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营销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Thu, 16 Feb 2023 02:01:5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1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流量营销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2023年流量营销避坑指南 //www.f-o-p.com/307254.html Thu, 16 Feb 2023 02:01:50 +0000 //www.f-o-p.com/?p=307254

 

2022年,消费品牌线上营销的竞争激烈程度与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这一年,各大流量平台纷纷强化自身的商业闭环,为品牌创造出更多营销空间,玩家们能否抓住机遇全凭自身内功。超头主播格局变幻,品牌、机构开始修正对超头主播的态度,寻求更多增长点,求稳意图明显。更多一线品牌入局流量战场,进一步挤压红利空间,品牌需要不断精进营销打法,才可以在竞争中游刃有余。

当流量潮水的走向越发难以预测,品牌为逐浪历程寻找有力支撑至关重要。唯有不断复盘、调整,方能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的营销方法论与能力模型。站在新一年开局,品牌从2022年沉淀出了哪些精进打法的经验?2023年,线上营销的关键点与机会体现在何处?

基于上述议题,CBNData(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Yigrowth(应极数字)重磅发布《2023消费品牌流量营销进阶趋势报告》(以下简称CBNData报告)。报告结合350+线上营销从业者调研结果、多个流量平台的数据与数十家品牌机构的实战经验,形成关于流量营销中内容种草、直播带货、私域沉淀三大环节的8万字实操干货,并梳理2023年的线上营销趋势,以期为品牌、机构与营销从业者提供一定借鉴。

回顾2022:三大环节的实力pk中,品牌如何飙赢竞品?

线上营销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考验品牌的多方位能力。品牌需要具备稳定动力来源,方能全面飙赢竞品。CBNData报告沿着内容种草-直播带货-私域沉淀的链路,逐步拆解品牌的实操方法论与对应的运营关键点。

内容种草:品宣、转化难兼得?

在不同平台应有的放矢

由于主流流量平台的用户属性、平台基调不一,种草模式存在巨大差异,对品牌的价值输出与实际转化发挥着不同作用。品牌如何根据场域特色针对性制定目标、搭建种草模型,决定了能否实现有效种草。

CBNData报告指出,品牌在小红书的种草以“内容+信息流+搜索”为三大抓手,强调输出品牌文化、抢占用户心智,达成自然种草效果;在抖音,品牌对实际转化的需求更直白,适合采用精准锚定核心机会人群的打法。

基于小红书的分享属性及种草基因,品牌将重点放在知识科普与生活化分享,来提升口碑、传达品牌文化。以口腔专研品牌BOP为例,该品牌在小红书抓住“社交需求”“口气清新”等核心传播点,合作成分党博主,加强漱口水品类知识传播,有效为该品类拉新,目前已成为条装漱口水全国销量NO.1,入选CBNData报告“2023品牌流量营销星选案例”强势获客型品牌。夸迪、逐本甚至在小红书开设主理人(创始人)账号,由老板与消费者直接沟通或分享生活日常,达到收获用户好评、维护品牌形象的目的。

在抖音平台,品牌的种草逻辑则以“5A人群模型”为基础,将种草与购买环节强绑定,完成“心智种草-人群资产-店铺下单”的闭环。为提高转化效率,品牌多利用“内容赛马”筛选出用户感兴趣且效果好的内容。“内容赛马”即品牌运用内容素材进行大量实验多方测试,最终在其中选择出爆款、优质的内容,形成一定可复制的投放策略。在此过程中,关键点在于找准行业趋势、核心人群及用户需求。品牌可以将A3(种草)人群转化率、投放内容的整体人群渗透率作为参考维度,把用户划分为四类,锚定高转化、低渗透人群加大投放。对于低转化、低渗透及低转化、高渗透人群,品牌需重新测品测素材。

直播带货:延续“选人”“组货”核心

与“大单品”战略

直播带货作为直接的转化环节,多数品牌诉求越发务实,在达人直播投放方面控费率,并将自播作为主力增长阵地、侧重实际效果。

品牌投放达播的核心在于将“选人”“组货”有机结合,即划定费率标准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类型主播的数量、产出占比与选品策略,细化对应的组货机制。根据Yigrowth经验,抖音主播可被划分为三种类型:头部主播要求产品兼具高客单价、高性价比,能够带来可观的单坑产出;日播型腰尾主播主要走低价跑量模式;垂类主播的要求介于两者之间。品牌需要定向推品,提高选品通过率。

在自播阵地,货盘策略是影响实际转化的核心因素之一,对此多数品牌认为应延续“大单品”战略。由于不同产品的人群标签、出价成本不同,品牌为追求投放模型的稳定,需要围绕转化可能性最高的单品进行投放,将自播间出价成本维持在稳定区间。这决定一个自播间只能形成一个“爆品”,品牌若推出新品类或打造第二爆品,需要以新的自播间来承载。CBNData调研访谈中,逐本、旺旺等品牌论证了这一观点。果集·飞瓜数据显示,抖音逐本官方旗舰店直播间中,大单品卸妆油承载了90%以上的转化。

私域沉淀:规避误区是私域运营第一步

相比前述环节,品牌对私域的投入资源、效果评估需要更长的周期。为减少运营周期内的沉没成本,CBNData认为品牌首先需要厘清对私域的认知误区,有所克制。

其一,并非所有品牌都适合做私域。除客单价、复购率两大主流判断标准外,品牌还需要从更多元的维度去衡量。一般而言,品牌如果具备低成本获客渠道,品类组合丰富,复购周期较快且有一定卷入度,则比较适合入局私域。

其二,品牌在搭建私域触点时,不该盲目追求“大而全”。CBNData报告指出,品牌选择私域阵地时,主要的衡量标准是核心商业模式与目标用户体验。基于此标准,强调精细服务、私人订制的品牌,大多主攻小程序或者公众号,以实现便捷触达用户、分享裂变。以新式保健品牌LemonBox为例,虽然其近年来逐步开始布局公域电商平台,但小程序的主营阵地并未松动。根据增长黑盒报道,截至2022年8月,LemonBox微信小程序作为主要成交平台GMV占比超过70%,用户累计300万+。

展望2023:品牌线上营销五大趋势点

过去三年,品牌线上营销经历了从野蛮生长到抢占流量再到长期主义的过程。2022年年底,社会环境发生新的变化,所有市场规律开始趋于正常的商业逻辑,但营销市场积攒催化出的流量压力依然亟待品牌交出新的答卷。2023年,品牌线上营销格局将发生怎样的趋势变化?当利润空间被逐步涨价的流量摊薄,品牌又将以怎样的态度面临新的营销环境?

线上营销进入拉开差距期,

品牌营销投入谨慎克制

CBNData问卷显示,在参与调研的品牌中,2022年选择减少线上营销投入的品牌同比增加25%。从具体金额投入来看,投入在100-500万之间的比例明显上升,而500万以上的区间均呈现下降趋势。同时,相比2022年,品牌对2023年整体营销投入持悲观态度的比例上升超过5%,而持观望态度的占比同样有所上升。

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变动带来新的希望,另一方面流量生态的焦灼竞争仍横在眼前。面对复杂的营销态势,处于不同阶段的品牌都需要对线上营销的规模进行细致估量,以较为理性的态度对流量生意进行谋划。

达人直播面临红利晚期,

自播诉求趋向务实

2022年,随着达播生态内“唯头部论”观念逐渐弱化,主播比拼重点从“爆红”转向“长红”,达播越来越成为营销助力手段而非成功关键因素。逐本联合创始人沈东来在接受CBNData访谈时表示,整个达播市场饱和度程度较高,而目前大部分达人直播团队的能力模型还未能匹配变化的流量环境,容易出现无法把控出价区间及付费成本的问题,能否补足这部分能力,将会是未来决定达人直播生存空间的关键所在。

相比达播在品牌曝光方面的溢出价值,自播的优势在于常态化运营、效果更为稳定,是品牌近两年的布局重点。CBNData问卷显示,2022年超75%品牌布局了店铺自播,在自播效果方面,品牌开始更多考虑“价格优惠”“平台流量扶持”等务实性因素。在常态化运营下,品牌自播将朝着精进打法、提质增效的方向发展。

品牌种草营销高效为主,

投放布局精细配比

2022年,“全域种草热潮”在各大平台席卷了一波,不少平台“跟风”铺设的种草板块也有了阶段性结果。无论成败,平台和品牌对种草营销的需求仍然热烈。热潮之下,种草的营销模式早已结束了粗放式铺量阶段。夸迪事业部副总经理枝繁繁向CBNData表示,内容的繁荣期已经过了,品牌种草也需要考虑在不造成额外成本的前提下效果最大化。

品牌的诉求影响着平台动向。2022年,以小红书为主的内容平台开始强化“主题电商”概念,进行域内内容种草的精品化包装;5月份发布的《社区商业公约》、对蒲公英平台的频繁升级,也帮助品牌在域内寻找达人合作时更加精细和高效。此外,以小红书、抖音平台为主,在信息流投放环节之外,对于搜索栏投放功能的推广正全面加码。这也预示着品牌在平台各版块间的内容投放布局需精细配比,以更有效的营销组合手段达成种草目标。

腾讯体系之外,内容平台具备私域运营潜力

随着全域经营的提法越发普遍,公私域联动打法成为品牌运营标配。虽然私域大多以腾讯生态为阵地,但近年来以抖音、小红书、快手为代表的内容平台也在试图构建私域护城河。如2022年9月,抖音推出开放平台,鼓励品牌进行小程序运营。与此同时,私域操盘公司233品牌私域CEO严颢在接受CBNData访谈时表示,小红书具备较好的消费内容基础,未来在私域运营方面存在机会。对此,枝繁繁也有相似观点,小红书高消费人群池更大,具备私域引流的价值。

此外,如今私域运营已从“收割”转向“服务阶段”,如何提升服务的精准性与细致度将成为品牌私域运营下一阶段的目标。

平台货架电商带来红利,品牌、机构探索营销新玩法

2022年,抖音电商提出“全域兴趣电商”概念,重点强调和扶持货架电商发展。在初期试水阶段,宝洁、小米等头部品牌被抖音电商作为中心场的经营案例,以此说明货架电商价值。这也引发部分MCN机构率先试水,与平台展开合作,拓展直播之外的生意盘面。如白兔控股旗下的“九儿大魔王”“抱不动的圆圆”“伊丽鲨白”均重新装修橱窗场景,引导私域流量进橱窗,开展直播+橱窗限时玩法。

应帆科技副总经理、Yigrowth负责人袁冶认为,现阶段抖音电商的货架场景刚搭建完必要的基础设施,在商业化方面,更多是平台联动头部机构与达人做出“表率”,证明货架电商存在红利,下一步,平台还需要继续完善搜索、首猜等各种广告位的商业化产品,以及商城客服、售后等后链路体系。2023年,商品卡流量是一个值得入局的红利流量池。

面对浪潮迭起的营销场域,品牌、平台、机构都在以更为适时的方式寻找新的流量突破口。2023年,依然是变幻未知的一年,但过往营销经验的规整、营销思路的厘清与修正,正帮助品牌拿出更为适时、适己的商业打法。站在流量迭代的岔路口,CBNData试图从宏观视角明晰流量生态的更迭变换,于微观距离厘清各类玩家的挣扎与试错,为品牌、机构以及从业者提供方向性建议与实操层面参考。

 

作者:CBNData

来源: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ID:CBNData)

]]>
2021年,流量营销“塌房”元年 //www.f-o-p.com/266146.html Thu, 23 Dec 2021 05:44:13 +0000 //www.f-o-p.com/?p=266146

 

2021年马上结束了,有人说,杨阳聊点广告行业的现状吧。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假装聊点正经的事吧。

回过头来看2021年,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流量”这个词,真的很忙。

有多忙?

流量明星频频塌房,有人撤代言、下架影视剧,有人急着打码,还有人杀入虚拟偶像。

2021年,流量“塌房”元年

阿里巴巴超写实数字人 AYAYI

流量网红也被封杀,违规账号被拉黑,就连深圳市卫健委公号最近也被盯上了,被网友投诉低俗博流量。

不仅如此,官方似乎也在打击流量至上,前段时间国家广电总局出手了。

一是反对唯流量论,不得播出偶像养成类节目,不得播出明星子女参加的综艺娱乐及真人秀节目。

二是抵制泛娱乐化,坚决抵制炒作炫富享乐、绯闻隐私、负面热点、低俗“网红”、无底线审丑等泛娱乐化倾向。

总之“流量”翻车时,没有一个品牌、明星、网红是无辜的。

以至于出现了这样一种声音,“唯流量论”终将褪去。

 

这让我想到环时互动的老金,曾经发表的一篇《一代创意人,毁于追热点》,其中就提到:

追热点”一度是环时的标签,但我们特别想扔了它。

大部分追热点的作品,既带不来品牌积淀,也没有形成流量上的正循环,无非就是领导看着别人看着不追不行。

深以为然。

流量上的正循环为何重要。

先要搞懂什么是流量?

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咱们如果开个店最注重的是什么呢?

那肯定不用说的,就是店铺的位置。

虽然说人流量未必等同于客流量,但流量肯定是店铺选址的基础,强大的人流量,才可能拉动商铺消费。

 

2021年,流量“塌房”元年

往牛逼了说,从古至今天下所有的生意,都是在做流量的生意,只不过是换个渠道和载体罢了。

当我们把“人流量”放进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同样说得通。

2021年,流量“塌房”元年

双十一预售场直播,李佳琦敲锣打鼓

只要广告人和品牌主在网上冲浪,就要跟着流量走。似乎错过一个流量,就错失了一个亿。

面对2021这个流量“塌房”年,被屡屡唱衰的流量,是不是失灵了?

不可否认,“流量”这个中立词,容易让人以偏概全。

流量不是原罪,无节操才是。

品牌拥簇流量不是一件坏事,能够让品牌“以小博大”,在短时间内聚集关注度,达到流量高峰,也是一个品牌冲浪该有的样子。

但品牌想要“长红”,不可“唯流量”论,要把握好底线与流量内容的边界,不能哪里有流量,就往哪里蹭。

只有品牌利益,而罔顾消费者利益的蹭流量行为,最终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遭到流量的反噬。

正如尼采《善恶的彼岸》中写到,“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流量就是这样的深渊,当你凝视流量的时候,流量也在凝视你。

这就衍生出一个话题,难不成没有“流量”,就做不好广告了吗?

也未必。

明星频繁翻车后,在这样一个敏感时期,网易严选就拒绝流量明星,整了个“活体广告”。

让真实的素人用户,坐到网易严选的户外广告牌上,用户就是它的广告。

 

2021年,流量“塌房”元年

不靠“流量”营销,并不妨碍网易严选出圈。

站在这样的深渊前,既然有品牌抛弃流量,也有品牌视负面流量为流量,认为就算做错也可以上热搜。

听起来好像有点那个大病,但确实有人这么干了。

河南暴雨,有房企拿“风景”抖机灵,有网红为拍视频偷救生艇,消费灾难博眼球,蹭这种流量大可不必。

 

2021年,流量“塌房”元年

无独有偶,一个劣迹艺人被拘留,哪吒汽车高管却欲以“给吴某重新做人的机会”之名,邀请吴某代言品牌。

即使被喷就将计就计,以“官方道歉”收场。

 

2021年,流量“塌房”元年

世界上并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流量亦如此,本身是没有错的,错的只是流量获取的方式。

这不,也有品牌给了个好模板。

前阵子江浙沪地震,花西子第一时间发出慰问信息,将品牌好感度拉满。

 

2021年,流量“塌房”元年

据说从地震到品牌发出短信,花西子只花了短短的半个小时,这个公关速度确实没得说。

小心翼翼的关心,让不少用户都被花西子暖到。

 

2021年,流量“塌房”元年
2021年,流量“塌房”元年蹭流量不寒碜,但就像西餐餐桌讲究礼仪,品牌吃相也要好看。

花西子就拿捏有度,做到流量与好感兼得。

所以流量是一把双刃剑,一面是有爱,一面是伤害。

品牌可以吃到流量带来的红利,但是如果经不起推敲就容易翻车,成于流量,还是毁于流量,在于情商的高低。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能仅用“翻车与否”去审视流量,那就太片面了。

脱离产品的蹭流量,就像一阵风掠过,啥都没留下。

殊不知,流量不止是刷品牌存在感的,还得卖货的。

就看双十一前刷屏的“贾樟柯DISS三顿半”广告,确实收割了流量。这也许是优秀的创意,但一定不是成功的生意。

2021年,流量“塌房”元年

多数广告是打给消费者看的,但这个只能说是给广告人看的。

广告的剧情是建立在甲乙方话题基础上,这个对普通人来说不痛不痒,很难形成大众化传播,显然谈不上拉动双十一销售。

所以这流量就像甜甜圈,每个品牌想从中尝到甜头。

扯了这么多,回到开始那个问题,广告人、品牌主还要不要追流量吗?

这个并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流量不是万能的,品牌和产品才是。

流量只是附加价值,而不该视为营销的全部。单个蹭流量的创意就是一锤子买卖擦肩而过,很难有效触达消费者。

我们吃个药也有疗程和周期吧,品牌认知的建立也需要长期反复沟通。

长期蹭热点,只会让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停留在一个只会追流量的印象上,产品亮点多少会被削弱。

 

其次,流量是投入,投入了当然要捞回来。

抛开效果谈流量就是耍流氓。

流量来了之后,要考虑如何“留”下,转化成产品销售,才能够进一步做成了生意。

不能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实际就像烟火,放完不了了之。

最后,流量是短期的术,品牌才是长期的道。

借用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一句话来说就是:

流量是情人、品牌才是老婆。

“流量是你的情人,给你短暂的快感,但每次都要花钱。而品牌是你老婆,你和你老婆共同的认知是你们长期生活的保障,你追到老婆不易,但一旦追到,之后成本大幅下降,效益大幅上升。”

品牌能打,才是最靠谱的流量密码。

 

]]>
只有坏策略,没有坏流量 //www.f-o-p.com/257067.html Fri, 24 Sep 2021 05:43:24 +0000 //www.f-o-p.com/?p=257067

 

以前流量为王,增长黑客。现在流量成为品牌的对立面,成为美人赠的蒙汗药。

在一定程度上,我也反对流量吞噬品牌,如果买流量就能建立品牌,那做营销也太容易了。同理,如果反流量就是好营销,那也太容易了。

第一,要警惕正确的废话。

完全依靠流量求增长当然是不对的,然后呢?当说完一句没有任何创新性的正确的废话之后,然后是什么?

第二,要警惕将问题简单化,警惕道德家。

现在能讲话的都在一边倒反流量,反流量是政治正确,成为道德制高点。在做事的有些一遍骂一边买,有些则通过流量实现品牌增长。所以,这并不是好坏这么简单的问题。

今天我政治不正确一下,问题复杂化一下,理性的谈谈什么是流量,流量之于品牌是什么?

以下,enjoy:

观点:只有坏策略,没有坏流量

先讲观点:流量是中立的,没有好坏。

能区分好坏的是策略方法,是创意内容。

我以前经常看到,甚至曾经苦恼过类似的广告,社交APP说:“同城交友,速联”;P2P说:“借钱不用抵押,3秒到账”;在线教育、网页游戏、包括很多电商等等,充满诱导性的广告语。被这些内容引诱过去的用户,能体现广告的价值吗?

被大家普遍诟病的这些流量广告,都是极端案例,现在严查之后也基本消失。两个事情成为反流量的支撑案例。

一是几年前阿迪达斯欧洲的一个总监说,他们每年投入约合30亿人民币的流量广告预算,但这并没有推动品牌稳定增长,准备停掉。二是最近报道说,很多新消费品牌在停掉买流量的广告后,销售额大幅下滑甚至腰斩。

首先直接逻辑是,停掉流量广告销量就下滑,这正说明流量的效果。如果停掉数亿的流量广告费用,销量反而没变化,那才说明流量有问题。

然后会发现,他们将流量广告变成了日常,长期买持续买,并且抱怨越卖越贵。只用流量维持增长,一定是不健康的。

针对流量的策略有问题,产生的结果就会有问题。

首先是决策者的问题,急迫的求增长,还要快速增长。很多决策者或许认为,销量快速增长,就能快速做高估值,然后拿到更多的融资,买更多的流量,只要这个雪球最后足够大,最终能摆脱流量。但结果往往不是这样。

然后是普遍的策略问题,没想清楚为什么要买流量。何时买,怎么买,买来如何承接留存,以及为什么要增长,如何长期保持增长等问题。

流量不是不能买,关键是思考清楚流量的目的,再决定如何买流量。

策略:流量进入营销生态

流量的目的是什么?

不能从单一维度看待流量,要从更大的维度思考流量的价值。如果流量是一块拼图,要在整个品牌营销生态中,找到其恰当的位置。

从品牌操盘者,从整体营销大盘看流量,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将流量放入营销生态,在组织层面,将流量采买划归市场营销部门,或许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最近跟多位朋友谈这个话题,有流量供给方,有品牌营销人,也有坚定反流量的观点持有者。

结合我的思考,从流量的价值,流量的位置,流量的承接三个层面,给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大家有启发。

流量的价值:目标转化

先搞清楚“流量”这块拼图的形状,不谈万物皆流量,就谈效果广告的价值。

效果广告从互联网诞生之初就存在,直到现在仍然兴盛,它必有一套核心方法与价值。

我找来目前市场中头部参与者之一,巨量引擎旗下的穿山甲,与他们谈谈流量能做什么。

首先流量从何处来,以穿山甲为例,它覆盖了110多个垂类行业,整合了超过10万个 APP的亿级流量资源,包括芒果TV、爱奇艺等大流量池,也有很多中小垂类的精选流量池。

对于营销来说,垂类流量更加精准,比如下厨房是纯美食场景,keep则是精准健身场景。穿山甲的能力是以自身技术沉淀与服务经验,为品牌匹配精准流量。

然后是能做什么,本质上效果广告就是为目的服务的,这个目的可以是做大规模曝光,也可以是快速转化,同时让成本相对可控。

总结效果广告的核心价值:让广告主的「目的」可以更直接实现。

快速,精准的流量匹配,将流量从N个流量池,导入品牌流量池,并进行效果转化。

流量的位置:关键节点

基于流量的价值,第二点谈流量怎么用的问题。

从纵向的品牌生长,与横向的营销战役,谈“流量”在整个营销生态所处的位置。

纵向看品牌阶段,新品牌从0-1是验证产品逻辑可能,在核心圈层获得认可。

接下来开始破圈增长,可以做一段时间的效果广告,短时间内让足够多的用户体验产品。

但决策者要知道,这是节点性爆发式增长。

横向看品牌战役,在大型品牌战役时,品牌广告配合效果广告,共同达成营销目标。比如在大型活动时,比如在新品发布时,在短时间内获得规模化曝光强效果转化。

今年接触到的一些案例,已经将“效果广告”放在策略方案中。

2020年某快消品牌在双十一期间倒流京东促销,用穿山甲选择了大流量+明星带货,爆发宣推的策略,目标直指美妆的核心圈层人群,大促当天,宣推成绩可观。

流量策略与一般营销策略的最大不同,是你要有产品、技术的支持。

比如说双十一,大家都要做大促,获新客。而穿山甲给平台电商准备了「商品广告」和「程序化数据对接」的产品组合,用穿山甲的技术,可以对不同流量价值的广告位进行差异化展示,并通过点位数据和销售数据分析,差异化出价。

流量的承接:用户运营

流量来了如何承接,卖货之后怎么办?

效果转化之后,是用户转化。

很多人对效果广告的抱怨是,一旦停掉就没有效果,本质是用户来了留不住。这明显不是流量的问题,而是营销策略的问题。

流量来了,甚至产生一次交易,接下来如何留住用户,成为忠实消费者或高粘性用户,基本在于产品端,你的产品是否吸引人,你的运营策略是否能满足需求。

首先是流量承接,效果广告的内容,要做好预期管理,而流量进来之后,给到用户更大的惊喜,而不是被骗的感觉。能不断吸引用户的,是更大的惊喜与更棒的体验,不断突破用户的预期,成为品牌用户。

然后是品牌对用户经营的结果,同样可以反哺到流量这边。穿山甲与不少品牌正在做的联合建模合作,就是基于广告主的用户经营情况,结合穿山甲自身数据和技术,训练品牌专属投放模型。

换句话说,引流来的用户,哪些成了品牌忠实粉丝,他们有哪些共性,都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被发现,反哺和优化你的流量策略和投放。

买流量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以终为始,一个持续找最优解的过程。

总结一下

今天有人问我,新品牌从1-10阶段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卖货,卖货,卖货。

先把货铺出去,让更多人使用,产生更多社交内容,先成为网红品牌,在思考更多长线策略。

所以我一点都不反对新品牌买流量,但当买量的边际效应递减时,要从效果流量驱动切换到品牌力驱动。

穿山甲所覆盖的众多垂类APP流量,是比较优质的流量来源,相比综合平台的泛场景流量,垂类流量的场景与心智更加聚焦,更易于转化。

大众平台做话题舆论,垂类平台做效果转化,其实是更合理的布局。

针对政治正确的反流量言论,我的核心观点是——只有坏策略,没有坏流量。

那么,什么是好策略。

一是要搞清楚流量的核心能力。多年来的效果广告已经非常成熟,本质上就是最直接的满足你的目的,无论是大曝光、精准导流、还是促成效果转化。这是非常重要,也是整个营销生态不可或缺的能力。

二是如何用好流量,我的观点是流量广告要克制。一直用的边际效应必定会递减,然后就会感觉流量越来越贵,关键节点用,每一次使用流量都要有清晰的营销目的。

在需要快速爆发的关键节点,采买效果广告是最佳选择。比如新品牌从1-10,比如新产品发布,比如大型活动。

总结下来就是,当品牌有新的增量信息或产品时,规模化曝光与转化效果更佳。

三是流量的承接,从效果转化到用户运营。大多品牌买流量,达成效果,就没有然后了,这是极大的浪费。本质还是组织问题,如果效果广告与品牌广告是两个独立部门,最终就是效果广告无法获得有效承接。

做好承接,重要的是用户预期管理,能否给到用户惊喜感。然后是口碑反馈,当效果达成后,能否在社交媒体进行品牌种草。

做好用户承接,效果用户就会转化成品牌用户,增长的驱动力从流量驱动,到品牌驱动的切换。

所以,多思考策略,少抱怨流量。

以上。

 

作者:杨不坏

来源:杨不坏(ID:yangbuhuai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