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有料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Thu, 14 Jun 2018 02:39:3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1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天天有料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拿什么拯救你,内忧外患的今日头条? //www.f-o-p.com/86538.html //www.f-o-p.com/86538.html#respond Thu, 14 Jun 2018 02:39:37 +0000 //www.f-o-p.com/?p=86538 今日头条

5月5日,最右CEO潘乱洋洋洒洒的一篇文章《腾讯没有梦想》称这家快20岁的公司正在变得功利和短视,本来没什么大事;只是后来被一份没什么技术含量的PS搞得“鸡犬不宁”,一下子让不少互联网人“如梦方醒”,开始急着站队。

虽然腾讯好整以暇的解决了这次舆论公关,但也留下了不少后遗症。

5月8日凌晨,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发布了一条朋友圈

内容为“celebrate small success(庆祝一个小小的成就)”庆祝抖音Tik tok在苹果商店第一季度下载榜中排名全球第一;

但也在评论区与马化腾就“微信封杀,微视抄袭”抖音等问题展开了交锋:

张一鸣透露,今日头条针对微视抄袭一直在公证,马化腾则回击,“要公证你们的太多了”。

至此把腾讯和今日头条自3月以来就产生的各种摩擦“广而告之”。

5月18日,腾讯官方发布一个《关于进一步升级外链管理规则的公告》,明确提出“外部链接不得在未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等法定证照的情况下,以任何形式传播含有视听节目的内容”。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虽然5月21日凌晨,微信在《关于升级外链管理规则的补充公告》中删除了视听许可公告这一条,但却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其他视听平台(直播&短视频)对于微信的依赖。

一直以来,微信就以自己的“封闭”自居,“我的地盘我做主”,用户也几乎很难把握微信后台审核机制的底线。

朋友圈中不少刷屏小程序,刷屏文章(新世相营销颗》)也是“方兴方死”,视觉志也不是第一次“投诉”微信限制了它的流量

但微信却似乎从来都没有正视过这些问题。

直到潘乱的《腾讯没有梦想》出炉闹得群情汹涌,腾讯人才开始出来安抚。

6月3日,潘乱又一篇大作《为什么头条一定要死磕腾讯?》出炉又一次赚足了眼球。

文章中潘乱对于今日头条和腾讯一系列过招有如下解释:

主动进入风暴中心限制腾讯“暗战”,主动限制战场和手段,集中自己的优势对打腾讯的薄弱环节,以求获得更多“夺命狂奔”的时间。

从《腾讯没有梦想》到《为什么头条一定要死磕腾讯?》,我们不知道最右CEO是不是对腾讯心怀偏见,又对今日头条惺惺相惜;他站在一个腾讯挑战者的位置也就难免对今日头条有所偏袒。

但是像这种“教唆”今日头条继续死磕腾讯的做法,是真的欠考虑?

一、今日头条内忧外患

不可否认,今日头条创造了一个奇迹。

他在BAT的生态围城中一路杀出重围,如果说今日头条的成功还有可能是BAT的大意,他们太过于安逸;那么抖音的甚嚣尘上又怎么解释?

今日头条在微博的信息流和微信的公众号之外打造了一种全新的内容分发生态,完全占据了百度在移动端的内容分发空间。

这一波战役上,阿里支付宝上有“天天有料”,腾讯在微信上又重新定义了“看一看”,它们都没想过“堵死”今日头条;虽然百度的“熊掌号”看起来有板有眼,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对于今日头条完全像是在“挠痒痒”。

显然是因为今日头条的内容生态没有波及到自己,阿里和腾讯才会等闲视之。

只是没想到今日头条端了百度的“饭碗”还不算,这不又开始“作死”: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悟空问答、内涵段子和抖音。

4月10日,内涵段子被关停;火山、西瓜又因为内容“低俗”等问题一直步步惊心。

好不容易折腾出了一个抖音,但是却集中爆发了“短视频”的各种问题。

这还没完,看到了抖音的如火如荼,阿里(独客)、百度(Nani小视频)、腾讯(微视)也快速跟上,势要分食抖音的半壁江山;至于腾讯系的微视更是和抖音不死不休。

外面有一群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内里今日头条也是各种“昏招”不断。

继价值30亿的暴走漫画因亵渎英烈被查出而岌岌可危之后,抖音又一次开始作死,抖音平台在搜狗搜索引擎广告投放中,出现侮辱英烈的内容;试探监管底线。

算上这次事件,今年短短半年时间,今日头条已经被公开约谈了至少三次,道歉五次。

但今日头条依旧。

二、死磕腾讯以卵击石

6月1日下午,腾讯发布一则声明,称“今日头条”及“抖音”系列产品的实际运营者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近期的种种行为,已经构成商业诋毁及不正当竞争,因此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索赔人民币1元并要求两家公司在自有新闻媒体平台全量推送公开道歉。

与此同时,今日头条也于当日宣布,公司已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同向北京海淀法院提起了对腾讯的诉讼,共计索赔9000万元以及公开道歉。

今日头条想要获得发展,这是肯定的;但是把“投机”的成分放在腾讯身上,是不是有点“心太大”。

我们都知道定位中有一种手段叫做“比附定位”,显然,这一次今日头条是把微信当成了自己的对手。

就像京东动不动就开始对标淘宝一样。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就算是“自大”如京东,在快速配送方面有明显优势的京东也不敢动不动就说自己要再造一个阿里巴巴;要知道这样“勇者无畏”和淘宝死磕到底的京东最后还是选择了投入阿里巴巴的怀抱。

京东是从阿里的蛋糕中“偷吃”了一块,投靠腾讯理所当然。

但是对于同样依赖于内容的今日头条来说,公众号是头条的对手,微视是抖音的对手,于是字节跳动的对手就是微信。

但要记得微信不只是内容一个版块,它还有小程序、小额支付以及腾讯帝国这个大生态;今日头条死磕腾讯无疑是以卵击石。

或许在抖音这一块上,抖音相比于微视占据了“先入为主”这种先发优势,但是它的后续增长在微信的封杀下也必然难以为继。

这就是抖音在获得1.5亿日活,3亿月活,24至30岁用户超40%的漂亮数据还依旧要与腾讯死磕的根源。

三、微信生态维度战争

2017年小程序曾经一度被捧上神坛,只是最后却又昙花一现;

直到2017年12月28日,微信开放了下拉入口才给了小程序喘息的空间;

到2018年春节,小程序迎来了第一轮大爆发(“跳一跳”排名第一,紧接着是“头脑王者”),微信自己开发的“跳一跳”冲在了最前面,连张小龙都亲自冲锋上阵体验并做了几次宣传,让开发者重拾信心。

4月份,通过微信群刷屏的“弹一弹”又一次给了开发者信心。

TalkingData预测2018年微信小程序未来四大发展趋势:

01. 小程序数量将超越AppStore应用总数

02.小程序用户规模突破7亿

03.用户平均使用时长出现下降

04.小程序卡券营销平台迎来机会

小程序显然已经有了和IOS掰手腕的信心;而这一次微信开放“全民赞赏”,虽然是以“喜欢作者”的形式回归,但我们都知道这是微信生态在面对苹果生态的一次“伟大胜利”。

不只是小程序,微信系在其他方面也都到了收割期。

2015年4月10日,微视被正式关闭。

2017年8月,腾讯重组微视项目组,由SNG接手进行运营。

6月8日,腾讯旗下短视频应用「微视」首次登顶中国App Store免费榜,将霸榜多日的「抖音」挤下。

或许你可以觉得微视超越抖音只是“一时冲动”,但是抖音却一定会有自己的紧迫感。

另一方面,6月12日,腾讯 NOW 直播正式公布了新的品牌定位「这是我的时刻」,请《创造 101》的舞蹈导师王一博作为代言人,同时提出了一项重要计划,开始构建自己的主播成长体系,并且这次,腾讯要开始发动全平台资源对直播进行支持了。

小程序、短视频、直播,很显然抖音的对手从来不只是微视,他面对的是微信这个庞大的组织,而且鉴于抖音的母公司今日头条正在陷入和腾讯的纷争给不了抖音任何助益,但微信却可以泰然自若的给微视“打气”。

↓   ↓  ↓

可怕的不是抖音面对微信几乎毫无还手的余地,所能依靠的只有用户对抖音的上瘾。

可怕的是时至今日,张一鸣和他能征善战手艺精湛的公关团队依然没有搞明白他们到底错在哪里。

至于这场战争到了最后会以何种形式收尾?

我想,就像京东投靠腾讯一样,把抖音卖给阿里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相比于阿里巴巴激进的投资策略,一投资必然就有一次重组的基因,这大概才是张一鸣最纠结的?

 

本文作者@幻梦邪魂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
//www.f-o-p.com/86538.html/feed 0
内容型产品运营的5点技巧 //www.f-o-p.com/51584.html //www.f-o-p.com/51584.html#respond Thu, 10 Aug 2017 01:48:54 +0000 //www.f-o-p.com/?p=51584 4 (19)

前几天《战狼2》迎来了34亿的票房,这部持续被热议的电影,从一播出就纷纷出现在微博、微信、知乎甚至网易云、读书软件等各类内容型产品中。从爱国、战争等方面,抓住热点提高点击量才是这些内容型产品平台最关心的。

可以说,根据热点做好内容型产品的运营已经成了运营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巧之一。包括七月初宋仲基宋慧乔公布即将结婚,双宋主演的《太阳的后裔》点击量再次攀升。

不久前刷屏的《北京,有2000万人在勇敢生活》,出现之后各平台大V、用户争议不断;还有杜蕾斯抓住热点“性”传播等。运营工作对于追热点的速度越来越快,而除了紧跟热点之外,内容型产品的运营工作还应该注意什么?来听听这次沙龙的主讲嘉宾金山办公运营总监陈辉怎么讲吧:

一、内容型产品已成为红海

首先看一张数据,这个数据来自猎豹研究院,是2017年5月份所有移动APP的数据排行。拿这个数据就是想告诉大家,几乎所有的头部产品的运营都有内容加入。比如爱奇艺、酷狗音乐、今日头条就是内容型产品。比如微信、QQ,是内容加上社交应用宝是应用下载+内容,支付宝是支付工具+内容,支付宝的天天有料也逐渐往信息流和内容化上转变。所以内容+已成为各大头部应用抓住用户的一种战略。

什么叫做内容型产品?主要业务围绕着为用户提供文字、漫画、音频、视频等内容服务的产品,我们把它定义为内容型产品。比如短视频直播也都是内容型产品。

二、内容型产品分类

1、短视频

前三位分别是快手头条视频和陌陌。相机类工具转做短视频,比如B612咔叽和美拍;新型产品如最右在年轻用户中有很高呼声。

2、直播类

映客、花椒、虎牙斗鱼等平台。

3、视频类

如腾讯、爱奇艺、优酷、芒果TV等,还有BiliBili、AcFun等视频类产品深受二次元群体喜欢。

4、音乐类

如酷狗、QQ音乐、酷我、网易云音乐等产品。

5、音频FM和听书类产品

前三位喜马拉雅、懒人听书,蜻蜓FM,还有猫耳FM等二次元的音频产品。

6、资讯

主打个性化推荐的资讯产品以今日头条、天天快报一点资讯为代表,还有搜狐、网易、凤凰、新浪在内的传统门户。

7、阅读类产品

掌阅iReader和QQ阅读占据前两位,还有宜搜小说、书旗、追书神器等都属于网络文学,以年轻用户为主。

总结一下,内容型的产品是主要提供了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服务。内容型产品的核心一定是内容。比如芒果TV凭借着湖南广电的独特资源,很多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电视剧在其他地方看不到,只能下载芒果TV,所以能够排名在前五。

MC天佑从快手跳到火山视频,之所以有天价,也是可以用户会关注他产生各种各样的内容,而主播的过当就意味着内容的来源和用户的增长。视频网站抢占独播权同样如此,更多是因为内容。

PGC/OGC+UGV=内容来源

OGC的英文是专业生产内容,理解OGC是电视台和影视公司。而UGC就是普通大众、个人,没有任何背景就是兴趣爱好。那么PGC可以理解为UGC的升级,当普通大众以拍小视频为乐,发现它开始赚钱,组建小团队,三五个人的团队专业做这个事情,就叫做PGC。

基本上做内容型产品,起步时是机构版权最重要,千万不要从UGC开始做起,UGC意味着需要大流量和时间积累。还是以视频网站为例,做视频网站让用户感觉有比较多的视频,这个时候不能找个人拍摄,要找一些影视公司或者版权公司批量采购一批资源。这是起步阶段,做好之后,通过资源吸引到足够的用户,发展一些特色或者更多空间,才容易把UGC模块做起来。

三、5点做好内容型产品运营

首先明白内容型产品运营的目的是什么?内容型产品的运营的目的是让产品有更多人来看,看的越多越好,最好是让更多人付费来看。

1、寻找亮点,关键词分别是热点、发现、挖掘

比如《欢乐颂2》,如果你是内容型产品的运营,一定要和版权部门有好的沟通和配合,有没有可能找到这部影视剧的版权在平台播出。如果已经被爱奇艺抢走,要采购类似的视频版权,女主角或者男主角,甚至剧中比较出名的演员演过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又或者找这部书或者编剧写过的作品。把热点、相关的资料拿到,如果什么都没有可以找类似题材包装一下,成为姐妹篇之类进行推荐。前提是本身推荐的内容好,否则后期用户的抱怨会很大。

所以内容型产品运营要懂内容,根据热点及时向版权部门提内容需求。如果有需求就购买好版权,如果没有可以从现有的去挖掘和发现。如果什么都没有,可以推荐用户上传的好内容。推荐用户上传的内容有几个好处,第一可以把产品丰富起来;第二用户有可能因为推荐对产品产生认可,对产品有更多的支持;第三用户认为可能成为明星或头部用户,会刺激更多用户加入UGC内容中。

2、内容包装,关键词是痛点、打磨、造星

任何内容都需要包装,从具体内容到所有和内容相关的要素,比如评论、社区、用户反馈等;直播公会即承担了包装主播的工作。另外标题优化对于提升内容也有一定帮助,但内容质量一定要高。

3、精准推荐,关键词是时间、地点、人物

个性化推荐首先是基于人物的基础上,其次是基于所有的推荐算法不断优化的基础上。时间概念来说,每天早中晚哪个流量最高?晚上,其次是早上,中午相对来说低一点。

如果是资讯类产品的运营就要结合这个时间,早上推带信息含量高、有价值的内容,中午的时间推短小精悍、偏娱乐的内容,晚上推深度或者长篇专题内容,因为晚上用户的阅读时间比较长。

个性化推荐可以极大减少运营人员的工作量,为用户推荐他所喜欢的内容。但个性化推荐毕竟是机器计算,基于很大的数据量基础,也希望后期能够不断优化。但如果所有的产品都用个性化推荐模式,用户的视野会越来越窄。所以我的建议是有部分模块做个性化推荐,也有部分模块做非个性化推荐的方式。

4、推荐方式,关键词是拆散、组合、打包

这里把几个我们做内容产品经常用的推荐方式告诉大家:

(1)活动

如果是免费内容,一般通过话题、讨论等方式,吸引用户对内容的点击。如果是付费内容,一般的活动会是做促销,但是内容这个产品,它的价值其实因人而异,与电商有相同的属性,也不完全一致。所以这里不建议做一款付费内容的产品是经常用打折促销的方式,应该让用户认清内容产品本身的价值。

(2)专题

内容产品开始,所有人都用专题。专题有两种,第一是运营人做的和内容相关,用比较好的页面包装给用户展示;第二是专辑,网易云音乐里很多用户把比较好的曲子、歌单分享出来,也是专题形式。

(3)栏目

比如百度知道、知乎日报,以前掌阅有书虫知多少的栏目。栏目要在产品稳定、有一定规模之后再做。栏目可以提升用户活跃和对产品的认可度,并不一定直接完成目标。所以栏目不是每个产品都适用,是产品发展一定阶段后可以尝试的方向。栏目会让用户体会到产品的深度和丰富多样性,同时这类栏目的传播性往往更好一些。

(4)融合

比如文字产品里有视频介绍,音频的朗读,图片展示,音乐产品中也有很多乐评的内容,所以各种产品的融合是未来内容型产品的方向。

还有诸如打包、任务等各种运营方式,所有这些运营方式的目的都是为了刺激用户更多的活跃,或者刺激用户更多的消费。

5、建立联系,关键词是用户、互动、情怀

任何内容创作者的目的,一是内容更多人看到,得到用户反馈,二才是收到收入。内容的消费者的目的是,看完希望获得价值,或者消磨时间。这两者可以通过内容型产品连起来,创作者希望内容被人看到后得到反馈,消费者是看到内容后获得价值。

这里有两个产品:一个是知乎,用内容能够将用户连接起来;第二是网易新闻,slogan是各有态度,它鼓励用户来产品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希望用户在平台跟帖。很多资讯产品也在模仿,把用户经典评论拿出来作为栏目推给别人。

其实,内容型产品的用户忠诚度较其他类型产品更高。因为一般内容型产品会根据用户数据去推相应的内容。所以,所有的内容型产品要有特色,有特色才能有情怀、留住用户。好的内容型产品把用户和用户之间,用户和内容之间,用户和产品之间连接起来。

总结一下,做好内容型产品运营,有4点:

  • 第一要懂内容和寻找亮点,要根据热点发现内容,有内容时要尽力挖掘,没有内容时要寻找内容。
  • 第二是内容包装,找到好内容后还要善于包装,打造属于产品的内容明星。
  • 第三是精准推荐,要根据时间、地域和人物特征进行运营推荐,不盲目迷信个性化推荐。
  • 第四是运营方式,要运用分拆、组合、融合等各种运营方式,满足用户需求。最后是建立联系,要建立用户、内容和产品之间的联系,并且有自己的特点和情怀。

四、给运营人的几点建议

1、产品、用户和公司战略是关键,作为运营不要觉得懂产品是产品的事情。产品和用户都要非常了解,才知道怎么给用户推荐。其次公司战略非常关键,不同的公司战略条件下,做的运营工作和方向不一样。

2、一定定制自己的运营计划。这包括计划之内的计划和计划之外的计划。

3、用户和收入是运营无法摆脱的宿命,先获得用户的心,才能得到用户的钱。

4、运营需要不断的创意和尝试,要有源源不断的新创意和勇于尝试的勇气。

5、从数据中找到闪光点,检验效果的标准并找到问题的入口

最后,做好运营的先决条件就是得是个有心人。第二是多看、多想、多试,用数据检验结果。

 

本文作者@运营直升机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

78

]]>
//www.f-o-p.com/51584.html/feed 0
谁也阻挡不了中国互联网的今日头条化 //www.f-o-p.com/38529.html //www.f-o-p.com/38529.html#respond Fri, 24 Mar 2017 02:37:50 +0000 //www.f-o-p.com/?p=38529 2 (38)

摘要:迅速今日头条化的中国互联网背后,并非今日头条本身有多厉害,而是用户的时间越来越被内容所占据,而内容中自有黄金屋。互联网商业史表明,谁远离了用户,谁就将被潮流抛弃。

在过去的几天中,中国互联网三大超级玩家举办了一场今日头条化的狂欢发布会:

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在宣布放弃社交后不久,就悄悄上线了类今日头条功能“天天有料”;

腾讯搞了个大新闻——领衔短视频社交应用快手3.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而快手是今日头条最大的潜在对手之一;

百度则宣布取消一直依赖的新闻源机制,越过新闻源这个中介全网抓信息,这样它就能像今日头条一样将优质的内容在第一时间送到用户面前。

这只是三家公司今日头条化战略的一个片段,在此之前,阿里已经将大文娱战略提升到了核心战略高度,并在展开大规模收购,包括这几天收购了大麦网。

而腾讯早就推出了类今日头条产品天天快报,并围绕它展开内容生态布局,这几天也刚宣布旗下网络文学平台阅文集团的分拆上市计划,如果我没记错,这种机制在腾讯还是头一遭。

关键是一直焦虑、但对抓住大机会有一手的马化腾这次也高调为快手背书:

“快手专注于服务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录和分享,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一款非常贴近用户,有温度、有生命力的产品。”

今日头条正是一款专注于服务普通人信息需求的“有温度、有生命力”产品,而且正在试图通过类似微博的功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过在这方面它显然不如快手。

至于百度,则在去年就启动了手机百度首页信息流战略,今天的手机百度更像一个搜索框拖着一个今日头条,不同的是,用户不仅可以被推送,还可以主动搜,还有,它领衔了快手的上一轮融资。

于是,在中国互联网全面商业化20年后(从1996年张朝阳从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数字化生存》作者尼葛洛庞提那里拿到风险投资创办搜狐前身开始算),竞争规则似乎又重新回到了起点:内容定输赢。

在那个时代,尽管电子邮件、搜索、接入服务、电商等都被创业者广为尝试,但最终胜出的是三大主流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这与它们成功实施了门户化有关,而其中门户化最成功和最坚决的新浪则成为王者。

这与当时内容和服务都相对较少、对互联网的使用处于学习阶段有关,门户化让用户不出门户就能获得当时所能找到的几乎所有内容和服务,同时,用户规模较少,也让那些专注于细分需求的服务无法独立生存。

门户为王的时代到2005年才结束,这一年网民规模首次突破了一亿(1.11亿),用户常用的网络服务中,除了排名前三的浏览新闻(67.9%)、搜索引擎(65.7%)和电子邮件(64.7%)在前门户和门户时代都是重要使用类别外,即时通讯(41.9%)、网络游戏(33.2%)、网上购物(24.5%)这样的细分服务也有了大发展的机会。

BAT的时代开启了。百度的搜索则与传统的搜索有天壤之别,前者内容以人工搜集为主,而后者则采用机器化的爬虫,其高效的信息获取机会在很大程度侵蚀了传统门户的生意。也正因如此,百度是BAT中第一个称王者。

正是在这一年,腾讯推出了“在线生活”战略,比如利用即时通讯的高活跃度,迅速抢占传统三大门户的生意,全力发展游戏业务,很大程度上正是该战略成就了今日之腾讯。当游戏成为新的钱途时,腾讯也逐渐取代了做搜索广告生意的百度的王者地位。

但围绕内容的战争并没有结束,只不过它变得更加垂直化了,比如电商和游戏不也正是某种形式的内容吗?同时,在用户最频繁使用的网络服务中,即便是纯新闻也始终处于排名前三的位置,另外两个是即时通讯和搜索。

只不过在过去几年中,随着手机互联网的普及,纯新闻使用率明显又重新活跃起来,根据CNNIC发布的最近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新闻的整体用户和手机端用户的使用率分别为84%和82.2%,用户规模分别增长了8.8%和18.6%,增长率在所有分类分别位列第五和第八。

而在智能手机尚未大规模普及的2011年,网络新闻的使用率仅为71.5%,用户规模增长仅为3.9%。

如果算上其他形式的内容,则更加吓人:2016年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的使用率分别达到了74.5%,68.8%,57%和45.6%,分别位列第四、五、九和十一位,其中网络文学和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增长都跻身前七。

不是今日头条本身有多厉害,而是用户的时间越来越被内容所占据,而内容中自有黄金屋。互联网商业史表明,谁远离了用户,谁就将被潮流抛弃。

尹生价值观,聊聊互联网行业那些正在创造或毁灭价值的人和公司。你也可以前往雪球查看尹生的专栏文章,或者加微信号,jiazhixian_1与尹生一对一交流(添加时注明真实姓名/行业/公司)。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决策之依据。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伊生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38529.html/feed 0
支付宝从社交折腾到内容,哪里是怼今日头条这么简单 //www.f-o-p.com/38294.html //www.f-o-p.com/38294.html#respond Wed, 22 Mar 2017 01:27:29 +0000 //www.f-o-p.com/?p=38294 1 (111)

昨天支付宝悄然上线新的“新闻聚合”功能——天天有料,内容和模式上都类似于每日头条,继支付宝战略会议上放弃高频,社交战略后,这次曲线救国要搞资讯了?爱折腾的支付宝这次又要闹甚?天天有料会成为下一个今日头条么?

天天有料,究竟是个啥

支付宝用户有两种方式进入“天天有料”:在应用中搜索“天天有料”或者在二级菜单“便民生活”中直接选择。

模式上,天天有料类似今日头条:内容由入驻的第三方账号生产,用户手动选择感兴趣的频道内容,优先显示。

目前天天有料也已经将内容分为了时尚、影视、美食、旅行、娱乐、财经、汽车、星座、亲子、科技、数码、体育、视频13个频道,供用户在频道列表中进行增删。

当然由于刚刚上线,在内容聚合上面并没有今日头条,网易新闻腾讯新闻做的更加精细化,但是天天有料也引入了非常多样的内容生产者,有凤凰、GQ中国、瑞丽等媒体平台,也有毒舌电影同道大叔自媒体大V,甚至包括地方的垂直媒介,相信随着热度的提升,支付宝天天有料可能又是一片广告商的战场。

总结下来,和众多新闻客户端一样,天天有料有很多相似的特点:

首页feed流个性化推送关注板块信息,这个上面目前虽然有点简单粗暴,但是学习今日头条像模像样。

支持评论,点赞,以及私信版主,社交分享被微信和QQ屏蔽,反正一直被屏蔽的,习以为常了。

阅读原文可以为站外链接导量。

为什么支付宝要搞“天天有料”

在弄明白为什么支付宝要搞“天天有料”之前,首先我们简单聊聊资讯类的产品有什么特征,了解完了我们就会更好的知道支付宝搞这套原因所在了。

根据今日头条发布的《2016年移动资讯行业细分报告》分析,移动资讯行业整体MAU自15年7月增长104%,到了2016年12月,MAU达到了5.34亿,而根据企鹅智酷的分析报告,用户主要的新闻来源还是集中于移动资讯类APP,因此移动资讯类已成为较为高频的用户流量入口。

随着流量的激增,用户对资讯类的产品提出的要求更高,资讯类的产品趋于两个趋势,内容价值回归和个性化推荐。

由于这几年自媒体的野蛮生长,造成了信息过剩,鸡汤过多,网民们本来碎片化的时间不多,更加趋向于寻找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进行阅读。

基于此所以自媒体人可以看到,微信公众号的阅读越来越下降了,粉丝都不再活跃了,推送的东西打开的越来越少了。

用户呼吁好的内容,好的内容平台;那么自媒体人需要去创造出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再像以前做内容搬运工了。从2016年内容创业的投融资行为可以看出,内容创业依旧是个风口产业。

好的内容需要优质自媒体人的产生,所以优质的自媒体人成为各巨头争夺的重点,谁有这些作者,谁就能产生优质内容,谁就能吸引用户,就有可能占据用户的终端。因此各大平台也推出了对原创内容的奖赏制度扶持内容创作。

从下图易观的数据可以看出,今日头条用户使用时长仅次于微信,坊间传闻鹅厂甚至有过屏蔽今日头条分享的想法,也是对今日头条的忌惮。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内容价值回归以及个性化推荐体系的完善,资讯类产品的趋势必然是用户使用时长变长。

而这又契合了目前互联网下半场的一个趋势,争夺用户时间。去年下半年,美团网CEO王兴提出了一个“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的概念,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移动互联网的增长将趋近平缓,互联网将从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

这样一个时代里,用户时间越来越宝贵,产品的竞争已经到了争夺用户使用时长的竞争,对于用户而言每天的时间是固定的,刷微信的时间多了,使用其他产品的时间就少了,甚至会被忘记。

所以对于支付宝这样强金融工具属性的产品而言,尤其是功能性需求的满足之后用户就会选择离开,产品无法与用户产生更多的连接,使用黏性低,因此,支付宝这一招在于要抢夺用户时间,而资讯类产品的特征正中下怀。

支付宝怼的不是今日头条,怼的是微信?

乍一眼看上去,支付宝这是要抢占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等这些产品的市场份额啊,实则不是,支付宝已经在2017战略会议上要你回归金融,那在金融领域,谁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微信支付,所以支付宝此招最终要对抗的是微信。

支付宝,是阿里巴巴最核心的拳头产品之一,阿里巴巴在上市之前,将支付宝独立出来,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直到2014年,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支付宝在移动支付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0%。

但,从微信开始,事情在变。 从微信红包开始,微信开始祭出了一系列有的放矢的动作。这之后,千年老二财付通披上微信支付的新衣后摇身一变,开始扶摇直上,直追支付宝市场份额。

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统计,截止于2016年第二季度,财付通(微信支付)市场规模达到了32%,支付宝和财付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对于之前处于垄断地位的支付宝来说,其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了,但支付宝无法接受在支付领域丢掉自己的位置,也无法接受曾经自己一家独大的支付领域,现在竟然横生生被微信支付杀出来抢走了大量份额。

同时,支付宝还担负着阿里巴巴在移动端入口的重要责任。阿里巴巴基于电商的战略地图把后端的服务和产业整合的很到位,但在C端却一直缺乏一个强势的入口。

所以为什么支付宝要做社交的尝试,实际上就是想开辟一个强有力的流量入口,但是社交领域已经被微信垄断,支付宝永远不可能有翻身之地。

流量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就是内容为王的时代,那么在内容时代,支付宝就要抢占用户时间。

我们来根据易观的数据分析一下,从日活来说,支付宝是远远落后于微信,微信的日活是支付宝的8倍,从单日启动次数来看,微信是其61倍还多,今日头条都是其2倍多,从日均使用时长来看,微信是支付宝的104倍,今日头条是其9倍多。

再从单日人均角度来看,单日人均启动次数,微信将近其8倍,今日头条将近其3倍,从单日人均使用时长来看,微信是其13倍。

因此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微信凭借高频的社交行为是用户使用时长最长的产品,而今日头条则凭借个性化的内容信息流稳稳占据第二。支付宝的目的很简单,希望通过更具拥有粘性的内容信息流留住用户。

支付宝一直以此为战略构建相应的产品功能和模型,前年的生活圈嫩模事件,去年的圈子事件以及集五福,都是想通过这样的功能模式黏住用户,提高用户打开APP的频次,提高用户的使用时长,不过经常性剑走偏锋。

微信在推出小程序的时候,支付宝也对外公开了自己的小程序,却迎来了一堆抄袭的声音,支付宝只能委屈的说,宝宝早就布局了,宝宝委屈,然而现在谁还在讨论支付宝的小程序呢?

微信今年1月份上线了一个小功能,微信将搜索更加细化,同时增加了未读完文章的置顶功能,增加了站内站外搜索功能,也做了个性化推荐的尝试,目的就是抢夺内容分发权。

所以这次支付宝也上线了类似功能,欲通过资讯领域截击微信。但是,支付宝即使在内容领域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在打开频次上以及用户时长上也永远不会超过微信。

支付宝在用户心理定位上是支付工具或者金融工具,用户把钱给了支付宝,把时间和朋友给了微信,从这个角度来说,支付宝真的应该回归其金融属性,做支付场景的创新。

而资讯类产品,对推荐算法的成熟性,用户交互体验等等有很高的要求,在如今功能日渐冗余的支付宝来说,产品体验也没法和微信同日而语,因此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本次上的天天有料功能,略显鸡肋,八成又是一次铩羽而归。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大城小胖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38294.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