整合、盘活社会闲置单车资源
城市公共自行车在中国存在已久,政府投资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相关设施,但仍然面临城市公共自行车使用率低、运营困难等情况。长期以来,存在着一批停放在车位、无人使用、破损的“僵尸自行车“,占用公共空间、影响环境卫生,如何处置”僵尸自行车“成为一大城市问题。
一二线城市作为主要竞争区域,市场最终形成寡头竞争格局
一二线城市为主
- 目前中国一二线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更为突出,城市出行半径大,人口密度高,对“最后三公里”的出行需求更多,市场广阔。
- 一二线城市道路系统建设基本完备,路边非机动车停车“白线系统”的完善有助于规范无桩租还模式的停车秩序。
- 三四线城市出行半径小,短途出行工具如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保有量大,公共自行车可以满足出行基本需求。
寡头竞争格局
- 目前短途出行的市场渗透率低,且行业壁垒不高,入局者众多,行业马太效应并不明显,因此未来出现垄断格局的可能性较小。
- 在入局者形成一定规模后,市场将迎来一波洗牌,运营和管理能力较差的企业将被淘汰,而积累了海量用户和出行数据并具备完备硬件技术的企业将拥有巨大优势,最终或将形成几家企业共同瓜分市场的寡头竞争格局。
扫一扫 微信咨询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