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Fri, 26 Jul 2024 09:17:1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1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朋友圈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朋友圈广告避坑指南! //www.f-o-p.com/350569.html Fri, 26 Jul 2024 09:17:18 +0000 //www.f-o-p.com/?p=350569

 

朋友圈广告传播效果的好坏不能简单地对某一个因素进行判断,用户在复杂的传播环境受到内容、功能及形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编针对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存在的问题从广告技术与功能、广告内容与形式、用户信息安全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归纳了其原因。

一、 广告投放精准度与交互功能缺乏竞争力

目前,微信用户对于朋友圈信息流广告投放管理系统的技术与基础功能的认可度仅在五成左右,表现非常一般。广告投放前的智能分析是一个相对精细的工作,系统通过用户所反馈的信息整理成为相关数据,再通过定向能力将人群分类。用户产生的数据瞬息万变,微信平台采集用户信息基本依靠被动的互联网技术,极易在传播过程受到干扰而造成失真,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下一次广告投放的精准度出现问题。另外,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与用户的互动基本依赖广告内容、好友之间的联系实现,缺少主动引导。

从投放技术来看,广告内容相关性、广告推送频率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第一,广告内容的相关性即投放精准度,从市场调查的用户反馈来看,效果一般,微信智能投放管理系统没能准确掌握大部分用户的核心特征,以至于精准度不够,无法引起用户的兴趣,进而实现广告关注;

第二,从广告推送频率来看,微信平台对于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商业化的行为较为克制,每日发布频次在用户可接受的范围,考虑用户体验的前提下,通过发布频次的动态调整进行创收未尝不可。

从交互功能方面来看,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的互动依赖广告主在内容创作过程中的设计辅以用户点击实现,还有就是依靠好友之间的简单沟通。如最近京东在朋友圈投放的广告,用的便是“点赞-翻转”创新玩法的方式,还有Tif*any今年情人节的广告植入了引导用户产生互动的品牌彩蛋(上传照片送相框及钻戒礼盒换新活动),还有陈*辛为苹果拍的视频融入浓厚情感都有可能激发用户参与。然而,当用户的点赞与评论若得不到可见好友的点赞与评论,所有假装成为好友的明星代言广告,永远只能是冷冰冰的内容,随着时间与朋友圈内容流逐渐消逝。例如小编微信*下品牌广告(如图1),当用户在下方评论以后,没有任何反馈。

(信息来源:小编朋友圈广告)

二 、广告内容与形式同质化严重

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内容与形式同质化严重,主要指的是部分中小品牌广告主发布的常规式卡片广告和基础式卡片广告内容没有亮点,广告语的形式及照片内容高度雷同。其中常规式卡片广告的问题最为严重。例如服装类广告的展示图都是一件没有任何亮点的衣服。这种没有趣味性和创意的广告内容,极容易让用户产生审美疲劳,逐渐摧毁着朋友圈的用户体验。

在互联网经济的推动下,中小企业广告主为了生存,不停地寻找捷径,期望节约成本实现快速创收,一昧跟风采用模板化生产,各种重复的、过时的广告形式与内容至今还出现在朋友圈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朋友圈信息流广告的内容生产有了更大的挑战,而强互动、重温度及明星代言的朋友圈信息流广告主要集中在一线品牌,总体数量较少。

另外,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的投放形态还对同质化问题有着负面影响。全幅式卡片广告与选择式卡片广告两种广告形态颇受用户喜爱,但合作门槛竟百万起步,碍于广告投入的成本考虑,大部分中、小企业主选择了常规式卡片广告与基础式卡片广告(如图2),低水平、小成本制作出来的不知名广告涌入用户的朋友圈,这类广告难以进行区分且没有任何特色,用户逐渐出现审美疲劳,对于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开始出现回避反应。

(信息来源:小编朋友圈广告)

三 、用户信息安全引担忧

目前,电商、外卖、手机银行等互联网服务已全面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已经习惯于输入自己的姓名、手机号、地址、银行卡号和其他隐私信息,来获得便捷和高效的服务。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个人的生物信息学,如指纹解锁和面部识别,也成为了消费者支付和解锁登陆的特殊密码。人们享受着大数据时代前所未有的便利,却忽视了个人信息安全这个问题。

用户通过个人设备进行操作出现行为轨迹后,朋友圈就会显示同类商品广告,有时还会显示“你有多少个共同好友可能会收到此广告”等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广告。而微信用户的态度是“它是怎么知道我对这个感兴趣?”、“为什么最近总会给我推送这个?”,人们一方面享受着定向广告的便利,快速地寻找自己需要的商品或服务;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隐私得不到保护。

网民在网上搜索、浏览和购买商品本质上来说是用户的自主行为,用户有权公开或保密,但定向广告却私自收集用户的网络搜索、浏览、购买行为信息并据此向用户精准营销,让客户不堪其扰,关于定向广告侵害个人隐私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比如小编前一天刚在其它应用浏览了汽车相关的信息,朋友圈次日便出现同类别广告(如图3)。所以在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投放过程中,怎样兼顾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推送的安全性和客户的浏览体验,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

(信息来源:小编朋友圈广告)

微信朋友圈广告不同于传统广告模式,我们在投放微信朋友圈的广告中,要注意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优势,使投放效果达到最大化。

]]>
朋友圈高客单销内容营销SOP //www.f-o-p.com/347380.html Tue, 18 Jun 2024 07:32:01 +0000 //www.f-o-p.com/?p=347380

 

从面销到电销再到当下的网销,从传统销售到顾问式销售再到集客式销售,销售行业的名词每年都在常换常新,所有的变化都在指向一个关键词:销售效率。销售效率具体到业务指标,是客户平均成交周期,这篇文章想聊的,是如何通过销售朋友圈运营,来提升客户平均成交周期和成交转化率。

以微信/企微为触达媒介的网销模式,是将企业市场宣传搬进了客户的朋友圈,对客户的营销不再局限于与客户1V1沟通的时间范围内,而是24小时的营销。

但,你家的销售会发朋友圈吗?

这篇文章比较长,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来说明销售不愿意发朋友圈的原因,下半部分说明销售发朋友圈的具体技巧及方案模版。

如果前面内容太长,我把结论先放在这里,你可以直接拖到后面看具体技巧部分。

本文核心观点:

1.销售为什么要发朋友圈

所有的营销动作改变,都是为了提高销售成交效率和销售人均单产,以有限的人力投入获得更高的业绩回报。

销售更看重天使客户,天使客户确实能够帮助销售人员实现快速成交,提高人均单产,但天使客户不能依赖于市场获客线索的供给,更需要在用户需求教育环节建立用户认知,把市场部搬进客户的朋友圈,是成本最低,覆盖链路最全的营销方式。

所以,销售需要发朋友圈。

2.销售为什么不发朋友圈

业绩压力导向下的销售团队管理模式,让销售的精力会选择投入在对成交更有显性结果的事情上,与其自己培育天使客户,不如在新流量中去挖掘已有的天使客户。

在成建制的团队中,销售只解决成交的最后一公里,相较于代理商老板、微商、个体IP、保险经纪人、大客户售前顾问等人群,缺乏自主经营意识,缺少打造个体IP的个人意愿、目标驱动力和内容素材。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销售不知道如何经营自己朋友圈的问题。

3.销售该如何发好朋友圈

B2B销售的朋友圈运营,以打造人设、塑造信任感为目的,在人设上,从传统的叫卖式销售,转变为具备自主经营意识,为客户提供整体价值服务的独立个体。

日常朋友圈内容更新的主线围绕着客户服务的具体行为来展开,不要刻意的设计朋友圈的内容,而是挖掘客户服务过程中的闪光点,通过合理的文案包装,把日常行为呈现在朋友圈。

朋友圈营销SOP这个部分,提供了3个模版工具,分别是人设定位模版、人设装修模版和内容设计模版。

除了理清朋友圈营销思路,在文章的最后还讲了一个具体的团队活动方式,在销售团队内部推广朋友圈营销行为,真正进行落地。

好了,以下为正文,全文10000+字,看不完记得收藏。

一、B2B销售们,真的缺销售线索吗?

B2B销售缺的不是销售线索,缺的是有预算、是关键决策人、需要快速上线产品、对品牌信任、产品/服务能满足的明确且强烈需求的客户。

这样的客户,我们一般称之为“天使客户”。B2B销售不缺销售线索,而是缺“天使客户”。

1. 缺的不是销售线索,而是天使客户

最近服务的一家做五金采购平台的企业,SEM渠道获得的每1000条线索中,只有20条符合天使客户的特征,大约有100条满足天使客户的4个条件,而40%的线索特征是有当下需求,但其他信息不清晰,30%的线索特征是目标客户但当下无需求。

从我个人观察到的事实来看,这样的用户分布比例,并不算差。如果是电话陌拜、线下地推、展会或者是新媒体渠道来的线索,高意向客户的比例还会更低。

To B业务在营销获客上,经常会陷入要数量还是要质量的两难选择,而背后的原因,是销售人员的精力。

市场部经常会指责销售人员没有认真对待线索,没有深度挖掘客户需求,而销售人员会说分配的线索质量不高,不够精准。

站在销售的立场上,面对业绩压力,当然希望客户来了就买,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成交,来完成业绩目标。而站在市场获客的立场上,面对有限的营销预算和营销渠道,自然希望销售死磕每一条线索促进成交,来证明自身的获客能力和精准度,通过转化率和ROI向公司争取更多营销预算。

所以,B2B销售缺的不是销售线索,而是来了就能转化的“天使客户”。

2. 天使客户的典型特征

在过往的项目经历中,我们会做天使客户的调研,了解天使客户是如何产生的。

虽然行业不同、产品不同、客户人群不同,但天使客户的特征却有共通性,天使客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市场教育中,一步步被培养出来的。

B2B客户成交需要同时满足需求、信任、营销3条线,而天使客户一般是自带需求和信任,只需要解决营销问题,强需求和高信任的产生,通过调研发现,一般会来自于这5种类型,从上到下,占比逐级提升。

1)趋势认知型

趋势认知型客户指关键决策人有自主认识发展趋势的能力,通过对行业、业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变化观察,自主产生需求,在市场中寻找适合的产品。

B2B企业在市场营销中,通常扮演着引领行业发展的趋势教育者角色,而趋势认知型客户不需要被教育,自主产生基于趋势的需求,找到与自主意识同频的产品/服务。

趋势认知型客户在天使客户中占比最小,更看重产品/服务的解决方案是否与自身对趋势的判断相一致。趋势认知型客户是to B服务新品牌最理想的种子用户类型,也是to B新品牌验证PMF的最佳用户类型。

举例:你是一名营销负责人,我的产品是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在AI的发展趋势下,作为营销负责人,你意识到有机会通过AI对话机器人进行获客线索的承接和意向等级判断,也就是通过AI来代替SDR的工作,缩短客户旅程。这是自主产生的需求,于是你开始主动寻找这类产品的解决方案。

你可能在某个社群里抛出这个问题,或者主动搜索AI营销机器人这个关键词,找到了我的官网、文章,初步判断我的思路与你一致,于是留资,我们进入到方案演示环节。

2)问题驱动型

问题驱动型或叫痛点驱动型,在自身业务/管理中意识到问题,主动寻找解决方案。

这类客户需求指数高,但对品牌的信任指数低,更看重服务品牌的行业排名、同类客户的成功案例,产生初步信任,在具体解决方案演示中,增强信任。

在营销环节中,对问题驱动型客户的获客,更依赖企业对需求场景、核心价值主张的定位及解决方案的呈现。

举例:你是一名营销负责人,我的产品是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市场获客的负责人向你反映,说销售部门没有认真对待分配的线索,销售负责人说线索他们都跟进了,但意向率比较低,线索质量不高。市场负责人说销售同学的首次跟进时间、跟进频次、沟通话术都没有按照标准执行,销售负责人并不承认,对于电话跟进不及时的线索,负责人说都通过微信跟进了。

于是你意识到,你需要有一个能够监测到销售与客户沟通记录的产品,于是你开始主动寻找这类产品的解决方案。

3)需求教育型

需求教育型是在外力影响下,意识到问题,被动产生需求。例如在行业大会分享中,参会者听到了某个解决方案,相较自身当前使用的解决方案更有效,从而产生需求。

由于需求教育型客户是在被动影响下产生的需求,因此需求唤醒和产品认知这2个环节,大概率是一起完成的,也就是谁唤醒了客户需求,谁的解决方案就更容易被客户信任,客户更倾向于选择唤起其需求的品牌/产品/人。

举例:你是一名营销负责人,我的产品是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我在一次线下沙龙分享中,讲解了客户注册旅程追踪的案例,能够监测到客户搜索的关键词、浏览过的内容、进入留资落地页的停留时间等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来判断客户的意向需求。你们的获客环节没有做到这么精细化,还是要通过询问客户来了解客户需求,你觉得这些数据能够让销售在首次沟通前准备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于是产生了需求,再加上我分享的成功案例与你的行业相匹配,于是在分享结束后你主动找到我了解产品详情。

4)解决方案驱动型

解决方案驱动型指客户看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需求。与需求教育型客户不同的是,解决方案驱动型是已经意识到自身问题,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找到了更好的选择。

例如在行业大会分享中,听到了某个解决方案,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和调整方式,但演讲者的解决方案并不适合自身业务,就进入到自主寻找解决方案的环节。

谁的解决方案更匹配客户业务,客户就更倾向于选择谁,客户信任来自于解决方案的匹配度。

举例:你是一名营销负责人,我的产品是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你在一次大会分享中,听到嘉宾分享的案例是通过AI自动分析客户需求并判断意向等级,在详细了解对方的产品后发现,对方是基于客户企业庞大的自有数据库进行的AI训练,而你的数字化程度不高,且客户体量也小,不能支撑做这种训练。

于是你开始寻找同类解决方案,而我的解决方案是我自有庞大的用户数据库,能够匹配出你的用户类型,完成AI的训练,你找到我希望详细了解这一解决方案。

5)他人意见影响型

在B2B营销中,他人意见影响型,是老客户转介绍的主要用户来源。

他人意见影响是指受周边环境影响,可能是决策人自己的人脉圈、行业交流圈等等,看到他人取得成功后,产生了改变的意愿和需求,因此会更信任让他产生意愿和需求的人。

举例:你是一名营销负责人,我的产品是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你的业务刚验证了PMF,需要进行销售团队的扩张,过去销售人数少,通过excel就可以进行管理,但销售团队人数一下要增长到上百人,你在考虑销售团队管理方式的问题。于是你找到你信任的人请教,他告诉你通过CRM系统进行线索管理是大型销售团队的必备基础,于是你问他用的是哪一家,用的怎么样,他把我推荐给你,直接进入到方案演示环节。

6)小结

这5类天使客户,总结起来,又有一个共性特征:自带需求和信任的客户,进入到销售环节,只需要按照营销流程解决客户购买过程中的异议问题。

而天使客户的产生,就来自于需求和信任的建立过程。

上面这张图来自于《硅谷蓝图》这本书中“以用户为中心的销售方式”,从这个用户旅程中可以看出,用户的成交旅程是多变和往复的,在公域平台上需要做多点位布局、全媒体营销,才能让客户在各个环节都能看到你的内容,从而找到你。

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霸屏全通路媒体,这种营销成本和人力投入是天价,但是在私域内,通过销售的朋友圈营销,就可以实现全路径的用户培育和影响。

通过微信/企微的朋友圈触达,将市场营销内容搬进客户的朋友圈,实现24小时的营销,完成用户心智种草。

二、B2B销售们,为什么不爱发朋友圈?

To B企业的业务规划中,经常会出现这么一条:通过朋友圈、社群营销,建立销售素材库,孵化低意向客户线索,提升客户信任度,促进用户的主动咨询成交。

想法是好的,但很少有企业能真的落地,如果你去问销售,为什么不发朋友圈,大概率会得到这些答案:

  • 没有时间,跟进线索、逼单、做合同、填各种资料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发朋友圈;
  • 不知道怎么发,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完成业绩,怎么成交客户,不知道朋友圈发什么;
  • 怕打扰客户被拉黑,客户看到的都是营销信息,可能就把微信拉黑了;
  • 发了也没效果,尝试发过朋友圈,但没有什么咨询,现在朋友圈信息那么多,没人看;
  • 忘了发,忙着回复客户消息,预约沟通时间,一忙就忘了发了;
  • 素材不够丰富,市场部提供的素材发完就没什么可发的了。
  • 可能你在早会上强调了要发朋友圈,当天有几个销售发了,但是过不了两天,就又不发了。

有的团队知道发朋友圈很重要,既然销售不知道发什么,不知道怎么发,那就安排市场部或者销售运营或者产品运营或者其他岗位,总之有专人来负责给销售策划、设计朋友圈内容。

但是即便有专人做内容了,你发现销售还是不爱发朋友圈,你去问销售,销售会说:

  • 忘了忘了,忙着处理客户去了,就忘了发;
  • 这些内容太高大上了,发了也没什么效果呀;
  • 内容太多了,不知道发哪条合适;
  • 消息太多会被客户拉黑的,我打算每周发几条;
  • 发了,没什么效果,还不如多给客户打几个电话;
  • 都是同样的内容,别人发过我再发就折叠了,用户看不到。

你看,还是这些说辞,发朋友圈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销售真的没时间吗?企微能够一键下发朋友圈内容,销售只需要点一个按钮就可以完成发布,真的会忙不过来吗?

1. 销售的朋友圈都在发什么内容?

既然大多数的销售都不愿意发朋友圈,那我们看看销售的朋友圈里都在发什么内容。

由于职业习惯的关系,我是一个喜欢加销售微信的人,甚至会主动要求加销售的微信,看每家企业的营销技巧和销售的朋友圈内容,通过观察发现,销售普遍会发这4类内容:

1)营销活动海报

特别是对于公司周年庆、618、双十一等等大型营销活动,会发一两张营销海报,而海报的设计也很粗糙,一般是告知什么时间,什么主题,告诉客户我们要促销了,主要的抓手要么是价格,要么是奖品,现在买有优惠;

2)业绩冲单求帮助

销售们普遍喜欢在月末或者活动快结束时,以乞求的口吻来求帮助,各种表情配图,各种俏皮文案;

比如:

明人不说暗话,月底了,冲业绩啦,哪里不合适,大胆沟通,你咔一说顾虑,我咔一解决,这不就成了么;

到月底冲业绩了,改日哥、下次叔、有空兄、等等姐、你们都在哪里啊。万水千山总是情,订个时间行不行。

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应,我念叨我的客户没有一千遍也有八百遍了:转眼就到月底了,我的张哥、王姐、李大官人该回应我了。

3)公司宣传片、大客户案例

与公司品牌、产品相关的内容,主要是企业宣传片、公司老板的访谈、高管录的短视频等等这类内容,视频开头大概率会有高楼大厦的场景,回顾企业发展历程、创业艰辛、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等等,还有一类就是大客户的客户案例,这些是典型的市场部提供的宣传素材,文案一般也都是复制粘贴。

4)晒订单截图、客户评价

有些聪明的销售会在朋友圈里发订单截图、客户好评截图、客户服务现场等等,配文一般是感谢客户信任,这类朋友圈与上面3类相比,算是质量最高的一类内容。

从这4类朋友圈内容,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小结论:销售在有目的、有包袱的发朋友圈。

销售在发朋友圈时,会重点考量2个因素:

首先,这条朋友圈是否有可能带来成交机会;

其次,这条朋友圈是否值得发。所谓值得发,指的是与日常不一样的事情,就好像大众生活中会因为值得庆贺的事情发朋友圈一样。

销售发朋友圈的包袱往往也来自于“不值得发”或者“不适合发”。我做过销售的调研,询问他们为什么不发朋友圈,得到了这些答案:

  • 我想的都是怎么成交完成业绩,不知道发朋友圈有没有效果,实在没办法了发两条碰碰运气;
  • 我就是一名普通销售,给客户介绍产品和报价,说不出什么高大上的话;
  • 那些教育用户的朋友圈我觉得我不适合发,人家都是老板、高管;
  • 除了产品介绍不知道日常发什么,但是产品介绍总发也没意思。

销售没有把发朋友圈当成自己的战场,更看重和客户的1V1交流,介绍产品、演示产品、报价等等。这其实不是销售的问题,而是销售团队文化和销售流程导向。

2. 什么人更喜欢发朋友圈?

既然B2B销售们都不愿意发朋友圈,觉得没什么“值得发”的内容,还有很多内容“不适合发”,那么我们来看看,哪些人,更喜欢发朋友圈,或者说,将朋友圈看做为自己的营销“主战场”。

1)大客户售前顾问/营销解决方案专家

特别是做定制化解决方案的大客户售前顾问或者解决方案专家,他们的朋友圈在极力打造自己的专家人设,主要的内容包括分享演讲、客户培训、客户现场工作场景、客户证言、签约仪式等等。

2)代理商老板/微商/个体创业IP

代理商老板主要发成交合同、客户现场、客户证言、团队管理等内容,微商主要发产品相关信息,个体创业IP会围绕自身的主要解决方案,打中一个点反复进行用户教育。

3)保险经纪人

朋友圈中的保险经纪人是最活跃的一类销售,发的内容包括公司提供的节假日海报、日签、知识卡片等等素材,也包括日常拜访客户、与客户的沟通记录、理赔记录等。

保险经纪人或房产家装销售虽然是to C的业务,但是从客户决策过程中来说,家庭类保险产品一样需要有群体决策过程,对to B营销具有参考价值。

这3类人群都有一个共性特点:有限的新流量+成交依赖于对个人的信任。

当个人需要兼顾市场+销售+服务的全部职能,且没有精力做公域平台的内容时,私域朋友圈就成了唯一的销售主战场。

从这3类喜欢发朋友圈的人,我们又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结论:发朋友圈需要有自主经营意识。

而大多数在企业内任职的销售,从职能定位上,就是解决线索承接、转化这一目标,对销售人员的管理大多依靠目标分解、动作分解、业绩压力驱动,而发朋友圈对业绩达成的投入产出比,相比于与客户沟通、逼单,显然优先级会滞后。

3. 小结:销售为什么不愿意发朋友圈

前面我们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说为什么销售要发朋友圈,以及销售为什么不发朋友圈,这里我们做一个小结:

1)销售为什么要发朋友圈

所有的营销动作改变,都是为了提高销售成交效率和销售人均单产,以有限的人力投入获得更高的业绩回报。

销售更看重天使客户,天使客户确实能够帮助销售人员实现快速成交,提高人均单产,但天使客户不能依赖于市场获客线索的供给,更需要在用户需求教育环节建立用户认知,把市场部搬进客户的朋友圈,是成本最低,覆盖链路最全的营销方式。

所以,销售需要发朋友圈。

2)销售为什么不发朋友圈

业绩压力导向下的销售团队管理模式,让销售的精力会选择投入在对成交更有显性结果的事情上,与其自己培育天使客户,不如在新流量中去挖掘已有的天使客户。

在成建制的团队中,销售只解决成交的最后一公里,相较于代理商老板、微商、个体IP、保险经纪人、大客户售前顾问等人群,缺乏自主经营意识,缺少打造个体IP的个人意愿、目标驱动力和内容素材。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销售不知道如何经营自己朋友圈的问题。

三、B2B顾问式销售朋友圈打造SOP

朋友圈人人都有,人人都能发,但真正看下来各行业销售的朋友圈,能发好的却很少。

朋友圈本身就不是销售自己的事,而是企业服务内容营销效果的整体呈现,下面这份顾问式销售朋友圈打造SOP,来自于服务了多个客户后的整体总结,但由于与客户签署了保密协议,没有以任何一个客户的成果作为案例,重点在于思路的分享。

接下来我会用5000字的篇幅和一个咨询顾问的朋友圈案例,来说明如何打造顾问式的B2B销售朋友圈内容,以及如何在团队内部推广落地。

1. 朋友圈经营目的

  • 认知改变:朋友圈不是个人生活的秀场,而是到用户家里做客交朋友的过程,做一个让人愿意交往的有价值的人;
  • 行为改变:朋友圈是对个人日常行为的记录,朋友圈内容不需要精心的策划,而是要提炼出对对方有益的行为;
  • 目的改变:朋友圈做不到直接成交,在客户成交旅程中,朋友圈运营以打造人设、塑造信任感为目的,产品价值与服务是打造高信任人设的素材。

2. B2B顾问式销售的人设定位

所谓顾问式销售,是指具备自主经营意识,为客户提供整体价值服务的独立个体。

这里要改变2个传统认知:

  • 改变认知一:销售不再是企业内负责客户转化的角色,而是为客户提供痛点问题解决方案的人设;
  • 改变认知二:要弱化“员工”的人设,而是有能力提供服务的个体,可以类比为代理商,能够协调和调动服务资源。

提到顾问式销售人设,我的很多客户会提出说,要体现出行业专家的人设定位,在能力上要引领、教育客户。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发现,行业专家的人设“有内容、无订单”,因为客户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产品/服务,专业性是解决问题的一环,但不是全部,过度专业的人设定位,会与客户产生距离感,导致我在你的朋友圈学习,但可能会去别人的朋友圈下单。

在设计人设定位上,可以参考这个模版工具:

以一家B2B五金建材采购平台的业务场景为例,人设定位首先解决“我是谁”、“我能解决什么问题”、“客户为什么信任我”这3个关键问题,如果做过产品的同学一定很熟悉,这是产品价值定位必须要回答的3个问题。

同时,我将B2B销售的人设分为功能属性、服务属性、营销属性、价值属性这4个方面,我们一直认为的“专家型”人设,是功能属性+价值属性,缺少了服务属性和营销属性。

在套用这个模版设计人设时,是以销售个人提供服务为中心,而不是以企业品牌为中心,这也是在人设定位部分最开始就提到的,销售的人设定位是:“具备自主经营意识,为客户提供整体价值服务的独立个体”。

3. 如何体现人设定位:朋友圈基础建设

找到人设定位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通过朋友圈基础建设,来体现人设。

微信/企微的朋友圈提供了4个宣传点位:朋友圈封面、头像+昵称、个人简介、朋友圈置顶内容。

我们对比一下传统销售朋友圈装修和顾问式销售朋友圈装修的区别:

认知区别:

传统销售朋友圈要么不重视装修,大部分的销售朋友圈要么没有封面,要么是风景图、形象照,用户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有些企业的销售朋友圈,围绕着企业的产品价值来设计,产品名称+slogan+服务内容,列了很多条。

顾问式销售的朋友圈要包装的是销售个人的人设定位,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是销售个人的服务载体。

顾问式朋友圈装修思路:

这里以某SCRM厂商的销售顾问朋友圈为例,说明顾问式朋友圈的装修要点:

1)封面图:

朋友圈封面是客户点进朋友圈后,视觉冲击感最强的区域,需要体现与人设相关的最直接关联点。有几种设计思路供大家参考:

a.突出个人背书。例如以大会分享演讲为背景、与知名人士合影为背景、罗列知名服务企业logo等。

b.凸显服务价值。有明确定位的服务价值主张,例如0佣金按结果付费,价值主张需要指向用户购买的决策卡点。

c.介绍个人优势。适合个人背书不强的普通销售人员,通过个人简介+服务内容+服务案例背书来进行自我介绍。

2)头像+昵称

顾问式朋友圈区别于叫卖式销售的朋友圈,头像+昵称的销售属性不需要那么明显。

在头像设计上,不建议用形象照、企业logo,而是需要有记忆点的照片。头像的展示位置很小,起到的作用是看到头像那一小团色彩,能够想起这个人。

昵称设计上,很多销售会用AAA的格式,让自己排在对方好友的前面,但当大多数销售都这么做,这一招就失去了作用,反而显得很廉价。昵称用来说明你是谁+你能提供什么服务即可,例如这个示例中,虽然厂商卖的是SCRM,但销售顾问提供的是私域运营服务,昵称设计上可以是姓名+服务价值标签。

3)个人简介

简介是个人价值定位的一句话呈现,也就是个人服务的slogan,具体形式可以有下面这3个思路:

a.价值亮点。例如:企业营销咨询陪跑,0佣金按结果付费。

b.个人背书。例如:企业微信认证私域增长师;**知名企业专属服务顾问。

c.案例成果。例如:服务客户***个、累计产出****个方案等。

4)置顶朋友圈

大部分人会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进行置顶,如活动信息、企业宣传视频等,置顶朋友圈是用户进入朋友圈主页后,能够看到的焦点内容,需要包含3类内容:服务内容+客户案例+近期活动。

置顶朋友圈吸睛的部分在于封面配图,因此可以在配图上用文字的方式来表现这3个部分。

4. 朋友圈日常更新内容设计

朋友圈日常更新的内容,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转变成一个顾问的状态后,对自己日常工作与生活的记录。

这个部分我会以一个做本地生活服务咨询的创业者的朋友圈作为案例,来串联朋友圈日常更新内容的设计思路。

1)案例背景

这是一位做本地生活增长咨询的创业者,面向线下门店经营客户,提供本地生活线上平台的营销全案及店面管理咨询。他之前是一家年营收8亿的连锁餐饮品牌的联合创始人,通过地推+线上营销模式,该品牌积累了几百万私域用户,在疫情期间靠私域经营,依然能保持订单和营收增长。

去年年末离开公司独立创业,创业之初没有客户资源,没有大金额的投资,自己一个人拓市场、做服务,半年时间团队规模扩大到十几人,且已实现正向盈利。

2)朋友圈营销的内容主线

顾问视角下的朋友圈内容设计,主线内容思路是:“不是在服务客户,就是在为服务客户做准备”。

请你先记住这句话,在后面的案例内容中,你可以进一步理解这句话。

3)朋友圈营销的内容框架

在前面我们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说明,销售做朋友圈的目的,是建立客户信任的过程,通过朋友圈的内容营销,将低意向用户转变为高意向的天使用户。

在朋友圈内容设计上,需要满足3条线的目的:打造人设、建立信任、展现产品/服务。围绕这3个目的,朋友圈内容分为人设线、信任线和营销线。

在具体的内容上,分为服务项目说明、客户服务过程、团队内部活动、日常学习思考、客户案例口碑这5类内容。

给大家整理了一个朋友圈营销的内容框架模版,可以按照这个模版来设计朋友圈内容。

4)朋友圈营销内容示例

a.服务项目说明

顾问式销售需要有一份自己的服务项目说明,而不是公司统一配套的服务介绍手册。

公司的服务手册是站在公司品牌与整体业务立场上的介绍说明,突出的是企业背书,而顾问式销售需要建立个人信任,虽然在整体价值服务上,是依托于公司提供的产品+服务,但客户的直接联系人是销售,除了建立对公司品牌的信任,还需要对直接面对的这个人有人设认知。

写好一份服务项目说明,有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后面会再写一篇单独的文章来讲解。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框架,一份服务项目说明的框架可以包括这些内容:

  • 普遍性痛点问题:客户做不好某件事常见的原因;
  • 个人简介及背书:为什么我能做好这件事;
  • 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案:我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 成功案例示例:我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哪些成绩;
  • 联系方式&用户福利:可以配套一个小课或白皮书文档。

b.客户服务过程

在体现人设和建立信任上,最好的素材是服务客户的过程,服务过程包括从前期洽谈、定位需求、匹配产品、对接服务同事、跟进落地效果、检验落地成果等环节。

通过这个朋友圈,你能感受到他是一个什么状态的创业者呢?

我感受到的是客户多、敬业、口碑好、有结果、有活力。

但你可能会说,我的日常工作没有这么丰富多彩呀,每天就是不停的约客户,介绍产品,报价,做合同,每天都在重复。

实际上,B2B营销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都差不多,从重复的工作内容中,找到闪光点,并且配上合适的文案来体现人设,就会在朋友圈中呈现出“不普通”的结果,这也是考验营销策划的关键能力。

c.团队内部活动

团队内部活动包括内部培训学习、内部分享授课、年/季/月/周/日会议、团建等等,通过团队内部活动,向客户展示企业文化、团队文化、个人学习成长收获、服务客户理念等,来塑造人设。

通过团队内部活动,体现出你所在的团队,是一个在不断行动、不断成长、以客户为中心、认真做好服务和交付的团队。

d.日常学习思考

日常学习思考的形式包括读书、听课、与高手交流、干货分享等内容。

日常学习思考的内容是不断给自己积累信任背书的过程,干货内容本身是一种背书,看什么书、与谁交流、学什么课程,都可以作为背书,关键点在于要选择对个人背书有增益的“背景物”。

e.客户案例口碑

朋友圈的客户案例重点突出的是客户评价、具体解决的客户问题、通过客户服务产生的思考与经验沉淀。

我在前面的一篇文章中详细介绍了B2B客户案例文章的写法,在朋友圈中,客户案例有几种应用场景:

  • 成果背书:一句话介绍与大logo客户达成合作,感谢客户信任,介绍服务内容;
  • 用户评价:通过服务,达成服务目标,获得客户认可并产生持续合作意向,进入下一阶段合作对接;
  • 方法论案例:通过服务**客户,在解决同类问题时总结了方法论,**客户通过这个方法取得了什么结果;
  • 客户转介绍推荐:通过服务**客户,客户很认可,并且推荐了自己的朋友,感谢信任,认真对待每一位客户,用心服务才能获得真实口碑。

5)朋友圈营销内容设计小结

我们一起通过一个案例,来展示了“顾问式”朋友圈的日常内容该如何设计。这个内容框架适合想发朋友圈但是没有思路的同学,通过框架梳理出一段时间内可以发朋友圈的内容,打有准备之仗,先动起来,在过程中调整角色和视角,找到灵活发布内容的状态。

本节要点:

朋友圈内容的设计主线:“不是在服务客户,就是在为服务客户做准备”

朋友圈内容框架模版:

5. 让销售开始发朋友圈的内部支持保障

看到这里,B2B顾问式朋友圈的营销思路就讲完了,但思路再好,不能落地也没用。

我在不同场合分享过上面的内容,在分享后的交流中,大家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思路和方法都很好,但是销售就是不行动,该怎么办?内部三令五申反复强调,但是就是执行不到位,主要的考核指标又是销售业绩,也不能因为不发朋友圈就去考核、处罚销售。

这个问题很常见,会发朋友圈的销售自然就会发,不会发的,方法再好也行动不起来。

解决了思路和方法的问题,接下来就需要去促进行动,在这里大多数企业执行不起来仍然有2个误区:

误区一:我想让所有销售都去发朋友圈,全员行动;

误区二:通过考核、监督、线索分配机制等方法来促进销售发朋友圈。

这两个思路都不可取,在实际服务客户团队的经验中发现,通过兴趣小组的模式,招募及邀约愿意发朋友圈的销售同学加入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内进行日总结和复盘,进行朋友圈营销的内部破冰。

内部兴趣小组的运营机制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 兴趣小组负责人:销售1号位或有实权的销售运营人员(实权=线索分配、业绩分配、折扣资源、激励资源等)
  • 内部全员培训:组织一场销售全员培训,整体讲解朋友圈营销的好处、思路、方法;
  • 招募兴趣小组成员:在培训最后进行现场招募,说明兴趣小组的活动玩法,例如7天朋友圈打卡活动,降低参与门槛和员工心理负担;
  • 组织兴趣小组启动会:销售1号位需要出席,在启动会上详细讲解活动玩法,需要参与同学给出承诺,每天发不少于几条朋友圈,承诺后进行朋友圈内容共创,每人储备不少于5条朋友圈内容;
  • 日复盘会:兴趣小组内每人展示当天所发内容,并总结朋友圈营销结果,互相交流经验;
  • 全员总结会:在月度会议等正式会议场景中(不需要单独组织会议),总结兴趣小组成果,优秀代表分享经验;
  • 继续招募,重复运营,设置内部激励(如晋升评审案例、专属激励红包等)。

兴趣小组最适合的人员是中腰部销售,尾部销售自身销售能力不强,头部销售已形成自己的销售方法,中腰部销售在基础销售能力上达标,但缺少自己的独特性打法。

四、总结

感谢你能耐心看完这一篇万字长文,无论是B2B企业还是从事顾问咨询的个人,都会发现今年的客户资源、预算、付费意愿都降低了,增量变得越来越稀缺,在存量时代,你赚的每一笔钱,成交的每一个订单,都是在抢别人的饭碗。

所以,沉下心来做好内容,踏踏实实把每一个营销环节都做到位,珍惜用户每一次关注你的机会和点位,会更重要。

 

作者:敏捷增长研究室

]]>
如何打造朋友圈个人品牌? //www.f-o-p.com/241139.html Tue, 27 Apr 2021 02:05:51 +0000 //www.f-o-p.com/?p=241139

 

在此之前,我写过很多关于个人品牌打造的内容,很多朋友看完后,都拿到了结果。

但这一次,我给你带来的是升级版本,适用于ToC客户和ToB客户。让你真正理解啥叫朋友圈个人品牌。以下原则和践行方法。

这篇文章,我们更像是从高手的角度,去重新理解“朋友圈个人品牌”这件事,这里面,也有我最新的心法、方法和原则,以便于你我践行拿结果。

这篇文章是以“销售高手”的视角,去重新理解和践行“朋友圈个人品牌”这件事。所以你看完后,仅仅利用朋友圈个人品牌打造这一个动作,你就能成为真正的销售高手。这套方法,适用于ToC客户和ToB客户。

开篇前,先给你纠正一系列的错误认知:‍‍‍‍‍‍

1、认为朋友圈个人品牌,就是换换头像,做做封面图。

2、认为朋友圈个人品牌,就是好好互动,搞社群营销。

3、认为朋友圈个人品牌,就是要做好内容,持续更新。

4、认为朋友圈个人品牌,就是要高逼格、高标准。

以上的理解,在我看来都是“错的”。这些虽然也奏效,但是它并不是最好的做法。

那什么是最好的方法呢,继续往下看。

什么是朋友圈个人品牌,我的最新定义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核心是提供价值的,操作层面是做对一系列小事情的,可靠可信赖的人设。

看不懂没关系,仔细阅读下文,就懂了。

在我看来,要想成为营销高手,让自己的朋友圈个人品牌发挥威力,那就需要从这四个维度去践行,这里面包括了原则和践行方法。

一、以退为进 克制营销

普通销售员的做法,就是嘘寒问暖,持续推销。而高手的做法是:不主动,让客户找上门来。

记住一个原则:以退为进,克制营销。不主动的,才算真正的主动。

虽然,我们说朋友圈是一个熟人生态,但是别指望你加上客户微信,就跟他成为熟人。从人性的角度,人们会刻意制造不回复,不理睬的方式,来获得存在感。所以,一般会场添加的朋友,回头能再联系的几率很小的,你也别指望,通过线下活动,就能搞定客户。

所以,我给你提出了另一种做法是:以退为进,让客户主动找我。

尤其是对于陌生客户,我们需要做的是,想办法跟客户熟悉起来,让对方对你产生兴趣,产生信任,然后再去跟对方谈业务、谈产品。

“以退为进”是一种高阶策略。很多销售员,不管见谁都猛发产品信息,但在我看来,在你不能给客户提供价值之前,给客户发的任何信息,都是骚扰信息。带来的结果,肯定就是客户反感,真客户都跑了。

对于陌生客户,或者长期没聊的客户,在破冰阶段,我们了发信息、打电话这种直接的方式,还有很多间接的方式。比如在朋友圈进行自我营销,我有两招:

第一是,分析客户画像。找到对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包括人和事,人永远都在寻找“气味相投”的自己。比如这些搞技术、搞科研的,往往首先不看重价格,不看重品牌,他们看中的是逻辑,是数据,是可验证性,你嘴上说的天花乱坠,他们不会信的。所以,我在向他们推荐产品的时候,就要偏重于用科学、数据来说话。

第二是,有意识侧重展示客户感兴趣的内容。拉近距离,建立好感,朋友圈分组可见,这个功能必须用上。

没有一个人会喜欢只是卖货的讨厌鬼。但没有人会拒绝一个有生活、有思想、有产品,而且鲜活、饱满、真实的个人形象。(后面人设形象展开讲)

践行方法:

1、以退为进,才是上次。一直主动,反而是被动。当你太主动的时候,就要反思了,哪怕是追女孩子,太主动了自己反而没价值了。

2、千万别采用轰炸式方式,天天骚扰别人,哪怕你的信息再有用。因为在我看来,每个人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注意力”。骚扰别人,就是不尊重。

3、退是为了更好的得,而不是撒手不管,坐着等结果。

二、不发信息 只发解决方案

记住一个原则:给客户发的不是信息,而是解决方案,不是解决方案的信息,就坚决不发。

在给潜在客户发信息时,发送之前,多问问自己,有没有给客户提供真正的价值。如果没有高价值,那就宁愿不发。

客户讨厌的,是给他发无用信息的人,不会讨厌给他提供价值的人。

即便是有价值的信息,也需要表达技巧。给客户发的内容,不管多少字,都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内容简单明了,说场景,说效果。我会直接描述产品使用场景和客户收益,让他一看就能明白,这个东西是干嘛的,对他有什么好处;

二是有备而来,做到有图有真相。人很容易拒绝掉一个描述和一个设想,但是人很难拒绝一个真实可见的效果。

朋友圈的内容公式=有场景+有效果+可证实+可操作+足够简洁。

案例:比如我销售过太阳能供热系统。那我就会重点描述这套系统的性能和技术特点,因为技术人群是很关心这些信息的。但是,我不能直接吹嘘咱们5000平方米的系统可以产生多少热量这样干巴巴的数据。口说无凭,他们更看重测试结果。所以,我会把之前做过的成功项目的真实照片、视频发出来,最好是有系统运行界面的照片。

我还会引用客户给我的反馈,为以上这些内容配一段文字:“客户告诉我,这5000平方米的系统解决了他们企业50%的热量需求。自投入运行一个月以来,已经帮他们节省了30万元的天然气费用,预计全年能节省300万元。”。

不要轻易打扰客户,要珍惜每次发信息后,产生的价值。轰炸式的信息,只会带来拉黑,不会产生任何订单。

践行方法:

1、每次发信息前,都要会自己,这条信息发出去,是不是足够精简,有没有解决客户的痛点。

2、在表达上,不管是老客户、还是新客户,都好思考,你表达的内容,是不是有场景、有效果,甚至是有图有真相。

3、朋友圈的内容公式=有场景+有效果+可证实+可操作+足够简洁。

三、塑造人设形象 让客户主动找你

记住一个原则:没有一个人会喜欢只是卖货的讨厌鬼。

没有一个人会喜欢只是卖货的讨厌鬼。但没有人会拒绝一个有生活、有思想、有产品,而且鲜活、饱满、真实的个人形象。

除此之外,朋友圈内容写作时,也要建立一套原理。比如:不夸大、不作假、不骗人。内容上,最好是直接引用客户的转述,才会真实可靠,始终警惕,发出不痛不痒的内容。

在内容上,要做到全程向目标客户做销售,但是不能让对方反感,始终以建立好的印象为导向,别把自己弄贬值了。

当然,很多销售人员也知道朋友圈营销的重要性,所以每天大量地发布朋友圈内容,希望通过各种内容轰炸去影响客户,最后往往适得其反。我的建议是,每周最多发布3-4条跟产品相关的内容,以及3条左右个人生活的内容。

以我过去的经验看,只要你把朋友圈经营好了,随着时间推进,你至少50%以上的业绩都会来自于主动上门的客户。

在此之前,通过朋友圈内容,塑造你的魅力,让你的潜在客户跟你熟悉起来。

塑造魅力的公式=权威性+亲和力+专注当下。

践行方法:

1、时刻检查一下你的朋友圈信息,你发的朋友圈,是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真实形象。

2、你可以对朋友圈的人,进行分组标签化管理,让特定的人,看特定的内容,效果会很好。(标签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客户分类管理)

3、我的建议是,每周最多发布3-4条跟产品相关的内容,以及3条左右个人生活的内容。

4、朋友圈的内容公式=20%专业知识(职业身份)+10%生活内容+5%行业观点+60%客户转述案例+5%社会热点点评。

四、用产品经理的思维 做营销

记住一个原则:要用产品经理思维来做销售,而不是推销员。

我们都每个营销动作,都要围绕“产品开发、需求分析、推动目标实现”来展开。

把推销思维,转化成服务思维。帮助客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然客户就会成为你的朋友。

只有普通的销售,才会注重:产品介绍、沟通、技巧、客户关系。

而真相的销售高手,一定是具备产品经理思维的,并且始终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至于平时送礼、联络感情,我认为它们都只是加分项。

当然,沟通也重要,真正的高手,在沟通环节,会把80%的时间留个客户,自己只当一个聆听者就能促进交易。

践行的方法:

1、提前收集客户的信息,了解客户有什么痛点,可以通过直接打听或者侧面打听方式,用自己的专业性,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顺便说,大公司的客户,常常会因为更有优势,占据先机,但是如果你是有心人,其实小公司也能获得大机会。

2、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别人都在推销产品时,自己就要换个维度了,但使用围绕“解决客户问题”展开。

3、始终记住“产品开发、需求分析、推动目标实现”的框架模型,把自己当个产品经理。

最后总结,要想通过朋友圈个人品牌,成为销售高手,只需要每天践行这五条原则和方法。

1、以退为进,克制营销。让客户主动找上门,而不是追着客户跑。也没有一个客户,喜欢有人强迫自己在做事情。

2、每一次给客户发信息,都是一次价值输出。给客户发的不是信息,而是解决方案,不是解决方案的信息,就坚决不发。

3、塑造合格的人设形象。没有一个人会喜欢只是卖货的讨厌鬼。但没有人会拒绝一个有生活、有思想、有产品,而且鲜活、饱满、真实的个人形象。

4、用产品经理思维去做销售。要用产品经理思维来做销售,而不是推销员,那就是具备产品经理的能力。

5、朋友圈特定内容展示。通过限制观看和设计朋友圈特定内容,让不同的客户到不同的内容,对你产生的信任,达到交易的目的。

你看,真正的朋友圈个人品牌,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嘛。

如果你还是没读懂核心,建议你收藏本文,反复去阅读和践行,你也可以成为真相的营销高手。不管你是保险行业,还是其他行业。

以上,就是我从销售的角度,对朋友圈个人品牌的最新理解。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用,欢迎转发给你的朋友。

 

作者:李显红

来源:李显红

]]>
广点通和朋友圈投放效果不好?账户操作要点! //www.f-o-p.com/186016.html Fri, 20 Mar 2020 08:06:01 +0000 //www.f-o-p.com/?p=186016

信息流推广渠道数不胜数,有今日头条、百度等比较成熟的渠道,更有抖音快手等新兴推广平台。广点通朋友圈也是备受关注。

广点通新版和之前的版本有一些不同了,之前我们需要去选择版位,而新版现在只有三个版位了,所以也就没有了版面选择的难题。

广点通和朋友圈渠道特性

两个都是属于腾讯社交平台,腾讯可以说是社交行业的龙头老大,成立时间最早,并且凭借QQ和微信两大超级IP,拥有庞大的流量。

旗下广告产品主要有:腾讯新闻、天天快报、QQ客户端、QQ空间、浏览器等。

优势:社交应用排名NO.1,覆盖面广,日活高,用户粘性大,适合品牌宣传;年轻人受众广。

缺点:平台多,人群广,难精准并且假量多

投放建议:建议投放轻工业或者生活类产品。

渠道特点:中级智能渠道(以智能出价投放为主,需要结合兴趣和行为覆盖意向人群帮助系统圈定搜索范围)

第一要素:版位选择

次要因素:定向、页面、出价

出价方式优选:OCPA/OPCM

广告版位

1.QQ、腾讯信息流、腾讯音乐

广告只有三个广告位,现在只有QQ、腾讯信息流、腾讯音乐,其中包括QQ空间、看点、浏览器、全民k歌等这些版位。

但新版广点通在这点也是有一些缺点的,广点通是综合性的信息流,不可以分开选择。

本来天天快报、QQ看点、QQ浏览器都有比较好的流量的一些平台,但是和QQ、QQ空间结合在一起反而效果可能不太好。

如果想要分版位的话,可以返回旧版投放。

2.腾讯新闻与腾讯视频

其中也包含了腾讯新闻、腾讯视频、腾讯体育等媒体。

3.优量汇

优量汇也集合数万优质海量曝光,覆盖5亿+人群全营销场景。

对投放质量排名:腾讯新闻>腾讯视频>QQ+信息流>优量汇 

广点通、朋友圈投放

除了版位之外,我们还要根据我们的罗卡定向去操作我们的账户。

广点通和朋友圈刚开始投放的时候量可能不是特别容易起量,可以先跑一下CPM,朋友圈有超过15个转发再用OCPM。

虽然现在新版也能直接用OCPM,但是没有那15个转化提量,系统再根据这15个转化找到大概的转化人群,但现在没有这个环节,是很难起量的。

这个环节虽然系统可以让我们省去了,但跑不起来量的项目,可以先用一下CPM。

1、广点通

a.前期精准定向

在定向出价时一定要手动输入兴趣和行为词,并且一定要高出价,高出价不一定就有高成本,是为了让我们的广告计划过学习期。过学习期之后要每天增加一类覆盖人群和兴趣和行为词。

b.前期宽泛定向

选下拉词或已有的分类,前期也要高出价,前期是要养计划的。

广点通的广告都是一个广告一个创意。

2.朋友圈

①地区

每个地区的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千次展现的价格相差很高,每个城市的竞争力是不同的,分开地区投放试试。

一线城市千次展现:80-150元

二线城市千次展现:50-80元

三线城市千次展现20-50元

②年龄

20-30岁、30-40岁等年龄阶段,根据自己产品年龄定位选择投放合适的年龄段。

广点通和朋友圈都有着大量的人群覆盖度,按照上面需要注意的点去投放就会慢慢起量。

 

作者:六金

来源:厚昌学院

]]>
教育行业朋友圈推广技巧! //www.f-o-p.com/184375.html Wed, 11 Mar 2020 02:04:04 +0000 //www.f-o-p.com/?p=184375

2020年的春节,新冠疫情的爆发使众多行业的经营受限,教育行业也受到严重冲击。一方面,线下课程全部暂停,主打线下教育的品牌一时间陷入窘境;另一方面,全国各地区教育局轮番出台延期开学政策,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线上课程逐渐变成“刚需”。

本篇给大家分享一个疫情期间教育行业朋友圈投放案例,广告投放单月吸粉1w+,增粉成本环比下降35%。下面一起来看案例详情:

1、品牌介绍

考拉阅读是由一家数据驱动的教育公司,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深度学习、自适应测试等前沿技术,专注于研发中文分级阅读及相关教育产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解决方案。

疫情阶段,线上流量增长,考拉阅读通过朋友圈广告为自家公众号引流,再通过后端精细化运营提升客户留存率,构建属于品牌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单月吸粉1w+,吸粉成本环比下降35%!

2、投放策略

1、开辟线上推广渠道,多重优化获客拉新

在此次新冠疫情爆发之前,考拉阅读推广重心主要在线下。但由于疫情影响,销售人员不能外出拜访客户,考拉阅读果断调整推广方式,将营销主阵地搬到线上,投放朋友圈广告,打破线下推广的时间和地域限制,高效拉新引流。

考拉阅读朋友圈广告优化前

考拉阅读朋友圈广告优化后

在外层样式与素材方面,先后使用了常规卡片单图、标签式卡片、标签式卡片视频和6宫格轮播等样式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采用6宫格轮播的效果最好。同时,优化师以童话故事为蓝本,准备了几十套素材每天更换,最终选择点击率较好的素材组成6宫格轮播样式,使得考拉阅读的广告点击率提升了50%以上。

在外层文案方面,为了使更多学生和家长了解考拉阅读,妥善利用好这段宝贵的学习时间,考拉阅读推广超值优惠福利,使用“免费领取”等文案吸引意向用户,“仅限49名”等文案,凸显活动紧迫感,促使用户点击广告。

在城市地域方面,优化师建议考拉阅读采取扎实推进的策略,逐步扩大广告投放规模,提升广告的曝光量级。疫情阶段,考拉阅读将广告投放城市增加到了50余个,包括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另外,将广告投放时间从12点-24点增加到全天24小时投放,获取更多意向用户。

2、创建营销闭环链路,高效运营私域流量

广告主表示:目前,大众对语文教育的认知度不够,我们希望借助朋友圈广告的推广,将意向用户聚集起来,通过不断的内容触达和渗透,提升用户对语文教育和我们品牌的认同感。

所以,在朋友圈广告转化链路的优化方面,优化师建议在落地页中置于公众号关注按钮,引导用户成为考拉阅读公众号粉丝,搭建品牌私域流量池,进行长期的用户运营。

考拉阅读落地页、公众号关注界面及公众号示意

在优化师的建议下,落地页首页置入公众号关注按钮,用户关注公众号后可与在线客服互动交流并领取免费课程,从而使得用户沉淀在考拉阅读的公众号中,为二次消费和长周期决策带来便利,为品牌的长效发展蓄起“流量池”。

在后端运营中,考拉阅读对不同用户的触达方式也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内容的精细化处理增加用户粘性。其中,对新关注用户,推送较多语文教育的科普性文章,提升用户对语文教育和考拉阅读的认知度;而对已关注公众号和下载过APP的用户来说,他们对考拉阅读的品牌有一定认知,直接推送相关课程链接,促进用户的二次购买和长效留存。

从前端的朋友圈广告引流拉新,到后端的公众号留存与转化,优化师助力考拉阅读打通并完善了整个营销获客链路,使得公众号吸粉成本从20元下降到13元,环比下降了35%。

疫情特殊时期,在“停课不停学”倡导下,线上学习的需求增多,在线教育品牌迎来了新的增长机会。考拉阅读在优化师的帮助下,通过朋友圈广告为品牌公众号加粉,再通过内容深度运营提升用户粘性,创新营销转化链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优化师总结

1、疫情当下,教育品牌应针对现有的课程类型转型线上模式,开通直播课程和录播课程,停课不停学。

2、教育品牌在设计广告外层时,应贴近自身品牌特色,如考拉阅读使用童话故事为蓝本设计图片素材,吸引意向用户;在文案方面,可以突出优惠力度、时间紧迫等,引导用户点击广告。

3、教育品牌在广告投放过程中应不断优化转化链路,可以借鉴考拉阅读:朋友圈曝光→点击落地页关注按钮→成为公众号粉丝→品牌私域用户池沉淀→内容精耕增加用户粘性,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4、现阶段,受春节、长假和疫情的三重影响,线上流量充裕,教育品牌采取稳中求升的策略,逐步扩大广告投放规模、提升品牌曝光量级,获取更多高意向用户。

 

作者:盟小聚

来源:微盟盟聚

]]>
双12知识付费潮,背后有什么“增长秘诀”? //www.f-o-p.com/109501.html Sun, 09 Dec 2018 01:26:20 +0000 //www.f-o-p.com/?p=109501

 

本文主要解析3个知识付费平台这场“年底冲刺赛”,从增长的角度看看这些活动的逻辑、规则,看看都有哪些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喜马拉雅第三届123狂欢节截止到4日凌晨以4.35亿元收官,将内容消费推到了新高度。 刚刚经历了双11各大电商的价格战,还没有盘点完各家套路的我们,又迎来了双12的知识付费潮。

为什么别人家活动可以玩的轰轰烈烈,赚的盆满钵满?而我们自己做的活动却是门可罗雀,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今天,我们就来解析3个知识付费平台这场“年底冲刺赛”,从增长的角度看看这些活动的逻辑、规则,看看都有哪些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这3个案例分别是:

  • 喜马拉雅123狂欢节
  • 起点学院4周年校庆感恩大促
  • 混沌大学免费大课

喜马拉雅123狂欢节

主题:会员年卡5折购,打卡成功就免单

活动时间:2018.12.1-12.4

活动规则:

  • 99元特惠开年卡(原价240元)
  • 12月31日累计打卡21天(打卡并分享,15天会员免费赠好友,好友领取,当日打卡成功)
  • 返还99喜点,可提现

分享链接:

标题:xxx(你的好友)送你15天喜马拉雅VIP会员,手慢无!

副标题:畅听《斗破苍穹》《郭论》《好好说话》等海量好书好课

活动数据:根据36氪研究院发布的《内容消费行业研究报告》可知,喜马拉雅第三届123狂欢节截止到4日凌晨以4.35亿元收官。

活动裂变逻辑

从活动流程上看,喜马拉雅有着很明确的目标:转化拉新、活跃。

第一步:转化

99元特惠开年卡(原价240元),这个价格相当于原价的4折,加上限时4天的急迫感,进一步促成转化。

第二步:拉新+活跃

喜马拉雅123狂欢节,是建立在互惠上的一场裂变。

“邀请好友做xx,我得xx,好友得xx。”

依照这个公式,为所有的购买用户提供了一个分享的理由——“送好友15天的免费VIP”。

而一个月内邀请21个好友领取会员(需要输入手机号),而且每天限额1人的局限性,也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刺激用户活跃度,养成用户“每天打开APP”的使用习惯。

当然,活动刚开始时,我也对这项规则产生过质疑,局限性这么强,会不会产生反效果?从而降低用户的拉新意愿。然而,当这个活动开始后3-5天,我就知道是自己多虑了。

我有一个参与本活动的朋友,刚开始,他还是一副佛系模样,反正购买会员金额也不大,只准备邀请身边几个关系好的朋友。当他打卡到第三天时,情绪上开始发生了转变。

因为他发现,自己已经有了明显的付出成本(消耗了3个好友人情点),但是如果不按照规则打卡/邀请满21天,就会什么都得不到。

做不到,就会失去本应该有的福利。

这种“失去感”将会激励着他,完成这21天的打卡游戏。而对于喜马拉雅,用户完成任务,意味着他们用不到5元的成本带来了新用户;用户没有完成任务,意味着他们已经达成99元的一笔交易;不论怎么算,这都是一个只赚不亏的增长游戏。

活动存在问题:活动开始的第一天,从中午11点到下午3点左右,出现“502 Bad Gateway”、“503 Service Unavailable”,活动页面无法正常使用。

起点学院4周年校庆感恩大促

  • 主题:为成长,放肆学
  • 活动时间:2018.12.5-12.14
  • 活动规则:活动分5个大板块,分为抽奖赢好礼、体系课专场、会员专场、专项技能班专场、企业服务。
  • 抽奖部分:(促活+分享老带新)

活动时间线(梳理优惠政策,目录+提示):

抽奖时间线(抽奖,促转化):

体系课专场(优惠券,促转化):

会员专场(付费会员,助力老带新):

专项技能专场(小课销售,2人团购拉新):

企业培训服务(团课,低门槛试用):

分享链接:

  • 标题:免费抽奖赢好礼,起点学院4周年校庆感恩大促
  • 副标题:起点学院会员、产品汪公仔、马克杯、T恤、抱枕、代金券好礼免费抽!!!

活动裂变逻辑

起点学院的这场活动,每一个板块,对应一个目标:活跃、拉新、转化。

有没有发现,起点学院的目标顺序,和喜马拉雅的目标顺序,完全是相反的?

这和他们产品形态,以及客单价不同,有着很大的关系。

喜马拉雅主推的VIP会员卡,产品单一,客单价不高;起点学院主推的课程,产品线丰富:高客单价VIP会员卡、高客单价体系化课程、以及低客单价专项突击。

为了安排复杂玩法的整套活动,起点学院做了两条时间线:开通玩法时间线、抽奖时间线。

  • 开通玩法时间线,开通日期为5号,10号,12号,也就是说,活动存续期为10天,5天,3天;
  • 抽奖时间线,开通日期为10号,12号,14号,也就是说,预计引爆活动日期在9-10号左右。

时间卡的很紧,项目摆放顺序也值得让人思考,这里留一个开放性问题给你:如果是你来安排活动顺序,你会怎么排序?为什么?

*可在文章下方评论区和我交流。

混沌大学免费大课

主题:营销增长体验包

活动时间:2018.12.4-12.12

活动规则:

  • 点击服务号菜单栏“免费大课”,可邀请好友领取“营销增长体验包”;
  • 成功领取体验课后,观看有效期为7天;
  • 分享第3、6、9位好友领取,你分别可得100、150、200研值;(研值可换取课程)
  • 分享3人领取,得一张课程兑换券可兑换任意一堂研习社课程(有效期5天)。

邀请页面:

APP内banner文案

  • 标题:研值回血
  • 副标题:送朋友[3堂营销增长课]赚450研值
  • 按键:伸手捡研值

微信公众号拉新海报:

邀请文案:5位大咖的独家营销增长资料来了,内含:课程笔记+思维导图+视频片段+PPT。

获取方法:

保存海报,发送到【微信群or 朋友圈】;

2位好友帮你扫码,即可解锁资料套件+额外福利。

额外福利:

  1. 混沌营销增长课程包7天观看特权(已领过的直接下载app观看);
  2. 服务号每日课程预习&复习。

【解锁 营销增长资料套件】

分享下面海报,2位好友帮你扫码,即可解锁。

活动裂变逻辑

混沌大学的这场活动,有2个目标:拉新、活跃。

混沌大学分单独课程销售,和包年课程学习。

  • 单独课程销售:线上课程学员可以单独购买,也可以赠送好友,不同课程设置不同售价,大多数课程单价128元/堂。
  • 入学学费:商学院和研习社学费为1198元/年(活动期)1998元/年(非活动期),创新院学费不固定。
  • “研值”:作为可以兑换、领取某些特定课程、活动、高级特权的象征,也是一种间接的社交货币。

由于会员系统比较庞大,这里就不做太多阐述,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阅了解一下。

简单来说,混沌大学在11月时已经做了一场完美的“销售”。12月份,正属于来年课程还未开始,用户无法即时体验产品优势的空白期。

正所谓,再好的产品,也害怕被遗忘。

趁着双十二,混沌借着优质课程,开始这波互惠裂变。

不知道你有没有尝试过这种微信海报裂变?感觉如何?

有没有觉得,今年的微信海报裂变,跟去年同期相比,拉新更为艰难?

那为什么?混沌能够又一次的刷了我们的屏呢?

我自己总结了以下几点:

  1. 混沌大学自己的产品线定位清晰,有免费引流课、收费变现课,还有一部分增值兑换课程;当他在做推广宣传时,就能根据产品特性,做相适应的增长游戏。
  2. 现在很多公司做活动,目标明确,“不要拉新、不要活跃、不要传播,只要变现!”

而我们转来看混沌大学的做法,他的每一场活动,都不能单拎出来分析,而是要结合上下月,甚至是全年、连续几年。

每一场活动都只有1-2个关键目标,每一个小目标都是服务于全年的大目标,而这个大目标,要的不仅仅是变现,而是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有限制性的增长。

最后

综合以上3个案例分析,当我们自己做线上活动时,应当注意or规避的几点问题:

  1. 不要把所有的目标,押宝到一场活动中来,要从局部走向全部,将增长做到产品自身;
  2. 不论哪家知识付费课程,都秉持“先试后买”的推广方针,我们也需要对已有产品打上“引流”&“变现”的标签,区别对待;
  3. 活动上线当天,极易出现用户进入异常与数据错误,影响早期参与用户体验,应提前想好预案;

以上案例,均是建立在巨大用户存量的基础之上,请各位不要盲目照搬。

 

作者:sheep,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sheep

]]>
如何利用数据驱动规模化增长? //www.f-o-p.com/109497.html Sun, 09 Dec 2018 01:22:26 +0000 //www.f-o-p.com/?p=109497

 

数据体系不仅是你科学规划的基础,更是你公司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

文章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为什么美国销售效率那么高?
  • 实现规模化增长的最佳方式:设计可复制的成功。
  • 500 万到 5000 万是需要快速走过的规模化基础阶段。
  • 数据体系是公司规模化增长的核心要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硅谷蓝图”这个品牌

硅谷蓝图是一本讲述如何全面升级销售商业化体系的“黑宝书”,书中详细阐明了完整的销售体系进化方法论,同时也用大量细节指明了具体执行的路径。在去年 12 月发布,在国内 2B 企业的 CEO 圈比较火,现在还有 600+ 人排队领取内部版,预计明年年初会正式出版。

另外,硅谷蓝图也代表我们规模化增长体系,也是我们做咨询的品牌。我创业硅谷蓝图之前,是惠普中国区云计算集团营销副总裁。在惠普之前,2003-2013 年的 10 年间,我在中国替老外的软件公司管中国区业务。我 2003 年回国,回国前我在美国做产品市场经理,硅谷蓝图就是基于这二十多年的经验。

我们觉得在中国做这样的事情蛮有意义的,我的这套理论是从 SaaS 开始,但是可以应用在整个 B2B 的体系发展上面。我们想做的是给一线销售搭建一个好的体系,然后让每个销售基于这个体系良性发展。

我们美国的合伙人 Jacco 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实现增长的最佳方式不是聘请明星销售人员,而是设计可以复制的成功。不管大成功,还是小成功,把它沉淀下来,用这种方式持续沉淀达成增长,那是可以持续稳定的增长。

这正是《硅谷蓝图》的核心理念,是基于我们的方法论,“设计可复制的成功”。

一、为什么美国销售效率那么高?

综合国内外 VC 和著名市场调研公司 IDC / Gartner 的数据,中国的 SaaS 类投资在 2015 年的全球高峰达到了美国同类投资的一半,而同年销售产出仅为美国同行的 5%。这里面有历史业绩积累的因素,美国同行通常也可以高效地向全球售卖产品,但是销售效率的巨大落差也是毋庸置疑的。

这个落差不仅体现在体量,也体现在毛利和增长。比如微软 2016 年的收入是中国最大软件公司东软的 70 倍,毛利是后者的 2 倍。

70 倍是什么概念?也就是微软在全球复制了 70 个东软,每个国家都有东软。

一个通常的认知误区是,之所以有这个落差,是因为美国 B2B 销售人员的素质大大高于中国,市场成熟度大大超过中国。

但是以我的了解,不仅美国细分市场挑战同样巨大,美国的公司每天遇到的运营方面成长的烦恼与国内同行相比也是大同小异,销售人员也需要不断高质量的培训以达到岗位要求。

那么为什么美国销售效率那么高?两个原因:

一个是长期高强度竞争而达成的对最佳实践的行业共识,二是高质量咨询公司的存在,使得对整个销售知识体系的主动积累,沉淀和提炼思考成为可能。

美国销售 VP 大约每 18 个月到 36 个月也会换工作,不同的是每个新挑战都有可能找到优秀的咨询顾问和高管教练共同面对。在任何行业任何国度,知识都是核心竞争力。

中国 B2B 市场竞争程度普遍低于美国一个数量级。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拥有对的知识,以中国人的执行力,国内 B2B 公司的机会其实是大大超过美国同行的。

我们发现,中国的销售管理思想需要进化。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多公司是通过“坑”去找对“萝卜”,但是我们应该更注重与设计一个好的“坑”,这样可以保证“萝卜”来了之后可以留下来,然后生长、长大,因为如果“坑”存在问题,“萝卜”很容易走的。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 To B 的体量这么低?

原因在于美国公司找到一种全球化都能复制成功的体系,我们不妨从美国蹚浑过的河和摸过的石头直接拿过来,来弯道超车。但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把数据作为一个体系作为高速增长的基础。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跟神策走的比较近,且今天愿意过来分享的原因。

二、实现规模化增长的最佳方式:设计可复制的成功

《硅谷蓝图》的核心理念就是基于我们的方法论,“设计可复制的成功”。主要包括四点内容:

  • 第一点,体系思维。销售体系搭建不以所谓的“大销售”为中心,而是围绕业务逻辑,用数据说话,先落地流程,再设计打法套路,给销售赋能,最后实现正能量的团队文化。一旦文化成型,团队的动能可以是无限大。
  • 第二点,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术有专攻,效率才能提升。归纳总结然后放大可以复制的成功点,改进缺点弱项,提升整体水平。
  • 第三点,建立业务仪表盘。用数据将整个业绩收入的大盘子从市场,获客,销售到客户成功完全打通,通盘认知,通盘管理。
  • 第四点,复合效果。每个阶段的小改善形成复合效果。每年业绩翻番很难,但是如果你有 7 个业绩增长点,每个点每年提升 10%,1.1 的七次方,结果就是翻番。

换一个角度,如果把每年增长的 100% 分到 12 个月,那么每个月只需要增长 8%,也就是那 7 个业务增长点每个月只需要增长 1%。如果有专门的人负责这 1%,基于他/她过去的经验就可能会有很多方法和选择。每个月达成这个 1% 的增长,就是我们管理咨询的数学核心。

三、500 万到 5000 万是需要快速走过的规模化增长阶段

500 万到 5000 万是 2B 企业最核心的增长阶段?

年收入 500 万差不多标志着初创公司完成了从零到一地积累,对产品市场契合度有了一定的认知,开始有了第一批十几家大 B 客户,或者几百小 B 客户,上千终端用户。最佳客户画像开始清晰。 虽然销售绝大多数仍就需要通过创始人达成或者产品依靠大量人工介入转化,业绩极其不稳定,但是跑道存在,大方向向上的趋势也可以确立。

我们的经验是,公司需要在接下来 12 个月内将业绩增长 3 倍,即达到 1500 万左右。这个速度在细分市场才可能成为领军企业,为将来与行业 2-3 名进一步拉开距离打好基础。

这个节点通常创始人会考虑引进第一批职业销售人员,以期快速增长业绩。这通常也是创始人犯的第一个错误。

正确的做法是在引进销售之前先初步解决客户流失和营销获客问题。客户流失率的降低意味着收入和现金流的改善,同时通过产品升级进一步打磨最佳客户的画像,为营销获客产生稳定的销售漏斗打好基础。

最好产品自带粘性和获客能力。同时创始人要考虑帮助新加入的销售人员解决获客问题。一般情况下创始人都有个人 IP,有对的朋友圈,寻找商机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放在一线销售身上可能就是问题。

把前端获客和后端客户成功的问题大致做到可控,创始人才能着手引入第一批销售人员。

从 500 万到 1500万 是销售模式的第一次转型,必须做到:

  • 主要业务层级商业模式的确定
  • 最佳客户画像的确定
  • 主要获客渠道的确定
  • 客户流失控制在可以接受水平
  • 首批销售人员趋于稳定

接下来,如何达到 5000 万有两条道路。

如果第一次转型执行得好,可能公司第一年就能超过 1500 万。那么第二年是否能够再增长 3 倍,直接达到 5000 万的水平?

有这个可能性,如果跑道足够好,政策非常给力 。

这种增长需要细分市场本身快速增长,可能基于一轮比较大的融资,必须执行一套完全正确的增长模式。但是如果不是市场压力大,我并不建议把步子迈得那么大。因为从 1500 万到 5000 万需要经过 2 个阶段的转型,以 3000 万为间隔。

1500 万到 3000 万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 稳定的销售 VP 或者合伙人
  • 客户成功的初步体系化,有效解决客户流失和如何长大的问
  • 获客体系的多样化和初步标准化
  • 初步的销售流程,打法,套路的标准化

超过 3000 万的公司一般员工人数会过百,甚至到几百人。员工人数的增加让分工协作和精细化运营成为可能。

这个阶段公司需要集中解决:

  • 主要产品不同业务层级的商业化体系的设计和执行;
  • 独立的运营岗位:获客,销售和客户成功;
  • 详细务实的标准化流程,打法和套路;
  • 统一的业务仪表盘;
  • 新产品的商业化路径;
  • 新行业新区域的扩张方法。

快速超越 5000 万这个坎你可能就是细分行业老大。基础打扎实你会发现之后超过一个亿并不是难事。

再往上走这套体系就会有血有肉,同时不断通过细节的打磨长出新的肌肉。这样你的业务基础就是稳固的,可以放心的开疆拓土,招兵买马。

一套务实的体系并不会降低你的发展速度。相反,她会是你业务增长的保证。

如果你也想走体系化发展的道路,请关注硅谷销售研究院的公众号。我们将在近期推出帮助 CEO 搭建实现规模化增长业务体系的培训课程。

四、数据体系是公司规模化增长核心要素

把主营业务做到极致分为三步:

  • 第一步,销售管理必须搭建一套符合你们公司实际情况的数据体系标准。有了基准点和线,你才能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来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向极致发展。
  • 第二步,找到你团队销售效率的问题核心。
  • 第三步,也是很多人忽略的,就是你销售团队的薪酬设计问题。

中国销售管理非常难,尤其对于销售周期长的项目型销售,过程很难管理,且难以复制成功,那么,企业如何提升业务业绩?困扰 B2B 公司的老问题其实只是问题的表面,表面下面每个公司问题的实质都不一样,但是不外乎产品定位、聚焦层级、商机获客、销售管理和客户成功。

只是如果没有核心逻辑和体系,很难基于数据去做决定。结果就是每个决定都很难。大家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业绩监控体系。没有数据基准线,做的所有事情结果好坏都无法评估。

我认为把主营业务做到极致分为 3 步:

  • 第一步,销售管理必须搭建一套符合你们公司实际情况的数据体系标准。有了基准点和线,你才能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来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向极致发展;
  • 第二步是找到你团队销售效率的问题核心;
  • 第三步,也是很多人忽略的,就是你销售团队的薪酬设计问题。

如何搭建数据标准体系?

图 1 数据标准体系

把主营业务做到极致的第一步是,销售管理必须搭建一套符合你们公司实际情况的数据体系标准。有了基准点和线,你才能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来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向极致发展。

然后你才能和全球最佳公司比较你的差距,才能有提高的动力和可能。

这里我们提供一个我们统计的数据,把销售团队通过专业程度比较各自结果,你们可以看看自己在那个区间。

图 2 销售团队专业程度

同样的 1000 个预期客户作为商机进入流程,仅仅由于 3 个转化率的不同造成最终赢单数量和折扣的很大差别,导致专业团队的业绩可以达到业余团队的 6 倍之多!

图 3 商机转化

注:预期赢单率是预期客户到赢单的转化率。

所以真的不要小看每一小步的进步,几个小步叠加一起来其实有巨大的“复合效果”。

如何找到公司团队销售效率的问题核心?

再好的团队都希望把业绩再上一个台阶,前提是要有一套合适的,能够发现问题的数据体系。有了体系才是科学管理的开始,然后你会发现所有的体系都是通的,因为底子是数字,而数字最客观,最直观。

对业务数字及其背后逻辑进行分析之后,一般就能找出业务脱节的地方,那就是问题的核心。没有数据支撑,一切只能靠猜,靠直觉。

比如说,所有人都认为商机数量不够,但很多时候数据提示是商机质量不行。有时候你认为商机数量质量都不行,但事实上问题出在你的销售售前没有配够。

总之,数据体系不仅是你科学规划的基础,更是你公司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

 

作者:神策数据,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神策数据

]]>
实操复盘:社群裂变如何做冷启动? //www.f-o-p.com/109458.html Sat, 08 Dec 2018 01:32:33 +0000 //www.f-o-p.com/?p=109458

 

开篇,我说一句话,一句大实话,听了可能会有点痛。

“裂变方法不可复制!!!只有裂变底层逻辑才可复制!!!”

好了,不啰嗦了,直接分享干货

今天的内容分为3部分:

  1. 这次实操过程中,使用的第一种裂变方法,并针对结果进行复盘分析;
  2. 这次实操过程中,使用的第二种裂变方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裂变方法,会对各个操作细节进行说明;
  3. 如何把握“裂变底层逻辑”做好裂变。我会给出具体的裂变学习方法,帮助大家快速成长。

一、项目背景

这次实操的项目,又是服装;是的,还是之前我分享过那个品牌。我操盘过蛮多社群电商项目,但是衣服只做过这一家,是因为我始终坚信一点“好的产品,有温度的品牌才值得被营销”。

这个品牌的其他渠道还正在搭建,所以,这次我们在启动前,只有2个微信社群。通过1天半的时间,我们计划裂变的6个群,但是因为实际社群后续付费转化的操盘人手不够,就终止了,最终裂变到4个群。

接下来,我主要分享下这次操盘过程中的裂变玩法

二、第一种裂变方法

为了后文方便说明,我把2个原有的微信社群叫做:旧1群、旧2群;把新裂变的群叫做:新3群、新4群。

1. 裂变思路

旧1群,旧2群都是老用户;并且忠诚度较高,我们希望让他们作为启动流量来做这次裂变。

裂变的思路主要是:

用大额红包刺激旧1群和旧2群的老用户,然后让他们转发海报。

因为这2个群已经满群了;所以,海报上的是个人二维码,个人号再将新用户拉入新3群和新4群。

这里其实还想说一点,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海报上不放一个群裂变工具做的群活码,自动往不同的新群里拉人。不这样做的原因是:这个裂变的社群是做社群电商用的,而群裂变工具拉群突破不了100人。而无法突破100人,这种群往往并不合适做社群电商。

从往期的经验来看,想在社群卖货,群里至少得有200多人,可以满群也不错。

2. 裂变玩法

具体的玩法和操作步骤如下:

旧1群和旧2群已经满群了,这个时候我们把转发裂变海报发到群里。因为海报上是个人二维码,我们想要通过老用户的朋友圈裂变一批我们的新用户。

海报上已经做好了文案话术,如下所示:

用户忠诚度较高,所以双11前夕,我们希望让他们转发海报,裂变出更多的群。

我们奖励用户的方法是:制定了阶梯奖励,所有群有1800人,每人可以领取一张无门槛50元的红包;满3000人,每人可以领取一张无门槛100元红包;满5000人,每人可以领取一张无门槛200元红包。

很快,就组建起了新3群,但是新3群的用户并不是很多;我们通过数据来看:旧1群和旧2群总共有1000人,但是新3群到达170左右的时候,到达了极限。我们同时也给新4群拉过去一些流量,但是新4群,也在100左右的时候,到达了极限。且增速放缓,甚至一度停止增长。

当新群有人进群后,我们通过工具继续分发话术和海报;和旧1群,旧2群类似。告诉用户,我们这样的一个活动,大家转发海报,一起拉满几千人,一起领取无门槛大额红包。

3. 裂变结果及复盘

结果在当天傍晚之前,新3群一直保持在180人左右,新4群110人左右。且不再增长。这就意味着1000人的基础流量,裂变了不到300人。

接下来,立即对这次裂变结果进行了反思,并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裂变方法就是下文要分享的第二种裂变方法。

先对这次第一种的裂变方法进行下反思复盘,这次结果不好的原因如下:

我们后来找了群里的几个活跃较高的女性用户做了调研;发现:转发海报的裂变玩法,其实在运营圈里早已经被刷烂了。大家其实都非常熟悉,甚至你进入一个社群,即便他们不分发话术,发一张海报,你也懂,要转发朋友圈裂变。

然而,正如开篇所说:“裂变方法不可复制!!!” 因为转发海报对于我们的目标女性用户来说,却一点也不适合,他们甚至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转发海报,所以其实很多人并没有转发该海报。

我们再一次去深挖这类目标女性用户;总结一点:这类用户喜欢简单粗暴,并不是无门槛红包不诱人,而是转发海报太复杂,这并不适合目标女性用户。

4. 裂变底层逻辑

转发海报的裂变方法行不通,所以,这要求我们当晚必须策划并执行新的裂变方案,否则双11的目标销售额就无法完成。

既然裂变方法行不通,那裂变底层逻辑一定行得通,即“人性!!!”;无论男女,无论老幼,都有共同的人性,有几点可以被我们作为裂变的底层逻辑使用:喜欢占便宜的感觉;喜欢竞争。

这两点,用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待就是人的自恋和攻击性;精神分析门派的祖师爷,佛洛依德则把这些底层人性都归纳为:性。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这两点人性呢?

请看下文讲解:

三、第二种裂变方法

1. 裂变思路

新3群,180人左右;新4群,110人左右。这次我们借用新群各自100多人作为启动流量,准备把两个社群做到500人满群。当然,最后结果,我们做到了,而且非常快,当晚11点前就满群了。

思路是:利用人喜欢占便宜和喜欢竞争这2点。没有海报了,简单粗暴,让大家直接拉自己的小姐姐、朋友进群,然后竞争;邀请满30人,就可以免费获赠1件398元的T恤,送完即止。

有人可能想问,这样做流量会精准吗?

别急,我们接着往下看,后面会分享给大家如何来控流量的精准度。

2. 裂变玩法

使用某工具(we开头的,具体好像说推文里不能说,否则会,你懂的),有一个群统计功能,可以统计群里每个人邀请的人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监控到每个人谁到底有效拉新的人数。所谓有效拉新,是指:A拉了10个人进群,但是3个人退群了,工具统计的则是7,而不是10。

配置鼓励语,鼓励语可以实现老人邀请新人后,自动艾特老人,并告知他现在拉了多少人,还能配置话术。如图所示,自动艾特老人,并通过欢迎话术配置,自动艾特新人,告诉新人这个群在做什么活动,让她继续邀请她的小姐姐朋友。

做人员审核:这个环节是重点;就是你得开始踢人了。把不合适的人踢掉,怎么判断呢?

方法如下:

(1)看性别

把男性踢掉,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我们是卖女装,不是相亲群。哈哈!

(2)看名字

  • 名字中凡是带A开头的名字,或者以数字,符号为主的,直接踢,是广告名;
  • 字中带有XX姐,某某宝宝的都是做推广的,直接踢,是广告;
  • 简单重复名字的,比如芬芬,莉莉,娇娇这些都是推广号,直接踢。

(3)看头像

网红等头像的,基本上都是微商的推广号,不是目标用户,可以直接踢掉,如图所示。而且这类头像是在某宝可以批量买一堆回来的。

(4)看综合

点进这个人详细资料页再来看看,我用红框都框住了。

头像,名字都是我们刚刚提到的,然后看个人签名,励志鸡血,很明显是做微商在带团队的,不是目标用户(我这里不是说微商不好,各位理解下,我是在告诉大家如何不是目标用户甄别出来)再来看看个人相册部分,都是在晒收款图片的,所以这个不用多说了。

3. 裂变结果及复盘

通过上述这个裂变方法,我们快速把新3群和新4群,做到了满群(踢掉不合适用户后,满500人)。并且在双11后续的社群活动中来看,实现了较高的转化率

我们看下这次双11,4个微信群,最终的一些数据:4个微信群、平均客单价600元、付费转化率36.7%、销售额103万+、付费用户人均购买2.5件。

具体完整项目复盘,我会下周发出来。

对这次的裂变进行一个复盘,我觉得,这次第二种裂变方法之所以有效原因如下:

  1. 把握了裂变的底层逻辑,利用了人性;
  2. 我们对目标用户进行了调研和了解,很清楚他们需要的是什么裂变诱饵,以及什么裂变玩法
  3. 裂变即流量,流量和营收应该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不然一味做流量,流量不精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而海报转发的裂变,其实是把控制流量精准度的工作前置了,即看到海报感兴趣的才会进群。而我们这次裂变把控制精准度的工作后置了,先拉进群,然后人工审核。所以,也有一点比较重要,裂变完成后,第二天的社群活动,要求掌控好节奏感,不然这些新用户很容易流失。

4. 裂变底层逻辑

今天写了2个裂变方法。但你没办法说,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因为裂变没有对错,只有具体场景是否适用。而第二种裂变方法,是我们当晚临时创新之举。

市面上裂变方法很多,我在我的学习社群里就和大家一起总结了100多种。但是裂变方法不可复制!!!那学裂变方法还有用吗?

有,因为你得通过裂变方法去分析裂变底层逻辑,再用底层逻辑去指导你的裂变,那便是手中无剑的最高境界。

最后,我给大家一个学习裂变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这个是一个错误的学习方法,即不停的去学习别人的裂变方法。为什么,这是错误的?

如果你学会了社群海报裂变方法,那么你就会想去复制他到你的工作环境中去,然而,他很有可能是无效的。因为,人群不同,场景不同,产品什么都不同。那么怎么办?

正确的学习方法,还是得不断学习裂变方法,去看别人的案例,但是你要多做一步,你要做不仅仅是分析他每一步做什么,那是方法,不是底层逻辑;底层逻辑是:你得分析他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有效?他的目标用户是谁?他利用了怎样的人性去激发用户裂变

而当你做了这样的分析,当你实际工作中,你可以快速用正确的裂变方法完成裂变,更甚至创造新的裂变方法,就像我们这次第二种裂变方法。

 

作者:Jackie,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活动盒子

]]>
微信群的运营思路及方法策略! //www.f-o-p.com/109393.html Sat, 08 Dec 2018 01:22:53 +0000 //www.f-o-p.com/?p=109393

 

“群”将同型用户聚集到一块,让他们在特定的活跃周期内进行快速的交流,这些发散的群,想要发挥价值就离不开运营,运用恰当的运营手法,群也可以做好用户圈层及深度服务。

一、微信群的局限性和价值

基于系统、人工层面去做用户圈层及深度服务,在面对升级的用户服务体系会出现一些局限,例如:

1、用户无法快速高效的响应系统发出的信息(EDM/短信定向发送)。

2、用户的反馈不一定是及时与真实的(客户回访)。

微信群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用户覆盖的触及成本小。

2、用户反馈、处理及时。

3、能引导用户做真实反馈。

4、节省人工维护成本。

同型用户在微信群中互动所表现出的行为跟反馈,这对于运营数据来说,会起到很重要的补充、延伸作用,特别是在数据量不足的情况下。例如:

1、种子用户在微信群的行为表现,可以提供给产品经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2、电商的老会员在微信群中对新品体验的反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后续新品营销策略有影响。

二、微信群的运营思路

这里主要讨论微信群,除了因为微信群是目前蓄客圈层比较有力的工具之外,微信群产品对于移动端用户转化的体验比较好、路径相对短。

想要运营好微信群,就需要先了解目前微信群存在的常规价值形态:

微信群与QQ群等其他群组相比,会有一些“特别”的属性,这些属性会决定用户圈层及深度服务的运营方法

1、微信群更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QQ群中偶尔会出现一两条刷屏的广告,对于群员的影响会相对弱一点。但是如果在微信群中出现,特别对于高质量的微信群而言,这将会被即时清出群或者刺激群内一部分人退群。

这就意味着,群运营管理员除了高频的关注到群内的动态之外,还需要制定并且执行引导良好的群氛围。没有运营手段介入的群,会越来越多的广告跟三俗内容,没有价值的闲谈,这样的微信群很容易就会随着私下加好友而失去存在的意义。

2、微信群产品特性强调社交效率

微信群更推崇高效的社交,从产品表现上可以看出:

(1)、封闭的群环境(扫群二维码满100人就不能继续扫码加入)

(2)、即时最新信息(虽然有最新消息提醒,但红点信息数量过大容易让人直接选择不查看)

(3)、提醒功能(@提醒功能可以隔离无关信息)

(4)、微信群更加强调社交效率,筛选出跟自身关联性最大的人及信息进行沟通。

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在QQ群,会存在几个核心成员在沟通,更多人处于潜水但不退群的情况,但是在微信群中,如果几个核心成员进行灌水沟通,无关信息红点过多,很容易就会刺激其他微信群员退群。

3、临时群与长期群的差别明显

虽然QQ也有不同级别的群还有讨论组,但是临时性及长期性的区别没有微信群表现的明显。微信群的临时群存活期大概1周,长期群存活期一般会在30天以上。

在价值表现上,临时群更倾向于事件驱动(红包群、培训会议等),而长期群更倾向于关系互动(同事群、班级群、跑步群等)。并非长期群就一定比临时群价值大,主要根据不同的运营目标确定搭建相应的群。

4、微信群受群员角色结构影响大

很多人觉得付费的群就比免费的群要好,主要是因为付出了代价。当然,这是其中一部分的原因,但隐含的原因是很多付费的群,因为有费用的支撑,可以构建相对完整跟合理的微信群社交角色。

微信群中的大咖(领袖价值),管理员(时间成本投入),定向邀请相同属性的人群(社交关系的价值)……这些角色因为有费用的支撑会相对到位。

当然,如果一个免费的群,具备一定的IP影响力,也可以吸引形成良好的社交角色结构,这样的微信群同样可以非常有活力。

5、微信群需要设置延伸的资源

孤立的运作微信群其实难度非常大,加上微信群的产品特性的影响,微信群需要建立适合自身的延伸资源,不管是具有一定用户数量的微信个人号、微信公众号,甚至是QQ群等,想让微信群可以发挥价值,需要设计好延伸资源的用户流动路线。

三、用微信群做用户圈层及深度服务

上面说到微信群的一些特征,让微信群更适合做好用户圈层及深度服务,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视“用户圈层、场景社交、精准营销”,虽然有工具跟数据的帮助,但社交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相信大家也会有类似的经历,在特定场景刺激下产生了想购买一个产品的欲望,这时候那些发散的建议根本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在面对那么多选择的时候,你开始倾向于找到同类型人的经验分享,事实证明这样子做出的购物决策也是相对精准高效的。

1、用户圈层

常用运营技巧

(1)、定向邀请

(2)、设置进群门槛

(3)、活动筛选

用户圈层是一个微信群可以运营发挥价值的开始,在数据及用户分析的基础上,定向将同类标签的用户邀请进群,合理的设置群内用户的结构。

例如,通过特定的主题活动,定向邀请相同需求的人加入群,在群内设置不同的角色,有第一批参与活动的体验用户,可以承载解答跟邀请等作用,有管理员相引导,还要有造势的用户,引导群关注力的转移。

2、深度服务

常用运营技巧:

(1)、定制

(2)、活动刺激

(3)、社交引导

群的深度服务,需要结合特定阶段的运营目的。很多微信群会在运营过程中消失,主要是缺乏了深度服务的驱动。前期圈层完成后,不同属性的群需要定制不同的运营方式,核心是群利益的运营。

例如,一个首购用户群,深度服务的方向可以是种子用户的培养,也可以是复购的激活。根据首购的产品跟用户属性,推送相应的关联购物优惠,重复购物优惠等。

一个深度服务的群,还需要群规则及群互动的运营,仅有一群人的利益,而缺乏了互动跟规则的引导,最终微信群的效果可能比不上一个群发的通知。

3、代理商微信群

这是曾经操作过的一个例子,借助微信群做代理商的圈层运营及销售力激活的深度服务。主要是结合了代理商特性、产品营销特性去设置微信群及深度运营方向方式。

代理商圈层特性:地域性强、单品粘度强。

那时,代理商具有很强的线下特性,所以地域性会比较明显,另外产品策略的影响,代理商会出现单品集中销售的特征,很多代理商就仅仅销售某个单品。

适配着这个特性,我们设置了单品类的临时群+长期群,地域的长期群的方式。单品的临时群主要是基于活动吸引,刺激代理调动1层社交关系。

例如,参与单品相关的特定政策活动等,长期群主要是做单品服务。地域的群,主要是调动地域里具有影响力跟活跃度高的核心代理做维护,当然,偶尔也会搭建线下活动的临时群。

4、KOL+粉丝多中心点独立群

很多电商都会希望尽量的接触到C端的用户,都会尽量把用户掌握在自己手上做直接的连接运营,但是这个例子有点不一样。

KOL+粉丝群:KOL发起活动临时群调动粉丝。

区别于常规的用户群,那时候我们跟5个网红做粉丝定制活动,KOL结合定制的活动开始组建粉丝的临时活动群,在群内派发定制福利、参与活动,当然我们的营销活动同时植入在内了(当时在推新品)。

KOL在自己所属的粉丝群内,一方面享受内心的荣誉感,另一方面还享有用户转化带来的收益,定制的活动也会让参与的粉丝有更强归属感,粉丝群内互动氛围非常好。

虽然对于品牌来说,并没有接触到C端的用户(我们有配备一名群维护人员,但是不会主动去添加群内的用户做好友),但最终的销售转化效果还是很理想的。

5、零散群让用户快速聚集

在前阵子加入了一个创业的微信群(50人+,群内氛围比较好),有一天添加的群管理员在朋友圈发起了一个热点内容的群员征集,刚好我也对这个热点兴趣比较大,就加入群了。然后,我在群里看到了一个老同事,她跟我从事的职业相关度非常低。了解了一下,原来这个同事加入了他们另外的藏品讨论群,在接下来的时间,管理员有频率地开设了同城群、职业群等。

多个同型度非常高的微信群,进行高关联度的互动,可以保持用户基本的粘度跟活跃度。结合热点、标签需求、活动等,慢慢圈出并且扩大外围的用户进入到相应的群中。

虽然目前看来,这些群并没有深度的运营起来,但是这也是用户圈层的一种不错方式。

点评:

微信群是微信矩阵运营中不可缺少的节点,但是要想运营好,并不是容易的事,除了要掌握微信群的落地运营技巧之外,更需要的是运营的思路,将同型的用户圈层,提供定制的深度服务,让用户可以在群内得到相应的利益,群才能满足最终运营目标的需求。

 

作者:马海祥,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马海祥

]]>
从AARRR模型看京东双12赏金大作战 //www.f-o-p.com/109513.html Fri, 07 Dec 2018 09:51:30 +0000 //www.f-o-p.com/?p=109513

 

本篇文章从AARRR模型的角度对今年京东双12的活动进行了一个全面分析。

今天早上起床打开微信,好多个群上都在刷屏着同样的消息:【京东12.12】赏金之路已开启,朋友请助我一臂之力

加之昨天有好几个同学也来找我帮点京东的红包,让我对京东今年双12的活动有了些兴趣,便打算体验和分析一下,主要从AARRR模型的角度思考。

一、AARRR模型

首先还是介绍下AARRR模型,AARRR模型是Acquisition(获取)、Activation(活跃)、Retention(留存)、Revenue(收入)、Refer(传播)的缩写,对应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而无论是那个阶段,都是围绕着中间的用户展开,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1. Acquisition(获取):对于一款产品而言,首先是要获取用户,也就是拉新,如果没有用户,产品的诞生就没有了意义。
  2. Activation(活跃):产品有用户使用之后需要考虑如何让用户活跃起来,也就是促活。一款日活&月活低的产品是很难生存下去的,就像一些社群一样,一开始大家进群的时候都很活跃,但久而久之没有人说话了,偶尔发的也都是广告,这样的社群就是死群了,很难去进行下一步的运营动作。
  3. Retention(留存):产品在获得用户之后不仅需要考虑用户的活跃问题,还需要考虑留存问题,对于一款产品而言,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要远高于维护好一个老用户的成本,因此需要做好用户的留存,提高用户对产品的粘性。
  4. Revenue(收入):也就是转化,做产品并不是做公益,盈利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也需要考虑对用户的转化,为产品带来收入,转化也分为一次性转化和长期转化。一次性转化可以较少考虑用户的感受,有一个用户来了,想方设法让他付费就OK了,之后这个用户是留存还是流失都无所谓,只注重一次性转化的产品往往难以在用户心中留下什么好印象(除非那一次的转化能提供让用户觉得物超所值的服务);长期转化则是现在大多数产品需要考虑的,在每一次的转化中尽量不损害用户利益,给用户占便宜的感觉,让用户能够持续为这个产品带来价值。
  5. Refer(传播):传播分享是为了让产品得到更多的曝光,不断为产品注入新的用户和流量。现在的产品更加注重的是自传播,让用户自发进行推荐分享,利用社交网络的关系链传播,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的可信度和曝光。

二、京东双12赏金大作战活动形式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赏金大作战的玩法形式:

玩法:通过完成规定任务,获取积分,积分每日24点自动清零。获取的积分可用来开启宝箱,积分值达到门槛才能开启宝箱,每个等级的宝箱每天只能开启一次。赏金大作战一共四个门槛,通过签到可以获得2积分,逛好物和逛会场最多可以分别获得10积分,邀请好友助力最多可以获得46积分,开通会员每天还可以再领1积分。

活动时间:

  1. 活动阶段:2018年12月6日-2018年12月12日
  2. 赏金使用时间:2018年12月6日-2018年12月13日

另外还有其他规则,在这里我只选取几条比较有特色的规则:

  1. 活动期间每个用户每天能为其他用户助力5次,但每天只能为同一用户助力1次(有助于引进不同的流量)。
  2. 一共有四级宝箱,第四级宝箱最高可以开出1212元赏金,宝箱数量有限,四级宝箱(165600个)中1212元只有一个(足够大的金额刺激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用户对于中奖概率的考虑)。
  3. 赏金无使用门槛,可与其他资产叠加使用,但不抵减运费(无使用门槛更能提高对用户的吸引)。
  4. 赏金可以在京东主站、手机京东v7.2.0及以上版本、M版京东、微信京东购物、手机QQ京东购物等渠道使用。

三、通过AARRR模型分析

  1. 获取用户&传播

在这里我把用户获取和传播放在了一起进行分析,因为这次活动基本是需要用户进行分享传播的,而分享传播又能带动其他用户,达到获取用户的目的,因此放在一起分析。

通过签到、逛商品、逛会场最多只能拿到22积分(第二个宝箱要25积分),而要达到开启第四个宝箱的门槛则需要68积分,因此用户要获得更多的奖励就必须邀请好友助力,否则只能拿到第一个宝箱的奖励(我开出来的是1.94元,好少),让好友点击助力的过程中也形成活动的二次传播曝光,进而为活动引入流量。

每个用户只能为5个用户进行助力,每次助力所获得的积分是浮动的,我助力了5次,每次助力的积分分别为2.6、2.8、7.6、7、7.4。

我并不知道助力的积分最高能达到多少,假设按照我这5次的平均值来取,大概是5.5,如果要达到68分则至少需要有12个人进行助力,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用户想要达到68分,他就需邀请12个人进行点击, 1带12的这种传播拉人效果不可谓不高。

同时我也注意到这次活动只能通过微信好友(微信群)或者朋友圈进行分享,从分享路径来看:

  1. 微信好友:点击率高,获取流量效果好;
  2. 微信群:曝光效果好,点击率比微信好友低,容易在群上刷屏,对部分用户造成骚扰;
  3. 朋友圈:曝光效果好,但涉及到朋友圈形象问题,预计通过朋友圈分享的人数比不上通过好友和群分享的人数。

因此我认为用户的选择顺序是:微信群>微信好友>朋友圈,这里也涉及到了不同渠道的传播效果的分析,此次活动只能通过微信渠道分享,一方面有利于流量的集中和效果的监测,减少其他渠道的资源投入,并且单一的渠道维护起来更为的简便;另一方面对于微信而言,也能够提高其打开率和使用时长。

但减少活动的曝光渠道一般来说是不利于活动更广泛传播的,因此我猜测此次仅仅通过微信渠道进行传播分享也许是京东察觉到其他渠道的引流和转化效果并不如微信,从而把重点放在了微信上。

此外,好友点击需要绑定京东账号,之前没有京东账号的需要先注册,也间接为京东引入了新用户。

  1. 激活用户

其实我挺久没有打开过京东了,但这次是通过朋友的分享和群上的刷屏知道了这次活动,用户的分享传播其实也可以定义为激活,只不过是通过A用户来进行对B用户进行激活。

活动的分享标题是【京东12.12】赏金之路已开启,朋友助我一臂之力;分享文案是最高1212元,疯狂回血继续买买买。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用户的刚需便是购物,与购物直接挂钩的便是消费的金额,因此采用金钱和折扣的刺激更能提高对于用户的吸引力。

这里文案用了较高的利益点“最高1212元”刺激用户点击,相较于某某商品打多少折,1212元的数字刺激更能引起用户的注意,加之文案中的“朋友”祝我一臂之力,相信一般通过微信私发好友的途径,用户还是会点击的。

  1. 用户留存

赏金大作战时间从12月6日-12月13日,一连七天,相信很少有用户能够坚持七天都凑够68积分,这样的活动流量走势应该是两头高,中间低的曲线。

由于积分每天清零,所以对于参与过的用户而言,除非是一开始就从活动中获得了足以打动他的赏金,否则是很难进行多次的活动参与的。

若想是要提高活动的留存,一是要给予参与活动的用户足够的利益刺激,也就是打开宝箱之后获得足以打动用户的赏金;二是取消积分每日清零的规定,这样有助于提高用户打开活动的次数,用户可以通过多天多次的分享来攒够积分。

但若是取消积分每日清零的规定,则相应的需要提高每个宝箱内的赏金数额,让金额达到能促使用户进行多次动作的程度,但这对于京东来说无疑是加大了活动的投入,同时由于用户行动周期的延长,效果也比较难检验。因此在我看来,积分每日清零是有必要的,也能促使用户加快进行分享动作。

  1. 用户转化

赏金只能通过京东购物进行抵扣,因此只要用户参与了活动并获得了一定的赏金(今天我身边的同学通过活动大多能得到十来块的赏金,他们也都表示愿意进行消费),大部分用户应该是会愿意通过消费来使用赏金抵扣的。从这点来看,这次活动对于用户消费率的提高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这次活动本质上还是利用了纯粹的利益刺激来促使用户进行转化动作,至于最终的转化效果如何还是有待后续的观察。

一点小思考:

  1. AARRR模式是一种运营的思考模式,在进行活动设计的时候可以从获取用户、激活用户、用户留存、用户转化、传播分享的角度进行考虑,让活动对用户产生足够的价值;
  2. 活动越来越注重流量的自传播,进行活动设计的时候可以考虑让用户去进行传播,这一点可以在玩法形式上进行规则设定;
  3. 对于用户而言,金钱等利益点的刺激并不会过时,并且纯粹的金钱刺激更能提高活动对用户的吸引力,做活动要找到能契合用户利益点的地方(赏金大作战契合的就是让用户占便宜,薅羊毛的心理),才能让活动取得不错的效果。

谢谢大家耐着性子看完,欢迎指正交流~

 

作者:Wow,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W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