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增长模型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Mon, 19 Feb 2024 05:48: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1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品牌增长模型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24年品牌10个增长模型 //www.f-o-p.com/337547.html Mon, 19 Feb 2024 05:48:24 +0000 //www.f-o-p.com/?p=337547

 

不贪心不退步、不骄傲

01.5A用户行为模型

全域的概念本质上是应对媒介的分化,而带来的消费者触点的碎片化。共域是内容与KOL的流量转化效率、私域是用户分层运营,是个消费者生命与行为周期管理的问题。公域+私域=全域

  • 5A:站在消费者行为的角度下
  • 描述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行为关系的强弱

  • A1:aware:了解(被曝光人群)
  • A2:appeal:吸引(浅互动人群)
  • A3:ask:问询(深互动人群)
  • A4:act:行动(购买)
  • A5:advocate:拥护(粉丝用户)

以往的推广是中心化的、如今的推广是去中心化的。更难了还是更容易了,本质上是变的更容易了,甚至消费者触达变的更高效了。前提是你会巧妙的分阶段种草渗透。

 

  • 以往的推广讲,覆盖
  • 如今的种草讲,渗透

02:GMV 转化模型听说过X意愿买X买的到X复购X品类容量

GMV由这5个要素决定,对应于品牌动作既:产品、定位、推广、渠道、运营,至于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其实一个都不能少。产品战场阶段产品重要、终端决战渠道重要、媒介传播阶段推广重要、竞争终局决战心智品牌重要。阶段不同,矛盾点不同、矛盾点不同问题也就不同。

  • 听说过:是推广带来的品牌知名度
  • 愿意买:由品牌(定位)偏好决定的认知度
  • 买得到:由渠道渗透度决定,属于通常理解的渠道、通路
  • 复购率:则由性价+消费者品牌偏好决定
  • 品类容量:市场天花板

03:品牌护城河模型

流量占据通路,品牌占据人心,流量的本质是买卖(买流卖货),只有当消费者愿意为品牌而付出溢价、为品牌买单时,企业才拥有了真正的护城河,这也是建立护城河的价值所在。于产品维度而言,同样的功能和品类,当消费者的心智一旦饱和,你想再打进,那就难了。

营销心理学领域,有一个概念,用户只能记住一个品类里的七个品牌,在媒体资讯量爆炸的当下,产品不是竞品,争夺注意力本身才是。注意力首先来自品类的需求,其次是媒介+流量+内容的呈现,再次是品牌的选择。既需求-搜索-兴趣-对比-选择-购买-评价-分享-复购。

04:商战4模型

绝大多数的强势品牌都是在品类兴起的初期打造出来的,品类自带光环成为第一的优势首先来自认知的优势。

留给第二名、第三名的机会在于发现、创造、结合认知优势、企业实力而做出的客观的选择(进攻战、防御战、侧翼战、游击战)。战场(创造认知优势)、战区(聚焦优势资源)战局(品牌差异化策略)战势(把握品类分化趋势)。既以优势认知为条件、以企业实力为基础,选择战区,一战而定,正所谓: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可千里会战——孙子兵法。

  • 防御战:只有市场领先者才应该考虑防御
  • 进攻战:要在领先者优势中找弱点,并向这一弱点发起攻击
  • 侧翼战:在无人竞争的地区展开,“市场细分”,即寻找市场空缺
  • 游击战:随时准备撤退、随时准备游击

05:规模壁垒模型

硅谷教父杰弗里·摩尔,曾经对新兴行业最终的市场格局进行过有趣的阐述:不妨想象森林中有大猩猩、狒狒和猴子三种动物。体重达800磅的大猩猩是毫无疑问的霸主,森林所有的香蕉全部归它;狒狒不和大猩猩抢市场,做深专有市场;猴子常常结伴成群,但他们能活下来也就是靠捡大猩猩和狒狒不吃的小香蕉、烂香蕉。

老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跑出规模优势来,进而才有全产品线出击的成本优势。迈克尔波特,总成本领先强调:当别的公司在竞争过程中已失去利润时,这个公司依然可以获得利润。没有规模就没有量的基础。

06:竞争4要素模型位置 X 节奏 X 兵力 X 策略

从行业上看有行业市场价格段、从品类上看有品类分化与品类特性,从竞争角度看有前浪在、更有后浪来。孙子兵法讲: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可千里会战,知道在哪里开战、选择在哪里开战,比开战这个动作更重要。

蜀汉之争,刘邦占据了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项羽想打,打不进来,刘邦却可以随时打出去,达到了进可直取天下,退可安于一隅的战略效果(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刘邦在具体的战役上可以失败很多次,因为汉中作为优势位置可以保全实力。

项羽只要失败一次,就会遭遇战略失败。用毛主席的话说:我们广大指战员,要注意那些因为赢了一场战争而满盘皆活的,同时也要注意那些因为输了一场战争而满盘皆输的。

  • 决定发动辽沈战役后,先从哪里打起?
  • 出现了分歧和争论
  • 主席后来曾感叹:战锦方为大问题

07:传播覆盖模型

《三体》叶文洁通过向太阳发射信号,由太阳加强,再向宇宙中发射出去,这个信号强到半人马座的三体星系也能收到了。做品牌也是发信号,要强、大、广、长。

  • 信号要强:能选择高势能媒介,就不用低势能媒介,传统媒介在公信力,出圈是亚文化,种草靠内容深挖,短视频是共创,直播是拉新
  • 覆盖要广:不能只讲精准打击,要广覆盖到全消费者角色:信息收集者、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传播者、处置者
  • 范围要大:要做全国的生意,就不能在县里吆喝
  • 时间要长:不能搞突击投放,要计划排期,年年有余

覆盖是个广而告之的过程,渗透是个圈层的概念

去中心化的媒介环境下,人被不同的KOL连接着,既凯文凯利说的:媒介既人的概念。渗透一是在同一类人群的渗透、二是在跨人群的渗透。

 只要新的媒介才能产生新的认知,新消费品牌的阵地显然应该是新媒介,新流量,因为背后是新人群。新人群的本质是存在这认知空窗(空位),只有认知空窗才有机会建立心智机会——这也是种草土壤的选择问题。

08:三原点模型原点市场=原点人群+原点渠道

原点市场、原点人群、原点渠道,是个相互涌现的过程。通过原点人群,清晰原点渠道,进而在原点人群、原点渠道不断叠加的过程中找到原点市场。

市场是个泛泛而谈的概念,市场=渠道+人群。在0到1的过程中,对于市场的理解首先是原点人群。既:清晰原点人群画像,所谓原点人群画像不只是年龄、性别、收入、学历,更多的是原点人群的行为、喜好、触媒习惯。

比如:原点人群对于媒介、内容的偏好,是小红书、还是抖音、是图文,还是短视频;另外,要注意在原点人群中那些具有意见领袖特质的“人像”,他们通常会成为超级用户,这就需要对于原点人群的数据、行为“跟踪”。

比如:可以重点跟进10个原点客户,这些客户的微博、抖音、小红书历史图文。方法可以通过拉群的方式,定期发点小福利、小惊喜。进而,逐步清晰原点人群对于产品的功能、利益的理解。

换句话说就是:

  • 了解真正的消费者是如何买(需求、认知)
  • 了解真正的消费者是为何买(价值、卖点)
  • 了解真正的消费者是在哪买(渠道、媒介)
  • 了解真正的消费者是如何用(场景、复购)

通过,了解真正的消费者进而逐步清晰消费者如何买、为何买、在哪买、如何用,进而逐步完善、建立清晰的市场初认知。这个初认知一旦建立起来,那么对于后面的原点渠道也就会逐步清晰。甚至反过来,对于产品的宣传、媒介、推广、图文、KOL投放也会有的放矢。

  • 生意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真实的消费者而来
  • 从0到1的过程中要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
  • 进而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循序渐进、知行合一

原点人群后,就是原点渠道。原点渠道就是那些真正能走货、卖货的通路。不同消费者的触媒习惯不同、同样的产品京东、天猫、淘宝、拼多多、抖音、快手效率也不同。

人、货、场的逻辑在于,从原点人群(人)到原点渠道(场),进而达到人、货、场的匹配,找到原点市场。进而建立、打造样板市场、逐步建立根据地。从4P到三原点、再到样板市场、再到根据地建设。

这个匹配的过程,就是新消费品牌从0到1所要必须经历的认知初挑战。既:4P、三原点挑战。

09:战略三模型

顶层设计:顶层设计不是设计顶层,而是form top to down:一竿子捅到底、一竿子看到底、一竿子干到底。既:企业战略—市场战略—品牌战略。企业战略决定市场战略,市场战略决定品牌战略。

企业战略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在企业(组织)层面的战略首先是不做什么、做什么。选择做什么样的行业(赛道)、瞄准什么样的市场机会、做什么样的业务板块、拉出一条怎样的产品线规划。既:行业-市场-业务-产品线

市场战略:你可以把市场战略理解为绘制一张“作战地图”企业战略已经把行业、市场、业务、产品线规划好,好比粮草、兵马都已经准备好了。怎么打这个仗,先出哪个兵(产品)、先占领哪个山头(原点市场)、后出什么兵、怎么从一个点、到一条线、再到一个面,形成一个怎样的局。

品牌战略:产品是占领货架的,品牌是占领心智的。上兵伐谋,品牌战略就是上兵伐谋。就是你要举一杆什么样的大旗,去号令天下、去讨伐天下,这杆旗有多重要,它关乎投入、可断生死。落下来就是:品牌命名、产品系列化包装、差异化购买理由。

  • 没有企业战略就没有市场战略、没有市场战略就没有品牌战略
  • 企业战略是为君之道、市场战略是为将之道、品牌战略是为战之道

10:竞争价值五段论模型

  • 产品阶段:口味、包装、原料、工艺
  • 渠道规模:线上、线下、宽度、广度
  • 品牌知名度:广告、宣传、新闻、公关
  • 品牌认知度:品类、特性关联度
  • 精神文化:内在文化、精神属性

五个层次代表着一个品类市场竞争的进化度,1-5层进度越高,获取利润的竞争护城河就会越强,该品牌就越具备品类定价权。同样在一个以品牌为竞争工具的品类市场最终也会从1层走向5层。

在产品阶段有产品胜无产品、好产品胜坏产品、有技术胜无技术;渠道阶段线下、线上最终三家在量上都将趋于一致;品牌知名度,无非明星+广告、图文+短视频、流量+内容。

产品端、渠道端、品牌知名度端的竞争逐步升级到品牌认知度的竞争。设备可以立马跟上,放大产能、线下渠道铺货长期看终将走到零和博弈、线上你可以在淘宝、京东、天猫上货推广我同样也可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谁率先打入心智,将品牌注入心智。在当下混战阶段,各个品牌都有机会。

作者: 老高商业与品牌

来源: 老高商业与品牌

]]>
品牌20个增长模型 //www.f-o-p.com/317649.html Sat, 24 Jun 2023 00:05:53 +0000 //www.f-o-p.com/?p=317649

 

不贪心、不退步、不骄傲

01、5A用户行为模型

全域的概念本质上是应对媒介的分化,而带来的消费者触点的碎片化。共域是内容与KOL的流量转化效率、私域是用户分层运营,是个消费者生命与行为周期管理的问题。公域+私域=全域

  • 5A:站在消费者行为的角度下
  • 描述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行为关系的强弱

 

  • A1:aware:了解(被曝光人群)
  • A2:appeal:吸引(浅互动人群)
  • A3:ask:问询(深互动人群)
  • A4:act:行动(购买)
  • A5:advocate:拥护(粉丝用户)

以往的推广是中心化的、如今的推广是去中心化的。更难了还是更容易了,本质上是变的更容易了,甚至消费者触达变的更高效了。前提是你会巧妙的分阶段种草渗透。

  • 以往的推广讲,覆盖
  • 如今的种草讲,渗透

02、品牌跨越鸿沟

打造爆品是核心用户的圈层引爆、明星代言、跨界联名是突破圈层的品牌动作。消费者从早期大多数到晚期大多数,是全域增长架构结果。

 

  • 爆品阶段:创新者+原点人群
  • 出圈阶段:早期使用者+原点渠道
  • 跨越阶段:早期使用者+早期大众
  • 品牌阶段:早期大多数+晚期大多数

03、GMV = 听说过X意愿买X买的到X复购X品类容量

GMV由这5个要素决定,对应于品牌动作既:产品、定位、推广、渠道、运营,至于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其实一个都不能少。产品战场阶段产品重要、终端决战渠道重要、媒介传播阶段推广重要、竞争终局决战心智品牌重要。阶段不同,矛盾点不同、矛盾点不同问题也就不同。

 

  • 听说过:是推广带来的品牌知名度
  • 愿意买:由品牌(定位)偏好决定的认知度
  • 买得到:由渠道渗透度决定,属于通常理解的渠道、通路
  • 复购率:则由性价+消费者品牌偏好决定
  • 品类容量:市场天花板

04、基础概率模型

一个事情的发生概率等于=基础概率*本身这个事情的概率。品类是生意的基础点与天花板,在一个没落的行业里,你无法逃出升天。品类的基本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败的大概率。

把生意看做一棵语义树,深入细节或者枝叶前,要理解基本原理,大赛道的小机会就是对品类与分化基本原理的理解,否则细节和树叶就没有可依附的东西。

品类不变的底层逻辑是对接客户需求的价值不变——品类对接需求,消费者以品类思考,用品牌表达——来瓶可乐、喝点星巴克、滴滴一下。可乐=可口可乐、星巴克=咖啡、滴滴=打车,品牌占据(代表)品类,便是抓住了消费者底层需求的最短路径。品牌是冰山一角,而品类则是整个冰山——了解品类,才能更加了解生意。

“分化”的力量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世界万物皆源于“分化”,而“分化”是物种发展的必然趋势《物种起源》。

三个逻辑:

  • 品类不是原因,是结果
  • 生意的价值就在于品牌=品类,这个等号画的越快、越值钱
  • 创新细分品类,是差异化最粗暴、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05:品牌护城河模型

流量占据通路,品牌占据人心,流量的本质是买卖(买流卖货),只有当消费者愿意为品牌而付出溢价、为品牌买单时,企业才拥有了真正的护城河,这也是建立护城河的价值所在。于产品维度而言,同样的功能和品类,当消费者的心智一旦饱和,你想再打进,那就难了。

 

营销心理学领域,有一个概念,用户只能记住一个品类里的七个品牌,在媒体资讯量爆炸的当下,产品不是竞品,争夺注意力本身才是。注意力首先来自品类的需求,其次是媒介+流量+内容的呈现,再次是品牌的选择。既需求-搜索-兴趣-对比-选择-购买-评价-分享-复购。

06、商战4模型

绝大多数的强势品牌都是在品类兴起的初期打造出来的,品类自带光环成为第一的优势首先来自认知的优势。

留给第二名、第三名的机会在于发现、创造、结合认知优势、企业实力而做出的客观的选择(进攻战、防御战、侧翼战、游击战)。战场(创造认知优势)、战区(聚焦优势资源)战局(品牌差异化策略)战势(把握品类分化趋势)。既以优势认知为条件、以企业实力为基础,选择战区,一战而定,正所谓: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可千里会战——孙子兵法。

  • 防御战:只有市场领先者才应该考虑防御
  • 进攻战:要在领先者优势中找弱点,并向这一弱点发起攻击
  • 侧翼战:在无人竞争的地区展开,“市场细分”,即寻找市场空缺
  • 游击战:随时准备撤退、随时准备游击

07、规模壁垒模型

硅谷教父杰弗里·摩尔,曾经对新兴行业最终的市场格局进行过有趣的阐述:不妨想象森林中有大猩猩、狒狒和猴子三种动物。体重达800磅的大猩猩是毫无疑问的霸主,森林所有的香蕉全部归它;狒狒不和大猩猩抢市场,做深专有市场;猴子常常结伴成群,但他们能活下来也就是靠捡大猩猩和狒狒不吃的小香蕉、烂香蕉。

老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跑出规模优势来,进而才有全产品线出击的成本优势。迈克尔波特,总成本领先强调:当别的公司在竞争过程中已失去利润时,这个公司依然可以获得利润。没有规模就没有量的基础。

08、生意= 位置 X 节奏 X 兵力 X 策略

从行业上看有行业市场价格段、从品类上看有品类分化与品类特性,从竞争角度看有前浪在、更有后浪来。孙子兵法讲: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可千里会战,知道在哪里开战、选择在哪里开战,比开战这个动作更重要。

蜀汉之争,刘邦占据了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项羽想打,打不进来,刘邦却可以随时打出去,达到了进可直取天下,退可安于一隅的战略效果(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刘邦在具体的战役上可以失败很多次,因为汉中作为优势位置可以保全实力。

项羽只要失败一次,就会遭遇战略失败。用毛主席的话说:我们广大指战员,要注意那些因为赢了一场战争而满盘皆活的,同时也要注意那些因为输了一场战争而满盘皆输的。

  • 决定发动辽沈战役后,先从哪里打起?
  • 出现了分歧和争论
  • 主席后来曾感叹:战锦方为大问题

09、信号覆盖模型

《三体》叶文洁通过向太阳发射信号,由太阳加强,再向宇宙中发射出去,这个信号强到半人马座的三体星系也能收到了。做品牌也是发信号,要强、大、广、长。

  • 信号要强:能选择高势能媒介,就不用低势能媒介,传统媒介在公信力,出圈是亚文化,种草靠内容深挖,短视频是共创,直播是拉新
  • 覆盖要广:不能只讲精准打击,要广覆盖到全消费者角色:信息收集者、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传播者、处置者
  • 范围要大:要做全国的生意,就不能在县里吆喝
  • 时间要长:不能搞突击投放,要计划排期,年年有余

覆盖是个广而告之的过程,渗透是个圈层的概念

去中心化的媒介环境下,人被不同的KOL连接着,既凯文凯利说的:媒介既人的概念。渗透一是在同一类人群的渗透、二是在跨人群的渗透。

 只要新的媒介才能产生新的认知,新消费品牌的阵地显然应该是新媒介,新流量,因为背后是新人群。新人群的本质是存在这认知空窗(空位),只有认知空窗才有机会建立心智机会——这也是种草土壤的选择问题。

10、zoom in、zoom out

毛泽东决策发动辽沈战役,但先从哪里打起?毛泽东与林彪之间出现分歧和争论。毛泽东后来曾感叹:“战锦方为大问题”。辽沈战役势在锦州、锦州之局点在塔山,塔山就是从战场、到战区、战局,战势的破局点,这才有才有4A急电打锦州。

孟良崮是山区,装备齐整的机械化队伍在山区寸步难、作战优势全无,粟裕将军指挥华东野战军,三天三夜的时间全歼了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孟良崮就是破局点。

任何产品都要有且只有一个核心功能,而不是很多种可有可无的功能,那些说不上好、也找不到不好的功能,说的越多越让产品变得平庸。平庸,其实就是没有找到真正的那个点。那个点找不到,就没办法打破局面,打开局面。

破局一定要配合大方向,点线面体,建立单品带体系的大局观。苹果前CEO斯卡利提了一个词叫(zoom in)抽象和(zoom out )聚焦,从高度看整个行业方向、走向,既战势所指,后者既聚焦单点打破战局。

既能看到战势,又能沉下去入局、开局、破局。世界少有把这二者完美结合的人。好在我们是个组织,董事长的雄才与总经理的伟略,可以相得益彰。

11、重复建立认知

康纳曼在《快思慢想》一书中指出,人是一种生物,在生存环境中要保持警觉。重复性会引发认知放松的舒服感和熟悉感,一个信息反复出现没有带来不好的结果就会变成一个安全的讯号,时间长了,安全的就是好的,熟悉了就容易喜欢——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集中的曝光效应和重复效应。

 

  • 不断重复就是不断制造熟悉
  • 重复了就熟悉、熟悉了就喜欢、喜欢了就购买
  • 越重复就越熟悉、越熟悉就越喜欢、越喜欢就越购买

事实上,那些成功的品牌无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在新媒体、无论是图文还是短视频,都深刻而简单的理解重复这件事的重要性,从今年不过,不收礼、到怕上火,喝王老吉;从去屑,海飞丝、到恒源祥,羊羊羊,他们都不厌其烦的重复再重复,哪怕到了恶俗——即使恶俗,但真有效。

12、消费者角色

流量的本质是注意力,流量生意的本质是注意力的贩卖。刺激信号越强,注意力越大;刺激信号越久、注意力越弱;流量越精准,转化效率越高。2019年,Adidas全球媒介总监说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过去一年我们大量的把费用用在了,投资流量效果广告上,占比高达77%,这是导致Adidas业绩受损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消费者的市场角色分为六种类型:信息搜集者、决策者、购买者、体验者、传播者、处置者。

一个品牌能刷屏是因为其更广泛的覆盖了市场目标消费者全角色,而不是只针对其中的决策者、购买者。单维度的信息流是最差的贩卖、直播次之、两害相权,种草起码还瞄准了产品体验者、产品传播者。

流量要精准就要瞄准单一消费者角色。流量越精准,就越有效,越有效就越聚焦在单一角色(购买者),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丢掉了品牌六分之五的效能。所以,一个品牌单纯只做信息流投放看转化率的,最后都是无流可投,无量可转,无路可走。

13、原点市场=原点人群+原点渠道

原点市场、原点人群、原点渠道,是个相互涌现的过程。通过原点人群,清晰原点渠道,进而在原点人群、原点渠道不断叠加的过程中找到原点市场。

市场是个泛泛而谈的概念,市场=渠道+人群。在0到1的过程中,对于市场的理解首先是原点人群。既:清晰原点人群画像,所谓原点人群画像不只是年龄、性别、收入、学历,更多的是原点人群的行为、喜好、触媒习惯。

比如:原点人群对于媒介、内容的偏好,是小红书、还是抖音、是图文,还是短视频;另外,要注意在原点人群中那些具有意见领袖特质的“人像”,他们通常会成为超级用户,这就需要对于原点人群的数据、行为“跟踪”。

比如:可以重点跟进10个原点客户,这些客户的微博、抖音、小红书历史图文。方法可以通过拉群的方式,定期发点小福利、小惊喜。进而,逐步清晰原点人群对于产品的功能、利益的理解。

换句话说就是:

  • 了解真正的消费者是如何买(需求、认知)
  • 了解真正的消费者是为何买(价值、卖点)
  • 了解真正的消费者是在哪买(渠道、媒介)
  • 了解真正的消费者是如何用(场景、复购)

通过,了解真正的消费者进而逐步清晰消费者如何买、为何买、在哪买、如何用,进而逐步完善、建立清晰的市场初认知。这个初认知一旦建立起来,那么对于后面的原点渠道也就会逐步清晰。甚至反过来,对于产品的宣传、媒介、推广、图文、KOL投放也会有的放矢。

  • 生意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真实的消费者而来
  • 从0到1的过程中要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
  • 进而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循序渐进、知行合一

原点人群后,就是原点渠道。原点渠道就是那些真正能走货、卖货的通路。不同消费者的触媒习惯不同、同样的产品京东、天猫、淘宝、拼多多、抖音、快手效率也不同。

人、货、场的逻辑在于,从原点人群(人)到原点渠道(场),进而达到人、货、场的匹配,找到原点市场。进而建立、打造样板市场、逐步建立根据地。从4P到三原点、再到样板市场、再到根据地建设。

这个匹配的过程,就是新消费品牌从0到1所要必须经历的认知初挑战。既:4P、三原点挑战。

14、增长模型

顶层设计:顶层设计不是设计顶层,而是form top to down:一竿子捅到底、一竿子看到底、一竿子干到底。既:企业战略—市场战略—品牌战略。企业战略决定市场战略,市场战略决定品牌战略。

企业战略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在企业(组织)层面的战略首先是不做什么、做什么。选择做什么样的行业(赛道)、瞄准什么样的市场机会、做什么样的业务板块、拉出一条怎样的产品线规划。既:行业-市场-业务-产品线

市场战略:你可以把市场战略理解为绘制一张“作战地图”企业战略已经把行业、市场、业务、产品线规划好,好比粮草、兵马都已经准备好了。怎么打这个仗,先出哪个兵(产品)、先占领哪个山头(原点市场)、后出什么兵、怎么从一个点、到一条线、再到一个面,形成一个怎样的局。

品牌战略:产品是占领货架的,品牌是占领心智的。上兵伐谋,品牌战略就是上兵伐谋。就是你要举一杆什么样的大旗,去号令天下、去讨伐天下,这杆旗有多重要,它关乎投入、可断生死。落下来就是:品牌命名、产品系列化包装、差异化购买理由。

  • 没有企业战略就没有市场战略、没有市场战略就没有品牌战略
  • 企业战略是为君之道、市场战略是为将之道、品牌战略是为战之道

15、竞争价值五段论

  • 产品阶段:口味、包装、原料、工艺
  • 渠道规模:线上、线下、宽度、广度
  • 品牌知名度:广告、宣传、新闻、公关
  • 品牌认知度:品类、特性关联度
  • 精神文化:内在文化、精神属性

五个层次代表着一个品类市场竞争的进化度,1-5层进度越高,获取利润的竞争护城河就会越强,该品牌就越具备品类定价权。同样在一个以品牌为竞争工具的品类市场最终也会从1层走向5层。

在产品阶段有产品胜无产品、好产品胜坏产品、有技术胜无技术;渠道阶段线下、线上最终三家在量上都将趋于一致;品牌知名度,无非明星+广告、图文+短视频、流量+内容。

产品端、渠道端、品牌知名度端的竞争逐步升级到品牌认知度的竞争。设备可以立马跟上,放大产能、线下渠道铺货长期看终将走到零和博弈、线上你可以在淘宝、京东、天猫上货推广我同样也可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谁率先打入心智,将品牌注入心智。在当下混战阶段,各个品牌都有机会。

16、品类分化

品类在分化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个模糊阶段——分化的临界状态。比如像进口啤酒,可能在重度消费者认知中,它已经形成了新的品类——喝点进口啤酒。甚至这类重度消费人群在认知上支持区隔产生。但是在广谱人群当中,它可能还没有这个区隔的认知基础,可能觉得这两个都是属于啤酒品类里面。

判断依据:消费趋势、可感知性、对方防御

消费趋势:是不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购买这个产品,尤其你的母品类中的人,是不是在往你这边靠。比方说喝啤酒(母品类)的人里面是不是会有更多的人转移到你认为的趋势里。

可感知性:新品类是否较原品类有清晰有效的利益点,它相较原品类的一个清晰的利益点,也就是我们说的:差异化的价值点是不是明显的能够让顾客很清晰的去感知到。比方进口啤酒的口感是不是真的和国产啤酒有非常明确的可感知差异,尤其是对非重度消费者而言。如果是,那么推动品类化的品牌,要尽快在认知窗口之前抢先进入心智。

对手的防御:原品类的对手:这一类的竞争对手,对我们的威胁是最大的。他们非常熟悉行业,甚至可能比你强大。你分化出来的新品类,通常都会对他们造成利益损害,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来封杀你。这种要找到对手结构性劣势。

17、极致荒谬

创建一个更大、更全、更好的公司,从而超越竞争对手,这对初创公司而言,无异于以卵击石。初创公司更应该将单一要素最大化,只针对最关键的单一要素,集中优势力量重点突破。

芒格说:一个企业一旦在某个重要的环节上做到近乎荒谬,那么它就具备了取胜系统。事实上,那些好的生意是可以住进人们心里的,而住进人们心里并不容易。用户几乎不会记住平常或平庸的产品服务,能让用户记住并感动的,是那些近乎荒谬的品质或服务。在一个单点、单一要素上聚焦资源,所带来的峰值体验就是口碑。

因为,单一要素而产生的极致荒谬,是最容易引发用户的强烈记忆和好感,也最容易在用户那里建立知名度和打通相关心智连接。这种流量一旦回头,其品牌必然跟随受益。企业取胜的关键在于“单一要素最大化”,即企业应聚焦第一曲线的一个核心要素,重度投入资源,通过单一要素10倍速变化识别破局点,再将全部资源投入,让单一要素最大化,并且击穿阈值,需要的是创始人的判断力和执行力。

  • 小米把性价比做到了近乎荒谬,收获了口碑
  • 苹果手机将体验做到了极致,开创了智能手机
  • 胖东来将服务做到了极致,建立了护城河
  • 蜜雪冰城把价格做到了近乎荒谬,达成了规模

18、模仿定律

  • 即1%的人影响9%的人,再影响90%的人
  • 高端产品消费往往有一个特征,即结构性消费
  • 从上到下,既是“1990法则”又是模仿定律
  • 1%的KOL,自上而下
  • 9%的KOC,辐射周边
  • 90%的普罗大众
  • 这个结构和高铁坐一样
  • 1%是商务座,9%是一等座,90%是二等座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在著作《模仿的定律》中提出“种草心理学”,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模仿他人的习惯,而这种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塔尔德还提出了三个模仿定律:

第一个,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上层人士的倾向

第二个,模仿一旦发生,便以几何级数增长,迅速蔓延

第三个,人类对本土文化的模仿总是优于外部文化

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也是社会行为的最终元素,社会就是由互相模仿的个人组成的群体。社会关系基本上就是模仿的关系。结合创新扩散曲线,一个新产品、新品牌是怎么流行起来的?最终不过是一小撮人先试用了这个产品,然后引起了大众的模仿。

真实的消费也是如此:根据克劳锐的调研,有67.8%的用户认为种草内容对选择商品并最终产生购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74%的用户曾经购买过被种草的商品,80.7%的用户被种草后会在一周内完成购买。KOC/L营销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模仿,往下挖——模仿的根源在于认同。包括:身份、情绪、态度、价值观的认同。

  • 社会关系三层模仿:熟人朋友、意见领袖、明星效应
  • 模仿的四要素:场景、标签、语言、文化

19、卖点公式:选用了、具有了、满足了

红牛:选用了(牛磺酸、咖啡因、维生素B12等)配料,具有(提神抗疲劳)功能,满足了使用者(疲劳、犯困时需要提升精神头)利益,所以,困了、累了,喝红牛。

元气森林:选用了(水、赤藓糖醇、二氧化碳等)配料,具有(低糖、0脂、0卡)功能,满足了使用者(既想喝饮料又怕胖)利益,所以,好喝,不怕胖。

小仙炖:选用了(95℃恒温炖煮)技术,具有(营养留存最大化)功能,满足了使用者(既想吃燕窝又不方便加工)利益,所以,鲜炖燕窝,认准小仙炖。

三顿半:选用了(从“烘焙-萃取-冻干”全链路自建),具有(在任何温度任何液体中溶解)功能,满足了使用者(品质+便捷)利益,所以,精品速溶咖啡,就选三顿半。

简爱:只选用了(生牛乳、糖、乳酸菌)为配料,具有(健康、无添加)功能,满足了使用者(健康、安全)利益,所以,这就是简爱,生牛乳、糖、乳酸菌,其他的没了。

拉面说:选用了(半生鲜面、定制料包)为配料,具有(健康、方便、好吃)功能,满足了使用者(既健康、又方便)利益,所以拉面说,家里的拉面馆。

20、5A策略

从品牌用户、到竞品用户、到品类用户、再到跨品类用户、再到场景用户。只有不断的突破圈层,才有可能保持增长,尤其是在跨越鸿沟阶段;实现指数增长更是如此——流量、破圈、转化、运营、沉淀心智。

以消费者画像标签为依据,以销量基数数据为判断:圈定品牌核心画像标签,锁定A4-A5核心策略人群:新锐白领、资深中产、精致妈妈、小镇青年、Gen Z(Z世代)、都市银发、小镇中老年以及都市蓝领,以A4-A5画像为基础,做流量拉升的用户圈层拉新。

既:对的人(用户画像)、多层次(5A分层)、多维触达(站外、站内)

1)基于品牌5A人群的洞察,清晰用户画像

2)产出基于洞察的人群,破圈策略

3)通过运营实现,落地闭环

通过对人群及品牌用户5A的分析,能够清晰的把策略对应于不同圈层的人群,破圈的核心在于拉动A4-A5类型以外的用户,通过内容引导用户逐步沉淀为A2-A3用户,为销售转化做流量蓄水准备。

根据5A人群层次,制定触达组合“品牌广告 + 内容种草 +付费流量”,实现跨触点 / 频次的内容触达。

站外:依据数据画像,选择品牌广告触达O-A1人群,通过短视频达人种草激发A1-3人群的转化,再配合竞价广告转化成为A4人群。

站内:超级互动城和品牌特秀做“O-A1人群”曝光(瞄准机会人群),做新用户触达。利用直通车做“A2-3人群”的购物意图做人群触达,激发用户、加深行为,钻展做“A3-A4人群”(兴趣人群、购买人群),利用品销宝做“A4-A5人群”(购买人群、忠诚人群)。

位置、节奏、兵力、策略,最终完成基于5A人群的货品结构搭建:

 

作者: 老高商业与品牌

来源: 老高商业与品牌

]]>
万字解析品牌全域增长模型 //www.f-o-p.com/285106.html Fri, 24 Jun 2022 10:02:47 +0000 //www.f-o-p.com/?p=285106

 

全域增长是品牌的必经之路,本文将通过4个阶段16个模块进行品牌全域增长模型的解析,整个增长过程也伴随着对企业不同能力的考验,我总结为4-In-Power

第一阶段-品牌战略定位-Insightful

主要是对洞察和决策力的考验,路选对了,就不怕远。

梗概:赛道选择完毕之后进行用户洞察需求分析来进行品牌战略规划。

 万字解析品牌全域增长模型

赛道选择

这是一件选择大于努力的事情。

首先要观察宏观市场,必须要动静结合:动态视角观察国内市场与成熟市场的差距、观察国内市场近几年增速,观察赛道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静态视角观察市场规模,通过现有市场规模和增速结合关键驱动因素来预测赛道未来的市场规模。因为市场规模等同于赛道天花板,更高的天花板会带来更高的估值。

为什么要动静结合着看?因为千万不要被短期的高增速冲昏了头而忽略了市场规模,一定要选择发展机会大的宏观市场。

其次要洞见细分市场,必须考虑三个条件:细分市场的规模、潜力、吸引力和结构,以及自身的目标和资源。要选择“适合自身规模和增速”的细分市场。比如小企业可能由于人员和技术有限,难以直接为规模较大的市场提供服务,或者由于竞争过于激烈,最终选择规模较小的细分市场。但这些市场在大企业看来或许吸引力不大,但是对小企业具有盈利潜力。

另外还需要考虑影响细分市场长期吸引力的结构性因素,比如竞争是否良性、产品是否具有可替代性等。即使一个细分市场满足前两个条件,也必须考虑自身的目标和资源。要选择自身能够创造显著用户价值并且具备优势的细分市场。

最后要环视竞争者,第一步要识别竞争者,狭义上可以把竞争者定义为以相似的价格向相同的用户提供类似产品和服务的其他企业,但是广义上,竞争者可能包括所有能提供相同服务的企业。第二步要评估竞争者,明确各个竞争者在市场中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战略是什么?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尽可能多地了解竞争者的情况,比如竞争者对当前市场份额、技术领先性、服务领先性、盈利性、现金流和其他目标的相对重视程度。甚至要评估竞争者的反应,因为每个竞争者都有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内部文化和发展方向。最后一步要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总体的竞争战略,市场领导者、挑战者、跟随者和补缺者的竞争战略将天差地别。

 万字解析品牌全域增长模型

用户洞察

任何市场中的用户在购买欲望、购买态度、购买行为和自身资源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且影响用户行为的因素非常复杂,包含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等。所以需要精准定位到目标用户。用户定位有两种大的方式,按照地理位置、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职业、家庭结构、住房等人口统计因素可以将用户进行不同的生命阶段细分人群划分。

按照生活方式即行为活动(工作、运动、社交等)、兴趣爱好(食物、服装、娱乐等)和主张看法(关于自我、社会、产品等)可以将用户进行不同圈层的细分人群划分。总之要精准定位到目标用户才可以更好地寻找、理解和吸引他们。

 万字解析品牌全域增长模型

需求分析

首先来讲一下用户从“需要”到“欲望”再到“需求”的过程

“需要”是一种人自身感到缺乏的状态,包括对温饱安全的基本生理需要,对归属情感的社会需要,以及对知识和自我表达的个人需要。这些需要并不是由谁创造的,它们是天生存在的。“欲望”“需要”的表现形式,但受到文化和个性的影响,欲望由一个人的社会背景所决定,在得到购买能力和资源的支持时,“欲望”就转化为“需求”

所以需求作为消费的根基,最重要就讲究两个字——真实,需求分析也一定要从最根本的需要出发,追本溯源。找到目标用户目前有什么痛点或者未满足的需求,作为未来发展的首要突破口。千万不要幻想可以创造需求,能被创造的需求都是伪需求,全都是泡沫。

接下来要根据目标用户定位以及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未来市场趋势预判。

比如国内一二线城市用户已经基本完成从“耐用品加必选品”向“可选品和品牌化商品”的消费过度。未来消费仍将不断升级,趋势主要四大方向:

更健康(新鲜、原材料、养生等)、更美好(颜值、功能、时尚等)、更便捷(简单、便携、省时省力等)以及精神附加值更高(个性、环保、社交等)

做好趋势预判才能做时间的朋友,才能有突破性的增长,才能带来持续的发展。否则只能做模仿者和跟随者,最终被市场和用户抛弃。

 万字解析品牌全域增长模型

战略规划

首先要在目标用户心目中为品牌进行清晰的定位,应当建立品牌使命和该品牌必须成为什么以及做些什么的愿景。因为品牌就是企业向目标用户传递特定的特征、利益、服务和体验的承诺,并且该品牌承诺一定要简练和真诚。

品牌定位可以用四个关键问题来总结:这个品牌为谁服务?为什么相信这个品牌?这个品牌提供什么利益?这个品牌与谁对抗?

接下来要确定品牌价值主张,一个品牌的价值主张是它承诺的提供给用户以满足其需要的所有利益或价值的集合。价值主张使品牌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并清晰地回答用户为什么购买你的品牌而不是竞争对手的。

最后要进行品牌取名,好的品牌名称可以极大的促进产品的成功,所以一定要深思熟虑。好的品牌名称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属性:1.可以表明产品的质量及其利益点。2.易于发音、识别和记忆。3.有特点4.便于品牌延展 5.可注册并需要严加保护。

第二阶段—品牌基建打造—Inplantable

主要是对产品和内容可植入能力的考验,这是品牌成功的敲门砖。

梗概:用户需求场景识别后进行产品开发然后通过内容种草流量获取进行品牌启动。

 万字解析品牌全域增长模型

场景识别

用户购买的决策过程,大体可以分为认知型决策、习惯型决策集体型决策,其中前两种类型主要针对个人用户。认知型决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确认需要、搜索信息、评估备选方案、做出购买决策以及购后行为。购买过程从用户确认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种需要开始。需要可能是内部刺激引起,当一个人的基础需要比如饥饿强烈到某种程度时,就变成了一种驱动力。

需要也可能由外部刺激引起,这也正是品牌应该重点进行研究的,要找出用户问题、需要以及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引导用户关注自身的品牌产品。重点在于外部刺激需要从恰当的场景切入才能更好的激发需求,场景会让用户更有代入感。

另外人们做出的很多决策都是协作性的,集体型决策通常包括两个或以上的人参加,这些人对结果有不同程度的贡献。集体型决策中包含以下几种身份:发起者是提出购买需求的人,影响者是能够对最终购买产生影响的人,决策者是能够控制决策结果的人,购买者是实际购买的人,使用者是真正消费产品或服务的人。从场景切入也是最容易将所有决策参与者都代入的方式。

所以识别出用户真实的产品使用场景非常重要,因为场景既是产品开发的前提,也是产品营销的内核。可以说没有场景的产品是没有灵魂的。所以场景到底是什么呢?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一段叙事,描述了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重点要抓住典型的事和典型的人,并表现出参与人的所处环境与内心活动。好的场景能让人感觉生动,有身临其境的画面感。

 万字解析品牌全域增长模型

产品开发

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品牌不能靠运气,而是要制定强有力的产品开发计划,并建立一个系统的、用户导向的产品开发流程。主要可以分为8个阶段:

第一阶段构思产生——系统的寻找新产品的设计构思,主要来源包括内部资源(从高管到销售的所有人员)、外部资源(分销商、供应商甚至竞争者等)以及开放性众包资源(用户、独立研究者甚至是广大公众),如果品牌真正注重产品创新力就不能仅仅依靠单一来源寻求创意构思,会建立从员工到用户到各种外部创新者组成的广泛创新网络,从各种可能的来源集思广益。

第二阶段构思筛选,尽可能地留下好的构思。基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验证:是否真实需求?是否会有优势?是否值得做?

第三阶段概念开发与测试,有吸引力的产品构思必须发展成为有效的产品概念,接着测试这些新产品概念。

接着分别是制定营销战略、分析商业逻辑、开发产品、测试营销以及商业化。

新产品开发不仅仅是完成这一系列步骤,品牌更要从始至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理念,强调找出解决用户问题的新方法同时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同时新产品自身的特征会影响其接受度。1.相对优势:新产品优于市面现有产品的程度。2.匹配程度:新产品符合潜在用户的价值观和经验的程度。3.复杂程度:用户了解和使用新产品的难易程度。4.可尝试诚度:新产品能以较低的成本试用的程度。5.可沟通程度:用户使用新产品后,可以被观察到或向其他人描述其优点的程度。

如果说有效的产品开发是成功的种子,有效的定价就是重要的收获工具,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长期以来,价格一直是影响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并且价格在创造用户价值和建立用户关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产品价格存在上下限,用户对产品价值的认知决定了价格上限,产品成本决定了价格下限。品牌需要在这两种极端的价格水平之间制定价格,同时必须考虑一些其他的内外部因素,包括竞争者的战略和价格、品牌自身的营销战略和组合、市场和需求的特点。

最好的定价方式是基于用户价值定价,首先评价用户的需求和价值感知,然后根据用户的感知价值制定目标价格。再以这一目标价值和价格反向决定目标成本,并以此引导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因此产品开发和定价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要重视的是,用户不会给同一个产品第二次机会,所以产品一开始推出就要保持良好形象。最后一个阶段,用户是否满意以及他们的购后行为也是品牌应该重点关注的,什么决定了用户是否满意?答案取决于用户预期产品感知之间的关系。如果产品未达到预期,用户会失望;如果产品符合预期,用户会满意;如果产品超出预期,用户会愉悦甚至主动扩散。

 万字解析品牌全域增长模型

内容种草

当用户对某种产品感兴趣时,可能会搜寻更多的信息。用户会从以下几种渠道获取信息:个人渠道(家庭、朋友、同事等)、商业渠道(广告、销售人员、网站、包装和展览等)、公共渠道(大众传媒、评审组织、网络搜索等),以及经验渠道(对产品的操作、检查和使用)。一般情况下,用户得到的大多产品信息来自商业渠道,但最有效的信息渠道其实是个人渠道。商业渠道一般起告知作用,但个人渠道具有判断或评价产品的作用。尤其是来源于与自身类似的实际购买者或使用者会让用户更容易产生信任感。

小红书作为目前国内内容种草最知名的平台,底层逻辑就是如此,通过内容让用户彷佛从身边朋友(个人渠道)口中得知某个产品的评价和判断进而对该品牌产生信任感,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小红书封禁了29个虚假营销品牌的原因,不真实何谈信任?

在一次购买决策中,用户的大部分努力都耗费在从那些可获得的备选品牌中作选择这一阶段。我们把用户知道的备选品牌集合称作需求唤醒集,把用户实际上会考虑的备选品牌集合称作最终考虑集(因为出于价格、负面体验等原因,用户并不会认真考虑唤醒集中的所有品牌)。数据表明用户的唤醒集中包含的备选品牌通常少的惊人,所以如果品牌不在目标用户的唤醒集之中,就非常尴尬。并且如果用户曾考虑并否定过一种产品,那么它大概率不会再进入唤醒集,此时也正是新品牌进入用户唤醒集的机会。

内容种草主要目的就是构建消费场景将产品植入进而将品牌加入用户唤醒集。

 万字解析品牌全域增长模型

流量获取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产品需要被用户看见。当产品开发完成,内容种草开始后,获取流量成为了重中之重。流量可以分为大体分为两种类型——自然流量和付费流量。

自然流量指每天主动与产品发生互动的用户。在线下场景中,自然流量更多比拼的是品牌卡位,位置即资源,如果产品出现在用户周边的商店并且在触手可及的位置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被用户选择,即有限货架之争。在线上场景中,自然流量一方面和赛道卡位有关,即用户搜索赛道词后出现的位置是否靠前,但另一方面也和内容种草强相关,即用户被种草后直接搜索品牌相关的关键词,此部分流量是免费且无法被抢夺的真正优势流量。

付费流量指品牌通过付费广告获取的用户,在线下场景中,包含地推、快闪、展会等形式。

在线上场景中包含效果广告、代理分销、直播带货、平台活动等多种形式。既然流量已经付费获取,那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确保流量的精准度,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如果实际触达用户与目标用户不符,所有付费流量等于开闸泄洪,什么都没有留下。另外即使是同种类型的付费流量,用户对于全新产品的尝试意愿远低于有记忆度的产品,所以好的内容种草不仅可以做用户教育,还可以帮品牌降低获客成本、提高转化率。另外针对平台发起的多品牌营销活动,积极抱紧平台大腿的同时,一定要通过产品和内容的方式进行品牌差异化传播,否则只会成为其他强势品牌的嫁衣。

关于流量精准度的问题,补充说明一下,新产品上市为什么需要精准流量。因为人们尝试新产品的意愿有很大差异,大体可以分为五类人群。

先驱者、早期使用者、早期大众、晚期大众、落伍者。先驱者有冒险精神,乐于尝试新概念。早期使用者注重他人对自身是否尊重,他们是某些领域内的意见领袖,较早接受新观念,但态度谨慎。早期大众更加谨慎,尽管他们不是领导者,但比普通大众更早接受新观念。晚期大众往往疑虑重重,要等到大多数人都尝试之后才接受。最后,落伍者被传统约束,往往持怀疑观点,最后才会接受。所以一家不断创新的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创新者和早期使用者。

第三阶段—品牌资产夯实—Intelligent

主要是对营销和数据能力的考验,这是品牌资产的不断累积的关键。

梗概:通过市场营销渠道渗透与更多用户建立有价值的关系,再通过用户体系数据系统的搭建不断加深关系。

 万字解析品牌全域增长模型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有两种目的:通过提供显著的价值吸引新用户和通过创造满意来留住和发展用户。市场营销过程可以分为五个步骤:理解市场和用户的需求、设计用户导向的营销战略、构建传递显著价值的整合营销计划、建立盈利性的关系和创造用户愉悦、从用户处获得价值以创造利润和用户权益。

在前四个步骤中,品牌努力理解用户,创造用户价值,并建立稳固的用户关系。在最后一步,品牌因创造显著的用户价值而得到回报。正是通过为用户创造价值,品牌从用户身上得到以成交、盈利和长期用户权益为形式的价值回报。

品牌在市场营销中除了善于“营销”,还需要重视“营销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过程需要四种营销管理职能——分析、规划、执行和调控。

品牌首先要分析市场环境,制定整体的营销战略规划,然后分拆到每个部门。通过执行,品牌将规划转化为行动。调控是测量和评价市场营销活动的结果,并且在必要的时候采取纠偏措施。最后,市场营销分析为所有其他营销活动提供信息和评估。

一份典型的品牌市场营销计划应该包含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是概述,简明扼要地阐述主要目标和方向。主体部分是对当前营销环境及潜在机会和威胁的详细SWOT(优势、弱点、机会和威胁)分析。然后阐述品牌的主要目标,并说明为实现该目标应该采取的具体的市场营销战略。

 万字解析品牌全域增长模型

渠道渗透

直观来看,成交额等于销量乘以价格,其中,销量为触及用户数、转化率及复购率之积。继续拆解,触及用户数主要取决于渠道的广度和深度,即多少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购买到产品;

转化率主要取决于品牌产品矩阵及产品力本身,较高的货架占位,以及营销、设计等因素让用户具备品牌认知和产生尝试的冲动;复购率主要取决于产品矩阵的丰富度以及创新迭代的能力,以实现在如今用户面对大量可供选择的产品和服务的情况下仍能实现持续复购的情况。综上可得,成交额与为渠道力、产品力、营销力、创新力强相关,但首当其中的是渠道力,因为渠道渗透代表着一切发生的基础——触达用户。

新产品自然动销相对较弱,渠道推力重要性突出。最具代表性的饮品赛道,便利性是赛道成长的必然属性,因此渠道的重要性尤为凸显。

往往体现为流通渠道占比更高、终端网点数量更多,且更注重布局量贩机等零售设备以进一步满足用户户外即饮需求,也给予渠道更厚的利润以提升渠道推力、抢占赛道货架份额。饮料流通渠道销售占比达九成以上。其中巨头终端网点数量均达到 400 万以上。且用户对饮品的口感需求相对多变,品牌需要不断通过创新产品和丰富产品矩阵占据更多渠道份额,线下如此,线上亦如此。多渠道渗透才可以触达更多用户。

 万字解析品牌全域增长模型

用户体系

用户关系管理可以广义地理解为通过提供显著的用户价值和满意,来建立和维持有价值的用户关系的整个过程。它涉及获得、维持和发展用户的所有方面。吸引和留住用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用户常常面对大量可供选择的产品和服务。他们会选择能提供最高用户感知价值的品牌。用户感知价值指与其他竞品相比,用户拥有或使用某一种产品的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异。

重要的是,用户常常不能准确或客观地判断价值,他们依照感知价值行事。比如对于有些用户而言,价值可能意味着以较低的价格买到质量过得去的产品,但对于另一些用户而言,价值却意味着以较高的价格买到优质的产品。所以用户满意取决于用户对产品的感知价值与用户预期的比较。客户关系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产生高额的用户权益——品牌现有和潜在用户的终身价值的总额。

所以一定要谨慎地管理用户权益,把用户视为资产,与恰当的用户建立恰当的关系。

品牌可以根据潜在盈利性将用户分类并相应地管理。高盈利性但不够忠诚的用户可以运用促销手段吸引他们,充分获取其价值。忠诚度高但低盈利性的用户,可以通过向他们出售更多产品、提高价格或减少服务,也许能够提高针对他们的盈利性,即使不能为品牌带来巨额利润,也可以扩大销售规模。最需要重视的是那些高盈利性且长期忠诚的用户,品牌私域的重点运营对象就是这些用户。

品牌需要进行持续的取悦这些用户,并培养、留住和增加他们,甚至把他们从品牌的朋友变成品牌的信仰者,这样他们不仅经常自身购买还会将自身的良好体验分享给他人。

 万字解析品牌全域增长模型

数据系统

通过数据系统实现全域数字化是品牌全域增长的重要基建

用户数字化,用户是品牌最重要的资产,品牌必须时刻保持对用户的洞察,利用CRM系统可以对用户进行全面数字化的管理和分析,捕捉消费者需求和痛点,第一时间调整自身的产品和服务。

产品数字化,产品是品牌与用户之间的重要连接。对产品进行全面数字化的管理和分析,使品牌可以不断优化和迭代产品外观、功能、质量等关键要素,以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生产数字化,产品的后端生产与前端需求需要深度绑定,品牌需要数字化分析各项数据以打造柔性供应链,尤其随着品牌产品的不断增多,需要更好的平衡各个产品的库存深度,实现更好的履约能力。

营销数字化,通过数字化手段挖掘出用户的兴趣偏好和消费习惯,进而通过营销手段作出针对性的内容切入,使品牌进入消费者需求唤醒集,同时营销数字化还可以保证投放的精准性。

场景数字化,无论线下还是线上,通过对场景进行数字化管理,品牌可以实现全渠道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无论用户与品牌通过何种渠道发生关系,都可以进入内部数据库,最终再通过数据反向影响外部渠道与消费者的连接和互动。

多维数据系统不仅会提升现有品牌经营效率,还可以通过构建AI模型等方式指导品牌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四阶段—品牌文化传播—Influential

主要是对品牌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考验,这是品牌做大做强的关键。

通过破圈传播社交扩散不断扩大用户规模,再通过大众热度和社会营销带来品牌文化持续传播和品牌增长。

 万字解析品牌全域增长模型

破圈传播

品牌自身的用户总会达到阶段性的瓶颈。通过跨界联名等营销活动触达不同用户,进入不同圈层是品牌增长的重要方式。一方面跨界破圈可以扩大用户资产吸引新用户,另一方面可以刷新老用户对品牌的固有认知,让品牌形象和表达上更立体。跨界破圈对于品牌而言,不仅可以拓展新用户和消费场景,也可以为品牌带来全新的话题讨论,引爆新的口碑营销。可以简单分为四个阶段。

1. 寻找结合点,契合品牌文化

跨界的目的是为品牌累积品牌形象价值资产,所以契合品牌文化内核是品牌跨界营销的第一准则。即使意向合作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再强,如果调性与自身品牌差异性过大,将会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2. 共创新内容,传递品牌主张

跨界营销不是简单的将双方的产品摆在一起就结束了,跨界内容才是能够让双方都共鸣的重要介质,所以一定要充分共创区别于已有认知的新内容,并且内容要传递出品牌主张。

3. 整合传播资源,调动用户情绪

在逐渐去中心化的时代,用户面临信息轰炸,跨界内容需要更好的整合传播资源,形成多触点多渠道多方式的传播,充分发挥跨界影响力,用户在哪里就去哪里,无论公域还是私域。

4.破圈人群互动,扩大用户规模

传播会引来目标用户的关注,接下来要设计与破圈人群的互动来加深关系,否则只是一场虚假的狂欢,互动后认可品牌的用户将成为新的增长来源。

 万字解析品牌全域增长模型

社交扩散

社交扩散可以帮助品牌指数型增长,前提是品牌与用户达到一种共生关系。

不止是一种传播手段,更应该成为一种战略和思维,把裂变基因渗透进品牌经营全链,所有员工都是“孔雀”,所有用户都是“大使”,让用户融入品牌建设,主动扩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共创产品:为了能让产品尽可能地满足用户需求,可以让用户直接参与到产品的概念和设计中,最大化吸收用户反馈,从而推动用户成为产品的共创者。同时,通过这种社交型的生产方式,使得品牌的营销前置化,让产品生产也成为互动营销的一环。

共传内容:创意内容正在进入千人千面时代。面对庞大复杂的内容需求,品牌的确无法靠自身完成,通过服务品牌批量化生产的内容确实高效,但内容无法通过量变带来质变。让用户一起产出内容传播内容,不仅丰富多彩,并且还能打通用户所在的圈层,还可以将把核心用户转化为品牌营销的推广者和品牌声誉的捍卫者。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在线下时代,一个人的社交动员能力再强,大概率也只能找到数十个用户;但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只要能有机会把同好聚集在一起,人群效应和规模效应就能实现数量级的提升。”

共享利益:品牌因创造显著的用户价值而得到回报。正是通过为用户创造价值,品牌从用户身上得到以成交、盈利和长期用户权益为形式的价值回报。如果品牌愿意将一部分盈利与用户共享,会得到用户更深更长期的连接,如针对新用户的入会福利和针对老用户的分享佣金等,正如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共建人设:品牌可以通过和用户的互动拉近距离,增强信任并且打造差异化的社交人设形象。品牌也可以帮助用户打造自己的社交人设形象,可爱的、搞怪的、高冷的、潮酷的等等,当品牌和用户有了共同的人设标签,也更容易在用户所在的圈层扩散传播。

 万字解析品牌全域增长模型

大众热度

随着品牌的快速增长,大众热度随之上升,机会与风险并存,公共关系在品牌内容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公共关系,即PR,由与品牌的各种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活动构成。

公共关系处理以下部分或全部工作:

新闻媒体关系:创造并在新闻媒体上刊登有价值的信息,吸引意见领袖对品牌的好评以及大众对品牌的注意。产品宣传:宣传某些特定价值和意义的产品。游说:建立并维持与政府的良好关系,以影响相关立法和监督。品牌可以通过公关与用户、投资者、新闻媒体和政府协会等建立良好关系。并且公关能够以比广告低得多的成本,对公众的认知产生强烈影响。如果想出一个有趣的素材或事件,可能被多家媒体选中报道。而且公关能够很好地吸引用户,使之成为品牌故事的一部分并主动传播它。在如今的数字时代,公关和广告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应该与广告在整合营销沟通方案中并肩作战,共同建立品牌与用户的关系。

公关的核心优势是讲故事和引发大众热度讨论的能力,这与社交媒体完美匹配。除了新闻媒体之外,品牌识别材料也有助于树立一个公众易于辨别的品牌形象,鲜明LOGO的包装、宣传单、衣服、各式周边等,只要有吸引力,容易区别和记忆,都可以成为公关工具。最后,品牌还可以对公益活动投入金钱和时间,以改善品牌的社会声誉。

 万字解析品牌全域增长模型

文化持续

有责任的品牌必须考虑自身的行为从长期看是不是可持续的。品牌一定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即通过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态度满足用户、品牌自身和社会当前与未来的需求。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件需要去做的正确的事情,而且对品牌长期发展有利。

主要体现在两大发展方向:

一是对用户友好,强化用户权利,确保用户隐私,保障产品安全性,控制某些产品的成分和包装,减少广告干扰的程度等。

二是对环境友好,防止污染,使用新的环保技术,比如“环保化设计”——设计在使用后更容易回收、再利用和循环使用或者安全返回自然成为生态循环一部分的产品。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使品牌获得较高的利润。

以上就是整个品牌全域增长模型的全部,内容可能较干,希望认真看的朋友们都可以掌握4-In-Power,成为最In的品牌!

 

相关文章:

从1到10品牌营销打法

元气森林、 完美日记品牌增长策略

品牌营销:品牌LOGO、符号的设计

从0开始打造品牌的10个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