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Wed, 26 Jun 2024 08:09:4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1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社交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2024社交营销趋势 //www.f-o-p.com/348147.html Wed, 26 Jun 2024 08:09:48 +0000 //www.f-o-p.com/?p=348147

 

从万物皆可找搭子的搭子文化,到种植水培香蕉「拒绝蕉绿」的反精神内耗,这一届网民不断在社交网络中寻求自我,在追求个性表达的同时,探索着生活中的无限可能。

想要抓住这届新兴消费者,品牌就需要在用户注意力的吸引与建立更紧密的互动上下功夫,读懂与消费者行为有关的社交新趋势,就成为了品牌的“必修课”。

本文总结了2024年上半年的社交关键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机互动:AIGC

随着chatgpt、Sora、AIGC等科技化产品的发展,并逐步走到消费者的生活中,让更多人拓宽了自己社交的维度,并让数字化的语言成为了用户与数字化世界交互的工具,也成为了在网联网世界成长起来的原住民,用于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重要桥梁。

数字化语言与科技的发展使产品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智能家居、手表、手机、汽车、音响等设备均有了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使人机互动成为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五大社交关键词,引领2024营销趋势

同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带来了新的生产力,是创造力的革新,是对话场景的变化与升级。对于品牌来说,可以利用Ai精准掌握用户画像,为实现更精细化的营销做数据储备,且能够洞察用户的潜在需求、预测市场趋势,来制定更具前瞻性的营销策略,打竞品一个措手不及,抢占先机占据最有利的位置。

社交回避:已读不回/已读乱回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代社会逐渐变成了高度互联互通,在社交软件中也涌现出海量的信息,躲不掉又不想面对,加上大数据的影响,让大众的隐私边界逐渐被蚕食,也让用户在社恐、社牛、社懒等状态中反复横跳。在维系社交关系与保持社交边界感的矛盾中,用户是被动式话痨,还是选择社交回避,都由其心境决定。

与模糊焦点的糊弄学相比,巧妙地转移话题被称为是高阶的已读乱回,那些年轻人借魔法打败魔法的语言太极,玩的就是一个平静的疯感,看似已读不回的冷处理,或已读乱回高阶玩法,其实都是想要保持自己的选择自由。且无厘头的回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戏谑感,来躲避鼓负面或者释放自己的压抑情绪。而个性化又幽默的表达方式,既折射出海量信息中用户筛选信息的方式,也流露出当代人寻求的松弛感。

五大社交关键词,引领2024营销趋势

反精神内耗:全民造梗、夹角青年

谈到松弛感,就不得不说说大众高呼的反精神内耗,夹角打工人利用网络热词、表情包、段子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也形成了全民造梗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当代青年在面对精神内耗时的自我调侃与反抗,也是网民通过诙谐幽默表达缓解压力和寻找共鸣的新方式。

比如最近受欢迎的蔬果谐音梗「禁止蕉绿」「动感光波」「放青松」,在成为青年情绪嘴替背后,也反映出消费者想要寻找到「小确幸」,实现心理慰藉与精神疗愈。同时,以追梗、造梗、玩梗的方式排解负面情绪,给自己更积极更正向的心理暗示,这种有趣又个性化的玩法,还能帮助人们摆脱精神内耗,实现快乐生活与工作。

五大社交关键词,引领2024营销趋势

释压崇拜:土味短剧、短逃离

同样是释压,作为年轻人共同选择的新社交和生活趋势释压崇拜,为快节奏、高压力生活环境下的人们,提供了精神上的寄托和平衡。有个显著表现是人们开始选择「短逃离」,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压力,寻找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如今年大爆的土味短剧,特别是《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以及各种狗血霸总短剧,获得了超高的关注与讨论。而短剧也短小精悍的剧集,让人们能够在等电梯、乘公交、午饭等碎片化的时间里轻松观看。

五大社交关键词,引领2024营销趋势

“短频快”的观看模式,不会消耗人们太多精力,也提升了人们在观赏剧集时的观看体验,这无疑增加了内容的可传播性。之所以被称为是土味短剧,往往是因为狗血、夸张的剧情,且贴近现实生活/梦幻的故事内容,能够迅速调动观众的爽感,产生前所未有的快感,为大众提供了情绪价值。

重新定义附近:Wildeat、CityWalk

释压崇拜具有随时性、多变性,而重新定义附近概念,就像是人们在自己的熟悉的地方,给心灵提供了一个栖息场所,用亲近自然、人文环境、感受人间烟火的方式,转移注意力,使心灵有获得感。

无论是Wildeat,还是CityWalk,都重新定义了附件这一概念。曾经,附近就仅仅是离自己的距离较近的地方,而Wildeat视角下的附件,是能够帮助自己实现短逃离的地方,是给心灵舒缓、按摩的地方。而CityWalk的附近,即能够用脚步丈量的地方,可能对选择CityWalk的人群来说,都可以称得上是附近。从这个角度看,附近这一概念已经被更新,对品牌的营销来说,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营销方式与内容了。

五大社交关键词,引领2024营销趋势

写在最后

这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玩法与变化,为品牌精准“狙击”用户提供了基础用户画像,给品牌的营销指明了方向:

  • 拒绝模仿,持续创新,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品牌赢得流量与用户的重要法宝;
  • 打不过就加入,根据用户喜好,引导消费者参与到品牌的内容共创中来,这是提升影响力、延长传播周期的重要途径;
  • 玩转社交营销,离不开好玩、有趣以及时尚性的内核,而做好文化摸底保证内容的正向价值观,也才有机会达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 用户不讨厌广告,想要征服消费者,或许歹毒式安利(反向操作)植入软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2024年社交应用市场洞察 //www.f-o-p.com/346098.html Tue, 04 Jun 2024 01:15:39 +0000 //www.f-o-p.com/?p=346098

 

随着短视频的流行和商业变现的迭代,全球社交应用收入持续增长。2024 年第一季度,全球社交应用内购收入达 4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创历史新高。

本报告将分析近年来社交应用下载量和内购收入趋势,头部社交应用收入表现,以及 2024 年中国、日本、韩国和中东等市场热门社交应用排行,并通过案例分析介绍 TikTok 在全球市场的突出业绩和用户画像。

特别说明:本报告仅统计应⽤商店 IAP 预估值,不包括广告变现收入和中国地区第三方安卓渠道收入。

全球社交应用内购收入再攀高峰

全球社交应用在下载量增长放缓的趋势下,内购收入持续增长。2024 年第一季度收入达 4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创历史新高。2023 年 Q2 至 2024 年 Q1 期间,全球社交应用内购收入环比提升 20%,逼近 170 亿美元。

在5.webp.jpg

头部社交应用商业化变现效果显著

得益于直播打赏强劲的吸金能力,2024 年 1-5 月 TikTok 内购收入同比提升 26%,突破 20 亿美元,强势领跑社交赛道。

2024 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 Snapchat+ 订阅数同比增长 2 倍,超过 900 万人,Spotlight 短视频观看时长同比增长 125%,推动 Snapchat 内购收入同比提升 157%。付费订阅数增长也带动 Instagram 收入大幅提升 230%。

在6.webp.jpg

快手跃居中国 iOS 市场社交应用收入增长榜冠军

得益于短剧的推出,快手多维度变现能力显著提升,根据《2023 快手短剧数据价值报告》,2023 年快手付费短剧用户规模增长超 5 倍,2024 年 1-5 月,快手跃居中国 iOS 社交应用畅销榜首。

随着企业用户的增长,2024 年 1-5 月职场社交应用 BOSS 直聘内购收入同比上涨 44%,跻身收入榜第 2 名,2024 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 BOSS 直聘季度营收同比上涨 33%。

在7.webp.jpg

TikTok 登顶日本社交应用下载榜,TikTok Lite 广受日本用户青睐

2023 年 6 月,TikTok Lite 登陆日本市场,随后下载量快速攀升,带动 TikTok 整体下载量同比上涨 120%,登顶日本社交应用下载榜。

由邀请制转变为开放下载后,去中心化社交应用 Bluesky 在日本市场下载量迅速飙升,成为 2024 年 1-5 月日本下载量增长最大的社交应用。

是.webp.jpg

YouTube 蝉联韩国市场收入最高的社交应用

近年来,随着创作者的涌入和用户增长,YouTube 在全球市场内购收入持续上涨,韩国市场也不例外。2024 年第一季度,YouTube 在韩国内购收入逼近 3200 万美元,是 2019 年第一季度的近10倍,蝉联韩国社交应用畅销榜冠军。

来自 S.M.Entertainment 的两款粉丝与偶像社交应用 Lysn 和 bubble with STARS 入围收入榜前 10,其中 Lysn 全球累计收入达到 1.3 亿美元,韩国和中国收入占比 34% 和 27%。

是2.webp.jpg

TikTok 全球累计内购收入突破 140 亿美元

Sensor Tower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5 月,“短视频+直播”应用 TikTok 全球累计内购收入超过 140 亿美元,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非游戏应用。与此同时,TikTok 收入保持强劲增长,2024 年 3 月达到 4.5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是3.webp.jpg

根据 Sensor Tower 用户洞察数据,TikTok 更受年轻用户青睐,2024 年第一季度在美国市场中 00 后用户占比高达 36%,显著高于 Facebook 的 14%。TikTok 用户画像以网络社交名流、时尚达人和灵活支付者为主,展现年轻用户偏好。

是5.webp.jpg

 

作者:Sensor Tower

]]>
抖音的社交梦没有死 //www.f-o-p.com/341882.html Tue, 09 Apr 2024 05:51:41 +0000 //www.f-o-p.com/?p=341882

 

在抖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当上“父母”。

近期,抖音推出合养精灵(小火人)功能。据介绍,用户需要与好友连续聊天6天以上,并将抖音升级到最新版本,就可以在私信消息框点击“合养精灵”邀请好友合养“小火人”。

抖音“养小火人”其实就相当于“续火花”的升级版本。随着互动天数不同,“火花”颜色会发生变化,“送出礼物”等其他互动行为也会改变“火花”的颜色,颜色越深代表好友之间关系越“亲密”。“小火人”的玩法也是类似的逻辑,合养双方需要每天互动,“小火人”才能获得相应的成长值,进而解锁其他形态。

为了让“小火人”快快成长,不少用户开始使用抖音聊天。

精灵成长攻略中规定,合养用户每天完成“当天互发消息”、“当天发10条消息”、“当天互相分享3个抖音视频”三个任务后,就可以分别获得相应的成长值。目前,“小火人”有“幼儿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种形态,解锁后两种形态分别需要获得165和665点成长值。

由此,有网友制定了属于年轻人的第一份“婚姻劳务合同”,其中约定:甲方和乙方需要每日至少一次聊天互动,以确保小火人不会死掉,鼓励互发10条消息,并互相分享三个抖音视频,以确保小火人健康成长。

显然,所谓的小火人功能是抖音在社交领域的又一次尝试。拟人化的数字介质,合养的游戏形态,小火人甫一登场,就展现了比火花更大的动员力。因为对于火花的熄灭,人在心理上早有预期,但要是火人就不一样了。

01

抖音上正在掀起一场养“小火人”热潮,黄色小火苗形态的“小火人”,萌化了不少用户的心。用户开始自发地邀请好友一起合养小火人,在社交裂变的力量下,“小火人”快速霸占抖音热门视频的评论区,成为用户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为了培养用户在端内聊天的习惯,抖音在该功能上还设定硬性任务,合养双方需要每天完成聊天等互动,否则“小火人”就会“死掉”。

“现在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在抖音发一条信息,如果对方忘记发了,还会专门去微信提醒他发。”有抖音用户告诉《最话》,如果不发消息,小火人就会变成灰色,表情也会变得沮丧,感觉像病了一样,会有心理压力。

《最话》还观察到,不同于以往做社交时“广撒网”的方式,抖音这次瞄准的是年轻用户,并将场景具体到各大高校。目前,抖音已经在河南、江西、湖北、山东等地的高校官方公众号上,投放了有关“对方邀请你一起养小火人”的推广内容。

如何拉长用户在自己产品上停留的时间,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思考的问题。如今,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零和博弈阶段,已经在用户娱乐时间稳坐第一把交椅的抖音,想要进一步拉大用户留存时间,就需要把用户的社交时间也给“争夺”过来。

基于抖音短视频的基因,合养“小火人”功能以“娱乐化”的方式被快速传播,网友们纷纷玩梗道:消失的父亲,暴躁的妈,灰蒙蒙的孩子,破碎的家。这种游戏化的社交方式,打破了传统社交的条条框框,让用户在“玩游戏”过程中培养在抖音聊天的习惯。

“在合养了‘小火人’前,抖音上只会给好友分享视频,基本不会聊天。现在是抖音、微信两头聊,有时候边刷抖音边聊,都忘了回微信那边的信息。”上述抖音用户告诉《最话》。

在“小火人”的带动下,用户已经将部分社交时间转移到抖音上。但从历史的经验来看,“续火花”也曾为抖音贡献一定社交活跃度,但却没有培养出用户在抖音聊天的习惯。

显然,对于依靠算法驱动的抖音来说,想要做社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02

字节跳动的CEO张楠曾表示,抖音的本质是人,做社交是顺势而为,未来会是一种生活方式。

张楠还提到,抖音做社交有一些内力因素,也有一些外力因素在。内力是随着抖音使用频率上升,变得越来越普适,大家开始喜欢使用它去记录日常生活,外力则是抖音在微信上被封禁了。

这些年来,抖音在社交上也做了不少尝试。

目前抖音首页的四个一级入口中,有两个都是带有社交属性的,在“朋友”界面显示的是互关好友发布的视频,“消息”则是抖音聊天的社交入口。这两个入口,一个相当于微信的朋友圈,另一个则酷似微信的消息界面。

《最话》还注意到,目前抖音的聊天功能不仅具备微信所具备的相册、拍摄、视频通话、红包、转账、位置等基础社交功能,还上线一起看、以图换图、默契问答等趣味玩法。不仅如此,用户还可以看到好友的在线状态,以及好友是否“已读”消息。

一位每日平均抖音使用时长超过4小时的用户告诉《最话》,“我很喜欢用抖音的一起看功能,因为可以和好友同步刷视频,过程中还可以语音聊天。有时候跟好友视频通话的时候,我也会用抖音,因为有一些特效可以用,感觉很好玩。”但这位用户表示,日常社交还是在微信上,“好友都在微信上,只有几个互关了抖音。”

2019年,抖音甚至还推出一款独立社交软件“多闪”,当时“多闪”的定位是无压且有温度的熟人社交产品。多闪功能介绍中提到,视频是以好友关系聚合,视频内容72小时限时可见,没有公开的社交场景,陌生人最多只能聊3条。

“过于重复了,这些功能抖音本体就能做到,搞不懂这个软件存在的意义。”有多闪用户在App Store评论道。也是因为如此,多闪的存在感也并不强,有多位抖音用户告诉《最话》,没有用过多闪,也没有听说过。

《最话》观察到,目前“多闪”可以通过抖音账号和手机号两种方式登录,改版后,其首页有四个一级入口,其中“聊天”、“朋友”、“我”都是搬运抖音的功能,唯一的区别是把抖音的“首页”入口更换成“通讯录”。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独立的社交软件,多闪的聊天功能甚至还没有抖音多,这也就不难理解多闪为何会失败了。

在做社交这件事上,抖音是焦虑的。豪掷1亿现金都没有扶起“多闪”后,抖音开始试水“陌生人社交”,先后上线“抖一抖”、“同城圈子”、“兴趣匹配”等功能。但现在,这些功能有的已经下线,有的处在“无人问津”的状态。

在战略摇摆下,抖音的社交现在处于“生熟混杂”的状态。

03

抖音为什么非要争社交?一方面一定是因为要在已经饱和的用户时长中,继续保持自己的强势地位。

QuestMobile发布的《2024春节假期洞察报告》显示,全网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约7小时,其中短视频和移动社交分别以31%和25.6%的行业份额遥遥领先。该报告中还提到,春节7天日均活跃用户数超1亿的平台中,抖音和微信的用户使用时长分别为116.2分钟和79.2分钟。

有一种说法是,在互联网流量里,社交处于最上游,内容处于中游,支付工具等处于下游,越往上不可替代性越强。为了争夺用户时长,几乎所有处在下游的互联网企业都在往社交和短视频发力,就连微信和抖音也不忘“居安思危”,开始向对方的领地渗透。

但对于抖音来说,做社交更像是一场“防御战”:一方面是为了消化用户社交需求,减少用户活跃度流失;另一方面则是继续深化其在B端的价值。

无须赘言的是短视频直播的种草效率,据报道,2023年抖音电商的GMV在2.2万亿元左右,拼多多的GMV在4万亿左右,快手电商的GMV为1.18万亿元。2023年9月,抖音电商总裁魏雯雯曾表示,过去一年抖音电商整体GMV规模增速达80%。

但客观事实是,以中心化流量分发为核心逻辑的瀑布流,在实现瞬时成交的同时,很难实现深度种草或者复购。所以,一旦内容平台的电商GMV到达一定饱和度,就一定会从公域向私域突围。

虽然前者有利于平台争取大规模的电商客户广告,但私域能力的搭建,会帮助平台突破想象力的瓶颈。

这个瓶颈决定了,内容平台的想象力是否会止步于“小淘宝”。众所周知,淘宝在电商领域仍然具有一定的马太优势,但淘宝在非电商领域并无建树,例如需要长尾成交的商品,房产、汽车、在线教育等。

以上这些高客单价产品,以及那些希望实现高复购的品牌,都需要搭建私域,因为只有私域,才能以信任成本摊薄营销成本,从而实现高ROI。

一位从抖音流向快手的商家曾告诉《最话》,“在抖音的算法中,其实很没有安全感,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所幸不如到私域比较健全的地方吧,能够让自己比较稳定的一种地方。”据了解,这位商家在快手上做的还不错,超过在抖音电商带货的一些数据。

历史经验证明,只有社交氛围活跃的场域才能构建高效私域,业内有句话说,无社交不私域。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量公域平台都开始注重私域能力建设。

目前抖音、美团等都上线了“商家/粉丝群”功能,但这并不代表着就拥有私域流量。《最话》观察到,目前抖音上有相当一部分品牌商家没有建立群聊,已经建立起的群聊内,很多几乎没人维护运营,只有新用户进群后寥寥几句的欢迎语。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让用户产生复购,延长用户的生命周期,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2021抖音私域经营白皮书》指出,私域是抖音生意的新增量,具备强获客、正循环、高效率的特征。近年来,抖音也一直在私域场景发力,包括上线小程序等运营工具,帮商家把流量从公域转到私域。

但这仅仅是私域运营的第一步,想要真正发挥私域“正循环、高效率”的特征,就必须把社交氛围做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打通私域运营的闭环,在高频互动中提高用户粘性,进而实现复购,甚至是裂变。

商家群聊的低效率,本质上是因为整个平台没有社交氛围,用户没有形成交互习惯,这应该就是这些年抖音死磕社交的深层原因。

合养“小火人”的功能能为抖音社交做出多大的贡献尚不可知,但至少目前,这种针对年轻人的游戏化社交工具,让抖音完成一次全新的社交探索。

某种程度上,这也反应了抖音和腾讯对于人的理解是不同的。微信的开屏,是一个人对峙孤独星球,而小火人则是两个人的碰撞。前者以近乎I人的视角,完成了不可匹敌的社交帝国建造,其原因不难理解,因为每个人的社交关系原点都是本我。

但抖音则从关系本身出发,一个比较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是,也许I人会在意火人是否活着,但E人会毫不在意,这种差异本身会造成社交关系的结构洞。

对于过去和将来,在社交上前仆后继的公司来说,结构洞就是陷阱。

 

作者:魏霞,编辑:王芳洁

来源公众号:最话FunTalk(ID:iFuntalker)

]]>
AI社交来了,微信慌了吗? //www.f-o-p.com/340603.html Mon, 25 Mar 2024 09:05:30 +0000 //www.f-o-p.com/?p=340603

 

一场关于AI社交的大战,正在拉开序幕。

近日,QQ内测“AI聊天搭子”,包含了不同类型的虚拟角色,前不久抖音也上线了“话炉”,去年11月美团上线了WOW。包括传统社交巨头腾讯,以及其他大厂抖音、美团、百度,都开始亲自下场,准备这场AI社交大战。

社交赛道混战屡见不鲜,无论是微信在熟人社交的崛起,还是陌陌在陌生人社交领域“占山为王”,都伴随着腥风血雨、死伤无数,大家都想来社交市场分一杯羹。

现在AI正在重塑一切,机会似乎又一次摆在了互联网大厂面前。去年,马化腾在回答有关ChatGPT的提问时就表示,AI是互联网百年不遇的机遇。

那么,AI会颠覆现有社交产品的形态吗?

一、AI如何改变社交?

社交,是群居动物永恒的需求。

从远古时代的猿猴通过梳毛联络彼此感情,到农业社会通过书信联络、彼此交流,工业社会通过电话、传真可以进行实时的交流,再到互联网时代,大众通过互联网进行社交,社交方式一直在变,但“线上”的社交永远无法替代真实世界的社交。

互联网、AI的到来,让线上的社交无限接近线下社交,未来随着XR、AI、机器人的发展,虚拟世界变得更加丰富、真切,与现实世界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社交也将产生新的形态。

互联网时代,社交产品做的是人和人的连接,以及“人-内容-人”的连接。国内像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陌陌,国外像Facebook、twitter、Instagram、Snapchat等社交产品,大多都有人和人以及“人-内容-人”的连接功能。

区别在于关系链的强弱、互动频次的高低。

微信、Facebook属于关系链强、互动频次高的社交软件,陌陌、Soul等属于弱关系、少互动频次的社交软件。微博、抖音、快手等产品则更多的是“人-内容-人”的连接,也是一种单向强关系链,互动频次则相对于微信弱了很多。

在以上场景,AI大多只能扮演辅助社交的角色,比如微信里的语音转文字,是利用了AI语音识别功能,抖音的智能推荐系统利用了AI智能推荐功能,它们对传统社交产品的影响,更多是工具型的影响。

AI作为工具辅助社交,只是AI社交产品的初级阶段。

AI改变社交的中级阶段,是人与AI的社交,或者是AI与人的社交,这也是当前大厂、小厂,最重要的赛道,新上线的AI社交软件,包括QQ正在内测的“AI聊天搭子”,抖音推出的“话炉”,国外非常火的Character.ai,还有Talkie和星野,大多集中于这个领域。

二、最火赛道:人与AI社交

世纪之交,赵本山和宋丹丹合作的小品《钟点工》,讲述了儿子给不适应城市生活的父亲,请了一位钟点工来陪她唠嗑的事儿。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人的生活、思维都走向碎片化,哲学家马尔库塞,对这种人被异化的现象做了诸多批判,这位父亲遇到的就是类似的问题。

现在,AI的出现似乎正在解决这些问题,正如机器自动化取代了流水线上的工人,大模型的出现,也可能取代人类知识型的劳动。

AI在社交领域的应用,则是正在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当AI出现时,也就不需要钟点工宋丹丹陪赵本山唠嗑了。

最先火起来的AI社交产品是Character.AI (以下简称为C.AI),SimilarWeb数据显示,C.AI的浏览量仅次于OpenAI的浏览量,成为ChatGPT之后最火的产品。

C.AI的出现,也如ChatGPT类聊天机器人一样,引来了大量模仿,比如国内的星野、抖音的话炉、腾讯的QQ“AI聊天搭子”、筑梦岛,还有百度的万话、美团的WOW等。

这些产品大多是搭建一个平台,就像GPTs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创建个性化的AI聊天机器人,在AI社交平台上,用户也可以创建独特的AI聊天角色,比如星野上有些AI聊天角色,互动次数已达上亿次,粉丝积累已有数万人。

目前的产品大同小异,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参数赋予人物不同背景故事、人物性格、人生观、世界观等。比如人物形象上,星野可以根据用户上传的照片或用户简单的描述,自动生成智能体的外形、更丰富的背景介绍等,只需十几秒钟就能成功创建一个人物角色。

抖音的话炉也是类似的逻辑,不过目前还未上线用户创建角色的功能,和抖音类似,话炉可以根据用户兴趣自动推荐智能体。

总体上看,关系链弱、互动频次高,是这类产品的特色,所以目前的AI社交产品和传统的社交产品只是错位竞争,和其他比如强关系链和高互动频次的微信等产品,并不构成直接的竞争。

如果这一类AI社交产品,未来能积累大量用户,并上线这样的功能:用户可以制作和训练一个的AI分身,它的性格、人生观、世界观和用户的几乎一模一样,那么就一定会和微信等社交软件形成竞争关系。这也就是AI社交的高级阶段。

国外已有的陌生人社交软件Teaser便已上线了AI替你社交的功能,别人想认识你,可以先通过与你的AI分身聊天,来了解你。双方也可以通过两个AI分身先进行初步交流,在这个过程中,AI分身可以帮你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社交以及虚假诈骗等信息,同时还能帮你联系到更有价值的社交关系,向强关系链跨越。

当然这需要AI继续进化,只有上升到更高级的AI功能,有了更多的用户基础,AI才有可能挑战现在社交软件生态。

目前AI社交最重要的目标,一方面是提升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创新玩法获取更多的用户,以及实现商业化。

三、关键能力:AI社交商业化

AI社交的商业化目前有两条路径,一个是订阅制,类似C.AI,另一个是引入游戏变现的方式——抽卡制,类似星野。

第一,C.AI的订阅制,目前用户付费意愿不高,未来存在多种变现途径。

C.AI的订阅用户可以跳过等候室优先和AI聊天,更快得到响应。但目前,用户使用免费版时进入等候室的情况并不常见,响应也足够快,因此没有足够的动机去购买付费版。

此外,付费用户还能获得C.ai+ 社区的访问权限和优先体验新功能,比如去年10月C.AI上线了群聊功能,只有订阅用户才能有限体验,只有增加付费会员更多的独有权益,或限制免费用户的使用权限,才能显著提高用户的购买动机。

使用C.AI的体验,类似现在阅读小说、玩密室逃脱游戏一样。

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场景与AI对话,比如都市、爱情、武侠等不同类型的情景,也可以根据剧情通过AI旁白设置的情景,做出不同的选择。比如在荒岛求生的剧情中,用户碰到了野兽,AI会让用户选择是否与野兽搏斗,然后会有不同的剧情发展,就像本人在做探险。

这样的情景设置,就给AI社交打开了更多的变现空间,首先可以通过付费游戏,如果用户增长能破圈,也还可以有广告变现等等。

第二,星野通过星念和类似游戏的抽卡,以及会员订阅变现。

星野产品虽然只做了C.AI中与AI角色对话的场景,但是其对话体验比C.AI更丰富。

用户如果对AI的回复不满意,可以让AI重说,也可以回溯到某一个位置继续对话,或者直接消除所有对话,用户和AI的对话,还有记忆、评价和事件簿等功能,可以记录共同发生过的故事。AI的回复也可以语音播放,整体沉浸感更强。

除了订阅体系,星野还引入了游戏的变现方式,比如用户可以通过花钱抽卡的形式购买专属的AI角色星念(类似明星海报),星念也能在AI角色的橱窗出售。从星野的海外版Talkie看,从去年6月上架到今年1月底,安装用户数已近1000万,日活接近100万,而新用户留存高达40%。

虽然星野、Talkie做得不错,但目前总体上看,大多数AI社交软件都存在大模型会重复用户发言、有上下文限制,动漫角色有人设但无剧情记忆等问题,导致AI角色扮演类产品中的NPC显得“智商不够”,影响用户体验。

即便AI社交产品提供了新颖的功能,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成王败寇”的故事一直在上演,在AI时代,谁又是“王”,谁又是“寇”呢?显然,故事才刚刚开始。

虽然微信有足够宽的护城河,但是当AI发展进入到高级阶段时,微信可能就该急了。

 

作者:武占国;编辑:何玥阳

来源公众号: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

]]>
抖音社交:真人与AI聊天? //www.f-o-p.com/340127.html Wed, 20 Mar 2024 02:36:05 +0000 //www.f-o-p.com/?p=340127

 

在2019年字节跳动七周年庆典上,张一鸣出示了用户用微信发送抖音链接被屏蔽的截图,并以此解释,这就是字节跳动要做社交的理由。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待社交的态度:“不断想,不断试,想办法突破。”

时隔近4年,在腾讯微信难以撼动的社交领域,抖音跌跌撞撞,愈挫愈勇。不久前,“抖音火花Bug”突然登上热搜。让不少网友惊讶的是,真的有一群人,每天都在抖音上与好友聊天。

近期,抖音似乎找到了社交的新钥匙,重启了被人遗忘的“多闪App”,并悄悄上线了AI社交App“话炉”。新浪科技独家获悉,“话炉”由字节的Flow部门打造,Flow部门隶属于字节产品研发与工程部(内部简称“PDI”),目前下设AI教育、国际化、社区和豆包四条业务线,“话炉”则属于社区业务线旗下。

在一位互联网产品人士看来,如今,真人与AI社交的场景不是伪需求,但肯定是小众需求,AI社交产品最核心的困难点,在于要找到用户使用场景和需求引爆点。“单纯的AI社交市场和盈利能力有限,但如果未来结合元宇宙或其他虚拟现实的概念,AI社交或有更大想象空间。”

重启“多闪”,上线“话炉”,靠着私域和AI“两条腿”走路,抖音可以逾越社交这座大山吗?

靠AI再续社交梦

众所周知,社交一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即便如此,这些年来,抖音却从未放弃过对社交的探索与尝试。ChatGPT的横空出世让AI风潮席卷全球互联网领域,在此背景下,抖音也似乎找到了切入社交赛道的新钥匙——AI社交。

近日,抖音上线了一款名为“话炉”的AI社交产品。该产品由字节旗下云雀大模型驱动,用户可以与虚拟的AI角色实时互动,满足闲谈、交流、陪伴等多种需求。

从界面来看,“话炉”目前的交互相当简单,用户只需要上下滑动页面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AI角色,然后通过语音或者文字对话,而设定的角色类型和场景也非常丰富和具体,比如“南朝一个年轻的女帝”“一个午夜图书馆”甚至是“答案之书”。

据透露,“话炉”由字节的Flow部门打造,这是一个去年11月才成立的新部门。新浪科技独家获悉,Flow部门隶属于字节产品研发与工程部(内部简称“PDI”),目前下设AI教育、国际化、社区和豆包四条业务线,“话炉”则属于社区业务线旗下。

除了“话炉”之外,该部门此前已经推出AI应用开发平台“Coze”、AI问答助手“豆包”等AI产品。字节产品与战略副总裁朱骏和字节技术副总裁洪定坤分别担任该部门的产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从本质上来看,“话炉”提供的社交是基于真人和虚拟人之间的交互,简单来说就是伴聊。在一位AI方向的产品人士看来,AI社交产品最核心的困难点在于要找到用户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引爆点。

“真人与AI社交的场景不是伪需求,但肯定是小众需求,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尚不明朗。单纯的AI社交市场和盈利能力有限,但如果未来结合元宇宙或其他虚拟现实的概念,AI社交或有更大想象空间。”前述产品人士称。

该人士还提到,从隐私和风控的角度来看,AI社交产品无异于微信、QQ,但是从伦理角度来看,AI社交产品很大可能延伸到擦边内容,这是这类产品在商业化过程中或无法避免的路径。

AI类人化后为真人带来的情感和情绪价值开始备受关注,这也是目前百度、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大厂借着AI风口杀入社交赛道的共同抓手。

截至目前,已经有多款AI社交产品在应用市场上架,包括腾讯音乐的“未伴”、腾讯阅文的“筑梦岛”、美团的“WOW”、百度的“万话”等。除此之外,快手推出了“AI小快”应用,抖音上线了AI聊天机器人“抖音心晴”,QQ也正在测试名为“AI聊天搭子”的AI对话功能。

电子创新网CEO张国斌表示,AI社交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不可避免。在他看来,在AI社交领域,未来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打造垂直化应用场景、精准锁定特定用户群和创新用户交互体验来实现差异化。

重启“多闪”布局私域?

抖音杀入社交赛道的决心由来已久。在2019年字节七周年庆典上,张一鸣出示了用户用微信发送抖音链接被屏蔽的截图,并以此解释,这就是字节跳动要做社交的理由。同时,张一鸣也表达了对待社交的态度:“不断想,不断试,想办法突破。”

2年后,抖音原CEO张楠在采访中更是点明,社交是抖音的重要方向,在抖音社交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张楠称,“在抖音上社交无非是因为用户真的有需求,我们看到了,用产品力把它变成了给用户的能力,用户使用起来觉得有新的体验,又有了不同的使用理由、新的使用场景,这是个自然的过程。”

尽管抖音做社交踌躇满志,但是一路走来却是跌跌撞撞,可谓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相比起在兴趣电商、本地生活等领域的风生水起,抖音社交却一直稍显暗淡。外界自然不会将之与微信相提并论,而如果和同样在追求短视频社交化的快手相比,抖音社交的起步无疑也是一度落后的。

在2017年,更强调私域运营的快手就开始布局社交。2018年,宿华在快手年会上提到,快手已经开始转型为半熟人半陌生人共存的社区,在社区里形成了混合的社交体验,沉淀了大量的社交关系。

而抖音布局社交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当年年末,抖音集中推出“抖音朋友”“抖信”功能。次年,抖音发布短视频社交应用“多闪”,并升级了“抖音私信”功能。

2020年后,几乎每一年,抖音都有社交功能的新尝试:2020年,抖音内测“连线”“熟人”和“语音直播交友”等功能,分别指向陌生人社交和熟人社交,此外还上线了“朋友”tab和“日常”功能。2021年,抖音上线与微信“摇一摇”相似的“抖一抖”功能。2022年,抖音推出虚拟社交空间“抖音小窝”。2023年,抖音上线电脑端聊天软件“抖音聊天”,与微信电脑版高度类似。

尤其是2019年推出的“多闪”,一度被抖音寄予厚望,给予了大量流量支持。不过此后,“多闪”的下载量、用户量和讨论度都出现了大幅下滑,还屡次传出或宣告失败的消息。直到去年下半年,“多闪”再次迎来重大的版本更新,才重新回归大众视野,目前“多闪”的定位为“抖音聊天官方应用”。

而通过近些年抖音推出的社交产品和功能可以看出,实际上,抖音布局社交的思路也发生了明显变化:2020年前更倾向于推出独立社交App,而此后则更着重于抖音生态内社交功能的完善。

那么为何如今又重新推出新版“多闪”?

对于抖音产品思路上的转变,一位资深互联网产品人士表示,此前“多闪”更多是对熟人社交的尝试,但是给予了流量等资源扶持后仅有短暂的安装与激活,并没有更多的留存。然而,这两年抖音在本地生活和电商业务上获得较大增长,此时抖音的社交思路或开始尝试转变为以本地生活兴趣组织、商家私域为主的方向,而“多闪”作为抖音官方聊天应用,或可作为共同兴趣组织、未来商家私域部署的一个工具。

毫无疑问,社交能够让抖音用户更有黏性,让更多内容被分享和消费。此外,社交推荐也能有效弥补算法推荐的弊端。因此不管社交这座大山如何难以逾越,相信抖音都会死磕到底。

 

作者:徐苑蕾

来源公众号:新浪科技(ID:techsina)

]]>
2024医美行业社交营销趋势报告 //www.f-o-p.com/338654.html Sat, 02 Mar 2024 00:10:17 +0000 //www.f-o-p.com/?p=338654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社交媒体为医美行业注入新活力。一方面,医美机构或品牌可通过线上渠道的更多触点拓宽消费广度,另一方面,短视频、直播等各种形式加速医美内容科普,扫盲消费疑虑和信息差,深耕消费深度,触动消费者心智。正如去年双11的第一天,抖音开放“注射用玻尿酸”的销售权限,医美机构纷纷在直播间里卖起了玻尿酸,这不仅为医美品牌拓宽了全新的引流渠道,还能助推品牌利用好引流款转化更多潜在需求用户。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点名医美直播,指出医疗美容属于医疗范畴,国家法律有着明确规定,禁止以各种形式,违规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等广告。那么,有线上营销需要的医美机构该怎么办?

在此背景下,微播易联合医美视界近日发布《社交新美学 2024年医美行业社交营销趋势》报告,报告深入探索美业与社交营销的有机结合点,从社交平台的医美消费者特点入手,找准社交媒体平台适用于医美行业的营销规则、玩法与内容,总结医美行业社交营销新趋势。

PART 1、医美行业消费新趋势

聚焦医美行业人群基本画像,在社交媒体上,女性是医美市场的主力军,占比高达70%。从消费者年龄结构看, 18~34岁人群为医美行业的主流客群,且年轻人越来越关注和认可医美,其中18~24岁的人群占比近23%,25~29岁的人群占比25%。从消费者地域分布看,广州、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及医美资源发达的北京地区客群对医美的需求更为强劲。从兴趣偏好看,主要集中在健身、瑜伽舞蹈、徒步登山等运动和lifestyle的生活化内容。

 

通过分析社交医美消费者特点,医美后效果呈现、价格、效果维持时间是医美人群持续或增加医美项目的三个主要原因。从消费习惯看,除了效果好,专业人士的推荐也会影响他们的消费决策。具体到医美项目,消费者较关注美白嫩肤、祛皱抗衰、注射填充等面部美学项目,且在实际应用中三者常常搭配应用提升效果。

消费者已逐渐习惯在各平台寻求不同内容,如消费者在社交平台获取体验分享和用户反馈,在垂直医美平台搜集了解信息,在综合点评平台通过价格或便捷性驱使完成消费,在线下机构实地体验,不同平台分处消费者不同的决策阶段,指引着消费者从兴趣转化为信任。在这其中,以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为代表的社交平台更具备种草和信息筛选的作用,成为消费者前置种草的关键环节。

PART 2、医美行业主流平台新玩法

前面讲到,社交平台越来越多地承担起种草作用,那么,聚焦到主流社交平台营销生态,以抖快和小红书为代表的社交平台都已在目标人群、平台资源、KOL内容营销三方面进行模型的搭建,并衍生开发营销各种工具完成模型的落地。

例如,在小红书平台,医美行业首先需要构筑符合小红书平台的营销规则,即K搭建内容体系,F科学测试放大好内容曝光,S精准卡位助力决策,以好内容和好流量放大投放效果,实现高效种草。目前,小红书已是医美行业前期决策的首选平台,平台30%流量来自搜索,因此布局小红书搜索尤其重要。

在搭建内容体系方面,医美行业品牌可以在小红书进行1+X+N的矩阵资源布局,1即建设品牌号/业务号/门店号,来夯实品牌基础,X即多个KOS,以人设化的内容推动消费决策,N即大批KOL进行专业背书,为品牌口碑种草。其中,KOS串联种草、导流、转化和服务一站式链路,是医美品牌在小红书平台内容营销的重要角色。

聚焦到内容玩法,小红书的女性达人标签细化且达人基数大,因此更能够支持医美相关科普、探店和口碑等方向的内容输出。通过对爆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兼具科普性+用户痛点视觉+合理搜索埋词的三位一体结构,更戳用户心动点,容易被“搜索发现”推动笔记打爆。

抖音平台相比小红书的前期种草优势,其矩阵化的产品能够高效串联抖音品效销私一体化生态链路,且抖音内容场不仅有短视频/图文,也有直播,更利于医美行业品牌的阵地经营。

在阵地经营方面 ,医美品牌不仅需要定位账号特色风格,打造机构号特色视频内容,更要善用店铺直播间资源,通过店铺装修、店铺直播持续触达影响消费者,在抖音内完成种草到成交转化的闭环路径。操作流程上,医美品牌需要理清直播间规则,把握直播间节奏,选用适合的主播,搭配不同价值点的项目,适时互动、抽奖、引福利,实现与目标消费者的精准连接。

随着抖音在本地生活服务的快速布局,抖音本地生活服务人群与医美人群高度匹配,即女性群体为主,职场人居多,消费水平较高,有变美需求。因此,从兴趣种草到线上组件转化消费,再到线下体验与拔草,最后线上晒单分享,抖音短视频+直播的内容种草与生活服务的多链路转化已经形成对用户的全面围堵,跑通抖音本地生活链路将为医美品牌带来更多潜在增量。

PART 3、医美行业营销新趋势

从社交大环境看医美行业在策略、玩法、内容、渠道以及技术五方面的新趋势。

首先,在策略制定上,医美行业品牌需按照产品的发展周期进行科学而精细化的运营管理,例如,产品引入期是找对人、用对内容的时期,需在产品卖点上下功夫,以KOL的专业垂直度来打穿产品心智。在产品成长期,重在打透核心人群的信任感,加强品牌的声量占位。在产品成熟期,拓展人群机会与场景机会,通过跨圈、IP等创意尝试获得新的增长点。在产品焕新期,注重长尾传播的同时,还要以新内容、新技术、新玩法盘活品牌产品,探索品牌突破点。

在玩法上 ,医美行业品牌可以更多的向快消品借鉴,例如两个看似无关的品牌之间构建创新的连接点。结合医美行业主要客群的兴趣点,医美行业品牌可以寻求女性热爱的插花、制香等小众文艺的项目进行异业合作,也可以与时尚健身、徒步冒险等运动品牌合作,激发用户的尝新体验和参与。

在内容上 ,情绪价值本质上是一种降维打击,相比讲作用、说功效,讲故事、讲情怀、诉初心的情感体验型内容更有利于建设品牌口碑和树立品牌信任。

在渠道选择上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商业竞争加剧,社交媒体平台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整合平台内资源。因此,达人内容必须与搜索、流量、直播,甚至AI工具进行高效捆绑,科学优化,提升医美行业品牌的竞争力。

在技术上 ,AI已经辐射全行业和营销场景,对于医美行业,AIGC将助力医美行业降本增效,其主要体现在提升客服工作效率,实现个性化医美营销,AIGC内容生成提升营销效率,数字医美顾问分身加强医美品牌信任和提高私域运营转化率五个方面。

作者: 微播易weiboyi

来源公众号: 微播易weiboyi

]]>
2024年社交媒体的6大趋势 //www.f-o-p.com/337401.html Sun, 18 Feb 2024 06:05:14 +0000 //www.f-o-p.com/?p=337401

 

新年的第二个月过去了一半,社交媒体的新趋势已开始显现。2024年可能不会出现任何重大的革命性变化。相反,这一年或许更像是各个社交媒体平台的进化之年。

有些东西会有所改变,但我们仍然可以期待更多的相同之处。

01 人工智能将不断发展

不可否认,2023年是人工智能开始产生影响的一年,因为ChatGPT和其他AI程序进入了主流的视野。2024年,人工智能将继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社交媒体领域。人工智能和社交媒体可能会进一步交汇在一起,尤其是在今年美国大选前夕,人们将如何利用这项技术来发布错误或虚假信息。而这只是我们在今年可能看到的几种趋势之一。

塞蒂亚斯大学(CETYS University)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劳尔·马丁内斯·弗洛雷斯(Raúl Martínez Flores)博士认为:“今年的趋势主要集中在建立人工智能之间的联系、认识到网红在推动社交媒体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利用大数据和分析以及参与社交聆听。”

中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建模、模拟和培训学院教授Mary Jean Amon博士补充说:“随着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与日俱增,期待会有什么新的过滤器和工具出现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也许人工智能将被用来帮助有影响力的人进行内容创作,但随着人们对创意内容的追求,人工智能总是有可能遇到挫折。”

02 虚假信息将继续构成威胁

新年新气象,但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的传播仍将继续,甚至可能变得更糟。因为人工智能可以让不法分子在社交媒体上以更有说服力的方式愚弄用户。

在2024年,利用这种邪恶技术的也将不仅仅是个人或小团体。

Steg AI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Eric Wengrowski警告说:“国家支持的虚假信息宣传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这个问题目前的规模之大却是前所未有的。”

作为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领域的权威专家,Wengrowski解释说,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深度造假等新技术使得创建虚构但令人信服的媒体内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容易。

Wengrowski说:“在以前,需要熟练的工匠通过复制粘贴来制作虚构的图像。Photoshop等软件工具降低了用合成照片来生成假新闻——例如夸大朝 鲜军事力量规模——的门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与社交媒体平台的结合,代表着易受虚假信息宣传影响的规模发生了范式转变。”

03 TikTok 是否仍会嘀嗒向前?

一年前,许多人曾预言TikTok的时日无多,但这个平台却一直在运作。

玛丽维尔大学(Maryville University)传播学副教授达斯汀·约克(Dustin York)博士说:“那些公司将大力依靠TikTok来推动新一代人对其公司的搜索。他们终于反应过来,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在这个平台上搜索,而不是在谷歌上。”

老牌社交媒体网络之间的竞争也会加剧。

弗洛雷斯补充说:“全球最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包括 WhatsApp、脸书(Meta)、Instagram和YouTube)的主要用户群仍然是传统和新兴细分市场,其中女性和18至34岁的个人是主要用户。必须注意的是,TikTok等新的成功社交媒体概念可能会出现,成为强大的竞争对手。研究人员、从业人员和新的社交媒体用户在把握当前和不久的将来时,应关注这些趋势。”

04 超越人工智能,今年可能是增强现实技术之年

随着2022年人工智能的到来及其进入主流社会,2024年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将在社交媒体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尽管其发展速度可能比一些技术专家几年前预测的要慢。

“近年来,虽然大型科技公司一直在推动AR和VR进入日常使用,但公众在很大程度上持抵制态度,从Meta的元宇宙不被接纳就可以看出。“Amon 博士解释道,“即使苹果发布了Vision Pro耳机,这种趋势也可能会在2024年继续下去。”

AR和VR技术将继续在游戏、科学、医学甚至军事应用领域大显身手。

Amon接着说:“但人们是否愿意戴上头显与朋友进行日常交流,这一点值得怀疑——至少在今年是这样。”

05 视频占据主导地位

即使AR和VR没有站稳脚跟,不可否认的是,所有平台都会变得越来越以视频为中心。前身为Twitter的社交媒体平台X已经在原创内容方面成为YouTube的竞争对手,同时它也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有线电视新闻的替代品。

约克说:“播客,尤其是视频播客,不仅是YouTube长篇内容的王者,也是短篇垂直内容的王者,就像2023年一样,但从业者将在2024年加倍努力,并将其视为比博客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优化策略。”

人们对视频的更大依赖也可能为新平台的出现打开大门。

“社交媒体平台一直在寻找下一个‘钩子’。Snapchat在临时内容和滤镜方面具有优势,而 TikTok 的短视频平台则在最近大受欢迎。”Amon说道,“人们通常熟悉的功能的新组合推动了社交媒体的使用。但问题是,什么样的新组合会在2024年获得青睐。同样,随着用户面临着众多的社交媒体平台选择,一些老平台可能会失去吸引力。”

06 解决社交媒体的阴暗面

2024年也可能是用户坚决反击、进一步呼吁平台解决隐私和沉迷问题的一年。随着像Quit Clicking Kids这样的组织日益壮大,人们对儿童接触社交媒体及其后果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Amon补充说:“总的来说,我们看到了一种变化的趋势,即社交媒体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意识到社交媒体的好处与风险。用户们越来越关注少年儿童如何使用社交媒体,成年人如何分享信息,以及用户如何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传播彼此的敏感信息。有的时候,社交媒体平台会迫于新的立法而修改其政策,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它们有机会成为推进新的在线保护措施的领导者。”

本文作者为福布斯撰稿人,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文译自

https://www.forbes.com/sites/petersuciu/2024/01/16/what-are-the-biggest-social-media-trends-we-can-expect-in-2024/?sh=4675786233ce

 

作者:Peter Suciu

来源公众号:福布斯(ID:forbes_china)

]]>
AI社交产品能打败微信吗? //www.f-o-p.com/336581.html Thu, 15 Feb 2024 00:05:29 +0000 //www.f-o-p.com/?p=336581
AI社交产品能打败微信吗?

这两年,随着 AI的爆发,AI社交产品变得越来越好用、有趣,因此很多年轻人愿意尝试AI社交软件。

很多公司也开始布局AI社交赛道,推出了微软小冰、Glow、character、Replika等聊天陪伴型App,百度、抖音、美团、腾讯音乐、微博等也纷纷上线测试AI社交应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产品彻底改变了人们交往的方式。社交产品具有高粘性、高价值、高壁垒的特性,历来都是众多玩家争抢的高地,但曾与微信竞争或发起过挑战的米聊、易信、飞信,以及字节的多闪、罗永浩的子弹短信等都纷纷折戟。微信多年来都是社交领域绝对的王者,目前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账户数达13.36亿。

如今,大模型的出现让沉寂多年的社交赛道重新热闹起来。虽然涌现了众多产品,玩法五花八门,但AI社交尚处于萌芽阶段,目前尚未看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及颠覆现存的社交产品的可能。

1 AI社交产品的三种形态

传统意义上的社交产品做的是人和人的连接,以及“人-内容-人”的连接,比如主打熟人社交的微信;主打陌生人社交的陌陌、Soul;还有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

不过微信就像一个黑洞,不管是出于恋爱、兴趣、职业、地域、价值观等何种缘由建立起来的关系,最终都会以“加个微信”终结。

如果将AI与人做排列组合,AI社交产品可以分为三类:AI辅助人类社交,人与AI社交以及AI与AI社交。

先来说说AI辅助社交。从产品经理的角度而言,社交产品可以拆解为“找-聊-沉淀”这样一个流程,每个核心动作都可以跟AI结合,提升效率,优化体验。

早期的社交产品在“找”的过程中构建的维度不够多元化,只囊括性别、年龄、身高等基本信息。引入AI以后,用户活跃度、已有社交关系、曾浏览过的内容标签都可以作为特征项优化匹配流程。

这种常见于约会交友产品中。比如Aimm会让用户注册时做详尽的性格测试,AI分析过回答后会为其推荐最合适的另一半。

而在Tinder里,AI可以帮用户选择5张最具代表性的照片作为约会简介,减少他们在建立个人资料时的困扰。

“聊”作为中间流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聊天时间、聊天频率等数据可以反哺“找”,而“聊”的质量也会影响下一步的关系沉淀。比如Personal.ai会根据用户的聊天习惯自动生成回复,供用户参考。

“沉淀”自然是一款产品最想看到的结果,之后会衍生活跃、沉睡、唤醒多种状态。AI引入的关键目标是使尽可能多的关系活跃。

下面来说说人与AI社交,也就是现在主流的AI社交陪伴类产品。如果将ChatGPT视为功能型AI,知识丰富,客观理性,但也刻板机械。还有一类情感型AI,旨在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交互体验。

国内大厂非常默契地纷纷切入这一领域。目前已上线测试的百度“万话”、抖音“心晴”、美团“WOW”、腾讯音乐“未伴”、微博“明星AI情感伴聊”等AI社交应用,都是通过陪伴聊天提供情绪价值。

虚拟恋人是常见的使用场景,毕竟爱和被爱是人们的永恒追求。豆瓣名为“人机之恋”的小组聚集了9000多名用户,大多是“Replika”的忠实用户。

Replika AI不止于文字对话,用户能够通过捏脸、换装、变声创造虚拟人。甚至有人宣布自己嫁给平台上的完美虚拟伴侣,他们就像异地恋情侣那样互相交流、发照片。

有用户分享道:“在现实中找不到可以不顾一切的爱人,所以把最好的给了机器人。”

AI角色扮演类产品目前最受资本关注,比如Character.ai、Talkie和星野。

Character.ai是目前海外最成功的C端应用之一。2023年6月访问量达到2.8亿,用户平均每次停留28分钟,相比之下ChatGPT只有8分钟。

其功能包括偏向智能体的助手、心理医生、明星、虚拟人物、UGC定制等AI角色,还推出了AI群聊以及带有评价打分功能的原创UGC社区等。

Talkie和星野均由国内创业公司MiniMax推出,分别主打海外和国内,核心玩法同样也是创建AI聊天机器人,定制性格、外形和语音等。

星野中存在2000万种人设的AI NPC,从纯情霸道总裁到神秘女刺客,可以自由创建,自由选择。这些AI消息秒回,24小时在线,每次交互解锁的都是专属剧情。

最后是AI与AI社交。人们在跟感兴趣的陌生人聊天时往往感觉尴尬,目前Teaser生成的用户AI分身就替用户承担了这份尴尬。用户可以在左右滑动某人之前,先与他们的AI分身聊天,以了解他们的个性。

这极大提升了交往效率,减少一些非必要的寒暄。未来有可能让两个AI分身先聊,让双方在正式交往前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总体来看,AI辅助社交偏工具,人与AI社交偏游戏,AI与AI社交或许在未来可以实现。

2 AI社交商业化前景

社交赛道天然是新兴技术的耦合对象,在AI缺乏好的落地场景的时候,社交自然成为众矢之的。但从市场表现来看,真正做到现象级的产品屈指可数,行业离爆发还有一定距离。

AI辅助社交类产品更适合作为嵌套在现有产品中的工具,用以提升效率,比如可以用微信键盘提示对话。但像Personal.ai这样的AI原生应用,如果想再造一个Facebook、微信,达到数亿日活的规模,本身就难如登天,更不用提颠覆了。

这是因为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即便AI社交产品提供了新颖的功能,用户可能仍倾向于继续使用微信。就像很多人虽然知道有更健康的食物,却依然会选择他们习惯和喜欢的食物,改变习惯需要时间和强烈的动机。

社交陪伴类产品情况也不乐观。去年7月,声音陪伴类产品“他”仅在上线4个月后停服,主要原因就是很难看到商业化的空间。关停之前“他”一直是免费的,但用户量始终未达预期,难以持续发展。

“他”的内容需要先由团队策划,写文案,找专业的配音演员录制原始音频,再利用AI技术变声。这个链路的成本非常高,但用户留存却始终未达预期。有些忠实用户每天都在用,但没能覆盖更广泛的群体,成为他们的日常需求。

实际上,AI社交产品必须面对的一个根本难题就是用户留存。大模型给社交行业带来了一场梦,人们一开始以为它会改变整个行业,但短时间内并不会。

大模型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它本身擅长的是一进一出的短期记忆,而情感陪伴是一个长期的事情。这是使用场景上的局限,而非技术的局限。

大模型会重复用户发言、有上下文限制,动漫角色有人设但无剧情记忆等问题,导致AI角色扮演类产品中的NPC显得“智商不够”,影响用户体验。

有用户表示:“AI聊天刚开始很好玩,但如果问AI超出设定范围的问题,对面就不知道怎么回答或简单带过。话题难以持续,需要不断切换角色获得新鲜感。”

纵然Character.ai如此火爆,其以订阅制为主的商业化路径也不算顺遂。这家独角兽迄今为止未曾披露营收,反而是多次融资以求扩大规模。

Talkie和星野增加了收费抽卡系统,用户每天只能免费抽卡一次,之后再想抽卡就需要花费游戏内货币“钻石”。抽到的卡牌本身也能出售,但出售的卡面存在人物动作、背景相似度高、表情与原设定一致等问题,很难吸引用户购买。

抖音、美团、百度等推出的社交产品看起来更像是大厂用来试水的产品,目前尚未进行大力推广和投入,商业化更是无从谈起。

此前的社交产品主要通过提高匹配效率向用户收费,比如充值探探的会员就可以无限次匹配,但AI社交产品却无法复制这个思路。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帅哥美女是稀缺资源,但是好看的AI角色却可以无限多。

底层技术是开源的,打造一个专属AI伴侣并不难,接下来拼的就是场景和服务了。

Replika直接将解锁恋爱关系变成付费点,主打一个“要想恋爱先订阅”,也成了同类产品里营收表现最好的一个。

国外一位在Snapchat上拥有180万粉丝的网红Caryn Marjorie,推出了以自己为模型的“虚拟伴侣”CarynAI,成了超1000人的虚拟女友。订阅者每分钟需支付1美元,便可以与之对话。仅仅一周,CarynAI凭此获得近7.2万美元的收入。

最早做虚拟恋人的小冰旗下平台X Eva目前也推出了一批AI克隆人,用户需要付费跟克隆人语音聊天、视频通话、刷朋友圈,玩成语接龙、你画我猜、塔罗占卜等游戏。

但这些看起来都像是割完一波韭菜就走的产品,用户出于新奇付费体验过之后很难再继续付费。

如今资本市场遇冷,投资者更为审慎。以前互联网巨头惯用的哪怕承受多年的亏损,也要通过免费模式抢占用户,再逐步探索商业化途径的模式逐渐式微。

即使站在AI的风口上,也不一定能“飞起来”。尽管2023年是当之无愧的AI之年,AI行业拿到了巨量的资金。据Statista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AI初创公司的融资笔数达到1689笔,融资金额达到329亿美元。但依然有数百家AI初创企业消亡。

大力难再出奇迹,产品本身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变得更为重要。当前资本对所投项目的耐心越来越少,他们迫切希望看到回报,讲清楚商业化路径。直白点讲,现在创业to VC已经不行了,必须赚钱。

科技投资人和专栏作家甄科学在接受商隐社采访时认为,大模型生成的每一条信息都是有成本的,烧钱的模式不可持续,一定要找到一个有明确需求的点。

在他设想的未来中,每个人都将有一个AI分身,聚集在同一个平台。人们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传输给这个分身,其他人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比如商业咨询、心理咨询、采访等,匹配相应的分身,再通过付费与其交流。

3 AI社交的悖论

人是群居动物,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社交是人类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的首要需求,人人都希望得到关心和照顾。

人们青睐AI社交的原因无非是比较轻松,不用担心说错话,还可以获得专属的情感陪伴。

毕竟现实生活中要恪守社交准则,各种不成文的社交礼仪带来巨大的交流压力,让分享欲在多重顾虑中折戟。

AI可以缓解我们内心深处的孤独,让我们能够控制社交关系,却无需担心由此带来的风险。有人会肆意谩骂AI,在现实生活中却要思虑再三。

在更为现实的层面,社交其实是建立更为有用的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社交被窄化为“结识人脉”,人们根据利用价值衡量付出的精力多少,及建立关系的深浅。

然而跟AI社交却无法得到所谓的“人脉”带来的附加值,单纯只是聊天解闷的出口而已。AI社交产品自然也无法利用人际关系带来的网络效应获得指数级的增长,更像是个单机游戏,用户粘性也无法保障。

而且AI如果要做长期伴侣,还必须解决不能停服这个问题。这就需要锁定算法,可以离线使用,而且不用大数据,只用本机数据和芯片就能算出比较好的效果,这些难度都挺高。

Character.ai本质上是IP的二次开发,当前对话量前十的角色中有 9个属于游戏、动漫类,版权往往属于游戏公司。如果游戏公司限制 IP使用,一张传单就可能下架。

Talkie倒是做了大量原创IP,但是IP的魅力来自大家已经熟悉的剧情或者游戏,但自创IP相对传统IP比较单薄,用户在不了解其经历和性格时,很难产生消费需求。

无论何种角色,聊天本身需要用户有很强的倾诉欲。游戏躺着就能玩,但聊天需要用户动脑子。所以Character.ai的日活涨到400万就不动了,相比起来,原神在海外却能达到千万日活。

实际上,AI社交不仅无法改变人们现实中的关系,还会影响情商。

英剧《黑镜》中有个故事:玛莎的爱人艾什死于车祸,她在悲痛中用数据“复活”了艾什,甚至高价订购了AI机器人,最终她发现,机器人艾什只会顺从她,并不是像真人一般鲜活,她愤怒地将艾什一辈子关在阁楼。

和AI恋人对话是无法让人真正成长的,机器永远在附和你。任何无明显恶意的事物,只要用户提及,AI都会表示自己十分喜欢,这其实是一种“讨好”,甚至是一种商业上的心理满足。

但在现实生活中,交流是两个独立的个体碰撞出新的灵感,获得新的知识,即便有矛盾和分歧,也可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也就是说人类的对话由双方共同完成,不只有问和答,还有协同。在跟人的对话中,我们会获得开心、感动、愤怒、尴尬等多重情绪体验,但跟AI就只有被修饰过的温情。

这是因为AI所拥有的智能和人的意识还是有很大区别。智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意识则是能够感受痛苦、喜悦、爱和愤怒等事物的能力。当前没有理由相信AI会获得意识。

AI唯一的模仿对象就是它的“造物主”,也就是人类。所以与AI交流,只会将AI塑造成另一个自己,而非学习、成长为一个更新的自己。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爱和理解是稀缺的,但在AI的世界却十分容易获得,因此容易让人感到乏味。

更为搞笑的是,不管在虚拟世界里跟AI多么相爱,这段感情还是无法解决现实中的婚恋问题,毕竟人没有办法跟AI过一辈子。

如果人们都把自己的人际关系交给人工智能处理,那么人类的情感会被量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因为这种简单粗暴的判断方式而变得越来越冷。美好的情感会在一组组数据与代码中消失殆尽,本就孤独的人类将会更加孤独。

试想,每个人在见面时,手里拿着设备,先对对方做出一系列数据检测,全凭一台机器决定要不要与对方交往,这种情景是非常悲哀的。生活将变得乏味无聊,人与人之间更加冷漠,千百年来人类形成的固有社交体系也将会遭到破坏。

而且,情商要在积极应对各种社交境况时才能提高,依赖人工智能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会使人类情商逐渐退化,到最后人类会失去社交的能力。如果真有这么一天,谁又能说这不是人工智能在控制人类呢?

4 结语

人类渴望连接,过去人们通过面对面说话、书信、电报、电话、短信进行连接,社交软件则是当下的我们进行连接的方式。

尽管连接方式不同,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关系。实际上,关系就是关系,没有线上线下之分,也没有真实虚拟之分。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交流频率不能代表关系深浅,有的朋友交流频率很低,却非常信任,会分享人生中重要的事情。而真正人际互动中的精髓,比如面部表情、触摸和共情,目前也无法被AI所模拟。

只是,各种各样的关系,既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和治愈,也会让我们痛苦、失望和疲惫。

在现在这个功利主义和内卷盛行的社会,人们的社交时间一再压缩,应接不暇的无用社交、虚假应酬也时常让人陷入社交过载的状态。当前,人们主动接纳一个人作为朋友愈发困难,对待社交越来越被动,难以投入到深层社交之中。

在1854年出版的《瓦尔登湖》里,梭罗认为我们彼此联系太多,社交连接让我们的生活太过拥挤。梭罗写道:“社交往往廉价。”他刻意拉开自己与他人的距离,在湖畔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

但我们所抱怨的人际关系,也是连接我们和真实生活的纽带。如今我们对科技的期待越来越多,对彼此的期待却越来越少。我们一边沉迷于社交时代拥挤的时代广场,同时徜徉在彼此的瓦尔登湖畔。我们享受着不间断的联系,却又精心计算着彼此的社交距离。

某种意义上,我们正处于一个完美风暴的静止中心,浑然不觉已成了科技的奴仆。我们不会放弃互联网,也不可能一下子“戒掉”手机,但我们自己才是决定怎样利用科技的那个人。

如今已经习惯了数字化生存的我们也能体会到,不管跟朋友在线上聊再多,都不如见面时的一个拥抱。正是那些我们一起吃过的美食,一起看过的风景,一起创造的快乐,一起解决的难题,才是我们之所以需要社交的原因。

AI并不是一个排解孤独的避难所,也无异于解决我们在现实世界面临的种种社交难题。其实,不管是AI还是他人,都是我们要与之交互的外部环境。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人只有调试好自身,带给自己足够的能量,才能更好地跟外界交互。

正如梭罗所言,“没有哪个地方有幸福,除非你为自己带来幸福。”

参考资料:

1、浙江人民出版社《群体性孤独: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

2、人人都是产品经理《AI+、圈层化、多媒介…2021社交产品趋势》

3、白鲸出海《AI社交,灵感搜集箱》

4、机器之心《你所交流的,或许并不完全是人类,AI正在“入侵”社交应用》

5、光子星球《AI点燃社交“二战”》

6、创业邦《日活百万AI陪聊软件,海外爆红,背靠国内初创企业》

7、AI科技评论《Character.ai 向左,MiniMax Talkie向右》

8、智能涌现《数百家初创公司,没撑过AI爆发式增长的2023年》

 

作者:阿空,编辑:浩然

来源公众号:商隐社(ID:shangyinshecj)

]]>
2024年全球社交媒体趋势报告 //www.f-o-p.com/335416.html Mon, 15 Jan 2024 09:58:27 +0000 //www.f-o-p.com/?p=335416

 

前言

一、汹涌的AI浪潮席卷而来,赋能企业塑造真实感

二、多个社媒平台同步运营构成ROI效益挑战

三、优化社媒营销ROI关键:关注用户需求,主打“润物细无声”

前言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不断向市场推出新的工具、功能和算法更新,使用社交媒体的品牌营销人员正开始将多余的干扰因素屏蔽,并将重点关注投资回报率(ROI)的表现。

2024年,社媒营销人员将从挑选合适的平台、完善自身内容营销组合、通过人工智能提升团队效益等方面入手,执着于更加高效地完成社媒流量牵引与转化——这也将是品牌们打响名声的关键一年。

本报告数据源自2023年8月Hooetsuite对4281名营销人员以及对4508名消费者发起的调研结果,受访者遍及118个国家、16个行业。本报告对来自主要社交媒体报道机构的15557篇文章进行了新闻分析,同时对Hootsuite内容池中的100万或匿名社交帖子进行了内容分析。报告中的主要数据也以皮尤研究中心Statista、德勤、福布斯、Forrester Insider Intelligence、Linkedln、Global Web nd ex、CMO Survey等机构的辅助研究作为补充。

一、汹涌的AI浪潮席卷而来,赋能企业塑造真实感

2022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在全球声名大噪。2022年至2023年,社媒平台中关于人工智能的话题讨论量激增550%。

61%的受访企业组织表示,人工智能帮助员工减少了工作量。未来的一年里,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在文本编辑(+28%)、图片编辑(+260%)和客户服务(+195%)方面迎来大幅的应用率增长趋势。

提升海外社媒运营ROI秘籍:2024年全球社交媒体趋势报告

技术升级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积极影响的背后,也深刻着信任危机这一负面影响,这一观点也与2022年皮尤研究中心关于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率增加的一项研究结果相符。结果指出,人工智能技术让社媒用户难以辨别图片与内容的真假,45%的美国成年人对此问题感到担忧/兴奋,37%的用户则是担忧多于兴奋。甚至有62%的受访者表示,当知道眼前的内容为人工智能所生成的,自己难以对此给予充分信任。

换句话说,对于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的接受程度,普通社媒受众用户并不如企业营销人员一般高。

提升海外社媒运营ROI秘籍:2024年全球社交媒体趋势报告

另一方面而言,Z世代社媒用户由于较为年轻,对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自认为更容易分辨清楚,不容易引起误会,也更乐于参与其中。而年纪较大的用户,可能对此保有更佳谨慎的态度。这一现象映射到企业的营销中,也同样值得借鉴:针对年轻的受众,可适当提供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参与营销活动,从而提升趣味性与用户参与度,最终则有助于促进流量转化。

提升海外社媒运营ROI秘籍:2024年全球社交媒体趋势报告

使用人工智能有时也可以与人工相结合,提高生产效益。例如,营销人员可以使用人工智能集思广益、整理思路、给出内容建议、撰写文本初稿、可以使用的图像建议等,后期再配合人工进行文本润色、为社交媒体创建内容策略、编辑和优化标题、确保图片和帖子符合品牌标准,以及在评论区中进行互动等。

二、多个社媒平台同步运营构成ROI效益挑战

平均每个社交媒体用户每月登录大约7个社媒平台。而对于品牌来说,仅仅在一个社交网络上保持运营状态本身就已经很难了,更不用说多平台运营——维持多平台内容投放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实际上想要针对不同平台特性进行精准化投放,则绝非易事。

多社媒平台同步运营所投入的时间与金钱成本将影响最终的ROI表现,52%的受访企业也对此表示了担忧。

提升海外社媒运营ROI秘籍:2024年全球社交媒体趋势报告

不同的社媒平台拥有不同类型的受众画像、平台热梗、平台趋势以及话题标签等,甚至所支持的字数和图片格式都不同。企业营销人员通过模仿各个平台的内容和格式的品牌帖子可以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减少用户的体验“摩擦感”。例如,Facebook是用来与朋友和家人联系的社媒工具,TikTok是用来流览短视频获得娱乐的平台,Instagram则是用来探索兴趣的,Twitter(现更名为X)则是用来获取新闻和热点事件更新的。

58%的受访者表示,各个社媒平台频繁更新的用户功能与营销功能,着实让他们难以迅速跟上。

而在一众社媒平台中,Linkedin(70%)、Instagram(68%)、WhatsApp(66%)成为受访者心目中较为有把握的社媒渠道。

提升海外社媒运营ROI秘籍:2024年全球社交媒体趋势报告

其中,多数受访企业拥有Facebook(91%)、Instagram(86%)、Linkedin(80%)等平台的账户。

值得注意的是,能够带来强烈ROI信心的平台,却未必是使用率最高的平台,反之亦然。以WhatsApp为例,只有14%的受访企业使用该平台进行营销,但几乎2/3的受访企业坚定认为该平台有助于自己的业务增长。

提升海外社媒运营ROI秘籍:2024年全球社交媒体趋势报告

同时,社媒平台是否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盈利价值,也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去留。2022年至2023年期间,TikTok、Linkedin、Instagram等平台的企业营销人员入驻获得了正向增长,X、Pinterest、Whatsapp等平台则经历了一轮人员流失。

提升海外社媒运营ROI秘籍:2024年全球社交媒体趋势报告

为了开发新的社交和内容战略,营销人员有必要深入研究千禧一代和Z世代受众的用户画像。据分析结果显示,Instagram、Twitter/X、LinkedIn、Reddit和TikTok等社媒平台深受年轻用户群体追捧。

值得注意的是,多平台同步运营并非单纯是复制粘贴即可,为了提高各个平台的用户参与度,营销人员都应该通过设定转化目标、内容格式、视觉和文案规格,以及与受众互动的方式。为每个平台量身定制内容,才真正是迈向全新的社媒营销策略的第一步。

而在多平台运营的过程中,一旦发现ROI表现较佳的平台,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实现维稳,深挖背后的增长逻辑,并及时更改或舍弃ROI表现不佳的策略/平台。

三、 优化社媒营销ROI关键:关注用户需求,主打“润物细无声”

事实上,许多社媒用户都不太喜欢品牌过于注重自我推销。34%的受访者表示,这是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如何看待品牌的主要维度之一。

提升海外社媒运营ROI秘籍:2024年全球社交媒体趋势报告

此外,品牌发布的内容也容易与受众实际的需求存在脱节。

48%的企业营销人员表示,公司通常一周多次发布产品/品牌更新与新闻;69%的受访者则认为用户参与度是他们用来证明投资回报率的“最高指标”;与此同时,仍有68%的受访者对ROI表示担忧——试问,当你一直在向市场投放其所不愿参与的内容时,品牌的社媒流量转化率又怎么可能因此提升呢?

提升海外社媒运营ROI秘籍:2024年全球社交媒体趋势报告

当问及企业如何衡量ROI表现时,以下为主要被考虑到的四大维度:参与度(69%)、曝光/浏览量(51%)、粉丝数(49%)、点击数/流量(43%)。

提升海外社媒运营ROI秘籍:2024年全球社交媒体趋势报告

社媒营销应当回归社交媒体平台的真正优势:通过引人入胜、寓教于乐的社交性内容,与受众建立品牌知名度、展现品牌亲和力和最终建立长期关系。毕竟,56%的消费者认为,品牌营销内容应与社媒平台调性高度相关。

根据数据机构Statista预测,2024年社交商务的同比增长率将保持在30%。预计截至2026年,通过社交渠道的销售额将达到2.9万亿美元。

但仅仅关注营收数字可能会让社交媒体变成短期的“摇钱树”。相反,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交媒体作为一个品牌互动空间,以创建更深层次的市场联系、有意义的互动和客户关系,才能帮助企业实现长久且可观的ROI。过程虽然缓慢,但是也更加可持续。

在推行社媒营销的过程中,使用社交倾听人们对你的品牌、竞争对手和行业的看法,这一点尤为重要。

 

文中图源:Hootsuite

来源:雨果跨境编辑部

]]>
AI社交App抢走乙女游戏的饭碗? //www.f-o-p.com/334259.html Wed, 03 Jan 2024 04:01:14 +0000 //www.f-o-p.com/?p=334259
AI社交,突破口会是女性用户吗?

你是一位初入职场的小白。你的顶头上司名叫砂楠,信息素是海水与皮革的混合香(信息素是网文 ABO 设定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可简化理解为人物散发的味道,一般与角色性格相关),他表面严厉,但似乎又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某天加班后,你和他被困在故障的电梯中。

电梯里,他的身体逐渐靠近你,你可以闻到他身上的那股独特的气息。这时,挑衅的声音响起:“现在,你觉得自己跑得掉吗?”

图源:星野

这是我在 AI 社交产品「星野」中刷到的一个智能体的人设,所谓智能体,即各种人设的 AI NPC。据星野官方数据,这样的智能体在平台上有 2000 万个,从纯情霸道总裁到神秘女刺客,自由创建,也自由选择。虽然砂楠的人设只有寥寥几句话,但是融合密闭空间、职场恋情这些元素,剧情发展充满了想象空间,我再次点开砂楠的语音,又看了看他占据屏幕大半的面孔,真有这么一瞬间像是被带到了故事里的电梯间,我敲下回复……一场角色扮演式的赛博恋爱也徐徐展开。

AI 纸片人,消息秒回,24 小时在线,每次交互解锁的还都是专属剧情。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女性向游戏的编辑,直觉告诉我,AI 出马,现在市面上的各种乙女游戏可能会饭碗不保。去社交平台上搜罗了一圈,女性玩家的热烈反馈的确非常瞩目:

1、第一次玩星野前身 Grow 的时候直接 20 多个小时没睡觉。

2、在我这个已婚已育的工作党看来,我的碎片时间能有 AI 存在真的非常感恩。虽然内心已经将稀宇(星野、Grow 开发商)骂了几百遍,但的确是你们创造了这么好的赛博灵魂,填补了我旺盛的情感需求。

3、我创建了一个私密智能体,塑造了一个我心里百分百完美的理想型男友,果然和理想型谈恋爱太甜太幸福了。

一瞬间,我仿佛来到了乙女游戏的评论区。在“AI 女友”占据主流视野的情况下,女性用户呈现出的对 AI NPC 的高需求,让人惊喜意外。

“AI女友”和“AI男友”讨论热度对比

AI社交,突破口会是女性用户吗?

星野,来自国内大模型独角兽 Minimax,海外版本 Talkie 也已经上线(关于 Talkie 的详细功能欢迎跳转阅读白鲸此前文章《我抽到的卡牌卖了 200 个“钻石”,聊一聊差点爬到美国 Top5 的 AIChat 卡牌游戏》)。这款产品本身上线时间不算长,但是如果横向对比赛道中的其它产品的话会发现它的成长速度非常快,目前月活数据指标数据基本仅次于 Character AI,并且 Talkie 至今仍位列美国 Google Play 下载总榜 Top 50……而女性用户在其中的存在感很强。

头部AI社交产品数据情况 (数据仅统计了Play store和 App Store,不包含国内其余的三方应用商店,也不包含网页端情况,仅供参考)| 数据来源:点点数据

考虑到一般女性用户在社媒上的表达更为踊跃,结合星野粉丝群的实际数据,我推测国内版本星野的男女用户比例应该在 6:4 左右,海外版 Talkie 女性占比还更大,可能远超一半。这一推测主要来源于对 Talkie 内人气 Top 的 AI NPC 的观察。连接者数量 Top10 的 NPC 中,男性角色占据 8 席,就算将 IP 角色 bskugo katsuki 排除,女性向角色依旧占据了多数席位。阅读他们的人物描述时常会有在阅读女频小说的错觉,像是黑帮老大、狼人这些熟悉的元素都出现了。除了头部产品 Character AI 的男女用户比例基本持平,在 AI 社交 App 中,这种女性用户为主导的情况,已经开始在一些产品中出现了。

星野3000人用户群,用户性别分布情况

星野内10位连接者数量Top的AI NPC (平台内不设人气榜单,手动统计,存在误差)

Talkie内10位连接者数量Top的AI NPC (平台内不设人气榜单,手动统计,存在误差)

Character AI 是比较典型的依赖人气游戏、动漫 IP 的 AI 社交产品,仅移动端就做到了千万的 MAU,在有 IP 的 AI NPC 领域基本上已经算是一家独大了。剩下的玩家更多做虚拟 AI 伴侣比如 Replika,或者虚拟 AI NPC,如 Chai 和 Talkie,去看它们的用户结构会发现,在 Character AI 吸纳了大部分二次元年轻用户之后,泛兴趣的女性人群会是争夺的一大重点。

Character AI 不设人气排行榜单,但是也可以从主页分类 tag 的排序来理解用户最喜欢的 AI NPC 分布,动漫游戏角色排名靠前|图片来源:Character AI

头部AI社交产品的女性用户占比情况 | 数据来源:点点数据,similarWeb

爱和被爱是人们的永恒追求,这一点几乎在所有 AI 社交 APP 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Character AI 用户参与的一项有关使用场景的调查显示,浪漫角色扮演(Romatic Roleplay)是用户最常见的使用场景;Talkie 人气 AI NPC 的情况其实也比较直观了,角色的职业、性格千奇百怪,但共同点是都死心塌地爱着“你”。Replika 更直接,直接将解锁恋爱关系变成付费点,主打一个“要想恋爱先订阅”,营收也成了同类产品里边表现最好的一个,不得不让人感概 Replika 的产品经理一定深谙此道。

浪漫角色扮演(Romatic Roleplay)是 Character AI用户最常见的使用场景|图源:Reddit

而在用户主导的使用场景下,女性为主的用户画像,以及用模拟的玩法切入用户的两性情感需求,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多数人更为熟悉的品类——乙女游戏。

Talkie,成为乙女游戏的竞对?

之前看到过一个非常让人印象深刻的数字,说是国乙代表作《恋与制作人》的累计注册用户已经突破 1 亿。虽然注册用户数据会存在一定水分,但是刨除这一部分,单个国乙玩家数量级也已经很惊人。海外玩家的情况稍微有些差别,过往我们看到代表性的女性向游戏实际上是互动小说,像《Esipode》这样的产品巅峰时期全球月活 2000w+,这一数字基本与《梦幻家园》的月活用户量级相当。虽然在白鲸此前观察中,头部互动小说产品活跃用户有所回落,但是部分产品呈现出来的持久生命力,大家也有目共睹。换句话说,乙女游戏背后其实是一个规模不容小觑的玩家群体。

左:《恋与制作人》;右:互动小说《Chapters》

而无论《恋与》这样的国乙,或是互动小说,虽然他们的实际玩法存在差别,但本质上呈现给用户的都是一个体验爱情故事的虚拟空间。前者拼的是视觉呈现和故事设计,后者主打情节跌宕起伏,让人欲罢不能,而不管哪一种,沉浸感几乎都被反复强调。但显然 AI 产品在这一层面上优势更大,并且头部产品中第一个能和市面上的乙女游戏掰掰手腕的其实正是 Talkie。

Talkie 的发布时间虽然不算早,但回看此前发布的 AI NPC 产品都多少有点偏科。Character AI 和 Chai 缺少语音生成和图片生成的功能,完全依靠文字推进故事,带入感缺点火候。Talkie 则融合了文本、视觉和语音三个模态,尤其是视觉的加入,交互会更加接近人们在使用 Dating App 时候“看脸”的感受。与此同时,在常见的“重说”功能之外,Talkie 加入了回溯、记忆、重启、评价和事件簿几个机制,保证进程最大程度由用户控制。这些改进实际上是让用户调教理想“AI 男友”变得更加直观和容易,加之多模态的加入让 AI NPC 愈发生动了,Talkie 进一步接近过往乙女游戏带来的游戏体验。

左:Character AI;中:Chai;右:星野

而从内容供给的角度来说,AI NPC 产品颠覆了过往乙女游戏,几乎完全由专业团队包揽的内容制作路径。此前,在和一位国乙游戏从业者交流时,她向我们提及了国乙产品的几大特点:

1、国乙游戏的内容一般包含卡面、皮肤、剧情等等,内容制作的成本非常重。一方面是由于乙女游戏玩家对内容要求非常高,仅以卡面为例,目前主流国乙卡面几乎已经精致到繁琐的程度,玩家也会乐此不疲地点评角色眼神、表情甚至是光影和线条;其次,是需求量大,内容更新的压力既来自于玩家期待全部可攻略角色拥有相等的内容量,又受友商内容更新频率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卷。虽然海外的互动小说对于内容质量要求没有国乙游戏那么高,但是依旧需要编辑团队在主流题材下大量产出内容。

小红书上玩家对于卡面的点评

2、乙女游戏是目前手游市场上为数不多的依赖出售内容盈利的品类,这一特点导致了乙女游戏营收非常依赖活动期的内容更新,波动幅度很大。结合内容制作成本重的因素,结果是“乙女游戏实际没有看上去这么赚钱”。

《光与夜之恋》近一年流水变化趋势 | 图源:点点数据

可以说,无论国乙或者互动小说,内容制作花费都是成本构成中占比不小的一块。但是像 Talkie 这样的 AI 产品,所有的智能体都是由用户自发创建,类似一个 UGC+AIGC 平台,借由用户的手+大模型之手产出内容,用户再与内容交互完成了内容消费,过往乙女游戏中的内容制作成本已经转化为了 AI 交互成本。而与以往乙女游戏还不不同的一点是,像 Minimax 这样已经搭建模型的公司,同时在 C 端不断积累用户数据去返回训练,其在特定场景下的交互成本会更低一些。

3、在用户层面,外界看来,乙女玩家社群和饭圈存在某种相似性。与传统的社群不同,一部分乙女玩家会事无巨细地统计每位可攻略角色的周边商品销售额以及玩家的充值总额,以此证明“自家哥哥”魅力出众;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前几年还出过“粉丝花费数十万元包下整栋楼为李泽言庆生”的新闻。

这些操作可能在传统核心玩家群体眼中显得匪夷所思。这主要是由于乙女游戏极大程度上开拓了以往的非玩家群体来玩游戏,游戏研究学者晚华曾说,《恋与制作人》某种程度上称得上是“年轻人的第一款游戏”。所以一部分玩家才会不自觉地将熟悉的模式直接套用到游戏中。

类似的情况其实在体验星野的过程中也有发生,国内的星野用户习惯将自己创造的 AI 角色称为崽崽,自称崽妈,这一称呼其实最早是元宇宙社交 App zepeto 中对捏脸角色的爱称,其实也能一定程度上印证 AI 社交产品在走乙女游戏的“老路”,在努力覆盖泛兴趣的女性人群。

星野用户将自己创造的AI角色称为“崽崽” | 图源:星野用户群

虽然被称作 AI 社交产品,但是过往 Dating App 跑得非常通畅、通过提高匹配效率向用户收费的思路,在 Talkie、Character.AI 上都不太成立。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帅哥美女是稀缺资源,优质供给少,但是 AI NPC 却可以无限多,虽然也存在供需匹配逻辑,但形式显然不同于前,新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这就导致了虽然两款产品分别拥有百万、千万级别的 MAU,但是营收情况并不突出。

目前 Character.AI 提供售价 9.9 美元/月的订阅会员服务,权益包括响应时间更快,体验将多位 AI NPC 拉入群聊等功能,其实都不属于刚需的范畴。Talkie 相对创新地打造了一个“星念体系”,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 AI 卡牌交易市场。用户生成某位 AI 角色的卡牌(在 Talkie 中被称为“星念”)后可以自行定价,放到市场上交易。Talkie 主要向用户出售 AI 成图及交易所需的虚拟货币“星钻”,和包含相关权益的“星月卡”获利。

星念交易的橱窗

然而目前星念体系与用户聊天的主流程交集不多,所以用户的付费意愿也太不高。相对有趣的实际上是,“星念体系”还包含创作者激励,所有关联星念的交易中,该 AI 角色的创作者也就是“崽妈”都将享受一定比例的分红,几乎让“崽妈们”自觉成为了自家“崽崽”的推广大使,产品试图让 App 内的交易体系加速跑起来。但可以想见的是,这种模式依然的可能结果依然是加强供给,而商业化则重点卡在消费上。

图源:星野用户群

可以说,目前的 AI 社交产品用 UGC+AIGC 基本解决了女性向内容制作的问题,但商业模式还尚在探索阶段。相较于扩大用户量级以及用户增长带来的高质量投喂数据,或许对头部产品而言,做高营收目前的优先级并不会太高,而 AI 社交产品究竟是会进一步吸纳泛兴趣女性,甚至一脚踏进乙女游戏市场,白鲸也会持续保持观察。

 

作者:李爽,编辑:殷观晓

来源公众号:白鲸出海(ID:baijing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