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外卖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Mon, 04 Sep 2023 03:54:5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1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美团外卖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美团高估抖音 //www.f-o-p.com/324727.html Mon, 04 Sep 2023 03:54:55 +0000 //www.f-o-p.com/?p=324727
防住了抖音,还得“偷袭”拼多多。

美团高估了抖音。

抖音在到店上的进攻从2022年四季度开始就是美团投资者最担心的事。美团迅速采取了团购券、减费用、开直播的战法进行防御,管理层一季度也预计,由于这些手段的采用,二季度到店的利润率会环比从48%大幅下降到30%。

但财报显示,二季度核心本地商业的经营利润率只环比微降了0.2个百分点,这说明抖音的威胁被美团大大高估了。

但是,美团却低估了万千投资者对它的期望。

8月24日,美团投资者提前抢跑,在盘后公布财报前将股价爆拉了7.44%。到了8月25日,细读了一晚上的财报的人们却联手砸盘,让美团股价收盘跌5.57%。

美团股价

8月25日的收盘价比两天前的涨幅仅有1.6%,这就是在宏观环境的担忧下,大家对超预期的美团的态度。

暂时来看,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从竞争的角度来说基本稳了,而其下一步重点发力的方向应该是新业务方面的减亏。

那里的对手不是抖音,而是同样凶悍的拼多多。

而且相比领先的到店业务开展的防御战,在新业务战场,除了防御,美团还不得不攻出去。

01 高估对手是个好习惯 

面对抖音,王兴最初的担心是,在品宣和种草方面极具优势的抖音可能会抢走自己这边大众点评的生意。

但现实证明,美团构筑的庞大交易平台本身已经足够有粘性,在二季度全行业复苏的趋势下,让到店业务实现了大涨。

当然,美团自身也足够努力,甚至有点用力过猛——二季度营销费用环比暴增40%,营销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上升到了21.4%,达到了2021年社区团购大战时的水平。

美团直播在今年3月正式上线,如今的直播频率已经从最开始的每周一次提升到了两天一次。

美团截图

美团平台直播成了美团直播生态中的顶流,它目前并不向各品牌收取坑位费和分成,入选只有一个条件:全网最低价。

这一点在连锁大品牌方面的市场效果立竿见影。美团直播麦当劳、肯德基在某些时候的套餐优惠券已经要比抖音便宜。

去年,抖音到店业务的总成交额一度达到美团到店的45%,但在美团迅速发力直播后,两者之间的差距才开始重新拉大,前述比例下降到了40%。据晚点LatePost报道,抖音生活服务5月交易额甚至出现了环比下降。

到店业务收入的超预期增长使得美团的毛利润达到254亿元,大幅超过预期的223亿元,也让毛利率达到创纪录的37.4%。这和到店业务的佣金和广告收入大增是分不开的。

美团的二季度广告收入达到102亿元,不仅仅高于预期的97亿元,更重要的是和佣金收入增速的差距大幅收窄到了7%。这个指标一度被市场看作“抖音威胁指数”。

美团2023年Q2财报

那么,现在可以说,警报解除了,抖音最具威胁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疫情封控的解除也让竞争形势更有利于美团。对于大部分线下门店来说,在抖音上打广告引流毕竟是价格高昂的操作。在当初的疫情中,这样推广纯属无奈之举。但现在人们又在线下活跃起来了,很多商家就失去了在抖音上推广的动力。

尽管抖音已经属于平抑大主播做的很好,近期遭受压力的东方甄选在重点推广了自家的APP之后,下周二将开启淘宝首秀,但无论如何,短视频平台的马太效应还是不弱。

近期的第三方调研也发现,有不少腰部商家从抖音上又回到了美团。

美团二季度到店业务GTV实际增速超预期达到了120%,这比它在上个季度信心满满做出的翻倍预计还要更高。这包含了去年二季度疫情打压线下消费带来的低基数原因,也少不了美团自身的发力。

图源:网络

在到店业务稳住之后,短期看起来美团在本地生活领域已经基本稳住。

另一边,抖音在酒旅上的发展远低于自身的预期。正如美团用了很多年依然没有打穿携程一样,初来乍到的抖音也很难把酒旅的供给从美团手里抢过来。

这股线下消费的势头目前看来还没有要停歇的意思:暑期档票房接近200亿,创历史新高;如家、汉廷的酒店价格逼近之前五星级酒店的水平;上半年国营业性演出观众人数同比暴增超10倍……

而美团的到店酒旅业务毫无疑问能乘上这股东风。

02 防住了抖音,还得“偷袭”拼多多 

在到店酒旅无忧之后,美团还包括外卖、闪购业务的核心本地商业一时看起来再无对手,下一步最重要的还是新业务的减亏。

二季度包括美团优选和美团买菜在内的新业务,表现并不亮眼,同比增长只有18.4%,大幅低于总营收33.4%的增速。这当然有去年疫情“囤菜”高基数的影响。另一方面,王兴上半年显然把重点放在了到店业务上。

今年6月初,美团优选管理层在夏季会议上宣布,发起为期三个月的“夏季战役”,目标是逐一实现单城盈利。这已经落在了接近全面盈利的多多买菜后面。

图源:网络

那时,“美团到店业务二季度防住抖音”的好消息相信已经传遍了美团优选。这对于整个团队的士气都有不小的提振。

而且,压制着美团优选的最大对手多多买菜已经有多名一级主管调往海外新业务Temu,这留给了优选一个不错的反攻良机。

今年一季度,美团优选曾经发起过近似肉搏的竞价策略,要做到同一商品价格低于多多买菜。但或许是因为消耗太大,这个策略在4月底被叫停了。

流量是美团优选最大的劣势,美团APP的日活如今超过1亿,但也只有拼多多的三分之一。

而且,美团的仓库建设成本和冷链投入也是所有社区团购玩家中最高的。

美团优选的1万名员工,数量也是多多买菜的三倍。尽管“降本增效”进行了一年多,但美团优选在各个环节的成本都明显比多多买菜更高。

在这种情况下发起价格战相当于自杀,二级市场分析师对美团优选估值为零的也大有人在。

图源:招商证券

相比“价格为王”的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更注重品质。它在采购端也不会只选择出价最低的商家,而是对老品销量、客群稳定性和新品商家的运营能力等因素都有考虑。

这一次,美团优选就是要在生鲜的品质上和多多买菜做出差异化。在很多地区,叶菜发黄、发蔫的情况已经基本杜绝;团长们也被要求在取货前按订单做好分类,做好装袋;此外,美团优选还在主推自有品牌。

美团优选也在反思自己的组织能力。在社区团购这场战役的整个过程中,多多买菜都是那个更加充分放权的团队。他们的一线采购不需要汇报给总部,上架或下架某个商品也只需要省总同意。这样就大大提升了生鲜产品的淘换效率。

但美团优选实行的是采购和运营分离,采销与仓管分离,目的是减少内部腐败,明显会增加沟通成本。

从今年5月开始,美团优选就将全国五个大区重新划分为17个区域,而且强化了他们在商品、运营和规划方面的权限。

图源:网络

今年如果美团优选下大力气把品质社区团购的这条路跑通,那么,美团的新业务就扭亏有望。对手多多买菜当下也在改善服务质量,提升生鲜品质,这么看来美团优选的思路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在品质零售方面,同一阵营的美团买菜也能起到示范作用。美团以买菜业务为主的自营零售的毛利二季度就有了明显提升。和贴着多多买菜打的美团优选不同,在盒马和山姆大战的时候浑水摸鱼的美团买菜显然定位更高。

近期,盒马针对山姆推出了“移山价”,美团买菜则推出了“拔河价”,剑指盒马。

根据北京网友的截图,美团买菜160克“鲜虾饼”的售价是26.8元,而盒马在北京同样规格的商品的售价是26.9元。美团买菜本次“拔河”的商品都来自有品牌“象大厨”。

盒马“移山”主打的是“更多,更鲜,更实惠”,而美团“拔河”则侧重“更快,更好,更低价”,区别在于,门店生鲜SKU数6000-8000的盒马强调“多”,而实现了超八成订单30分钟内送达的美团买菜则强调“快”。

图源:网络

总起而言,美团的新业务还是有抓手的。美团优选在社区团购大战中,晚起跑还能抢到一个两强的席位,也证明了自己的执行力。

但投资者可能最担心的还是大环境,虽然美团现在还在吃“红利”:年初以来持续增加的外卖小哥供给拉低了单均配送成本,也将销售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从一季度的66.2%降低到了62.6%。

不过,王兴知道人人都要吃饭,但没有人能确定手头拮据的年轻人什么时候会开始做饭。

作者:太史詹姆斯

来源:壹番YIFAN

]]>
美团外卖渴望第二曲线 //www.f-o-p.com/292559.html Wed, 31 Aug 2022 08:40:22 +0000 //www.f-o-p.com/?p=292559

 

8月26日,美团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美团当季营收509.4亿元,同比增长16.4%;经营亏损4.9亿元,同比收窄84.8%,;但调整后利润是20.6亿元,和上个季度相同指标22.2亿元的亏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除了财务和运营指标上的变化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美团大幅调整了财报中的披露口径:将原本“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旅游、新业务及其他”三个业务板块调整为了“核心本地商业、新业务”两个板块。

新财报的披露方式不仅将餐饮外卖与到店、酒店及旅游合并在了一起,而且将原先新业务中美团闪购、民宿及交通票务等业务也加了进去,现在的“新业务”就只剩下了“美团优选、美团买菜、快驴(餐饮供应链)、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充电宝和餐厅管理系统等”。

在美团看来,美团闪购与外卖餐饮拥有相同的商业逻辑和商业路径,二者用着相同一套即时配送体系;而民宿及交通票务则与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逻辑相通,两两放在一起很是和谐。

除此之外,美团还修改了与业务对应的运营数据的披露方式,例如美团闪购的订单量和配送收入与成本,与餐饮外卖一同计算,变成了即时配送订单量和即时配送服务收入和成本。

但披露口径的变化体现了美团一心低调的决心。虽然这些业务共同构成了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的确非常“核心”,但问题是,餐饮外卖和到店酒旅一个高频一个低频,美团闪购和民宿及交通票务一个强调履约一个强调服务,放在一起以后市场对财报的解读难度上升,以后如果美团自己不愿意主动披露,那么的确很难从财报中得出最核心的财务指标。

利润超预期的背后

正如开篇所述,美团在第二季度大幅收窄了经营亏损,超出市场预期,而且调整后利润也是个正值,使得上个季度、上年同期的亏损局面有了显著改善。不得不说,在增收、止亏和利润转正上,美团的核心业务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

从这个季度509.4亿元总营收的拆解来看,其中核心本地商业营收367.8亿元,占比72%,依旧是营收支柱;新业务营收141.6亿元,第二曲线还未明显成型。前者产生经营利润82.6亿元,后者产生经营亏损达67.9亿元,再加上未分配业务的19.6亿元亏损,最后产生了4.9亿元的经营亏损。也就是说,美团之所以能在这个季度大幅减亏、调整利润转正基本上是因为核心本地商业的盈利能力大大加强。

再进一步拆解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在367.8亿元营收中,其中配送服务收入159.5亿元,佣金收入124.8亿元,在线营销服务收入73.0亿元,其他服务及销售收入1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1%、2.5%、1.4%和124.8%。

从数据中就能看出来,目前美团的佣金和在线营销服务的收入增长已经产生瓶颈了,虽然相较上个季度恢复良好,但同比增长基本都是很小的个位数——在疫情下,无论是抽佣还是卖广告其实都很困难。而其他服务及销售因为基数太小,所以即便增长迅猛,但也无法对大局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所以,美团这个季度能够增收,主要还是依靠配送服务收入的增长——同比增长15.1%的配送服务收入贡献了超过20亿元的营收增长,有力地促成了财报成绩的超预期增长。而且,在营收增长的同时,配送服务的毛亏损也大幅下降至12.3亿元,毛亏损率一下子被拉至个位数。

根据现有数据来看,之前配送服务最少的亏损都是25.4亿元(2021年第二季度,毛亏损率18.3%)。再加上美团这个季度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收缩将近20亿,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这个季度美团利润如此显眼的超出预期许多——一方面前端用户少了一些配送补贴,另一方面后端配送少了一些配送补贴,毛利润就这样节省出来了。

虽然美团在增收和止亏方面的确下了大功夫,但这个季度的利润变化依旧离不开疫情因素的影响。在配送服务上,由于下半年骑手要面临多雨多雪的极端天气,所以配送补贴势必会上涨;在大环境上,随着疫情好转,封控措施逐渐有序,大量小餐馆的开业会降低美团整体的AOV,对用户的补贴也会同步跟上。

可以说,之所以能够取得调整后利润同比环比皆扭亏为盈的好成绩,一方面离不开美团核心本地商业业务表现出来的坚强韧性,另一方面离不开一点点小小的运气。

外卖餐饮正在恢复中

美团的核心是核心本地商业,核心本地商业的核心是餐饮外卖,而餐饮外卖又极受环境影响,这项业务自从2021年第三季度达到顶峰以后,就出现了下滑趋势,因此美团餐饮外卖的表现一直都备受关注。

根据财报来看,美团这个季度餐饮外卖+闪购的总订单量是41亿以上,平均下来日均4504万单,其中美团闪购如果按照公司自己披露的日均430万单来计算的话,那么餐饮外卖的日均订单就大约是4074万,整个季度加起来37亿以上,实现了大约4.8%的同比增长,环比也有所恢复。

美团将外卖餐饮和美团闪购的订单混在一起,其实也证明了美团闪购的单位经济效益开始接近餐饮外卖了,今后二者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体的了,毕竟送餐和送万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后者的履约难度可能还要更低一些。

但是根据美团的目标来看,想要在2025年达到外卖餐饮+闪购日均1亿单(其中外卖餐饮9000万单,闪购1000万单),还是有些难度的。如果按照上季度财报中透露的闪购70%的同比增速计算,那么闪购达到1000万单的目标还相对容易,毕竟新业务成长性更好一些;但外卖餐饮的增速却已经下降到同比4.8%的水平,以环比计算也不过刚刚超过10%,后续情况具体如何还需要再看美团动作。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交易用户数量与活跃商数量家的比值正在下降,这就意味着平台中的每个商家能够平均分得的用户就少了,更不要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用户是其他美团服务的消费者(例如美团买菜),没有点过外卖。

这种情况下,商家要么通过降价以增强竞争力,要么向平台缴纳广告费用以扩大影响力,尤其是美团这个季度还削减了营销费用和用户补贴费用,这就使得商家在美团上挣钱越来越困难了——这或许部分地解释了为何外卖餐饮增速降低甚至出现反弹。

但是反过来看,美团实际上也为在疫情不确定性中的线下门店提供了些许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线下实体商家寻求复苏和转型的“刚需”。商家在“线上挣钱难”和“线下挣钱更难”的张力中,与美团进行博弈。撇开商家的利益和决策模式不谈,这极为考验美团本身的运营能力。

新业务亏损何时休?

在这个季度,美团新业务总共营收141.6亿元,同比增长40.7%,相较于上个季度46.2%的增速略有下滑,而亏损则从87.9亿元收缩到67.9亿元,同比止亏22.7%,经营亏损率改善至48.0%。

拆解来看,佣金3.2亿元,在线营销服务收入0.21亿元,其他服务及销售收入138.2亿元——其中佣金和在线营销服务同比变动为负值,分别为-24.5%和-1.3%,而其他服务及销售收入则同比增长43.6%,增长势头表现得很是迅猛。

考虑到在披露口径经过调整以后,新业务中按照佣金计算收入(交易额抽成)的业务也就美团优选来看,可以说佣金收入的降低主要是由于美团优选业务收缩所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团优选亏损实在是太厉害了,去年380亿亏损中,光是这条业务线就超过200亿,迟迟看不见经济效益,有可能不适合全国普遍铺设,于是开始收缩,今年4月先后撤出了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北京等地区,开始集中精力备战更核心的战区。

与此同时,美团的年交易用户也开始收缩了,从上个季度的6.93亿人,下降至这个季度的6.85亿人,虽然幅度不大,但总归不是个好消息。结合即时配送订单量仍在上涨的数据来看,这说明曾经贡献大量年交易用户增长的美团优选也开始流失消费者了。在推广和用户激励下跌以后,美团优选的用户粘性很是个问题。

除此之外,其他服务及销售收入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增长幅度,很有可能是因为美团买菜开始发力。进入到具体的业务上来看,在社区团购赛道遇到了拼多多这个大敌并且力有未逮之后,美团转而将宝压在了美团买菜身上。在第二季度,疫情中表现比较给力的美团买菜的季度交易用户数量和订单量双双创了新高(疫情好转后可能会下降)。

由此看来,美团新业务除了ToB和共享服务之外,基本上就集中在了生鲜电商上,美团优选和美团买菜共同承担了美团寻找第二曲线的重担。目前看来,美团优选和美团买菜经过一段时间几乎不设亏损上限的自然扩张后,已经有了各自的初步定位了。

对于美团优选来说,社区团购可能更适合下沉市场,尤其是人口更为密集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对于美团买菜来说,前置仓模式对于消费力和消费密度有着很高要求,因此主要在一线城市布局。二者一个打低线一个打高线,或许能够在相互配合中对处于自然流动状态的用户形成更深的消费认知。

总的来说,生鲜电商代表的新业务虽然前景广阔,但其实是属于弯腰捡钢镚的薄利生意,目前看来还只能在局部地区和个别站点实现盈利。因此对于美团来说,亏不亏损可能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一个必选项,它所能考虑的,只有亏多少罢了。截至6月底,美团储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55亿元,和短期理财投资820亿元,亏损尚能忍耐。

挑战依旧艰巨

在互联网行业整体处在下行区间的当下,各个互联网厂商都需要第二增长曲线,但国内互联网巨头的第二曲线基本上都未成形,并不具备接棒第一曲线的能力。美团亦如此,目前看来,其第一曲线已经遇到了增长瓶颈,增速已经放缓。

面对这种局面,虽然美团在第二季度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能力,连续亏损六个季度以后来到扭亏为盈的拐点,但它下半年依旧面临非常艰巨的挑战。除了因为经营环境变化导致的支出增加挑战以外,还有因追求第二增长曲线,在多个领域深入、试水,而触及不同玩家利益而引发竞争的挑战。

在本地生活服务方面:在外卖餐饮上,美团虽然已经占据领先地位,但依旧面临饿了么的挑战,后者在近期还宣布与抖音达成深度合作,获得了庞大的流量支撑;在生鲜电商上,美团优选、美团买菜与多多买菜、叮咚买菜等处于大混战之中,本就怎么好看的毛利状况现在就更是雪上加霜,依旧亏损;在即时零售上,美团闪购增长迅速,在多地建立了闪电仓,但这与京东到家的业务范围发生重叠,双方竞争随着闪购的壮大而愈发不可避免;在到店酒旅上,美团和飞猪、携程一起在疫情中上演困兽三国杀,就看谁比谁耐力强。

在出行服务方面:在共享出行上,美团自从收购了摩拜单车以后就跻身第一梯队,但旁边仍有哈啰单车以及青桔单车虎视眈眈,而且还要应对趋于严格的监管;美团在网约车赛道面临的竞争则更加激烈,不只是行业霸主滴滴打车头部地位依旧难以撼动,还有一众第二梯队选手如高德打车、曹操出行等摩拳擦掌。

实际上,这种挑战在美团决定称霸本地生活服务、布局即时零售时就已经决定了。本地生活服务、即时零售作为没有边际的业务,不只是为美团带来了几乎无上限的市场想象力,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者和更激烈的竞争。面对如此局面,美团最大的优势是基本盘稳固。在这个基础上,美团才有余力寻找新业务之间的啮合传动,以形成更强的飞轮效应。

]]>
美团外卖产品报告 //www.f-o-p.com/291400.html Mon, 22 Aug 2022 07:50:50 +0000 //www.f-o-p.com/?p=291400

 

作者目前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研究生在读,基于对互联网产品的热爱,通过30+调研报告分析,梳理了美团外卖如何做到行业龙头的关键路径,同时对产品进行全面梳理及分析,通过本文你可以认识到不一样的美团外卖,包含产品发展历程、竞品对比、疫情背景下的行业预期、发展方向等。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探讨及指正。

一、行业分析

1.1 政策层面

根据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促进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数字振兴乡村打造下沉市场等工作是未来国家发展中的关键,这一系列的规划及措施对于美团此类的O2O外卖平台来讲属于利好政策。

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是美团等O2O平台增长发展的基石。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推动各线下消费产业的平台化,将会衍生出多样的业务链,有利于行业创新,实现消费模式升级、跨领域的有机结合,是美团等O2O平台增长发展的机会点。

数兴乡村,打造下沉市场,促进乡村的信息化是提高国家整体信息化水平的关键一环,县城和乡村的信息化普及,有利于打造下沉市场,扩大行业增长空间,是美团等O2O平台实现全国普及的温床。

1.1.1 全面促进消费

打造数字生活消费新场景。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推动智慧体育场馆建设,鼓励餐饮外卖、共享出行等领域商业模式创新和智能化升级,加强智能信包箱(快件箱)、智能取餐柜、智能外卖柜等服务终端建设,进一步丰富线下数字化消费场景。

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商务,培育数字技术、数据资源驱动的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出行、餐饮、住宿、文化、旅游、体育、物流、家政等领域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培育高质量的数字生活服务市场。

1.1.2 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

推动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满足线下生活服务新需求。推动发展无接触式交易服务,支持交通出行服务的在线化和智能化,促进分时租赁服务的规范化和协同化,推广无人车配送进产业园区和居民小区。优化完善前置仓配送、即时配送、网订店取、自助提货等末端配送模式,提升末端配送精准服务能力。

1.1.3 数字振兴乡村打造下沉市场

服务乡村振兴,带动下沉市场提质扩容。统筹政府与社会资源,积极开展“数商兴农”,加强农村电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订单农业,赋能赋智产业升级。支持利用电子商务大数据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完善农产品安全追溯监管体系,促进数字农业发展。

1.2 社会层面

1.2.1 外卖逐渐成为生活刚需

2012年外卖行业在中国爆发以来,外卖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刚需高频业务。

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2021年我国外卖市场规模达1万亿,同比+50.23%,2017-2021年CAGR为35.09%;2021年外卖市场规模占全国餐饮业收入比重约为 21.4%,同比+4.5pct。外卖发展驱动逻辑清晰,预计2025年我国外卖ATU达6.4亿人,人均年度外卖交易频次57次,外卖订单量363亿单,对应日单量约1亿单,GTV1.9万亿元,5年CAGR为23.4%。根据数据可以得出人们对于外卖是具备一定的依赖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依赖度会逐年递增,用户对于优质外卖平台的占粘度也会逐步提高。

1.2.2 疫情背景下外卖价值凸显

在近两年疫情背景下,外卖在关键时期对经济乃至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更加凸显。首先,外卖不仅是众多餐饮商家提升坪效的方式之一,更是商家在无法提供堂食期间,积极自救的重要渠道。同时外卖平台积极推出纾困措施,帮扶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以及经营困难中小商户;其次,外卖作为无接触的物资配送体系,在特殊时期发挥保障民生供给等重要社会功能。如美团在本轮疫情于上海推出“应急帮手”服务,以帮助有需要的人群;最后,外卖为人们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渠道。

1.2.3 外卖需求多维化

外卖已进入跨行业、跨场景、跨品类发展的新业态,开启万物到家时代。外卖经历飞速发展后,其商业模式已经得到市场验证,随着外卖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深度透,加之配送效能的提升,覆盖边界也从餐饮扩张至新零售。

DCCI 的《中国网传媒/行业深度外卖服务白领市场价值研究报告》显示,接近 90%的用户已经将外卖平台作为全品类消费平台。虽然目前外卖平台的品类仍以餐饮为主,占比约 97%,但是甜点饮品、生活超市、生鲜果蔬、鲜花绿植等非餐的订单量和配送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同时,消费者用餐场景愈加丰富,非常规用餐高峰如早餐、下午茶、夜宵呈现增长趋势。多场景、多品类、多时段等消费习惯逐步养成,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外卖的粘性,从而提高消费频次。

1.3 技术层面

1.3.1 5G技术的发展

截至2022年6月,全国建成开通5G基站170w个,平均每万人5G基站数量超过12个,5G应用覆盖国民经济40大类。国内5G网络已覆盖全国地级市、县城城区及92%的乡镇镇区,5G流量占移动流量比重达到27.2%。5G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将激发新的消费需求,5G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可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形成万物互联,并融合在工作学习、休闲娱乐、社交互动、工业生产等各方面。逐步丰富的消费形态将促进用户体验需求的重大变革,进一步激发出新的产业、新的业态和新的模式

1.3.2 骑手、用户、商家三端技术升级

用户:通过统一算法工程框架,解决了模型 & 特征迭代的系统性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外卖算法的迭代效率。优化主要聚焦于提供从样本生成 -> 特征生产 -> 特征计算的一站式链路,用于解决特征的快速迭代问题。通过技术升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培育用户心智,沉淀用户数量。2021年美团交易用户数量达到6.9亿(yoy+35%),其中外卖用户4.4亿(yoy+13%),21年新增用户数中来自外卖的增量占比达到28%。

商家:外卖平台在三端的规模效应,将形成“正反馈”闭环。在传统电商的双边网络(无自有履约设施)中,用户、商家双方使用外卖平台的效用随另一侧数量增长而加大,而外卖系统内化了履约体系,庞大高效的骑手网络也能与用户、商家端产生交互影响,促使三端的规模优势能形成互相强化的闭环,巩固平台的竞争壁垒。

骑手:通过对调度算法优化,找出“顺利+时限宽裕”的最优方案,优化每名骑手的配送路程,降低运力消耗,实现费用、时间双优化。通过智能区域规划和智能排班,优化骑手单均行驶距离、排班方案,实现“高效跑动”的运力管理。通过迭代一系列技术措施,美团骑手的人均单效峰值从2015的30单/人提升至2021年的50单/人。

1.3.3 布局无人运输设备

美团通过自研等方式持续布局自动配送车、无人机、智能客服机器人、智慧微仓等Robotics相关赛道。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3月,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8个社区、1个商圈落地常态化外卖配送服务,覆盖8000多户居民,面向真实用户配送超过3.5w+订单。

美团无人机2021年不仅在深圳首飞成功,完成了首个面向真实用户的订单配送任务,并在深圳疫情防控中为深圳南山区隔离区居民配送紧急物资,成为了疫情期间城市物资运送 “空中通道”。

另外,美团自动配送车在核心产品研发上也取得标志性进展。基于美团配送业务场景需求,2021年4月,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自动配送车魔袋20发布,这是美团自动配送面向室外场景推出的低速即时配送的解决方案,标志着美团自动配送车初具量产能力,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这些新技术的逐渐成熟,更多的新场景、新体验和新价值也将一一被创造。

二、用户分析

2.1 用户规模分析

根据易观千帆统计数据可知,美团外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的活跃人数在4281万人以上,活跃人数全网渗透率在4.19%以上,活跃人数行业渗透率在45%以上,活跃人数领域渗透率在10.65%以上,各参数总体处于一个稳定上涨的状态。

2.2 用户画像分析

美团外卖用户的男女比例相差较大,女性用户的占比较高,达到66.01%。用户的年龄分布主要在40岁以下,其中24岁以下占比为22.57%,24-35岁占比为54.7%,36-40岁占位为17.82%,可以得出美团外卖用户群体更偏年轻化,且用户群体绝大部分为上班族

美团外卖是O2O平台,用户通过平台进行消费解决部分刚需,因此美团外卖的用户具备强烈的消费意愿。从美团外卖的消费等级来看,中、中高消费者占比最高,占比达53.91%,低消费者占比最低,占9.72%,可以推出美团外卖的用户具备较高的消费能力,并期望从平台购买更高质量、更多样的产品

2.3 用户需求分析

根据KANO需求模型,用户需求主要分为三个层级,包括必备需求、期望需求、魅力需求。

  • 必备需求是一个产品解决用户基本问题的需求;期望需求是指用户期望获得的服务,属于有别于别的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魅力需求是指超用户预期的需求,能够重击用户的痛点,进一步提高用户对产品的依赖性。美团外卖作为O2O外卖APP,其必备需求就是在线点餐、在线支付、及时配送等方面。
  • 期望需求体现在分类筛选、根据喜好推荐、方便快捷支付、配送速度快、产品质量高、餐后评价等方面。
  • 魅力需求体现在品类多样、精准推荐、配送状态可查看、满减和凑单神器、产品附赠其他价值、评价奖励等。

美团外卖的口号始终保持着“美团外卖,送啥都快”。

通过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对于美团用户来说,能够快速得到餐饮、生活用品等外卖的需求属于高频刚需,位于马斯洛金字塔底层地基

美团从底层向上渗透,从高频次高渗透率的解决温饱、生活方便等日常生理需求拓展到高品质饮食、同城零售、近场电商和近场服务等目前相对较低频次较低渗透率的多元化需求,位于马斯洛金字塔腰部

随着Web3.0时代的到来,平台生态隔离模糊,一切内容去中心化“可读可写可持有”,美团外卖用户更个性化需求将会逐步体现,位于马斯洛金字塔顶端

三、竞品分析

3.1 国内外卖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外卖行业萌芽于2000年,起初主要以电话订餐为主。2009年饿了么创立,2013 年美团外卖上线,2014 年百度外卖上线,资本争相涌入,各平台之间掀起烧钱补贴抢占用户的浪潮,行业快速扩张。2016 年补贴大战后资本退潮,行业竞争加剧并快速整合,尾部平台逐步出清,市场形成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三足鼎立的局面。2017 年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2018 年 4 月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10 月饿了么与口碑合并,打造阿里本地生活服务系,同时百度外卖更名为饿了么星选,市场份额进一步向美团、饿了么集中,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美团市场份额稳中有升。

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为外卖O2O平台,属于直接竞品,根据Trust data 数据, 2020Q2美团、饿了么(含饿了么星选)市占率合计超 90%,剩余市场主要由宅急送、麦乐送等自建外卖平台瓜分。因此,本报告仅对饿了么进行竞品分析,以产品发展历程和业务能力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解读。

3.2 美团外卖VS饿了么:发展历程

美团:

  • 2011年5月6日美团网创立。
  • 2010年7月获红杉资本A轮投资1200万美元。
  • 2011年7月完成B轮5000万美元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北极光、华登国际以及红杉资本跟投。
  • 2013年11月开启外卖业务,业务中心由“到家”移至“到家”。
  • 2014年5月获得3亿美元C轮融资,领投机构为泛大西洋资本。
  • 2015年10月,美团和大众点评正式宣布合并,美团获得强流量及线下商家加持,同时开启自建配送网络及派单系统。
  • 2015年11月融资规模大约30亿美元,腾讯领投10亿美元。
  • 2018年9月20日 美团在港交所上市。
  • 2021年10月,公司战略由“Food+Platform”战略变为“零售+科技”。

饿了么:

  • 2008年创立的本地生活平台,主营在线外卖、新零售、即时配送和餐饮供应链等业务。
  • 2011年 获得来自金沙江创投的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此后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于2013年分部完成B轮和C轮融资。
  • 2014年5月获得大众点评战略投资8000万美元投资;
  • 2015年8月28日,完成3亿美元F轮融资,由中信产业基金、华联股份领投,华人文化产业基金、歌斐资产等新投资方以及腾讯、京东、红杉资本等原投资方跟投。
  • 2015年,获滴滴出行入战略投资,同年获得阿里巴巴5亿美元投资。
  • 2017年8月24日,饿了么以8亿美金收购百度外卖。
  • 2018年4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饿了么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经签订收购协议,将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
  • 2020年6月17日,饿了么已完成100%上云,所有业务系统、数据库设施等均已迁移至阿里云。支持1亿人同时在线点单。

3.2.1 成立时间对比

美团成立之初由团购切入,2012年美团成为团购市占率第一的团购企业,依托于前期团购业务经验和商家的积累,美团外卖2013年正式成立,而饿了么2008年成立便垂直深耕外卖市场,美团外卖起步较饿了么晚了约5年时间。

3.2.2 投融资对比

2014年饿了么通过ABC轮及大众点评战略投资共获约1.1亿美元,美团通过ABC轮投资3.62亿美元。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对美团是更加青睐的,深厚的资本也成为美团外卖在和饿了么的市场竞争中最大的底气。2014年,美团外卖市占率达27.61%,饿了么市占率仅有30.58%,两者市场份额差距不断缩小。

3.2.3 资源整合对比

2015年,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美团获得强流量及线下商家加持。2016 年,美团外卖市占率已成为全市场第一,原团购团队全面调整至外卖业务线。2017 年,饿了么合并百度外卖,但饿了么市场份额仍下滑至 28.1%,美团上升至 57.6%。2019年Q2美团市场份额达65%以上,且美团外卖不断拉开与饿了么的差距,市占率稳中有升。

3.3 美团外卖VS饿了么:业务对比

3.3.1 骑手配送对比

从骑手构成来看,美团外卖的配送骑手由公司内聘的骑手组成。饿了么的配送服务由点我达和蜂鸟外包,骑手大部分属于二者旗下骑手,平台和骑手相互独立属于业务上下游关系。

从配送活跃度来看,美团骑手整体活跃度更高,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美团众包和美团骑手MAU合为450-550万人之间,蜂鸟众包MAU为100-150万人之间。根据2020Q1数据,在12-18 点间美团骑手与饿了么骑手活跃差距更为明显。

从配送效率来看,美团骑手团队在人均日单量、配送时效上等效率指标的表现均优于饿了么。美团以 1.5 倍的骑手数,实现超饿了么 2 倍的市场份额。

3.3.2 商家运营对比

从商家入驻要求来看,美团要求商家有线下实体店铺、有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经营许可证照以及属于美团外卖支持的经营项目,先通过线上审核签约,然后业务经理拜访做营业准备,平台也会对商家提供店铺美化、食材供应及法务咨询、金融借贷等帮助。饿了么的商家入驻申请要求和流程与美团类似,但是突出了“最快两小时”的开店效率、外卖佣金优惠以及7天流量加权福利等开店权益。

从吸引商家措施来看,2013年初美团承接团购业务中锻炼出的强大地推能力,城市数、商家数均实现成倍增长。2015年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强强联手”,在吸纳了大众点评的商家资源的同时打通了“找餐厅、到店吃、送外卖”链条,实现餐饮全场景的初覆盖,商户数较2014年实现近2倍增长。

饿了么由于成立时间早,取得先发优势,在早期通过平台优势和地推吸引了一定量的商家入驻,2013年-2016年间,主要通过抵扣券等方式补贴商家,扩充商家资源。2017年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吸纳了百度外卖积攒的商家资源。

从疫情背景下对商家的帮扶来看,美团和饿了么都出具相关政策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商家,通过对比发现美团的优惠对象和地区更大,饿了么的优惠门槛较低且优惠力度较大。

3.3.3 用户引入对比

从用户流量入口来看,美团外卖借助腾讯“社交+支付”生态,叠加三重高频场景(社交+支付、本地生活、到店点评),互联互通下拓展流量入口。21年互联互通背景下,美团携手快手向短视频社交人群布局,在流量战略上继续探索。饿了么主要通过仅支付+本地生活2类高频场景为饿了么拓宽流量用户。

据QuestMobile,2020年6月美团微信小程序为美团外卖App贡献达66%活跃用户,支付宝小程序为饿了么APP仅贡献43%活跃用户。

从用户使用数据来看,2021全年美团外卖MAU(月度活跃用户)基本维持在饿了么MAU的4倍左右,美团、美团外卖APP在用户粘性特征(单用户日均时长、日活用户占月活用户比例)整体表现均优于饿了么,这主要得益于美团本地生活超级平台多场景相互作用,流量协同强化了用户的使用习惯。

相较饿了么与支付宝(承担部分本地生活职能)淘宝(电商导流)协作,美团外卖依托美团 APP生态下多类本地生活场景(到店/新零售/打车/单车),多方协同更向本地生活生态聚焦。

3.3.4 战略布局对比

2021年10月,美团将战略“Food+Platform”调整为”零售+科技“,并成立”零售小组“,整合优选、快驴、买菜等业务,美团外卖作为美团本地生活体系中重要一环,此次战略的调整,更加贴合用户”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为美团外卖带来更多用户和商家的增量。同时,美团布局智能物流、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硬科技领域,对未来实现无人配送、平台web3.0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潜在作用。

2021年7月,阿里宣布飞猪、高德、饿了么组成“飞高了“生活服务板块,饿了么进而推出全能超市,从中可以看出饿了么也着重在新零售业务布局,并期望通过餐饮外卖和本地生活服务形成联动。

四、产品分析

4.1 产品概述

美团外卖是美团旗下网上订餐平台,于2013年11月正式上线,同时支持iOS和Android两大终端平台,主要功能以在线点餐为主,配套提供送餐服务,后期还增加了跑腿、自取、闪购等业务。美团外卖slogan为“美团外卖,送啥都快”。

美团外卖品类包括附近美食、水果、蔬菜、超市、鲜花、蛋糕等,无论是早午晚餐、下午茶、宵夜,还是中餐、西餐、家常菜、小吃、快餐、海鲜、火锅、川菜、蛋糕、烤肉、水果、饮料、甜点等。

4.2 产品迭代分析

4.2.1 关键版本梳理

  • 1.0.0版本(2013/11/20)–app上线。
  • 1.4.8版本 (2014/06/07) – 优化餐厅、配送的评价及展示。
  • 1.5.0版本 (2014/07/12) – 上线订单取消及超时赔付功能。
  • 2.0.0版本 (2014/08/07) – 上线在线支付功能。
  • 3.4.1版本 (2015/05/05) – 上线智能地址推荐功能。
  • 3.5.3版本 (2015/06/25) – 上线配送实时状态,催单、再来一单功能。
  • 3.8.0版本 (2015/10/08) – 上线餐品预订、代金券、在线客服功能。
  • 4.0.0版本 (2015/11/17) – 更换全新logo及袋鼠形象。
  • 4.2.0版本 (2016/02/02) – 优化搜索、筛选等功能。
  • 4.5.0版本 (2016/06/02) – 上线红包分享功能。
  • 5.0.0版本 (2016/08/30) – 支持微信绑定,上线微信头条、偷红包等功能。
  • 5.8.0版本 (2017/07/06) – 上线首页全局购物车功能。
  • 5.9.0版本 (2017/08/01) – 上线号码隐私保护功能。
  • 5.10.0版本 (2017/8/30) – 上线到店自取服务。
  • 6.6.5版本 (2018/06/07) – 上线美团闪购页面。
  • 6.8.0版本 (2018/08/06) – 红包套餐升级,可兑换大额商家红包。
  • 7.8.0版本 (2019/03/25) – 拼单分享接入小程序
  • 7.30.0版本 (2020/02/20) – 上线无接触安心配送
  • 7.71.0版本(2021/11/16)– 更换全新logo
  • 7.76.0版本(2022/01/24) – 搜索功能全新升级。
  • 7.77.0版本(2022/02/21)–推出可膨胀外卖券

4.2.2 产品启动,完善基础功能

2015年7月之前,V1.0.0-V3.5.3版本,为美团外卖app启动阶段,美团从团购延伸发展外卖的探索过程,这个阶段主要目标是验证用户需求,打磨用户体验,这个阶段上线的功能多数偏工具性质,比如,优化餐厅、配送的评价及展示、订单取消及超时赔付功能、在线支付功能、智能地址推荐功能、配送实时状态、催单、再来一单功能、餐品预订、代金券、在线客服功能。大部分是为便捷用户线上点单的基础功能。

4.2.3 搭建运营工具,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

从2015年10月到2018年8月,版本从V3.8.0到V6.8.0,是美团外卖app的快速成长期,扩大用户规模和增市占率成为产品迭代重点。在这个阶段重点增加一些运营工具的搭建,比如红包分享功能、代金券、腾讯生态的镶嵌,结合微信强大的社交基因通过用户主动拉新的方式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病毒传播速度的扩展。

2015年10月,美团APP美团和大众点评正式宣布合并,美团获得强流量及线下商家加持,同时开启自建配送网络及派单系统。同年11月,获得腾讯领投10亿美元,总融资规模大约30亿美元,有了充足的弹药之后加快了运营节奏。在这个阶段美团外卖在流量渠道上有明显优势,除了美团、大众点评,腾讯开放的微信、QQ两大S级流量入口。美团外卖APP知名度不断扩大,同时用户量在这个阶段实现爆炸式的增长,2016年美团外卖市占率超过饿了么成为行业市占率第一。

4.2.4 持续优化产品,多渠道拓展业务,不断丰富外卖场景

2018年8月至今,美团外卖APP开启了V7.0大版本,这个阶段是美团外卖APP的成熟期。在产品层面不断优化基础功能,比如优化搜索功能、增加隐私管理功能、支持在线给骑手发收获地址等,继续打磨用户体验。同时,通过一些新增功能,比如订单完成写评价晒图,可得金豆兑换红包、大学生完成认证后可外卖红包、“召唤商家”功能,提升用户活跃度和用户黏性。

这个阶段核心工作是不断丰富外卖场景,满足用户多样的需求,不断地拓宽业务渠道,开启“万物到家”时代,截至2020年Q2美团外卖市占率达68.2%,且这个数值正在不断变大。

4.3 产品结构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通过对美团外卖APP的产品结构按照用户、场景、需求和功能,进行重新梳理会得到下面的表格:

用户在使用美团app时,主要会存在三个场景下文,将结合这些场景,具体分析一下产品的布局和功能:

  1. 用户在消费前浏览、挑选产品的过程。
  2. 用户在支付过程中确认订单信息、优惠使用、支付方式的过程。
  3. 用户在消费后跟踪修改订单信息、评价复购订单的过程。

4.3.1 消费前

消费前这个阶段,美团app的产品功能主要作用于引导用户明确需求、挑选合适产品,进而下单产品。

针对无明确购买需求的用户,美团app在首页-商品分类中陈列美团全品类,用户可以通过这一栏快速了解平台提供的所有商品分类。同时,首页中多样的模块推荐会展示品类商品给用户,比如“网红店榜、今日爆款、附近人在吃”等,直接解决了用户不知道购买什么的需求痛点。此外,用户在浏览首页、商家详情页时,首页、店铺banner图、商品的详情图等进一步吸引用户明确自己的需求,引导用户下单。

针对有明确购买目标的用户,美团app在首页最顶部设置了搜索栏,用户可以直接定位此功能,进行快速搜索商品。同时,首页搜索栏下方设置了商品分类,美团app所有种类的该商品都陈列在这个区域,对于有明确购买品类的需求的用户,可以快速锁定和进入目标区域进行商品的选购。此外,进入目标选购区域可以通过筛选功能,对价格、销量、优惠满减、送达时间进行过滤筛选,从而快速选择符合条件的商品。

针对有优惠需求的用户,美团app在产品结构中专门设置会员这一栏,便于用户快速获取平台会员的优惠权益和信息。同时,在首页-商家推荐中设置了优惠推荐模块,比如“奶茶5折起、减配低至0元起、美食三折起、周一咖啡折扣”等,有优惠需求的用户在打开APP浏览首页过程中能够第一时间被吸引,提高商家筛选效率,促进成单率。

4.3.2 支付中

支付中这个阶段,美团app的主要功能在于提供订单信息确认功能、快捷和多样的支付形式、优惠搭配选择等,引导用户完成订单的结算,确保订单的正确性,降低退单风险。

用户将所需商品加入到购物车后,在下单前,一方面可能需要对商品数量和种类进行增减,另一方面会比较关注一些折扣优惠或者免运费活动。为此,平台在购物车界面设置了商品数量删减、去凑单、红包显示、低价换购等功能,同时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鉴于不同用户熟悉的支付方式不尽相同,为此,美团外卖联合微信、支付宝以及多家银行推出了多样化的支付渠道。尤其是对于信用卡支付的支持,用户从而可以获取更大的优惠减免。

针对害怕订单信息错误的用户,美团app设置订单确认和结算页面,在支付前,用户通过明显清晰的结算页面,对选购的商品进行二次核对,确定配送时间、收货地址、配送费、支付金额等。

针对有优惠搭配需求的用户,美团app在结算页面中设置美团红包、商家代金券、优惠规则等,方便有需求用户对于优惠可以进行DIY,同时能够看到优惠明细,对价格组成更加了解。

针对有餐具、发票、隐私等特殊需求的用户,美团app在结算页面中设置餐具数量、发票、号码保护等,用户通过点选的方式,满足个人的相关需求,同时还能通过备注的形式,与商家沟通订单的其他个性化需求。

4.3.3 消费后

消费后这个阶段,美团app的主要功能在于订单状态的跟踪、修改,对订单进行售后、点评及快速复购等过程。

针对用户下单后跟踪、修改、退单的需求,美团外卖app在“待收货”模块为用户提供了跟踪订单的相关功能,方便用户查看订单是否送出、查看配送信息、查看配送路径等,同时订单详情中提供修改收货地址、收货人信息、收货时间等模块。此外,针对退单需求,提供退单选项,用户选择后需要点选退单理由,方便平台收集数据进行相关功能优化。

针对用户在收货后的售后、点评、复购需求,美团外卖app在“我的订单”页面提供了“售后/退款”功能,点击后,在24小时内用户可以快速申请退货退款等售后服务。如果不能自助解决,还可以联系在“常用功能”联系客服或直接拨打所提供的客服热线,以寻求帮助。同时,对于想要对所购商品进行评价的用户,美团外卖app在“我的订单”设置了评价和小问券功能。

4.3.4 总结

从以上三个场景分析可以发现,美团外卖APP的功能设计可以很好的满足用户消费前、支付中、消费后三个场景下的需求,对于用户所需要的高频功能在产品结构上重点突出、分布合理,足以满足用户全方位的需求。

五、未来展望

5.1 积极谋划下沉市场

下沉市场是指三线及以下的城市、县城与农村地区的市场,共包含288个城市、3000个县城和40000个乡镇。中国下沉市场总人口占比高达72%。下沉市场用户规模巨大,作为促进消费扩容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突破口,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进行扶持,故美团外卖在未来一定要对下沉市场高度重视和积极谋划布局,才能够释放更大增长空间,带来更高的价值回报。此外,布局下沉市场要考虑其独特性,因地制宜发展和塑造下沉市场。

5.2 围绕“性价比”、“情价比”升级用户运营方式

根据美团研究院研究表明,用户在刚性需求上会更考虑“性价比”,在弹性需求上则更考虑“情价比”(商品情绪价值和价格指之比),美团外卖目前已经做到行业内市占率接近70%,在追求用户数量增长上已经做到了极致,进一步提高用户数量的投入产出比不高,运营方式应该转移至“用户终身价值经营”,这一转变决定了产品与用户的深度,也决定了生意的深度。未来提高效率创造更高的性价比、优化体验激发更独特的情价比,将是美团外卖平台发展一大趋势。

5.3 探索多样消费场景,实现“万物到家”

懒人经济下外卖市场的规模不断壮大。懒人经济下消费者的诉求是“足不出户就能买遍世界”,这一诉求使得他们对外卖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美团外卖在未来发展中应该多收集和研究用户个性化消费场景,并建立合理的供应链,真正意义上实现“万物到家”。

 

作者:_Zxxxxx

来源:_Zxxxxx

]]>
抖音抢美团外卖“外卖” //www.f-o-p.com/251037.html Mon, 02 Aug 2021 01:41:37 +0000 //www.f-o-p.com/?p=251037

 

“四路出击”一直是字节跳动最重要的标签。多年来字节跳动从资讯到游戏、从医疗到教育、从电商到团购,已经涉足的领域不可胜数。如今“没有边界”的字节跳动,又将目光瞄准了外卖业务。

外卖市场的巨大前景,对各界巨头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巨头们也一直在外卖行业边缘疯狂试探并伺机而动,这其中就不乏滴滴、顺丰等跨界巨头的身影。作为最有力的搅局者之一,字节跳动的入局,或将给美团和饿了么交锋已久的外卖市场带来新变局。

一、进军外卖势在必行

近期,抖音组建了外卖业务“心动外卖”,正式准备抢食美团和饿了么的外卖业务,并且目前已经在抖音App内部开启了小范围测试。而抖音进军外卖,其目的不言而喻。

一方面,短视频触及流量天花板,而广阔的外卖市场则有助于抖音打开用户增长的天花板。

据悉,2018年6月抖音首次向外界公布数据,当时的日活突破1.5亿,与2018年年初的0.3亿相比,环比增长高达400%,此后抖音日活增速便一路下降。

截止2020年1月,抖音日活环比增长仅为25%,显然近年抖音的用户增长已经接近天花板。

而根据央视财经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外卖总体订单量高达171.2亿单,同比增长7.5%;全国外卖市场交易规模将达8352亿元,同比增长14.8%;外卖用户规模也已接近5亿人,并且仍在逐步增长中。

外卖作为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还存在巨大的增量空间有待挖掘,而如此巨大的增量市场足以让抖音一试身手。

另一方面,抖音海量的流量优势以及完美的呈现环境,能有效为外卖业务导流。据悉,抖音日活已超6亿,人均每日使用时长也超过1小时。

如此巨大的流量池,能帮助抖音更好地为餐饮商家进行宣传,使其得到更多曝光。而且短视频内容具有扩散性和号召力,在消费转化上的优势比图文更加明显,因此抖音可以充分利用短视频营造的沉浸式体验,吸引更多用户消费。

除此之外,抖音的主营业务陷入增长瓶颈,也需要通过扩张新业务来稳定其自身的业务矩阵。随着抖音用户增速放缓,其主要收入来源广告业务的变现,也开始面临一定的瓶颈,因此将触角伸向更多领域进行业务扩张以构建业务闭环,就成了抖音当下的发展需求。而布局外卖业务不仅能够打造增量的业务场景,还能让抖音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扎根。

综上来看,无论是外卖市场的巨大潜力,还是抖音自身的优势助力,亦或是主营业务的局限迫使,抖音此时进军外卖市场既是大势所趋、也是顺势而为。

二、布局外卖困难重重

众所周知,想要做好外卖业务,流量资源、配送团队、用户习惯等条件必不可少。而在流量方面,抖音所打造的用户护城河已经足够深了,但在其他方面抖音仍然没有太大优势。

首先,抖音缺乏经验丰富的地推人员以及庞大的配送团队。

相较于美团和饿了么有着自建平台和配送团队的先发优势,靠技术驱动的抖音显然是以轻资产模式为主。

所以,在不具备地推能力和充足运力的背景下,抖音如果想要以竞争者姿态入局,做类似于美团和饿了么的O2O平台,短期内胜算并不大。毕竟,配送体系的建立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

当然,抖音也可以选择做聚合模式,借助其他企业的配送团队,或者由商家自主提供配送服务。但即便是做第三方聚合平台,抖音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在聚合模式下,抖音虽然不用自建配送团队,但这就需要商家自行配送,这无疑会让商家的成本增加。

另外,这对于没有配送团队的商家而言似乎也不太友好,对平台而言这种模式无疑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其次,外卖场景与抖音短视频用户的需求并不完全匹配。

美团、饿了么属于工具型平台,而抖音却是用来休闲娱乐、打发时间的内容平台,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另外,外卖是基于本地定位,外卖本身也属于消费者主动行为。但抖音短视频则是基于算法,抖音的分发模式则是让消费者被动接受。

最后,用户对美团和饿了么已经形成了消费习惯,要想改变还有一定困难。

美团和饿了么在外卖领域深耕多年,平台各方面的建设已经基本成型,所具备的功能也已经十分强大,用户也已经对这两者形成习惯甚至开始依赖,而且这种习惯一时之间很难得到改变,除非抖音外卖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同时在外卖业务上有着丰富经验的美团和饿了么,尚且面临着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更何况仍处于尝试阶段的抖音呢。综合来看,抖音做外卖挑战不小。

三、抖音外卖能否后来居上?

在外卖领域,美团和饿了么虽然已经遥遥领先多年,但这二者之间的竞争却从未停止,并且还在不断加码。不过,虽然这两大巨头体量庞大、名列前茅,但抖音的心动外卖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一来,抖音外卖如果走“差异化”路线,或许能在格局已定的外卖市场获得一席之地。

此前,抖音的心动餐厅已经积累了部分本地商家的资源,而且这些商家大多是高品质店铺或者网红店铺,如果抖音能够将这些商家资源进行整合,走“品质外卖”的路线,也是有可能在外卖市场分得一杯羹的。

二来,抖音外卖如果徐徐图之,还是有很大的机会能够活下来。

抖音如今才算是刚刚入局外卖行业,各方面都与美团和饿了么不能相提并论。但如果抖音外卖能够先通过已有的商家进行探路,等到外卖模式逐渐成熟之后,再慢慢地扩大自身的商业规模,以此来瓜分外卖市场的蛋糕,也可以算是弯道超车了。

更何况,消费者对抖音外卖的上线应该也是乐见其成的。

毕竟,随着外卖市场逐渐被美团和饿了么垄断,外卖价格越来越贵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如果抖音进入外卖市场,垄断局势势必会有所改变。而外卖行业天然的用户粘性较弱,对价格较为敏感,从这一点上来看,抖音通过资本的力量去撬动用户、争夺市场也不是全无胜算。

就目前来看,广阔的外卖市场大有可为,而抖音只要能够找到“最优解”,想必从外卖市场脱颖而出也只是时间问题。

 

作者:蛇眼财经

来源:蛇眼财经

]]>
“美团外卖”产品分析报告! //www.f-o-p.com/215988.html Fri, 25 Sep 2020 03:13:28 +0000 //www.f-o-p.com/?p=215988

 

外卖已经成为了都市人的必备,在无数个来不及(懒得)做饭的时刻拯救孤单寂寞的胃。美团外卖无疑是外卖届的领头羊,它的很多功能与设计都值得我们学习。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美团外卖展开产品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前言

1.1 目的

从产品基本信息、市场格局、用户需求、核心功能、商业化方面对美团外卖APP进行全方面分析,并结合竞品分析、用户调研对美团外卖APP提出功能和商业化变现的改进意见。

1.2 声明

本报告所涉及的数据、资料均为互联网公开资料,引用均已注明资料出处。

1.3 环境

时间:2020年9月12日

设备:HUAWEI Mate 30 5G ( EMUI 10.1.0 )

美团外卖APP版本:V7.43.4_6447 ( Andriod )

二、产品定位和市场分析

2.1 产品定位

美团外卖是美团旗下的一款线上外卖订餐 APP,于 2013 年 11 月正式上线,总部位于北京。

美团外卖的主要功能以线上点餐为主,并提供配套的送餐服务。后期增加美团专送、全城购、跑腿代购、到店自取等服务。

2.2 市场分析

“互联网+”浪潮下,餐饮外卖行业稳步发展。

2019年中国餐饮外卖产业规模为6035亿元,同比增长30.8%。细分到单个因素来看,2016-2019年的外卖用户数、订单总量均稳步增长。但受用户红利逐渐收窄影响,外卖行业增速逐渐放缓。

图1:2016-2019年中国餐饮外卖行业规模趋势图

资料来源:analysis易观、Trustdata、方正证券研究所

两强争霸,2020Q1市场份额达98.2%:2009年饿了么成立,2013年美团外卖上线,2014年百度外卖上线,2016年后饿了么、美团外卖的互联网站队逐步清晰,外卖领域至此进入BAT角力战场。

2017年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改名为饿了么星选),外卖行业呈现双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美团和饿了包揽了外卖市场份额,而尾部企业逐渐出局,2020Q1市场份额仅1.8%。

美团外卖现有优势明显: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位居第一。饿了么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但收入稳步提升。

图2:2018Q3-2020Q1外卖市场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美团财报、前瞻经济学人、Trustdata、方正证券研究所

市场下沉扩大美团外卖未来优势:外卖行业的一线市场增长已经见顶,增速放缓,而在下沉市场用户的增长空间仍然很大。

美团外卖更早布局三线及以下城市,目前美团外卖已覆盖约2800个县市区,三线城市的用户占比、新增用户占比和使用率方面均高于饿了么。

除此以外,2020年第二季度,美团在部分地区测试名为“拼好饭”的新功能(内嵌在美团外卖小程序和美团外卖APP中),开始试水低价拼单外卖,旨在进一步拓展下沉市场。

图3:2019年美团外卖&饿了么用户所在城市分布图

资料来源:Trustdata、方正证券研究所

三、用户需求分析

3.1 用户画像

图4:用户画像分析图

年轻化,女性略多:集中分布在16-35岁,该年龄段人群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高。

女性略多于男性,其原因可能在于:

  • 校园是外卖的主要面向市场之一,2020年最新数据统计显示中国高校女生占比略高于男性;
  • 在奶茶、水果、蛋糕等方面女性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高于男性。

图5:外卖人群性别&年龄分布图

资料来源:QuestMobile、方正证券研究所

用户主要分布在大城市:2.69亿的外卖用户主要分布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

从城市等级来看,一、二线城市的外卖用户占全网用户比例远高于三线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往往互联网发展也较为迅猛,人们对互联网餐饮的接受度更高,同时,较高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促使人们使用外卖产品,减少就餐时间。

图6:2019H1中国外卖用户城市等级分布图

资料来源:前瞻经济学人、方正证券研究所

用户线上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较高:200元以上消费能力的用户占总用户数量的93.72%,消费意愿处于中高水平的用户占总用户数量的94.61%。

图7:2017年美团外卖用户线上消费能力及意愿分布图

资料来源:QuestMobile

白领市场的外卖交易份额最高:2018年白领商务市场交易份额占比达85.8%。一方面,得益于白领用户多且较为集中(发达城市的核心商业区),另一方面,较高消费能力和较高消费意愿也促使白领用户的外卖订单单价也普遍高于学生市场和家庭社区市场。

图8:2017-2018年中国互联网餐饮细分市场交易份额分布图

资料来源:Analysis 易观

3.2 用户需求分析

场景案例广泛,用户需求复杂多样:美团外卖的场景案例非常广泛,涉及因素多,所以针对不同的场景的用户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首先,通过对目标用户进行分析,将产品的使用场景主要分为点餐、支付、配送、用餐、评价五个场景。

其次,由于外卖市场主要集中在白领商务、校园学生和家庭社区市场,而且外卖订单量跟所在时间段密切相关。

因此,加入用户人群和时间因素,进一步对场景进行细分,挖掘用户在真实场景中的需求。

图9:用户需求分析图

立足基本需求,拓展期望/兴奋需求:通过用户需求分析,并结合KANO模型,将用户需求分为三个层级(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兴奋需求)。

美团外卖作为一款线上外卖APP,其基本需求就是在线点餐、在线支付、及时配送、饭菜干净卫生、餐后评价等方面,这也是一款线上外卖产品的首要需求。同时,期望需求体现在分类筛选、快捷支付、配送状态查看、评价奖励等方面,这些需求满足后可以极大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提高用户黏性。

兴奋需求主要集中在菜品推荐、支付方式多样、隐私保护等高层次需求,这些需求可以进一步提高老用户对产品的依赖性,使其养成或保持美团外卖点餐的习惯,实现一般用户到核心用户的身份转换。

图10:基于KANO模型的需求层级分布图

四、核心功能分析

4.1 核心功能结构图

代入场景并对需求进行分析,梳理出美团外卖的核心功能。

图11:核心功能分析图

4.2 核心功能流程图

根据美团外卖用户的使用场景,整理出美团外卖的五大核心功能,并根据用户收货的时间线分为收货前和收货后的两大核心功能区,其中收货前核心功能区包括了点餐、支付和配送三大核心功能,其流程如下。

图12:点餐(前)、支付(中)、配送(后)功能流程图

收货后的核心功能则匹配了用户的用餐和评价场景下的需求,其流程如下。

图13:用餐(前)、评价(后)核心功能流程图

4.3 核心功能体验分析

4.3.1 收货前模块核心功能体验分析

搜索功能:美团外卖采用icon配合文字的方式展现内容,主页推送了大量的优惠信息,刺激用户的消费心理。顶部置有搜索框,搜索框下方显示历史搜索记录。当有目标商家时,可以点击搜索框,跳转界面后可以直接对商品或商家直接搜索,也可以根据搜索发现(智能推荐)和历史搜索信息进行选择,若对智能推荐的商品不感兴趣,也可以选择换一批。

在搜索模块下方置有分类导航栏,用户可以根据喜好对特定分类商品进行浏览,减少用户操作步骤,在最短时间内列出最贴合用户需求的商品。

图14:商家/商品搜索功能截图

推荐功能:当用户没有目标商家或商品时,系统智能推荐功能可以协助用户进行选择,包括搜索发现、优选好店、发现好菜、附近商品评分/距离/销量等排序。同时,美团外卖在商家/商品信息的展示方面具有多字段的特点,提供客户包括配送费、月售、配送时间等信息。

图15:商家/商品推荐功能截图

点单功能:确定好商家/商品后,进入商品选择界面,主要分为点菜、评价、商家三个模块。

在点菜页面下,左侧为导航栏,右侧为商品的图文描述。值得注意的是,当用户曾经在该商家购买过商品,那么再次购买时,可直接选择再来一单,此功能在我的订单模块也有设置。由

于产品的特殊关系,美团外卖的评价页面与美团、大众点评APP的评价页面颇为相似,用户对评价的操作选择性高。

商家页面则一般显示商家的基本信息,用户获取商家线下的实景图和食品安全证明等重要信息,有利于提高用户对商家和美团外卖APP的信任度。

图16:点单功能截图

预计送达时间获取/设置功能:浏览菜单并将商品加入口袋后,点击“去结算”,进入待提交页面。在该页面,用户可以获取立即送出情况下的预计送达时间信息,若时间不在用户的心理承受范围内,可重新选择商家/商品。若用户是预约点餐,也可以设置预计送达时间,并获取当前时间段的配送费信息。

图17:预计送达时间获取/设置功能截图

优惠功能:美团外卖的支付流程为提交订单-支付订单 -支付完成3步。其中在提交订单页面,系统会显示津贴优惠、门店新客优惠、满赠优惠等。

对于满减优惠,系统会自动提示额外购买商品会有更大优惠,从而激励用户去凑单。在美团红包的使用上,产品给了用户选择权,至于为什么没有自动设置最大优惠力度的红包,可能是考虑每个红包都具备有效期等其他属性,需要用户自行选择。

图18:优惠功能截图

支付功能:在完成收货信息填写和优惠选择后,点击提交订单进入支付订单页面,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美团支付还是第三方支付。

此外,美团外卖还推出了极速/免密支付功能,简化用户支付流程,该功能可在我的钱包中设置。因为美团和腾讯的合作关系,美团外卖推出了找人付功能,可以通过微信将支付链接分享给好友,增加两个平台的流量交互(还包括通过微信分享拼手气红包)。

图19:支付功能截图

配送状态查看功能:用户在支付成功后和收货之前的时间段,可以查看商品的配送状态,美团外卖通过时间和距离量化配送状态,使用户直接明了地知道自己还需要等待多久。

图20:配送状态查看功能截图

4.3.3 收货后模块核心功能体验分析

调解功能:用户用餐时,若出现任何问题,可以及时通过平台联系骑手或商家,当用户对沟通结果不满意时,也可以通过平台客服解决问题。

图21:调解功能截图

评价功能:订单完成后,用户可对骑手和商家/商品进行评价,评价可以获得金豆奖励,金豆的获取量与评论内容质量(文字、图片、对某个菜品的评价等)密切相关。金豆可以在我的资产页面中兑换红包,以达到激励用户积极参与评价的效果。

通常情况下,用户在给商家差评的时候会担心之后被骚扰,因此,美团外卖推出匿名评价,用户可以设置是否匿名评价,不被外部环境影响,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图22:评价功能截图

4.4 功能优化空间

功能名称:点餐提醒

用户:白领

场景:

  • 工作繁忙,忘记点餐;
  • 专心工作,不知道外面突然下起了暴雨,等到饭点出门时,发现下着暴雨,此时再点外卖,需要饿着肚子等待,以及可能会影响到后面的休息/工作时间。

需求:分为核心用户需求和一般用户需求,核心用户指已有美团外卖点餐习惯的用户,而一般用户指仅在时间紧张、错过饭点或天气不便时才会使用美团外卖的用户。对于核心用户,希望每天饭点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内收到点餐提醒。对于一般用户,当所在地突然出现阵雨时,希望提前做出如何用餐决定。

功能:新增点餐提醒功能,点击进入后,可以添加或修改提醒。可编辑的字段包括提醒时间、重复周期(周一至周五、周末、每天、仅雨天),仅雨天提醒功能需要接入当地天气实时信息。

图23:点餐提醒功能截图(源于饿了么APP,在重复周期中添加仅雨天字段)

五、商业化分析

5.1 商业化模式分析

经历了补贴大战,外卖O2O逐渐兴起,市场呈现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双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虽然大量补贴促使用户养成了外卖消费习惯,但是没有考虑商业化模式的快速成长将是一种不合理的野蛮扩张。

因此,无论是美团外卖还是饿了么,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商业化模式。2019年,美团外卖扭亏为盈,首次实现了盈利,而目前,美团外卖主要的商业化模式如下:

成单抽佣:美团外卖商业模式主要以佣金抽成为主,每成交一单一般抽商家总金额的20%至30%。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平台抽佣的变高,中小商家的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容易促使中小商家转向本地自营的外卖平台,这对美团外卖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图24:成单抽佣商业化模式

竞价推广服务:基于美团外卖的高流量平台,平台将最前面若干个铺位作为推广铺位,根据商家的竞价,收取推广服务费。但是目前这种模式规模占比较低,主要原因是外卖产品的本地服务性质将服务半径限制在3公里以内。在有限的地域内,商家数量有限,推广效应远没有像淘宝一类的传统电商平台高;

图25:竞价推广服务商业化模式

增值服务: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美团的补贴量级越来越轻,2019年之后,随着补贴红包明显减少,美团外卖会员开始了替代者的角色。会员导致的门槛变高,但用户黏性更强,单价的隐形刺激也更强。心理学角度来说,没有人会在点外卖的时候,把买会员的费用计算在里面,但实际却是增加了增值服务收入。

图26:增值服务商业化模式

5.2 商业可拓展空间

5.2.1 从“平台模式”转向“平台为主,自营为辅”

平台掌握了所有商家的订单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便能知道在什么地段在什么时候卖什么最赚钱。美团自营商家入驻平台,一方面可以严控质量,打响品牌,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利益不外流,相比单一的佣金收取,自营能带来更大的收入。

美团外卖仍然要以平台模式为主,类似于天猫国际,否则极易造成商家脱离平台,转为与当地自营平台合作,且企业也没有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以同样聚焦跨境电商的考拉海购为例,其会员电商的平台属性,更适合自营为主模式。产品目标人群限于中产阶级用户,无法满足其他阶层用户需求,因而规模小于天猫国际。

图27:天猫国际(平台为主)和考拉海购(自营为主)

5.2.2 增加联名会员活动,提高增值服务收入

联名会员就是是产品跨界合作,借助于双方的影响力,提升交互流量和产品的增值服务收入。2019-2020年,美团外卖曾与腾讯视频、爱奇艺推出过联名会员,但是持续时间不长。目前,仅有腾讯视频包季送美团外卖月卡活动(非联名会员),而饿了么则依托阿里的生态体系和优酷视频建立了稳定的联名会员机制。

图28:美团&饿了么与视频产品的联名会员活动

因此,如何建立自己的联名会员机制将是美团外卖提高增值服务收入的一大突破口,具体方案包括:

  • 与美团系产品合作,推出联名会员活动,包括美团单车、猫眼等。
  • 加大与爱奇艺、腾讯视频等视频产品的联合会员活动,打通流量墙,提升用户忠诚度、活跃度,增加用户交叉程度。

图29:美团外卖与视频类产品的流量交互

 

作者:~   来源:~

]]>
如何设计一款病毒式裂变产品? //www.f-o-p.com/107979.html Tue, 27 Nov 2018 06:10:18 +0000 //www.f-o-p.com/?p=107979

 

2010年肖恩·埃利斯提出“增长黑客”的概念,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强劲的风潮;自微信的兴起,且后续的功能愈加强大,社交裂变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增长黑客”这一工作又成为了每个产品人都在热议的词语。

所有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增长:用户量的增长、收入的增长、销量的增长、用户时长的增长、订单量的增长……归根结底,所有增长的前提是用户量的增长。

而增长黑客就是为此而服务的。

一、常见的裂变形态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用户的分享,而这些分享有着各种形态,其中有些分享却莫名其妙地刷爆了你的屏。

常见的裂变形态都有哪些:

1. 老带新裂变——支付宝邀请送红包

老带新是一种通过老用户带动新用户,同时给予某一方或双方奖励的一种裂变形式。

随着用户获取成本的不断提高,微信支付争夺了下沉用户的支付路径,支付宝已经不止一次打出拉新送红包的活动。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2. 裂变优惠券——美团外卖分享领券

分享随机优惠券是在用户完成了一笔订单后,引导其分享链接,所有点击的人都能获取到“随机”金额的优惠券。

此裂变是从老带新裂变的逻辑中演进而来。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3. 纯分享裂变——小程序分享获利

这种裂变类型是最为原始的裂变,用户想要在某个产品里获得更多的权益需要通过分享来完成。

这种方式裂变只考虑到基础用户的分享意愿问题,而没有考虑到新用户的意愿;常见的有小程序分享获利。

4. 储值裂变——星巴克为她买杯咖啡

这种裂变具备很强的社交属性,用户A通过在平台上购买产品(卡券或礼品卡)而赠送给B,B必须通过此平台兑换产品,通过此种途径使得B必然会成为新用户。

储值裂变具有转化率极高的特征,而如何让A用户愿意购买则是此种裂变形态的难点了。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5. 砍价裂变——全民砍价邀亲朋好友来砍价

砍价裂变在运用微信这一载体实现了非常强的裂变效果:用户购买一个产品,如果能够让好友来帮忙砍价的话可以获得折扣。

这种裂变的效果非常好:购物的用户非常热衷于找亲朋好友来帮忙砍价,而对于帮忙砍价的用户来说,则不见得有很高的重视度了——往往是砍完即走。

6. 团购裂变——拼多多满团即减

用户裂变上玩得最得心应手的,拼多多称第二恐怕没人敢称第一;仅仅在3年时间,收获3亿活跃买家,2017年全年GMV高达1412亿元。

同样的成绩,阿里巴巴用了10年,京东用了16年。

团购裂变的方法是:让用户抱团购买获取更低的优惠价。这种裂变不仅能触成高分享率,且能达到高的转化量。

购买产品的用户希望能够获取更优惠的价格于是很热情的让朋友来抱团购买,而新用户发现团购能有优惠价也会很乐于组团购买。

表面上看:买家和卖家都获得好处,因而收割了大量的下沉用户。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7. 分销复利——环球捕手“的共享经济

许多集团都在不断换着法子来玩分销,环球捕手便是一个:

  • 达人用户入会299元,拉一个新用户提成100元
  • 经理用户后拉一个200元
  • 总监级别拉一个250

其中还有层层的复利叠加,本质上和传销性质不大,但只要处理得好适当约束却也是一个很好的裂变工具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

8. 性格、星座分析裂变——网易云音乐人格分析

此种裂变比较特殊,在于用户没有获得实际的利益,而自发地进行传播。这类裂变一般是触动了用户的心弦,从而产生了被了解、关注的欲望而进行分享。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9. 炫耀裂变——微信年账单

炫耀裂变常见的有晒账单、晒历程等途径。

主要的目的是:用户希望通过此行为塑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形象,从而满足虚荣感。

10. 成就裂变——游戏里程碑

一般在游戏的设定里,每个里程碑的完成都会有分享诱导,在用户成就感爆棚的时候诱导其进行分享裂变。

用户的动机来源于展示自己强悍的一面,而获得荣誉感或满足攀比心理。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11. 身份认同裂变——名人名言

这类裂变与炫耀型裂变差不多,也是通过分享名人名言或观点故事等到社交平台,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感,从而塑造其个人的形象。

等等……

以上为常见的裂变类型,透过表象,细细分析后,我们发现用户的分享行为都是带着利益性质的,如果没有利益的分享,用户是不会去做的,“利益”便是分享裂变的本质动力。

对于用户来说,利益可以是有形和无形的;我们可以本质性地归纳出两种裂变的驱动模型:

1)实际利益裂变

用户通过分享后,直接获得实际利益,如:红包,物品,虚拟商品,服务。

2)虚拟利益裂变

用户分享后,不能直接获得实际利益的,但能给该用户精神慰藉或心理感觉变化,如:获得成就感,受关注,和情感共鸣等。

在虚拟利益裂变中,用户的诉求本质上只有一个——身份塑造。

剖析用户的心理:

用户转发名言,音乐,甚至评价行为等都是是为了塑造身份,从而拔升自己在群体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用户转发分享娱乐搞笑类的内容,也是为了获得群体的关注度,从而塑造出自己快乐幽默的形象……

因此,虚拟利益裂变可以总结为一句话:

一切能够凸显个人与众不同的形象,而获得其他人关注(“利益”)的事件便是虚拟利益裂变。

二、设计一款裂变产品

上述我们讲到,用户裂变的诉求点都是从利益出发,而利益又分为两种模型,一种是显性的实际利益,而另一种则是相对隐性的虚拟利益。

下面,将基于本质”利益“来探讨,如何设计出一款病毒产品,让产品自带裂变,降低推广成本?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产品传播全过程(简易)

从产品接触到传播的全过程里,起着重要因素的对象有三个,分别是:产品,种子用户和分享机制。

可以抽离出三个对象进行一一分析。

1. 产品

产品是传播的前提,没有产品就没有传播可言。

C类产品更适合做产品裂变,B类产品进行裂变的难度相对则更难一点,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1997年的hotmail当时针对的用户群体便是商务性质的,但是因为采取了免费模式(解决痛点)+一个链接“现在就获取您的Hotmail免费信箱”(利益传播),在一年达到了超千万的增长,从此打开了互联网产品病毒营销的篇章。

C类产品和B类产品的裂变有着许多的不同,但是追溯到底层,本质上也是利益驱动体的,但需求会有所变化,在这里,我们着重讲的是C类产品。

在做产品裂变之前应该先要对产品进行深入的剖析,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做裂变,要考虑以下三点产品定位的问题:

1)需不需要?(产品需求)

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需要做病毒裂变的,做裂变的前提还需要基于产品需求为出发点。

如:产品还没成型,MVP(最小可行性产品)还未能达到PMF状态,这个时候,产品的需求不是在于推广裂变,而是完善核心功能,解决痛点。

2)适不适合?(产品属性)

产品的属性是否适合进行裂变营销是一个慎重思考的问题。产品若本身就是极高端用户,当用户多了未必能够带来正面效用,甚至可能带来更大的流失率的时候,企业就不该进行裂变营销。

当今追求奢侈品牌的女士们,又有几个知道铂金包的存在?爱马仕推出该产品就是为了奠定其高贵有内在的定位,满足极高端用户以及业界对爱马仕的肯定,同时让极高端用户区别开一般消费用户,当它的大logo包包满街跑时,它始终希望自己的铂金包处于极度不知名的状态。

此外,产品是针对B类还是C类,用户群体在哪里?是否可以通过网络途径覆盖到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3)做不做到?(资源匹配问题)

病毒营销的特点是:快和猛。

成功的病毒营销会在瞬间迎来流量的爆发,而服务器、带宽、技术支持等是否能够使得产品承受住瞬间如此庞大的并发量?产品的容错机制如何等等都要结合考虑,如果产品的资源无法匹配得起如此高的并发,给到用户不爽快的体验反倒会弄巧成拙。

2. 种子用户

种子用户是经常被忽略的一个关键角色,许多产品做得非常好,裂变机制也考虑到非常到位,就是没能爆发出来,其很大的原因就是忽略了种子用户这一重大的变量因素。

《引爆点》里指出:每个产品的爆发都有一个引爆点,而这个引爆点是通过种子用户叠加出来的;当种子用户未能达到引爆点的数量,产品也就无法爆发了。

同样的,种子用户也需要考虑三点问题:

1)是什么?(用户定位)

种子用户们是什么人?什么城市?收入如何?消费如何?使用该产品的场景和习惯是怎样的?

用户画像决定了我们的投放场景、时机、诱饵(利益点)、路径;没有做过认真的分析容易使得企业投放到错误的场景之中,从而无法达到裂变的预期效果。

2)如何触达?(触达渠道

分析用户画像的其中一个作用就在于:我们知道如何触达他们。

在《流量池》这本书上便指出,要建立流量池的思维而不是流量的思维;如果流量总是在用的时候才想办法去找,那么无论在成本和时间上都是很大的付出,但建立了流量池之后,我们则可以即用即得——即在产品推出后,可以迅速低成本推广开来。

当前,建立流量池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形态:

一种是品牌池

即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与认可度,让用户对品牌有信赖,但单纯的品牌池不能做到即用即得,从产品推广时不能保证及时和到达率,触达率不佳。

第二种是论坛信息池

这类池会搭建一个供用户互相交流的平台,或是企业对用户,或是用户对用户,常见的如微博、公众号、论坛、贴吧等形式;用户较为稳定和高质量,是一种官方储流的重要法宝,缺点是需要提供源源不断的话题资讯来保持活跃度,否则会是死粉遍野的情况。

第三种是水军池

这类池也可认为是卧底池,公司的运营人员会通过伪装的微信身份混入到其竞品或相关产品、行业、兴趣等的微信群里,活跃的发言建立起信任后,会在群里以用户的身份在产品需要的时候,推广裂变产品。

水军池是一种非常好的种子用户池——群内用户都为有产品需求的目标用户,因为兴趣或交流而聚在一起,有着高活跃度,定位精准,传播快等特性,运营地好容易成为“自来水”。

在许多大公司对于一个运营人员的考量有一条就是:看你手中握住了多少高质量的微信群。

假设公司里拥有4个运营人员,平均每人手中掌握300个高质量微信群,群用户数在200人。

那么,在水军池里的种子用户就有4×300×200=240000个用户,假设转化率仅有10%,也有2.4万的用户作为种子用户——这个数字作为种子用户,对于许多小公司来说已经是非常可观了。

这种方式,也是我非常推崇的一种建立流量池的方式,无需过多的打理换来的回报却是极高的。

类似的延伸还有在抖音,社区等平台以用户的身份来发布视频,内容或活动等,底下则是自己一群的水军在评论叫好。

(参考美团外卖在抖音上的运营)

3)分享到哪里?(分享渠道)

分享是裂变最为关键的一步,分享考虑两点即可。

第一,分享的形态

分享出去的是文字?图片?H5?小程序?公众号文章?

这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分析,但建议以“轻、便”为原则最佳。

轻,可以降低开发周期和成本,迅速对市场作出反应,降低风险。

便,方便分享,用户进行分享时无压力负担,甚至是愉悦的;要点是降低分享的门槛,增加分享的利益点,减少分享的操作步骤。

H5或图片(附带二维码)这两种形式是比较推崇的形式,这两种形式可以跨越平台的局限,增加用户触达的几率——当然,多种形式结合更佳。

第二,分享的平台

理论上来说,可分享的平台覆盖越多越好,每增加多一个出口,就多一个可能性。但随着可分享平台的增加也伴随着开发工作量和管理成本的增加。因此还是需要根绝业务和用户群体来选择分享的平台。

其次,还需要了解平台的局限性,什么平台应该以怎样的形式来分享过去。如:淘宝无法分享链接到微信,于是淘宝想到了用文字形式粘贴到微信上。

微信小程序也无法直接分享到其他平台,便可以使用图片+二维码的方式打通微信信息孤岛的问题。

3. 分享机制(玩法)

分享机制是病毒营销,低成本获客的核心点,也是本编文章的重中之重!

分享机制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产品是否具备病毒基因。

分享机制必须满足这些条件:有趣的玩法使得用户愿意分享并能够从而获利。

总结成三个词便是:有趣、意愿、获利。

有趣的玩法

是打开用户对待产品接受的钥匙,用户总是对于新奇的事情抱有新鲜感;切合用户需求,推出有趣的玩法,即考虑到玩法的趣味性,也考虑到产品的感知度,与产品的契合性。

途牛曾经打造出了一个爆款营销“只要心中有沙,哪里都是马尔代夫。”这张照片想必大家都看过,趣味十足,但是背后的操刀手却鲜有人知,好好的一次营销,转化率极低。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愿意分享

则需要考虑到用户的心理层面了。结合用户的定位和场景,考虑用户是否愿意和有充足的时间为此分享。

杜蕾斯在运营上做得非常到位,但是用户却不太愿意为其产品进行分享;导致大家到目前对于杜蕾斯的认知也都是避孕套,却鲜有人知他家的情趣用品也有许多品类。

这便是用户的心理因素所驱动,本质上用户所有的分享行为都是让自己获得更多利益。

在对待杜蕾斯这种产品,用户是有需求,有痛点,且有购买意愿的,但是却因为分享杜蕾斯的产品会塑造出个人猥琐的形象(在当前的环境),导致了个人形象(虚拟利益)的损失。因此,假设杜蕾斯搞大促也不见得会有好的裂变效果。

获得利益

本质论告诉我们:人类因利益而驱动行为——分享行为也是如此。

利益分为实际利益和虚拟利益。裂变的诱饵便是让用户获得利益。必须后置获得利益,让用户进行了有效的分享行为后才给予利益补偿,这样才能保证裂变的效果和转化。

需要强调的是:用户分享出去后,新用户进来应该要给予双方的利益,否则会增加用户分享的负担,降低新用户进入的欲望。

对于在乎得失的用户,诱饵为实际利益即可。

虚拟利益,对于高端用户或情感更为丰富的群体来说则更为合适。此类型用户追求更多的是成就感,获关注等诉求。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才能爆发出更好的效果。

三、病毒营销案例

案例:连咖啡口袋咖啡馆

我们以连咖啡的“口袋咖啡馆”作为案例,分析它们是如何设计此次裂变营销的。

2018年8月1日,连咖啡上线了“口袋咖啡馆“的功能,在短短几小时便已经刷爆了朋友圈,一天开了52万家咖啡馆,堪称病毒营销的典范。根据以上对于分享的动机分析,来看看连咖啡是如何进行产品设计。

连咖啡的产品定位

产品需求:

  1. 突破空间局限性,解决用户上班喝咖啡(提神)不便利的需求

  2. 突破市场咖啡价格与品质不对称的问题,让用户喝上物美价廉的咖啡需求

经过多年的咖啡店的教育,目前一二线城市对于咖啡的接受度较高,甚至有用户产生依赖的情况,用户常在工作中犯困的时候需要咖啡进行提神,连咖啡解决的正是切切实实的痛点。

产品已经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大量订单来满足公司现阶段发展,因此需要裂变营销。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产品属性:

产品为线上下单购买,咖啡外卖到家(工作地点)

连咖啡的定位便是线上咖啡外卖,且咖啡属于快消品,产品属性非常适合于裂变营销。

连咖啡的种子用户

 

用户定位:

连咖啡的定位为都市白领,下单的场所多为办公室

触达渠道:

  1. 明星代言,通过明星自身的流量池推广到各自的粉丝
  2. 公众号推广,前身的连咖啡主打的是星巴克咖啡外卖,早已积累了许多咖啡的拥趸,公众号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流量池,通过在公众号上的大肆宣传,让其瞬间积攒满了种子用户

分享渠道:

分享渠道采用了两种形态:

1)生成小程序码店铺/咖啡产品图片

用户可以生成图店铺的图片或者自家店铺咖啡图片(均带有小程序码),保存到相册里,通过此图片,可以分享到各个平台。打破了微信信息孤岛问题。

2)直接分享小程序给微信好友

用户也可以直接简单粗暴地给微信朋友们进行店铺的分享。

首先,微信对于市场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90%,开设微信小程序,让用户能够进行内部分享,已经可以覆盖到大部分的用户了。

而为了方便拓展到其他平台,增加曝光度,其余的用户则通过图片形态在其他平台进行覆盖。

连咖啡的分享机制(关键点)

此次的病毒营销结合了用户的痛点和心理隐性需求,即给用户带来了实际的福利,又倾听了用户的内心诉求,在利益诱饵上才有了结合运用的形式,才使得这起营销如此成功。

有趣的玩法:

玩法的设定和有戏特别像,像是一个养成类游戏,趣味性非常高。

用户通过所提供的丰富插件完成自家咖啡店的装修,由于丰富的插件使得每个用户都可以极具个性地装扮自己的咖啡馆。

而且,新手卖家只能上架5款咖啡,要想卖更多的咖啡,只能通过“升级打怪”,即让其他人多购买自己的咖啡进行升级才能解锁。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愿意分享:

连咖啡这次营销成功的关键是:抓住了目标群体的内心非常隐性的需求。对于都市白领或热爱咖啡的人来说,心中都曾有一个梦——在一个不快不慢的城市,拥有一家自己个性的咖啡馆。

而连咖啡为这些用户做到了,极具个性化的插图完全满足了用户对于梦想中咖啡馆装修的设想,个人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具象地展示,毫无疑问,分享的欲望必然强烈。

本质上满足了用户期望被关注,被因为与众不同的心理诉求,从而塑造出个人美好形象。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获得利益:

  1. 店长获利:

只需要有人光顾我的店铺并完成交易,店长能获得0.1杯的成长值,凑满了1杯后,店长可以对咖啡进行对换。

  1. 客户获利:

新店开张,当天进入的用户都能够以极低的价格购买到高价的产品,让进入店铺的客户感觉到切切实实的优惠和福利。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在裂变中,应弱化分享者的利益,强调被分享者的利益,才能引导用户积极分享。

四、总结

裂变的前提:产品,市场与用户定位匹配

裂变的核心:利益吸引,玩法有趣,愿意分享

裂变的基础:种子用户,渠道覆盖,技术支持

而裂变的本质是让用户觉得有好处,好处是想对而言的,务必根绝产品,市场,用户进行具体分析。

在每一个现象的背后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驱动力,抓住本质,感受它,领悟它,从而演化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裂变手段。只有用心思考才能找到创造出更多全新的可能,学会追溯本质思考问题。

 

作者:G。,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BAT们的金融江湖 //www.f-o-p.com/107384.html Wed, 21 Nov 2018 08:20:31 +0000 //www.f-o-p.com/?p=107384

 

互联网巨头们的动向一直以来也是互联网的风向标,他们的一举一动小到牵动着小型互联网公司的心,大到牵动着整个行业。

腾讯这段时间有两个大动作,微信支付分内测和零钱通公测。

微信支付分变种于微信信用,腾讯想做一个和支付宝芝麻信用对抗的信用体系,但是很明显微信信用没有成功,现在又推出微信支付分想再次挑战芝麻信用。

而微信零钱通就是对标支付宝余额宝,2017年11月就在部分用户中内测,直到这几天才全面上线公测。

据官方介绍,用户开通零钱通后,可以将微信钱包里的资金直接用于微信支付所有场景的消费,并同时自动获取理财的收益。

从这两个功能来看,微信妥妥地又要和支付宝抢市场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去年对互联网大厂们的金融帝国布局做调研时的一些发现。

互联网领域有句话,叫做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而这几年刮过的风口貌似有点多,从打车大战到O2O大战再到共享单车大战,这风口换得是不是有点快?

结果机缘巧合下,调研过程中发现原来这些年从始至终只有一个风口,那就是被支付宝打开的互联网金融风口。

其他的什么打车大战、O2O大战、共享单车大战,全都是被这个风口吹起来的。

一、余额宝的诞生

互联网金融是前几年互联网大厂们布局的主要方向,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小米、奇虎360、网易等等,都在抢这一块的市场。

这也是个很奇怪的事,似乎一夜之间,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干起了金融的业务。

按理支付宝04年就成立了,一直做到2013年的时候都干了快十年,市场上完全没有和支付宝竞争市场的对手。微信支付、百度钱包、小米金融等在12年时是完全没有的。大家都忙着干自己的主业,腾讯做社交、百度做搜索、小米做手机,大家在各自的领域里专注。

互联网金融这件事,在2013年之前,更像是一个功能,不是不做,而是有没有必要专注做的问题。

因此,支付宝虽然2004年就上线了,但却并没有引起一场让巨头们厮杀的战役。支付功能对做电商的阿里来说是必须有的基础服务,但对做社交的腾讯和做搜索的百度来说却显然不是。而当时主打3C的京东,靠着货到付款功能,成功地避免了支付功能缺失带来的不便。

到2010年,阿里小贷成立了,推出了专门针对B端电商卖家的小额贷款。至此,支付宝在支付功能的基础上,有了属于自己的金融业务。然而这也并没有引起外界太大的注意,只是被视为中小电商卖家的福音。

一切似乎都很和谐,BAT依然在各自的领域里称王,互不干涉,完全没有开战的理由。

直到一款产品的横空出世——余额宝。

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上线当日7日年化收益6.3%,随时存取。上线6天后突破了5000万的申购。

此举一夜之间登上各大头条,金融业哗然。

最先感受到威胁的是银行业,举个例子:

假如有100个人,每个人手里差不多都有一万块钱的闲钱,因为平时可能要用,大家都存银行活期,只能拿活期的利息。

这时候有个聪明人,把所有人手里的钱集中在一起,一共100万,他拿出其中90万去存定期,剩下10万仍然存活期。

因为大家虽然都会要用钱,但实际上不会每天都用,用的额度也不尽相同,假如每年只有10%的人会急需用钱,那实际上10万块钱就满足了100个人这一年取用的需要。

一年之后,90万定期就会产生定期的收益,把定期收益分给100个人。

于是,大家都得到了接近于定期存款的收益。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活期存款从银行流出,进入了余额宝,再由余额宝以大额存单的形式存回银行拿到高息。这些功能,其实普通的货币基金也有,但为什么余额宝会让银行睡不着觉。

因为余额宝的用户增长真的太快了,上线后的第18天,余额宝资金规模到达了66亿元。8个月后,余额宝资金规模突破4000亿元。

淘宝+支付宝的10年用户沉淀,一夜之间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

这些原本在线下银行体系中不被优待、没有议价能力的小微用户,通过余额宝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然大物。银行失去了天然的垄断屏障,必须支付比之前更高的利息才能让资金重新回到银行。

就像马云所说,支付宝要让银行睡不着觉。

这一仗,支付宝一举成名,正式成为了一个独立角色,不再仅仅只是属于淘宝体系的辅助系统,开始具备了支付、小贷、理财功能的支付宝朝着金融超市的方向大举进军。一个新的独角兽——蚂蚁金服诞生。

二、微信红包的意外

互联网界沸腾了,通过余额宝,他们看到了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巨大想象力。

互联网天然地拥有跨地域跨人群的服务海量用户的能力,就像马云曾对沃尔玛说的:“沃尔玛如果要增加1万的新客户,需要建新的商场、新的仓库、新的员工,很多的配套。但对于阿里来说,只需要增加两个服务器。”

金融业同样,银行想要覆盖更多的客户,需要更多的网点,更多的员工,更多的ATM机,每一样都是成本。而互联网企业,只需要在自己的APP里上线这个功能,就可以触达自己的所有用户,唯一需要增加的是服务器。

当阿里为众人打开了这样一个新风口后,无数的互联网公司都纷纷开始金融化。其中,与阿里同样沉淀了海量用户的腾讯,加速抵达战场,开启了与阿里之间旷日持久的支付之战。

2013年8月5日,微信5.0上线,微信支付功能推出,可以绑定银行卡。

微信支付诞生了,然而开局却并不顺利。微信5.0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用户没有理由绑定银行卡。对于用户而言,微信只是一个免费的短信工具,只有信息的交互,没有钱的交互。金钱并没有理由在微信上流通。

没有金钱的流通,自然也不会有绑定银行卡的需求,更没有使用微信支付的需求。这似乎是一个死局,不绑定银行卡就没钱,没钱就没有流通,没有流通大家就没有理由绑定银行卡,不绑定银行卡微信支付就是一个空架子。

那么,在今天已经覆盖了我们生活中大部分支付需求的微信支付,在当时又是如何度过了这个难关呢?

从微信6.0开始说起。

微信5.0中,微信支付功能虽然上线,使用率却很低。2013年第三方统计显示,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占有率76%,腾讯财付通只有3.3%。这个差距,是支付宝用十年时间奠定的,不止腾讯,百度、京东、网易、小米等大厂,虽然都在抢滩互联网金融风口,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培养出用户的使用习惯。

对用户来说,我用微信QQ发发信息,用百度搜搜东西,用网易看看新闻发发邮件,我为什么要在你们的平台上有钱的流通?支付宝已经很好用了,并且还有一堆的银行APP,实在没有理由再添加其他的支付工具了。

支付宝靠时间与用户习惯,建立起了一条长长的护城河。

面对此,京东放弃了支付板块,上线了京东白条,从消费金融开始入手。小米拿下了各类经纪牌照,转型为金融渠道。而腾讯呢?却靠着微信6.0中迭代出的一个小应用——微信红包,改变了支付战局。

微信红包是微信支付团队里的一个小团队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做的一个小项目,没有任何申报,利用手边的资源直接就做了。

这一个小团队,被当时微信支付的总经理吴毅称为一群小孩,他回忆微信红包出现时的场景说,他当时在自己的办公室坐着,觉得外面突然特别吵,一帮人在那里又喊又叫地闹腾,他就推门出去说:“你们在干什么?怎么这么吵啊?上班呢!” 这些小孩就说,“我们做了一个发红包的小应用,特别好玩,你要不要试一试?”

一个是点对点红包,一个是拼手气红包,当时是作为一个插件安装在微信里,大家开始测试,这时候就有人顺手把一个红包丢到了腾讯的一个大群里。

于是,一个从根本上改变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战局的产品,就这样发布了。而在此之前,腾讯内部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产品。

2014年1月26日,腾讯财付通微信公众账号推出了“新年红包”,用户只要关注账号就可以向好友发送或领取红包。

一夜之间,微信红包以病毒式传播的模式在社交网络中蔓延开来。春节期间,达到了458万用户参与,收发红包数量达1600万个。

在红包的催化下,微信绑卡量呈指数级增长,因为收到红包的用户,很多会选择提现,自然就会触发银行卡绑定行为。

就这样,微信红包的出现,打破了微信5.0的死局。从一个点开始,依托着微信社交网络,完成了微信支付的冷启动

对比支付宝,在2013年12月时,支付宝宣布拥有了3亿实名认证用户。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用户数差距,显然还很大。然而微信已经找到了方向,靠微信红包,微信支付7个月时间就拥有了485万用户。

这样的利器,当然要放大使用。

2015年2月9日,微信放出大招——春晚红包

2015年春节期间,微信联合各类商家推出“春节摇红包”活动,金额超过5亿的现金红包。活动在除夕当晚进入高潮,伴随着春晚主持人口播详细的互动引导后,用户点击微信“发现—摇一摇”进入即可参与“摇红包”。同时,每个抢到红包的用户,还可额外领取多个“红包”分享给好友领取,让大家共同讨个好彩头

于是,通过春晚这个中国最强节日,无数人坐在电视机前,跟随着主持人的声音,疯狂的摇晃着自己的手机。

春晚过后,微信支付完成了从400万用户到1亿用户的增长。而支付宝积累一亿用户用了多久呢?大概是8年,而微信支付只用了一天。

微信红包的崛起,被马云称之为“偷袭珍珠港”。

至此,微信支付从支付宝的追赶者变成了支付宝的对手,阿里与腾讯的支付之战彻底打响。

三、吹起无数风口的支付战

春节红包是微信支付崛起的开端,它不仅让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市场中攻城略地,也奠定了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业务的一席之位,同时也代表移动支付市场从电商主导的时代开始向以社交为主导的时代转变。

对此,马云发表内部讲话,“以前,我们对别人、别的行业呼吁’天变了’,今天我们发现自己头顶上的天也变了……我们绝对不能轻视这瞬息万变的时代,很有可能是由于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的疏忽和不求进步,让2013年成了我们最后一个好年。”

支付宝的反扑正式开始。

第一局,春晚红包战

2016年阿里砸了2.69亿拿下了猴年春晚的合作资格,推支付宝红包。支付宝抢到了春晚这张王牌,靠春晚崛起的微信红包在2016年则只能无奈转战其它战场。

那么春晚红包之战,阿里算赢了吗?梁宁对猴年支付宝红包是这么总结的:

支付宝红包怎么做的?它设计了一个玩法“集齐五福,分两亿现金”。大家肯定也有印象,一堆人都集齐了四福,就差最后一张敬业福。

我们来盘点数字,支付宝一共发出了82万张敬业福。而所有用户里,集齐五福的有多少呢?79万。

这样一听没什么概念。我们再扔两个数据出来,参加这个活动的用户有多少呢?最少不可能少于2000万用户,而活动当年支付宝的总用户是多少呢?四亿用户。

互联网领域讲究用户的爽点与痛点,什么叫爽,就是被满足。被满足的感觉就是爽,不被满足就是不爽。用户满怀期待,努力了半天去集福,集齐了四个,最后一个没集着,肯定不爽。

2016年支付宝红包的不爽率有多高?支付宝花了2.69亿去打广告,79万人中奖。如果有2000万用户参与支付宝抢红包的话,那么96%的人是不爽的。如果支付宝四亿用户都去参与了抢红包,那么99.8%的人都是不爽的。

花2.69亿让90%多的用户不爽,这就是支付宝红包最终战果。

最终,在之后几年的春晚红包战中,再也没有哪个产品成功复制微信红包的战绩,春晚红包与其他所有营销手段一样,越用效果越差,因为用户已经不愿意在参与这种让他们感觉无聊的互动了。

第一局,春晚红包大战:微信支付VS支付宝,微信赢。

第二局,滴滴快的打车补贴大战

滴滴快的的打车补贴战开始时间,其实是早于春晚红包战的。

2013年04月,快的获得阿里巴巴、经纬创投1千万美金的A轮融资;2013年8月,快的打车接入支付宝。

2013年04月,滴滴获得B轮腾讯融资1500万美金,2014年1月04日,滴滴打车接入微信支付,1月10日,嘀嘀宣布使用微信支付,乘客车费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

10天后,快的和支付宝接招,宣布与滴滴相同的补贴措施。此后,双方更是携各自“干爹”腾讯和阿里疯狂砸钱。

一直到2014年5月17日滴滴快的同时宣布取消乘客补贴。滴滴称已经补贴了14亿元;快的也称补贴超过10亿元。

这场大战开始的猝不及防、毫无征兆,战火却一夜之间烧遍全国。短短几个月时间,双方直接烧掉了24亿,这让没有巨头资本支持的其他所有打车玩家瞬间出局,只剩下嘀嘀和快的。

到了2015年2月14日,滴滴与快的宣布战略合并,打车大战终结。

这一场战争开始得快,结束得快,甚至烧钱也烧得很快。这就变成了当年许多投资人复盘的案例,为什么这个风口起来的这么快,结束的也这么快?

最终对这场战斗的复盘,最接近核心的结论是——这其实是移动支付市场上腾讯与阿里巴巴的战争,在腾讯与阿里巴巴的支持下,这场移动支付的“启蒙”战争,以线下支付为场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投资人看来,这一场战争的开始,本来就不是由这个行业自己带起来的,是腾讯和阿里为了争夺移动支付市场而带动的。

这是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第一场大战,在线下场景中实现移动支付需求的激发,他们通过补贴大战,共同完成了教育用户的使命。

如果不是有微信红包这个意外产物,在打车大战结束时,微信支付的用户增长,其实是与支付宝齐平的。毕竟对于靠补贴烧出来的用户来说,同时拿两家的补贴显然更为划算不是么。

第二局,打车补贴大战:微信支付VS支付宝,平手。

第三局,O2O大战

O2O的定义,一直很模糊,如果非要形容,大概就是将所有线下业务,搬到线上。这是当年提到比较多的一个定义。

2015年,阿里联合蚂蚁金服斥资60亿复活了口碑,百度旗下的百度外卖也独立发展开放融资,腾讯连续投资了美团、58。同时,总计有94家公司于BAT等巨头发生资本关系,其中O2O领域的公司数量最多。

一时间,行业风口论形成,大量资本疯狂涌入O2O,由此引发了持续一年之久的O2O投资和创业热潮。

由于资本的关注,加之进入门槛低,引来大批创业者涌入这一领域,与此同时O2O开始了野蛮生长。一时间餐饮、汽车、家教、美妆、洗染、家政等,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出现了O2O。

为了快速拓展市场,初创的O2O大多选择“烧钱”的方式对用户进行补贴。2015年O2O的火热,也着实让中国的消费者享受到不少实惠。上门O2O烧饭饭为了快速吸引用户,仅需花几块钱就可以吃到星级厨师烧的菜;票务O2O推广业务时,用户只需8.8元就能看一场好莱坞大片。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到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与滴滴快的打车大战时相同的烧钱与疯狂。

而最终,与打车大战相同,风口来得快去得也快,半年后,O2O退烧,风口论不再,泡沫破灭后只剩下一地鸡毛,O2O行业甚至一度被投资人冠上了骗子的称号。

从整个结果来看,所谓的O2O,不过是将所有线下场景,全都植入移动支付需求的一种总称,它的疯狂完全不是由用户需求推动的。而是作为BAT支付战的战略布局,背负着完成渗入线下全场景的使命,被巨量资本吹起来的风口。

当风停下时,整个O2O大战最终留下的,是如今我们随处可见的二维码支付和手机外卖。

整个大战BAT全部参与,然而百度明显掉队。曾经的外卖三巨头,百度外卖已死,美团外卖归腾讯、饿了么归阿里。门店里随处可见的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二维码相依相随。

这一局:百度输,阿里、腾讯平手。

第四局,共享单车大战

开局就是双寡头格局,腾讯投摩拜,阿里转头投了ofo。

经历过O2O洗礼的创投圈,这次清醒了很多,一开始就不看好共享经济,也看得很明白,共享经济就是噱头,真正打得是高频出行场景。

然而不管多不看好,16年的科技圈新闻基本被共享经济承包了,摩拜、ofo的融资消息天天刷屏,甚至进军海外。最终哄得各路资本蠢蠢欲动,以至于后面出现了优拜、小鸣、小蓝、町町等等共享单车项目。

这一次,游戏结束得比O2O还要惨烈。

还是同样的开场方式,摩拜和ofo大笔融资,同样补贴大战获得了大批用户。

其它单车项目也纷纷效仿,先融资、先烧钱,未来再谈盈利。

但所有人都没能活到未来。

长期的烧钱,让摩拜和ofo的资金链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

2017年两家公司拿融资拿到手软的时候,就先后爆出了“欠薪”“挪用用户押金”等新闻。等到17年4月美团宣布收购摩拜,有媒体报道称,摩拜债务总额合计超过10亿美元,现有股东已放弃继续支持,也没有新的资本再愿意入场。

紧接着5月,一名对ofo财务情况比较了解的业内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称,ofo对供应商欠款12亿元左右,城市运维欠款近3亿元,合计欠款15亿元,但账面可动用现金不足5亿元。

摩拜、ofo过得不太如意,但毕竟还有腾讯、阿里护盘。

而跟随其后涌入共享单车领域的其他人,则不那么好过了,町町单车被爆出非法集资,创始人被抓;悟空单车资金链断裂,丢车率高达90%;小蓝单车被滴滴买下,车是滴滴的,欠款还是小蓝的。

再一次应验了打车大战和O2O大战的轮回,风口过后,一地鸡毛。

这一局,阿里与腾讯依旧得到了他们交给共享单车的任务回报——高频支付场景+出行数据。

四、新战局的开启

复盘了互联网金融风口的形成和抢占高频支付场景过程中被巨头带起的无数浪花,其实是件蛮有意思的事情。再看看前面我们提到的微信支付分内测和零钱通公测,不难看出,微信与支付宝之间的战役还远没结束,这中间我们甚至省略了一些像支付宝意图搞社交的事情。

巨头们的战役远比想象的要威力巨大,它们的战略需求可以一夜之间吹起一个行业。而当它们离场,一切又瞬间幻灭。

不论如何,双寡头格局已经形成,接下来巨头们又会掀起哪些风浪,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闪电财团,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闪电财团(ID:Echo-Mirror)

]]>
青瓜早报:易到下跪高管再度回应饭局视频;万达减债2158亿元,境外地产员工不足10人 //www.f-o-p.com/106813.html Mon, 19 Nov 2018 01:18:23 +0000 //www.f-o-p.com/?p=106813

 

早安,朋友们,一起来看今天的早报

一、头条:俞敏洪致歉:本意为女性对社会国家有极重要影响

1.俞敏洪朋友圈致歉:本意认为女性对社会国家有极重要影响

昨日晚间,俞敏洪通过微博对自己当日在某论坛上的不当言论道歉,称由于没有表达好,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误解,想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一个国家的女性的水平,就代表了国家的水平女人强则男人强,则国家强。

二、国内新闻

2.易到下跪高管吕艺再度回应饭局:巩总,错了就应该要道歉。”

11月18日下午吕艺发布公告再度回应此前易到对饭局视频的声明。吕艺在回应中表示,从“逼跪”视屏上看巩振兵有语音、有动作,用一个正常人的分析能力都可以分辨其是否被“构陷”。同时称,视频是应巩振兵要求拍摄的,并要求发到公司高管群里(30~40人)。

对于易到在此前公告中提及的”赔偿“一事,吕艺表示,公告中提到赔偿之事子虚乌有。吕艺还在公告最后喊话巩振兵:从我认识你到现在你始终是高傲地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没错都是对的,CEO只是个称呼,你本质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这是我的诚恳:“巩总,错了就应该要道歉。”以下为吕艺回应全文:

3.五星级酒店卫生视频曝光者“花总”的个人信息遭两家酒店泄露,已委托代理律师维权

11月14日晚,微博大V@花总丢了金箍棒(简称花总)在微博发布视频,曝光了众多五星级酒店存在卫生问题。11月17日花总告诉记者,他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并且在洲际酒店集团(IHG)和贵阳希尔顿花园酒店微信群中疯传。目前,花总已经委托了代理律师希望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4.山东一酒店让保洁员配记录仪,清洁过程全记录

近日,有网友曝光入住的近20家五星级酒店的卫生乱象,引起社会关注。山东一酒店给出一监督方案:让保洁员佩戴记录仪上班,并公开清洁全过程。保洁员称,刚开始有压力也有抵触,但这既能让客人放心,也给她们提供了保护。

5.万达减债2158亿元,境外地产员工不足10人

记者从权威渠道获得万达集团旗下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两年财务报告。报告显示:万达商管在15个月时间内减掉了2158亿元负债,较2017年6月底总债务减少了约三分之一。万达负债率降到了60%以下,公司海外项目只余芝加哥和洛杉矶项目公司,截至目前,境外地产员工只余不足10名中、外籍员工。(财新)

6.罗永浩被指无法支付员工工资,锤子科技回应:危机是有,但请给时间

 

近日,有消息称,锤子科技陷入资金荒,资金链极度紧张以至于不够支付员工工资,并称锤子科技实际已开启全公司裁员计划,最终只留下40%的人员。对此,锤子科技方面表示:“公司的确有危机,但请给锤子时间。”

@ 咖啡人生:有句话怎么说,时间就是金钱!老罗这是开口要钱了!

@千里草:只顾讲情怀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手机好用,否则,消费者不会买帐。

@ 媚雪:一个老是在微博上晒日本人强大想当日本人的人,罗太君,你就不能学学华为,首先明确自己爱祖国!

7.传京东推出社交电商新项目——享橙,对标拼多多

11月初朋友圈开始流传着电商导购平台“享橙”的消息,该平台宣称是京东官方指定的社交电商项目。一位京东内部人士透露,享橙是京东商城时尚事业群推出的一个新项目,现在刚开始做,推广的力度还不大,在他看来,享橙项目有对标拼多多的意味。一位京东员工表示,他身边的京东员工也在朋友圈转发推广这个项目,但他并不清楚享橙所属公司速云和京东的具体关系。(亿邦动力)

8.盒马店员更换生鲜日期标签,盒马回应:管理存漏洞

 

有上海消费者爆料,自己在盒马鲜生上海大宁店购买胡萝卜时,发现工作人员将前几日的标签撕下,换上了当日的标签。对此,盒马鲜生回应称,11月18日起盒马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门店自查,杜绝类似情况发生。即使包装破损需要重新包,也应当保留原标签。此事暴露了公司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应当由管理团队而不是一线员工承担责任,取消了对当事员工的处罚。(北京商报)

9.张一鸣不用自家产品?官方否认:是重度用户

11月17日有自媒体称,由于与自家产品的用户群定位不符合,字节跳动CEO张一鸣不是自家产品头条和抖音的用户。字节跳动副总裁李亮在个人微头条对此进行辟谣,他表示,“张一鸣是信息的重度获取者,也是抖音头条内容消费的重度用户。”

10.联想回应国外价格比国内便宜:国内外服务有差别

日前,联想因国内外售价差问题引发热议。联想方面回复记者表示,“联想产品的国内售价高于国外”这一说法并不准确,经统计,在中国销售的ThinkPad主流售卖机型中的绝大多数,在非促销节点售价等同或低于美国价格。一些误解可能来源于把国内售价与海外不含税且不含软硬件的价格相对比。同时,联想在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产品规划策略和销售政策。(北京青年报)

11.外卖速食包陷罗生门:企业反指爆料视频为剪辑拼凑 系恶意诽谤

11月16日,梨视频爆料安徽杠岗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杠岗香”)的食品加工车间内,存在着肉制品过期、牛肉里注射大豆蛋白等现象。外卖平台上18-25元不等的菜肉盖浇饭竟然出自3-5块钱的“速食包”,甚至生产条件、食材原料品质都可能难以保障。当天,杠岗香回应称视频所反映的情况不属实,视频存在被修剪处理的嫌疑。

 

对此,饿了么表示,目前发现的有使用该品牌产品的商家已全部下线,并将第一时间主动向食药监部门报告,全力配合相关后续调查。美团外卖回应道,美团外卖已立即成立专项小组调查处理,对于已发现使用该公司产品的商户,已第一时间下线整改;并坚决配合食药监管部门调查处理;并且将督促所有商户立刻检查原材料来源,发现该公司产品立即停止使用。

12.董明珠、魏银仓决裂,格力内部人士称接手后发现漏洞百出

 

日前,格力电器内部人士透露:“董总(董明珠)进入银隆后,发现银隆在财务、制度上漏洞百出,经营机制也非常不完善。格力高层进驻银隆后,不断发现问题,很多账款都有问题,最终在供应商等方面进行了严格限制。”不过他表示,目前该事件还仅限于银隆,对格力电器的经营并没有较大影响。(证券日报)

13.京东套路:私自取消已付款订单,卖家哭诉求放弃优惠

11月1日用户抢到满200减188券下单两件商品,随后商家表示是失误,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希望他能自行退款。对此京东回复称,此商家操作失误,目前已破产,因此要求消费者自行取消订单。此时,另一商家也以相同说辞求其取消订单。

14.邻家便利店关停168家门店,物美接盘近半数

近日,一些原邻家便利店已变为多点便利店。多点公众微信公号上的信息显示,物美便利店总经理董岗担任董事长、法定代表人,邻家原CEO王磊担任经理。

一位原邻家店长称,邻家团队的中高层,即店长级别以上的人基本都原职原薪迁到了多点便利店体系中,原来的邻家便利店店长还运营原来的店。物美集团内部人士表示:物美把邻家便利店接过来后,会在原址重新开张,还做便利店业务,并让其独立运作。但多点Dmall合伙人刘桂海表示,从邻家接手过来的70多家门店并不一定都会开成多点便利店。

 

15.德邦股份:员工持股计划已买入逾2200万元股份

德邦股份(603056)11月18日晚间公告,截止公告日,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已通过“中信证券-德邦股份1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在二级市场累计买入公司股票119.61万股,占总股本的0.12%,成交均价为18.61元/股,成交金额约为2225.38万元。(e公司)

16.程炳皓回应真假开心网之争:不正当竞争违法成本过低

近日王峰对话陈一舟涉及到当年的真假开心网之争。开心网创始人兼原CEO程炳皓表示,“假开心网”运营实体千橡集团构成不正当竞争,希望这种手段仅此一例,以后不会再有。他也表示,陈一舟所谓“程炳皓会恨我”,其实谈不上。

17.2018年上半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破千亿

近日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发布《生鲜电商发展趋势报告》,该报告显示,从2012年至2016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从40亿元增至950亿元。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391.3亿元,首度破千亿元,同比增长59.7%。2018上半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为1051.6亿元。(亿邦动力网)

18.海航科技超8成员工降薪20%,或与易建科技合并

海航科技于近日调整绩效考核办法,在一个考核周期内,仅约15%的员工可拿到全部月度绩效工资,其余约85%员工绩效工资为零。海航科技过往的绩效占工资的20%,此次调整相当于有约85%的员工被降薪20%。消息人士透露,海航科技正在与海航集团旗下另一科技公司“易建科技”商谈人员划转,海航科技或并入易建科技。(财联社)

 

19.北京市版权局规范软件应用市场,百度等10余家企业签署声明

北京市版权局日前召开“剑网2018”工作会议。百度手机助手豌豆荚360手机助手等10余家应用市场行业单位代表,新浪微博快手、抖音、爱奇艺、中文在线、掌阅、知乎等20余家重点网络企业和平台经营单位代表5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百度手机助手、豌豆荚等10余家应用商店签署了《关于规范应用市场版权秩序的共同声明》(人民网)

三、国际新闻

20.美议员联名致信扎克伯格,要求其解释“黑公关”事件

 

据CNBC报道,Facebook日前被媒体曝光雇佣公关公司抹黑其批评者。数位美国参议员近日联名致信该公司掌门人扎克伯格,要求其对此做出解释。“最近有报道指出,贵公司利用公关公司报复你们的批评者,或者是散布有关他们的煽动性信息,我们对此深感关切,”这封信写道,“官员和普通民众都在质疑,Facebook是否能够监管自己的行为。”(凤凰科技)

21.库克:科技行业“不可避免”面临监管

 

在周日的一次采访中,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称,在发生一系列丑闻之后,科技行业“不可避免”面临新的监管。在竞争对手Facebook面临的政治压力日渐加剧之际,苹果再次加入这场辩论。库克表示,“自由市场没有起到作用”,政客们将介入。(FT中文网)

22.首富贝索斯豪宅户型图曝光:25个浴室,装修耗资1200万美元

在2016年,贝索斯斥资2300万美元现金在华盛顿特区的卡洛拉马小区购买了一栋豪宅。这个豪宅距离亚马逊的新总部所在地不到6英里(约合10公里)。目前,贝索斯据说正耗资1200万美元重新装修这栋豪宅。这栋豪宅的前面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纺织品博物馆。豪宅由两个独立的建筑组成,拥有大约2.7万平方英尺(约2500平米)的生活空间和宽敞的后院。贝索斯豪宅的装修计划在2017年9月就得到政府批准,目前正在实施当中。下面是这个豪宅的建筑平面图。

23.Facebook周会开会:扎克伯格情绪激动,表示要解雇泄密员工

 

纽约时报》近日发布调查报道,称Facebook对俄罗斯的“影响力渗透”应对不当,导致该公司遭受大量批评。周五下午,公司CEO扎克伯格与员工开会,为Facebook做了辩护,称《纽约时报》讲的一些东西“根本不是真的”。扎克伯格在会议上情绪有些激动,他说Facebook试图“掩盖一切”的说法大错特错,他还骂了句脏话。(腾讯科技

24.英国零售企业陷入倒闭潮,每天14家商店歇业

 

据欧联通讯社报道,日前,英国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发布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称,英国零售业实体店正在面临着近5年来的最艰难时刻。2018年上半年,英国已经有超过2700家零售商店宣布倒闭,平均每天达到了14家。目前英国大约有200个购物中心出现经营困难,随时都具有倒闭的可能性。(中新网)

25.不止是双折叠,三星或将打造三折叠手机

据外媒报道,虽然三星没有正式发布它的双折叠手机,但它却已经在想着下一步–推出一款三折叠手机。根据相关专利文件了解到,这个设计将实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屏紧凑形式,但很显然这会让设备变得相当得厚。(cnBeta)

26.可口可乐在墨西哥被控商业诈骗,遭索赔3.45亿美元

媒体报道,一名墨西哥企业家在墨西哥联邦和地方法院对可口可乐公司提起指控,控诉对方实施商业诈骗,窃取饮料配方,并索赔3.45亿美元。(新京报)

今日思想

我们倒是都自卑过,因为长相,因为穷!所以,不要认为你一无所有,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是上帝帮你倒空了垃圾,让你装进去对你有用的东西。此时,你离那个人生腾飞点已经很近了!

——俞敏洪

 

作者:静静,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i黑马

]]>
青瓜早报:红黄蓝教育昨日暴跌57%;乐视被催债近20亿…… //www.f-o-p.com/106638.html Fri, 16 Nov 2018 01:26:58 +0000 //www.f-o-p.com/?p=106638

 

早安,朋友们,一起来看今天的早报

一、头条:五星酒店“卫生门”后续:10家酒店已道歉

1.五星酒店“卫生门”后续:10家道歉,最贵4家仍未回应

在微博网名“花总丢了金箍棒”的博主11月14日发布一段名为《杯子的秘密》的视频,质疑国内顶级高端酒店的卫生乱象事件后,截至11月15日晚,涉事的14家顶级高端酒店中,已有10家酒店通过官方微博等形式向公众道歉并承诺整改。但上海宝格丽酒店、北京颐和安缦酒店、北京王府半岛酒店和上海璞丽酒店4家酒店尚未作出回应。

大多数酒店表示视频内容无法代表日常营运和服务标准。相关客房服务员已接受过培训,但在实际操作中未能遵照清洁标准进行。酒店将再次对客房员工进行培训,酒店将强化客房抽查规定,保证每次检查严谨到位。

文化和旅游部对此事件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其所在的上海、北京、福建、江西、贵州等五省市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要举一反三,高度重视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工作,引导企业诚信经营、规范经营,对严重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2.国内首个共享住宿规范出台 卫生服务标准等提出具体规范

 

11月15日,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正式发布了《共享住宿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成为我国共享住宿领域首个标准性文件。该文件针对目前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例如城市民宿社区关系、入住身份核实登记、房源信息审核机制、卫生服务标准、用户信息保护体系、黑名单共享机制、智能安全设备的使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规范。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未来共享住宿的发展,很多细则有望进一步细化,而民宿监管的空白距填满也不远了。

二、国内新闻

3.国务院发布禁止幼儿园上市文件,红黄蓝教育暴跌57%

周四美股收盘,中概股普遍收涨。但教育类普遍遭遇重创,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红黄蓝教育昨日暴跌暴跌57%,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意见要求,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在美股市场,不止红黄蓝,博实乐跌幅扩大近29%。 红黄蓝今日发布声明称,坚决支持该文件的颁布实施。

4.ofo被多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涉及金额5360万

近期,ofo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被发现已经被多个法院列为被执行人,立案时间范围从2018年08月31日至11月12日,梳理发现,被列入被执行人的信息多达20条,涉及执行标的超5360万元。据此前界面新闻获取的一份ofo大概半年前的负债表显示,ofo当时整体负债为64.96亿元,包括用户押金为36.50亿元,供应链为10.20亿元。(界面)

5.阿里系回应“相互保”遭约谈:积极做汇报,目前运行正常

 

自从互联网公司推出“相互保”类似产品以来,监管部门收到多家传统保险公司投诉电话,阿里“相互保险”据传在监管的约谈对象之中。对此,阿里系公司信美相互回应称,公司积极向监管进行汇报,目前相互保运行正常。记者了解到,保险监管部门对这种新模式创新保持高度关注,正在对此进行调研,尚未给出明确的监管意见。

6.腾讯健康系统上线“账号时长共享”新功能 开启人脸识别二次测试

为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11月15日起,以北京地区为起点,腾讯将在《王者荣耀》中启用“账号时长共享”的新功能;同时,以《王者荣耀》为试点,人脸识别验证的二次抽样测试也于今天从北京开始启动。一个未成年人在《王者荣耀》上最多两个号,一个微信,一个QQ。同时,不管TA是用微信还是QQ登陆《王者荣耀》,或者两个账号都用,游戏总时长最多也不超过2个小时,12周岁以下的最多不超过1个小时。

7.陈一舟:出售人人网不痛苦,社交里腾讯是无冕之王

 

陈一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好像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两次创业都是社交和社区的方向,每次都是把网站给卖了。第一次是确实没钱了,当时确实心情很复杂。这次的话,这个痛苦已经过了。因为过去几年我们转型了,大势看得很清楚,社交里面腾讯是无冕之王,实名制的社区去和微信竞争,没有一家做成了。”他表示,相比年轻创业者,老江湖更适合做产业互联网。(腾讯科技

8.京东互保“下架,众惠相互回应”:仅为灰度测试

 

京东金融与众惠相互共同推出的“京东互保” 上线仅一天,悄然下架。针对下架传闻,众惠相互回应,京东互保于11月13日灰度上线测试,产品链接被部分用户转发并申请购买。京东配合众惠相互,将对京东互保进行用户体验升级后再择期推出。已购买成功的用户保单不受影响。(腾讯)

9.美团回应“关停分时租赁业务”:业务调整需要

 

近日,美团关停了已经运营近一年的分时租赁业务。一名知情人士称,美团之所以关掉这个业务,主要是因为,“商业模式无法跑通,也很难实现盈利”。对此,记者求证,得到回复是,因业务调整需要,美团租车将不再在四川郫县提供服务,停止分时租赁试点运营,针对APP中的用户账户余额已安排退还,充分保障用户的利益。

10.摩拜单车宣布与奢侈品牌路易威登达成合作

 

摩拜单车15日宣布,与奢侈品牌路易威登达成合作:上海的摩拜用户在打开摩拜APP时,会收到来自路易威登展览的邀请,这是11月16日路易威登《飞行、航行、旅行》展览首次在中国亮相的宣传海报,同时摩拜单车APP界面中的车辆元素也更改为路易威登此次展览的主题视觉,向用户宣传展览信息。

11.小米正在与美图公司就手机相关业务洽谈

 

手机与投资业界小范围流传称,小米在洽购美图公司手机业务相关资产。从重要知情人士处获悉,此次并非涉及并购,双方确实正在进行沟通,对于合作的前提,一位接近美图手机管理层的人士评价说,影像技术专利可能是这项合作中的关键。对此,记者向小米和美图公司分别求证,小米官方不予置评,美图则予以否认。

12.腾讯应用宝发声明:不存在被检测为恶意应用以及被下架的情况

针对有媒体报道豌豆荚应用宝应用市场被下架的传言,腾讯应用宝发布《关于应用宝被下架的不实报道的声明》,声明中指出:“报道中声称的‘应用宝被检测为恶意应用并下架’不属实,真实情况为应用宝团队配合相关部门,下架了恶意应用37个,而应用宝不存在被检测为恶意应用以及被下架的情况。”

13.腾讯张军:做一个小程序不要有投机心理,真正有价值的应用才是王道

腾讯公关总监张军昨晚在微博表示:“最近关于小程序的讨论又热闹起来,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可以更清晰地发现,什么样的小程序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坏事是,泥沙俱下,以为做一个小程序就能火的投机心理又来了。后者其实特别令我们担忧。去掉浮躁,踏实做对用户真正有价值的应用,才是正道。”

14.阿里追投宝宝树,保证宝宝树上市前后持股比例一致

 

宝宝树获战略股东阿里巴巴追加投资已完成。阿里巴巴已经通过内部程序执行反摊薄权,下单约绿鞋前发行规模的9.9%,认购金额约2160万至2800万美金,保持全球发售后在宝宝树的近一成的持股比例。

15.子弹短信最新版本将新增话题广场

昨日消息,子弹短信 Android & iOS 最新版本发布,两个版本共同新增了话题广场,支持发布特定主题的动态,并支持给自己发送消息(通讯录中新增同名联系人), 另外,群主与管理员可拒绝加入群聊申请。而 Android更新后支持清除聊天产生的缓存文件。

16.美团2018年日均订单超2000万,市场份额增至59.1%

 

美团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罗戈研究院,在北京共同发布《2018年中国即时配送行业发展报告》。美团外卖配送事业部总经理魏巍在会上表示,美团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31.7%增至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59.1%,每天有超过50万骑手小哥奔波在大街小巷,日均订单量突破2100万。

17.58同城第三季度净利润1.056亿美元 同比增105.6%

据外媒报道,58同城周三发布了该公司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58同城第三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36.268亿元(约合5.272亿美元),同比增长33.2%;归属58同城的净利润为人民币7.262亿元(约合1.056亿美元),同比增长105.6%。

18.南航正式宣布退出天合联盟:2019年1月1日起不再续签

11月15日,中国南方航空发布公告称,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和顺应全球航空运输业合作模式的新趋势,决定自2019年1月1日起不再续签天合联盟协议,2019年内完成各项过渡工作。天合联盟和南航同意,在2019年期间确保所有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能够得到妥善过渡。天合联盟表示尊重南航的决定,这反映出正在发生变化的航空运输业的现状,以及正在演变中的世界航空联盟发展的态势。

19.乐视网:无法按时偿贷款及利息共19.14亿元

 

乐视网公告称:截止2018年11月15日,公司无法按时偿还北京中泰创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贷款及利息共19.14亿元。公告称,公司目前经营困难,现金流紧张,短期无法获得现金支持。

20.豌豆荚澄清被下架传闻:为配合相关部门下架违规应用

11月15日,有媒体报道相关部门检测并通知下架了90个恶意App,其中包括豌豆荚、应用宝等应用市场。对此,豌豆荚声明表示,实际情况是豌豆荚配合相关部门下架处理了7款恶意应用,并非豌豆荚有恶意行为被下架。

21.网易:《暗黑》手游计划明年上市,全球发行

 

财报发布后,网易CEO丁磊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回答分析师时说到,我们与暴雪的合作非常愉快,从2009年到2018年,我们总共合作了整整9年。我们在今年十一月初宣布的与暴雪合作的《暗黑》手游,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达成合作协议。不出意外的话,这款游戏将在明年上市并进行全球发行。对于业务分成方面,这是一个商业机密,在这里不方便透露。(腾讯科技)

22.高瓴资本三季度减持阿里巴巴,新入拼多多

 

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高瓴资本2018年三季度清仓百度、网易、猫途鹰、艺电;新入拼多多、耐克、苹果、哔哩哔哩谷歌亚马逊、MSCI指数;大幅减持阿里巴巴逾九成仓位、减持奈飞近九成仓位、减持欢聚时代近八成仓位,爱奇艺、脸书、58同城分别斩仓40%-50%。京东、Snap、穆迪等公司持股保持不变。(中证网)

23.蘑菇街据悉将美国IPO估值目标降至20亿美元

 

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市场动荡打击科技股需求,蘑菇街据悉将美国IPO估值目标降至20亿美元。据称,市场出现更多波动可能会影响其实现该估值目标的能力,蘑菇街正在对市场进行评估。两位知情人士表示,新的估值大约较4月份减半,早些时候拟筹资2亿美元。蘑菇街对此不予置评。(彭博)

24.银隆新能源回怼魏银仓:想绑架董小姐的知名度、给她泼脏水

11月15日,银隆新能源针对昨日银隆集团发布的“致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东函”做出回应,称董明珠并非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函件“想绑架董小姐的知名度、给她泼脏水”,并称魏银仓在北京相关法院起诉董明珠系“信口开河”,银隆新能源不是魏银仓的公司,而是所有股东的公司。(中国证券报)

25.吉利长城就广告门事件达成和解:有人捏造信息制造误解

吉利汽车与长城汽车发布联合声明,称该事已经查明,系有人冒用吉利汽车员工名义,捏造不实信息攻击长城,误导舆论,制造误解。声明表示,双方将在各自官方信息平台删除有关声明,撤销法律诉讼,不再就此事发表任何评论。(腾讯一线)

26.全时便利否认正寻求出售,但部分门店已露缺货端倪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全时便利店正与企业洽谈对接,或将出让部分股权给苏宁易购或物美等企业并有拖欠员工工资情况。但全时便利方面否认了上述消息,并称寻求出售是谣言,公司正常运转,目前全时便利内部人员工资正常发放,不存在欠薪情况。走访北京4家全时便利店发现,其中两家门店中出现了商品缺货情况。(界面)

27.懂车帝注册用户达到7500万

 

去年8月,懂车帝正式上线,同年12月上线小视频社区。今年4月,发布帝造计划,到10月,注册用户达到7500万。目前,懂车帝日活用户400万,用户平均每天打开次数4次,用户每天使用时长24分钟,用户每天内容阅读量超1亿。

28.国家电影局下发《国产电影复映暂行规定》,12月1日起执行

 

近日,国家电影局下发了《国产电影复映暂行规定》,规定将于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通知指出,复映影片是指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或公映许可,距首次公映结束超过两年再次进行发行放映的国产电影。复映影片应控制放映规模,全部放映范围不超过2500个影厅,每家影院放映单部复映影片的影厅不超过1个。(中国电影报)

三、国际新闻

29.Facebook驳斥纽约时报报道:没有因库克批评而禁用iPhone

 

Facebook驳斥了《纽约时报》的报道,没有因苹果CEO库克批评公司而劝阻员工不要使用iPhone。Facebook表示,“库克一贯批评我们的商业模式,扎克伯格已经向外界清楚地表明他不认同库克的批评,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再雇佣其他人表达我们的意见。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鼓励员工和高管使用Android,而原因只是因为它是世界上用户最多的操作系统。”(凤凰科技)

30.特斯拉用户报告:Model 3在冷天难以打开车门

Model 3的门把手镶嵌在车门内,你需要按压门把手的一端,等门把手弹出来后拉门把手,车窗会稍微下滑一些,门就打开了。但是有一些车主报告称,在寒冷的天气情况下,Model 3的门把手极难弹出来,而且即使弹出来,车窗也不一定会下滑,导致车门无法打开。目前,特斯拉声称它正在调查这个问题。

31.比特币价格跌破6000美元,创一年新低

 

15日零点过后,比特币在多个交易平台大跌,甚至跌破6000美元,创一年来新低。根据Bitstamp平台实时数据,目前各交易平台的比特币价格基本维持在5500美元到5900美元之间,单日跌幅均超过8个百分点,部分交易平台跌幅逾10%。比特币走势受国际消息面影响,IMF执行总裁拉加德13日曾称,“我们应当考虑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能性。”(新京报)

 

32.谷歌地图推出商户聊天

 

据外媒消息,谷歌地图日前推出了一个新功能,用户可以在地图中直接和商户进行聊天,甚至可以进行商品预订。本周,除了在手机版谷歌地图中推出服务之外,谷歌也开始在更多国家提供这一服务。在企业商户的菜单项中,用户将会看到“消息”选项,点击按钮就能够和商户展开实时聊天。(腾讯科技)

33.传Facebook已终止与“黑公关”合作:曾诋毁谷歌苹果

 

《纽约时报》周三披露华盛顿咨询公司Definers Public Affairs曾协助Facebook散播信息,诋毁批评者与竞争对手。今日该媒体又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Facebook目前已经结束了与该公司的合作关系。知情人士称,包括扎克伯格和桑德伯格在内的公司多名高管对Definers的某些所作所为并不知情。(新浪科技)

34.三星将为5G网络投资220亿美元:2020年占至少20%份额

 

三星电子网络业务总裁兼主管Kim Youngky在WSJ.D Live全球科技大会上表示,公司将为5G网络投资220亿美元,以确保到2020年占有至少20%的市场份额。Kim还表示,三星5G网络将部署在美国奥斯丁的半导体工厂。5G可能会在明年实现商业化,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但企业客户可提前部署。(新浪科技)

35.外媒:iPhone的利润率已从峰值74%降至60%

11月15日消息 据外媒消息,TechInsights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去年苹果iPhone X作为第一款售价1000美元的手机而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事实上,iPhone的利润率在2009年iPhone 3GS触顶后一直在下降。主要原因就是苹果一直在iPhone中使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质量更高的零部件,这降低了iPhone的利润率。

36.沃尔玛2018年将超苹果,成美国第三大零售电商

 

据外媒报道,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最新数据显示,沃尔玛在电商业务的巨大投入正获得回报。2018年全年,预计沃尔玛将超过苹果,成为美国排名第三的零售电商。eMarketer表示,该机构近期上调了对沃尔玛的预期。沃尔玛旗下还拥有Jet.com和其他电商资产。不过问题在于,沃尔玛在电商行业仍远远落后于亚马逊。(腾讯科技)

37.沃尔玛2019财年Q3营收1249亿美元

 

沃尔玛2019财年第三季度营收1249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231.79亿美元。第三季度美国同店销售(扣除能源销售外)增长3.4%,市场预期增长2.9%。第三季度经调整后EPS 1.08美元,市场预期1.01美元。(华尔街见闻)

38.俄罗斯2019或恢复太空旅游服务,单人票价1亿美元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罗斯联盟系列载人飞船的制造商能源火箭航天集团表示,考虑于2019年至2020年间恢复商业性载人发射。游客每人需要支付1亿美元。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团计划将6名游客送往轨道空间站,提供为期10天的太空旅游。游客将有机会进行太空漫步。(品玩)

今日思想

创业一定要专注。最忌讳什么模式火就追什么模式,最后做成四不像。宁要一根擎天柱(或一根能捅破天的金箍棒),不要一堆绣花针。

——李开复

 

作者:静静,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i黑马

]]>
干货|如何搭建持续增长的线上线下运营体系 //www.f-o-p.com/106329.html Wed, 14 Nov 2018 07:26:48 +0000 //www.f-o-p.com/?p=106329

 

本文目录:

1.现状&目标:这是一切运营的开始,你需要清楚你现在的资源状况,然后制定你的目标;

2.基础流量准备:很多从0起步的公司在早期就不要指望裂变了,脚踏实地的做好基础流量,才有未来的万丈高楼;

3.增长体系:有了一定基础流量,开始加速用户增长

4.内容矩阵:通过构建多个内容平台矩阵,实现不同的运营目标;

5.用户生命周期:没有用户生命周期,就谈不上用户运营,没有用户运营哪来的营收;

6.活动运营:活动运营的目的是达成一切运营指标,不仅仅是拉新,付费转化

7.付费转化:如果你不刻意设计付费转化的路径,用户是不会乖乖过来付费的。这一步做不好,其他运营都免谈。(企业没钱怎么活?)

我搭建的运营体系概览:

如上图所示,我将文章的目录进行了重新梳理,就构成了这样一个完整的运营体系,其中包括:增长、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

这个体系对于其他任何产品来说几乎是通用的,只是每一个体系具体的运营细节可能存在差别。

一、现状&目标: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运营也同样如此:一切的运营都始于一个目标,有目标才有万物。

1.1项目目标:

快速增长:需要对该服装品牌实现线上用户的快速增长;

新零售转型:优化原有线下渠道、并拓展线上渠道,最终实现线上线下渠道整合,可以互相导流;

寻找加盟商:提到加盟,这也许有点不怎么“互联网”。但这个项目不仅仅是要拓展新的线上渠道,也需要继续发展原有的线下渠道,而拓展加盟商可以认为是一种B端用户的获客,所以,我将会通过一种更低成本,更高效的方法找到加盟商;

增加营收:在中短期内,线上渠道都将成为主力的营收渠道。

1.2现状:

该服装品牌之前都是做熟人圈的生意,以及有少量线下渠道。如果需要实现快速增长,其实必须要拓展线上渠道,但是提到卖衣服,可能有人优先想到淘宝。但是其实不然,现在从0起步进入淘宝,怎么可以做到快速呢?很难。

为了清晰的看到该企业的现状,我做了一个SWOT分析:

总结来说,该品牌会存在较多的机会杀出重围。

1.该品牌的优势在于产品,即产品设计得非常好;

2.劣势在于成本,由于销量不高,生产成本较高,并且因为没有线上积累,所以再去拓展淘宝等电商渠道成本较高;

3.威胁在于竞品较多;

4.机会则在去中心化的线上渠道中,即,需要避开淘宝等中心化流量渠道,不然需要投入极高的成本,且早期ROI较低。

二、基础流量准备:

基础流量部分存在两个核心指标:0成本;精准度高。

在之前,品牌花6千块通过本地一个吃喝玩乐类的公众号投放过软文,虽然价格并不高,但流量并不精准。

2.1如何准备基础流量:

基础流量准备的方法就是构建流量池,即把用户都导流到微信服务号中,并加个人微信。思路是,让该品牌设计师的每一个线下场景所接触的用户全部成为线上关系。

有这样几个场景可以实现:设计师的工作室,线下秀场,线下活动,展会引流

2.1.1设计师工作室引流:

设计师的线下销售主要通过工作室完成,熟人圈子的熟客往往会来到设计师的工作室直接购买衣服。所以,每一次的客户到工作室,设计师都会通过话术引导用户关注公众号。

话术这里其实没有什么太多讲究,可以是“关注下公众号,后面的一些新品都会在上面发布,你可以提前看到当季新品”,并要求和客户加个微信,一般能够到工作室的用户加个微信,对方是不会拒绝的,因为能找到工作室,就代表用户已经很信任设计师或者该品牌了,因为工作室在公寓里,不在商场。

工作室展示区

2.1.2线下秀场引流:

在秀场,每个设计师的品牌走完秀之后,T台旁是有大屏幕可以曝光品牌的,一般都是设计师站台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这个场景和我们互联网圈子特别像,参加各类线下分享会,嘉宾分享完PPT,最后留个二维码实现引流。

2.1.3线下活动引流:

设计师会参加一些有趣的线下活动,很多都是被邀请过去,也有自己主办的。她曾经告诉我,她有办活动教一些女生做帽子。但是做完就完了,没有后续了。

如果用流量池的思维来看,这里的流量依然不能放过,可以通过话术引导关注公众号,并加个人微信。

2.1.4展会引流:

当品牌去参加一些展会的时候,展会引流的方式就是将二维码印在宣传册、易拉宝、海报上。

2.2早期基础流量最好加个人微信:

虽然基础流量需要构建流量池,沉淀在公众号上面,但是早期流量最好也能够加个人微信。为什么?未来涉及到社群,那么流量最好都可以在个人号上沉淀,如果只是沉淀在公众号上,从公众号上再引导加个人微信,然后拉进社群,这样就多了一步,自然最终进群的转化率就会低。

早期加个人微信也是能够更好的促活用户,因为有了个人号,就多了朋友圈、社群、个人聊天这3个用户触点。而只沉淀在公众号上,就只有1个用户触点。早期的基础流量,可谓是种子用户,从流量角度来看,决定了后期的裂变增长的启动量。

2.3小结:

基础流量是一个产品的早期启动流量,这决定了未来增长时的裂变规模。我个人还是倾向于低成本创业,即把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成为早期的基础流量。如果说没有太多可以整合的资源,那么有1快,1慢两种方式准备基础流量。

1.快方法:

通过广告投放或者通过软文,KOL转发等付费渠道获取基础流量。但是需要额外投入成本。

2.慢方法:

内容获客,通过多渠道分发内容,将流量沉淀到流量池中。该方法不需要额外投入成本,但是如果有较多渠道分发,则需要考虑人力成本。

三、增长体系

增长体系如果简单来说,是借用基础流量,来做老带新裂变。

很多小伙伴也许参加过很多社群裂变,见证了几天粉丝暴涨的过程。但是类似这样的裂变没法天天做。因为在裂变的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接下来,我来分享该女装品牌的增长体系设计。

增长体系应该包含两部分:可持续裂变+周期性裂变。

我对这两类裂变通过如下表格进行一个对比:

3.1可持续裂变:

如果把周期性裂变比作天猫双11,那么可持续裂变就是天猫上每天的正常交易流水。可持续裂变无需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去策划活动,只需要在产品的主页等页面提供老带新入口即可。

这是一个神州专车的可持续裂变,从打车页面的首页就可以看到邀请有礼的入口,从这个活动来看,无需投入人力去部署启动流量;也无需投入太多物力去奖励用户,就奖励用车优惠券即可。

可持续的裂变只需要用最低人力物力来做,所以我这边设计了几个裂变方案,在未来通过A/B测试的方式,得到一个最优增长策略,从而固化为可持续裂变方式。

方案A:通过公众号欢迎语做裂变

① 新用户关注公众号后,自动发送欢迎语,欢迎语最下方文案“回复“薅羊毛”领取当季新品优惠券”;

② 用户回复关键词后,系统回复优惠券领取规则,并附上一张海报,供用户进行拉新;

③ 规则如下:拉新3个人可获得一张30元优惠券,消费满200可以一次性使用;拉新5个人可以获得一张50元优惠券,消费满300可以一次性使用;拉新10人,可以获得一张100元优惠券,消费满500可以一次性使用,同时获赠一件打底衫。

方案B:通过公众号菜单裂变

方案B同方案A类似,只是把公众号欢迎语的引导裂变文案去掉,而是在公众号菜单中设置一个叫做“领福利”的菜单。

这样的目的是测试该品牌的裂变入口,是欢迎语效果更好,还是菜单效果更好。两种入口对于每一个产品来说,效果可能都是不一样的,所谓裂变,不是做一个方案就有效,而是需要进行AB测试。

3.2周期性裂变:

这个项目中,周期性裂变还是要分两类方法来做:本地流量裂变+不限地区流量裂变

我先做个解释:

如果一个品牌是纯线上产品,则无需做线下流量裂变。但该品牌是从线下转型到线上,并且,也在向新零售转型,这意味着未来线上线下要全部打通,并且线下还会继续开更多的实体店。

而开实体店,可以从广东本地做起,这样可以降低实体店前期的试错成本。而为了支撑这个目标,就必须广东本地流量和不限地区流量同时发力。做广东本地流量是为了支撑目标章节所说的新零售转型以及低成本寻找线下加盟商。

所以不得不再强调下,一定要先有运营目标,然后才会有运营策略,才会有所谓的裂变方法。

接下来,我对两类裂变进行一个梳理:

3.2.1本地流量裂变:

裂变需要设计诱饵,如果想做本地流量,最简单粗暴的诱饵就是可以线下面基。所以诱饵的设计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怎么可以把流量带到线下来聚会。

诱饵A:线下新品发布会门票+发布会款专属抵扣券

该品牌自己的发布会就在广东举办。所以裂变的过程中,因为需要到现场参会,所以可以控制裂变流量的地域性。

诱饵B:线下秀场门票+发布会款专属抵扣券

该门票是设计师会参加的其他人主办的小型秀场,有自己品牌的走秀。这类秀场一般可在广州、佛山、深圳、香港等地举办。

以上裂变诱饵,需要在未来通过A/B测试,试错。

裂变流程设计如下:

① 在裂变启动量中,需要通过多渠道曝光,渠道需要选择本地流量较多的渠道。大致梳理如下:设计师本人朋友圈,设计师朋友的朋友圈,公众号推文(选择向广东用户推送),现有社群。该活动前期选择免费渠道,在后期需要较大的启动量时,则需要投放一些本地化付费渠道;

② 通过活动曝光,将流量引流到公众号,公众号通过关键词回复领取个人海报,并说明秀场门票领取规则,如果是新用户,则通过欢迎语来发放海报;

③用户各自转发海报;

④在活动期结束后,对拉人头数进行排名,拉人头前几名即可获得门票。同时凡是参加了该活动的用户均可获得1张发布会专属款式抵扣券。

关于抵扣券:

抵扣券的目的是在流量实现裂变后,实现付费转化。所以有几点需要注意:

①抵扣券本身需要标明2个价格,一个是该券的购买价格,一个是该劵可以抵扣价格。例如该优惠券可以抵扣300元的发布会款衣服,但该券需要通过50元购买。但是裂变用户的该优惠券是免费赠送给他们的;

② 活动准备前,就需要提前在公众号推文和菜单、社群、朋友圈中公布可以通过50元购买该300元的优惠券,因为广东以外的流量均可以看到该券的购买入口。这个需要参考天猫双11进行一下包装,就是预付50,新品发布会当天可以抵扣300。因为本地流量参与了裂变,则可以免费获得该券,从而为本地用户制造一种优越感,这种感觉是用户喜欢的;

③ 该优惠券可以转赠,因为有一部分的人是免费获得该券的。从而为该优惠券制造了稀缺性,转赠券的过程又是一次二次传播;

④ 50元抵扣300元的逻辑是,提升后期新款付费转化,已经花了50元,到时来参加抵扣的,这样的付费转化率更高。如下图所示,这个案例中50元抵扣300元的劵的底层逻辑和电商的双11预付定金,以及美团外卖9.9购买30元红包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都是实现高付费转化。

3.2.2不限地区流量裂变:

不限地区流量裂变,在这个体系方案前期,我做过一次试错,即找到了一个低成本的最佳增长路径——即社群裂变。因为前期裂变和主要的付费转化都需要通过社群完成,而中后期,则必须逐步向内容电商转型。因为社群虽然转化率高,但是有个问题,运营成本高,且无法承载大流量。

接下来,分享一下社群裂变的思路和方法。

思路:

前期试错中,我们发现,当告诉用户,社群人越多,则价格更优惠。这个时候,不少用户会拉闺蜜进群。所以,我们可以针对消库存,发布新品,推爆款等,周期性的进行该社群裂变。

裂变流程设计如下:

①启动流量放在社群中进行,因为目前有2个活跃的社群,属于忠诚度较高的用户。通过周期型的一些清库存大甩卖,或者爆款抢购活动,不提前公布价格,但需要提前公布裂变优惠。裂变优惠通过阶梯优惠的方式完成(在双11活动中,我们会复用这个玩法,但是日常裂变用折扣,双11活动用金额优惠。因为双11期间优惠幅度较大,直接通过金额优惠,会更容易激发用户购买欲):

② 将海报分发到群里,让目前2个活跃的社群开始转发海报。后续进群人员,通过群工具,进行自动规则说明,和海报分发;

③ 活动前进行造势,但不公布价格,如果活动前公布价格,可能会导致因为用户对价格不满意,而不进行裂变传播。所以,这个方法充分借鉴了上一次社群转化的成功经验。裂变活动时间结束,则群内公布总人数,以及大家可享的优惠幅度;

④ 因为裂变流量大部分都未关注公众号,需要让大家关注公众号领取对应幅度的优惠券;

⑤ 通过之前分享的实操方法,进行社群造势,完成付费转化。

四、内容矩阵

虽然叫做内容矩阵,但是每个内容平台的出牌顺序有先后。根据成本考虑,该平台在中短期内只运营微信服务号和社群。

公众号和社群是需要互相导流的。公众号将流量导流到社群,社群因为有时存在一些裂变活动,所以也需要定期将流量往公众号导流。

我将公众号的社群的定位分别做一个梳理:

因为公众号和社群分别适应的场景不同。从转化率和运营成本来说,也不相同。所以所有流量需要承载在公众号中。公众号因为是服务号,所以每周一篇推文,每周的推文在讲一个爆款的故事,用故事撬动用户付费。而社群的定位则是日常分享一些服装设计灵感,服装搭配,并且围绕服装主题进行一些互动。

所以,公众号和社群之间的关系,也渗透了用户生命周期,新用户关注公众号,社群用来培育忠实粉丝。

4.1公众号运营

公众号运营框架:

先通过一张图来看一下整个公众号运营的框架和逻辑:

①公众号通过推文内容实现内容电商的付费转化;

②通过菜单可以将流量引入到社群或者小程序店铺内,其目的也是为付费转化导流;

③领福利菜单,在上文的增长体系中已经说过了,这个目的是做可持续的裂变,即提供一个活动入口,固化裂变流程,无需过多人工参与。

欢迎语:

欢迎语的格式是:固定欢迎语+活动转化引导话术(根据活动动态调整)

具体欢迎语文案如下:

欢迎关注XXX巴黎独立设计师品牌,她像一个暂时告别成人世界的童话,色彩和快乐充盈着内心。“Smilling power,to be a child”,让我们带你探寻充满斑斓的少女世界吧。

菜单:

① 变美社群:点击菜单,系统推送一张社群宣传海报。海报上的二维码是个人微信号二维码,早期用户需要尽量往个人号上沉淀。通过个人号,将用户拉入社群。

② 进入店铺:点击菜单,进入小程序商城。

③ 领取福利:裂变入口。用户通过此菜单领取裂变海报,同时公众号会针对当前裂变活动自动回复话术。

推文:

内容电商的推文有个特点,一个词总结“故事化”。

因为只有将商品包装成故事,让用户为你的故事买单,为你的生活方式买单。内容电商特别适合那种价格并没有太多竞争力的产品。该品牌具体的推文这里就不做展示了。推文的文中需要提供该故事对应的衣服小程序购买图片;文末需要提供小程序商城入口。

我分别总结了2个内容电商推文的风格,给大家作为参考。

有赞:

推文讲一个故事,文末附上产品小程序链接,进行付费转化。有赞的流量较大,但是内容本身,我觉得还是故事性太少。产品广告更多一些。

彼得潘大叔:

该品牌是做女装的,风格比较偏文艺。而微信推文本身的故事性较强,有的时候甚至还会有主人公。

4.2社群运营

社群运营框架:

先来看一下社群运营的框架。社群的运营其实是一个成本非常高的事情。所以,社群的运营工作主要应该分为两类:日常内容养群,增加互动;周期性活动进行高付费转化率收割。

如何构建内容活跃闭环:

内容养群和提升群活跃其实存在一个闭环。这也是目前很多社群电商的项目找我操盘时,反馈给我的痛点。他们说,我的社群是有内容的,我会发一些产品的图片或者其他内容到群里。但是群里就是不怎么活跃。所以,如果社群一旦不活跃,即死群,付费转化就会直线下降。这也是社群电商成本较高的原因,因为高付费转化的背后,需要持续的高成本运营。

社群有内容输出,用户则会产生讨论和互动。用户有了互动即有了活跃,则内容再次输出进社群,才会产生更多的互动,这就是一个闭环,这个闭环,我们称它为“内容活跃闭环”,这个闭环对于任何社群来说都是通用的。我举个例子:

知识学习型、教育类社群的内容活跃闭环是:

输出知识(讲课)、群员讨论并练习、答疑并点评。

学习类社群有这个闭环才会让社群保持活跃,有了活跃才有后续的付费转化。

产品销售类社群的内容活跃闭环是:

输出产品背后的故事、群员讨论互动。

在上述闭环的基础上,可以保证一定的社群活跃度,但是如果要进一步提升活跃度,则需要通过活动运营的方法进行。具体活动运营我会在活动运营章节具体梳理。

这里大概提一个思路: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参与感”展开即可。知识学习型,需要通过活动策划让群员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完成作业,即提升参与感。产品销售类社群,以衣服社群为例,即通过活动策划,让用户选出他们喜欢的设计风格,更甚至让他们自己DIY品牌的T恤等。

社群的人员架构:

最近我的学习小组中讨论过一个组员的案例,他们有100个社群,未来准备拓展到500个社群,这些社群以最终付费转化为目标。但是你会发现从商业模式上来看待这个社群模型,会存在很多问题。即不可快速规模化扩张。

我们来算一笔账,1个人管理10个群,那500个群就需要50个人来进行管理。当然有人会提到用机器人。但是以付费转化为目标的社群,使用机器人,转化率不高。

所以,这个女装的社群,虽然目前还没有如此大的社群规模,但是方案中做了准备。我通过一个社群组织架构图来表达我的社群管理思路。

假设目前该品牌有服装群3个,即ABC。管理员即是3个群的群主。但是这3个群需要通过一个漏斗模型,过滤出一个非公司成员,这个人类似于公司合伙人,他即是自己所在群的管理员,将管理员全部单独拉入一个群,在群内将打磨过的高转化率的社群营销方法教给他们。

例如双11,公司社群管理员在管理员群传达相关活动内容,然后管理员各自在同一时间在自己的群进行社群营销

各个群的管理员的身份,在早期应该被叫做死忠粉,他们忠诚度很高,并且有一定空闲时间管理社群。早期我们可以给他们的奖励是所有产品均可6折购买等。而未来,则应该下放更多权利和福利给管理员。管理员类似成为公司的一个渠道,或者合伙人,需要给予他们一定提成奖励。

五、用户生命周期:

这个服装品牌的用户生命周期划分,我的思路是,从未付费用户到付费用户,再到复购用户,加上我们需要以低成本获取加盟商,所以从复购用户中,还会有一个漏斗来过滤加盟商。

先看下图:

5.1潜在用户:

目标:尽量扩大该层,所以前文所述的整个增长体系就是来为该层提供流量。

实现路径:基础流量、增长体系。当潜在用户,即新用户进入公众号后,需要先派发一张新人福利红包,帮助其尽快完成付费转化。

5.2付费用户:

目标:提升首单付费转化率(该品牌服装如果完成首单购买,用户收到衣服后,衣服本身的面料,质量,工艺等本身就可以一定比例提升复购)。

实现路径:通过活动运营完成目标。

5.3死忠粉:

目标:提升复购率,并且过滤出合适的管理员人选

实现路径:复购率需要通过社群电商和活动运营的方式来完成;每个社群都会存在死忠粉,需要找到每个群的死忠粉,并且这类人对社群管理有一定基础,且有一定的空闲时间。这类人将被转化为该群的管理员。

5.4加盟商:

目标:找到加盟商

实现路径:加盟商从死忠粉中过滤出来,但是这类用户因为如果要加盟品牌,则需要交加盟费。所以,线上直接转化的可能性较低,需要通过线下进行转化。

通过线上活动策划,为死忠粉用户提供线下服装饭局。通过10人桌的服装饭局,设计师和他的服装圈朋友还有死忠粉组成一个饭局,从而进行加盟商转化。

新零售下的加盟商:传统的加盟商一般都自有本地渠道资源,也就是说他本身会带有流量。即便一些品牌的加盟商没有流量,他们往往通过在线下流量集中的商场选址。

但这种加盟模式存在一个弊端,品牌方赚取了加盟费,但是加盟商生死未卜。这个服装品牌有一个目标就是做新零售的转型。所以,其中一个点就是加盟商体系。加盟商在加盟品牌后,可以通过从品牌方购买流量包的方式,购买线下流量。品牌方将线下流量导流到线下实体店。而实体店本身的线下流量也会线上化,从而形成一个线上线下打通的闭环。

六、活动运营

如果从运营目标来说,该品牌的活动运营体系就是用来完成付费转化的。但如果将目标进行细分,活动运营体系需要支撑两类目标:调动用户参与感;完成付费转化。而参与感本身,也是对付费转化进行支撑的。

6.1调动用户参与感:

消费心理学中认为:人如果在某个产品中投入了较多的行动,即参与其中。他就会觉得这个产品更有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宜家的家具会被人广泛喜欢的原因,那些桌子,椅子都是用户自己安装的。

基于这个目标,需要不断策划活动来提升用户参与感。而对于服装类产品,最近主要有3类活动可以激发用户的参与感:品牌中的参与感、设计中的参与感、产品中的参与感。

6.1.1品牌中的参与感:

思路:

该品牌会不定期在秀场走秀,或者召开自己的新品发布会。所以,通过活动策划,从用户中产生模特,让用户在秀场中为该品牌走秀,从而增加用户的参与感。凡参加了走秀的用户,走秀款衣服免费送给用户。

玩法:

① 在公众号和社群中同时开放报名入口;

② 通过H5工具制作报名页,用户进行报名;

③ 通过H5投票工具发布参赛人员照片,用户进行各自拉票;

④ 当选者获得名次,则可以参与线下发布会走秀;

⑤ 完成新品发布会后,通过微信公众号推文,对活动进行曝光。预算合适,也可以通过其他多渠道,对发布会进行曝光。

6.1.2设计中的参与感:

思路:

如果用户即是服装的设计师,那么这些衣服必然会被用户一抢而空。但是服装设计毕竟门槛很高,不是说谁都可以来进行服装设计的。

为了能够让用户产生这件衣服是我设计的感觉,我们参考了国外服装企业Threadless的玩法。即让用户设计T恤,因为T恤的版型都是固定的,无需设计,只是T恤的图案用户可以进行设计。

当然也许设计一副图案对用户来说都是困难,那就提供一些设计元素,让用户拿这些元素拼凑成一副图案。

玩法:

① 在公众号和社群中同时开放报名入口;

② 用户进行报名。为了激励用户报名,如果用户的设计稿被选中,则例如原价399的T恤,用户自己购买,或者用户推荐朋友购买均可享受专属价格199;

③ 用户提交设计稿,主要通过一些线上设计工具完成;

④ 通过投票工具,用户各自拉票;

⑤ 进行打板生产环节。生产后用户和用户的朋友将可以享受专属价格。这个时候,往往设计了该款T恤的用户会成为一名非常“鸡血”的销售,因为,他会向他的朋友疯狂推销自己设计的T恤。(这也是能够成就Threadless的核心用户心理)

6.1.3产品中的参与感:

思路:

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让用户在新品中投票,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前3款,我们提供圆梦价,即原价的一半进行销售。

玩法:

① 在公众号和社群中同时开放报名入口;

② 通过投票工具将新品作为投票项,供用户投票。该类投票最好在社群中产生互动,这本身就是一个造势的过程。而投票周期不可过长,几天内完成;

③ 投票结束,立即在社群中公布投票结果,并造势1天;

④ 通过1天造势,在社群中最终完成付费转化。

该活动,经过前期试错,付费转化率达到15%。所以,该活动后期可以固化为周期性活动,定期进行。

6.2完成付费转化:

能够提升付费转化的活动,一般总结来说,比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类:秒杀活动、优惠券活动、拼团活动、红包、砍价、抽奖。但这些活动都属于最基础的活动玩法,而不应该属于活动体系。

能够提升付费插件转化的活动体系,应该分为两类:持续类活动、周期性活动。

6.2.1持续类活动:

持续类活动往往一般需要固定的入口。例如,用户通过公众号菜单“领福利”可以获得优惠券。

6.2.2周期性活动:

即周期性举办,例如最近在为该品牌策划的双11活动,就属于周期性活动。以双11为例,本次活动玩法如下:

① 该品牌双11准备的商品SKU,我有个建议:要成本低的,但是看起来却不便宜的。成本高的,又没法大额降价。成本低,看起来不便宜的商品,可以将原价定高,然后通过各种“价格游戏”为用户制造占到便宜的感觉。

② 需要多渠道预热活动,即告知双11活动,除了已经有的公众号和社群外,还需要进行渠道资源整合,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双11还会选择一些免费渠道,例如,服装圈的KOL朋友等。通过多渠道去预热活动,类似于为目前刚刚起步、流量不怎么多的品牌,带去了一定的启动流量;

③ 双11,我们和淘宝打时间差,这个活动一定要在双11前就做。双11后再搞,别人都吃土了,你让别人怎么买你的货?

另外我们大额的优惠券可以一次性在一个单品上使用。同时,我们做了一个阶梯优惠激励。在上一次社群卖货的活动中,我们试错得出了一个最优裂变路径(只适合该品牌,别的品牌不一定,所以增长每个品牌都要做MVP试错)。

将双11的多渠道流量引入社群中,公布双11优惠。即,社群总人数1000人,则每人可领取1张100元优惠券,可以一次性使用;社群总人数满1500人,则每人可以领取1张200元优惠券,可以一次性使用;社群总人数满2000人,则每人可以领取1张300元优惠券,可以一次性使用。该优惠劵可以享受双11优惠价格之上的折上折。即,例如某款衣服,原价2000元,双11一口价,1300。该价格之上可以额外使用一张优惠券。

④ 活动前一天,公布当前群总人数,并引导社群用户到公众号去领取优惠券;

⑤ 活动当天进行造势,然后完成社群付费转化。

七、付费转化:

该部分内容,其实是在梳理整个体系的用户触点,每个不同的用户触点,可完成不同目的的付费转化。具体如下图所示

7.1微信推文:

微信推文每周一篇推送一款爆品, 或者推送一个爆款系列。内容以故事为主,来触动用户。每款图片均带小程序菊花码,可以直接做付费转化。即爆款付费转化。推文文末留小程序商城入口,实现全品类转化。

7.2微信菜单:

微信菜单预留一个小程序商城入口,目的是实现全品类转化。

7.3社群:

社群并非一个持续转化的场景,而是一个周期性活动转化的场景,例如双11,年度大促,月度大促等。在这个场景中需要通过社群造势营销的方法,来完成转化。可以提升目标款的付费转化。

7.4个人朋友圈:

朋友圈菊花码的转化率并不高,远远低于社群的场景。所以,朋友圈更多的目的是面向用户建立信用背书。例如:新品走秀的照片;爆款推文;设计灵感;其他秀场现场直播;衣服打板生产过程等等。朋友圈的核心目的是为社群和内容矩阵引流。

7.5小程序推送:

该品牌使用的小程序商城是“单麦”小程序。该小程序有一个功能,允许品牌每天向所有小程序用户做一次活动推送,将在微信的服务通知里呈现。所以小程序的推送本身也是可以提升目标款的转化。

八、总结:

这是一个完整的运营体系方案,这个品牌还很年轻。但是我帮助这个品牌的方法,是增长,不停的增长,想办法搞流量,想办法做裂变。

因为坦白说,我个人观点认为运营是一个体系,应该是体系思维,而非流量思维,流量思维是一种错误的运营思维。单独来看待流量,后面的活跃和转化会变得困难。

通过搭建1个完整的运营体系:

  • 首先,我了解了大的目标;
  • 其次,我了解了资源现状;
  • 再次,基于以上几点,我配置了资源现状允许的运营模块;
  • 最后,我让流量(用户)在这个模块中流动,从增长,到内容,再到活动,从而完成转化。

运营体系需要不断迭代和优化,目前该品牌正在逐步落地该体系。文中凡是涉及到具体数据,体系中一些具体的商业核心内容均未说明。希望这个体系可以帮助大家尽快构建自己产品的运营体系。

 

作者:2分钟营销,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2分钟营销(ID:marketing_2mi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