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问答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Wed, 20 Jan 2021 08:57:5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1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悟空问答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悟空”倒下,知乎难安 //www.f-o-p.com/231153.html Wed, 20 Jan 2021 08:57:59 +0000 //www.f-o-p.com/?p=231153

 

今天,悟空问答就要从各大应用市场下架,半个月后,正式停止运营。

和不久前虾米音乐不一样,没有几个人会为悟空问答的下架而感到遗憾,虽出身豪门,也曾被着重栽培,但悟空问答没有什么能被人铭记的高光时刻,可能只有一些内容创作者会感慨当年悟空问答多么阔绰,他们从来没有靠写答案赚那么多钱。

对于中国十亿互联网用户来说,只有区区数十万人会特意跑到悟空问答上找答案,他们可能连几千个问题都提不出来,能给出优质答案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悟空问答想建立的社区,最终也没能搞出来。

没有源头活水,不如放归大海,悟空问答从头条问答而来,最终又完全回归头条体系,以头条问答的形式存活于世。“欢迎创作者在今日头条App内发布问答,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悟空问答相关负责人回应燃财经。

悟空问答2017年6月脱胎于头条问答,并独立成为一个App,这期间,张一鸣亲自站台,并调入重兵资源,耗费数十亿元,最后复归原点。相比之下,同族兄弟“懂车帝”,也是“独立App+今日头条导流”模式,结果成功导流,沉淀用户,今天已经成为汽车资讯领域的头部选手。

虽然不乏成功产品,但流量、算法和金钱的逻辑不是万能的,至少对于问答社区是这样,字节做的社交产品“飞聊”和“多闪”,也没有成功突围,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悟空问答”。

“他们(悟空问答)上线时,我们内部并没有很大的震动,高层也没阻止大V转换平台,当时我们就预料,迟早得有(关闭)这一天。”一位知乎的产品经理回忆说。他列出了诸多理由,比如社区氛围,算法在知识类社区的局限以及知乎在知识生产方面的强势。

对于知乎而言,悟空问答倒下后,短兵相接的时代结束了,但这并不代表它可以一劳永逸。上述产品经理承认,抖音科普类短视频的崛起和发展,对知乎产生了更大的震动。知乎没太在意过悟空问答,但却不得不防备短视频的进攻。

2018年6月,知乎上线“视频”专区,与“推荐”“热榜”等顶部频道并列,后来,“视频”专区调整至底部Tab栏,与“首页”“会员”等入口并列。2020年10月,知乎上线图文转视频工具,全面拥抱视频,一位知情人士说,知乎的“视频”一直做不起来,但必须坚持做下去。

一款互联网产品想要活下去,不能总是等对方犯错,它自己先要做点什么。

01 “悟空”败走,知乎上市

就在悟空问答宣布下架和停止运营之际,1月14日,知乎迎来10周年生日。这一天,知乎启动了品牌焕新,将品牌主张从“有问题,上知乎”升级为“有问题,就会有答案”。此前,有媒体消息说,知乎正在撰写IPO报告和上市申请书,但上市地点未定。

悟空问答的倒下似乎早有征兆。在苹果应用商店里,悟空问答最近一次版本更新是在1个月前,近半年时间里,悟空问答一直在“性能优化,解决BUG”,并没有进行大的功能调整。这对于崇尚快速迭代的互联网应用来说,几乎不可思议。

而在2017年诞生时,悟空问答还试图与知乎一较高下,它雄心勃勃,从知乎一口气挖来300个大V。很快,悟空问答签约的“头部答主”就超过2000人,每月补贴支出超千万。2017年底,悟空问答宣布在2018年花10亿补贴答主和普通用户。

字节跳动似乎曾打算过更激进的策略。据Pandaily报道,2018年,字节跳动计划花费7000万美元,签下5000名大V。但这个计划最终并没有执行。

发动金钱攻势,开启补贴大战,是今日头条的拿手好戏。2015年的头条号大会上,今日头条提出“千人万元”补贴计划,掀起了对自媒体创作者的争夺战,最终BAT也纷纷入局,引发内容补贴大战;2016年头条号大会上,张一鸣还宣布拿出10亿人民币补贴短视频创作者;2017年5月,今日头条宣布将推出火山小视频,并且宣布将会在12个月的时间里,为UGC用户提供10亿元的补贴。

彼时,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对大V被挖事件评论道:“赶紧让他走,他以为中国就300个写作的人?”张一鸣则隔空回应,觉得张亮对自己平台的作者有点傲慢。

字节跳动不缺用户,“挖人+补贴”,用钱买内容,再用算法做好匹配,是字节跳动的基本策略。往前有微头条对微博大V的争夺,往后有西瓜视频对B站UP主的挖角,用户越多,数据越多,推荐越好,创作者赚的越多,内容越多,这是产品的正向循环。

互联网科技作者潘乱将其称之为“我的算法发动机足够牛,只要将内容做到80分,靠标准化就可以干掉大部分内容平台”。

只可惜,知乎、B站等内容社区平台属于干不掉的内容平台。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7年10月,知乎的月活跃用户为1351万,悟空问答为121万;而到了2018年4-7月,知乎的月活跃用户为3200万左右,而悟空问答则降到了80万上下。2018年7月,悟空问答被并入微头条,团队内100多人转岗,市场总监离职。官方虽否认了“战略放弃”悟空问答的说法,但其优先级确实被调整了。

内容和人的割裂成为悟空问答失败的根源。一位名叫王瑞恩的知乎用户曾是首批被挖走的大V之一,他在知乎写道:“人生的第一辆车,就是在悟空上赚来的······300字的回答就有500元稿费,每个月前20篇可计算稿费,还不需要独家”。

但王瑞恩承认,用悟空问答每天不超过两个小时,在知乎上看到有意思的问答,引发讨论的热点,就在知乎编辑好草稿,然后复制到悟空问答,上传,拿钱。

大概在2017年末,一位知乎二次元领域的一名普通答主,被一位悟空问答的运营者拉入了一个QQ群,这个群大概有20多人,他对燃财经回忆,这个群不活跃,除了邀请以及应和式的回答之外,没有任何运营活动。

“一篇稿费二三百元,但已经要求,第一,原创,不能转载;第二, 规定了字数,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20篇原创。知识的问答竟然要求字数,还有期限要求,我心情好了就多写,心情不好就少写。当时,我就感觉,这个平台长久不了。”

他觉得悟空问答的失败,败在只看重金钱的力量,算法的魔力,但社区的关键,在于交流,甚至吐槽与互喷。产品经理Kevin也有相似的观点:“问答的本质是同类人的参与。”内容的深度与质量不是最重要的,引起用户的参与和共鸣,即使只是一个简单的吐槽,也比只看不问或只答不看强。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问答这种内容载体相较于“推荐展示”与“搜索展示”维度更高,他们对于用户的认知层次要求更高,参与的门槛也更高。

据QuestMobile2017年年底发布的《百科问答APP洞察报告》,知乎用户凸显出“年轻、高知、高收入男”等特征,男性占比达到66%,30岁以下占比超9成,一二线城市占比接近7成。

而悟空问答则表现出“年长、三四线、低收入男”等特征,男性占比比知乎高13%,30岁以下人群不足5成,三四线用户占比多。悟空问答的用户画像特征与今日头条基本一致,当时今日头条70%用户分布在二三四线城市。

很显然,知乎的用户更容易参与到问答这种模式中,年龄越小、好奇心越重、接受度和包容度越高的人越乐意主动提问和搜索答案,年龄大、思维固化、学习能力差的人则更习惯被直接告知一个答案,他们选择采纳或拒绝。

“知识的查询是有门槛的,而且门槛还不低,如果不会提问,可能答案都找不到。”Kevin说。

今日头条对悟空问答寄予厚望,但悟空问答和今日头条本身就是相反的逻辑,一个习惯了被推送信息的人,有几个愿意主动去寻找答案呢?一个典型知乎用户,又怎么会去使用今日头条。

一位知乎内部的产品经理觉得,悟空问答先天条件太好,他们有优质的内容,海量的用户,上线几个月用户量就破百万,但它没有社区,没有人际关系,系统会给你推荐你喜欢看的内容,但在知乎,算法推荐反倒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让用户获得新知,尽管有些内容他可能不感兴趣。

问答社区变成了信息查询工具,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产品定位出了问题。

02 知乎并不能高枕无忧

明面上的敌人下场了,暗地里的敌人还有很多,打败知乎的不会是另一个知乎。

在2019年和2020年,B站在知识类内容方面产生了罗翔、半佛仙人、巫师财经(后出走)等网红UP主,他们依靠视频载体,以专业知识为内容,撑起B站知识区一片天。

2020年4月初,瑞幸咖啡暴雷之际,半佛仙人的《瑞幸暴打资本主义韭菜》在B站霸榜,除了UP主的身份外,他还是“篇篇十万+”的微信公众号博主、百万关注的知乎大V,但是他在知乎发布的视频表现明显没有B站好。

抖音也不甘示弱,在2019年启动了“DOU知计划”,并两次举办了发布会,2019年年初首次启动时,他们邀请了13位院士、52位专家学者参与“DOU知短视频科普知识大赛”,并为其开放5分钟创作权限。

截至2019年8月,抖音上粉丝过万的知识类创作者超过5.4万个,这些创作者的商业收入很可观,变现方式多样,接广告、直播、短视频分成等等,他们的创作门槛很低,通常都是一些科普、新奇的内容。

微信视频号最初的活跃玩家们,几乎是清一色的公号博主、知识类内容创作者,和公众号的联动让视频号具备了天然的图文视频转换优势。

2021年1月13日,知乎创始人、CEO周源在十周年演讲中表示,截至2020年12月,知乎上的总问题数超过4400万条,总回答数超过2.4亿条。在付费内容领域,知乎月活跃付费用户数已超过250万,总内容数超过300万,年访问人次超过30亿。

知乎在问答领域积累了令其他互联网巨头垂涎的内容财富。在B站上大火的“巫师财经”曾在2019年被传出抄袭,其中部分来源于知乎用户的回答;而不管是大鱼号、头条号等图文平台还是抖音、B站、西瓜视频等视频平台,知乎都是被抄袭的重灾区。

不仅没在图文转视频上吃到第一口红利,还被别人拿去做了下酒菜,这极大打击了很多头部创作者的积极性,可比悟空问答挖人冲击更大,如果在图文转视频的潮流中,知乎没办法留住这些创作者,必定元气大伤。

2019年1月8日,微博问答官微宣布百位答主入驻。根据界面新闻报道,一位知乎大V号召了300位知乎KOL出走,原因则是知乎KOL太需要变现了,但知乎短时间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

上文提到的知乎产品经理说,就算互联网大公司对问答社区争夺最激烈的时候,知乎内部仍然按照自己的步骤在走。他觉得知乎是一种“应激创新”而不是一种“自主创新”。

这位产品经理承认,悟空问答上线,与挖知乎300位大V时,知乎内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要是因为它还称不上对手,并且他们认为,这些出走的人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来。“不是生与死的较量,但的确对知乎产品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比如创作者的收入,大一点说,知乎的商业化加速了。”

2017年7月,知乎开始组建商业化团队,以知识服务和广告为主的两大变现业务逐渐成型,

借着知识付费的东风,知乎加速布局,先是推出了曾坚持不肯开放的机构账号,后又陆续上线了知乎Live、书店、私家课、读书会等产品,搭建起了一套“知识市场”的产品体系。

2018年6月,知乎将这套产品体系升级为“知乎大学”,并组建了新的知乎大学事业部,将原有的知识服务团队放到一起运营,提供超过15000个知识服务产品。

2019年3月,知乎上线“盐选会员”,定位于基于社区的高质量数字阅读平台。截至2020年3月,知乎为用户提供超过5.7万个知识服务产品,包括2000多场盐选专栏,近1万场知乎Live,3.4万本优质电子书和讲书,以及共计约1.1万本国内外一线杂志。

知乎在探索一切可能的商业化路径,根据一项数据,知乎2018年上半广告营收同比增长340%。根据一位知情人士说,知乎在电商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如此多的商业尝试,势必会影响到用户体验。

一位创作者对燃财经抱怨近期知乎对于一些功能的优化,比如知乎用户点赞的内容被挪至“消息列表”,而不显示在“用户客户端主界面”,一些知乎创作者联合起来抗议,但至今没有改观。

广告收入受惠的是平台,知识付费也只能让一部分大V得到收益,但对于一些中腰部的创作者来说,他们还没有很好的变现方式,例如“付费问答”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市场。

从产品定位和社区质量上看,知乎没有任何有威胁的竞争对手,但往往,最大的敌人总是自己。商业化进程缓慢、与创作者关系日趋紧张、在短视频内容上缺少建树,都是知乎在下一个10年的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想要平衡好商业、社区、内容,知乎还得做更多的妥协。

03 互联网不存在“万能公式”

2019年年末,今日头条CEO朱文佳“以“一横一竖”概括过去历年的演化:“一横”是尽可能丰富的内容体裁,“一竖”是尽可能多的分发方式。“我们希望围绕‘连接人与信息,促进创作与交流’这一使命,打造出一个最好的通用信息平台。”

悟空问答的失利显示出了今日头条这个战略的边界,在强社区属性的领域内,它还不能做到无敌,依靠机器和算法,产生不了互动与反馈,但在大众资讯领域提供标准化产品,却是今日头条能持续领先的保障。

“头条系的产品就是大力出奇迹,但这类产品只有规模效应,没有网络效应,为什么快手直播的收入比抖音高那么多?因为快手用户和作者之间是有情感连接的。”B站董事长陈睿评价字节跳动的产品策略。

悟空问答的失利并不意味着字节跳动式的方法论失效,相反,它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成功,但也正如陈睿所说,字节跳动可以是一个好的内容平台,但不一定通过社区来实现,而B站已经是一个社区了。

这是两种路径,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知乎在视频内容和商业化方面的困难,似乎也验证了社区发展的瓶颈。2019年8月,快手和百度联合投资知乎F轮,总额4.34亿美元,而在2019年同样完成F轮融资的快手,虽然半只脚迈进了港交所的大门,但也因流量普惠、去中心化而限制了广告等变现能力,市值超过400亿美元的B站,也不敢摘下“永远不加贴片广告”的紧箍咒。

再大的公司也很难突破这种边界感,比如阿里的社交梦,腾讯的电商梦,他们都曾试图投入巨量资源侵入对手的腹地,但无一例外的,对手根本没怎么防守,自己后继乏力,大都落了个关停并转的下场,只能通过投资的方式布局。

资本、流量、人才、技术,这些要素的排列组合并不是互联网的“万能公式”,有些公司什么都不缺,也依然做不成,并不是缺乏所谓的“基因”,主要还是没有做好“定位”,以及少了一些耐心和时间。

互联网只有两种产品,优秀的和死掉的,陈睿的这句话正是血腥残酷的现实,小国寡民很开心,但世外桃源总会被坚船利炮干掉,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不允许有“小而美”的产品存在,猫扑、虾米、悟空等一众被淘汰的产品,不管是自己坚持不下去的还是被巨头收购后抛弃的,都是历史的牺牲品。

悟空倒下,知乎也不会觉得安全,因为还有很多眼睛在盯着它。

 

作者:闫俊文

来源:燃次元(ID:chaintruth)

]]>
悟空问答关停:字节跳动的第一场败仗 //www.f-o-p.com/230572.html Sun, 17 Jan 2021 00:00:54 +0000 //www.f-o-p.com/?p=230572

 

被“战略放弃”的悟空问答,即将退出字节跳动的App阵营。

1月14日,悟空问答向创作者推送通知称,App将于1月20日从应用商店下线,2月3日停止运营。而问答依然会作为今日头条的重要载体,以头条问答的形式继续运营。

悟空问答,字节跳动,互联网,内容运营,行业动态

4年的时间,字节跳动的问答产品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轮回。

2017年,由“头条问答”更名面世的“悟空问答”,一度因为挖角300位知乎大V,砸重金补贴创作者,而被看作是问答领域的颠覆者。

2021年,当初一时风光的“悟空问答”落幕,重新回复到原本的名字,以头条问答的形式继续存在。

悟空问答宣布关停的头一天,恰逢知乎10周岁生日。来势汹汹的对手划上阶段性句号,知乎成了与字节跳动对阵的各领域竞争者中,少有的获胜者。

一、挖300知乎大V,20亿重金砸出悟空问答

李言从2017年悟空问答推出初期,就自发成为平台的内容创作者。“问答不像创作图文稿件需要构思标题、内容,可以更顺畅地分享。”

持续自发分享答案一年后,2018年,李言成为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头四个月拿固定收入,后面八个月则按照流量进行分成,李言算了一笔账,他把自己划定为悟空问答第二个等级的签约答主,前四个月每月回答20个问题,基础收入是4800元,后八个月则按照流量核算收益,单篇问答收益在150元以上,一个月可以获得8000-10000元的收入。

光是头两年,字节跳动就砸了20亿元补贴,而补贴也成为了绝大多数内容创作者持续在悟空问答生产内容的源动力。

2017年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上,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赵添表示,将重点发力“微头条”和“悟空问答”两个产品,未来一年内悟空问答将投入10亿元签约补贴答主。其中,5000个最优质签约者可直接分5亿元。2018年,今日头条持续加码,宣布再次投入10亿元补贴答主。

这是悟空问答崛起最为生猛的时期,在行业中声势同样浩大。悟空问答开启了在内容创作领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创作者抢夺战,“今日头条今年一口气签约了300多个知乎大V,而且还是给钱的,年收入比普通白领还高”,知乎作者“恶魔奶爸Sam”的爆料彻底让这场针对知乎大V的挖角战争白热化,这批能拿年收入的大V被李言称之为“第一个等级”签约答主。

悟空问答,字节跳动,互联网,内容运营,行业动态

无论是从知乎找大V,还是从B站挖UP主,字节系的风格向来是针对不同创作者给到不同标准的合作方案。

一家汽车垂直内容生产机构同样与头条签订合同,约定在悟空问答每回答一条,将获得300元补贴,每条回答要求是至少500字,并配至少3张图,一个月发布250条才算达标。“我们经常一天写7、8条,四个编辑同时生产。”张强告诉Tech星球,当时的领导也是为了“薅头条羊毛”,才对问答的内容生产比较重视。

早期时,悟空问答在流量上还算得上理想。张强回忆说,“单条回答最高阅读量好像有两千多万,上千万阅读量的很多。”然而,这种热度并没有维持很久,很多大V没有动力经常去写回答,头条还是很依赖小型机构媒体。

悟空问答还和大量的媒体进行合作,小可就是这样了解到了“小金库”,当时的领导告诉她,头条和媒体签约合作,要求提供悟空问答的内容,奖励优渥。

看到合作细则,小可脑子里迅速核算,写一条大概500字,花费半个小时挣80元,一个小时就是160元, 一天工作8小时,就是1000多元。“这时薪多划算啊”,于是她迅速投入薅羊毛大业, 靠着悟空问答每月挣6000-8000元,“比本职挣的还多。”

当时,小可主要回答创业及区块链领域的问题,“可你想想,我一刚毕业的小孩,能懂创业和区块链?”

二、App工厂的首次落败

程武在2016年底就已经入驻问答,吃到了悟空问答的第一波红利。程武做收藏生意,他介绍说,在收藏类的问答中,他们的内容排名很靠前。但在2018年,意识到红利锐减,程武就果断放弃了悟空问答。

2017年今日头条内容创作者大会上,当时的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赵添就称,悟空问答触达用户过亿,每天会产生超过3万个提问、20万个回答数。这也是悟空问答仅有的对外数据披露。

流量是实打实的,最高峰的时期,程武的单条问答可以做得到220万的阅读量。在他们这个细分领域,“这样的流量在其他任何平台都是做不到的。”2018年下半年,程武明显地感到,平台的流量在极速下降,阅读量降至几十到几百不等,而且规则和要求也越来越多,最后甚至明令禁止部分收藏领域的回答。

悟空问答,字节跳动,互联网,内容运营,行业动态

“对于我们这个行业,能够给我们导流100个人,就能养活一个团队,通过悟空平台,大概导流了1000多人吧。”程武说,“我们要去更有流量红利的地方,做我们这行的,哪里有流量就去哪里。”

衰落来得很快,2018年8月底,《界面》报道称,字节跳动要放弃悟空问答业务,悟空问答已被并入微头条,团队100多人已转岗。字节跳动则对此回复称,没有放弃问答业务,而是优先级发生了调整。

对于绝大多数的悟空问答答主来说,他们的分享欲来源于当时的真金白银的收益激励。等到悟空问答给创作者的单篇内容奖励越来越少,甚至最后直接为零,当过去积极分享的答主发现,自己很难用头条粉丝变现,又无法从平台拿到激励和认同感时,积极性自然受挫。

连续创业者、资深产品经理“纯银V(郭子威)”曾评价称,悟空问答更接近大众化自媒体的变种,创作者可能是同一批人。用头条最擅长的数据驱动方式,结果是内容的 “头条化” 。

“如果想加强知识分享的基因,读者群是不匹配的;加强故事会的基因,社群基础是不匹配的。挖多少个知乎大V来都无济于事,头条的土壤就是这样。”

换句话说,悟空问答在头条内,可以增加热门话题的内容丰富性,但这无法让悟空问答有更独特的定位和品牌,抖音、火山内容崛起的打法,也无法复制在问答产品上。郭子威认为,“足够吸引大量受众(或独特受众)的问答内容,是无法通过短期内的强运营获得的。”

程武的分析是,悟空问答的没落,首先是平台的问答质量太低,水平参差不齐,对于真心想要求教的人来说可参考程度低;其次,后期推荐机制让人摸不透,原本只要精心写回答就会被算法推荐,但后期即便用心写内容也得不到推荐。

“创作者就没有激情和动力去创作,一个问答平台既吸引不了求知者,也留不住创作者,没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程武说。

三、悟空与知乎:社区产品两种迥异的路线

知乎大V王瑞恩是当年被字节挖走的300多位大V其中之一,1月15日凌晨,得知悟空问答宣布下线停运的当晚,他在知乎评价称:“这是图文内容扶持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疯狂”。

“当时还在上学的我,不夸张地说,人生第一辆车,就是悟空问答上赚出来的。一个 300 字的回答就能赚 500 元稿费,每个月前 20 篇回答都可计算稿费,而且竟然不需要独家,只需要全平台首发即可。”

2017、2018 年的时候,他每个月能从悟空问答赚一万块钱,但使用时长加起来也不一定能超过两个小时 。他的操作步骤一般是,“在知乎上看到有意思的问题、引发讨论的热点,想到了比较好的角度,在知乎编辑好存了草稿,复制过去(悟空问答),简单编辑一下,发布,关掉窗口,等钱到账。”

一位内容创作者告诉Tech星球,真正意识到悟空问答的落幕,是在2019年11月,“任何问答都没有收益了,首页也不显示问答了。”包括王瑞恩在内,这一批被悟空问答高价挖走的知乎大V,绝大多数都在扶持结束后再次回归知乎。

2021年,悟空问答这四年对内容行业的影响逐渐式微,耗费了至少20亿,问答没能成为今日头条冲击流量天花板的利器,甚至没能留住创作者。

悟空问答是带着张一鸣的关注出生的,他只有两次因单一产品与对手“互怼”,第一次就是因挖角300位知乎大v,引发了与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的隔空口水战。

毕竟,悟空问答发展初期,字节惊人的闪电速度下,悟空上线5个月时便成为触达用户过亿的明星产品。当然,这是背靠今日头条的庞大用户和算法推荐技术,毕竟,2017年7月今日头条日活用户量就已超过2亿,而知乎走到这一步用了7年。

1月13日,悟空问答App宣布关停的前一天,知乎刚刚迎来了自己的十岁生日。经过十年发展,知会已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社区文化。这也是知乎和悟空问答的最大差异点。

知乎创始人周源在十周年这天的演讲中总结称,知乎的社区文化有三个特性,产生了“谢邀”“认真你就赢了”等一批极具辨识度的专属词汇;形成了《良性讨论公约》、“众裁”制度等基于价值认同的公序良俗和自治公约;社区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坚定的排异性。

悟空问答吸引的用户和内容生产者,并非自发聚集,而是凭借诱人的创作者激励将内容生产者们,聚集在靠回答数量创造收益的创作体系下。这种策略最脆弱的点在于,一但补贴扶持无法促使社区生态进一步发展,砸钱就是不可持续的。

科技自媒体人“望月的博客”在文章中提到,知乎是基于“认知盈余”建立起来的知识社区,用户在这里提出问题、分享“认知盈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收获,而这些收益,可以算得上是“认知盈余”换来的额外收益,是一种站着把钱赚了的优雅模式,和写软文发硬广的体验全然不同。

悟空问答的疯狂与落寞用了4年,王瑞恩在知乎回答问题时总结说,悟空问答对互联网内容平台有重大意义,它的存在和消失说明了三个道理:

1、社区的形成具有偶然性,对的人,对的时间,合适的内容载体缺一不可;

2、好的问题和好的回答同样重要,好的回答能让人们「消费」内容,而好的问题能让人去“生产”内容,如果做不到后者,就可能要多花好几亿,还不一定有用;

3、用户都在批评一个社区,肯定是社区出了问题,但用户都在夸一个社区,同样要警惕。满屏“好人一生平安”不是社交,社交就是要吵架、要有冲突、要有亚文化圈子的。只有排队领钱的时候,才是清一色的表扬,这就不是社区。

当初选择“悟空”这个名字,是因为悟空是全体中国人集体回忆中最美好和骄傲的部分,但悟空问答似乎没能体现出被希望的意义,从头条问答蹦出的“悟空”,如今又要回到那个头条问答的“五指山下”。而悟空问答的折戟恐怕也早早提醒字节跳动,在一些需要长周期、自循环生长的行业中,大力未必能出奇迹。

另外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对于字节跳动App工厂来讲,在2017年同时期孵化的产品,除了聚光灯下的悟空问答,还有抖音。在当时而言,就扶持力度、投入资源、行业声势、内部重视程度等来看,抖音在有些方面还不及悟空问答。

后来的抖音一骑绝尘,如今日活用户6亿,而悟空问答App即将下线关停。对于一向主张“大力出奇迹”的字节跳动而言,是不是似乎也有些“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味?

 

作者:Tech星球

来源:Tech星球(tech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