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拉新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Mon, 15 Apr 2024 08:14:16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1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活动拉新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2024拉新活动玩法及创意 //www.f-o-p.com/342345.html Mon, 15 Apr 2024 08:14:16 +0000 //www.f-o-p.com/?p=342345

 

微信里不时能看到一些刷屏活动,这些高分享高传播的活动多是各大产品的拉新活动。而说到拉新活动就不得不提让人“又爱又恨”的拼多多,拼多多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其丰富且激进的拉新玩法矩阵。

但是,拉新活动日渐成熟,怎么才能做好呢?本文是电商活动运营系列文章的第3篇,与你分享对拉新活动的经验和思考,期待对你的拉新获客工作有所帮助。

一、拉新活动逻辑也简单

不同于广告投放为主的市场型增长方式,拉新活动的主要方式是以老带新,即利用品牌或产品现有的老用户去分享传播,带来产品新用户,也可承接利用新用户的分享传播价值,形成裂变循环,最终实现用户规模增长。

拉新活动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拉新获客成本低,为什么成本低呢?

拉新活动有三大特点:① 以奖励为驱动;② 以分享为形式;③ 利用用户社交关系链。

而拉新活动的成本主要是活动奖励,活动奖励的发放以用户的拉新效果做评估,严格做到了按拉新效果付费(给用户),而用户奖励的设计方式灵活,所以拉新活动的获客成本低,进而也让拉新活动更具可持续性,成为各大产品的重要拉新获客方式。

做好拉新活动需要解决两个两个关键问题:

  1. 如何激励老用户进行分享传播;
  2. 如何引导新用户完成注册转化。

这两个关键问题都可以利用福格行为模型(行为=动机*能力*提示)去思考解决,如何设计针对新老用户的福利,提升参与动机?如何优化活动路径规则,降低参与门槛?如何设计玩法包装活动,激发用户关注兴趣?

解决了新老用户在拉新活动中的动机、能力和提示问题,拉新活动就基本成功了。

二、拉新活动都在怎么玩

从0开始做活动吃力不讨好,先看下大家都在怎么玩拉新活动。

从活动的用户互动关系上,拉新活动可以分为三类:

  1. 众筹式:即人人帮我拿福利,如砍价助力;
  2. 互惠式:即大家一起拿福利,如拼团组队;
  3. 共享式:即我帮人人拿福利,如邀请赠送。

1. 众筹式:砍价助力类拉新活动

砍价助力类的拉新活动规则比较明确,老用户为了获取奖励发起分享,邀请好友助力,达到一定助力人数要求后,老用户便可获得奖励。

砍价助力类的拉新活动有两个优点,一是参与门槛相对低,主要是针对新用户的参与行为而言,老用户进行分享,新用户登录点击即可助力,二是具有裂变传播性,新用户助力后可直接承接引导参与砍价助力活动,由于参与门槛低新用户参与效果衰减较弱,更容易形成裂变循环。

砍价助力类活动的主要问题在于低门槛和高传播性带来的用户质量较差、不够精准,更适合目标用户广泛的通用型产品,另外,砍价助力活动也会较大程度上消耗用户的社交关系,长期效果下降比较明显。

2. 互惠式:拼团组队类拉新活动

拼团组队类的活动侧重老用户和新用户完成指定拼团/组队行为同时获得超值的活动奖励,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好友互助互惠,而不是单向互动。

拼团组队的门槛相对于砍价助力活动进一步提高,新用户加入拼团/组队大多需要付出少量金钱成本,获取的新用户精准度和质量相对提升,这也导致了其拉新获客规模下降。

3. 共享式:邀请赠送类拉新活动

共享式和互惠式比较类似,都是新老用户同享活动福利,而且一般老用户的奖励价值更大。之所以定义为共享式在于其包装传达形式,更强调老用户赠送给新用户福利,新用户在完成领取/使用后,老用户获得奖励。

邀请赠送类活动多以红包/优惠券作为福利,实现新用户拉新和首单转化,带来的新用户质量相对较高,同样拉新规模会近一步下降。

砍价助力、拼团组队、邀请赠送类活动是市场上主要的拉新活动玩法,其拉新规模效率逐渐下降,但用户精准度、质量逐渐提升,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多活动矩阵的形式,多个不同类型的拉新活动并存,给予用户选择,覆盖更多老用户,发挥其拉新价值。

三、拉新活动还有创意吗

聊完了这些常见的拉新活动,确实很常见,尤其对互联网从业者来说,这些玩法已经“烂熟于心”、“烂大街”了,拉新活动还有新创意吗?

首先,既然这些活动已经很常见,但是各家都还在用这些拉新玩法,说明其还是有效,投入产出较高,能够帮助到各个产品提升新用户规模。

此外,用户已经被这些玩法疯狂洗礼教育,对其规则玩法比较熟悉,只要福利规则设计得当,拉新效果依旧可观。所以,不要轻视这些拉新活动玩法。

再谈如何创新,无论怎么样创新,拉新的逻辑不会变,如果实现老用户更多的分享传播、如何带来潜在用户更多的注册转化是最核心的两个问题,活动的创意也是专注于解决这两个问题,而不是花里胡哨去折腾。

关于拉新活动的玩法创意,介绍四种方式:

游戏化,轻度游戏化在保证玩法直接的基础上,提升拉新活动的趣味性。

拼多多的游戏化玩法较多,但其多数游戏化玩法较重,侧重提升用户活跃留存,需要消耗用户大量时间精力。在拉新活动中游戏化要轻度设计,简单易操作,快速指向拉新关键行为。游戏化也多与随机性结合,比如口红机玩法、消消乐形式。

随机性,能够间接提升活动奖励价值,满足用户的赌徒和投机心理,提升参与度。

拉新活动的奖励成本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奖励贵了获客成本高,奖励便宜获客效果差,而通过随机性设置大额奖励,提升用户参与动机,也能够增加玩法的差异性、趣味性。比如包装成转盘抽奖、掷骰子,甚至是石头剪刀步的形式。

IP/热点,结合知名IP/明星名人/节日假期/流行热点,提升活动的传播性。

用户熟悉的、关注的IP/热点是天然的传播载体,老用户乐意传播,没有过多的社交压力,新用户也更有兴趣点击查看,带来更多转化。比如猫眼电影中有一类电影的宣传裂变玩法“明星请你看电影”。

DIY/用户创造:让用户能够在活动中产生强交互,生成个人强相关的可分享/炫耀内容,提升分享意愿。

此前教育行业中的DIY海报分享玩法较为流行,即用户在参与拉新分享活动时可以自己上传照片生成个性化海报,分享和转化效果有明显提升。

创意没有固定的范式,以上的方式希望能够启发你的灵感。

创意有效需要与用户有关、让用户喜闻乐见,从而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提升拉新活动的效果,减少自嗨,把自己当成用户,把用户当成真实的人。

四、总结

这次聊拉新活动就说这么多了,活动型拉新增长是提升用户规模低成本、可持续的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理解拉新逻辑,掌握常见玩法,激发灵感创意,希望你的用户增长长长长长。

 

作者:吴依旧

来源公众号:增长海盗船

]]>
如何策划一个活动拉新? //www.f-o-p.com/314839.html Mon, 22 May 2023 08:00:47 +0000 //www.f-o-p.com/?p=314839

 

成功的经验需要总结,失败的经验对于我们来说更加宝贵。在这次用户运营项目开始之初,我们的目标是在12天内,0预算,以线上运营课程为产品,以微信社群作为运营载体,要求最后的结果是拉新不低于100人,转化不低于5人,那我们是如何做的呢?

我们此次运营小组一共9人,作为用户运营小组中的一员,我全程参与了整个项目的全过程,总的感受是“再完美的运营方案,一旦进入执行阶段都难以完全执行”。

在此项目开始之初,为了能达成最后项目实战的目标,前期大家进行了非常充分的方案准备。

一、前期方案策划阶段

在前期方案策划阶段,我们将整个项目分为了四个阶段,为别是筹备期、启动期,成长期,收尾期,分别从目标拆解、用户画像、渠道链路搭建、运营资源整合、社群运营策略、制定运营日历等方面进行准备。

以下是我们制定的具体的运营方案:

1. 确定目标,目标拆解

确定项目运营目标:拉新不低于100人,转化不低于5人。

项目运营目标拆解:

假设1:拉新环节的转化率:1%

我们需要触达到的目标人数:10000人

所以,目标社群人数(100人)=目标触达人数(10000人)*1%(转化率)

假设2:拉新人数:裂变人数=7:3

社群人数(100)=拉新人数(70)+裂变人数(30)

所以,按转化率1%计算,渠道拉新需要触达7000人,裂变人数需要触达3000人。

2. 建立用户画像,寻找购买动机

我们将课程产品的潜在用户画像设定为四类:

  1. 毕业大学生
  2. 有转岗需求的运营小白
  3. 对运营有一定经验但是没有系统的运营知识的职业运营人
  4. 跨行业职业经理

3. 渠道链路搭建

在渠道链路搭建方面,我们根据建立起来的用户画像进行分析,确定了20个资源投放渠道,其中包括微信、小红书、B站、BOSS直聘、知乎、百度知道、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博、今日头条、甚至还有到学校线下去现场拉人的计划。

4. 整合运营资源

项目开始之初,为了要达成拉新裂变100人的目标,我们整合了大量的课程资源作为福利,这样几乎每天都可以拿出3-4种课程资源福利给到大家,同时使我们的社群运营活动玩法丰富了许多,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福利的吸引能够促进社群的活跃和裂变,甚至产生付费转化。

以下是部分资源展示:

5. 社群运营策略

在社群运营方面,我们从社群搭建、用户拉新、促活、裂变等各个环节都设计了很多的活动玩法和相关的话术,这些活动玩法包括:群内接龙游戏、发红包、话题讨论、答题游戏、抽奖活动、邀请好友得大礼包等活动,我们根据各种活动场景所设计的话术脚本数量总共有22种之多。

6. 确定运营日历

同时我们把每天需要做的运营工作都详细的排进了运营日历当中,所以每天都会有相关的负责人去负责当天的工作。

二、执行阶段

经过3天的时间制定好了方案,我们信心满满地开始进入了执行阶段。在整个执行阶段,我们从社群搭建、拉新、促活、裂变、转化这几个环节进行工作。

结果,我们原来精心制定的方案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举步维艰,和我们想象中的情况相差甚远。

1. 社群搭建

根据已经制定好的方案,我们首先进行了社群的基础搭建。最开始,我们先从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入手,拉他们进群,这样社群就拥有了基础人数,形成了一定的社群氛围,不至于拉到陌生用户入群时显得社群人数过于单薄。

2. 社群拉新

拉新,是我们整个项目中最重要的一环,为此,全体组员都需要参与到拉新这个环节。

按照之前制定的方案规划,我们确定的渠道链路多达20个以上,可是当真正实践起来发现,每个人仅针对一个平台渠道进行拉新动作就需要耗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我们之前设定的很多渠道进行运营资源的投放都没法完全实现,最终我们的投放渠道主要集中在微信、小红书、知乎、B站等几个平台。

直至项目结束,我们拉新环节的成绩(部分成员)如下:

3. 社群促活

在社群促活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前期的准备,包括活动玩法的设计,相应话术脚本的设定,还有很多课程以及运营工具资源的投放,用来吸引社群成员的兴趣,主要的活动玩法包括群内接龙、话题讨论、用户调研、抽奖、发红包等,每一种活动玩法后面都会有一个课程或运营工具等福利作为激励。

可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将所有的话术、资源福利等都在社群里发布,并且通过群托的烘托气氛,都很难得到社群成员的反馈。

直到项目结束后,我们进行复盘时分析原因:

  • 发布的福利不够吸引人,虽然我们已经觉得很好了
  • 社群成员精准度还是不够,社群里成员虽然我们也通过精准的渠道进行了拉新,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好,大多数是通过其他的微信群、好友同事等渠道吸引过来,并没进行精准的筛选。
  • 总体来说,我们一直是处于自嗨的状态,并没有深入的分析用户的需求。

4. 社群裂变

在拉新了一部分成员入群以后,我们就开始进行了裂变的活动,按照最初的方案设计,我们计划通过群成员邀请好友入群并获得课程资源、老师社群答疑等福利的方式,吸引群内成员邀请好友进行裂变。可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基本没有太多的成员参与这样的裂变活动,我们曾经准备好的很多运营资源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于是在五一假期之前,我们做了一个改变,不再拘泥于原有方案的执行,我们策划了一个“五一假期欢乐送”的活动。我们从自己的资源中找到了一些影视娱乐资源,并且将职场类和运营类的福利资源一起做捆绑,通过影视娱乐资源去吸引用户的裂变,果然起到了一些效果。于是,在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天,我们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使群内成员成功地裂变了20多人。当然,这样的裂变方式,用户并不是很精准,所以以后还是需要进行一定的筛选。

我们这次的运营活动有一个劣势,就是在运营期间有一个五一假期,所以在五一假期前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热度,因为五一这5天的假期又凉了下来,也包括我们自己的状态也凉了下来,导致五一假期之后的几天,在社群运营方面再也没有新的进展。

三、项目总结

我们此次用户运营活动的周期为4.20-5.7,共计12个天(不包含五一假期),我们的工作成果,累计拉新裂变70人,完成了任务要求的70%,基于此,我们进行了总结:

  • 方案再完美,那也只是纸上谈兵,实际的运营工作中,有很多是不可控的因素,所以,在执行阶段,我们要有更多的灵活应变能力,如果发现我们的方案策略并不见效,一定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和改变。
  • 落地执行力不强,虽然制定了我们自认为很完善的方案和很明确的目标,可是我们并没有完全按照方案规定的渠道链路去拉新和裂变,导致我们实际上的触达人数(实际触达约2000人)远远低于我们计划中的触达人数(原计划触达人数为10000人)。
  • 团队协作也有些问题,这个项目从最开始分工就不是很明确,导致每个成员的工作分配都有问题,有的成员无事可做,有的成员疲于奔命。

本内容来自起点课堂用户运营项目实战小组的复盘总结,由杨国宁、罗茜槿、文师师、杨希耘、张丽荣、刘瑞、陈龙、大龄超人、Judy等9人共同完成。

 

作者:杨国宁

来源:杨国宁

]]>
教育行业的12种『拉新』方式 //www.f-o-p.com/213350.html Tue, 08 Sep 2020 02:12:52 +0000 //www.f-o-p.com/?p=213350

 

不管任何行业,拉新始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依据工作实践中的所思所想,结合案例等分享了教育行业中常见的12种主动拉新的方式,并分别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分析,与大家分享。相信阅读后,大家会对这些方法论有更加深入的洞察。

本文沉淀梳理教育领域目前常用的12种拉新方式以及转化情况。

一、为什么要拉新?

教育领域学生份额相当于一块蛋糕,却有一堆人抢着吃,那谁能抢的更多一些呢?抢到的蛋糕 =市场份额。而教育用户相对其他用户比较特殊,当用户从低幼的时候就在某品牌上课,大概率在升年级后会继续续报。

换句话说,如果1年级的孩子上了X品牌,那么从1年级到高中都有可能忠于该品牌。所以,教育领域的拉新杠杆效应最强,而在低幼年级的拉新争夺战也极其激烈。

二、拉谁?

教培行业的用户群体被分为家长和学生群体,拉新时,谈成绩提升打动家长却无法打动学生,谈教师幽默,寓教于乐满足了学生又不被家长认可。

那么,我们拉新的目标用户该如何设定呢?其实,在学生和家长用户群体的文章中谈到过,低幼的学生决策权更依赖家长,高年级的学生更具备自主决定权。之前的用户访谈中,我们也发现,高年级的孩子如果喜欢一个老师,无论她是否名师都会死缠烂打的要求家长报名。

教育类用户不同年级的留存差距较大,高中用户高考完就没有刚需,用户会自然流失,而幼儿园的孩子从小班3岁开始学习,之后的15年时间时时刻刻都有需求,因此会成为长期用户。综上所述,K12拉新的重点和开口应该在低年级。最近几年的开课年级下探,也可看到各大机构提高了对低龄孩子的关注度。

三、怎么拉 ?

拉新可分主动拉新和被动拉新,下文将详述12种主动拉新的方式。

1. 主动拉新的12种方式

主动拉新是公司内运营伙伴的工作,有活动拉新、渠道拉新等不同玩法。以教育产品为例,枚举拉新玩法:

(1)引流课(包含训练营)

顾名思义通过0元课、低价课、公开课等方式吸引流量。引流课的关键在于价格低,据笔者观察,目前市面上0元、1元、3元、9元、19元的价格的引流课较多。0-9元接近免费的价格可以大流量的吸引用户,而19元、29元及以上的价格则可以对羊毛党进行筛选,吸引付费意愿较强的用户;


(2)工具拉新

提供免费的可供用户使用的高频工具,如拍照搜题、习题库。接下来,我们看3个案例:

  • 作业帮:通过拍照搜题跻身K12领域,建立了1.8亿大数据题库,紧接着推出“作业帮直播课”。并在作业帮工具中加入直播课入口tab以及低价课营销入口,希望通过亿级用户的作业帮为直播课程导流
  • 猿辅导:猿辅导推出的小猿搜题和小猿口算目前都处于千万级别用户学习APP,可以看到小猿搜题底部也植入了“直播课”页面,小猿口算顶部植入“49元低价课”banner位。
  • 学而思网校:相比作业帮和猿辅导,学而思网校也有工具型产品:晓搜题和学而思口算。不过,“一股清流”的学而思网校产品矩阵并没未加入任何导流入口和引导方式。

(3)盒子课拉新

如猿辅导、学而思网校、斑马英语等,通过赠送高于49元课程价值的实物,击中用户低购买高获取的心理,让用户产生物超所值的感觉。同时,有趣、新颖、好玩具备设计感的教材教具十分吸引孩子。


(4)活动拉新

活动拉新中最常用的就是老带新:老同学推荐一位新同学注册或报名成功,就可获取优惠券。更有复杂的,会设计成阶梯式,下线发展的越多,上线获取的越多。


(5)讲座拉新

讲座拉新是线上/线下都比较常用的方式,在讲座的选题上,要么针对热点,要么针对痛点,这样才能吸引并点燃家长。

如针对热点“高考考点分析”,针对痛点“志愿填报讲座”、“学生自律习惯的养成”,亦或是针对某学科产品解读“KP之后,英语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而线上和线下讲座因信息传递形式不同,后续转化率上也有差异,对比来看,线下讲座亲密度更高,更容易因为现场氛围而打动用户,讲座后的答疑环节也更直接高效;线上讲座由于隔着屏幕,亲密度会有所降低,但线上讲座对用户来说更轻量化,随时随地都可参加

很多讲座之后会形成社群,以方便后续运营转化。

(6)诊断拉新

诊断课的核心在于“诊断”,报名之后对学科进行诊断,诊断后分析阶段也要让家长不断参与,了解孩子的不足。

诊断课一般的流程是:

  1. 做一套X学科的试题。在老师的观察下进行诊断答题,老师会记录孩子的作答表现;
  2. 听老师讲解分析。听老师对题目的讲解和分析,并记录观察孩子听课状态;
  3. 收到一份儿诊断报告。根据孩子做题及听课表现,出一份儿详细的量化的诊断报告。

1v1诊断课在以上几种拉新方式中转化率教高。针对孩子个性化的诊断报告能实实在在的指出问题所在,并给予解决方案,最能戳中家长痛点。

(7)线下服务中心拉新

一个选址合理的线下教学服务点,也是拉新的渠道。

其一,家长更安心。很多家长都担心在线教育机构跑路而无门可循,有线下教学点能让家长觉得稳定、安全、踏实;

其二,答疑解惑。线下教学点有专业的教培老师负责答疑解惑,且线下的1v1沟通报班转化率是线上客服咨询的十几倍;

其三,自身宣传。如有报班意愿的家长,可以先选择线下试听,而家长服务区形成的家长团也是口碑宣传的好区域;


(8)线下会展拉新

国际教育展、家长帮教育节等线下会展一般汇聚优质的公立院校/教培机构等,也会邀请很多教育行业的名师、校长来讲座,前来学习围观的家长用户也不在少数。

会展中心一般会有小展台(如上图),展台会给注册的家长免费送福利玩具/教材/布袋等。展台周边可以看到有很多家长围观询问。

(9)商务拓展

商务拓展包括对资源的资源、制定战略与市场合作等。譬如最常见的商务合作方式就是换量,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更方便的上课,将某K12APP植入电视应用中,大屏观看。

(10)电话推销

属于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推销方式,但很多家长一看陌生电话号码,或一接听发现是销售会立马挂电话。所以这种方式的转化率也是极低的,当然成本也不高。(最近笔者就经常接到这类电话,真的很反感)

但有一种情况的电话推销效果效果截然相反,当新用户主动注册某品牌APP后,机构获取手机号,教学顾问根据家长填写的孩子信息进行电联并深入沟通需求,然后推送相对应的课程,会让家长觉得被关注。

(11 广告投放

最近几年,在线教育的线上广告投放尤为频繁,K12网校投放大爆发,曾有某机构的广告投放经费达到千万人民币每天,电梯、地铁、公交车站、朋友圈、抖音里随处可见教育广告。


(12)裂变拉新

随着在线教育的风生水起,互联网+教育相结合的裂变方式也不断走向大众视野。分销裂变的玩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如拼团返现、社群裂变、社群运营等。在分销裂变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分销比例、裂变海报爆款设计要素、社群运营的套路等,之后有时间咱们可以细聊。

下面以3线城市某线下机构的“1天裂变2w+”成功案例拆解:

首先,通过投放“试题压卷”(考生痛点+实时热点),在朋友圈转发拉新(朋友圈用户范围已筛选,大多是本地新用户注册),之后引导关注公众号(导流公众号),最后引导领取线下门店实体教材,实现店内转化(店内转化普遍高于线上)

2. 被动拉新

拉新的最高境界就是自传播-口碑宣传。

首先,口口相传无疑是目前最最廉价的信息传播方式;

其次,口碑宣传可信度高。尤其当身边的朋友、同事、亲戚等获得明显成绩再来宣传时,相当于自带成功案例;

最后,目标用户群体最精准。当别人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并产生主题时,往往已经成为目标用户。

结语

上文中我们总结了12种拉新的主动方式,左侧偏教育行业特有的拉新方式,与课程结合直击用户痛点;右侧偏互联网通用渠道。具体如何选择还需根据自身定位、目标、成本及收益来决定。

此外,我们也提到被动拉新的杠杆收益最大,成本低转化高,那么如何做到口口相传呢?其实家长们很务实,看到的还是孩子上课的成果,踏实做好教学体系和内容设计,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好孩子是王道。

(只有拉新,没有高活跃的用户留下,相当于白费力气。下一篇我们谈谈如何做教育产品中的用户留存?)

 

作者:金璐

来源:HelloJyn(ID:HelloJyn)

]]>
线上线下活动拉新方法! //www.f-o-p.com/189725.html Tue, 14 Apr 2020 06:08:05 +0000 //www.f-o-p.com/?p=189725

 

最近看了一些B站的视频,有一个视频聊到商战的问题,视频中有说到,这个“世界上资源是有限,而欲望是无限的”,由此想到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网民是有限的,而相互竞争的平台却有多个,而对于平台而言,如何在众多平台中凸显自己的平台优势,有行之有效的拉新、促活、留存方式,是平台之间抢夺用户的核心诉求,今天主要聊一聊用户生命周期中,我们该如何通过活动的手段进行有效的拉新。

听起来拉新感觉更多是推广的核心,但是实际上推广只是让用户了解我们的平台,并将之一部分推广覆盖的用户转化,而剩余的用户就需要通过一些产品能力、内容、营销的方式进行转化。

所以平台或产品通过活动的手段提升用户下载、激活、注册、购物、浏览、关注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活动拉新,拉新是所有平台或产品推向市场的关键一步,成败的关键。

首先我们先盘点一下拉新的形式有哪些?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分为长期活动和短期活动,从活动场景上可以分为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活动的时间长短不同,场景不同,所针对的用户群也不同,接下来根据上述说的4种形式来说一说活动形式都有哪些。

时间维度:线上长期活动

平台产品由于日常会进行相关的推广,也就意味着每天都会有一定的新用户进入到产品中来,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些常规化的,并结合平台的定位,低运营成本高效转化的方式来将这些日常推广带来的新用户进行转化,比如电商平台更多是以商品为基础、内容平台是以个性化内容为基础,进行活动环节的策划、设计、推广,关于活动玩法的策划,我们今天就具体盘点一下有哪些行之有效,各个平台都在使用的长期拉新活动。

1、新用户注册专享奖励

新用户注册后为用户提供专享价格的商品,专享的优惠券,以及一些专享的权利体验、抽奖等等,是一些很多电商平台和内容平台常用的手段。

一般的做法是,当用户进入APP后,在用户注册前通过用户身份识别,判断用为一个尚未注册的用户,进行信息提示,例如“注册送188元代金券”、“XX元商品专享价”等等的方式诱导用户完成注册,并通过优惠券及商品的限时权益快速引导用户完成首次购(不同平台用户首次转化的定义不同)。

京东新用户专享优惠券/网易严选新人专享价格商品/金融理财平台专享利率

2、老带新

老用户带来的新用户都是依靠“泛口碑”传播带来的,老带新的核心逻辑在于,基于对老用户个人对于平台的认可,以及用户的社交熟人关系链,通过老用户完成订单后为了获取红包,主动分享链接给好友,自己和朋友都可以领到红包,而且是用户主动帮你拉新,一举两得。

C端邀请有奖:老用户通过分享自己的H5链接、二维码、 CD-key等形式,引导新用户下单成交,新用户成交后,老用户可获得积分、经验、优惠券、实物、现金等奖励;

ofo老带新分享礼包

老带新的核心是老用户,不是下载了APP的用户就是老用户,所以我们要界定什么样的用户才算是老用户,一般是根据用户的活跃情况而定,比如日/月访问次数,购物频率,客单价,停留时长,平台内容分享等等。

3、拼团、拼购、砍价好友帮助类

说到拼团,应该首先想到的就是拼多多吧,拼多多可是行业中以拼团形式为根基,依靠用户的社交属性起家的电商平台。

拼团、拼购、砍价这类司空见惯玩法,都是平台拉新的常规手段,也是屡试不爽的手段,其核心逻辑是,由用户主动发起,并利用社交关系,在互动中完成订单,促进销售转化,产生拉新效果。

拼多多拼团

4、内容引导

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都喜欢关注一些和自己有关的信息,所以内容方面可以更多做一些与用户相关的内容信息,对用户有用的信息,比如手机品牌平台可以引入玩机秘籍、玩机攻略、玩机技巧、特色服务、问题反馈等等,内容引导的方式更多是基于平台的产品能力和内容的丰富度,以及基础的产品能力。

5、群运营

这里的群指的一般是QQ群以及微信群。这个拉新方式更多偏向于运营而非单纯拉新了,对于很多互联网平台来说群内用户并不代表是你的用户,所以需要将用户从群成员转化到用户,群运营有比较重要两条规则:

  1. 内容规则:用户可能是同一类人或者在某个维度上是一致的,那么想要让这群人有序的在群内进行运作,那么群一定要有规则,比如什么东西不能发,什么话不能说。
  2. 群价值:就算一群人再闲也不会一天到晚都在闲聊,所以一个人一直在一个群里,说明他能从群里得到什么。

时间维度:线上短期活动

拉新的短期活动不建议时间过长,更多是结合时下热点、节日节点、话题、事件,并结合平台的特点和定位,进行专项的策划拉新活动,短期拉新活动注重活动目标、目标用户,用户心里需求,用户场景等等,上一篇文章中有提及到《贯穿用户生命周期的神器“活动运营”》,讲解了活动该如何策划,如何挖掘用户的心理,这里就不再细讲了。

这里重点说几个活动策划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去除卖场类、内容聚合类活动),重点说说用户互动的玩法。

互动玩法策划包含核心玩法,终点奖励两大核心逻辑,核心玩法决定趣味性,终点奖励决定游戏动力,要注意核心玩法和终点奖励的合理搭配,核心玩法简单,用户参与门槛低,终点奖励可以弱一些;核心玩法较难,用户参与门槛较高,终点奖励可以强一些。

场景维度:线下拉新

根据拉新场景分类,可以分为线上活动拉新和线下活动拉新,因为上面所谈到的短期活动拉新和长期活动拉新都是线上的方式,在场景维度中就不再说了,在场景维度的拉新中重点说一说线下拉新。

线下拉新更多是指地推方式,线上活动,即依托于线上并在线上完成用户的注册、激活等环节,线上拉新活动是平时我们接触的主要活动方式。而线下活动,很多时候只是线上活动的补充。

线下地推方式比电视广告更加传统,但是只要投放的好很多时候效果比电视广告还要好。地推的主要场景就是:地铁(站)、公交(站)、电梯、传单、商圈、小区等等。

核心说几点地推要注意的内容:

  1. 推广地点:分析自己产品的目标用户,看看目标用户喜欢在什么地方聚集
  2. 目标用户:不同的用户群拉新的流程也不一样,年轻人可以使用二维码直接引导下载的方式,但是老年人可能更多需要地推人员的指引
  3. 推广时间:目标用户确认,推广地点确认,需要考虑目标用户的什么时间有空,经过地推点给你时间进行推销

以上基本上把拉新的手段大概说了一下,还有几点需要多嘱咐一下。

1、明确的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多种多样,但是我们做拉新,目标就只有一个只为了拉新,这是唯一的目标,切忌不要设立多个目标,以免失去重点。

2、用户内心需求为核心

用户的内心需求决定了活动能否吸引用户,用户的心理需求要多揣摩,千万不要做用户不想要的东西,事倍功半。

3、活动参与门槛

活动参与门槛要合理,过于复杂的参与门槛不一定会让用户理解,反而可能会出现放弃的现象。

 

作者:泽学笔记V

来源:泽学笔记V

]]>
如何用“用户增长模型”的思维,拆解新媒体运营框架! //www.f-o-p.com/105765.html Sat, 10 Nov 2018 01:45:56 +0000 //www.f-o-p.com/?p=105765

 

今年,增长黑客的概念特别火,很多公司和个人都开始更加关注用户增长这一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目前运营圈子里大家都比较认可的AARRR模型

 

AARRR模型,即“获取(Acquisition)”、“激活(Activation)”、“留存(Retention)”、“收入(Revenue)”、“推荐(Referral)”。用户增长,是开源节流促成长的过程,是包含了有效用户增长、用户成长、用户变现、用户传播、防止用户流失等一整套增长流程,而非单纯数量上的增长。

 

(图1 AARRR用户增长模型)

 

SeanEllis提出的AARRR转化漏斗模型,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增长方式,分别指用户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获取用户,激活用户,提高留存,增加收入和传播推荐。

 

获取用户(Acquisition):也即拉新,是AARRR环节的第一步,是用户从认知到理解再到成为产品用户的过程。

激活用户(Activation):激活是指导用户发现产品价值并反复使用产品功能的激励过程。其实这个阶段做的就是新用户留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环。但企业往往普遍更加关注用户的获取和留存,从而忽略激活用户。

提高留存(Retention):留存,并不只是狭义的次日留存,而是所有能对用户留存有帮助的指标。在获取到了用户、并针对性的做好了留存工作后,留下的用户就变成了老用户,不再受之前两步措施的影响,接下来就要对这部分老用户做留存。

增加收入(Retention):也即变现,是指将流量通过某些手段实现现金收益。变现前提需要有足够的流量基础,再加上一定的变现方法。因此,前述三个环节非常重要。

传播推荐(Retention):也即自传播,或者说病毒式营销,是指利用现有用户的社交影响力进行新用户获取的一种方式,用户推荐营销是最具持续性和效益性的增长方式之一,这是一种高度可衡量、可扩展的增长模式。前提是产品自身要足够好,有很好的口碑。

AARRR转化漏斗模型

在上面的一系列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相关工具对各阶段数据进行优化,提升整体数据。

 

回到我们实际的工作场景中,以新媒体运营为例,用上面的用户增长模型做一下拆解。

目前大部分公司以微信公众号为主,且多为订阅号。除了能够制作爆款内容的团队,大部分人都会以活动拉新为主,比如当下已是红海一片的裂变海报活动。

 

通过微课、资料、产品等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的吸引,引导在自己圈子里的传播,促成裂变。

 

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平台拉新,另一方面也能激活平台现有用户。

 

那么留存这块,对于新媒体运营来说主要依靠哪些内容?个人感觉主要有两部分,日常更新内容与社群。如果说一个公众号粉丝留存率较低,一定是主要在这两块出了问题。当然具体细分,社群内如果定期做活动,又是对于社群这个场景下的用户的激活。

 

至于传播推荐,如果你做出了高质量的内容,会有自然的传播。在活动这块,如上面所言,通过价值引导,也会形成很好的传播裂变效果。

 

最后的变现环节,如果在前面的拉新、留存、促活、传播都做好了,流量池有一定规模了,到这其实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是变现方法的问题了!

 

作者:师兄,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51COO (COO-5151)

]]>
盘点“众筹裂变”6大玩法:两个关键保你实现爆发增长 //www.f-o-p.com/104259.html Tue, 30 Oct 2018 03:19:11 +0000 //www.f-o-p.com/?p=104259

 

裂变,一个已经被说烂聊烦的话题,至今都还有这么大的魔力,真是佩服不已。

为什么要说它?不是要说它有多深奥,而是笔者发现又有很多新裂变玩法出现,好奇而已。

人一旦好奇就会愿意研究,当笔者研究了这些新玩法,发现他们竟然是一个逻辑,属于同一种裂变,即众筹裂变

 

既然这样,就来看看这些玩法都是什么?

一、 多人助力

这是众筹裂变最基本的玩法,简单说就是用户扫描被分享的二维码后关注公众号,或者进入小程序,而分享者会收到提醒,当符合要求数量的好友完成扫码关注公众号或进入小程序的动作后,分享者就会获取相应的标的物。

 

在这个过程里,好友扫码关注公众号或进入小程序的动作叫做助力,因为被分享的海报往往是以求助的姿态。

 

可以说,这个最基本的玩法非常简单地体现了众筹裂变利用人们间彼此认同的心理,再加上利用此形式的活动多数是福利或稀缺性的东西,被分享者因为贪心或刚需而参与,从而形成二级、三级直至更多级的裂变。

 

多人助力的模式目前已经被大量应用,无论是营销工具服务商还是企业自研产品,都已经把它作为最基本的获客手法之一。

 

这里可以简单介绍下笔者对于相关工具的观察。

 

就稳定性和实际效果而言,小裂变、媒想到、醉赞、乙店、星耀任务宝是比较稳定且很好用,可以设置一阶二阶的裂变,并且能区分新老粉丝。

 

如果是利用第三方知识付费平台,千聊小鹅通无疑是目前比较好的选择,前者的粉丝通就是多人助力模式,且免费,但新老粉丝难以区分,后者则需要单独购买功能,且不能应用到公众号而是单独课程上。

 

多人助力模式玩法简单,操作成本低,对于没有大创意且想做裂变的人是很合适的选择,不过是否能够做好,还要关注更深层的东西,这个文末会做讨论。

 

用户运营,独孤伤,用户增长,裂变,增长策略

某教育机构助力活动,流程复杂

二、 一元解锁

一元解锁是在多人助力基础上升级的玩法,由某教培行业的龙头推出,威力非常大,引起裂变圈和教培圈很大关注。

 

这个玩法的基本原理和多人助力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在裂变之前增加付费环节,付费获取的是整个标的物的一部分,剩余部分用助力的方式低成本获取。

 

一元解锁的助力条件不是简单的关注公众号,而是被分享者付费购买标的物未裂变的部分。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不同,这样设置有一个好处,能更容易让被裂变来的用户留下来,并且更好地促使其接着裂变。

 

因为人都是有占便宜心理的,已经低成本获得了一部分,剩下的只需要拉两个人就能获取,只要标的物整体价值足够大,就会让其付出裂变的行动。

 

此玩法可以说是很值得一试的,但却有一定技术门槛,目前没有第三方能提供这个裂变工具,已经采用此模式的大都是自研的系统,有一定壁垒。

 

用户运营,独孤伤,用户增长,裂变,增长策略

三、 邀人砍价

砍价玩法多数人不会陌生,在“拼多多”们崛起的获客手段里,砍价仅次于拼团,是非常有效的拉新方式

 

不过,砍价并非只存在于电商领域,知识付费和教育培训领域同样存在。

 

先梳理一下砍价的基本逻辑:用户看到砍价类产品时,可自己砍一刀,然后发起砍价邀请好友帮砍,直到坎至目标价获取产品。

 

在这个砍价的过程里,帮砍者可转发拉其他人帮砍,也可以自己发起砍价,可见砍价的裂变动机要比助力模式丰富一些。

 

砍价裂变的根本动机其实是低价刺激引起的贪小便宜心理,而传播则和众筹的基本原理一致,也是认同感。

 

至于砍价是否有第三方工具,千聊已经开发出砍价功能,但很少看到有人使用,可能多数人觉得砍价的营销性太强,有伤知识获取和教育的严肃性。

 

不过,砍价裂变并非一点不能应用到教育产品获客上,只要是价值很低、福利性强、贴合节日等热点的产品就可以使用砍价,如能利用好,所带来的效果可能会远超想象。

 

用户运营,独孤伤,用户增长,裂变,增长策略

某机构的一元砍价数独课

四、 攒码抽奖

抽奖玩法其实已经存在很久了,而随着裂变的兴起,抽奖裂变逐渐成为主流玩法之一。

 

最近看到的一个把抽奖做成众筹裂变形式的例子,其玩法和多数抽奖不太一样,属于较高级的玩法,值得拿来分析一下。

 

其大概路径是:

用户扫码关注公众号➡弹出话术和链接➡点击链接进入h5➡获得一个抽奖码并提示获取更多抽奖码➡获得海报➡分享➡好友扫码后自己获得一个抽奖码➡进入裂变循环。

 

用户运营,独孤伤,用户增长,裂变,增长策略

上图是该活动的海报及部分流程,可见这是以六一儿童节为噱头的抽奖活动,据介绍每一个抽奖码都可以进行抽奖,取最高奖项,而码的数量最多是六个,也就是除去自己外,需要拉五个人才能达到最高数量。

 

在这里过程里,用户为了能抽到更高奖项,只能通过分享拉更多的人关注,而好友因为信任则会帮助他并也得到一个抽奖码。

 

而为了保证这种抽奖形式能扩大范围,需要奖品上也下一番功夫,首先要多,其次要贵,最重要的是稀有和符合需要,当符合这几个要求时,多数参加抽奖的用户就会有动力去传播拉新

 

前段时间的“锦鲤”热点,很多人用抽奖活动拉新,但未看到采用此裂变模式,如果当时有人使用,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五、 集卡有礼

集卡裂变最早是支付宝的集五福,后来随着小程序的风口到来,集卡这样的方式才逐渐兴起。

 

对于集卡裂变来说,逻辑和抽奖裂变基本相同,不过也有不同的地方,至于不同的地方则在于每一个抽奖码码均可兑奖,而卡片(或者拼图)需要全部集齐全才能参与抽奖或拿到标的物。

 

一般集卡的玩法都是要求拉新一个人获得一张卡,达到数量要求即可完成得奖,再丰富一点,可以在参与时或购买其他产品时获得卡片。

 

其实,集卡和抽奖这类玩法大多是节日、周年等热点才会有,多数时候不会出现,所以如果发愁节日热点不知道用什么玩法,抽奖和集卡就是最好的两个选择。

 

用户运营,独孤伤,用户增长,裂变,增长策略

六、 好友检测

检测好友的裂变形式是一个比较新的玩法,其也是靠好友间的信任和认同进行传播,符合众筹裂变的逻辑。

 

熊猫书院采用了这个玩法,其基本路径是:用户发邀请链接➡好友点击➡双方经检测成为同学➡均获得一定额度优惠➡邀请一定数量好友通过检测成为同学即可免费报名➡继续邀请直到完成任务➡裂变循环。

用户运营,独孤伤,用户增长,裂变,增长策略

在这个模式里,有亮点的地方有两个,一是以检测的方式确认拉新成功,二是双方获得同等收益。

 

好友检测给用户的感觉是新奇,可以激发好奇心并愿意尝试传播,降低了转发成本,而双方都得收益实际降低了某一方获取免费资格的难度。

 

就拿个这个例子来说,检测三个好友即可减免99元,每个好友33元,第一个用户需要拉新三个人,而第二个用户只需拉新两个人。

 

从这个角度讲,虽然是众筹裂变的底层逻辑,但形式更像是老带新,这意味着种子用户和裂变用户要有高粘性。

 

 

所以,好友检测的玩法很适合教育产品进行老带新活动,尤其是高价值的营收性产品或转化型产品,相信这会给许多教培从业者一点启迪。

七、 裂变的两大关键

 

以上就是众筹裂变的6个玩法,通过分析会发现每种玩法各有特色,也都有各自适用的场景,我们在做选择时可以好好考虑适用哪种情况和嫁接在什么产品。

 

其实,众筹裂变是一种长期有效的获客方式,我们在使用时,有两点需要重点关注,笔者称之为为两大关键。

 

第一个关键是了解众筹裂变的底层逻辑,只有了解其底层逻辑,再遇到新玩法就会很快懂得其精髓,并可以快速复制,以致不会落伍。

 

第二个关键则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新的玩法,并匹配合适的产品和时机,比如抽奖适合高价值产品和节日,好友检测适合主产品做老带新和续报。

 

如果你能把握好这两个关键,实现爆发时增长也就不是梦话了。

 

那么,你发现新的玩法了吗?

 

作者:独孤伤,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独孤伤

]]>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 //www.f-o-p.com/104229.html Tue, 30 Oct 2018 02:27:17 +0000 //www.f-o-p.com/?p=104229

 

新增用户的留存,是用户增长里非常重要的一环,却很容易被忽视。本文会讲新用户留存的重要性,以及执行框架思路。

一、什么是用户增长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先说一下什么是用户增长,可能我的理解和其他人不太一样。用户增长,从国外的理念来讲,就是AARRR模型(如下图)。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从国内的角度来说,用户增长还有一部分价值在于,是一套工作方法,是一种团队协作形式。

而且,因为国内互联网环境和用户习惯,与国外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AARRR模型中,获取、激活、推荐这三块,国内外的理解是不同的。

比如国外就没有运营渠道团队,主要就是产品、研发、市场;国外也没有这么多渠道的玩法,也没有国内这种多样化的用户构成,差别太大了。这就是为什么你看了很多国外牛逼的案例,但在国内完全不可行的原因。

所以,用户增长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用,但要做好「本土化」。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用户增长,首先是一套工作方法

举例我是公司老板,我希望app的DAU能提升,这样做商业化变现,公司才能赚更多的钱,这是整体目标。

活动运营对我说,他做活动的目标是UV,活动的UV多了,DAU就会涨吧。

用户运营对我说,他的目标是维护更多的核心用户,让他们有更多的贡献量或者活跃度,有了核心用户的带动,DAU就会涨吧。

产品经理对我说,他的目标是所负责那个产品模块的UV,或者在DAU中的占比,这俩数值越高,DAU就会涨吧。

但在我看来,活动UV、核心用户活跃、某个产品模块的DAU占比,这三个数字完全不在一个方向上,不是统一纬度。就好比大家一起推车,不是往同一个方向发力,效率会很低。

用户增长就保证全公司,或者至少有那么一撮人,只做能明确带来增长的事,方向和目标非常一致。不能带动增长或无法被量化证明的事,就不做。

用户增长,其次是一种团队协作形式。

传统互联网团队是这样分工的,产品经理、运营、研发、设计、市场、渠道、销售各为独立团队,各自有老大管理。

这样分工只是单纯的「类聚」,把相同工种的人放在一起,再从中找一个比较厉害的人负责管理。除此之外,好像没找到其他理由。

但实际上相同工种的人协作是比较少的,再多的产品经理凑一块也没办法把一个功能搞上线。所以,其实协作更多的是产品+运营+设计+研发,这样的项目组。

可这几个角色在不同的团队,可能有不同的KPI,就会带来协作成本,降低工作效率。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样垂直团队的设置还会带来「谷仓效应」,如下图。各自为战,垂直可以足够深,但横向协作很少。每个人只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会影响工作效率。

用户增长,就是用一种相同目标、跨团队的协作形式,把各部门串联起来,打破这种谷仓效应。

图源:Hiking Artist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对用户增长的理解,容易出现的误区有两个。

首先,用户增长不是秘籍和捷径。老板们不要拿来这个概念放到自己团队里,就可以坐等数据的快速提升。这不是一招一式的事,也没有那么神秘,只是一种思路而已。

其次,不要狭隘的认为「裂变」就是增长的全部,以偏概全。用户增长是AARRR模型,裂变算是第一个A的方式之一。也就是说,获客有很多形式,之前有渠道投放、活动拉新等,如今多了一个裂变。

有把「裂变」玩法鼓吹成「用户增长」而从中牟利的现象,大家不要被误导。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二、为什么做新用户的留存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新用户的留存,在AARRR模型里,就是「激活」这一步(如上图),只是国内很少有人这么叫。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为什么说新用户留存重要,先讲个故事(上图)。

想像你开了一个小饭馆,当第一桌客人来的时候,你肯定会尽全力用最好的服务、最优的饭菜去对待他们,临走的时候没准还给一张优惠券,下次来可以打折。

因为你知道,这第一桌客人非常重要。如果他们吃得满意,之后才会多次的来消费,顾客本来就是积少成多的过程;他们也会推荐给身边的人,饭馆本来就是服务周边的事;他们还可能给一些反馈,帮助你改进好服务。

这第一桌客人,对于你来说,就是新用户。他们第一次的感受就非常重要,就是你需要重点做好的。

同理,我们做好互联网产品的新用户留存,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两个原因:

1. 新用户留存做的好,会带来整体留存用户的提升,也会避免获客成本的浪费。

举例(见下图),有两个渠道来获取用户,每天带来的新增用户都是1W。渠道1的次日留存是40%,那么第二天还在活跃的用户就剩4K;渠道2的次日留存是30%,第二天还在活跃的就剩3K。

那么渠道1带来的全部活跃用户数,就是下图中黄色+黑色的面积;渠道2带来的全部活跃用户数,就是下图中黑色的面积,可明显看出,前者面积大于后者。

面积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次日留存那个点(图中第二天的留存用户,绿点)。所以,次留很重要,决定某个渠道的整体活跃用户量。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除此之外,从成本角度来讲,次留数据的高低,也决定了次留成本的差异。从下图就能看出成本的差距有多大(下图)。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如果次留本能做到50%,但你只做到10%,次留成本相差有80元/个,这就是浪费的那部分成本。

2. 新用户由于访问路径相对单一,留存策略更容易落地,也更聚焦。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新用户使用产品的方式,绝大部分是主动打开,使用路径相对单一。所以只针对这一个路径去优化就好,更聚焦,效率更高。

另外,还可以根据渠道来源去做用户的精细化运营,部分渠道是可以拿到用户的人口属性(性别、地域、兴趣偏好等),这就是精细化的决策依据。

三、新用户留存的主线

用户增长的主线是AARRR模型,新用户留存的主线就是从产品启动到关键行为的转化(如下图)。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1. 产品启动

产品启动是用户使用一个产品的源头,是第一步。就是用户在应用市场Appstore下载安装后,打开客户端。

绝大多数是这样访问的路径,除此之外还有,通过外部渠道带来的,外部落地页是内容或商品的详情页,可触发点击到下载安装和激活,激活后仍然会落地到相同的页面,只是在端内看到的。

2. 关键行为

内容型产品,关键行为就是内容消费,如阅读;电商类产品,关键行为就是到新客的转化,也就是第一个订单的完成。

这个关键行为有点像aha moment,如Facebook的「7天内加10个好友」、Dropbox的「上传第一个文件」等。这些都是国外的案例,国内其实很少有能确切算出aha这个数值的,因为情况并没那么理想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继续。做用户增长,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灵活判断、快速推荐,不能特别依赖数据。因为没有那么及时和完备的数据给你,你也没时间去等。所以能大概确定一个关键行为指标就可以了,就可以去做功了。

四、制定指标的常见问题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制定指标是用户增长里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你需要通过指标,把不同团队的成员捏合在一起,最好还能覆盖到大家的原有指标,达成共赢。如果没有共同的指标,或者大家并不认可,那这个项目组基本上就是名存实亡。

制定合理目标有两个要素(上图):

1.从整体产品获公司目标拆解得来

比如上文提到,假设公司的目标是收入,这也是绝大多数公司的目标。完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有足够基数的活跃用户,以及商业变现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足够基数的活跃用户,假设就是DAU。这就是从整体收入目标,到DAU和商业化变现的一层拆解。

接下来继续拆,DAU又可拆解为新增活跃用户+老用户的留存。所以,新增活跃用户,就是本文讲的这部分。

捋一下就是:

以「公司收入」为北极星指标。

第一层拆解:公司收入=用户数(DAU)+变现能力

第二层拆解:用户数(DAU)=新增活跃用户+老用户留存

第三层拆解:新增活跃用户=新增用户*新增用户留存率

本文讲的就是,如何提升「新增用户的留存率」。

不能接受的是没有共同的核心指标,各个角色之间的指标没有逻辑上的关联。目标拆解不清晰,到具体执行的时候就会出现偏差。

2.多个指标的相互约束和牵制

制定的指标不能是单一的,是需要多个指标构成约束和牵制,才能确定这个措施是否真正带来增长。

举例,你负责push模块,给你制定了「push打开用户数」这样的单一指标。那很简单,你多发几条push,或者多发标题党、三俗的内容,这个指标就会提升,但用户满意度以及后续的时长、留存会下降。所以,push的指标应该是多个的,如打开用户数、打开率、对DAU的贡献等。

再举例,你负责某个产品模块,给你制定了产品模块的访问用户数作为指标。那么你重点要做的就会变成,提高这个模块的曝光,申请更多资源,而不是做好产品的体验。

因此,新用户留存的指标可以定三个,分别是新增用户量、次日留存、获客成本。因为新增用户量和次留是成反比的,如果为了达成后者的提升,降低前者就可完成。

但如果目标是新增活跃用户的提升,如上文拆解公式所说:新增活跃用户=新增用户*新增用户留存率,所以需要新增用户和留存率都提升。

五、做好新用户留存的方法

大体分为四类方法,分别是:用户运营的精细化、产品流程优化、活动激励、提供优质的服务。(下图)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按照从启动到关键行为转化的这个主线,上面四类方法其实是串行的流程。

第一步:将获客渠道精细化,针对不同的渠道做针对性的用户运营,同时也可以做渠道的筛选,来获取优质流量

第二步:将获取的流量,更高效的转化到关键行为的使用。就需要做产品流程的优化,提升每一步转化率

第三步:为了提升每一步转化率,还可以通过活动的激励,引导用户转化。

第四步:用户完成关键行为时,产品要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只有用户满意,才会有后续的留存。

下面详细说这四步:

1. 精细化运营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首先,精细化运营是找到和分析用户的来源,将决策环节前置,我们可以获得不同来源用户的不同特征。

比如信息流渠道,可以按照固定人群去做定向投放,在圈定用户的同时,也能获得人群的属性。这样就可以针对这部分群体,做对应的留存策略。女性+一二线城市+兴趣点的用户,推荐什么内容或商品转化好,都是可以有目的的尝试。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其次,也可以通过活动的形式,去做精细化用户运营。被某类活动激励后的用户,就可以认为这类用户的需求。

比如,一个书+电影+音乐的活动,有部分用户只参与了读书那部分,就可以认为这部分用户的兴趣是书。回到客户端后,就可以定向推荐书相关的内容或商品。

再比如,一个红包类的活动把一批用户拉进来了,可以认为这部分用户都是逐利的。回到客户端后,就可以再推送逐利类的活动,引导用户继续留存,如上图。

2. 产品流程优化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要提升产品启动到关键行为的转化率,就要把每一步都列出来,看转化率有哪些可以提升空间。

举例,今日头条和手机百度这样的大流量产品,为什么没有收集用户兴趣点的环节?因为让用户填写兴趣点,推荐就可以更精准。

如下图左边2个页面截图,就在收集兴趣点;而右边UC和喜马拉雅,就把收集兴趣点的入口缩小,点击可以设置,也可以忽略,不占页面位置。

从逻辑上来讲,产品多一步操作,就会多一次流失。只是要衡量多这一步的收益,与流失之间,哪个更值得。从今日头条的情况来看,收集兴趣点这件事肯定是负向的。

这只是一个案例,是新用户从启动到关键行为转化的一步,只有都拆解出来看,才知道问题是否存在。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3. 活动激励

通过活动激励,引导新用户产生关键行为,从而留存。以美团app为案例分析,见下图。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新用户的操作流程见上图,先获得的是外卖的红包,领取后回到美团app,又看到新客的红包弹窗,关掉弹窗后又看到新人专享礼包,每一步都有活动的引导。

再加上本来用户对美团的理解就是「优惠」,所以这样的活动也是符合用户预期的。

4. 优质的服务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当新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要拿出最优质的服务或商品,抓住最重要的这次机会去留存这批用户。就像上文开饭馆的例子,客人第一次来吃饭,得拿出最好的饭菜水平,让客人满意,才会有第二次消费。

我想,饭店的菜单里会把特色菜放在前面,原因之一就是这个吧。老客人不需要看菜单也知道吃什么,新来的客人不知道怎么点菜,所以才把最优质的放在菜单的最前面。做互联网产品也是一样的。

上图三个页面分别是未登录状态的微博、知乎和贴吧。因为未登录,产品也不知道用户是谁,有啥特征,所以就把产品里最热门、最优质的内容推出来。

六、做用户增长时的常见问题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1. 数据基础差

有朋友说,公司里根本没有那么多数据可参考,这增长就没办法做。我不这么认为,因为绝大部分公司的数据基础都很差,这就是现状,首先要接受。

其次,数据只是参考的依据,是衡量效果的工具,但不是决定产品生死的因素。我经常说,如果数据什么都能给你,还要我们干嘛?

数据基础差,就一点点去建立。去建数据平台,去梳理口径,去制定流程等等,只要你坚持做下去,有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就会有明显的改善。

这本身也是用户增长要做的事,不能指望别人把菜都切好了等你炒。

2. 缺乏增长的方法

首先,抓住主线。比如用户增长的主线是AARRR,新用户留存主线是从启动到关键行为的转化。只要有了主线,逐步逐层去拆解,去解决问题,见招拆招,自然就有了增长的方法。

其次,多于同行交流,吸取别人的经验,在一脸懵逼的时候可以先拿来主义。

3. 没有合适的人才

本身也没有用户增长的专门人才,都是半路转行的。我们可以从产品、运营中筛选合适的。必备素质是有产品思维,有数据分析能力,目标导向极强,有很强的推动力。

4. 公司内协作效率低

在用户增长初期,内部推动难是非常正常的。首先,大家理解这个事需要过程,都觉得这只是一个概念。需要慢慢建立增长的文化,去加强理解。

其次,用户增长经常是在「干别人的活」。同事们可能会觉得,我干的好好的,凭什么听你指手画脚。

所以,用户增长要自上而下的推动,老板一定要认可这件事。否则,基本上很难做下去。

 

作者:韩叙,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运营狗工作日记

]]>
从0到12万社群用户,5年运营老司机的实操方法论 //www.f-o-p.com/92955.html Thu, 02 Aug 2018 03:07:38 +0000 //www.f-o-p.com/?p=92955

 

今天小编邀请到一位 5 年资深社群运营专家,和我们分享她曾经操盘的一个成功案例:从冷启动到宠物类目第一社区,她只用了 6 个月(具体哪个网站不便说明,以下统一用宠物网替代)。

PS:当然,可能很多小伙伴会关心费用的问题,放心,不多,我们会在文末有具体说明。

01、建立什么类型的社群

在建立社群前,先要确定社群目标它是一个社区后续所有运营策略执行的基础,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我们一开始就确立了如下目标

● 创立 10 个以上的普通社群

● 沉淀出 100 个忠实用户

● 建立一个对我们宠物网站完全忠实的粉丝群体

● UGC 体制的初步形成

● 实现产品销量转化

● 宠物类目的第一社群组织

确定完目标之后,就要开始建立社群了

大家可以看下面这张图,我们将宠物社群分为:普通社群和 VIP 社群普通社群下又有 3 种类型的社群:综合社群、地方社群、类目社群

为什么介绍那么多社群?因为每种群的作用是不同的,要根据产品属性,群的发展规模,建立不同类型的社群。

1)普通社群

普通社群主要有 4 大作用:聚集爱宠人群;用户沉淀与引导;VIP 社群的分类引导;销售转化等等。

普通群又可以分为 3 类:

我们先来看看全国性综合社群,如果你的产品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位,比如你的产品是金融产品,那么建议先从全国性综合社群下手。

PS:如果产品有明确定位,比如你做的是地方性美食公众号,可以直接忽略这一步,直接建立地方群。

等到规模扩大后,就可以开始考虑类目社群,或者地方性社群

拿我们举例,一开始我们建立的是全国宠物交流群,后来群的规模不断扩大,我们发现很多群友的诉求不同。

有的养猫,有的养狗,猫又包括英短、橘猫,狗又有泰迪、哈士奇等,所以我们建立了不同类目的宠物群,方便精细化运营。

我们也发现很多群友希望面基,当然群友都是全国各地的,不大容易实现,所以我们又建立了地方群,方便举办线下活动,增强用户粘性。

最后我们在运营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个 Bug

我们发现群里有很多打广告的,所以我们又专门建立了广告群,让群管理员定期整理他们的诉求,发布到我们的网站,圈子,或者是微信群(当然,我们会征得我们群友的同意)。

2)VIP 社群

VIP 社群是普通社群的进阶,是整个社群的核心部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变现群;一类是核心管理群

先来讲讲第一种,相信很多小伙伴在一开始建群时,不会设立门槛,那么进群的人就鱼龙混杂,所以我们要筛选出真正的目标用户(传说中的种子用户)。

这部分人可能会为我们的产品付费,把他们拉到 VIP 群里,更加方便以后产品的转化

第二类 VIP 社群又是什么?我们在群里发现有一种用户,很活跃,或者经常出来帮助解答疑惑。

这种用户对我们群的粘性比较高,我们可以把他们发展成我们的群管理人员,降低我们的成本和工作量。

百度词条之前用的也是类似方法:

仅靠全职人员,审核用户编辑的成千上万词条,根本没有这个精力,所以他们找到了比较活跃的用户(在校大学生),把他们聚在 1 个社群,给他们一定的奖励,让他们编辑其他用户生产的词条。

这样一来,百度词条的员工,只需要管理这些人员就可以了,肩上的担子一下子就轻了。

PS:前期还是建议自己内部员工来管理,后期规模变大了,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我们的普通社群建立 3 个月以后,就开始做 VIP 社群。那我们是怎么做用户筛选的?怎么吸引用户加入的?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些经验:

 

VIP 社群条件:

VIP 社群会员可享受到的待遇:

02、如何建立有序、活跃的社群

可能很多小伙伴都会头疼,平常群内没有人讲话,一有消息就是广告,无关图片、视频。

你有没有想过,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因为没有建立群规?还是因为管理出了问题?

接下来我将从 4 个角度和大家分享,我们是如何打造有序、活跃的社群。

 

1) 群规制度

群规除了让规范群秩序,方便管理之外,还会对用户进行深度筛选,剔除无效用户,选出忠实用户,所以在建群之前就要确定群规。

一般群规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群介绍,二是具体群规。

我们的群介绍包括 3 方面:我们是谁;加入我们群对你有什么好处;介绍群主

群规包括 3 方面:引导群名片修改、激励分享、说明禁止事宜

为了方便小伙伴理解,我在这里分享出我们的群规模板:

 

群介绍模版:

欢迎新来的朋友,本群主要功能:

① 本群为宠物网旗下交流群,在这里欢迎大家分享宠物领养、训练、饮食、美容、健康、交友等丰富养宠知识。(我们是谁)

② 在这里,我们会定期举办各类活动,也会邀请权威人士给大家分享你们关心的宠物那些事儿。

当然,我们也会定期推出特价产品,让大家可以享受到最大的优惠。我们不一定会刷屏,但一定会让你在这里玩的开心。(加入我们有什么好处)

③ 本群由浩帅和他的群主共治,只谈宠物的那些事儿~~~欢迎多多分享。(介绍群主)

具体群规模板

① 进群在名字前加上所在地,方便大家沟通。(修改群名片)

② 鼓励无节操“晒萌宠”,晒生活、晒美食……晒图有奖。

③ 可邀请身边有萌宠的朋友们一起进群分享经验,邀请有奖。(激励分享)

④ 禁止发宠物网以外商业性质广告,尽请谅解。

⑤ 如需投票及砍价等其他活动,私信群主,群主同意之后可发至群内。

⑥ 现在网络不安全,群内以任何名义要求添加各位微信好友的,一定要慎重考虑添加或者向群主举报,如果很熟悉,可忽略这条。

⑦ 宠物网有多个交流群,最多可加两个群(综合群1个,分类群1个),不要重复进群,因为那样你也会很烦。

⑧ 如有发现违规,将会立即被移出群。(禁止事宜)

请大家一起维护这里的和谐氛围。感谢大家的信任、支持以及配合,谢谢!

注意:想要用户不发广告,首先自己就要做到。如果用户违反了群规,一定要第一时间踢出去,并在群内说明

当然啦,每个群的具体群规,应该根据自己的产品性质和自己的目的来确定。

 

如果你是做互联网教育的,可以让大家根据岗位来修改群名片,比如:某某-新媒体运营。欢迎大家在群里分享运营干货,学习照等。

2) 群主制度

在群介绍的那部分,我们提到过群主。群主在社群里起着 KOL 的作用,不过只有群主,不能保证群的正常运行,所以我们要建立群主制度。

大家可以看下面这张群主分工图:

从上面这张图里可以看见,群主制度有 3 个层面:总群主、分群主、管理员

①  总群主

如果放在运营上来讲,总群主相当于是总监,负责所有社群的整体运营。

他需要对所有群的活跃、产品转化率负责。

②  分群主

分群主相当于每个群的老大,主要负责协助总群主管理相关社群、开展话题讨论、策划活动等

这里有一个小建议,前期由于群刚刚建立,分群主应该由公司员工负责,有助于管控社群,并且建议一个分群主管理 2 个群

后期由于群规模扩大,可以筛选出一些活跃成员,给予相关福利和工资,请他们担任,建议一个分群主管理 3-4 个群。

③  群管理员

一个分群主管理 2-4 个社群,精力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些管理员来做日常工作,维护群的正常运行

我们为每个分群主,匹配 3 个左右的群管理员,他们主要配合分群主做 4 件事:

3)群活动机制

群规和群主制度,能够帮助建立规范有序的社群,那接下来应该如何活跃群成员呢?

很多小伙伴说那很简单啊,在群里分享红包,邀请一些人来开展讲座就可以了呗。

恭喜你入门了,你们说的都没有错。不过无理由无限制的发红包、请专家来做讲座,都很费钱,而且可能只起到一阵的活跃效果。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用低成本,打造一个持续活跃的社群,应该建立群活动机制。

我是这样做的,将活动分为定期和不定期

定期活动包括基础活动:比如线上讲座、试吃活动、晒宠有奖、邀请有奖,培养用户的分享、邀请习惯。如果有资金剩余,还可以开展其他活动。

不定期的活动包括各类线上线下活动,有的时候我们会组织线下聚会,主要是为了提高用户活跃和粘性。

开展不定期的线上活的目的是什么呢?这里不得不提到峰终定律:用户对产品体验的记忆,由 2 个方面决定:峰值(无论正向还是负向)、终值

所以需要开展不定期的线上活动,制造惊喜感(制造峰值),让用户觉得我们的群有价值。

03、如何高效运营社群

冷启动阶段如何拉新?怎么让用户留下来,并在我们的网站消费?这是很多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为了完成这 3 个目标,我们将过程拆分为 2 个阶段:

第一阶段

1)目标

● 完善拉新引流方法,逐步掌握留存技巧

● 建立 6 个 400 人以上的群

● 将相关群管理员落实到位(2 个兼职群主、5 个兼职管理员等)。

2)拉新

① 拉新渠道

建立社群后,第一步工作就是拉新。当然,肯定不是盲目的拉新,花费较高的人力成本不说,拉新效果还差。

我们是这样做的,将拉新渠道分为自有平台和其他渠道

自有平台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有自己的宠物网站, 可以通过它引流;我们还有自己的公众号、圈子号、企鹅号头条号、微博号,这些就算我的自有平台。

自有平台只是一部分,其他渠道也能为我们带来很大的流量。不过其他渠道有很多,要选择哪些渠道呢?

如果是 App,网站,需要评估 2 个维度:

网站数据:该渠道的 PV、IP 、注册用户、日活(可以在 Alexa 上查找相关数据)。

和我业务相关的数据:

我们按照这些维度评估其他渠道后,发现在贴吧、知乎上,宠物类话题有一定的基数。后期我们还通过互推、合作来引流。

注意:对于冷启动的产品来说,建议先从自有平台和其他免费渠道入手,后期再开展互推合作。

这里教大家一个小方法,在谈合作之前,先想明白 4 个问题,有助于提高合作成功率:

② 拉新执行

每个平台的规则都不一样,比如微信不能同时拉很多人,否则会遭到封号。

所以接下来,我会和大家分享,不同渠道引流,要注意哪些点,怎么让拉新效果最大化。

a. 微信小号

因为我们把要把所有平台的用户,引流到微信群里,为了防止一下加太多人被封号,要注册微信小号(注册多少,主要看你目前群的规模)。

我们注册了 5 个小号,总群主分配 1 个,分群主分配 2 个(主要执行人,所以较多),剩下 2 个作为潜水小号(备用)。

b. 今日头条引流

我们在今日头条有 2 个号,所有文章末尾,全部留分群主的微信号(包括分群主的小号),分群主逐步将相关群友,拉到指定微信社群。

c. 贴吧引流

贴吧主要通过大号+小号的引流方法,来吸引部分流量。

注册 20 个以上的号,其中 1 个网红号,2 个无广告号,5 个主要广告号。其余为顶帖小号。

为什么这么配置?网红号相当于 KOL,拉新效果自然不用说,但是不能经常打广告,所以需要小号来做日常引流。

小号又分为无广告号和广告号。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经常在帖子、评论里,看见有人打同一个品牌的广告,是不是会认为是水军(如果我没说猜错的话),所以这时候无广告号就派上用场了。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下贴吧引流的 5 个具体步骤:

购买帐号:淘宝购买第一批 20 个帐号(10 块钱左右),用来注册相关帐号;

养号:将每个号培养成 5 级以上的帐号(通过评论、发帖、跟帖等活动);

无主贴吧搜集:搜集 10 左右的无主贴吧,进行硬广和软广的发布;

有主贴吧引流测试:每天定期测试一种方法

顶帖:小号顶帖很简单,无非就是点赞、跟帖、回复等操作。

但是这里要注意,不建议发完帖子立刻用小号顶,毕竟刚发的帖子本来就在最上方(除置顶帖以外),等过一段时间刷下去了再顶也不迟,否则容易被贴吧管理员视为刷帖,从而被封号。

3)活动拉新和促活

这里的活动,之前我们在群活动机制里就已经计划好了,要开展什么活动,活动的排期等,这里只需要执行就可以了。

● 邀请有奖活动(奖励红包,邀请 5 个人进群即有奖励);

● 晒萌宠活动(连续7天在群里分享,送优惠券或宠物粮等);

● 结合圈子,举行活动;

● 其他活动。

4) 初步建立 VIP 社群

在第一阶段的后期,普通社群已经有一定规模了,接下来就是 VIP 社群的初步建立,引导用户加入VIP 社群,宣传VIP社群的好处。

在开头的时候,我们已经说过筛选 VIP 用户、吸引他们加入的具体方法,为了方便大家查看,这里再放一遍。

VIP 社群条件:

 

VIP 社群会员可享受到的待遇:

 

具体如何完善社群在第二阶段,请看下文~

第二阶段

第一个阶段后,我们的社群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

社群在突破 5000 甚至是 10000 以后,拉新已经不是主要目的了,重点是通过各种活动以及话题,进行用户维护;并沉淀转化出更为精准的用户。

所以这一阶段会重点以社群活动为主。

1)目标

● 建立 12 个 400 人以上的社群;

● 实现销售转化

● 举办大型活动

2)VIP社群的逐步完善

我们在第一阶段的时候,就已经筛选出潜在用户,拉进 VIP 群。

第二阶段的任务就是进一步筛选用户,找到能够帮助我们开展工作的兼职,把 VIP 社群打造成核心管理员群。

当然,无论是打造哪一类 VIP 群(管理员群、付费会员群),管理方法和普通会员是一样的,同样是建立群规制度、群主制度、群活动机制,只需要在之前的版本迭代即可。

有个小技巧,群名要取得高大上,XX 研究中心;XX TOP管理中心;XX VIP 会员中心

04、运营社群需要哪些必备资源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尾声了,这个问题也是很多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正常运营社群,我们需要哪些必备资源?如何合理分配资源,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1)人员

人员要分为两方面,一是群管理人员(必备),二是活动相关人员(视情况而定)。

群管理人员要根据目标、群数量、群主机制来定。

综合考虑后,我们配备了 3~5 人(全职),兼职管理员 10 人以上。每人负责 2~3 个群管理维护,贴吧等渠道一人可 5 个号,每天进行拉新留存。

注意:如果未来群扩展到一定数量,需要较多的兼职管理员。

再来说说活动人员,因为我们群每周定期举办线上分享会,邀请宠物医生分享相关话题,所以我会和一些宠物医生合作。

当然,有些小伙伴可能没有这个需求,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活动来定。

2)资金

为了防止成本过高,建议小伙伴们在开始就做好预算,我们将预算分为固定成本和浮动成本:

固定成本主要包括 3 方面:手机费用+管理员薪酬+活动资金。

① 手机费用:

由于一个管理员有很多账号,为了高效工作,有必要配备手机,几百块的小米手机就可以了;

② 管理员薪酬:

为了让员工高效完成工作,达成 KPI 的时候,能给予员工适当的奖励;

兼职当然不可能无偿为我们工作,除了定期福利外,还要付给他们工资;

浮动成本包括:活动资金+其他活动资金

③ 活动资金:

邀请有奖(邀请 5 个人送 5~10 元红包)、晒照有奖(连续 7 天在群晒宠物照,送周边、优惠券等小礼物);邀请专家分享。

④ 其他活动资金:不同时期成本不同。

这样一套算下来,我们前期每个月,大概能控制在 5000 元以内(前期大家都差不多);后期预算多少要结合的实际情况(包括举办多少场活动、活动类型等)。

注意:固定成本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遇到预算不够的情况下,先满足固定成本,能让群正常运营下去,再去考虑做活动,来活跃群。

后来我们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发现一个月根本花不到 5000,几乎能有一半剩余。复盘后发现,上面说的有一项几乎是 0 成本。

在和兼职谈工资的时候,我们尝试着用“宠物粮食”代替工资,很多兼职也同意了。

而这部分粮食我们不需要花钱,我们找供应商合作的时候,对方会为了品牌宣传,提供我们一些产品,这些产品自然就成了“工资”。

如果你有自己的产品(比如图书),你建立了书友会,或许也可以用这样的办法降低成本~

05、总结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了之前做过的一个成功案例,主要有 4 大步骤:

1)初期根据产品属性,选择建立某种类型社群;后期根据群发展规模、运营时具体情况,及时调着策略,建立地方群、类目群、会员群、广告群等。

2)建立 3 大机制:群规制度、群主制度、群活动机制,打造有序、活跃的社群。

3)前两步打完基础后,运营时将目标拆成多个阶段,前期主要利用自有平台、其他渠道(需要评估网站数据和业务相关数据)拉新;后期主要做用户留存和转化,打造 VIP 社群。

4)为了降低成本,建议列出必备资源:人员(管理人员+活动人员)+成本(固定成本+浮动成本)。资金有限时先满足必备资源,同时在运营时探索降低成本的方案,比如付兼职工资可以用产品替代。

可能很多小伙伴依然担心,自己的产品不够好,社群起不了多大作用。不用担心,我们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试一试,其实没有多大成本,或许你也能用这套方法,打造自己的爆款社群。

 

作者:运营研究社,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运营研究社(ID: U_quan)

]]>
1 天卖 1.96 亿,喜马拉雅是如何做增长的? //www.f-o-p.com/91049.html Wed, 18 Jul 2018 03:50:35 +0000 //www.f-o-p.com/?p=91049
喜马拉雅用户增长喜马拉雅组建于 2012 年,此前的定位更像是「电台 FM」,2014 年激活用户就已突破 5000 万大关。但是真正爆红,则是在知识付费的风口到来后——

罗辑思维」的独家音频播放平台

「每天听见吴晓波」独家授权

马东领衔的米未团队接连上线「好好说话」「小学问」「职场 B 计划」

年初口碑综艺「声临其境」的冠名商

……

当初还分不清「喜马拉雅 FM」和「蜻蜓 FM」「考拉 FM」的人,现在可能早就通过喜马拉雅的 APP、小程序或者车载硬件成了喜马拉雅的用户。

这是一组喜马拉雅的官方数据:

与知乎的「分享知识、经验、见解」的知识社区、得到的「知识服务商」定位不同,喜马拉雅在知识付费浪潮伊始就在以平台的思路运作。本文试图分析,在知识付费的浪潮兴起后,喜马拉雅如何运用自己的思路实现用户和收入的双增长。

而分析的模型,是 AARRR

Acquisition(用户获取):使用各种推广手段,如地推广告投放KOL 推广、APP 应用商店分发等途径,目的是获取新用户,运营黑话「拉新」。Activation(用户激活):用户进来后让 TA 开始使用产品,而不是静静地成为僵尸,比如王者荣耀的新手训练营、考拉海购的新手红包、陌陌的推荐关注用(mei)户(nv)。

Retention(用户留存):用户不仅仅参观即走,开始多次使用产品的各项功能,相信很多运营同学都很熟悉,比如各 APP 常见的「用户成长体系」。

Revenue(收入):互联网产品赚取收入,从一开始大行其道的「免费模式」(先汇聚海量流量,再将流量变现)到近两年开始风靡的「知识付费」「粉丝经济」等。

Referral(用户推荐):我和公司产品同学开玩笑说,有没有「好友推荐」功能是检验产品增长执行的关键指标,相信用惯滴滴美团等 APP 的人,对于「邀请好友,双方都可以得到 XX 奖励」不能再熟悉了。

前文已经说到,喜马拉雅自 2012 年组建,到把握知识付费的风口,其产品发展阶段其实不同。而不同产品发展阶段,对于增长思路和策略的选取也是不同的。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简称 PLC,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 1966 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那么,喜马拉雅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呢?我们从酷传上查看喜马拉雅在安卓市场的总下载量曲线如下:

上图截取的是 从 2015 年 10 月到 2018 年 7 月的数据,可以看出,从 2017 年初开始,喜马拉雅的 APP 下载量呈现出高速增长趋势。知识付费市场一直被认为是一块巨大蛋糕,目前的体量还远远算不上饱和,这也是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得到、知乎、分答在知识付费圈占据大量曝光后,还不断有新玩家入场:网易云音乐的付费专栏、蜻蜓 FM 的「矮大紧指北」、今日头条内部也在研发知识付费产品,而众多的垂直领域也还在利用自身积累企图抢下一块领地。

在增量市场上,跑得越快越有利于树立自己的优势,而喜马拉雅正是这么做的,无论是内容品类、知识产品数量还是 KOL,都在以相当快的速度增长。

记得在 2017 年的新榜大会上,得到的 CEO 脱不花将得到比作「精品店」,而喜马拉雅更像是「商场」或者,「交易平台」。作为平台,需要考虑两端的用户:C 端用户——消费平台内容的人;B 端用户——供给平台内容的人。

一、Acquisition(用户获取):B 端 C 端同时拉动
作为平台,B 端用户和 C 端用户都不可或缺。对于 C 端用户获取,喜马拉雅的获取方式是多样的:

内容拉新
在知识付费平台,用户消费的是内容,所以,内容的增长是根本。今天的喜马拉雅,从不同维度看,都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平台。

免费内容:有声书、音乐、相声、广播剧、主播电台、听头条

付费内容

大师课、精品小课、直播微课、喜马讲书、有声书(付费版)

从内容品类上,也覆盖了书籍、儿童、娱乐、知识、生活、艺术等领域:
头部内容如马东的「职场 B 计划」、蔡康永的「情商课」、余秋雨的「中国文化必修课」等自带流量,可以自然地把讲师的粉丝转化为平台的用户。粉丝也是很多知识付费平台冷启动的首批获取用户。当然,这样的风险是,讲师走了,这些粉丝也不会是平台的忠实用户。所以,切中不同用户需求的中长尾内容也不可或缺。有声小说、相声评书、段子、娱乐、情感生活等品类的内容,虽然单品售卖难以和头部内容抗衡,但是可以吸引不同需求的用户。

喜马拉雅副总裁李海波在中欧商业评论的分享中提到的这两个例子,足以说明素人生产的垂直领域内容,有多大的影响力:

KOL 拉新
如果你也关注了一些知识大 V 的公众号,甚至可以看到他们的朋友圈,相信一定会看到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大 V 自己给课程发的「广告」。
声音教练小荻老师在自己的朋友圈宣传喜课
秋叶大叔在自己的公众号宣传小荻老师的喜课
越受用户欢迎的课程,越能得到喜马拉雅更多的流量、更好的推荐位置——这种运营机制,使得喜马拉雅可以很巧妙地调动 KOL 的积极性,让 KOL 的渠道成为自己的推广途径。
活动拉新
大型活动自带拉新属性,在触及到更多受众时,能吸引到更多新用户就不言而喻了。过去的两年里,喜马拉雅搞了不少「大事情」。2016 年第一届「123知识狂欢节」,1 天收入 5000 万+;2017 年的第 2 届,收入将近 2 亿。除了收入的增加,也用实际数据定义了「知识」和「付费」的关系,占领了大家的认知高地,从而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123 知识狂欢节连百度百科都有了

知识狂欢节上派发的「新人礼包」,是获取新用户的重要手段。

2018 年 1 月 1 日,喜马拉雅还和浙江卫视合作了一次「思想跨年活动」,请来了包括马东、高晓松、张召忠、吴晓波等大咖,以直播+脱口秀的形式,围绕年轻人的“科技、未来、年轻、机会、成就、幸福、困惑”等年度关键词展开了一场思想碰撞。与一线卫视合作晚会,对于获取电视观众有积极意义。

广告投放
传统的线下广告、电视广告等形式,对于很多处于成长期、成熟期的产品来说,都是在既有用户量的基础上,提升国民认知度,获取更多用户的必走之路。看看抖音快手、拼多多在国民综艺上的口播,就知道电视广告有多金贵了。相比这几家,喜马拉雅倒是相对低调,2018 年初赞助了湖南卫视的原创综艺「声临其境」,是品牌与节目调性、内容非常契合的投放。

123 知识狂欢节期间,也投放了大量地铁广告,以名人为主要宣传点,为狂欢节造势。

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大数据精准触达目标用户的线上广告,喜马拉雅也有尝试。这是在腾讯社交广告平台看到的喜马拉雅的成功案例:

平台合作
借助与其它平台、产品的合作,让喜马拉雅的内容触达更多用户,也是目前喜马拉雅快速扩张的环节。能占据用户碎片时间的载体,都能成为喜马拉雅的内容分发渠道:手机、车载和音响等。目前在音响、台灯、床具等各种东西已经有 2000 家品牌接入喜马拉雅的内容。

除了硬件平台,喜马拉雅还与滴滴代驾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作为双方深度合作的首期项目,2015 年 12 月的一次活动期间,凡是使用滴滴代驾的车主,均有机会获得一款车载智能硬件「随车听」,并获得喜马拉雅 FM 提供的专属代驾代金券。

城市代理
渠道下沉是很多互联网产品扩大用户量的必经之路。最近打开喜马拉雅 APP,招募城市代理的消息在 banner 等重要位置都有展示:

城市代理将负责所在城市的产品售卖、政企客户拓展、活动组织等,利用当地人的人脉、资源优势拓展用户、增加收入,是线上拓展的必要补充,我们静待城市代理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可以说,对于 C 端用户的获取,喜马拉雅在现阶段将可以用的增长手段都有所尝试,同时还加快了渠道下沉的节奏。

而对于 B 端用户的获取,我认为喜马拉雅主要从产品和运营两个角度做了努力。从产品上讲,喜马拉雅对于非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主播、讲师,还是相当友好的。录音工具只需一部手机一副耳机,以前是专业设备才能做的事,现在可以通过喜马拉雅的工具傻瓜式实现,圆了很多人的主播梦。当然,这与直播平台崛起,用户被教育、技术更成熟也有关系。

在运营上,对于 B 端也有一套成熟的运营培养体系。

有专人针对不同领域的头部生产者进行拓展和维系,除此之外,还会吸引 MCN 入驻,实现 B 端的批量增长,同时还能节约管理成本。

(喜马拉雅的家族招募令,吸引工会、MCN 入驻)对于平台内主动入驻的内容生产用户,喜马拉雅还有专门的培训——喜马拉雅大学,教大家如何成为出色的主播,如何从喜马拉雅赚到钱。

(喜马拉雅上的喜马拉雅大学主页,粉丝 100 W+,教授行业、内容、声音训练等方面课程)
二、Activation(用户激活):大数据个性化推荐
在这里,激活的定义是帮助用体验到产品的核心价值,让用户达到 AHA Moment。喜马拉雅在 2014 年就成立了大数据团队,致力于打造「千人千面」的个性化电台。新用户进入 APP 后,会有标签选择的页面,由用户自主选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后续还会根据用户的行为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每个人打开喜马拉雅的页面都是不一样的,确保对这个节目感兴趣的人可以找到这个节目在哪里。

(新用户选择内容标签页面)
三、Retention(用户留存):多载体+社群
作为内容型产品,如何和抖音、王者荣耀们抢占用户时间,成为喜马拉雅的重要留存课题。喜马拉雅盯住的是用户的碎片时间:打扫卫生时、通勤路上、甚至吃饭时间。

为了覆盖更多场景,我们看到喜马拉雅将内容分发到各个载体:

微信小程序,用户不用打开 APP 一样可以收听;

小雅 AI 音箱,抢占智能入口,喜马拉雅的「家庭图书馆计划」,每个家庭里的小雅都是不一样的,孩子听的更多,就会每天推荐你孩子的成长计划,留学、音乐、启蒙各种类别;

随车听设备(车载蓝牙 MP3),方便开车路上收听喜马拉雅的内容。

除此之外,喜马拉雅还充分利用社群形态,希望进一步粘住用户。在付费专辑的详情页,「加群」入口非常明显。很多爆款课程,也能看到社群很兴旺。

(米未团队的喜马拉雅课程「小学问」的社群情况)如果说多载体是为了占据用户的碎片时间让用户「输入」知识,那么喜马拉雅的「趣配音」「全民朗读」功能则是引导用户「输出」了。

这两个低门槛的功能,只要拿着手机录音即可,突出用户的参与感和娱乐性。

对于「全民朗读」功能,官方会通过有奖活动、专题推荐等形式促进用户参与,目前来看单篇内容(诗歌或短文,一般在 700 字以下)最多能有 4000 人朗读,最少也有 200 + 。

而趣配音效果略差,首屏的 30 秒左右配音音频,互动量(点赞、评论)基本都是个位数。

四、Revenue(收入):多种付费模式,多管齐下
喜马拉雅的盈利模式,总结下来有以下四种:
内容付费
售卖内容产品是喜马拉雅最主要的盈利方式。一方面,有各种各样的知识产品比如大师课、精品小课、直播微课等可以单独售卖;另一方面,最近在主推的会员,则是将多种权益打包售卖。

无独有偶,知乎也在 2018 年 6 月正式开启超级会员的售卖。而混沌大学,一开始做的就是会员模式——先交 1 年会费,接下来可以享受线下大课、线上课程和社群、游学等服务。为什么知识付费产品纷纷采用会员模式?

吴声提出的超级用户思维

在为超级用户的权益付费之后,是更加深度的用户关系确认和信任感建立,是伴随式、共建式、个性化的用户服务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迭代的商业模式,它依赖于技术手段、产品能力、体验细节、内容连接、反馈机制等的完整构建。——微信公众号「场景实验室」《吴声: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超级用户思维?》

通过会员付费的形式,不仅让平台有了稳定的现金流,更重要的是——平台与用户确定了一种更深层的信任关系,这对于用户的留存有着重要意义。
粉丝经济
喜马拉雅上除了众多大 V 的课程,还活跃着各种主播,主播的盈利模式和其它直播平台类似:粉丝在直播间为主播打赏,还需要付费加入主播的粉丝圈。
直播间礼物打赏
主播礼物
广告收入
广告是很多流量平台的收入来源,喜马拉雅在广告形式上主要有 3 种形式:一、位置广告,APP 开屏、首页 banner 等;

二、音频广告,在音频中间插入语音广告,也是喜马拉雅这种音频平台的特色之一;

三、品牌电台,将平台上的用户转化为自己的品牌粉丝,也是音频平台的营销价值之一。

首页 banner 广告
硬件售卖
喜马拉雅正在开发多款智能硬件产品,主要是为了抢占下一代流量入口,抢占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当然,从客观上,硬件的售卖也会带来相应收入。
喜马拉雅的天猫店铺里,共有 7 款产品在售卖中,主要集中在和「音频」较贴合的耳机、音响设备。在价格上,从 99 元 到 69800 元,覆盖多个价格区间。以上介绍的是喜马拉雅的收入来源,如何通过这些途径,吸引更多用户付费,或者在短时间内大幅拉升收入呢?

促销活动
双十一」「618」等促销活动已经成为电商的代表性节日,消费者的年度盛事。而在知识付费领域,喜马拉雅也希望借助「123 知识狂欢节」定义属于本领域的年度促销盛典。事实证明,「知识狂欢节」用户也确实买账:

2016 年的首届「知识狂欢节」当天销售额即达到 5088 万元,相当于淘宝双十一第一年的销售额;

2017 年的成绩则更加可喜:

除了年度的「123 知识狂欢节」,喜马拉雅也会定期有优惠活动来拉动不同产品的销量,比如近期的「会员+小雅音箱」打包售卖的活动:
用户引导
除了大型活动时通过降价打折等形式短期拉升收入,日常的付费引导也非常重要,基础架构搭得好,才能保障用户对于平台的信任。由于用户对于知识产品没有那么熟悉和信任,喜马拉雅的付费产品一般都有「试听」模块,用户可以先试听几节,再决定是否购买,而试听的内容,都是课程的精华或者名人推荐:

(马东在喜马拉雅上线的「职场 B 计划」,用户可以试听发刊词和第 1 节课程,同时还有蔡康永、马薇薇的推荐)
老实说,放这一类精彩的内容作为试听,一般都会更增进用户的购买欲望,相当于给产品又做了一次广告,往用户在付费的路上又向前推了一把。
为了让用户对于购买的课程更有了解和信心,每个付费产品下都有「听友说」模块,精选了质量很高(对课程评价高、评价文字多、评论人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地位)的用户评价,为用户购买决策提供更多依据。

(余秋雨在喜马拉雅的课程「中国文化必修课」,在「听友说」模块下的评价,都很正向)
五、Referral(用户推荐):利益 + 社交链
说到用户自传播,感谢微信的「分享」功能,无论是拼多多的全民疯狂拼团,还是通过裂变刷屏的网易课程、新世相营销课,总能突然引爆你的朋友圈。为什么知识付费类总是很容易引起朋友圈的刷屏?除了微信通讯录连接了远超于传统电话通讯录的人数,朋友圈还是一个容易制造焦虑感的场所——有人晒加班,有人晒学习,这类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朋友圈形象的内容,天生就是愿意被转发的,而接收到这种信息的朋友,看到别人在学习,你要不要跟进?看到别人每天读书,你会不会焦虑?这种不断蔓延滋生的焦虑感,总有一天会化为「购买知识」的行为。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知识付费解决的是大家的焦虑问题,而并不是学习问题——学习过程本身痛苦,而我先付了费,学不学先放一边,内心的焦虑似乎缓解了那么一丢丢。

在这种用户心态的基础上,喜马拉雅还加码——分享课程一旦被购买,可以直接得到现金,或者心仪的课程,能不动心吗?

之前我自己参加过饭团的裂变活动,不过是发了个朋友圈,10 分钟不到真的有人通过我分享的链接购买了课程,于是我的微信钱包立刻入账了学费的一半——不得不说,当时我的心情确实是激动的,钱来得原来可以如此容易啊!

(在喜马拉雅 APP「我的」tab 下「分享赚钱」占据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位置,步骤简单,文案直接)

(在喜马拉雅的微信小程序上,在 banner 和弹层上推的一个重点活动是「分享给好友,免费听大咖节目」,利用爆款课程吸引用户在微信上传播)
自从半年前离开了知识付费圈,已经很久没有打开喜马拉雅 APP 了,这次为了深度应用一下 AARRR 模型再度关注,发现它比之半年前又变化了太多——比如一打开就能不断刷屏、不带重样的大咖,比如有趣的文化生活类内容,可以想象这中间凝结着多少人的心血。其实做增长这事,没有什么可以一劳永逸的套路,更没有什么毕其功于一役的万能公式,最重要的是「执行」,细到一处文案,一张图片,都能给整体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作者:Inge Liu,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Inge的运营学习笔记(yunyingxuexi)

]]>
种子用户,如何实现从0到1的增长? //www.f-o-p.com/83685.html //www.f-o-p.com/83685.html#respond Thu, 24 May 2018 02:58:09 +0000 //www.f-o-p.com/?p=83685

相信很多初创团队都遇到类似的难题:产品该如何推广?如何获取更多用户。买流量地推?烧钱砸广告?……可能有很多答案。今天,我们以教育机构为例,探讨如何从产品层面思考,如何深耕种子用户,实现初创期健康增长。

一、种子用户=增长的源泉

互联网时代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效率呈现出爆炸式的提升,这使得“种子用户”的作用尤为突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任何一款产品/服务,只要精准的找到种子用户群,通过不断的维系种子用户,大多可以获得很好的用户增长美团、小米等成功产品无一例外都是在种子用户运营到位的基础上拉出了一条完美的用户增长曲线的。

为了让种子用户群带动用户的增长,通常我们需要在第一时间找到对的人,让“种子用户”感受到产品的同时,更体验到我们对他的尊重,这样他才会主动向周围的好友推荐,间接为我们做传播,实现我们获取新用户的目标。

其次,要与种子用户建立直接接触的连接,采取多种手段,增强他们对产品的体验,唯有这样,才可以找到一个恰当的契机,传递出这样的“信号”给他们:“把我们推荐给您的好朋友吧,让他们也一同体验下”。

最后,激活种子用户群的分享,提到分享,很多人会想到,帮我转发一下,给你个红包、送你个礼品。不能说这样的方式不好,但是,在采取这样的方式之前,你要确定,这一方式是否是你的种子用户群所喜欢的。至少让种子用户觉得在获得你的好处时也是“有面子的”。

一句话:种子用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一定要用心去“呵护”他们!点滴的爱,他们会回报给你增长的源泉!

二、以个性化推荐的教育产品为例

1、种子用户是谁

产品功能是围绕用户需求来设计的,所以我们需要根据产品属性来判断种子用户到底是谁。

-产品特征

教育领域个性化推荐产品的卖点是通过全网课程聚合的产品形态,以技术手段为依托实现教育品类的个性化智能推荐,解决用户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课程的难题。产品在前期可能功能并不完善,推荐结果很可能不准确。

-用户需求

苦恼于市场上名目繁多的教育课程,希望找到能切实解决自己个性化问题的课程。

-用户画像确定

对所需要的知识有强烈学习动机,且有个性化学习需求,痛点甚至比一般用户更强烈;敢于尝鲜,知道产品不完善也愿意使用;且愿意将不完善的点反馈给企业。

-典型使用场景

比如,有人想找一节如何从小公司跳进大厂的职场课,可是搜索后发现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于是买课计划就搁置了下来。再比如,有人看到一张文案课程的海报,措辞直戳痛点,看了让人心潮澎湃,在没有具体了解课程内容时就报了名,然而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才发现,与“想象的”大相径庭。

2、DEMO期如何验证产品需求

从种子用户获取的时间顺序和运营逻辑上来说,分为DEMO期和产品初创期,两个时间段重点不同,我们以验证产品可行性为重点的DEMO期为例。这一阶段的投入主要在人工成本上,因为这一时期品牌背书弱,产品功能有缺失,产品研发人员需集中与用户进行面对面沟通,所以无需把钱和精力花在广告投放上,而将钱花在团队福利上则更为恰当。

-从身边人中引来最初的第一波用户

素材准备:产品DEMO、调查问卷

我们有了一个idea之后将其做成DEMO,可以以H5的形式呈现,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进行一波小范围测试,邀请内部成员和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参与即可,一共10人左右进行测试,主要对于功能完整性和产品流畅度提出意见,注意,他们对于产品的赞美之词可不做考虑,主要搜集问题。

-从社交关系中引入第二波用户

素材准备:产品DEMO2.0、调研问卷、海报

以海报的形式在朋友圈社群引来第一波种子用户,200人为宜。整体流程为海报、问卷制作→海报、问卷发布→用户填写信息→工作人员主动联系→邀请用户体验后观察→再做用户访谈和针对性调整。

这一版DEMO的目的是观察用户对产品亮点是否感兴趣,对产品交互层的反应、兴趣点和认知盲点,通过用户行为数据了解用户对产品功能层的使用情况。

此外,调研问卷的目的在于全方位了解用户,观察最后表现良好的用户是否是我们之前界定的种子用户,确定种子用户特征,对后期用户寻找做准备。

-外渠推广引来第三波用户

素材准备:DEMO3.0、调查问卷、海报、推广文案

我们同样需要在外部渠道中做一波测试,验证我们在第二步中确定的用户画像是否真实,为后期铺开做准备。

比如说我们在第二步确定了中小企业中新媒体运营的新手小白,且之前买过2-3次付费购课记录的同学在DEMO测试中最终留存率和活跃度表现最好。那么我们就可以找一个产品运营类目的账号帮忙发文案,讲述我们的故事和已经做的事情,在文案结尾露出一页海报,邀请用户进行内测。

如果说外渠推广和社交关系中发现的留存率与活跃度数据相匹配,那么DEMO阶段即告结束,如果说发现外渠推广获得的用户表现不佳,那么需要去第二步用户测试当中再次选择,再次在外渠中进行测试。

通常来讲,这一波预期参与用户200人,预期留存100人以上。也即DEMO阶段如果进展顺利,将在产品上线前斩获200名种子用户。

3、产品种子期深耕用户运营

该阶段的重点工作是用户新增+用户留存(打磨口碑)。与此同时,对于通过机器抓取方式实现课程更新的平台而言,前端问题主要通过技术可以解决,那么只需要关注后端用户的运营即可。

-拉新策略

假如打算通过一波“招募学习控”的活动拉新,可参考如下思路:

描绘“痛点”场景:种子用户小王报名无数课程,却因课程匹配度不高,听课后毫无收获;

传递产品价值:我们的产品具有个性化推荐功能,极大地提高你寻找学习课程的效率。

框定用户范围:我们希望与怎样的目标用户,一起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提升自身价值,复盘产品在种子期迭代研发进程,比如产品经过怎样的调整,取得怎样的成果。

鼓励报名福利:告知申请方式以及这次申请的用户将获得哪些福利

-留存用户的二次传播

产品是由有创新意识、愿意试错的用户首先进入的,但是往往大部分用户却因为各种顾虑没有使用,或者处在观望阶段,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将之前留存用户的良好表现做成内容,激发他们的报名动机,同时之前所有好友同样也可以推荐一部分新人过来。两个加起来一共能够做到1000人,如果留存率也能达到30%的话就是300人的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说用户量越多越好,但是在产品初期不合适的用户进入只会破坏整体的社区氛围。为了避免这些用户的进入,我们在前1000位用户的获取过程中可以采用审核机制,必须要和DEMO测试阶段留存最多的用户画像相匹配的用户才可以进入。

从用户视角而言,我们一方面给用户超出寻常的尊重感和参与感,保证所有用户提出的产品建议快速给出首次反馈并尽快解决,另一方面,他们之所以参加内测肯定有自己的需求,比如:有些用户实在受不了网上纷繁复杂的课程,有的用户则是为了社交,还有的用户可能是看中了平台的补贴,因此,我们需要与用户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予以精准的满足。

三、数据分析=增长的核心动力

沃顿商学院运营与信息管理学教授桑德拉•希尔(Shawndra Hill)表示:“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有大量数据可挖掘,以深入了解用户,了解他们的态度和他们在想什么”。数据分析已成为企业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

当产品运营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用户留存数据,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根据这些数据判断用户“从哪里看到产品,为什么用产品?”从而对用户来源有一个初步判断了。根据数据结果,来源多的渠道就投入更大力气去做。

此外,作为初创产品,A/B测试通过小范围的不同内容、功能、产品等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找到用户最喜欢的,从而应用到广泛的推广之中在早期推广中,我们需要与种子用户群建立不断的内容互动。互动的目的除了建立情感联系外,更多的可以获取到用户想要的、需要的。从而我们可以根据互动的数据进行分析,为不同类型的用户群体进行分群、做画像,从而更好的迭代产品、服务,向用户精准的推送产品、服务等内容。

 

创业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需要制定最好的计划,尽最大的努力,作最坏的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最好结果——教育机构初创阶段以个性化推荐为切入点,虽然是一个可尝试的方向,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版权风险,比如,当课程需求弱总量少时,课程推荐错误一定会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在掌握了用户喜好之后推送用户合适的课程将会是更加合理的一种解决方案。

 

本文作者@诸葛io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
//www.f-o-p.com/83685.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