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Tue, 18 Apr 2023 07:30:0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1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搜索引擎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不是搜索引擎百度死了,是内容没了 //www.f-o-p.com/117484.html Thu, 24 Jan 2019 02:27:18 +0000 //www.f-o-p.com/?p=117484 搜索引擎

 

最近一篇说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引起了激烈讨论。除了“百度”两个字自带流量,日积月累的敏感体质,另外就是,多数人也意识到,百度真的搜索不出什么东西了。

因为PC端的内容基本一片荒芜。

在移动互联网之前,四大门户、个人博客,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论坛。一个人利用搜索引擎是很容易就能找到想看的东西。百度就是个入口,百度有很多负面,但仅存的这些搜索引擎里,百度的确是最好的。你可以说都是同行衬托,但事实确实如此。

以前但凡是个喜欢写点东西的人都有个博客,所以通过搜索引擎能找到很多未知的领地。现在这些作者都去哪里了?微信公众号。哎?不对吧,头条号和他们百度的百家号呢?还有腾讯的、网易的呢?总之,各家都有个写作平台,但是所有作者都不会放弃的,就是微信公众号。

作为一个互联网观察家里的业务选手,说下公众号之外的其他号是什么状况。

先说势头迅猛的头条号。我爸有次跟我说,为什么最近他看网易新闻,每天都给推荐腊肉的做法?我问你是不是搜索了腊肉的做法?他说是。我说,这叫人工智能算法推荐。机器判断你想看这些,就让你看个够。我爸说,这这这这搞什么呢。我说,这是一个叫今日头条的产品引领的做法。过了几天我发现我爸开始刷头条了。不客气,张一鸣,给您新增了一个用户。

游戏规则决定了一切。

所以我们看到各家自媒体都是怎么更新头条号的呢?就是一次传播以一千篇为单位堆内容。提取重要的关键词,但为了应对这个信息去重,就在排列组合上做文章。

什么意思呢?一篇文章可以在一天之内变换成一百篇文章往头条号上堆。为的就是尽可能多次地触达头条的用户。头条引领了信息流的游戏规则,如果说头条号都塞满了垃圾,其他家跟风的当然只能更烂了。可惜了当年有态度的网易新闻,无法坚持做有态度的特色内容,沦为东施效颦。

微信公众号作为最大也是最好的写作阵地,垃圾少吗?垃圾一点也不少,但微信坚持自主订阅模式,也就是甭搞什么垃圾关键词堆砌了,好好写。虽然早期有部分垃圾自媒体利用一些规则收割了一批关注人群,但总的来说,完全去中心化,不可能被官方推荐。什么算法不算法的,一篇文章热不热全看用户的推荐。

也就是说,也许微信上很多垃圾文章,但最好的写作者一定都有个微信公众号。而所有这些好与不好的作者,都为微信的整个内容生态积累内容。沉淀下来,也就会让以后微信的搜索结果更有可看性。

另外一个可能搜索到内容的阵地是微博。

就不说热门事件了,那一定是微博第一时间发酵。日常的一些信息在微博上也可以找到,不管是内容还是一些不错的作者。大量的UGC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上,而百度的百家号,填充内容是无可厚非的,如果连百家号都没了,百度搜索出来就更没内容了。这有什么难理解的?不是百度死了,而是所有搜索引擎可能都得死。不需要很久,未来微信搜索的结果比百度可看性要强得多。现在不仅是自媒体,没有任何一家媒体不在微信公众号上更新内容。

剩下的就是各个垂直领域的App,投资的、汽车的、篮球足球的,总之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用户群体了。

就我个人的日常内容获取方式而言,早就不需要百度了,至于头条就更烂了,反正我都不看。百度很快出来公关,说百家号只占10%,希望更多优秀的个人和机构入驻百家号,百度一定做好内容。百度公关可能觉得这是一次不错的推广机会,在办公室里美滋滋的。

不知道李彦宏有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再过几年,PC端的内容彻彻底底垃圾场化了,百度约等于百家号之后,那么百家号的内容是否应该成为百度内容的核心战略?

如果依然跟风头条,那就是为中文互联网贡献第二个超级垃圾场,流量赚快钱,没必要。至今没有什么平台能像微信公众号这样好用,难道仅仅是因为公众号依托在微信的社交上?恐怕不是,从编辑器到作者可能的收益,到优质内容出位的可能性,这些都是作者关心的。而这些,微信公众号做得最好。

可是这些东西百度做不到吗?就是建立一个机制让好内容好作者可能获得应有的收益,我相信百度在内容上花了不少钱,搞补贴什么的。但是如果补贴都给垃圾内容了,那相关的负责人是不是应该换了?哎呀抱歉,我不应该说这种话。

李彦宏肯定想过,但李彦宏不知道怎么办。我有个办法,希望李彦宏能听一听,不如去请教下张小龙。开个玩笑哈,虽然我上面说了一些头条的坏话,但我是真心希望不管是百家号还是头条号,或者别的什么号,能够向微信公众号学习,建立一个完善的机制,让优秀的作者们心甘情愿去百家号更新。

还有就是,审美不能光靠机器,什么算法不算法的,头条的智能算法推荐在我看来就是引领了一股不把用户当人的恶俗风潮。

是的,我认为机器算法推荐再牛逼,在内容这种东西上都无法离开人的主观审美决策,不管是文字还是影视剧这样的视频。必须得有一些真正懂内容的人参与其中,需要把当下的流量和长远的内容生态这两件事平衡好。

所以,跟那篇说百度已死的作者的倾向不一样,作者显然是有些愤怒,似乎百度这么做很坏。其实我倒觉得百度是不得不这么做,我表示理解,甚至同情。

 

作者: 吴主任,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 吴主任

]]>
研究了1000个信息流落地页,总结出 5 个转化率优化秘诀 //www.f-o-p.com/109365.html Fri, 07 Dec 2018 02:23:11 +0000 //www.f-o-p.com/?p=109365

 

转化付费推广的关键因素,如果你没有实打实地将流量转化为用户,那你为什么打广告呢?

转化率优化策略能帮助转化同学发现转化的增长点,使得 PPC(点击付费广告)中的每一分钱作用最大化。但什么是良好的转化率?如果你的转化率已经达到了 3%、5%,甚至 10%,怎样还能继续提高转化率呢?

最近,我们分析了几千万的 AdWords 账户,这些账户每年共花费 30 亿美元。我们发现:一些广告主的转化率能达到平均值的 2 – 3 倍。你是想保持平均值,还是远超同行业的竞争者呢?

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能得出高转化率着陆页的一些共性,其中有很多不同于典型的转化率增长策略。

这篇文章将介绍可复制的转化率增长策略,这些策略是被市场验证过的、可行的,内容将包括:

  • 为什么关于转化率优化的传统方法无效?
  • 什么是良好的转化率?
  • 顶级落地页的秘诀在哪里?

为什么传统方法无效?

如果你和其他人的方法相同,那么你很难超出平均水准。

有一个关于转化率优化的童话故事。从前,一个自称营销大师的人告诉你,优化网站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分享了一个例子,一个大师改变了按钮颜色,或者字体间距,或者 banner 图。然后摆出增长数字,付费广告的转换率提升了 2 – 7%。

很神奇,对吧!

这是最基本的 A/B 测试实验,是应该持续进行的。通过这种方式,转化率可能会有小幅度的提升,但很难达到 10% 以上的数据。

下面通过实例,来看看页面上这些小调整带来的收益究竟是什么吧。下面是一个着陆页 A/B 测试的例子,底部的灰色线是正在运行的版本 A,蓝线是对应的版本 B。一开始,新页面远远超过了旧页面,棒极了,对吧?

但能看到,两个版本的差距并没有保持太久,两个页面的数据最终会趋于平稳。我们同时进行 20 – 30 组这样的试验,最终得到了我们称为“非成熟测试困境”的结论:

新方案会在上线初期瑶瑶领先旧方案,但新方案的数据会很快下降,最终二者趋于相同。

我们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小的变化,如行间距、字体颜色等,等价于小增益。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这是因为大多数 A/B 测试的总体积是很小的,如果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有 50、100 甚至 200 个测试点,那么每一个小的变化合在一起,也能产生更大的影响。

当谈到着陆页优化时,你可以继续关注一些细节点,但这种改变的影响不大。

什么是良好的转化率?

传统观点认为,良好的转化率大约在 2% 到 5% 之间。从 2% 到 4% 的改变,看似是个飞跃,实际上只是在平均水准徘徊。

在这个分析中,我们分析了所有帐户近 3 个月的数据。数据中删除了设置错误的帐户、低转换量的帐户(<10 个转换/月)和低使用率帐户(<100 点击/月),最后剩下的有几百个帐户的数据。

那么什么是好的转化率呢?

所有帐户中约有 ¼ 的转化率低于 1%,中位数为 2.35%,但前 25% 的帐户能达到 5.31%,前10% 帐户的转化率能达到 11.45%。

上面的数据并不是着陆页转化率,而是付费转化率。

显然,高转化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果你目前有 5% 的转换率,那么你的表现超过了 75% 的广告主,但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设置转化率目标时,应定在 10%、20% 甚至更高。

这完全是可能的,以下是我们在对四个主要行业的转化率数据分析中发现的:

能够看到,电子商务的平均转化率要低得多,尤其是与金融行业相比。但是,前 10% 帐户的转换率,都比所在行业的平均值高出 3 到 5 倍。所以可以看到,无论在哪个行业,顶级转化率高于平均转化率 3 – 5 倍,都是成立的。

所以,不要单单关注转化率绝对值,还要将转化率和行业数据作比较。即使行业整体的平均转换率较低,顶级产品也能比平均值高出 3 – 5 倍。

顶级着陆页的秘诀在哪里?

前 10% 的着陆页是什么样的呢?它们是如何击败竞争对手的?

我们通过 1000 个着陆页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以找出市场上表现最好的着陆页的共同特征。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 5 大秘诀:

1. 提供给用户更多选择

在所有优秀的着陆页上,我们看到了大量创意和差异化。着陆页通常都只是提供给用户一个默认的选择,比如:律师类产品将提供免费咨询,软件公司将提供免费试用,这样的着陆页趋于平庸。

在我们的案例中,我们意识到,提供 WordScript 软件免费试用的前景并不是很有效。我们必须跳出常规思维来思考,而不仅仅是送给用户一个试用权限。

我们的方法是免费的 AdWords 分级器,它实际上提供给用户一个帐户评估报告,并提出建议,帮助用户改进使用 AdWords 的策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此外,我们还在着陆页的表单中增加了一个字段,收集用户真正需要什么,而不是免费软件试用版。集思广益,征求用户的建议,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意。

2. 改变产品流程

有时,你会在不经意间,为用户的转化设置障碍。

在上面的示例中,您可以看到第一个着陆页版本中,在下载试用版软件前,用户需要填写多少信息。显然,对大多数用户来说,这样的体验太差了。

下面你会看到全新的着陆页,在新的着陆页中,产品改变了流程,以便任何人都可以下载和安装文件。在最后一步,用户才被要求注册软件,而到这个时候,用户已经花了 10 或 15 分钟下载软件,有更大意愿填写表单。

这种方法的效果很好,以至于他们被转换所淹没。他们最后稍微退后一步,并通过注册找到更合格的线索,通过下载后一周的信息,一旦他们的潜在客户有时间坐下来,了解他们的软件。

在下面的例子中,着陆页并没有提供搜索框,而是对特定用户提供特定的选择,将选择的权利还给用户。

所以找到最适合产品的着陆页推荐流程是关键。

3. 使用再营销作为 CRO 工具

平均来说,用户中的 96% 将永远不会再次访问或付费使用。

再营销有助于产品有针对性的将信息传给特定的用户,再营销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电子邮件、观看 YouTube 视频、使用社交网络、使用搜索引擎等。

4. 尝试 10 个着陆页,只为找到转化率最高的那个

即使是相同的功能,着陆页之间的转化率差别也是很大的:

有时我们很幸运,第一版着陆页就有良好表现。但如果想持续良好的转化率,就需要不断改进—>测试—>改进。

一般来说,至少应该测试 3 种不同的着陆页:提供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产品流程和不同的信息。如果想让着陆页达到行业顶级,那至少需要测试 10 版着陆页。

下面的例子中,我们测试了 1000 个电商着陆页,发现 80% 的流量集中在 10% 的着陆页上:

你不需要测试几百份着陆页,只需要找到表现最好的着陆页并不断改进。在转化增长上,着陆页数量并不等于质量。

5. 不要一味关注转化率

转化率只是产品的一个收益方向,但产品的核心点还应是功能和使用体验。如果一味关注转化率,那无异于向街上撒钱。

着陆页、转化率应该和产品目标、产品调性相一致,这才是正确的迭代方向。

 

作者: 李小新,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GrowingIO

]]>
1994-201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 //www.f-o-p.com/109172.html Thu, 06 Dec 2018 03:24:19 +0000 //www.f-o-p.com/?p=109172

 

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

中国互联网历经了将近30年,已经从互联网大国变成了互联网强国。我们多数的80后,90后,都是成长于当下成熟的互联网时代,时时刻刻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与此同时,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及各个阶段的商业模式,丰富自己的认知。

中国互联网奠基人胡启恒女士曾说:

中国的互联网不是用八抬大轿抬出来的,而是从羊肠小道里走出来的。

那么,中国互联网的起点在哪里呢?它经历了哪些阶段,发展成为当下8亿网民的互联网大国呢?我们将如何科学的对它进行阶段划分呢?

回顾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我们在很多的研究报告里了解,大概是以下三个阶段:

  1. 1994-2000年 从四大门户到搜索;
  2. 2001-2009年 从搜索到社交化网络;
  3. 2010-2018年 移动互联网自媒体

 

这三个阶段,是通过“应用形态”的变迁为维度划分的。今天笔者打算以“互联网”为对象,以其发展轨迹为维度,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学术牵引期、探索成长期、快速发展期和成熟繁荣期。

  • 学术牵引期。指的是互联网从美国引入中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科研单位历经数年的努力,推动互联网从信息检索,到全功能接入,再到商业化探索。
  • 探索成长期。指的是逐步建立普通大众对互联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稳步成长。在这一期间,我国最早一批互联网公司相继成立,热情高涨,一路高歌,不畏互联网泡沫期带来的考验,努力探索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 快速发展期。该阶段成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已经建立,“内容为王”的时代慢慢过去,开始转向“关系为王”的web2.0。互联网的角色关系也开始转变,内容的缔造者不再只是网站,个体用户也可以参与其中,逐步通过内容来拓展自己的关系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NS时代。
  • 成熟繁荣期。该阶段正是我们目前经历的成熟互联网阶段。从微博的盛行,到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移动应用与消息流型社交网络并存,真正体现了互联网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第一阶段:学术牵引期(1980~1994)

互联网诞生于美国,最早起源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的阿帕网,主要是用于军事研究,它主要是帮助美国国防部抵御前苏联的核打击而建造的通讯网络。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起初是四个节点,到1981年发展到94个。同时,最大的信息检索系统DIALOG也接入了阿帕网。

互联网的雏形已经显现,很多标准和特性亟待建立。这些标准在80年代逐步建立:

  • 1983年,保罗·莫卡派乔斯(Paul Mockapetris)发明了DNS;
  • 1984年,美国国防部把TCP/IP协议确定为所有计算机网络的标准,为互联网的全球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 1989年,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发明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为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做好了准备,之后www站点迅速发展。

 

在互联网标准已经完善后,中国的学者专家们也开始为接入互联网做出努力。

由于美国有政策强制对中国进行信息封锁,所以中国也只能通过学术研究的形式进行探索。最终经过政府长期的努力,于80年代初,成功在香港和北京设立国际在线信息检索终端,实现和阿帕网相连,最终接入DIALOG数据库系统。也就是说,中国互联网的应用起初是通过信息检索工具的方式融入的。

直到1987年,另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有力的推动了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就是电子邮件。

1987年9月,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维纳•措恩教授的帮助下,王运丰教授和李澄炯博士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ICA)建成一个电子邮件节点,并于9月20日向德国成功发出了著名的“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这预示着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但不是全功能接入。

但是这一阶段中国学术机构也是努力的申请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同时也收到了美国自然基金会主任斯特芬•沃尔夫(StephenWolff)的欢迎。

直至1994年4月初,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代表中方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重申接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认可。4月20日,NCFC(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中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

中国成功实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预示着中国互联网的到来。在学术牵引期,互联网的研究几乎都是通过各国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来推动发展,真正触及到普通人,还是个全新的事物。那么,互联网的概念的普及以及商业模式的探索,成为新时代的使命;

第二阶段:探索成长期(1994~2002)

在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接入以后,科研单位开始着手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主干网的搭建,同时也有民营企业的参与,代表性的主要两点:“.CN”服务器和主干网络的搭建;瀛海威时空主干网的搭建。

 

1. “.CN”服务器和主干网络的搭建

  • 1994年5月21日,在钱天白教授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协助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
  • 1995年1月,邮电部电信总局分别在北京、上海设立的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美国的64K专线开通,并且通过电话网、DDN专线以及X.25网等方式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

 

2. 瀛海威时空主干网的搭建。

  • 1995年5月,张树新创办“北京瀛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营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业务;
  • 1996年12月,瀛海威的8个主要节点建成开通,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主干网。

 

互联网环境及基础设施的搭建完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商业化做好了铺垫。

1995年4月12日,成立一年多的YAHOO!上市,彻底激发了中国企业的互联网创业潮:

  • 1996年6月,新浪网的前身“四通利方网站”开通;
  • 1996年8月,搜狐的前身“爱特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 1997年5月,网易公司成立;
  • 1998年11月,腾讯公司成立;
  • 1999年3月,阿里巴巴成立;
  • 1999年5月,中华网成立;
  • 2000年1月,百度公司成立。

 

1996年底至2000年初,未来形成中国互联网商业格局的大公司基本在这一时期成立,其中多以“网站建设”为主,也就是我们说的门户时代。

而互联网作为新兴经济体,新经济概念+营收增长+新商业模式带来的预期增长(其实就是网络销售 B2CB2B),形成戴维斯双击错觉+正循环效应。让所有的人都心潮澎湃,nasdq指数的斜率陡然攀升。到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突破了5000点大关,并创下5132点的纪录,之后开始迅速下滑,互联网大泡沫开始形成。

互联网泡沫无疑是对国内互联网企业的一次重创。因为它们基本都是作为效仿者,复制美国的商业模式,四大门户网站对标雅虎,百度对标Google。而在美国的企业可以通过广告产生盈利,但是中国互联网尚属于发展初期,网民规模较少,认知观念还在观望和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全建立信任感,最终导致各企业不能通过网络广告的商业模式实现盈利。

在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形成后,中国互联网企业为了生存,为了实现盈利,都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就在各企业头疼的时候,转折点出现了。

在2000年11月,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计划”,各SP积极参与,利用“移动梦网”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应用服务,获取分成,很好的解决了生存危机,为探索商业模式赢得了时间。在2002年下半年,搜狐、新浪、网易均实现了盈利,不过“移动梦网”增值服务带来的盈利占比超半,为后期矛盾的出现埋下伏笔。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期(2002~2010)

在2000年至2002年互联网泡沫期,“移动梦网”帮助中国互联网企业实现盈利。在此期间,中国互联网企业也是在不断的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因为很大占比的盈利是依托于“移动梦网”,无疑是在给自己埋雷。就在后期,中国移动要强制改革分成模式,因为其当时的垄断地位是无法撼动的,这让很多的互联网企业很无奈,所以建立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势在必行。

当然,在2002年,互联网泡沫期渐渐的过去,人们对于互联网的热情随时间推进,变得越来越高涨。

截至2005年,中国网民规模也是迅速增长到1亿多。这就代表着互联网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成熟的盈利模式可以开始实施,互联网的商业价值得以实现。

典型的商业模式有四种:广告、网游搜索引擎电商

 

1. 广告

  • 在2003年,搜狐的广告营收达到2950万美元,较2002年增长113%;
  • 新浪的广告营收超过4000万美元,较2002年增长了67%。
  • 据统计,2003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超过了10亿的规模,较上一年实现了翻番式的增长。以后,中国的网络广告市场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2. 网游

  • 2003年第三季度,网易将游戏作为独立项目列出,其收入达到5650万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同期增长366.8%;
  • 2004年5月,盛大网络上市,当年实现了13.672亿元的收入。
  • 据统计,2003-2008年期间,中国的网络游戏市场,几乎每年都保持在50%以上的增速以上。

 

3. 搜索引擎

  • 2004年8月google在纳斯达克上市。
  • 2005年8月,“中国的google”——百度赴纳斯达克上市成功,当年实现收入人民币3.192亿元。
  • 据统计,2004年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规模达到5.7亿人民币,较2003年翻一番还多。

 

4. 电子商务

  •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上市。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1.628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增长67.2%。
  • 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数据,2005-2010年间,淘宝的网络零售交易额年年翻番式增长。互联网已经成为商务交易活动的重要信息流、资金流渠道

 

总结一下,当艰难度过互联网泡沫期之后,中国互联网的主要商业模式逐渐确立并成熟起来,互联网商业价值不断获得突破性增长,互联网生态也开始慢慢向前推进。

2005年,博客的盛行,标志着web2.0的到来,由门户和搜索时代转向社交化网络,大批的社交型产品诞生:博客中国、天涯社区、人人网、开心网和QQ空间,以及国外的Facebook。网民的地位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不光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都在通过互联网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

同时web2.0时代赋予了互联网新的意义:社会价值和主体地位。

 

社会价值

随着社交化网络的发展,以及网民主体地位的确定,互联网承载的信息资源已经远超传统媒体,而且传播速度相当快。所以,互联网逐渐从传统媒体的舆论放大器,发展成为了舆论引导者。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当年的“最牛钉子户”,就是从互联网上迅速传播放大,直至引爆。

 

主体地位

2006年7月18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16届“中国新闻奖”揭晓,网络新闻作品首次纳入该奖评选,13件网络新闻作品获奖——互联网作为主流媒体地位得以确立;

2007年12月18日,国际奥委会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共同签署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地区互联网和移动平台传播权”协议——这是奥运史上首次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作为独立转播平台列入奥运会的转播体系;

四、成熟繁荣期(2010~2018)

在互联网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得以实现后,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格局基本确定。搜索有百度,社交有腾讯,电商有阿里,门户有新浪、网易还有后起的腾讯网。互联网生态已经形成,后期的发展都是在以既定的商业格局为基础继续拓展。

比如微博的诞生,初期就获得了快速的增长,根据CNNIC的统计,截止2013年中,中国的微博用户超过3.3亿,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56.0%。

当然尽管网民规模还是在指数性增长,互联网的载体仍然以PC为主,手机为辅。直到2012年,手机网民首次超越PC,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一上网终端,也预示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模式:移动APP与消息流型社交网络并存。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形式,是内容与服务并重。而且内容提供方式则主要是信息流。其中以消息流为主,而以内容流为辅。这个阶段的内容发现机制,是借助于各种APP,用户直面服务。换句话说,APP成为内容和服务中心,用户则不需要仅仅使用搜索引擎或内容流型社交网络了。

 

接下来市场上层出不穷的APP,产品发展模式的本质基本差不多,只不过其服务聚焦的点各有不同,细分于不同领域。O2O、社交类、视频类、金融、出行、直播、外卖、知识付费、支付……

当然,现阶段也不乏出现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但是这些商业模式的决定因素多是来自人性的把握,在既定商业格局下的拓展。尤其是贪婪、虚荣、懒惰,成就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迅速爆红。

那么,未来互联网的边界在哪里?成为很多互联网参与者探索的问题。

 

总结

以上是笔者以“中国互联网”为对象,以其发展轨迹为维度,从四个阶段介绍了一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科研工作者通过努力,于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标志着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历经探索成长、快速发展和成熟繁荣期等几个阶段,从建立国人的互联网认知到互联网创业潮,从商业模式的探索到互联网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从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到当前的空前繁荣,历经将近30年,我国一步步成为互联网强国。

认识过去,展望未来。那么,未来中国互联网的边界在哪里?

 

对于未来中国互联网的边界,笔者也不敢妄下断论,只能从当下互联网发展的生命周期来预测。笔者认为中国互联网正在趋于平稳时期,原因很简单,2012年移动互联网爆发无疑是互联网人口红利期的鼎盛阶段。但是随着之后在移动端的深入普及后进入饱和状态,尤其是00后这一代的人口增长较80、90后有明显下降,也就是说未来的互联网人口不会有明显的陡形增长,甚至会短暂滑坡。但是整体还是趋于平衡的状态。

互联网趋于平稳期,意味着:1、就业机会减少;2、创业难度增加;3、互联网阶层固化;

 

  1. 就业机会减少

互联网红利期,大批的创业者涌入,而互联网人才匮乏刺激了教育和培训行业,尤其在2012年以后,很多从业者通过培训快速入门互联网,几年下来,互联网人力资源的供应过剩,工作机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未来互联网的稳定期,行业不会再呈现爆发式增长,所以必定会对互联网人才进行洗牌,适者生存,平庸者注定被淘汰。

 

  1. 创业难度增加

互联网人口增量下降,固有流量被寡头企业瓜分,新型创业者位于行业的下游,只能在巨头们既定的商业格局里寻找机会,但最终还是会被并购同化。所以说未来的新型独角兽企业将会越来越少,然而机会也不是没有,当下中国某些领域还是存在机会,如医疗、教育、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还是有可能诞生独角兽的。但是这些行业在国内都是受行业规则和政府制度的影响,要想突破,还是要寄托于未来制度的改革。

 

  1. 互联网阶层固化

在中国互联网的探索期和发展期,互联网作为新兴经济体,是通过新的商业模式不断的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但是在未来互联网稳定期,靠创新来创业已经不太容易,更多的是在巨头企业的指引下成长,一步步的为其已经建立的平台做贡献。而当下的巨头在未来几年也不会有很大的动作,多数在固有流量上下功夫,保住既定利益的前提下,探索新技术新概念。

 

这些是笔者对于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的见解,但是无论是互联网创业者还是从业者也不要悲观,可以把这些当做鞭策自己的建议,要想破局,还是有很多突破口的,如互联网+、大数据AIVR,甚至区块链等等,通过深度学习,拒绝平庸,未来还是美好的。关于这些以后再分享给大家。

 

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

 

作者:木木,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产品经理小密圈

]]>
P2P网贷行业企业死亡约5/6;王兴成摩拜最大股东持股95%…. //www.f-o-p.com/108567.html Mon, 03 Dec 2018 01:36:27 +0000 //www.f-o-p.com/?p=108567

头条:P2P网贷行业企业死亡约5/6

1.P2P平台数量累计达6426家,停业及问题平台达5245家

截止到2018年11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181家,相比10月底减少了25家。11月没有新上线平台,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这已经是P2P网贷行业连续第4个月没有新平台上线。截至2018年11月底,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5245家,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到6426家(含停业及问题平台)。(网贷之家)

国内新闻

2.摩拜股东变更:王兴成最大股东持股95%

12月1日,工商资料显示,摩拜单车的运营主体公司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已于11月27日完成股权变更,原股东胡玮炜、李斌、王晓峰、夏一平退出,新增自然人股东王兴、穆荣均。其中,王兴持股95%,为第一大股东。摩拜单车回应称,摩拜单车法律实体的股东变更,系与并购相关的常规法律结构安排,公司法定代表人仍然是摩拜单车的创始人兼CEO胡玮炜。(新京报)

3.2018新消费产业独角兽榜单揭晓

2018年12月2日,由i黑马旗下野草新消费承办的,“2018新消费产业峰会”在北京辽宁大厦举行。众多知名的消费品牌参与了此次峰会,在峰会的高潮环节发布了“2018新消费产业独角兽榜单”。据悉此次评选活动覆盖了消费产业80%的头部企业,现场汇集了众多消费产业大佬,共同探讨消费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4.ofo自降导流费与9家网贷平台合作

ofo的商业变现开始大规模瞄准网贷平台,与万达普惠、小黑鱼信贷、贷上钱、省呗、玖富万卡、小白来花、360借条、点点等多家网贷平台达成合作,在其App的“看看”、“钱包”等栏目中内嵌相关网贷平台的推广服务。一位与ofo合作网贷平台的内部人士表示,ofo给出的导流费用比市场价低上10%~20%,“他们可能是急于在现金流上做补充。”(新京报)

@皇甫隆鑫:怎么没有人起诉啊!押金不退!

@神话巅峰啸: 我只想退押金啊。。。作为一个学生。。200块钱 真的能做好多事情。。

@掉进撒哈拉的鲸鱼:玩火,每一家都是高利贷。

5.PPmoney回应自媒体爆料传闻:传言并不属实,一切正常

近日,有自媒体爆料称,PPmoney人去楼空,八大部门均已解散。对此,PPmoney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回应称,相关传言并不属实, 当前公司生产经营秩序一切正常。声明强调,对一些别有用心的自媒体的恶意造谣、传谣行为, 公司已经通过法务部采取措施积极维权, 以正视听。

6.百度发布含淫秽、色情、赌博、迷信等违法广告被罚60万

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发布今年第2286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百度)因发布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内容的广告被处罚款60万。截至目前,百度尚未对工商部门的处罚作出回应。(人民网)

7.万豪酒店信息泄漏事件:或面临巨额罚款

此前,万豪国际旗下喜达屋酒店的一个顾客预订数据库被黑客入侵,可能有约5亿顾客的信息泄露。媒体报道称,目前,美国马萨诸塞州、纽约州和伊利诺伊州的司法部长宣布他们将调查这起黑客袭击事件。万豪很可能面临来自纽约州司法部长的“巨额罚款”,并承担相应责任。万豪国际集团已向相关执法部门报告此事件,并将继续配合执法部门的调查,并已开始通知相关监管机构。(TechWeb)

8.蛋壳公寓称今年内不会解除“限涨令”

蛋壳方面表示,蛋壳公寓于8月份对外发布的承诺内容没有变化,即承诺2018年8月至12月,北京地区蛋壳公寓租金环比7月不增,并且不囤房惜租。在北京地区,2018年12月31日前,凡满足签约条件、签约租赁时长两年的,两年内房租不涨价;2018年12月31日前所有签约1年期租约的客户(含新签和在租),到期续签租金涨幅不超过6%。(新京报)

9.马云:风停了死的都是猪,许多企业只相信赌博和all in

马云在浙商总会上谈到曾经的“风口论”时表示,很多小公司仅凭几个员工、几个故事就得到了几十亿美金的估值,这并不是好的现象。现在很少有公司能够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因为很多人永远只相信赌博和all in。(新浪财经

@Zz2X1aOo0:两马控制了大部分流量才是小公司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

@阳光一夏:不是说了么,相信相信的力量

10.董明珠:别的企业造芯片股价飙涨,我们造芯片为什么股价就跌了?“因为我们是真造”

12月2日,董明珠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表示,自己成为网红有无数个理由,第一是做手机,第二是分红,第三是做芯片。董明珠还回应称,别的企业造芯片股价飙涨,我们造芯片为什么股价就跌了?“因为我们是真造。

11.快手程一笑:快手不是为明星和大V存在的

在2018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快手创始人兼首席产品官程一笑表示,快手提供的服务有两点,第一是连接。“快手不是为明星存在的,也不是为大V存在,而是为最普通的中国用户存在的”。第二是普惠,“普普通通的生活也是值得被记录的,希望用户在快手上得到幸福感”。程一笑也强调,快手只提供平台,“是社区的物业,而不是社区的管理者”。(新浪财经)

12.天津等五省市率先启动携号转网

据中国之声报道,工信部近日表示,从12月1日起在天津、湖北、云南、江西、海南5个试点省市正式启用新的“携号转网”流程。中国移动湖北公司新闻宣传主管王政:客户携转之前可以通过手机发送短信指令,来查证自己的号码有没有办理合约,优惠活动是否到期,或者有无其它的限制条款。

13.江西:小微企业最高可获400万元额度的贷款

江西将落实新一轮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小微企业最高可获400万元额度的贷款。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江西将对还款积极、带动就业能力强、创业项目好的借款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累计不超过3轮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对高层次人才创办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额度100万元以内的免除担保、反担保,直接给予贷款。(新华社)

14.北京工商局:瓜子二手车广告语中“创办一年”期内,两家公司成交量均领先

因广告语“创办一年、成交量就已遥遥领先”,瓜子二手车面临着1250万元的罚款。北京工商部门表示,瓜子二手车方面确认广告中“创办一年 ”的起止时间为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这期间,其成交量85874辆。但数据显示,同一时期内两家公司成交量均超过了瓜子,分别为442878辆和92375辆。因此认定瓜子二手车的广告存在欺骗诱导消费者嫌疑。(新京报)

15.《法制晚报》将于明年1月1日起休刊,转型新媒体

《法制晚报》官网宣布将于2019年1月1日起休刊,整体向新媒体领域进军。并且,《法制晚报》现有采编团队将与上级单位北京青年报社的采编团队进行有机整合,集中精力打造北京青年报社融媒体平台“北京头条”客户端。“北京头条”将在主打新闻资讯的同时,还会开发视频(短视频)、自媒体、网上商城等多种功能,将于近期正式上线,目前已开始试运行。

16.3年全国破获电信诈骗案31.5万起,中国台湾地区占5.1%

在近日举行的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电视电话会上,自2015年至今的电信诈骗治理成果公布。全国破获电信诈骗案件31.5万起,共查处电信诈骗违法犯罪人员14.6万人。其中在针对性打击下,中国台湾地区诈骗案件大幅下降。今年以来,全国共立台湾系电信诈骗案件3.1万起,同比下降36.8%,仅占电信诈骗案件总数的5.1%。(快科技)

国外新闻

17.NASA局长公开批评马斯克吸大麻事件:以后不会再有了

据外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对Space X的公司文化进行调查一事近日曝出,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丁也公开批评了Space X CEO埃隆·马斯克,“这些组织的领导人需要以此为戒,要知道领导一个将要发射美国宇航员的组织时该做些什么。”他表示已于马斯克谈话多次,其明白这是不合适的行为,称不会再有这种情况了(TechWeb)

18.韩国率先实现5G商用,或在2020年完成全覆盖

韩国三大运营商SK、KT与LG U+昨日同步在韩国部分地区推出5G服务,这也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服务在全球首次实现商用。韩国KT融合技术院基建研究所5G负责人兼首席研究员郑在民表示,按照计划,韩国智能手机用户明年3月份左右可以使用5G服务,预计2020年下半年可以实现5G全覆盖。(环球网)

19.桑德伯格向被Facebook雇用公关公司调查的公益组织道歉

据外媒报道,在近日《纽约时报》爆料称Facebook雇用一家公关公司对非营利性种族平等拥护组织Color of Change进行调查后,Facebook COO雪莉·桑德伯格向该公益组织道歉。“她的道歉很真诚,传递的信息也很明确,”该公益组织的高级宣传主管布兰迪·柯林斯-德克斯特表示,“时间将会证明我们是否获得了进步。”(腾讯科技

20.苹果官方否认与高通就专利费用问题达成和解

高通和苹果就专利费用问题的诉讼还在持续进行着,诉讼双方都对对方表达了不满。据外媒报道,苹果和高通之间的诉讼将在明年4月审理,本周高通首席执行官曾经对外表示,高通已经非常接近与苹果达成和解协议,而苹果方面则否认了此种说法。苹果CEO库克表示,高通对苹果和其它智能手机品牌收取了不合理的专利费,高通不应该根据手机整机价格收取专利费。(TechWeb)

21.谷歌拟2020年关闭移动聊天程序Hangouts

据9to5Google报道,Google或将在2020年停止运营移动聊天工具Hangouts。Google在一年前便停止了Hangouts的开发,未来,Hangouts将成为一个企业服务品牌,作为Google面向企业用户的“G Suite”之一。(品玩)

22.维基百科请求美国用户捐助:每人3美元可维持发展,99%读者不给

维基百科向美国用户发送给了一则通知,为保护维基百科的独立性请求美国用户捐助。通知原文写道;“这有点尴尬,所以我们会直言不讳:今天我们谦卑地要求你保护维基百科的独立性。我们依靠平均约16.36美元的捐赠,但99%的读者不给。如果每个人都捐赠3美元,我们可以让维基百科在未来几年保持蓬勃发展。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一杯咖啡的钱。”(IT之家

23.曲面屏技术遭泄露三星预计将损失58亿美元销售额

韩国检察官本周四起诉一家三星电子供应商的高管,他们被指控将三星最新的OLED曲面屏显示技术泄露给其它公司。三星预计,机密的泄露将令其在未来三年损失共计58亿美元的销售额、8.9亿美元的利润。

24.欧盟反垄断机构第四次对谷歌开展调查已被罚款77亿美元

据外媒报道,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欧盟委员会已开始对谷歌展开新一轮调查,寻求这家公司的竞争对手是否遭到谷歌不公平的打压。这将是欧盟委员会对Alphabet旗下子公司谷歌展开的第四轮调查。在过去的17个月中,因为偏袒自家的比价购物服务,使用占市场主导地位的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来增强其搜索引擎的市场统治地位,谷歌已被欧盟委员会罚款67.6亿欧元(约合77亿美元)。

今日思想

所有前人的失误或许不会完全重演,但是所有即将发生的悲剧中都无一例外地有着前人失误的痕迹。

——吴晓波

 

作者:静静,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i黑马

]]>
花钱都买不到的渠道推广技巧和转化率优化方案 //www.f-o-p.com/108454.html Sat, 01 Dec 2018 02:08:38 +0000 //www.f-o-p.com/?p=108454 渠道推广技巧

 

今天,小编主要针对渠道推广转化优化来给大家分享几点:

  • 我们的钱都投哪儿了?
  • 每个渠道的投放有什么技巧?
  • 如何分配每个渠道的投放费用?
  • 如何分析每个渠道的转化率并进行优化?

1、我们的钱都投哪儿了?

经常有朋友会问,这个月花了很多钱,那么广告费到底哪去了?抛开针对促销活动或是大型公关事件的临时投放,常规的流量引入是重中之重,也是确保平台新用户稳步增长的关键因素,假如现在给你一千万,你如何花的高效?

如果作为一家大型的互联网公司,本身就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及用户数广告投放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扩大品牌知名度,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渠道入手:

  • 腾讯系广告
  • 科技网站
  • 网络媒体

2、每个渠道的投放有什么技巧?

1、搜索引擎

比如360、百度、QQ浏览器搜狗、神马、谷歌等渠道,都是主流的搜索引擎,这些往往是商家必争之地。

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百度SEM,包含了百度关键词、百度品转、百度网盟DSP、知识营销等等的付费类产品,还有谷歌关键词,谷歌展示,360品专…

通常付费转化率最高的就是品专。

投放品专可以让用户第一时间检索到网站,且品专可投放关键词不仅限于品牌词,还包括品牌相关词,面对出价较高的竞品,企业仍然能够通过增加品专关键词而获取到大量流量。对于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复购率较高的公司来说,品专将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品专费用:不同季度,关键词的流量都是浮动的,百度会根据关键词的流量来确定品专费用,所以建议大家在淡季的时候申请品专报价,签约时间可以定长一些,能够省下不少的费用。

通常关键词的转化率相比品专转化率会低很多。

关键词的转化率相对不高,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关键词都会收支平衡,关键词需要持续不断的优化。假如没有投放品专,核心关键词的出价一定要高一些,以避免被竞品抢占首位排名的情况发生。

具体的优化,可以根据关键词的质量度调整出价,删除贡献度低、检索量低的关键词,优化关键词库,优化标题提高点击率,优化页面体验提升转化率。

网盟cpc很低, 用户精准度不够,转化率是最低的。

网盟广告包含了百度网盟、谷歌展示、搜狗联盟等,主要是依靠庞大的网站来展示推广信息,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出价来提高曝光量点击量,通过精准定向投放,提升转化率。

2、腾讯系广告

腾讯系广告有QQ空间广告、浏览器广告、广点通微信广告应用宝广告等。

在明确推广目标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分析我们的客群,如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基础属性,根据用户画像定位目标人群,从而筛选行业渠道。其中,广点通、浏览器类广告适合做品牌宣传。

比如:在挑选广告平台时,重点关注用户群在pc端还是手机端,在微信端还是QQ端,用户群的地域、性别、年龄、居住条件、爱好、学历等,从而选择更容易触达用户的渠道。

选择好渠道后,如果公司本身就有较为精准的用户包,还可以申请开通白名单,上传号码包定向投放。

除了用户画像和定向投放,广告内容也很重要。

比如微信广告可以分为公众号广告朋友圈广告

公众号广告可以请人做内容,通过专业的内容去吸引到粉丝,粉丝数多了之后,通过活动来吸引粉丝注册,从而引导到付费。也可以请大V转发,来达到推广的目的。

其中,内容制作是要找专业的人,做金融的,就找财经记者来写,做汽车的,就找汽车编辑来写,内容的重点是深度,而不是文笔,只有深度的文章,才能影响到目标用户,而段子文章,只能吸引到眼球。

其次是要精细化运作,整理成媒体库,分类、监控不同号的注册率、注册成本、付费率、续费率等。细分到文章的阅读数,转发数,点赞数等。

朋友圈广告可以使用单图、多图、九宫格的形式进行发布,来伪装成一条不像广告的广告。单图可以将图完整地表现出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吸引到人,多图适合经过包装、主题明确的推广。

首先我们要让用户降低对广告的心理防备,其次设法将用户的注意力成功地吸引过来,最后进行转化。

其中的广告内容设计,要求我们善于创意表达、制造话题、或者创造一个场景,来激发读者的兴趣。

3、科技网站

国内外各大科技网站也都是巨大的流量入口,如CSDN,36kr,爱黑马等,人群分类较为精准,可以根据自身的群体选择适合的网站投放软文或者硬广,虽然转化率低,但是曝光量很高,能够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我们也可以分析竞品都投放了哪些渠道,取其精华,优化自身投放渠道。

还要多多挖掘更多人群精准的,还没有被其他竞品过滤掉用户的网站,一般这类网站投放费用都比较低,之前在渠道合作上有尝试跟就医160和辣妈帮合作,通过报价,是否与其他金融产品合作过,人群是否匹配来分析,我们最终选择了价格低、有互联网消费习惯,还没有其他竞品合作过的就医160合作,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网络媒体

除了以上几类流量入口,微博、搜狐、今日头条社交媒体平台和门户网站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微博也有自身的广告体系,可以请专业的微博代运营公司帮忙投放,门户网站也可以找新闻媒体营销的公司负责,他们对接了成千上万家的新闻平台,可以一键投放,价格在3000元-6000元一篇不等。

一般都是打包购买,此类公司繁多,在选择的时候谨防被欺骗,每个公司投放的效果方式也不同,有的是按照投放的媒体数量,有的不保证数量只保证能上头条,此时我们需要关注这些网站的投放效果,有没有被百度搜狐等收录,检索出来的排名情况。

在选择合作方之前,需要判断对方的网站质量,有部分公司养了大量网站账户,但是网站的质量都非常低,投放没有任何效果。

3、如何分配每个渠道的投放费用?

投放的渠道这么多,如何分配每个渠道费用投放比例,最大化投放效益?

分析现有渠道,哪些是提升注册转化?哪些是提升购买转化?哪些是提升品牌知名度?根据公司的KPI确定核心目标。

kpi是完成拉新,那应该偏向于投放潜在用户聚集的网站,广告内容方面重点针对新用户福利这块,以及针对老用户策划更多的推广福利政策,助力拉新。

同时需要提升品牌知名度,通过网盟,广点通等提升品牌曝光,但此类费用消耗过高,需要控制好成本。建议以拉新为主,品牌为辅的方式投放。

分析现有对KPI贡献度最高的渠道。评估追加费用后,投放效果是保持现有转化率还是会更大的提升转化率,还是转化率会大大降低,前两者可以持续追加,转化率降低,需要分析影响降低的因素并进行优化,直到找到最佳的投放平衡点。

对于新挖掘的渠道,建议小费用尝试,并且关注数据持续优化,将其归类为以上3类,根据目标再确定是否持续追加费用,如果效果差直接放弃。之前尝试投放360品专,发现投放的转化率很高,马上加大了其他搜索引擎渠道。如神马搜索,移动端引擎搜索等。

4、如何分析每个渠道的转化率并进行优化?

首先明确好投放策略,自身层面(持续引流、获得点击、提高转化)及竞对层面(抢占流量、削弱竞争力、降低ROI)每个渠道都有自身投放的特点,前提是做好数据埋点,做好数据收集工作,每一个投放的位置都要配置一个不同的URL。

比如:品专有很多个URL链接,我们配置不同的埋点信息,能够精确的采集到每个位置的PV,UV,ROI,CPA,ARPU值等等,这样我们可以跟踪每个位置投放不同的内容的数据表现,来优化广告内容,以及通过跳出率,停留时间等来优化跳转的页面。

比如:关键词类,对于核心的关键词,如品牌词、核心产品词、行业词,需要每天不定期的去检索,查看跟竞品的排名情况,及时的对出价做出调整,关键词可以根据时段设置是否投放或者设置不同的价位,还可以分析每个关键词的流量情况,在流量低的时间段暂停投放或者降低出价,在竞品不投放的时段,占领竞品关键词首位排名。

投放过程多尝试进行A/Btest,持续优化投放的文案及宣传图片,如每个渠道用户对什么类型的广告兴趣的度是不一样的,比如针对新用户渠道投放老用户福利政策显然不合适。

广告投放很多坑,需要持续的尝试,在投放中进行摸索,才能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想要志在广告运营方向的同学,在找工作的时候建议不要找小公司,小公司没有费用投入广告这块,即使你有资深经验,巧妇也难为无米炊。

广告投放需要学会如何使用不同的广告后台,了解投放规则,完成账户操作,持续优化,然后就是了解不同渠道之间的差异,总结每个渠道的投放经验,并通过各类手段提升投放效果,最后需要掌握如何根据KPI规划好投放的整体方案,做好效益最大化。

 

作者:近地磁场PM营,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近地磁场PM营(jdccPM)

]]>
互联网社交下半场,年轻人该去哪「蹦迪」? //www.f-o-p.com/108361.html Thu, 29 Nov 2018 09:37:11 +0000 //www.f-o-p.com/?p=108361

 

朋友圈装死,在即刻蹦迪;即刻开始从内容资讯软件转变为同好社区,并正式“宣战”十几家BAT品牌,塑造自身兴趣社交的形象。即刻转变的思路和目的是什么?它如何打造出自身品牌定位的?一起来看下吧~

最近,一些互联网大厂门口的广告,都变得「黄黄」的。

嗯,又是“大字报”TVC。

这次是即刻App,一个年轻人的兴趣内容消费和互动平台。

围绕「同好交友上即刻」,官方创作了⼀系列“警告体”海报,以9⼤品牌的公司地址为中⼼进⾏贴脸投放,对它们隔空喊话。

每篇文案都符合企业特色,比如喊话天猫,就是「醒醒,脱单才是双十一的正经事」;喊话微信,就是「都是同好的社交圈,才是我要的朋友圈」;喊话百度,就是「搜索才竞价排名,交友有趣就行」……类似这种,有七八上十张,最终落脚到「同好交友」上。

印象中,这是「即刻」首次大规模线下推广,之前哪怕是拿了腾讯的投资 ,也是轻描淡写不太声张。

这意味着:一个资讯订阅App,已经全面转向同好社区,开始了「务实」阶段。

01

可能还有很多非互联网人士,不太了解「即刻」这款软件。

即刻App,2015年就已经上线,大概从2016年开始,因为部分科技圈人士推荐,它逐渐渗透到产品、投资和媒体圈。如果你经常混迹于互联网社区,就会发现很多互联网大V,都在17年前后密集地点评过「即刻」。

很多人把「即刻」当作故去的RSS,或是iFTTT。因为用户也是通过订阅某个事件,比如「xx的几点看法」、「又有航空优惠提醒」,来快速筛选和了解信息——魏武挥将其称之为「精细化内容颗粒度」。阑夕举例说:有的书论斤卖,有的书论个卖,而「即刻」按页卖。

这种类RSS的订阅和整合,不少内容产品都尝试过。比如前谷歌设计师王俊煜的「豌豆荚一览」,和他之后做的「轻芒阅读」。用户同样可以省去下载一堆App的麻烦,直接在手机端浏览所有资讯;因为只能订阅内容源,无法解决更多需求,这两款产品未能走向大众。

相较之下,「即刻」一开始就强调订阅「事件」而非「资讯」,在使用范围和个性化方面,略胜一筹。

2016年流行的内容分发方式,一种是类似今日头条的纯算法推送,过于了解人性从而显得有点 low;一种是门户演变来的人工编辑+订阅,太不了解人性而显得非常难用。「即刻」混合了这两种模式,并且使用更细的标签划分,从而填补了二者的缺陷。

一开始,「即刻」的主题设置,绝大部分由运营编辑负责。

官方建立社区规则后,逐渐开放自建主题和动态精选功能,从而把编辑和筛选的权利,部分移交给用户。

事实上,现在的「轻芒杂志」小程序,也遵循类似的分发方式。算法「抓取」,加上用户「马克」,共同把好内容「顶」到前排。只不过,它的门槛还是太高,并且没有社区黏性。

到这里,「社区」终于出场了;因为工具属性,一群人被汇聚到一起。

如果是刚需,比如联网、杀毒、地图等,用户量足够大,基本就成功了一半。可「订阅信息」这种需求,其实有太多解决方案;「即刻」必须摆脱工具性,让用户之间建立联系,通过网络效应提高产品价值。

因此,以产品图标从黑色变为黄色为界,「即刻」这款产品分成了两个阶段:一个是以信息订阅为主要任务的工具时代,一个是以兴趣交友为主的社区时代。

目前即刻站内,已经有25万个兴趣主题。95后、00后在这里记录喜怒哀乐,找到优质的内容,发现趣味相投的新朋友。

02

这就要动百度贴吧豆瓣、知乎等社区的蛋糕了。

如果以2003年百度贴吧成立开始计算,互联网社区已经15岁了。贴吧和两年后诞生于胡同的豆瓣,共同形成了早期人们对「兴趣社区」的认知。

「兴趣社区」不是新概念,BBS时代就出现了「斑竹」、「盖楼」、「灌水」等用词。百度贴吧和豆瓣,本质上都是大型BBS。只不过,信息来源和人的汇集形式不同,前者通过「搜索引擎」,后者通过「书影音」。

百度贴吧和豆瓣小组,看起来有诸多相同之处。除了类BBS的发帖和回复机制,还有个共同点是都为零散的孤岛。不同贴吧、小组成员「老死不相往来」,用户之间没有共同情感和记忆,这对平台运营和商业化,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当然,如果能让用户在小众圈子high起来,也是一门不错的生意。可惜两款产品的设计和运营,似乎都过于强调「内容」而非「人」。

百度贴吧早期为了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允许不注册ID的游客发言,用户体系并不完整;豆瓣小组的标签大多比较广泛,类似摄影、读书、旅游之类的兴趣,其实是无法让用户形成强关联的。

不过,以上完全属于「马后炮」分析,对于一个十几岁的产品来说,它往后走的每一步,都是被推着、被动完成的。然而正是在新老用户的两难中,在纠结的自我修复中,它们可能要眼睁睁地错过新机会。

其实这几年,大家发现一个可以降低用户门槛,有利于形成用户黏性的「利器」,叫作「短动态」。各自为政的BBS被抛弃在历史长河之中,现在所有的内容产品都在「微博化」,通过鼓励用户UGC来增强彼此的联系,和对平台的依赖。

「即刻」的转向就是如此。

表面上看,你会发现早期用户把它对标成 RSS,或者订阅号,甚至资讯App;不知何时起,用户开始担心它变成了微博。翻一下版本更新日志,这种变化会更加明显:从只有订阅到热门推荐页,到动态精选,再到点赞和@功能,「即刻」一步步完成了工具到社区的转变。

另一方面,即刻在有意识地引导用户社交——不要「沉溺」于自己订阅的信息了,好歹出来找一下同好,从「偶然聊天」到「转评赞」到「关注」,再到「线下面即」,一站式解决年轻人社交需求。

03

今年2月,即刻4.0全新上线,版本介绍中首次出现「同好社区」的字眼。不久之后,官方放出一支魔性的视频广告《内个内个内个啊》。一开始「就想看点好东西」的slogan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这支15秒的广告,传播可能不算广,脑洞却相当大。大学宿舍楼栋里,女主对男主破口大骂:「内个你也敢发」、「内个你还点赞」、「内个你也敢粉」,响度一声比一声大,情绪一次比一次激动。

直到短片结束,男主和用户也不懂「到底是哪个啊」。

这里的「内个」指代不明,暗含「兴趣广泛」的意思。而短片结尾的「即刻,相当内个」,代词活用形容词,有点内涵。「即刻」想通过鬼畜的画面,打造属于年轻人的流行用语。

其实,判断一个社区的氛围浓不浓,关键标准就是看有没有「黑话」。比如前段时间的王菊刷屏时的「菊外人」「大菊已定」,背后就是粉丝对「菊文化」的认同。而即刻App的 #即话宝典# 主题中,也有「高手云即」、「即学即用」等词。

这些「黑话」虽然很有特色,但不具备细分用户,逐一打破圈层的作用。

当我们在说「同好社区」时,必须要明确一点:广泛的兴趣并不能产生联系,细分小众的同好才能引发共鸣。即刻的升级,一定程度上,是要把兴趣社区带向同好社区的时代。

因为,兴趣之外,情绪、职业、状态、经历、地理位置等都可能是让⼀个⼈和他⼈产⽣情感交流,并且获得身份认同的特征。所以你会发现在即刻有很多这样的主题:今天不开心、浴室沉思、我就想定个位、这么过分一定发即刻……

即刻的目标人群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希望找到存在感、渴望认同;通过发现同好、找到组织,即刻想帮助年轻人找到认同。

而只有垂直圈层才能建立更强的联结,更容易形成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反应在内容上,即刻锁定了六大核心圈层:搞笑、饭圈、二次元、生活方式(吃喝玩乐萌宠旅行美妆等)、情绪和职场。

2018年,「即刻」陆续赞助了《中国音乐公告牌》、《故事王2》,以及《即刻电音》,试图渗透到饭圈、二次元圈和潮流圈。七麦数据显示,近3个月即刻App下载的高峰,出现在9月8日,正是《中国音乐公告牌》开播的第二天。

即刻站内设置了相关主题和打榜入口,短期内吸引了一大批饭圈迷妹。因为这些综艺还在播出,新涌入的用户大多还很活跃,不过之后的留存就要凭运营本事了。

另外,即刻早期用户,其实是一批对阅读要求高,讨厌信息噪音的人。经过一波波「年轻化」的下沉,原有用户如何「自洽」,也成为平台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要向外扩容,就不得不开放大门。而人一多,广场就势必吵闹。所幸,「兴趣」五花八门,但锚定的用户都是「年轻人」。

互联网社区产品15年的迭代,也见证了网民代际的变迁。

近些年,新型社交/社区App创业浪潮滚滚而来,且这一赛道八九成都盯上了00后。无论中外,社交产品有条铁律是:父母多的软件,孩子就会逃离。Facebook是这样,微信亦如此。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瞄准95后、00后的App,不少以「逃离朋友圈」为设计初衷。

「即刻」虽不像知乎、抖音小红书等产品,却一早就提出「在朋友圈装死,在即刻蹦迪」的口号,并在试图引领这个潮流。

 

作者:吴怼怼,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吴怼怼(esnql520)

]]>
投放案例:美妆行业信息流广告怎么做效果更好? //www.f-o-p.com/108310.html Thu, 29 Nov 2018 03:24:51 +0000 //www.f-o-p.com/?p=108310

 

女人爱美,亘古不变

关于女人为什么爱美,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只要不是瞎子,谁都不会问这样的问题。

而我们站在营销的角度来看,“女人爱美,男人好色,小孩怕笨,老人怕死”也是人性共通的弱点。

因此无论在哪个时代,美丽永远是女性的关注点,随之而来的便是美妆行业的蓬勃发展。

一、美妆行业现状分析

1)随着消费升级,用户需求量持续稳定增长

近年来,我国美妆市场正在稳步扩大。艾瑞数据显示,2017年美妆产品零售交易规模达7098亿元,线上交易规模达2903亿元;预计2018年零售交易将达8000亿元,而线上市场规模将高达3632亿元。

在市场需求不断升级的当下,品牌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

20181129_102936_000.jpg

2)细分行业成增量重要影响因素

随着消费者使用产品类型变得日益丰富化、使用产品的步骤越来越复杂,美妆行业的细分类型也越来越多。据统计,35%的美妆消费者,在2017年增加了护肤或彩妆的步骤。

当90后、00后女性群体成为美妆话题讨论的主力军后,细分的产品类型更容易出爆款,例如,口红、面膜、防晒喷雾等。

20181129_102936_001.jpg

3)线上销售前景大,带动网络推广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发力,线上美妆消费渗透率也持续上升,商品网购习惯已形成,各大化妆品集团线上销售比例在大幅提升。艾瑞数据显示,目前美妆的线上消费渗透率已超过40%,且仍在持续增长。

20181129_102936_002.jpg

二、美妆行业用户画像

1)新一代年轻群体成消费主力军

上文中我们提到,爱美是女性永远的话题,因此女性是美妆产品消费的主力军。其中,18-28岁(90后/00后)的年轻人对美妆的青睐程度超过其他年龄段。而这些年轻群体,以大学生为例,他们有活力、有个性、好奇爱尝鲜、喜欢追求品牌和潮流,并且善于表达自己、乐于分享。

2)不同年龄阶段产品需求大不相同

除了90/00后成为美妆行业消费主力军,相对成熟的80后,他们的生活工作相对稳定,因此消费力也不容忽视。

天猫美妆数据显示,大学生更偏好彩妆用品,例如底妆、唇妆、眼妆等,其中底妆、唇妆偏好度近些年持续上升,而成熟女性更偏向护理和保养。

因此,不同的年龄段产品需求差别较大,那么我们在营销的过程中,不同的产品也要针对不同阶段、不同身份的群体来针对性的推广。

3)一线城市及海外占比较重,沿海内陆差异大

关注美妆的人群主要分布在一线及沿海较发达城市/地区;而三线及以下的城市之间占比相差不大;随着国际代购的兴起,海外用户的占比也随之增加。

20181129_102936_003.jpg

三、纯女性服务平台成美妆行业流量洼地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当2亿纯女性群体聚集在一起,会释放多少超乎想象的能量?

接下来,我们就聊聊:美妆类产品的网络营销推广,为什么不能忽视纯女性平台——美柚的力量!

1)信息流广告的崛起

随着移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迭代,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从单一的搜索引擎,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社区app、资讯app、社交app等。不同类型的app有着不同的定位和作用,而定位能让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群体,轻轻松松的找到自己的圈子。例如热爱美妆的群体,会更倾向女性、美妆等圈子/话题的参与和交流,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流内容/资讯。

而信息流广告也因此诞生,根据不同的内容、关键词、受众偏好等将广告展示给更有意向的用户,最大程度的提高用户对广告的接受度,从而唤起他们的消费需求。

2)为什么选择美柚女人通信息流广告?

a.美柚上的用户,都关注哪些美妆内容?

上文我们提到,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对美妆护肤功效关注点有所不同,据美柚女性研究院官方数据显示:

18岁以下用户最为关注清洁、美白、祛痘和保湿等;

18-24岁用户最为关注清洁、美白、过敏和保湿等;

25-35岁用户最为关注美白、保湿、清洁和过敏等;

35岁以上用户最为关注美白、祛斑、保湿、清洁和抗衰老等。

20181129_102936_004.jpg

随着天气转冷,清洁、保湿成为冬季的主要关注点和需求。

b.美妆护肤人群阅读文章偏好分析

2018年3⽉上旬阅读量最⾼的文章TOP 5 :

✓ 范冰冰分享口红试色视频,网友感慨:终于知道网红和明星的区别了

✓ 顶级化妆师教你最精致的画眉方法,初学者必看,0失误!

✓ 毛孔里常能挤出脏东西,是螨虫,记住2个“多”,毛孔干净又变小

✓ 面膜这样敷才正确,看完之后彻底傻眼,网友:这么多年白敷了!

✓ 满脸痘痘的你不敢出门?现在教你5分钟美美出门

c.美妆护肤人群阅读关键词分析

根据阅读较高的文章标题及内容分析可得,美妆护肤人群阅读频此较高的关键词有:

1)口红;2)画眉;3)面膜;4)毛孔;5)眼妆;

6)BB霜;7)痘痘;8)遮瑕;9)保湿;10)美白。

d.美妆护肤人群对品牌关注度较高

护肤品类中,膜法世家、韩束、欧诗漫、水密码、植美村、百雀羚、自然堂、花印、温碧泉和御泥坊等国产品牌关注度较高。

美妆品类中,卡姿兰、草木之心、韩后、俏美人、植美村、玛丽黛佳、欧诗漫、珀莱雅、韩束和一叶子等国产品牌关注度较高。

也就是说,品牌背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决策,因此我们在网络营销/推广的过程中,品牌的曝光和宣传非常必要。

四、案例——美妆护肤产品如何投放?

接下来我们以DHC的美柚女人通广告投放为例,来跟大家分享美妆护肤产品如何投放:

1)账户设置

确定投放目标:DHC相关产品此次投放的目的是扩大品牌影响力,同时链接到商城使用户能轻松快捷的下单。

设置投放日程:据统计,每天10-13点、21-23点为活跃高峰时间段,工作日和周末相差不大。

出价设置:投放初期,适当提高出价来争取流量。

广告受众:投放初期适当放宽限定条件,特殊人群(例如孕期、哺乳期)除外。

上线素材:DHC此次的投放,主要以品牌渗透为主,因此选取信息流大图和三图为主,同时在文案上采取“免费试用”这样一个活动来吸引潜在受众,素材图片利用明星代言人“贾静雯”来增加信任背书。

20181129_102936_005.jpg

2)广告测试

测试周期:一般为3-7天;

测试方式:

· 同个素材组(定向等条件一致)内,不同样式分别测试:

同文案不同素材图片,准备A/B两组素材;

同图片不同文案,准备A/B两组素材;

不同切入点的文案,准备2套对应的落地页来承接。

· 在测试阶段需要结合全天的流量趋势实时调整出价,在测试阶段成本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也需要时时关注数据情况。

· 测试后,经过优化留下点击率较高的素材以及转化效果较好的落地页。

3)账户优化

a.曝光优化

时间:抓住上午及晚上流量高峰期,周末设定预算持续投放,避免高点击素材投放中断。

定向:除了孕期/哺乳期这种特殊身分外,其他限定条件尽量放宽,可针对不同人群受众设定不同方向的素材。

出价:结合流量波动调整出价,出价调整幅度在20%~80%之间。

b.点击优化

行业:行业对点击率波动较大,了解行业数据同时核对行业标注。

素材样式:不同二级行业不同样式点击率略有变化。

例如:

美颜三图样式的点击率平均水平为2.87%,略高于其他样式;

祛斑祛疤大图样式的点击率平均水平为3.32%,略高于其他样式;

祛痘三图样式的点击率平均水平为3.68%,略高于其他样式。

文案:善用关键词,如DHC创意中的“免费试用”、“贾静雯”,以及补水、美白、平价、大牌、睡前等,可从资讯阅读量较高的内容标题上寻找素材亮点。

图片:明星、真人、产品、卡通等图片组合使用,美颜类真人效果更佳。

c.整体效果

DHC作为知名品牌,此次的投放主要活动/品牌曝光为主,转化效果为辅,整体来说有这样几个个特点:

· 商城作为落地页,排版简介,信息突出;

· 页面内容与素材相匹配,降低跳出率;

· 用户操作步骤较少,减少每一层级用户流失

五、美柚女人通美妆类素材案例分享

下面来跟大家分享一些美妆类产品素材案例,供参考。

1)品牌宣传案例分享:

以品牌宣传为主要目的的广告投放,创意多以产品本身、噱头(免费试用等)、美女使用场景为主,如有代言人则建议在创意上体现:

DHC

1.jpg

微信图片_20181129103154.jpg

2)效果转化案例分享:

膜法世家

20181129_102936_008.jpg

样式:单图

CTR:3%

文案类型:效果类

关键词:补⽔、面膜

20181129_102936_009.jpg

样式:三图

CTR:3%

文案:对⽐类

关键词:大牌、平价、⾯膜

六、总 结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一起来总结一下:

1)纯女性流量平台是美妆行业营销必备武器;

2)女性不同阶段的属性标签,更利于不同的美妆产品的个性化精准营销;

3)女性消费者整体比较感性,因此美妆产品的品牌和口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决策。

 

信息流广告投放http://www.iqingua.com/fuwu/

 

作者:艾奇SEM ,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艾奇SEM

]]>
今日头条和微信:两个平行的互联网世界 //www.f-o-p.com/108032.html Tue, 27 Nov 2018 09:31:58 +0000 //www.f-o-p.com/?p=108032

 

本篇文章从三个方面:算法、理念、场景来说明微信今日头条有什么不同,优势劣势各是什么。

正如机器人能否代替人类这样一个全民挣得面红耳赤的话题一样,今日头条和微信大战成为新媒体战场的第一大战,代表人工智能分发的今日头条和代表人为分发的微信孰输孰赢?

本质是传统与现代,机器与人工的区别。魏武挥老师曾写过一篇文章《公众号说破天,仍难逃传统媒体规律的制约》,写到微信公众号属于传统媒体,笔者对此深表赞同。

Keso老师也写过一篇文章《微信公众平台改变了世界,内容的赢家却是今日头条》,也是直接了当论断人工智能赢了传统媒体的事实。

正值今日头条小程序上线之际,一同来探讨下今日头条和微信公众号的不同,或者说微信和今日头条在生态上来说,优劣各在何处?

一、质的不同,算法

微信的朋友圈信息流和微信公众号内容本质上是用户创造内容的自然展现,属于人为的信息分发,基于朋友圈的链式传播和人为的主观分享,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容的价值传播和发酵,因为并不是一条有用的内容就会自始至终会被从微信公众号的顶层直抵用户,也并不是一定是所有价值内容都能得到所有用户的分享和扩散,这中间出现了无数的断层,能够被无限分发的永远是少数的热点、共鸣的话题,此其间被淹没海底的内容无数,一如传统时代的信息闭塞。

今日头条则相反,基于人工智能的搜索引擎算法推荐,所有内容经过机器算法,通过用户的使用和浏览习惯,什么样的信息推荐给什么样的人,顶层直达用户,实现了信息的精准分发和到达,高效自不必说,另外内容本身也实现了高效利用的价值。当然吐槽者不计其数,肤浅、标题党、无意义内容充斥,这是机器分发的致命缺陷,但依然是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和兴趣的一种分发,所谓通俗易懂,追热点,追娱乐八卦者居多,是人为分发向人工智能分发过渡的必经坎坷,反而是微信公众号的许多高深内容受冷落,这也是微信公众号内容传播受限的原因之一。

二、质的不同,理念

微信显然是定位于商务社交的范畴,极简的设计,即时通讯,以及高深的微信公众号内容都塑造了商务社交的基因,所以,微信定位高端,用户大多为上班一族、商务人士、明星大腕。微信天然就是商业的交易所。今日头条则不一样,拥充裕时间的年轻人居多,乐于浏览那些明星八卦,心灵鸡汤,也因此形成了今日头条和微信的“泾渭分明”,理念截然不一样。

由此,微信和今日头条根本不再一个空间内,界限明了,微信可以说是借助腾讯本身QQ的用户,通讯录等方式,结合微信的设计理念,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等,形成了现在的微信生态。所以微信目前的进化主要体现在细节的纵深,通过某一个小程序、某一个公众号以及自身的功能进行微创新,此前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流发布又撤回表明了微信官方的犹豫不定。

最开始的理念定位,决定了微信和今日头条不会也根本不可能有交集,这是由最初的基因锁决定。

曾写下《庸众的胜利》的著名知识分子许知远看不惯年轻人的种种行为,因此与现今的年轻人主导的互联网时代显得格格不入,和菜头老师写过一篇文章《许知远这个人》,文中指出了曾经名噪一时的许知远是这个时代的圈外人,微信和今日头条虽然说属于同一个时代,但本体显然不一样,所以是两个时代的物种,即使同属于互联网世界,也是两个平行的互联网世界。

三、质的不同,场景

最本质的不同是场景不同,从而导致生态根本不同,定位于微信是基于社交的内容生态,今日头条是基于内容的内容生态。微信的场景是商务社交,今日头条的场景是内容智能化推荐。

今日头条的生态是人工智能推荐长文、微头条、悟空问答、抖音短视频、头条小店、放心购等完成初步生态布局,而今小程序上线,算是完成了生态的拼图。但是今日头条本质是基于内容的内容生态,其聚集的用户也大多为年轻用户,因此内容电商板块和小程序变现这块是一个瓶颈,今日特卖的不温不热已初现端倪。

因此微信基于社交的内容生态来借助小程序来做电商和服务就相对更有优势,有目共睹,微信许多爆款小程序成就了微信的商业变现,乘车码、政务谣言等小程序也助微信实现了更多的公共价值。

笔者今天亦借此来划清一条界限,也来升级一下叫法,将媒体划分为:实体媒体、互联网媒体、人工智能媒体,拥有一切实体传播介质的媒体,包含报纸、杂志、电视、电梯、户外各类广告的新媒体统称为实体媒体,以互联网为传播介质的媒体均是互联网媒体,基于人工智能的媒体均称为人工智能AI媒体。

在此情况下,今日头条、天天快报一点资讯类均称为AI媒体,当然也是互联网媒体,微信则仅是互联网媒体,你怎么看?

 

作者:倪卫涛,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倪卫涛频道

]]>
实验引爆用户增长:A/B测试最佳实践 //www.f-o-p.com/107964.html Tue, 27 Nov 2018 04:12:41 +0000 //www.f-o-p.com/?p=107964

 

互联网下半场竞争中实现科学增长,切实让A/B测试发挥增长引擎的作用是应有之义。本文分享了A/B测试对业务转化率提升带来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团队中有效推进A/B测试及A/B测试系统科学设计实践等内容。

一、今日头条增长秘籍:A/B测试驱动

抖音可以说是现在增长最火热的公司,流行于大街小巷行走的人们手机之中,它让腾讯感到深深的危机感,被迫应对,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抖音就呈现出现象级爆发式增长。

其母公司字节跳动,估值750亿美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讲究实验、以A/B测试驱动科学增长的公司。

A/B测试对头条系产品来讲是很自然的事情,整个公司从最高管理层张一鸣开始就非常注重。36Kr曾在一篇报道中写道,“头条发布一个新APP,其名字都必须打N个包放到各大应用市场进行多次A/B测试而决定,张一鸣告诉同事:哪怕你有99.9%的把握那是最好的一个名字,测一下又有神马关系呢?”

今日头条从起名字开始就运用了数据思维,创始团队没有头脑风暴,没有投票,没有老大拍板儿,而是采用科学实验的方式,通过数据观测确定了头条的名称。

他们将App Store上各类免费榜单的前10名整理出来,然后根据名字归类(朗朗上口白话类,内涵情怀类,模拟特殊声音类,公司名+用途类等),分析那各类数量占比。分析结论是朗朗上口的大白话效果最好。

其次,分渠道A/B测试,确定先验效果类似的发布渠道,分别投放,界面功能logo完全一样,统计各个渠道的用户下载和活跃等核心数据指标,最后测得《今日头条》效果最好。

二、什么是A/B测试?

A/B 测试是一种产品优化的方法,为同一个优化目标制定两个方案(比如两个页面),让一部分用户使用 A 方案,同时另一部分用户使用 B 方案,统计并对比不同方案的转化率、点击量留存率等指标,以判断不同方案的优劣并进行决策。

上面图示就是一个典型的A/B测试范例。

在A/B测试比较成熟的公司中,可能并不局限于只有A、B两个版本,可能会有ABC测试、ABCD测试,甚至是ABCDE测试。

有一些情况,可能会出现比较特殊的A/B测试,比如说AAB测试,因为需要验证整个AB测试系统的准确度,需要设置两个对照组,所以叫AAB测试。

不管同时运行几个实验,我们都可以将它们统称为A/B测试,英文为ABtest或ABtest。

结合公开数据和行业深度调查,我们整理了行业A/B测试频率概览图,其中可以看到,公司市值或体量与A/B测试频率呈正相关关系。

谷歌等大体量公司,它本身具有较为成熟的A/B测试系统与数据分析平台,平均每周A/B测试就多达2000个A/B测试,其中包括一些相对复杂的实验,如推荐算法A/B测试,也有相对简单的A/B测试。至于国内BAT等一线互联网公司,它们每周也会进行上百个A/B测试。

在与我们合作的大部分公司当中,行业分布广泛,比如互联网金融电商O2O等厂商,它们自身没有能力和精力自研一套成熟的A/B测试平台,所以他们选择与Testin A/B测试合作,将A/B测试服务快速应用到业务中。

比如,某互联网金融用户,在使用Testin A/B测试前,每周只能做0.1个A/B测试,使用了云测A/B测试服务后,大大提升了A/B测试频率,每周跑大概30个A/B测试实验。

当然,在其每周30个实验中,约有1/3的实验会取得转化率指标提升5%-30%的效果,剩余2/3的实验效果并不理想,未取得较好的数据指标提升。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大概2/3的产品设想并不符合预期,就是说转化率其实没有原始版本好。这个也是为什么需要A/B测试的根本原因,凭借产品直觉去做产品决策,但2/3的改进并不是最优解。

上述图表展示的是微软必应搜索引擎A/B测试增长曲线,覆盖Bing从2008年到2015年的时间的A/B测试实验增长情况。

可以看到,在Bing产品初期,每周A/B测试频率维持在10~50个,到2012年之后,Bing A/B测试每周频率进入快速增长。

图表右下角绿色曲线,是Bing移动端的A/B测试频率增长曲线。通过该图表,我们可以看到,Bing非常看重并认真实施A/B测试实验,以驱动数据增长,促进业务发展。

三、A/B测试应用场景及案例

我们先看下A/B测试在移动应用中的四大应用场景,分别是App、落地页、后端算法和小程序

APP端是目前移动互联网增长的主要载体,PC或H5(如常见的朋友圈刷屏活动)或者广告投放落地页面等则可以归为落地页,还有后端算法场景,如推荐算法、广告算法、千人千面等等。

目前增长最快的应用场景,则是小程序。

在不同的场景,A/B测试的侧重点也有不同,但最核心目标仍然都是围绕业务的增长展开,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北极星指标」,或者是 DAU、MAU等在A/B测试中设定的具体目标。

案例一:相机拍照类应用

以Camera360为案例,它选用Testin A/B测试服务帮助其进行产品优化决策。

该案例是其产品商业化过程中的一个尝试,希望提升商店中表情包或道具的付费比例,但要完成付费指标,首先要提升商店入口点击率

所以,他们设定了多个商店入口方案(更改图标样式、文案),通过A/B测试来验证哪个方案可以最大化提升商店入口点击率。

在验证过程中,他们也针对人群目标做了相关定向测试,如日本、中国、韩国等区域,最终他们针对这一入口同时上线7~8个测试版本,通过A/B测试,将整体点击率提升了80%左右。

案例二

本案例为互联网理财行业的App,他们期望通过更改签到按钮的文案提高签到人数,从而提高留存率,按钮文案由「签到」改为「签到赚钱」,并进行A/B测试,为A、B版本分配了各5%的流量

在经过测试后发现新版本的签到次数比原始版本签到次数提高4.17%,其中95%置信区间结果显示小范围人群的试验结果推广到全量用户之后,有95%概率获得1.7% 至 6.6%的提升;p-value小于0.05,显示新老版本有显著统计差异,Power 为100%,说明统计功效显著。

通过这次简单的A/B测试,就极大提升了App留存率。

本次测试,也借助Testin A/B测试的可视化功能,直接修改相关元素属性就实现了对照功能,无需开发人员介入。

那产品什么时候需要A/B测试呢?

我们知道进行A/B测试需要成本,比如需要开发多套版本,需要搭建可用的A/B测试及数据分析平台等。

从投入产出比考虑,进行A/B测试平台有2个必要条件,一是产品决策影响大,二是产品方案选择困难。

如果某决策对产品影响很大,但选择不困难,则没有必要进行A/B测试,比方是否决定给App增加微信及第三方登录方式,这对产品影响很大但决策并不困难,因为业界已有常见的解决方案。

再比方说,添加某很细小的功能,且该功能入口极深、用户量不大,那么A/B测试优先级也并不高。只有当一个产品决策同时满足影响大和选择难这两个条件的时候,才最适合进行A/B测试。

拿我们自身进行的测试来说,我们会基于功能影响大小、选择困难程度,对要做测试的功能做好优先级排序,然后判断哪些功能要做A/B测试。

四、A/B测试落地三要素

通过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如自如、36氪、子弹短信或51信用卡等众多增长团队交流,我们发现A/B测试做到落地有三大关键要素:

  • 第一,人的因素,或者说整个团队的思维习惯、思维方式。
  • 第二,业务流程,就是增长工作流程。
  • 第三,工具

展开来说,在「人」的角度上,要求整个团队具备数据驱动增长、A/B测试驱动决策的思维习惯,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同时,如果增长或产品团队负责人本身不具备这种意识,认为A/B测试无关紧要,比较依赖经验进行产品优化决策,那么A/B测试做起来也很困难。

对APP也好,包括现在的小程序也好,新型产品层出不穷,产品面对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加之目前互联网流量红利期逐渐结束,获客成本增加,如果想继续获得业务增长,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落地A/B测试、以数据驱动增长这一路径。

行业发展趋势决定所有团队都会慢慢迁移到用科学的实验进行增长这条路上来,即使你现在的团队推进A/B测试困难,但是我相信不远的将来,A/B测试将是最重要的产品增长驱动力。

我曾与较多欧美增长同行进行过深入交流,有一个很深感受就是他们的互联网企业中 A/B测试氛围更强,主要因为美国人工成本相对较高,他们特别注重投入产出比,所以他们很早进入到精细化运营阶段。

在业务流程上:

  • 第一,需要注意你的产品是什么形态,是依托APP、小程序、公众号还是Web网站。不同的业务场景,A/B测试落地方案也会不一样。
  • 第二,要考虑A/B测试是否很好融入到了产品迭代或增长团队工作流程中去,最佳实践就是做到将整个产品优化迭代流程、发版节奏与A/B测试紧耦合,形成流水线作业,这也是BAT等公司能够把A/B测试每周频率做到那么高的原因。

在工具方面,一种是自研,另外一种是使用第三方服务。

自研的话,在可控性、业务耦合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对一般企业来讲,其研发成本、人力成本很高,开发A/B测试服务还涉及到较为严格的数据统计,需要配置专业的数据分析师。

如果使用目前市面上的第三方工具,比如Testin A/B测试服务,可以最大化降低成本、加速业务落地A/B测试服务。

比如,某小程序用户当天接入Testin A/B测试服务后,当天就运行起三个A/B测试实验。无论是自研还是使用第三方工具,关键在于适合自身团队。

五、A/B测试最佳流程实践

A/B测试最佳流程,可分成四个步骤:

  • 分析数据:分析现有原始版本的各项数据指标,如注册转化率等,比如说注册转化率仅有10%,针对这一转化率提出想法;
  • 提出想法:比方说要改进注册流程,之前用户需要输入短信校验码,计划改成图片校验码,形成改进备选方案。有了该基本假设后,预估大概率可以提升转化率;
  • 重要性排序:限于团队资源有限,无法把所有需求想法全部都去验证,这就需要做重要性排序,选择最重要的这几个改进方案去做A/B测试,接着进入第四步;
  • A/B测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监测A/B测试数据,结果一般有两种,一是数据证明实验无效,一是证明实验有效。我们经过大量测试发现,大部分进行的A/B测试实验,1/3被证明有效, 2/3被证明无效(与原始版本效果差别不大,或者比原始版本效果还坏)。

这里需要大家注意,不是所有的实验都会被证明对指标增长有显著效果,如果是这样,我们就没有必要进行实验了。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告诉自己的团队成员不要灰心,正因为某些实验被证明无效,我们才会找到有效的增长方式。

实验失败是大概率事件,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测试频率、持续测试,而非浅尝辄止,又回到经验主义决策的老路上。

如果你的团队从来没有做过A/B测试,有三点建议给到大家:

  1. 从最简单的文案A/B测试开始,比如说测试关键按钮中不同文案的转化率;
  2. 多做团队间的经验分享,多分享你的成功经验,有效果的事情大家都愿意尝试;不要天天去分享失败的经验,如果过多分享失败经验,会让你包括你的团队对A/B测试产生质疑,影响团队士气;
  3. 可以优先使用第三方免费的A/B测试工具,比如Testin A/B测试,目前支持App、Web/H5、小程序。

六、企业A/B测试成熟度模型

上面介绍了落地A/B测试的三大关键因素,以及A/B测试的最佳实践流程。在这部分,为大家分享企业A/B测试成熟度模型。

我们把企业A/B测试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大规模应用阶段。该能力的成熟度最核心指标,就是每周能做多少个A/B测试。

处于起步阶段,平均每周能做0~1个A/B测试,整个组织架构处于开始尝试A/B测试阶段,但内部没有成型的A/B测试实验平台,仍使用最简单的分流方式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实验。

此时的A/B测试并不是一个标准的A/B测试,从实验评价体系角度来看,已经设定一个最基本的指标,比如说转化率,但仍没有体系化。

何为体系化指标?也就是从单一指标演进为多维度指标体系,系统跟踪实验对产品的多方面影响。

第三个阶段就是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这个时候每周能做到3~10个测试,A/B测试已经成为产品迭代流程的一部分,并需要可视化A/B测试,后端A/B测试等高级功能,以便满足多样的A/B测试需求。

在成熟和大规模应用阶段,提到了一个名词OEC。OEC,可以理解成综合评价指标,可能是复合型指标,在很多单项指标通过加权平均后得到。 通过OEC的设定,指导整个组织的业绩发展。

七、A/B测试系统设计能力

上面分享了如何落地A/B测试。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下设计一个典型的A/B测试系统,需要具备哪几点能力或特征:

1. 科学流量分割

包括唯一性、均匀性、灵活性、定向性及分层分流。

  1. 唯一性是指通过精准且高效的Hash算法,确保单个用户每次登录应用时被分到的试验版本是唯一的;
  2. 均匀性,则是确保分流人群,各维度分配比例均匀;
  3. 灵活性,则需要支持用户随时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调节实验版本之间的流量分配比例;
  4. 定向性,则是可以根据用户标签来实现精准定向分流,如根据用户设备标签及其他自定义标签特定分流;
  5. 分层分流,则可以满足并行进行大量A/B测试需求。

左:未开启分层分流机制;右:开启分层分流机制

这里重点介绍下为什么需要分层流量分割机制。如果没有分层流量机制,则存在如下限制:

  • 每个用户最多只能参加一个A/B测试实验
  • 多个实验不能同时使用全体用户进行测试,可能因为人群覆盖度不够高导致结果偏差每个实验的可用实验流量受限于其他正在进行的实验,缺乏灵活的流量分配机制

有了分层流量分割机制,就可以很好地满足并行进行不同业务或不同场景,或者不同产品模块之间的A/B测试需求。

  1. 科学统计算法
  • 科学统计,使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可靠的试验结果;
  • 区间估计,给出95%置信区间,避免点估计带来的决断风险;统计显著性判断,通过p-value来判断不同实验版本之间差异显著性;统计功效判断,通过Power来判断不同实验版本统计功效是否充足;精益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去噪音处理,去除噪音数据,以提高统计结果的质量。

上面就是基本的分享内容,限于篇幅,更多A/B测试后面有机会再与大家分享。

 

作者:陈冠诚,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云测数据(testindata)

]]>
信息流文案定向都一样,为什么CTR相差183%? //www.f-o-p.com/107915.html Tue, 27 Nov 2018 02:27:19 +0000 //www.f-o-p.com/?p=107915

 

今天,我们想讨论一个严重影响优化效果,却常被Feed优化师忽略的问题:

文案写得很6,为什么我的Feed效果还是不行?没想到,竟然被配图坑大了!

不信,请看下面这道选择题。

现在,这里有两则信息流消息,文案一样,但是配图不同,请问你更愿意点开哪一条

第一条:

第二条:

你的答案是?

我们真实的投放结果显示,更多用户选择了第一条。它的CTR是1.37%,但第二条CTR只有0.69%。

没选对配图,为什么CTR会下降?

同样的文案,不同的配图,为什么第二条广告的效果不如第一条好?

这得从信息流环境下的广告受众说起。

其实,我们所接触到的广告,目标受众大都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受众:高动机的品牌认知用户

这类目标受众对产品存在比较强烈的需求,或者对广告主的品牌有比较强烈的好感。

这时候,广告主用具有个性的图文来突出产品效果,用户不会觉得反感,反而会觉得自己被这款不错的产品吸引。

比如七夕时,想买Zippo作为礼物的用户就很容易被这样的广告吸引:

对这类用户,我们的广告配图可以更大胆地强调广告感,PO上产品效果图,以便直接突出卖点,吸引用户注意。

听起来倒是很不错,但是(敲黑板),信息流环境下的用户都是这样的吗?

显然,大部分情况下,信息流环境下的用户只是在浏览资讯而已,广告主推荐的产品不一定是用户急需的,广告主的品牌也不一定是用户所偏爱的。

刚刚所讲的这种策略,在信息流中并不能普遍适用。这是信息流优化师们很容易踏入,但后果很严重的雷区。

第二种受众:低动机的潜在消费者

那信息流环境下的用户大都是什么样的呢?

事实上,更多信息流用户是需求动机比较低的潜在消费者。

根据我们的定向,他们是可能会对广告主的产品产生兴趣的这么一群人,但不一定对产品有迫切的、强烈的需求。

他们看到信息流广告的时候,很可能正在看

时事、看段子、看体育赛事或者其它有意思的资讯。

我们要吸引他们的点击,最好使用有吸引力的实拍图片,让用户觉得这是一条真实的资讯,好奇地点进来看看。

比如刚刚的第一条广告,显然就使用了这样的策略,效果比第二条明显要好许多。

这种看起来很真实、毫无广告感的图片,我们叫做原生图片。

比如下面这种就是原生图片:

而这种显然就不是:

文章开始的案例中,第二条广告使用的也不是原生图片,相应地,它的CTR比第一条低很多。

好配图搜索,帮我找到原生图片?

知道了要使用原生图片,为广告配图是不是就易如反掌了呢?

其实并不是。

现在优化师们经常使用各类搜索引擎搜索配图,或者由设计师PS图片。但是,搜索引擎上的图片参差不齐,各种各样的图片混在一起,不容易找到适合的原生图片;而设计师PS出来的效果图,广告感又过强,也不适合作为原生图片来配图。

即使我们知道信息流广告要配原生图片,找到合适的图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百度准备了一款能根据文案内容自动推荐原生图片的工具——好配图搜索,百度商业推广客户可以在笔心创意引擎网站或信息流推广后台里免费使用。

(使用该工具前,建议阅读全文,以便了解一些原生图片的搭配原理,进一步提升广告效果)

好配图搜索的产品界面是这样的:

图片搜索结果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看到,好配图搜索出来的都是典型的原生图片。

通过信息流推广后台,我们可以使用好配图搜索:

或者直接百度搜索笔心创意引擎,进入http://funeng.baidu.com,也可以使用这款工具:

目前,已经有以下六个行业抢先体验到了好配图功能,其余行业正在上线中:

3张原生图片,怎么搭配最好?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好配图工具找到合适的原生图片,但当我们要为广告配3张图片时,这3张原生图片怎么搭配呢?

哪张做一图,哪张做二图,哪张做三图?

是都放实拍图片,还是都放截图?

应该放转账记录,还是放年轻美女?

选择这么多,究竟怎么搭配效果才最好?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3张图片的选择,我们将其拆解为三个策略。

策略一:有声有色

找准文案中最能打动人心的部分,配上相关的场景实拍图

比如说,“别教孩子英语了!你教的都是错的!!!(家长必看)”这句文案的配图是这样的:

这张图用孩子委屈的表情唤醒家长的反思,“我教的是错的吗?怎么教才对?”

以及文章开篇的案例中,“装修工亲身经历:加盟集成墙自己当老板,第一个月挣了5万”,有一张配图是这样的:

这张图用“当老板”的场景唤醒装修工的梦想和欲望,让他们好奇这个问题——“我怎样才可以当老板?”

这种策略,我们称为“有声有色”策略,它的主要特点是:用一个具体的场景打动用户,让用户回想起类似的场景,意识到自己的生活里存在着某个需要被解决的问题。

一张情景感强烈的配图,可以让用户感同身受。

策略二:有理有据

找准文案中最能突显广告主卖点的部分,配上一张证明图片

比如说,“最新消息:高达2万借款,快至30分钟到账,测测你能借多少”,这条文案有一张配图是这样的:

这张图用了30分钟前的借款到账截图,证明这款产品真的能30分钟放贷,让有相关需求的用户感到信服。

以及文章开篇的案例中,“装修工亲身经历:加盟集成墙自己当老板,第一个月挣了5万”,有一张配图是这样的:

这张图用53284.70元的支付宝余额证明在这里真的可以一个月挣5万,让想赚钱的装修工感到放心。

这种策略,我们称为“有理有据”策略,它的主要特点是:摆出一个证明产品卖点的事实,赢得用户的信任,让用户相信这款产品可以解决自己刚刚想到的问题。

一张有理有据的配图,让用户更加信服。

策略三:有模有样

通读整条文案,把握文风并配上一张风格相似的图片

比如,在文章开始的案例中,“装修工亲身经历:加盟集成墙自己当老板,第一个月挣了5万”,这句文案给人一种新闻报道的感觉,不妨使用一张新闻图片作为配图。效果是这样的:

喜报:特价机票又来啦!低至1折起!”,这条文案给人一种有好消息,大家奔走相告的感觉,不妨使用充满喜感的聊天记录作为配图。效果是这样的:

这种策略,我们称为“有模有样”策略,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读整条文案,配一张符合文案风格的图片,使图片和文案更加契合。

一张有模有样的配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我们看了全网的feed文案,发现能契合各类文风的图片大致有下面这三种:

一、新闻感:新闻、推送式通知、热搜榜

这些图片适合配新闻感比较强的文案。

二、互动感:神评论、短信聊天、推送式短信

这些图片适合配含有他人推荐、奔走相告、喜报等具有互动感的文案。

三、专业感:文字表格、图表、排行榜

这些图片适合配盘点哪些品牌好、分析为什么某款产品效果好等具有专业感的文案。

运用以上三个策略,我们就能挑选出三张合适的图片,组合出最好的配图效果。

选好配图,CTR提升183%

看完今天的文章,我们发现,关于配图工具和策略主要有这几个要点:

1.信息流环境下,原生图片效果更好

2.好配图工具,可帮我们找到原生图片

(百度搜索笔心创意引擎:http://funeng.baidu.com)

3.原生图片的搭配,有3个基本策略

在定向和文案都一样的情况下,通过优化配图,广告的CTR能得到有效提升。

比如下面这些例子。

使用我们的配图工具和策略,CTR提升了183.5%:

使用我们的配图工具和策略,CTR提升了42.1%:

使用我们的配图工具和策略,CTR提升了50.3%:

亲爱的优化师,为什么文案写得很6,Feed效果还是不好?

别忘了,优化配图也是一个提升效果的重要途径。

 

信息流广告投放http://www.iqingua.com/fuwu/

 

作者: 佳鑫 ,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后厂村广告局(hcc_guangg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