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早上起床后蹲马桶,手里没书、没报、没手机,怎么办? ——不行!怎么也要随手操起旁边的一瓶洗发水,看一看瓶子包装标签上的成分、说明、妆字号啊。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智能设备逐渐渗透人们的生活,人们享受着互联网信息共享的便利,实现了信息对称带给我们开阔眼界、广阔思维的可能。人们对于内容的消费需求一直存在且愈发需要。这也催生了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内容消费型产品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类、图书阅读类产品。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QQ阅读”、“得到”、“喜马拉雅 FM”这3家同是内容消费型、但又很不同的APP。
本文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分别比较这3家APP的不同:
一、市场情况
3家APP在iso市场上的分类都属于“图书”。从畅销榜和活跃度两个方面,“QQ阅读”都是第一,足以说明“QQ阅读”倚靠着腾讯庞大用户资源的明显优势。但三者的排名比较起来,差距并不大。
畅销排行
数据来源:WeTest腾讯质量开发平台 产品舆情ISO榜单(时间:2017-5-6 10:38)
活跃排行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时间:2017年3月份)
二、产品内容
内容的丰富程度从低到高分别是:“得到”<“QQ阅读”<“喜马拉雅 FM”
“QQ阅读”在数字阅读的内容量上是老大
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数字阅读行业分析报告》中显示,“数字阅读行业PC端阅读覆盖人数”的榜单上,“阅文集团”旗下的多家网站上榜。(“QQ阅读”是阅文集团主推的手机APP产品)
旗下有“起点中文”“创世中文”“云起书院”“榕树下”“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潇湘书院”等的“阅文集团”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内容源头,用其足够全的数据库去打造一个“数字阅读领域的淘宝”并不会十分困难。截止目前(17.5.8),“QQ阅读”上显示的数据是:出版图书9.9万册;原创文学113.9万册;本周新增2万册。
“得到”内容最少,轻娱乐、重知识
1、“得到”APP的内容来自罗辑思维团队,内容量相对有限。也许是因为内容量的限制,APP不仅在首页没有明显的分类,多数页面上也只有产品名目,甚至没有搜索功能。
2、除了知识类产品外,罗辑思维“公众号微商城”的那摊买卖儿,同样也在“得到”APP里。虽然可以说是与“价值”有关,但非知识类的实物(普洱茶、项链),在这里看来还是略显格格不入。
“喜马拉雅 FM”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内容量上都最为丰富
几乎所有能用“声音”作为表现形式的作品,都能在“喜马拉雅 FM”上面找到(连党课都有)。“PGC+UGC”的内容贡献机制,也让“喜马拉雅 FM”在内容的量级上让其他2家无可比拟。编者测试了下,《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在“QQ阅读”上没有搜到,但在“喜马拉雅 FM”上有3个主播的读书作品:
可即使“喜马拉雅 FM”的内容再丰富也无法囊括所有,其专辑“罗辑思维”中的节目单却已然被清空。不难想象,这些内容在“得到”上肯定一个也不会少。
三、使用平台与使用情境
使用平台
“QQ阅读”和“喜马拉雅 FM”都支持PC网页端、APP端两个平台切换使用,相比之下“得到”的PC端官网上却基本没有实质内容,只有产品名目、引导下载APP:
使用情境
(1)共同点
三者都足以让用户利用自身的碎片化时间,只要手边有智能设置都可以使用。
(2)不同点
使用情境的不同跟不同的产品内容形式有关。
- “得到”和“喜马拉雅 FM”的音频形式,使得用户有“一心二用”的可能,堵车时、做家务时、上下班路上等,都可以打开APP,点开了听就行了;
- “QQ阅读”的电子书字面的阅读形式,更需要用户“沉浸式”地使用,精力投入度要求更大。
四、盈利模式
付费程度从低到高分别是:“喜马拉雅 FM”<“QQ阅读”<“得到”
“QQ阅读”的付费形式多样化
1、付费读书:包月or单本购买
- 包月:可免费读书库内10万书籍。(“包月”不等于可读所有书。我曾经看到“包月畅读”这4个字,畅快地马上买了1个月包月后、发现并不是很舒畅,因为我发现我要看的书还不是免费的。)
- 单本购买:充值“阅点”购买。(包月后价格会打点折、阅券可以抵点费用)
2、打赏:充值“阅点”打赏给作者
“得到”付费服务占比最多
除了“知识新闻”可以免费听,“《罗辑思维》、专栏订阅、每天听本书、电子书、商城实物”都需要充值等价人民币购买。
“喜马拉雅 FM”付费节目占比最少
“喜马拉雅 FM”有部分精品节目是付费(充值“喜点”)才可听取的,但相比庞大的总音频库,付费占比并不大。而金钱来往更频繁的场景是“打赏主播”。
值得一说的是,3家平台充值的最低门槛,仿佛遵循着某条行业标准,不约而同, 都是6元。
五、社交互动
社交互动程度从低到高分别是:“得到”<“QQ阅读”<“喜马拉雅 FM”
“QQ阅读”的社交互动多集中在书籍与作者
- 对书籍:“投推荐票、打赏、投月票、书评 、分享”
- 对作者:“关注、阅点提问”
大多“原创文学类”作者是有个人主页的(“出版书籍类”作者很少有个人主页)。足以可见,“QQ阅读”整合“阅文集团”旗下原创文学网站的资源能力,以及原创文学的读者粉丝中的精神代入感和强烈的追书热情。
“得到”社交互动最少
区别于功能众多的内容型产品,专注于精选内容的“得到”的社交互动也极为简单:
“喜马拉雅 FM”社交互动程度最高
在“喜马拉雅 FM”上,用户对“主播”、“专辑”、“作品”、“其他用户”都可以互动,功能也是最多的。这应该也和“用户本身也是主播”的UGC内容机制有关系。
六、用户激励
- “QQ阅读”:用“阅券”鼓励用户多频次、长时间地使用APP。
- “得到”:用《罗辑思维》这个金牌栏目做吸引,引导用户在“知识付费”上花出第1笔。
- “喜马拉雅 FM”:用付费精品“分享赚”的佣金,鼓励用户传播。
七、定位与目标用户
随着以上六点分析,其3家APP的定位、目标用户和目标价值也逐渐清晰:
“QQ阅读”——电子书大全
旨在用海量电子书作品做一个“阅读类市场的淘宝”。
- 目标用户:全网用户(特别是原创文学爱好者)
- 目标价值:给你海量内容、让你自由阅读
“得到”——精选付费知识
另辟蹊径,从精选和价值上做“小而美”的内容。
- 目标用户:消费知识型的智能移动设备用户
- 目标价值:替你筛选、给你更有价值的知识
“喜马拉雅 FM”——语音世界的各种可能
用语音形式做知识与内容“大而全”的极致。
- 目标用户:全网用户
- 目标价值:解放你的双手和双眼、让你自由阅听
延展分析:3家APP的业务重叠
看似“各有特点、各有定位”的3家APP,好像也并不是完全地“专注”,不乏有“相互借鉴”的地方?
“QQ阅读”的语音听书?
作为阅读型电子书“QQ阅读”,在“语音功能”上也有所涉及,可体验感稍欠佳:
1、阅读时设置“朗读”功能(“甜美女声”or“情感男声”)
- 音效体验:因为是合成技术阅读,机器人阅读的词语间断感,总归和听真人阅读有差距。
- 交互体验:无法边听边浏览其他页面,若想从书籍内页退出到APP其他页面,需先“退出朗读模式”。
2、“发现”中的“听书专区”
- 音效体验:真人主播录制的读书作品,听感优质。
- 交互体验:播放中途可以退出到APP其他页面,但在其他页面上不显示播放器控制条,想关闭语音的话实在让人恼火:需要再点进去某一本听书作品,等它开始播放后、再按暂停。
“得到”的电子书?
电子书自然也是“知识”;那么精品电子书也可以说成是“精品知识”。“得到”的“电子书”专区里面,虽然没有搜索、没有分类,但数量并不是像看上去那么少,至少超过400本,购买成功即可APP内直接阅读。
交互体验:操作较流畅、复制好句可生成“优质分享页”。
“喜马拉雅 FM”的付费精品?
“付费精品”被放在“喜马拉雅 FM”分类页第一个分类,浏览一遍付费精品的产品内容,不难看出其内容的主要类型为:
- 商业/经济学/财经类;
- 科技/科普/人文类;
- 心理学/思维提升成长类。
而这几类内容和“得到”中专栏订阅的付费内容相比,类型极为相似。
交互体验:界面和操作与免费音频节目一样,可部分免费试听。
结语
互联网产品成功的前提——找准自己定位和目标用户。毕竟历史经验证明:QQ商城做不好一个像阿里巴巴的淘宝,支付宝也做不好一个像腾讯的微信社交。可“做一个阅读类市场的淘宝”貌似还是一件靠谱的事儿。“QQ阅读”、“得到”、“喜马拉雅 FM”,即使目标用户会相互重叠,但若致力于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不同用户需求,本质上就并没有真正的胜负高下之分。
至于3家APP业务在“相互借鉴”的地方——看上去好像不够专注,但内容和形式上未喧宾夺主,其实可以理解为是在核心业务外的补充服务。毕竟在互联网时代,“绝对专注”的风险的那一面,就是若在某一天你突然发现,你所专注的业务正在被善变的市场和用户所摒弃时,你已来不及改变。
扫一扫 微信咨询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