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Fri, 29 Mar 2019 09:02:32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1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中国互联网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2019短视频内容营销趋势白皮书 //www.f-o-p.com/109423.html Fri, 07 Dec 2018 06:13:06 +0000 //www.f-o-p.com/?p=109423

 

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现状下,短视频迅速“围剿”5亿人,成就了新的注意力江湖。那么如何把5亿人的注意力变成生意,成为了营销圈与创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面对庞大且碎片的KOL内容体系,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已经过时,数据为王构建起的新营销体系,正被越来越多的营销人奉为圭臬。据此,卡思数据联合火星文化、新榜研究院推出《2019短视频内容营销趋势白皮书》,面向整个短视频营销行业交上的一份“期末答卷”。

这份白皮书围绕短视频行业发展现状,短视频KOL发展现状,抖音快手主流营销产品和商业价值对比,蓝V企业号运营现状、运营方法论,KOL营销现状、主流行业KOL投放偏好及营销建议等6大课题,并对2019年的短视频内容营销给出了趋势性预见。

沉甸甸的数据结果让这份白皮书变得厚重无比,而这每一个数据背后的发现,都应该被短视频相关从业人员重视。

下面是我们截取的这份厚达近百页白皮书的部分精彩内容。

一、10个数字带你了解2018年的短视频

1. 5.08亿

目前短视频独立用户数已经达到5.08亿,占国内网民总数的46%。

这意味着基本上每2个互联网用户数中就有1个使用短视频。不过,进入2018年Q2后,短视频平台用户活跃度放缓,开始进入平稳期。

2. 52%

短视频男女性别比例为48:52,与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的中国网民男女比例52:48十分接近,短视频用户女性稍多。

而从短视频地域分布上看,短视频用户也已经向三四线城市深度下沉,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52%,小镇青年引领短视频内容消费时尚。

3. 20万+

白皮书指出,各短视频平台KOL规模目前已经超过20万个

其中,快手数量最多,抖音、秒拍次之。不过,在用户红利期消失以及平台流量“去中心化”的双重影响下,KOL增速从Q3开始大幅放缓,这与短视频平台用户增长趋势接近。

4. 95%

在各垂直类别KOL分类中,小姐姐类型的KOL数量最多,活跃度也最高,达到95%,其次为搞笑段子、音乐舞蹈和小哥哥类型。

5. 25%

搞笑段子类KOL占比总量的25%,在充分满足用户消遣娱乐核心诉求基础上,备受广告主青睐,位列2018年,短视频KOL创收总榜的第1位,其次是美妆类KOL和情侣类!

6. 12000+

白皮书指出,截至到10月31日,抖音上活跃蓝V数超过12000个,两个多月时间蓝V(含企业号、政务号、媒体号)数量增长了3.87倍,其中企业号占比总量的87%。不过也应该清楚,大多数企业号仍处于弱运营状态。

7. 13.22%

白皮书指出,粉丝量在1万以上的蓝V号仅占比总数的13.22%。1万以下的活跃蓝V号,占比高达86.78%,而粉丝量在50万以上的账号仅占比1.71%。

其中,文化娱乐、生活服务和服装配饰3大行业企业号数量最多,游戏类和文化娱乐类粉丝互动活跃度最好!在粉丝量TOP500的企业号中,卡思数据发现,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生活服务类、IT互联网4个行业的企业号运营质量最好。

8. 3个变化

随着广告主们加速入局短视频营销,以及平台的注力等,2018年,短视频KOL营销市场规模将会突破10亿大关。

而从PGC到PUGC众创,从搞笑、娱乐到垂直细分,从“娱乐流量”到“种草引流”正在成为短视频KOL营销中明显的3个变化。

9. 4种变现模式

目前短视频中商业变现途径拥有广告、电商、游戏和直播分成4种方式

变现模式多元化、KOL影响管理集中化、规范化成为短视频平台提速商业进程的核心体现。

在广告营销变现中,当下短视频平台的营销变现产品已经基本成熟,集中体现为两种:

  • 一为广告类产品,如:开屏、信息流、定制话题活动、官方挑战赛、粉丝头条、创意贴纸、视频浮窗等;
  • 二为自助化商业开放平台,如:主打内容价值的短视频账号(如:抖音蓝V企业号、快手商业号)和主打社交价值的KOL广告交易平台(如:抖音星图平台、快手快接单/快享计划、美拍M计划等)。

10. 4个困境

选号难、创意难、监测难、效果评估难4大难题正成为短视频营销中的4大拦路虎,广告主在短视频KOL投放中面临着艰难的考验。

二、两大巨头battle加深差异化营销认知

《2019短视频内容营销趋势白皮书》针对抖音和快手这两大巨头平台,从日活用户量、日均使用时长、用户画像、主流营销产品、代表性KOL等维度进行了细致化的数据解析。

单以白皮书针对两大平台KOL的剖析来说。

分析发现,在抖音上粉丝量50万以下的KOL占比达到78%,而粉丝量在500万以上的KOL仅占比0.58%。抖音各粉丝量级KOL数据分布呈现明显的金字塔结构。

在各垂类上,抖音上小姐姐数量占比最多,但从质量上来看,搞笑类表现最佳,小哥哥类、音乐类、段子类其次。

而在快手上,粉丝量50万以下的KOL占比达到84%,越往头部走,增粉难度相对更大,这跟快手“普惠”逻辑有关,对爆款会存在限流,所以依靠爆款实现增粉的难度,较之抖音,难度更大。

在各垂类上,快手小姐姐数量最大,搞笑、段子和音乐类质量更好,这跟抖音类似。

白皮书通过多维角度对比分析,将抖音和快手的营销价值形象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并给出了营销建议:

在抖音上更适合做“品牌”,更应强调品牌理念、品牌态度的输出,与年轻用户深度沟通,“平等对话”,做用户喜欢的内容而不完全是品牌想要输出的内容,进而深度种草用户。

而在快手上,则更适合做“转化”,更为强调产品卖点,如性价比、性能等,激活快手独具魅力的老铁经济,拉动区域销量的直线增长。

三、哪里有难题,哪里就该有方法论

白皮书不仅对目前短视频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应对现有的各类营销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方法论建议。

以如何加强企业号的运营能力来说,白皮书给出了内容运营的“四YOU法则”和长效运营的“三级火箭论”。

具体来说“三级火箭论”,它将企业号的运营以3个月为周期进行了阶段性划分。

  • 第一级,也就是第1个3个月,主要是通过打造爆款来完成初期用户的积累和沉淀;
  • 第二级,则是从用户池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种子用户,确定企业号运营的标签内容方向,挖掘内容增长点,强化品牌人设;
  • 第三级,也就是6个月之后,再将成熟的内容运营方法论延伸到多账号集、多平台内容运营中,最终让不同账号内的核心用户相互转移,进一步完成用户的扩展和新增。

除了企业号的运营,白皮书针对短视频KOL营销、数据化营销等广告主集中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也进行了方法论的解读。

四、预知趋势:占位2019短视频内容营销

总结过去,是为了过好当下和预知未来。在这份白皮书中的最后一章就对2019年的短视频内容营销做出了8大预测。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这极有可能发生的8大趋势中,白皮书认为大数据将成为突围短视频KOL营销精准投放和效果监测困境的唯一钥匙,并且大数据也会驱动短视频内容产业上下游各环节提前增效。

以上仅仅是《2019短视频内容营销趋势白皮书》的部分内容,还有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令人意想不到的发现和专业的营销建议需要深入解读这份白皮书才能知晓。

 

作者:卡思数据,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卡思数据(ID:caasdata6)

]]>
1994-201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 //www.f-o-p.com/109172.html Thu, 06 Dec 2018 03:24:19 +0000 //www.f-o-p.com/?p=109172

 

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

中国互联网历经了将近30年,已经从互联网大国变成了互联网强国。我们多数的80后,90后,都是成长于当下成熟的互联网时代,时时刻刻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与此同时,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及各个阶段的商业模式,丰富自己的认知。

中国互联网奠基人胡启恒女士曾说:

中国的互联网不是用八抬大轿抬出来的,而是从羊肠小道里走出来的。

那么,中国互联网的起点在哪里呢?它经历了哪些阶段,发展成为当下8亿网民的互联网大国呢?我们将如何科学的对它进行阶段划分呢?

回顾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我们在很多的研究报告里了解,大概是以下三个阶段:

  1. 1994-2000年 从四大门户到搜索;
  2. 2001-2009年 从搜索到社交化网络;
  3. 2010-2018年 移动互联网自媒体

 

这三个阶段,是通过“应用形态”的变迁为维度划分的。今天笔者打算以“互联网”为对象,以其发展轨迹为维度,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学术牵引期、探索成长期、快速发展期和成熟繁荣期。

  • 学术牵引期。指的是互联网从美国引入中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科研单位历经数年的努力,推动互联网从信息检索,到全功能接入,再到商业化探索。
  • 探索成长期。指的是逐步建立普通大众对互联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稳步成长。在这一期间,我国最早一批互联网公司相继成立,热情高涨,一路高歌,不畏互联网泡沫期带来的考验,努力探索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 快速发展期。该阶段成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已经建立,“内容为王”的时代慢慢过去,开始转向“关系为王”的web2.0。互联网的角色关系也开始转变,内容的缔造者不再只是网站,个体用户也可以参与其中,逐步通过内容来拓展自己的关系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NS时代。
  • 成熟繁荣期。该阶段正是我们目前经历的成熟互联网阶段。从微博的盛行,到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移动应用与消息流型社交网络并存,真正体现了互联网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第一阶段:学术牵引期(1980~1994)

互联网诞生于美国,最早起源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的阿帕网,主要是用于军事研究,它主要是帮助美国国防部抵御前苏联的核打击而建造的通讯网络。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起初是四个节点,到1981年发展到94个。同时,最大的信息检索系统DIALOG也接入了阿帕网。

互联网的雏形已经显现,很多标准和特性亟待建立。这些标准在80年代逐步建立:

  • 1983年,保罗·莫卡派乔斯(Paul Mockapetris)发明了DNS;
  • 1984年,美国国防部把TCP/IP协议确定为所有计算机网络的标准,为互联网的全球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 1989年,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发明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为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做好了准备,之后www站点迅速发展。

 

在互联网标准已经完善后,中国的学者专家们也开始为接入互联网做出努力。

由于美国有政策强制对中国进行信息封锁,所以中国也只能通过学术研究的形式进行探索。最终经过政府长期的努力,于80年代初,成功在香港和北京设立国际在线信息检索终端,实现和阿帕网相连,最终接入DIALOG数据库系统。也就是说,中国互联网的应用起初是通过信息检索工具的方式融入的。

直到1987年,另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有力的推动了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就是电子邮件。

1987年9月,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维纳•措恩教授的帮助下,王运丰教授和李澄炯博士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ICA)建成一个电子邮件节点,并于9月20日向德国成功发出了著名的“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这预示着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但不是全功能接入。

但是这一阶段中国学术机构也是努力的申请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同时也收到了美国自然基金会主任斯特芬•沃尔夫(StephenWolff)的欢迎。

直至1994年4月初,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代表中方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重申接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认可。4月20日,NCFC(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中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

中国成功实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预示着中国互联网的到来。在学术牵引期,互联网的研究几乎都是通过各国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来推动发展,真正触及到普通人,还是个全新的事物。那么,互联网的概念的普及以及商业模式的探索,成为新时代的使命;

第二阶段:探索成长期(1994~2002)

在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接入以后,科研单位开始着手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主干网的搭建,同时也有民营企业的参与,代表性的主要两点:“.CN”服务器和主干网络的搭建;瀛海威时空主干网的搭建。

 

1. “.CN”服务器和主干网络的搭建

  • 1994年5月21日,在钱天白教授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协助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
  • 1995年1月,邮电部电信总局分别在北京、上海设立的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美国的64K专线开通,并且通过电话网、DDN专线以及X.25网等方式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

 

2. 瀛海威时空主干网的搭建。

  • 1995年5月,张树新创办“北京瀛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营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业务;
  • 1996年12月,瀛海威的8个主要节点建成开通,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主干网。

 

互联网环境及基础设施的搭建完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商业化做好了铺垫。

1995年4月12日,成立一年多的YAHOO!上市,彻底激发了中国企业的互联网创业潮:

  • 1996年6月,新浪网的前身“四通利方网站”开通;
  • 1996年8月,搜狐的前身“爱特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 1997年5月,网易公司成立;
  • 1998年11月,腾讯公司成立;
  • 1999年3月,阿里巴巴成立;
  • 1999年5月,中华网成立;
  • 2000年1月,百度公司成立。

 

1996年底至2000年初,未来形成中国互联网商业格局的大公司基本在这一时期成立,其中多以“网站建设”为主,也就是我们说的门户时代。

而互联网作为新兴经济体,新经济概念+营收增长+新商业模式带来的预期增长(其实就是网络销售 B2CB2B),形成戴维斯双击错觉+正循环效应。让所有的人都心潮澎湃,nasdq指数的斜率陡然攀升。到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突破了5000点大关,并创下5132点的纪录,之后开始迅速下滑,互联网大泡沫开始形成。

互联网泡沫无疑是对国内互联网企业的一次重创。因为它们基本都是作为效仿者,复制美国的商业模式,四大门户网站对标雅虎,百度对标Google。而在美国的企业可以通过广告产生盈利,但是中国互联网尚属于发展初期,网民规模较少,认知观念还在观望和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全建立信任感,最终导致各企业不能通过网络广告的商业模式实现盈利。

在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形成后,中国互联网企业为了生存,为了实现盈利,都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就在各企业头疼的时候,转折点出现了。

在2000年11月,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计划”,各SP积极参与,利用“移动梦网”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应用服务,获取分成,很好的解决了生存危机,为探索商业模式赢得了时间。在2002年下半年,搜狐、新浪、网易均实现了盈利,不过“移动梦网”增值服务带来的盈利占比超半,为后期矛盾的出现埋下伏笔。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期(2002~2010)

在2000年至2002年互联网泡沫期,“移动梦网”帮助中国互联网企业实现盈利。在此期间,中国互联网企业也是在不断的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因为很大占比的盈利是依托于“移动梦网”,无疑是在给自己埋雷。就在后期,中国移动要强制改革分成模式,因为其当时的垄断地位是无法撼动的,这让很多的互联网企业很无奈,所以建立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势在必行。

当然,在2002年,互联网泡沫期渐渐的过去,人们对于互联网的热情随时间推进,变得越来越高涨。

截至2005年,中国网民规模也是迅速增长到1亿多。这就代表着互联网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成熟的盈利模式可以开始实施,互联网的商业价值得以实现。

典型的商业模式有四种:广告、网游搜索引擎电商

 

1. 广告

  • 在2003年,搜狐的广告营收达到2950万美元,较2002年增长113%;
  • 新浪的广告营收超过4000万美元,较2002年增长了67%。
  • 据统计,2003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超过了10亿的规模,较上一年实现了翻番式的增长。以后,中国的网络广告市场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2. 网游

  • 2003年第三季度,网易将游戏作为独立项目列出,其收入达到5650万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同期增长366.8%;
  • 2004年5月,盛大网络上市,当年实现了13.672亿元的收入。
  • 据统计,2003-2008年期间,中国的网络游戏市场,几乎每年都保持在50%以上的增速以上。

 

3. 搜索引擎

  • 2004年8月google在纳斯达克上市。
  • 2005年8月,“中国的google”——百度赴纳斯达克上市成功,当年实现收入人民币3.192亿元。
  • 据统计,2004年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规模达到5.7亿人民币,较2003年翻一番还多。

 

4. 电子商务

  •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上市。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1.628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增长67.2%。
  • 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数据,2005-2010年间,淘宝的网络零售交易额年年翻番式增长。互联网已经成为商务交易活动的重要信息流、资金流渠道

 

总结一下,当艰难度过互联网泡沫期之后,中国互联网的主要商业模式逐渐确立并成熟起来,互联网商业价值不断获得突破性增长,互联网生态也开始慢慢向前推进。

2005年,博客的盛行,标志着web2.0的到来,由门户和搜索时代转向社交化网络,大批的社交型产品诞生:博客中国、天涯社区、人人网、开心网和QQ空间,以及国外的Facebook。网民的地位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不光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都在通过互联网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

同时web2.0时代赋予了互联网新的意义:社会价值和主体地位。

 

社会价值

随着社交化网络的发展,以及网民主体地位的确定,互联网承载的信息资源已经远超传统媒体,而且传播速度相当快。所以,互联网逐渐从传统媒体的舆论放大器,发展成为了舆论引导者。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当年的“最牛钉子户”,就是从互联网上迅速传播放大,直至引爆。

 

主体地位

2006年7月18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16届“中国新闻奖”揭晓,网络新闻作品首次纳入该奖评选,13件网络新闻作品获奖——互联网作为主流媒体地位得以确立;

2007年12月18日,国际奥委会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共同签署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地区互联网和移动平台传播权”协议——这是奥运史上首次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作为独立转播平台列入奥运会的转播体系;

四、成熟繁荣期(2010~2018)

在互联网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得以实现后,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格局基本确定。搜索有百度,社交有腾讯,电商有阿里,门户有新浪、网易还有后起的腾讯网。互联网生态已经形成,后期的发展都是在以既定的商业格局为基础继续拓展。

比如微博的诞生,初期就获得了快速的增长,根据CNNIC的统计,截止2013年中,中国的微博用户超过3.3亿,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56.0%。

当然尽管网民规模还是在指数性增长,互联网的载体仍然以PC为主,手机为辅。直到2012年,手机网民首次超越PC,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一上网终端,也预示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模式:移动APP与消息流型社交网络并存。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形式,是内容与服务并重。而且内容提供方式则主要是信息流。其中以消息流为主,而以内容流为辅。这个阶段的内容发现机制,是借助于各种APP,用户直面服务。换句话说,APP成为内容和服务中心,用户则不需要仅仅使用搜索引擎或内容流型社交网络了。

 

接下来市场上层出不穷的APP,产品发展模式的本质基本差不多,只不过其服务聚焦的点各有不同,细分于不同领域。O2O、社交类、视频类、金融、出行、直播、外卖、知识付费、支付……

当然,现阶段也不乏出现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但是这些商业模式的决定因素多是来自人性的把握,在既定商业格局下的拓展。尤其是贪婪、虚荣、懒惰,成就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迅速爆红。

那么,未来互联网的边界在哪里?成为很多互联网参与者探索的问题。

 

总结

以上是笔者以“中国互联网”为对象,以其发展轨迹为维度,从四个阶段介绍了一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科研工作者通过努力,于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标志着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历经探索成长、快速发展和成熟繁荣期等几个阶段,从建立国人的互联网认知到互联网创业潮,从商业模式的探索到互联网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从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到当前的空前繁荣,历经将近30年,我国一步步成为互联网强国。

认识过去,展望未来。那么,未来中国互联网的边界在哪里?

 

对于未来中国互联网的边界,笔者也不敢妄下断论,只能从当下互联网发展的生命周期来预测。笔者认为中国互联网正在趋于平稳时期,原因很简单,2012年移动互联网爆发无疑是互联网人口红利期的鼎盛阶段。但是随着之后在移动端的深入普及后进入饱和状态,尤其是00后这一代的人口增长较80、90后有明显下降,也就是说未来的互联网人口不会有明显的陡形增长,甚至会短暂滑坡。但是整体还是趋于平衡的状态。

互联网趋于平稳期,意味着:1、就业机会减少;2、创业难度增加;3、互联网阶层固化;

 

  1. 就业机会减少

互联网红利期,大批的创业者涌入,而互联网人才匮乏刺激了教育和培训行业,尤其在2012年以后,很多从业者通过培训快速入门互联网,几年下来,互联网人力资源的供应过剩,工作机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未来互联网的稳定期,行业不会再呈现爆发式增长,所以必定会对互联网人才进行洗牌,适者生存,平庸者注定被淘汰。

 

  1. 创业难度增加

互联网人口增量下降,固有流量被寡头企业瓜分,新型创业者位于行业的下游,只能在巨头们既定的商业格局里寻找机会,但最终还是会被并购同化。所以说未来的新型独角兽企业将会越来越少,然而机会也不是没有,当下中国某些领域还是存在机会,如医疗、教育、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还是有可能诞生独角兽的。但是这些行业在国内都是受行业规则和政府制度的影响,要想突破,还是要寄托于未来制度的改革。

 

  1. 互联网阶层固化

在中国互联网的探索期和发展期,互联网作为新兴经济体,是通过新的商业模式不断的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但是在未来互联网稳定期,靠创新来创业已经不太容易,更多的是在巨头企业的指引下成长,一步步的为其已经建立的平台做贡献。而当下的巨头在未来几年也不会有很大的动作,多数在固有流量上下功夫,保住既定利益的前提下,探索新技术新概念。

 

这些是笔者对于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的见解,但是无论是互联网创业者还是从业者也不要悲观,可以把这些当做鞭策自己的建议,要想破局,还是有很多突破口的,如互联网+、大数据AIVR,甚至区块链等等,通过深度学习,拒绝平庸,未来还是美好的。关于这些以后再分享给大家。

 

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

 

作者:木木,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产品经理小密圈

]]>
新浪史,媒体变革二十年 //www.f-o-p.com/108550.html Fri, 30 Nov 2018 09:05:12 +0000 //www.f-o-p.com/?p=108550

 

社交关系的腾讯,和弱社交关系的新浪,都在今年迎来了20岁。前者为我们构建了虚拟的社交世界,中国人的孤独、好奇和交流的渴望,都被QQ和微信重新解构。后者则向来是现实社会的舆论晴雨表,中国媒体的发展变迁,皆在新浪和微博身上有最详细的注脚。

一本腾讯传,国人社交变迁20年。一部新浪史,中国媒体变革20年。二者的相似之处就在于,社交和社交媒体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人的交流方式,也改变了媒体和企业接触用户的方式,推动着社会人文的进步。

关于新浪编年体式的叙述,其实早有诸多报道,《沸腾十五年》、《激荡三十年》等著作也都有谈及。在这里,我更想用一些关键词,来谈一谈传媒业的发展与新浪、与微博的关系。比如价值与算法,媒体人和互联网人,公共思维和娱乐方式。

这是近年来传媒业绕不开的三个词组。看起来,它们彼此带有对抗性,但传媒业的进化真谛恰恰就在于此。起初我们以为是媒介“进”媒体“退”,到后来会发现,是媒介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我们看到了更为宏伟的媒体大厦。

01 人工编辑和机器算法

我们先稍微回顾一下新闻门户产生的时代背景。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中国,还处在纸媒、广播和电视一统天下的传统媒体时代,但经济的迅猛发展让人们对信息量的需求日益膨胀,彼时媒体所提供的信息无论从丰富程度还是传播速度上都很难满足用户需求。不对,那个时候应该叫做读者的需求。

1997年,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篇爆款网文《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出现在新浪的前身四通利方的体育沙龙版块。一年后的法国世界杯中,新浪将24小时直播网络新闻发挥到极致,一举确立了在体育迷心中的地位。

在体育新闻上尝到甜头的新浪,把视野进一步扩大到各大领域。之后,新浪在科索沃战争、台湾大地震、中国加入WTO、悉尼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中拔得头筹,进阶成为综合性新闻门户。

此间,新浪也不断汇聚传统媒体的骨干力量。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新浪在事发十分钟后,就通过短信向用户推送了这条新闻。在中国新闻史上,这应该是互联网第一次早于传统媒体发布一条新闻。

就这样,新浪成功走出了业内称之为第四媒体的新闻门户模式:海量内容、准确客观、迅速及时,做信息服务而不是单向供给。新浪模式,不仅体现在VIE结构上,也体现在其新闻模式和传播理念,这种模式和理念也被各大门户网站沿用至今。

如果说腾讯、网易出好产品,阿里输出了电商创业,搜狐走出视频大佬,那么新浪就是网络媒体行业的黄埔军校和“造血”机器。日后的新闻平台,都能看到新浪的影子。

20年来,新浪所建构起来的新闻文化和门户价值,在于承上启下。它既承接了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价值的体现、把关人的重要性,也开启了资讯客户端时代的快速、及时和个性化。它仍然保留着媒体精英意识,舆论引导的血液,同时也不得不在坚守价值判断的同时,拥抱个性推荐。

哪怕满城尽带信息流,本质上,去编辑化是伪命题,毕竟现在的智能算法仍然是人主导,AI并没有自我觉醒意识。就像喻国明所说,算法不是洪水猛兽,沉浸度好的传播产品也绝非等同于白粉、摇头丸。正确打开方式是:我们如何为算法植入价值观,如何为极易产生沉浸感的算法型产品加入干预和提醒机制。

后来我们都看到了,纯信息流产品狂飙突进的时候,漠视内容版权和人工编辑,最终会付出代价。传媒业固然是进化的,但科技直接拽着它奔向下一个时代的时候,如果摒弃上一个时代媒体的内核,必然摔得很重。

02 媒体人与互联网人

如果没有做企业家,新浪的灵魂人物曹国伟可能也会成为一个媒体人。他是著名的8413班的班长,复旦新闻黄金一代,他的同学几乎掌舵着中国传媒行业的半壁江山,不乏上报集团社长裘新、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曹轲……一串串闪亮的名字。

身上带着媒体基因的曹国伟,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但他实打实参与了新浪所有的命运大事,并且踩准了媒介变迁的每个节点。

2000年新浪上市;2003年和2004年完成了广州讯龙以及深圳Crillion两大无线增值业务公司的并购,由此走到门户盈利的转折点;2009年完成中国互联网行业首例MBO,结束了新浪股权分散的局面;推出微博,迅速成为现象级明星产品,风靡全国;微博大战,开启web2.0时代,战胜搜狐、网易等老牌劲旅,也击退了腾讯这样的社交龙头。

中国的互联网大佬之中,曹国伟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互联网人中最懂媒体,媒体人中最懂互联网。

微博所建构起的壁垒,让马化腾意识到,腾讯要想拿到移动互联网的船票,不能靠另一个微博,而是要在别处下功夫。内部赛马的过程中,微信登场了。这就是中国互联网互相竞争、互相成就的典范。

在中国做内容,要先敬畏内容并且理解媒体的边界,在这一点上,新浪和微博可能是拿捏最妥当的。

2006年,曹国伟就判断出媒体行业发展的三大趋势,内容形态多媒体化、消费终端移动化、内容来源PGCUGC化。这一前瞻在日后12年的媒体发展中逐一被验证。

从另外一个维度来看,如果没有新浪和微博,当下国人的内容消费几乎都由产品经理所决定,微信、王者荣耀抖音。并非是说,我们对内容的态度,和对产品的迭代是完全隔开来的。只是过去20年,媒介的发展迅猛与传统媒体的荣光褪去,形成鲜明对比。

某种程度上,曹国伟和马化腾在赛跑,微信的崛起让微博更有危机感,必须继续加深护城河,于是有了巩固明星资源、深耕垂直领域、布局视频战场、市场不断下沉。熟人社交并没有取代广场式的社交媒体,而是互相成就了微博和微信的两微时代。

直到现在,我们看到的,仍是铁打的两微,流水的一端。媒体人和互联网人的赛跑,也成就了新时代媒体业的繁荣。

03 公共思维和娱乐方式

时光倒流至2010年。那一年,Google退出中国、王家岭矿难、南平杀童事件、玉树地震、富士康连环跳、宜黄血拆、上海火灾……无数的新闻背后,人们在微博上分享信息、PK观点,一个话筒搭上了另一个话筒,无数的声音开始激荡。

以“记录我们的命运”、“重新打量每个生命”为宗旨的《南方人物周刊》,把年度人物授给了微博客。那些微博使用者,不管是名流还是凡人,他们都是微博客。

《南方人物周刊》在评语中写道,我们看到微博作为新的传播工具与社交工具对现实的影响,其实这也是现实在网络上的投影——当中国的现实照进微博的梦想,一切都不再单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甘于做沉默的大多数,开始发出微小的声音,而这些微小的声音,又通过网络工具,聚合成进步的大力量。“岂能因声音微小而不呐喊。”

2011年,曹国伟入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同时入选的还有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和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新浪与当今世界互联网的两个巨头站在了一起。《时代》评价称,微博已成为中国最为开放的网络平台之一。

不管是传统媒体无冕之王的过去,还是短视频和直播齐飞的当下,微博的开放性至今都无可比拟。曾如日中天的纸媒也好,风靡一时的短视频产品也罢,它们更多时候只能成为一个传播节点,而只有在微博上,我们看到的是无数传播节点的碰撞和对话。

随着媒介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用户给传统意义上的“议程设置理论”赋予了越来越多全新的内涵。当传统议程设置理论与新兴传播渠道激烈碰撞时,在传播渠道与传播主体逐渐融合并催生出庞杂的自媒体时,所谓的“受众”群体已经远远脱离了议程设置理论所定义的角色范畴——曾经的被动群体正在主动利用各种社交平台慢慢活跃在新闻传播链条的最前沿。

演化的过程中,由受众依托微博平台对媒体进行“反向议程设置”的现象逐渐凸显出来。

近些年来,多数突发公共事件都发酵并传播于微博,用户通过微博渠道接收和传递信息,迅速将消息扩散。微博成为政府问政于民的通道,媒体发布新闻资讯的媒介,用户娱乐消费的社交媒体。

这两年微博的娱乐化趋势不停为一些人所诟病,但实际上,娱乐本身并没有消解其作为公共舆论场域的角色。公共安全、教育问题、社会民生、文明素养、司法案件、自然灾害、旅游形象、医疗卫生等等舆情话题,仍在微博上被充分讨论和传播。作为大众化社交媒体,微博其实始终承担着让小众不孤单,让个体有发声渠道,让新人崭露头角的职能。

只不过,每一代人的内容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70和80后,成长于网络萌芽期,他们对互联网的印象更多是信息渠道,比如:新闻门户、现在的资讯客户端。90后成长于移动互联网,网络对他们而言更具有关系连接属性。而到了00后,网络已经融为他们生活体验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对90后和00后而言,互联网关键词在于,短视频、直播和社交,综艺、追星和粉丝应援。当社会话语权逐渐交到90和00后手上,社交媒体的娱乐化就在所难免。

情况就如同时代缺什么,就会有什么样的偶像填充空白。每一个年轻人理想的社会关系,投射成了他们对明星偶像“爱的标记”。所以我们看到了TFBOYS、杨超越和王菊。这和罗大佑、李宗盛、四大天王走红的方式自然不一样,但偶像的时代精神仍然相似。

从新闻门户到社交媒体,从第四媒体到web2.0,从媒体到内容平台,新浪走过20年,一方面是中国社会进步的结果,另一方面,新浪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媒体和社会的进步,革新传播方式并重塑人际网络,更重要的是开启公共思维,倡导自我认同,创造个性化娱乐方式。

我们谈了多年的媒体融合,其路径仍在调试,需要顶层设计和底层设计共同迭代。没有谁彻底颠覆谁,谁取代谁,科技的创新和内容的浪漫,微言大义和博取注意力,都是这个时代的体温。

 

作者:吴怼怼,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吴怼怼

]]>
腾讯的“下半场” //www.f-o-p.com/105236.html Tue, 06 Nov 2018 09:13:29 +0000 //www.f-o-p.com/?p=105236

 

马化腾一般不说话,他说话一般有大事。

2018年10月31日,马化腾发表了两千多字的公开信。神奇的是,这两千字竟然能够浓缩为一个词:“下半场”。

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最后三分钟往往让看客对前面两个半小时的大谜团恍然大悟。马化腾的“下半场”三个字,瞬间把腾讯之前让人猜不透的一个“大动作”给解释明白了。

这个大动作就是:31天前,腾讯宣布重大组织架构改革——成立六大事业群。

多介绍一句,这六大事业群有着让我这样的学渣望而生畏的英文名字:TEG、WXG、IEG、CDG、CSIG、PCG。

一个月前看到这六个“G”,我的大脑瞬间有点死机,可能很多人也和我一样没发现什么奥秘。不过,今天把马化腾的公开信当成“说明书”这么一看,才发现其中暗藏了老大的玄机:

这六个“G”,就像球队的六个球员,如果你以为六个球员职责相同,上场一通乱踢,那就上当了……真相是,有一个球员怀里揣着一颗“核弹头”。只有他才是真正被腾讯派出来“刚”下半场的。

明白真相之后,瞬间千言万语涌上心头……

为了给大家拿到更详实的一手资料,在马化腾发表公开信的第二天,我来到了腾讯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专门找了一位神秘大咖聊了聊。(皮一下,等会儿再告诉你是谁。)

OK,卖了这么多关子,接下来就给你说说:腾讯看到的“下半场”是什么?作为利益攸关的吃瓜群众,我们要怎样看懂这场大戏?

Let’s ROCK

一、下半场究竟是什么?

还是打个比方吧:

很多人都把中国的互联网比作“一盘大棋”,但我更愿意把它比作“一片金矿”。对弈的棋盘上只能坐得下两个人,而金矿里却能涌入无数淘金者。

从空中俯瞰,金矿的故事分为泾渭分明的两个章节:

  • 第一个阶段是开局:所有人各显神通,用独门姿势尽快占领那些容易开采的浅矿。这一阶段讲究暴力和速度,比的是谁的铁锹更凶猛。
  • 第二个阶段是残局:容易占领的地方都占领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是一个个孤零零的难采深矿。这些深矿被淘金者围在中间,理论上谁都可以染指。但是请注意,这种矿很凶险——如果你没有高科技挖矿机,还是扛着铁锹蛮干,不仅挖不出金子来,还有可能命丧于此。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把金矿的故事和互联网的故事做个对应:

  • 互联网的开局,就是马化腾说的“消费互联网”。这一阶段正是刚刚过去的20年,无数“淘金者”进场圈地,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电商社交、新闻、各路 App。此乃上半场;
  • 互联网的残局,就是马化腾说的“产业互联网”,这一阶段是即将到来的20年,BAT这几个“淘金大咖”更有能力去探险,这就是普通人不太熟悉的工业、政务、医疗、农业等等领域,此乃下半场。

上半场的战场主要在“第三产业”,下半场的战场主要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上半场的关键词是“流量”,下半场的关键词是“技术”;上半场讲究“快”,下半场讲究“稳”。上半场巨头拼尽全力,腾讯拿下社交,阿里拿下电商,百度拿下搜索,下半场他们得从各自的后院出发,争夺同一块领地。

这场史诗级的“淘金战”,用了20年时光终于杀到了残局,精彩的白刃战才刚刚开始。

二、下半场,腾讯有哪些对手?

马化腾是个谨慎的人。当他说出“下半场”的时候,我倾向于相信这是一种“有效追认”。

事实上,在产业互联网淘金的事情,巨头们早就闷声在做,腾讯甚至不是第一个。在说腾讯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它的对手们。

A:阿里巴巴,它的标签是——先行者

2012年,阿里云装备整齐,开始“卖能力”。平心而论,阿里云是阿里巴巴的一招险棋。当然,他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关这段故事,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阿里云这群疯子》)

凭“阿里云”这招棋,阿里赢得了大概三年独自领跑的时间。这至少换来了两个优势:技术积累和口碑。

H:华为,它的标签是——原住民

过去三十年,虽然华为不做互联网应用。但他们的做的每一件事,光通信网络、交换机、数据机房都是互联网的底层基础设施。而且,产业互联网的客户,很多都属于工业、金融、政府行业,他们原本就是华为的多年老友。裁判吹响下半场哨音的时候,华为突然发现自己坐享巨大的主场优势。

2017年才正式独立的华为云事业部,只用了一年就异军突起,这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B:百度,它的标签是——打不死的小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黑百度似乎是政治正确。但冷静观察,最近百度的财报却是非常平稳。除了 DuerOS 和 自动驾驶系统,从2016年开始,百度也整合了百度云品牌,拉着首钢、上海电气等等企业搞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合作。

总体来看,相较于十年前的风光,今天的百度固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无论从云的体量来说,还是从产业互联网的战略来看,百度都超过第二梯队。

实话实说,这些对手摆在面前,哪个都不是善类。对于腾讯来说,不焦虑是不可能的。不过话说回来,马化腾放声高呼“下半场”,又坚决地改组了腾讯。对于未来的二十年,他心中一定是有剧本的。而且在这个剧本中,腾讯必然是主角。

说到这里,不妨揭晓答案:

六大事业群里,面向“产业互联网”的只有一个,那就是 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这就是腾讯用来“刚”下半场的神秘球员。而腾讯云,就是藏在 CSIG 怀里的那颗“核弹头”。

终于,我要介绍一下这次我撩到的神秘嘉宾了,他就是腾讯云总裁:邱跃鹏。

邱跃鹏

讲真,改组之前的腾讯云,和改组之后的腾讯云,虽然都叫腾讯云,但却并不是同一个腾讯云。这就好像歌剧舞台上,洒在演员身上的灯光咔哒一声改变了色彩;好像你回到原本熟悉的房子里,陈设突然发生了变化。

有那么一瞬间,全世界的目光都安静地放在腾讯云身上,连我都替邱跃鹏感到鸭力。

不过,和他聊过之后我觉得:站在“下半场”的拳台上,腾讯云至少有四个招式。

三、腾讯云的四招

第一招:腾讯可以“握住十亿人”

和人打交道,是腾讯的杀手锏。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几乎是我们日常连接互联网的唯一途径。与此相对应,微信的月活已经达到了 10.6 亿。事实上,全中国最活跃的十大 App 排名,腾讯占了五个。

这些“上半场”的结局,这起码给腾讯留下两个遗产:

1)腾讯从过去 2C 的产品里抽象出了一种能力——“用户运营”的能力

在我的理解里,用户运营其实就像建造一个“迪士尼乐园”。

  • 首先,如果我是个游客,我可以在其中找到有趣的项目;
  • 其次,如果我是游乐园的主人,我可以在其中赚到钱;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买家和卖家都能从这个乐园里找到一种精神上的认同感,对下一次见面充满期待。

讲道理,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为什么腾讯的 App 这么火,而同样是巨头的阿里和百度做出来的东西就有差距呢?这就涉及到“对人的理解”和“把对人的理解固化到智能系统里”这两种能力。

看样子,这种能力可以 Copy 到产业互联网里。

永辉超市是一个例子。邱跃鹏告诉我,永辉超市货架上的物品,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根据人的经验来调整的,而是根据腾讯和永辉一起研发的“选品预测系统”来布置的。

他说:

这个季节哪些东西受欢迎,哪类商品要摆到更显眼的位置,其实都是计算出来的。最初我们帮永辉一个单店布置了”选品预测系统“,销售量直接翻了一倍。

2)腾讯掌握了独特的资源——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入口

所谓“种草”这件事是很科学的。你花多少注意力在一件事上,就大概会花多少钱在它上面。

你可以做一个想象:自己被关进一个球里,球面上满是屏幕,有的大,有的小。你的注意力很自然地会被最大那块屏幕吸引过去,你开始注视它聆听它并且认同它。

没错,整个球面就是你一天的二十四小时,而对于每个人来说,那块最大的屏幕可能就是微信,它可能占用你每天3-4个小时。

简单说来,腾讯靠自己积累了二十年的产品能力,获得了十亿人的注意力资源。这种资源是相当稀缺的。在过去“注意力”被更多地流向消费互联网,但是在未来,它完全可以流向产业互联网。

你不妨打开微信,首页下拉,看看里面自己最近使用过的小程序,你来自己区分一下其中哪些属于上半场,哪些又属于下半场。如果你已经使用过很多零售、餐饮、O2O、周边特惠这类和实体经济结合的小程序,那么恭喜你,你正在被腾讯带到下半场。

第二招:腾讯手握两个特别的家底——安全和人工智能

一套完整的互联网技术体系,像一个金字塔,从下到上是:硬件架构、基础技术、应用程序。

一般的评价中,几大巨头分别长于某个方面:

  • 硬件架构,是华为的强项
  • 基础技术,是阿里的强项
  • 应用程序,是腾讯的强项

这大体没错。

不过邱跃鹏觉得,腾讯在基础技术上丝毫不弱。在他的描述中,还至少有两个非常突出的强项:

1)安全能力

说安全是腾讯的“技术家底”,很多人一时反应不过来。

在我看来,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安全能力,腾讯和 360 领跑,领先百度阿里半个身位。但是 360 在综合实力上,已经远不能望腾讯项背。

腾讯在安全能力上一骑绝尘,是有原因的:

  • 2006-2009年,作为全民标配的腾讯 QQ 完整经历了盗号、黑产最为猖獗的“黑暗时代”。说“与时俱进”也好,说“生活所迫”也罢,从那时开始,腾讯就一直保持着庞大的安全队伍。
  • 2010年,3Q 大战的时候,腾讯推出电脑管家,一些人觉得这是腾讯遏制对手的策略。但在我看来,即使没有 360,腾讯在这个时间点也完全有理由推出管家,因为腾讯社交的基因,天然决定了安全对他们来说就是生命线。而生命线最好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上,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 2015年开始,腾讯陆续成立七大安全实验室,由中国神兽级别的黑客 TK、袁哥、吴石等等领衔,其中好几位实验室的掌门人都是马化腾亲自“话聊”之后才加盟的。而且, 连续几年,马化腾都在腾讯的“守护者计划”上强势站台。主帅擎旗出征,决心不可谓不大。

安全有什么用呢?

虽然有点绝对,但我觉得:安全在产业互联网里,比消费互联网更重要。

  • 2015年7月,因为被大黑客查理米勒找到被远程攻击的漏洞,克莱斯勒全球召回140万辆汽车
  • 2018年8月,台积电的生产线被病毒攻击,停产三天,损失1.71亿美元。

这事关血肉之躯和真金白银。

有一个事实很有趣。在过去的架构中,腾讯七大安全实验室,只有一个属于腾讯云。现在,索性“七星归位”,全部交给腾讯云所在的 CSIG。这意味着,七大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很可能随着腾讯战略明晰,而更加侧重产业互联网。例如:科恩实验室,他们在持续研究特斯拉、宝马等等汽车的安全漏洞,这些技术可以直接帮助汽车产业。

这也意味着,实验室所有的安全能力,都可以更顺利地通过腾讯云来武装它的用户。

腾讯七大安全实验室

2)人工智能能力

你可能在零星的新闻里看到过:腾讯云曾经用人脸识别技术,帮助福建省公安厅寻找失踪的人口,帮几百个家庭获得团聚。这算是腾讯人工智能能力的一个体现。

不过,我觉得腾讯最强的人工智能能力,其实是一种人工智能的“世界观”。而这种世界观,他们并没有对外界充足地表达。

有一个这样的定律,数据量每增加一倍,对于系统的能力要求就提升十倍。最初,QQ 用户从百万到千万,从千万到亿,相配套的大数据系统和安全系统都进行了好几次重写升级。

所以在腾讯内部,其实有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个业务上线之前,所有的架构都要为它将来用户过亿做准备。这么大的用户量,完全靠人来运维,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上自动化算法和人工智能。所以,腾讯内部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要求从一开始设计就有人工智能的深度参与。

这导致一个结果,腾讯对外输出的技术,天然都附加了人工智能的思路。这就是为什么马化腾说,腾讯的人工智能战略是“AI in All”。

邱跃鹏给我举了两个例子:

腾讯和某公安部门合作的人流量分析平台,就可以通过人们脱敏后的位置信息,实时算出某地的“热力图”,依据这个图就可以提前预测哪里会发生人流聚集,提前安排警力进行疏散和引导。

腾讯的觅影团队,和很多顶级医院合作,让医生通过大量的 CT 片教会人工智能识别早期的食管癌和乳腺癌。

腾讯觅影用 AI 分析早期食管癌

食管癌如果能在早期发现,五年生存率将大于90%。

招式三:金融是腾讯云在传统行业的一个突破口

按理说,一个大公司所有的战略都应该是按部就班的,腾讯更是如此。但从微信红包微信支付的火爆,却总让我有一种腾讯被命运偏袒了的感觉。

众所周知,阿里巴巴采用的是“履带式前进”的策略,淘宝蚂蚁金服、阿里云、菜鸟物流、分别是一辆战车,但是微信支付从支付宝手里抢下了移动支付的半壁江山,直接导致蚂蚁金服失速,打乱了阿里的节奏。

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接触普通人的移动端入口只有两个:手机淘宝和支付宝。

淘宝的功能性太强,阿里不敢轻举妄动添加社交属性,只好平地造出“来往”。三天烧掉一千万,马云站台,也没能挡住来往失败;阿里转而把社交功能集合在支付宝里,“圈子”涉黄,支付宝含泪告别社交这场“春梦”,退守本行。

在这种情况下,微信支付又开始掏出小锯,摩擦着支付宝和用户连接的细线。可以说是非常绝情了。

有了支付战场,加上另一边的微众银行,微信就可以开始用大数据能力构建自己的金融风控技术。

说到这里,腾讯最骚的操作来了。

在金融方面,腾讯表现得极为克制。直到今天腾讯改组之后,金融业务仍然只是企业发展事业群 CDG 的子模块,并没有和微信事业群 WXG 的微信支付汇合进而拆分独立。用马化腾的话说就是:没有必要为了拆分而拆分。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感受到这样一个情景:腾讯卡住支付宝和用户接触的边界,然后安静地没有做出任何反攻的动作。

  • 一方面,蚂蚁金服奋力挣扎,转而做了很多创新的金融业务,招来监管部门的注意;
  • 一方面,腾讯严守底线,像小绵羊一样乖,反而被传统金融企业视为友军;
  • 一方面,腾讯却用自己C端的大数据,磨练出一套不输于蚂蚁金服的风控能力。

腾讯云已经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有了深入的合作,是唯一和四大行中的两家都有标杆落地的云厂商。

铺垫了这么多,你才能真正理解邱跃鹏这句话的深意。金融,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成为了腾讯云在传统行业的突破口。

“银行是个保守的行业,对安全和 AI 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他们在评测之后选择腾讯云,也是对我们技术的认可。说明我们真的帮他们解决了问题。”

邱跃鹏说。

当然,腾讯用来做突破口的行业还有互联网企业的线下业务、零售、医疗等等,篇幅有限,以上只举一例。

这是腾讯和中国银行的合作签约

招式四:买买买

综合这几年的表现,我给腾讯投资想了个 Slogan:花一块赚不回十块,算我输。

这足以说明腾讯的投资眼光和技巧之纯熟。

说到投资,就不得不把阿里和腾讯再做一次比较:

阿里一般以收购为主,而腾讯是参股为主。如果说阿里巴巴的投资是娶妻纳妾,腾讯的投资就是处处留情。这两种投资方法各有利弊,不过从前两年的战绩来看,腾讯应该是略胜一筹。(当然这并不代表未来)

我曾经在《壮年腾讯》里写,互联网行业里,好的标的越来越少,自摩拜以后,鲜有“金童玉女”。其实,投资“上半场”的脚步放缓,但腾讯已经悄悄地投资了很多“下半场”的企业。

腾讯投资下半场的领域很多,不过我觉得其中两个很有趣:

1)智慧零售

从福建走出来的最有情怀的超市“永辉”,湖南最大的商场“步步高”、海澜之家、家乐福,每一个都是产业互联网的当红炸子鸡,他们的资本里都有腾讯的身影。腾讯的C端能力在零售上最有用武之地,只是运气不好,这里恰恰也是阿里的必争之地。

2)智慧医疗

腾讯对医疗执着很久了。除了丁香园、好大夫这些“上半场”企业,还投资了东华医疗等等这类和各大医院有紧密合作的供应商,还参股了像早期肿瘤筛查的硅谷明星企业 Grail 这样的海外企业。另外刚才说到的腾讯觅影团队,也正在寻求和各大三甲医院合作,通过人工智能做癌症的早期筛查。

另外,腾讯云本身也在投资一些企业。例如:灵雀云、安塞科技,投资这些企业的目的是加强腾讯云自身的能力。

当然,对于腾讯的下半场来说,买买买本身不是目的。我觉得,投资只是腾讯参与下半场的一种独特姿势——最终,腾讯想要营造出一个优秀企业的“圈子”,他们对腾讯的技术也许更熟悉,也可能更愿意选用。

  • 例如:腾讯可能会把觅影团队的人工智能能力,通过投资的合作伙伴快速推入医疗行业,让人们可以在最近几年就享受到低成本癌症筛查的红利。
  • 例如:腾讯的 LBS 能力,可能被每日优鲜用于店面选址上;腾讯的公众号、小程序体系,可能被永辉超市用于会员的运营管理。

而且,这一切的技术出口都在腾讯云。这是一种简单利落的姿态。

四、腾讯云的胜算

我和邱跃鹏聊天的时间不长,很难对他做出更多的评价。但至少,他散发出了作为腾讯云这颗“核弹头”的坚定和乐观。

正如他所说:

“我感觉这是一场长跑,我们要为未来20年,甚至再下一个20年做好计划。”

告别邱跃鹏,我又回头审视这片偌大的“下半场”。

巨大的罗马角斗场,BATH 都在场上,纵为巨头,但每个人手里的武器都不足以以一敌三。所以,对于每一个巨头来说,最大的变量都在对手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巨头都只能把注意力放在可控的自身,拼尽全力把自己的内部磨损降低,让自己的出枪速度大于对手,哪怕0.01秒。

至此,我才看懂腾讯改革组织架构背后的深意。

之前散落在其他部门的技术大牛,这次统一整合到了 CSIG。之前曾帮助腾讯建功立业的赛马模式,在产业互联网的竞争中会被谨慎使用。

消费互联网的上半场,是像美国大选那样的赢者通吃;而产业互联网的下半场,却可能像超级马拉松的一样,在每一个节点进行末位淘汰。

正如我说的那样,腾讯是一家谨慎的公司。而谨慎意味着更少地犯错误,“少犯错”恰恰是一个长跑者的精神内核。

就像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所写的那样:

勇敢地面对眼前的难题,全力以赴,逐一解决。将意识集中于迈出去的每一步,同时,还要以尽可能长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尽可能远地去眺望风景。

我毕竟是个长跑者。

作者:史中,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史中
]]>
短视频进入下半场,快手、抖音按下商业化加速键 //www.f-o-p.com/104757.html Sat, 03 Nov 2018 01:20:09 +0000 //www.f-o-p.com/?p=104757

 

2018年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标志性一年,众多企业扎堆上市,小米、美团爱奇艺B站虎牙等纷纷登录资本市场,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趣头条和拼多多,双方股价首日均大涨30%以上,二者从成立到上市均不到3年,更是以北京五环内看不懂、不被主流媒体关注的模式急速发展,让巨头惊出一身冷汗,获得了腾讯的投资

同样还有估值200亿美元,1.3亿日活的快手覆盖全国,成为国民级生活记录的短视频平台。近期微信重新开放了快手的视频分享,为快手带来了新的增长渠道

同时,在10月30日,快手正式上线了营销平台,正式切入千亿级的视频广告行业,依靠直播月入5亿的快手要补齐另一大收入来源,会为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也就是在10月30日同一天,抖音也发布了自己打的蓝V内容战略,快手和抖音这两个短视频的双平台在同一天宣布加速商业化背后有怎样的考量?

一、短视频广告,营销的下一座金矿

分析短视频对用户消费时间的占领,以及下沉渠道广告的重要性,然后引出快手短视频广告在人群覆盖上的优势。(会涉及一点点抖音份额的事情),引导低星城市用户的广告需求没有被满足。

流量红利消失的下半场,短视频行业异军突起,在2018年春节前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抖音日活翻番,快手日活持续增长,行业量级的快手和抖音并未出现其他行业此消彼长的情形,反而以不同的产品定位获得了更广泛的用户。

更让人咋舌的是,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短视频用户月总使用时长占比从2.0%涨至8.8%,用户总使用时长增长至7267亿分钟,已经接近长视频的7617亿分钟,到10月底,预计短视频的总时长已经超过长视频。

用户和消费时长的增长带来的是行业营收增长的可能性,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长视频行业收入规模达952.3亿元,其中广告市场的规模为440亿。

随着短视频行业消费时长和用户群的赶超,行业的收入规模特别是广告规模也会激增,行业的形态的趋同性带来的另一个便利是,短视频变现模式可以直接借用长视频10余年的摸索,借助后发优势获得快速增长。

据笔者预估,抖音短视频2018年的营收规模预计会高达100亿左右,随着快手发布广告营销平台,短视频行业营销规模必将迎来快速的发展。

二、快手营销平台,短视频行业首个整合性营销方案

2011年成立的快手一直保持着克制之势,在营销上相当克制,快手的营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的探索:

  • 第一阶段为直播。2016年4月上线的直播灰度测试,但到2年后的2018年快手才为所有人开放直播功能;
  • 第二阶段,广告灰度测试。2017年10月快手陆续上线了竞价、品牌GD等广告形式,但仍然处于初步的探索期。
  • 第三阶段,推出快手营销平台。10月底,快手正式推出营销平台,将信息流、红人合作、快手小店、子母内容矩阵号等多个营销模式整合到营销平台,并借助快手的技术和分发机制进行联动,这标志着快手正式构建了完整的营销模式,进入了商业化元年。

广告是营销生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加深内容创作者的粘性的利器,因此快手顺势推出了广告营销平台,将商业能力开放给商家和主播网红们,达到商家、内容创作者、用户与快手的四方共赢。

越来越多的品牌不单单注重曝光,品效合一越来越成为品牌的共识,宝洁、联合利华、天猫京东、腾讯等知名品牌均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了品效合一的理念。短视频行业因为其以短内容消费为依托的特殊模式,同时以KOL社交性、互动性的特质加成,短视频是天然能够达成品效合一的特殊媒介。

谷歌出身的宿华奠定了快手技术领先、注重用户体验、克制的产品设计的风格,而这又反哺到了快手的营销平台上。

快手广告有哪些优势?

(1)用户及平台模式优势

对于品牌投放来说,平台选择最基本的标准就是用户匹配度以及平台模式的创新性,这是所有营销推广的源头。快手用户与爱奇艺、优酷,甚至等百度、今日头条等用户重合度均较低,同时短视频以其多样的内容以及KOL个人魅力的吸引了年轻用户的青睐,可以说是年轻用户第一内容消费模式,因此无论从年轻用户覆盖还是现有媒介互补,快手未尝一个不错的选择。

(2)技术带来的AI优势

企业创始人对企业的烙印往往极深,创始人的特质决定了企业的优势,马化腾重产品所以与腾讯产品为王,李彦宏重技术所以百度技术领先,马云重战略所以阿里战略稳抓稳打PR出众。

快手CEO宿华则奠定了快手重视技术的企业基因,宿华2006年从清华博士肄业加入谷歌美国负责搜索和系统架构,此后加入百度担任凤巢系统核心架构师。从12岁在小霸王学习机上写代码开始宿华写了22年代码,对技术的追捧融入了宿华和快手的骨子里,当然也融入到了和宿华类似的张一鸣骨子里。

短视频分发技术尤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宿华和张一鸣做出了快手和抖音这两个短视频龙头。

技术对于短视频广告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短视频广告一方面会打断用户内容浏览用户天然方案,另一方面用户需要看到广告到感兴趣再到点击转化中间有两层路径,这也意味着视频广告的点击率与有一跳平台差了一个数量级。然而事实也是这样,某信息流平台点击率可以达到可以达到3%,开屏点击率甚至能达到15%,而某短视频平台竞价广告点击率不到0.3%。

因此,想要提升视频平台广告效率核心只有两个,第一是提升第一次用户对于广告的兴趣度,不至于打断用户浏览;第二这是提升用户的广告点击率,但这两种对于广告效率的提升本质只有一个,那就是将用户感兴趣的广告推送给感兴趣的用户,推送越精准广告效率越好。

快手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快手本质上是一家“大数据AI公司”,快手1 .3亿日活用户几乎全部都是通过技术带来的产品增长带来的,目前快手70亿条库存短视频,从视频生产,视频理解,到用户理解,最后到视频分发,整个流程用AI技术来实现。

(3)基于老铁文化的社交关系

短视频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基于KOL个人特质所形成的社区感,用户因为内容喜欢上KOL,又因为KOL喜欢上了更多内容,进而通过评论、点赞等互动方式加强了双方的连接,社区感进而形成了。

快手7年的用户社交关系沉淀形成了达人和普通用户独特的关系,这种关系以及丰富内容形成了快手的护城河,从某种意义上说快手的用户关系和B站的用户关系稳固度是一样的,用户跳脱平台外很难找到同样的社交关系。

此前火山小视频曾签约快手网红散打哥,试图将散打哥4100万粉丝导流至属性相似的火山平台,但最终发现散打哥的粉丝仍然留在了快手平台,最终散打哥不得不灰溜溜的再度回到快手更新视频内容。

快手形成的“老铁关系”,具有极高的有信任度、有忠诚度,基于独特关系和用户兴趣而进行的广告可以提升转化率、复购率。对品牌来说,老铁经济就是有粉丝、有内容、有生意。商家有用户喜欢的内容,就有了粉丝基础,有了粉丝和内容,粉丝经济就形成了。

(4)基于用户体验量化的广告体系

和产品克制一样,快手的营销也极其克制,可能秉承谷歌“不作恶”的理念,可能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快手自建了一套“用户体验量化体系“,这个体系比较奇葩的是选择广告客户,对于不受用户喜欢的广告根本无法获得快手平台的推荐。

这样的广告在快手上根本无法获得持续的效果,快手的”用户体验量化体系”刻意将用户不感兴趣的广告排除在外,即使品牌愿意投入费用快手也并不愿意吸纳。

快手的用户体验量化体系,通过正面负面的播放时长、点赞、评论、分享机制,设定了一条公式来衡量每条广告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快手的推荐机制和竞价机制都会向这样的内容进行倾斜,ROI就会越高。

三、快手为什么推出营销平台

广告模式是互联网平台的核心模式,无论是国外的Facebook、YouTubeGoogle都是广告为主要营收模式,国内的百度、今日头条、优酷也都是以广告为主要营收模式,对于已经1.3亿日活的快手来说,广告模式同样不可或缺。

2017年日活2.34亿的爱奇艺广告营收81亿元,快手日活已经超过爱奇艺的一半。同时短视频模式浏览时长更短,还有达人的加持,对标爱奇艺的规模,快手广告营收至少有数十亿的规模,若以快手现有直播月2亿的收入规模核算,广告可以带来营收翻数番的增长,这对于未上市的快手来说,无疑可以极大的提升招股价。

同时,广告是平台发展过程中必然伴生的,特别的对于以达人和内容为主的短视频行业,在快手、抖音等平台推出官方广告平台以前,品牌已经直接与达人进行合作。但这样非官方的合作对于平台来说并没有直接的收益,微博当时就出现了红人赚得钵满微博举步维艰的情形,直到推出官方的粉丝头条和微任务平台,微博的股价才增增日上。官方平台更有利于让达人、内容、品牌方、平台方四方形成更良性的生态。

另一个更重要的考量是2B模式的布局:

  • 腾讯在9月组织架构调整,布局2B业务;亚马逊阿里巴巴推出云业务并且为营收提供越来越高的比例(AWS已经占整个Amazon收入的11%);
  • 饿了么不仅在2C端服务外卖用户,还推出了后台和结算系统服务2B商家;
  • 滴滴也是一样,从消费端市场切入到二手车交易、二手车贷款等2B业务;
  • ……

可以说,打通2B和2C是企业深耕行业生态的必然选择,而同时贯通2B和2C业务的公司能建立更深的护城河,也更能抵抗大环境的变化。

快手推出2B业务,本质上也是通过克制的商业化手段来达成平台生态的良性发展,建立自己更深的护城河。

四、谁更适合快手营销

短视频营销的核心只有三个部分:内容、达人、UGC,与三者其一结合都足以产生爆炸性的效果,快手用户分布广泛,二线和四线城市占比均超过3成。基于AI技术优势和老铁经济的快手在营销上适合那些品牌呢?

诚然,与爱奇艺、豆瓣、抖音等平台相比,快手的用户更加下沉,二线城市和四线城市均占比30%以上,但这正是快手广告平台的价值,对于品牌来说,快手的用户是一群尚未被品牌覆盖的用户。

无论是诸如百雀羚百事等全民快消品牌,还是游戏、音乐等娱乐消费品牌,还是携程淘宝电商消费品牌,还是nike、美邦等服装品牌,抑或是海底捞、贝壳租房等本地生活类品牌,快手广告平台都是不错的选择。

10月30日,快手和抖音在同一天按下了商业化加速按钮,短视频的商业化大战即将打响,快手和抖音谁能更好的服务品牌,一切还要看两家公司的内功。

 

作者:毛琳Michael,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凤毛麟角

]]>
中国社交二十年 //www.f-o-p.com/104827.html Fri, 02 Nov 2018 02:14:50 +0000 //www.f-o-p.com/?p=104827

 

1995年8月初,清华学生ace用台湾大学椰林风情站的系统,在实验室的一台386/Linux上架设了BBS。8月8日,中国教育网第一个BBS“水木清华”正式开放,IP:166.111.1.11。

在这里,一个北京的小程序员,通过IP字段发现了同样在方正工作的暗恋对象。生活中羞涩的他在网络里却是如鱼得水,和女神天南海北聊得异常投缘,最终抱得美人归。

这就是周鸿祎和爱人胡欢在BBS上发生的故事。这篇中国社交二十年,便打算从这里说起。

BBS,社交媒体的蛮荒时代

1994年,中国大陆第一个互联网BBS——曙光站上线;1995年,马化腾在家搭建了慧多网深圳站点,起名Pony-soft;1996年,求伯君在珠海架设了“西线”BBS站,雷军在北京架设了“西点”。同年,丁磊加入广州飞捷,架设了基于公网的BBS,并在上面认识了周卓林;汪延和李嵩波加入四通利方,利方在线成立,并先后开辟了“谈天说地”和“体育沙龙”版块。

彼时的BBS尚未普及,Telnet协议下的界面简陋、操作繁琐,但敏锐的嗅觉和对网络的渴望,让那些后来在互联网时代声名在外的大佬们纷纷聚集在这里,开拓了中国网络社交的蛮荒时代。

1997年,国足第六次冲击世界杯失败,最有希望的一届国家队折戟在通往法兰西的路上,无数球迷失望收场。几天后,痴迷足球的福州男人老榕,在四通利方的体育沙龙上义愤填膺地写下了那篇让所有球迷落泪的文章:《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

这篇帖子随后传遍全网,引起足球界和媒体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南方周末》于1997年11月14日整版转载,四通利方连同论坛版主的名字“Gooooooal”第一次登上报纸,他就是后来新浪网的第一位编辑,陈彤。

这篇文章让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互联网空前的传播效应,十强赛、老榕、四通利方,这几个毫无关联的词语,却在1997年成为了中国网络论坛兴起的标志。

这一年,丁磊了创办网易。同年10月26日,一位刚刚过完生日的长沙青年在网易上挂了个论坛,功能很简单:一个TV Game资料的信息库,和一个TV Game同好灌水撒野的聊天室。

这位长沙青年本名田哲,沉默寡言不善交际,除了上网和电视游戏外别无爱好。他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Mop,意为“拖把”。这个网名直接催生了“猫扑”这一后来在网络世界影响深远的词汇。

1998年春天,毕业于南京动力交通学校计算机系的宅男刘琥,利用业余时间在家搭建了西祠胡同的原型,并于4月14日正式发布,华语地区第一个大型综合社区上线。

刘琥选择“响马”作为自己的网名,意为“拦路抢劫的强盗”,但在现实里,身为大学老师的响马为了维护西祠的服务器却不得不过着吃泡面的穷苦生活。他绝不会想到日后西祠会跨越地域,成为中文网络的一杆旗帜。

同年12月1日,四通利方与美国华渊合并,取名新浪。

而在海口,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邢明已经是股神级的人物,他有个很特别的网名“968”。这一年,968决定把自己在股市中挣到的钱,投入到网络论坛这个未知的行业中。1999年3月1日,天涯上线。

也许是创始人骨子里的文人气息,天涯吸引了大批网络写手,流传出《武林外传》、《明朝那些事》等畅销作品。那时候的天涯文化,几乎就等同于网络文化。天涯也迅速站上了网络社区的鄙视链顶端。

从此,“网民”成为了一个新兴群体、网络用语开始流传在大街小巷。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灌水、潜水、隔壁、菜鸟,以及早被扫进故纸堆的GG、PLMM、恐龙,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那时候,大家都一门心思扑在眼花缭乱的论坛内容和网恋上。968有一句名言:没网恋过的人没有网感。

IM,腾讯QQ的封神之路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以猫扑、天涯为代表的BBS逐渐开花结果,进而发展出了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而另一边,远在深圳的Pony站长,即将带着他初生的QQ,走上中国社交的封神之路。

不知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QQ的原名:OICQ,即Open ICQ。

1996年,三个刚刚服完兵役的以色列青年发布了一款支持网络聊天的软件,起名ICQ,意为I SEEK YOU。不到一年时间,ICQ就成为世界上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信软件,并于1998年底被美国在线以4.07亿美元收购。此时,ICQ的用户数已经超过1000万。

目光回到中国,润迅的一名员工很早就注意到了ICQ这款软件,他就是慧多网深圳站的马站长。

当时马化腾已经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曾经的慧多网网友、如今的网易创始人丁磊,通过开发邮箱系统成了小有名气的百万富翁,这给了他最直接的刺激。不过他并没有想做类似ICQ的软件,因为彼时已有PICQ和网际精灵等效仿者。

创业的冲动不断地催促着年轻气盛的Pony马,终于,按捺不住的他找到老同学张志东,说想要做一款“网络寻呼机”。虽然从现在看,那绝对是个糟糕的产品,但为了这个创意,马化腾和张志东又先后找来了许晨晔、陈一丹和曾李青。

自此,腾讯五虎集结完毕。现在,神话的诞生只差一个契机了。

很快,一次偶然的机会到来。广州电信公开向全社会招标类似ICQ的中文即时通信工具,马化腾五人决定试试看。由于时间紧迫,只来得及出了一个技术方案,它就是OICQ。

可惜,那次的中标者早已内定了飞华公司旗下的PCICQ。尽管如此,执着的马化腾依然决定把OICQ做出来,这大概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1998年11月11日,腾讯公司注册成立,马化腾的“腾”,即时通讯的“讯”。1999年2月10日,OICQ正式发布,版本号99beta build 0210。

说起来好笑,当时腾讯的目标是:第一年发展1000个用户,第二年争取3000~4000个,第三年达到1万个。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仅仅9个月后OICQ的注册用户便突破了100万。

可惜现实是残酷的,腾讯的收入根本养不起这个“滴滴”叫的小精灵。由此引出的团队到处接活挣钱补贴家用、全体员工工资减半、开价300万出售腾讯、生死线上拿到IDG投资,又是另一个紧张的故事,在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时间来到2000年,OICQ席卷中国的同时,一纸诉状发到了刚刚成立3年的腾讯公司:ICQ的母公司美国在线起诉腾讯侵权,并要求收回OICQ.com和OICQ.net两个域名。

历史性的转折到来了,OICQ必须改名。但是,起个什么名字好呢?这一度让腾讯苦恼异常。

在当时,由于网络聊天软件以ICQ和OICQ最为著名,因此这类软件在业内被亲切地称为“QQ”。马化腾急中生智,决定将这个词据为己有。

2000年11月,QQ迭代历史上的经典版本QQ2000正式上线。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QQ的用户量很快突破1亿,在即时通讯这个领域一骑绝尘,后来微软的MSN大举来犯,也没能阻挡这只外表人畜无害的企鹅走上社交神坛。

至此,腾讯奠定了社交帝国的统治基础,在今后的日子里挟用户以战天下,可谓是神挡杀神,无坚不摧。

Blog,自媒体的破晓黎明

跨入新世纪,席卷全球的互联网泡沫和资本寒冬,让许多后来知名的网络公司命悬一线。

但是,正如尼采说的:“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互联网这个新物种,注定要在新的千年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幸运的腾讯拿到投资后改名换姓重获新生,接下来,中国的互联网也进入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季节。

  • 一方面,戴志康和他的Discuz给论坛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转折,各种地方论坛、软件论坛、小说论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 另一方面,Blog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自媒体的雏形即将诞生。

2002年7月6日,已经小有名气的专栏作家方兴东发布了两篇文章:《向微软投降》和《微软为什么》。

这两篇文章如往常一样被刊登在了各大网站的推荐栏目上,但令他惊讶的是,短短两个小时,所有文章遭到微软的强势封杀。方兴东进入IT业以来,第一次在网络上失去话语权,这让他觉得可笑又可悲。

那一年,互联网开始回暖,搜狐率先宣布盈利。也是在那一年,方兴东知道了Blog,机会叩开了这位博客教父的大门,他意识到,博客对于中国的互联网来说将是一次巨大的改变。

于是方兴东和王俊秀一起发表了《中国博客宣言》,第一次将Blog翻译成博客,并将其称之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在宣言的最后,方兴东写道:

“博客文化能引领中国向知识社会转型,博客关怀能开启一个负责的时代。”

2002年8月,博客中国成立。

同年,中科大大二学生郭晓雷用200多元单枪匹马架起了Blogbus;在杭州读大三的季华开发了Blogcn,随后胡之光加入,“中国博客网”诞生。可惜的是,博客教父预言的新时代没能到来,开放性差,使得博客始终没有进入大众的视野。接下来,戏剧性的一个人登场了,她就是木子美。

2003年6月19日,一个名叫木子美的网络作家在博客中国创建了个人主页,8月某日,她在著名的《遗情书》中实名叙述了与广州著名摇滚乐手的“一夜情”故事。该篇被网友转载到西祠胡同,引起轩然大波。

11月11日,三大门户网站分别在头版头条推荐了关于木子美的文章,博客中国访问人数瞬间突破十万。方兴东自嘲说:“精英们知道博客是因为我,而大众们知道博客却是因为木子美。”

2003年底,天涯博客试行版推出,成为国内第一个将公共社区与个人博客相结合的网站。随后天涯陆续出现竹影青瞳、流氓燕等新的“木子美们”,博客就这样被印上了色情的胎记,以一种尴尬的方式流行起来。

两年后,新浪高调出手,于2005年9月8日推出Blog2.0公测版,借助名人效应在博客领域进行“圈地运动”,短短两个月用户数量突破百万。紧接着腾讯、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相继开火,门户博客全面爆发。

有了博客这支生力军的加入,论坛、社区和各类门户网站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新锐写手不断涌现,木子美逐渐被人遗忘,取而代之的是网络文学、新闻评论、知识分享,是更接近方兴东心目中的理想国。自媒体的种子也在这段时间生根发芽。

而随着宽带入户,互联网也逐渐走进了平常百姓的生活。2003年12月3日,贴吧正式上线,成为了百度在社交领域的拳头产品;2005年3月6日,阿北创立豆瓣,全网文青们找到了自己的精神角落。

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Web2.0时代。

SNS,熟人社交全面爆发

web2.0时代以来,人们很快遇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 一方面,互联网的内容生产几乎没有门槛,但缺乏内容的梳理和传播机制,大量信息被淹没;
  • 另一方面,互联网连接的人越来越多,但主流网站都以内容为中心,熟人关系在网络中的渗透遇到了阻碍。

此时的大洋彼岸,以六度空间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化网络SNS,正在Friendster和Myspace的带领下发展的如日中天,哈佛校园也即将迎来Facebook的诞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另一个对创业充满强烈好奇的大男孩登场了,他就是王兴。

2003年冬天,在美国读博的王兴决定回国创业。他找来了两个人,清华保送中科院的本科室友王慧文,和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中学同学赖斌强。三人一直都有朦胧的创业想法,王兴的回国成为了一个契机。

三个人就在清华附近的海丰园租了一套房子,开始第一个产品——社交网站“多多友”的开发。

也许是应了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多多友上线后并没有收到好的反响,接下来的一年里,他们又陆续尝试了好几款产品,全部以失败告终。值得庆幸的是,2004年在中国起步的SNS都发展得不太理想,意味着王兴还有机会。

2005年,一股反思SNS的思潮在网上弥漫开来:中国人保守,不愿意把照片和真实姓名等信息发布在网上,SNS可能不适合中国。但王兴他们并不怀疑,因为1999年陈一舟的ChinaRen就是基于真实信息的社区网站,可惜ChinaRen在资本寒冬下卖给了搜狐,否则中国的Facebook也许早有定论了。

后来,在翻看多多友的数据时,王兴他们发现很多人会每周登陆一次,和朋友互相留个言、发个私信。他们隐约觉得,问题不在于用户愿不愿意留下真实姓名,而在于网站有没有东西让用户觉得留下真实姓名是有价值的。

那个东西就是熟人关系,2005年12月8日,模仿Facebook的校内网正式上线。

校内网没有QQ那么幸运,早期的用户都是团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拉来的,门票抽奖、大巴车接送火车站、赞助学生拍摄DV。但和QQ一样的是,产品做对了。校内网的用户慢慢达到了1千、1万,竞争对手也蜂拥而来。

北大的底片网、复旦的饱蠹、人大eDorm、北航的looface、中山大学的亿友,李肇星的儿子哈佛归来做了dorm99、耶鲁MBA的张帆夫妇做了占座网、陈一舟做了5Q网。SNS一入校园,立刻像四溅的水花,爆发出和当年BBS一样的生命力。

和竞争者相比,校内网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了Facebook成熟的UI和交互。虽然一度背上抄袭的骂名,但省时省力,而且比起其他网站的盲目创新来说,对用户也更加友好。有趣的是,也正是因为抄袭Facebook,校内网才进入了红杉资本的视线。

可惜,彼时的王兴还是个稚嫩的大男孩,商业模式的缺失和一时的心高气傲,使得校内网最终与红衫失之交臂。最后,校内网弹尽粮绝,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得已卖身给了陈一舟的千橡集团。

2006年,校内网与5Q网强强联合,最终成功占领了校园市场。通过熟人关系的突破,SNS终究还是在中国找到了出路。

但是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另一边,开心网异军突起,通过白领圈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2008年3月,定位在白领圈的开心网成立,并在随后的两个月内上线了朋友买卖和争车位应用,类似朋友圈小游戏的社交裂变模式第一次出现在SNS网站上。短短一年时间,开心网的注册用户量就突破了1500万,直追校内网。

随着开心网平地而起,SNS开始走出校园,新浪朋友、搜狐白社会、淘宝淘江湖、阿里人脉通,一时间各路资源争先恐后地杀入这个赛道。2009年8月4日,近7000万注册用户的校内网,正式更名为大家所熟知的人人网,标志着中国的SNS网络进入鼎盛时期。

用关系链作为过滤机制,用feed流进行内容分发,人们的上网体验终于自博客时代以来又上了一个台阶。加上API接入的社交游戏等第三方应用,属于Facebook的胜利似乎已经近在眼前了。然而,人人网们想要成为Facebook,还有最后一战要打,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巨大的天堑,对面站着的是那只带着红围巾的憨厚企鹅,和它身后的腾讯帝国。

早在2005年4月,腾讯就推出了另一款社交产品,QQ空间。彼时的QQ空间还是一个blog气息浓厚的QQ附属品,但严格说来,这个企鹅家族的新成员身上,已然带着前所未有的SNS基因。它静静地蛰伏着,等待着一鸣惊人的出场。

2009年1月,QQ校友上线,腾讯以防御人人网的姿态向SNS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同年11月,腾讯买下qzone.com域名,QQ空间正式开启由个人主页向SNS网络的转型。

只是原以为会惊心动魄的战役,却打得毫无悬念。短短几个月内,QQ农场等空间应用迅速杀死开心网,QQ校友也在用户体量上压制人人网,SNS之战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收官。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QQ庞大的关系网络,在这只企鹅面前,人人网只能俯首称臣。

2010年四季度,QQ空间用户超过4.8亿,2013年末,QQ空间被列为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社交网站。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Facebook?

因为有QQ,这几乎成为了后来互联网人的共识。

SNS大战看似草率的收尾,让腾讯再一次稳固了自己社交帝国的统治地位。但是,战争还远未结束,屹立不倒的腾讯帝国将继续迎接挑战,这一次,胜利却属于别人。

微博,网络传播的社会化时代

我们先把时间倒回2007年春天,在这篇社交二十年里,那个叫王兴的大男孩还有属于他的第二次出场。

校内网加入千橡集团后,王兴等人并不是那么如意,王慧文、赖斌强等人纷纷出走,王兴也在度过锁定期后离开了千橡。这一次,王兴找来在百度工作的学弟穆荣均,说他打算重新做一件事,绝不是为了某一天再把它卖掉。

王兴和穆荣均就这样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创业,他们将目光瞄向了Twitter。

上线半年多的Twitter是一种微博客,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在上面发送限制在140个字符以内的消息。2007年3月,Twitter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举办的“西南偏南”活动上一炮而红,每天发送的消息量达到了六万条。

在王兴眼里,Twitter这种轻便的模式,可能会重新定义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方式。

2007年5月,饭否网上线。经过这些年的创业,王兴在业内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也认识了很多朋友,这些人都成了饭否的首批用户。同时,秉着自由、开放的精神,饭否网也赢得了一些博主和互联网深度用户的青睐。

不过早期大家都不知道140字写点啥好,虽然SNS已经步入正轨,但用户的分享习惯还没有完全培养起来。就互联网的大环境和手机的功能来说,2007年的饭否网在国内算是比较超前的,以至于后来王兴他们转而做了一款面向白领的SNS网站“海内网”。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海内网并没有像开心网那样进入SNS的第一梯队,而在忙碌海内网的一年里,饭否却悄然生长起来。

2008年,Twitter的热潮传到了中国,这种微博客的形态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进行记录和分享的需求,也比传统门户网站有着更直接的新闻获取和传播能力。饭否继承了这种发璞归真的简单交互,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爆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2009年,饭否网用户突破100万,越来越多的新闻从饭否上传播开来,例如湖北巴东邓玉娇事件、石首事件等,饭否开始有了社会舆论平台的雏形。这也给饭否带来巨大的压力,按照法律监管的要求,王兴他们不得不删掉很多敏感词。

令人惋惜的是,不懂政治的王兴依然小觑了舆论的威力。下半年,乌鲁木齐事件爆发,饭否则迎来了长达505天的关停。

王兴在社交领域的出演就此告一段落,接下来美团网的征程,又是另一个波澜壮阔的篇章。值得庆幸的是,在饭否停滞的一年多里,只有两个员工离开团队,其中一人便是张一鸣,而未来被新浪微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今日头条,也都是后话了。

饭否虽然被和谐了,但微博这种短平快的模式却已经深入人心,2009年9月,新浪微博悄然上线,成为第一家开放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并且再一次复制博客时代的名人策略,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吸引了全网的注意力。

随后,各类门户网站微博、电子商务微博、SNS微博纷纷成立,连电视台、电信运营商也开始涉足微博业务,中国真正进入微博时代。

与此同时,远在硅谷的乔布斯一年之内发布了iPad和iPhone 4两款产品,21世纪刚过10年,移动互联网突然到来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具有天然移动属性的微博进入空前鼎盛的时期,其中新浪微博一马当先,在经历了大浪淘沙之后,迅速成为了国民性的现象级产品。李开复以自己的开博经历出版了一本书,书名为《微博,改变一切》,并认为:“因为有微博,网络传播的社会化时代已经到来!”

可惜这一次,腾讯似乎慢了一拍。

腾讯微博上线于2010年5月,比新浪微博整整晚了8个月。社交网络天生具有赢家通吃的特点,8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曹国伟和陈彤确立新浪微博的统治地位了。

接下来的一年,也许是马化腾最痛苦的一年。腾讯微博焦头烂额地追赶新浪,不料一篇《狗日的腾讯》让腾讯陷入内忧外患、腹背受敌的境地,著名的3Q大战也就此拉开序幕。

2010年底,在和360大战打得头破血流之际,新浪微博宣布用户量达到1亿,并推出了具备通讯与媒体传播双重功能的新浪微群,直接向QQ群发起挑战。正如打败QQ的,绝不会是另一个QQ,打败微博的,也绝不会是另一个微博。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腾讯对新浪的胜率十分渺茫。

社交帝国的未来一时间显得黯淡无光。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3Q大战竟是PC时代的血色绝响,在辽阔的互联网世界里,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微博战场的失利,也没能影响腾讯的再次涅槃。

微信移动互联网的到来

2010年10月,一款名为“kik”的应用登陆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短短15天内就有超过100万人注册下载。这款通讯工具的登场,像极了当年的ICQ。

在这个领域,反应最快的是曾经的“西点站”站长,雷军。在经过金山的洗礼后,雷军已经是中国互联网界的传奇人物之一。他认为,摆在眼前的很可能是占领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极佳切入点。

短短37天后,小米发布了中国第一款模仿kik的产品——米聊。

“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据内部消息,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

在米聊发布后的一次聚餐中,雷军如是说。

彼时的腾讯深陷3Q大战的泥潭不能自拔,“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创新”的指责直接挑战了腾讯的产品信仰,对“弱连接社交”这样战略性平台的误判更是导致微博战场的全面溃败。而米聊的出现,则很可能是腾讯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现在,轮到那个被称为神的男人出场了。

1996年,网易开发的WebMail,让丁磊成为互联网产业里第一个赚到真金白银的创业者,同时直接刺激了马化腾的创业梦想。而几乎同一时间,一位毕业不到两年的研究生,独立编写了知名的邮件客户端Foxmail,他就是张小龙

当时中国的联网速度慢,客户端反而比较快,Foxmail上线一年,中文版的使用人数就超过了400万,英文版的用户更是遍布20多个国家。张小龙因此成为华南地区的传奇,被视为继求伯君之后的第二代软件工程师的代表。

那时马化腾还在经营深圳站点,他曾给张小龙写过一封邮件,指出了Foxmail的一个设计错误,这便是pony站长与微信之父的第一次交流。

但与丁磊和马化腾不同的是,生性内向的他对商业并不感冒,因此一直没有成立自己的公司。1998年,Foxmail作价1200万卖身博大,张小龙辗转做了企业邮箱服务器;2005年,Foxmail在QQ防御MSN的战役中被腾讯收购,张小龙因此进入了QQ邮箱。但由于邮箱的盈利模式模糊不清,他的职业生涯依然不温不火。

2010年11月,在广州离群索居的张小龙注意到了kik,并在一个深夜发邮件给马化腾,建议由他的团队做一个类似的产品。这对他和腾讯而言,无疑是值得庆幸的。因为如果没有这个决定,少年成名的张小龙,或许便从此泯然众人,而腾讯也将彻底与移动时代失之交臂。

于是,2010年11月20日,在工信部官方调停3Q大战的当天,“微信”项目正式启动,次年1月21日,微信上线。从时间上来看,腾讯最终只给雷军留了40天。

接下来,便是米聊与微信的生死时速。

一开始,米聊和微信都表现平平。因为在国内,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提供了丰富的短信套餐,和kik一样以省短信费为卖点,并没能成功突围。同时,微信在1.2版本中提供了图片分享功能,然而反响也不热烈。

不过总体来说,米聊团队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稳稳保持着先发优势。此时,香港的一款同类产品Talkbox,以语音对讲机为卖点,已经获得了三四百万用户。2011年4月,米聊借鉴Talkbox,率先推出对讲机功能,5月,微信迅速跟进。终于,用户量迎来了井喷。

经过了短时间的落后,张小龙和他的微信开始狂奔,“摇一摇”和“漂流瓶”相继上线,虽然争议不断,却推动了用户的增长。而没有打过大型社交战役的米聊团队,基础性能的薄弱开始暴露出来,用户量的激增导致米聊服务器频频宕机,甚至会有某个地区的米聊用户集体掉线的事情发生。胜利的天平开始倒向微信。

7月,张小龙团队打出决定性的一击,“附近的人”功能正式上线,微信的日新增用户在没有QQ资源的前提下达到了惊人的10万,从此战局彻底扭转。11月,马化腾干脆停止了将在北京、上海投放的微信户外广告。微信在与米聊的战争中宣告胜利。

很快,雷军退出了与微信的竞争,全身心投入硬件的开发,此后来自丁磊的易信、中国移动的飞聊、马云的来往,都只对微信造成了极其微弱的抵抗。

2012年3月29日凌晨4点,微信用户突破1亿,历时433天。这几乎是互联网历史上的一个奇迹,QQ在线用户数突破1亿用了将近10年,Facebook用了5年半,Twitter用了4年。这场战役,以微信的胜利告终,同时,微博的战争也已经没有继续的必要了。

2012年4月19日,朋友圈上线,微信完成了通信工具向社交平台的升级,基于手机的熟人社交圈正式出现,微博、人人遭到沉重打击;8月23日,公众平台上线,一个全新的舆论生态在微信上出现,此后纸媒开始雪崩式倒塌;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上线,微信支付用户数量直逼支付宝,腾讯通往电商的最后一块壁垒被击碎。

短短三年,张小龙几乎再造了一个腾讯。

微信的成功,不仅延续了社交帝国的繁荣,更激起了腾讯一个极大的野心:微信有可能成为移动时代新的桌面系统,完成一个闭环的社交和商业生态链。而小程序的诞生,便很可能是这个生态链的最后一块拼图。

马化腾曾说,微信是腾讯拿到的移动互联网“站台票”,现在看来,微信早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收费站。

重新起航,百花齐放的新篇章

微信从QQ手中接过帝国的荣耀,但社交创业的浪潮却远还没有结束,移动社交从此进入寡头统治的战国时代。

一方面,在移动大战中失语的手机QQ率先变革,深耕娱乐化、场景化社交,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同样主打“附近的人”,陌陌从微信手里接过“XX神器”的标签,做成了又一个上市公司;阿里的来往团队苦心修炼,开发了办公领域的钉钉;还有语音的YY、职场的脉脉、直播映客……

另一方面,陌生人社交领域催生出更多细分市场:有主打颜值的探探、主打心灵匹配的soul、主打同志交友的blued、主打情侣互动的恋爱记,以及最近被称为“社交新贵”的子弹短信、爱情银行和数不清的00后社交产品们,这篇作为历史回顾的篇章就不再一一细数了。

最后,未来的社交产品会是什么样子,未来的微信是否会被颠覆,我们不知道,但我们永远心怀期待。

 

作者:Hiro,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Hiro

]]>
一文读懂快手商业化的前途与顾虑! //www.f-o-p.com/104480.html Wed, 31 Oct 2018 06:21:29 +0000 //www.f-o-p.com/?p=104480

 

“譬如卖水,有的人只挖井,有的人要修好渠再卖水。如今快手商业化的渠道修好了。”

一向被认为商业化进程缓慢的快手,在1024程序员节这一天终于宣布加速。

快手公司创始人兼CEO宿华表示:“经过一年多摸索,快手商业化提速,即将推出快手营销平台。我们希望通过提供商业能力,让用户在快手社区有更加丰富的体验,实现更大的价值。”

常刷快手的老铁会感受到一个显著的变化:9月之前,用户在快手上不容易刷到广告。近期,快手上广告出现的频率增加,不但可刷出游戏电商、本地服务等信息流广告,还有品牌参与的标签页广告。

据快手提供的数据:

2018年初,约有10%的用户可以在快手看到广告,现在这个比例是60%,预计年底会进一步增加。

事实上,快手在过去两年已经陆续推出了很多商业化的尝试:“每2个月就有迭代出新”,已经推出信息流广告、粉丝头条、“快接单”平台、商业号、快手小店等等。而宿华所说的“快手营销平台”实际上是一个将过去两年的商业化尝试整合起来的平台。

快手正式举剑致意,要杀入互联网广告的战场。“土味”快手的下沉属性曾经会是品牌在投放广告时的担忧。

不过随着拼多多、趣头条的上市,四五线居民的消费潜力正在引起更多关注。此前哈尔滨啤酒、荣威汽车百雀羚、酷我音乐、《碟中谍6》、联合利华旗下家乐辣鲜露等品牌在快手的投放都获得了超出预期额的广告效果。而据快手透露:天猫今年把短视频营销最大的预算放在了快手。

快手也进行了一次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完成了商业化技术中台系统的建设。而这个商业化中台,让快手能够在不损害用户体验的同时实现商业诉求,并在未来能够继续为A站等的商业化提供支持。

快手终于快了起来。事实上:这个时间节点上,短视频整体的用户增长进入了瓶颈期,新的短视频平台又来势汹汹,快手正在与时间赛跑。

一、快手商业化要怎么做

要从百度、今日头条领地里切下互联网广告的肥肉,快手有哪些准备?

快手与目前互联网广告市场中几大玩家的共同优势是:流量(快手DAU达到1.3亿,每天上传的视频1500余万)+大数据(快手以普惠原则的数据分发机制著称,精准推荐技术有深厚积累)。

除此之外,快手有两个特色:

  1. 区域渗透优势:在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趋于尾声的时候,快手能覆盖到“5环外”的流量红利地区。
  2. 有较强的社交属性:主播与粉丝共同成长,彼此之间有信任度、忠诚度,“老铁关系”可以明显提高转化率、复购率。

据快手商业化副总裁严强介绍:即将推出的快手营销平台定位于“社交商业引擎”。包括两个体系:快手广告和快手商业开放平台两大类。

两者的区别在于:快手广告的目标是让广告更高效、更精准;快手商业开放平台则以“长期效果”为导向,主要目标是将这些商业能力开放给商家和主播网红们。

快手商业化生态营销负责人潘兵伟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广告体系的信息流广告、话题标签页和粉丝头条,是在公域流量中提高广告的效力;而快手商业平台则进入私域流量领域,基于快手高粘性、高信任度、高忠诚度的社交生态——快手定义其为“老铁生态”

据快手商业化负责人严强介绍:快手目前的广告可以实现99.9%的预期达成率,未达成则会进行赔付。

在快手战略部负责人看来:“话题标签页”相当于快手内部的“热搜”。开放给商业合作之后,品牌能够获得全平台范围的曝光机会。粉丝头条,是面对C端用户的信息流产品,帮助用户的作品登上头条,具体玩法类似微博的粉丝头条。

而信息流广告早在2017年3月就开始公测,但一直比较克制。据快手提供的数据,2018年初,约有10%的用户可以在快手看到广告,现在这个比例是60%,预计年底会进一步增加。

而在长效营销部分,快手从两条路径出发:

(1)社交生态

围绕“老铁经济”,通过快接单红人与广告主,通过快手小店满足用户强烈的电商需求。

快接单2017年9月就已上线,是帮助商家和网红匹配投放的自主交易平台,类似于抖音的星图平台。目前用户的快接单权限只能由官方审核开放。

快手小店刚开通时,外界一度将其解读为快手商业化的重要一步。目前来看快手小店可以接入淘宝、有赞(提供H5界面直接在快手中完成购买)和魔筷TV(跳转到小程序,帮助完成完成裂变和粉丝沉淀)第三方平台。

而在此次的商业化战略布局中,作为电商并没有作为盈利的重点,而只是广告营销体系的补全。

而对于像友商自建电商平台的策略,快手表示拒绝:将电商功能开放,初衷是更好地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推动合规化,降低交易互动门槛,让交易双方的利益更有保障。

(2)内容生态

开放品牌商业号与矩阵号。

尚品宅配、魅蓝、小米、京东淘票票滴滴、蒙牛、小鹏汽车等都已入驻。其中小米各地的线下店更是形成了账号矩阵,线上线下联动获客。

据快手介绍:平台专门成立了工作室,帮助账号打造人格化的、更适合快手平台的内容。

事实上:平台做广告营销业务门槛并不高,但是要做到规模化、高ROI并且吸引足够体量的广告主则有难度。

快手已经进行了两年的商业化探索,而今才宣布“2018是商业化元年”,高调切入社交广告这一千亿级大市场。

快手对其商业化节奏的回应是“慢思考、快行动”,让用户体验和广告营销良好共生,是快手做商业化追求的方向。快手花了很多时间自建了一套“用户体验量化体系“,围绕这一机制,快手让用户体验成为衡量营销行为效果和价值的重要指标。

二、快手商业化视野:从直播出发,拥抱To B

时间轴再拉长。

快手的前身“GIF快手”,诞生于2011年3月。

2012年11月,快手从纯粹的工具应用转型为短视频社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流量成本的下降,快手在2015年以后迎来增长风口。2015年6月到次年2月,快手用户从1亿涨到3亿。2017年1月,MAU突破1.5亿,DAU突破5000万。

而今快手有70多亿条库存短视频,每天有1500多万条短视频上传,精准推送给1.3亿日活用户。快手的用户增长,事实上头部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增长,都进入到了瓶颈期。

快手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2016年初就开始了。快手上线直播功能,并将直播低调地放在“关注”栏里。一时间,快手初代网红的名利场进入到大众视野,天佑成为全网Top流量网红。快手的营收也随之爆发。直到今年,快手又上线游戏直播。

宿华去年对外接受采访时说过:当时快手平台有三种变现模式,按重要性程度排序分别为信息流、粉丝头条和直播,理由是“排在前面的更加普惠,可以与更多商业伙伴一同受益。”这传达出快手最高层对商业化路径的方向规划,但实际上,直播当时才是快手的现金奶牛。

事实上,除了近几年兴起的共享单车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公司的商业化模式基本已被框定。

魏武挥之前断言:“中国互联网,合法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三个半:游戏、广告、电商以及互联网金融。”快手不差钱,其商业化的焦虑是发展直播之外的变现模式。毕竟直播并未将其流量优势充分利用,并不进入快手信息流,只是在私域流量中做生意。

在快手的“实验室”栏目中,除了直播、电商还有知识付费项目,课程内容已相当丰富。快手正在多方出击进行商业化探索。

快手自己非常愿意与Instagram做类比,都是孵育社区,从而让玩法更多元。快手战略部负责人认为,增速最快的是2B的广告业务,一定是快手营收中增长最快的一点。

为了更好地用技术赋能广告营销能力,在推进商业化的过程中,快手也进行了一次内部组织架构调整。用快手PR部门负责人何华峰的话:是逐步“迭代”完成了中台系统的建设。这个技术中台以及整个快手商业化机制尽力在确保用户体验和商业需求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在未来,这一商业化中台机制还将被用于支持更多快手系产品的商业化,包括A站等。

而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快手始终在强调,用户体验和商业诉求的平衡:用户体验、平台创作者的收入、商业客户的目标达成,用户永远是第一位的。

如何实现呢?

快手曾经表示:平台用户对广告抵触度远没有一线城市用户那么高。而现在,快手表示:技术解决问题。“用户体验量化体系”下,单条推广播放时长、点赞、评论等更活跃,推荐机制和竞价机制会进行倾斜,好的商业内容是要能够融入快手生态的,是快手用户喜闻乐见的。

社交广告是一个互联网巨头都在争夺的千亿级大市场。

易观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年度综合分析2018》预计:

2018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为3509亿元,到2020年增长到6600亿元。其中社交广告2018年市场规模为502亿元,到2020年将增长到838亿元。

快手要成为互联网社交广告的新玩家,有AI和社交生态两大优势。可以想见,短视频平台对中国广告市场秩序的重建力度将非常之大。

三、快手最大的敌人

尽管快手的用户下沉属性显著,但在商业化过程中,快手并不打算大规模“下沉”到一线的地推销售。

有媒体曾报道去年9月,快手开始招聘销售岗位。不过至少目前看来,快手并不打算建立起庞大的销售团队。

快手商业化负责人严强表示:快手做任何事永远会选择最轻的模式,现在针对一些本地的商户,主要是提供自助的广告平台服务;针对品牌客户则主要依靠代理商和合作伙伴来服务。

这样的模式确实够轻,但代理商模式有一个问题是:其很难做到贯彻执行公司的战略目标,仍是要用巨大的利益进行驱动。

百度有庞大的遍布全国的销售部门,阿里有中供铁军,美团也有地推铁军,今日头条也有规模不小的SMB(小型客户直销团队)。所以,快手的“轻”能否取胜,仍待观察。

而除了已公布的商业化探索,快手在其他已有的行业动向方面还未见大动作。

比如热搜,快手将“话题标签”视为平台内的热搜体系,但后续是否会走向真正的热搜榜,仍要在其普惠原则与商业诉求间做平衡;LBS目前只是基于本地广告投放,而后续是否会、何时进一步探索更多的商业化空间,仍是未知。

快手在商业化战略分享会上多次说到“慢思考、快行动”,驱使快手商业化步伐向前的不是财务或外界批评的压力。

但在关注快手的许多行业人士看来,时间是快手商业化最大的敌人。

迷恋算法的今日头条在广告市场撕下一个大口子,收入爆炸式增长,而加入短视频武器矩阵后,势头更猛。老牌广告营收巨头百度加码“AI+信息流”后,营收再次获强力驱动。

而随着腾讯、百度、微博等在短视频领域持续加码,快手的流量和广告存量优势面临被蚕食的风险。在互联网领域,尤其是日新月异的短视频领域,不快就是慢。

此外,短视频用户在上半年爆发式增长后,也进入了迫切需要对存量进行精细化运营、价值挖掘的时期。快手亦然。

字节跳动最新完成了Pre-IPO轮的融资,估值已达到750亿美元。“没有财务和批评”压力的快手,当然还面临着投资人的压力。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缓慢、谨慎的商业化背后,也是快手始终在坚持普惠、用户为先的原则。此前在快手用户增长和商业化进程均陷入瓶颈时,有文章《快手宿华交出半条命》称:快手正在遭遇自己的生死时刻。

快手或许是只有半条命,另外半条命宿华把它交给了记录各自生活的曾经沉默的大多数,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快手的“别扭”难能可贵。

 

作者:程序社,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程序社

]]>
游戏直播平台:斗鱼,虎牙竞品分析报告 //www.f-o-p.com/104390.html Wed, 31 Oct 2018 01:57:53 +0000 //www.f-o-p.com/?p=104390

 

笔者试图以此文,通过分析二者的不同,找出他们各自的侧重。

分析目的

斗鱼虎牙一直以来都是彼此强劲的竞争对手,随着2017年直播平台的洗牌,这两家平台彻底奠定了作为行业第一梯队的基础,而从发展上看,二者的动作似乎相同,都在从游戏直播转向泛娱乐平台,然而真的是这样同质化吗?

笔者试图以此文,通过分析二者的不同,找出他们各自的侧重。

行业概况

1.1 市场格局

2018年以来游戏直播行业风起云涌,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随着龙珠直播大主播陆续跳槽已经进入半倒闭阶段、全民欠薪事件,几个月前又有网友曝出熊猫直播疑似要被以30亿出售,游戏直播行业的第二梯队已经变成了暴雨后的娇花,仅剩几片花瓣还能残存着。

随着腾讯的新一轮40亿注资斗鱼和虎牙成功IPO,游戏直播市场的双寡头阵型——斗鱼和虎牙,已经基本成型。

让我们追溯一下:

游戏直播市场从2014年逐渐展示自己的引流能力,一年的日均搜索指数从300暴涨至1200次,年增长300%。这一年,4G网络正式登陆中国,也成为后续移动端增长的根本基础。

2015年后直播市场爆火,资本纷纷涌入,大部分游戏直播公司都成立于2014-2016年(斗鱼2014.1.1;战旗2014.1.20;火猫2014.10.7;龙珠直播2015.2.1;熊猫2015.9.18;全民2015.10),唯一令笔者惊讶的是虎牙的成立时间早达2012年。

直播作为一个内容型行业,实际上哪家的主播最多质量最高,就意味着更多的流量和更高的盈利。不过在竞争中,相对于培养优质主播,基本上所有直播平台都选择了“挖角”这样一个方式。

一开始的挖角相对克制,但是在龙珠直播强势入场之后,王思聪也携着流量和资本下海搏杀,于是主播的“转会费”越来越高,而一些小平台就被突然爆炸的运营成本压垮,最终留下的都是烧钱烧出来的庞然大物。2017年下半年,直播平台开始大洗牌,几百家直播平台中,至少已有72家直播平台关停。

猛拨一下表盘,到今年九月份:

2018年,虎牙获得腾讯的4.6亿美元融资,之后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直播第一股;自制赛事“虎牙天命杯” ,线上+线下全方位布局;向直播综艺发力,自制节目《god lie》《Pick!天命圈》等;拿下五大LOL联赛、绝地求生联赛、手游联赛等赛事直播版权;斥千万美元拿下OWL的席位,自建守望先锋战队。

斗鱼在这段时间里,举办了斗鱼嘉年华,参观人数超过ChinaJoy;6月份起通过足球竞猜等方式狂拦流量;覆盖大部分热门游戏的“斗鱼黄金大奖赛”正式启动;这都是斗鱼方出色的运营能力的体现。

同时,龙珠在5-6月接连爆发大范围欠薪和主播退出的事件,紧接着主播大范围出走,在数据表现上,移动和web端9月环比降幅超过20%,彻底掉出前五。

全民也在差不多的时间陷入不断的欠薪风波,八月份甚至爆出公司人去楼空的景象。熊猫此时也危机重重,资金链断裂即将被变卖的传言一直不断,PDD迟迟未回归,腾讯自建平台又带着虎牙斗鱼争抢市场份额。

此时,虎牙斗鱼都开始逐渐接收其他平台而来的主播,两大寡头终于聚集了最强大的主播阵容。

1.2 市场背景

直播市场潜力巨大,但是人口红利缩减,用户增速下滑;但另一方面,游戏直播对生活的渗透率逐步提高,游戏直播用户增数追平网游玩家增数

随着游戏直播的深度提高,用户对直播质量,平台技术水平的要求也会逐步提高,当双寡头格局形成,直播平台的战略重点会有一个从拉拢对方用户来干掉对方到重视吸纳新用户共同发展的转向,同时如何共同应对短视频的冲击也是一项重大考验。

市场规模增速放缓,这来源于短视频的冲击和直播盈利模式的单一性。在直播平台中,大部分用户是不付费的,如何提高用户的付费意愿,养成付费习惯,充分利用长尾效应扩大市场则是斗鱼虎牙接下来应该关注的重点。

其中笔者认为,与一些已经养成用户付费习惯的行业进行跨界合作或许是一种不错的新盈利方式。

竞品分析(APP端)

2.1 产品定位:

斗鱼和虎牙的产品定位都是弹幕互动式直播网站,一直以来主打游戏直播,都在争抢游戏玩家,同时都在积极的造星,拓展业务范围到三次元,开展线下活动,看似是几乎相同的定位。

二者的不同在于:

斗鱼除了自制电竞赛事外,还发布了“十亿造星计划”、持续吸引明星入驻,不断加码泛娱乐产业。斗鱼CEO也表示:斗鱼坚持“直播+”模式,要探索娱乐与直播结合的内容,重点发展短视频领域。

虎牙布局主要着力于游戏,除了自制赛事和购买赛事直播权外,即使是自制综艺也与游戏紧密结合;同时,虎牙对泛娱乐的部分也有所支持,开播了第一个户外直播节目《荒野狂人》,不过很显然,虎牙的钱大部分都花在游戏直播。

那么斗鱼和虎牙的定位就能初见端倪了。

  • 斗鱼:涵盖游戏直播与运动、户外、秀场等环节的泛娱乐化平台。
  • 虎牙:以游戏直播为核心,同时兼顾运动、户外、秀场的直播平台。

2.2 用户群体分析

(1)斗鱼:

(2)虎牙:

总体来看,斗鱼和虎牙两个游戏直播平台的用户结构基本是重合的,这意味着两个平台的目标用户和产品定位基本相同,只在某些细分领域有所长短。

性别比:

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用户都是男性,但是斗鱼的女性用户比例略微大于虎牙平台,这与斗鱼泛娱乐平台的定位有关。

以游戏直播为主的平台,男性观众占绝对主体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说明女性用户的增长潜力是巨大的,斗鱼也正在以此发挥泛娱乐平台的特性,与明星联动,即控制了运营成本,也能有效的吸纳女性观众。

年龄比:

同时,虎牙用户的整体年龄层次小于斗鱼,这可能是由于虎牙本身面向年轻化的定位,尤其是对正大火的热门游戏——绝地求生等的大力支持,入驻虎牙的战队4AM还斩获了绝地求生国际邀请赛的冠军,这种对年轻人的迎合都对年轻用户的加入有着正面作用。

根据用户使用场景考虑,由于这两个平台给用户的固有印象,会选择这两个平台的用户,主要的目的都是收看游戏直播,那么从这个角度看泛娱乐是需要长期布局的,当平台扭转外界的印象时,才能实现游戏直播到泛娱乐平台的成功转型,将产品广度转化为用户数量。

2.3 产品结构图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斗鱼和虎牙的产品结构图,比对方多的功能将用红色标识。

(1)斗鱼产品结构图:

(2)虎牙产品结构图:

(3)斗鱼功能群特点:

首先显而易见的是:斗鱼的功能群比虎牙庞大的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社交类功能群

明星与主播一个重要的不同在于:粉丝对明星天然有着“偷窥欲”,而关注(游戏)主播的人往往不会对他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兴趣,那么主播与粉丝的联系在下播后基本就断开了,斗鱼就在“下播后”这一场景下推出了“鱼吧”等社交性功能,一定程度增进了主播与粉丝在下播的互动,也提高了用户间的互动,增加了用户黏性。

(4)虎牙功能群特点:

虎牙有而斗鱼无(或者是入口比较深)的功能,基本都是为电竞服务的功能,比如在搜索结果页直接显示近日电竞赛事赛程、电竞资讯。

虎牙的功能很集中,即使也进入了泛娱乐领域,但是仍然在不断深耕电竞,同时虎牙也比斗鱼显得更注重资讯服务,在这些资讯里不只有赛事,还有许多电竞选手的花边新闻,调动了用户点进去的欲望。

最后,从标签的设计上也或许可以看出两者产品团队的理念差异。斗鱼APP会在各种位置添加推荐,榜单这种分类,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斗鱼的产品团队一直在试图对用户进行引导

虎牙则只在必然出现的位置添加“推荐”分类,对用户的引导略显不足,相对保守。

2.4 产品对比(斗鱼左,虎牙右)

2.4.1

首页:

视觉设计:

斗鱼的橙白配色相对于虎牙的纯白更有特点和个人风格

UI设计:

斗鱼除了上方横排直播分区以外还在首页用了三分之一的空间再次展示直播分类占用了很多空间;虎牙则用更多的空间来展示精彩的直播内容,页面布局利益最大化

这种不同与两个APP不同的战略定位不同有关,斗鱼的目的可能是为非游戏直播导流推进平台泛娱乐化

斗鱼的展示全部分类功能就设置在横排可拖动列表中,而虎牙则是将此功能放在顶部列表最右,以图标表示。

而同样是可拖动列表,斗鱼的可拖动长度要远超虎牙,这使得用户的检索成本提高了很多,并不是很符合UI设计简单直接的原则。

如果说斗鱼的目的是让用户多使用搜索功能检索分区,这个列表的设计未免有些多此一举,而虎牙这里的标签设计更加简洁,更具有概括性,除了几款热门游戏之外,其他的内容多以更高级的分类来概括。

搜索框:

搜索框来说,两款APP再任意页面向上拖动屏幕都会主动隐藏搜索框,留出绝大部分空间给直播间的展示。不同的是虎牙的搜索框更不明显,而且在跳转其他底部标签页后,搜索功能都会淡化消失或变为图标斗鱼则将搜索功能永久置顶在几乎每一个页面中

这个设计虽然使得展示直播间的版面变小,但是实际上更发挥斗鱼头部主播多的优势,考虑到一部分粉丝的用户场景,当他进入直播时往往有着明确的诉求,可能直接就会搜索喜欢的主播,而不是在平台内闲逛,这类用户即使在闲逛时也能随时随地方便的使用搜索功能。

2.4.2 直播分类列表

此处斗鱼并没有跳转进全新的页面,而是通过点击tag直接滑动到分类栏虎牙则是通过点击右上角图标来跳转进新页面,还提供了顶部标签栏的个性化定制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执行添加、删除、排序等操作。

同时虎牙将分类下的二级列表汇总在在常用标签下,明显比虎牙只能上下滑动自行寻找的导航方式更加简单快捷,用户跳转至自己想要页面的交互次数更少,而且虎牙的图标更小,在有限的页面中也能容纳更多的标签,这在APP端有限的屏幕内很有意义。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考虑到用户手指粗细的不同,不能将图标设置的太小,以免用户误触

另外,由于斗鱼在绝大多数页面都锁定了顶部搜索栏和检索栏,此位置所占的面积的确有点大,占用了很多摆放页面主体内容的空间

2.4.3 直播间页

以LOL英雄联盟S8全球总决赛为例:

(1)斗鱼直播间页

(2)虎牙直播间页

以正火的英雄联盟世界赛为例,斗鱼和虎牙直播间的整体结构是大致类似的,区别主要在于功能入口的深度。

PS:在具体区分中,会将直播界面分为“全屏化模式”和“小窗口模式”两种探讨。

整体特点:

整体的特点是:斗鱼倾向于把大部分功能都放小窗口模式里,哪怕会有点乱;而虎牙则更注重UI界面的整洁,更喜欢使用无文字图标,将功能丢进全屏模式内显示。

比如推荐更多直播、排行榜、暂停、录制回放等功能斗鱼都将他放在小窗口模式下,而虎牙往往要将直播全屏化才能看到。

关注功能:

相对的,虎牙把关注功能放在非常醒目的位置,而斗鱼将关注放在二级菜单(主播)下,这使得用户关注主播需要更多的操作,增加了用户的操作量

两家在默认情况下,一开始进入直播间都默认在“聊天”标签下。

竞猜类活动:

斗鱼的投票竞猜类功能更加多样,通过投票抽奖助威等不同的方式来调动用户的热情,促进付费(可以关闭,但是没找到关闭后如何再开启);虎牙的此类功能被设计在界面右下角,以小图标表示,不易被发现,用户很有可能忽略掉这些没有明显文字提示的内容。

礼物特效:

礼物在被手动屏蔽特效后,斗鱼设置依然会在白色标题列表下飘过文字,刺激玩家消费;而虎牙则可以对文字和特效都加以屏蔽,使其完全不可见。

直播间信息显示:

斗鱼在小窗口模式下仅直播画面的内容部分,显示的信息包括了观看数、关注数、房间号、主播等级,界面看起来比虎牙相对杂乱。

但是对照此时的用户场景,应当就是用户刚刚进入直播间,查看直播间相关内容决定是否继续或者退出全屏模式试图使用这些功能,所以在这里将功能较为全面的设置在画面上是可取的,而且足够多的数据也能利用用户的从众心理,让用户关注更多的主播。

虎牙可能是本着界面简洁的思考,试图把画面更多的留给直播内容,将更少使用的功能收纳在“更多功能”的图标中,不过在非全屏化的状态下,虎牙并没有暂停直播的功能,可能虎牙的产品人员认为直播软件的暂停功能缺乏实际价值,但是优点是虎牙将关注功能做的很浅,还填充了醒目的橙色,减少了用户关注主播的操作量。

直播间特色功能:(左斗鱼,右虎牙)

直播间的特色功能方面,斗鱼的功能实际上多于虎牙,这主要是由于“鱼吧”模块的存在,使得主播在简单的几个选项背后建立一个粉丝圈,在内包括了主播的所有动态个人主页和帖子,能有效提高粉丝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关注”按钮也在此处。

斗鱼在该直播之外还提供了另一个“直播”选项,显示与目前所观看的内容相关的直播内容,来扩大斗鱼人气主播多的优势,为更多内容导流;而在这里虎牙提供的功能可以说完全与赛事紧密结合,非常精准的为关心电竞的人群提供了内容。

2.4.4 特色模块

2.4.4.1 斗鱼特色模块

(1)车队

斗鱼车队如同公会,有明确的等级制度,想建立车队必须要达到至少60级,而提升等级获得经验的途径除了正常观看直播等活动外最重要的来源就是打赏主播,而一般情况下充钱比较少的用户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个等级,所以车队队长基本可以理解为是头部消费群体,所以这个功能对于不同的用户意义是不同的。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只能加入车队,主要的诱惑来自于签到和接收召唤所获得的鱼丸,但是要注意的是加入车队也有着诸多限制,假如是某主播粉丝所建车队,可能将加入门槛设置为某主播粉丝等级在N以上才可以加入,而这种等级只能通过收看特定主播、打赏等方式提升。

对于头部用户来说,组建车队之后就可以氪金召唤车队成员到某个直播间中,同时伴随着特效和广播,车队成员一起在弹幕中刷起自己的口号,短时间甚至可以达到霸屏的效果,可以极大满足头部用户的自我认同感

一来提升来头部消费群体的平台黏性和消费热情;二来活跃了直播间的弹幕;三来由头部消费群体带领车队空降小主播的直播间也可以提升腰部主播的热度,带动造血

最后,也可以促进非付费用户付费(充会员可以加速升级,升级了才能加入车队)。

(2)星球

星球实际上是非实时陌生人社交功能,它介于QQ邮箱的漂流瓶和Monkey(一款陌生人实时视频社交APP)之间,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成为发送方或者是接收方,当接收到信息时就可以进入聊天界面。

聊天主要以语音为主,同时需要双方都提供一张照片,一开始照片是模糊的,随着聊天记录增长照片也会变清晰,当你觉得聊得来可以点击喜欢,双方都点击喜欢即可成为好友。

这可以说是斗鱼在社交领域的试水,因为类似的APP在国外大火后曾被引入中国,但是基本都遭遇了滑铁卢。

原因不外乎是文化氛围相对保守,但是这个市场本身又是广阔的,所以很多公司将陌生人社交这一功能加入了自己的APP,并且做了一定程度的中国化,这样既可以测试市场反应,吸纳一些种子用户,又节约了成本(比如最右的纸飞机功能),假如未来陌生人社交成为新的风口,公司有了积累不至于从头开始。

(3)鱼吧

鱼吧类似于百度贴吧,目的是给同好一个聚集地。

鱼吧首页展示了热帖,排行榜,热门鱼吧,在此处也可以直接进入自己关注的鱼吧。

而鱼吧的类型如图所示主要有两种,数量最庞大的是主播型鱼吧,内容围绕着主播建立,包含有吧友内容,主播个人动态,主播直播录屏集锦等,是主播的粉丝团大本营;另一种鱼吧是主题性鱼吧,包括但不限于游戏、影视、互撩这种主题,以用户发布的内容为中心,主要是吧友提供内容。

但无论是主播型鱼吧还是主题性鱼吧这种圈子的设立都能构建自己的用户生态,打造UGC内容,也有效提高了用户黏性和平均使用时长

2.4.4.2 虎牙特色模块

虎牙的特色模块主要集中在发现标签中。

虎牙将平台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活动中心,其中包括赛事内容,主播招募和自制节目,这种内容集成降低了用户搜索成本,在用户养成用户习惯后,在此处可以高效率的对平台战略重点项目进行推广

新闻资讯是虎牙的特色模块,不过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新闻,而是虎牙除了活动中心以外的另一个喉舌,它可以承载一些小型的活动、广告或者简单的讯息,它比活动中心的信息密度更高,内容广度更多,能够让用户在更短时间内接触到更多的内容。

找应用可能是由于目前并不是发展重点,所以里面只有五个应用,定位基本上属于广告的内容。

总的来看,斗鱼的特色功能都是在致力于泛娱乐化平台的搭建,从内容型直播平台逐步走向内容&社交型直播平台。而虎牙的功能则是在打造自己的信息圈子,丰富产品功能。

从这个角度上讲斗鱼的APP发展是比虎牙快的,同期斗鱼在拓展平台属性,而虎牙依然在搭建平台,虽然有自己的特色功能,但大多不痛不痒。或者应该说,虎牙的战略重心依旧在电竞

2.5 会员系统对比

虎牙斗鱼都各有其会员系统,虎牙的会员体系上线于2015.6,斗鱼会员体系上线于2017.1,都定名为“贵族”,“贵族”内也有不同的等级

不同于QQ等级依靠时间来提升的规则,两个平台都可以直接充值至最高等级“帝皇”(虎牙)或“皇帝”(斗鱼),价格分别是15万和12万人民币每月。

斗鱼贵族:

虎牙贵族:

视觉表现:

从视觉角度来看,斗鱼的贵族界面更有“贵族气息”。斗鱼不仅展示此等级的贵族特权,还展示了升级贵族等级所能达到的“未来”特权,充满诱惑,对消费能力强的用户有很好的激励充值的作用。

同时斗鱼将贵族权益细分为16项,每一个部分都用图标加文字的方式展示,铺满整个屏幕,甚至需要向下拖动才能看完所有特权,更显得贵族特权的充实与“超值”

而虎牙,相对来说界面简洁,但是此时的界面简洁反倒成了束缚,看起来最低等级与最高等级的特权差异并不明显,至少权益的种类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内容升级,而内容的文字字号小,颜色淡很难激励起头部用户的消费欲望

具体功能:

从具体功能来看,斗鱼的功能数量远大于虎牙,种类也更多样:

斗鱼贵族特权结构图:

虎牙贵族特权结构图:

显而易见的,斗鱼的贵族特权数量和质量都比虎牙要多要好,这不仅仅是依托于斗鱼的特色功能(车队、鱼吧),还体现了斗鱼对于头部消费群体的关注;斗鱼的特权设计则更多根植于用户,考虑到用户体验的部分。

比如“隐身功能”就是针对高等级贵族用户进入直播间时,观众经常刷一些“皇帝免费看播?”这类弹幕,贵族用户因面子被迫消费而产生不快or在排行榜上被人比较此类情况出现,既保护了高级会员的隐私也让高级会员在想高调的时候能够高调出场,非常人性化。

同时斗鱼也利用“推荐主播上热门”和“连麦”功能,提高了头部用户的参与感,不再只是刷礼物和接受吹捧,还可以成为直播内容的一部分,甚至助推喜欢的主播大火。

而虎牙关注的重点,则主要在强化用户的高贵身份,如果比喻一下的话,虎牙更像是这种画风:

服务费用:

从价格来看,虎牙的最低档——剑士的开通费用为首月50,续费10元,返11元等值金豆斗鱼最低档——游侠开通费用为首月76元,续费50元,返50元等额鱼翅

两者都是主打首月高付费,续费则以等值或超值的平台代币返利,让用户认为续费等于免费甚至是赚钱的;相比之下,虎牙的最低档付费低于斗鱼,而最高档高于斗鱼;斗鱼的续费费用大致是首月的60%-80%,而虎牙的续费费用则是首月的20%以下

从这里来看,虎牙对斗鱼对主要优势就是价格,无论是首月还是续费价格都比斗鱼低得多。

唯一一个例外是虎牙的帝皇,不仅高于斗鱼的皇帝,而且是前一个档次君王价位的10倍,而服务并没有质的变化。

笔者猜测虎牙内部把这个“帝皇”更多定位为一个荣誉级别,并不是很期待大量头部用户充值这个级别(也要防止门槛低导致很多头部用户充值,稀释含金量),而是用价格手段引导用户降低对充值更低的等级的反感,因为即使是头部消费用户,恐怕只有完全出于炫富的消费才可能充值帝皇等级。

而斗鱼,从游侠过度到皇帝有着相对平滑的提升曲线,皇帝的服务也的确比国王多了“推荐主播”、“定制火箭”和“防禁言”三大项,比虎牙更像是鼓励用户充值。虽然虎牙大部分等级价位较低,但是同样的,虎牙提供的服务也比斗鱼会员要少很多。

从不同的等级提供的功能来看,虎牙在全等级提供的功能大类都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炫酷程度不同,所以不做详细的介绍。

重点说斗鱼:“【】内内容可以忽略”

【斗鱼的最高等级是16项特权,但是国王等级就有13个特权,只比皇帝少了三个,(推荐主播、定制火箭、防禁言)价格是更高级的1/2;

公爵则是11个特权,比国王少了两个,(榜单隐身,专属超管)价格是更高级的1/4;

伯爵则是10个,只比公爵少一个(进房间隐身)价格是更高级的1/3;

子爵特权则是8个,比伯爵少贵族弹幕和赠送分区喇叭,价格是更高级的近1/4;

骑士与游侠则是8和7个特权,基本上类似于子爵,价格分别是子爵的1/3和1/15。】

从这个角度看,对于大部分用户,如果想加入贵族,最低等级的游侠是最划算的选择,而且功能的完整性上基本已经等同于甚至超过虎牙的各个等级;而对于消费头部用户,公爵和伯爵就已经能满足想要的大部分功能,性价比比更高级的两款高得多(伯爵只比公爵少一个功能,而价格却便宜2/3,简直太划算了!)。

这也是产品价格对用户的诱导,无论用户此前使用一款产品有多么愉悦,当用户在面临付费的抉择的时候往往都会变得更加理性,于是产品通过这种价格设置和功能差异的不同,就可以诱导用户购买,并给予用户一种“自己占了便宜”的错觉。

举个例子:外卖的满减,满30元减5元,一份足以吃饱的饭的价格可能是25元,此时用户被满减吸引就有可能再选购其他本不打算购买的商品。本来只打算花25元买一份饭的用户可能就被诱导着买了一份饭加上一份小食甚至再加上一份饮品。

这就是所说的“二级价格歧视”,即为消费者提供不同数量、质量和价位的组合,然后让消费者自行选择(实际上是被引导的)最为偏好的那种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商品的价格是随着购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消费者需要付出的总价格和购买量之间将不会呈现一种成比例上升的“线性”关系。

总结一下二者的会员系统,笔者认为无论是功能的数量、质量,贵族开通页的视觉设计、都是斗鱼领先虎牙;但是最致命的:虎牙的会员价格大大低于斗鱼。

2.6 用户评分对比(ios)

由于安卓环境应用市场种类很多且数据并不互通,故而选择APP Store的评分作为对比依据。

斗鱼— App Store 评分情况(七麦数据)

虎牙— App Store 评分情况(七麦数据)

整体评分来看,二者差距很小,尤其是斗鱼评价数比虎牙评价数高出一个量级。

同时C型的评价也意味着,有大量情绪化评分和刷分的情况存在。因此我们来重点关注一下用户的详细评论

两个直播软件由于用户群高度重合,用户的赞赏和吐槽惊人的一致,我们将两个平台的差异点加粗(差异点不一定是不同,也可以是做得更好)。

(1)斗鱼:

赞赏:

  • 平台内容丰富,除了游戏还有很多娱乐直播节目。
  • 签约了自己喜欢的主播
  • 对不良直播内容的控制
  • 可以利用直播保存生活瞬间,分享给亲朋好友
  • 推送精准,直达用户喜好

吐槽:

  • 部分主播和弹幕素质低下,部分直播间直播不良内容
  • 看直播很卡,手机发热严重
  • 喜欢的主播被攻击、喜欢的直播被封禁
  • 广告太多
  • 直播间部分活动特效无法屏蔽影响观看

(2)虎牙

赞赏:

  • 平台内容丰富,除了游戏还有很多娱乐直播节目。
  • 签约了自己喜欢的主播
  • 对不良直播内容的控制
  • 直播风气相对较好
  • 画质相对更清晰
  • 界面简洁且提供个性化定制,操作简单

吐槽:

  • 部分主播和弹幕素质低下,部分直播间直播不良内容
  • 看直播很卡,手机发热严重
  • 喜欢的主播被攻击、喜欢的直播被封禁
  • 部分功能还不完善

(3)总结:

两个平台由于用户数量巨大,都难免有部分主播或用户素质低下,也有些主播会在违法的边缘试探,根据网络的不同也有很多用户会经常卡顿

斗鱼的优势主要在于平台内容的多样,用户希望改进的是对内容和广告的管理;虎牙的优势在于界面简洁、画质清晰,用户希望改进的是对功能的完善和内容的管理。

这种特点与我们在前面对比两个产品的结论是相关的。

2.7 盈利模式

两个平台再次由于几乎完全相同的定位,以及高度类似的进军领域,共有几乎一致的盈利模式

  • 流量变现:以广告的方式为主,通过自身流量与相对单一的用户画像,为广告发布者提供精准的投放服务,此项收入在虎牙Q2财报中占据约4.5%的营收比重。
  • 增值服务:用户办理会员的收入。
  • 虚拟商品:主要是打赏,也是直播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此项收入在虎牙Q2财报中,占据约95%的营收比重
  • 游戏收入:两家平台分别代理或与一些手游,页游等合作,来赚取一部分佣金。
  • 线下活动收入:其中包括线下门票收入,周边售卖收入和广告收入。单独列出的原因是两家平台逐渐由争夺线上资源发展到争夺线下资源,自己的线下比赛逐渐开展,斗鱼还开办了“斗鱼嘉年华”,线上线下平台逐步打通,对于平台的社会影响力和跨界合作能力都是一个新的起点。

总结:

虽然看起来两家公司的盈利渠道的相同的,但是要注意的是,他们的盈利结构并不相同

虽然斗鱼并没有正式披露财报,但是根据斗鱼布局泛娱乐的广度,营收结构可能相对更加合理,直播收入虽然毋庸置疑还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其他方面的布局收入应该随着平台影响力的发展而逐步提高,综合起来应该在总收入中占据一个不小的比重,起码应该不会是虎牙这样95%的收入都来自于直播打赏。

当然,并不是说虎牙这样不好,因为这是公司发展战略导致的,虎牙致力于深耕电竞,深耕游戏直播,故而营收短期内还将保持以直播打赏为主,随着虎牙对泛娱乐的布局,营收结构应该也会逐渐和斗鱼相仿。

总结

在经历来2017年下半年的大洗牌之后,虎牙斗鱼两大巨头脱颖而出,MAU总和达到近2.2亿(未筛除重合人数),而根据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数据,中国游戏直播观众数量截止2018.6只有2.6亿,即起码超过70%(估算斗鱼虎牙的用户重合度为40%的情况下)的用户都在这两家平台观看游戏直播。

两家平台正在你争我赶,努力向对方的战略重心深入自己的触角,避免在某一个领域被碾压,而钱是有限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未来两家平台的发展也渐渐走向不太相同的道路,到那时究竟谁的谋划会更胜一筹呢?面对抖音等短视频APP的迅速崛起,直播平台该如何抢夺这部分用户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哈库纳玛塔塔,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哈库纳玛塔塔

]]>
公众号的罗曼蒂克兴衰史 //www.f-o-p.com/104220.html Tue, 30 Oct 2018 01:44:42 +0000 //www.f-o-p.com/?p=104220

 

前传

2012年7月21日,鲜有雨水的北京迎来了一场61年来的最强暴雨,导致79人死亡,这个结果在微博上是不可理喻的。网友和公知的各种段子、批评、谩骂和吐槽像洪水一样汹涌澎湃,差点把微博服务器给弄宕机。第二天,为加强与大家的沟通,@人民日报 官网微博正式上线,从此拉开了大规模官媒入驻社交媒体的序幕。

在此之前,微博被称为草根和大V的王国,他们几乎垄断了整个社交媒体的话语权。@薛蛮子、@作业本、@李开复、@任志强、@冷笑话精选 等大号如日中天,无数人把他们当偶像一样看待,并想与其合作。一年之后,薛蛮子在监狱里回忆道:“每天醒来有上千条私信和微博求@你,就像皇帝在批奏折!”

那时候很多没有品尝过巨大话语权滋味的理科男还忙着躲在实验室里搞科研,没有像今天这样稍微杀过鱼的人都敢出来开科普课搞知识付费。所以微博会不时出现谣言的内容,即使是薛蛮子、任志强和李开复这种大V也难以分辨,偶尔也会一不小心中招,成了谣言的最大传播节点。

在经历了北京那场最强暴雨之后,圈内明显感觉到,微博开始走下坡路。

此时,早在一年多以前就提出要包装50个KOL并成立了独立新媒的前创业家主编申音还没想好自媒体到底应该怎么做。虽然,他已经签下了薛蛮子、罗振宇、程苓峰、金错刀等人,其中薛蛮子的《蛮子文摘》已经运营了近一年,在业内的名气相当于今天的虎嗅,被称为中国第一个自媒体,但是,第二个项目@罗辑思维 虽然招来了团队,却一直迟迟未开动。

一个月后,微信公众号内测,最早拿到公众号内测权之一的独立新媒,利用薛蛮子在微博上的影响力,率先让@蛮子文摘 公众号的粉丝达到3万。对行业未来敏感的申音很快就感觉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可能来临。两个月后,在经历了一次公关风波之后,罗辑思维自媒体视频项目正式上线。很快,这个节目便通过优酷推荐引流了大量粉丝,并一直走在行业的前沿,通过不断的豹变成为内容创业的龙头标杆。

嗅到金矿的可不只是申音,还有活跃在一线的科技媒体人和草根博主,比如青龙老贼、陈中、程苓峰、管鹏等。此时青龙老贼还在浙报传媒的传媒梦工厂担任战略发展部总监,他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一个对媒体人来说不可多得的大机会。随后,他迅速利用职务之便,联合了一线的科技媒体人,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公众号自媒体联盟@WeMedia联盟,虽然那时候每个自媒体的粉丝都是千把八百的,但因为人数众多,在科技圈内成为一股推动公众号自媒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时间来到了2013年,传统市场化媒体已经走了几年的下坡路,但引爆它的,是著名的“《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这个事件给原本就过得不好的市场化传统媒体送来一股强大的冷空气。一些前卫的媒体人开始把目光瞄在了公众号,操盘过《起底王立军》的石扉客开通了@石扉客—法政观察 ,虽然后面不断的被封禁,但让他尝试到了技术给传播带来的甜头和经验。另一个媒体人陈鸣开通了@滤镜菲林 ,专门探讨新媒体的走向,在传统媒体圈引起巨大的冲击波。

年初,同在浙报传媒工作,加入了@WeMedia联盟 的记者潘越飞,因为在过年的时候写了几篇小爆文,一下子在科技圈内走红,其中有一篇叫《微博暗黑简史》,历数了微博的问题和生态,引起圈内的极大震动,进一步促使大批微博草根向公众号转移,而在前后一系列探讨趋势的文章中,也为他本人赢得了巨大的名气,很快,他被挖到搜狐IT当主编。

尽管科技圈一时闹哄哄的看好公众号新媒体,但它到底怎么盈利谁也没有数。到了一月底,几乎垄断当时科技圈的爆文小能手程苓峰,在其只有2万多粉丝的公众号@云科技 上开始尝试开价一天一万叫卖贴片广告,吸引了搜狗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广告主。程苓峰的小试牛刀,让当时一众的自媒体人多多少少看到了希望,不久,三表也对外放话靠自媒体赚了10万。

尽管一切推进得似乎轰轰烈烈,但在2013年的上半年,微博依然是最主要的社交媒体,@人民日报 官方微博凭着豪华的运营团队和高质量的鸡汤内容,很快成了微博的一个著名成功案例,并得到其他官微的仿效学习。与此同时,微博内外对谣言的声讨之声也越来越强烈。

到了八月,网络推手“秦火火”等人被捕,薛蛮子因为嫖娼被抓,当着央视的观众交代了自己嫖娼过程的同时,也反思了作为一个大V的不谨慎,承认自己可能转发了部分谣言。随后,新华社刊发评论《谨防大V变大谣》,《求是》杂志子刊《红旗文稿》发表评论:“整治网络谣言必须出重拳,要敢于打‘老虎’、管网站。”

一时风声鹤唳,还没被封号的@任志强 在微博上发出感叹:“微博无限好,大V近黄昏?”他的好友,拥有1600万粉丝的地产大V潘石屹在央视《对话—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哆嗦的说,他的微博只代表个人,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另一个知名大V李开复,赶紧请了两家微博爬虫公司,监测了一遍自己的一万三千条微博,几个月后,他对外宣布得了癌症,回到台湾养病,微博几乎停更。

新旧阵地的大迁移,对传统媒体来说,似乎还没有太大的警觉。跟申音同一栋楼办公,时任博雅天下传播机构副总裁,《博客天下》杂志出版人的郭光东博士,对传统媒体依然信心满满,在这一年的上半年,他正忙着大力从南方系挖人,打算把手头的几本杂志打造成最牛逼的杂志之一,所以挖来了石扉客、陈鸣、张伟、郑艳琼等人。这些人并没有改变杂志的颓势,却在无意中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爆发

2013年8月,已经积累了几十万粉丝,一直面临巨大商业模式压力、已经成为行业第一头部大号的@罗辑思维 决定尝试一个酝酿已久的商业化计划,面向他的粉丝推出了“史上最无理”的付费会员制:5000个普通会员,200元;500个铁杆会员,1200元;一共5500个会员,不到半天就售罄,赚了160万,震动了整个行业。随后,申音团队包装的第三个项目@凯叔讲故事 也初露头角,几年之后,锐变成母婴行业的超级大号。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公众号迎来了第一波红利爆发期,几乎在微博上赚了钱的自媒体,都同时开通了公众号,但这个时期大多数的内容,跟微博的套路差不多,大多数都是黏贴复制,这个境况持续到了年底,随着不断加入的传统媒体人才逐渐有所好转。

传统媒体的加入,玩法也带了太多传统的味道,没有今天的那些小编这么活灵活现,动不动就卖萌撒娇犯贱,传统媒体的很多官方公众号,内容都是跟之前的差不多,完全没有运营和用户意识,因为根子还在传统的纸媒上。知名媒体人林楚方很早嗅到了内容行业的方向,所以做《壹读》杂志时,走的是“轻幽默、有情趣”路线。

《壹读》杂志的内容,天生跟自媒体风格吻合,加上林楚方本人非常重视新媒体,在2013年的下半年,它轻松的风格和更接近年轻人的内容成了圈内的当红辣子鸡,其公众号自媒体矩阵也是当时传统媒体里,粉丝最多的新媒体矩阵,但这个地位很快就被他的师兄石扉客执掌的《博客天下》取代。

2013年9月,《蛮子文摘》内容主编吴小明跳槽加入了《博客天下》杂志,跟着陈鸣等人一起负责新媒体。这个完全新媒体出身的媒体人没有任何的传统思想包袱,给杂志带来了全新的用户、策划、运营甚至商业思维。分管新媒体的陈鸣为抛开此前传统媒体人对新媒体团队工作的影响,决定从杂志栏目里独立出来一个公众号,名字叫@咋整。

@咋整 的玩法完全互联网,在陈鸣的充分信任和帮助下,吴小明与团队其他成员在短短几个月里推出了数十篇刷爆朋友圈的爆文,成为自媒体领域的一匹黑马。随后通过整合杂志资源,纵横捭阖,说服@南方周末、@凤凰网、@微信路况 等大号互推,一夜之间,粉丝涨了13万,远远超过了《壹读》的用户。

至此,《博客天下》杂志社很快成为了公众号自媒体的重镇,除了@咋整,还有石扉客的个人公众号@石扉客—法政观察;陈鸣的@滤镜菲林 ;张伟的个人公众号@世相 等。在文艺圈颇有影响力,负责《博客天下》杂志生活方式板块的郑艳琼后来还说服媒体圈内的几十个文艺类公众号,成立了@文艺联萌,@文艺联萌 里有一个大号叫@读首诗再睡觉 ,是《新知客》主编范志行联动一群文艺老炮创办,虽然影响很大,但并没有什么商业思路,到了2014年年底,范志行选择离开北京去了上海,跟前《外滩画报》的总编徐沪生做了一个现象级自媒体大号@一条 ,这是后话。

《博客天下》作为新媒体重镇并没有存在多久,很快,咋整原班团队因为股权和管理问题选择离开,杂志社的高管也因为个人原因纷纷跳槽,张伟去了GQ杂志做主笔,其他人做公关的做公关,做自媒体的做自媒体。虽然昙花一现,博雅新媒体矩阵刺激了无数传统媒体人对新媒体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优质公众号的爆发。

当然,刺激公众号爆发的最大动力还是真金白银。2013年12月27日,@罗辑思维进行第二次社群招募,一天之内轻松募集800万,使得其估值达到了一个亿,创投媒体@B座12楼评论道:这为2014年定了一个基调——自媒体全面商业化时代开始了。意气风发的自媒体人们,俨然一副“枪已经上了膛,给我一颗资本的子弹,就可以翻江倒海!”的豪情。

几乎与@咋整 同时,从《凤凰周刊》执行主编辞职,去了一趟新疆旅行回来后,黄章晋在大望路的一个居民楼式办公室注册了@大象公会 ,以“知识,见识,见闻,最好的饭桌谈资”为标签提供原创知识性内容,几经艰难,到了2014年10月,粉丝达到了20万,尽管商业模式还不明确,但黄章晋的底气也足起来,面对采访,他说“我是来洗牌的!”随后的几年,@大象公会 成了传统媒体人从事新媒体创业的典型案例,也是中产阶级最爱读的公众号之一。

进入2014年,公众号突破了580万个,经过此前一年多的普及,国内的主流企业,几乎都开通了专属的官方公众号,草根号也继续在爆发中。在这一年,圈内最多的事情,就是传统媒体人的离职声明,不是加入了互联网企业做公关,就是自己创业,做起公众号来。

同年,将阳春白雪的世界绘画艺术讲述得很是“无厘头”的顾爷也开始走红,随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顾爷 成为图文策划类公众号的标杆,它在公众号自媒体早期,它是十万级最多的贡献者,其幽默风趣,又高质量的内容,对后面上来的自媒体,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杭州,一个梦想成为自由撰稿人的胖子注册了一个叫@王五四 的公众号,他的内容是带着强烈个人风格的辛辣时评,部分网友惊呼鲁迅回来了,疯狂的帮他转发,使得他很快就积累大批忠实粉丝,文章几乎篇篇十万加。不过他的路走得并不顺,因为你懂的原因,他的公众号不断的被封,到了后来,几乎是做一个号火一个号被封一个号的状态。他被大家公认为“被微信伤得最重的男人!”尽管他到现在也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大号,但作为公众号自媒体的一个奇葩,他现在成了唯一一个在朋友圈贴个图文也能十万加的IP。

这一年,各种自媒体联盟也多了起来,除了此前提到的@WeMedia联盟、@文艺联萌,还有各行业的垂直联盟,比如财经自媒体联盟,微媒体联盟、碉堡新媒体联盟等等。新媒体联盟的成立,跟广告主的大规模进入有关,在这一年,海尔第一个宣布,停止向杂志投放硬广,把钱转移到新媒体广告上。

2014年下半年,公众号文章开始显示阅读量,这对广告主的投放,起到极大的催化剂作用的。在此之前,大家对投放的效果,主要是通过后台数据和整体感知,所以比较有顾虑,但阅读量显示功能出现后,基本可以知道效果去到什么程度了。因此,从这一年开始,公众号媒体进入影响力可量化时代。

阅读量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优质自媒体收入的同时,催生了不少第三方评判公司。2014年8月,原来在FT中文网写媒体札记的专栏作家徐达内,在关键点抓住了榜单的机遇,成立了新榜,很快就发展成一个独角兽型内容创业服务平台。随后,清华大学教授沈阳针对政府、国企和官媒等机构的需求,推出了新媒体指数平台服务,生意也做得非常大。

从2014年开始,资本开始意识到微信公众号的价值,并尝试投资。包括@潘幸知、@玩车教授、@Feekr旅行等一系列公众号都对外宣布拿了融资资本的进入,再一次刺激了在传统媒体拿着苦逼微薄薪水的传统媒体人,第二波内容创业浪潮即将开启。

井喷

在2015年之前,大家在谈论公众号自媒体的时候,都喜欢用去中心化这个概念,毕竟,这也应了微信“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这个口号。但是,从2015年开始,资本大规模进场之后,去中心化的时代也就结束了。

如果说2014年是资本的小试牛刀,融资事件才几起,那么到了2015年,则是大刀阔斧了,融资事件一下子飙升到了42个。资本的跑步进入,使得自媒体内容整体优质化、团队化和专业化,从这一年开始,优质的自媒体得以井喷,为后来的江湖格局奠定了大方向的基础。

2015年最开始的几个月,多个此前就运营的公众号拿到风投,包括@清单、@馒头商学院、@接招、@坏男孩学院 等,都是比较前瞻性的自媒体,很早就开始运营,粉丝和质量都比较平稳,商业模式也相对清晰。同时,一些自媒体中介项目,比如熊猫自媒体联盟和淘公号,也纷纷拿到风投。

1月,汽车设计师陈磊和师兄罗润州筹备已久的“娱乐化阅读”公众号@混子曰 正式上线,通过生动搞笑的图文俘获了大量的关注,短短几个月粉丝激增30万,很快拿到了央视名嘴张泉灵等人的150万天使投资,资本的加持确保了内容的质量,不到半年,估值就过亿。

从2015年开始,优质的公众号开始深度垂直化,基本每个大领域都出现几个充满想象力的大号。这一年互联网圈开春最大的风口是互联网金融。因为大多数的借贷平台都是通过公众号来获得用户,所以大量的热钱涌入,催生了无数个P2P垂直号。

3月,刘侠风的小铜人科技开始以公司的形式正式运营,很快就成为互金领域的头部号,赚得盘满钵满的同时,也得到了资本的青睐,单单天使轮,就融了1000万。在同一年,已经运营了半年多的@年糕妈妈 开始有了10+的文章,巨大的母婴投放市场,使得原来是小职员的创始人李丹阳拥有了自己的母婴服务工作室并拿到了融资,随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短短几年成为母婴行业的超级服务平台。

紧接着,各种自媒体融资额消息满天飞,单单吴晓波牵头成立的狮享家新媒体投资基金就注资多个垂直自媒体大号,其中给了@餐饮老板内存 2000万、给了@酒业家 1000万,给了@12缸汽车 数千万。对于垂直号,其他资本也在抢夺,比如真格自己入股了@军武次位面,,道彤资本投了@医学界。

4月,在南方报业新媒体部实习的暨南大学中文系大四学生徐妍敏锐感觉到,自己可能可以通过写公众号赚钱,于是选择辞职,做了一个叫@深夜发媸 的公众号,到了夏天粉丝就突破了40万,短短几个月成了案例级的网红大号,徐妍的人生轨迹也得以迅速改变,从打工新手一跃成为无数90后女孩心目中的人生赢家。

2015年6月的第四天,被圈内称为文艺教主,还在GQ杂志社做主笔的张伟,发现自己那个48万粉丝的文艺大号@世相 被封了,从《博客天下》工作的时候就开始思考怎么内容创业的他,沉默了4个月之后,在朋友圈丢出了一个叫@新世相 的公众号二维码,大家争相奔走呼告,粉丝很快就过万。

接下来的几年,拿了风投的@新世相 将改变行业的潮水方向,在踩了一个APP的坑之后,回到自身擅长的优势上来。通过策划“逃离北上广”、“地铁丢书”等爆炸性营销事件,成了广告商争先合作的对象。赚了钱之后的新世相,开始横向发展,以广告和卖书作为基底,积极探索影视方向,大大拓宽了自媒体的商业维度。

在上海,徐沪生和范志行做的@一条 短视频自媒体已经家喻户晓,粉丝也涨到了1000万,成了传统媒体下海做新媒体的创业标杆。两年之后,涉足社交电商的@一条 ,在电商板块就聚集了1500多个设计品牌,10万件优质良品,覆盖生活、家居、电子、美妆、服饰、美食、图书等20多个领域,年营收接近10个亿。

受到罗辑思维知识付费的影响,2015年的知识付费开始大规模爆发,这种简单直接没有成本的变现方式最早发生在文艺圈。这一年八月,林少的@十点读书 获得了狮享家新媒体基金的天使投资,开始探索知识付费。而早在2013年上线的公众号@樊登读书会,在这一年融了数百万,迅速在全国铺开无数读书分会,到了2017年,已经发展成200多万正式付费会员的超级知识服务平台。

同样在8月,已嫁做人妇的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生姜逸磊,因为整天无所事事在社交媒体上玩起了各种自导自拍的小视频,其中一个叫《男性生存法则第一弹》的独特吐槽风格短视频在微博上获得了2万多的转发和3万多的点赞,从此以后她觉得自己是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便注册了公众号@Papi酱

借着短视频的风口,@Papi酱 在短短几个月成了中国网红史上少有的现象级昙花式网红,一夜之间大街小巷都在围观她的吐槽,深挖她的八卦,甚至吸引了过气自媒体平台@罗辑思维 的注资和参与炒作,首次广告被拍卖出2200万元,尽管Papi酱后来以同样的速度过气,但这个事件直接在接下来的2016年把网红这个风口给引爆。

受到行业的刺激,已经兼职运营了两年,粉丝积累了30万粉丝的六神磊磊,在2015年10月开始决定从新华社辞职,正式投入到新媒体行业浪潮中来,很快,他的单篇文章广告收入,就超过他之前在新华社一年的工资。

当然,2015年的故事太多,其中有一个怎么也忽略不了。

2015年9月,第一次创业失败,做影视公司耗尽了四百万投资,一度考虑卖掉在深圳房产的老媒体人马凌,在居民楼里吃完一顿口味很重的红油冒菜饭后,决定尝试做一个公众号自媒体,于是便注册了@咪蒙。多年在媒体圈摸爬打滚,深谙人性的她通过走毒鸡汤路线,开始赢得一大波粉丝的注意。

从《致贱人》刷爆朋友圈开始,@咪蒙 开始成为朋友圈现象级的流量收割机,不定期在社交媒体上推出引发大家争议的爆文,成为自媒体史上最短时间内从0到1000万粉丝的头部大号,广告的价格也秒杀同行几条街。赚了大钱之后的咪蒙虽然没有减肥成功,但摸索出一套独家“PS减肥法”,通过月薪5万的助理用强大的PS技术让自己顺利减掉了30斤,并成功恢复了单身状态。

整个2015年,可以说是公众号自媒体的井喷期,无论是头部号还是营销号,都因为大批广告主的涌入成了印钞机。这是自中国互联网诞生以来,造就最多成功创业者的一年。从文艺圈到鸡汤圈,从娱乐圈到科普圈,从吃货圈到旅游圈,一个个自媒体山头开始林立起来。

高潮

从2016年开始,到2017年上半年,格局逐渐呈现的自媒体行业迎来它最辉煌的巅峰期。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深圳的大批营销号博主开始购置自己的房产,头部的大号更是银行大客户部门里的印钞机,一般想投放他们,都要提前预约,尤其是一些现象级的大号,甚至要排队两个月才排得上。

在2016年,P2P网贷行业开始了白热化的投放战争,获客成本从之前的几十元一路飙升,到了2017年上半年,获取一个新客户的人均花费已经达千元。这意味着,对符合群体的公众号来说,赚钱赚到手软。除此之外,非金融类的大品牌已经把公众号投放当做不可忽略的标配,投放预算相当一部分流向自媒体运营者的腰包。

这一年融资的自媒体也达到了空前绝后的数量,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25个项目获得了融资。但历史往往这样,任何一个行业,一旦到了顶端,就意味着接下来开始走下坡路,到了2017年,融资数额已经锐减到只有22个。空缺繁荣的背后,是格局的尘埃落定,头部号的内容很优质,营销号的内容依然低劣,资本和流量的把持,个人进场的大门只留下一条缝隙。

大环境上,无论是新兴的平台还是类似网易搜狐这种古典平台,都面向自媒体人抛出了入驻的橄榄枝。今日头条已经成为了和腾讯客户端抗衡的独角兽,在过去的2015年,靠今日头条火起来,并把粉丝引流到公众号的时尚大号@石榴婆报告 被作价6000万卖掉。而在内容运营和扶持日臻成熟的情况下,头条开始推出短视频从另一个赛道搏杀腾讯。

主流的互联网创投圈,2016年到2017年上半年几乎是被前沿技术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占据着,尽管也有很多产业媒体涌入,但毕竟是偏门行业,变现能力没那么强,反倒一些更加适普的可视化项目发展得空前迅猛。受到Papi酱走红的影响,网红一词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全所未有的关注,一时掀起了全民造网红的运动,长得好看的90后都想去做网红,长得不好看的则忙着催高整容行业的股价。

随着科技改变未来的理念深入人心和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走红,理科男开始大面积登上自媒体舞台,他们虽然有点刻板,但大多数人产生的内容认真扎实,至少表面上,让你觉得挖得很深,在圈内外掀起了一股科普浪潮。天使投资人徐小平亲自撮合扶持起来的《知识分子》,到了2016年已经是科普类头部大号,开始进军知识付费。

在科技领域,一个在2015年年底上线,通过整合、挖掘、洗稿的完美融合,名字叫@差评 的公众号逐渐在朋友圈声明鹊起,看似深度又不失幽默的图文风格,深受那些已经对各种套路耳熟能详的都市白领喜爱,尽管这个号备受争议,但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加入了科技领域的头部大号俱乐部。

远在大西洋彼岸,一群年轻人在硅谷街头走街串巷,采访了各种各样的科技公司,写了一篇篇关于硅谷和海外的科技报道,文章里附加了大量高质量的图文和内容,满足了圈内人士对“互联网圣城”硅谷的猎奇之心,很快得到用户的认可和资本的青睐,迅速在自媒体江湖取得了自己的地位。

而作为科普文化的重镇,知乎在这一年上线了机构号,大量苦于找不到存在感的机构号小编开始了自己的狂奔模式,最为典型的是@丁香医生 ,天天在知乎上给大家科普男生到底该不该建议女生喝热水的知识,顺便为广大都市白领提供打压家族群老亲戚乱转发养生鸡汤谣言的理论依据。一些在知乎上走红的大号,也开始在公众号里深受大家喜爱。

除了科普,另外一个新的刺激点是故事。

36氪的前编辑张豫宏在考虑着创业的想法,对比了传统媒体时代销量最好的三本杂志:《读者》、《知音》和《故事会》,他发现对标《读者》和《知音》的浅文艺和鸡汤类的公众号已经无数,但讲故事的公众号寥寥无几。于是他注册了@老道消息 ,slogan是“互联网冷知识、故事会、黑话大全”。这个用了大量政治话术讲优质故事的公众号,是2016年公号界跑出来的一匹黑马,也是马化腾为数不多打赏过的公众号之一。

2016年6月,前《南方周末》地产行业记者张育群注册了一个叫@兽楼处 的公众号,以兽爷自称,一开始写地产故事,后来扩大到泛财经领域,文章虽然不多,但篇篇都是精品。深谙地产行业的兽爷此时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两年之后他的一篇关于问题疫苗的文章在中国舆论界捅翻天,刷新了作为自媒体的一个全新高度。

7月,媒体人雷磊筹备已久的项目@真实故事计划 开始推出第一篇故事《临终者联盟里的布道人》,24小时内超过100万人阅读,这坚实了他在非虚构故事领域的信心。一年后,它的粉丝突破70万,并拿到了宸铭传媒的1200万A轮,并开始尝试涉足影视行业。

进入2016年的下半年,大的格局基本稳定,公众号江湖的阶层也开始固化,刷爆朋友圈的现象级文章主要被@咪蒙 和@新世相 等大号垄断,营销号虽然没有什么声息,却忙着向二三线城市布局和渗透,闷声发大财。新入局的个人,如果没有拿到天使,有好的想法也很难卡位进来。直到第二年三月,才再出现一个现象级大大号,名字叫@局座召忠 ,完全靠张召忠个人的影响力和资源推起来的。

江湖阶层的固化,对于实际上没有那么大流量的号来说,可能会被广告主忽略,所以出于市场的考虑,一些在圈内小有名气,但又没有那么大能量的号,通过刷阅读量作价来吸引客户的投放。与此同时,由于头部价格奇高,一些作为客户和自媒体之间的第三方中介——公关公司,为了赚钱高利润的差价,往往也喜欢给客户推荐一些名不经传的小号,然后通过刷阅读量满足客户的KPI,这种情况自公众号显示阅读量以来,变逐渐形成了一条利益巨大的黑色产业。

9月,“腾讯科技” 爆出部分大 V 刷阅读事件,引发了自媒体圈一波强烈的地震,不少裸泳的大号被部分晒了出来,引发广告圈、营销圈、自媒体圈对刷阅读背后整个灰色产业链的深度探讨。这让那个专门吐槽甲方乙方和营销圈文案、已经运营一年多的@姜茶茶 在圈内外得到更广泛认可,很快发展成为文案领域的标杆大号之一。

11月,深圳媒体人罗尔因为女儿得了白血病尝试在公众号上争取大家的帮助,推送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被无数网友同情转发。两天后,他的朋友刘侠风在自己的大号@P2P观察 追加了一篇《耶稣,请别让我做你的别人》的文章,用了一种营销的口吻在里面提到:他的公司小铜人愿意在 11 月 30 日凌晨之前,文章转发一次,小铜人向罗尔捐款一元用于救治罗一笑小朋友的白血病,保底捐赠两万元,上限五十万元。结果,被网友怀疑是罗尔借女儿来炒作,剧情迅速反转,罗尔和刘侠风一下子被推到了风浪口,谩骂声像潮水一样涌来。关于新媒体营销策划,再一次引起了圈内外的强烈反思。

2016年的最后两个月,两个巨额的收购案印证了这个行业有多疯狂。一个是同道大叔蔡跃栋套现了1.78亿,另一个是创办才一年多一点的@李叫兽 及其团队被百度作价近一个亿收购,两起时间点隔得很近的大并购,再一次对外宣示了自媒体巨大价值的同时,也暗示这个行业差不多到了顶点,因为几乎同时,曾经红得发紫的@Papi酱 传出@罗辑思维的撤资风波。

进入2017年,张小龙一直念念不忘的小程序上线,很多人奔走呼告,说移动互联网最后的一个大风口来了。但由于小程序并没有开放朋友圈,很多人浅尝辄止。随后有人发现,与公众号结合,才是绝配,小程序不可能颠覆公众号,但却补充了公众号想往社交电商发展的短板。一大批不满足于广告收入的文艺时尚大号上线了小程序,涉足社交电商,包括@胡辛束、@于小戈 等大号,赚的盘满钵满,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方向。

2017年的上半年,继续延续了2016年的繁荣,但除了偶尔一些咪蒙个人的花边新闻,鲜少出现刷爆朋友圈的大事件了。从2016年到2017年上半年,公众号自媒体迎来了它的黄金18个月,同时也面临着多平台化和多样化的自媒体形式冲击,固有的格局和生态也开始显露出其弊病,鼎盛过后,开始式微。

黄昏

2017年下半年,今日头条的第二个核武器产品@抖音 已经运营了一年,各方面日臻成熟,不时地从抖音平台弹出几个在微信群里疯传的短视频。尽管腾讯积极努力反击,但由于缺乏强大的运营基因,旗下的微视团队在这方面显得特别无力,大局已经形成。抖音很快就发展成一个全新的生态,内容形式也跟以往不一样,更加简单明了,不用费脑,粉丝只需要躺在沙发上就可以奶头乐。

在这段时间里,采访了罗振宇引发极大争议的老牌重量级媒体人许知远又采访了《奇葩说》的主持人马东,他们讨论了娱乐至死,讨论了互联网文化以及受众群体的特点,又引发了圈内的热议。甚至有一些评论认为,许知远不过是个不懂新媒体的老不死。在这一期节目里,《奇葩说》的辩手如晶跟许知远解析:“我们其实是思想上的演员。”这句话也解答了很多传统媒体人对新媒体为什么火爆的困惑,因为大多数自媒体本质就是演员,也可以说是内容的翻译者,而不是产生者。

采访完马东,因为后续又推出多期极大争议的对话视频,许知远也莫名的火了起来。但这个行业也中了许知远的一个预测,很多内容无法沉淀,每天都要寻找新的刺激点。

2017年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新出来的大号越来越少。2017年3月15日,@GQ中国正式更名为@GQ实验室 ,采用了可视化的脑洞图文方式,一跃成为十万+收割机,一年多后,这个公众号的广告价格在市场上的标价已经是130万一次。@GQ实验室 的成功背后,意味着新媒体内容的消费升级,劣质内容进一步淘汰,漫画式内容越来越多,不久,连@咪蒙 等多个一线大号也引入了漫画形式。

在2017年,行业大环境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关于自媒体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

第一波地震发生在六月份,6月1日,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试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6月7日,第一狗仔卓伟、名侦探赵五儿、风行工作室等八卦类帐号被封,微博、今日头条、腾讯被约谈;6月8日,@毒舌电影、@关爱八卦成长协会等25个微信公众号被封;6月20日,《二龙湖浩哥》等40多部网大被下架;6月22日,广电总局要求新浪微博、A站等关停网络视听节目服务,进行全面整改。这次地震直接波及头部大号,连公众号之王@咪蒙 也被禁言。

8月,自媒体营销大号@酷玩实验室 遭到百度的起诉,要求其立即删除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等平台发布的侵权内容,并以公开、书面的形式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同时索赔因侵权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共计1500万元。该新闻在圈内引发极大的争议,但舆论几乎一边倒向百度,认为@酷玩实验室 的小编太自以为是,乱用话语权。

11月,因为被相关媒体挖出此前的视频存在侮辱英烈董存瑞问题,估值40个亿的知名IP自媒体节目《暴走大事件》从优酷上全线下架,主持人王尼玛发微博表示节目需要“进行整改”,暂时停更。这个事件持续到第二年五月,以“暴走漫画”联合创始人带领团队到董存瑞烈士陵园向董存瑞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和公开道歉结束。

在此期间,拥有上千万粉丝的@二更食堂 因为发布了不尊重被司机杀害的空姐而引起网络哗然,最后被迫永久关闭。另一个网红大号@ayawawa 因为在线下的活动中发表了对慰安妇不当的言论,引起极大的众怒,最后微博管理员发布公告:由于给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对ayawawa账号进行禁言禁关注6个月处理,其公众号也跟随着停更。

针对这一系列事件,北京市网信办等相关部门责令网站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抵制网上歪曲、丑化、侮辱英烈形象的违法违规行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8年年初,科技圈迎来了史上最大的风口区块链革命。尽管区块链技术到现在也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应用,但其可以自己发币相当于印钞机的ICO的模式,吸引了大量的热钱涌入,媒体和交易所被认为是区块链行业最赚钱又最没有政策风险的形式,疯狂的捞钱神话吸引了无数找不到工作的90后,短短半年出现了5000多个区块链行业公众号,获得融资的也有上百个,这是任何一个行业没有遇到的殊荣。

但是,大家很快发现,这个行业在目前唯一的价值就是发币买币,因此,几乎所有的区块链行业自媒体,都参与到了直接或者间接收割韭菜的浪潮之中,粉丝还不超过一千的公众号,发一个快讯就收5000,发个头条就收10000。在早期的红利中,的确有部分发币方买单,但随着捞钱运动越演越烈,加入的人越来越多,以自称名下有N个上市公司不差钱的土豪老板玉红的XMX币破发,跌了1500倍为标志,区块链行业经历了疯狂的半年后,迅速进入寒冬。那些刚刚对外宣布自己是区块链媒体人的小编,也纷纷开始重新找工作。

5月,曾经陷入抄袭洗稿风波的自媒体@差评 对外宣布,获得了腾讯TOPIC基金(腾讯兴趣内容基金)领投,云启资本等跟投的3000万元A轮融资。这个消息被不少科技圈的媒体人认为是非常无耻,@三表龙门阵 发布了《腾讯大如藏獒,说到底还是狗》,表示对此次投资的极度不满。@ Keso怎么看 则写了《给腾讯一个差评》,点名指出腾讯的价值观有问题。其他科技KOL也纷纷跟进,经不起舆论压力的腾讯很快回应了《一则声明》:将重启更加严格的尽职调查程序,如与腾讯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不符,腾讯将协商退股。

从6月开始,到10月中旬,曾经风光无限土豪成堆的P2P网贷平台突然出现暴雷潮,短短的几个月里,已有2000多家P2P网贷平台出现提现困难、老板跑路或者失联等问题。在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的同时,也致使一大批金融财经类营销号业务大减,头部号的营收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同样在六月,微信升级了 6.7.0 版本,对公众号入口做了全面的改变,由原来的名字罗列模式改为feed流模式,点击“订阅号”进去可以直接看到内容,所有订阅号的内容会集中展示。这个改变引发了圈内的热议,大家都担心阅读量会下降,为此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在朋友圈解析对阅读量没啥影响,但一个月之后,媒体发现安卓版6.7.2版内测时这个功能又改了回去。

2018年7月21日,北京那场大雨六年之后,公众号@售楼处 发表了一篇叫《疫苗之王》的文章,曝光了问题疫苗企业的发迹史,惹怒了无数的网民。尽管这篇文章后来被删除了,但却唤起了几乎全网的媒体跟进,愤怒的情绪像洪水猛兽般在社交媒体狂刷,不亚于当年大家吐槽北京那场大雨的舆论盛况。

这件事在短短48小时内惊动了国家高层,总理和主席都为此做了批示,很快,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对长春长生立案,各地的相关部门也积极配合查处问题疫苗,地方疾控中心公众号纷纷同步排查消息。事件的结果是相关责任人被批捕,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罚款91个亿。

影响巨大的“问题疫苗事件”似乎是自媒体走向衰落时一个强烈的回光返照。关于公众号自媒体的负面新闻,在接下来并没有停止。

8月,网络大V陈杰人利用自媒体以及网络炒作和夸大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负面,以此为要挟进行大肆敲诈勒索被抓,网上一片唏嘘。在同一个月,包括“火币资讯”、“金色财经网”、“币世界快讯服务”、“深链财经”、“大炮评级”、“每日币读”、“TokenClub”、“吴解区块链”等多个区块链公众号被封,行业进入寒冬加剧。

9月,国家版权局约谈了13家主流的网络媒体平台,要求他们加强版权建设,坚持“先授权、后使用”的著作权法基本原则,未经授权不得直接转载他人作品;依法转载他人作品时,要主动标明作者姓名和作品来源,不歪曲篡改标题和作品原意;要积极与权利人及相关版权组织开展版权合作,完善授权许可机制,遏制网络侵权盗版。这意味着,那些靠抄袭和洗稿活着的营销号,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

10月,在疫苗事件过去2个月之后。22日,《新民周刊》发文:自媒体黑幕背后”连锁反应“远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第二天,人民网发文四评自媒体乱象:让”臭脏黑“的套路再也没市场;新华社刊文:千字10元,靠改头换面做成大号——揭秘自媒体地下”洗稿“产业链;《新民周刊》继续刊文:地产自媒体敲诈勒索触目惊心,有公号年入千万;26日,央视新闻:这些自媒体太坑人,赶紧转给家人看看!10月27日,人民网:重拳出击才能遏制自媒体黑恶化。

这种集体一致的声音,让人想起了2013年薛蛮子被抓前各大官媒对微博谣言的声讨,自媒体圈一时风声鹤唳,纷纷出来表态。随后,被官媒点名的@地产大哥、@上海好白相 等多个大号被封。

对此,自媒体行业观察者魏武挥在公众号@扯淡集 上发表了一篇叫《但说到自媒体 你想到什么》的反思文;@三表龙门阵 则用《自媒体的至暗时刻?》作为标题跟进这件事。

 

作者:刘主任,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刘主任

]]>
今日头条low吗? //www.f-o-p.com/104116.html Mon, 29 Oct 2018 06:06:10 +0000 //www.f-o-p.com/?p=104116

 

从产品价格和使用机制上更low,从来就是中国互联网大潮前进的方向。

至今仍然有身边的朋友表示,从没用过头条,或者下了一次就卸了,实在用不下去,它对得起传闻中,750亿美金的估值吗?

这几年互联网行业发生的一个现象是,看上去更low的,好像都赢了。

low到底怎么定义,见仁见智,但low的东西确实有很强的迷惑性。它要么就真的不行,要么能做很大。

投资的角度来说,很多成绩还不错的投资人,当年都错过了头条,比如:GGV和朱啸虎,或者卖早了;比如:周鸿祎和曹国伟。

在拼多多和快手身上,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但头条未来可能会被更low的趣头条或者别的什么颠覆吗?

在我看来,互联网产品里的low可能有两种定义:

  1. 一种是价格上更便宜,但也意味着质量更差,比如9.9包邮的淘宝和后来1元包邮甚至拼团免费送的拼多多;
  2. 一种是门槛更低了,让原来不能用的用户也能用上,但也意味着用户和内容更混乱,比如:手机相对PC,门户网站相对报纸杂志,微博相对博客。

这两种在价格和使用方式上的low,也正对应了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坦森关于低端市场颠覆创新和新市场颠覆创新的定义。

用更低的价格去满足同一批客户,这是低端颠覆的开始,但公司必须能找到在这种价格下还能赚钱的成本结构。

新兴企业往往瞄准了行业里利润总量最低的业务,从中撕开一个口子,大型企业往往会选择放掉这块规模不大的鸡肋,以免自己和小厂纠缠不休,拖累自己的财报。

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小型钢铁厂凭借在电弧炉熔炼化学成分提取的边角废料,可以生产出比大型钢铁厂成本要低20%但质量更差的钢筋,只不过这样的钢筋已经足够满足当时市场上客户的需求了。

《创新者的解答》(The Innovator’s Solution)一书提到:当之前的产品通过“延续性创新”(下图中左边的斜线)不断的更新迭代,已经超过了“刚好满足客户需求的性能”的那条线,客户们普遍不再愿意为了超出自己需求的那部分更新功能支付更高溢价的时候,才有成本结构更低或者以全新的方式提供服务的“破坏性创新”登场的机会(下图中靠右边的斜线)。

今天的iPhone手机,明显过于昂贵了。屏幕分辨率,前后摄像头的拍摄质量、处理器的速度和存储空间等等,明显已经超过了大部分普通用户的使用需求。而最要命的是,电池等关键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在不断加长,不但已经不是最受人吐槽的软肋,而且也渐渐超过了“刚好满足客户需求的性能”那条线。

iPhone曾经是一个颠覆式创新,但它对自己产品的改进属于延续性创新,除非你太爱Apple这个品牌或者是乔布斯本人,否则为啥要在新机一上市的时候就马上买?

当年的美国钢铁市场,钢筋的毛利率长年只有7%左右,再和一堆小厂一起降价5%-10%去竞争,大厂们哪里受得了?

而钢筋市场本身只占整个钢铁行业不到4%,所以大型钢铁厂的选择是:放弃钢筋生产,让小型钢铁厂们之间去狗咬狗,自己加大力度投入到了利润更高,同时市场份额也更高的角钢、结构钢和片钢三大市场。

面对不对称的机会,大公司的这种选择也是颠覆式创新开始发挥神奇作用的时刻。

小厂通过更低的成本结构进入最不受人待见的业务之后,对整个行业带来的影响可能是颠覆性的。在它们占住了这个角落之后,往往也意味着完成了一次诺曼底登陆:它入局了,但它也不会就此满足,为了自我生存和不断壮大,它们很快会进入下一块利润更高的业务。

到了20世纪70年代,小型钢铁厂经过10多年在钢筋市场你死我活的拼斗,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钢筋市场的价格几乎真的降低了20%:曾经在小型钢铁厂看来有相当利润的市场,如今却等于在为客户白白打工。

但是很快,它们看到了角钢市场,这是一个依然被大型钢铁厂所控制的地方,但是通过多年的技术累积,现在的小型钢铁厂也可以用低廉的成本结构,生产出品质稍次一等的角钢了。而角钢的毛利率是12%,市场规模是8%,相当于当年钢筋市场的两倍!

随后的许多年里,同样的故事如螺旋体循环上升般重复发生了,小型钢铁厂们通过更low的成本结构占据了利润更高市场更大的角钢、结构钢和片钢市场,其中发展最好的小型钢铁厂的市值,甚至超过了大型钢铁厂中的老大。

当年的小,通过更low,完成了对大的颠覆。

这就类似中国的山寨手机从诺基亚功能机时代开始,各种贴牌机型就如过江之鲫,国外大牌手机厂商一进入中国往往会选择忽略这个价位的市场,给了山寨手机们一条低端颠覆的活路。但是,随着红海竞争导致的利润率的走低,山寨机厂商们之间的命运出现了分化,大部分厂商倒闭,小部分厂商整合之后勉强维生,风光不再。

然而,通过日复一日努力地努力管理和创新,中国本土品牌当中也冒出了少数几家像OV这样的能在高端机市场和三星甚至苹果叫板的手机公司。

颠覆式创新的第二种,新市场颠覆的方式则有所不同。

它需要为用户提供一种基于原有产品的全新使用方式,而这种方式无论具体如何,肯定是更便利、更简单和更容易上手的,这种产品可能卖得更贵,却可以吸引到传统市场里哪怕是通过低价也未能拉拢到的新用户。

比如:索尼公司在生产出第一台随身听之前,青少年们要听音乐往往只能回到家通过录音机或者唱片机去播放,而随身听让更大的用户群能够随时随地听歌并和身边周围的人分享。

2007年横空出世的iPhone,其实正属于颠覆式创新里的新市场颠覆,它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直接抢走功能机的手机用户。因为它不比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手机便宜,在语音通讯、输入便捷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表现也并不更好。

但它同时也是移动的PC、大屏的音乐播放器、随时联网的照相机和更便利的触屏游戏机,这些让它都在手机通话功能之外拉到了更多的新用户。

等到传统手机厂商看到iPhone可能对它形成的威胁后,已经来不及了。在安卓系统带来了更廉价的智能手机后,功能机厂商彻底被颠覆。

所以,要论最致命的low,那一定属于同时符合了低端颠覆和新市场颠覆条件的产品。这几年能爆发式成长出来的互联网产品,很多都在这两方面上同时满足。

回顾我国开始入网的20多年,发生的情况大部分是互联网产品如何颠覆了传统时代的产品,比如门户代替了纸媒,当当代替了书店,淘宝代替了路边店。但最近这3-5年,互联网行业开始出现产品内部相互替代的情况,比如:抖音美拍秒拍的截胡;比如:拼多多对京东和部分淘宝业务的切分;比如:美团地推饿了么外卖业务的反超。

下面我分别展开说说。

拼多多上令人咋舌的低价,再次击中了我们这个经济环境下,人们脆弱的消费神经。多份数据报告显示,并不是只有四五线城市的人才用拼多多,居住在一二线城市的消费用户占比超过拼多多总消费用户的一半,这算是低端颠覆。

同时,说是认腾旭爸爸也好,关系链裂变也罢,拼多多做到了让很多过去从不网购,或者说没有网购习惯的人,那些村淘和京东农村电商一直想争取的人,开始习惯网购,这算是新市场颠覆。同时在低端和新市场两端完成局部颠覆的拼多多,崛起之快其实只用了不到三年。

而如何进一步整合供应链两端的制造商和用户,带领它们往利润更高的品类和业务去切入,从“钢筋”市场的泥潭中走出来,去找到下一个被淘宝和京东过度满足的市场,则是黄铮下一步要面对的难题。

而抖音能够快速崛起的原因,其实不在竖屏,不在高清,不在从音乐舞蹈领域切入,这些之前都有人尝试过,真正的原因是当初那个单一视频最长15秒的产品机制。

对于短视频产品里的内容内容者和内容消费者来说,15秒带来了新市场颠覆,也就是前面说的更便利,更简单,更容易上手。有意思的是,这15秒让抖音其实是在内容生产和消费两端分别颠覆了美拍和秒拍。

看视频的用户其实大部分属于打发无聊时间,有不断的爆点能够抚慰他们的多巴胺,才能让他们把信息流持续刷下去,过长的视频长度其实容易让人困倦。

这导致秒拍这样依托于微博明星资源起家的产品,虽然流量大得让人觉得任何的运营都属多余,但其实用户的消费门槛并没有被降到最低,而抖音让很多原本没有刷短视频内容习惯的用户开始这么做了,这是来自新市场的内容消费者。

而大部分内容生产者哪里能轻易拍个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的短视频还天天不重样?就是papi酱也很难做到。

所以尽管美拍相对秒拍有更好的UGC生态,有真的通过美拍红起来的达人,但是在抖音的15秒模式下,成为达人的内容生产门槛被系统性地降低了,只要一个节奏在线的15秒,你也能红,比一般网红更不专业的大学舞蹈社团的学生们也有了出名的机会,这是来自新市场的内容生产者。

抖音上的内容生产者在早期的环境就是:同样才艺的人,能用更low的成本去红,或者,才艺更low的人,也有同样的机会红。

抖音之于秒拍和美拍,就像微博之于博客。如今,美拍月活据最高点流失三分之二,一下科技寻求出售旗下产品,令人惋惜。

然而,抖音虽然体量不低,但其增速已经放缓。它的图文“前辈”微博遇到过的问题,比如企业号怎么做,比如:刷榜怎么办;比如:和大号之间的关系;比如:想红却红不起来的新人们,抖音都正在或者即将遇到。

美团外卖是我最近突然观察到的另一种低端颠覆,但它的颠覆并没有发生在用户端,饿了么和它的用户群大致相同,但是美团有一个成本结构更low的地推团队。

财经杂志的文章曾经提到:

“2014年夏天,经过半年的学习适应期,美团招募1000人,培训一个月,迅速铺向100个城市。而已经6岁的饿了么,开城仅12个。2016年底,美团外卖份额全面赶超饿了么。”

为什么美团通过半年准备,两年后就能超过做了8年的饿了么?

当然有创始人管理能力的因素,饿了么是张旭豪研究生在读期间和他的同学们开始的创业,而王兴的团队却经历了更多的失败历练。经验上确实有差距,否则在这样一个重地面的业务上,不至于输得这么快。

但另一方面,我认为美团地推队伍的成本结构要远低于饿了么。这个团队初始于团购业务,那是一个除了餐馆,什么足疗店、桑拿店、小旅馆、KTV和维修店都需要去拓展业务的团队。

如果不考虑配送,团购业务毛利率,普遍低于餐饮外卖,这其实是另一个钢筋市场,而美团的地推团队做到了在这样一个低成本结构的情况下去开展业务。

同时,尽管创立比饿了么晚很多,但美团在更早就进入了更低线的城市去开展团购业务。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大众点评在团购业务上斗不过美团的原因,点评的流量一直不错。但问题是,点评起家于餐厅点评业务,而大范围寻找新餐厅去吃并打分的需求在一二线大城市更强烈,小城市没有那么多新餐馆开业,而且本地人自己对城市更加熟悉,不用依赖点评。

这也造成了点评虽然创始于03年,但BD团队其实一直没有进入太低线的城市,对于除了餐饮之外的其它业务,除了毛利比较高的几个,有深入涉足的很少。

所以,相比于饿了么,其实点评的地推团队更不接地气,更不够low。放到今天的这个时点,遍观各个垂直行业,可以说美团拥有了国内成本结构最低且覆盖最广大低线城市的一支地推铁军。

回到本文的题目,头条low吗?

当然,尤其对五环内用户来说,但头条是最low的吗,我觉得不一定。

从内容生产的层面来看,长度变low是一方面,但内容属性变low是另一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说,头条旗下的火山其实一直没能够直接撼动快手。头条app本身的low是相对于门户网站,在内容生产机制方面,头条明显拥有更低的成本结构。

然而,在内容消费层面,头条依然属于用户先有了主动进行阅读的需求之后,再个性化推送一些内容到读者面前。但趣头条在这方面明显更low,为了抢几个金币才开始阅读某篇新闻的行为,知乎用户也许永远无法理解,时间如此不值钱的吗?

但这可能就是真正的超低线五环外用户的心智和行为模式:时间太多了,钱太少了,蚊子再小也是肉。

相比在头条上看文章,在趣头条上看文章更划算,用户可能还愿意看更多的文章。

直接给阅读者补贴,从成本结构上来说,其实这个帐算得过来。不然,为了拉新留存,这些钱可能也是要花在渠道上的投放和在平台内的运营活动上的。

趣头条要证明的问题是,即使通过微信关系链进行人带人的传播,有这样心智和行为模式的用户到底占五环外用户的比例是多少?

要知道,很多拼多多的用户曾经表示,低价不但让他们选择拼多多进行某种商品的购买,而且因为感觉太便宜了,同时在限时活动等因素的刺激下,导致他们购买了远超需求的餐巾纸、洗衣粉和毛巾等生活用品,只好放在家里先屯起来。

这就是一直发生在中国互联网市场的颠覆式创新故事:更多的用户、更高的频次,更长的时长,更大的ARPU,买更多的东西。

我认为,从产品价格和使用机制上更low,从来就是中国互联网大潮前进的方向。

这些平台因为更low获益,也因此产生很多问题,low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但商业上的创新和颠覆,往往始于更low一点。

 

作者:柳胖胖,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一个胖子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