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植入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Wed, 03 Mar 2021 08:03:3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1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广告植入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如何在影视剧中植入让人欲罢不能的广告? //www.f-o-p.com/234759.html Thu, 04 Mar 2021 00:29:38 +0000 //www.f-o-p.com/?p=234759

 

如今,影视剧中的植入广告,已经成为品牌们最热衷的营销方式之一。不过,在注意力日渐稀缺的当下,品牌主想要保持品牌关注度已经越来越难。产品植入,也已经不是简单地露一下脸,植入不当,会适得其反,甚至遭致消费者厌弃。

那么,后植入时代,品牌如何通过植入获得消费者好感,继而占领消费者心智?

01、《你好,李焕英》火了品牌扎堆植入

电影有着爆发式的内容传播功能,是绝好的营销工具。

去年以来,电影行业一度被唱衰,电影植入市场也遭遇瓶颈,不过今年这种趋势已经有所好转,甚至可以说,今年的春节档电影有点“彪”。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有很多佳作,有系列电影《唐人街探案3》,有国产高能动画《新神榜:哪吒重生》,有悬疑3D大片《刺杀小说家》,还有赚足大家眼泪的《你好,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成为今年春节档电影中的最大黑马,票房惊人!截止目前,票房已突破48亿,而这也是中国影史第12部票房破30亿的影片。

如何在影视剧中植入让人欲罢不能的广告?

除了票房势不可挡之外,《你好,李焕英》的豆瓣评分也居高不下,评分高达8.2分,受到了广大网友的认可与支持。

《你好,李焕英》故事发生在80年代,讲述了女主贾晓玲在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之后,意外穿越时空回到1981年,见到年轻的父母,从而展开一段笑中带泪的亲情故事。影片中植入了很多消失已久的宝藏品牌,引起很多70、80后的回忆。

“兴 海”电 视 机

如何在影视剧中植入让人欲罢不能的广告?

贾玲穿越后,做的第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就是抢电视,让妈妈成为全厂第一个拥有电视机的人。30年前,电视机可是有钱都买不到的抢手货,很多人甚至要找关系才能拿到“电视票”,影片中选用的正是合肥无线电二厂生产的“兴海牌”电视。

“回 力” 运 动 鞋

如何在影视剧中植入让人欲罢不能的广告?

沈腾在彩排节目时假装摔倒这一段就算现在回看,还是会惹人发笑,而这里也可以看到沈腾脚上穿的是“回力牌”运动鞋。

“回力”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轮胎品牌,改革开放后,回力并入了上海胶鞋公司,该商标于1935年4月4日作为运动鞋的品牌被注册。这个品牌在近几年也掀起了小小的“复古风潮”,成为很多小众青年圈里的“潮流单品”。

“凤 凰 牌”二 八 自 行 车

如何在影视剧中植入让人欲罢不能的广告?

沈腾在采访时曾说,演过一些比较装的,但是像沈光林这么能装的还真没演过。明明不会骑自行车,却要成天推着的原因,是因为拥有一辆二八自行车也是80年代的炫耀资本。

一时间,《你好,李焕英》赚得盆满钵满,高票房意味着大流量,除了赚得真金白银的影视集团外,获利的无疑还有搭上快车的品牌们。

不过,品牌营销植入,热度不等于关注度。

总体上看,《你好,李焕英》中出镜的品牌大多都是为了符合情景设定,想要通过打广告盈利的可能性基本为0。

那么,广告植入如何通过内容和渠道提升品牌价值?

02、融入式植入让观众无法拒绝

传统式的广告植入,无脑式的重复总是让人心烦气躁,不仅影响了品牌的美誉度,还给观众造成了不好的印象。

那么,更加高级的植入广告,又是什么呢?

那就是让观众在看电视剧的过程中,广告潜移默化、悄无声息地植入进去,和剧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才是高级的植入方法。

这让我想起了十几年爆火的电视剧——《蜗居》,这部电视剧堪称电视植入广告中的经典之作。从里面的女主海藻,看上了哈根达斯的冰淇淋开始。

哈根达斯的植入广告词是:

“海藻对所有的高消费都有免疫力,唯独对冰淇淋巧克力,这种诱惑好比是皮草钻石,对贵妇的诱惑似的,无法抵御……”

如何在影视剧中植入让人欲罢不能的广告?

这段广告词以旁白的方式呈现,既介绍了海藻在“蜗居时期”简朴节约的生活,和日后成为“小三”的奢侈生活形成对比,也更突显了哈根达斯冰淇淋的美味和诱惑。就是在告诉消费者,虽然哈根达斯卖的比较贵,但是它带给消费者的快乐感却是无穷的。

这一段,就是将品牌和产品和剧情融合在一起,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还为整个电视剧的后续进行了精彩了铺垫。让观众看电视剧的时候,在体验剧中人物角色的情感时候,对品牌有了深刻的记忆。

除了哈根达斯这段植入广告成功经典之外,《蜗居》这部电视的另一则植入广告,则是让路虎揽胜火爆全国。

我们先来看看这段植入广告的广告词:

“这开车的男人,有血性的,都希望拥有一款路虎。在城市里面憋得久了,都希望自己能像一匹野马一样,一头鬃毛,迎风飘洒在草原上长大。路虎就是男人的腿,风中吹拂的风啊!我一直想着有一天,能开着它去西藏……”

众所周知,路虎作为高端越野型车辆品牌,其主要目标消费者,是类似于剧中宋思明那样的成功人士,对野外探险有着极强的兴趣,有着征服世界的精神。

而这一段植入广告文案,借助宋思明向海藻讲述这辆车,炫耀自己的身份和实力的同时,将路虎这辆车的特性的品牌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在不经意之间,在顺着剧情的发展之间,巧妙地将广告植入其中,不露声色地将品牌深深地种入观众心间。不得不说,这波和剧情充分接洽的融入式植入,太妙了!

硬广告已经在被时代淘汰,想要获得更多人心,在选择植入方式的同时,认清品牌与影视题材的契合度,非常重要。

03、场景化植入更加深刻

当然,保证了品牌与剧集的高度契合,只是后植入时代品牌植入的第一步,抛弃单纯的“情节植入”,从“场景化植入”方面完成对于产品理念的传达则更为重要。

以御泥坊为例。

御泥坊植入情节一直紧跟故事发展,早在17年《楚乔传》中,御泥坊就通过在送礼和谍报交流场景中的植入,深度融入内容,推动剧情发展。配合精美的产品包装和主人公对话,侧面烘托产品美容养颜功效。

而从《秦时丽人明月心》开始,御泥坊就将情节植入进行了升级。除了常规场景植入外,升级添加了“品牌店铺推销”植入模式,在销售场景中展示产品,并配合口播深度宣传产品功能性特点。

在《扶摇》中,御泥坊延续了《秦时丽人明月心》中“情节+口播”模式。御泥坊第一次植入是前16集中雅兰珠进入“御泥坊”,店铺老板娘向她介绍享誉五洲的御泥坊养颜露,并悉心传授养颜秘方。

通过老板娘的口播介绍,对御泥坊产品的功效-原材-使用方式进行了逐一解读。以产品功能养颜美容为卖点,结合剧情植入宣传了产品一天早晚涂2次的使用方式。

以太渊国上乘水质,盛产好泥的情节铺垫,介绍了产品选材的天然,达到烘托产品自然养颜的功效。同时,也将御泥坊“至纯至净,御美有方”的品牌理念,通过情节演绎顺势传达了出来。

电视剧植入最大的利益点,就是消费场景的展示,品牌理念的传达。

而御泥坊在《扶摇》后续剧集中,通过唐芷蓉在为长孙无极侍寝前上脸使用的场景化展现,展示了御泥坊产品的消费场景。

如何在影视剧中植入让人欲罢不能的广告?

整个画面充满美感,也在无形之中将消费者对于剧集的喜爱,转化为了对于产品的关注,拉近了观众与品牌的距离,也增加了品牌美誉度。

不仅如此,在《扶摇》中,御泥坊还对“情节+口播”模式进行了再升级。在《扶摇》后期剧情中,扶摇中毒,宗越使用来自葛雅沙漠的葛雅玫瑰为其解毒。葛雅玫瑰天然珍稀,是御泥坊养颜露独有配方原材之一,从而带出御泥坊葛雅玫瑰同款产品。

如何在影视剧中植入让人欲罢不能的广告?

《扶摇》原著小说中介绍:葛雅沙漠在大陆版图之西,与西域摩罗族接壤,两国间相隔葛雅沙漠。并没有葛雅玫瑰这一药材。而御泥坊旗下玫瑰睡眠面膜中,含有“沙漠玫瑰”。

由此,御泥坊将产品中所含的“沙漠玫瑰”与葛雅沙漠进行了链接,创造出葛雅玫瑰,并设置了“葛雅玫瑰”剧情。通过产品与主线剧情的捆绑,在加深品牌印象的同时,加持了产品身上的“光环效应”。

眼下,面对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改变,品牌都在转变自己的营销策略,采用一种更加受年轻人接受的方式来占据他们的心智,甚至驱动他们的行为。但需要切记的是,没有任何一种营销方式能打遍天下,只有在不同阶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才是良方。

04、结 语

对于品牌来说,忽视剧集内容的完整性及合理发展,一味追求过度曝光的时代已经过去,软性植入的重要性必须提上日程。品牌主也需明白,植入方式的合理性可以为品牌带来印象度的提升,在获取好感度后通过剧外系列联动营销,将品牌效应扩大化,这才是剧集营销应该完善的闭环链路。

总之,只要广告植入地巧妙、有新意,观众定然会买账。

 

作者:品牌观察报

来源: 品牌观察报

]]>
万字干货:短视频行业必须知道的关键讯息 //www.f-o-p.com/106323.html Wed, 14 Nov 2018 06:02:04 +0000 //www.f-o-p.com/?p=106323

 

短视频行业近年来风起云涌,这篇干货帮你缕清对它的认知思路,内容有点多,希望对你有启发~

一、市场概述

短视频最初起始于土豆,优酷等网站推行的拍客短视频业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快手抖音秒拍为代表的一大批短视频厂商迅速发展,吸引了业界的关注。

但现在从商业变现模式,各个平台竞争情况等观察,短视频市场还不够成熟,只有主要玩家找到了稳定的盈利模式或者头部玩家IPO成功,才算又迈进了一步。故该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从技术,盈利,内容等方面着重发力,才会不断向前推进。

目前短视频产业各方面要素基本具备,包括内容生产,内容分发和相应的技术支持等,各个环节细分化明显,如下图梳理:

关于内容生产部分,主流的生产模式主要分为UGC,PGC和PUGC。

UGC模式主要是由用户去创作内容,制作门槛低、内容多元化、这种模式极具生命力。该种平台将内容生产权限下沉到所有普通用户层面,平台主要负责制定平台规则以及维护平台秩序。

PGC模式指由专业的人员生产内容,内容质量水平整体较高,推升PGC短视频进入门槛。短视频PGC平台更强调编辑推荐与算法分发模式的结合,帮助内容创业者依靠平台商业化政策实现内容变现。

PUGC集UGC与PGC的优势于一身,内容兼具广度和深度,平台在内容分发、生态建设等方面为PUGC创造条件。随着市场成熟度提升,UGC向PGC的转化程度加深,两者融合的PUGC模式内容及生产者数量将持续增长。

头部玩家包括快手,抖音的内容生产模式特色鲜明,快手旨在让每个普通人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不会着重推荐头部流量。这说明了快手是一款去中心化的产品,背后的价值观是让每个人自由的发声,去表达自己。

故其更侧重UGC,抖音的slogan是“记录美好生活”,旨在让用户分享和看到美好的、高质量的东西,这就意味着抖音必须是一款中心化的产品,所以其会着重推荐优质的流量,制作普通者很难有机会获得推荐,模式更偏向PGC。

虽然内容生产方式侧重点不同,但二者都是流量极大的玩家,均已开启流量变现模式,接下来对整个短视频行业的变现模式做出梳理。

二、变现模式分析

  1. 广告变现

(1)硬广宣传

广告变现模式历来就存在,只是随着短视频成为流量风口,其也成为重要的营销投放阵地,企业主也愿意将更多的资源投放到短视频行业里。

最传统的投放方式是将广告置于用户必须使用的路径中,如开屏广告、弹窗广告、积分广告等。

这种广告价格低廉,用户无法消除,触达率高,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该种广告只能简单的展示,互动性弱,难以影响用户心智。唯有提升互动性,或者利用算法分发技术在合适的场景中实现精准推送,才可以以较低的代价得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除此之外,现阶段短视频平台集内容化、媒体化、社交化、工具化多重属性为一体,成为品牌主实现更深层次商业化表达的重要阵地,平台也积极吸纳品牌主为其提供专属页面、机构认证等多种服务,甚至实现从营销到销售的转化闭环。

除了直接的营销内容输出,短视频平台更重要的是为品牌主提供了与粉丝、受众的人性化、人设化互动渠道,这也极大的增加的该品牌在受众间的影响力。最典型的案例是抖音app中可以搜索到大量品牌主的号码,如华为,小米等。这也说明短视频成为继微信、微博等之外重要的品牌运营通道。

(2)互动营销

互动营销指品牌主与短视频平台联合发起线上运营活动,该类活动的目的是加大品牌传播力度,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如其会引导用户主动分享、讨论、传播,以此帮助品牌营销信息在全网范围内触达目标受众。

这样做优势十分明显:用户作为最核心的营销内容创作者,激发大量具有个性化、创意性的UGC内容,借此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用户深度参与,实现从传播到互动。

目前流行的玩法包括表情贴纸、配音对嘴、模仿飙戏、话题挑战等,当然这将对平台的运营手段有较高的要求,但运营到位确实能吸引年轻用户参与。

(3)定制植入营销

定制植入营销已受到越来越多企业主的青睐,通常品牌方邀请具有一定内容创作能力和用户影响力的PGC/PUGC内容创作者,制作短视频,进而将品牌特性或者营销诉求巧妙的融入在短视频内容中,最后做到内容及广告。这“软文”性质相同,品牌主期望通过这种手段,加深对用户心智的影响。

与软文类似:软性植入的重点是匹配合适的内容创作者资源,包括内容选材本身,粉丝受众与目标受众的重合度等。

当然,作为一种日渐走红的营销方法,短视频平台都致力于为广告主对接优质创作者资源并提供数据分析服务以及交易服务等。

与软植入相对立的是硬植入,同样借助流量达人的影响力来推广企业影响力。目前主要的形式包括贴片、口播、道具、场景植入等。虽然这样会显得生硬,对用户的观看体验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成本也低很多。

当然也有改善的办法,如果在视频后期处理中能更加缜密的考虑用户感受,并以更自然的方式将品牌与视频内容结合,这样一来视频的营销效果会好很多。

(4)信息流广告

目前信息流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种资讯类,视频类app。

其中字节跳动旗下的多款app如今日头条,抖音等都是依托技术算法预测用户喜好,并自动推送相关内容。这是内容分发领域一次重要的变革,用户体验也极大的被优化。预计未来几年内会有更多广告预算转向信息流广告形式。

同时基于算法预测,对于广告主来说,广告精准度高,有较好的触达率和转化率;对于媒体渠道来说,盘活海量内容价值,释放了大量的广告库存;对于用户来说,广告即内容,用户体验干扰程度低。因为信息流的种种优点,使得多个泛媒体平台如微博,腾讯新闻等也相继引用这种方式。

但是使用信息流广告有一定的门槛,在制作广告方面,需要平台基于用户属性、行为、场景轨迹等多维度的大数据分析充分捕捉并识别用户需求,为广告内容的创作制作提供数字化支撑;在广告分发需要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技术的支挥使得平台能够更精准描绘用户画像并识别、定位目标受众群体,实现个性化精准投放,提升广告传播效果。

  1. 电商变现

电商变现是短视频影响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短视频营销将短视频内容通过算法分发至用户,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度挖掘。最后对内容和营销等结果进行评估,返回来指导内容制作,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但是要注意短视频与电商的本质冲突。短视频是一种娱乐社交平台,用户最核心的需求是寻求娱乐,而电商主要用来满足购物需求,故在结合是需要注意,一定要确定业务主体是电商业务或者是短视频娱乐业务其中之一。

试想如果在一个寻求娱乐的app里处处见到的都是商品销售的视频,那用户体验会很不好,这将是平台流量受到极大损害。

接下来列举些短视频和电商的结合模式:

(1)粉丝经济模式

通常情况下:由短视频红人在视频内容中加入与商品相关的信息并作出解释推荐等,基于粉丝相同的消费观念,刺激购买。

当然与上述注意点相同,这种功能只能针对小部分KOL开放,否则会影响用户体验。同时可以推测出,也只有部分商品适合以这样的方式推广:比如生活必需品、低价的商品,这些物品购买决策时间短,决策成本低,容易刺激购买。

而高价值的物品往往无法通过该方式推广。

(2)自建商城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手段是确立商城为主题,短视频导流为手段。

前期主要输出内容,通过多种媒体渠道,来宣传自身的价值观,对生活的态度,以此吸引具有类似观念的用户,甚至影响其他用户构建起该类价值观,后期则着力建设商城,并且围绕已发布内容中的核心生活观念来打造商城。

这种模式的核心难点在于建立自身品牌态度和价值观,并且选取符合自身定位的商品。

(3)C.MCN矩阵

MCN(Multi-ChannelNetwork)是一种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将PGC内容联合起来,在资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内容的持续输出,从而最终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

通常情况下MCN都是由单个IP逐渐扩大为IP矩阵的,如 Papi酱属于典型的以人为中心的IP,真人是用户在提及节目想到的品牌形象;一般情况下这个个人IP都是只能在垂直领域发展,影响力有限。

在个人IP有一定的影响力之后,就可借助影响力成立MCN机构,将IP开发流水化,形成多IP的矩阵,这样一来除了通过广告变现,还可以在各个平台售卖周边产品。

对红人的孵化一般需要确定人设,选题思路,周期计划等,产出内容后选择合适的平台分发内容,同时已经成长起来的“大号”可以和小号互动,提升粉丝量。

从单一IP到IP矩阵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但随着IP 增多,新孵化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小,在扩展IP的过程需要注意,不要让多IP之间产生价值观冲突,同时头部IP需要多帮扶新的IP。

  1. 内容付费

进年来内容付费浪潮高涨,但在短视频领域的发展并没有很顺利。

首先目前用户进入短视频平台主要是想获得免费的娱乐信息,故获取目标用户需要较大的成本,其次是短视频时间限制严格,从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而优质的付费内容需要强知识属性,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阐述清楚一个问题,这样一来短视频的时长限制是制约内容付费的重要因素。

最后视频制作的成本相对于文本和音频都要高很多,要持续的产出高质量的视频内容将是很大的挑战。

三、主要玩家盘点

  1. 快手

作为短视频行业的老牌玩家,快手的各项用户数据,如月活,渗透率,留存率等都表现出优秀的数据,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关注,目前已获得腾讯3.5亿的D轮投资

快手的崛起离不来技术,运营等团队的强力支持。

在技术方面,快手的技术团队人数占比至今仍保持在80%以上,在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方面则由郑文博士牵头成立Y-LAB实验室,其对app 的算法分发起到了强力推动。

在产品设计方面,分别通过同城、发现两个页面实现内容的LBS推荐和算法推荐模式。

内容运营层面,以数据算法作为短视频信息流分发基础,没有明显针对明星、头部用户的流量倾斜,充分践行去中心化的平等思路。

在商业化层面,在产品较为成熟之后才开始探索商业化,同时并没有大肆开发信息流广告资源,保证社区内容的纯洁性,维持用户体验。

(1)快手去中心化的战略在产品中的体现:

快手将自身定位于以短视频记录生活的社交平台,其slogan是“记录世界,记录你”,旨在让每个普通人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不会着重推荐头部流量。这印证可快手去中心化的产品策略。具体表现为不刻意培养KOL,不针对明星进行倾斜,不与头部用户捆绑签约,不设置热点人物、热点话题等榜单。

Tips:

短视频的推荐机制一般综合以下要几点:

  1. 视频与用户画像的匹配程度;
  2. 热度(点赞量,评论量,转发量,完播率)权重依次为:转发量>评论量>点赞量;
  3. 发布时间。

在快手内,视频发布初期,随着其热度提高,曝光机会也会跟着提高,此时,“热度权重”起到“择优去劣”的作用。当视频热度达到一定阈值后,它的曝光机会将不断降低,给其他用户更多平等展示的机会。所以大部分视频大都是近期发布的。这样的执行规则很符合其去中心化的特征。

根据企鹅调研平台展示:与抖音相比,快手用户更喜欢刷“关注”和“同城”。

因为快手定位于短视频社交平台,用户更为注重与喜欢的人互动,通过刷关注和同城,可以维护旧有关系和探索新关系。同时快手上推荐的视频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用户想要通通过刷推荐持续得到高质量的并且自己喜欢的内容并不现实,如果多看自己的关注,则情况好很多,因为其经过了用户的筛选。

在搜索功能上,快手的查找需要点击首页左上方的三条线才能看到,这也体现了快手对于热搜话题的弱化,希望用户更多关注推荐和关注页的视频。

在搜索界面,快手的推荐话题更多是按照用户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标签,比如:“手势舞”、“王者荣耀”等。输入关键词搜索后,会发现快手的搜索下的推荐都是各色各样的用户,这说明快手对于社交的关注,产品设计和其品牌理念十分相称。

在设置界面,快手包含粉丝头条、实验室等。粉丝头条是指视频制作者为推广作品增加潜在的粉丝数量而向快手支付的费用。实验室中的“快手课堂”则是符合品牌调性的付费课程,“我的小店”允许UP主添加第三方平台的商品。

此外,实验室还可以开通直播功能,这些功能普通用户都可以去开通,而不像抖音,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可以开通直播,这体现了快手去中心化的思想,用户无论内容质量好坏,都可以自由的展示自己。

快手的“发起私聊或群聊”允许用户在没有互相关注的情况下,给对方发消息,这说明了快手对社交关系的重视。一般情况下,如果在中心化的app中,为相互关注的用户无法发送消息,防止头部账号被粉丝的大量私聊信息淹没。但在去中心化的快手,更强调平等,强调用户之间可以便捷的交流。

(1)快手商业化模式

目前,快手已正式迈入商业化元年,“快手营销平台”正式问世,平台定位“社交商业引擎”。“快手营销平台”的组成有这么几个部分:开放优质创作者能力的“快接单”、“快享计划”,开放电商内容的“我的小店”,开放内容生态能力的“商业号”和“矩阵号”。

“快接单”是面向头部红人的广告接单业务,“快享计划”则是面向中腰部红人的商业变现。“我的小店”则是面向电商,其会向淘宝、微信等各个电商平台开放,但暂时不考虑自建电商。从这里也可看出快手对于电商的态度,更多的希望帮助红人进行变现,操作越简单越好。

  1. 抖音

作为2016年下半年才正式上线的短视频应用,抖音背靠今日头条的技术优势,将15秒音乐短视频社区作为核心定位,在短视频行业杀出重围。他的成功离不开出色的品牌推广活动运营等手段。

品牌宣传方面:抖音已经与《中国有嘻哈》、《快乐大本营》、《明星大侦探》、《我想和你唱》等线上线下十余档综艺节目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快速提升年轻用户中的品牌认知。

活动运营方面:抖音官方及用户发起了大量的挑战话题激励引导用户生产短视频内容,并围绕话题产生用户互动;邀请平台达人录制拍摄指南,减少用户对各种功能和拍摄方法的学习成本;除了线上活动之外,抖音还在线下举办多种落地活动,为达人用户和优质内容提供更多曝光互动机会。

(1)抖音中心化的战略在产品中的体现

  1. 抖音的slogan是“记录美好生活”,旨在让用户看到高质量的东西,这就意味着抖音必须是一款中心化的产品,所以其会着重推荐优质的流量,制作普通者很难有机会获得推荐。
  2. 在抖音平台上,视频高热度会不断提高曝光机会,热门的视频只会更加热门,更有机会成为超级爆款(点赞量在100万以上),头部用户集中了大量的用户注意力资源。这种中心化会让普通制作者、草根制作者难以被关注,这也践行了抖音的理念“记录美好生活”,只让用户看见高质量制作的视频。
  3. 搜索功能上,抖音搜索按钮在首页可以直接看到,倾向于让用户去搜索更有意思的话题,入口则设置的很明显。
  4. 搜索结果上,抖音会推荐给用户各种相关的“话题”,说明其更重视用户之间兴趣的联系,同时可以看到抖音中有各种榜单,这也体现了其中心化的思想,希望把最优质的内容呈现给用户。

(2)抖音商业化模式

企业用户是抖音商业计划的新核心。抖音规划将众多企业营销阵地转移到抖音平台,从信息曝光、线索收集、内容共创、店面引流、用户互动、消费转化等切入,打造移动营销综合体。

这正与抖音的调性相吻合,中户来这里是观看精致的台上表演,那么广告的插入也需要尽量不破坏用户这种美的体验。同时与快手美拍明显不同的是,这两者都坚持去中心化,故头部用户和普通用户的关系会更加密切,粉丝都是凭借其人设累积的。

抖音的达人则大多数是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所以基于这样的感情纽带,这二者的带货能力根强,拥有天然的类似微商的属性。抖音,选择拥抱企业主之后,面临的瓶颈也是显而易见的。

从微博到微信再到抖音,企业主是跟着流量在走,谁都不知道,下一个替代抖音的产品什么时候出现。

  1. 美拍

通过对美图旗下品牌、产品、用户资讯的持续整合,以及平台对舞蹈、美妆、宝宝、运动、萌宠、手工、穿搭、美食等女性化核心内容品类的重点扶持,美拍收获了一批相对稳定的平台用户,并通过广告营销、用户增值、直播等业务的开辟和发展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抖音等类似一个泛内容平台,而与之相反的豆瓣则基于不同人群的不同兴趣去运营社区,打造了更深层次和更丰富调性的社区氛围,所以其内容篇幅也更大。

美拍则介于二者之间,专注打造女性化核心内容的兴趣视频社区,其视频时长限制在10s到5分钟,可以看出要多于抖音这类泛娱乐平台,这样更利于舞蹈美妆等用户分享自己的内容作品。

分发规则上美拍也是去中心化的,这样会使达人的成长会更加稳定。在抖音上,观察作者的个人页,会发现大量的曾经有过1-2个高赞视频,但其他作品点赞寥寥的内容创作者。有些粉丝很多的创作者,依然面临新作品只要进不了热门推荐,就没有什么互动的情况。因为大部分抖音用户就是满足新鲜刺激感而来,很少翻阅关注列表。这种大起大落的现象,不利于达人和社区的深度绑定。

美拍推荐规则不同,它一直在尽量确保把流量向更多不同领域的达人倾斜。由此各种垂类的创作者也可以在美拍稳定发展,逐步从0粉丝,开始发布内容,慢慢吸引流量,积累粉丝,最终尝试商业化变现。

(1)美拍商业化模式

  1. 美拍推出的M计划是连接品牌方和达人的短视频营销服务平台,以帮助达人更好的广告接单。据36氪报道,上线不到半年M计划进驻上千位美拍达人,完成2.4亿元的广告签单,框架内视频播放量超6亿。
  2. 美拍的广告收入近几年增速也非常迅猛。在短视频营销方面,运营活动做得很出色。结合“10秒海报“、“有戏”、“舞蹈跟拍器”等功能玩法,打造出了“广告也有戏”、“KFC复古Disco“、“哈啤无聊创造力”等经典品牌营销案例
  1. 其他短视频玩家

百度的短视频布局有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和伙拍小视频,尽管倾注了不少心血,但目前还处于“耕耘”阶段。

比如在流量资源方面,伙拍小视频是在百度贴吧的基础上孵化而来,原名为Nani小视频,今年8月正式更名。有评论将其称为“视频版贴吧”,用户可以将在伙拍上传的视频可以同步至贴吧,百度是想用已有十多年历史的贴吧,老树开新花,助推伙拍小视频。

阿里低调推出“鹿刻”,定位为生活消费类短视频社区。能够看到,鹿刻App内多是用户在淘宝购物后的体验分享以及导购。创作者还可以在视频插入商品链接,其他用户观看时可一键跳转至淘宝商品页。

腾讯的短视频矩阵包括微视、yoo视频、下饭视频、速看、腾讯时光、音兔等十多款短视频应用。期望推出多款App包抄围剿竞争对手。

BAT的短视频产品并未杀出重围,尚无一家能跻身第一梯队。那么面对这种局面,腰部玩家该如何破局呢?

在短视频内容生产平台泛滥、内容千篇一律的时代,突围者又需要何种异于常人的思路,才能获得持久的影响力。

  1. 技术驱动破局

或许者可以参考下刚发布4个月的LIKE短视频,LIKE短视频的成长速度也相当惊人,比如它已经在202个国家实现了2700万的下载量,在1月29号它也登顶了美国APP Store榜第一。LIKE短视频定位于“魔法视频自拍神器”,旨在通过新颖的技术帮助用户实现内容创作上的多样化需求,以使短视频内容本身达到一个较高的质量。

国内不少平台目前的短视频生产方式还比较原始,或者说对短视频的技术赋能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内容的优质与否基本全靠用户在内容上的自我规划。正是这样的大环境让LIKE短视频选择了以技术为中心的差异化打法。

LIKE 短视频拥有好莱坞电影特效制作大师级人物等业内领先的特效制作团队,其技术手段可通过人体识别、物体识别、前后景分割、AR建模、机器学习等影像层处理技术以及声音识别、语义分析等音频层处理技术为用户的创意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比如魔法+3D、4D特效等。

也就是说,LIKE短视频提高技术对内容创作的赋能,以激发用户对短视频内容的创作热度。同时以短视频内容的升级来提升用户间社交的活跃度。

短视频内容质量上的升级会强化用户之间的社交欲望,一是因为短视频内容上的升级或许可以充分刺激用户达到社交互动的临界点,试想如果用户自己制作的视频内容价值很低,那用户一般没有意愿去分享创作;二是因为这种正面的被技术赋能的内容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共鸣,也就是创新型的短视频内容能刺激到用户的趣味神经。

总的来说:这种技术赋能内容创作的手段前景广阔,随着技术不断发展,今后在AR、VR设备播放也有了可能。

基于此,百度也想通过AI技术,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在百度世界大会上,着重介绍了视频多模态信息融合技术。该技术不是简单的用户理解和内容分发推送,以及背景抠图、美颜滤镜等传统功能,其更关注对于影音数据的理解和学习,创造和加工内容的能力,对于情感信号的细致分析等,期望可以通过图像、标签、音频等多种传感器信号来共同识别视频内容。

大会上,百度也展示了自己的部分成果,在视频场景识别方面,百度信息流机器自动分类准确率达到98%;而在人体前景,背景分割技术能力上,百度掌握100多个人体关键点,人体区域的识别准确率大于94%;此外研发了人“影”背景分离、动作生成、帧间时空一致性等技术,生成的视频相似度为92%。这些AI技术对不少短视频企业显然难以望其项背。

可以预测出:多模态信息融合是一项新兴技术,其具备更强大的感知能力自然可以实现更好的内容理解和分发。比如以往单纯依靠机器视觉对视频画面进行分析,可能产生错误的理解。

如果把AI对于语音的分析和机器视觉的分析结果融合在一起,可以让AI也理解到其中的反差笑点和包袱,可以让机器对内容的理解更接近人类。

这些新技术如果能结合移动AI芯片、陀螺仪等手机硬件能力的不断翻新,未来用手机结合AI拍出大片的短视频并不是梦想,当然得看谁能将算法和硬件更加有效结合。

所以这一点或许是腰部短视频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虽然如今抖音快手如日中天,BAT难以突围,但随着新兴技术的到来,这一格局很有可能被改变,有望形成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类;以西瓜、M秒拍为代表的资讯媒体类;以百度为主的AI技术媒体类,以及以小影、VUE为代表的工具类等。

四、发展趋势

  1. 技术进步将不断提升行业效率

可以明确,技术创新对短视频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算法分发方面,提升算法分发模式在短视频领域的应用相对成熟,内容分发的精准度较高。但是算法分发模式对用户持续推送相关内容可能造成用户的审美疲劳,因此,算法模式仍有待优化,结合人工智能监测用户需求的实时变化,推送相应的内容。

增强现实以及多模态信息融合需进一步应用,增强现实可以显著的提高用户的体验,由于硬件设备的掣肘,AR在短视频领域的应用还未达到预期,随着技术发展势必会提供越来越大的价值;多模态信息融合可以让机器更好的模仿人类去理解内容,同时为用户提高更加完善的内容制作功能,这将是未来短视频领域发力的重点。

合理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行业版权痛点。区块链具备的安全性高等特点使得短视频内容在版权保护、确权追溯等环节高效运行,内容版权的保护将有实质性进展,短视频行业的发展也将更有秩序。

5G的商业化已经近在眼前,短视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方之一。基于5G网络超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万物连接的网络特点,短视频的应用场景将极大丰富,会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短视频快速消费的特点使得生产、运营、广告植入、内容审查等环节成本居高不下,人工智能技术在短视频领域的应用或许能降低各环节的运行成本。

  1. MCN助力高品质内容持续产出

MCN机构聚合若干短视频内容创作方,为其提供包括内容制作、版权管理、宣发推广、粉丝运营、变现销售、资源对接等专业化的服务,获取广告或销售收益分成,这将行业内分工细化,同时对参与的多方都有极大的益处。

  • 对内容创作者来说:MCN可以帮助创作者进行更有规划的生命周期管理,为创作者的价值变现打开更多通路。
  • 对平台方来说:与MCN的合作能促进实现以较低成本大幅提升平台内容运营效率。
  • 对广告主来说:与MCN的合作可以实现对整个营销项目更高效可控的流程管理。
  • 投资人来说:对MCN的投资在风险控制、投资回报方面有了更高保证。
  1. 短视频行业的崛起将影响其他产业发生变革

互联网是一张精密的网络,一点的剧变将会影响其相关的产业发生变革。短视频行业的不断成熟也将给用户,平台等带来冲击和影响。

对个体用户来说:UGC、PUGC、PGC短视频将共同打开优质原创内容市场,不断提高内容的质量要求,同时也会逐步影响其他泛内容市场,提升内容领域的数量和质量。

对平台企业而言:短视频作为新的社交内容介质,为不同圈层的用户提供了更高效的连接,也吸引了大量的关注额流量。非内容平台也纷纷开始增设内容战略,以期培育新的流量获取能力。

对广告行业而言:短视频的崛起吸引了更多广告主的广告预算。短视频平台与MCN提供集创意思路、制片筹备、内容制作、传播分发为一体的全套营销方案将加速互联网营销产业的去中介化,可能将成为广告代理公司的补充和替代,深刻的影响着该行业的环节分工。

谢谢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交流哦~

 

作者:见地未来,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见地未来

]]>
如何选择优质的广告投放渠道? //www.f-o-p.com/105251.html Tue, 06 Nov 2018 10:10:19 +0000 //www.f-o-p.com/?p=105251

 

今天我们进来聊聊品牌广告投放逻辑这个话题。

一、简析用户购买决策过程

1、用户决策过程

我们通常将用户购买决策过程分为如下五步:

图解分析:

购前:用户被激发消费需求,收集相关消费信息,并评估以决定消费目标

购买:用户根据购买前信息处理结果,以自认为合理的价格消费目标产品

购后:用户购买商品后,对于商品使用满意度以及消费性价比做出自总结

2、商业运营行为解析

基于以上理论,品牌商有计划地组织相应运营行为以吸引用户的消费:

商业运营措施:

购前:通过广告投放和口碑传播影响用户的购前信息处理过程

购买:通过现场促销活动等方式加速用户现场的购买决策速度

购后:通过高效的售后和及时的客服服务提高消费用户满意度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真正决定用户购买决策的是购前的信息处理过程。因为处于降低消费风险的天性,用户比较难接受自己完全未知的产品。

因此对于消费品牌,尤其是新品牌,广告投放是一个影响用户购买决策的关键节点。

二、用户购前决策的影响因素

1、用户信息来源

在整个购前决策过程中,用户在被激发需求后,需要通过收集信息和评估方案来完成信息处理,最终确定消费目标。

其中收集信息阶段由于信息来源的不同,成为购前决策过程的核心阶段。

用户主要信息来源:

个人来源:用户社会关系间的信息传递如家人朋友、邻居、同事等

商业来源:指品牌运营相关方的广告投放、包装展示、商业推销等

公共来源:第三方社会性信息来源如大众媒体、专业消费评审等等

经验来源:用户自身的与需求相关的产品使用体验、性价比衡量等

2、用户信息来源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用户信息来源的比重并非一致,随着商业文明的发展,尤其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出现,商业来源的比重越来越高,最终占据了用户信息收集来源的主导。

例如当我们面对几十个品牌洗发水时,是会选择看过广告的,还是从未听过的品牌呢?即便是我们选择了一款常用的洗发水,那么第一次选用的时候,是不是也是因为看过广告呢?

三、传统媒体时代广告模型

1、广告模式解析

不可否认,报纸、广播、电视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人类第一次通过公共媒体快速的知道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

由于传统媒体的运营门槛高,造成了这个时代广告投放渠道的垄断性。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品牌方,面对媒体也是无可奈何。

分析:

  • 消费者:我们要想获得免费的精神娱乐就必须接受传统媒体大量的广告植入
  • 品牌方:媒体刻意制造不同时间、版面广告效果差异,迫使品牌方加大投入

为了在同等的播放时长内获得最大程度的用户覆盖,品牌方不约而同的选择在黄金档做高密度的广告投放,想想当年的脑白金就明白了。

2、 后遗症

传统媒体的广告策略后遗症是非常明显的:

后遗症分析:

  • 用户厌倦:广告越来越多导致用户在收看时备受困扰,却又无从选择
  • 品牌负担:黄金档播放时长始终有限,价格逐渐增高,品牌不堪重负
  • 运营成本:为保持高收视获得同行竞争优势,媒体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这种囚徒困境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在各种媒体方式中,即便是现在的视频网站也不例外。

案例:

  • 腾讯视频以超过8亿的价格独播《如懿传》
  • 用户在一睹为快时饱受各种广告骚扰。至于品牌方,这类独播有时候就是一种赌博。

这些问题的出现,核心就在于用户信息收集结构发生了严重的偏移,商业来源占比过高导致的。

四、互联网对购前决策因素的影响

1、互联网改变了什么

互联网的出现为用户改变信息来源结构提供了契机,因为个人用户的影响力前所未有的增强:

互联网的影响;

  • 传播速度:通过互联网,我们传递信息、搜索信息的速度加快,信息时间差缩短
  • 传播幅面:互联网可以将个体的发声,迅速送到千万人面前,只要它足够吸引人
  • 内容留存:我们在互联网上的内容是可以长久保存,并且被其他人检索并浏览

通俗一点解释:推送一篇文章,就马上会有数百人看到,而且只要我不主动删除,这篇文章将会继续保存并持续被搜索阅读。

这就是互联网对于信息来源的改变,它扩大了个人来源、公共来源,并积累用户的经验来源,商业来源在用户信息收集的比例被压缩。

2、广告投放的变化

由于大量个体资讯的生产,尤其是自媒体的崛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

这对于用户决策所带来的改变有两点:

分析:

  • 用户自搜索:用户借助互联网自主搜索,打破传统媒体时代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
  • 不信任品牌:品牌延用广告粗暴投放让用户充满不信任感,非商业来源迅速崛起

简单的说,传统媒体时代的广告投放是品牌说什么,用户只能信什么,没有办法和渠道佐证。而在互联网时代,用户会主动寻求答案,迫使品牌方涉足非商业来源,控制负面评价。

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广告投放,需要考虑用户主动搜索渠道(如搜索引擎品牌主动展示渠道(如双微KOL不同阶段的比例和力度。

五、我对广告投放渠道的理解

1、用户行为的改变

正是互联网的出现,让用户在购前阶段的行为发生了改变,从而推动了品牌的改变:

分析:

  • 传统媒体时代:用户被动接收品牌广告,形成品牌记忆和购买时的条件反射
  • 互联网时代:用户在接受品牌广告后,主动搜索资讯佐证才会形成消费

这种变化在新品牌进入市场时尤其明显。

脑白金式的广告投放,固然会让用户形成一定的品牌印象,但当用户主动搜索时,如果差评满屏或者没有任何品牌资讯,依然无法提升销售。

我们必须从粗暴的传统广告模式脱离,用更柔和的方式降低用户的心理抗拒,增加品牌被记忆的概率。这一点OPPO的综艺玩法很值得学习。

2、品牌应该做的改变

根据用户购前行为的变化,品牌尤其是新晋品牌应该顺应这种趋势,及时的做出调整。

分析:

  • 媒体渠道评估:评估品牌在常规媒体渠道的投放情况及实际效果
  • 主动搜索优先:在目标用户主动搜索的媒体场景内优先做出投放
  • 流量落地次之:优先选择淘宝京东等渠道作为品宣流量落地点
  • 品牌展示再次:品牌主动根据目标用户关注渠道定向地投放广告

建议:

  • 优先优化SEA(如百度)、消费社区(如小红书)这样的用户主动搜索媒体场景
  • 进驻电商开设品牌旗舰店,天猫优先京东等次之。淘宝是电商外流量主要承接点
  • 在完成主动搜索优化和流量落地点后,可测试投放常规渠道如双微红人、抖音

以上的顺序一定不要颠倒。

有很多人傻钱多的品牌,开始就砸双微红人、小红书明星,花费颇多效果甚微。原因无外乎两点:用户搜索不到信息、流量没有落地点。

这种错误实在是太愚蠢了,希望品牌主们都能戒骄戒躁,按部就班的做好基础工作,然后再考虑媒体投放发力。这才是品牌打造的正途。

 

作者:懒阳阳谈营销,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懒阳阳谈营销

]]>
产品推广之用户4象限! //www.f-o-p.com/105146.html Tue, 06 Nov 2018 02:04:54 +0000 //www.f-o-p.com/?p=105146

 

我们在做产品推广时,最先想到的是目标用户,分析目标用户在哪里,做他们喜闻乐见的广告素材,吸引他们点击,获得转化。短期来看,这样做很有效果,资金快进快出,捞一波就走,但是真正想做长久的企业,就不能仅仅盯着目标用户了,因为目标用户是波动的。

根据对品牌的认知,我把用户分成四类,不知道品牌的非目标用户、不知道品牌的目标用户,知道品牌的非目标用户、知道品牌的目标用户,这四类将所有用户包含在内,简称用户四象限。这里我就每个象限的用户价值和特点做一说明,大家可以查漏补缺,找到新的增长点。

一、不知道品牌的非目标用户

这个象限的用户占比最大,也最没有价值,是我们不需要关注的。多数公司都是这样想的,不是我们的目标用户,还理他们做什么,浪费时间和金钱。但有一点我们要知道,科技是在不断的迭代,用户也是如此。比如母婴类的产品,假设公司成立一百年,其服务的是一百代用户,每年都有新妈妈进来,有老妈妈出去。在新妈妈进来前,属于非目标用户,营销推广是否要覆盖到她们呢?是个无解的问题。

国内的企业赚的都是快钱,恨不得一天把一年的钱挣完,所以就只关注当下,对未来根本不加考虑的,让这样的公司去花几年时间,来培养目标用户是不现实的。还是拿母婴产品来说,母婴类用户年龄在20~34岁之间,真正想的长远的公司,在女生十五六岁懂事的时候,就可以灌输品牌理念了,这个时候植入大脑的品牌,用户忠诚度远远高于当了妈妈时的品牌植入。

汽车广告,在电视上铺天盖地的播放,在影视中穿插横行,大学有个同学,看了《极速的士》的电影,给我说,以后工作赚钱了,也要买辆标致来开。这个广告植入在电影上映时是有带来转化的,但是其影响绝对的深远。在大学毕业后三年,同学真的买了一辆标致,这就是给非目标用户做推广带来的好处,当他们适龄了,因为埋藏在心底的品牌种子,在选择品牌时,早已经有了答案。

二、不知道品牌的目标用户

这个是我们做产品推广非常想要抓住的人,我们投的效果广告、品牌广告恨不得百分百投到这些用户,可以说95%的广告都是投给他们看的。投放这种广告的目的是拉新,比如我是卖高端女士鞋子的,这里有一批金主麻麻,年轻、好看,刚刚好适合买我们的鞋子,问题就变成了如何让她们形成转化了。

对于不知道品牌的目标用户,这里只讲一点:内容。内容的优质与否决定着这些目标用户能否从不知道变成知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一个人接触到的信息远远超过了个人的承载能力,你看微信公众号上那一个个红点就知道了。用户的时间有限,留给品牌展示的时间只有几秒几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让用户记住,就需要优质的内容了。

我记得有看到一篇讲加拿大鹅的软文,只看了一篇,就记住了这个牌子,然后就去找在哪里可以买到,幸运的是国内没有专卖店,不然又要剁手了。文章里面举得是北京用户的例子,说这件衣服的来源,产地,又讲了稀缺程度,就像手机中的苹果,人手一件。文案写的一级棒,那篇如果是微商发的,估计要赚大发了。

三、知道品牌的非目标用户

这样的用户有价值吗?不仅有,还很大。劳斯莱斯这个牌子大家都知道吧,买的起的请举手。还是很少的,知道品牌的非目标用户其中一个价值是衬托,就像游戏里的非付费玩家,如果没有这拨人在,那些付费的用户就没有了尊贵感,那还冲钱干啥,开一辆几百万几千万的车,别人不知道,如同锦衣夜行,太惨了。

知道品牌的非目标用户还有个作用是安利,有个同事想给他女朋友买口红,问我买什么牌子的,我怎么可能会知道,对口红的认知,就像摆甲骨文到我面前,能认出来才怪。不过我还是知道一个牌子的:杨树林,就给同事推荐了这个。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场景发生,不怎么吃火锅的给朋友推荐去吃海底捞,不喝奶茶的给朋友推荐喜茶等等。

这些用户是真实存在,但从来没有被放到用户运营中的,他们只是产品推广时,无意打中的。就好比下网抓鲤鱼,然后不小心抓上来一些小虾米,在小的个体,也有价值,如何挖掘出这些用户的价值才是关键所在。这些用户口中说出的话,权重更高,切记不可掉以轻心。

四、知道品牌的目标用户

知道品牌,同时又是目标用户,这里面就只剩下一个词了:转化。我在网上知道了鬼冢虎这个牌子,也有买鞋的打算,就去实体店看鞋子的款式。能否形成转化,在于实体店的购买流程是否顺畅了。有没有喜欢的款式、价格是否适中、质量是否达到预期,当这些都没问题了,就转化为了一个消费用户。

对于知道品牌的目标用户,提升转化率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官网建设,口碑营销等。我们知道了某个品牌,如果客单价低的,直接购买转化了,如果是客单价高的,几千元的,会通过百度、亲朋好友来询问。我们考驾照,知道了某个驾校后,也是多方打听后下单的。

当有人慕名而来,我们做推广的同学,要把门面做好,服务本身好坏先不提,起码能让用户在了解完信息后,有下单的冲动,这就可以了。至于付费后的事情,就是后端的工作了,后端有业务、技术、售后,一系列的环节,每个环节都要做好,否则来一个挂一个,公司也是做不长久的。就像现在的泡面店。

综上

当我们把用户按照四象限划分后,对待不同象限的用户就需要不同的手段了,那些一种手段打天下的思路是行不通的,因地制宜,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把每个用户都抓住了,起码引流这块不是问题了。

 

作者:老虎,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老虎讲运营

]]>
抖音、快手、美拍等短视频宣发战争! //www.f-o-p.com/103953.html Sat, 27 Oct 2018 01:20:40 +0000 //www.f-o-p.com/?p=103953

 

短视频,是一个突然窜红的移动端娱乐新形式。毫无疑问,随着秒拍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出现,相比传统媒体低廉的成本,以及所谓的可以精准触达核心用户的魅力,迅速被各大品牌商们所青睐。

当然,这里面也不乏影视宣发公司的身影,更有甚者,随着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尝试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进行宣发,短视频也成为了影视宣发的新战场。

都市的抖音和“土味文化”的快手

提到短视频,抖音和快手无疑在第一梯队。

抖音今年6月公布的数字显示,抖音国内的日活用户突破1.5亿,月活用户超过3亿。主力用户群体从早期的18到24岁上升到了24到30岁,该年龄段用户目前占比已经超过40%。最为重要的是,抖音的主要用户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根据今年8月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短视频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快手的活跃用户数为2.1亿人,位列第一。“快手的大部分用户来自二线以下城市,最高学历低于高中。”快手合伙人、首席内容执行官增光明曾在今年初公开表示。

数据来源:艾媒、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之所以抖音和快手有着截然不同的用户群体,我们似乎可以从两者的成长经历找到一些答案。

抖音于2016年9月正式上线,对标Musical.ly,用户可以通过这款软件选择歌曲,拍摄音乐短视频。不难看出,这种宣传语衍生自德国的Dubsmash——一个提供音轨,让用户拍摄对口型短视频的App。

随后抖音从美拍今日头条导入大量KOL及明星资源,其平台主要内容仍以唱歌、跳舞、对口型视频等为主要形式。反观快手,2011年,以制作、分享GIF图片为主要功能,GIF快手作为工具型App诞生。2013年转型为短视频平台,更名为“快乐”,其官方宣传语是“用于用户记录和分享生产、生活的平台”。

2014年,快手从YY收割了大量头部主播。2018年 8月13日,快手启动“幸福乡村”战略,9月14日,宣布在未来3年投入价值5亿元的流量资源,助力以永胜县为代表的50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优质特产推广和销售。9月21日,快手举办了首期幸福乡村说,“土味营销学”诞生了。经过这一系列的运作,快手也被打上了“土味文化”的标签。

不同的用户人群,自然吸引不同的营销诉求。

影视宣发主要是为影视剧服务,虽有聚焦社会小人物或乡村题材的内容出现,但现在大部分的影视内容仍然是以一二线城市的用户为主要目标群体,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如此多的影视宣发项目会首选抖音。

从《前任3:再见前任》开始,抖音的宣发成绩稳步攀升,《延禧攻略》《武动乾坤》《西虹市首富》等也纷纷投入抖音的怀抱。

电影《西虹市首富》的宣传方式较为典型。影片宣传期间,官方号共发布73条作品,内容以电影宣传片、明星采访活动,以及其他常规营销事件等为主。其中最高点击量超过181万,最低只有不到2000。

另一方面,有关西虹市首富的话题点击量为3.7亿,其中一个仅有7.7万粉丝的用户,拍摄一条玛莎拉蒂汽车及4S店的视频,并带上西虹市首富话题,收获13.8万点赞。

电视剧方面,官方号“电视剧延禧攻略”粉丝45万,内容主要为幕后花絮,最高只有11万点击量。反倒是“延禧攻略,魏璎珞”与“秦岚延禧攻略”等个人号更受欢迎。在拥有17亿点击量的话题延禧攻略中,一位姜梓新的弹唱点赞数为最高的181万;聂远一条自拍,则有166万点赞。

而这并不是说快手在这场战争中毫无优势,黄渤的《一出好戏》就做了一个颇有意义的探索。

在电影宣传期间,黄渤以快手用户的身份开始发短视频,其中最高一则视频点击量达到2260.3万次,有关一出好戏的话题,也有超过8000万人参与。反观抖音上面名为“黄渤导演作品”的账号,共发布了超百条作品,总获点赞数仅为1400余万。

这与黄渤团队和快手的深度合作不无关系。黄渤做客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宣传电影的同时,还进行了快手的广告植入。《一出好戏》上映后,观众也看到了电影中多次出现的快手植入广告:众人流落荒岛后,只能通过手机里的快手App,看到家人的视频,聊以慰藉。

目前黄渤在抖音拥有583万粉丝,快手为523万,相差不多。但值得注意的,黄渤和他的团队在两个平台上做了差异化内容投放。

抖音中,以电影幕后、发布会、采访等周边内容为主;快手中则是电影上映倒计时的短视频。可以看出,宣发团队针对平台用户画像的不同,调整了投放策略。

第二梯队也想分块蛋糕

在抖音和快手两个领跑短视频行业的时候,其他短视频平台也不甘落后,纷纷与影视宣发搭上线。以美拍为例,去年电影《蜘蛛侠》上映前,美拍推出AR特效“百变背景”功能,用户点击录制时,蜘蛛侠原型就会出现在屏幕中,并与粉丝互动。

根据美图公司2017年报显示,“百变背景”及美图秀秀的“绘图机器人”两项功能使用次数超10亿。由此带来的用户增长,结合美拍推出的“M计划”,2017年为其带来广告收入超3亿元。

相较抖音、快手而言,美图系App主打女性用户,其更注重电商转化。通过电影,带来App本身的娱乐性与独特性,逐步积累用户,进而走出了一条通过电子商务变现的模式。

数据来源:移动观象台

同样来自字节跳动的西瓜视频,显得有些四不像。西瓜视频以PGC内容为主,2016年宣布扶植短视频创作者,今年1月推出直播服务,不久前的发布会又推出了微综艺项目。相比其他几家短视频平台,西瓜视频显得有些臃肿。但不可否认,西瓜视频本身是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进行短视频内容推荐的聚合型平台,这是与抖音、快手等最主要的区别。

在影视宣发方面,西瓜视频更注重内容,模式与图文类平台相同:聚焦行业KOL,通过PGC内容,创作解读、推荐与影视相关的内容,进而实现宣发目的。

另一个与西瓜视频相似的App,是一下科技的秒拍。在秒拍与微博合体之后,有望成为影视宣发的又一新渠道。内容时长为1-5分钟不等,且拥有多种分类,目前也推出了“小视频”功能。尽管受到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冲击,秒拍依然拥有微博带来的巨大流量。

为何大家都爱短视频?

随着移动互联网产品聚焦用户碎片化时间开始,人们的娱乐方式就向短、频、快转变,拥有大量用户的短视频平台成为宣发重地,并不让人意外。虽然短视频宣发看似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宣发手段,但实际上无论是主要的内容还是实现的手段却大同小异。而这也让宣发公司更便于“上手”。

从宣发手段看,影视剧在短视频平台的宣发并没有脱离传统互联网平台的玩法。

第一种,当各个短视频平台开通官方加V认证后,影视剧官方号纷纷涌入,以官方身份进行预告、花絮、活动等宣传。

第二种,自媒体通过加V认证,成为短视频宣发阵地上的主要力量。第三种,短视频平台的源生网红与四处挖来的头部主播等,由其背后的MCN(网络经纪公司)运营,开始接触影视宣发。

从内容上看,虽然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影视宣发经历了多种形式上的变化,但内容本身上并未有多少变化。首先,还是明星更具有号召力,以明星采访、探班、幕后花絮或明星本身参与其中的内容在短视频平台会有不少拥趸。

此前借助流媒体音乐平台的重要宣发手段,就是用明星演唱歌曲提升关注度,达到宣发目的。如今,这种形式也被搬上了短视频平台。其创新点,在于短视频可以呈现画面,且不同于以往的MV,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制作。只要利用手机,录制一段简单的表情,甚至尬舞的画面发到视频平台上,就能收获点击量。

除了短视频可以直达目标人群,实现方式便于操作外,短视频目前的宣发成本相对低廉,也成为吸引宣发公司的重要原因之一。拥有明星资源的影视公司,又可以通过明星认证号、项目官方号,以及明星互推等形式,进一步节约成本。

据暗访调查得知,约800万点击量的抖音红人,投放成本仅为5-6万元。其中不乏明星网红,如某MCN网站显示,其投放账号中,包括演员陈赫。

谜一样的数字和转化率

虽然短视频在影视宣发领域有诸多优势,但是不可避免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台数据是否真实。毕竟现在衡量某个项目是否成功,无外乎两点,宣发平台的粉丝数以及播放量。

笔者通过淘宝联系到一家可以做微信运营的公司,当询问可否刷短视频的播放量时,该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没问题”。该员工说:

抖音播放量是9元一万,快手放量17元一万”该员工进一步报价,抖音加粉18元一千,“现在刷影视剧方面的内容挺多的”。

基本的参考数据不能保证真实,又靠什么来衡量宣传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呢?

吸引宣发公司的还有所谓的平台转化率。影视宣发最为看重的效果之一,就是通过这个平台能让多少人真正走进影院,或者不停追剧。为此,宣发公司希望可以在有着清晰用户画像的短视频平台做到有的放矢,实现最大化的效果。

然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这条短视频有多少播放量,这个影片的官方账号有多少粉丝。现实是,播放量可以刷,粉丝数也可以通过直接改名“继承”前一个账号的粉丝。或者更为直接的通过购买加粉。

这就使得,通过短视频进行宣传能给这部影片带来多少票房成为一个未知数,所谓的KOL们在上面为剧集做各种互动,真正能拉动多少收视率也成为一是个未知数。

当然,虽然短视频作为宣发新战场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短视频这一植根于移动互联网的“新物种”正快速壮大,他所覆盖的人群也正在急剧增长。仅仅基于庞大的用户体量,短视频就足够引起宣发公司的重视。

但重视并不是唯一。

有电影宣发从业人员表示:“现在短视频平台的宣发受到极大重视。”然而单就院线电影本身,其宣发手段是多样化的,短视频平台仅为其中的一个环节。任何一部电影,都包括自媒体文章、海报、预告视频,以及近期蹿红的短视频等立体化、全方位的宣发。

毫无疑问,越来越多的宣发开始重视短视频宣发,而主要的短视频平台就这几家,玩法无外乎那几种,随着更多的影视剧集涉足短视频宣发,极有可能会出现同一时间,同一种类的作品同场竞技的情况。

那么此时,谁能开创新的玩法,谁将成为短视频宣发战场上的赢家。同时,随着影视宣发内容在短视频上的增多,也倒逼目前赢利模式稍显单一的短视频平台开发更多玩法,完善且进一步提升自身技术,以更好的服务于宣发公司,满足影视宣发的需求。

虽然短视频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但短视频宣发战争才刚刚开始。

 

作者:刘鑫,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壹娱观察(yiyuguancha)

]]>
最全公众号变现方式,3大类8种方式! //www.f-o-p.com/103698.html Thu, 25 Oct 2018 03:06:12 +0000 //www.f-o-p.com/?p=103698
一个成功的新媒体人,可能加班到凌晨三点,默默心酸,但是,至少他有钱……
运营公众号的闭环环节是变现,很多人内容好文章质量好,标题也是10W+的架势,但是却挣不到钱。可能是因为做内容的不一定会运营,做运营的又不一定有商业思维。
今天这篇文章总结了三大类8种公众号变现方式,你可以从里面选一种合适你的,然后坚持去做。希望能帮助你在公众号这条路上,收获财富。

自媒体的发展已经进入红海,资本的助推使得自媒体市场精彩纷呈。

 

内容创业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2016年,毒舌电影估值达3亿元。

2017年,同道大叔以2亿元的价格被上市公司收购。

2018年,上市公司瀚叶股份花38亿元收购深圳量子云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981个微信公众号

最近,腾讯投资差评”的相关新闻也没少刷屏。

你可能也听说过,某某通过给公众号投稿,满世界晃悠,靠着一根网线就能月入过万。95后成立公司成功拿千万融资;00后少女课余运营公众号,月入10万。

头部账号赚得盆满钵满,新手运营人还在观望?其实不论是个人号还是企业号,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运营方式,都有可能通过公众号赚钱。

今天就来聊聊,如何通过自媒体变现。

一、广告变现

自媒体人最想接广告接到手抽筋了,广告变现最常见也比较容易操作。

广告变现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开通流量主,另一个是接商业广告。

01 广点通

广点通,一般指微信公众号末尾的Banner。卖广告的公众号主被称为流量主,品牌主称为广告主。

流量主变现是微信公众号最常见的盈利方式,流量主和广告主在公众号官方平台上开通,按照广告点击次数计费。主要推广产品(广告主)为品牌官方公众号,比如锤子手机一条公众号等所谓高逼格品牌。以竞价排名的形式定价,目前获得单个粉丝的成本已经从早期的1毛、1元上升到5元左右。

内容运营,新媒体营销,转化,公众号

 

微信官方规定,粉丝超过5000的公众号,即可申请开通流量主。和以往2万粉丝才能开通流量主相比,现在的门槛降低了很多,新手努力冲一冲,开通流量主并不难。

这种投放方式非常精准,点击一次生效一次,广告投入基本上没有浪费。目前有三种形式:底部广告、互选广告和文中广告。

  1. 底部广告

在开通流量主后,文章底部会自带微信社交广告分配的广告,并参与流量分成,展示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关注图片、下载卡片、图片、图文、大图、卡券等等。

内容运营,新媒体营销,转化,公众号

底部广告示例

当粉丝点击文末的广告后,流量主(即公众号)就会有一笔收入。

点一下大概收入三毛钱,如果你的文章平均阅读量有1万,按照行业标准1%的点开率计算,就有100个人点开广告主,这样你的收入就是30块。

如果你的文章阅读量达到10万+,一篇文章的收入就很有可能超过300块。公众号每天最多能推8篇推文,如果首篇10万+,其余7篇平均按5万计算的话,一共就是1350块。

2. 互选广告

公众号互选广告,是广告主和流量主通过微信广告平台双向互选、自由达成广告合作的一种投放模式,流量主放出报价,同时承诺完成多少曝光,由广告主衡量是否愿意投放。广告创意呈现在公众号文章末尾,并将成为文章内容长期保留。

2016年10月20日,在“有车以后”、“一条”、“微信路况”、“占豪”、“一起去SUV”等公众号推送的图文底部,出现了同一条梅赛德斯奔驰的广告。这是全国第一个公众号Banner硬广,点击大图banner可直接跳转到广告页面。

内容运营,新媒体营销,转化,公众号

互选广告示例

互选广告的计费方式基本是以CPM为主,但是采用的是和KPI捆绑的形式,有上限无下限。

3. 文中广告

“文中广告”具体位置由流量主在编辑文章内容时设置,相比底部广告,不仅在位置上可以随意设置,呈现形式上也更丰富。

目前“文中广告”的广告形式主要有5种:公众号推广、移动应用推广品牌活动推广微信卡券推广以及电商推广。

内容运营,新媒体营销,转化,公众号

文中广告示例

据了解,文中广告的点击均价在4到6毛之间。

现在比较常见的是在公众号文章中间插入小程序广告。在公众号文章中植入小程序广告 banner,点击 banner 即可去到指定的小程序页面。

 

内容运营,新媒体营销,转化,公众号

文中广告案例

小结

超过5000粉丝的公众号就可以开通流量主了,但是大家可能注意到了一个现象,虽然有些账号有资格开通流量主,但文章底部却没有显示广告。

一方面,流量主广告会影响到用户体验,因为你无法选择公众号下方展示的是什么广告。

另一方面,这些账号有其他的盈利方式,而那些盈利方式的收入远远超过流量主收入,比较可观的就是商业广告了。

02 商业广告

商业广告也是目前绝大多数有实力自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

1. 硬广

你平常熟悉的电商品牌,比如每日优鲜、爱鲜蜂、沱沱工社等等,基本上发的都是硬广。

内容运营,新媒体营销,转化,公众号

还有一种硬广是由甲方提供一篇文章,在乙方的账号上推送。

比较常见的是P2P金融产品、化妆品、外语学习类等。

 

内容运营,新媒体营销,转化,公众号

硬广推广案例

硬广有点简单粗暴,广告费用也最为低廉。缺点就是影响阅读体验,转发率会很低,而且容易伤粉。

粉丝对广告有天然的排斥,强硬粗暴的广告植入,在影响阅读量的同时也会伤害用户体验,想要高转化,又不想伤害用户,软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推广方式。

  1. 软广

对于有内容创作能力的公众号来说,大部分接的广告都是软文性质的,需要甲乙方双方深度沟通后才能落实。

和硬广相比,软文对文章质量要求非常高,精妙之处在于把产品卖点和有料的内容结合在了一起,在讲故事的同时顺利过渡到了产品上,不伤害用户,黏性比较高,所以推广效果好。

这其中的代表比如:顾爷、深夜发媸咪蒙新世相等优质公众号。

优质神文案如顾爷的《一亿元》、王中左右的《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埋了这么大个伏笔!》,中海御道路一号的《真相,梅长苏还活着!》、故宫淘宝的《最悲催的皇帝》,阅读突破10万+可谓屡试不爽。

内容运营,新媒体营销,转化,公众号

软广案例

那软广的报价是什么样的呢?早期的公众号广告报价以“万粉”为基本单位,例如:公众号A报价为500元/万粉,如果是30万粉丝,报价就是1.5万元。

当然头部账号不适用,由于数据惊人,他们有自己的收费标准。比如咪蒙的公众号广告费一路水涨船高,头条报价80万,价格是省级卫视黄金时段15秒广告均价的7倍。

小结

小号也不是没有接软文的机会,只要粉丝粘性高,一样能收到品牌方的青睐。有的小号在几千粉丝的情况下都接到了甲方的合作邀请。小号虽然粉丝少,但是胜在精准,可能一个小号带来几十个订单,10个小号就是几百个。

因为粉丝多的大号也有缺点,比如价格昂贵投放效果却一般。连咪蒙都曾经有过几十万的广告费没带来几个订单,基本打水漂的情况。

相比较以往甲方愿意拿5万预算投一个大号,现在很多公司其实更想5000甚至更少的钱投10个甚至更多的小号。而且,由于投放的数量较多,类型和体量不一样,风险要比大号少很多。

但是为了保证粉丝体验,切记不要接黑五类广告(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等五类),微信对黑五类广告的打压越来越严格,一经推出就会立马被删除,而且严重破坏公众号形象。

在有选择的前提下,优先和大品牌广告主合作,经济效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品牌广告也能有效提升公众号的品牌形象。

二、知识变现

大部分公众号都依托于内容,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内容付费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形式。

03 付费课程

2016年是知识付费元年。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平台,如:唯库、千聊荔枝微课、知乎live、喜马拉雅FM课程变现非常适合专业度比较强的公众号,目前有微课模式、专栏收费模式。

 

得到上李笑来的《通往财务自由之路》创造了几千万的销售额。

 

内容运营,新媒体营销,转化,公众号

李笑来的课程

彪悍一只猫的课程《普通人快速崛起的十大狠招》用了10天做推广,订购人数超过7万人,包括现场直播打赏收益共126107元,每天还在不断增加。

 

内容运营,新媒体营销,转化,公众号

彪悍一只猫

内容运营,新媒体营销,转化,公众号

Angie

Angie是85鸡血妈,前互联网运营总监,【在行】全国排名第一行家、linkedin等多个平台专栏作家、时间管理达人。

2016年Angie只有1.8w粉丝,却创造了通过公众号变现年入200万的奇迹。现在Angie已经成为在行的第一行家。

内容运营,新媒体营销,转化,公众号

咪蒙教你月入五万

咪蒙的付费音频课程《咪蒙教你月薪五万》上线第1天就销量破5万,上线第4天卖出了10万份

如果要做付费课程,号主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努力:

1、选择自己擅长的垂直领域,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先打造影响力。只有自己做出成绩之后,才能入付费的读者信服。

2、后打磨产品。打磨精品,1个好的答疑远比10个差的答疑有效得多。从框架到每节课的内容,都要有实实在在可复制的内容,只有这样,用户才会觉得买得值,销量也会一路飙升。

04 粉丝赞赏

除了专栏和微课,还有一些知识付费平台也值得入驻。比如知乎、微博问答、分答(改名为在行一点)等等都是很常见的付费问答平台,分答还可以设置付费问答和免费两种模式。

着重说说悟空问答,也就是之前的头条问答,是今日头条推出的问答类社区。2017年6月,头条问答正式更名悟空问答。悟空问答的收入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答题得现金。

让已经开通此功能的人邀请你回答问题,只要答案足够优质,就能获得红包奖励。

内容运营,新媒体营销,转化,公众号

悟空问答

2、平台奖励。

每个月会评选100个优质回答,给到1000元奖金。每个作者最多可入选两条,最高月入2000元。其次还有新手奖,排行奖,总体来说奖励还是很丰厚的。

3、平台签约。

如果你坚持每天给平台带来2-3个优质回答,系统就会根据你的内容情况给你发签约邀请,签约之后,你每回答一个问题都会获得奖励。签约作者每个月要求有20个以上回答,每个回答在500字以上,每个月保底给到10000元。

小结

那么新人还有机会吗?

小号要想做付费课程,也不是不可能的。据笔者了解,简书上某个签约作者,公众号的平均阅读量也就几百左右,同样开了写作课,目前已经做了两期,收入也不算低。

微信公众号、简书、微博头条文章打赏、知乎专栏文章赞赏都是可以获得赞赏的平台。

你肯定知道凤姐一篇文章赞赏过20万、罗尔一篇文章赞赏过百万的消息。

 

内容运营,新媒体营销,转化,公众号

文章《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刷爆朋友圈,阅读量接近1亿。赞赏总额超过200万元。

赞赏的特点是金额少、不稳定。而且对原创内容有一定的要求,具备持续创作优质内容、个人特色明显的号主来说,赞赏还是能获得一些额外收入的。

虽然微信下架了IOS版赞赏,但是依旧可以使用微信自带的赞赏码。

05 粉丝付费社群、圈子

付费社群就是需要经过付费才能进入的微信群,这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概念。号主通过付费社群的形式来筛选优质粉丝用户成为会员,并重点服务好这些优质用户。

这种类型的社群一般都会提供固定的权益,比如免费课程、定期的知识分享,邀请大咖来上课或者答疑解惑,甚至赠送各类资料等等。

罗辑思维」早年做过会员制社群,第一期的会员就卖出5500个名额,轻松入账160万元。公众号「彬彬有理」也是以付费社群盈利,铂金会员每年539元、钻石会员1599元一年。

内容运营,新媒体营销,转化,公众号

饭团

付费圈子,比如知识星球、饭团等,这类付费圈子比起付费社群,更容易沉淀内容,学习起来也更方便。现在普遍的运营方式是,在文案中体现足够的价值,然后坐等用户付费,完成交易。

那么普通人应该如何操做呢?

只有服务项目实用性强、运营者相关领域的专业性强,用户才会买单。简单来说,付费社群和圈子成功的关键在于,你提供的服务对用户来说是有价值的。

比如你对特定领域很有研究,文章写得好,有很多人都想认识你。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开一个私密的社群,分享你的实操经验。给群设置一些门槛,然后再定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比如399/年。这样的话,如果能招募100个人,你一年光报名费就可以赚4万块。

06 IP变现

做内容做的最高端的,莫过于孵化出一个IP,走IP拓展路线,包括不限于出版、改编、专业咨询等形式。下面着重说说出书。

「咪蒙」出版了新书《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江湖人称艾掌门」的《嘿,三十岁》,「琦殿」的《请说我美》都是典型范例。

图书出版的门槛正在降低,只有拥有不错的文笔或者漫画创作能力,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粉丝,就会有出版社找上门来。

出书有三种方式:

1、稿酬制:即出版社买断版权,一次性付清稿费。

2、版税制:按照销量分成,一般在5%-10%。如果一本书标价35元,每卖出去一本书,可以挣3元。如果被改编成影视剧,又是一部分收入。这也是最推荐的方式。

3、自费出书:出版社给你一部分印刷好的书当做报酬,然后自己卖书。

普通人该怎么做呢?

坚持高质量原创内容的产出,将公众号的历史文章做成精华的内容,然后出版。如果一本书卖出一百万册,每本书盈利可以达到百万元级别。

三、电商变现

除了广告,我们还可以自己卖货。按货品的不同,目前市场上的电商主要有两类:内容电商和服务电商。

07 内容电商

如果说淘宝、京东是交易电商,那么另一种电商模式——内容电商也正以井喷之势开始崛起。越来越多人在看帖子、看公众号文章、看视频的过程中产生购买行为。

内容电商主要是通过情景化的方式引出产品,以内容作为流量入口,顺势将流量导入有赞、微店等电商平台,以及小程序,刺激消费行为。

比如“小小包麻麻”20万粉丝开始做电商,现在月流水300万。

papi酱的淘宝店开张36分钟后,店里唯一的产品——3款共297件魔兽主题印花短袖T恤全部售罄。

内容运营,新媒体营销,转化,公众号

papi酱定制T恤

黎贝卡推广一款围巾,文章刚发送一分钟,该围巾品牌网站就崩溃了。甚至3天后,还有粉丝在排队购买。

新世相在2016年底推出了一本青春版《红楼梦》,宣称是「《红楼梦》225年出版史上的最优质版本」。为了满足女生外出携带和拍照晒朋友圈的习惯,书是按照最容易携带和拍照的尺寸来设计。甚至为了用户更好的阅读体验,为它配了首主题曲,名叫《戏台》,还专门开发了一个「红楼」 APP。

内容运营,新媒体营销,转化,公众号

新世相

这对内容电商从业者来说,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1、找到你的核心用户

不要做针对大众的产品,抓住对你的平台最有价值的一批用户。

比如小小包麻麻做的是母婴电商,但是的用户以 0-3 岁宝宝的家长为主,主要集中在一线二线城市,女性占 90% 以上。

2、要在团队优势和用户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

用户的需求有时候是伪需求,要在不断的测试做用户画像的过程中,找到用户最真实的需求。

3、在粉丝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变现

这就要严格测评和选品了。

做电商,很大程度上来说非常考验运营者的人格魅力。用户关注你,买你的东西,就是想过上你那种生活,或者是过上你所描述的那种生活。这点跟偶像很相似,你的公众号的品牌形象,就是这些商品的信任背书。

08 服务电商

与内容电商卖商品不同的是,服务电商售卖的是一种服务,其公众号更多的是承载一个APP的功能,以服务号形式居多,比如嗒嗒出行、小猪短租等。

内容运营,新媒体营销,转化,公众号

服务电商,小猪短租

最后说几句

通过以上分析,如果要把三大类8种自媒体盈利的途径做一个排序,从难到易排个序大概是这样(仅供参考):

粉丝赞赏

商业广告

付费课程

广点通

付费社群、圈子

IP变现

内容电商

服务电商

总计了这么多变现方式,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变现的基础,做内容、做商品、做服务,除了有高质量的图片、极具特色的排版、差异化人格表达的文字,等等用来塑造品牌,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打造公众号的影响力至关重要。

即使在如今微信已有10亿用户的情况下,公众号红海的下半场,好的内容和商品品质依然是非常稀缺的。

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也许下一个靠自媒体月入10w的人就是你。

 

作者:坤龙老师,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坤龙老师

]]>
最全!抖音企业号运营实用攻略! //www.f-o-p.com/103000.html Sat, 20 Oct 2018 01:38:36 +0000 //www.f-o-p.com/?p=103000
 

抖音无疑是今年许多企业进行品牌营销的重要阵地,企业通过在抖音的品牌营销,不仅能获得曝光、扩大影响力,而且能与年轻用户直接沟通,为品牌的年轻化提供更有力的营销依据。

下面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梳理:

  1. 第一部分我们将着重介绍企业号的概念;
  2. 第二部分主要通过案例来说明企业号整体内容运营策略
  3. 第三部分讲述企业号运营的具体方式和技巧

企业号概念

1. 什么是企业号?

抖音企业认证是抖音针对企业诉求提供的“内容+营销”平台,为企业提供免费的内容分发和商业营销服务。

企业号蓝V主要分为两种:

  • 第一种是我们常说的企业号;
  • 第二种是机构号,机构号与企业号外观形态没有太大差异。

企业号是以企业组织来认证,机构号主要针对媒体机构,一般来说企业品牌做抖音号会选择认证企业号。

企业号本身具有独特的权益,一个品牌想在抖音入驻,第一步需要认证,抖音企业认证主要是抖音针对企业诉求提供的内容加营销的平台。在当今短视频发展营销下,抖音已经成为现在企业在短视频平台进行营销的最主要阵地。

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1. 抖音的日活体量非常大:目前已经达到1.5-1.6亿日活,这是非常大的流量体量。在这一阶段,抖音流量红利在逐渐消失,在流量红利消失之后,可能会迎来营销红利,所以抖音平台是目前企业作为内容营销平台非常重要的阵地。
  2. 抖音用户的使用时长非常突出:日均使用时长已达到65分钟左右,所以企业营销一个最重要的策略是在用户使用时间最长的平台长形态的露出,能让营销本身触达更多的用户。
  3. 抖音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几乎零成本内容分发和商业营销的服务:品牌在其他平台营销获得流量的难度和成本已经越来越高,而在抖音,企业是可以通过零成本去实现营销和商业服务的。这对于中小品牌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

从这几个角度来说,短视频平台,尤其是抖音,是未来企业进行内容营销非常重要的地方。

2. 抖音企业号核心价值

抖音企业号对于企业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1. 建立品牌在短视频平台上的用户资产:一般来讲,很多品牌在进行短视频营销时,只是一次性投放,视频传播过后只能留下曝光数据。而有了企业号这种载体之后,可以把通过曝光带来的用户数据真正的沉淀下来成为自己的品牌粉丝。积累的粉丝越多,做营销的成本越低。
  2. 沟通年轻用户:抖音用户非常年轻化,60-70%的用户为95后或00后,这些人是未来最重要的消费群体。这里不仅是企业进行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另外你可以通过与年轻用户接触找到他们的喜好。可以为品牌的转型和营销提供非常好的营销依据。

以上两点,就是抖音企业号对于企业的核心价值。

从整个抖音营销产品的体系来说,企业号在整个营销产品中的价值可以用一个三维图来衡量。

  • 从流量价值来讲,信息流KOL挑战赛因成本的不同,各自的流量价值体现也不同。其中,挑战赛里的营销产品涵盖了抖音里所有的流量入口,包括开屏、热门推荐、关注中的流量,还有热搜和推送,所以挑战赛包含的流量入口资源是最丰富的。
  • 社交来讲,KOL的社交价值比较大。因为KOL本身沉淀下来的群体比较垂直,他可以更简洁、直接、快速地与目标用户产生关系,所以KOL的社交价值是比较大的。
  • 从用户价值来讲,企业号在沉淀用户方面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无论是投信息流、KOL或挑战赛,一般都是一次性的投放行为,获得的更多是曝光的价值,但是如果没有企业号,就无法把粉丝引流到自己的企业品牌营销阵地里。

所以我们从流量价值、社交价值、用户价值三个维度来考量企业号在抖音营销体系的位置,会发现企业号处于一个非常核心的地位。

3. 抖音企业号基本运营现状

(1)从粉丝量来看

目前2664家蓝V号(含机构号和企业号,其中,企业号占比约90%),1W粉丝以下的蓝V号占比60.66%,这说明已有大量企业/机构已经认识到了蓝V认证的价值,并纷纷涌入抖音平台,但受视频制作门槛及平台推荐机制影响,大多处于弱运营状态。

10W粉以上的蓝V号总占比20.08%,其中拥有100W粉丝以上的蓝V号仅占比1.76%。蓝V号分布也呈现比较明显的金字塔结构。

(2)从内容质量来看

蓝V账号发布的内容在质量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将蓝V号与个人KOL号对比,我们发现两者完播率大概为87:100,点赞比为84:100,评论比为33:100。

这说明企业在做企业号的时候,可能只考虑到了营销效果,但缺少对于抖音内容生态和运营策略的考量。这类内容在抖音上并不好传播,这是抖音上的企业蓝v号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3)从企业号行业分布上看

最为接近内容生态的文化、娱乐类企业,如:影视作品、平台机构等入局企业号的动作最早,体量也最大,如:优酷。其次是教育培训类和IT互联网/手机应用类,在企业号整体占比中,均超过10%。

为什么文化娱乐行业入驻抖音号比较积极呢?

在抖音上我们可能经常会刷到一些文化娱乐账号,比如: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影视账号,他们会上传一些节目之外的花絮和明星采访或节目未播片段等等。

首先文化娱乐行业的形态更接近与抖音的内容形态,文化娱乐内容中有明星,品牌植入少,这些因素会导致内容更容易在抖音上传播,所以这些企业号在抖音上成长速度很快。

为什么教育培训行业也适合在抖音上传播呢?

因为教育培训本身是知识类的内容,这些内容也是抖音流量领域中很大的一个内容形态,用户在看抖音时也想接受一些知识。比如:在抖音上最大的教育培训类账号就是舞蹈,很多舞蹈类蓝V账号粉丝量很大,而舞蹈+音乐的形式又是抖音早起兴起时最重要的一种形态,所以两者结合对整个教育培训行业的蓝v企业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大行业是IT/互联网行业,这类企业的互联网成熟度最高,他对内容形式的接受度大,IT/互联网的产品与内容的结合度很强,比如说:在抖音上做的比较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号就是手机。

小米手机现在粉丝量已达到200w,它所做的内容就是特效+产品的功能展示,产品功能主要的展现形式就是拍照,运用手机本身的拍照功能教大家拍照技巧来展示这些产品性能。这种思路在抖音上的用户接受度是很高的,另外他们也可以做出更加潮流化的内容,而这些也正符合一些抖音内容的调性。

(4)从企业号互动表现来看

集均点赞和评论数据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行业均为食品饮料类,分析其原因:

  • 一方面是选择进入企业号运营的食品饮料企业大多为知名品牌,在企业号运营投入更大,内容质量也更高;
  • 其次,食品饮料行业多选择素人出镜表演,在前期内容形式设计上也更为开放,广告化内容更少,自然能够更好地转化用户

服装配饰类、文化娱乐类、游戏类内容虽然在点赞表现上突出,但评论数据却整体偏低,分析认为:这些行业的内容多为穿搭、剪辑类内容,大多能够通过精美的视频实现“路过”人心的品牌目标(吸引用户点赞),但难以深入人心(激发用户评论)。

家居建材业集均评论量为各行业最低,集均点赞量也不理想,分析认为,因为家居建材业视频内容大多数过于专业,只有真正有需求的用户才有互动意愿,建议强化内容的趣味性、创意性。

企业号内容运营策略

火星在整个企业号业务在行业内比较早一些,我们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运营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在做企业号之前要做好整体运营规划。

  • 第一步:要对整个账号进行整体规划。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解决什么样的营销目标,营销目标主要有三类:曝光、口碑、转化
  • 第二步:解决企业号的内容生态,即我们用什么样的内容来实现营销目标。我们主要概括为三种形式:类人设、虚拟化的、情感化的。我们要评估这三类内容哪一种适合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 第三步:确定营销规划。确定营销目标和内容形态后,该怎么样将内容在抖音上形成更好的传播效果。

在做抖音企业号规划之前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人格化。我们认为人格化是企业号运营最关键的一步,因为人格化的内容可以有效的解决未来企业的营销目标,有效实现内容形态以及进行有效传播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部分。

火星在解决人格化问题时,会运用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工具通过数据指导,我们在整个企业号前期规划中对人格化的建设会更加精准,人格化精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体的内容和后期的运营效果。具体来说,包括四步:

  1. 第一步:分析品牌目标TA。用数据深度分析品牌在抖音上的目标人群,包括他的年龄、性别、区域、兴趣等;
  2. 第二步:分析TA关注的KOL特征。通过数据找到品牌目标TA在抖音上共同关注的KOL,我们需要这类目标用户在抖音上究竟喜欢什么类型的内容,而选择类型最好的参照物就是KOL;
  3. 第三步:基于KOL特征,进行人格化品牌形象打造。首先我们会深度分析KOL的年龄、性别、内容风格,找到最为契合品牌调性的KOL原型,列出共同特征,通过共同特征来找出与品牌紧密结合的形象。
  4. 第四步:通过优质内容输出,强化人设。以此为基础,人格化品牌形象,并通过持续优质的内容,丰富、强化品牌人设。

人格化的设立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开始进行内容规划,即在抖音上做什么类型的内容。办公室段子是大部分品牌在做一种类KOL的形式内容,通过1、2个人的出镜,稳定地生产出一些抖音的热点,以人的形象代替品牌的形象,甚至还有些品牌企业号将品牌名字作为内容中演员的名字,通过这种形式将品牌和人物进行紧密的关联。

品牌企业号如果想在抖音上产生高效传播方式,内容该如何去规划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目前抖音上企业号内容的三个类型,这三种类型分别是:

(1)标签型的内容

标签化有很多种形式和内容,另外他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标签在抖音上实时变化的,因为抖音用户喜欢的内容类型是动态变化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标签。所以企业在做标签型内容时应该更开放,让标签的延展性更强。

标签型内容可简单概括为以下形态:

  1. 与品牌/产品存在“强”关联的场景;
  2. 品牌人设(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社会关系、价值观等,能够代表品牌的特色);
  3. 内容主体,企业号运营常见风格类型:办公室搞笑/段子、知识技能、剪辑创意、情景剧等;
  4. 品牌内容:品牌LOGO、产品、门店、品牌音乐等。

很多品牌在做标签型内容时会陷入一个误区,他们觉得标签型的内容等于品牌露出,这是错误的想法。如果想做标签型的内容时,企业可以从以上4个标签角度去进行内容创意,建立品牌在抖音上的“风骨”,并基于用户的互动内容,互动态度,去优化标签内容,而非硬性的广告植入

(2)热点型内容

借势、追热点,是内容营销的必备法则,尤其是在抖音这种兼具强运营和算法机制推荐的平台,能够成功与热点、热门事件结合的内容,更容易C道出位。

热点型内容分为两种:

  1. 社会热门(重要节日、重大活动/赛事、营销节点),成功借势;
  2. 平台热门(热门话题、热门BGM/舞蹈、热门技能、热门视频),巧妙借势。

举个例子,东鹏特饮在世界杯期间,由东鹏特饮独特人设“鹏哥”演绎世界杯主题段子,强力借势获得大量点赞。

关于蹭热点,我们有两点建议:

  1. 只蹭与品牌/产品理念、卖点契合度高的内容的“势”;
  2. 成功借势追热点,可以丰富创意方法论(亲情路线,娱乐路线,萌娃萌宠路线,知识技能路线),切莫一条道走到黑。

(3)广告型内容

广告型内容就是在关键营销节点发布的品牌TVC/广告/代言人宣传片,更为强调内容精美度和独家性,这类内容在发布时,必须与信息流广告做搭配。

很多人会问,广告型的内容适合抖音的规划吗?

其实是适合某一些行业的,比如说最典型的的行业就是汽车。用户在决定买车时,希望展现一些车的功能或使用的场景性能,而这类内容更容易通过广告型内容展现。

我们从3000个抖音企业号内容形态来看,90%的企业号都在做标签型和热点型的内容,广告型内容企业比较少。因为做广告型内容需要配备同等价值的预算,你才能保证整个内容的传播有效果。所以切记一点,如果想做广告型内容却用标签型方式去传播,这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我们通过数据来总结一下上面所讲的内容。

从企业号内容表现形式上看:

  1. 受到内容载体、产品/品牌特色等因素影响,文娱类、游戏类行业,最爱通过影视/游戏画面剪辑加上特色配音、字幕来进行常规内容输出;教育培训机构最爱通过知识分享/教育培训等形式来输出内容,而餐饮美食类、数码家电类行业,则最爱通过技能分享来输出内容。
  2. 搞笑段子类内容是大多数品牌进行企业号运营的选择,但不是主流选择。原因在于搞笑/段子/情景剧内容创作门槛较高,难以持续产出优质内容,也难以与品牌人设形成强关联,实现从粉丝到目标TA的路径转化。
  3. 汽车行业入局企业号意识早,但运营表现上较“慵懒”,内容创新度不够 ,多将企业号作为“品牌TVC宣发”的阵地,配合高举高打的广告宣传(如:挑战赛),完成抖音粉丝的原始积累。但后续内容创意能力不足。

从内容主体来看各行业所做的内容形式:

  1. 从企业号内容表现主体上看,总结有:素人、名人/明星、产品/道具、虚拟IP、萌娃/萌宠、以及影视、游戏画面等七大主体。
  2. 素人出镜(企业员工、戏精)成为了企业号运营的核心主体选择。一方面,运营成本低,运营稳定性高;其次,人格化形象更突出,更为迎合抖音这种主打UGC内容众创、推荐的平台属性。
  3. 受品牌/产品特色影响,文娱、游戏行业常见表现主体为影视/游戏画面(录屏、二次创意、剪辑),而汽车、家居建材、餐饮美食类行业更爱展现其产品卖点,其次,产品/道具也成为了数码家电表现主体的重点选择,以进行功能展示、产品说明。

企业号阶段运营方法

在第三部分我们主要讲两个内容:一个是企业号运营模型的搭建,第二个是具体运用中的方法论。

为什么要搭建抖音企业号的运营模型呢?

因为我们发现很多客户在做抖音企业号3个月时会面临一种瓶颈,粉丝增长变慢,内容创意枯竭,主演演员换人,品牌内部产生了变动等等都会影响企业号的运营。这些问题出现后,如果我们不通过模型来考量接下来截个阶段的做法,你会发现这个企业号做不下去了。

所以我们必须要用一种方式来应对这种变化,我们把企业号的运营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划分:

1. 爆款增粉

第一个阶段是做爆款。这是基于抖音的推荐机制,滚流量池的方式。这种机制最重要的是看四个指标:完播、点赞、评论、转发。

所以我们为了解决这个机制性的问题,初期我们一定要迅速积累粉丝,如果你不能迅速积累粉丝,你在四个指标上一直很低,滚到大流量池的概率会很小。

2. 挖掘核心种子用户

什么是核心种子用户?

即活跃度高,更愿意互动,会持续关注你的内容,与企业的目标TA重合度高的用户。我们将这些种子用户筛选出来之后,需要对接下来的内容做强化。

这里我们有几种的方式:

  1. 建立核心用户画像通过数据,在用户池中寻找点评赞行为高于平均水平、且符合品牌TA人群画像的用户群体,形成核心种子用户池。
  2. 优化内容输出,强化人设。分析核心种子用户内容偏好,优化标签型内容产出,强化品牌抖音人设,吸引更多优质用户关注。

3. 用户多平台、多账号流量转化

企业号在运营的中后期,不可避免的要面临粉丝下降或增长乏力问题,这与品牌在后期做很多强营销的内容有关。强营销内容会影响传播,同时出现粉丝取关的现象。所以我们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出现,有三种方法可以解决。

  1. 基于不同目标,建立账号集。基于品牌价值、各产品线等打造账号集,最终让不同账号内的核心用户相互转移。
  2. 头条系平台运营。在西瓜、火山上开设企业账号,并基于平台内容,进行内容编辑和优化,以沉淀更多优质用户。
  3. 精细化运营。对已有核心用户进行精细化运营,通过社群运营模式,加强核心用户的参与感,让他们成为品牌“自来水”。

在企业号中矩阵做的最成功的案例就是小米,小米仅在抖音就拥有多个账户,分别是“小米商城”、“小米有品”、“小米手机”且不同账户基于不同的人设输出不同的内容,与此同时,小米在头条、火山小视频、西瓜小视频中也拥有独立运营的账户。

今天关于抖音企业号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者:卡思数据,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卡思数据(ID:caasdata6)

]]>
用100W预算买来的广告投放泣血建议! //www.f-o-p.com/103051.html Fri, 19 Oct 2018 09:53:17 +0000 //www.f-o-p.com/?p=103051 广告投放

 

经常有人一上来就问我,哪个渠道投放广告的效果最好呀?我总是一脸懵逼无言以对,连你们是干什么的,做的是什么东西的物料,预期目的是曝光还是转化还是售卖都没有讲清楚,到哪里能给得出你需要的答案呢?这个问题就仿佛是在说,哎请问,吃什么菜最有营养?

 

以下论述就我自己和身边的朋友投放过的一些渠道做一些总结,由于物料,产品特性,时间段,能力的不同也许会与其他广告投放者的体验有所不同,所以仅作侧面参考。

1.纸媒

如果是单纯投放报纸广告,只适用于受众是30~60岁的人群,本地化的产品或者活动,互联网公司较少需要到,除了类似当地打车软件,线下支付,生鲜电商类,当然转化率几乎是现有媒介中最低的一种形式了。

没办法使用环境和场景已经基本彻底割裂开来。

不过现在有一种新鲜的玩法,是购买报纸的封面广告,比如表白类,寻人启事类的大字报形式广告,做成事件营销的噱头,配合SNS端的发酵爆发,二次加工成段子之类的形式扩散

相比搞线下活动,这种形式比较省人力物力,寥寥几个字就把爆点引出,比线下表演之类的简单直接。

如果单独算封面广告的价格,以某份当地的大报纸为例,在好几万的头版价格,七天的价格每天都不同,全国类的综合性知名报纸,那就是几十万的事儿了,只有财大气粗的大公司才会考虑到这种媒介方式。

 

 2.电台广播

考虑到电台广播的使用场景,只有与车相关的企业比较适宜用,当然这还是算作传统媒介的使用形式;本书主要偏互联网企业,所以在此就不深挖了,倒是尝试过几次音频分享类平台合作,无论是直接和主持人的片头口播合作还是和整个平台的换量效果来看,转化率都比较一般。类似这样的媒介,想花钱就带来效果的就算了,但是有一种途径很合适的就是建立品牌的有声音频,然后以产品本身为内容发源地去做成衍生品,提供给观众有用的资讯。

再和平台要资源位做联合制作,没有人会抗拒一个本身就是好内容的广告,如果没有好的音频内容,哪怕把你们老板出去演讲的音频放上去也是不错的选择,无须额外生产,倒是是一个容易被市场部忽略的分发渠道。

 

3.线下地推

在互联网聚集地,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地推人员,发给你一张传单或者海报,请求你下载他们的APP,这样的成本大概是多少呢?一张传单因为材质和总印数的不同,成本在1毛钱到1块钱不等,人工从30一小时到一整天80不等,是否有附送的礼物成本钱就因人而异,某P2P线下推广的成本大约在20块一个新增用户,而据说一些海淘类产品的APP成本已经高达500一人了。对于大多数还想通过传单来促成线下转化的,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希望非常渺茫,但是地推就没用了吗?不是的,如果你是在用地推的方式将企业的二维码用比较精妙的内容呈现方式印在传单上,效果会出乎意料的好,尤其是一些有精准服务人群的企业产品,去相关人士聚集的大会去散发。

而对方只需要扫描关注公众号即可,并且会通过公众号持续收到你们对于该行业的新鲜资讯,大多数人都会接受的,实际效果如何呢?

基本上一场活动下来,新增用户是300~2000不等,平均一个新粉丝0.1元左右。而且精准程度和含金量之高,常常会让你收获惊喜。

 

 4.小众社区

在早期的人人,天涯豆瓣,知乎,贴吧,专业论坛,小范围的引起用户关注,如果不是本身内容就是相应社区的合适载体,用操作痕迹较生硬的方式做广告植入,日常规格的操作一般费用1万到5万不等,带来的转化0~100不等,如果是以引流的用户数量为kpi的话,性价比极低,也容易引起社区用户反感。这种社区的用户对外来文体异常敏感,如果不是重度用户很难把握尺度,对平台来说也是极度不欢迎的,但是如果直接和平台合作,购买banner,开屏广告等,一般也是十几万到百万不等,成本太高,还不一定买的到,因为这些平台对广告主的调性和平台本身是否一致,也是非常看重的。那么最适合的方式呢?如果你是租房,电商,资讯,社交类平台,则可以将这些渠道当作一个信息分发渠道。比如你是刚起步的电商平台,那么深度挖掘一下平台上的拳头产品,加以包装,去相关用户群和话题下做推荐清单,只要内容本身既用心又是对大家有用的,即使有引流用户也并不介意,这里最典型的就是乐纯在知乎上最适合在办公室吃的零食是什么?

这个问题下的回答,收获了59K的赞同,位列知乎全站赞同数前十,大大方方的放置着二维码,引流效果爆棚。

 

5.微博

要了解微博的前世今生,先看GQ的一篇人物特稿《独家报道:段子手军团的崛起》,详细的记录了三大段子手军团鼓山,楼氏,牙仙三大文化传播公司,签约了90%的段子手大号,几乎可以对现代城市人的碎片化时间通过资本运作轻易牢牢占据。这块蛋糕有多大,网上已经有非常公开的数据,随便搜索一下就会令人乍舌。

而早期微博可以说是SNS广告界最友好的平台,对在它平台上赚钱的大号包容度极高, 从2015年开始,如果广告不走微任务,就非常容易被平台屏蔽,到后期平均一个UV(独立用户)单价大约12.82元(相当贵了),所以微博现在更合适的是包装成事件营销的吐槽,当然在自然转发过程中品牌会被人刻意忽略,大家都不傻,怎么夹缝中杀出一条生路,就见仁见智了。

 

 6.微信

微信的广告投放对很多企业已经渐渐演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它大致分为直发广告,约8000~1W一篇,约稿软文,约10000~450000一篇,底部banner的包月,约1W~2W/月,三种形式,通过阅读原文的链接放置来导流,成本因内容而异,据我搜集来的数据显示,大多在10元~20元一个UV之间;

朋友圈广告这类信息流广告,一定是最先出来的时候效果绝佳,然后随着人们的麻木效果锐减,根据微信公开的收费标准显示:通过排期购买的朋友圈广告曝光单价由广告投放地域决定,单次投放最低预算为5万元。

投放地域目前主要分成三档:核心城市、重点城市和普通城市,各档所包含的具体城市及对应的曝光单价如下所示:

 

  1. 核心城市:每千次曝光收费图文广告为150元,视频广告为180元

包含北京和上海。

例如:某广告主定向北京地区投放朋友圈图文广告,预算30万元,则该广告主的广告至少可获得200万次曝光。

 

  1. 重点城市:每千次曝光收费图文广告为100元,视频广告为120元

包含广州,成都,深圳,杭州,武汉,苏州,重庆,南京,天津,西安,沈阳,长沙,青岛,宁波,郑州,大连,厦门,济南,哈尔滨,福州等20个高活跃城市

例如:某广告主定向广州、深圳两个地区投放朋友圈图文广告,预算30万元,则该广告主的广告至少在两个地区总共可获得300万次曝光。

 

  1. 普通城市:每千次曝光收费图文广告为50元,视频广告为60元

包含除以上22个城市之外的其他城市。

例子:某广告主定向东莞、漳州两个地区投放朋友圈图文广告,预算30万元,则该广告主的广告至少在两个地区总共可获得600万次曝光。

根据投放过的客户们基本不会再投第二次这一行为推测……应该是不尽如人意的,大家都玩ONS,刷个存在感提升下用户好感即可,要啥自行车。

 

6.地铁和分众广告

这个基本不会轮到新人去操盘的,动辄都是几百万的真金白银砸下去,还不怎么听得见声响,一般一定是高层及老板亲自出马,谈到个最低的折扣,1折2折也不是没有的,然后就是繁琐的合同和审核,物料制作流程,新人在此做个粗浅的了解即可,谁也不能保证这烫手的山芋会不会落在你身上。为什么说它烫手呢?

因为排期紧,修改意见多,广告法打回的不合格文案多到你疯掉,就跟皮球一样被两边踢来踢去,对细节的严谨追求能治好你所有的大条毛病,差之毫厘的责任你也担不起。

只要跟一遍,相信我,你会对人生有新的认识。

 

作者:lydia,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lydia

]]>
如何把“人气”转化为“销量”?学会这5个粉丝营销技能! //www.f-o-p.com/102114.html Sat, 13 Oct 2018 01:28:13 +0000 //www.f-o-p.com/?p=102114

 

最近在关注一个问题:罗永浩“粉丝”过千万,锤子手机在网上人气特别高、话题性很强,为什么实际销量却十分惨淡?“粉丝营销”是要将“高人气”转化成为“高销量”,可是这当中究竟有哪些障碍,或者需要什么技巧?

罗永浩是国内第一代“网红”,十几年来,他做过博客网站、做过英语培训机构,现今在做锤子手机,干的都是一个时期最热门的领域。罗永浩超高的相声水平和个人影响力,积累了大量粉丝,罗永浩微博粉丝超过1500万,直逼雷军(1700万)。可是,雷军已将小米手机做到销量全球前五,而锤子手机至今也只是一款小众产品。今年,在残酷的市场面前,罗永浩也难以抵挡销量的低迷,被迫宣布锤子手机大幅降价。人文情怀和网红光环所带动起来的粉丝营销仍在继续,但似乎正在遭遇瓶颈。

我想以此为出发点,系统性的探讨一下“粉丝营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需要讲究哪些技巧。

我将从以下5点,阐述我的“粉丝营销”方法论:

1、如何深度发掘粉丝的商业价值?

2、如何让你的粉丝“活”起来?

3、如何针对粉丝群体去进行内容产出?

4、如何做好“粉丝社群”?

5、如何做好数据监测?

人们的生活方式已发生很大改变,近两年的“双11”用户表现出来的消费特征,就是“粉丝经济”的一个投影。以服装为例,头部的网络达人所占的淘宝女装销量,已经占到30%到40%,像zara这样的公司已经低于微博上的网络达人。网红的店,在开场的时候也非常好,不论卖衣服、卖日用品还是做知识付费服务,粉丝流量所带来的销售量增长都十分惊人。

这个时代,做不好“粉丝营销”几乎就是做不好营销。

 

01
如何深度发掘粉丝的商业价值?
——用“卡位”取代“定位”

在我看来,“粉丝营销”不同于传统营销,企业过去是运用定位、对位、卡位这套组合拳来做营销,这个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而现今的“粉丝营销”不需要定位,第一步就是卡位。卡位和定位有什么区别呢?

定位是传统思维,从产品的角度出发,对市场进行细分,然后瞄准目标用户,寻求精准的广告投放。不过,市场定位有一个前提,就是你清楚知道市场在哪里,你要知道谁是目标用户。这是很困难的。

智能手环刚刚出来的时候,苹果、三星也不确定市场在哪里,只是跟着手机一起卖,结果销量惨淡。难道苹果、三星不懂定位吗?不是。现在的用户需求已很难猜透,很难做出准确定位。但小米手环一出来,销量迅速增长,很快做到世界第一。小米一开始就没有做“定位”,而是粉丝助其做好“卡位”。很多铁杆粉丝告诉雷军,智能手环只有做成什么样子、达成怎样的性价比,粉丝才会愿意购买。以前的智能手环功能很多,但都卖不动,后来小米把手环的很多功能都去掉了,功耗大幅下降,手环可以30天不充电,小米手环开始大卖。这完全归功于“粉丝的教育”,雷军事先不需要做产品定位,而是由那些铁杆粉丝来协助“产品定位”,这就叫“卡位”。

卡位是围绕着粉丝的需求进行设计,直接让粉丝帮你定位。所以,小米卖电饭锅我们能接受,但是华为要是也卖电饭锅,你肯定接受不了,因为华为没有这类粉丝帮其做市场铺垫。在社交媒体社交营销已经非常发达的今天,“卡位”显然要比“定位”更符合营销实战需要。

做好营销“卡位”的最大前提,是你要有铁杆粉丝,如果你自己就是网红、或者有网红给你帮忙,最好不过了。如果你跟网红不沾边,那么,哪怕生拉硬拽也要建立你的铁杆粉丝群。比如,做湖南米粉的互联网企业霸蛮,就是创始人请50个朋友,每人找40个对湖南米粉感兴趣的人,请他们试吃。就这样找到了2000个种子用户。如果不能将熟人(粉丝)服务得舒舒服服,又怎么去征服陌生人呢?

另外,这个卡位最好是蓝海市场。比如,小米火了之后,其他手机厂商要用小米的方法玩,肯定是玩不过小米的。因为社交媒体对某个话题的活跃用户就那么多,小米已经让这部分人变成了自己的粉丝,你用同样的方法去争取同一部分人,难度肯定特别大。如此看来,很多人做“粉丝营销”很可能第一步就会输掉,因为卡位太考验眼光、洞察和行动速度。

当然,赢在后发制人的“粉丝”卡位战也是有的,不过,这需要一种离经叛道的操作手法——建立一条“鄙视链”。甚至有人直言“有鄙视链才叫粉丝营销”。这背后是怎样的商业逻辑呢?

“鄙视链”的源头是传播失控。比如娱乐圈经常会发生“粉丝互撕”,以及不久前的俄罗斯世界杯,中国足球队没能参加,但这丝毫不妨碍中国球迷掀起骂战的热情,有人喜欢德国队,有人喜欢巴西队,有人喜欢阿根廷,而不同的阵营之间相互看不起,甚至互损。粉丝的情绪就像无处不在的干柴,只要有一点火星就能瞬间燃烧起来,这就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失控。可是,这种“粉丝互撕”蔓延到了商业领域,则可以被聪明的营销者所用。

你看江小白,本来只是一款主打青春文艺的小酒,有人觉得它的文青缥缈特矫情、特讨厌,有人则会认为这个特别戳心、有被读懂的感觉。这两种极端情绪,就会转化成为无休无止的“骂战”。如今的江小白很火,微信指数只排在茅台后面,百度指数排第一,传播力比肩茅台、五粮液,远超洋河、汾酒。很多年轻人把喝江小白当做一种时尚和身份的标签,他们鄙视那些说江小白难喝的人,说他们是中年油腻男,不懂年轻人的江湖,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这种“鄙视链”帮助江小白在年轻人群体中成功实现卡位。

 

02
如何让你的粉丝“活”起来?
——找准“粉丝营销”的五个维度

做“粉丝营销”的直接目的,都是希望将粉丝转化成为付费用户,甚至口碑相传,带动更多付费用户。雷军和罗永浩都是一代网红,粉丝规模相差不大,可是在“粉丝营销”的实际效果上,小米手机可以做到年度销量过亿,而锤子手机距离千万销量也还有很大距离。当然,你可以说这是两个品牌市场定位不同,可是,这个“市场定位”何尝不是“营销能力约束下的无奈选择”呢?

回到具体问题,就是如何让你的粉丝“活”起来?一些自媒体人已经做到10万+甚至百万+的粉丝关注,但尴尬的是,内容阅读只有几百或者几千。明明很多“高大上”的品牌已经是高知名度,面对“粉丝活跃度”的低迷也一样束手无策。你的粉丝只关注、不活跃,这是怎么回事?有机构分别面向粉丝和自媒体人做出调查,去发掘“粉丝活跃度”低迷的具体原因:

从自媒体人的角度看来,主要有四个原因:1、推送的内容不够优质、不够体现品牌调性;2、关注的粉丝数量不足;3、关注你的粉丝群体本身就不是活跃用户;4、营销成分太重,广告植入太多。

从粉丝的角度看来,主要原因是:1、账号没有人格化;2、没有引导粉丝互动的习惯;3、粉丝的互动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反馈;4、植入广告的同时没有给到粉丝想要的利益点;5、只强调品牌心智传达,不匹配对应人群。

如此看来,“将粉丝激活”就是一个不断使他们找到同类、还能产生很多惊喜的过程。人格化账号(亲切感)、引导粉丝互动(亲密感)、互动行为及时反馈(受尊重)、合理的利益点(有惊喜)、营销更加精准人群(找同类),这是做好“粉丝营销”的五个思考维度。

其实,做好“粉丝营销”集中做好一个一个“小群”,就能赢得很多机会。有人选取新浪微博近5万名用户的社交图谱进行分析,结果是新浪微博这类大型社群价值最高的,其实是其中的无数个小社群,用户活跃在小群中,更容易受到小群体的影响。人们活跃在“小群”中进行分享传播,引发巨大社交传播结果和转化结果的现象,叫做“小群效应”。社交平台的“营销红利”往往源于这种“小群效应”。

我一直建议营销公司做“粉丝运营”,最好一个一个小区域、一个一个小群体,扎扎实实做深做透。比如北京望京这个区域,就可以有专门的社群部落,将特别关注这个区域内的事情的粉丝聚集起来。

“望京”本身就是这些人的最大共识,天然就有亲切感。望京每天会发生很多事,很多又跟自己息息相关,群主与粉丝之间,粉丝与粉丝之间有很多互动机会,很容易形成亲密感。对于群主来说,对粉丝进行反馈的过程,也是自己获得信息的过程,粉丝是在帮你关注望京的大事小事,你当然有动力与他们互动,同时使他们感受到尊重。

如果把关注望京的粉丝群体做好,大家找到同类、有归属感,那里有几百家餐厅,也会带来千万收入,这是最实际的精准营销。将望京地区商家最新的优惠、折扣活动通知给粉丝,或者粉丝之间相互转达,会不断有惊喜。这样环环相扣,不用去激活,粉丝本身就会持续活跃。

“粉丝营销”的真正目的,不是要使粉丝变得很多或者增长很快。比如美国的汉堡王,社群里有三万五千个粉丝,但质量不高。

于是它搞了一个活动,如果你退群,我可以送你一个免费汉堡,将近三万人领完汉堡走了,留下八千人,给汉堡也不走,这就是“铁粉”。结果,社群里的粉丝活跃度比以前提高了5倍,这些人给汉堡王提意见、出主意,做口碑传播,反而让汉堡王的声势更大了。其中很多粉丝不仅是汉堡王的忠实顾客,很多还成了汉堡王股票的持有者。

所以,粉丝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特别多,而是不断找到高欲望、高质量的用户,主动参与到口碑传播和品牌营销中来,甚至与你形成利益共同体。

 

03
如何针对粉丝群体去进行内容产出?
——投射情感、寻求认同和确定归属

电影《减法人生》里,面包店经营惨淡,店员对老板说:“微博微信要搞创新,不能总发那些干巴巴的东西。”后来他们给每个糕点都配上一个感人的故事进行推广,过了一段时间果然销量大增。粉丝也不可能永远对你忠诚,他们的眼光越来越挑剔,他们只会为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优质内容买单。那么,什么样的内容产出才能真正打动粉丝呢?

新媒体内容传播的背后有三大效应:

1)投射效应——粉丝会把自己的某种梦想、欲望和快感,投射到“大V”、“网红”身上,粉丝会认为被关注者的经历等同于自己的经历。

2)认同效应——“大V”、“网红”的言行和价值观会给人树立榜样,让粉丝产生无穷的幻想,他们会认同他们的人格魅力。

3)归属效应——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心理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类,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自尊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粉丝关注”为的是哪个层面的需求呢?是归属需求。

投射情感、寻求认同和确定归属,是面对“粉丝”进行内容产出的三个阶段。归根到底,人是情绪化生物,理性很容易被情绪打败。所以,最普遍的做法是内容当中反复出现那些普遍的情感,诸如爱情、痛苦、分离、悲伤、困惑等等。无论你是卖化妆品的,还是写心灵鸡汤的,都要有这些内容。你看,咪蒙何以能圈粉无数,而且“粉丝转化率”奇高?咪蒙的文章中有很深刻、很理性、很值得记忆的东西吗?没有。几乎都是过目即忘。但咪蒙的文章就是帮你释放各种情绪,你记不住文章内容,但是,你记得住咪蒙。

当然,情感驱动、引发共鸣,并不是内容产出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因为粉丝的忠诚度,起始于情绪共鸣、情感共鸣,稳定在价值观共鸣。

什么是价值观共鸣?就是把自己的思想交给别人,相当于一次意识催眠,一旦陷入,将很难逃脱。马云的强项就是营造价值观共鸣,每次在阿里巴巴对员工讲话的时候,经常发表一些长篇大论,但他会把讲话内容总结成两句话,然后反复说。他是在喊口号吗?不。马云是在“输出价值观”,用最简单的表述,在人们的心智中扎入钉子。

04

如何做好“粉丝社群”?

——攻克“社交蒸发冷却效应”

现今是一个朋友圈说了算的时代,营销已不是烧钱打广告,而是做口碑、做社群。一般人理解做社群,无非就是拉拢一些对产品感兴趣的人,越多越好,方便做广告。可是,这样真的有效果吗?其实,社群的真正价值在于筛选出高欲望、高质量的粉丝,与粉丝协作进行品牌营销。未来品牌竞争的关键,就是构建“粉丝社群”。

构建社群的最大困难,倒不是吸引很多粉丝,而是绕不过去的“社交蒸发冷却效应”。在“粉丝社群”中,成员的价值跟液体的温度类似,当温度最高的液体蒸发变成气体时(价值最高的成员离开社团),剩下的液体的平均温度就会下降(社团的平均价值会进一步降低)。随着社群中人数的增加,最有价值的成员会感觉到整个社团的平均水平降低了,于是他们会选择离开。他们的离开又会引发更多高价值成员的离开,所以最终,这个社群就会沦落成为一个平庸之地。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粉丝社群的蒸发冷却呢?答案是开放。“高价值粉丝”更乐意去封闭的圈子,因为那里才都是跟自己水平相近、能够平等社交的人。换句话说,做好“粉丝社群”,关键是“尊重粉丝的身份需求”。

为什么Facebook能够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营销公司?因为Facebook在消除“粉丝社群的蒸发冷却”方面选择了一种“大杂院模式”。

在Facebook之前,有一家社交网络公司采取“广场模式”,他们的社交软件可以随机显示陌生人的信息给用户,就像在广场上任何人可以跟任何人有接触,而陌生人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用户就感觉到被打扰了,体验很不好,渐渐就弃用了。

Facebook的做法与之相反,在产品一开始的设定上,就让用户感受不到陌生人对自己的影响,因为用户只能看到自己关注的那个小区域,这就是“大杂院模式”,用户只能在自己的院子里活动。Facebook从开始到最后,用户规模增加了500倍,但用户体验并没有下降。避免社群的平庸化,是Facebook提高社群“粉丝活跃度”和发掘“粉丝价值”的真正秘方。

“高价值粉丝”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用户,他们能帮你提高阅读数,买你的东西;一类是重要用户,你要靠他们提高影响力,甚至他们能帮你生产优质内容。营销不是烧钱,要准确找到种子用户,让他们帮你传播。Uber(优步)在粉丝运营上的做法更直接到位,干脆就瞄准三类人:一类是有留学背景的华人,一类是媒体人,还有一类是做公关、奢侈品行业的人。这三类人的共同点是社会关系广,很快就把其他人带动进来了。

05

如何做好数据监测?

——准确实现“粉丝的类聚和分群”

将“粉丝营销”的技巧加以实施以后,一定要根据“数据反馈”做出方向矫正、策略调整。这个“数据反馈”主要有两类:后台数据和销售数据。

类似京东商城、拼多多这样的大型平台,都是“先数据、后内容”,系统化给粉丝人群做出定位。他们的内容后台都有对应的用户分析/粉丝分析,了解了人群特征之后,才更好针对人群产出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诸如地域性的消费风格,不同消费阶层不同的关注信息点,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消费需求。这都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诸如得到APP、锤子手机这类网红公司主要通过定期举办活动,用门票收入来验证“粉丝忠诚度”。得到APP的创始人罗振宇每年都会搞一次跨年演讲,现场的门票销售并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获得真实的反馈,形成良性循环。如果没有票房、没有赞助、没有版权费,商业上不成立,说明“粉丝跟你的关系还不够铁”。

在“粉丝营销”方面,腾讯社交广告强调“选网红、找用户、玩内容、做监测”四步法,分别从“数据分析、精细化营销、定制创意、优化策略”等维度进行深入整合。目标是锁定粉丝及潜在粉丝群,实施精准营销,尤其是创意要“狠”到位,在粉丝关注点与网红特点的结合上进行定制化创意,这样更容易打动、触动粉丝。

在我看来,对粉丝做好数据监测的关键,是进行“粉丝的类聚和分群”,这也是经营粉丝社区、实施精准营销的必要步骤。可以基于用户社交行为及互动数据,将粉丝人群分为“闲谈者、较真者、点赞之交、圈内人、价值发掘者、一致利益伙伴”六个大类,“闲谈者、较真者和点赞之交”他们更多是贡献了关注时间,这很重要,可以帮助品牌根据广告实时投放数据,评估粉丝转化效果,调整营销策略;“圈内人、价值发掘者、一致利益伙伴”他们有意愿深度参与品牌的传播和企业的发展,是最重要的一群高价值粉丝。

小结

传统公司做品牌营销大概就三步:给品牌讲一个好故事,构建销售渠道,然后将设计好的产品与销售对接。有没有发现,这三个步骤是孤立的、割裂的?“粉丝营销”是要借助各类“大V”和“网红”的影响力,他们自己就是品牌,而且直接面对用户,去掉中间环节,实现营销的最佳成本效率。

而是铁杆粉丝直接帮你做市场定位,这样你猜错市场需求的风险大大降低,你可以根据粉丝的需要去设计产品,也可以用网红的个性去影响粉丝。这种氛围创造出来了,这种情感互动+商业互动,更符合人性,大家更喜欢,很多人的消费欲望就会被刺激出来,市场也就做大了。

粉丝营销,最终还是归结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家在属于自己的社群里,做出最适合自己的表达,体验最好,也最有商业价值。小众产品都很有粘性,因为圈子小,大家就会有一种“只有我是,你却不是”的优越感。而且这种优越感只要喜欢就行了,也不用费太大的力气。良性的“粉丝营销”,必将是一个符合人性的社群化商业,将同类聚集在一起,是开发商业价值最实际的长效策略。

 

作者:李檬,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李檬

]]>
如何做网红营销?分析3个技巧! //www.f-o-p.com/100458.html Fri, 28 Sep 2018 01:56:32 +0000 //www.f-o-p.com/?p=100458

 

网红营销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他们的一条微博、一个短视频、一篇文章植入便能让一个商品卖断货。可是,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影响呢?

最近,非常喜欢的《奇葩说》第五季开播啦,高晓松回归、网红经济学家薛兆丰和怪才李诞的加入也让本季多了几分期待。2015年至今,《奇葩说》已播四季,捧红了很多”才子奇葩“,姜思达、邱晨、马薇薇、范湉湉、颜如晶……这些网红们现在都极具营销价值。

网红营销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他们的一条微博、一个短视频、一篇文章植入便能让一个商品卖断货。

用户为何会如此买账?

另外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现在直播和短视频几乎成了电商平台的标配,天猫的新零售布局更是要将所有线下导购员变成直播的入口。但电商平台的直播和短视频却很难产生现象级的网红,外部网红进入电商平台的转化效果也很难说。

淘宝倒是一直在致力改变这种现象,使其变成一个“逛逛逛”的娱乐平台。但相比电商典型的图文列表的货场模式,直播和短视频的转化效果还是要好很多,但也仅是在传递商品信息的方式上更有优势而已。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些行为背后有没有“看不见的手”在起着作用?营销在影响用户行为这个流程中有哪些关键心理要素?本文希望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营销如何影响用户行为的四个关键心理要素

一、动机

用户看到营销内容后是否会产生你所期待的行为?

第一个关键心理要素便是“动机”。

何为动机?

当需求强到一定程度时便成为了动机。

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渴了要喝水等都是动机,一个微观的个体会有哪些动机呢?

一般会以马斯洛的5层需求为参考,我们往上套即可:

当我们进入网红的内容时,动机一般是“社交需求”,而进入电商平台的直播或视频内容时是“购物需求”,当然,买不同的产品对应不同层次的“购物需求”。人在“购物需求”的动机下,会更关注商品本身的相关信息,如: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否符合我的预期、价格是否太高……

这个心理过程是典型的五阶段过程:

当我们以一个较为明确或模糊的购物动机来到电商平台时,直播和短视频的信息传递媒介会在搜索方案/方案评估/购买决策环节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会帮助提高转化。

如上面分析:在这种动机下,用户关注的是商品相关信息是否和自己的购物需求相匹配。因此,电商平台很难产生很难产生现象级的网红,外部网红在电商平台做直播或短视频营销的价值更多地也是在信息传递环节,比如:可以更直接地看见衣服穿在网红身上刺激用户产生购买转化。

但当一个人以“社交需求”的动机进入某个网红的内容时,心理状态有着较大的区别(当然,在很多产品里,人们进入网红的直播或短视频相关内容是抱着“生理需求”的动机,比如:陌陌的直播)。

以的一个女性朋友一直在关注的美拍平台网红“喵大仙”为例:

这是一个向往自由,生活精彩的女生,她的视频经常会植入一些非常契合的品牌,如星巴克。契合是指品牌或商品和视频故事及网红人格本身相一致,比如“喵大仙”穿着青春靓丽的衣服拿着星巴克咖啡微笑地走在宽敞的街道上,这种情节本身就能刺激你产生购买动机。因为你也希望像喜欢的“喵大仙”一样将生活过的有滋有味

以什么样的动机接触到营销内容,是产生什么行为的第一个关键心理要素。

二、认知

人们以相同的动机看到同样的营销内容会产生一样的行为吗?

答案为否,它还与人吗的认知有关。认知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与受教育水平、过去经验等息息相关。

比如下面这则营销内容:

同样因为“安全需求”的动机看到这则营销内容,长辈和我们的行为可能就不一样,我会认为这是欺骗性内容没有科学性,会产生“自动忽略”的行为,而长辈则会产生“转发给子女朋友及分享朋友圈”的行为。

不同的认知是产生什么行为的第二个关键心理要素,即使动机相同的用户看到一样的营销内容,产生的行为也不一定相同。

三、学习

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引起的个人行为改变,人类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学习得到的。

假设你要买一台戴尔计算机,如果你的经验证实购买是值得的,那么你对戴尔和计算机的反应就会得到正面的强化。日后,当你又想买一台打印机时,你就会想,戴尔既然能生产不错的计算机,那么也能生产好的打印机。现在,你已经把你的反应推广到类似的刺激物上。

从上面的这个具象化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来:用户的学习是基于对结果的推论或解释。即使用户因为错误使用说明书导致体验糟糕,他们也会形成对该产品的糟糕学习印象。这在互联网产品和消费流程中体现非常明显,比如:第三方商家的客服辱骂消费者,极有可能使得用户产生对平台的糟糕印象学习。

同样,用户对于网红的好印象学习会推论到商品身上,用户会这么想:既然艾力(奇葩说著名选手)的英语这么好,那么他推荐的英语学习机构应该不错。

不同的学习经验是产生什么行为的第三个关键心理要素,对于营销者来说(对于互联网产品经理运营也一样),我们应该得到这样的启示:营销不是一次性行为,最好的营销是每一次的用户体验,因为用户一次糟糕的学习经验会推论到所有跟你相关的其他事物上。

四、记忆

用户会对于营销内容产生什么行为,也受到记忆的影响,记忆点是触发行为的另一开关

然而,人们不会完全准确地记住所有信息和事情,通常只是一些记忆碎片,具象化的、经历过、故事性的事情更容易被记住。比如:我们很难记住牛顿的微积分公式,却能记住牛顿和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常年互怼的故事。

因此,对于营销者来说,很关键的启示是:需要通过营销内容唤起用户的记忆点,记忆点可能是美好的或伤感的,这都可以,越能触发记忆点的营销内容越能让用户产生你所期待的行为。

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网红的营销内容都是非常生活化的,将产品融入到故事中,因为这能触发人们的记忆点。

还是以“喵大仙”的一则视频植入为例,这是一个早餐食品,融入在了她和男友夏梁的一个爱情故事中——给男友做早餐,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或在偶像剧中看到过类似的情节,脑海中都有这样的记忆点。

因此,这则广告植入能更简单地触发记忆点,非常有利于用户产生购买欲。另外,视频最后贴出了购买渠道——天猫,加上菜鸟的高效供应链,也许第二天就能收到,购买非常方便。

高效的供应链和购买方式是这个时代赋予网红营销的武器,比如:Instagram上的图片中可以圈出网红身上的衣服/包包等,用户点击链接可直接购买。

营销内容会使用户产生什么行为是随机的吗?

不是的,这些行为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着作用,而动机、认知、学习、记忆是非常关键的四个心理要素,我们在做营销、做用户体验时可时刻谨记以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

 

作者:平章大人,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平章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