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Mon, 18 Dec 2023 08:27:4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1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互联网医疗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互联网医疗行业分析与医疗生态大战 //www.f-o-p.com/333352.html Mon, 18 Dec 2023 08:27:44 +0000 //www.f-o-p.com/?p=333352 互联网医疗的定义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医疗服务系统进行技术革新。

“互联网医疗”的概念,起初的定义是“Mobile-Healthcare”(移动医疗),含义是通过移动设备提供的医疗服务。

现如今,国内的移动互联网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也是趋于逐步成熟的阶段,“互联网寒冬”的定义不是意味着互联网行业不行了,走下坡路了,而是“互联网技术”逐步趋近成熟,增长速度减缓,对应的“增量”没有以往那么大了。

这样也说明“互联网技术”结合“医疗”的机遇也是较大的,因为互联网医疗的概念在国内只是初具形态。目前在互联网医疗的概念里面,互联网仍旧占据主导地位。

对于国内形势来说,与起初定义的所谓的“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更具备代表性。

一、市场分析

1、我国人口众多,医疗市场规模庞大,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以及健康标准日益提高;此外,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很突出,社会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完善,这些都是导致医疗健康市场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的原因。

根据第7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2.6亿,占全部人口的18.7%,其中65岁以上人口甚至达到了1.9亿,占全部人口的13.5%,有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过50%,6岁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专家分析,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不平衡是导致个体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

2、我国慢性病患病率不断增加,2019 年我国慢病患病人数合计为8.45 亿,意味着,中国人口中每两个人就至少有一个人患有慢病,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8.5%。

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2019 年我国慢病患病人数合计为8.45 亿,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3、庞大的慢性病市场反映了数字化的巨大潜力。由于慢性病管理市场总体上占我国医疗健康整体开支的很大一部分,因此有很大的机会将该市场大部分进行数字化。与发达市场相比,目前我国的慢性疾病管理仍处起步阶段。

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疾病管理市场由2016年的28.320亿元增至2020年的55.870亿元,预计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97.120亿元和148,740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11.7%和 8.9%。

作为慢性疾病管理市场的子市场,慢性病数字化管理市场从2016年的57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76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2.1%。预期该市场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至8.001亿元和18,08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5.4%和17.7%。

数字化管理与治疗对慢性病市场的渗透率也将从2020 年的3.15%上升到2025年的8.24%,预计在未来的 2030 年将达到12.16%。

数据来源于:洞见研报

二、政策分析

事件概要:2022 年 11 月 9 号,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围绕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布了《“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

1、健康中国初步实现,政策持续强力催生医疗行业高景气度。规划提出, 在“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行业大力推进健康中国、数字中国两大战略融合落地,深入实施“十三五”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

加快健康医疗大数据规范应用和“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发展,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为支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2、新政策提出新目标,多项细节指明发展新方向。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全国将初步建设形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

在细节方面,政策围绕五个专栏展开,在全民健康信息新基建强化工程方面,政策提出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业务支撑能力、决策支撑能力。

下图为近年来相关医疗行业的政策汇总图表。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三、发展现状

1、近年来,国家鼓励支持各方加大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布局,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我国医疗用户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下图为我国近年来用户规模的趋势图(数据来源于:洞见研报):

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65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961亿元,增长率为31.79%。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便捷、成本低等优势逐渐显现,预计2022年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3537亿元。

下图为中国互联网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的趋势图(数据来源于:中商产业研究院):

下图为中国2022互联网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区域分布图(数据来源于:中商产业研究院)

四、生态体系

1、传统的医疗生态体系,是一切以医院为中心,向外延伸的,对应的用户侧和供给侧有患者、保险服务、药企服务、医疗器械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2、互联网+医疗健康,对应的生态体系,让患者、医生、医院、医疗服务等不同的环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打破了沟通壁垒,加速了整个体系的运转。各个环节都在互联网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带动整个互联网医疗的进步。

3、当然,新的生态体系也存在多种问题:

(1)虽然随着政策的逐步明朗,但是医疗行业,在大家的固有认知中,还是觉得这个行业本就随着历史的长河一直留存,应该有它自己的规则,不应该有过多的规则制定,或者没有很明确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2)医生职业的“神圣性”,大家都觉得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但是医生另一重身份也是普通人,他们也需要挣钱,医生的“多点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阻力。

在短期内,为整个医疗系统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撑是很难的。哪怕政府、企业有多想去改善现有的医疗困境,没有资源的情况下,也会形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

(3)医疗资源的不平衡,虽然都知道国内医疗行业现状确实是这样,都在为之努力,去改变这样的现状,但是大家目前都是更加注重内部建设的,而忽视了与其他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虽然今年也提出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关于印发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卫扶贫发〔2021〕6号)等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乡村振兴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医函〔2021〕262号)。

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为期5年,至2025年12月结束。本市将在上一轮对口帮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要求,通过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促进受援地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持续推动对口帮扶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但是传统利益格局仍然难以突破。

五、发展趋势

1、互联网医疗生态系统的构建

主要发力点:定位在产业链中的特定环节上,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加强与其他环节的互动。

各家互联网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会逐步走向整合,整个互联网医疗生态体系会趋于成熟,竞争力强的企业最终在市场的多重淘汰筛选中生存下来。

2、提升用户体验,满足广大用户需求

主要发力点:为完善垂直领域的服务体系,企业需要深入分析、研究用户的需求,抓住用户的痛点,根据用户反馈信息整顿改善平台的业务流程,逐步向业务流程可闭环的方向靠近。

无论是企业经营者、有意加入线上医疗平台的医生还是患者,都希望互联网医疗生态体系能够尽早建成并投入运营。如今,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倡导医疗健康行业的升级,该领域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随着发展的深入。

政府部门会陆续推出针对医疗健康领域发展的政策,对创业者进行指导。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出台了分级诊疗、医保控费、药品价格改革等相关政策,旨在革除传统医疗模式的弊端,解决百姓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让现代化的医疗服务惠及更多民众。

医改政策的落实,能够突破传统医疗格局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应当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

六、BAT互联网医疗生态大战

目前三大巨头,尚未在互联网医疗行业进入成熟阶段,处于一个蓄势待发的阶段,三大巨头根据自身优势,进行不断地布局。

1、百度

百度搜索引擎,为数据分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为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百度更注重于对数据的分析利用,因为其最擅长的也是大数据分析,为药品开发、临床试验、服务流程的改善等提供足够多的数据支撑。

同时它利用自身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挖掘用户的自身需求,分析用户自身的健康数据进行实时检测和分析,为用户提供医疗、健身、减肥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指导,相关的产品有智能健身镜、Duife平台等。

2、阿里巴巴

支付宝推出的【健康频道】,整合了各个医院和医生资源,改革医院的就诊流程,加速了整个体系的运转,扩大了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

天猫平台,利用原有的用户积累的资源,逐步建立自己的线上医疗体系,组建医药电商队伍,提高了自己独有的竞争点。其退出的“天猫医药馆”与众多药企达成合作,其销售规模巨大,同时也通过其拥有的95095平台,获取到药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及处理挖掘用户的真实购药需求。

3、腾讯

微信因其原有的用户量的庞大,曾经为拼西西提供了肥沃的用户土壤,现在也在为自己的互联网医疗生态不断的供给营养。微信,帮助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开设官方微信平台,利用微信扩大、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加用户黏性。

微信也帮助了很多医院建立自己的智慧医院服务提供了平台,简化了患者的就诊流程,提高医院的运转效率,加强了患者与医生、医院之间的联系。

至今,腾讯也开始投资了很多发展势头良好、专业资源丰富的医疗平台,为其战略布局埋下了伏笔。

作者:而立与拾遗

来源:而立与拾遗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丁香医生产品分析 //www.f-o-p.com/331661.html Fri, 24 Nov 2023 01:05:55 +0000 //www.f-o-p.com/?p=331661

 

互联网医疗行业正在不断发展,这个过程中,许多与互联网医疗行业相关的产品也应时而生。这篇文章里,作者就针对丁香医生及其他两款产品做了竞品分析,比较了各自的长处与不足,一起来看看吧。

一、目的描述

1. 竞品分析描述

本文通过了解并分析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市场行情、用户画像和用户需求痛点并对比丁香医生与两款竞品的功能、结构等模块,比较它们各自的长处与不足,得出改进建议,从而优化丁香医生的产品结构。

2. 产品测试环境

二、市场分析

1. 市场规模

2015-2023年中国移动医疗行业市场规模情况如图所示。从规模来看,2021年市场规模增长到了72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8.53%。预计2023年有望突破1500亿元。

从增长上看,2017-2018年呈下降趋势,2018-2020年增长较多,20202-2022年持续下降,且2020-2021年下降幅度较大,数据异常。市场规模的增长也在2020年实现大幅增长,后增幅放缓,但仍有大量规模增长。

2020-2021年数据异常原因:

  1. 中国的自费医疗支付过半,商业保险渗透率极低,商保的地位可见一斑,自然也无权利无激励推广互联网医疗,推动发展。
  2. 中国的互联网医疗政策导向长期不明确,2018年才开始走向明朗,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医疗仍在起步阶段。

规模预计不断增长,增速较缓,前景较好,但移动医疗需要总结行业、自身发展问题,想出对策,如开发医保支付、提高用户对行业的信任度,以免发展停滞。

2. 发展现状

1)市场方面

① 用户规模

2020年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及使用率情况如图,截至2022年,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3亿,较2021年12月增长6466万,占网民整体的34.0%。互联网医疗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成为2022年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应用,前景较好。

② 渗透率情况

2018-2023年中国零售端药品线上渗透率趋势图如图,从线上渗透率来看,2021年我国药品线上销售渗透率达到7.71%,线上渗透率呈增长趋势,随着线上药品销售额的增加,预计2022年零售端药品线上渗透率将达15%,2023年将达19%。

2)经济方面

① 互联网医疗在居民卫生总支出比重情况

居民卫生支出中,花在互联网医疗上的钱逐年增高、比重也不断增加。反映出居民医疗消费渠道改变,使用互联网医疗的比重逐步提高,对互联网医疗的接受度提高,且未来形势良好。

② 投融资情况

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移动医疗投融资事件情况如图,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共发生45起投资事件,投资金额达120.42亿元,创近年来历史新高,2022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共发生15起投资事件,投资金额完成25.4亿元。

2022年融资情况严重暴跌的原因:

  1. 各平台利用在线医生、医疗咨询、医疗客服等手段来当网络医托的现象层出不穷,而竞价排名、假医生假药的问题也不断被曝出。这些行业乱象使得互联网医疗对患者用户产生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几乎到了谈“互联网医疗”色变的程度。
  2. 一些互联网企业依托基层一级医疗机构获得互联网医院执业许可证后,主导了互联网医院的建设运营管理,试图把医院变成“企业”,甚至借助互联网医院资质开展“先开药后补方”、以咨询名义变相进行互联网首诊、处方垄断加价等违法行为。
  3. 有些企业提供不专业的技术对接方案,给医院数据安全、生产系统的业务性能以及患者隐私保护带来潜在风险。

③ 2022融资事件数行业分布情况

在融资事件数行业分布上,排名第一的是医疗服务商12起(30%),其次为垂直医疗6起(15%)、互联网心理与医药电商并列4起(10%)。从行业数据上看,互联网陪护、互联网疫苗、互联网养生资本关注较少,2022年仅获得1起融资。

④ 产业链情况

  • 上游:医疗大数据、医疗器械制造、医药制造;
  • 中游:在线挂号、远程医疗、医药电商、在线复诊、自助缴费;
  • 下游:各类型医院(互联网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

上游分析:

融资情况:

2018年是我国医疗大数据企业融资的井喷期,以平安医保科技、太美医疗为代表的一批大数据相关企业完成融资,2019年以来受国内资本大环境的影响,同时国内医疗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深水区,各种因素导致大数据企业企业融资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021年后,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沉淀与升华发展之后,正在逐步形成一定程度的技术壁垒和实践壁垒,逐步进入价值兑现期,根据动脉橙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融资金额达1.29亿元。

2022医疗大数据企业排名及主要业务:

  1. 医渡科技(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生 命科学解决方案、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
  2. 阿里健康 (医药电商及新零售、互联网医疗、消费医疗、智慧医疗)
  3. 美年健康(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健康干预)
  4. 京东健康(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健康服务)
  5. 卫宁健康(智慧医院、区域卫生、基层卫生、公共卫生、医疗保险、健康服务等领域)

医疗器械制造龙头企业:

  1. 迈瑞医疗: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营销及服务,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致力于为全球医疗机构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正在积极培育微创外科领域业务,目前包含外科腔镜摄像系统,冷光源,气腹机,光学内窥镜,微创手术器械及手术耗材。公司已成为中国之一,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2. 康德莱:主要产品有注射针系列、注射器系列、采血针系列、胰岛素笔针系列、输液输血器系列、喂食喂药器械、静脉留置针系列、花色针系列、介入器械系列。
  3. 新华医疗:专门从事国际高端医疗美容投资和管理的国际连锁企业集团,目前已成为中国较大的扶持医美行业医生创业的投资与运营平台。 医疗器械板块从最初简单的手术器械,到为用户提供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已形成九大配置精良、技术完备的先进产品线。
  4. 乐普医疗:智慧互联网医院,实现高端医疗资源对于基层远程医疗服务的覆盖和延伸,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国家唯一的国家心脏病植介入诊疗器械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能够与国外产品形成强有力竞争的少数企业,公司也提供心血管特色的传统医疗服务。
  5. 健帆生物:血液净化全面解决方案的专业提供商。

中游:

巨头企业业务分析:

  1. 平安好医生:在线医疗、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及互动
  2. 微医:医疗服务和健康维护服务 两类,通过连接医院,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并提供医保+商保支付方式。
  3. 京东健康:药品零售、药品批发、以及非药物的泛健康类商品零售
  4. 阿里健康:自营健康产品销售、电商平台服务、医疗健康服务和追溯及数字医疗
  5. 百度健康:健康科普、在线问诊、慢病管理、健康商城、互联网医院
  6. 小荷医疗:联网医疗在线问诊、肿瘤名医问诊、疫苗预约和小荷医典健康科普

下游:

巨头企业排名:

总结:我国目前的互联网医疗规模较高,且行情较好,未来预估仍保持不断增长,线上医疗已经开始慢慢渗透零售药品行业。在未来此规模将继续提升,企业需要找到适合自己、有竞争力的赛道。

3. 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1)政策环境(P)

① 政策明确支持

2018年8月和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均明确提出,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并提出要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开展省级机构试点。

2020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关于转发部分省份有关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典型做法的通知》将北京、天津和浙江利用互联网诊疗抗击疫情的做法作为典型案例,供全国各地参考借鉴。

② 鼓励探索新模式

2021年6月,《“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将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作为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的配套措施。

2022年11月,《“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将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作为“十四五”期间八大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了“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妇幼健康”“互联网+医养服务”“互联网+托育服务”“互联网+营养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心理健康服务”“互联网+药学服务”等新模式。

③ 落实规范化监管

2022年2月,《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明确了互联网诊疗监管的基本原则,从医疗机构监管、人员监管、业务监管、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

2022年11月,《“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要求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和企业数据行为的监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风险分析和识别,完善个人信息保护,防止数据垄断和商业滥用。

④ 医疗保险逐渐介入

2020年2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规定,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设置的互联网医院,或经批准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员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服务可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2021年7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优化医保领域便民服务的意见》,提出加快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协议管理。

202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通知》,提出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医保管理服务。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医保服务定点协议管理,健全“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

⑤ 总结

  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提出要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
  2. 政府收集整理好的互联网+医疗案例,供各地参考,给各地“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指路。
  3. 政府提供很多互联网+医疗的细分赛道,助力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完善、发展。
  4. 政府助力完善覆盖全人群、全周期、责任落地、完善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体系。
  5. 政府注重互联网医疗的个人信息保护,防止数据垄断和商业滥用。
  6. 国家健全“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将医保管理服务延伸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医疗行为,为用户提供医保保障。

综上所述,政策上对互联网医疗大力支持、在模式上鼓励探索、在监管上从严管理、在医疗保障上给予保障,让居民对互联网医疗有信任度,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经济环境(E)

① 消费者方面

a. “宅经济”的发展,让人们习惯在线看病、线上问诊,买药也在网上购买,推动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

b. 2022年上半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041元,增长2.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9%,中国的医疗保健服务市场也持续向好。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医疗保健相关人均消费支出2120元,占比8.6%。

② 市场经济方面

a. 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整体营收规模达到7.4万亿元,增幅为7.2%。居民在大健康方面支出增加,对健康的重视度提高。但自2019年后,营收增长率下降,分析原因为疫情期买药不方便、医院接待人数大大减少。

b. 从重点上市企业营收情况来看,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重点上市企业营业收入均保持增长趋势。

  • 2021年京东健康营业总收入完成306.82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112.99亿元,2022年上半年京东健康营业总收入已完成202.25亿元;
  • 2021年阿里健康营业总收入完成155.18468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59.22亿元,2022年上半年阿里健康营业总收入已完成93.58亿元;
  • 2021年平安好医生营业总收入完成73.34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4.68亿元,2022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营业总收入已完成28.28亿元;
  • 2021年新氧营业总收入完成16.92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3.97亿元,2022年上半年新氧营业总收入已完成6.09亿元;
  • 2021年1药网营业总收入完成124.3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42.27亿元,2022年上半年1药网营业总收入已完成60.2亿元。

c. 中国医药电商交易规模一直保持增长趋势,2020年医药电商交易规模达1956亿元,同比增长28.3%。预计2023年将进一步增长至2799.2亿元。

作为互联网+医疗的重要盈利模式之一的电商医药,医药电商交易规模增长将带动生物医药线上渠道的销量更进一步,从而促进移动医疗的发展。

总结:行业发展潜力大,盈利情况较好。但市场竞争力大,互联网头部纷纷进入该赛道。本公司应挖掘用户痛点,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选择有优势的赛道,并不断创新,保持自身竞争力。

3)社会环境(S)

① 消费者意愿、需求方面

a. 人们健康意识增强、需求增加。

不论是健康群体、亚健康群体,都愿意获得健康建议和就医指导,愿意通过互联网医疗,获得及时、专业、且相对便宜的在线医疗服务,并查看疾病相关知识,自我养护,恢复健康。

b. 人们的使用移动医疗的习惯加强。

的习惯用户对互联网+医疗的使用习惯在疫情后也将持续保持。在疫情高峰期的2月,2020年2月医疗健康APP的日活同比2019年2月,平均增长率高达 14.08%。同时,政府也不断加码,打通医保、支付等互联网+医疗的关键环节,助力线上医疗在疫情期间发挥作用。居民对互联网+医疗接受度大大提高,用户对互联网+医疗的使用习惯在疫情后也将持续保持。

c. 慢性病市场持续扩容,人们需要长期、不断复诊。

从市场规模看,慢性病支出一直占我国医疗健康总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根据沙利文的数据,2021年我国慢性病管理市场规模预计达6.3万亿,占医疗健康支出总额近80%。而慢性病需要持续调理、复诊,线上看病无需用户外出,节省时间,提高看病效率,轻症慢病成为中国互联网医院用户主要治疗疾病类型,占比达到55.4%。

② 社会资源分布方面

线下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医疗机构中医院总数量、三甲医院数量明显多于中部和西部,技术人员总数、执业医师数量、医疗设施更是相对中部、西部有绝对优势。

总结:人们对线上医疗的认知提高、需求增加、使用习惯加强,以及对追求健康的需要等都能说明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有一定的发展契机、良好的社会市场环境。

4)技术环境(T)

a. 打造智慧供应链。

有效地将各生产元素互联,实现了生产制造流程的实时、互动和精准,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力,从规模上提升运营的效率和效益,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预测分析,为制造业更好的发展提供帮助。

案例:强生在华最大的医疗器材产业园:强生医疗科技产业园(苏州),集合研发、制造、技术创新与合作、共享服务等综合性业务于一体,借助高效的术前规划为医院实现精准备货,从而保障医疗产品和资源得以及时供应,如通过算法预测各地所需货品量,预测各地什么时候需要补货、季节性调整进货量,有效地将各生产元素互联,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力,从规模上提升运营的效率和效益。

b. VR、AR、MR的应用。

让医生能够更形象、直观地了解患者情况,并快速发现问题,得以更好地确定治疗解决方案。

案例:

  1. VR戒毒系统(浙江)帮助数万人次病毒成瘾者戒毒;
  2. 微软的HoloLen眼镜,可以查看人体结构;
  3. 飞利浦公司的AR应用被用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c. AI技术互联网医疗提升,案例:

  • 在线诊断支持(初步诊断,帮助快速识别患者病症)
  • 个性化健康推荐(推荐、健康建议)。
  • 虚拟护士助手(回答患者的常见问题)
  • 患者随访与管理(提醒患者进行复诊、药物服用等)
  • 医患沟通分析:(为医生提供患者满意度反馈、个性化服务建议)
  • 智能预约挂号:(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专长推荐合适的医生,并协助患者完成在线挂号、预约等操作)
  • 远程会诊协作:(促成不同地区的医疗专家完成远程会诊)
  • 互联网医疗培训:(为医生提供线上培训资源和模拟实战环境)
  • 智能化医疗器械:(如阻肺急性加重院外监测:通过可收集的患者信息与急性发作情况结合建模,建立急性加重风险AI预测模型与院外监测模型,及早识别慢阻肺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癌症影像AI辅助判读:癌症检出、良恶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
  • 患者心理健康支持:(通过聊天实现专业心理援助)。

d. 物联网助力互联网医疗提升,案例:

  • AI+物联网+医疗落地发展:智慧应用需要与患者之间建立有效联接,实时采集患者大规模多维原始鲜活数据,驱动着医疗物联网广泛联接,加速使能医疗服务模式转型。
  • 在线健康监测:患者可以使用智能穿戴设备或家庭医疗设备实时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设备将数据上传至互联网医疗平台,便于医生在线查看和分析。
  • 跨地域远程诊断:患者可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与专家进行视频会诊,专家则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患者的实时健康数据以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 个性化健康管理:根据患者实时监测数据,互联网医疗平台可以生成个性化的生活习惯、饮食和运动建议。

总结: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医疗与科技的融合,不仅可以提高诊断技术,还可以大大提高用户治疗体验、诊断技术,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助力,也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方向提供更多选择、发展方向。企业也应重视技术研发、技术融合,提高自身竞争力,减少被替代性。

4. 总结

不论是政府大力支持、着重关注,还是市场环境,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应用于医疗领域,医疗行业将会继续快速发展。行业发展前景好,但竞争力大,很多企业都想瓜分蛋糕,我公司需结合自身优势,找到合适赛道,同时提高技术水平,为用户带来更好、更权威、便捷快速的医疗服务。

三、用户分析

1. 用户特征

1)年龄分布

我国互联网医疗的男性用户略高于女性,用户年龄主要为中青年人群,18-44岁的用户占比为94.4%,这类人群能很好的掌握互联网运用技能,且有独自互联网就医的能力。相对于其他年龄阶层而言,老年人在新型知识的接受和移动互联网设备的使用和普及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度。

2)地域分布

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城市居于榜首,此外成都、重庆、长沙、武汉、郑州等二线城市也紧随其后,三线城市用户数量占比较少。

原因:

  1. 一二线城市人群收入水平较高、对互联网接受度高、互联网发展水平高。
  2. 一二线城市就医排队的可能性更高,且排专家号、较大疾病的时间更久,相比线下排队,网上就医相应速度更快。
  3. 一二线城市人群工作压力大,不方便抽出时间线下就诊、取药,网上就医会大大减少用户的行动成本,缩短看病时间。
  4. 一二线城市居民工作相对较忙、压力更大,健康问题突出,对健康的需求更大、更为关注。移动医疗在健康咨询、慢性病康复等方面资源更多、更便利。
  5. 一二线城市的政策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管制等更全面、支持力度更大。

3)学历及职业

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学历普遍较高,50.3%以上的用户学历在本科及以上,此类用户群体的互联网感知能力较强,且有较高的信息分辨能力,有较为强烈管理自我健康的需求,对互联网医疗的接受度也相对较高,高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占总体用户比不到十分之一,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总结:在线医疗的用户大部分是处于新一线和一线城市的18-44岁中青年、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他们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比较高,有独自就医的能力,信息分辨能力也较强。为此本公司需针对性做出一些策略:

  1. 本公司为产品进行营销推广时,也应该针对这些用户群体,进行针对性营销,选择他们接触多的营销渠道、喜好的推广方式等。
  2. 针对中年、青年用户群体重点推出相应的医疗服务,如他们常见问题及需求:亚健康诊断及建议(久坐、少运动、颈椎病、熬夜等引起的疾病)、老年疾病防范、疾病风险提前预测、养生方法等。
  3. 针对一二线城市专家号一票难求、排队时间久等问题想出对策,如为不同专家错开其上班等忙的时间、加钱问诊、会员制等。

2. 用户行为

1)从2020年中国用户日常互联网+医疗主要行为来看,排在前位的是在线问诊、预约挂号、慢病管理、在线购药、运动健康咨询、健康资讯等。

首先2020年的大环境为疫情,当时人们不方便出面,了解新冠资料主要从网上,于是在线问诊、在线购药需求很大,家庭健康指标监测的需求提高;

新冠对人体健康、各器官等有伤害,人们对健康康复、资讯知识的需求提高;

刘耕宏事件的爆火带火了居家运动热潮,很多人跳本草纲目等运动的背后是居家运动受伤事件的新闻层出不穷,运动健康咨询、运动康复的需求一下子暴涨;

慢病管理的需求一直较高,慢性病需要持续调理、复诊,而线上看病无需用户外出,节省时间,提高看病效率。对比重大疾病更适合线下找医生看病、用精专仪器诊断身体情况,慢性病更适合在网上看病。

其次是线下看病的辅助功能。而本公司产品在线下资源方面较弱,可以发展诊疗提醒的功能。

2)从2021年用户使用在线医疗的主要需求来看,排名前几的功能是治病信息获取、网络购药、在线问诊、线下预约就诊,可见疫情稍微恢复、部分解封后,用户对线下就医需求提高,因此需要线上产品配合线下就医,如线下预约挂号、就诊提醒、患者诊断信息等需求上升。

总结:

  1. 线上问诊、网络购药一直是需求最大的功能,本公司产品应着重这两个板块的用户体验,完善功能,挖掘出更多用户特点;
  2. 公司战略、功能优先级设计应结合当时大环境、新闻政策,及时对公司产品功能重要度进行调整,包括本公司的知识咨询方面,也应该紧跟新闻、热点事件,并且结合目标用户群体常见问题,找到他们健康问题,并提醒告知解决方法。
  3. 慢性病管理一直是线上医疗的优势,本公司应该健全慢性病管理操作流程,为客户量身定制复查提醒、康复养生提醒、用药提醒等。

3. 用户群体

  • 健康群体:多数人为20-40岁之间,想要了解日常养生科普,也想更好了解父母健康状态;
  • 妈妈群体:涵盖备孕、怀孕、生孩子、养娃不同阶段,以0-3岁小年龄新手妈妈为主,80后、90后居多,教育层次较高;
  • 中老年群体:想了解专业准确的健康知识、慢性病控制的保健知识。
  • 医生:覆盖全国各地医院,以三甲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为主;关注平台的生态环境,渴望在有一定收入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知名度。
  • 读者:对健康、养生知识获取有需求,关注自身健康。
  • 编者:互联网医疗自媒体个人、机构创作者;关注平台发展模式,渴望通过平台获取知名度和收入。
  • 医院:寻找商业合作机会,进行品牌推广。

4. 用户画像

5. 用户痛点

  • 健康群体:想为长辈等了解健康资讯、身体状况,互联网是了解健康咨询的好通道;
  • 亚健康群体:当代很多人生活作息不规律,如久坐、少运动、颈椎病、熬夜等,且工作较忙,日常难抽出时间去看病,也需要健康咨询、康复训练、药品。
  • 妈妈群体:涵盖备孕、怀孕、生孩子、养娃不同阶段,用户不清楚各阶段母婴类知识;
  • 中老年群体:想了解专业准确的健康知识、慢性病控制的保健知识,但行动不便,去医院不方便。
  • 患者:线下就医耗费大量时间;药品很难自行选择,通常花销较大;各地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非发达地区医疗技术、条件、资源等较差,很多重疾病的患者需要一层层转院、转城市;医患矛盾没有很难找反映通道。
  • 医生:据调查,大部分医生不满意自己的工资,移动医疗可以帮助医生做副业赚钱。
  • 读者:对健康、养生知识获取有需求,关注自身健康。
  • 编者:互联网医疗自媒体个人、机构创作者;关注平台发展模式,渴望通过平台获取知名度和收入。
  • 医院:需要提高互联网扩大自身医院影响力。

四、竞品对比

1. 战略层

总结:

1)产品定位:丁香医生主要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可信赖的医疗、信息服务;医鹿是以“互联网+健康医疗”的就医新模式为主,京东健康的“互联网+健康医疗”模式融合了全产业链条。

2)特色功能:

  1. 丁香医生早期就拥有强大的内容粉丝,所以在在战略上依旧延续了之前的内容运营模式;着重母婴类服务,吸引很多女性、宝妈用户群体。
  2. 医鹿背靠阿里,享受阿里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优势,其自营医药阿里健康在消费者心中有保障,再加上支持药品溯源,在电商医药方面做得较好。
  3. 京东健康可以28分钟内送药上门,购自营药房产品等,为用户提供更信任、可快速收货的电商医药服务,找到了互联网医药电商方面的痛点。

3)从商业模式来看:

  1. 丁香医生的区别是盈利有很大部分来源于内容、知识,这和它起家前身是知识型公众号有很大关系,也是其资源竞争力;
  2. 医鹿收入侧重点为阿里自营医药、儿童/成人疫苗。
  3. 京东健康的28分钟内送药上门在医药电商中找到痛点,是盈利优势;其次,家庭医生为高端用户群体提供私人医生的服务;再者,京东健康强化消费医疗服务,帮助京东医疗实现很好的变现。

4)核心用户:丁香医生主要用户有女性、宝妈,因为丁香医生着重母婴服务功能。

丁香医生可以吸纳两者的优点,首先丁香医生也可以支持药品溯源,增加消费者的信任感;同时丁香医生也可以向其他两家学习医生24小时在线问诊业务,解决用户夜间问诊的痛点;也可以注重消费医疗业务,帮助产品实现更好的变现。同时保持健康咨询内容优势,这是丁香医生的核心竞争力。

2. 范围层

总结:

从功能清单上来看,丁香医生,偏向于母婴服务、健康咨询,其中孕育管家、每日辟谣是其他两个产品没有的,功能还涉及私人医生(较高端、个性化服务)、直播问名医(帮助医生更好了解患者,帮助提供更好诊断环境);用药咨询功能,是行业的“问医生”功能中的细分赛道。

医鹿主要是线上+线下看病全流程,与线下结合度高的互联网产品,还可以关注医生动态;有24小时问诊服务,满足夜间问诊需求。

京东健康也与线下医院合作,并且做了外卖+医药服务、私人医生(较高端、个性化服务);其次,家庭医生为高端用户群体提供私人医生的服务;再者,有夜间服务保障,让用户夜间问诊能得到快速回复。

丁香医生可借鉴竞品的全面性,注重结合线下医院资源,可做线上+线下看病全流程、全产业服务;添加关注媒体人、医生的功能,更好地完善咨询业务。

3. 结构层

丁香医生功能结构图:

医鹿功能结构图:

京东健康功能结构图:

总结:

丁香医生首页注重健康咨询板块,底部导航模块注重“发现”模块,与其核心内容、主要盈收内容相匹配。推出特惠义诊、1元义诊的服务,吸引用户体验问诊服务。

医鹿在首页的金刚区注重儿童/成人疫苗、中医、预约体检服务,应用商店中其产品介绍也主打儿童医疗服务,吸引目标用户下载软件、利于产品在儿童/成人疫苗方面的变现;医鹿导航区提现了线上线下结合服务的形式,有其线下渠道资源好的竞争优势。

京东的首页注重互联网医院(线上看病)、健康服务(消费型医疗服务)、京东大药房,主打互联网、京东自营药房、消费医疗。底部导航注重商城功能,是其主要盈利模式之一。

丁香医生可以根据结构图进行对比,完善自己的主要功能,例如学习其他两个产品的夜间问诊服务,注重搭建下线渠道,与线下医院合作,开通挂号毕竟很多用户的痛点是希望可以线上挂号,将部分线下看病流程转移到线上。丁香医生的手也弱化了商城功能,只展现在了底部导航,商城也是盈利渠道之一,可以再强化下商城功能。

4. 核心功能分析

1)丁香医生问诊流程

优点:页面简约清晰,科室分类齐全,可以根据科室及科室描述结合症状快速找到对应科室和医生,操作指示清晰。

缺点:“不知道什么科室”搜索框在最上方,且通体颜色均为白色,很难看到此功能,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群体来说很不友好,且对于不了解自己情况的用户,可能出现科室选择错误的情况,因而导致误诊、诊断不出来的情况。

2)京东健康问诊流程

优势:可以根据科室、地址、用户描述等多维度要求进行筛选,筛选出来的医生可以更加贴合用户需求。

劣势:

  1. 线上问诊这一核心功能的位置在首页—“推荐”板块中,很难让用户找到,且用户会以为“推荐”区是资讯、广告等,不会想到线上看医生在这里,可能会导致点击率低。
  2. 该界面中“在线问诊”、“找专家”模块很不清晰,用户很可能看不清、看不见,误以为是图片上的宣传语,且界面上找不到导航、金刚区,框架层设计不好;
  3. 问诊前会跳转医生助手,先通过助手描述基本情况才能跳转到医生支付沟通页面,对于用户而言步骤复杂很多,对于很着急或不想花费太多行动成本的用户来说不太友好,会造成用户体验感低、页面跳失率高等问题。

3)医鹿问诊流程

优势:医鹿的问诊上看,页面非常简洁清晰,在主页的主要导航区域中,很醒目,会提供标签帮助用户快速选择,也提供义诊服务,选择非常多,收费很便宜。

劣势:

  1. 以按疾病所属科室的方式匹配医生,但很多用户不了解自身情况,很难选择到正确的某个或某些科室,可能会导致误诊、诊断不出来等现象。
  2. 问医的内容过于笼统,没有提供方向指引,用户可能没有说全自身症状,加大医生诊断困难,且容易导致诊断结果不全面、误诊的情况。
  3. 电话时间很短,图文咨询时间跨度短,用户体验感觉不好。

总结:

  1. 丁香医生想到了用户可能不清楚自己的症状或疾病属于哪一个科室,因此设置了“不知道什么科室”的搜索功能。但应该为此模块设计的更加醒目,如底色做区分,便于用户看清。
  2. 有些科室有大众化疾病分类,让用户对自己选的科室负责什么疾病有一定了解。但还有好几个科室并没有介绍、大众化疾病分类,导致用户不了解科室,不知道自己所选科室是否正确。
  3. “不知道什么科室”搜索框,搜索关键词推荐均为具体某疾病的学术语,可很多用户压根不知道自己得的病叫什么,只知道症状,应该在关键词提示里面加上症状的提示。

 

作者:WYL产品小王

来源:WYL产品小王

]]>
互联网医疗之好大夫分析 //www.f-o-p.com/314513.html Thu, 18 May 2023 03:51:39 +0000 //www.f-o-p.com/?p=314513

 

好大夫在线自 2006 年成立以来,好大夫在线 App 于 2013 年上线,用户规模迅速扩大,已累计服务超过 7400 万名患者,收录了全国超 10000 家正规医院及 86 万名医生信息,直接提供在线医疗服务。目前,好大夫在线估值已达 13 亿美元。

好大夫在线是如何在互联网医疗行业深耕,一步步成为中国生命健康的独角兽企业的?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行业分析

互联网医疗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包括医疗内容、在线问诊、在线购药、疾病管理等。其目的是通过结合互联网达到精确匹配患者群体及获取其准确全面的健康信息,增强卫生服务和信息透明化,达到精准医疗的效果。

那么互联网医疗行业是如何迎来迅猛发展的呢,让我们来用 PEST 模型来分析和研究其背后的原因。

1. 政策层面(Politics)

近年来,国家对互联网医疗行业高度重视,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鼓励、规范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创新。

综上,互联网医疗行业各类政策不断细化,日趋完善,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2. 经济层面(Economy)

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2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10207 亿元,同比 2021 年增长 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6883 元,比 2021 年增长 2.9%,随着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我国居民的医疗健康支出也在持续上升。

3. 社会层面(Social)

我国人口众多,对应的病患基数也庞大,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其具有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等特点,因此,我国拥有着庞大的医疗健康市场,医疗健康方面的支出规模也是庞大且持续稳定增长。

我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城乡及东西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一些地区的患者很难获得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治疗方案,而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能够满足这部分人民的医疗需求。

新冠疫情也使得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空前高涨,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民的就诊习惯,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营造有利条件。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 2022 年末,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20978 万人,占总人口 14.9%,老龄化的社会结构促使对医疗需求的增加,使得线下医疗体系面临巨大压力,而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释放这一压力。

90、00后出生后就受数字信息技术的影响,成为庞大网民的中坚力量,很大程度上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4. 技术层面(Technology)

随着国家互联网技术条件不断成熟,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压力,还可以提高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各技术相辅相成,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5. 总结

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规范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同时,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影响了其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而且由于疫情的原因改变了一部分人的就诊习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互联网医疗赖以发展的设施基础。总体而言,以上各种因素促成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那么未来其发展趋势如何?让我们进行近一步的探索。

1)市场规模增长情况

2021 年国家将互联网医疗正式纳入医保,刺激互联网医疗市场的加速发展。2021 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达 2230 亿元,同比增长 43.87%,预计 2023 年将达 3647 亿元。

2)用户规模增长情况

2020 年,由于疫情的发展,人们逐渐转变就医方式,养成通过互联网获取医疗服务的习惯;同时,“90 后”“00 后”是互联网主要用户,这些新生代用户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带来机遇。截至 2022 年 12 月,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 3.63 亿,同比增长 21.7%。

综上所述,通过对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发展是有很大机会的,市场空间比较广阔,是未来可持续性发展的行业之一。

二、竞品分析

互联网医疗发展至今,涌现了无数的在线医疗 APP,有平安健康、微医、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等等。

下图是比达咨询数据中心 2020 年主要在线医疗 APP 月均活跃用户数对比:

以下为酷传网 2013 年至今春雨医生和好大夫在线下载量趋势对比:

接下来我们从春雨医生和好大夫在线的成长路径以及业务模式为切入点,对这两个产品进行深入了解并比较两者的差异。

1. 成长路径分析

1)春雨医生

  • 2011 年,春雨 APP 上线,首创”轻问诊“服务,先后获得 7 轮融资,投资方为搜狗、蓝驰创投、BAI 资本、东方证券、中金佳成,如山资本、淡马锡、梦百合。
  • 上线医生自由定价功能和疾病职能搜索引擎。
  • 2014 年,上线“空中医院”、医疗咨询开放平台。
  • 2015 年,启动服务型电商。
  • 2016 年完成 12 亿人民币的 D 轮融资,投资方为东方证券。
  • 2019 年上线隐私政策,在线问诊功能改为在线咨询。
  • 2020 年连获两轮融资,9 月份完成 E 轮融资,由搜狗领投,华新、华锦基金跟投。

2)好大夫在线

  • 好大夫在线成立于 2006 年,搭建医院/医生数据库,推出医生点评、投票系统。
  • 2013 年,推出好大夫在线 APP,品牌快速成长,用户规模迅速扩大。
  • 2016 年开始线上诊疗试点(银川),成立智慧互联网医院。
  • 2017 年首创远程专家门诊,助力分级诊疗。先后获得 5 轮融资,完成 2 亿美元的 D 轮融资,腾讯领投,顺为资本、策源创投、DCM Ventures、挚信资本、崇德投资跟投。
  • 2018 年,开启医生团队诊疗模式,上线家庭医生,帮助医疗资源下沉。

2. 业务模式分析

3. 总结

以上分析可见,好大夫在线成立于 2006 年,凭借前期积累——好大夫在线医疗咨询平台,其成立之初是业内最早、最大的,以挂号、咨询为主要业务模式,实现寻医问诊。

从春雨医生和好大夫在线的业务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总体来说,好大夫在线的业务都是围绕用户“寻诊-问诊-诊断”这一需求而开展的。

两家产品的核心都是在线问诊,其目标群体高度重合,所以两者的业务竞争会比较激烈,但是,好大夫在线的优势在于能通过在线诊断开处方、线下预约挂号、诊后恢复指导,提供给用户从诊前到诊后的一站式服务。

而春雨医生只能提供在线咨询功能,更像是一个在线导诊的健康咨询平台,部分功能的缺失导致整个就诊服务不太完整。用户如果只需要健康咨询或者症状自诊,会使用春雨医生,但是如果需要更多的服务,比如在线诊断、预约挂号等时,则会优先选择好大夫。

在健康科普版块,好大夫在线始终坚持以医生为中心,以医生创建科普号的形式向用户提供健康医疗咨询,形式包括图文、语音、视频;通过类似“百度知道”的信息查询服务,如搜索“感冒”会出现感冒及相关疾病下的医生文章、经典咨询、介绍等信息,让患者根据自己需求进行详细了解。

而春雨医生以用户为中心,除了少量专家科普文章,还提供关于睡眠、生活、美容、母婴等方面的科普性质的读物,以图文为主。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到,好大夫在线只做医疗疾病方面的科普,就专注度方面而言是优于春雨医生的。

三、用户价值分析

好大夫在线主要有 4 个参与方:用户、医生、医院、平台。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各参与方有何痛点,平台又是如何解决的。

1. 用户

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使用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中 35 岁及以下的占比已经超过 75%,这说明 80、90 后甚至 00 后用户已经成为互联网医疗的主力军。

根据艾瑞调研数据显示,用户使用互联网医疗行为主要集中在线上问诊(51.9%)、预约挂号(33.3%)以及网上购药(32.2%)等服务。

根据上图显示,用户在使用互联网医疗产品时最看重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三大类:

  1. 核心需求——候诊、诊断、治疗:希望用最少的时间排队,最快的速度得到诊断结果,及时得到医生的治疗
  2. 便利需求——寻诊、院外康复:可以直接、便利的寻找合适的医院或医生。
  3. 辅助需求——健康管理、自我诊断:想要得到关于预防、健康保健方面的专业指导。

那在好大夫在线这类互联网医疗产品出现之前,用户如何来满足这些需求的呢?

线下就医、购药:

  • 由于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导致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患者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医院或医生。
  • 线下就医、检查排队时间长,体验感差,导致一些轻症小病患者不想去医院,往往可能小病拖成大病,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 需要长期去医院复查的患者,有问题不能及时咨询,不能随时获知疾病恢复进展情况。
  • 线下药房分布比较零散、品种不够齐全、无法购买处方药。

2. 医生

医生的需求包含了收入、诊断等方面,主要如下:

  • 工作强度与收入不符,需要提高其合法收入。
  • 得到与自己专业、能力相匹配的患者,降低诊断的风险;
  • 提高诊断准确性,快速获得临床经验。
  • 可以高效的跟踪患者的康复情况。

由于医生的工作性质及医院的相关政策规定,医生往往找不到,也接触不了其他行业。从而无形中影响了医生的收入水平。

3. 医院

医院的需求方面,大小医院是有差异的:

  • 三级:数据资料集中整合,信息流通。
  • 一、二级医院:加强与三级医院资源共享

4. 平台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在医疗方面,不同的参与方有不同的问题,那么作为平台方的好大夫在线是如何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将他们吸引到这个平台上的呢?

平台满足用户的需求:

  • 提供优质的医疗资质:好大夫在线拥有数量众多的优质医生群体。截至 2022 年 7 月,好大夫在线收录了国内 10000 余家正规医院的 89 万余名医生信息,其中超过 73%的医生来自三甲医院。
  • 严格的准入机制:好大夫在线有着严格的医生认证流程,医生需要上传自己的身份证、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和工作证,并通过人脸验证。平台会有专人负责审核,在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上逐一核实医生的执业注册信息,并会与医生所在的医院进行电话核实,确保医生上传的所有证件真实有效。同时,医生在每次登录账号接诊前,必须通过人脸识别才能登录成功,以确保是其本人在使用。
  • 简化就医流程:用户可以利用在线挂号,在线问诊,在线购药、在线支付费用等服务,节省时间和精力。平台提供医生个人主页的简介和用户诊后评价等信息,帮助用户了解医生、自主选择适合的医生。
  • 打造专业、有温度的患者教育平台:均是来自业内权威专家提供的多维度的科普知识,对症推荐疾病知识。更添加患友会功能,新老患者之间互相分享就医经验。

平台满足医生的要求:

  • 医生入驻平台,通过提供在线服务(比如视频、电话问诊、私人医生等),赚取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
  • 平台为医生提供丰富的患者案例,提高专业技能。
  • 平台为用户提供疾病知识,减少医患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为医患沟通减少障碍。
  • 平台可以帮助医生跟踪、管理诊后病人,帮助医生进行科普,为医生提高知名度提供技术支持和渠道的运营能力。

平台满足医院的要求:

对于医院的痛点,国家已多次提出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检查结果互认制度,但是具体执行起来有一定的阻力。

5.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好大夫在线实现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的同时为自己赢得大众的欢迎。

四、商业价值分析

好大夫在线的核心业务是在线诊疗。判断一个业务是否能良性发展的重要指标便是营收,因此我们这里用电商最常用的数据指标 GMV 来分析好大夫在线的核心业务是否健康。

GMV=注册用户数*转化率*客单价

用户数、转化率、客单价任何一个指标的提升都会对整体营收的增长产生正向影响,所以接下来我们重点分析好大夫在线是通过哪些手段来提升这三个关键指标的。

1. 提升用户数

注册用户数:注册了好大夫在线的用户数量

提升平台用户数,主要有两种渠道:付费渠道和免费渠道

1)大规模广告投入(付费渠道)

通过在电视,地铁、机场、写字楼等公共场所投放广告进行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

2)与医生合作进行推广,将医生个人的品牌打造成好大夫平台上的知名品牌;与医疗机构、医药公司合作,共同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医生加入到平台。

3)口碑传播(免费渠道)

好大夫在线将大众点评模式复制到医疗领域,深耕医院、医生信息查询,用户查到这些信息后,从线上转到线下就诊,完成诊疗后,很多用户到线上给医生写评价,还有患者和医生会在网站上进行交流,形成口碑传播。

4)老用户分享(免费渠道)

老用户可以使用一键分享功能,通过微信、QQ、钉钉等途径分享

2. 提升转化率

转化率:一个用户在平台产生消费行为即为转化,转化率=付费用户数/注册用户数。

用户注册后,需要产生消费行为,才能转化为付费用户,那么好大夫在线如何提升转化率的呢?

引导新用户消费:用户打开好大夫在线后,首页普通门诊版块出现“新用户半价”优惠活动,刺激了新用户问诊的欲望。

注重专业度,加强说服力,增加信任感:

a.在搜索栏输入相关症状,会展示由正规医院、专业的医生所发布的科普文章

b.医生个人主页,主要包括:医生简介、病友/同行推荐度、在线问诊列表和患者的诊后评价。可以让用户充分了解医生的专业度、专业领域的权威度、服务态度等信息,也是提升转化率的一个策略。

c.私人医生服务,提供长期、全程照护。医患之间由陌生转为熟悉,建立互信。

3. 提升客单价

客单价:付费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付费金额。

影响客单价的途径有:提高用户单次消费金额和提高用户购买频次。

1)提高单次消费金额

  • 用户通过问诊服务后,医生在沟通病情结束后会直接开具处方,用户不需要在单独根据处方采购,可直接点击处方,在线购药。完成从问诊-购药的整个流程,从而提高客单价。
  • 提供私人医生服务,提供长期的照护。其收费有按月、按年收费,从而提高客单价。

2)提高购买频次

  • 提升用户购药体验:系统自动匹配最经济的药方,全国免费配送;提高药物副作用门诊服务,专业的三甲医院临床药师提供在线指导。
  • 提高私人医生的续买率:严格把控医生的准入机制,保证医生的优质诊疗质量。

五、产品迭代分析

为深入分析好大夫在线的版本迭代节奏,探究其迭代逻辑,以下是对好大夫在线核心版本的迭代做出的整理:

以下是酷传网 2013 年至今好大夫在线下载量曲线:

1. 启动阶段

好大夫在线于 2013 年上线,2015 年 12 月之前,V3.0.0-V3.2.8 版本,为好大夫在线的冷启动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目标为“了解用户需求,完善基础功能,优化用户体验”。

这一阶段始终围绕“在线问诊”这一核心业务,完善产品基础功能,也推出了一些自己独有的功能,对多个人细节优化用户体验。主要体现在用户“寻诊”这一方面,比如简化查找医生步骤、新增典型人群查找疾病、新增常见问题查询功能,确保用户的基本操作体验。同时推出给医生投票功能、医院/科室服务之星展示,向用户从多个维度推荐优选医生,使得用户在选择医院和医生方面更省心,提升用户体验。

2. 成长阶段

由上图下载量曲线可以看到,2015 年 12 月-2021 年 12 月,即 V3.2.9-V7.4.5 版本,这一期是好大夫在线的快速成长期,可以看出这个阶段用户增长率持续攀升。注重核心功能搭建,扩大新用户,留存老用户。

好大夫在线通过“普通问诊新用户一元使用”、“远程门诊首单直减”等方式,让用户自主拉新,实习用户增长。在留存老用户方面,好大夫在线在产品层面继续优化基础功能,包括问诊流程、开设开药门诊、订单详情、家庭医生等,进一步提升用户就诊的体验及转化率。

除了不断增加服务类型外,好大夫在线还增加了健康社区方面的服务,比如开设科普号、成立医生患友会等功能,一方面可以吸引新用户,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频率,增加用户粘性。

从数据上,在这个阶段,好大夫在线的用户数呈现爆发式增长,说明这个阶段好大夫在线在产品层面和运营层面上的一系列动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 成熟阶段

由上图下载量曲线可以看到,2021 年 12 月以后,即 V7.4.6 版本之后,好大夫在线下载量曲线趋缓,进入成熟阶段。此期目的:持续优化产品体验。

在产品的成熟阶段,好大夫在线仍踏踏实实地做好产品,继续丰富运营玩法,同时完善产品的功能细节。比如,增加药物副作用门诊,由三甲临床药师对于用药问题提供专业的在线指导。这一举措满足侧重点不同的用户的需求,同时增大了问诊量。

4. 总结

以上分析来看,好大夫在线始终围绕着“在线诊疗”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迭代,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推出自己的特色,关注用户的就诊体验,及时修复版本问题,优化功能,形成适合自己的品牌模式。

六、产品结构分析

产品结构分析主要分析产品的功能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下面让我们看看好大夫在线分别满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以及在整个 app 中是怎么分布的。

这主要通过产品结构进行分析,以下是好大夫在线 V8.1.2 版本的产品结构脑图:

为了便于分析,通过对好大夫在线的产品结构按照用户、场景、需求和功能进行重新梳理会得到下面的表格:

1. 整体分析

患者&用户在使用好大夫在线时存在 3 个场景,分别为:

  1. 问诊前了解自己关心的内容;
  2. 问诊时选择问诊的方式;
  3. 问诊后对服务评价,以及其他相应操作。

2. 具体分析

从脑图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功能都可以在首页找到入口,对于新用户而言,这种布局使其可以快速了解平台。

在问诊前,对于目标明确的用户,可以通过首页搜索栏或者底部导航入口,进行后续服务操作;对于目标不明确的用户,可以通过两种模式进行问诊,一种是极速问诊是当用户通过文字描述病情时,系统自动匹配医生进行问诊。另一种是“找医生”功能则较为多样化,可以按科室/疾病、按医院查找,平台会根据病友、同行推荐度来推荐医生;用户还可以在“医生个人首页”查看医生的执业信息、接诊列表、患者的诊后评价等信息,对医生有一个初步了解。

当用户选择好问诊医生后,用户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图文问诊、电话问诊、视频问诊、私人医生等方式,向医生精确问诊。让用户在问诊时针对不同的情况拥有更多选择性。满足了不同阶层的问诊需求。当医生没有及时回复,而你又接着退出了页面,如果医生有回复的内容,可以通过“我的候诊室”查看医生留言。

用户问诊后,医生会根据诊断情况开具处方,用户可自愿购买,用药后,可以通过“用药记录”填写用药情况,更好的给出用药反馈。当诊疗结束后可以给此次服务反馈评价,还可以对问诊医生进行评价。如果用户想查看自己的问诊记录,可以在“我的就诊记录”来查看所有的问诊记录列表。就诊后,用户可通过“看病日记”详细记录自己的病情变化和看病历程。

好大夫在线开设科普号、知识版块,以满足用户对可靠的医疗咨询等方面的需求,从而提升用户的医学知识储备力,更能体现出平台的社会责任感。

3. 总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好大夫在线的功能设计可以比较全面的满足用户在问诊前、中、后三个场景下的需求,产品结构重点突出、布局合理。

七、未来展望

接下来我们将使用 SWOT 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好大夫在线未来发展方向,希望从中可以得出有效的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好大夫在线要想持续发展,并且不断获得新的融资,必须抓住机会,保持优势,同时消除威胁,扭转劣势,做到以下几点:

要持续做好平台的准入机制和用户体验的不断提升。

优质的医资水平和平台的良性运作是吸引用户的关键环节,同时只有这两者都保持高质量,用户才会持续买单。

必须努力调整单一的盈利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新业务。

  • 调整战略布局,注重农村市场,如今一二线城市互联网医疗行业竞争大,却都忽略的农村这一环节。现如今农村人口基础大,网民逐渐普及增多,城市与农村网民差异性已慢慢缩小。
  • 增大与当地政府机构的合作,从而获得更多的医疗资源。

好大夫在线要想获得更持久的发展,一定要严格遵守、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

随着互联网医疗行业竞争的加剧,各家企业都必须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此时,好大夫在线务必守好底线,在国家期许的范围内发展,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

 

作者:忽东忽西的咔咔

来源:忽东忽西的咔咔

]]>
2023互联网医疗行业分析 //www.f-o-p.com/313866.html Thu, 11 May 2023 07:23:47 +0000 //www.f-o-p.com/?p=31386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推进,互联网医疗应运而生。本次分析旨在总结当前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情况,为从行业、用户和竞品的角度探索好大夫未来的优势、劣势、机遇与风险,并期望找出其未来发展方向奠定分析基础。

互联网医疗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共享和传递医疗资源、服务和信息,以改进传统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可及性的一种新兴医疗服务形式。

互联网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线医疗咨询、远程诊断与治疗、电子病历与数据共享、在线预约与挂号、智能健康管理、在线药物购买与配送、医疗知识普及以及医疗大数据分析。

主要运营模式见图1。

图1.互联网医疗运营模式

一、行业简要分析

1、市场趋势和预测

(1)行业规模与社会环境:

1. 市场规模

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达2230亿元,同比增长43.87%,预计2022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099亿元,其中在线医疗咨询服务占比25%左右。

此外,受疫情影响,互联网医院数量迅速增长,由2019年的315家,增至2022年的1700家。

同时,从 2020 年 6 月到 2022 年 6 月,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先减后增,目前已达 3 亿人。

图2.累计互联网医院数

图3.在线医疗用户规模与使用率变化趋势

2. 政策上多种措施助力推进互联网医疗规范化发展

2014年,原卫生计生委在《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中进一步提出:将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营造适宜的政策环境,首次关注到了远程医疗服务。

2016年,“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写入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成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部分。

2018年,《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的出台,在国家政策层面为互联网诊疗正式打开了“绿灯”,并初步构建起行业规范。

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服务行动,包括“一网通办”、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旨在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远程医疗规范化建设试点方案的通知》也明确提出了远程医疗规范化建设试点方案,为互联网医疗落地提供政策支持。

2021年《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等,则明确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保服务。

2022年和2023年都有中国国家政策出台,如《“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等,再次明确了国家对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大力推进与支持的态度,使得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与规范,开启了行业严格监管、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3. 技术上GPT等LLM模型与医疗物联网助力互联网医疗服务提升指日可待

3.1 以下是chatGPT回答的关于它认为AI对互联网医疗的助力提升:

  1. 在线诊断支持:AI技术可以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协助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帮助快速识别患者病症,提高在线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2. 个性化健康推荐:AI可以根据患者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的信息(如病史、生活习惯等)生成个性化的健康推荐,提供饮食、运动、心理等多方面的建议。
  3. 虚拟护士助手:AI可以在线上医疗平台上扮演虚拟护士的角色,协助医生回答患者的常见问题,减轻医生的工作压力。
  4. 患者随访与管理:AI可以利用患者的在线数据自动提醒患者进行复诊、药物服用等事项,确保患者按时按量进行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
  5. 在线医学资源整合:AI技术可以整合医学资源,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便捷的在线知识库,帮助他们快速查询和获取相关信息。
  6. 医患沟通分析:AI可以通过分析医患之间的沟通记录,为医生提供患者满意度反馈和个性化服务建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7. 智能预约挂号:AI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专长为患者推荐合适的医生,并协助患者完成在线挂号、预约等操作。
  8. 远程会诊协作:AI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医疗专家联系起来,协助完成远程会诊,共同讨论病例,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9. 互联网医疗培训:AI可以为医生提供线上培训资源和模拟实战环境,帮助医生提高诊断、治疗和沟通技巧。
  10. 智能化医疗器械:AI可以结合智能医疗器械,如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测设备等,实时收集患者生理数据,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数据挖掘与病例分析:AI技术可以从海量的线上病例和患者数据中发掘隐藏的模式和关联,帮助医生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特征,优化诊疗方案。
  11. 患者心理健康支持:AI可以通过聊天机器人等形式为患者提供心理健康咨询与支持,降低心理压力,并在需要时引导患者寻求专业心理援助。
  12. 智能分诊:AI可以分析患者病情,为患者推荐适当的诊疗科室或专家,避免患者因分诊不当而耽误治疗时间。

3.2 医疗物联网

(01)定义:医疗物联网(Internet of Medical Things: IoMT)是通信网络延伸到医疗场景下,通过感知和通信技术,将各类传感器、执行器、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各类智能化装备与医院信息系统联接在一起,支持医疗服务、医院运营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分析应用,从而实现医疗场景中人与物通信、物与物通信的网络。

(02)医疗物联网助力互联网医疗提升:

  1. 推动AI+医疗落地发展:AI+ 医疗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当前在医疗安全、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疾病风险预测、健康管理、药物挖掘等诸多领域都已有成熟或推广的应用,国内已经有百余家的 AI 开发厂家。这些智慧应用需要与患者之间建立有效联接,实时采集患者大规模多维原始鲜活数据,驱动着医疗物联网广泛联接,加速使能医疗服务模式转型。
  2. 在线健康监测:通过医疗物联网技术,患者可以使用智能穿戴设备或家庭医疗设备实时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这些设备可以将数据上传至互联网医疗平台,便于医生在线查看和分析。
  3. 跨地域远程诊断:医疗物联网可以实现跨地域的远程诊断服务。患者可以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与专家进行视频会诊,专家则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患者的实时健康数据以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4. 个性化健康管理:医疗物联网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根据患者实时监测数据,互联网医疗平台可以生成个性化的生活习惯、饮食和运动建议。

4. 社会上人口老龄化问题、隐私意识提升使得互联网医疗行业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人们获取医疗服务的重要途径。后疫情时代,随着人们医疗意识加强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互联网医疗行业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群体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互联网医疗行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互联网医疗行业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例如,老年人群体对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服务的接受程度较低,这将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近年来消费者对于个人信息隐私的关注度,尤其是互联网医疗这一高度隐私信息集中地,有必要给予更多的重视与保障措施。

(2)市场环境、用户与竞争格局的变化:

1. 市场环境

(01)中国互联网医疗服务需求端、供给端平稳发展。

A.需求端:疫情助推医疗服务向线上转移,线上用户存量提升且形成习惯。

从2020年6月到2022年6月,线上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先减后增,目前已达 3 亿人。

B. 供给端:平台与医生形成了价值共创管理,关系良性发展。

(02)互联网医疗构建良性生态价值链初有成效。

互联网医疗的生态价值链包括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药电商、互联网医保、线上公共医疗服务和其他,以及下属的各类细分业态。这些创新医疗场景的涌现,离不开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玩家在价值链上的布局。

图4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生态圈

图5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生态圈

(03)加强同线下医院的数据联动与业务协同,推动一体化发展是新趋势

用户对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新格局有更高的期待,未来轻症和慢性疾病的诊疗需求将上浮至在线医疗平台等新入口和新渠道予以满足,而在线难以解决的疾病将下沉至实体医院进行后续检查与诊断,医疗资源分配合理性将进一步提高。这种一体化的格局一方面需要在线医疗平台同线下医院实现信息数据的全面联动,以便过程中的转诊、复查等行为;另一方面,需要二者加强业务协同能力,同时对支付方式做出优化,共同完成患者流量与医疗资源的顺畅流动,进而形成贯穿患者诊前、诊中、诊后环节,联通“医、药、险”的完整医疗服务模式。

图6 中国互联网医疗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

(04)对于行业,需要着力实现服务的多样化与精细化发展,回应消费者关注:(1)提高服务广度(2)增强服务深度。

图7中国互联网医疗横向纵向发展路径

2. 行业用户分析

(01)用户画像:

  1. 主要使用在线医疗服务的人群为25-35岁、文化水平较高、收入稳定的中青年。
  2. 主要使用动机为了了解自身健康状况,降低患病风险等。

(02)使用时间、频率与花销:

  1. 近三年内开始使用在线医疗服务的用户数量逐渐增加。
  2. 10%的用户每天花费约301-1200元在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上。

(03)主要使用需求:

  1. 用户需求主要集中在内容、诊疗、用药和健康管理等方面。
  2. 用户更倾向于在线解决消化、皮肤、精神等方面的疾病。
  3. 慢性病的需求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
  4. 用户主要通过线上问诊、电子挂号预约和网上购药等方式获得医疗服务。
  5. 使用在线医疗服务的意愿受到医生沟通效率、专业能力、等级、态度、价格合理性和等待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6. 在健康管理服务中,用户主要使用健康管理APP和网站进行亚健康改善、家庭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疾病早期筛查和康复护理管理。
  7. 用户对健康管理服务的专业性最为关注。
  8. 在消费医疗服务中,用户主要使用健康体检、口腔健康和疫苗预约等方面的消费医疗预约服务。
  9. 健康体检预约服务的用户使用量最大,达到70.6%。
  10. 用户更加关注平台后续服务的完善度和提供服务类型的丰富程度。

(4)认知与信任度情况:

  1. 用户对信息与服务、医生专业能力及个人隐私保护能力基本持信任态度。
  2. 政府认可、法律保障的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更受用户信赖。
  3. 用户认为在线医疗服务的核心优势是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提高就医效率。
  4. 用户认为医生的专业能力、服务形式、支付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
  5. 用户期待平台能够根据需求帮助选择合适的医生进行咨询接洽,并匹配推荐最合适的线下医院。
  6. 建立完整的随访体系,优化医疗资源,形成全程化的专业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对用户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和服务是在线医疗健康服务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3. 竞争格局

互联网医疗赛道中存在多种服务与运营模式,不同细分领域中的竞争者及竞争格局存在较大不同。由于后续分析主要是面向好大夫在线的产品分析,本文竞争格局分析将主要围绕于在线问诊这一细分领域市场进行分析。  在《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许可的范畴,目前互联网问诊平台主要有三种模式:

  1. 实体医院自建互联网医院,通过PC、移动APP、微信服务号、小程序等渠道,将既有线下诊疗服务向线上延伸;
  2. 实体医院与企业共建互联网医院,由实体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共建企业负责线上服务运营;
  3. 由第三方平台依托实体医院设立互联网医院,吸收医务工作者以个体方式加盟,最终患者和医护在该类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实现诊疗服务全过程。

(01)自建互联网医院医生参与度低

在政策与疫情的双重作用下,出现了实体医疗机构自建互联网医院的高潮,但多数受访医生认为,实体医院的互联网诊疗平台在疫情期间的发展态势难以持续。原因在于:

  1. 建立动力有三,但后疫情时代均不可持续:一是源于政策倡导,二是响应政府在疫情期间的义诊号召,三是应对疫情期间线下诊疗量锐减的局面。
  2. 实体医院对于自建互联网诊疗平台的态度矛盾。一方面,互联网医院可以引流患者、扩大医院知名度;另一方面,线上诊疗对于实体医院的收入贡献有限,医院最大的收入仍依赖检查检验和住院手术,因此必须将有限的医生资源投入到最具效益的线下诊疗之中
  3. 本院自建平台的功能不够完善,使用体验较差,对医生参与线上诊疗的激励也十分有限,“用爱发电”不可持续。实体医院自建平台的诊疗费用水平也偏低,难以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

(02)第三方平台

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包括专科的评估与筛选、患者流量的反馈、医生品牌与内容的推广、服务层级的设立、诊疗软件的持续更新、及时透明的报酬结算、帮助医生触达更多的患者等。

在第三方诊疗平台的选择上,除了中医习惯使用具有药材供给能力的平台(如甘草医生、小鹿医馆、药匣子等)之外,西医往往选择规模较大的互联网平台,包括京东健康、好大夫、春雨医生、微医、小荷医生、百度健康、爱问健康等。

(03)市场占比分析

具备一定在线医疗咨询业务规模的App主要有好大夫在线、丁香医生、春雨医生、微脉、京东健康、平安健康、微医以及健客医生。由于各公司具体数据缺失,无法基于营收判断在线医疗咨询市场竞争格局。本分析主要利用七麦网APP数据进行简要分析。在医疗分类下各App排名分别为:好大夫在线7、丁香医生13、平安健康14、微医19、春雨医生38、微脉35、京东健康44、小荷健康61、健客医生109。故由本排名可知,基于App下载量角度,在线医疗咨询领域中好大夫在线的用户量由较为明显的优势,同时总体可分为第一梯队(好大夫在线7、丁香医生、平安健康、微医)、第二梯队(春雨医生、微脉、京东健康、小荷健康)以及第三梯队(健客医生等App),线上医院App均不在前列。

总的来说,互联网医疗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政策支持、疫情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推动了行业的壮大,在线问诊、预约挂号、患者管理等业务领域逐渐完善。预计未来互联网医疗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将使患者和医生双方都在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然而,随着疫情淡化,整体市场用户需求回落,加之行业竞争激烈,政策监管力度加强、用户体验等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好大夫在线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关注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找差异化、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效率。此外,发展中需警惕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以确保患者的权益不受侵犯。同时,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Sunny学习

来源:Sunny学习

]]>
2023互联网医疗行业分析 //www.f-o-p.com/312130.html Wed, 19 Apr 2023 03:53:44 +0000 //www.f-o-p.com/?p=31213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推进,互联网医疗应运而生。

本次分析旨在总结当前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情况,为从行业、用户和竞品的角度探索好大夫未来的优势、劣势、机遇与风险,并期望找出其未来发展方向奠定分析基础。

互联网医疗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共享和传递医疗资源、服务和信息,以改进传统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可及性的一种新兴医疗服务形式。互联网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线医疗咨询、远程诊断与治疗、电子病历与数据共享、在线预约与挂号、智能健康管理、在线药物购买与配送、医疗知识普及以及医疗大数据分析。主要运营模式见图1。

图1.互联网医疗运营模式

一、行业简要分析

1、市场趋势和预测

(1)行业规模与社会环境:

1. 市场规模

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达2230亿元,同比增长43.87%,预计2022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099亿元,其中在线医疗咨询服务占比25%左右。此外,受疫情影响,互联网医院数量迅速增长,由2019年的315家,增至2022年的1700家。同时,从 2020 年 6 月到 2022 年 6 月,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先减后增,目前已达 3 亿人。

图2.累计互联网医院数

图3.在线医疗用户规模与使用率变化趋势

2. 政策上多种措施助力推进互联网医疗规范化发展

2014年,原卫生计生委在《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中进一步提出:将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营造适宜的政策环境,首次关注到了远程医疗服务。

2016年,“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写入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成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部分。

2018年,《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的出台,在国家政策层面为互联网诊疗正式打开了“绿灯”,并初步构建起行业规范。

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服务行动,包括“一网通办”、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旨在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远程医疗规范化建设试点方案的通知》也明确提出了远程医疗规范化建设试点方案,为互联网医疗落地提供政策支持。

2021年《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等,则明确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保服务。

2022年和2023年都有中国国家政策出台,如《“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等,再次明确了国家对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大力推进与支持的态度,使得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与规范,开启了行业严格监管、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3. 技术上GPT等LLM模型与医疗物联网助力互联网医疗服务提升指日可待

3.1 以下是chatGPT回答的关于它认为AI对互联网医疗的助力提升:

  1. 在线诊断支持:AI技术可以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协助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帮助快速识别患者病症,提高在线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2. 个性化健康推荐:AI可以根据患者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的信息(如病史、生活习惯等)生成个性化的健康推荐,提供饮食、运动、心理等多方面的建议。
  3. 虚拟护士助手:AI可以在线上医疗平台上扮演虚拟护士的角色,协助医生回答患者的常见问题,减轻医生的工作压力。
  4. 患者随访与管理:AI可以利用患者的在线数据自动提醒患者进行复诊、药物服用等事项,确保患者按时按量进行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
  5. 在线医学资源整合:AI技术可以整合医学资源,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便捷的在线知识库,帮助他们快速查询和获取相关信息。
  6. 医患沟通分析:AI可以通过分析医患之间的沟通记录,为医生提供患者满意度反馈和个性化服务建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7. 智能预约挂号:AI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专长为患者推荐合适的医生,并协助患者完成在线挂号、预约等操作。
  8. 远程会诊协作:AI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医疗专家联系起来,协助完成远程会诊,共同讨论病例,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9. 互联网医疗培训:AI可以为医生提供线上培训资源和模拟实战环境,帮助医生提高诊断、治疗和沟通技巧。
  10. 智能化医疗器械:AI可以结合智能医疗器械,如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测设备等,实时收集患者生理数据,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数据挖掘与病例分析:AI技术可以从海量的线上病例和患者数据中发掘隐藏的模式和关联,帮助医生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特征,优化诊疗方案。
  11. 患者心理健康支持:AI可以通过聊天机器人等形式为患者提供心理健康咨询与支持,降低心理压力,并在需要时引导患者寻求专业心理援助。
  12. 智能分诊:AI可以分析患者病情,为患者推荐适当的诊疗科室或专家,避免患者因分诊不当而耽误治疗时间。

3.2 医疗物联网

(01)定义:医疗物联网(Internet of Medical Things: IoMT)是通信网络延伸到医疗场景下,通过感知和通信技术,将各类传感器、执行器、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各类智能化装备与医院信息系统联接在一起,支持医疗服务、医院运营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分析应用,从而实现医疗场景中人与物通信、物与物通信的网络。

(02)医疗物联网助力互联网医疗提升:

  1. 推动AI+医疗落地发展:AI+ 医疗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当前在医疗安全、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疾病风险预测、健康管理、药物挖掘等诸多领域都已有成熟或推广的应用,国内已经有百余家的 AI 开发厂家。这些智慧应用需要与患者之间建立有效联接,实时采集患者大规模多维原始鲜活数据,驱动着医疗物联网广泛联接,加速使能医疗服务模式转型。
  2. 在线健康监测:通过医疗物联网技术,患者可以使用智能穿戴设备或家庭医疗设备实时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这些设备可以将数据上传至互联网医疗平台,便于医生在线查看和分析。
  3. 跨地域远程诊断:医疗物联网可以实现跨地域的远程诊断服务。患者可以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与专家进行视频会诊,专家则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患者的实时健康数据以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4. 个性化健康管理:医疗物联网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根据患者实时监测数据,互联网医疗平台可以生成个性化的生活习惯、饮食和运动建议。

4. 社会上人口老龄化问题、隐私意识提升使得互联网医疗行业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人们获取医疗服务的重要途径。后疫情时代,随着人们医疗意识加强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互联网医疗行业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群体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互联网医疗行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互联网医疗行业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例如,老年人群体对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服务的接受程度较低,这将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近年来消费者对于个人信息隐私的关注度,尤其是互联网医疗这一高度隐私信息集中地,有必要给予更多的重视与保障措施。

(2)市场环境、用户与竞争格局的变化:

1. 市场环境

(01)中国互联网医疗服务需求端、供给端平稳发展。

A.需求端:疫情助推医疗服务向线上转移,线上用户存量提升且形成习惯。

从2020年6月到2022年6月,线上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先减后增,目前已达 3 亿人。

B. 供给端:平台与医生形成了价值共创管理,关系良性发展。

(02)互联网医疗构建良性生态价值链初有成效。

互联网医疗的生态价值链包括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药电商、互联网医保、线上公共医疗服务和其他,以及下属的各类细分业态。这些创新医疗场景的涌现,离不开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玩家在价值链上的布局。

图4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生态圈

图5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生态圈

(03)加强同线下医院的数据联动与业务协同,推动一体化发展是新趋势

用户对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新格局有更高的期待,未来轻症和慢性疾病的诊疗需求将上浮至在线医疗平台等新入口和新渠道予以满足,而在线难以解决的疾病将下沉至实体医院进行后续检查与诊断,医疗资源分配合理性将进一步提高。这种一体化的格局一方面需要在线医疗平台同线下医院实现信息数据的全面联动,以便过程中的转诊、复查等行为;另一方面,需要二者加强业务协同能力,同时对支付方式做出优化,共同完成患者流量与医疗资源的顺畅流动,进而形成贯穿患者诊前、诊中、诊后环节,联通“医、药、险”的完整医疗服务模式。

图6 中国互联网医疗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

(04)对于行业,需要着力实现服务的多样化与精细化发展,回应消费者关注:(1)提高服务广度(2)增强服务深度。

图7中国互联网医疗横向纵向发展路径

2. 行业用户分析

(01)用户画像:

  1. 主要使用在线医疗服务的人群为25-35岁、文化水平较高、收入稳定的中青年。
  2. 主要使用动机为了了解自身健康状况,降低患病风险等。

(02)使用时间、频率与花销:

  1. 近三年内开始使用在线医疗服务的用户数量逐渐增加。
  2. 10%的用户每天花费约301-1200元在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上。

(03)主要使用需求:

  1. 用户需求主要集中在内容、诊疗、用药和健康管理等方面。
  2. 用户更倾向于在线解决消化、皮肤、精神等方面的疾病。
  3. 慢性病的需求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
  4. 用户主要通过线上问诊、电子挂号预约和网上购药等方式获得医疗服务。
  5. 使用在线医疗服务的意愿受到医生沟通效率、专业能力、等级、态度、价格合理性和等待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6. 在健康管理服务中,用户主要使用健康管理APP和网站进行亚健康改善、家庭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疾病早期筛查和康复护理管理。
  7. 用户对健康管理服务的专业性最为关注。
  8. 在消费医疗服务中,用户主要使用健康体检、口腔健康和疫苗预约等方面的消费医疗预约服务。
  9. 健康体检预约服务的用户使用量最大,达到70.6%。
  10. 用户更加关注平台后续服务的完善度和提供服务类型的丰富程度。

(4)认知与信任度情况:

  1. 用户对信息与服务、医生专业能力及个人隐私保护能力基本持信任态度。
  2. 政府认可、法律保障的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更受用户信赖。
  3. 用户认为在线医疗服务的核心优势是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提高就医效率。
  4. 用户认为医生的专业能力、服务形式、支付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
  5. 用户期待平台能够根据需求帮助选择合适的医生进行咨询接洽,并匹配推荐最合适的线下医院。
  6. 建立完整的随访体系,优化医疗资源,形成全程化的专业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对用户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和服务是在线医疗健康服务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3. 竞争格局

互联网医疗赛道中存在多种服务与运营模式,不同细分领域中的竞争者及竞争格局存在较大不同。由于后续分析主要是面向好大夫在线的产品分析,本文竞争格局分析将主要围绕于在线问诊这一细分领域市场进行分析。  在《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许可的范畴,目前互联网问诊平台主要有三种模式:

  1. 实体医院自建互联网医院,通过PC、移动APP、微信服务号、小程序等渠道,将既有线下诊疗服务向线上延伸;
  2. 实体医院与企业共建互联网医院,由实体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共建企业负责线上服务运营;
  3. 由第三方平台依托实体医院设立互联网医院,吸收医务工作者以个体方式加盟,最终患者和医护在该类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实现诊疗服务全过程。

(01)自建互联网医院医生参与度低

在政策与疫情的双重作用下,出现了实体医疗机构自建互联网医院的高潮,但多数受访医生认为,实体医院的互联网诊疗平台在疫情期间的发展态势难以持续。原因在于:

  1. 建立动力有三,但后疫情时代均不可持续:一是源于政策倡导,二是响应政府在疫情期间的义诊号召,三是应对疫情期间线下诊疗量锐减的局面。
  2. 实体医院对于自建互联网诊疗平台的态度矛盾。一方面,互联网医院可以引流患者、扩大医院知名度;另一方面,线上诊疗对于实体医院的收入贡献有限,医院最大的收入仍依赖检查检验和住院手术,因此必须将有限的医生资源投入到最具效益的线下诊疗之中
  3. 本院自建平台的功能不够完善,使用体验较差,对医生参与线上诊疗的激励也十分有限,“用爱发电”不可持续。实体医院自建平台的诊疗费用水平也偏低,难以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

(02)第三方平台

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包括专科的评估与筛选、患者流量的反馈、医生品牌与内容的推广、服务层级的设立、诊疗软件的持续更新、及时透明的报酬结算、帮助医生触达更多的患者等。

在第三方诊疗平台的选择上,除了中医习惯使用具有药材供给能力的平台(如甘草医生、小鹿医馆、药匣子等)之外,西医往往选择规模较大的互联网平台,包括京东健康、好大夫、春雨医生、微医、小荷医生、百度健康、爱问健康等。

(03)市场占比分析

具备一定在线医疗咨询业务规模的App主要有好大夫在线、丁香医生、春雨医生、微脉、京东健康、平安健康、微医以及健客医生。由于各公司具体数据缺失,无法基于营收判断在线医疗咨询市场竞争格局。本分析主要利用七麦网APP数据进行简要分析。在医疗分类下各App排名分别为:好大夫在线7、丁香医生13、平安健康14、微医19、春雨医生38、微脉35、京东健康44、小荷健康61、健客医生109。故由本排名可知,基于App下载量角度,在线医疗咨询领域中好大夫在线的用户量由较为明显的优势,同时总体可分为第一梯队(好大夫在线7、丁香医生、平安健康、微医)、第二梯队(春雨医生、微脉、京东健康、小荷健康)以及第三梯队(健客医生等App),线上医院App均不在前列。

总的来说,互联网医疗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政策支持、疫情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推动了行业的壮大,在线问诊、预约挂号、患者管理等业务领域逐渐完善。预计未来互联网医疗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将使患者和医生双方都在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然而,随着疫情淡化,整体市场用户需求回落,加之行业竞争激烈,政策监管力度加强、用户体验等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好大夫在线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关注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找差异化、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效率。此外,发展中需警惕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以确保患者的权益不受侵犯。同时,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Sunny学习

来源:Sunny学习

]]>
互联网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www.f-o-p.com/309199.html Sat, 11 Mar 2023 00:05:42 +0000 //www.f-o-p.com/?p=309199

 

随着互联网在大众生活中的不断普及与深入发展,互联网医疗这一全新的医疗健康服务业态发展趋势向好。本文从宏观上分析了当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情况,从目前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经营、技术等方面分析了这一行业的发展现状,同时与国外的行业竞争者进行横向对比,对这一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展望。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一、行业概况

互联网医疗行业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移动通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其主要提供功能包括医疗内容、在线诊疗、在线购药、疾病管理等。

图:互联网医疗分类

互联网医疗平台提供的服务贯穿了居民诊疗需求的全旅程,用户使用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前三大原因包含:患病知识信息获取、网络购药、在线问诊服务,占比分别为62.2%、52.3%、50.0%。互联网医疗内容的渗透率最高。

图:互联网医疗发展路径

图: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营业成本、从业人员

二、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

1. 互联网医疗产业链

图:互联网医疗行业产业链全景图

2. 商业模式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普通大众难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正确判别信息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平台布局内容业务,集成多方专业数据库及医生资源,帮助用户筛选优质的医疗内容,逐步成为大众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当前,内容型平台和服务型平台为互联网医疗用户获取医疗内容的主要渠道。

图:互联网医疗的两种平台

图:在线医疗商业模式图

以平安好医生的在线医疗业务模式为例,商业模式是向企业(B端)或个人(C端)提供线上问诊服务。

  1. 2B服务协议及2C付费会员产品是收入的主要来源,用户包括投保人、企业员工及其他个人用户。
  2. 2B服务协议:与平安寿险订立的服务协议(SLA),在平安金管家APP中以插件的形式为平安寿险用户提供在线问诊服务,并向平安寿险收取固定费用。
  3. 2C付费会员产品:包括就医360、私家医生等。
  4. 就医360:面向更广泛的人寿保险及医疗保险投保人提供按年收费的服务,2018年服务保险会员超100万,贡献收入超2亿人民币,截至2019年,累计服务会员超200万。
  5. 私家医生:为家庭提供一对一专属私家医生服务,推广初期主要采取2B2C模式,与金融、通信等行业大企业合作,借助企业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渠道,获取付费用户。私家医生也面向个人用户开放,分为标准版、儿童版、长辈版。
  6. 非会员在线问诊是流量入口,目前收入贡献较小,免费问诊咨询约占总咨询量的80%。

图:在线医疗各板块收入

平安好医生的业务特点是在线问诊以健康咨询为主,健康咨询量占总问诊量约50%;免费咨询占绝大多数,免费咨询占总问诊量约80%。

自有医生团队+AI协同服务问诊量快速增长:截止2019年底,自有医疗团队医生的数量超过1400个,单个医师成本约为每年30万人民币,医师平均流失率不到5%;在线问诊咨询中95%咨询都是由AI辅助的自有医疗团队完成。

图:在线问诊量快速增长

图:医生团队人数及合作医院数量

对于平安好医生的估值,主要参考美国最大的远程医疗公司TeladocHealth的估值。

我们认为中国在线问诊的市场未来的市场规模相比美国更大,根据VerifyMarkets的数据,预计美国在线问诊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35亿美金,而预计中国在线问诊市场在2022年将达到513亿人民币。

图:平安好医生估值

表:以平安好医生为例分析主营结构(单位:万元)

3. 技术发展

  1. 移动端发展促进医疗内容传播: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群获取医疗内容的渠道更加便捷,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
  2. 新兴技术与医疗结合:政策促进之下,云计算、大数据、AI等底层技术与医疗场景结合,技术助力挖掘人群的潜在需求,使得医疗内容的选题更具针对性,内容生产更为高效。
  3. 针对于用户在搜索医疗内容时遇到的问题,专业互联网医疗内容平台的技术、团队升级,使得内容在设计、制作、传播、反馈等各环节上均得到优化,内容的权威与精准性得到提升,用户使用平台的痛点逐步得到缓解。
  4. 医院服务由于低频、实体、公共品的特性,发展互联网医疗需要与实体医疗机构紧密协作,通过自建和平台合作两种线上模式增强远程医疗覆盖面和可及性。公立医院自建线上医院有利于对互联网医院认可和线上就诊渗透率提升;平台线上医院有利于效率提升和优化管理。

发展方向:线上承接实体医院,提供远程医疗和复诊服务,打破地域壁垒,实现个人就诊全周期健康管理。

图:技术与团队升级

4. 政策监管

互联网医疗作为新兴行业,诞生以来发展道路曲折。整体来看,行业发展受制于配套法律法规的健全,近年来配套政策正逐步完善。

复盘行业发展历史,2014-15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医疗受益于政策春风快速兴起,催生了如在线诊疗、健康咨询、挂号缴费等多种业态。2016-18年初,是行业发展较为受限的阶段,监管趋严、政策趋紧导致行业发展进入了较为缓慢的阶段。

2018-19年,配套政策逐渐规范,行业又进入了良性发展的阶段,根据目前的政策,互联网诊疗行为和成立互联网医院必须依托于线下的实体医疗机构,且提供慢性病复诊、家庭医生签约等明确类目的服务,不能提供初诊服务。

互联网医疗行业相关政策整理

三、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

1. 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

图:指数PE/PB

图:指数市场表现

钢铁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企业价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红利折现模型、股权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无杠杆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净资产价值法、经济增加值折现模型、调整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账面价值法、清算价值法、成本重置法、实物期权、LTV/CAC(客户终身价值/客户获得成本)、P/GMV、P/C(customer)、梅特卡夫估值模型、PEV等。

图:主要上市公司估值对比

2. 行业发展和驱动因子

内容型平台业务向在线医疗服务延伸。平台在获取内容授权流量收入的同时,拓展在线问诊、医药电商等收入。

文章认为,互联网医疗内容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1年预计为302.8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扩增至625.7亿元。其中,2020年受疫情影响,医药企业的营销预算缩减,医疗内容授权流量收入下降,而在线问诊和医药电商收入增加。

图:互联网医疗市场内容;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Wind

驱动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技术创新

为了避免政策的不确定和模式的不明晰,我们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可以跳出远程诊疗传统业务,向大健康管理模式转型,以诊疗为核心业务并向外延伸,从“有病治病”的被动医疗模式转变为国民主动进行大健康管理。

(2)政策助力

医药流通由“多票制”向“两票制”演化。过去医药在B端流转采取“多票制”,药品从出厂到医院/药店的过程中,需经历多层经销商流通,冗杂的分销模式抬高药品成本,同样使得分销流程的管理与药品流向的追踪难度加大。

2017年1月,政府印发《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标志着“两票制”正式落地。在“两票制”流通模式下,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大幅减少药品从药厂到医院的流通环节。

“一票制”目前处于萌芽阶段,“一票制”指药品从药厂到达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医院和药房)过程中,仅开一次发票,省去中间代理商家,药厂货款直接对接医保基金结算。

2019年11月,国务院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提出推进医保经办机构直接与药品生产或流通企业结算货款这一模式;2020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同样提出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

若“一票制”最终推广,传统经销商的角色将完全消失,B2B平台或成为药品交易双方信息公开与沟通的唯一场合,B2B医药电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3)大众接受

用户对互联网医疗平台信任度低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催化下,互联网医疗平台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价值凸显,提升了大众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认知和各平台流量,提高用户粘性,并推动行业用户逐步渗透。

图:在线问诊数据

(4)事件驱动

图:新闻指数

3.3行业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

表:常见行业风险因子;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

风险主要为医保对接进度风险,由于线上医保支付处于摸索阶段,目前互联网无法替代线下药店、实体医院职能,在对接医保、监管处方、控制费用方面进度需逐步推进,不会一步到位。

4. 竞争分析

平台布局医生端内容,更有利于聚拢医生资源

互联网医疗行业竞逐者不断。尽管医疗内容平台具备医生、用户、内容资源,相对于多数企业已更具互联网医院的拓展优势,但医生是平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平台较难维护的资源。

其中,少量内容平台同时布局医患两端内容,如快速问医生与丁香医生等,积累了百万医务资源。为平台的内容与服务输送专业医生,更有助于在线医疗业务的发展。根据调研数据显示,使用在线问诊服务时,用户对布局医患两端的平台的选择意愿较其他内容型平台高。

图:我国互联网医疗内容平台

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与国际比较:

(1)政策方面

  • 商保维度:相比于美国高度市场化且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商保医疗系统,中国的自费医疗支付过半,商业保险渗透率极低。2019年,居民自费医疗支出占比50%,商业保险支出占比仅5.6%。商保的地位可见一斑,自然也无权利无激励推广互联网医疗,推动发展。
  • 时间维度:美国18世纪就提出“医药分业”的概念。2002年Teladoc成立,2003年就进入高速发展。但中国的互联网医疗政策导向长期不明确,2018年才走向明朗,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医疗仍在起步阶段,时间线上远远落后。
  • 力度方面:相比于美国18世纪就提出“医药分业”的概念,并直接规定医师仅有诊断权和处方权,但无调配处方权,中国在2009年才推出新医改政策,同时由于过往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的医护人员获得的收益与劳动付出不匹配,所以缺乏利益补偿机制,配合意愿极低。从数据上来看,中国药品销售的二八格局并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7年提升3.3%)。

(2)收入结构方面

我国互联网医疗企业当前阶段难以摆脱传统电商模式。

以药养医下医保滥用,线上医保支付无法放开。由于我国公立医院挂号费极其低廉,中国患者未养成为医生劳动付费的习惯,导致医院以药养医、过度医疗,此时若放开线上医保支付,将会导致医保资金大量流失。

互联网药企医药不分家,极其依赖药品收入:阿里健康接近97%的收入来自卖药,互联网医疗的收入撑不起收入结构。

付费结构差异极大,以中国互联网医疗的龙头平安好医生为例,订阅收入占比仅13.5%,中国消费者的付费习惯远未养成。

图:收入结构;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方正证券

5. 发展和行情复盘

互联网医疗近年来高速发展,在我国卫生医疗总支出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

图:互联网市场规模

图:互联网医疗板块涨跌及估值情况;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民生证券

疫情重塑个人消费习惯,数字化医疗迎来发展机遇。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为主的线下医疗受到冲击,催生了线上医疗的需求。

数字化医疗迎来发展新机遇,一方面民众消费习惯逐渐改变,线上诊疗等方式被广泛接受。“互联网+医疗”行业用户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20年我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超过6亿人。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也出现井喷,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941亿。

图: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上海证券

图: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

阿里健康行情复盘与财务状况:

图:阶段行情数据

图:卖空数据统计

6. 中国企业重要参与者

  • 第一类:专注在线医疗,平安好医生(1833.HK)、微医(待上市)。
  • 第二类:专注医药电商,京东健康(6618.HK)、阿里健康(0241.HK)。
  • 第三类:支持医院主导互联网医疗的传统医疗IT厂商,卫宁健康(300253)、创业慧康(300451)。

图:代表性互联网医疗企业

(1)阿里健康(0241.HK)

阿里健康是阿里巴巴集团“DoubleH”战略(HealthandHappiness健康与快乐)在大健康领域的旗舰平台,是阿里巴巴集团投资控股的公司之一。

凭借阿里巴巴集团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物流、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的优势,阿里健康以用户为核心,全渠道推进医药电商及新零售业务,并为大健康行业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面解决方案,以期对现有社会医药健康资源实现跨区域的共享配置,同时在保障专业安全的基础上,大幅提高患者就医购药的便捷性,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目前,阿里健康开展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医药电商及新零售、互联网医疗、消费医疗、智慧医疗等领域。

(2)平安好医生(1833.HK)

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平安好医生”;股份代码:01833.HK)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致力于构建专业医患沟通桥梁。

公司于2018年5月4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2020年7月获准纳入恒生科技指数。目前,公司融合了HMO健康管理、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服务的整体商业模式,秉持“省时、省心、省钱”的价值主张,为用户提供有温度的医疗健康服务。

(3)京东健康(6618.HK)

京东健康是京东集团旗下专注于医疗健康业务的子集团,也是医疗产业链数字化改造的领跑者,公司致力于打造以医药及健康产品供应链为核心,医疗服务为抓手,数字驱动的用户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健康管理企业。

京东健康以国民健康为根本,充分整合企业资源,发挥优势能力,以用户和患者为中心,不断助力推动医疗健康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加易得、便捷、优质和可负担的医疗健康产品与服务,帮助人们享受更有品质的健康美好生活,致力于成为“全民首席健康管家”。

7. 全球重要竞争者

(1)TeladocHealth[TDOC.N]

TeladocHealth是美国远程医疗领域的领军企业。,成立于2002年,从电话远程问诊服务提供商发展为数字医疗巨头。

(2)Livongo[LVGO.O]

业务基调:专注慢病管理领域,通过2B2C的商业模式,利用硬件检测+人工远程指导提供服务。

背景:慢病管理领域历史最大IPO规模的企业,2019年7月25日于纳斯达克上市。业务发展:Livongo业务经历初步摸索、丰富方案、强化合作三个阶段,目前形成主营电子健康管理,针对不同场景提出各种解决方案。

四、未来展望

医疗内容的质量问题持续引发政策监管关注。同时,用户对于平台的专业性,尤其是医生的权威性,要求也有着较高期待。对此,政策和企业将发力,促使医疗内容的权威性将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政策激励专业医生主动参与健康科普,从源头控制内容质量。另一方面,政策和企业将对医疗内容的监管将加强,存在误导性的内容将被逐步“净化”。

医疗内容行业竞争加剧,更多内容型平台将强化其在线诊疗能力行业处于成熟阶段,竞争加剧。当前提供医疗内容的企业较多,而搜索引擎平台,如:百度、字节跳动等也在构建自身的医疗内容能力。同时,行业对内容质量的要求提升,医生的权威性、内容的全面性等构建了竞争壁垒,互联网内容行业竞争将逐步加剧。

多项政策利好互联网医疗提供在线诊疗与购药服务。且调研数据显示,内容用户对于在线诊疗和购药的付费意愿较好,利好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发展。

图:互联网医疗内容的第二增长线

因此,内容型平台将发挥自身用户、医生、内容等资源优势,强化在线诊疗、医药电商等能力,希望争取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然而,平台步入新的领域也需攻克医生运营、诊疗经验不足等挑战。

 

作者:蟹老板

来源:蟹老板

]]>
阿里、京东、百度“激战”互联网医疗 //www.f-o-p.com/304166.html Tue, 03 Jan 2023 05:39:45 +0000 //www.f-o-p.com/?p=304166

与衣食住行一样,医疗需求同样对人们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医疗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线下医疗日益完善之外,互联网医疗也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实现了快速起飞。现如今,互联网医疗已经逐步成为了线下医疗的重要补充,为人们的医疗需求提供了诸多助益。

而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疗领域,也迎来了各路玩家的争相入局,阿里、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早已参与其中,如今更是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中坚力量,为推动互联网医疗向前发展贡献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以前不久的购药难现象为例,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互联网医疗平台便积极应对,以保障药品供应。不过,尽管同为互联网巨头,阿里、京东、百度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优势却不尽相同。

阿里“流量护航”

事实上,阿里在许久之前就已经布局医疗健康领域了,阿里健康就是阿里巴巴集团“DoubleH”战略在大健康领域的旗舰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阿里健康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头部企业。据中康科技发布的《2022线上用药趋势白皮书》显示,中国每10个网民中就有1人在阿里健康大药房购药。而阿里健康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玩家中冲出重围,也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阿里系流量为阿里健康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众所周知,阿里健康背靠阿里巴巴集团,而阿里巴巴不仅生态完善,流量也十分充裕,无论是天猫、淘宝,还是支付宝,亦或是其他阿里系软件,都能为阿里健康引流,助推其业务发展。另外,以这些流量入口为依托,阿里健康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也能快速触达用户群体,优化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阿里健康不断丰富产品供给,以全方位满足消费者需求。

医药电商是阿里健康的核心业务,为了稳固并扩大既有优势,阿里健康也在不断提升供给能力,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从而增强消费者粘性。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天猫医药平台已服务于逾2.7万个商家,较2021年9月30日增加2000个;向用户提供商品超过4800万个SKUs,同比快速增加800万个。

除此之外,阿里健康也在持续提升数字化能力,布局数字医疗领域。

随着各路玩家布局互联网医疗领域,行业竞争也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数字医疗就成为阿里健康寻求突破的重要着力点。比如,阿里健康对外发布了全域数字化营销模型,通过数字化工具为药企赋能,帮助药企突破院外市场。在患者管理方面,阿里健康也以数字化能力为依托,打造了数字化患者管理模式,意在为患者提供普惠可及的疾病管理方式。

京东“供应链铺路”

除了阿里健康之外,京东健康也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居于前列。成立于2019年的京东健康,在2020年12月就登陆了港交所,成为了继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之后第三家在港交所上市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在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领跑者背后,京东健康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打法。

一来,京东健康以京东所打造的物流网络为依托,保证了药品的配送时效。不同于其他产品,部分药品的配送条件十分严苛,而京东在物流领域深耕多年,打造了完善的配送基础设施网络。京东健康依托于京东的物流网络和配送能力,能够以较快速度将产品配送至消费者手中。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京东健康使用了京东物流全国范围内的20个药品仓库和超过450个非药品仓库,京东大药房药品“自营冷链”能力已覆盖全国超240个城市。

二来,京东健康积极同医药健康企业或品牌展开合作,建立并持续优化供应链体系。事实上,京东健康一直在积极同国内外知名药企展开合作,并持续深化合作,在保持供应链稳定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供应链能力。据了解,京东健康已经与92%的全球50强药企和97%的全国百强药企达成了直接合作关系。

三来,京东健康持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以满足用户不同的医疗健康需求。面对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京东健康也在持续提升专业化能力,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比如,在单病种管理方面,京东健康推出了“京东大药房单病种患者关爱中心”,通过专科化运营以及完善的患者关爱体系,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全面的医药健康一站式服务。在问诊服务方面,京东健康推出了“专家在线”、“秒问京医”、“夜间急诊”三项在线问诊服务,以解决用户在不同场景出现的就医问诊需求。

百度“AI撑腰”

与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不同,百度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却是稍显波折。回溯过往可知,百度移动医疗事业部在2015年1月就成立了,但在两年后,百度移动医疗事业部被整体裁撤。直到2020年3月,百度宣布成立了百度健康。尽管历经波折,但百度健康如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悉,百度健康已累计为2亿多人提供过健康咨询服务。

一方面,百度健康在内容生态方面大力布局,满足了用户日常的健康知识需求。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对健康知识、医疗用药等医用信息也有了较高的需求,而人们在遇到问题或有想了解的信息时,往往会通过搜索来寻求答案,因此百度的搜索入口在健康咨询、医用内容了解方面具备天然优势。

百度健康发力内容生态,不仅能发挥其原本优势,还能够满足用户的健康知识普及需求。数据显示,百度健康已经积累了5亿+权威内容,合作权威专家超过2000位,行业权威机构超200家,每月进行超3000场健康直播。如今,百度健康的用户医疗健康信息日均检索量达2亿次。

另一方面,百度健康以多年的技术底蕴为依托,打造了精准医患匹配引擎,为用户和医疗服务实现精准匹配与连接提供助益。百度健康依托于百度在AI、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打造了精准医患匹配引擎,可帮助专病患者和公立医院专科在互联网上实现精准连接与匹配,避免患者绕弯路,以免延误病情。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百度健康已经累计直连了20余个国家医疗区域中心,直接合作了80多个国家重点专科和70多个省级重点专科,在过去一年时间已经为50万人次的专病患者提供了精准的服务,也为5万余名精准患者提供了预约到院的服务。

互联网医疗“路难行”

面对潜力巨大的互联网医疗领域,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入场布局,并且凭借着技术、流量以及供应链等多方面的优势,自带“光环”入局的互联网巨头们,更是已经在互联网领域杀出了一条路,成为了互联网医疗领域不容忽视的一方力量。只是即便如此,入局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互联网巨头们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其一,入局者众多,入局医疗领域的互联网巨头们不仅要同彼此展开竞争,还面临着来自丁香园等其他玩家的竞争。在互联网巨头入局互联网医疗领域之前,互联网医疗领域就活跃着一批资深玩家,比如微医、丁香园、春雨医生等等,并且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这些老牌玩家也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实力不容小觑。面对众多竞争对手们,互联网巨头们要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其二,互联网医疗平台同质化严重,很难塑造差异化优势。为了应对竞争,不少互联网医疗企业都在拓展业务范围,但这也使得其业务逐渐趋同。比如,尽管京东健康与阿里健康的业务模式不尽相同,但业务内容却颇为类似,主要包括在线零售药房、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以及智慧医疗业务。对入局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巨头们来说,建立差异化优势迫在眉睫。

其三,互联网医疗B端市场潜力巨大,但互联网巨头要挖掘B端市场并不容易。毫无疑问,互联网医疗行业B端市场拥有着巨大开发潜力,因此,不少互联网医疗企业都开始挖掘B端市场。但互联网巨头们大都从C端起家,其开拓C端市场的打法,不见得就适用于B端市场。因此,即便是手握巨大流量、拥有多种优势的互联网巨头们,在摸索B端市场方面也需要时间。

毋庸置疑,互联网医疗已然成为风口,而自带流量、物流、技术、资金等优势入局的互联网巨头们也已经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站住了脚跟。现如今,不少互联网医疗企业已经开始进行数智化探索,只是短期内却仍然难以摆脱“卖药”底色。总而言之,无论是阿里健康,还是京东健康,亦或是百度健康,其前行之路依旧漫长。

]]>
2021中国互联网医疗年度洞察 //www.f-o-p.com/250038.html Thu, 22 Jul 2021 08:11:18 +0000 //www.f-o-p.com/?p=250038

 

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出台,医药、医保等相关政策接连发布,市场逐渐打通线上“医+药+险”通路,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随着患者需求更加多样化,互联网医疗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未来,随着支付闭环的完善、技术应用更加广泛和成熟,互联网医疗将向健康领域拓展,深挖服务模式,实现医疗的长期价值。

-END-

 

 

作者:易观分析

来源:易观分析( yiguanguo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