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推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Sat, 20 Feb 2021 01:29:4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1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地推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案例实操 | 2021年地推扫码还有效果吗? //www.f-o-p.com/233245.html Sat, 20 Feb 2021 01:29:40 +0000 //www.f-o-p.com/?p=233245

 

都到2021年了,地推扫码对教育商家还有用吗?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公司前段时间去徐州线下组织地推活动,在后续的数据统计中,与线上的渠道相比,效果竟然差距惊人!

  • 用户流量同比增长了40%以上;
  • 转化率提升了20%左右;
  • 人力成本更是大幅度下降约50%;

总体来看,这次的线下扫码所挖掘的流量,无论是用户精准度还是转化率都要远超线上渠道。

不过,期间也发生了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

作为项目的全程参与者,我将整个项目,做了总结复盘,并把整个策划思路和执行过程的细节完整地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准备工作

我们的地推,并完不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地推,而是创新的地推,线下负责抓取精准流量粉丝,线上则负责承接这部分流量,并完成后续的社群留存和转化工作。

所以基于以上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在执行活动之前,需要先思考一些问题:

  • 个人号或者社群能承担多少的流量,以及将要面对精准流量的总量有多少?
  • 在扫码地推时,我们需要通过什么内容让用户愿意留下且愿意分享社群?
  • 后续对用户留存和转化工作有没有设计好?

思考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线下地推会遇到不可控的问题,例如考场门口能否进行扫码地推活动等等,这些都是未知的因素,所以我们需要提前设想线上维护,保证地推进来的流量不会流失掉并提高社群活跃。

打个比方,地推活动吸取流量像是往水桶里面装水一样,如果水桶出现问题的话,我们引入再多的水也是无济于事!

接下来,我会从活动背景、具体流程、常见问题等方面复盘。

二、活动背景

徐州在七月二十九号三十号两天组织教师招聘笔试,在考完笔试之后半个月左右就会组织面试考试,随后各大机构都会通过本次地推活动为面试班积攒新用户,而我们的目标就是拿下教招考试的用户。

需要补充的是,此次活动的用户是参加笔试考试的,所以流量都是短时间急速涌入,对工作账号承载量和时间要求比较高,还需要准备后续的预案,避免账号出现问题错失流量进入最好时机。

活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

三、具体流程

先上一张策划脑图。

这是在地推活动安排和后续的转化内容,其中包括活动时间、活动流程、补充内容等方面,让大家对本次活动有个大体的认识!

建立线上转化群:在二十八号我们基于工作号按照每个考点十个社群建立的,其中工作账号是以六个新号为主,两个老号为辅。

开始推广:在二十九号上午只有一个地区考试,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精力监控捕捉到的流量,期间出现的捣乱或者竞对偷量情况都被及时清理出群。社群无论是活跃度还是留存率表现都非常的好,状态都趋于稳定。

稳固流量,及时止损:在当天下午的时候,在开始陆续进入流量时,我们的工作微信账号太新,再加上一直都在使用第三方管理软件在社群中发送文案+文件,导致三个账号出现不同程度违规封号。

我们不仅暂停使用第三方平台的服务,所有账号还停止接收流量,让线下同事使用私人号临时拉群去重新承接流量,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根据前一天的问题,我们决定依托线下团队私人号建立社群接收扫码而来的流量,工作号则作为一个社群管理员身份及时管控社群内容。

这不仅降低了工作号封号的风险,也可以让线上团队发挥相应的作用!

在社群中,我们会根据时间节点去投放不同的内容。像第一天考试结束,我们通过公开课去给学员讲解考题。

由于今年准备不足,所以考题获取来源于竞对的,恰好今年考试变化较大,大家拿到的考题都很少,也刚好掩盖了我们的短板!

积极转化:与此同时,线上运营对已收集到流量先满足这部分进入社群用户的需求,其次去转移封号社群里面的用户,在账号趋于稳定之后,我们第一时间接收社群工作,再进行社群维护工作。

本以为到这,就万事顺利了,可是……

但是当我们接手社群的时候,发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四、突发问题以及细节

1)社群引流后续运营不善的问题

由于没有及时维护,社群已经流失不少的用户,而且社群内没有人员交流,变成一个“死群”!

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去做一些激活动作,例如通知大家本群不再使用,及时到大群可以观看今晚的真题解析等诱饵。

结果我们发现不少用户都按照要求进入到总群,这让我明白一件事,尽管不少用户不愿意在社群中交流,但一直都关注着社群,所以我们需要及时投放能够满足他们需求内容!

期间还有因为兼职小伙伴出现问题,例如催薪、彼此之间的调侃玩笑之类扰乱群秩序的问题,这需要反复强调工作内容和相应规则!

2)及时停用社群入口二维码

大家还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及时停用社群二维码!例如,考生三点正式考试,那么在考前即可停用社群二维码,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非目标用户进入我们的社群或广告商到社群发无关信息等。

3)物料差异,对引流有影响

我们在线下地推时,发现大家选择的物料也有一些差异!

例如某些竞对选择发放一些文具考试袋去吸引大家扫码进群,而我们则是使用考前押题资料等。

从效果来看,两者各有优劣势,文具基本上没有出现浪费的情况,但非考生也需要,针对性不强,成本也比一般宣传物料昂贵。

而学科知识虽然成本较低且可以过滤非考生用户,但是物料浪费比较严重,经常出现一地狼藉现象。

4)转化环节有坑!

在设计后续转化的环节中,我们犯了严重的错误!

因为没有及时敲定面试班信息,导致我们前期没有面试班内容去跟用户沟通交流,从而流失了不少意向用户。

反观竞对提前设计了后续转化工作,例如某公司在笔试前推送模拟考内容,考试期间宣传面试班,考试结束之后给大家安排上课,及时抢占市场,跟进速度非常快速。

不仅如此,他们很少向社群投放押题资料,把精力都放在获取地区最新的通告方面。

例如,他们把课程宣传放在笔试成绩的表格中,第一时间去把处理好的通告推送到社群,巧妙地借助通告当做载体去传播课程内容,再加上一对一的销售触达,大大提高课程转化率。

总之发生的问题林林总总,而这样手忙脚乱的过程,也让我在活动结束后,主动的进行了反思,从而总结到这次地推一些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上。

五、重要内容——活动最关键部分的思考总结

此次线下地推扫码有两个关键因素:

1)到底能接收多少用户以及如何让流量变成留存!

由于本次地推扫码情况比较特殊,对时间要求格外严格,一旦用户流量超过最大承载量,那么就会错失最好的扫码抓取用户的机会,要有预备方案及时止损。

2)当流量进来之后,线上运营团队需要办法及时挽留住用户

例如,为了切合他们的需求,我们划分了时间节点去投放不同内容,我们在考前候场的时候,向社群内投放一些预测题目、知识框架等内容;

在考试结束之后,我们投放参考答案,鼓动同学交流一下考到的题目,准备解析公开课等;

用户也会有一些自己的“需求主动表现出来”,我们也要及时的满足,比如,在考完之后,不少学员会在群里发问“我这个分数能不能考上”,我们会推送往年录取分数,期间会用私人号刺激社群说“我有个同学对完答案,他考了多少分”引起大家的话题。

简言之,我们需要创造出符合他们需求的价值,最好还可以提供超乎他们预期的内容,从而解决“我为什么要进入这个社群?”,好让用户留下来。这不仅是我们建立社群重点要思考的内容,更是后续留存转化问题的关键所在。

当然了,首先需要确保我们能抓取的流量足够优质且能够变成可用的“资产”,这是基础前提。

最后,是地推中,一些“坑人细节”的盘点,希望能帮大家避坑。

六、常见问题——实操具体细节避坑指南

1)多建群,防止问题群出现导致流程折断

社群使用中,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导致社群不适合再使用。

例如,兼职扫码人员在某个小学考点把给孩子报名小学的家长拉到社群中,发现问题之后果断放弃该社群。

当然也存在竞对在社群中捣乱和恶意骂人情况,此时不会影响到太多的用户,降低对社群的负面影响。

2)注意规避账号违规问题

存在的弊端就是工作账号承担压力过大,活动第一天下午三个账号被封号,其余账号出现官方警告,间接地失去对社群的管理。

这不仅是因为短时间流量大,而且使用了第三方管理软件在群里@学员并推送资料。

综上原因,导致账号接二连三被封号或强制下线!大家尽量不要使用第三方管理软件,可以借助企业微信,同时固定三五分钟发一次资料,减少打扰用户频率。

后续我们采取了合群策略,向所有社群投入免费公开课,将用户集中到总群,虽然损失了一些流量,但也初步筛选出来活跃或对我们感兴趣的用户。

3)组织兼职工作需要建统一工作群,处理沟通问题

兼职人员计算薪资的方式是底薪+扫码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建立兼职工作社群,告诉他们如有问题需及时在兼职工作群中沟通,禁止他们进入我们的流量群!

给大家说一下我们在兼职人员方面所犯下的错误:

  • 我们没有建立兼职工作社群,导致不少兼职小伙伴都是在用户社群里面沟通交流,造成较差的影响。
  • 前期没有讲清楚扫码截止时间,导致与兼职薪资出现一些矛盾,兼职人员在目标客户面前诋毁我们的情况。

虽然事后兼职人员已经道歉声明,但依然造成负面影响。不仅如此,兼职人员在社群乱发消息,更有甚者出现因学员不扫码辱骂学员的极端情况。

这些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尤其是线下的小伙伴需要做好风险管控工作,及时规避不必要风险。

4)我们线下执行踩得坑

  • 在线下扫码的时候,建议相近考点都在一家酒店居住,打车前往各个考点即可!
  • 线下地推还需要注意避免与城管发生冲突,尽量不要乱贴乱挂横幅,宣传物料避免被没收还需分开存放,例如绿化带附近、寄存文具店等!
  • 根据物料不同,选择不同时间段投放!进场前以扫码为主,考完离场以发宣传物料为主!
  • 兼职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建议使用阿姨等作为主力,配置相应领队,可以减少很多工作量,严禁止乱扫码,制定相应的扫码规则!

七、最后的“关键”

不管线上分销裂变还是线下扫码地推,其实本质都是一种获客方式,我们需要解决的是流量不足问题,而不是局限于“某种手段”下的流量不足问题。

当我们缺少流量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如何可以源源不断高效地获得流量,需要保持足够的冷静并非一味地去选择某个火热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全部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愿大家都能获得“增长天王”庇护,获得好成绩!

 

作者:马英豪

来源:马英豪

]]>
关于如何精细化开展地推的11条建议 //www.f-o-p.com/182654.html Thu, 27 Feb 2020 06:02:40 +0000 //www.f-o-p.com/?p=182654

从创业开始,投身进入休闲零食领域,我始终相信,渠道已经不能再用简单的二元论进行切割,单纯的讨论线上或线下通路,也是毫无意义的事。盒马作为新零售的排头兵,给出了商业在渠道建立最佳的范式。简单说,就是全渠道。

全渠道,这是一个今天看来,都已经略显老旧的词。更为新鲜的提法,叫做无界零售。无论是全渠道还是无界零售,背后折射的更多,是商业从业者的心态。这意味着,企业不能再指望或依靠,使用同一个产品,或者单一渠道,完成通打市场的任务。产品、渠道、用户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也应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需要进入的细分领域。

过往,人们从电视广告获取产品信息,在超市大卖场购买产品,广告渠道单一、购买渠道单一,渠道是对位。如今,广告投放渠道变得丰富,购买渠道也增多,所以,找到一一对应的、关联的投产渠道,变得至关重要。

那么,围绕渠道,我们应该如何配置产品?配置价格?配置促销呢?这个问题可以很大,我试着把它聚焦到地推,这个单一渠道上来。通过刺猬爸爸品牌案例,配合产品、价格、促销,这三个侧面进行讨论。

 

1.

地推概念的界定。首先框定一下这篇文章里的地推吧,我这里所提到的地推,它包括地推作业本身、地推的形式以及人员。地推作业本身,从目标划分,目标不同侧重不同,或关注销售,或品牌推广,或寻求合作。地推的形式则包括,创意市集、主题展会、卖场试吃、社区推广等等。人员当然就是地推工作人员,包括全职、兼职,或长促、短促。

2. 

早些时候,跟朋友讨论本地创意市集的现状,最大的困扰是,帆布包成了大多数创意周边的主要载体。难道你会愿意花一千块买十个帆布包?这既是玩笑话,也是文创产品载体缺失和品类缺位的反馈。好在这些年,创意市集上的品类,逐步有了扩充。

3.

市集不同于购物中心、百货公司,消费者对市集的消费预期自然不同。本地市场还没有足够多的人群对市集形成完整的概念。简言之,价格大于价值的定价方式,透过创意市集作为终端形态,是无法准确地向消费者传递和表达的。再换句话说,如果你的产品定价,与楼宇商品价格相当,放在市集上销售,自然是比较吃亏的。

2017年12月刺猬爸爸参加的第一场地推活动

4.

就主题展会而言,品牌方主要面对品牌推广、销售拉动这两件事。如成都春季糖酒博览会等国内高级别的行业展会,吸引而来的更多是全国各地的品牌商、经销商等。品牌方会将更多精力,用来招加盟、招代理。经销商则通过该类展会,了解商品动向、洽谈合作业务等。展会在品牌方形象展示之余,市场拓展的用意远远大于三两天的销售。

5. 

还有一类展会则完全是为了拉动销售,比如年节展会。这一类展会吸引更多本地顾客,为了置办年节礼品,消费者带着强烈的目的性而来。去年以顾客的身份参加了本地的某次年货节,现场人山人海摩肩擦踵。展会招商高至小罐茶,低至散货干货,云集了高中低端产品,满足各类人群需求。参加这一类展会,商户若为了冲量,价格设置都不宜高于二十元。若再配合促销,是有机会在年货市场博得一些声量的。

6.

卖场试吃屡见不鲜,这一类地推更加注重转化率,核心在于地推时机、促销活动和促销人员。能够进入卖场的产品不用赘述,基本都是七十分的产品。地推时机在于两个关键点,新品上市和终端重大活动期间。配合相应的促销活动,一般都能够有比较好的销售成绩。促销人员是一个变量,对产品熟悉程度、现场积极主动与否,都会影响销量。所以对产品推荐话语的整理、培训,以及持续稳定的专兼职促销团队,颇为重要。

7. 

地推中还有一件事很重要,叫货卖堆山。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卖场,堆头也成为商户竞相选择的商品陈列点位。在去年的某次市集上,同样的街区,一个是标准展位,一个是在汽车后备箱创意展位,从销售数据看,差距还是蛮大的。尽管后者更靠近人流量主通道,但因为汽车后备箱空间小,更适合女性饰品呈现的特点,没办法全面展示公司的商品。两天之后,就协调主办方调换了位置。堆头堆的是气势,气势很重要。

8.

准备一些文案醒目的手提袋吧。想想球迷扎堆的观众席,当天销量一旦起势,这一片区域都会成为你的主场。每一位来往过去的顾客,都是行走的广播站。人们来来往往,不注意到你的产品都会很难的。不要忽视手提袋在地推时的作用。当然,这一切建立在,销售惊人的前提下。

9.

如果条件允许,现场不妨开展一两个互动游戏。加粉、关注这一类不推荐,但是如果一定要开展,以微信公众号为例,要明白的是,如果你是主打内容,就用内容去吸引用户。如果你是商城,就用商城的商品去打动用户。而不是为了加粉,送与公众号主体无关紧要的纸巾、U盘、自拍杆等等去拉动关注。加粉,逻辑要顺通,产品要关联。否则,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用户转身之后,取消关注。

10.

从地推的具体工作中,抽象出来人、货、场,其实商业需要去管控、调配的,也无非就是这三件事。人,你的顾客大概率是哪些人?周边用户还是专程而来的行家里手?群体特征能否概括出来?你可以调动的人力资源包括哪些?货,你准备了适量的货吗?邻铺的售价如何?促销活动想好了吗?场,陈列足够好了吗?宣传是不是到位了?

11.

其实,每一场市集、展会,甚至卖场地推,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唯一确定的,是你对产品严格把关,务必得确保,送到终端进行销售的产品,都是好货。

 

自从创业以来,各类市集、临促、展会等多多少少参加了近百场。这篇攻略,可能还有偏见,可能还不成熟。没关系,也许明年再参与一段时间地推,会有全新的、更深刻的感受。这虽然是一份不严谨、非正规的工作手册,但它也是给即将复工的二零二零年,结结实实地递上了一份地推方案。

 

作者:大捣

老姨:大捣

]]>
如何开展地推活动?分享11条小建议! //www.f-o-p.com/109453.html Fri, 07 Dec 2018 06:57:28 +0000 //www.f-o-p.com/?p=109453

 

创业开始,投身进入休闲零食领域,我始终相信,渠道已经不能再用简单的二元论进行切割,单纯的讨论线上或线下通路,也是毫无意义的事。

盒马作为新零售的排头兵,给出了商业在渠道建立最佳的范式。简单说,就是全渠道。

全渠道,这是一个今天看来,都已经略显老旧的词。更为新鲜的提法,叫做无界零售。

无论是全渠道还是无界零售,背后折射的更多,是商业从业者的心态。

这意味着,企业不能再指望或依靠,使用同一个产品,或者单一渠道,完成通打市场的任务。产品、渠道、用户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也应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需要进入的细分领域。

过往,人们从电视广告获取产品信息,在超市大卖场购买产品,广告渠道单一、购买渠道单一,渠道是对位。

如今,广告投放渠道变得丰富,购买渠道也增多,所以,找到一一对应的、关联的投产渠道,变得至关重要。

那么,围绕渠道,
我们应该如何配置产品?
配置价格?配置促销呢?

这个问题可以很大,今天试着把它聚焦到地推,这个单一渠道上来。配合产品、价格、促销,这三个侧面进行讨论。

营销人如何开展地推的11条不成熟的小建议

1.

地推概念的界定。
首先框定一下这篇文章里的地推吧,我这里所提到的地推,它包括地推作业本身、地推的形式以及人员。

地推作业本身,
目标划分,目标不同侧重不同,或关注销售,或品牌推广,或寻求合作。
地推的形式则包括,创意市集、主题展会、卖场试吃、社区推广等等。
地推工作人员,包括全职、兼职,或长促、短促。

2.

早些时候,跟朋友讨论本地创意市集的现状,最大的困扰是,帆布包成了大多数创意周边的主要载体。

难道你会愿意花一千块买十个帆布包?这既是玩笑话,也是文创产品载体缺失和品类缺位的反馈。好在这些年,创意市集上的品类,逐步有了扩充。

3.

市集不同于购物中心、百货公司,消费者对市集的消费预期自然不同。本地市场还没有足够多的人群对市集形成完整的概念。

简言之,价格大于价值的定价方式,透过创意市集作为终端形态,是无法准确地向消费者传递和表达的。

再换句话说,如果你的产品定价,与楼宇商品价格相当,放在市集上销售,自然是比较吃亏的。

4.

就主题展会而言,品牌方主要面对品牌推广、销售拉动这两件事。

成都春季糖酒博览会等国内高级别的行业展会,吸引而来的更多是全国各地的品牌商、经销商等。品牌方会将更多精力,用来招加盟、招代理。经销商则通过该类展会,了解商品动向、洽谈合作业务等。

展会在品牌方形象展示之余,市场拓展的用意远远大于三两天的销售。

5.

还有一类展会则完全是为了拉动销售,比如年节展会。这一类展会吸引更多本地顾客,为了置办年节礼品,消费者带着强烈的目的性而来。

去年以顾客的身份参加了本地的某次年货节,现场人山人海摩肩擦踵。展会招商高至小罐茶,低至散货干货,云集了高中低端产品,满足各类人群需求。参加这一类展会,商户若为了冲量,价格设置都不宜高于二十元。若再配合促销,是有机会在年货市场博得一些声量的。

6.

卖场试吃屡见不鲜,这一类地推更加注重转化率,核心在于地推时机、促销活动和促销人员。

能够进入卖场的产品不用赘述,基本都是七十分的产品。

地推时机在于两个关键点,新品上市和终端重大活动期间。

配合相应的促销活动,一般都能够有比较好的销售成绩。促销人员是一个变量,对产品熟悉程度、现场积极主动与否,都会影响销量。所以对产品推荐话语的整理、培训,以及持续稳定的专兼职促销团队,颇为重要。

营销人如何开展地推的11条不成熟的小建议

7.

地推中还有一件事很重要,叫货卖堆山。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卖场,堆头也成为商户竞相选择的商品陈列点位。

在去年的某次市集上,同样的街区,一个是标准展位,一个是在汽车后备箱创意展位,从销售数据看,差距还是蛮大的。尽管后者更靠近人流量主通道,但因为汽车后备箱空间小,更适合女性饰品呈现的特点,没办法全面展示公司的商品,两天之后,就立刻进行了位置的调换。

堆头堆的是气势,气势很重要。

8.

准备一些文案醒目的手提袋吧。想想球迷扎堆的观众席,当天销量一旦起势,这一片区域都会成为你的主场。每一位来往过去的顾客,都是行走的广播站。人们来来往往,不注意到你的产品都会很难的。

不要忽视手提袋在地推时的作用。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建立在,销售惊人的前提下。

9.

如果条件允许,现场不妨开展一两个互动游戏

加粉、关注这一类不推荐,但是如果一定要开展,以微信公众号为例,要明白的是,如果你是主打内容,就用内容去吸引用户。如果你是商城,就用商城的商品去打动用户。而不是为了加粉,送与公众号主体无关紧要的纸巾、U盘、自拍杆等等去拉动关注。

加粉,逻辑要顺通,产品要关联。

否则,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用户转身之后,取消关注。

10.

从地推的具体工作中,抽象出来人、货、场,其实商业需要去管控、调配的,也无非就是这三件事。

人,你的顾客大概率是哪些人?
周边用户还是专程而来的行家里手?
群体特征能否概括出来?
你可以调动的人力资源包括哪些?

货,你准备了适量的货吗?
邻铺的售价如何?
促销活动想好了吗?
场,陈列足够好了吗?
宣传是不是到位了?

11.

其实,每一场市集、展会,甚至卖场地推,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但唯一确定的,是你对产品严格把关。

务必得确保,送到终端进行销售的产品,都是好货。

 

作者:大捣,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大捣公众号(dadao0915)

]]>
如何找到撬动流量红利的杠杆? //www.f-o-p.com/109292.html Thu, 06 Dec 2018 08:24:34 +0000 //www.f-o-p.com/?p=109292

 

所谓流量,就是获取新用户。产品和运营的同学都知道获取流量有交叉导流、第三方渠道分发、广告等等方式。今天我的分析从以下几个角度带给大家一些新思路:红利、占位、钩子、场景、货币化。

知群CEO马力:找到撬动流量红利的杠杆

01、红利

首先来说一说“红利”,红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有时间限制,同时,也有边际递减的规律。

回想2015年,微博上有很多KOL发好玩的APP推荐,还都是九宫格发图,也就是推荐9个APP。

知群CEO马力:找到撬动流量红利的杠杆

为什么是9个呢?刚好有9个位置,有9家公司,9个APP背后的公司大家一起凑钱。一个大号推送的价格9家公司分,然后再计算一下一个应用背后获取用户的成本,最便宜的时候1个用户5毛钱,这个价格可以说非常低了,很多产品也是通过那些早期流量而成长起来。但是没过多久,同样的手法越来越多,涨到了单个获客成本几块钱,与其他的推广渠道持平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经济学里有一个基本原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不断的资源投入时,过一段时间单位投入获得的收益是逐渐在减少的。你越是早的去发现这些流量红利,就能以越低的成本把这一块的流量收割进来。

第二个小例子是想告诉大家,流量红利的机会无处不在,需要及时的去挖掘。我有一个朋友,在谷歌应用市场上面看到了海外表情输入法,特别受欢迎,有很多人下载,而且都是偏个人的团队在做,我的朋友就开始尝试这一块。

大家可能会惊讶,海外很多国家的人都是用英文输入的,手机自带就有输入法,为什么还要下载输入法呢?其实很多用户只是觉得很好玩而已。我的这位朋友做的产品,早期没有花一分钱推广,一天就有七八十万的用户增长。但是大家都知道,红利已经过去,现在要再进入这块市场就比较难了。

说一些眼前的案例,比如现在大家提到很多的下沉市场用户,先不要说农村市场,其实三四线城市,每一个圈层都有特别大的差异,仍然有很多的红利存在。

这几年大家不断的说互联网找不到新机会,但我们仍然看到很多的新产品冒出来,有些产品获得了高速增长,正是因为刚好抓到了这些圈层或者时间差红利。做互联网产品的人,有时候像草原上的羊群一样,不断的看哪里有流量就冲到哪里去,当然可能背后也有一群狼在盯着我们。

02、占位

举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在Facebook上有一个小孩子做了个很好玩的事情,就是每次有热门的电影游戏等要发布,他就在发布之前,在Facebook上建页面,《星球大战》、《魔界》也好,建完之后等到电影、游戏出来,总有很多人搜索,搜索的时候进入这个孩子建的页面访问进去。

他建了成百上千个页面,薅了很多流量,然后不断在上面放广告变现,计算下来有很好的流量广告收益,这就是在这些流量通道形成之前的战略优势。

再来说一说我们比较熟悉的ASO,在应用商店里面怎么样做搜索优化?以8月份苏宁易购发烧购物节为例。

品牌活动的 ASO 策略通常有:

1.提前选取品牌词、活动词及行业大词覆盖,配合品牌活动更换标题、Icon 等基本信息

2.确定关键词投放方案,确保活动期间排名到位

3.提前防范风险,防止产品出现风险

4.利用关键词投放适当冲榜,提升榜单排名

5.紧盯竞争对手,如出现竞争对手蹭量及时调整投放策略

重点说一下竞争对手蹭量这件事,下图是苏宁易购活动期间在AOS里的排名。

知群CEO马力:找到撬动流量红利的杠杆

搜索“苏宁易购”的类似关键词下面,排第一的是苏宁易购自己,排第二的是苏宁拼购,第三个是苏宁小店。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国美的产品在这端推广期间不断往前冲。这就是竞争对手蹭量。这张图反映的排名看似很简单,但是背后其实有团队每天盯着数据,用各种方式、策略想办法竞争。

当我们看待整个流量获取路径时,其实每一个环节都是一场战斗。不仅仅在外部投放广告,在朋友圈各种渠道投放时,吸引用户的眼球的同时还要注意中间每一步的转化,任何一个地方差几个百分点就有很大的损失。

03、钩子

流量钩子这个概念本身大家很熟悉了,我们以二手交易平台“转转”的校园推广案例来举例。

做校园推广,转转的目标是要覆盖校园里面的学生,让学生成为转转APP或者是小程序的用户。学生在每年毕业季的时候,都会有大量的二手书售卖,转转就推出了“一折回收”,并且在校园中线下摆摊收书。

知群CEO马力:找到撬动流量红利的杠杆

学生要卖书,就需要先下载转转,注册,提交订单,完成一个专门的流程。通过这个成本较低的方式(获客成本远远大于其他推广渠道),转转快速在校园中获取了许多新用户。

在线下做地推是很多平台常用的方法,但是其实地推活动这件事本身只是营销推广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在产品中做好钩子,在线下做好曝光。上述的案例中,地推很容易就把用户带到了二手交易的场景中,让用户习惯这个场景,之后的留存率也会很高,对产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要做校园推广,可以总结为三大优势:一,巨大的市场潜力,二,持久的推广传播,三,相对低廉的成本。

全国有近四千万在校的高校学生,这是一个不小的规模。为什么要做校园推广,首先,大学生全年消费超过6850亿,消费理念的改变,让许多学生更追求品质消费。高校市场具有未来导向性,企业占领高校不仅会带来短期产品收益,更有利于产长期品牌战略推广传播。

但同时,校园推广也有一定的雷区。

第一,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执行环节灵活性高,是否完全按照计划执行存在较大的监管难度产品端难以辨别量级真伪。

第二,校园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校园之间学术氛围、开放程度存在差异,同一省份不同区域的校园存在差异,从策划到落地执行需要充分了解校园情况,灵活调整。

第三,学生不确定因素高。负责具体执行的学生缺乏定性,不确定因素高,执行期间变动大,对于学生的沟通成本也比较高。

04、场景

如何把握“场景”的重要性?前几年在资本圈里有个炒得很热的概念叫“超级应用分发”,很多人认为当时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用户规模非常大的超级应用APP,这样的超级应有是否可以分发别的应用(那时候还没有出现信息流这样的原生广告模式)。当时很多巨头都是日活几千万、上亿的产品,但是分发别的产品的广告、应用,获取流量真的可行吗?当然不可行。

为什么?背后的原因是应用场景对于用户来说不顺手,如果一个用户打开拍照产品,拍完准备修图,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推送一个游戏,会让用户使用产品时非常不顺手。说白了就是过分破坏使用场景,影响用户体验

再举一个与场景相关的负面例子。当某个产品做到几百万日活的时候,想要转型做另一款产品,这时候就会想到做用户导流,但两个产品的功能定位差别特别大。最终真的做了导流,用户基本都被折腾没了。

流量是活的,所谓你的用户并不一定永远是你的用户。应当用各种方式引导用户,而不是采取强硬粗暴的态度拦截用户。

05、货币化

大家在各种应用产品里看到的积分就是货币化的形式。

货币化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早期有一款很有名的产品叫做Dropbox,是一款在线存储工具。这款产品设置了分享游戏,分享链接请邀请朋友注册,朋友注册成功,邀请的人就能够获得500兆的多余网盘空间。而这500兆就是资源的货币化,用这个货币引导用户行为,从而产生大量的病毒传播

我们尽量要把产品能够利用的资源标准化,可衡量,用户完成多少任务,累积“货币”,才能够获得相应的好处。

再以滴滴为例,我们用滴滴打车,拒载的现象是很少的,要是在过去的出租车时代,拒载的现象非常多。那么滴滴是如何避免司机挑活儿呢?滴滴司机有一个滴米系统,当司机拉到“不太好”的单子时,会获得滴米奖励,而拉一些好的活的时候,会付出一些滴米,滴滴以这样的当时建立了一个经济系统。

 

作者: 兑吧运营帮,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 兑吧运营帮

]]>
解构电商、O2O:营销渠道的运营型CRM //www.f-o-p.com/109149.html Thu, 06 Dec 2018 02:39:28 +0000 //www.f-o-p.com/?p=109149 营销渠道

 

CRM按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分为销售型CRM和用户运营型CRM,本文重点讲的是电商平台比较常用的用户运营型的CRM。

CRM全称为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以下简称CRM),即客户关系管理。在百度上搜索可以看到它的定义为企业用CRM技术来管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它的目标是通过提高客户的价值、满意度、赢利性和忠实度来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增加收入、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的市场和渠道

CRM虽然都是去研究用户行为,但按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分为销售型CRM和用户运营型CRM,销售型CRM主要是对日常进行线下陌拜、地推等行为的销售人员管理,而用户运营型CRM则指运营人员对线上用户进行关系维护促进的工具

下文重点讲的是电商平台比较常用的用户运营型的CRM。

用户CRM作为深度挖掘客户价值的有力工具,目的是为了加强与用户之间的粘性和消费引导。简单的说就是引导或解决用户在消费决策中产生的阻力,即把握用户消费心理。这里面我们在说CRM框架前先来了解一下对于用户消费行为都有哪些内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下CRM应该如何去设计。

在前面讲解促销的阶段我们提到用户的消费决策心理过程是如何去运行的,实际过程中影响决策的因素又会复杂许多。

用户的消费行为决策包括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组成了用户消费行为决策的基本框架:

  1. 用户群体特征:指用户小群体的基础特征属性;它代表用户群体的变量和常量,决定后续用户行为分析的准确性。
  2. 消费行为动机:指消费者对于产生购买需求的原因。按照不同维度的划分动机可以划分成若干维度,不同的消费行为模型下动机的表达方式都有不同。不过最终动机的分析都是为了能够更加了解用户在想什么。
  3. 消费行为跟踪:对于消费者的行为我们不能看做是一次单一的动作,为了能够将产品的利益持续化、最大化我们需要用户能够长期进行消费行为。所以每次消费行为前和消费行为后的所有活动、评价、感知等;以便尽可能收集、分析到用户的特征和动机。

框架的三个部分作为基础应用在各个模型中,虽然对于每个模型中的叫法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而CRM也是遵循这个基本的框架规则来运行的。

消费行为学目前是一门非常成熟的学科,经过很多年的演变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模型方法论。在实际的运营和使用上每个模型其实都有它独到之处,这里面我们介绍几个笔者觉得比较常用的模型。

一、消费行为模型

在早期研究消费行为时,人们认为用户对产品的态度和习惯决定了消费行为的模式。态度和习惯的行为研究模型叫做U&A模型。U&A模型比较常见的模式是费歇宾模式(TheFishbcin Model),该模式是1963年由Fishbcin提出的理论,它认为某一客体或行为的态度是由下面两个要素组成:

  1. 一是消费者对于购买此种产品的态度,即自我认知;
  2. 二是消费者认为其他人对此种产品可能有的态度,即从众心理。

简单的说费歇宾模式认为用户购买行为的动机是来自于用户对于产品的情绪所引起,包括个人对于产品的情绪和其他人对用户本身的影响;比如在当年乔布斯在世时Iphone手机作为高端手机的代名词是源于大多数消费者被Iphone进行品牌营销推广时树立的高端、智能形象所引导产生的认知。

由此导致用户购买时优选Iphone以达到个人高品质生活的概念,而忽略了Iphone高单价的因素。所以由情绪动机单一因素所引起的消费也大多属于冲动消费,对于动机满足率相对较低但成单率较高。

费歇宾模式量化后具备三个因子:属性、信念、权重。

公式为:AO=BiEi。

其中Bi表示消费者对待品牌拥有的第i个属性的信念强度,Ei代表消费者对属性i的偏好程度;n代表n个属性,i为第i个属性。AO是对于用户当前产品的整体认知态度。

U&A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对于品牌敏感度较高的各种场景用以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特性;通过对产品的态度来判断分析动机进行营销运营是该模型的核心逻辑,但态度的概念过于模糊并不能非常有效的去分解量化用户动机的真正动因。

而1991年由希斯(Sheth)、纽曼(Newman)和格罗(Gross)提出的以给用户带来的价值为基础判断用户的消费动机而影响用户的决策,这种理论将动机的因子细化成更好量化的维度,一定程度解决了量化的问题。这种模型叫做Sheth-Newman-Gross消费价值模型。

消费价值模型提出用户决策的根本核心源于产品可以为用户提供的五个核心消费价值:功能价值、社会价值、情感价值、认知价值、条件价值。

  1. 功能价值:功能价值强调的是商品本身所具有的实体或功能价值;当一个产品或品牌具有某些功能上的属性,且能满足消费者使用该产品功能上的目的,则此产品即具有功能价值。
  2. 社会价值:当产品能使消费者与其它社会群体连结而提供效用时,则此产品具有社会价值。在社会价值的影响下,消费者选择产品并非理性的注重其真实特性与功能为何,而是产品是否能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塑造社会形象,或是满足内在的自我欲求。在消费者行为的领域中与社会价值相关之研究主题,包括了社会阶级、符号价值,以及参考团体。
  3. 情感价值:消费者的选择可能取决于消费者渴望情感的抒发,消费者所获得的价值系来自于所选择的产品引起的感觉或喜爱感受,则具有情感性价值。
  4. 认知价值:消费者选择取决于产品是否具有满足好奇心、新鲜感和追求新知,则产品具有认知价值。
  5. 条件价值:消费者面临特定情况时所作的选择;指在某些情况之下,产品能暂时提供较大的功能或社会价值。产生条件价值的产品通常会和消费者的前序状态相连结。这些产品因为条件使其产生外部效用,而改变了消费者原先的行为,条件价值基本上并非长期持有而是短暂的。

看到上述的划分大家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没错,消费价值模型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契合马斯洛需求理论的。

对于用户来说产品的功能价值解决的就是最基础的“刚需”即生理需求,比如衣服是解决保暖问题,食物是解决饥饿。而对于事物的好奇、未知等感知是为了解决人们的不安全感,获取更多新知可以满足安全诉求。

情感诉求的投射则需要产品可以提供用户对于这方面的宣泄或者共鸣。而对于自我和他人诉求则反映到产品提供的社会属性价值,投射给用户的是自我的满足和社会层面的满足。最后由于不同条件下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诉求场景,那特定条件下满足用户的产品则具备特殊条件价值,比如打车产品的加价功能。

所以消费价值模型将动机因子进行划分,以满足各个阶段不同情况下的诉求为量化标准分析用户决策的原因。由于用户群体的特征属性也具备多样性的特性,不同群体下多维度的动机构成了一个笛卡尔乘积的矩阵,这就是初步构建的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可以勾勒出一个虚拟的用户形象,通过这个形象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引导、妥投我们的营销方案。CRM设计时所有的分析依据和来源也都是基于用户画像的构建。

在消费行为框架的三要素中用户群体特征属于基础的信息项,群体特征枚举越丰富则勾画的用户画像越丰满。而动机分析则是明确引导用户营销的“落脚点”是什么,从而方便制定营销计划的实施方案。

但消费行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行为,它是由一系列行为组成的。在关注群体特征和行为动机的同时,也需要对用户的消费行为进行全流程的跟踪。

现在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用户的消费接触点管理(CGM,全称为Contact Point Management)成为掌握、引导消费动线的关键。单一的硬广告和单向训导已经无法说服用户进行下单决策,每一个浏览、搜索、消费信息的碎片化时间都可能产生另一次完整消费。

移动互联网放大了差异化诉求的动机因子,同时也放大了人们对于产品信息的获取渠道即消费接触点。越来越多的接触方式比如新媒体自媒体等渠道造成用户在购买行为时会产生大量的条件价值的动机因素,也就是说细分场景下的购买诉求会越来越丰富。这时候就需要对用户的消费行为进行跟踪,确保在合适的时机插入进行营销引导。

我们将消费者在CGM环境下的心理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注意Attention、感兴趣Interest、欲望Desire、体验Experience、热情Enthusiasm、分享Share这六个阶段每个阶段英文名称第一个字母的组合即是AIDEES。

AIDEES是由日本的片平秀贵提出的,AIDEES模型强调信息在流转过程中进行的动态转化,用户对于每个产品关注流转的过程都可以成为另一个产品的转化来源。这个模型特别适用于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路径,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社交电商的概念。

在社交电商中用户的接触点不在是单一维度,更多的传播是来源于用户群体本身。

结合群体的特征来分析提供引起用户关注Attention是营销方案和营销渠道需要注意的关注点。CRM设计中也需要考虑用户在不同环节需要切入的接触点以及如何根据群体特征引发用户的传播Share。

讲了这么多关于消费行为模型的内容,接下来我们看下结合消费行为和用户的情况CRM的设计应该如何操作和设计。

二、CRM产品框架

按照消费行为的三要素来看CRM需要构建对于用户群体特征的沉淀,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分析动机原因并提供各种营销手段和方案,还有就是能够提供多种的触达渠道来达到用户,并根据用户在各个渠道的反馈来补充用户特征和评估效果。

CRM的核心用途就是解决营销运营人员在线上通过分析判断用户的消费行为进而与用户进行营销互动、宣导、传播的行为。我们同样用5W2H的方法来拆解下CRM涉及的业务流程都包含哪些元素。

  • WHAT:用什么来营销,即营销的载体或资源。运营人员在进行宣导时需要通过一定的资源来与用户进行互动,这个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红包、促销活动、内容推送等。
  • WHY:为什么要做营销。即明确营销目标,比如拉新、促活、复购等。
  • WHO:营销人群,目标人群需要确定一定范围的用户还是全员用户。如拉新时主要针对新客,而复购则主要面对老客。
  • WHEN:营销投放的时间点,比如通过红包进行营销,则需要确定下红包发放的时间点,一般会在用户产生消费高峰的时间端之前。
  • WHERE:在什么地点或者场景下进行营销投放。不同的场景营销的效果和手段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消费前和消费后营销方案不会是同一个方案。
  • HOW:营销玩法如何制定执行,营销玩法其实包括上述的几个要素,人群,时间点,产品载体和场景。通过这些行为共同组成最终的营销玩法,不同场景下的玩法规则也不尽相同,具体的规则可以遵照上文我们讲到的一些消费行为模型来制定。
  • HOW MUCH:投入产出比,营销行为本身就是一个高支出的行为,如果没有投入产出比的监控和分析就会出现失控的状况。所以对于营销的ROI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和分析。

拆分后我们可以看到运营人员需要几部分信息进行营销行为。包括营销资源(WHAT)、用户信息(WHO)、营销玩法规则(HOW)、触达渠道(WHEN、WHERE)、数据监控分析(HOWMUCH)。系统或运营专员按照营销行为的顺序逐步完成每一部分的设置最终完成方案妥投,以此为基础我们来搭建CRM的产品框架。

首先需要对用户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和管理。

CRM从各个相关业务系统中将用户的数据进行拉取保存,由系统根据一些基本规则(如新老客、会员非会员等)对用户数据进行初步的处理、标记。运营专员可以对用户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消费数据、基础数据等)按照业务实际需求进行认为的归类、打签。处理过后的用户数据支持对用户群体进行透视呈现。

确定用户人群的情况后下一步需要明确投放营销的资源都哪些我们需要对资源进行管理。营销资源的发放大多来自外部系统如红包的发放来自优惠券系统,促销活动推送来自促销系统,但资源申请的权限可以通过CRM来进行。

营销资源一般会融合在营销玩法的模块中使用,玩法的场景规则决定投放时的时间点、人群、投放资源等信息的组合。营销玩法根据场景分为会员激励类型、定向投放类型和特殊投放类型三种。

会员激励主要是针对平台的会员进行一些福利发放,比如会员专属红包、积分奖励、生日关怀等,通过提升会员的利益来促进会员的消费。当然如果平台还有入住的商家则CRM还可以报考对于商家自身会员的管理手段。

CRM中的定向投放是最主要的营销手段,定向投放指的是通过圈定一定范围的特殊用户群体(如高客单价群体、新客群体、年轻女性群体等)对他们进行定点定时的营销投放。定点投放在电商平台乃至O2O最常见的就是红包的发放。

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页面、不同的触发机制可以组合出很多种意想不到的玩法。比如最常见的分享红包,分享砍价小游戏,还有用户登录时随机天降红包等。除了红包的投放还可以将其他内容以定向投放的方式进行妥投,比如推送、消息、短信等。

这种玩法的核心在于定向的圈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准营销。由于人群特征相对来说更为具体,在我们判断投放人群消费动机时也更明确,这样投放后转化率相对也会较高一些。

会员和定向作为两个主要的营销手段经常被运营人员使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特殊的玩法手段。比如推荐有礼可以有效促进拉新,首单有礼可以促进新客复购。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一些大促节日时经常会看到一些定制化的游戏或者H5页面,比如十年账单。这类营销推广多属于定制,但一般不会放在CRM中进行统一管理,而是对接促销或优惠券系统进行相关权益的直接发放。

设置完玩法以后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投放,投放渠道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投放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系统也需要设定规则防止对用户造成骚扰。投放渠道分为站内妥投、站外妥投、异业合作几种情况,每次用户触发投放生效时都需要根据用户选择的渠道进行记录,方便后期进行数据分析和调优。

说到数据分析我们同样需要在CRM中构建数据监控分析的模块。这个模块主要是为我们营销投放提供经营策略的支撑。包括数据建议、投放实时监控以及各种基础指标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CRM包括的模块很多,每个模块都在整个链条中起到自己的作用。CRM所有的流程和策略都是围绕营销指标进行的,每个模块中关注的指标也各有侧重。下面我们来看下各个模块中比较核心的功能点。

三、用户生命周期

用户模块主要是对用户的数据进行归类管理并完成用户群体的定义,群体的定义多是由不同特征组合筛选获得的。定义好的用户群体会不用来进行数据分析和定向投放使用。

用户群体的划分可以由系统根据既定规则进行处理,也可以人为通过CRM后台进行配置、打签。

通常用户群体的划分遵从对于营销指标的定义,我们将指标拆解开来看可以看到指标主要围绕四个维度:金额、时间、频次和客单价。当然CRM中还会有一些其他的维度来补充丰富用户特征,比如年龄、地域、职业性别、是否收藏、是否加购物车、是否进店等。

按照这个标准我们以电商类营销中最常见的几个用户群体为例看下四个主要特征拆解后的情况。有一些用户群体定义时不一定是需要四个维度都具备考量。

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使用率最高的就是消费时间维度,几乎所有的用户群体定义都包括消费时间的情况。如果我们建立一个坐标体系,把消费时间看作是横坐标,把用户和平台的其他关系看作纵坐标,那么用户对平台的关系变化时间周期也是用户为平台带来价值的周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用户随着和平台的关系度日益紧密,对于平台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可以按照时间和关系度将用户划分成若干个生命周期。关系度由于是一个复杂的特征集合,为了便于我们对细分人群的动机判断更精准可以将关系度的集合进行一个二维的展开。

我们将和用户自身特征的信息作为一个维度,而购买相关的特征如频次、客单价可以作为另一个维度,这样就可以有一个每个细分群体的生命周期了。

比如我们知道整体的用户生命周期节点,根据人群特征可以分为高质量年轻人群(25岁以下,教育程度本科以上)生命周期、一线城市中年人群(30-45岁,城市为北上广深)生命周期等等多个维度。

制定用户生命周期目的是为了判断用户的动机从而提供转化率更高的营销推广手段。用户所处于不同的周期内对于我们策略也不相同。

潜在客户:指曾经到访未成单或者第一次到访的用户。我们通过各种外部渠道引导用户来到我们平台,我们需要通过手段引导用户进行营销转化,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拉新(Acquisition)。拉新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让到访的用户快速完成第一单,所以在首单的这个节点我们需要单独设置一些策略来提高转化。

新客期:按照平台约定从第一单开始一定周期内的用户。比如通常会定义首单完成后30天内的用户作为新客则按照新客策略进行处理,也有的平台定义为首单的用户叫做新客,新客是属于波动节点对于平台的依赖性较低,很容易直接转化成流失状态。

如何把新客逐步转化为活跃用户也是需要考虑的策略,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促活(Activation)。

促活不仅仅是在新客期才使用,也可以在其他节点如衰退期、成熟期等指定一些促活的策略,不过力度上则会其他周期的用户要比新客期、衰退期的用户小一些。当然新客的定义也有很多种划分比如按照首次访问或者首次下单等,本文以首次下单为节点。

上升期、成熟期:这两个阶段代表用户和平台的关系在持续升温继而逐步到达一个平稳的状态,是平台的活跃用户。标准主要是在一定时间段内购买频次持续稳定,如30天内下单频次大于5次。

这个阶段的用户对平台有一定的依赖性,可以根据用户习惯尝试推送一些新品或者高毛利的商品促销信息,进一步提高用户客单价。

成熟期的用户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为平台提供传播渠道,每一个成熟期的用户都会愿意将平台分享给其他用户继而换取部分利益,这就是我们讲的传播(Refer)。传播不仅仅限于成熟期客户,其他客户同样也会进行分享传播,只不过成熟期可能相对来说意愿更高些。

衰退期:指周期内购买频次逐步下降,说明用户对平台的依赖开始降低。我们除了做基础的用户回访调研问题以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权益的发放等方式促活。衰退期的定义可以视实际业务情况而定,约定的周期越短用户约容易变成衰退期。

衰退期的特征就是用户逐步会减少在平台的使用,为了挽留用户我们需要加强对用户的留存(Retention),提高留存率有助于用户能够持续感受平台的服务形成习惯性。

沉默期、流失:进入沉默期的用户将不在进行下单和访问,沉默期一般指最近一段周期内未曾下单的用户,比如近30天未下单。沉默期用户需要通过大力度来提高用户的留存,这个阶段提高留存我们一般叫召回沉默用户。

通过各种手段依然无法召回的用户则随着时间的发展慢慢变为流失用户。流失后的用户对于我们来说因为重新把他们当做新用户一样去看到,默认他们对平台完全无了解。

在整个用户生命周期内我们都会通过一些营销手段来对用户进行宣导,目的是提高用户的消费。每一次营销都会产生成本,与之对应的是本次营销带来的价值和收益,这个收益(Revenue)是我们评估营销方案是否合理的有效依据。

我们将上面各个环节使用的一些手法组合起来就是拉新(Acquisition)、促活(Activation)、传播(Refer)、留存(Retention)、收益(Revenue),即用户生命周期管理的AARRR模型

每个阶段的用户都可以使用上述的手段来进行营销。生命周期的定义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从两个维度(基础属性特征和价值转化特征)来确定用户的特征,以便在营销的策略上做到有的放矢的精准营销。

四、定投玩法

确定了用户的特征属性我们就需要借助营销玩法来进行策略制定了。CRM的营销手段主要是定投,包括会员的权益发放其实也属于一种特殊的定投,会员作为定投的用户群体,制定定投方案时基本原则是根据用户群体的特征选定权益、活动或补贴。

每次定投都需要明确目的性,方便后续可以根据具体的目的指标监测效果。定投玩法从产品结构上来说包括几个部分:

  • 定投范围:群体范围、定投时间、定投区域等
  • 定投策略:定投资源使用规则、用户防骚扰规则、触发机制等
  • 定投资源:定投渠道资源、定投营销资源

定投玩法中范围和资源都相对比较好理解,我们需要先圈定本次营销的人群范围和场景范围(时间、地点),一般是通过选择已经标记好的用户群体,时间点可以人为配置,地点多指城市、区域维度。

而资源就是本次营销需要消耗的内容,最常见的就是红包优惠券还有促销活动通知。不同的营销方式对于渠道也有一定的要求,大多数营销资源和渠道是有默认的对应关系的。

除了范围和资源外定投最核心的就是策略的制定,如何能够将营销的效果最大化决定你妥投的形式是否可以触发用户的购买动机。定投首先要确定触发的机制和方式,这个部分CRM需要和前端的渠道进行衔接完善全部投放流程。

通过约定的触发机制触发用户获取营销资源完成妥投,但具体资源应该如何分配、申请则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策略来执行。

同时在妥投时也不是一味的完成投放即可,还要考虑营销效率和用户体验这两个维度,整理下来看定投的处理流程如下:

触发机制指的是用户通过什么样的流程和界面可以触发CRM营销行为。Push、短信是单向推送多用于通知类信息,一般是通知活动信息或者权益发放后告知用户促进使用。

第三方渠道指的是类似微信、微博这样的渠道,可以通过分享转发的方式提高营销的传播性,这样的触发机制多用于分享类的H5页面。购买流程最为电商平台最核心的流程,它承载的营销方式也最多。

从首次登陆开始触发新客、首单判断,在访问的首页还可以进行天降红包的发放(天降红包指的是根据客户情况随机方法一定金额的红包),下单完成后可以提示用户抽奖或直接领取积分、红包等权益。订单的晒单、评论进行分享传播还可以领取异业红包。

用户触发的所有CRM营销最终是通过CRM系统配置后生效的,配置的规则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条件配置、时间配置。资源配置是将当前玩法使用的资源如红包、积分等按照规则确定赋予用户的面额。

红包优惠券则需要设置门槛金额(如果有的话)和优惠金额两个部分。

限制条件包括使用的限制、领取的限制。使用限制指的是在用户使用时候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包括但不限于金额门槛(满XX元)、品类门槛(限某品类使用)、单品门槛(限某个商品使用)、店铺门槛(限某个店铺使用)、城市门槛(限某城市使用,一般O2O比较常见)。

领取限制是说每个用户在活动期间可以领取的数量,包括每人每天领取数、活动期间每人领取数。有效期主要指优惠券红包的有效期,包括领取有效期和使用有效期两种。领取有效期为静态时间区间,而使用有效期可以为动态区间,即领取后几天内可使用。

这三个维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策略,当需要进行CRM定投时运营专员根据上述的信息在CRM中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即可等待触发投放。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业务形态下,同一用户群体同一时间仅可设置一个策略。

最后在实际投放前要对用户体验进行一次检查,也就是我们上图说的防骚扰机制。由于不少优惠券是通过CRM渠道自动发放到用户的账户中的,为避免多个营销策略对一个用户发放时造成骚扰,同时发放过多也会造成优惠券核销过低资源浪费问题我们制定了防骚扰机制。

用户自行领取的优惠券不在这个机制考虑的范畴中。防骚扰机制总的原则是通过CRM已领取但未消费的有效优惠券不能超过一定数量限额,同类型的优惠券单位时间内只投放一次。

CRM投放最终会通过渠道完成整个投放过程,渠道一般情况和触发节点相同。每个渠道需要记录定义好自己的渠道编码,后续在用户进行领取、使用、过期等行为时保存所有相关数据,便于在对CRM营销投放的效果评估使用。

这里面单独说下异业合作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分享红包,分享红包在领取本平台优惠券的同时,可以支持领取以前合作伙伴的红包或优惠券。合作伙伴的优惠券是通过对方平台实时生成装填的。

自身红包考虑到会重复多次分享进行领取,为了将更多资源放在活跃度较低的用户身上,一般对于重复多次领取分享红包的用户每次领取金额会按照比例进行减少,最多到第三次领取时设置为一个固定值。

五、CRM营销指标

所有营销投放最后都需要通过指标变化来衡量效果和产出,同样数据的变化也会用来决策分析活动是否需要进行调整。我们来看下都有哪些是CRM营销投放关注的主要核心指标。

  • 补贴金额:即投放成本,分为商家补贴和平台补贴。部分活动也可以看做是优惠幅度。
  • 销售金额:使用营销活动投放资源的订单销售金额之和。
  • 核销率:投放营销活动使用的优惠券、积分等资源投放后被使用的比例。核销率过低代表当前营销活动对用户的价值过低。
  • 客单价:单个用户平均每单价格金额。一般看营销活动前后是否有提升。
  • 订单转化率:下单人数占整体访问人数的比例。一般看营销活动前后是否有提升。
  • 新客数:投放的营销活动带来的下单/访问人数。
  • 新客转化率:投放的营销活动带来的访客下单人数占比。
  • 沉默用户召回率:投放后沉默用户复购的人数占投放的沉默用户总数的比例。
  • 触达率:用户获取通知后访问的数量占整体投放人数的比例。

总结

营销手段千变万化,但道理总是万变不离其宗。掌握核心的技能就可以延伸出各种玩法,CRM作为营销的工具,提供快捷的触达渠道。强大的CRM可以为平台提供充足的活力。

 

作者:高晖,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杂谈暖阁

]]>
【商业闭环设计】之丁香医生商业模式解析 //www.f-o-p.com/108632.html Mon, 03 Dec 2018 06:00:54 +0000 //www.f-o-p.com/?p=108632 自从短视频行业转入了移动医疗行业,对整个移动医疗行业的商业模式越来越有兴趣洞察和思考了。恰巧前段时间认识了看川创始人任明,他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分析工具,于是尝试用这个工具结合我对丁香医生的一个粗浅的理解和认知,呈现给大家做点分享。由于没在丁香医生工作履历,很多认知是缺乏真实数据,但不妨碍基于此大家做些思考。

一、产品介绍

丁香医生是丁香园旗下专门针对C端普通大众人群的健康问诊及科普资讯服务的品牌。主要产品,目前有专注在线问诊服务的丁香医生APP和小程序,有专注科普资讯、知识付费电商的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为主打的媒体矩阵(还有丁香妈妈、丁香健康等)。目前丁香医生APP日用户咨询量早已经过万,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矩阵用户粉丝数已经超2000万。

丁香医生商业闭环设计(图片源自看川小程序截图)

二、十大模块

其中包括:用户需求、解决方案、目标用户、传播方式、用户关系、收入类型、合作伙伴、核心竞争、重要业务

1. 用户需求(痛点)

用户需要什么帮助?

(1)健康、疾病人群

  • 就诊前,身体有点不舒服时,不可能第一时间去医院就去看医生,因为太麻烦了。
  • 就诊中,在医院门诊,医生没有太多时间跟你沟通,因为病人太多了,排队候诊,所以医生客观上给不了太多时间沟通给你。
  • 就诊后,看病后,也很难跟医生保持联系,医生也不大可能让你加他微信或者留手机号给你。疾病认知的困惑还没解除。日常身体健康时,网上值得信赖的医学科普内容实在太少,谣言四起,父母不在身边,很容易被无良保健品和江湖医骗所伤害。

(2)医生人群

  • 医患关系紧张,医生想深入浅出地对毫无专业背景的病患进行解释,让患者短时间内了解医生的治疗策略,自己面临的风险和收益,并非易事。
  • 沟通习惯尚未建立和不够专业:医生不习惯从用户立场解决问题,我学的知识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没有仔细了解,遇到专业核心部分,仍然会陷入教科书式的写法。
  • 时间也不够啊,病人这么多,一上午这么多号,哪有这么充分的时间跟患者解释这个疾病啊,车轱辘话特别多,反复的问一个问题。
  • 受制于职称和医院现有的激励制度,部分科室和医生的收入与其付出不对等,收入不高。
  • 出于科研和医师能力的提升需求,迫切需要精准的高质量的患者。
  • 多点执业背景下,个人的品牌建立有很大的提升需求。

(3)药企及健康相关企业

  • 药企:国家对医疗的改革措施逐步落地,医药改革正在步入深水区,医药代表的带金销售模式已经无法继续,OCT的药品市场竞争激烈,患者对某些品类的药的认知深度对市场的份额影响。患者教育和品牌推广在某些品类有重要价值。
  • 健康相关企业:类似药妆、健康相关食品饮料,急需要打开市场,急需要精准的人群匹配…..其他类似企业也是如此

(4)医院

  • 医患不信任矛盾时有发生,没有很好的办法提升医生的沟通能力和培养医生在患者中的信任度,没有有效的工具及方法,系统的科学的提升患者满意度;
  • 科室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不高,同行竞争激烈,尤其是最近新成立的几个科室;
  • 科室品牌建设经验不足,没有系统的方法和手段来运营科室品牌,提升科室品牌力。

2. 解决方案(利他)

为用户提供什么帮助?

(1)健康、疾病人群

医生问诊,区别于春雨医生的医生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丁香医生基于丁香园百万医生用户数据筛选三甲医院主治医生为主,医生入住之后要诊相关培训,对问诊服务进行审核,对优质问诊医生进行导流,对不合格医生进行剔除,对高质量问答内容进行激励分享。专业的医生运营的差异化努力,让问诊的用户满意度提升。提供图文问诊、语音急诊(60秒接通)、在线配药、名医义诊等服务。

(2)医生人群

图片源自丁香医生官网

优质医生入驻丁香医生平台,通过培训和优质问诊案例分享给到医生很好的体验,快速适应问诊平台,使之具备输出优质问答咨询的能力。

通过跟药企合作及平台本身提供给用户的问诊补贴,对医生的咨询问诊给到一定的现金激励。平台为了照顾到医生的品牌和用户的体验,甚至为医生所在医院附近的照相室提供免费头像拍摄,为了医生的患者提供后续对接咨询服务,直接给医生定制含有咨询二维码的印章。

对有咨询需求的老患者,把二维码盖到患者的病例手册,方便患者想起他时可以扫码咨询,这样也避免了患者要手机号又担心影响生活和工作的尴尬。通过平台的社群及线下商业活动,给到其他方式的收益(直播、义诊),目前针对医生问诊,每日咨询量已经过万。

通过根据丁香医生给到的内容选题需求,提交相关医学科普内容,获取稿费收入。前两年这块需求较大,但内容素材库建完之后,这块对医生的需求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强烈了。

针对性的录制专业领域相关的视频课件,包装成为知识付费课程,获取课程分成收益,目前丁香妈妈是承载其知识付费的重要平台,这块的增长比较快。

针对医生群体的运营细节和方案,是非常考验医生的。

(3)药企及健康相关企业

提供3000万的健康人群的品牌营销服务,主要包含硬性广告、冠名赞助、内容定制、栏目共建、产品分销、整合营销等服务。

提供药企赞助的精准医生的患者教育项目,筛选符合药企需求的科室医生,有针对性的针对患者做和用药场景和疾病相关的义诊、直播、内容合作。

提供给健康企业相关的新产品的KOL体验招募,优惠产品的团购、产品电商渠道分销合作,线下市场推广活动,线上内容及广告营销等服务。

目前针对这类企业的商业化运营段位和水平,丁香医生已经摸索出很好的经验,整体营业额在大几千万甚至过亿。

(4)医院

医院科室符合要求的医生整体入驻。

3. 目标用户(用户)

用户包括哪些群体?

(1)健康、疾病人群

多数人为20-40岁之间,已婚已育女性群体及城市白领为主。分布在一线及二线经济发达城市为主。高中及以上学历用户为主要构成。

(2)医生

全国各地三甲医院医生为主,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为主。

(3)药企及健康相关企业

企业管理人员学习人力管理,培训,教育等课程,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4)医院:三甲医院为主

4. 传播方式(传递)

如何传播产品服务价值和理念?

(1)健康及疾病人群

丁香医生APP,早期孵化是通过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矩阵来实现原始的医生积累和用户积累,后期在获客渠道上日益多元化,一方面通过对其他类型渠道输入问诊能力和优惠券模式吸引流量进入,另一方面通过医生本身的老患者进行获客,这部分在医院的线下获客是一个流量的重要来源。

所以做好医生服务本身相当重要,医生的体验好了,流量的来源靠医生自身的患者就是一个很好的保障。

(2)医生人群

初期靠线上丁香元社区所积累的几百万医生,后期线下的医生BD团队直接到医院精准的地推获得。

与药企的整体战略地合作,也可以通过药企的科室关系以医生补贴义诊和患者教育的名医导入一些合作医生。

(3)药企及健康相关企业

主要靠线下的销售团队来获客。

靠对企业的营销策略和产品推广需求的了解,给客户匹配个性化的营销方案来做收益转化

靠较好的传播数据、优质的创意、良好的电商数据来促进客户增量合作。

(4)医院:线下,地推为主

5. 用户关系(维系)

产品和用户保持什么关系?

(1)健康、疾病人群:

1元义诊,完成拉新用户的激活,引导新手使用问诊服务,与用户建立服务首次关系。

健康保障金,提供总额度在1000的健康保障金给到用户,要求用户完不同的任务,比如:手机号绑定,打开APP通知权限,完成问诊体验,完成知识课程购买体验,逐步由少到多累积1-20左右的保障金,通过提交本人门诊开具的发票,确保就医医院为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约定发票提交日期和发票种类及起始保险金额的规则,审核后给客户报销。

这种方法极大的促进了用户的拉新,日活及收益转化,有效避免恶意刷单和造成补贴流失,同时技巧得当还可以增加收益(体验问诊和知识课程体验是要付费的)。

优惠券,通过特价产品,优惠折扣来吸引用户在电商频道形成付费习惯。

医生服务年卡,通过打包家庭医生服务,比单次服务要便宜,适合有长期慢病咨询人群。与用户建立服务粘性。

(2)医生人群

  • 通过丁香园医生社区的医生资源,依托丁香园口碑及品牌迅速与医生建立信任关系,对拓展医生入驻丁香医生平台有较大助力。
  • 通过建立地推团队,聚焦精准科室(流量大的科室,打穿某个科室所有资格的医生)快速与医生建立关系,给到医生现金补贴,精致印章,照片拍摄等服务,增加医生好感。
  • 通过组建医生社群和线下活动,分享优质咨询问答经验,提供培训指导,提升医生活跃度。
  • 通过优质医生的问答审核,对服务的医生进行优胜劣汰,保障好的医生有咨询的用户来源得到持续保障,剔除差的医生,避免影响平台形象和用户体验

(3)药企及健康相关企业

招募营销团队,包装各行业经典的营销案例,通过销售人员拜访及代理公司推荐和线下沙龙及年度健康论坛的方式,与目标客户建立全方位的联系和沟通。吸引目标企业从平台认知、需求对接,方案匹配、价格谈判、合同签署、落地执行、结案报告,后期深度合作及客户再推荐,全链条关系的提升。

(4)医院

医院的品牌露出,和精准的患者导流,提升医生的个人品牌。

6. 收入类型(获得)

收入主要包括什么?

(1)问诊收入

图文,49/次 电话90/次 急诊:69-128元/15分钟。 按照日问诊量过万计算,排除调1元问诊补贴,预计这块的收益增加还需要时间。

(2)知识付费收入

丁香妈妈的各种课程,66-200/课程不等的收费,基于强大的微信公众号渠道变现,收益增加很快,丁香在扩招知识付费相关的团队成员,看得出来收益在持续增加,得益于爱美女性和育儿妈妈的强烈刚需以及课程的优质内容,估计还会有更好的发展,但也不是主要收入构成。

(3)电商收入

增加公司流水的主要手段,不是利润的核心来源,是数字营销的有益补充。

(4)广告及内容营销收入

此块收入是丁香医生收入构成的核心,靠着强的自媒体矩阵在微信公众号核心变现,除了平台的广告收益分成之外,针对药企和健康相关企业的整合营销收入是重点中的重点,这块保守预计应该给丁香医生贡献了大几千万甚至过亿的收入。

(5)其他收入

健康日历产品增加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也能拿到一部分版权收入和日历分销收入。

7. 合作伙伴(共赢)

外部资源包括什么?

医生:

丁香园本身十几年累计的三百多万的优质医生资源,虽然一个系统,但协作获取优质医生视为重要的内部伙伴。

医院:

离不开医院的支持,部分医院发文禁止医生从事线上咨询业务。巧妙地处理医院宣传科的宣传需求,对缓解在医院地推时遇到的阻力也有帮助。同时医院也是很重要的患者流量来源渠道,运用好了,事半功倍。

药企及健康相关企业:

钱是公司的重要收益支撑者 。

微信公众号:

内容的核心发布渠道,也是获客的主要来源。维护好平台的关系,积极跟进内容平台的运营团队的内容策略,积极参与他们的各种年度大会,并适当赞助,能够获取运营的流量支持,增加广告收益分成,还能带来一些商业变现的线索。

8. 核心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用户资源:

微信公众号矩阵所积累的小3000的用户是一种核心资源,这些资源的累积有很高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医生资源:

一再强调平台已经累积300万的医生资源,离开了医生这个连接器,整个问诊的模式就废掉了。

品牌支撑:

丁香园的品牌支撑是花了十几年建立起来的,医生比较认,其他同类平台很难得到这样的品牌支撑,这对医生拓展和相关变现都有很好的支持。

产品和运营团队:

人才我就不多说了,丁香医生引入的内容运营团队,产品架构团队,产品运营团队都不是吃素的,谙熟用户增长精髓,基于用户体验去迭代产品和运营的能力很强。 新媒体运营团队在科普行业是一股清流,当然有部分内容也算是有争议,出版的丁香日历已经给公司带来很大的品牌溢价和用户口碑。

9. 重要业务(执行)

关键业务包括什么?

内容运营:

问诊,主要是每日真相及疾病词典内容维护和更新。

微信公众号,承担了丁香医生主号,丁香妈妈、丁香健康等矩阵的内容运营。

今日头条(含抖音):正常文章基本同步微信公众号内容为主,比较扎眼的是抖音的发展神速,通过田太医和几个同事,专注于有趣的健康科普视频抖音制作内容,通过后期包装和剪辑在抖音平台发布,通过跟抖音市场部战略合作,给到流量支持,迅速成了几百万粉丝大号。

问诊运营:

1元义诊,引导新手转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初次服务强化问诊服务价值,引导用户后续消费。

语音急诊,针对夜间急诊困惑的女性人群以及着急的咨询人群,打通语音问诊渠道,解大家燃眉之急,至少起到一个缓解焦虑,导诊,和初步诊断建议。

医生拓展及问诊内容审核:确保医生问诊生态和用户体验的重要工作。

知识付费课程运营:

专注于皮肤护理、两性姿势、心理健康、怀孕、育儿、健康疾病等方面的只是课程运营,包含专家课程录制、包装、上传、流量导入、课程的海报裂变传播、优惠引导付费转化等工作。

商业产品变现运营:

搭建销售团队、策划团队、客服团队等,商业化产品的运营比较重,对人才质量要求很高,要求对客户的需求的准确洞察。基于产品基因给到客户最好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溢价卖给客户,给公司创造大额收益来源,实现公司收入的质变。

产品规划及研发:

基于用户体验提升前提下的产品的迭代非常之重要,这块丁香有个很好的架构师及产品团队,其用户增长团队也很专业,基于数据和反馈又可以给到产品很好的改良建议和优质需求。

品牌及推广:

  • 针对药企的市场活动,健康营销的领导者形象定位,有效的且在了部分合作客户的心中。
  • 针对医生的拓展活动,社群建立,医生包装等。
  • 针对大众的日常宣传和流量引入。

10. 成本类型(付出)

成本包括什么?

办公及人力成本:

房租,行政,人员工资及奖金。

平台运营及推广成本:

云端的租赁,服务器等硬软件,拉新的渠道推广费用及医生的资金补贴。

内容合作成本:

主要是医生的稿费。

医生合作成本:

给医生拍照、给医生定制印章、给医生的咨询服务提供问诊收入、医生的稿费、医生给到直播和义诊的补贴及劳务。 1元义诊的补贴是很重要的医生合作成本构成,这块的投入较大。

技术投入和合作成本:

知识付费平台的搭建开发,APP的搭建及开发,电商平台的搭建及开发、主要流量渠道的推广合作等。

以上十大模块系统的对丁香医生进行了商业模式解析,以目标用户群体为主线分别对用户需求、解决方案、传播方式、用户关系、合作伙伴做了详细的介绍。另外核心竞争、重要业务、收入类型和成本类型也单独做了分析,十个模块之间彼此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

结语

丁香医生是我个人非常看好的行业的标杆企业之一,此文仅供大家切磋商业模式思考之用,文中数据严格意义不代表真实情况。

 

作者:王成,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王成 百科名医网联合创始人

]]>
微信群裂变,如何做到1天裂变3w+用户? //www.f-o-p.com/108457.html Fri, 30 Nov 2018 03:14:05 +0000 //www.f-o-p.com/?p=108457

 

互联网下半场”火了有几年了。大佬们的互联网下半场,是在乌镇畅谈移动产业+,上天入地全球化,酒席上觥筹交错纵横捭阖,一年比一年更希望蓬勃。而我们的互联网下半场,红利几近消失,获得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增长之战如火如荼。

在这样一个下半场,我计划拆解100个增长闭环案例,让任何人都可以照着这份指南在现实中一步一步地复制这些案例,主导自己的增长。至少,你将能够很清楚地了解这样一个活动是如何做出来的,而不必再连夜读着那一篇篇高深的复盘流程,却只有惊叹的份。

上周,万门大学推出了一个「PPT技能全国学习营」,通过PPT这一职场刚需技能,以大量PPT模版和课程作为糖果,抓住了职场人的痛点进行纯粹的微信群裂变,短短一天就裂变了3w+用户。

纵观此次活动,其最终目的为大范围拉新及完成后续转化,所以从一开始,就是围绕着“职场”这个覆盖很广的人群来设计的奖品。活动最终的转化率暂未公开,但单就活动设计上来说,有很多值得借鉴与学习的点。

今天,我来为你解析这个裂变活动的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用户流程

在了解详细的操作步骤之前,我们先通过两张流程图来看一下这个案例整体的操作路径,和用户所经历的整个流程。

(1)操作路径

(2)用户体验流程

操作指南

下面我们来看案例的实操分解步骤,并盘点本次活动中值得学习之处。

  1. 裂变启动

(1)选择启动渠道和主要传播渠道

在裂变启动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准备好启动渠道,并确定主要的传播渠道。启动渠道的选择需要根据你手里的资源来确定,主要决策指标有以下两个:

  1. 启动量
  2. 用户精准程度

裂变海报

(2)根据主要传播渠道的呈现方式,确定海报文案的信息呈现

在案例中,朋友圈分享设计为只转发海报(这样可以降低用户转发的心理门槛)。所以在设计海报时就需要格外注意,哪些信息是需要在浏览朋友圈时不点开图片的情况下也可以看清的。

裂变海报的朋友圈视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浏览朋友圈时无需点开图片也可一眼看到的信息为PPT技能全国学习营(糖果内容,规模),限时免费(紧迫)。有这个需求的用户,看到这些信息就已经被抓住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裂变海报上,活动主办方并没有对自己做任何露出。因为在活动的这一步,关键是用课程内容来吸引新用户,而非吸引已经对品牌有认同的用户。自己的品牌并非重点,反倒有可能会给人广告之感,造成信息干扰。

(3)海报怎么做?

为了达到「手把手」教你,我们特地麻烦设计师临摹了一版裂变海报,文末有此海报PSD 源文件获取的方式,只需要改文字,换图片就好。

设计文件里还对各个模块进行了群组,方便你查找改动。

  1. 引导入群

步骤概述:用户扫裂变海报二维码后,进入群介绍页面,点击“申请入群”后得到最新群的二维码,可扫码入群。

在这一步,你需要做好:

(1)入群流程的设计

扫码后页面跳转两次可进最新群

如上图,扫码后跳转到一个群介绍页面,再次强调入群可获得的福利,并且设有“已入群群员”的数量呈现。页面下方设有按钮,“点击申请入群”字样醒目。点击按钮之后,则可跳转到群二维码,扫码入群。

按钮文案:点击申请入群(“申请”二字在心理上提高了一点门槛,但奖品吸引力足够强,所以用户依然会点击)

(2)第三方裂变工具的选择

案例中使用的第三方社群裂变工具是“八爪鱼增长专家”。市面上还有很多类似的第三方工具,有不同价格和不同功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进行选择。

下图为第三方社群裂变工具通常可支持的一些功能:

第三方社群裂变工具部分功能

  1. 引导分享

步骤概述:用户入群后,机器人引导用户分享海报至朋友圈,并将朋友圈截图发群内审核。用户发回截图后,由个人号X引导用户加其好友并领课。

入群后的引导流程

在这一步,你需要:

  1. 设计入群引导分享的文案话术,尽量简洁、明确、亲切。
  2. 注意监测广告和其他风险,适当选用第三方工具。

其实这一步用户需要完成的任务共有三步: 分享->截图发群->加个人号好友,但在入群的引导文案中,只提示用户完成前两步。待用户截图发回群内之后,才由个人号引出加好友的步骤。这样设计的用意是在任务相对复杂的情况下,不要在前期一下子加重用户的心理成本,而要循循善诱,一步步对用户进行引导。

  1. 提示保留

步骤概述:用户加个人号X好友后,告知用户需要凭朋友圈留存4小时截图才可领取课程,同时向用户进行一轮轻度的品牌宣传。

个个人号引导用户保留朋友圈话术

这一步中,你需要:

  1. 设计引导用户完成额外步骤的文案话术
  2. 设计轻度推广的文案话术

在这里,“留存4小时后发截图领课”是一个临时告知的新任务,但用户只有进行到这一步才会知道。此时距终点一步之遥,用户也不太会在此时放弃。而如果一开始就告知用户发朋友圈后需要保留4小时截图领课,可能就会加大用户流失率,所以这几步的流程设计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1. 推送课程

步骤概述:用户发送4小时朋友圈截图后,个人号X向用户推送课程链接,同时推送了万门终身VIP介绍、活动及官网信息,并请用户在群中发送消息表示已领到课程。

个人号发课并引导用户群内发言

这一步中,你需要:

(1)将宣传文案与课程资料打包设计,一同推送

如上图,在案例中,课程资料为PPT优惠券、听课链接、模板;宣传链接为终身VIP、终身VIP大会、万门官网。课程在上,宣传在下,所有链接依次排开,有一种内容丰富的感觉,很多用户依据行为惯性会全部点开一遍,这样就通过发课完成了用户的触达

(2)确定用户需要在群中发送的反馈信息

在这一步,用户领到课程,通常不会拒绝在群中发送一条简单的反馈。此处目的在于使群活跃一下,并且二次激活群内未分享领课的用户。案例中的“课程已领取”就很好。

  1. 二次推广

步骤概述:广泛的拉新并加个人号完成之后,就要开始做留存与转化了,这也是此次裂变活动的最终目的。在本次案例中,活动完成的第二天,个人号便开始向新用户有计划地推送平台的推广内容,同时在朋友圈中发布覆盖各年龄段及学科的内容推广。

个人号第二、三天推送平台的推广内容

在这一步,你需要:

(1)制定推送计划,谨慎选择推广内容

抓住新用户的机会可能只有1-2次的推送,所以这两次的内容就至关重要,要把你的产品核心竞争力最大程度地介绍给用户。案例中万门选择的频率是一天一次,两次的内容分别为万门平台的介绍和终身VIP(限时分期免息付款)的介绍。

(2)组织文案,设计长图/海报以更好地呈现信息,提升转化率

决定内容之后,就需要仔细地设计你的文案。为了更好地呈现你的内容,除文案以外或许还需要其他的物料,如下图:案例中第一次推广随文案发送了课程长图,第二次推广则一同推送了京东分期免息海报。

两次转化推送的物料

(3)制定朋友圈推广内容计划

对于新拉来而未转化的用户做推广时,需要仔细设计朋友圈的每条内容和发送的时间,避免用户产生“怎么总发一样的东西”或“怎么一直在发”的厌恶感以至取关

案例中个人号的发送频率大约是每2-3小时一条。就观感而言,较为频繁但尚不至惹人反感。因为这一波拉到的新用户范围很广,所以朋友圈内容也尽量地呈现了万门所覆盖的不同年龄段和领域,希望可以打到用户在意的点而促成转化。

个人号朋友圈推广

操作注意事项

  1. 核心原则:所有的步骤、流程与文案等的设计都要紧密围绕着活动的整体目标和这一步所要达到的小目标,同时考虑用户体验,找到平衡点。
  2. 流程优化:在优化流程的过程中,除了作为用户去感受整个流程的体验外,还可以试着说出每一步完成了什么目的,如何为整体目的服务。
  3. 灵活执行:在案例的实际体验中,发现加个人号好友后,未发送保留朋友圈4小时截图的用户也收到了课程的推送。其原因大概为:一一检查的成本很高,而领课才是转化的开始,不愿保留4小时的用户也存在被转化的可能。所以,在实操过程中,很多地方也需要根据整体目的和进展情况灵活处理。
  4. 反馈文案:用户领完课后,要求其发送的反馈文案一定要尽量简单,避免抬高用户的心理门槛,不必要在此处置入任何推广的内容。

 

作者:菠萝,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菠萝

]]>
小红书产品分析报告! //www.f-o-p.com/108100.html Wed, 28 Nov 2018 02:52:10 +0000 //www.f-o-p.com/?p=108100

 

小红书被誉为当下年轻女性的种草神器,一个UGC的购物分享社区,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电商之路的呢?

2013年,我国超越德美成为世界第一的海外消费大国,但国内的跨境电商仍处于蓝海时期。网上能够搜到跨境旅游的各种攻略资讯,但却无法找到海外购物攻略。

由此,针对这个痛点,以UGC为主的小红书应运而生。这样一个深耕UGC的购物分享社区,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便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类口碑社区和社区电商平台,成为用户超过1.5亿,很多年轻女生心中的“种草”神器。

从开始的海外购物笔记到现在的护肤、时尚、购物、运动、美食、旅行、影视等全品类覆盖,电商品牌也从海外逐渐拓展到本土,而大量第三方品牌的入驻,使小红书的市场边界不断扩大。

一、市场概况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9万亿元。

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正从生存型转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水平和理念的改变,使人们的消费方式从传统网购开始转向了海淘,从整体上看虽然中美贸易战对跨境电商有一定影响,但全球化趋势与中国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仍给跨境电商带来了机遇。

2018年第三季度独立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小红书以11.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与网易考拉的69.8%仍有较大差距。

从2017年中国网民对各类消费观念同意度分布来看,用户不像几年前只注重品牌,现在的用户同样很注重购买体验和个人审美品位。在这两方面小红书凭借自己这些年在社区中积累的大量高质量笔记以及视频分享取得了极大的优势。

二、产品介绍

2.1 产品定位

小红书最早是作为一个UGC购物笔记分享社区进入用户视野的,早期内容大多为出境游购物分享及推荐,随着用户对海外购物的需求日渐增多,app逐渐拓展了美妆,时尚,美食等社区种类。

用户可以在社区里分享自己的商品使用体验,也可以阅读他人分享的优质内容。

随着分享社区的发展,用户自然产生了对于社区中分享产品的购买需求,于是小红书上线了购物功能,并由单纯的UGC社区发展成为以社区型电商为特色的跨境购物平台。

小红书的Slogan:

全世界的好东西

标记我的生活

明星生活的另一面

吃穿玩乐买的日常

2.2 产品迭代及发展

从2013年12月4日上架到2018年11月1日,小红书共迭代了126个版本,为了直观的看到小红书的发展轨迹,我调取了小红书app在ios应用总榜和细分领域的排名情况,具体如下:

2016年5月前数据缺失(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PC+移动端的百度搜索指数(2013.12-2018.11):

配合微博及小红书官网收集的大事记

  • 2013年12月ios上线;
  • 2014年3月 用户量达到500万并完成500万美元A轮融资
  • 2014年11月 完成GGV领投的千万级B轮融资;
  • 2014年12月 上线垂直电商平台福利社,开始涉足社交电商领域;
  • 2015年2月 郑州自营保税仓正式投入运营,李克强视察小红书,称其为发展最快的创业公司;
  • 2015年5月 零广告下半年销售额突破2亿;
  • 2015年6月 用户达到1500万同时登顶Appstore第一名;
  • 2016年下半年 引入了第三方平台和商家;
  • 2017年6月 范冰冰,林允等明星入驻小红书 用户突破5000万;
  • 2018年上半年 在综艺上投放的广告使用户月活出现爆发性增长,用户突破7000万。

由图中数据和大事记我把小红书的发展历程划为3个阶段:

(1)市场探索期(引入期):2013.12——2014.10

迭代版本号:V1.0-V2.1.2

产品引入期,小红书致力于建立一个能够分享优质境外购物经验笔记和攻略的UGC社区,在满足用户对于获得境外购物攻略的需求后还加入了自制的小红薯表情,优化相机,改进搜索功能和优化页面交互,提高用户体验并进一步增加用户粘性。

在这一阶段的app迭代,小红书主要围绕着社交,攻略分享来展开。同时,社区内沉淀了大量优质的海外购物笔记和攻略。为下一步商业化尝试和社区边界拓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商业探索期(成长期前期):2014.11-2016.6

迭代版本号:V2.3.1——V4.5

在此阶段小红书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用户数量发展到了由于引入了大量新用户,用户不再满足于仅仅获得海外购的经验和攻略,一部分没有出国计划或条件的用户产生了希望海淘的需求。而2014年7月国家正式在政策上承认了跨境电商这一商业模式

借着政策的风口,也为了满足用户对于海淘的需求,在V2.3.1版本,小红书推出了福利社这一购物渠道,正式涉足跨境电商领域。

这一阶段的迭代重点在于逐步加强电商(福利社)板块的权重,优化发现页面,使用户的搜索更方便,同时优化了笔记的排版使得视觉效果更简洁。得益于前期在社区优质产出的深厚积累,小红书在这一阶段的商业尝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同时,小红书一床的运营策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2015年5月小红书独创了小鲜肉送货模式,在2015年周年庆这一天达到了5000万的销售额,周年庆期间共新增了300万新用户,在appstore中的排名发生了一次垂直式提升,一度达到总榜第四名。自此,小红书不再是小众圈子的独宠,正式进入了大众圈子的视野。

(3)高速成长期(成长期中后期):2016.7至今

迭代版本号:V4.6——V5.27.2

经过上一个阶段对了商业模式的摸索,小红书成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社交型电商平台。相对于老牌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等,小红书的优势在于通过交流社区拥有了大量的社区用户,小红书通过用户分享的感性体验和使用心得来吸引用户“种草”、“拔草”,这实际上与现在网红粉丝文化无异,使产品通过粉丝效应获得更大的话题性和更高的转化率

同时随着小红书引入了第三方商家和品牌的入驻,社区的生态氛围也扩展到了护肤、美妆、美食、服装等品类,不断扩大的社区圈子对引入新用户有很大帮助但同时小红书也要维持好社区分为,增强用户体验从而提高用户粘性。

这一阶段的迭代重点在于维持现有用户不流失并引入新用户,由于现在的短视频app大热,因此在这一阶段社区笔记支持了发布短视频,并且围绕着短视频的优化进行了多次迭代:如增加背景音乐,更换滤镜,增加贴纸等。

得益于上一阶段运营手段的成功,小红书在这一阶段加大了运营力度,2016年开始引入多个明星进驻小红书,造成了很大的粉丝效应。在2018年小红书又赞助了多部综艺节目,极大地增加了曝光量的同时把小红书的用户量推上了7000万。

截止到2018年7月小红书的用户量已经突破一亿大关,月活已突破3000万。同时从2018年7月开始小红书开始弱化电商属性,不再强调从内容到电商的消费闭环,而转为强调自己身为一个生活方式分享社区的定位。

小结:社交平台里电商做的最好的,电商平台里社交做的最棒的。小红书从开始专注旅游购物攻略分享的UGC社区到如今的社区式跨境电商平台,再到2018年开始弱化电商,加大社区引流。不到5年时间小红书从0发展到一个1亿用户,3000万月活的庞然大物。经过一个又一个阶段的摸索,小红书正回归初心,正如小红书创始人毛文超所说:“小红书下一步的目标是创建一个更真实、美好和多元的虚拟城市。”

2.3 产品商业模式

小红书的主要盈利模式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 社区流量带来的广告费用;
  • 自有独立品牌的商品收入;
  • 商城自营海外商品的利润;
  • 第三方商家和品牌带来的平台费用。

对于小红书的盈利模式,小红书始人翟芳说过:“电商负责赚钱养家,社区负责貌美如花。”电商无疑是小红书重要的盈利手段,对比同是社区电商的什么值得买的不温不火,小红书为什么能在众多平台中脱颖而出?

  • 首先小红书最独有的优势是强大的社区流量。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作为一个超过一亿用户、月活超过3000万的社区平台,小红书有着强大的流量基础。这就导致电商部分不需要为引流而苦恼,用户可以通过社区笔记页面直接跳转到该笔记介绍的商品,实现了看、买、用、分享的消费闭环,形成良好循环。
  • 独特算法提供的精准推送,系统通过用户的浏览习惯可以把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推送到用户的发现页。而这些内容如果恰好的用户需要和感兴趣的,就会吸引用户下单购买。
  • 独特的社区氛围极易创造爆款商品。从众心理是人类的本性,围绕一个商品的热烈讨论极易引导用户对这款商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社区火爆的商品会吸引用户纷纷“种草”,下单。
  • 大数据的应用可以通过分析用户讨论的热点,精确的找到用户的需求,从而使平台采购上新的商品是用户需要和追捧的。

目前电商部分的缺陷:

  • 供应链和物流方面太薄弱是小红书电商部分的最大弱点。小红书的物流和售后一直被广大用户持续吐槽。搜集小红书app上的1星差评有70%是关于物流和售后太差。今年6月阿里对小红书的投资是改变这一情况的良好契机。小红书在今后也许可以借助阿里的供应链和物流资源改善目前的状况。
  • 很多用户只看不买是影响转化率的重要原因。有很多用户会在小红书上浏览使用笔记和分享后转去其他平台下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红书需要加大自己对商品品类的扩展,保证商品的质量,才能提高自身与其他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三、用户人群和用户画像

查询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1月1日的百度指数数据如下:

从地域分布上看,小红书的用户主要分布在北上广以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经济较发达,消费水平更高,消费观念也更为开放,因此是小红书的主要用户。

从年龄分布上看,20到40岁的用户占了总用户的70%,因为该年龄段的用户处于事业稳定或上升期,消费能力强。而20岁以下用户一般没有稳定生活来源,物理承担较高的消费。40岁以上用户由于时代原因没有养成购买高端消费品的消费习惯。

从性别分布上看女性用户占比较大,因为女性用户爱好逛街购物,也喜欢海淘一些比国内更便宜的高端消费品和奢侈品。

从用户偏好来看,关注小红书的用户同样关注社交,直播以及视频网站。

综合来看,小红书的用户主要是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20到40岁的热衷于社交、爱看直播和追剧的女性大学生、职场白领或公务员。另外海外留学生是生产优质购物笔记的主力人群。

用户画像:

Selena,24岁,上海人,加拿大法学硕士在读。学业繁忙但热爱购物,了解各国际大牌了如指掌。不错过任何一个大牌打折的机会。小红书笔记分享达人,有着众多粉丝,购物多在线下商场,基本不在小红书商城购物。

Lily,20岁,成都某高校的大二学生,学习任务很轻松,生活费不多。平时花大量时间泡在小红书的社区中,浏览各种达人分享的护肤品、衣服的购物体验。种草无数,护肤品和衣物都会从大家推荐的性价比高的款式中选择购买。

Linda,28岁,河北人,工作于北京的职场白领。爱读张爱玲,热爱小资生活。关注高端大牌也喜欢日系清新风的产品,注重性价比。经常在小红书购买日系美妆和护肤品,偶尔也会为大牌包包大出血。平时经常流连于小红书美妆和奢侈品社区的购物笔记,偶尔也会分享自己的购物心得。

Ella,32岁,工作于上海的职场精英,已婚并有孩子。工作繁忙还需要照顾孩子,舍得买高端奢侈品,对于生活品质有较高要求。曾是小红书社区的重度用户,但随着工作繁忙没时间关注社区,对小红书有着很高的认可度因此常在小红书购买高端奢侈品和进口母婴产品。不在乎性价比但对商品品质要求很高。对于高频消耗的母婴用品有很高的复购率。

四、产品功能分析

版本:V5.31

更新时间:2018年11月23日

系统:ios12.0

4.1核心业务逻辑

4.2 功能结构图

4.3 产品核心功能

无论是从产品的slogan还是产品的功能结构图,我们都不难发现小红书的核心功能有2点:

  1. UGC内容社区:包括了笔记的分享上传以及社区内容的提供;
  2. 福利社电商:售卖社区中关注量大的商品同时商品可以通过社区内容获得推广

下面我将从这两个方面对小红书进行拆解:

4.3.1 社区功能

小红书的社区功能可以分为分享(上传)和阅读、评论、收藏功能(发现)。

分享功能

分享功能是社区多样化优质资源的来源,主要满足用户对于分享自己生活的获得认同感以及炫耀的需求

用户发布笔记时的使用路径图:

通过app底部显眼的红色加号,用户可以通过拍照/视频/选择相册图片的方式发布自己的笔记。为了满足女性用户爱美的需求,上传功能自带了美颜和滤镜的功能。

选择好了照片或视频后,用户可以在任意位置添加标签和贴纸。完成了对笔记内容的编辑后,用户需要选择笔记的话题以便其他用户精准的发现你的笔记。

首先相对于同类产品,自带美颜和滤镜是一大优势,现在中国的女性拍照使用美颜和滤镜修饰自己已经成为了必备技能,而小红书自带的美颜功能免去了用户在多个软件间频繁操作的繁琐,使用户直接发表自己理想的照片,同时美丽的照片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使用户获得强烈的认同感,促进用户乐于分享自己的生活,形成良性循环。

标签功能可以简洁明了的表达用户希望传达的信息,不必再额外添加大段说明。

个性贴纸满足了用户对于个体差异化的需求,还可以美化图片。

选择话题这一功能可以方便用户操作,同时可以帮助用户加入当前热门的话题中进行讨论,增加社区活跃度。

使用中发现的不足:

上传图片无法改变比例,横图竖图长图都变为同一比例,使用户发表图片的排版出现错误,而且很多图片会显示不全,影响用户体验。

照片显示不全

编辑好笔记之后没有预览功能,当用户发表一篇长文笔记的时候,由于页面布局问题无法看到发布后的排版布局是什么样子,导致有时候发出笔记后发现排版有误还要删除已发出的笔记重新编辑。因此可以加入预览功能。

加入预览功能

笔记的浏览、评论、收藏等社区功能:

用户浏览笔记时的使用路径图:

浏览使用路径图

用户浏览笔记的途径主要有四种:

  1. 关注页面:这个页面类似微信朋友圈,主要展示用户所关注的博主或商家发布的笔记,包括用户自己发布的笔记也会在这个页面显示。有别于朋友圈的是小红书的关注页面顶端有着卡片式的推荐关注模块,系统根据算法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博主以吸引用户关注更多博主。同时用户可以看到所有网友对这条笔记的评价,你的评价也可以被所有人看到。
  2. 发现页面:这个页面的信息流推荐是用户浏览笔记的主要手段。同时这也是小红书提高用户粘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习惯,推送用户感兴趣的优质内容。当用户发现首页出现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优质内容时,会对应用产生信赖感,同时精准的推送也会吸引用户流向商城的商品,从而提高转化率。
  3. 附近页面:这个页面展现的都是用户所在城市热门的吃、喝、玩、乐的笔记分享。通过浏览附近的笔记,用户可以发现自己身边的好东西,是小红书链接用户线上线下生活的重要手段。用户可以在这里找到很多网红餐厅以及热门的新奇的玩乐趣店
  4. 搜索功能:主要满足用户有明确目的时,寻找对应笔记攻略的需求。得益于小红书几十万优质笔记的积累,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同时这对新用户也很友好,可以显示社区深厚的内容底蕴。有益于保持用户的留存率

通过这四个主页面,小红书可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1. 用户想看看自己关注的大V最近推荐了什么商品。于是她打开了关注页面,发现大V最近推荐了这件商品。
  2. 用户想购买某样商品,希望看看大家的使用心得和评价。于是她进入搜索框搜索了这件商品并浏览了大量该商品的笔记。
  3. 用户没有明确的目的,想随便看看大家分享了什么。于是她打开发现页面,并发现推送的内容都是她感兴趣的优质内容。
  4. 用户想出去放松下约个饭,但不知道去哪。于是她打开附近页面发现了本市最近最火的网红店,决定周末约上闺蜜去该店饱餐一顿。

使用中发现的不足:

  • 发现页顶部的分类无法改变顺序。例如我每次浏览美食方面的内容时,都要翻到很后面去找到美食标签。希望在迭代中可以添加一个用户手动更改分类标签的功能。
  • 发现页的feed流中经常是视频和图片笔记混杂,当用户没有连接WIF或当前环境不适合看视频时就不希望feed流中有视频笔记。为满足这部分用户的需求,可以在页面右上角添加一个视频/图文/默认的切换功能。

4.3.2 商城功能(对比网易考拉的竞品分析

小红书用户下单使用路径图:

下单使用路径图

(1)首页

相对于传统电商首页的包罗万象,小红书的首页展示明显有着倾向性:

顶端搜索框下的分类信息为根据用户行为模式推荐的4大分类以及更多。

从中可以看出小红书商城的侧重点在于基于用户行为模式而进行的精准推送以及用户更青睐的几类商品。其他类别的商品被放在角落里的更多中,对于小白用户甚至可能找不到产品分类界面。

网易考拉的产品布局更偏向传统电商的布局设计,底端5个tab分别是:首页、分类、种草社区、购物车和我的考拉。其中种草社区被放在了中间转化率最高的部位,表明了考拉发展UGC社区引流方向的战略。

顶端活动轮播图下方是网易考拉的服务理念:承诺百分百正品、全球直采、假一赔十、售后无忧。同时网易使用12项保障措施保证用户的权益。重点突出了平台对于货源的把控能力,同时也强调了自身完善的售后服务。

相比之下,小红书的售后服务一直是受人诟病的一点。

小结:相比于考拉海购首页对全品类商品的展示,小红书的推荐选项更偏向女性喜欢购买的美妆、鞋包、配饰等品类,而其他商品的分类标签被藏的比较深。结合小红书的用户人群不难发现这是由于小红书的用户更多的是年轻女性,因此这些品类的商品转化率最高。网易考拉的用户群体较为均衡,因此更倾向于全品类展示。

(2)商品详情页

小红书进入商品详情页有两个方法:

  1. 从社区中的笔记下方商品链接直接进入;
  2. 通过商城进入。

下拉进入商品介绍:

下拉进入商品评价页:

网易考拉进入商品详情页:

下拉进入信息页:

网易考拉的评价页:

小结:小红书可以直接通过笔记进入商品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创新,通过笔记进入商品的用户对商品本身会有一个良好的印象,有利于提高下单的转化率。

详情页中不时闪过的购买弹幕告诉来自全国的小红薯购买了该商品,增强用户的信任感,同样可以提高用户下单的转化率。

评论只显示社区中的优质使用笔记的优点:优质购物笔记对商品的各方面情况都介绍得比较深入,用户对于分享达人的推荐有较高的信赖度。缺点是购物笔记中商品不一定是在小红书中购买,用户可能对小红书售卖的商品产生疑问。

网易在商品页中强调了反复强调自身对于商品的正品保障,同时把物流的每一个环节都展示给用户,体现了网易考拉对自身供应链和物流的信心。

商品评论页在中规中矩的提供用户评论的同时增加了问大家功能,可以提高用户对上皮你的了解并解答用户的疑问。

从竞品网易考拉,小红书可以借鉴的部分:

  1. 增强自身对供应链和物流的积累;
  2. 可以在详情页上方加入“商品-详情-评价”的导航,便于用户一键直达各个页面;
  3. 在商品评价中加入已购买用户的真实评价,提高用户对商品的认可度。

五、运营分析

结合PC+移动端小红书的搜索指数,我选取了几个高峰分析小红书的运营活动:

2015年6月 小鲜肉送货

2015年6月6日,小红书制造了一场成功的营销活动(在6月1日~5日下单,小红书利用小鲜肉送货上门),小红书周年庆活动首日,肌肉男上门送货的照片更是传遍妹子们的朋友圈,再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小红书曝光率大大提高,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小红书。

这次营销活动无疑是成功的,在行业中带来了巨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由于瞬间涌入的大量用户给服务器造成了极大负担,当时甚至出现了服务器崩溃无法下单的情况。

2015年11月 红色星期五

2015年11月小红书独具匠心地推出了把黑五刷红的“红色星期五”活动,主题为“我不要全世界,只要全世界的好东西”。

除了全年只有一次的最高折扣外,所有海外直邮商品还全部免运费。在这次活动中,小红书还推出了一元抢奢包、小红书大巴车等线下活动以及让用户安心买买买的30天无理由退换货政策。

在这次活动期间,小红书的搜索指数提升了7倍之多,小红书的独特魅力开始感染更多用户。

2017年4月 林允打响了明星入驻小红书的第一炮

自2017年4月林允率先在小红书转型成美妆时尚博主,各路明星纷纷开始入驻小红书。

2017年11月,范冰冰的高调入驻正式代表着小红书进入了明星流量喷发期。

凡是她推荐的商品都销量暴增,卖到断货,小红书新增用户量也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截至2018年11月小红书入驻明星数超过150人。随着明星的不断入驻,小红书的用户量也在稳步发展中。

2018年1月 赞助综艺节目带来高曝光率

吃到了明星入驻带来用户告诉增长的甜头,小红书在2018年1月和4月分别赞助了“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两档热门综艺,给小红书带来了奇高的曝光率。

得益于这两档综艺的受众用户与小红书用户群体相同,小红书的用户量开始了滚雪球式的增长,到了创造101的播出中盘,小红书的用户量已经到达了一亿,月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这一数据是一年前的三倍。

纵观小红书几次成功的运营活动,不难发现小红书利用对明星,KOL,网络热门综艺的精准投入,成功地在适当的时机,将广告投给了适当的用户,从而将大量的潜在用户发展为自己的新用户。同时通过自身UGC社区优质的内容,抓住用户的心而保证了高留存率。这是小红书能在5年内发展成过亿用户的核心策略。

六、总结

小红书从一个专注海外购物分享的UGC社区发展为用户过亿的社区型电商,积累了大量高粘性的优质用户。但目前看来小红书的购物下单转化率并不是很高,这与小红书始终致力于建设高质量生活分享社区,不愿对商品施加过多引导手段破坏用户体验有关。

供应链和物流链过于薄弱也同样是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

因此,小红书的下一步目标应该是加强对供应链和物流服务的建设,同时需要摸索出在不过多影响社区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增强用户购买下单转化率的手段。

 

作者:墨染,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墨染

]]>
如何通过免填邀请码,实现App用户增长 //www.f-o-p.com/107614.html Fri, 23 Nov 2018 07:34:54 +0000 //www.f-o-p.com/?p=107614 App用户增长

 

做App推广,裂变营销越来越难做怎么办?

拼命拉新,效果依然不明显,究竟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

用户流失率大,推广中是否存在让用户极度反感的流程?

……

在如今App产品高度同质化的背景下,产品细节用户体验将成为App在行业竞争里胜出的关键。今天就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详谈App产品在裂变推广中填写邀请码环节带来的用户流失难题,以及它的解决方法。

一、问题:裂变中的用户流失

市场从来不缺增长渠道,但其中用户邀请渠道尤为重要。现在几乎每一款App都会开发邀请功能,意在时刻激励现有用户转化周边的潜在用户。

让每一个个体用户都成为产品的传播媒介,在潜在用户中形成密集传播,这是每一个产品运营人的梦想,但是在实践中,总有产品的邀请注册活动效果不佳,无法形成裂变效应,除了反思活动本身的策划外,繁杂的邀请码环节造成的用户流失也不可忽视,减少邀请步骤,优化用户的操作体验,会让裂变传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传统的裂变推广中,App产品往往采用填写邀请码的方法来验证信息来源,识别新用户具体是由谁邀请来的,并奖励相关的老用户(邀请人)。

填写邀请码:原理很简单,邀请者生成一个专属的邀请码给到新用户填写即可。为了方便新用户填写,有些开发者甚至发明了自选邀请码等方法。

2018112201391588

填写邀请码环节的出现,本质上仅仅是满足开发者和推广人员的统计需求,没有让用户得到流畅的体验,反而让用户安装的旅程多了一步,漏斗多了一层,增加了潜在用户流失的可能。一旦老用户认为奖励的意义不大,新用户又对“填写邀请码”环节的繁琐产生了反感,选择“放弃注册”或者“跳过邀请码”,邀请注册活动就会以失败告终。

为了获取数据,但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从曝光到安装的转化率,这真的值得吗?

二、方案:免填邀请码安装

事实上,国内已经有相应的技术可以完美解决这一难题。在聊技术之前,我们要先理清一个逻辑:用户体验为什么会在填写邀请码环节戛然而止,主要在于传统填写邀请码的方式是由人工进行的,用户在这一步容易失去耐心。只要让“手工填写邀请码”变成“程序自动完成填写并跳过邀请环节”,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这就涉及到渠道来源追踪技术的应用了。

2018112201385710

下面大致讲解一下这种渠道来源追踪技术的原理:

1、开发者在分享的h5页面上集成第三方的web sdk,发布分享链接时在url上动态的拼接任意的自定义参数(如推广渠道号,邀请码,游戏房间号等等)。

2、当某一终端访问该h5页面时,第三方的web sdk将同时确定该设备的个性化信息和采集自定义参数,上传至第三方服务器,使用该Android/iOS sdk从第三方服务器再取回暂存的自定义参数。

3、开发者根据各自的需求,在分享链接自定义各种动态参数。比如通过在分享链接url中附带App邀请人的用户id,就可达到免填邀请码的效果。

依据这种原理,App开发人员可以实现在不用渠道分包和不必填写渠道识别码(即邀请码、地推码)的情况下,精准识别每个安装的来源。

三、价值:加速App用户增长

我们知道,在推广中,每多一个步骤都将产生一定的用户流失。只要合理应用这项方法,App推广效果必将更加高效。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不必再输入复杂难记的邀请码,操作体验变得快捷流畅,转化率和留存率都将大大提高;对于App开发者而言,程序能自动化实现安装来源的精准追踪,也将节省大量精力。

免填邀请码的实质,是对渠道来源的追踪。既然可以实现邀请来源的追踪,这项技术自然也可以应用到无数领域中,只要有渠道来源监测或识别的需求,都可以满足,如:地推效果统计、广告效果统计等。目前这种使用方法已经在部分市场中得到验证,还有更多潜在的应用场景等待被发掘。

邀请注册有礼一类的裂变式营销,更应该重视用户体验,即便无法给用户制造惊喜,也不应该给用户的操作旅程带来烦恼。设置太多的门槛,只会让更多潜在用户望而却步,提早流失在市场中,运用好这门方法,一定能让活动效果最大化。

 

作者:openinstall ,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openinstall

]]>
如何低成本,有效地进行公众号拉新? //www.f-o-p.com/107424.html Thu, 22 Nov 2018 01:19:22 +0000 //www.f-o-p.com/?p=107424

 

在初期,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填充内容和吸引新的粉丝,打破零的界限,公众号漫长的生命周期缓缓拉开序幕。如何才能在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的条件下,快速、有效地进行公众号拉新呢?

我认为“拉新”是公众号运营的基础。因为粉丝是微信公众号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公众号如果脱离了粉丝,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从投入运营的初期阶段到快速成长期,再到稳定的成熟阶段,始终会产生新的粉丝关注,拉新贯穿了公众号的整个生命周期。

但有一点我们要明白:公众号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运营侧重点,拉新不会永远处于首要位置。比如:在粉丝基数足够大,增长逐渐缓慢下来的成熟阶段,应该以“促活”作为第一顺位,拉新就不是最重要的了。

至于拉新的关键阶段,无疑就是公众号运营的初期。在初期,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填充内容和吸引新的粉丝,打破零的界限,漫长的生命周期缓缓拉开序幕。

然而,对于资金、资源、人脉有限的个人及中小企业来说,公众号从零开始吸粉将会更加艰难。如何才能在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的条件下,快速、有效地进行公众号拉新呢?

就我个人的一些运营经验,给大家提五点小小的建议:

一、让原创功能成为公众号吸粉的利器

原创声明保护功能,是微信官方为有效保护原创作者权益、提高原创内容生产者积极性、抑制抄袭杜撰行而设立的。乍一看,这个功能跟吸粉毫无关系,但只要稍加利用,就能成为拉新强有力的工具

然而首先,你得开通它。毕竟,原创功能并不是所有公众号都能够获得,必须满足微信官方的某些标准,才会拥有被邀请的资格。

具体需要怎样的开通条件?

下面我来总结一下:

开通原创功能需要达到的5个条件

(1)一定的运营时长

公众号已经运营了数月以上,让微信官方能够充分了解公众号的运营情况,包括文章内容是否优质、更新频率是否正常、原创度是否达标等等。

(2)保持高活跃度

也就是公众号更新推送的频率要有保证。因为订阅号每天都可以推送文章,如果能坚持日更,活跃度将达到最高,获得原创的时间会大大缩短;如果没办法每天都更新,可以保持短间隔更新(如每隔2、3天更新一次);一旦长时间不更新(如隔了十天半个月都不推送一次),活跃度就会变得很低,公众号很难被作为邀请对象进行评估。

(3)原创文章的数量充足

这样,微信官方才能从多篇文章中,判断出该公众号整体的质量和原创度。作为运营者,我们无法得知具体要达到的文章数量标准,但持续输出以保证充足的量,是我们必须做的。

(4)文章原创度尽可能高

原创声明保护功能,从这名称就可以知道,文章的原创度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公众号官方拥有庞大的原创文章库,微信系统会自动识别单个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与原创库所有文章的相似度,判断该文章是否属于原创,原创的程度高不高。

(5)无抄袭史

很容易理解,就是在公众号的运营过程中,不能够出现被粉丝/其他运营者举报抄袭或者被微信官方自动认定有抄袭行为。

如果你都按照上面的几点去做,数月后就能获得原创邀请。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

如何让原创功能变成公众号吸粉利器?

随着原创保护的开通,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原创文章都可以设置原创标志。当别的公众号转载发布我们某一篇原创文章时,该文章底部会出现转载来源(如下图),直接点击该来源即可跳转到我们的公众号关注页面。

原创公众号链接显示在被转载文章末端,通过另一个号的曝光,吸引潜在读者通过底部的来源进入原号,成为新的关注粉丝,正是原创功能吸粉的秘诀。这种方式的吸粉,完全不需要花钱,拉来的新粉丝精准且高质量,效果极佳。

而最终能带来多少粉丝,取决于你的文章在其他公众号的传播度以及阅读量,说白了,还是要看文章本身的质量。当文章足够优秀时,你将会解锁一个又一个引流入口,带来源源不断的新粉丝。

让原创功能化作利器并没有那么复杂,持续创作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就是最好的方式。

接着,我们进入到拉新技巧之二:巧借自媒体平台社群推广获取新关注。

二、紧抓自媒体社群,做好内容分发与传播

自媒体和社群是两大不可多得的内容分发平台,它们巨大的兼容性,让各式各样的内容得到了展示和传播。挖掘并利用自媒体/社群进行内容推广,可以扩大目标受众群,提高公众号知名度,把平台里面的用户吸引进来,成为我们的关注粉丝。

目前来看,微信公众号内容在自媒体平台和社群中的推广,多以文章发布为主。就如何更加快速、有效地做好自媒体平台内容发布以及社群内部运营,我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自媒体平台投稿方面

顾名思义就是把推送的公众号文章向内容定位相符的平台进行投稿。通过在作者介绍、文章来源以及文章内容里面插入公众号信息(名称、ID)的方式,把自己的公众号展露在平台上,让阅读了文章并产生兴趣的潜在读者,能够沿着曝光的公众号名称或者ID搜索到公众号并关注。这就是自媒体平台的引流方式。

投稿的关键在于平台的挖掘和选择。要想提高文章审核通过率,并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平台的属性必须符合公众号的内容定位,平台自身还要有足够大的流量

说说我这么久以来,使用过或者接触到的一些非常不错的投稿平台,既有综合性的,也有垂直的。学会总结每一个平台的特性,了解它的投稿规则,会让投稿更加顺利。

社群推广方面

主要是利用微信群和QQ群进行公众号(内容)的曝光以达到吸粉目的。这些社群都是由同一类型的人组成,包括合作群、互推群、阅读量群等等,人数在几十到几百不等。社群里面既有我们公众号的潜在目标粉丝,也能为公众号内容带来二次传播(让群员把文章转发到各自的朋友圈)。

但你需要找到一些合适的社群,如何找?

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进行检索。以豆瓣为例:首先要去注册一个豆瓣账号,成为会员;然后搜索并关注与微信公众号运营相关的豆瓣小组;最后,在小组已经发布的众多话题中找到适合的微信运营交流群申请加入。

用豆瓣搜索微信群的结果

另外,如果是利用知乎的话,可以直接在搜索栏中输入“微信群”、“QQ群”这样的关键词进行检索。

用知乎搜索微信群的结果

在加入相关的微信/QQ群以后,接着就是如何巧妙地把自己的文章、公众号推送给群里面的人。除了平时要经常在群里刷存在感,混脸熟外,还要注意在群里发布文章的好时机,比如:这个群正好有人说话、交流的时候。当然,最有效的手段,是在发文章或者公众号名片求关注的时候,附带一个小红包。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软,领了红包自然就会乐意按要求办事。

加入相应的微信、QQ群做内容推广,在公众号运营初期不失为一种好的吸粉方式。而当公众号积累了一定的粉丝基础,就可以考虑接下来的这种拉新手段了。

三、找公众号进行互推,巧借“他山之石”

这是双赢的友好合作方式。就目前来看,公众号之间的互推,最常见的做法,互相推送对方的文章(具体推哪篇文章需要提前协商好)因此,新粉丝的主要来源就是互推公众号已有的内部粉丝以及它所面向的潜在目标粉丝群。

比如:公众号A与公众号B进行互推,A推送了一篇B的文章,A的已关注粉丝看到这篇文章后,对作者产生兴趣,于是根据文章的来源,搜索到了公众号B并进行关注。于是,公众号A的内部粉丝就被引流到了公众号B,成为A/B的共同粉丝。互推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带来新粉丝。

而互推最核心的一块,是要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互推号:有数量相当的粉丝基础、内容定位相符、相同的公众号类型(同为订阅号或服务号)。

(1)有数量相当的粉丝基础

前面我们已经清楚,互推新粉丝的来源就是公众号的已有粉丝以及潜在目标粉丝,所以,自己的公众号和互推的号都必须有一定的粉丝基础,而两个互推公众号各自的粉丝数量应该是相当的,比如:都是一万左右。粉丝数相差太远的两个公众号一般不会选择彼此进行互推,特别是粉丝数多的一方,会觉得互推时不划算。

(2)公众号定位必须相符

以文章互推的形式进行合作的两个公众号,必须定位相符。可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很好理解,两个公众号如果定位都没有交叉点,它们各自的目标粉丝群必然相去甚远,都不是彼此需要的精准粉丝。另外,推送出来的文章还会让粉丝产生公众号定位在改变的错觉,后果就是引起大量掉粉。

比如:让一个美食公众号和一个金融公众号互推,在美食公众号上面发布一篇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文章,可想而知,这样的违和感会使得美食号的专业性大打折购,让粉丝摸不着头脑,产生各种不必要的误解,引发老粉丝的取关。

(3)相同的公众号类型

这里的类型特指订阅号或者服务号,两个互推的公众号最好同为订阅号或同为服务号,这样可以保持较为一致的互推频率。因为,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可推送次数存在较大的差别,订阅号每天都可以推送一次,而服务号只能每个月推送四次。

比如:是一个订阅号和一个服务号进行互推,服务号固定每周三推送,订阅号每天推送。那么互推的频率只能每周一次,并且固定在周三,对于订阅号来说,非常不灵活。

总之,必须找准你的小伙伴,以后才能一起好好的玩耍。如果你想要让吸粉来的更加直接快速,做活动将是绝佳的选择。

四、用一场活动的狂欢俘获你的目标粉丝

线上线下品牌商们时不时会弄个打折促销、免费体验、买x送x、限时秒杀活动,尽然都是些老套路,却完全不妨碍一批又一批的新老顾客们奔着优惠蜂拥而至,疯狂抢购、大买特买,创造一波又一波的销量奇迹。这就是活动的魅力。

相同的道理,把微信公众号当成具体的一个品牌或者产品去运营,把目标受众群体当成潜在的消费者,“关注”即相当于“购买”。商品可以通过各类优惠活动促成新的消费,那么,公众号自然也可以通过各类活动吸引新的关注。

为公众号做活动时,不要仅仅局限于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把思维拓宽到线上线下,就会有多种活动可以选择。我们的目的是拉新,只要能把公众号信息展露出来(如:二维码、公众号ID、名称、链接等),任何形式的活动都是可行的。

我们先来总结一下都有哪些具体的活动类型。

常见的活动类型

(1)线上方面

主要以微信、微博、论坛贴吧、自媒体、视频直播网站等平台为载体,衍生出多种活动形式。

比如:微信上面的活动包括但不仅限于:线上分享、公众号留言点赞、抢红包、签语、大转盘、有奖转发/问答/调查、投票排名、微砍价、微拼团、微信签到、趣味测试、微助力、一元购、微秒杀等。

贴吧论坛比较常见的活动则包括:抢楼盖楼、投票排名、拍卖、晒照片、征集评比、签到、直播贴、吧友联谊、贴吧公益等。

微博活动则有:转发抽奖、粉丝投票、微博抢沙发、视频/广告语/文章/创意征集、话题活动等。

(2)线下方面

主要有:培训、沙龙、地推、现场直播、免费体验、节日营销、促销、公益、周年庆、发布会、赞助、主题活动、晚会、展览会等。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资金、资源、人员、时机、时间、定位等)选择最适合自己公众号的活动类型,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活动之于公众号拉新的帮助,我用2个实例加以说明。

活动吸粉的例子

例1:说到利用活动吸粉的典型,不得不提的就是新世相策划的“逃离北上广”活动(因为都太熟悉,这里就不展开阐述了)。通过官方微信发布活动消息后,它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刷爆了朋友圈和微博,引来无数新媒体人争相借势。单单拿吸粉来说,新世相披露,此次活动的微信转发过百万,增粉数超10万。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微信活动能够带来巨大流量,甚至超越了其他任何的拉新方式。当然,世上并没有那么多的“新世相们”,要策划出现象级的活动,对于绝大多数公众号运营者来说,非常困难。但无论多大或多小的活动,只要能顺应需求,引起受众的共鸣,让参与者觉得有价值,就有吸粉的可能。

例2:微信公众号一些非常简单的小活动,比如转发送资源、关注并评论点赞送福利、投票抽奖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预算很低甚至不需要任何成本,运营人员自己就可以完成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执行,流程少,见效快,非常适合时不时来一次。

比如:在推荐电影、旅游等的公众号文章里面,如果自己有这方面的资源,可以作为活动小福利发给粉丝,通常可以在文章末尾标注:“想要xx资源的,请把文章转发到朋友圈后截图加微信,然后发资源给你”。

这样一来,你就调动了粉丝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转发分享文章到自己的朋友圈,帮助你获得更多关注和曝光。前提是你的资源确实很有价值,至少能让粉丝心甘情愿去分享。(当然,要注意不能做的太过明显,不然会有诱导分享的嫌疑)

应该如何去策划一场好的吸粉活动呢?

活动策划的小技巧

活动策划的流程大都相同或者相似的,它包括前期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内外部分析和目标的初步确立;接着进入策划阶段,主要是创意的凝练和文案的撰写;然后到了实际执行阶段,就要做好活动上线前的预热以及上线后的引导追踪工作;最后一个阶段,是活动全部结束时的总结复盘以及后续报道。

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活动策划流程图

知道了一般的策划流程后,有哪些技巧是可以学习的呢?

(1)明确“拉新”这个目标,并把目标量化

活动的目标有很多,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销量、树立企业形象等等。细化到微信公众号,活动目的主要包括:拉新、留存、促活以及转化

我们的活动既然是为了吸引新的粉丝关注,那么,运营人员就要把拉新作为唯一目标确定下来。如果在一个活动中同时确立多个目标(比如,既拉新又促活还得提高转化),会让主题、文案找不到侧重点,影响后期的宣传;也会分散有限的活动资源,无法集中所有力量为一个目标服务。因此,明确好“拉新”这个目标。

接下来要让拉新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整个活动计划增加多少个新粉丝,每一个渠道要吸引多少个粉丝。这样就可以为接下来的活动预算、奖品设置、文案创作提供具体化的参考。

借用一下我以前写过的栗子:

拉新目标量化后

这便是制定量化拉新目标的好处,它让活动的策划有迹可循,让活动的执行更加顺利,让活动资源的利用更加精准。

(2)迎合你的活动对象,设置充满吸引力的奖品

这一步非常关键,奖品设置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成败。因为受众在浏览你的活动信息时,他们首先会习惯性把目光落向奖品一栏,通过快速扫描判断奖品的价值。他们对奖品满意时,才会去了解具体的内容和参与条件;如果认为奖品对他们来说没有价值,或者不感兴趣,就不会有进一步了解和参与的欲望了。毕竟,你也很少会去详细阅读甚至点评那些连题目都不吸引你的文章。

为了让活动奖品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在设置时,一定要明确你的目标活动对象,并了解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带有何种典型属性,适合这类受众的东西都有哪些?你甚至可以直接做个调查搞清楚受众的本质,再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最佳的奖品方案。

比如:你的活动对象是一群年轻的女性追星族,她们喜欢模仿明星们的风格打扮,关注娱乐新闻,会花大量的钱去看偶像、买周边、买唱片,加入各种粉丝团体等等。面对这样的群体时,你把奖品设置成和明星相关的东西(演唱会门票、亲笔签名、专辑),将会比任何其他东西都来的有吸引力。

(3)尽量让活动环节简单易操作

不要小看这点,繁杂的活动步骤首先会吓跑一些怕麻烦的人,他们在看到这个活动的时候就选择了放弃;过于复杂的活动还可能妨碍到受众的理解,导致有些人看不懂怎么玩;接着,这些没完没了的操作,会逐渐磨灭了相当一部分参与对象的耐心,在活动中途跑掉;最后,对于那些需要用到网络操作的活动,跳转的页面过多时,很容易导致无法跳转或者打开过慢,让参与者失去等待的耐心而放弃活动。

因此,除非是特别必要的情况,否则在做微信公众号活动时,一定要保证活动环节简单易操作。让活动参与者经过短短的一两步就能获得结果反馈。这样,就算没有领到奖品,也不会去抱怨浪费在这个活动的时间。另外,易上手的活动更利于传播。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借助活动增粉,并不一定要亲自策划并执行,现在很多活动采用合作共赢的方式,由一家或多家主办,其他协办。因此,在没有好的活动idea,或者时间、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作为协助方参与到活动中,是明智的做法,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公众号品牌和二维码,也一样能起到吸粉的作用。

活动想说到这里,接下来聊聊吸粉的另一技巧。

五、紧跟潮流,解锁正确的追热点姿势

2017年热点借势日历表

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有热点的出现和传播,并伴随着互联网媒介的力量渗透到角角落落。

不管是新媒体人还是传统的媒体人,都确确实实感受到了热点所带来的巨大爆发力。这也正是为什么在今天,如此多的广告(包括纸媒)、文案、活动、营销推广用着当下最流行的热词,并企图在话题高潮时来一发漂亮的全垒打。甚至,还有不少的个人和企业,就靠着追热点吃饭。

每当热点爆发时,除去为争“头啖汤”而大打鸡血的企业媒体人,还有一大波的围观群众,他们大致分为两派:一类只对热点事件本身感兴趣;另一类除事件本身外,还特别热衷于围观企业媒体人的“热点借势”大战,跑到各大官博官微凑热闹,甚至模仿某些品牌惯用的借势风格,自创段子。也正是因为这批吃瓜群众们的热情,让企业媒体人借势出来的东西有了受众基础。

不得不说,热点借势已经成为一种全民现象。基于此,微信公众号借助热点吸粉也就不难理解了。

 

作者:微笑,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