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Fri, 18 Aug 2023 04:26:5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1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模仿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抖音进入增长瓶颈,短视频下半场的机会? //www.f-o-p.com/109386.html Sat, 08 Dec 2018 01:18:18 +0000 //www.f-o-p.com/?p=109386

 

正如电商社交等领域一样,垂直化成为诸多短视频新晋玩家的入局方式,反过来或也成为短视频行业的破局之道,而与“视觉”有着天然联系音乐垂直领域首当其冲。

这其中,有原本的在线音乐玩家,如QQ音乐(音兔)、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等,也有独立的音乐APP产品,例如被京东、宜信、喜马拉雅幕后投资方之一创世伙伴资本数千万投资所追捧的“动次”,最近动作频频将版本升级到4.0、推出智能速拍,降低用户门槛意图冲击短视频下半场。

值得一提的是:抖音等产品虽然自称音乐短视频,但其本质上应是泛娱乐化的。同为短视频,但在商业模式方面,在音乐垂直领域深耕的短视频(下文称作“音乐短视频”),与泛娱乐短视频有着完全不同的逻辑,既有机遇也存在着挑战。

一、短视频下半场,垂直音乐领域有更独特的平台生态

音乐短视频并不只是把短视频圈定在音乐上,音乐独特的属性意味着音乐短视频与短视频有着截然不同的平台生态。最大不同在于创作者、用户、平台三者之间的关系。

抖音、快手等平台与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的生态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内容形式发生了变化。低门槛带来无数的内容创作者,平台聚集以亿为单位的用户进行流量分发,突然某个内容戳中用户痛点,形成爆款,创作者就一跃收割了大批粉丝,藉此深化内容创作。

从这个意义上说,咪蒙笼络3000月薪的伪白领女群体,与小甜甜“请我吃饭”撩拨的无数diao丝是同质化的过程;创作者、用户、平台被流量价值所“聚拢”起来。

因一句话在抖音爆红的成都“小甜甜”

音乐短视频全然不同,音乐属性决定创作过程带有某种严肃专业性,用户的目标也不全然是泛娱乐,还有“欣赏”的动机。在此基础上,平台并不全然是爽文一样的爽视频流量聚合体(当然流量仍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成为音乐人、音乐欣赏者、音乐内容的连接纽带。

过去,在线音乐例如网易云音乐在“听”的层面承担这种职责,捧红了花粥等知名独立音乐人;现在,短视频开始成为与在线音乐并列,甚至更进一步的音乐纽带。

音乐人花粥

这是音乐短视频的优势,自带高强度的用户粘性,同时也成为音乐短视频的运营难点:音乐人如何通过短视频平台加强与粉丝的交流,如何借平台的资源实现专业交流和提升,更现实地是,如何提升宣发能力,毕竟,不能带来影响力扩大和一定商业价值,音乐短视频就失去了对音乐人的大部分吸引力。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动次4.0升级,大费周章利用AI功能上线智能速拍的目的。

实测中,通过智能速拍,创作者可分别录制6个只有2秒的视频,最后动次平台会进行智能合成,录制时,系统还会给出提示和引导,比如“瞄一下”“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等。

在3.0版本多格短视频创造了行业标志性玩法、引发抖音、快手纷纷模仿后,4.0的动次意图在2万名音乐人入驻的基础上,用智能速拍降低用户门槛、拓展更广大的用户群参与创作。

这种参与度更高的方式,将极大提升平台的活性,提升音乐宣发的效果。过去是“听音乐-看音乐”,现在是“听音乐-看音乐-玩音乐-创作音乐”,音乐人之间、音乐人与音乐用户之间在内容层面的互动增强,内容生态得到极大丰富。

由此,过去靠砸广告、博噱头、抢资源的音乐宣发,现在通过智能速拍带来的趣味性、社交性和想象力,音乐短视频平台也可以轻松实现,只要你的内容够好。

顺理成章,藉由这次升级,动次在扶持原创音乐、孵化IP和音乐新人方面也能有所突破,这个产品或在把行业路径浓缩到平台之上,用平台打通音乐产业链条。当然,动次只是一个案例,不同理念下,音乐短视频能生出更多对应的生态玩法。

二、音乐的垂直化深耕要成功,短视频要解决三大矛盾

回到具体操作层面,音乐短视频的垂直化深耕要成果,还需要解决三大矛盾。

1. 专业性与娱乐性的流量矛盾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崛起,说白了都源自张一鸣“抓住用户无法延迟满足”的产品经理思维。这些爽快的视频,喜欢就点赞、双击,不喜欢就上划掉,用奶头乐消耗时间。

抖音、快手2大短视频快速崛起

而音乐短视频的专业化某种程度上与这种娱乐性是矛盾的,越是专业的东西,越不具备大众化的基础,于是流量的爆发变得有些困难。

网易云音乐短视频

为解决这个问题,QQ音乐、网易云音乐内置的音乐短视频都尽可能通过音乐内容自带的流量来增加浏览,例如放出知名歌星的演唱会片段,或者歌星的花边新闻(这些内容在非短视频领域也有充分的流量)。

动次推出智能速拍的目的之一,也在解决专业性与娱乐性的矛盾,用户的一个普通的动作、说任何一句话,都可以被智能速拍合成一个有些鬼畜,或者有些好玩的视频,这种娱乐化的创作过程为音乐短视频的用户提供了十足的想象力。专业性之外,娱乐性不知不觉提升。

2. 简单易行与预设门槛的创作矛盾

流量矛盾是用户端的事,而在创作端,音乐短视频也有自己的痛点。

众所周知,抖音、快手,以及跟随它们的微视等产品,都十分强调全民参与,用户既是内容消费者,也可以方便地成为内容生产者,虽然优质的内容还是集中在MCN等专业PGC生产者之中,但用户生产内容门槛很低。爽快的内容配套的是简单的生产方式,一个还过得去的前置摄像头就能拍出还算不错的作品。

音乐短视频则不然,垂直音乐并不等同于用户上传KTV质量的演唱作品,高质量的音乐短视频是需要精心制作的,自带创作门槛,这会带来用户活跃度不足的问题。

QQ音乐推出的独立音乐短视频产品“音兔”,通过一些技术,让用户手机自带的照片和短视频可以转化为平台的作品,这是降低门槛的尝试。

而动次的智能速拍无疑在过去3.0分格短视频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制作难度,分段进行、个性录制、过程中有引导,还能通过提取用户声纹和智能匹配,快速生成一个全新的作品,人人可参与。

QQ音乐的独立音乐短视频产品“音兔”

这些做法,都使得音乐短视频的创作变得同样简单,用户活跃度有了保证。

3. 音乐内容与用户分离的矛盾

开篇提到,抖音短视频本质上并不能称作音乐短视频,不只是其娱乐化的内容实质,更重要的是在于抖音等产品的“音乐内容”与“用户”是分离的。

抖音的“音乐”使用的都是现成的已有的音乐作品,多数还是洗脑式的口水旋律,音乐其实是带来“爽感”的手段,什么样的音乐与创作者、用户没有太多关联,更不用谈创作标签和用户标签的塑造。

红极一时的抖音神曲

对音乐短视频而言,垂直化决定音乐本身与短视频必须有内在的关联。以动次为例,智能速拍能根据用户发出的声音自动生成用户自己的BGM。

BGM的质量多好可能因人而异,但每个创作者(用户)的特质都与音乐挂钩,AI技术的千人千面在音乐短视频里的价值得到体现,顺带让对于音乐和演奏不太“专业”的小白用户也可以创作自己的BGM、表现出自己的特质,获得与音乐联系的标签。

动次短视频

在标签数据的支持下,一个围绕音乐的短视频社区才更容易形成,而不是“好聚好散”的奶头乐式短视频平台。反过来看,这种玩法也是音乐短视频的内在要求,与抖音进行了根本区分。

最后,总结三大矛盾,可以得出音乐短视频“成功”的标准:短视频不仅是内容消费产品,也要成为音乐人与用户的连接纽带。

三、连接音乐产业,短视频垂直音乐的同时需对标三大商业价值

音乐从来都不是纯线上的行为,与关联领域的联动、与线下的结合是音乐的应有之义。

网易云音乐做短视频,曾经推出“短视频现金激励计划”,要在一年时间将投入数千万现金,扶持优质的“体现平台音乐性”的原创视频,全年要签约超1000位独家创作人,每月投入百万现金重点打造独家爆款视频创作人。

作为创业型产品,动次的做法与此类似,不过不像网易这么财大气粗。动次目前在互联网层面输出原创音乐、爆款歌曲、孵化新音乐人,打造音乐IP,在关联领域和线下,也尝试深入音乐产业,联合音乐微综、短综实现音乐内容的生态式落地,从而承担一个音乐平台(不论是不是短视频)应有的职责。

这些显然比抖音靠流量打广告的商业模式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而“音乐短视频+音乐产业”的组合要实现,还需要对标音乐短视频特有的三大商业价值。

1. 从流量为王到内容为王

泛娱乐短视频和曾经的图文一样,是流量业务,以广告为主要商业模式。但这些“浅流量”的商业价值又是有限的,今日头条为了750亿美元的估值,不得不推出电商、小程序等让流量的价值丰富一些,估值坐得稳一些。

作为“内容业务”,音乐短视频这方面有天然的商业价值优势,以动次为例,可以对接谢春花、莫西子诗这样的知名音乐人,可以对接热爱音乐的精准用户群体,可以对接新生IP的创造(智能速拍的目的之一),可以对接各类音乐产业相关的活动(综艺等,未来可能还有数字音乐、版权业务)

知名音乐人谢春花

“内容属性”给音乐短视频带来了更多可能,抛开了泛娱乐短视频沉溺于流量的缺点,各主体被“音乐”所连接,使得音乐短视频有机会把手伸到音乐产业上去。

2. 从伪社交到真社交

决定商业模式最重要的因素是用户基础。抖音的流量被拿去做电商、做小程序,说来说去还是用户属性过于单一,商业变现的方式最好就是导流型的——流量大就好做的那种。

整个今日头条系产品过去心心念念的“社交”,是改变其商业模式命运的钥匙,可惜的是用户粘性太差,资讯阅读、爽一下就走让社交一直做不起来,或者说,做起来的也是伪社交。

如今,社交的梦想被音乐短视频继承。音兔的“生活如歌”想要继承腾讯社交的衣钵,网易云音乐的社交亚文化在短视频上得到了某种延续;而动次,则凭借理念、玩法及技术创新,在3.0时代开始,以社交氛围营造带来的优质音乐圈层以及强粘性,突破短视频“有流量无用户”的尴尬,让所有主体与音乐深度捆绑、相互沟通交流。

一旦社交关系确立,音乐短视频在音乐产业内的渗透就会形成网络效应——大众用微信,而音乐圈子交流音乐用音乐短视频平台。

3. 从时长占有到深度占有

腾讯巨额补贴微视,并多路出击推出大量短视频产品,原因无外乎微信惧怕抖音的时长占有威胁到微信的江湖地位,这可是腾讯的命根子。

不过,泛娱乐短视频的用户时长占有其实很浅,消耗时间、漫不经心、招之则来挥之则去。对比来看,音乐短视频对用户时长的占有更为深入,用户的使用过程更为沉湎。

一方面,这是用户粘性的表现,另一方面,这也使得时长的价值更明显。用户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深度了解音乐创作与欣赏,也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去关心动次这类产品又有哪些音乐相关的动作,推出综艺节目、推出线下活动、推出音乐盛典等。

用户时长本身是与用户量、用户活跃度一样重要的指标,如果时长的“质量”更高,商业模式可塑性更大、操作空间更足,毕竟,这是建立在“用户接受”而不是“用户停留”的基础上。

最后,三大商业价值的对标,换句话说也是音乐短视频走向音乐产业之前,应该充分利用的价值优势,而各音乐短视频平台产业化究竟能走得如何,只有等待市场检验。

 

作者:曾响铃,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科技向令说

]]>
营销产品策划:如何设置限时秒杀活动? //www.f-o-p.com/109331.html Fri, 07 Dec 2018 01:24:00 +0000 //www.f-o-p.com/?p=109331

 

电商的小伙伴们应该都接触过秒杀活动:像京东秒杀、聚划算秒杀、网易考拉秒杀等等,现在就跟着我来看一下秒杀到底是如何设计并开展的吧!

一、首先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秒杀?

秒杀:就是平台商家通过发布一些超低价格的商品,所有买家在同一时间网上抢购的一种销售方式。由于商品价格低廉,往往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有时只用一秒钟,所以会被很称为秒杀。

那些秒杀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如下图:

用户在秒杀页面进行点击立即抢购,即是向平台发送了秒杀的请求,平台服务器做出响应、判断库存等,判断用户抢购成功之后系统扣除库存、修改库存数量、生成用户订单、平台进行发货、物流配送等操作。

  1. 平台设计秒杀产品的目的

第一:拉新

第二:促活

  1. 商户参与秒杀活动的好处

【限时秒杀】频道位于首页icon第一个位置,拥有上百万级流量,是商户流量和转化率最好的频道之一。

 参加秒杀活动有以下好处:

二、秒杀业务概述

  1. 商城秒杀活动的业务概述
  • 在平台后台创建秒杀活动
  • 选择秒杀方式,对应编辑该秒杀方式的设置项,选择参与活动的品牌以及商品,设计参与活动库存等
  • 设置具体的秒杀活动规则和投放设置
  • 用户在商城查看商品,可看到由平台后台发布的秒杀信息
  • 将商品加入购物车,购物车将体现享受秒杀的优惠价格。
  • 可在后台查看到已创建的活动以及活动的效果,关于用户购买订单相关的数据也将展示其享受到的秒杀优惠信息。
  1. 秒杀系统模块概述

将模块拆分,主要分为三部分:

  • 秒杀活动:活动投放的设置管理,负责提供活动方式和商品内容
  • 秒杀规则:发布秒杀活动时选择,负责提供秒杀玩法,例如限时秒杀、品牌专场秒杀等
  • 秒杀:提供一种相对独立的促销形式

  1. 秒杀系统概述

活动状态:

  • 未开始,还未到活动开始时间,此状态的活动可进行编辑和的删除,删除活动为逻辑删除
  • 活动中,正在进行中的活动,此状态的活动不能编辑,只能提前结束,结束之后的活动变更为已失效的状态
  • 已失效,已经过了活动结束时间,被删除的以及被取消的活动

秒杀分类:

  • 限时秒杀
  • 专场秒杀
  • 单个商品秒杀
  1. 商户参与流程

  1. 注意事项
  1. 报名数量:每个商家每24h只能报名1个商品。
  2. 提交报名后,商品的规格(sku)将被锁定,不可修改。
  3. 报名通过后,平台会推送活动确认通知,商家需24小时内确认排期和线上库存,确保商品所有规格线上库存都大于活动库存,否者视为自动放弃。
  4. 不可修改。活动确认后,商品的活动库存和价格将被锁定,
  5. 秒杀活动期间,商家要时刻关注商品所有规格线上实时库存,及时添加库存,商品某个规格一旦线上库存售罄该规格直接下架无法销售
  1. 主要设置项包括
  • 活动名称:方便运营人员识别活动
  • 促销方式:专场秒杀、商品秒杀
  • 商品选择:参加秒杀的商品((可选择全场、按品类、或者自主选择多个商品)
  • 金额/件数设置:秒杀价XX,已售XX,总库存XX
  • 投放时间选择:选择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 打标签:商品打秒杀标识,前端显示秒杀标签,可选择现有标签或者选择自定义新增
  • 目标群体: 针对全部用户

  1. 具体例子
  • 享受商品价格的活动,这里是秒杀价单品价格1980元
  • 计算商品小计之后,引入针对指定专场商品的价格,满2000减250元, 1980*2件-250=3710元
  • 累计商品小计价格之后,介入针对于店铺的促销:优惠券
  • 优惠券为全品类满1000减200,满足条件,即最终订单价格(免邮)为3710-200=3510元
  • 所以最终这笔订单先后享受了三重优惠

总结

比起拼团、砍价,秒杀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有时间性,要创造“抢”的氛围,顾客购物会有“蜂拥而上”的一种现象,只要有人在抢一个商品,其他顾客也蜂拥而上,根本不会考虑自己是否需要或者东西到底有多好。

只要是有人抢的,自己不抢的话,那肯定是亏的。所以商家在做限时秒杀的时候,会制造这个商品短时间很多人买或者马上就要售罄的数据,从而吸引顾客。

商品秒杀做得好的话,不仅仅会在短时间内将商品销售完,还会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流量。这个营销模式可以说是很高效又直接了,所以很多电商城都会采用此方式来吸引用户进行抢购,也因此有了各平台的秒杀活动的出现。

当前“专场秒杀”促销活动,还处在一些家电厂商的探索、试错阶段 。

虽然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其它家电厂商的复制和模仿过程中,还需要“常变常新”中,不断探索更多满足用户需求和变化的内容和手段,真正让用户感受到新的价值。也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成品能带给用户一些好的玩法,也给用户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优惠。

作者:香鱼,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香鱼

]]>
营销活动常犯的5条错误 ! //www.f-o-p.com/109141.html Thu, 06 Dec 2018 02:21:16 +0000 //www.f-o-p.com/?p=109141

 

如果你是营销策划人员,是不是都希望自己策划的活动可以一炮而火?

如果你是企业负责人,是不是希望通过某个活动更好地让企业实现增长?

答案肯定都是希望营销活动得到最有效的投入产出比。但事实上,大部分人做的营销活动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甚至是无效的。

为什么呢?

原因非常多,不管是从活动策略还是具体执行、或者是资金等,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效果。

但是很多人做营销,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营销方案非常有创意,结果就一定会火爆。但是火爆的活动和案例总是少数,能够形成全网刷屏级的案例少之又少。我们经常看到的都是个例进行放大的结果,导致很多人就会经常有种误区和极端认知——要么认为做出刷屏级的活动很容易,要么觉得自己不适合做营销。

(图片:新世相的丢书大作战营销活动)

而其实,这种案例效果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结果。比如:投放的渠道、活动的内容、启动的用户、投放的时间、行业属性等等。虽然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个案例都现象级、四两拨千斤的火爆结果,但至少可以通过避免一些错误来增大营销成功的效果,减少自己营销失败的概率。

今天我只从营销活动本身上去总结,看看我们很多营销策划人或企业人经常会犯的一些错误。

本文就给你列出一些营销活动经常失败/无效果的5条错误,看看你有犯吗?

1. 没有测试就大量投入,很容易导致营销活动的无效

这个错误,应该是最多人会犯,包括我之前。

比如简单一句文案,有些人写完后,没有做任何测试就直接投放出去,这种做法非常容易导致无效果和广告费的浪费——这个就是我们常犯的没有测试就大量投放的错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做营销经常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即使再有经验的营销人,都不能保证营销方案出来后,最终就一定会如方案所设想的结果。因为我前面也说了,营销活动成功的影响因素非常多,每一个因素都是影响结果的变量。

比如:知名营销人杨飞(瑞幸咖啡 CMO)在分享他们做的一个神舟贷款产品的广告海报时,最终海报带来的很高的转化率。有人说为什么可以一张海报带来这么高的转化率,其实这也是不断小范围测试,不断优化的结果。

下面从左到右,多次测试后发现第四张是最高转化,然后才大量投放。

再如,我们之前给一家线下餐厅做裂变增长活动中,方案出来后并不是立即大量投放,而是通过小范围测试——测试用户反馈如何、餐厅的转化流程有没有问题、投放的渠道哪个更好等,然后做出最优调整后才大量投放,最后才获得了满意的营销效果。

所以,很多营销活动经常方案很好但最后还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测试就大量投放。好的营销活动效果,是根据好的方案和不断测试和优化的结果。

2. 盲目跟风,失去自己的优势

如果你做不到比别人更好,那就做不同。

很多人做营销方案为了“偷懒”,经常是看到别人的活动怎么做,别人的策略是什么,就直接盲目跟风。最后大部分情况是别人成功了,你的活动却没什么效果。

现在很多行业都是具完全竞争性的特点,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市场现状——用户的选择有限,但是产品过多。所以,如果你只是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而不去分析这种做法是否适合自己的企业和产品,那么这种“偷懒”带来的结果通常就是营销活动的无效。

比如:淘宝之后,经常会有一些创业团队信誓旦旦地说要超越淘宝,做第二个淘宝等等的策略方式。而这种做法,基本是以失败告终。

而更好策略是,如果自己的资源跟不上前面的企业或产品,就根据自身的优势,做成差异化的策略。比如:淘宝是大而全的产品,京东强调是产品质量和物流速度,网易严选做海外市场和其他的策略等等。

有人可能会说,有人模仿他人的做法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了呀!

当然,我并不是说不允许你模仿参考他人的做法,而是你要明白成功案例背后的逻辑,不要盲目跟风。如果你说也有随便模仿就成功的,我只能说很可能是运气成份更多。而更好的做法是理性分析这种成功案例的逻辑,根据自己的优势做出适合自己的策略。如果你分析背后的逻辑后,根据自身情况,发现也适合采取这种做法,那就不是盲目跟风了。

3. 没有做数据反馈,导致营销费用花得冤枉

在做实操案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人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就不知道哪里做得不好。

之所以会这样,很大原因就是没是做数据反馈,导致你的每个活动环节无法监控,也难以找到活动无效或成功的原因。而数据反馈包含了活动投放的渠道、不同的群体特点、不同的文案、用户参与路径等,这些在不同的测试和营销活动中,都要做好记录和溯源。这样才能更好清楚活动无效或成功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比如我前段时间遇到一个案例,是做国内婴儿奶粉的,这个平台最终的消费群体是宝妈群体。目前我还没有为人父母,体会不了父母们的感知以及影响父母购买该产品的原因。但是我在帮这个企业做数据反馈时,发现该父母群体有一个行为特点就是——即使该品牌的奶粉再便宜,很多用户还是愿意买进口奶粉。

这个信息告诉我,对于婴儿奶粉产品来说,价格并不是影响该群体购买该产品的主要因素。所以后来通过数据反馈才发现,很多父母群体受之前的行业负面新闻的影响和对孩子的爱(人有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性),目标用户更看重其产品的安全性胜过价格因素。根据这些有效的数据反馈和分析,这样我们采取的营销策略就会不一样。

所以最好要学会掌握一些营销工具,具体的工具根据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推荐,网上一搜一大堆,我就不多说了。比如电商平台有自己的数据工具

当然这样的方式对于做互联网营销的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做法了。比如:我们所知的今日头条APP,会根据用户的点击内容类型、阅读时间等行为进行数据分析反馈,来更加精准地增大该用户的留存率和变现等营销目的。

有些线下门店的人就会说,我不是互联网企业,怎么做数据收集啊。我觉得用户数据反馈更多是一种了解用户的方式,不局限于工具。比如:你和顾客的交流、消费记录、加微信好友、社群管理观察用户反馈等做法,都是可以实现用户数据反馈的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做选择。

4. 转化环节做得不好,引流后却留不住用户

很多企业人觉得自己生意不好的最大原因是没有客人,虽然用户量对最后的变现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笔者经常发现一个更大的问题——用户的转化率和留存率很低的平台或店铺,引流效果再好也是浪费了获客成本!

你千辛万苦引流过来的用户,都变现不了,你怎么盈利?

我碰到一个江苏做餐饮的读者通过我文章找到我咨询,他说怎么引流比较好,因为每月都在亏损。通过深入的了解才发现,他的店最核心的问题不是流量问题,而是转化环节出了问题。因为通过调研得知,用户每次来了都不会再来——因为服务和环境装饰等方面让客人无法获得好的体验。而线下餐饮店的体验感非常重要。所以,即使来再多流量,也是一种浪费。

这企业的用户就像一个桶一样,用户就像里面的水,如果你的桶下面都漏水了,倒入再多的水也会快速流失。

所以用户增长实现最后的变现,这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而不只是前面的引流获客做得好就行了。

根据生意增长公式:销售额=流量转化用户价值(客单价),增长变现这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当然还有分享、裂变等过程)。

  • 流量:通过广告拓客、自然流量、已有流量裂变等方式获取目标用户量,这是第一步。
  • 转化:用户来了你的平台或门店,你要有相关方式使这些流量转化率提高。比如:消费你的产品,或愿意留存在你的平台上。
  • 用户价值(客单价):你可以通过用户购买你产品的频率(复购率)和消费金额(客单价)来提高用户对你企业的价值。

所以,如果你只想着引流,却没有优化你的转化留存环节,你最终的企业利润也不会高。因为想提高企业销售额或利润,是把提高每个环节(引流、转化率、客单价等)不断提高的结果,这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不是单个方面就能实现高销售额。

5. 不了解产品和用户,营销策略再好看也是空中楼阁

了解你的产品和用户,你的营销策略才有针对性和有效,这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了。但是为什么笔者也写出来?

因为笔者发现,很多营销人做营销活动就经常不重视产品和用户,不愿意花时间去深入了解产品和你的用户,只顾着研究各种营销方法技巧、模版等——最后就是营销方案看上去很漂亮,却没有什么用。

比如有些人看到市面上某个案例刷屏了,也套进去自己的品牌或企业上,却不去了解自己的产品和目标用户的真正需求,结果可想而知。

产品和用户是基础,所有的营销方案都是基础用户和产品上面来开展。不要想着不看产品和不了解你的用户就能做出有效的营销策略,这个是基础性工作。我就不多说了,很多经典的营销书籍已经强调过(营销4P)。

总结

为什么你的营销活动没有预期的效果?

很可能是你犯了一些我们常犯的错误,降低了营销成功的概率。根据笔者的总结,得出了很多人常会犯的五条错误:

  1. 没有测试就大量投入,很容易导致营销活动的无效
  2. 盲目跟风,失去自己的优势
  3. 没有做数据反馈,导致营销费用花得冤枉
  4. 转化环节做得不好,引流后却留不住用户
  5. 不了解产品和用户,营销策略再好也是空中楼阁

当然,不同的活动或不同的人做营销,都会有不同的常犯错误。本文只是根据我个人曾犯过和看到很多人常会犯的错误,仅供各位读者参考。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作者:怪兽先森,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怪兽先森(ID:Mister-shou)

]]>
文案写作万字干货,看这一篇就够了! //www.f-o-p.com/108928.html Wed, 05 Dec 2018 08:03:13 +0000 //www.f-o-p.com/?p=108928

 

一、营销文案写作十五字诀:懂策略

首先我们要问:什么是策略?

其实,策略是一个抽象、难以理解、没有统一标准的词汇。原本是不应该拿来作为通俗理论来阐述,因为这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与理解的障碍。

但我也想不到一个更为精准的词来表达“策略”的含义。既然这样,我们就先要给策略做一个定义。

百度百科关于策略的描述:

  1. 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
  2. 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
  3. 有斗争艺术,能注意方式方法;
  4. 计谋,谋略。

除去第四条,我们可以得出的是:

“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设计连贯的可执行的行动方案,并且最终实现目标。

除此以外,当我们想到营销策略时,我们自然而然想到的是科特勒的4P理论:

  1. 产品策略;
  2. 价格策略;
  3. 渠道策略;
  4. 推广策略

我们可以想一下,无论是,产品,价格,渠道还是推广,其营销策略都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

那么,文案从属于4P中推广的文字表达,它的策略性是什么?是找准消费者的需求,强化产品的特点、差异点,建立长期优势

其关键点在于:找出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强化心智并且建立优势。

1.1 找出消费者真正的需求

吾老湿举个网上的段子作为例子:

有个富豪想结婚了,于是发了一张征婚启事,结果来了3个美女,于是他有了选择。他每人拿了1000块钱,让这3个女人把这屋子填满。第一个女人,买了1000块钱的棉花,第二个女人买了1000块钱的气球,而第三个女人,只买了一根蜡烛。他用光,把这屋子填满。最后富豪选择了一个胸最大的。

富豪想要的:胸大的!

三个美女提供的:聪明智慧!

好的洞察、好的策略就是:提供正确的需求(胸大的)。

坏的策略:提供消费者不想要的需求(聪明智慧)

再举一个自己的例子:

今年我准备减肥,然后办了个健身卡,第二天这个健身房的总监找我谈话,问我是否做一对一的私人健身培训,可以为你私人订制。

并且许诺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可以达到我的减肥目标,并详细阐述这个私人教练有多么的好,国家二级运动员,价钱也可以再谈。

可是我并没有迫切在短时间内成功减肥愿望,也不愿意付出更多的金钱(这是主要原因!)所以,任他怎么说,我都是无动于衷。

对于我来说,他们找错了目标,我不是他们的目标客户,我不是他们一对一私人定制的消费者。

再举一个尿不湿的例子:

尿不湿在日本推广时,因为没有找准家庭妇女的真正的需求所在陷入困境。

尿不湿最大的卖点,就是方便。但是,上世纪70年代日本市场推广时,在广告中打“方便”的诉求,新妈妈唯恐避之不及,销量迟迟起不来。

市场人员纳闷了,赶紧开展大型调研,找一些母亲一聊才发现——如果自己图“方便”,给宝宝用了尿不湿,会遭到婆婆的白眼:怎么娶了个这么懒的儿媳妇,连块尿布都不愿意洗?

回去之后,营销思路立马调整,文案撰写、媒体宣传不再诉求“方便”,转向“健康”——让宝宝的小屁屁24小时保持干燥,再也不用担心小屁屁淹烂了。这样子市场局面快速打开了,销量飞速增长起来,才有了今天的市场份额。

因此,任何文案都要建立在正确的消费者需求上,否则你的文案写的再好,也是无用之功。

1.2 强化心智并且建立优势

除了找准需求,好的文案还能够在此基础上为强化消费者头脑心智,为企业建立长期优势,促进销量。

王老吉的广告语从“上火了,喝王老吉”转变成“怕上火,喝王老吉”,仅仅一字之差,王老吉就从广东偏居一偶开始崛起,走向全国的扩张之路,销量增长数十倍。

  • 上火了 —> 表明已经生病了,才会去喝,定位是药茶,消费人群是小众。
  • 怕上火—> 无论是否已经上火,都可以喝,老少皆宜,定位是饮料,消费人群一下子就变成全部人群了。

背后的思考逻辑是:

  • 产品属性:药茶→饮料;
  • 人群属性:小众→大众。

因此,好的洞察(把药茶重新定位为饮料,消费人群扩大)+用于表现此洞察的好文案(怕上火,喝王老吉)+持久的广告投放(长期的、无所不在的广告轰炸)为王老吉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

脑白金也是同样的道理:

  • 产品属性:保健品—>礼品;
  • 人群属性:老人—>年轻人;

在此策略下,“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在节假日时疯狂轰炸,想要不记得这句广告语都难。

史玉柱曾经说过这么一番话:

每年都有一个最佳广告和最差广告评选,都是选前十名。自从我们有了脑白金,每年最差第一都是我们。后来我们推出了黄金搭档,于是最差的第二名也是我们了。但是每年的最佳广告前十名都在换,而每年的最差广告我们都在第一位。

所以,你往往会发现,很多文案你感觉很一般,甚至很低俗,但是却能够长久不衰生存。那是因为这样的文案背后体现营销策略,能够为企业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

文案不是文字,不是华丽的辞藻,不是语言的玩弄。文案,是为商业服务的,要服从企业的营销战略,有效的显示出产品的差异化,并且强化这种差异化所带来的优势,刻入消费者的脑海。

比如小米的“为发烧而生”这句文案。

“为发烧而生”这是小米创立时的产品宣传语,因为发烧友其实是一种相对小众的群体,“发烧友”这三个字给人的印象就是对某个行业非常痴迷,能够花巨大的时间精力去钻研。

而小米的竞争优势本质上是高性价比,更简单的讲就是我配置高,系统好,价格还比其他的厂商低!

但是大多数国人心中有个惯常思维就是“便宜没好货”,“一分价钱一分货”,为什么你就能比其他的手机便宜1000元?一定是你的手机质量差,我不买便宜货、低端机!

“为发烧而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它让人觉得,我买小米手机不是因为我没钱买不起更好的手机。那是因为我是发烧友,其性价比高为了发烧友而生,这就给买小米手机的人带来一种心理优越感。

除了好的文案策略,好的广告文案的另特点之一就是,浅显易懂,印象深刻,广为流传。

现在你去找个年轻人问问小米的广告语是什么? 10个路人有8个是知道这句话的。你再问问魅族华为三星苹果的招牌广告词 ,10个人里能有几个人知道呢?

再举另一个经典的案例,来自台湾奥美替天下文化做的长文案:我害怕阅读的人。

为了免除大家去找这篇长文案观阅,吾老湿就全文复制过来:

不知何时开始,我害怕阅读的人。就像我们不知道冬天从哪天开始,只会感觉夜的黑越来越漫长。

我害怕阅读的人。一跟他们谈话,我就像一个透明的人,苍白的脑袋无法隐藏。我所拥有的内涵是什么?不就是人人能脱口而出,游荡在空气中最通俗的认知吗?像心脏在身体的左边。春天之后是夏天。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但阅读的人在知识里遨游,能从食谱论及管理学,八卦周刊讲到社会趋势,甚至空中跃下的猫,都能让他们对建筑防震理论侃侃而谈。相较之下,我只是一台在MP3世代的录音机;过气、无法调整。我最引以为傲的论述,恐怕只是他多年前书架上某本书里的某段文字,而且,还是不被荧光笔画线注记的那一段。

我害怕阅读的人。当他们阅读时,脸就藏匿在书后面。书一放下,就以贵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闪耀。举手投足都是自在风采。让我明了,阅读不只是知识,更是魔力。他们是懂美学的牛顿。懂人类学的梵谷。懂孙子兵法的甘地。血液里充满答案,越来越少的问题能让他们恐惧。彷佛站在巨人的肩牓上,习惯俯视一切。那自信从容,是这世上最好看的一张脸。

我害怕阅读的人。因为他们很幸运;当众人拥抱孤独、或被寂寞拥抱时,他们的生命却毫不封闭,不缺乏朋友的忠实、不缺少安慰者的温柔,甚至连互相较劲的对手,都不至匮乏。他们一翻开书,有时会因心有灵犀,而大声赞叹,有时又会因立场不同而陷入激辨,有时会获得劝导或慰藉。这一切毫无保留,又不带条件,是带亲情的爱情,是热恋中的友谊。一本一本的书,就像一节节的脊椎,稳稳的支持着阅读的人。你看,书一打开,就成为一个拥抱的姿式。这一切,不正是我们毕生苦苦找寻的?

我害怕阅读的人,他们总是不知足。有人说,女人学会阅读,世界上才冒出妇女问题,也因为她们开始有了问题,女人更加读书。就连爱因斯坦;这个世界上智者中的最聪明者,临终前都曾说:「我看我自己,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找到一块光滑的小石头,就觉得开心。后来我才知道自己面对的,还有一片真理的大海,那没有尽头」。读书人总是低头看书,忙着浇灌自己的饥渴,他们让自己是敞开的桶子,随时准备装入更多、更多、更多。而我呢?手中抓住小石头,只为了无聊地打水漂而已。有个笑话这样说:人每天早上起床,只要强迫自己吞一只蟾蜍,不管发生什么,都不再害怕。我想,我快知道蟾蜍的味道。

我害怕阅读的人。我祈祷他们永远不知道我的不安,免得他们会更轻易击垮我,甚至连打败我的意愿都没有。我如此害怕阅读的人,因为他们的榜样是伟人,就算做不到,退一步也还是一个,我远不及的成功者。我害怕阅读的人,他们知道「无知」在小孩身上才可爱,而我已经是一个成年的人。我害怕阅读的人,因为大家都喜欢有智慧人。我害怕阅读的人,他们能避免我要经历的失败。我害怕阅读的人,他们懂得生命太短,人总是聪明得太迟。我害怕阅读的人,他们的一小时,就是我的一生。我害怕阅读的人,

尤其是,还在阅读的人。

这是台湾奥美广告公司早年为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5周年庆活动创作的文案,获业界著名的创意大奖。天下文化是台湾的一家綜合性出版社,以“读一流书、做一流人”作为期许。

很多人都只是觉得文采很好,但是没有弄懂整篇文章背后的策略:与其兜售阅读的价值,不如兜售不读书的恐惧感。

当时台湾经济发展很快,每天都有很多创富故事刺激眼球,大家都急着往上爬,工作、应酬、交际,却静不下心读书。

一般的营销诉求会是“在阅读中,获取更大的价值”,或是“用知识武装自己”“在浮躁的商业中沉浮,在恬静的阅读中升华”类似这样的劝服。但是台湾奥美反其道而行。

你要赚钱,你要做生意,那就免不了应酬交际,在应酬中,总有一些人侃侃而谈。

谈到生意,他们能聊国际最新的创业理念,聊到咖啡,他能说出咖啡的各种品味。

他们兴趣广泛,精力充沛,富有魅力,在交流中主导话题,当然也更容易赢得客户的尊敬和企业的合同。

因此,如果你脑袋空无一物,什么都不懂,插不上话,岂不是难受?所以朋友们,还是多读点书吧,不要被别人给淘汰了。

这样的长文案貌谈“害怕”,实为敬佩、鼓励,影响更多人成为阅读的人。

因此,好的文案基于洞察,具有商业的策略性,而不是毫无目的,随意发挥。

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华与华做的一些案例,这些案例所设计的广告语无一例外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为厨邦酱油设计的广告语:

厨邦酱油美味鲜,晒足180天

为六颗星所做的宣传文案设计:

六颗星牌长效肥,轰它一炮管半年

华与华设计的广告语有几大特点:

  1. 广告文案必须包含产品名或者品牌名;
  2. 文案一定是简洁易懂,朗朗上口;
  3. 文案中针对消费者要有一个核心的卖点诉求;
  4. 这种核心的卖点必须是能够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

有关于华与华的营销思维,大家可以看看他们自己出的书:《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值得一看。

最后总结一下,文案的策略性体现在:

  1. 找出消费者真正的需求;
  2. 强化心智并且建立优势。

二、营销文案写作十五字诀:说人话

首先,我们来做个选择题:

情人节那天,吾老湿想带女朋友吃顿好的,我应该怎么说?

A:亲爱的,我带你去一家餐厅吃饭,那里食全食美,犒赏味蕾。

B:亲爱的,我带你去一家餐厅吃饭,那里的菜比上一次我们在五星级酒店吃的还要好吃。

你想给吾老湿送一款手机,你觉得怎么说我更乐意收下?

A:吾老湿,这手机是尊贵象征,身份之选,为你定制。

B:吾老湿,这手机马云都在用。

吾老湿准备去买菜,菜场口两个卖橘子的小贩打起广告牌,我应该去哪一家?

A:甜过初恋。

B:五元四斤。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B。

为什么?因为B的答案的信息更多、更具体!A的答案更抽象,让人感觉不知所云。

大卫·奥格威说过一句话,不要创作你的家人不愿看的广告。顺着这个逻辑,我想说,不要创作你的亲友听不懂、听不明白的广告文案。

说人话就是你的文案,语言简单,通俗易通,直指利益,让消费者脑中充满画面感,描绘出用户的场景感受。我们要避免创作那些对消费者无效的文案。

在讲述如何写出“说人话”的文案之前,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不说人话”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凡是让消费者感到抽象,复杂,假大空,不知所云,半知半解的,都是不说人话的!

2.1 不说人话的文案类型

2.1.1 空洞内容、假大空的文案

比如某些地产广告:

这些词都很华丽,但是也是很抽象,同时让人感觉假、大、空!看了之后你根本想不出什么具体的画面感,也感受不到文字所要表达的情感。

比如下图的地产文案:崇尚自然,尊贵享受。

“尊贵”是文案作者要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内心感受,是要达到的一种目的。而不是直接用“尊贵”这个词来表达,就能显示你的尊贵了,你只是把你的目的告诉消费者而已!这当然并没有什么卵用!

类似的还有这个:人文院落,精致生活。

同样的道理,不是用精致这个词就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就是精致的,而是我们的文案要通过描述过程、讲述细节、参考事物,让消费者感受到“尊贵”“精致”。

那么,要怎么写呢?可以参考下面的这个地产文案:献给100位影响GDP的人

通过具体的能够体现尊贵的事物(影响GDP的人)来体现你的尊贵感,不仅不抽象,而且通俗易通,简单明了,激起你的心中的尊贵感,还具有画面感。

还有下面这些经常出现的既抽象又假大空的文案:

汽车:“极致安静,悦享生活!”(强调汽车驾驶时没什么噪音)

芝麻糊广告:“传承制造经典!”(表明品牌创立悠久)

教育课程广告:“我们追求卓越,创造精品,帮你与时俱进,共创未来!”(告诉我们要去报教程学习改变人生)

你完全可以用更好的、更具体的文案来表达:

汽车:“当汽车行事到60迈时,最大的噪音来自电子钟。”(来自奥格威)

芝麻糊广告:“小时候妈妈的味道”(南方黑芝麻)

教育课程广告:“来XXX三个月,从月薪3000涨到月薪8000!”(吾老湿自己创作的)

然后你再看看下面几张图:

乐享极致,什么行业、什么产品都可以用!而这种任何行业,任何产品都可以套用的文案都是无用的!体现不出策略性,说了等于没说。

2.1.2 人为制造复杂费解的文案

复杂的文案往往与创意文案有关联。

创意的文案一般是这样的:

第一秒:“什么鬼?”

第二秒:“哇,原来是这个意思!太有创意了!”

复杂的文案:

第一秒:“什么鬼?”

第二秒:“还是没懂”

……

一分钟:“什么玩意!看不懂,不看了!”

比如说这个关于安全套的文案:射手座&大胆做是一对。

说真的,我不懂他到底想说啥?射手座和大胆做是一对?怎么就是一对了?逻辑不清,想不明白,这就是一个糟糕的文案。

对于消费者而言,文案是商业性质的,没有人会花时间花精力去想一个营销文案表达的是什么。

你的文案千万不能让消费者思考!

你的文案千万不能让消费者思考!

重要的事情说两遍!

你要写创意,至少得像下面这样的:1991—

这是规劝人们驾驶要寄安全带的公益广告,第一眼看过去,你不是很明白。然后再一想,1991是出生日期,安全带把你的死亡日期挡住了。

也就是说,戴上安全带保证你的人生安全,安全带不寄,你的死亡日期就暴露出来了,也就是你容易出事故就去见上帝了!

给人一种,“卧槽,原来是这个意思!”让人恍然大悟,赞不绝口。

然而很多文案总是人为的增加费解。

下图是我在地铁上看到的文案,“今年买房,今年入伙”。

对于我个人来说,“入伙”这两个字,不是有效的信息,因为我不懂这个入伙指的是什么,人为的制造费解,让人不明白你表达的意思。

2.1.3 描述不够到位的文案

“这个美女真漂亮!”(到底怎么漂亮?)

“这个苹果真大!”(苹果有多大?)

“这道菜真好吃!”(菜品有多好吃?)

看了上面这类文案,你总会有些隔靴搔痒的感觉:你说他没说吧,确实能感觉到一点,你说他说了吧,但总是差了那么一点。

你可以说成:

“这个美女长得跟范冰冰一样漂亮!”

“这个苹果跟足球一样大!”

“这道菜比五星级酒店厨师做的还要好吃!”

也就是你的文案表达要能能够调动大多数人已有的认知系统,把熟悉的事物嫁接到不熟悉的事物上,就可以清晰表达你的意图。

上图是吾老湿在动车上看到的文案,“促进皮肤弱酸性保护膜形成”,表意是清楚的,但问题是,这句话的结果是什么呢?也就是,皮肤弱酸性形成对人有什么好处,他没讲清楚,这样就无法打动消费者。

2.1.4 生搬硬套的联系

最后一种不说人话的文案,就是违反人的常识认知,也就是看到产品的文案描述,你所想的和文案所要给你联系感觉的是不同的。

我只想要买一瓶水,你跟我谈“拥有它,拥有梦想”?

我喝一杯咖啡,你跟我说“醇香经典,开启新时代”?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站在消费者的思考,就难免写出一些不说人话的文案。

广告大师李奥贝纳说:

“如果你无法将自己当成消费者,那么你根本就不该进入广告这一行。”

总结,对于消费者常见的不说人话的、无效信息的四种文案类型:

  1. 内容空洞、假大空的文案;
  2. 人为制造复杂费解的文案;
  3. 描述不够到位的文案;
  4. 生搬硬套的联系。

这里,送上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句说人话的标准文案模板:

老乡,参加红军可以分到土地!

那么,看到这里你也许就奇怪了,为什么大多数营销文案都不说人话?说人话有这么困难吗?其实,你还真说对了!说人话,就是那么困难!甚至违背人类的直觉!

2.2 为什么文案工作者经常不说人话的原因

  1. 诗人情结;
  2. 想象力太丰富;
  3. 高估消费者的熟悉程度。

2.2.1 诗人情结

很多的文案写作者都有着不错的文笔,他们熟读经典名著,文辞优美。他们习惯了在文字里风花雪月,戒不掉忧国忧民,改不掉悲秋伤春,也卸不下风趣幽默。

他们才思敏捷引经据典,文辞优美,对仗严谨有,节奏还有韵律,写的吟得一首好诗,一手好文章,只是他们不懂欣赏。

比如遇到秋天落叶这样的场景,在文学家眼里可以联系到伤春悲秋,思念故土,甚至上升到爱国情怀的层面,他们的神经很明感,文艺气息很浓。‘

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他们没有那么高的文化素养,更没有那么强烈的神经联想,他们的反应可能是:天气转凉了,要多穿衣服了。

对于文艺、神经敏感型的文案工作者而言,无论什么样的文案,他们写的都是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心情。却不管那些产品是卖给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卖给文艺青年还是农名工。

当他们沉浸于自己创造的意境世界,认为这是多么的好文案的时候,我怎么这么牛逼的时候,他们没有想过,消费者没有你的文化素养,也无法理解你的阳春白雪!

他们的所谓意境,所谓的感动,就像恋爱中的一方不管不顾的付出,为什么我对你这么好,你就是不接受我?然而,你就是感动了自己,却以为也能感动别人(消费者)。

你在文案里写的产品情怀,自我感觉良好,但无法引起他人的共鸣,消费者又怎么会买账呢?又怎么会转化为购买呢?

这里,我并不是说文采对于文案没有帮助,有文采当然是一个加分项!但是当我们写文案时,要时刻压制住自己的这份冲动,始终要记得:文案是为商业服务的!

2.2.2 想象力太丰富

想象力太丰富看似与诗人情结类似,但又有着不同。诗人情结是一种内在的文艺冲动,这种冲动会被市场教育、老板教育、消费者教育、很容易觉醒。

而想象力太丰富,其实是一种过度联想或者无意中扭曲了人们的联想,违反人们的认知常识!而这种过渡联想不仅文案创作者容易犯,连你的老板,你的同事,甚至消费者也难以察觉!

过度联想就是,你的文案描述,是无法让我想到你所要传达给我的信息的。最典型的就是“干你最想干的!”三八妇女节“成熟的你更有魅力!”

这两个文案设计,体现的只有形式相同,内涵却完全不同。

3.7→3.8意味着少女→女人。这种给人的联想是暧昧的,有点色。而爆米花本身应该给人欢乐的联想。

所以,策略是不对的。同样的“要干就干最想干的” 也是同一个毛病,其实是找工作的广告,但给人色情的联想,最终除了噱头,对于目标的实现有用吗?

如果你的产品是洗洁精,那么你就不能够打“无残留”这样的卖点。为什么?因为对于消费者而言,买洗洁精就是为了把碗洗干净,原本没想到用洗洁精还会有残余的问题。

但是,当你用“无残留”作为卖点时,我反而调动起“无残留”带给我的联想,原来这个洗洁精还存在“残留”的问题!算了,不买了!这其实对整个洗洁精产品行业都是不利的。

2.2.3 高估消费者的熟悉程度

文案创作者对于自己的产品肯定是非常熟悉的,但消费者是没有你那么清楚产品的。这一点对于初创品牌,全新产品要特别值得注意。

你要解释清楚你的产品能为消费者带来什么,是怎么带来的,为什么能带来。

高估消费者对产品的熟悉程度表现有两点:

一个是用专业术语解释你的产品属性,但是消费者并没有你那么深入的研究过产品,所以当你用专业的而非通俗易懂的言语来描述你的产品时,消费者其实是懵比的。

另外一个是你了解产品的各个方面,你用总结性的、抽象化的文案来描述你产品是多么的好。

例如,你的产品时智能电视,而你的产品文案是“智能首选,随心所遇”,消费者并没有接收到你这个产品如何智能,哪里智能了。

在了解了文案创作者不说人话的类型以及原因之后,那么我们就要思考,如何才能写出人话的文案呢?

这里我们有必要知道一些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或者说只要了解一下人脑的思维。我们就会明白怎么写有人话的文案了。

认知心理学关于人脑的思维有三个结论:

1. 人的大脑不喜欢抽象的、陌生的事物,喜欢具体的、鲜活的事物。

举一个例子就是神仙和鬼大家都没见过,只是人们心中的想象。但是为了便于形象化理解,创造了“鬼怪”(黑白无常)的模样以及神仙的模样(玉皇大帝)。

2. 人的大脑分为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工作记忆就相当于工作台,长期记忆就类似于储存室。人脑在思考时,会调用储存室(长期记忆)里的事物来处理当前的问题,如果储存室(长期记忆)里没有关于这个事物的记忆,思考就会很费力。

比如说你用功能机的时候很顺手,现在开始用智能机你就会感到费劲,因为智能机在你的储存室(长期记忆)里没有相对应的事物。

3. 大多时候人们是不爱思考的,处理事情总是采用长期记忆来解决当前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动化思维,思维模式固定化(未必是坏事)。

开车就是自动化思维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刚开始学开车时你会很紧张,手脚会不协调,眼睛也不敢东张西望,专心致志的看向前方。而当你熟悉了开车,变成老司机之后,你不再紧张,踩离合、挂档、刹车一气呵成,就像是高度自动化的机械一样。

而文案的工作之一就是改变消费者的认知,改变行为,进而购买产品。那么,改变消费者的认知,首先就要让消费者理解你所要表达的内容。

因此,根据人脑的思维,创作出说人话的文案的两条:一,降低消费者的理解;二,指出消费者的利益。

2.3 如何创作出说人话的文案

2.3.1 降低消费者的理解

1. 数据化

×真正用玫瑰做的饼

√三朵玫瑰一个饼

×充的快,用的久

√充电五分钟,通话2小时

× 超级省电

√一晚1度电

2. 图像化

所谓一图胜千言

3. 展示过程

介绍产品的使用过程,而不是介绍产品所带来的结果。

× 优质滤芯,极致净化

√高效净化滤芯,360度进风3层净化

4. 嫁接

把陌生、抽象的事物嫁接到熟悉、具象的事物上。

× 精准称量

√100克,喝杯水都可感知的精准

5. 感官化

感官化一般以视觉化为主,也包括听觉化,嗅觉化,味觉化

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听觉、嫁接)

农夫山泉有点甜(味觉)

连起来可绕地球十圈(视觉)

6. 场景化

用子弹放倒敌人

用二锅头放倒兄弟!

2.3.2 指出消费者的利益

1. 产品能帮消费者完成什么任务?

简单,扫得干净不留后患

2. 产品属性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利益?

双层壶身,隔热不烫手

三、营销文案写作十五字诀:吸眼球

没错,接下来要讲的就是创意。

创意就是打破套路,问题是如何才能做到打破套路?

我总结是的核心就是:反差。

反差有两种:

  1. 在逻辑上是不可能出现的事物。

比如杜蕾斯的创意海报,因为杜蕾斯的质量太好而出现人类绝种的荒谬情况。

再比如下面这个宜家的创意广告,现实中肯定是无法出现的,它是人们幻想出来的。

  1. 在逻辑上,在人们的常识中可能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猜的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比如下面这是红牛的创意广告视频,采用的是多诺米牌效应,逻辑上有可能出现,实际上出现的概率是万分之一都不到。

除了创意广告,还要提一点的是定制广告。

所以下面要讨论的是:一、创意广告以及如何设计创意广告;二、定制广告的概念。

3.1 创意广告如何设计

创意广告的实现分为:内容的创新与形式的创新。

1. 内容创新

(1)极端化的呈现你用我这个产品或者不用我这个产品会出现的后果。(比如,笔记本薄的掉进下水道)

(2)时间转换:把你的产品放在过去或者未来,会出现什么情况,比如去年的《穿越故宫来看你》。

(3)空间转换:用空间变化(地理位置,宇宙空间等)突出你的产品的特点。比如,联邦快递突出送货快的海报作品。

(4)分解与重构:把你的产品分解成另一个事物,或者把你的产品重新组合成新事物,比如饮料瓶组合成变形金刚。

(5)用途重造:把你的产品功能置于“不常用的情况下”代替某个常用的产品(比如,杜蕾斯代替水鞋)

2. 除了在内容上,在营销渠道,产品载体,表现形式,内容风格上做反差创新也是能形成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1)营销渠道的创新,比如淘宝二楼“一千零一夜”:

(2)产品载体的创新,比如可口可乐的昵称瓶:

(3)内容创作“跨界”的表现形式,比如前不久方太的模仿“洗发水”、“房地产”风格的广告:

以及老板电器的“食空”系列策划:

(4)内容写作风格的创新,最大胆就是微信公众号支付宝了:

3.2 广告定制

广告定制简单说就是广告内容话,广告成为内容的一部分,使得广告不再是一种令人讨厌的推销形式,而是成为内容的一部分。

比如说精绝古城的广告就是广告形式内容化,网友戏称“你追的是不是电视剧,你追的是广告。”

还有奇葩说的广告,也是成为内容的一部分,让你不觉得那是广告,而是节目的一部分。这就使广告不让人反感,觉得挺有趣的。

四、营销文案写作十五字诀:有人味

我花了很大的篇幅来阐述“讲人话”的文案,同时我也一再强调不要用空洞无物的词汇用来文案创作。这给人一种“哦,吾老湿的意思就是说,写文案不要用辞藻华丽的形容词,那样子会陷入自嗨当中”。

我呸!吾老湿可没有说过文案不能词句优美华丽,我反对的是用优美的词汇代替内容的空洞,让人不明所以。

其实,讲人话的文案是作为文案创作人员的基本能力。而文案创作更高一级的创作法则“有人味”,往往要求你有相当高的文笔,辞藻优美是一种优势。

而仅仅有文笔是不够的,有人味IE的文案是能够击中你的内心,触动你的情感,激发你的欲望。也就是说有人味的文案不是基于理性,而是基于情感。

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我也曾经说过,走心文案的核心在于人们希望与痛苦的所在。

今天讲讲更高一级的文案创作法则:有人味。

如何让你的文案有人味?一、激起你的情绪;二、触动你的情感;三、唤起你的欲望。

4.1 激起你的情绪

我们要承认一点就是人都是情绪动物,如果每个人都能通过理性行事。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发生,也不会有让自己后悔的时刻,世界就会很美好。

事实上,情绪的力量往往大过理智。文案创作者要懂得利用大众的情绪,这些情绪包括,冲动,易怒,泄愤,同情,恐惧,悲伤……

微信公众大号里,咪蒙被称为毒舌女王,凭借70篇文章,就虏获百万粉丝,除了文笔流畅,言辞犀利,更是因为她是操纵大众情绪的高手。

从她的文章标题,就可以看出,她的文章能够引发人们的某种情绪,造成共鸣,文章的受众自然心里觉得“没错,她说出了我的心声!转发让别人看看!”

致low逼,不是我太高调,而是你太玻璃心

致贱人:我凭什么帮你?!

现在为什么流行睡丑逼了?!

咪蒙部分爆文标题

还有就是QQ空间文章的鸡汤文,比如,不转不是中国人!中国人看完多转了!

中国人看完都转了!

还有经常被人拿来对赌的何老师

4.2 触动你的情感

很多人都在说走心的文案走心的文案关键点在哪里?在于人们的希望与痛苦。为什么地产文案能够频繁出现走心的文案呢?正是因为房子是中国人的希望与痛苦所在。一套房子关乎你的爱情,亲情,事业。

故乡眼中的骄子

不该是城市的游子

别让你的房子

拖累了你的孩子

别让这座城市留下你的青春

却留不下你

城市欠你一个位置

你差孩子一个故乡

还有一个经典就是支付宝十周年《账单日记》宣传片:

文案:

“生命只是一連串孤立的片刻,靠著回憶和幻想,許多意義浮現了,然後消失,消失之後又再浮現。”——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2004年,毕业了,新开始。支付宝最大支出是职业装,现在看起来真的很装。

06年,3次相亲失败,3次支付宝退款成功。慢慢明白,恋爱跟酒量一样,都需要练习。

09年,12%的支出是电影票,都是两张连号。全年水电费有人代付。

2012年,看到12笔手机支付账单,就知道忘带了26次钱包,点了26次深夜加班餐。

2013年,数学23分的我,终于学会理财了,谢谢啊,余额宝。

2014年4月29日,收到一笔情感转账,是他上交的第一个月生活费(包养你)。每一份账单,都是你的日记。

十年,三亿人的账单算得清,美好的改变,算不清。

支付宝十年,知托付。

印象中这条宣传短片是在2014年8月份开始大范围投放的。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着条短片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支付宝十周年广告campaign的先导。短片中普鲁斯特那段对记忆之于生命的意义诠释,为这个品牌无形中注入了一丝丝的哲学内涵。

而这段女主的旁白文案,则透过非常具体的场景还原,将观者带入时间的索道。

还有比如陌陌为洗白印象的“就这样活着吧”一系列海报:

不要结交新朋友

最好高冷到没朋友

就这样活着吧

不要追求改变

一成不变最好

就这样活着吧

不要去冒险

胆小就不会有危险

就这样活着吧

4.3 唤起你的欲望

如果说情感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羁绊,那么欲望是自身追求的不屑渴望。人的欲望包括性,权力,梦想,成功等等,如果你的文案能够激发人性的欲望,就能够给人带来一种力量,影响消费者对你品牌的好感度。

比如耐克的“活出你的伟大”。

伟大有时不在于赢到冠军

只在于赢到尊重

伟大不会放弃你

除非你先放弃追寻它

裁判能决定你的成绩

但决定不了你的伟大

三个亚军

证明的是你三次想赢冠军的心

有的人相信

比金银更有份量的是铁

因此,有人味的的文案就是:

  1. 激起你的情绪——让大脑的理智瘫痪;
  2. 触动你的情感——击中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3. 唤起你的欲望——欲望的力量大无穷。

最后想说的是,文案虽然是为商业服务的,所以文案是为了提升销量的,这没错。但是如果的文案只是为提升销量那也不会是一个优秀的文案。

没有人会真正因为一句文案而购买你的产品,也许有,但是一定很少!你试想一下自己会因为某句文案而购买产品的吗?

所以,说人话的文案是为了降低人们的理解,有人味的文案更多是为品牌塑造形象。

五、营销文案写作十五字诀:促销售

好的文案可以催人下单。我研究了十几个转化率很高的推文,总结了10个步骤。学会它,你也一样可以掌握其中的诀窍,写出转化率高、提升销量的文案。

植观去年的双十一,植观取得了“氨基酸洗发水”销量第一、美发护发类目第11名的好成绩。对于一个6月才入驻天猫的品牌来说并不容易。

根据创始人TT的分享,去年双十一,植观打响了由20多个KOL为中心的社交网络观念之战,10月以来引导传播的这20多个KOL,带来了双十一60%的流量

这些卖课的文案、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到底用了什么方法? 能够把产品卖出去,带来销量的提升呢?反复研究这些文案的套路后,我发现他们竟然都有着相似的写作原理,我把它拆解成10个步骤,分享给你,而且可喜的是,这10个方法并不难,你也能用。我把它称之为“催人下单的文案写作套路”:

引出问题、打破认知、解决方案、细节描述、所得所获、从众效应、权威认证、顾客证言、消除疑虑、制造稀缺。

现在,我来说说这十个名词是什么意思:

  1. 激起需求:也就是挑动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你可以采用“问题—方案”法来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你要能说出消费者遇到的困惑、麻烦,让消费者感受到“是啊,我就是有这样的困惑,你太懂我了,那你有什么办法呢”,诱使消费者继续读下去的欲望。
  2. 打破认知:你引出了消费者的困惑麻烦,然后你告诉他们,你们会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这个原因是他们从没有想过的,打破了他们的认知经验,让他们有焕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是这样!怪不得老是出现问题”!
  3. 解决方案:你引出了问题,也告诉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接下来就是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你用错了产品,而我们的产品就是可以解决你的烦恼。总之,解决方案就是我们的产品。
  4. 细节描述:你提出了解决方案(也就是我们的产品),这就相当于给消费者一个承诺:我们的产品绝对能够解决你的问题!但承诺是没有用的,你要让消费者相信你的承诺,你要怎么做呢?在产品这一块就是描述产品的功能,而且要能够针对某一块细节做详尽的描述,因为越细化的描述越具有可信度,越能够让消费者信服。
  5. 所获所得:不能局限于产品的描述,消费者买产品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我们要给他们展示的是通过我们的产品,你最终会获得什么样的结果。产品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工具。比如,玫瑰花,你会描述玫瑰花成分的分析吗?你不会,你要展示的是通过玫瑰花,你能够赢得你的爱情,让爱人感受到浪漫的爱意。
  6. 从众效应:这个很简单,就是销量最高,卖得最火,把这些展示出来。
  7. 权威认证:增加说服力最常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8. 顾客证言:你的产品好不好,让你的产品使用者为你证言。(从众效应,权威认证,顾客证言这三个都是从外部给消费者做信用背书)
  9. 消除疑虑:有些产品你害怕购买了之后不合适,用不了,担心会有风险,我们就要消除消费者购买之后风险疑虑,让他们能够安心下单。
  10. 制造稀缺:上面九个步骤差不多就能够说服消费者了,但他们可能还不会下单,会收藏,会想着下次再买,或者去别家再看看。这时候,我们就要制造稀缺,比如采用“价格锚点”的心理效应,采用“限时购买”,“限量购买”的稀缺心理战术等方法,让消费者感到错过这个购买机会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促使他们快速下单!

植观KOL均阅比最高一篇推文:

在植观联合20多个KOL的推文中,其中“入江之鲸”10万+的原创推文《头发是女人藏不住的灵魂》均阅比最高,达到了229%。

在我研究了这篇文章之后,发现文中的写作套路仍然没有超出我所总结的10个步骤。我们来看看这篇十万+的推文到底是怎么写成的。

我们来看看这一段是在说什么呢?

高塔上的长发公主,正是因为长发邂逅了一段奇缘;麦琪虽然忍痛剪掉了长发换取了给丈夫的圣诞节礼物,但收获的是一段真挚而感人的感情。

有人说“细节见人品”、“细节见爱情”,细节也能见出,一个女孩儿是不是真正的精致。你妆容精致、唇色诱人,可头发却干枯炸毛,一下就露出马脚。

邂逅真命天子,男神像偶像剧里一样轻轻抚摸你的长发,手指尖温柔地穿过秀发,一不小心,就被打结的头发卡在了半路。

这一大段其实运用了第2点——打破认知

它告诉你,一个女人不仅仅你的妆容很重要、唇色很重要、香水很重要,你的头发同样很重要,甚至比上面的那几个更重要,它是在重塑你的认知,强调头发很重要,为引出下面的产品做铺垫。

头发是紧急不得的,不是临阵磨枪就能伪装的,它要长期的养护、精心的打理,才能比旁人光泽柔亮上几分。

这里运用了第1点——引出问题。打破你的认知,告诉你女生的头发很重要之后,光泽柔亮的头发是要护养、打理的。那要怎么办呢?怎么护理呢?

几个月前给大家分享过一款植观的洗发水,作为一个“氨基酸迷”,我用氨基酸洗面奶氨基酸精华液,连洗发水也用氨基酸的。

引出问题之后,就是——提供解决方案——植观洗发水,运用了第3点。

植观的洗发水我已经复购了好几次了,用着很棒。

这里运用了第6点和第7点,做为一个十万+的KOL大号,为植观洗发水代言,这是——权威认证。

同时做为消费者,也是——顾客证言。这两个的目的都都是为了增强可信度,一个权威背书,一个消费者证言,增强说服力。

我用的一开始用的是粉粉的柔顺水润款,后来又用了深层修护款。用完后,头发的香味淡淡的,却很独特。像是花香的味道,而不是刺鼻的工业香精。

我男朋友就不喜欢我用很昂贵的香水,反而喜欢我洗过头发后淡淡的香味。这款洗发水的味道,他就很喜欢。

这里运用了第3点——细节描述。细节越多、越丰富越能够增加可信度。

你老婆怀疑你和其他女人乱搞,你强调说:我只是和她吃了顿饭,啥事都没有!你老婆可能不会相信,但你要是说:昨天晚上7点15分,在麦当劳隔壁的川菜馆吃了个饭,还点了个超级辣的菜,中间接了老王一个十分钟的电话,吃完回去还碰见了你的同事,你不信你可以问问啊!

这样讲,你老婆就更愿意相信你的鬼话。

洗完以后,头发变得很蓬松,而且清清爽爽的,很舒服。

植观的洗护套装,我用了几套后,头发真的比以前柔顺了不少,而且控油效果也特别好。偷偷地说,有一次特殊情况我三天没洗头,后两天是把头发扎着的,不过晚上放下来的时候发现, 头发居然没怎么出油,不像以前,两天不洗头就油亮油亮的,变成一缕一缕…(别问我为啥两三天不洗头!)

这里也是运用了第3点——细节描述,还有一个就是——所获所得。你用了我这个产品之后,前后有什么改变,让你获得了什么。甚至于因为用了这个产品,赢得了男神的好感,女生的嫉妒之心。

它的创始人原是宝洁高层,是洗护行业的大牛。

这里运用了——权威认证——宝洁的大牛创建的品牌,那质量肯定不会很差啦!

我们平时洗发护发想到的都是头发本身,其实各种头痒掉发等头发的问题根源是:头皮。如果头皮健康,头发也才会健康。头皮常年被覆盖在头发里面,是人体最薄娇嫩的皮肤,很容易被油脂堵塞,导致头皮本身不能呼吸,头皮也就不能够给头发足够的养料,头发就好不了。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比较少,比硫酸盐表活低四倍,保湿效果高两倍。所以特别温和,其刺激性几乎接近纯水。

这一段运用了:打破认知——打破对你传统洗发水的认知,头发问题的根源是头皮!所以你为什么以前的头发一直养护不好,因为你的根源问题头皮没有解决!

同时也采用了第8点——消除疑虑——其刺激性几乎接近纯水。

你舍得花上千块买一套水乳保养你的脸,为什么要用几十块钱充满廉价化学物质味道的开价洗发水伤害你的头皮呢?

这一段其实很厉害,这里面采用了一个心理账户切换的手法。接近两百的价格,是要比传统的宝洁洗发水要贵很多的,但是我不和这些比,而是切换心理账户,把洗发水和化妆水相比较,化妆品很多都是上千元,这样一比你就会感到心安了。

像这样的心理账户切换的套路,微商是经常用的。比如卖面膜的:舍得花几万块买个奢侈品包包,舍得花几千块买件衣服,却不舍得花几百块保养自己的脸,包可以换,衣服可以换,脸却换不了,所以好好善待肌肤,脸才是自己的!——这也是运用了心理账户切换的技巧。

植观一套洗发加护发的套装,要花 接近两百的价格,但其实也就相当于单瓶化妆水的价格。你对你的脸那么好,也该对你的头皮、对你的头发好一些了。

仍然是采用心里账户切换的技巧。

好在,植观的双十一要开始了,全年最低价来了:

福利一:实力囤货

套装抢购价 121元,单支 65.5元。全年活动最低价!

最后这里运用了第9点——制造稀缺,这么好的产品,现在又是这么的优惠,感激来下单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怎么样,全文分析下来是不是都在我所总结的“催人下单的文案写作套路”里面呢?

催人下单的文案写作套路:

引出问题–>打破认知–>解决方案–>细节描述–>所得所获–>从众效应–>权威认证–>顾客证言–>消除疑虑–>制造稀缺

你掌握了吗?

 

作者:吾老湿,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营销学习社

]]>
一批“拼多多们”正在和“马云们”抢夺市场 //www.f-o-p.com/108859.html Wed, 05 Dec 2018 02:17:19 +0000 //www.f-o-p.com/?p=108859

 

近年来,“终局思维”成为了一个在创业者投资人和媒体中广泛传播的高频词汇。究竟什么是“终局思维”,不同的人做出过不同的解读。2014年,阿里巴巴参谋长曾鸣曾经用“终局、布局、定位、策略”来概括阿里的战略步骤,2016年,他又对“终局”做了更详细的阐述,指出要不断地思考产业的未来,但在落地时则不必纠结于最优状态,重要的是当下的动作符合未来大势,只要方向对,在几波风浪中活下来,终局也就清楚了。

不过,在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杨浩勇先生那里,“终局思维”则充满了“算大帐、不算小节,短期内可以为达目标不惜代价”的战斗意志,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与短期聚起来的规模优势,期望构筑起瓜子的护城河。这不足为奇,在过去几年,找到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融到足够的钱、前赴后继、快速烧出一个市场的绝对头部选手、然后IPO或者并购,皆大欢喜,这种模式也确实让很多长袖善舞的玩家体会到了王者的荣耀。这样的“终局思维”让空气中弥漫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劈开红海,终到迦南”的英雄主义味道。

“终局”是个围棋术语,指对弈时一局的终结。如果说终局意味着一路博弈后演变出来的均衡、稳定的态势,那么无论是曾鸣教授的以终为始,还是杨浩勇先生的百战功成,在变幻莫测、裂变分化、颠覆式创新屡见不鲜的当今商业里世界里,在连GE都被剔除出了道琼斯指数的ABC时代,真的还有什么“终局”吗?

拼多多式的新选手

2018年夏天,拼多多“意外”赴美上市成为了舆论焦点,根据拼多多11月20日发布的Q3季报,拼多多收入同比增长了697%、较Q2环比又增长了24%,显示了来自市场的真实、强劲的支持。一部分人的吐槽归吐槽,另一部分的买卖归买卖,吵吵闹闹无碍生意红红火火。

拼多多的创始人黄铮在致股东的信中说,“拼多多不是一个传统的公司,它在大家都觉得电商的格局已定,历史书已经写完的时候诞生……建立了一种新的购物模式……它的飞速增长表明它有着巨大的潜能和无限的未来的可能性”,明白无误的否定了所谓“大局已成”、“尘埃落定”的说法。

其实,即使不考虑唯品会苏宁、一号店等品牌电商长期在与天猫淘宝京东争夺流量,就在过去几年,除被视为“异类”、介于廉价电商与微商之间的拼多多之外,还有小红书网易严选、小米有品等一众应对消费分级的新兴电商品牌也在悄然崛起,依托各自品牌的基础流量,不断拓展他们的边界。有意思的是,网易严选在天猫、京东、拼多多上也都开设了店铺,投放的商品种类不尽相同,在拼多多上以箱包、内衣为主,在天猫上则是以食品为主,而在京东上则以家居用品为主,充分反映了商家对不同电商平台的定位和调性认知。

如果说“终局思维”眼中的电商世界是魏蜀吴天下三分的话,现实中的电商世界更像是仍在春秋,虽齐晋楚秦大国争雄,但郑鲁宋燕吴越也过得有声有色。清华大学的朱恒源和杨斌两位教授今年上半年曾经出版了一本《战略节奏》,介绍了观察市场演进和动态思考战略的框架,用战略节奏的视角看,当下的零售电商平台业态实际上正处在一个垄断竞争的分众市场中,消费从来都是形形色色的,恰如供给事实上也从未千篇一律过。

战略节奏

自1999年8848网站开通算起,中国的电商行业已经弱冠成年。ebay在中国的折戟沉沙、亚马逊的不温不火、淘宝天猫的枝繁叶茂、支付宝与境外投资者的纠葛、当当网的起伏、京东的蜕变、国美与世纪电器的婚姻、苏宁的声东击西、千团大战、唯品会、新零售、阿里对大润发的收购、腾讯的投资与流量加持……中国电商前20年的发展历史可谓精彩绝伦。

早在2008年,马云就曾做出过C2B模式是电商行业的未来的判断。在用户增速趋缓、天猫独立成家的背景下,2012年曾鸣教授也指出,未来的电商形态会是“C2B+SNS”,即买卖流程重塑+电商社交服务化。

此后,天猫预售频道上线,聚划算启动了家居与家电品类的聚定制平台,阿里开始了C2B+SNS的尝试。不过,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种尝试并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随着2015年盒马鲜生的成立,阿里的注意力逐渐转向了实体零售数据化、线上服务本地化的“新零售”。关于线上业务,曾鸣教授则在2017年提出了S2b(服务小型商户的供应链平台)、S2b2c(支持小型商户、同时服务消费者的服务平台)的新构想。

此时再看看拼多多的样子,用阿里尝试未果的“C2B+SNS”做镜子照一照,不禁会怀疑人生,拼多多怎么会不在阿里阵营中?

我们究竟该如何给拼多多定位呢?它究竟是代表着电商未来的C2B+SNS模式的早期雏形,是颠覆式创新,还是仅仅是解决廉价供需的细分电商呢?或者说,用战略节奏的语言解读,它究竟是开启了一根新的S曲线,还是仅仅是原有商业曲线上做的细分切割呢?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移动上网人数接近饱和,从快速发展的增量市场到增长放缓的存量市场竞争,这是处在电商舞台中央的阿里和京东自然要面对的变化。2011年,阿里就把淘宝分拆成了三家公司,其中一家就是现在的天猫,专注品牌商家的B2C业务;2015年,京东也停止了C2C模式(拍拍网)的平台服务,虽然比阿里迟了很多,但思路异曲同工。总之,大平台的主战场集中到了大品牌、大卖家、大市场、大生态,升级的意味非常明显。

从产品市场的供需看,当天猫独立、淘宝打假、京东向“多、快、好”而不是“省”的方向发力的时候,不得不说,原有低端供给和低端消费的需求被“消费升级”的主流话语所忽视了。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三大差别仍在、多层次结构并存的不均质市场,即便是“消费升级”,不同消费群体所体现出来的消费形态也存在巨大差异。

换句话说,低端市场的供需并不因主流电商的集体升级而自然消失。有人说这是“暗市场”,其实并不准确,因为这种掩盖在主流关注和主流话语之外的弱区域在各个领域都存在,它既不暗也不弱,只是很多人听不到他们的声音。2015年以后,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完成了向中国三线以下城市、乡村的渗透。2017年,36%的农村人口已经上了网,微信的用户量达到了十亿,微信支付开通了,支付问题也得以解决。这意味着,有基本消费能力的人口基本上都成了电商的潜在用户。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市场,电商作为一种商业形态,在完成对主要城市中等收入以上人口(为方便起见,本文称之为“中心市场”)的全覆盖后,仍然在向更广大的3~6线城市、乡村和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为方便起见,本文称之为“纵深市场”)渗透。市场纵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优势,而纵深市场的消费群体有着与中心市场大众不同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这也同样不随线下消费的在线化而改变。相反,正是“便宜”、“方便”的基本属性帮助电商实现了对纵深市场的渗透,把人们的消费请到了网上。

拼多多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低价是拼多多的标签,在“低价就是差异化”的逻辑中,备受吐槽的品牌、服务等等其实是次一级的价值,“拼的多、省得多”的广告言简意赅、深入人心,GMV的持续高速增长即是证明。

价值链,而不只是流量

湖畔大学的梁宁女士曾形象地描述,“阿里巴巴做了中国电商科普的工作,把那些完全对互联网电商没有概念的人拉到网上来”。从价值链的角度看,在拼多多诞生前,支撑电商行业价值链的设计、生产、批发、仓储、物流、终端配送、支付、第三方平台服务、广告等要素都已经被阿里、京东等先行者打磨成熟,特别是物流体系和移动支付,更是几乎与移动互联网同步完成对纵深市场的渗透,让拼多多这样的后来者无需经历前人在价值链上拓荒的艰辛,就可以在良好的基础设施上继续前进,盘整资源,做新的探索。

在与消费者的交互界面中,拼多多最大的创新在于社交拼单模式营销游戏运营信息流推荐,其实做纵深市场,这些动作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基础。

拼单模式与限时团购类似,相比当年的千团大战,拼多多拥有了来自移动社交平台的强大支持。在微信二级页面钱包中,拼多多被归入了“限时推广”的类目,与腾讯王卡并列,相比下方的滴滴、京东、美团蘑菇街、唯品会等,拼多多的位置更为醒目,这也一个侧面上显示了腾讯眼中的亲疏。

其实,从绝对市场渗透率上看,拼多多与淘宝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淘宝在流量获取上仍然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页面推荐阿里很久以前就已经在做,并不新鲜,但像今日头条推送信息一样,用产品本身的传播、裂变程度作依据给予优质曝光位支持,用“快乐”“分享”的体验增加用户粘性,从而进一步刺激传播与裂变,这是非常独特的创新。

如果说“互联网的上半场”是流量逻辑,那么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基本上解决了对中心市场用户的信息触达,而社交工具必要性和有效性并不突出;在“互联网上下半场转换之际”,对耕耘纵深市场的拼多多来说,仅仅信息触达显然是不够的,用户需要有强度的影响、激发和震荡,而社交平台的引入和传播工具的充分利用,就是补足与用户互动、触发购买行为的最后一块价值链拼图。

如果仔细看唯品会的用户结构,会发现它与拼多多是高度相似的,不妨大胆猜想,以经营服装为主的唯品会如果如拼多多般引入并充分使用社交工具,效果应该也不会错。

总的来说,腾讯持股高达18.5%的拼多多,实际是将社交平台和社交工具作为价值链的一环来进行深度整合开发的,这与传统意义上的流量思维、即最大化实现用户触达的概念并不相同。主流用户特质不同、社交工具的有效性和利用强度不同,这可能也是阿里早先做SNS尝试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供应链的改造

在产业价值链层面,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拼多多通过社交传播、拼单团购在C2B意义上的尝试。B2C是商品现货模式,C2B是商品期货模式,两者在价值链内部的互动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曾鸣教授曾经撰文对C2B模式做过详细的拆解,互联网技术的商业渗透、柔性化生产、巨型网络零售平台、社会化协作的供应链,这四种趋势合力形成的C2B链条,即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供应商(生产者)的链条,将逆转工业时代的价值链传导方向,产生极大的社会价值。

在B2C、C2C模式中,尽管物流效率在不断提升,但铺货逻辑中的实物库存,无论发生在厂家一侧还是由流通企业承担,总之仍是必要的;而众所周知,库存伴随着成本和风险。

C2B的模式下,消费者集合预定,供应商照单组织生产和供货,本质上是用来自购买者的无形的“信息和时间库存”取代了一直以来由卖方承担的实物库存成本和经营风险,在买卖双方的信用得到平台保障的情况下,用时间机会成本较低用户的时间置换原本供应商承担的库存成本和经营风险,显然是多赢的解决方案,意味着价值链效率的实质性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正是电商长期以来探寻的方向。

其实,在B2B的工业品采购中,大型物资的订单生产早就是常态,只是,在消费品领域,由于供应链信息化、物流、规模经济等种种问题,C2B订单生产一直没有找到成规模的突破口。

拼多多用社交裂变的方法聚合确定性、成规模的购买意向,卖方依据买方的期货性的购买信息组织生产和供应,这是很清晰的C2B实践。在这种模式下,货币形式上的低价不仅合理,而且产生资源市场意义上的效率利润。黄铮在接受采访时也说,“供应链升级将是我们很长时间内的战略重点,拼多多的最终模式是使得上游能做批量定制化生产,但我们现在对上游的投入和整个产业链的赋能都太弱了”,可见拼多多的志向远不止做一个低价标签的细分电商。

另一个有意思的视角是,整体上看,C2C、B2C模式电商用户与C2B模式电商用户进场的顺序是相反的。中国C2C、B2C电商购物的普及基本上与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渗透同向、同步,总体上沿着从中心城市到边缘城市、从城市年轻中产阶层到中年、中低收入阶层的顺序展开,尝鲜的是城市中产阶层和年轻人,而纵深市场用户则进入较晚;而从拼多多的商业实践看,C2B模式的电商购物则首先在纵深市场用户中推广开来,而中心市场用户则进场较晚。可以想象,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体验C2B模式预购,当社会整体上认可C2B的意义和价值之后,无论是否仍然依靠拼多多式的社交传播,这个模式的电商形态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机会窗口

从C2C、B2C到C2B的变化涉及价值链和社会习惯的深刻变革,信息、数据、运营、传播等方方面面都将面对诸多挑战,多年前阿里做尚且尝试未果,何以年仅三岁的拼多多敢于趟如此深之河?

在上市前的拼多多的投资者中,腾讯、高榕资本、红杉资本、IDG等巨头悉数在位,腾讯甚至自B轮后一路加码,先后投入十几亿美金,视为己出;更不必强调网易丁磊顺丰王卫、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和淘宝创始人孙彤宇从天使阶段就开始的背书与支持。

数据显示,与其他主流电商重度依赖APP端流量不同,拼多多的月活用户中有38%来自微信界面内。Questmo-bile数据则显示,截至2018年3月,拼多多小程序累计用户数已达2.33亿人,远高于同期京东的0.86亿人和唯品会的0.53亿人。尽管拼多多广告开支高昂,但基于微信社交拼团模式,其人均获客成本其实远低于其他主流电商。从某种意义上说,基于背后的股东阵容和实际的商业模式,把拼多多看成是腾讯军团中出击电商战场的骑兵先锋也并不为过。

拼多多今年5月向美国SEC提交了上市申请,7月就完成了上市,从成立到IPO仅用时三年,创造了电商行业的记录。尽管风头正劲,但拼多多的模式决定了它仍然需要大量融资资金,以完成进一步的技术、运营和价值链的完善,令人乍舌的资本运作,离不开高能量股东的推动。

如果仅看“全网最低价”的口号、“拼的多、省得多”的广告、“拼团”以及“闲来无事逛一逛”的场景,应该把拼多多归类到电商细分市场中的低端平台,而中国多层次市场结构中的低端电商市场同样不容小觑。

不过,如果仅是原有电商逻辑中的低端平台的话,那么即便阿里、京东等巨头在向新零售战略转进的过程中为新玩家提供了机会窗口,那么这种机会窗口也会因巨头的重新布局而将这个细分市场再度拆散,拼多多即使想守成也不容易。毕竟,就算是“农村包围城市”,攻城之战还是绕不过去的,但“农村后院”的大门其实根本没有锁,这所有人都看得见。

2018年3月,淘宝上线了特价版淘宝,京东也推出了多年未受到重视的京东拼购。极光大数据显示,卸载淘宝APP的用户有50.3%流向了拼多多,而拼多多APP的卸载用户中有78.3%流向了淘宝。QuestMobile猎豹大数据的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9月,拼多多一二线城市用户的占比接近50%,拼多多“攻城”之战的开始,意味着更多元化的用户构成与更多形式、更大强度的营销和平台运营投入,就算甩开了那些拼多多的模仿者,面对更大实力玩家,竞争只会让细分市场继续细分下去。

但是,另一方面,拼多多依托社交传播的低成本聚客优势,真如其所说在C2B供应链整合的路上做长线的战略耕耘、使得上游能做批量定制化生产的话,说了多年的C2B+SNS的道路将由拼多多趟出来,功莫大焉。这确实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不光对整个电商价值链体系意义重大,对整个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也将影响深远。

拼多多的价值观是“本分”,若本分如此,那么可以说,拼多多前三年的故事开了一个好头。根据拼多多Q3财报,在过去的一年中其GMV又比上年度增长了386%,增速相当于行业平均增速的15倍,已经占到全国网上零售规模的5%。面对美国做空机构的压力,拼多多的表现堪称倔强。

尽管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诚如段永平所言,三岁的孩子有些问题很正常,但十年之后会非常厉害。因为,纵使在产品市场上低价通常意味着微利,但在资源市场上,价值链效率的提升则是实实在在的价值创造,拼多多平台的价值不可低估。从所谓低端、纵深市场开始,通过社交电商的方式完成价值链体系的革命,将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之,拼多多打开了一个多年前阿里曾经畅想过、但未顺利实现过的C2B+SNS的盒子,无论接下来电商业态将演绎怎样的竞争烽火,可以说,电商的终局还远未到来。

 

作者: 崔桂林,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

]]>
深度解析:用户需求的底层逻辑 //www.f-o-p.com/108597.html Mon, 03 Dec 2018 03:15:02 +0000 //www.f-o-p.com/?p=108597 在商海沉浮的世界里,自嗨、想当然的“用户需求”太多,真正脚踏实地去研究分析的太少太少。这个“少”是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却没有把握好发现的重点,在分析的过程中没有一条准则、没有一套标准的流程方法和模板。因此也就有了这个系列的文章,这是第一篇,enjoy~

引例

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中国西北地区有一个县城,每年都会被评“贫困县”。原因是这个县有一个小村子特别贫穷,一直在拉后腿。

究其原因,居然是因为超生。于是越生越穷,越穷越生,恶性循环,计生委小组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县长也很无奈,只好勒令镇长去该村做工作,做不好就滚蛋。

王镇长,很是勤奋,跑到该村,挨家挨户的做思想工作。全村跑遍,仍然无果,只好滚了蛋。

李镇长,曾经做过传销,洗脑很有一套,于是,先给村里人集体开会,进行宣讲。然后再逐一去做思想工作。然而,同样没有结果。也滚蛋了。

主角镇长出场,先是在村子里考查了一番,发现这村子真滴穷,竟然还在用煤油灯。看到这种情况,他突然灵光一闪,马上给该村通电,安装电视,还在村中心搭起了一个露天电影,安排人每天晚上来播。

没有做什么计划生育宣传,结果几年下来,村民素质提高了,村子也慢慢富裕起来。

我们再回头看看,为什么只有主角镇长能够做到呢?

并不是因为他“撞大运”,而是因为主角镇长有着极强的用户需求分析能力

  1. 明确了目的:解决村子贫穷问题;并且不调查之前,坚决不自嗨的提出,脱离实际,应付任务的解决方案。
  2. 先做用户群体观察:在村子里考查发现没有通电,在用煤油灯。
  3. 做用户深度访问:询问村子里的人,一天的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4. 得出场景:村子没有电,村民整体没有新鲜事值得关注的,到了傍晚五六点的时候天就黑了,黑了就得回家。
  5. 根据线索进行分析:回家想要省点煤油钱就只能早点睡了。但是这么早就睡了,人的精力根本还很旺盛呢,睡不着怎么办呢?还不就真剩下那唯一的床上运动了嘛,所以这才越穷越生啊。
  6. 发现核心问题:没有电村民闲着没事做。
  7. 解决方案:通电并增加村民晚上的娱乐活动。

同样,在商海沉浮的世界里,自嗨、想当然的“用户需求”太多太多。真正脚踏实地去研究分析的太少太少。

这个“少”不仅仅是因为大家懒,不愿意去仔细分析,也不是因为没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而是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却没有把握好发现的重点,在分析的过程中没有一条准则、没有一套标准的流程方法和模板,也没有同行业相似的案例可以参考。

因此,我们用户需求研究所聚焦在“用户需求”这个主题上,特别推出用户需求研究分析系列文章、思维方法和操作流程,以及上百种的行业分析案例。

第一章 认识用户需求

为了给用户需求一个权威的解释,我们翻阅了几十种文献资料,发现一个问题。

人们常常会把“用户的痛点”“用户的需求”“用户的想法”“用户的问题”“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假设”“自己的需求”“产品的需求”“用户的解决方案”“产品的解决方案”各种的说法混为一谈。

以至于我们在平时谈论“用户需求”的时候,感觉每一个人都能侃侃而谈很多的想法,很多的点子。看起来好像人人都能理解用户需求,但是就是落不了地!

但多数人的理解却像极了前言故事中的王、李镇长,认为村民缺的是素质教育,是计划生育观念引导。但是,我们看完故事会发现,那不是真正的用户需求。真正拥有用户需求分析能力的人少之又少。

那么下面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给大家详细拆解一下什么是用户需求。

家里有孩子的都知道,婴儿爱哭这件事情,很头疼;尤其是夜晚哭闹,定是要闹得全家都不得安宁的。

但是,你能说止哭药是你的需求吗?

如果有卖止哭药的,你可能会买,但是请注意。止哭,这只是你要的一个结果,而不是需求。

假设婴儿是目标用户,那么哭就是用户行为,我们通过这个用户行为看到,他可能存在的三种需求,分别是:要吃了,要拉了,要抱了。

那这三种需求又分别不一样,吃和拉是生理需求,是刚需、不可改变的,他如果没有吃饱拉完是不会止哭的。

而抱抱则不同,抱抱不是刚需,但却可以转化成刚需,要抱抱是一个表层的迷惑需求,转化成真正的需求是安全感。因此除了抱抱,模仿婴儿在羊水里的状态同样也能产生安全感,从而达到止哭的结果。摇篮、摇椅车等产品便是满足婴儿安全感这个需求的

那么我们可以将用户需求定义为:通过对目标用户群体的行为进行观察,或者深度访问,得出的目标用户的群体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用户场景。这种目标用户群体特征和用户场景背后产生的最底层的原因就是真正的用户需求。

想一想:假如,你有一款瘦身产品。你的用户需求是什么?

减肥?

瘦身?

用户买瘦身产品是为了减肥和瘦身,但是减肥和瘦身却只是一个结果,变瘦后的那种美和自信,才是真正需求。

因此真正的用户需求分析,是去挖掘用户产生这个愿望时,其心里是什么在驱动着用户。围绕着用户背后的需求来做产品做内容做服务,你就能有机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也是用户需求分析的意义所在。

第二章 用户需求分析适用人群

  1. 市场调研、市场分析、用户需求分析等前端岗位的从业人员。
  2. 创业者创业者来说,用户需求分析能力是创业的一项必备素质。在项目操作过程中,需要将用户需求分析思维贯穿到每一个环节当中。
  3. 产品经理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从而决定产品的研发与更新优化,产品的运营
  4. 公司决策者 根据用户需求分析决定进入或退出某个领域,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适时调整营销策略,改善销售管理、渠道管理和产品功能。

除了以上,还包括政府或者其他机构,在开展任何工作的时候,都需要具备这样的用户需求分析的思维能力。并且将这种思维贯穿到生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你会发现一切事务都变得简单高效!

第三章 用户需求分析的目的

对企业来说,做用户需求分析的目的主要是3个:

  1. 评估项目

创业者有很多的点子是灵光一闪或者长期积累得到的,而这个点子是否能被立项则需要用户需求分析做出客观的反馈和评价,用以判断此项目是否可以切入。

  1. 优化产品

产品运营中,企业需要不断的对产品或者内容服务做升级优化,而用户需求则是产品升级重要的参考依据。

  1. 营销增长

营销运营的过程中,根据用户群体特征共性,以及需求的细微变化,采用适合的营销方式,从而达到营销增长的目的。

于个人而言:

用户需求分析的思维方法是一门很难掌握的技术,理解掌握不到位,提到的需求是人人都能想到,故而对用户需求这个岗位都不重视。因此如果能掌握好这门技术,便能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为自己创造财富。

第四章 用户需求分析重难点

  1. 找最精准的目标用户

任你有惊世骇俗的点子,再完美的商业模式,如果没有找准目标用户,没有分析清楚当下,每个细分用户的具体需求,就有可能错失良机。

我们曾经拆解过大扑网,创始人王治全最初把目标用户锁定在40岁以上经常坐飞机出差国外的高端女性,认为这个群体的用户购买力极强,最有品位。结果订单却寥寥无几。

当时正值2014年,社交电商的红利期,社群朋友圈成为最大流量入口,几乎所有人都有看微信朋友圈,所有人都发朋友圈。然而,通过研究40岁以上的成功有品位的女性,他们的朋友圈内容更多的是发人生感悟、慈善公益等等高大上的内容。

而另一群人,20-30岁的年轻妈妈,则是最喜爱分享热爱传播生活细节的一群人,她们乐意在朋友圈去分享好用的物件给朋友。大朴网最终及时调整目标用户,最终打开市场。

因此,一个项目能不能成功切入,与目标用户找得是否足够准确有着非常大的关联。

  1. 真伪需求

在前言部分的扶贫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经典的结论,即:方案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在于对用户需求的寻找和把握

你看,

配角镇长找到的是伪需求:脱贫、计划生育、素质教育。

而主角镇长找到的是真需求:空余时间太多,需要有别的事情填充,替代xx活动。

在这里,为了强调重要性,再引用一个经典的案例。

很多人都听过福特汽车的创始故事。

亨利福特说:如果问用户需要什么,用户会说我需要一匹快马,他们脑子里根本没有车这个概念。

在这里,我想请问一下各位。

用户需要“一匹快马”这是一个真需求还是伪需求?

究竟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取决于用户需要这匹马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当时真的开发了马的品种,让马更快更有耐力,应该也会有市场,但是因为科技的进步,让一种更能满足用户需求而非何种形式的产品出现了。所以,更快的马也好,车也好,都是绕不开用户需求的。

除了找准目标用户和判断清晰真伪需求,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维度是需要大家需要去仔细考量的:

  1. 这个需求,除了自己,还有谁需要?家人?朋友?同学?同事?能覆盖的人群是哪些?有多广?
  2. 这个需求在目标用户群体中有多少占比?
  3. 这个需求发生的频次,是不是高频?每日/每周/每月/每年/一辈子?
  4. 这个问题对目标用户的痛点到底有多痛?
  5. 现在做这个项目,时机成熟吗?
  6. 该需求是否符合项目或者产品的定位:会不会影响产品的核心服务,会不会破坏用户体验
  7. 该需求是否能实现:该需求需要具备怎样的基础技术,目前是否有这样的开发条件?
  8. 如果有,又需要哪些资源?哪些成本?最终多久会有收益?最终的收益是如何的?如果做这件事,我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以上维度,任何一个点分析不准确,都给影响最终的结果。

第五章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讲到需求,就不得不拿出世界上最经典的马斯洛需求理论出来详细分析。

我们依然举瘦身这个例子:

假如,你是做瘦身产品的,我们根据马斯活需求层次理论一起来分析不同层次的用户分别都会有哪些需求?

  1. 生理需求

我是一名50岁的中年男子,30岁以前都很瘦,从30岁就开始身体就开始发福了,到现在已经180斤了,爬楼梯的时候经常是累得气喘嘘嘘的,感觉到难以呼吸。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了是由于肥胖导致的三高。为了身体健康,我不得不减肥。

  1. 安全需求

我是一名模特,今年22岁,今年刚刚生完孩子,准备下个月就开始重新去工作了。可是发现,肚子上的马甲线不见了,反而多了许多软软的肉。为了保住工作,我必须要减肥。

  1. 归属需求

我喜欢上了一个人,不由自主的,不管有事没事总想要到窜到他工作的地方去看看。

可是,据打听,他是喜欢纤瘦点、小鸟依人的姑娘。于是我照了照镜子,显然不是他喜欢的类型,为了我的精神满足,我决定要减肥。

  1. 尊重需求

我是一个自媒体人,现在聚集的粉丝已经破十万,为了拉近与粉丝间的距离,想在下个月举办一个粉丝见面会。我想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在见面会现场,可是,照照镜子里的我,身体发福,面容憔悴。于是,我准备用这一个月时间好好减减肥,瘦瘦身。

  1. 自我实现需求

我的自控能力极差,每天总是要吃掉非常多垃圾食品,而且还每天坐着不爱运动。我以前也很想控制,但是控制不了。最近看了一本书,自我控制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就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于是我想要通过刻意练习,自我控制能力,就先从最基本的管住嘴,迈开脚开始。为了增加成功率和作为一个仪式感,我可以买一个瘦身的产品,以瘦身之名,把这件事情坚持下去。通过瘦身这件事情,提升自控力。

你看,即使是同一款产品,它可能涉及的用户很广,虽然都需要减肥,但是他们每个人的需求却是截然不同的。

知道了这些,那么你在产品定位,用户人群定位上,便可以针对性的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细分领域,同时也因为更懂你的细分用户,而让用户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进而成为你的忠实用户。

第六章 深挖用户需求

传统意义里,包括有些很牛的企业,他们是如何在自己领域找用户需求的呢?

大家也可以对照着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做的,假设要分析耳机的受众人群:

那么首先根据感觉想,用耳机的会有哪些人?

列出来:学生、司机、上班族……

再想想不出来了怎么办?

上网查:百度、知乎、荔枝、豆瓣……

那再然后呢?

再查查大数据:艾瑞、1993T……

想到的、查到的,写出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大家想想看,你们平时做的任何的用户需求是不是类似这个过程?

呵呵,我听到了许多中枪倒地的声音。

大家不要着急,马上为大家揭秘用户需求研究所独创的挖掘用户需求的需求三步法

  1. 场景分析

所谓场景分析,即通过对用户需求场景的描述|分析,包括是什么类型的用户,具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基于什么样的关系和背景,在什么情境之下,产生了什么样的动机,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通过以上一系列场景分析,进而知道你的产品为什么没能打动你的用户。

在这个过程中,切记要用平常心去客观的观察分析问题,不要被自己的思维定势所影响。

世界首席营销大师林斯特龙曾经做过一个case:

为了帮助全球知名的谷物生产商找出在印度市场份额不足的原因,世界首席营销大师走访印度家庭,为了清楚的场景再现,还特别仔细的研究了印度的婆媳关系。

你看,世界首席营销大师研究婆媳关系在用户需求分析过程中,也是一件挺正常的事。

  1. 利益分析

结合场景分析、用户反馈、用户调查、用户访谈以及各种细节观察,暴露出的线索找到群体特征,以及需求场景产生的原因,找出既得的利益和背后的逻辑。

有一个经典的法则,就是要永远和顾客的另一个自我去交流。

因为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往往会经过反复修饰和练习,展示出来的是一个理想的自我,然而却不是真实的自我,而我们则只有通过去和别人真实的自我交流,才能发现,顾客究竟想要什么。

  1. 欲望分析

通过分析这些原因,找到目标用户情感的缺口。也就是人性层面中的精神上的满足,进而找到真正的用户需求点。

将上面的信息串联起来去找目标用户的情感缺口,以及这个缺口是如何产生的。还有我们收集来的信息能够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会激发目标用户一种什么情感,也就是一种什么欲望没有被满足.

而个人化的一些情绪、习惯和爱好,却恰恰能在无意间暴露潜在的欲望,没有被满足的欲望,而这些正是真正的用户需求。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想出一个可行的补偿办法,来满足用户未被满足的欲望。

以上,我们依然举瘦身减肥的这个案例,来分析用户需求。

如果一个用户告诉你,我想要快速减肥。

那么,他反应出的场景、利益、欲望分别对应如下需求:

第七章 用户需求的主流变化

  1. 需求流行

需求流行是指毫无征兆的,用户群体突然就对某一项属性表现出特别旺盛的需求,这种就叫需求流行。流行的时间一般较短,通常在一年以内。包括消费流行,渠道流行。比如90年代流行牛仔喇叭裤,18年火起来的抖音,17年的火山小视频

流行趋势的研究需要快速、准确,所以对创始者的商业敏锐度、准确度以执行力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你刚好具备这样一些素质,是很容易抓住一个流行需求的红利期,赚到快钱的。

  1. 需求趋势

需求趋势是指以2-5年作为一个阶段,用户群体需求产生的变化。时间不短也不长,是我们大多数项目在前期切入时需要可重点研究的。不管你是红海蓝海,找准了细分行业用户需求的发展趋势,同样是可以切入的。

这里我们以电商消费的用户需求为例,让大家对需求发展趋势有更直观的认识。

十八年前,那时互联网在国内刚刚兴起,愿意尝试消费者和卖家也不多,对于消费者而言,能在网上买得到就是一个准需求了。

到了2007年后,淘宝评价语中关键词 “买到假货”“物流慢”出现的频次逐年增多,增速也很快。显然 “真货”“快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企业家刘强东嗅到这个商机,于是采取自营为主,入驻为辅的模式确保货真,全国建仓,自己搭建物流体系提高物流效率。以这两点作为切入点入局电商,最终博得一席之地。

然后到了现在,消费趋势又悄无声息的发生了改变,80后已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越不越不注重品牌,反而更倾向于高效率的寻找锁定自己要购买的商品,对商品的品质感越来越在意,而品牌意识在逐渐减弱,这时网易严选模式就诞生了。

因此,哪怕在看似红海一片的电商市场中,只要能把控用户需求的变化趋势,也能找到市场机会切入。

  1. 需求大趋势

需求大趋势是指6-20年的大阶段,整个行业里用户需求的大变化。这个大变化更多是倾向于一种价值观的变化。也因为相隔时长,大趋势的研究相对复杂一些,因为需要参考的历史时代久远。但是我们还有另一种更讨巧的办法。

我们身在中国,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非常快。比如各行各业都在喊的,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只有中国的消费会升级会变化么?

显然不是,人家发达国家已经全都经历过了的。

所以如果我想找到用户需求的大趋势,直接去参考发达国家的历史,看看这个国家在我国现阶段的水平时,之后的5年10年20年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哪些行业会兴起?哪些行业消失了?以此作为大方向帮助你做选择。

以上。

下一篇,将会为大家介绍用户需求分析的原则和思维方法,以及各个具体步骤的操作方法,包括部分行业案例。请大家持续关注哦!

 

 

作者:何燕,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螃蟹横着走

]]>
如何有效搭建互金APP的积分体系? //www.f-o-p.com/108421.html Sat, 01 Dec 2018 01:18:33 +0000 //www.f-o-p.com/?p=108421

 

每个产品都有区别于其他产品体系、特色的地方,所以对于搭建积分体系,不能一昧模仿别人,要在上线后不断调整,设计出适合自身产品的积分体系才是重中之重。

激励体系,是提升用户活跃、留存和粘性的手段之一,同时也可以不断培育用户,衡量每个用户的价值,便于做不同群体运营,精准化推送。

而积分体系是激励体系里常用的一种玩法,属于激励体系里的财富体系。

今天主要是介绍如何搭建一套适合互金APP的积分体系。

一、积分体系定义

积分体系,是指平台通过让用户完成一些指定任务,给予用户对应数量积分奖励,并且提供兑换直接奖励的系统。

用户可以通过“获取积分->兑换奖励”的模式获利,平台也可以通过“用户获取积分->兑换奖励->用户获利后逐渐成长活跃转化”的模式获利。

二、积分体系的重要性

一个合适的积分体系能达到以下3个效果:

  1. 提升用户活跃、留存和粘性。例如:每天登录签到,可以获得10积分,每天第一件事打开APP签到!
  2. 引导用户,进行变现。例如:这次的5000积分可以换100块投资满减优惠券,很划算,马上去投资!
  3. 衡量用户价值,便于分群运营。例如:筛选出积分大于5000的老用户,做老会员福利活动!

三、积分体系的搭建

积分体系一般分3个步骤去做:确定积分类型、积分获取、积分消耗。

  1. 确定积分类型

互金平台上或者大部分常见的积分,主要有两种类型:

  • 普通数值类型:不具备直接货币交易的能力,只是一个单纯的介质,需要累计到一定程度,才能去兑换商品等,例如信用卡积分。
  • 虚拟货币类型:不仅可用于兑换商品,也可直接进行货币交易。例如京东京豆,可直接在付款时减掉对应金额。

由于积分涉及到钱财交易,积分类型以及积分数量均视公司实际财务情况而定,不能说运营或者产品人员“拍脑袋”确定。

  1. 积分获取

积分获取,也就是用户完成平台发布的特定任务,从而获得对应数量积分的过程。

积分获取功能重点在于确定积分任务和积分数量这两方面,而积分任务往往是和产品的主要考核指标挂钩,所以规划积分获取可以从以下方向考虑:

(1)围绕产品指标设置积分获取途径

对于互金平台来讲,产品核心指标是借贷、投资、支付,其他主要辅助指标是拉新、促活。

根据海盗法则(AARRR),整个任务分配可以从“进入-活跃-消费-分享拉新”这个过程切入。

1)进入

用户所有的一切价值前提都是基于用户进入平台,只有先吸引用户进来,才能让后续所有的运营成为可能。所以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可以通过设置签到获取积分的方式。

签到门槛一般有两种:登录直接签到、进入指定页面签到。

第一种:

直接登录签到

  • 优点:门槛很低,登录就送积分。对用户来讲,没有学习成本和操作成本;
  • 缺点:无法培育有价值的用户,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所有用户登录即奖励,相当于大海捞针,无法定位目标用户,很容易造成将资源浪费到没有用的用户身上。而且由于门槛太低,对应积分价值一般也很低,这就会使用户对积分感知很弱,甚至于觉得积分没有用。对于积分价值稍高的互金行业来讲,不建议使用这种形式的签到。

第二种:

进入指定页面签到

  • 优点:能合理分配资源,避免造成积分通货膨胀,将积分很好得分配到能转化成平台忠实价值用户的身上。
  • 缺点:需要用户操作成本,而且触发用户入口也要规划好,要不然就算活动再好,无法吸引用户点击进来的话,也无补于事。

所以这种方式的签到重点是解决两个问题:入口、形式。

入口可放到固定且显眼的位置,比如首页浮标、“我的”菜单栏等;形式可采用简单点击签到,也可包装成为一个养成游戏系统。下面是截取部分互金APP的签到界面:爱钱进(每天养小猪奖励积分的游戏玩法)、PPmoney(简单点击签到)、小米金融(简单点击签到)。

2)活跃

在产品的每一个有价值的操作节点上均可设置任务奖励,不断培育用户,让用户从新手阶段,过渡到忠实老用户阶段,活跃类型的任务积分一般会比进入类型的多,也是引导用户,完成核心指标的重要辅助之一。

对于互金平台来说,一般会选取用户在平台的信息完善度、互动频次、互动深度等节点上设置活跃积分任务。例如:开通银行存管、完成风险测评、绑定银行卡、实名验证、完善个人信息、社区发帖评论、资讯评论、参与平台不定期活动等。

下面是截取陆金所的活跃任务系统界面:

3)消费

这个是整个产品的核心任务,能给平台带来直接利益,订单转化的任务。只有用户消费,产品才能活下去。此类任务一般设置为:首次投资/支付/借贷、账户资产等。

下面是截取部分互金APP的核心任务界面:PPmoney(首次出借)、爱钱进(投资级别)。

4)分享拉新

用户分享拉新,是产品运营闭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不仅能大大降低获客成本,而且带来的新用户往往价值比广告投放带来的更高。所以,在这个关键环节里,平台理应设置邀请任务,用较大的利益去吸引用户分享。

(2)积分获取的安全性

对于互金平台来讲,安全的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所以积分设置也应考虑这点。

设置积分系统时,为了防止用户钻平台的漏洞,短期内获得大量积分,平台团队要慎重检查积分获取规则是否有漏洞,严苛要求测试质量,尽量减少平台程序bug。

只有公平的氛围,才能让用户保持积极性和产品保持稳健性。

  1. 积分消耗

当我们确定了积分的获取方案后,就要思考积分的消耗方案了。积分自身并不存在价值,只是充当媒介的作用,只有当积分去兑换成为商品或者其他服务后,用户才算获利。

积分消耗通常有4种方式:

  1. 直接提现或交易抵扣
  2. 积分商场兑换商品
  3. 积分兑换服务
  4. 到期作废

(1)直接提现或交易抵扣

拥有这种消耗能力的积分,会定义成为虚拟货币类的积分,这类积分能给用户最直观的利益。例如京东金融的钢镚,可直接用于支付京东商城订单。

(2)积分商城兑换商品

这种方式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让用户理解的。

对于互金平台来说,积分商城一般有2类商品。

  1. 拥有市场认证价值的商品,通常能直接刺激大部分用户,比如一些实物、电子卡券;
  2. 平台相关的券,通常能刺激用户消费,促进复投,比如一些加息券、投资优惠券等。

下面是截取部分互金APP的积分商城界面,分别是:

PPmoney(提供平台体验金、补贴券和满减券、实物商品)、爱钱进(提供 平台优惠券、其他电子卡券、实物商品)、小米金融(提供平台优惠券、其他平台卡券、实物商品)。

(3)积分兑换服务

使用积分兑换服务,这种服务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抽奖机会。抽奖顾名思义是一种置换行为,获得的利益是个未知数,但是会拥有能置换比当前积分价值高很多的机会。

下面是截取部分互金APP的积分商城界面,分别是:

PPmoney(夺宝活动)、小米金融(少数派、夺宝活动)、爱钱进(大转盘抽奖)。

(4)到期作废

积分可根据平台实际情况考虑是否设置到期作废机制。对于互金行业,积分一般都是拥有时效性的,设置一年或者两年失效比较常见。到期作废,不但能刺激用户消费,也能防止积分过度累计导致通胀贬值,让整个积分系统崩塌。

最后总结:在互金行业里面,积分体系往往会涉及到金钱交易的玩法,所以在其获取环节和消耗环节都需要慎重考虑。

以上内容只是互金行业在搭建积分体系时的方法以及建议,每个产品都有区别于其他产品体系、特色的地方,所以对于搭建积分体系,不能一昧模仿别人,要在上线后不断调整,设计出适合自身产品的积分体系才是重中之重。

 

作者:数商云MA,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数商云MA(Marketing Automation)

]]>
双十二活动策划怎么写?这套万能方案扔给你! //www.f-o-p.com/108400.html Fri, 30 Nov 2018 01:54:53 +0000 //www.f-o-p.com/?p=108400 双十二活动策划

 

感觉双十一刚忙的人仰马翻,人还没回过神了,双十二马上又来了,你老板是不是又让你策划活动了?为了阻止你们含泪出走,小师妹扔给你一套万能活动方案,以后策划什么活动都不怕啦!

01、关于活动策划,小编要告诉你的是…

对于应该策划一个什么样的活动,周围的人乃至自己都抱有一定的期许,比如我这次活动一定要惊爆全场,或者粉丝数一定要疯狂飙升,或者转化率一定要超级无敌高等等,所以加诸在自己身上的压力就会很大,会看各种的活动案例来幻想着引爆全场。

但实际上像那种活动案例模仿成本是很高的,甚至于很多的细节由于是公司机密他不可能告诉你,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在这里小编告诉大家一句话。

活动运营,最关键的不是创意,不是去模仿别人的案例,其实是套路。我们不要妄想每次做完活动都能一炮而红,一次就能传播的非常之广。低成本、高传播,这样的活动可遇而不可求,必然是天时地利人和。

所以,要想搞好一个活动,最重要的是能够稳扎稳打有效地达成活动目标。给大家放个图:

很多人在策划活动时觉得活动不就是做做策划,然后执行一下吗?实际上并不是的,你应该遵从这五个步骤。

第一步:调研。我到底要给谁做这场活动,我做这场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步:策划。我到底要怎么做。一定要记着策划是策划执行是执行,在策划的过程当中最好能把各种细节、各种突发情况都想到,然后在执行的时候就不要做大的更改了,这样才是真正的策划。

第三步:筹备。去做好各种的准备工作,例如活动需要的文案,图片等。

第四步:执行。在执行阶段需要关注的是活动的数据,以及用户现在的状态,而不是把东西发出去结束了。

第五步:复盘。很多活动策划者为什么没有进步,为什么一次次的活动策划完成之后,没有很大的提高,因为他们没有进行复盘,他们不知道什么地方是做得好的,什么地方是不好的,什么地方下次应该继续使用,哪些坑应该避开,没有做复盘,所以进步很慢。

02、让我们开始策划一个活动吧!

接下来就是如何具体地策划一场活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应该策划哪些东西。讲一个最简单最基础,很老套但是依然有用的办法:5W2H分析法,我们要知道的是WHAT、WHY、WHERE、HOW MUCH、HOW、WHEN、WHO。

请分别对应你的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载体、配套资源、活动形式、时间节点和参与人员。

首先是活动主题,你的活动主标题是用来传播的,所以一定要足够简洁,朗朗上口,便于传播。

副标题是可以做补充说明的,如果用户对你的活动不够了解,看到你的副标题就能非常清晰地了解我到底参加了什么样的活动,能获得什么样的东西。

然后是活动目的,可以粗略地分为六种。

第一种叫唤醒,唤醒是指现有的用户沉淀在这里了,但死气沉沉,虽然在我们的用户池,但是不和我们互动了,他去哪里了?通过这个活动唤醒他们,让他们保持活跃度。

第二种叫召回,我们的目标用户由于种种原因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还知道他们在哪里,通过一些办法把他们召回来。就像很多游戏召回老玩家有奖励,因为他们还保持了与新玩家和现有玩家的社交关系,这就是召回。

第三种叫促单,用户现在缺临门一脚,马上就要购买我们产品了,通过这个活动给他一个促单。

第四种叫品宣,没有促单的意图,只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

第五钟和第六种分别是拉新和促活,它们是在一起的,你怎么才能把新增的用户拉过来,怎么让他们留下来,留下来怎么保持活跃度。

活动载体特别多,例如微博,微信这几个比较大的平台。微博微信最大的区别在于微博是一个广场式的平台,所有人都能看到你的东西,而微信是你不关注对方就不知道他干了什么事情。

但是微信可以借助朋友圈进行不断地裂变,通过微信群进行陌生流量的转发。微博的好处是所有人都能搜索到你的东西,能参加你的活动。

还有现在很流行的直播短视频,通过一场直播让大家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风格。

短视频目前还处于红利期,例如抖音、西瓜视频等等,平台越来越多。而且用户也很喜欢这种短平快,有视觉冲击感的东西。

最后是线下媒体,是做线下活动不能忽略的。

配套资源简单来说就是你的设计资源、开发资源、传播资源和运营资源,到底有哪些资源你现在可以用,在活动策划之前就要把它们列举出来。

还有时间节点,很多人不知道活动在开始前是有预热期的,只是直接在活动上线的时候发出来东西,这样只有在那个时间点关注你的人才能知道你的活动是什么。

所以最关键的活动策划和执行周期是在预热期,你能吊起多少人的胃口,能让多少人对你的活动充满了期待,这是你最需要关心的事情。

接下来是活动的引爆期和长尾期。引爆期是将所有的资源砸进去,再通过长尾期让更多的人继续参加活动,并且保留出来二次传播的素材,这是活动的时间节点。

策划结束,接下来该好好进行筹备。在活动开始之前需要将所有物料准备好,例如文字、图片视频,以及活动当中的引爆点都必须提前准备好。只有这样在执行的时候,在既有的时间点发出既有资源,才不会手忙脚乱。

03、活动开始!执行和运营启动!

筹备阶段完成,活动开始,执行和运营也要启动。当活动开始之后,你要对他们进行数据的监控,其中有非常多的数值,像文字云当中显示的用户分享率、用户留存率、页面流失率等等……通过对于数据的监控来保证我们整个活动更好更完整,能高效地运转,从而对我们的活动设置进行微调。

在运营阶段,首先要运营好你的核心用户和长尾用户。核心用户很多人都知道28原则,20%的用户贡献了80%的流量,因为他们是真正有影响力的人,你需要和他们产生vip的服务,问他们活动到底有什么问题,我可以帮助你们什么呢,怎么才能让你参加活动变得更好更爽,以及更好地分享。

而对于长尾用户,他们数量巨大,影响力甚微,甚至很多人参加完活动发现自己拿不到奖品就放弃参与了,这时该怎么办。可以给他们加入抽奖机制,只要参加活动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参加抽奖。很多用户就会觉得自己参加一次也没有什么事情,分享一下没有什么损失,还能参加抽奖,还有可能得到一个大奖,就会增加活动的参与人数。

在活动运营时一定记得做好活动的二次传播。第一种是用户自发产生的东西,你可以将这些展示在其他未参与的用户面前,激发他们的兴趣。第二种是我们自己埋的一些引爆点,自己去做一些好玩的东西,假装像用户自己产生的东西。肯定会有人说这不是作假吗,但这就是活动运营当中的一部分。

04、复盘真的很重要

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复盘。复盘分为四个步骤,回顾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的效果达成了什么样子——分析原因是什么,最后总结经验,好的是什么,坏的是什么。

第一步首先要回顾你的目标是什么,是否达到了,是否偏离了。

然后根据数据来评估效果,上图是常见的一些数据表现,但是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你的活动需要分析哪些数据。

然后要对他分析原因,到底造成这些数据偏离的原因是什么,在哪一天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责任人是谁,我们如何避免下一次重复犯错,可以从图片上几方面来分析原因。

最后一步就是总结经验,到底原因是什么,把它总结下来写成一篇文章,告诉后面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甚至把它总结成一个二次传播的东西,给其他人讲一讲你是怎么做的。

做活动拼的不是创意,拼的不是一次爆红,而是让我们每次策划的活动都能至少达到80分,每一步都稳扎稳打,精细化的运作,积累才能策划出优秀的活动!!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你能有所收获~

 

作者:朱少锋,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51coo

]]>
让你上瘾的抖音短视频,到底对你做了什么? //www.f-o-p.com/108198.html Wed, 28 Nov 2018 08:31:57 +0000 //www.f-o-p.com/?p=108198

 

短视频的江湖从来都不平静,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去年还是老大哥快手领导的大众尬舞,春节过后就变成了抖音的海草舞,变化之快简直令人乍舌!

作为后起之秀,不得不让人惊叹抖音的魅力,不少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深度发烧友甚至乐此不惫的刷个通宵还意犹未尽的感觉。

而有人为了抵抗抖音的诱惑,直接的做法就是立马删除了抖音,从此脱离抖友大军,回归自我。

以上用户发生的异常行为不得不让人思考,这款短视频是如何做到这种境界的?

思索过后,发现除了抖音之外,人们经常使用的朋友圈、微博、知乎、王者荣耀等其他游戏产品都具有同样的特性,那就是有瘾性机制,而隐藏在其中的套路都是一样的,都是借助了人们的喜恶情绪来达到操控目的。

今天这篇文章小编就带你来扒一扒,抖音是如何让你一步步引诱你,让你无法自拔的,而你又是如何失控的,我们如何在这个逻辑当中找到更加切合用户的运营方案

01、如何让你上瘾的?

实质上,任何成瘾性的产品只要拥有三点,就足够让人沉迷其中了,那么,究竟是那三点的?

1、行动:开始触发人们行动的一般都是由积极体验需要主导。比如抖音,有人可能是走在大街上看到喜爱的偶像明星拍的广告片吸引的,或者在朋友圈、微博其他地方刷到炫酷的抖音视频,再者就是被身边朋友所强烈安利的。而驱使行为背后的动机都是源自于内心追求快乐,群体认同感而引发的触动。

让你上瘾的抖音短视频,到底对你做了什么?

2、多变的酬赏:当你抱着期待感下载抖音,打开后直接落在推荐视频页面,这些经过筛选过后的热门视频内容好玩、好炫、好酷,一下子勾住你的眼球,满足你的期待感。OK,这时候成功一小半了,在你得到初次酬赏之后,嘿,感觉真不错,刷下去。

注意,这里敲黑板,划重点!这时候的酬赏是多变的,是不可预见性的。你不知道下一个视频是不是更有趣的,这就导致你永远抱有期待感。如此才吸引你像追逐猎物一样去发现更多好玩的,好看、好酷的视频,让你根本停不下。

让你上瘾的抖音短视频,到底对你做了什么?

而如果是可预见性的酬赏热情就不会持续下去,这就好比你每一次都知道魔术接下来是变什么,看了几遍也就没意思了,对吧。

概率性的酬赏如同宝藏一样,吸引你不断的去挖掘,你不知道里面是不是装着好东西,除非你去打开。有时候会是好东西,有时候会是坏东西,当发现是坏东西的时候,你就会期待下个宝藏是好东西,而当发现是好东西时,你就会再次期待下一个也会是好东西。如此你就会更加频繁的继续行动下去,最后乐此不惫的深陷其中。

3.、投入:有行动有酬赏还不足以让你上瘾,最后这一步至关重要,有些人没走到这一步,就崩掉了。而走完这一步的用户,通常都会很难流失掉,这一步就是投入。

在你享受到酬赏之后,平台会引诱你投入点什么,可能是转发视频、评论、或者拍视频、录入好友关系、填写身份资料等,而为了让你行动不受到阻碍,这些标签按钮以及行动流程都是设计的极其简单显著,从而提高了行动效率。

互惠原则这时候发作,作为人类进化以来形成的生存技巧来说,你会非常乐意投入点什么作为对平台的回报,更深层的原因还想模仿他人行为,从而获得社交酬赏(点赞、评论、关注)

而当你慢慢的投入其中之后,你就会改变自身的态度,在里面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你不可能再认为这个平台很low,很无趣,要不然就会跟你自身的行动发生冲突,为了避免认知失调,你会继续保持跟过去一样的行为态度。

4.、走完整个套路之后,多变的酬赏会把你继续拉回来,你期待着有人给你点赞、评论、或关注(社交酬赏)。你忍耐不住打开看看,而如果发现有很多人给你点赞、评论、关注你的时候,就会有成就感(自我酬赏),至此,在平台上打下来的成绩让你留下来的理由更多一份。

而如果暂时没有什么波澜的话,你会留在首页推荐的视频中寻找猎物酬赏,不断的刷下去。为了把你更好的拉回来,平台在开始的时候还留了一手,就是允许给你发送通知,接下来谁谁谁又发了视频的通知不断的在手机通知栏上响起,而你为了满足好奇心,又继续打开应用,之后就是刷个不停。

如此循环了很多遍之后,再次触发你行动的不再是积极心理,而你的负面情绪,当你感到无趣、烦恼时,为了逃避负面体验,你会不知觉的再次打开抖音寻找酬赏,而对于这些负面小情绪来说,简直就是无处不在,这时候要恭喜你了,已经成功上瘾了。

02、为什么你不能控制你自己?

相信有不少人,对某些产品上瘾之后内心经过无数次挣扎,说好不会再玩了,最后还是忍不住去玩。为什么就是控制不住呢?到底大脑的意志力是由什么来控制的,搞得行为态度如此矛盾,最后内心无比焦灼。

其实,大脑是由两个系统来操控,这两个系统分别是系统1规划者和系统2行动者。

让你上瘾的抖音短视频,到底对你做了什么?

系统1:规划者,具有前瞻性,主要关心未来并有着很好的打算,是个理性大脑。比如,你决定明天早起,一个月读一本书,今年要达到的减肥计划,努力要考个好大学。这些都是由系统1来长期主导规划。

系统2:行动者,是个不顾一切的家伙,活在当下,主导我们欲望,情绪等。比如,计划的早起因为实在留恋被窝的温暖而不愿起来了,一个月读本书那么费脑,还是刷热播剧和抖音来得轻松,今年的减肥计划早就融化在舌尖的美食上了,好大学?不存在的。

这就像有些公司的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老板每天都在谈目标和计划,而员工们只是希望今晚不要再加班了,这个月能不能涨点儿工资,导致有些老板和员工之间存在永恒的冲突。

而成瘾性的产品正是操控了系统2行动者,当空虚、无聊、烦恼来临时,行动者会不顾一切的去除负面体验达到内心的愉悦,这就好比为什么无聊时总是想抽个烟,总是想掏出手机刷下朋友圈、抖音、知乎等,且这些行为很多时候都是毫无知觉的发生,等回过神来才发现又在玩了。

03、总 结

具有瘾性的产品对于人们而言并不全是坏事,主要还是看使用的方式,就好比电脑对于某些人而言是刷刷热播剧,打打游戏。但是,对某些人而言可能就是吃饭的家伙。

对于将短视频作为其中一个赚钱工具运营人来说,从这篇文章可能又得出不一样的运营创意,就看大家怎么看待这个事儿了。

 

作者:灰产圈,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灰产圈

]]>
安卓市场如何做APP的分发、推广? //www.f-o-p.com/108149.html Wed, 28 Nov 2018 03:52:52 +0000 //www.f-o-p.com/?p=108149

 

本文以PPmoney在安卓市场进行的一些优化操作为实例,教大家怎么做APP的分发、推广

前言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些分发、推广这块操作的内容以及对安卓用户的一些理解。

分发的日常生活:“某渠道怎样怎样,应用宝是不是要加点预算,OPPO是不是要加点预算,你的成本又高了,华为又掉注册,应用宝又掉注册了,安卓首投转化又掉了……”我作为分发,日常就是这样,被怼,偶尔又有一点小激励。后续会告诉大家为什么我天天要被领导关注,同事关注。

今天主要给大家讲四块,安卓流量在爆发,安卓在市场里面一些基础的优化,广告怎么玩,后面简单介绍我们做了什么智能化的东西。

第一章:爆发的安卓流量

安卓用户有多少?数据表明,截至今年的Q2,国内有将近16亿设备,其中安卓占了80%,代表周围十台设备里面八台是安卓设备。2016年的数据表明,iPhones占了22%,这是今年的占比,占到13%。这些数据也表明安卓的体量越来越大,所以大家越来越关注。

这个是2017年国内一些品牌商、手机产商销售,华为从去年到今年的事业份额加了5%,三星今年的份额只有3%,今年还发了一些很牛逼新机。大家看整个份额会发现,OPPO、Vivo、华为、小米都在国内市场占了69%。国内产商的占比越来越高,相反在苹果和三星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弱,这跟产商一直做的变化有关。

小米第一代主打性价比,用户是19岁到25岁之间很年轻的一批用户。但2016年到2017年的设备变成什么样?已经打成了科技、艺术,跟最早期的性价比没有太大关系,甚至开始请一些很有名的明星。

最初设备价格的是1999,这个售价已经坚持了四年,近两年已经从1999涨到2500,有的甚至要3000,整个变化跟用户有关系,过了五年,最初的用户已经到24-30岁,这批用户的消费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已经参加工作,从学生变成了上班族,甚至已经结婚生孩子,整个能力在变化,整个品牌都在变化。

华为早期的产品,样式比较土,华为最早期的售卖是与运营商的合作,充话费送手机,一般吸引大妈、大叔买。华为在2017年出了三个系列,这是最新的一款,Mate10,这款是保时捷定制版,据说已经卖到了一万多块,而且都买不到。定位很相似,都是商务人士,公务员,银行的高层,有钱“土豪”。

这款粉色主打拍照系列手机,是专门为女性设计。整个变化过程,独立出了商务系列、女性系列,甚至还生了一个“儿子”荣耀,其实整个荣耀跟华为算独立的两条产品线,甚至请了胡歌做代言,主打的群体会变成年轻人。包括一些宣传,主打是整个品牌度,拍照、有声有色,帅气,年轻化。

这些变化以小米、华为近些年对自己定位人群的变化,可以理解为安卓用户在变化,从最早期的很年轻化,收入比较低的人逐渐已经变成了商务人士。

OPPO,这些年一直没变过,一直主打拍照,从来没变过定位,唯一的定位就是请了一大批流量明星,吸引了很多粉丝。

再看vivo,vivo跟OPPO早期都是步步高旗下的,你会发现有OPPO的地方就会有vivo,经常打架,早期的音乐手机,纤薄,再到现在最新的全面屏。

OPPO和vivo主打的地方一直没有变,一直是最新的科技、音乐,请了很多明星,包括一些体育明星,面对的体育粉丝,再到现在很牛的鹿晗、彭于晏,周冬雨,这些明星都是现在的流量明星,代表着现在大部分粉丝关注热点。

这四家,哪一个手机用户最有钱?华为。

哪一个手机用户更加容易接受新东西,新产品?小米,小米的用户属于极客或者他愿意尝试一些新东西,造成的定位。

像华为的用户钱多一些,投资能力强,小米,投资能力也许没有华为强,但他们愿意尝试一些新东西,就像最新上的零元购活动。

其实他们整个品牌属性从2011年到2017年一直在变,包括他们出的产品系列,广告就是面对这些用户,是不是可以做一些定制化的东西,针对小米的短信是说零元购新最新的MIX2,针对华为,可以送保时捷珍藏,投资十万,送保时捷一万的手机。希望把品牌定位分享给运营小伙伴,包括整个应用其实都可以放进去。

再讲一下PPmoney近两年用户设备的情况:

其实整个2015,安卓跟iOS的占比基本是五五开,但看一下2016年的数据,变成了四六,你会发现安卓的占比直接从49%涨到了64%,涨了15%。你会发现这个跟华为、小米这些年的动作变化情况有关。

为什么安卓每天会被领导关注,因为安卓用户在投资这块,占比在不断增加,因为国产手机做得越来越好,更多有钱会选择安卓设备,而不像早期两三年买最新的苹果设备,这是整个的变化情况。

包括运营这边,大家针对不同手机用户送点不同东西,送点他喜欢的定制化,针对OPPO、vivo,他的投资能力比较差,但在整个销量占了40%,用户体量已经足够大,所以后面做营销是不是可以设一些门槛低,但力度没有那么多,这批用户参与进来;针对华为送门槛高一点,但优惠力度大一点,把他作为优质客户的转化;针对小米,可以把最新的活动送给他,让他自己去玩。

其实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去转化,从小白转化为初级的投资用户,再转为优质的投资用户。

华为整个的用户质量会比较恒定,因为他早期的定位是商务,进行分层营销的时候是否可以给他们的力度大一点,但是需要投资周期长,门槛高一点,作为专门优质用户持续培养。

包括华为做了一个女性化系列,年轻化荣耀系列,本身也在改变,包括营销是否可以尝试,就像这些很厉害的一些机子,或者零元购主题是否换成送华为的东西。

因为华为自己主打的点叫爱国,其实针对这批35岁到55岁人群,他们对于国产的系列很拥护,国产最厉害,或者华为最厉害的,他们会有这种认同感,你们可以做一些把他变化成优质用户的营销。

像OPPO、Vivo很尴尬,用户年龄层很年轻,很多都是在校学生,甚至是刚刚出来工作的,明星对他们的影响很大,甚至是专门为了鹿晗买手机,是否针对这些明星所打的爆款做营销,放在短信里面就是把他们分层,有优质的,接受能力强的,初级的,逐渐向最优质进行转化。

第二章:安卓市场基础优化

切入正题,安卓具体的玩法,整个安卓市场很多,十几个,像阿里就占了四个,安卓市场不像苹果只有APPStore,每一台安卓手机可以无限装应用市场,甚至还有一些很冷门的,比如搜狗手机助手。

整个的结构比较乱,但他们会有一些共通性,包括展示的基本信息都不会变,这些是共通的玩法,这章主要讲的是不用花钱,直接用一些技巧操作。

其实安卓跟iOS一样,也会有优化。

应用市场的标识很重要,因为很多用户对安全性,特别是理财对安全很看重,觉得加了官方标识就有一种安全感。这都是一些很小的点,但实际加在一起会给用户塑造整体很安全的APP,不会是乱七八糟的软件。

还有最新的9+2活动,用户更加喜欢安全,喜欢主打最新活动介绍,但是经过很多次实验以后,发现还是给利益的诱惑最好。

评分是我们每个月就会优化的地方,因为他们觉得用的人很多,就像微信、QQ,大家都在用,我岂不是也要玩一下这个。

还有截图,可以展示三张,都会把一些安全点,收益、安全,运营时间,800亿交易,都会展示,告诉用户我是一个做了很久的平台,活动力度也很大,但是我肯定不会跑路,我是国家首批认证的。

然后是评论,其实跟iOS一样,评论也会影响,一个APP在应用市场上的一些排名情况,他影响因素会很多,除了评论,他会受下载量的影响,受评论的影响,所以IOS有的,安卓这边也会有,甚至在后面会讲到,IOS没有的,安卓也会有。

这边其实我们跟360手机助手官方的一些活动,这个是我们当我们有一个比较大的版本迭代的时候,可以申请他的一些运营资源,他会给首页的一些推荐位置,包括市场的一些Banner、PUSH、专题的一些资源位,这些资源会提升我们的下载量。

这个是我们之前在应用宝的一个活动,就是送我们的京东E卡,其实这个活动当时应该是新用户就可以来参与。

当时应用宝他那边有一批资源,就是你可以给用户一笔奖励,然后应用宝给你一个首页的banner位置和其他专门的空间的位置。

其实这些位置单纯花钱去买的话,基本是要到十万以上。如果把我们做成专门的一个定制化活动,应用平台是很开心地希望你做这些东西的。因为他们需要的是一些活动去把整个用户激励起来,他也需要日活、月活下载量,我们当时做京东E卡作为一个主导,跟应用宝进行合作,分析这整个资源,这些资源在某些方面,除了活动奖以外,他是不花钱的,需要的话是你自己去给他设计,跟这些媒体去沟通这个东西。

第三章:安卓竞价广告

前面讲了三个不花钱的玩法,后面我也跟大家介绍了一些安卓花钱的玩法。其实安卓80%的流量,都是需要花钱买的,包括首页的资源外,就像第一次打开你的应用市场,他会推荐你安装一大批,看起来很热门的APP,但是这些APP都是花钱的,你下载一个,他就收我们CP,收5块钱一个。

在首页,你看到的也是广告,你点击,点一下就去了一块钱,其实你会发现这些广告,然后他的一个列表也都是广告,你的再分类看到的东西,也是广告,所以整个安卓,他跟IOS最大的不同,他的商业化已经相对来说较完整,用户能够去看的地方,他就有对应的广告。

安卓跟IOS的玩法不一样,我们侧重的是曝光,然后去展示,但要控制一个成本。

在搜索这一块,你没有搜任何东西,他也会给你一个广告介绍这里面会有各式的广告形式。他还甚至在你的分类榜单里面,他在排名板里面,他推荐的也是一些广告,花了钱买的一些资源。

一般我们会怎样找一个App?知道自己需求也知道App、知道自己需求单不知道用什么App、无法明确自己需求。后两者是被应用市场展示的东西激发出来的。

他们叫做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会去刷热门应用,刷必备应用,就是一些推荐位置,这个也叫做一类曝光位置

其实我们还差一个就是时间界定,用户使用这些东西的时候,他其实会有一个时间热点,因为我不可能半夜去下载一个理财软件,我半夜可以进入应用市场去下载一个约会的或者是看视频的。

其实我想问一下我们的用户活跃最高峰的时候会在哪?其实在应用市场里面也有一个时间节点,这个是小米的一个数据,其实用户他在周末的时候,会更加有时候去下载一个APP。

在应用市场,很大一部分就是素材。用户集中的目标是一种线状,所以哪些素材能够凸显出来的话,使你这个广告更容易被用户点击,你的APP更加容易被下载。所以我们在素材也会做很多东西,包括把我们的刚刚那个活动拿出去,然后我们的理财的优势,我们的“春风十里不如你”,是专门定制了几套“春风十里”的素材去放到应用宝上去展示。

因为那个时候整个“春风十里”他在用户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一下子就能够吸引用户的眼球。有这么一个很好的品牌背书,其实用户他会更加喜欢你的APP,会去点,会去下载,甚至后面他会注册成你的用户,变成你的一个首投用户。这段时间的推广投放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反馈。

一个相辅的环境,当然除了这些,还会打一个我们整个智慧理财的概念,像我们PPmoney,向钱看晋升为用户成长,让他有一个理财习惯,理财行为,理财知识。

我们同一套素材,其实我也不知道用户会喜欢哪一套,但是我会去做一个Abtest。

我们在整个广告投放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用户是喜欢紫色还是红色,还是像这种比较简洁的一个颜色,其实我们的用户群体在广告投放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他喜欢什么。所以我需要去做一大堆测试,就像早期我们在这个位置放的是一个红包图,然后这个红包图当时效果很好。

但是后期很多竞品模仿我们做了类似的素材进行投放,投放效果也急剧下降,因为用户他并不是傻子,他知道你这些套路玩多了,就不理你了。

用户还有一种行为叫做搜索行为。整个搜索他会有几种,我直接该概括出来,就像他是品牌用户,PPmoney的品牌用户他可能是搜的PPmoney,或者早期的大叔大婶喜欢搜“PP理财”,搜“理财”,搜“P2P”,或者“手机理财”等。

就针对这个行业来说,有一些精品,他是团贷用户的肯定会选团贷App,但是我需要我们的APP跟他们同时去曝光,使团贷的用户变成我们的用户,大家都是在抢着这个流量。

第四章:深度化广告合作

我们在小米做了一个智能营销计划,主要针对泛理财人群进行投放。我会做一些招商银行、建设银行,手机银行,你去下载APP肯定你的银行卡里应该有点钱,你才会去下这个APP,那他们其实已经有了理财的能力,但是需要一些激励。

就像我放了一个活动介绍在小米上面,就像我们告诉他,我们这里是9%+2%的利息,那他就比银行的利息是高,用户他会被利率的这个点所吸引。

还有炒股票人群更不用说了,炒股风险很大,所以我针对他们会去打”安全”的点。相对高的收益之余我不会亏我的本金。每一个用户他关注的点甚至我们在广告选择的时候,都会选择不一样的,他需要的是收益,我就打收益的,他需要的是我们更好的一个活动,我就打活动,他需要的是一个安全性,稳定性,那我就肯定打我的安全性,稳定性。

我们在小米做了三期智能营销,整个智能营销给大家介绍一下,情况是这样的。

小米他有一大堆数据,基于他的小米手机,他的电视,他的小米盒子,甚至还有小米路由器,还有小米杂货店一堆的小米手环,小米的空调冰箱等。

通过这些大数据基础,对用户标签化,如果你买小米手机的话,可以知道你的月收入范围。假设你喜欢一个看视频的APP,如果在小米就可以知道,你经常打开这个视频,那他就把你划为一个视频用户,你会有购物习惯,你喜欢买耳机,你喜欢买一些大件的小型机器人,他会认为你是有一个购物的欲望,有购物需求的人,你还会有社交,会在微信里面经常聊天,他就认为你是社交用户,那他针对这批用户,他会有很复杂的算法,把他告诉你,包装成是你的数据,所以他会有你的所有行为,你的地理位置,包括你的三围等具体信息。在整个小米系统里面,你是透明的。

所以我们做了一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筛选了一批在45天内使用过P2P理财,股票,银行,贵金属这一类软件的用户作为我们的一个精准用户去做曝光,因为只有越精准的曝光,他给我们带来的转换越好,包括降低我们的整个成本。

然后再加上小米lookalike算法,然后他会为这批用户投放,然后他也有点击根据点击用户的一个画像,再跟用户去进行一个算法的融合,然后再针对这批用户,不断的一个循环曝光,你会发现,整个会越来越精准,我们的投放的广告,目标人群越来越细,我们选了750万的一个人群数量去做,到后来只会针对750万里面可能是我们用户的那150万去曝光,因为他这个效果是没有任何人为干扰,他就是一个黑科技去算的,最后做出来,我们整个作为效果是非常准的。

那这个计划带来了什么效果呢?从我们早期的整个品牌度不断地上升,提高了253%,效果很突出。这个就是我们现在在安卓广告投放这边做了一种精准化。

我的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者:PPmomey营销学院,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PPmomey营销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