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Thu, 15 Aug 2024 01:35:1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1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美团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抖音美团再卷本地生活直播 //www.f-o-p.com/352136.html Thu, 15 Aug 2024 01:35:15 +0000 //www.f-o-p.com/?p=352136

 

本地生活也难逃直播和低价的裹挟。

这场运动的发源地是抖音,在实物电商长驱直入之后,抖音本地生活以短视频+直播的方式,也到处攻城略地。餐饮、休闲、文旅等品牌的直播间与实物电商并驾齐驱,虽然困于核销率低的问题,但东方甄选、与辉同行等头部公司在文旅已经尝到不小的甜头。

这股冲击浪之下,美团官方也亲自下场,低价团购券为敲门砖,推动餐饮、文旅等领域与直播接轨。

不同于抖音、视频号、快手等公司的平台模式,美团官方直播有点类似电商自营。囿于交易平台属性和自营模式限制,直播成交规模也有限。

不过这不妨碍本地生活冲向直播间的热情。毕竟,在如此低迷的环境下,任何可能的增量都不能放过。只是事情可能没有他们想象得简单。

直播,本地生活的「新解药」?

如同电商,直播被线下商家寄望于是打破低迷的一剂解药。

今年4月,创始人周成建苦思为美特斯邦威线下店引流,以短视频+直播+达人分播等方式售卖团券,引导消费者到店选款体验。业务上线一个多月,累计销售额就突破了1亿元。

不只是线下实体服装店卖起了团购核销券,甚至大家熟悉的商场也在借助线上渠道寻找新的可能性。直播间售卖团购券,用户线下核销,这就是肉眼可见的一个个会员。

本地生活直播间化,似乎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

2023年抖音生活服务平台总交易额增长256%,门店共覆盖370+城市,相比去年,平台短视频交易额增长83%,平台直播交易额增长5.7倍。

美团这个以交易基因著称的平台,也在直播间找到内容的存在感。而不论是抖音还是美团,直播间的撬动因素还是低价。

在去年第三季度美团的业绩报告会上,距离美团直播上线刚走完一个完整的财报季,当时美团管理层提到,过去一个季度,在酒店和出行业务上,消费者更关注性价比,使用多种渠道做购买决策,美团很看重消费者的到店优惠。因此,美团整合了现有模式,还增强了特别优惠部分来促进低价。

美团直播上线不久,就迎来了GMV的猛增。管理层提到,在去年9月,美团直播平均每天直播量较6月增长超300%,GTV增长40%。

美团的低价直播间将压力也传导至商家。去年下半年,专门从事健康养生行业的华夏良子在美团的每场直播能持续5-6个小时,美团直播官方工作人员曾对媒体提到,类似华夏良子的大型商家自播,产品价格是由商家自行决定的,但如果品牌在美团官方直播间参与官播,供给的价格必须在平台售卖价基础上打至少七折。

这也是平台的无奈之举。当时,美团直播作为一种新的渠道,平台的官方直播间尚处于「起号」阶段,每个直营城市,平台都会打造一个专属的城市帐号,由美团员工把控帐号的使用。也就是说,在美团官方的城市直播里,平台会邀请不同的商家进驻,同一个直播间里面售卖一批商家的团购。

36氪也曾采访到美团知情人士提到,美团直播起步初期,商业化为0,不收商家坑位费和抽佣。美团直播上线后,其GMV的环比增速好几倍,直播形式也从此前全部依靠官方直播间,到去年底已有近30万商家自主参与。

去年7月至今,「美团直播」一直被置放在美团APP首页推荐位置。通过一级入口进入,页面呈现出的是直播聚合页——在消费者定位附近,有大量不同的外卖、到店的本地生活商家在自播。

美团在今年一季度的财报中提到,「美团官方直播」已经扩展到更多地区,直播频次在增加,参与「特价团购」的商户折扣力度在加大。

从达人到主播

直播是本地生活的一种内容渠道,主播是其中绕不开的一环,而本地生活领域主播的最早形态是探店达人。

因为抖音高调入局本地生活领域,探店相关话题的播放量一度突破了3000亿次。达人探店帮助抖音打通了商家端的变现链路。可以说,除了低价策略,达人探店的模式也是抖音攻克本地生活的「功臣」。

其实刚开始,为了快速铺量,探店达人一度有很大缺口,为此,抖音不仅举办过达人招募活动,喊出 「商家多!商单多!网红少,号根本不够用」的招募口号,还推出「探店团贡献榜」,以此刺激达人的探店热情。

2021年年底,一些全国性或者地方性网红KOL和KOC开始冒出,产出爆款内容。比如耳熟能详的浪胃仙、密子君、二百者也、白冰、乌拉拉、真探高文麒等等。

与此同时,团购的载体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些团购套餐,从短视频进入直播间。团购直播时代到来。T97咖啡的大嘴妹就是在抖音本地生活这一轮转变周期上走红的。

2022年9月,这位口涂大红唇的女主播,以节奏感极强的「RAP+喊麦」的直播方式,成为了当时的现象级主播,也塑造了当时本地生活直播的新范式。T97 咖啡的品牌创始人甚至还将其视作下一个本地生活的「李佳琦」。

据相关媒体报道,在大嘴妹坐镇直播期间,T97 咖啡在 2 个月内涨粉 147 万,单场最高观看人次达到 1082 万,最高同时在线人数高达 17.38 万。

「大嘴妹」个人IP很快形成,除了T97咖啡,肯德基、牛约堡、古茗等品牌的直播间,都出现过她的身影。凭借当时极高的人气,只要是她出现的直播间,在线人数基本都能达到10w+。达人、商家直播成为2022年抖音本地生活的重点扶持对象。

大嘴妹背后的MCN毛豆传媒创始人子谦曾接受剁椒TMT的采访提到,本地生活确实能获得平台的流量支持,挂小黄屋的本地生活直播间就是要比挂小黄车的电商直播间流量更好。比如,电商的直播间是不允许内容加热的,不允许投抖+,但本地生活的直播间就可以,不会受流量层级的限制。

直播就此成为本地生活的新增量。品牌如果采用「商家自播40%」+「达人直播30%」+「达人短视频30%」投入比例,实施「1个商家自播」+「1个超头+10个以上本地达人直播」+「3000+达人短视频」的矩阵策略,能够进一步冲击更好的GMV水位。

进入这两年,除了抖音,美团、京东也纷纷推出本地生活类的直播间,只是相较于早期更注重于内容爆款的抖音直播间,美团、京东的直播间更注重产品的交易。

无论形式如何,到了今天,直播已渗入本地生活的毛细血孔,成为了生活服务领域的核心商业策略。

核销之难

尽管直播给本地生活带来新的增量,却不是本地生活的「万能药」。

平台和商家不得不接受的一个事实是,不管是哪种形式,本地生活线上化的难题始终是——由于时空的限制,卖出去的团购券在消费者最终核销前,都无法落袋为安。

广州白云宾馆驻店总经理葛娟曾在公开场合中坦诚提到,白云宾馆在直播带货做过诸多尝试,携程、美团、抖音都有尝试,但不可否认的是,核销率一直是令公司比较头疼的问题。

一直以来,团购产品的核销率就一直是个难解之题。早在2021年,抖音上线餐饮团购券,彼时订单核销率不足30%。即便是两年之后的2023年,抖音餐饮团购券的核销率最高也仅可达60%,其中快餐和茶饮咖啡团购券核销率是最高的。

而酒旅团购的核销率甚至还能远低于到店餐饮。《亿邦动力》2023年7月的调查数据显示:酒旅是抖音生活服务三项主业务中核销率最低的,现阶段酒旅商家订单核销率在30%以下。

莽山森林温泉酒店副总经理袁大鹏从2020年开始做本地生活直播,可以说亲历了抖音本地生活发展的全过程。目前,温泉酒店在直播带货上主要有两种形式——以抖音挂小黄车带货自播,和在视频号、小红书直播倒流至私域为主。

去年,他的酒店整体核销率约为35%,为了让流量更集中,他们会选择做周期比较短的大促活动以此提高核销率,但也只能达到40%。在酒旅品类中,35%~40%的核销率虽然比较理想,但相较于实物电商,仍是远远无法比拟的。

不只是抖音,以工具属性定调的美团直播间与抖音的核销情况同样差异不大。

根据天风证券研究所披露的数据,去年美团4-6 月神券节直播活动中,商家直播订单转化率平均为 30%-40%。36氪去年底采访到的服务商的数据是,目前美团直播间的整体核销率(订单最终转化为门店销量)在60%左右。

商家侧的数据有所印证。华夏良子美团直播业务负责人姜晓去年曾表示,美团线上团购的核销率高于线下平台,一般销售当天的核销率能达到50%,去年8月进行美团直播之后,全店核销率整体再提了15%。

为了突破核销率的限制,平台也会做出一些干预动作和战略布局。

比如美团的直播间,新莓daybreak有观察到,主播在上完产品链接之后,会不断提醒消费者不要忘记去线下核销。但一张券能否得到核销,选择权始终握在消费者手中。

而抖音则在《抖音团购直播大场方法论》中教导商家,「若想在维稳核销率的情况下,有节奏地实现GMV阶梯式提升,那么每个月至少做一次大场直播。」因为数据显示,用户核销的最长时间周期为第25-28天。

试图解决阻碍的同时,平台也认清了事实。所以我们能看到,无论是抖音还是美团,都倾向于选择电商属性更强的品类和品牌。

比如在全国范围内门店数量众多的连锁品牌——咖啡、奶茶、连锁快餐店、餐饮店,或者用户辐射范围更广的景区门票。

去年下半年,闪购负责人肖昆在美团闪购大会上也提到直播在美团的作用与局限,他表示,尝试过直播的商家们基本上都会加大对直播的投入,除了一些「门店数量有限」的商家。

早期,T97咖啡即使在培养出顶流主播的情况下,也曾因为线下门店布局有限,直播间粉丝虽然购买了咖啡的核销券,但因为没有门店可以使用,影响了核销券的最终核销,最终导致直播间的GMV无法转化成真真实实的销售额。

终归到底,本地生活产品售卖的是线下到店的产品和服务,影响团购券最终核销的变量实在太多。平台、商家,直播间……无论是谁,除了消费者,都永远无法控制一张团购券最终的归宿。

无法决定骰子的落点,那就增加摇骰子的次数。这可能是不确定的当下,仅剩的出路。

 

作者:李欢,编辑:翟文婷

来源公众号:新莓daybreak(ID:new-daybreak)

]]>
快手美团的本地生活联手了? //www.f-o-p.com/349661.html Tue, 16 Jul 2024 01:35:57 +0000 //www.f-o-p.com/?p=349661

 

快手美团于近期升级了基于本地生活的合作,双方在其12日的官宣中表示,未来三年合作范围将扩至全国“百城万店”,并在产研上推进更底层、系统的产品建设。

乍一听,这是本地生活的大事件。跟着平台走,总能有红利吃到。不过,业界还有观点认为,这个合作或利于三四线城市的本地生活,但对更大城市的帮助还有些疑虑。

图源:快手官方微博

01 过往成绩涨幅很好

双方其实早在三年前,就曾通过小程序方式合作,当时快手用户可以边刷视频边点餐,少了反复切换软件的麻烦。回头去看,上次合作更像是今年升级版的底稿。

官方发布的数据也很积极正面,如快手数据显示,今年6月,美团商家在快手销售额(GMV)增幅超38倍,订单量同比超10倍增长。

有行业媒体在报道中提到了另一个细节数据:自今年以来,美团商品在快手直播间月订单转化率环比增长5%。

在第二季度,快手本地下单用户在购买过程中遇到的不便之处明显减少。具体来说,用户在下单时遇到的麻烦以及难以找到订单的问题占比,同比去年下降了超过10个百分点。

只是,这些数据揭示了增长倍数,暂无绝对数公布。且刚提及的麻烦减少的数据,反映出的是产品优化(即暗合官宣上的更底层、系统的产品建设合作)。

这些数据让人感知:快手正在成为美团商家吸引和转化潜在客户的一个快速上升的渠道,且用户购物体验在不断改善。

根据双方官宣中发布的信息,合作不再局限于商品引入这一角度,各类团购产品,以及代金券、会员商品、秒杀品等营销产品都在美团提供之列。对应还有更加底层深度的产品建设,以保障用户使用体验。

某种程度上看,确实也是双赢。如快手大量用户来自下沉市场,这是天然做本地生活的用户画像,其弊则是本地物流能力和网络布局。美团现有的商家和产品正好可以帮助快手盘活月活用户,但这个平台仍然对流量无比渴求,尤其在短视频+直播的外卖潮流下,美团内部直播环境及用户心智并不完善。双方合作会推动美团成为快手上下游产业链的关键一环,也让快手成为美团的流量和订单来源之一。

02 看不清楚的前景

很快,这个合作也在见实的行业群中被讨论。不过行业对此观点反而不一,某种程度上,大家更愿意关注本地生活的机会。

有行业从业者提及,曾有快手商务前来洽谈,希望该餐饮品牌接入。但多在一二线城市连锁经营的他们评估完后却予以了婉拒,他们认为,上述合作的目标人群更合适在三四线城市,而非自己所在区域。担心快手带来的增量与其需要付出的成本不成正比。

他引用自己过往的数据说:快手在一二线城市给自己带来的GMV并不是那么的高。

此间,也有曾在上述两大平台中的一家工作多年、正好参与了上述战略合作推进的一位老员工告诉见实,曾经美团也曾接洽抖音,只是因为后者或希望搭建自己的外卖体系而作罢,转而与快手达成。

最终市场形成了当下的抖音+饿了么,美团+快手的格局。

有意思的是,并非所有合作都会一路持续、高歌猛进。其中一个合作在释放了几个城市试点后,因为闭环不洽,而在行业中声音渐低。

而这位老员工在复盘快手和美团的合作时,认为最大因素是其中一家既认为本地生活是个大选项,又偏偏没有野心,才得以让合作继续。

和前述餐饮从业者一样,他也认为,这一合作还暂时无法帮助到一二线城市的餐饮从业者。至于多久,还有待观察。

”跟着平台的规则和重点走,肯定会有一波红利“,如抖音刚启动本地生活业务、美团快手刚达成合作时,”反应快就直接在平台做一波宣传“,当然,”这只能根据平台的用户分布走“。而这个分布,市场当下公认快手更擅长三四线城市。

唯一可期待的是,是否有可能像拼多多带起电商风潮一样,双方从三四线城市带起本地生活的新风潮,并继而影响一二线城市。

03 可能的机会

前述留了一个小问题:什么样的风潮会可能掀起?

上述餐饮从业 者提到,有些小品类商家在快手上做直播。相比其他平台,快手直播允许AI介入——如果我们了解近期各大平台的政策,会发现视频号在叫停数字人直播,抖音则管理严格,但京东、百度,以及快手,这三大平台却在允许乃至鼓励。因此,或可以借助AI直播在降本增效的同时,找到一个新玩法。

他提到,商家在快手直播间挂的套餐,可以直接挂大众点评上的套餐。端口和快手直播间是打通的。如果用户在快手上购买,可以直接在门店核销(或美团),而无需再用一个额外工具。这相当于将美团直播搬到了快手上。

有意思的是,餐饮在当下已公认极度内卷。“你看9块9、8块8的咖啡,1块钱的冰杯。”让很多从业者根本无利可图。因此行业特别看重投入同样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在哪个平台和玩法上会更有效这个“投产比”。用AI或能带来一定投产比,但也因为平台间整体的用户基数和消费习惯,而又会让优势直接消弭。

让商家投入成本去尝试,显然不现实。这不符合内卷下的商家投产比。

那么,平台还能给出大补贴吗?

还有一个问题、机会(或者说借鉴)是来自视频号。这个新兴的(视频号和小红书被许多从业者认为是2024年唯二的新增流量来源)平台,因为有着私域机制、分销和裂变机制,而在本地生活领域更被看好。换而言之:

快手可以补上私域机制、分销和裂变机制吗?

如果是,那么这也会是一个巨大的增量。

不能说不行,因为你看小红书、天猫,甚至钉钉,都在快速冲到私域领域,发布新产品、新政策,补齐自己的短板。

快手本来也有自己的私域布局,但这几年他们不说这个词了,开始在财报中提全域——商家理解全域,是在不同平台做私域。或和不同平台的用户都能长期、直接连接。不论是哪种,全域都是私域的升级版。快手也好,美团也好,这方面会有布局吗?

“现在都没有好的服务商,大家都在闭着眼睛做”,如果这时,快手能加上裂变和分销的翅膀,“那对餐饮行业的本地化生活来说,是一个机会”。

对此,你怎么看?内容平台与本地生活平台的合作,值得期待吗?

 

作者:徐志斌

来源公众号:见实(ID:jianshishijie)

]]>
美团高估抖音 //www.f-o-p.com/324727.html Mon, 04 Sep 2023 03:54:55 +0000 //www.f-o-p.com/?p=324727
防住了抖音,还得“偷袭”拼多多。

美团高估了抖音。

抖音在到店上的进攻从2022年四季度开始就是美团投资者最担心的事。美团迅速采取了团购券、减费用、开直播的战法进行防御,管理层一季度也预计,由于这些手段的采用,二季度到店的利润率会环比从48%大幅下降到30%。

但财报显示,二季度核心本地商业的经营利润率只环比微降了0.2个百分点,这说明抖音的威胁被美团大大高估了。

但是,美团却低估了万千投资者对它的期望。

8月24日,美团投资者提前抢跑,在盘后公布财报前将股价爆拉了7.44%。到了8月25日,细读了一晚上的财报的人们却联手砸盘,让美团股价收盘跌5.57%。

美团股价

8月25日的收盘价比两天前的涨幅仅有1.6%,这就是在宏观环境的担忧下,大家对超预期的美团的态度。

暂时来看,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从竞争的角度来说基本稳了,而其下一步重点发力的方向应该是新业务方面的减亏。

那里的对手不是抖音,而是同样凶悍的拼多多。

而且相比领先的到店业务开展的防御战,在新业务战场,除了防御,美团还不得不攻出去。

01 高估对手是个好习惯 

面对抖音,王兴最初的担心是,在品宣和种草方面极具优势的抖音可能会抢走自己这边大众点评的生意。

但现实证明,美团构筑的庞大交易平台本身已经足够有粘性,在二季度全行业复苏的趋势下,让到店业务实现了大涨。

当然,美团自身也足够努力,甚至有点用力过猛——二季度营销费用环比暴增40%,营销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上升到了21.4%,达到了2021年社区团购大战时的水平。

美团直播在今年3月正式上线,如今的直播频率已经从最开始的每周一次提升到了两天一次。

美团截图

美团平台直播成了美团直播生态中的顶流,它目前并不向各品牌收取坑位费和分成,入选只有一个条件:全网最低价。

这一点在连锁大品牌方面的市场效果立竿见影。美团直播麦当劳、肯德基在某些时候的套餐优惠券已经要比抖音便宜。

去年,抖音到店业务的总成交额一度达到美团到店的45%,但在美团迅速发力直播后,两者之间的差距才开始重新拉大,前述比例下降到了40%。据晚点LatePost报道,抖音生活服务5月交易额甚至出现了环比下降。

到店业务收入的超预期增长使得美团的毛利润达到254亿元,大幅超过预期的223亿元,也让毛利率达到创纪录的37.4%。这和到店业务的佣金和广告收入大增是分不开的。

美团的二季度广告收入达到102亿元,不仅仅高于预期的97亿元,更重要的是和佣金收入增速的差距大幅收窄到了7%。这个指标一度被市场看作“抖音威胁指数”。

美团2023年Q2财报

那么,现在可以说,警报解除了,抖音最具威胁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疫情封控的解除也让竞争形势更有利于美团。对于大部分线下门店来说,在抖音上打广告引流毕竟是价格高昂的操作。在当初的疫情中,这样推广纯属无奈之举。但现在人们又在线下活跃起来了,很多商家就失去了在抖音上推广的动力。

尽管抖音已经属于平抑大主播做的很好,近期遭受压力的东方甄选在重点推广了自家的APP之后,下周二将开启淘宝首秀,但无论如何,短视频平台的马太效应还是不弱。

近期的第三方调研也发现,有不少腰部商家从抖音上又回到了美团。

美团二季度到店业务GTV实际增速超预期达到了120%,这比它在上个季度信心满满做出的翻倍预计还要更高。这包含了去年二季度疫情打压线下消费带来的低基数原因,也少不了美团自身的发力。

图源:网络

在到店业务稳住之后,短期看起来美团在本地生活领域已经基本稳住。

另一边,抖音在酒旅上的发展远低于自身的预期。正如美团用了很多年依然没有打穿携程一样,初来乍到的抖音也很难把酒旅的供给从美团手里抢过来。

这股线下消费的势头目前看来还没有要停歇的意思:暑期档票房接近200亿,创历史新高;如家、汉廷的酒店价格逼近之前五星级酒店的水平;上半年国营业性演出观众人数同比暴增超10倍……

而美团的到店酒旅业务毫无疑问能乘上这股东风。

02 防住了抖音,还得“偷袭”拼多多 

在到店酒旅无忧之后,美团还包括外卖、闪购业务的核心本地商业一时看起来再无对手,下一步最重要的还是新业务的减亏。

二季度包括美团优选和美团买菜在内的新业务,表现并不亮眼,同比增长只有18.4%,大幅低于总营收33.4%的增速。这当然有去年疫情“囤菜”高基数的影响。另一方面,王兴上半年显然把重点放在了到店业务上。

今年6月初,美团优选管理层在夏季会议上宣布,发起为期三个月的“夏季战役”,目标是逐一实现单城盈利。这已经落在了接近全面盈利的多多买菜后面。

图源:网络

那时,“美团到店业务二季度防住抖音”的好消息相信已经传遍了美团优选。这对于整个团队的士气都有不小的提振。

而且,压制着美团优选的最大对手多多买菜已经有多名一级主管调往海外新业务Temu,这留给了优选一个不错的反攻良机。

今年一季度,美团优选曾经发起过近似肉搏的竞价策略,要做到同一商品价格低于多多买菜。但或许是因为消耗太大,这个策略在4月底被叫停了。

流量是美团优选最大的劣势,美团APP的日活如今超过1亿,但也只有拼多多的三分之一。

而且,美团的仓库建设成本和冷链投入也是所有社区团购玩家中最高的。

美团优选的1万名员工,数量也是多多买菜的三倍。尽管“降本增效”进行了一年多,但美团优选在各个环节的成本都明显比多多买菜更高。

在这种情况下发起价格战相当于自杀,二级市场分析师对美团优选估值为零的也大有人在。

图源:招商证券

相比“价格为王”的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更注重品质。它在采购端也不会只选择出价最低的商家,而是对老品销量、客群稳定性和新品商家的运营能力等因素都有考虑。

这一次,美团优选就是要在生鲜的品质上和多多买菜做出差异化。在很多地区,叶菜发黄、发蔫的情况已经基本杜绝;团长们也被要求在取货前按订单做好分类,做好装袋;此外,美团优选还在主推自有品牌。

美团优选也在反思自己的组织能力。在社区团购这场战役的整个过程中,多多买菜都是那个更加充分放权的团队。他们的一线采购不需要汇报给总部,上架或下架某个商品也只需要省总同意。这样就大大提升了生鲜产品的淘换效率。

但美团优选实行的是采购和运营分离,采销与仓管分离,目的是减少内部腐败,明显会增加沟通成本。

从今年5月开始,美团优选就将全国五个大区重新划分为17个区域,而且强化了他们在商品、运营和规划方面的权限。

图源:网络

今年如果美团优选下大力气把品质社区团购的这条路跑通,那么,美团的新业务就扭亏有望。对手多多买菜当下也在改善服务质量,提升生鲜品质,这么看来美团优选的思路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在品质零售方面,同一阵营的美团买菜也能起到示范作用。美团以买菜业务为主的自营零售的毛利二季度就有了明显提升。和贴着多多买菜打的美团优选不同,在盒马和山姆大战的时候浑水摸鱼的美团买菜显然定位更高。

近期,盒马针对山姆推出了“移山价”,美团买菜则推出了“拔河价”,剑指盒马。

根据北京网友的截图,美团买菜160克“鲜虾饼”的售价是26.8元,而盒马在北京同样规格的商品的售价是26.9元。美团买菜本次“拔河”的商品都来自有品牌“象大厨”。

盒马“移山”主打的是“更多,更鲜,更实惠”,而美团“拔河”则侧重“更快,更好,更低价”,区别在于,门店生鲜SKU数6000-8000的盒马强调“多”,而实现了超八成订单30分钟内送达的美团买菜则强调“快”。

图源:网络

总起而言,美团的新业务还是有抓手的。美团优选在社区团购大战中,晚起跑还能抢到一个两强的席位,也证明了自己的执行力。

但投资者可能最担心的还是大环境,虽然美团现在还在吃“红利”:年初以来持续增加的外卖小哥供给拉低了单均配送成本,也将销售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从一季度的66.2%降低到了62.6%。

不过,王兴知道人人都要吃饭,但没有人能确定手头拮据的年轻人什么时候会开始做饭。

作者:太史詹姆斯

来源:壹番YIFAN

]]>
抖音“背刺”美团 //www.f-o-p.com/290477.html Sun, 14 Aug 2022 00:15:02 +0000 //www.f-o-p.com/?p=290477

 

本文要点:

  • 美团是如何成为“老大”的‍‍‍‍‍;
  • 抖音的探索和局限;
  • 抖音可能打败美团吗?

历经两年的发展,抖音本地生活已经初见规模。

到目前为止,抖音本地生活已经形成美食、酒旅、医美、文旅等类目的团购业务,还打造了较为完善的后台服务体系。抖音本地生活的运营模式是以一二线和网红城市做直营、三四线和郊县走服务商的合作模式,现阶段重点发力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

面对抖音在本地生活的一系列动作,其他互联网巨头也在备战。

美团于今年宣布与快手合作,将在快手开放平台上线美团小程序,为美团商家提供套餐、代金券、预订等商品展示、线上交易和售后服务等完整服务能力;阿里则推出“爆爆团”,主打同城美食优惠团购;腾讯首次推出团购工具“鹅享团”,基于微信端试水本地团购。

已经沉寂多年的本地生活赛道,似乎被抖音这条“鲶鱼”激活了。

表面上看,抖音切入本地生活的方式是团购,且拥有“流量”优势。据统计,抖音目前的日活峰值已经超过了7亿,用户日平均使用时长超过100分钟。

再加上抖音团购可以通过商品视频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种草”,用优惠券和补贴的形式吸引消费者到店,所以也被不少从业者所看好。

只不过在面对与本地生活巨头美团的竞争时,双方既深入对方核心地盘,自身短板也显而易见。

一、美团的壁垒

美团的营收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外卖,到店、酒店和旅游,新业务及其他。

2021年财报显示,到店、酒店和旅游贡献了325.3亿元营收,占营收比为18.16%。虽然这不是占比最大的一块业务,但是却是美团的现金牛,是当下公司最为稳健利润基本盘。2021年到店酒旅业务营业利润达到141亿元,远高于外卖,而新业务尚处于亏损状态。

抖音“背刺”美团

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与其独特的“交易+点评”模式有很大关系。

早前,美团靠“团购”的方式切入交易环节,但粘性有限;而大众点评早期是创造了消费者粘性——点评,却苦于难以变现。

最终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使得整个商业模型变得完整:点评体系及商户监管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收集、决策辅助平台;商家获得了线上销售渠道及营销方式,也能从线上引流到线下。

以上二者是美团平台的价值创造来源,而平台通过引导商家上架浅折扣团购套餐,掌握交易流水,明确自己所创造的价值,并从中收取一定费用。

这种“交易+点评”的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美团在本地生活领域的护城河。

抖音“背刺”美团

美团的这种壁垒主要来自可信度、规模门槛和规模难度。首先,由于消费者需要到店体验,且体验后难退换,试错成本高,决定服务业信息平台点评价值的首先是点评的可信度,其次才是点评数量。这种可信度在前期主要依赖平台监管,在后期进入消费者心智后,就形成了一定的护城河,且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强化。

其次,也正是由于对可信度的要求,服务业信息平台需要更高的点评规模去证明其点评的可信度,这种规模门槛不仅体现在单店点评数上,也体现在店铺数量上。从1000家店铺中选出的优质商家比从100家商家中选出的优质商家可信度更高。

最后,服务业商家本身具有长尾属性,单店铺的点评也具有长尾属性,若想复制达到相同点评门槛,其难度远高于电商行业。根据调研,截至2021年Q1,美团点评数量超过100亿条。

以上几点,让看似轻资产的点评体系,成为了服务信息平台最重要的壁垒,这也是当下美团能够抵御同类竞争的重要原因。

而且在交易用户和活跃商户数量上,美团和主要竞争对手——阿里巴巴已拉开了较大差距,2021年Q3美团交易用户及活跃商户分别为阿里巴巴的1.9倍、3.0倍。从收入口径看,2022年Q1阿里本地生活中非外卖收入11亿元左右,也小于美团的76亿元。

抖音“背刺”美团

综合以上来看,中泰证券认为美团作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已经构建了多维度的竞争优势点,也数次抵御了阿里本地生活的有力冲击。

而站在当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又带来新的流量高地,借助流量优势入局本地生活似乎确实具有很大想象力,但是系统分析抖音在本地生活领域的探索与布局后,也能看到较为明显的局限性。

二、抖音的局限

随着短视频业务进入成熟期,抖音开始逐步扩大商业化,而本地生活是重头戏之一。

2018年公司初次尝试布局本地生活业务,但由于缺乏深度管理的经验,前期发展并不顺畅。

2020年10月开始,字节跳动集团人力、战略部门曾调研美团的本地生活业务架构。有媒体报道,字节跳动商业化部成立专门拓展本地生活业务的“本地直营业务中心”。在原SMB(中小客户)业务线撤销后,约一万名员工在2021年1月调整至该中心,围绕生活服务、餐饮等行业进行客户挖掘。

随后,抖音开始通过地推,不断向一二线以及下沉市场进军,吸引本地商家入驻抖音,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商家基础。但据媒体报道,商家大量进驻后,并未获得预期的订单增长。

2021年,抖音App的同城页面发生变化,定位到杭州、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可以发现,其首页以增加“城市名+吃喝玩乐”的区域,这就是最初的团购入口。重要入口的设立,使本地生活业务获得了更大的流量,抖音在后期对该入口也进行了不断地优化,并在抖音“钱包”内又新增团购入口。

此外,本地生活的商家还开辟了新的运营方式,比如推出同城配送、闪送等方式,让商品能够像外卖一样,在短时间内送到客户手中。通过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和运营方式,为抖音的本地生活服务打开新的局面。

以电影票这一常见的团购品类举例,在抖音输入“独行月球电影票团购”后,可以看到多个商家在进行售卖,其中以视频和直播的形式居多,而有些商家更是宣传所售的票价低至19.9元/张。

图源:抖音

随机挑选一家商家进入后可以看到,该商家所售的北京地区“《独行月球》2张35元观影兑换券”实际售价为2张52元,使用“抖音月付”还能优惠0.5元,相比市面上普遍50-80元/张的标准价格,优惠幅度接近于三折到五折。

这种深度折扣团购的形式,本质上还是“千团大战”时的团购模式,即以低价拉拢用户、“烧钱换规模”的模式。

2014年大众点评CEO张涛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长期来看,团购不是一个稳定的商业模式,“商家没办法长期依靠团购生存下去……商户团购比例不应该超过收入的20%,不然长期会有经营问题”。

所以以“团购”为主的本地生活服务的合理模式应该是适度的折扣+广泛的供给,而深度折扣团购在本地生活服务中所占的比例只有受到合理控制,这个模式才能长久。

再进一步讲,考虑到店业务的经营杠杆,在整个到店市场中,抖音的利润占比更低。由于商家需要大量的地推团队维系,本地生活服务难以建立全局的规模经济,市场份额落后者的盈利空间将显著更薄。

抖音“背刺”美团

显然本地生活在抖音变现体系中,是一个“低利润率的小众市场”,不过好在抖音具有流量的机会成本。根据Questmobile数据,2021年抖音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01.7分钟,这一数据超过微信、微博等社交产品,也超过B站、小红书等社区;2022年6月,抖音月活跃用户数6.8亿人,这一用户基数允许抖音在本地生活领域“试错”。

虽然抖音的庞大流量能够支撑其本地生活业务的运作和存续,但本地生活的属性和抖音推送模式决定了其在核销率方面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据中泰证券测算,推送式团购从GMV转换到真正核销的比例仅50-60%,而主动搜索式团购的核销率在90%以上。

从这一点来看,抖音APP的设计定位恰恰与搜索定位相矛盾。

从今日头条开始,字节系的产品都是以推荐为主,让使用者可以在不断下滑过程中不知不觉消磨时间,并获得乐趣,即所谓的“时间熔炉”。而搜索的定位在于目的性,在短时间内精准解决所需问题,“人找货”的逻辑与抖音的底层设计相违背。

而且当消费者有了明确的消费需求后,最想要的是高效率的获取信息。短视频胜在提供消费场景可以激发潜在需求,而在信息传递效率方面反而不及图文。且从商户角度看,短视频的初期制作及维护成本显著高于图文,这可能从一定程度上“劝退”商家。

综合以上,虽然抖音的兴趣电商发展迅速,一周年时的GMV增长达3.2倍(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但其在本地生活市场或难以取得相似的发展速度,核心在于基础设施存在差异——实物电商的基础设施是公共的,服务业平台的基础设施是私人的。

信达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抖音虽然有一些视频化的内容比较吸引眼球,但在全面度、客观性和时间积累上仍无法和美团+点评相比。

三、总结

2022年5月,抖音发布《2022年生活服务软件服务费标准说明》,明确6月1日起将对生活服务业务收取服务费。在各商品类目中,结婚类费率最高,为8%,其次是住宿、亲子、教育培训的4.5%,游玩类费率最低,为2%,美食类费率为2.5%,平均费率约3%,相较于美团费率均偏低。

为鼓励商家在平台开展营销活动,抖音根据不同商家类型设置了不同的软件服务费返还政策。其中,对每个自然月内(第T月)采取疫情“静态管控”天数≥10天的城市内商家,平台将于T+1月主动予以100%返还。

而且抖音还提供了一个一站式解决方案——来客。目前抖音来客主要的四大能力为:团购推广、达人带货、营销工具、精准流量,用于帮助提升商家的可操作性,降低了入驻门槛,进而提升商家在抖音做团购的信心。

不过,综合来看美团+点评为商户提供基于LBS的搜索+图文效果类营销,基于用户主动找店的需求,目标精准、成本可控,更适合广大中小商家。抖音只能提供城市级别的短视频内容营销,而且分配给本地生活的流量占比也很有限。不仅用户精准度不够,内容制作成本、流量成本也很高,只适合于大型品牌类商家、网红店。

因此,信达证券称其“长期对广大用户和商户的商业价值比较有限”。

 

作者:唐飞

来源公众号:价值星球Planet(ID:ValuePlanet)

]]>
美团做短视频,抖音防得住吗? //www.f-o-p.com/251592.html Thu, 05 Aug 2021 08:55:30 +0000 //www.f-o-p.com/?p=251592

 

短视频战局又迎来新变化。

在短视频领域,抖音快手一骑绝尘、微视、好看穷追猛打,如今本地生活大佬美团也开始盯上了短视频的生意。

那么,美团做短视频到底意欲何为?有抖快珠玉在前,美团短视频抗打吗?

没有边界的美团瞧上了短视频生意

根据笔者观察,美团短视频的入口位于美团首页的菜单入口中,用户进行上下滑动就能观看,还可以进行点赞,短视频的内容下方加入了“跳转到商家界面”。短视频以种草内容为主,入口目前叫“看视频赚钱”、“视频赚”。

在推广短视频功能上,美团采用了经典的网赚模式,打出了“看视频赚钱”的口号。用户将在其中观看视频同时得到一定数量的金币奖励,并且用户在完成对应条件的前提下,可将金币兑换为现金,还可以提现。

快手、抖音极速版、西瓜视频、番茄小说等APP都用过“网赚模式”,这种模式作为久经考验的冷启动模式效果出色,尤其是在下沉市场找那个,拉新和拉活方面都挺不错。也可以看到,打出“网赚模式”的美团也是为了进军下沉市场。

在对短视频的布局上,美团是非常全面的,除了短视频内容市场之外,美团还将手伸到了短视频的生产力场景,面向PC端推出了一款编辑工具“美团皮皮虾”,可对图文及短视频进行编辑。

但这个工具当前仅向商家提供服务,但后期不排除会向C端用户推出。目前,乘着视频行业的东风,剪辑市场也发展迅速。腾讯、阿里、快手、抖音都已经推出了各自的编辑工具

从外卖起家的美团,早已占据了国内外卖市场六成以上的份额。但美团却没有止步于此,时至今日,美团的手早已伸向了买菜、电商、打车等业务。

那么,短视频生意为什么能吸引到美团呢?

箭在弦上,美团不得不发

其一,不得不提短视频的行业优势。短视频如今已成了用户“杀时间”利器,在用户时长上,短视频行业用户时长同比增长大幅领先于其他行业。2021年6月,短视频行业的用户人均日使用时长达90.7分钟,同比增量为10.2分钟。

根据《2021年中国网络短视频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也显示,2020年我国短视频用户月度人均使用时长达42.6小时,相比2018年将近翻番,短视频用户粘性持续提升。极光大数据也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短视频行业用户时长占比达29.8%,与第二名即时通讯的差距达9.4%。

而这对于美团来说,恰好能够吸引用户长时间的使用,弥补自身工具类APP用户驻留时间短的问题。据QuestMobiled 数据报告显示,虽然美团APP月活达到3.2亿,但多数用户仅是在点外卖或是购买部分商品使用美团APP,其余时间对美团APP的使用并不多。

另外,在用户增量方面,短视频行业也是吸引用户最多的行业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占整体网民超八成。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短视频的发展趋势与美团进军下沉市场的战略相吻合。目前,短视频平台正在加速挖掘中老年用户和低线城市下沉市场,且这两大人群用户规模不断扩大。40岁及以上用户占比由2019年的28.3%增长至2020年的32.8%,而三线城市用户占比也由2019年的56.7%增长至2020年的57.8%。

由此可见,不管是在获取用户增量,增加用户时长、还是进军下沉市场上,美团都需要短视频来巩固其商业版图。

其二,是短视频媒介对本地生活发展的优势。视频在带货上一直是优于图文内容的,因为视频更直观,杜绝了P图的可能性,在展示细节和真实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直播带货发展的如此迅速的原因之一。

而美团也需要短视频来满足顾客的多元化购买需求,图文内容必须加码视频内容,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本地生活赛道中脱颖而出。

其三,“抖快”都在入侵本地生活,老对手“阿里”不断加码。本地生活领域是一块香饽饽,已经吸引了不少巨头入局。

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于3月上线“抖音团购”;7月内测“心动外卖”,并且打出了“心动外卖,吃你所爱”的名号。快手早在去年的7月就开始试水本地生活服务,推出“本地生活” 版块。今年,快手灰度测试同城团购,正式入局本地生活领域。

除了小巨头“抖快”的入侵之外,老对手阿里也在加码本地生活赛道。7月初,阿里调整组织架构,将高德、本地生活和飞猪组成生活服务板块,由俞永福掌舵。此番操作也被认为是全面升级与美团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战争”。

一时间,新老玩家一同围攻“美团”,美团也需要去别的领域试试水。

其四,美团自身主营外卖业务受挫。外卖平台与骑手之间的矛盾向来是躲不开的话题,而美团作为外卖领域的大佬就更是首当其冲。美团多次因为“骑手”的待遇问题登上平台。

7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网信办等多部门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对保障外卖送餐员的正当权益提出了全方位要求。

而这对于美团来说,则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指导意见》发布当天,美团股价暴跌13.76%,在其发布的两天时间里,美团股价更是暴跌28%。美团核心的商业模式就是中间商赚差价,一方面提高对商家的佣金,另一方面压低对骑手的支出。

在主营业务里,既有“困在算法里的骑手”、又有“被迫二选一的商家”,还有更严格的监管环境,这一切都让美团焦虑。不管是为了稳住资本的信心,还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美团都必须要进军短视频。

迈向泛文娱,美团短视频抗打吗?

对于美团来说,一直逃不开的就是用户先入为主的工具属性。工具箱APP的特征是用户一般只会在特定需要的场景下打开,就比如点外卖会打开美团,找路线会打开高德或百度地图,付款会打开微信或支付宝。

但是与内容型APP相比,用户使用工具类APP的单次时间和每日使用的整体时间都更短。为此,美团也在从工具性到内容化的路上奋斗很久。

2017年,美团在大众点评上推出“点评视频”; 2019年,美团App在首页为部分商家插入了视频广告板块;这之后,美团内又加入了大众点评的种草文章,以短视频和图文的形式出现。

去年,美团又开启了直播功能,已知最早的一次直播在今年4月21日进行,主题为KOL带观众逛园林。7月30日美团官方进行了“一千零一夜”的直播,观看量超过600万。对于一个新成立的美团直播来说,600万的观看量已然不少。

但是,美团想要做短视频这条路却不容易,甚至难过抖音、快手做本地生活。这是因为在底层逻辑上,抖快是内容驱动的交易。抖音的团购能做得红红火火,靠的就是短视频的加持,用户在观看短视频时自然而然被种草,简而言之,用户的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

而美团却是从交易开始的内容,一般人们都是有了需求才会打开美团,也并不会因为在美团上消费之后再去观看内容。网赚虽然能够帮美团短视频开始起步,但能坚持多久还是要美团以优质内容去支撑。

而且,短视频这块骨头太难啃了。根据前瞻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抖音短视频主APP和快手主APP位居中国短视频领域第一梯队,两者活跃用户规模约占整体的56.7%。而第二梯队仍有字节旗下的西瓜视频、抖音火山版。第三梯队仍有字节的抖音极速版。

在短视频领域,腾讯、360、百度都曾入局,但至今为止,百度的好看视频,腾讯的微视仍处于第二梯队,始终无法改变抖快的两强格局。

而且,内容生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快手、字节系不仅有先发优势,还积累了一定的用户数量、主播的数量。毫无根基的美团想要从二者手里“抢食”,困难程度可见一斑。

目前美团短视频所采取的的策略仍然是烧钱的“网赚模式”,这势必会加大美团的资金压力。要知道,美团2020年全年利润仅为43亿元。

如今汇集打车、买菜、电商为一体的美团已经越发庞大,但用户并不缺一个短视频软件,美团想要分到短视频红利,就应该找到自己的独特性,踏踏实实做内容。否则只会导致APP功能臃肿和体验混乱。

人可以“躺平”,但企业不可以。互联网“内卷”已经常态化。和阿里“赤身肉搏”之后,疲于奔命的美团未来路途依然险阻。

作者:小谦笔记

来源:小谦笔记(ID:xiaoqianshuo)

]]>
美团杀入拼多多下沉腹地 //www.f-o-p.com/241144.html Tue, 27 Apr 2021 03:04:31 +0000 //www.f-o-p.com/?p=241144

 

因新业务多有交叉重合,以团购起家扩展至生活服务平台的美团,和以拼团购物起家的拼多多殊途同归。眼下,拥有巨大需求的万亿规模下沉市场成为二者共同争夺的目标。

2019年4月3日,王兴对电商新秀拼多多和淘宝作出预测,称“接下来几年,看拼多多黄峥和淘宝/天猫蒋凡这两个非常聪明的人如何较量,应该会很精彩。”

不过一年多光景,王兴便亲率美团加入到这场下沉之战。2020年10月的最后一天,王兴在内部会议上钦点,“美团优选、美团买菜的生鲜零售业务是一场必须要打赢的战”,。随后在公司中高层会议上也不断传递着决心,并将其定位为全公司的一级战略。

这并不突然,早在美团2019年以大店模式小象生鲜入局电商赛道时就能看到这种野心。后来发生的事情,社区团购业务调兵遣将快速出击,不设上限的持续投入,甚至导致美团整体起2020年第四季度重回亏损也在所不惜。

在美团的主营业务外卖、到店酒旅之外,美团优选、美团买菜、团好货、美团闪购成为美团新业务分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承载着美团在生活服务平台之外的更多野心——越来越多介入实体电商。

相比较于其他三项业务,团好货在电商组合拳中算是年纪最小、最低调的那一个,在模式上,它完全对标拼多多——打开两个产品的界面,无论是商品品类还是价格,你甚至很难找出一眼即可分辨出的明显差异。

左为“团好货”产品页面, 右为“拼多多”产品页面

《深网》获悉,目前在组织架构上团好货仍位列闪购业务之下。《晚点》此前曾报道,2020年底闪购事业部被拆分,团好货由此单独成立业务部,其他拆分的还包括闪购、医药两个业务部,均直接向美团高级副总裁、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汇报,其中团好货日单超 10 万单,闪购超 200 万单,美团优选约 2500 万件。

以团购起家,随后涉足餐饮外卖、到店酒旅的美团在过去一直做的是本地生活服务,搭建一个平台链接商家与用户,以及构建一个自己的配送体系,但现在,美团的本地生活和电商的边界逐渐模糊,包括美团优选、美团买菜,团好货,它开始越来越多的触碰实体电商。

本地生活服务和实体电商的界限正在消弭。某种角度上,团好货是美团从生活服务电商向实体电商布局的一颗棋子,多多买菜则是拼多多从异地配送到同城生活布局的重要关键。

美团的目标显然不是只做本地生活,电商才是它的终极目标:渗透到更多下沉市县包括较偏远的农村地区,从而获得更多新的用户。

团好货直指拼多多大本营

2020年8月,黄峥的同门师妹阿布(花名)亲自带队多多买菜,打响第一枪。在此之前,他带着其他几名同事,花了两个月时间在武汉和南昌试着把市场跑通。到了10月底,多多买菜已经进入120个城市。

那时,美团的社区团购业务美团优选已经快速驻扎济南,随后辐射至武汉、广州、佛山,他们的计划是在年底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为此,王兴指派高级副总裁、最高管理决策机构S-team成员陈亮一手负责。

相对于拼多多电商业务,以及美团的外卖、到店等业务,社区团购是一个全新的赛场,它瞄准的是下沉市场本地消费,市场规模预计在2022年超过千亿。更重要的是,它很可能会掀发一场新零售行业的重大变革。

就在多多买菜与美团优选短兵相接时,美团放出了它打入下沉市场的又一招“团好货”。与美团优选“争取市占第一”目标不同的是,团好货业务低调行进,却直指拼多多业务大本营。最高负责人是美团最年轻的高级副总裁王莆中。

对于团好货,官方给出的描述是,“美团自主孵化的B2C电商新业务,采用产地直发+商品团购的形式,主打‘省+好’的团购购物体验。”从模式和体验上来看,团好货与拼多多几无差异——平台汇聚中小店家,主打低价,品类繁杂,采用第三方物流。

《深网》在与多位美团人士交流后发现,他们普遍认为美团的下沉战略中,社区团购是基本盘,团好货是加速下沉的另外关键。

“区别于主打一线城市的一小时送达服务美团买菜,社区团购要下探到中国下沉城市和乡镇,但拼多多、京东、滴滴都在做,美团需要一个可以打辅助的‘边锋’,拼多多模式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团好货与美团优选之间的关系,正如同拼多多与多多买菜——多多买菜是拼多多主营业务之外继续下沉的加速器。

但拼多多内部认为多多买菜有别于市场中的其他玩家。他们的逻辑是,传统的社区团购指的是团队领导者或商店老板聚集一群用户来下单,并且获得相应佣金,但是拼多多目前已经拥有了7.88亿的活跃用户,并不需要人来帮助他们聚集很多用户,用户可以独立在APP上进行下单,所以多多买菜是拼多多业务板块的一个拓展。

下沉“Plan B”的出路

在提升下沉市场渗透率上,美团有太多功课要做。对标拼多多的团好货或许是美团在社区团购业务之外的“Plan B”。

不到一年时间打穿全国2000个市县,社区团购是美团下沉的绝对主战场,但如果拿它与耕耘下沉市场近6年,甚至引发淘宝、京东“大地震”的拼多多相比,还只是个“小学生”。

《深网》了解到,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团好货在义乌、杭州、临沂、黄冈、广州、海口等地集中做了一批招商活动。目前招商店铺分三种,旗舰店,自有品牌的企业或拥有独占授权品牌的企业;专卖店,拥有1个授权品牌且授权链路小于2级的企业;专营店,拥有2个及更多自有品牌或授权品牌的企业。

品类则涉及到服饰、居家百货、鞋靴箱包、美妆个护等。回顾去年8月刚刚上线时,团好货平台上还只有水果、百货、粮油、生鲜、零售少数几个品类。品类的迅速扩充,也可以窥见该项业务的发力速度。此外,去年12月团好货的入口被调至美团APP的首页第一屏,得到充分流量曝光和分流。

上述内部人士认为,和社区团购一样,团好货也有可能在未来成为美团新增长点。不过相对于前者,其地位还略逊一筹。

目前,团好货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团队工作时间“10-11-6”,组织间的人员调配暂时没有活水。“美团的风格就是低调探索新业务,大张旗鼓不是我们的作风”。一位美团人士说。

也有人质疑,业务模式上复制拼多多,但货品的数量和价格并没有明显优势,他们看不懂二者差异在哪里。甚至从产品上来看,团好货不需要拼团功能就可以直接低价购买。

一位美团内部人士的真实感受是,拼多多凭借此前在低线城市电商业务的供应链和分销能力,能够快速复制到社区团购业务上。如果与拼多多下沉供应链和分销来比对,团好货并无优势,但它可以从精细化运营上找到突破口。而这正是美团优选业务由上而下的进攻策略。

比如美团优选的仓储要求快速周转,卖的好的商品会被保留,卖不动的会被迅速撤下。“美团库存周转率非常快,不让压货;而多多买菜库存是一个月上几次货,消耗完了再去补。”

市占拼多多50%美团30%,补贴相应收缩

《深网》独家获悉,美团优选2021年投入预算是400亿元,内部评估业务较上线初期进入相对平稳阶段,收缩补贴以谋求良性发展。

内部评估的基准是,二三线城市中多多买菜市占约50%,美团优选约30%。一线城市差距较小,但在下沉城市前者优势更明显。

此前,36氪援引多个信源报道称,2021年美团优选目标是GMV达到2000亿,多多买菜1500亿,橙心优选1000亿,兴盛优选800亿;日单量方面,美团优选为2300万单,多多买菜为2000万单。以此作为交叉印证,目前社区团购领域的前两把交椅属于美团和拼多多。

这种背景下,美团内部研究决定收缩补贴(或者叫作精细化补贴)和降低团长佣金比例,开始朝着盈利的方向努力。

关于盈利这个事情,美团内部很明确。第一,没有明确时间表,因为社区团购是一个新的基础设施,并非短期项目;第二,2021年会大规模投资零售,短期一定会影响整体利润水平,但会谨慎分配资源;第三,随着团长佣金率和仓储成本的降低,经营效率的提高,以及GMV扩大的规模效应,存在盈利可能性。

《深网》近日从多位美团优选团长处了解到,其佣金比例下降了约3%至8-10%。而在去年上线初期时,这一比例为15%-20%。“团长也在洗牌,收入向腰部及以上团长集中。”

另一个收缩补贴的原因在于,新业务的持续投入让美团在第四季度重回亏损。

最新财报显示,2020年美团净调整亏损为14亿,较去年同期23亿下降163.3%;新业务及其他的经营亏损由2019年的67亿扩大62.7%至2020年的109亿,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6.7%。2020年第四季度,该分部经营亏损同比及环比均有所扩大至60亿,经营利润率下降至-64.9%。

然而这并不能阻碍美团进击电商的决心。王兴指出亏损中有一半来自美团优选,但“该业务的运营亏损的增加也源自其在全国范围内的飞速增长”,并对此“感到非常满意”。

拼多多也面临同样状况。《晚点》曾援引接近拼多多人士报道称,对于是否全力投入社区团购,内部曾有过短暂怀疑,期间阿布有过犹豫,但黄峥坚持全力以赴。这种犹豫,可能是由于新业务需要大量投入、甚至持续亏损引发的。

流量见顶,巨头们深挖下沉市场,希望寻找新的增长点,如果社区团购等风口真的孕育着下一个万亿级市场,显然这是一场谁也输不起的战争。

 

作者:柳斯,编辑:康晓

来源:深网腾讯新闻(ID:qqshenwang)

]]>
美团也玩大数据杀熟? //www.f-o-p.com/226572.html Fri, 18 Dec 2020 02:25:35 +0000 //www.f-o-p.com/?p=226572

作者 : 魏婕 唐亚华

编辑 |:黎明

12月17日,一篇名为《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的文章刷屏,该文作者基于自己点外卖的经历发现,在美团上的同一家店铺,用同一个配送地址,在同样的时间点单,会员比非会员的配送费更高。文章中称,本以为开通外卖会员会省钱,但附近几乎所有外卖商户的配送费都比非会员高1-5元。

一时间,买了美团会员的打工人觉得感情受到了伤害,在微博、知乎、黑猫投诉、朋友圈里发出了声泪俱下的“控诉”:“价格歧视”、“割会员韭菜”、“吃相难看”……网友们仿佛上足了弹药,齐齐瞄准美团打去。同时,#美团被爆杀熟外卖会员#迅速登上当日微博热搜榜第五名,截至发稿,该话题下已有5.7亿阅读,形成4.4万讨论

之后,美团外卖方面发声明回应称,配送费差异与会员身份无关,由于软件存在定位缓存,错误地使用了用户上一次的历史定位,与用户实际位置产生了偏差,导致了配送费预估不准。在实际下单时,会按照真实配送地址计算,不受影响。

来源 / 美团

在此次事件中,从法律角度其实并不好界定美团存在杀熟现象。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宋一欣向深燃分析称,因为美团的会员权益只承诺了红包优惠,并没有约定会员比非会员的配送费更低,所以没办法判定美团是否违约。

不过,因为网友将#美团杀熟会员#推向了风口浪尖,而此事又恰好置于平台经济反垄断的讨论热度当中,同时,美团近年来力推会员服务,帮助其餐饮订单量实现节节攀升,此事引起了人们的争相讨论。

那么,为美团业绩添砖加瓦的会员们,真的是被收割的一批人吗?深燃带你一探究竟。

一、美团喜新厌旧?

这件事情中,网友对美团的不满颇有些“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委屈意味。他们以这个话题为根据地,控诉了美团对老会员的差别对待:配送费更高、同一家店吃两三回就涨价、开通了会员反而满减金额减少,甚至续个会员费都感受到了美团的“喜新厌旧”。而且,不仅仅是美团有这种情况,饿了么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来源 / 微博截图

“我在饿了么经常点西贝的鸡腿饭(29.9元) ,我点了三四次之后,饿了么上的这款饭默默变成了39.9元,然后我就改用美团点(美团依然29.9元),过了一个多月后(这期间没在饿了么上买),饿了么上的这款鸡腿饭又降为29.9 ……”,一名微博网友讲述了自己在美团和饿了么两个平台反复横跳,避开“被涨价”的经历。

这位网友的讲述引来一片附和,“之前一直以为是店家涨价了,后来换着用另一个软件点,发现还是原价”、“原来不是外卖涨价了,而是我吃的次数多了专门为我涨的价”。

来源 / 微博截图

美团外卖用户薇薇发现,“同一家店,同一个商品,昨天22元,今天变30多元”,商家给她发来了截图,说商家那边显示还是20多元。薇薇推断,商家设定的满减在不同用户手里都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所有用户都显示商家所设定的满减优惠价格。

此外,会员续费也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有网友称,“半年不用美团,会员月费只收3元,连续用美团会员,只给优惠3元”。

也有用户指出,一个办公室里,同事之间饿了么的百亿补贴力度也不尽相同,有用户反映,下单越多,补贴越少,但是停两周之后,补贴力度又会变大。

网友们将这种“差别对待”称为“杀熟”,具体表现是平台“对新用户比对老用户更好”。这里的“新用户”不仅仅是指新注册的用户,更多的是指停止使用一段时间又回归的用户。

发现了这一“秘密”的网友,为了避免“被涨价”,总结出了应对攻略——在A平台点两三次后,就跳到B平台,在不用A平台的期间,A平台会推优惠券,这时候再跳回到A平台。为了一直享受到低价续费,他们也不会在一个平台连着续费,而是会在A平台的会员到期后,“冷落”A平台一段时间,选择B平台,等“回归”A平台时又能享受到低价开会员的“关爱”。

美团的声明中称,在知晓该问题后,美团外卖联系了上述发文的用户,并赴现场调查。但该用户在12月17日向自媒体《财经故事荟》表示,这份声明没有解答他的疑问。定位缓存仅能勉强解释12月9日的配送费差异,但实际上,他在12月11日又试着点了一次,依然存在配送费差额,他当场向美团工作人员提出了疑问,但美团方面称,绝对不会针对会员进行大数据杀熟

二、美团到底“杀熟”了没有?

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宋一欣告诉深燃:“这类型争议要以签约为准,如约定签约户比非签约户优惠而事实上不优惠,则违约,如无约定,就不能认定违约。”

事实上,美团的会员权益只承诺了红包优惠,并没有约定会员比非会员的配送费更低,所以也就没办法判定美团属于违约。

你可以从商业道德上谴责这种行为,但从商业逻辑上来讲其实是没问题的”,某外卖平台前员工任风从外卖平台的运营逻辑对深燃分析称,平台之前低价推广是有成本的,当这个平台市场份额较高、觉得用户习惯差不多养成了的时候,会重新拿回定价权,弥补之前低价推广的成本。“多快好省,又便宜、产品和服务又好是很难兼容的。”

”在提及新零售的千人千面时大家都那么憧憬,怎么真正落实的时候又开始排斥?“任风说,从他的视角来看,外卖平台根据不同用户的消费能力、习惯,推送不同的优惠券,本身是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体现。从全盘的服务能力来看,渐渐减少对固有会员的补贴,用省下来的钱既能拉来更多的新用户、做大规模,也能让平台有能力做一些普惠性的服务提升,比如优化推荐界面等,这是对新老会员都有好处的事情。

但是,这种对老用户减少补贴、对新用户加大补贴的行为,很容易让大众觉得,平台是前期讨好用户,一旦用户成为忠实用户(购买会员),平台就开始“收割”。

在此次事件中,“价格歧视”也是用户频频提及的一个词。不过,这其实是一个产业经济学的概念。歧视性定价法亦称“差别定价法”,指的是企业依据顾客特征、销售时间、销售地点和产品形式等细分市场,就相同或相似产品给予不同顾客不同价格的定价方法,属于需求导向定价。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向深燃表示,价格歧视是一个中性的经济学概念。市场中总会存在价格敏感人群和价格不敏感人群,平台通过算法将用户加以细分,通过给新用户更多的优惠,让一部分价格敏感的人群也能享受到服务,放到整个市场来看,能扩大整个社会的交易规模,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要注意的是,在近期公布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第十七条,特别提到了“差别待遇”。指南认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可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无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排除、限制市场竞争。

不过指南中提到,分析是否构成差别待遇,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根据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交易价格存在差异,新老交易人存在交易价格差异等。而针对新用户的首次交易开展的优惠活动,属于正当地实施差别待遇的理由。

换言之,反垄断指南对于平台存在新老用户交易价格差异具有一定的容忍度

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圣指出,那些真正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伤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才属于价格欺诈、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美团会员制,到底在赚谁的钱?

此次大众的争议和不满来源于美团会员,那深燃就借此机会拆解一下美团会员制的运转逻辑。

深燃对比了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会员权益,发现二者几乎是一样的。美团会员主要包括了三项特权:一、每月享6张5元红包 ,可与折扣/满减同享;二、依据商家设定不同,5元红包可以兑换店铺更大数额的红包,最高为10元;三、低价买更多红包。

其中,在对于配送费的规则上,《美团会员规则》显示,美团会员暂无免配送费优惠政策,配送费按商家定价收取。饿了么同样显示,没有减免配送费的优惠活动,但是可以在手机淘宝外卖购买会员卡,在手淘外卖下单可减免配送费。

事实上,据多名商家讲述,美团给会员提供的红包,大部分由商家来承担。商家龙岩告诉深燃,在美团上开店,最大的问题就是费用高,一单外卖毛利只有20%。“用户使用的3元以内的红包基本由我们承担,6元、10元的可以跟平台申请一部分,可能会按4:6或3:7来跟平台分担。但我们出的是大部分。”

据他介绍,美团收取的费用包括推广费、佣金、配送费。推广费按点击付费,一次点击约1.8元-2.2元;配送费2公里以内3元,超过2公里3元以上不等;另外是美团收取的佣金20%,佣金按照订单总额算,而不是实付款。商家可以选择用户是否可以使用红包,但如果拒绝用红包,平台给的曝光就少。

他举例,如果有人点了一份30元的外卖,美团会扣除推广费2元、佣金6元、配送费3元,如果用户再用一个6元红包,商家实际到手的钱为13元。“用户实付款在30元以内的算小单,超过30元的算大单,小单通常是刚够本或者亏钱的,大单能赚点钱。”

“商家在美团上生存挺辛苦的,但没办法,我们离不开人家。好多费用都转嫁到商家身上了,平台稳赚不赔,根据单量来看,我们有赚有赔,人家吃肉,我们喝点汤。我们也用饿了么,但它上面骑手少,单量也少。”龙岩说。

另一位商家宇飞也反馈,满减和红包费用是由商家承担,偶尔平台会有补贴,但比较少。“现在吃亏的就是我们,卖一份25块钱的面,如果收到12元-13元,能略有盈利,但我们经常到手不到10块钱,这样就完全是亏的,所以我们不太愿意做外卖,更愿意顾客堂食,还坚持挂在美团上就是为了让更多顾客知道我们店。”

来源 / 微博@美团

美团作为平台,能够商家、客户、骑手三头通吃”,美团一名骑手云阳告诉深燃,美团会收取客户的会员费,这是一吃;然后美团会把优惠券转嫁到商家头上,这是二吃;同时会员还享受限时达服务,又要求配送员准时送达会员客户的订单,如果没有准时送达,还会对骑手罚款,这是三吃。

深燃就补贴来源、会员制等相关问题向美团方面提问,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美团近年来力推会员服务,此举首先是为了提高用户活跃度、复购率、留存率,这也是电商行业的通用规则。对用户来说,会员服务能给忠实用户带来更多的利益。对美团而言,良好的会员体系会刺激用户积极性,让用户更忠于平台,而且用户在满足自身消费的同时能给平台带来收益。

美团在财报中指出,通过餐饮外卖会员计划,进一步加大对目标消费者群体的补贴分配比例。因此,餐饮外卖业务的订单量于2020年第二季度实现正向同比增长,餐饮外卖日均交易笔数同比增长6.9%至24.5百万笔。

会员制是今年美团外卖和饿了么都在重点推进的业务,从财务数据上来看,会员制似乎对平台的增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围绕外卖会员的争议也不少。从这次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或许对于用户而言,他们真正关心的,不仅是外卖是否涨价了,还有他们是否得到了平等的对待

*题图来源于Pexels。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龙岩、宇飞、云阳、任风、薇薇为化名。

 

作者:深燃

来源:深燃( shenrancaijing)

]]>
饿了么、美团的公关危机! //www.f-o-p.com/214358.html Mon, 14 Sep 2020 08:28:43 +0000 //www.f-o-p.com/?p=214358

 

近日,《人物》的一篇深度调查报道《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引发热议。随后,饿了么平台的迅速回应让自己陷入一场公关危机中,而美团平台在此次开卷考试中,似乎交了一份满分答卷。本文针对此事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认为有效便捷的沟通以及完善透明的监管制度能够一定程度弥补算法的冰冷。

一、问题存在,但我只能转移矛盾

首先来看一下饿了么的回应。

你愿意多给我5分钟吗?

饿了么平台先于美团做出了回应,本以为凭借感性的文字能收获一波好评,但是不买账的人占了大多数。笔者看到此回应的第一感受是:别扭。 谈不上措辞不当,但以往通常是在公益性质的倡议活动中才会听到以“你愿意XX”开头的话语,在商业性质的行为里强加道德审判,也难怪消费者大呼道德绑架。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饿了么选择率先回应,说明它承认问题的存在,且有意愿去寻找能够尽早解决问题的办法,只不过这个解决方案弱化了平台的责任,甚至是在试图转移平台与骑手间的矛盾。这个在仓促时间里做出的新的产品功能提议有没有经过产品团队的严谨评估呢?

我们来分析下此功能上线后可能会带来的一些问题:

  • 平台会不会利用用户好心宽限的时间,增加骑手派单的数量,反而将他们的时间压榨到极致?
  • 经常点击“我愿意”的按钮的用户,会不会被标记为低优先级用户,默认以后都接受延长派送时间?
  • 如果骑手路上因不可控因素受伤,而这单用户也因为自身因素没有选择“我愿意等待”,心善且敏感的用户会不会因此背上莫名的心理负担?
  • 当骑手被大部分用户主动选择宽容等待后,偶尔因少部分严格的用户导致自己超时罚钱 ,内心会不会产生埋怨,引发新的社会冲突?

以上,如果平台无法针对这项功能设计出一套透明且合理的算法,该功能的上线不仅无法解决现有问题,未来平台可能还会因此付出更多的时间、人力、金钱成本。不过,相信饿了么已经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它大概也没想过,一个还没有上线的功能会被央视新闻微博发起调查,随后#央视新闻调查疑遭水军刷屏#还挂上了热搜,这大概是产品需求采集阶段参与体量最大的一次问卷了吧。

二、马上行动,但我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再来看看美团的回应。

不得不说,美团能居于行业第一的地位是有一定道理的。黄底黑字的”马上行动“凸显了饿了么的不作为。也是有了饿了么的前车之鉴,美团诚恳地正视了平台系统存在的问题。从优化系统、保障安全、改进骑手奖励模式、关怀骑手与家人和听取多方意见五个方面直面问题,不仅强调了自己已经在做的努力,在未来整改的方向上也提出了合理的方案,刷了一波大众的好感。

但是,美团的退让,似乎也印证了之前对配送员的提速要求是没必要的。

外卖平台之间关于配送速度的竞争从未停止过,提速的背后就是平台技术实力的体现。相信大多数普通用户看了《人物》的文章后,才会意识到原来这几年配送速度提升了如此之多。

2016年,3公里送餐距离的最长时限是1小时,2017年,变成了45分钟,2018年,又缩短了7分钟,定格在38分钟——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全行业外卖订单单均配送时长比3年前减少了10分钟。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消费者端对于配送时效的要求越来越高确实是必然趋势,但是一昧追求速度就会带来配送安全问题。平台负责人总在过度赞颂自身研发设计的算法,声称算法大大提升了平台的配送速度。但他们都忘了,目前外卖配送还是依靠人力而不是机器,优化算法优化的只是人员分配、路径规划等,3公里配送用时从1小时变为38分钟,靠的依旧只是骑手自己的脚力。

再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研究出的精湛算法,训练了大量数据后,耗时多年终于把时间折叠了十分钟,再手动设定弹性延长8分钟,真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吗?

三、算法再美, 也难以运筹帷幄

数字经济的时代,算法究竟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其实上一章节已经表明了笔者对算法的态度,但是笔者有幸学习过最优化算法理论,想再简单聊聊自己的看法。

最优化算法有三个要素:变量(Decision Variable)、约束条件(Constraints)和目标函数(Objective function)。最优化算法,其实就是一种搜索过程或规则,是基于某种机制,通过一定的规则来得到满足用户要求的问题的解。求解过程中常会引入惩罚函数(Penalty function),用于解决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通过惩罚函数可以将有约束的目标函数转化为无约束的目标函数,可以根据算法的精度要求决定惩罚函数的选取。

在看本次事件的一些相关评论时,看到说“美团技术团队”公众号修改了此前发布的《智能配送系统的运筹优化实战》一文,删掉了“我们把业务约束转化为带惩罚的目标函数”一句里的“带惩罚”字样。笔者无法验证此事的真假,如果为真,可能是美团担心舆论发酵,引起大众误会。这里惩罚可以简单理解为调优的参数,并不是字面的通过物质层面惩罚骑手以求配送增速。

无论真假,这篇文章值得大家一看,或许能够更好地认识此次问题的中心——算法的设计初心与思想。

图片来源于“美团技术团队”公众号:《智能配送系统的运筹优化实战》

《外卖》一文提到算法里,让骑手们越跑越快的推手中,也包括骑手自己。所以,我们必须要明确一件事,算法、代码都只是工具,作为使用这些工具的主体的我们,不能让自己工程化。和算法不同的是,人类可以促进理解,相互沟通,同时制定完善且透明的制度进行管理约束,但这是一个过程,产品始终要回归商业本质,都是先找到生存点,盈利过程中不断丰满人性的思考。

四、饿了么 VS 美团 配送模块分析

系统的问题,终究需要系统背后的人来解决。

——美团回应

美团的这句话给出了它诚恳的态度,也触动了笔者的心,所以让我们来看看产品背后的人的设计逻辑。

网上针对饿了么和美团两个平台的竞品分析报告很多,这里笔者仅分析与本次讨论主题——配送相关的模块流程,不细究产品具体结构流程,但也不去探讨配送时长,毕竟单一数据无法比较算法性能好坏。

4.1 外卖首页

饿了么的首页做出了30分钟送达的承诺,美团没有。

目前,美团提出的给骑手留出8分钟弹性时间已经生效。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从今年4月开始,美团就一直在对留给骑手的时间进行调整。相较以往,外卖首页布局不再强调配送时长优势。在很多情境下,不设定期待或适当降低期待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饿了么 VS 美团 外卖首页

4.2 支付阶段

在这个页面,二者平台没有太多的差异。都标明降低配送费,可以适当提升用户粘性。在准时配送方面,二者也都提出了一种配送增值服务。饿了么这边称之“准时达”,美团这边叫“准时宝”。值得一提的是,饿了么是2016年中上线此功能,美团是17年6月推出的类似功能,彼时也正是各外卖平台竞速的开始。

二者购买和赔付的金额略有不同,但点开服务协议,会发现都在强调这不是保险,只是平台提供的一项有偿增值服务。网上查不到用户下单选择该项服务的数据,但是涉及这项功能的评论大多是负面的,比如到了临近赔付时间,即使外卖还未送达,系统状态也可以变为已送达,用户投诉也大多无果,用小额红包了事。所以,完善透明的监管制度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深究这项功能,会发现,准时服务已不知不觉变为有偿增值服务。

饿了么 VS 美团 支付阶段

4.3 商家备货阶段

从下图可以明显看到美团的交互设计确实更有温度一些,不仅有谅解延误的请求文字,还有实时的天气画面。

虽然,二者都有”取消订单“的直接导航icon,但就此阶段,美团的用户体验相较更好一些。

两个平台要修改订单信息的逻辑是这样的:

饿了么:

  • 联系客服——联系商家——电话里报给商家地址;
  • 联系客服——(猜你想问)下单后怎么修改订单信息——对不起,暂不支持在线修改,请打电话修改——(返回上一级)联系商家——电话里报给商家地址;

美团:

改地址电话——选择(新增)地址。

地址电话选错还是很常见的场景,饿了么背后有强大的技术支撑,但是智能客服在这样的场景里显得一点都不智能。美团支持修改一次地址,地点仅支持距离原地址范围1km以内,这样用户操作便捷,也不会给骑手造成太大的麻烦。

饿了么 VS 美团 商家备货阶段

4.4 骑手配送阶段

两个平台都有相应的push提醒用户外卖配送进度。联系上一阶段,美团在页面中用橙黄色突出的功能模块——在线联系,可以得出,美团是十分鼓励商家、骑手、用户在线沟通的。这个功能让一直是饿了么忠实用户的笔者很是惊艳,因此想向大家描述一下我此次等待外卖的情景。

饿了么 VS 美团 骑手配送阶段Push通知

临近18:50,我还在写这篇文章。本人手机长时间静音,此次点完外卖也忘记打开声音。但缘分还是让我接到饿了么骑手的电话,电话里,憨厚朴实的小哥略带害羞地说“祝你用餐愉快!”。随后我打开美团APP看了下美团骑手离我的距离后,准备换衣服,打算等两个外卖都到了后,再下楼一起拿上来。

换衣服前,我想到之前好几单外卖没能接到骑手电话,害他们打了两三个电话后,还得给我发一个短信,最近看的《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又是如此的惊心动魄,天啊!他们那么赶时间居然还要在百忙之中给我发短信。

于是乎,我赶紧开启手机的声音,生怕换衣服的时候会错过美团骑手的电话。正在此时,手机响了,不是电话,是消息通知,是美团骑手在APP上给我发的消息,告诉我外卖已送达,文字的最后也祝我用餐愉快。天啊!这对社恐患者和常要用电话解决工作事宜的人来说,也太友好了!

下图是我和骑手简短的对话界面。

操作流程如下:商家接单后,用户便可以随时和商家沟通,骑手接单后,随之加入群聊。用户界面可以通过点击选项快速@商家或@骑手,若长时间没有收到回复,通过右上角的电话icon也可以直接联系到他们。订单送到后,骑手可以通过直接点击准备好的话术告知用户订单已送达。订单完成后,群聊功能随之关闭。群聊界面在一级导航——消息里就能进入。

这个沟通功能着实便捷且强大,比如商家备餐慢、骑手路上拥堵等,在群里都可以简单说明,甚至拍图证明,在随后任何一方申诉过程都能当作凭证。

但其实这又只是个简单且易实现的聊天功能,笔者还没想通为什么饿了么暂不开通此功能的原因,猜测饿了么专业的团队应该做过了相应的评估,但笔者已经确定自己对饿了么的忠实度要下降了。

美团APP外卖商家、骑手、用户沟通界面

4.5 售后阶段

两个平台的售后页面相差无几,也都有打赏骑手的选项。值得注意的是,美团外卖在这个阶段依旧给用户联系商家、骑手提供了方便,并且,在售后阶段才提升了智能客服的作用。

饿了么 VS 美团 订单完成界面

综上,在外卖领域的后半段主赛道除了物流配送,还增加了一条人文的跑道。大家也都听过厉害的产品经理要“站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口”这句话,愿天下骑手都能平安回家,也愿你我始终温暖、始终如一!

五、写在最后

还想谈谈一些其他的想法,笔者十分认可下面出自《外卖》的第二段话,但认为下面第一段话还是有些偏颇的,至少,我目前接触的国内的大多数程序员还是秃头且可爱的。

但目前国内的情况是,程序员大部分都是理工的直线性思维,很少有社会科学的这种思维,所以,他们对于公平和价值的这些问题,理念上都比较欠缺。

在调研的过程中,孙萍也与一些参与算法的程序员有过交流,她发现,程序员们有自己的逻辑,也会考虑到各种突发事件,但是,程序员只是执行者,并不是规则的制定者,「规则的制定者是外卖平台,而程序员也只是在履行平台的决定。」

——《外卖》

看完《外卖》一文后,相信很多人都会感慨:“现在收到外卖的时候,总有一种亏欠感,一想到这是对方生死时速送来的,总有一种想要给外卖小哥鞠躬的冲动。”

这倒也不必,众生皆苦,设计困住外卖骑手的系统的背后的算法工程师等一众人,也是通宵加班冒着猝死的风险工作的。

]]>
美团下线支付宝,哪来的底气? //www.f-o-p.com/207116.html Sat, 01 Aug 2020 01:18:06 +0000 //www.f-o-p.com/?p=207116

近期,不少用户发现使用美团时,找不到熟悉的支付宝支付了。

我赶紧打开美团APP看看,果真消失了。

美团开始大范围下线支付宝。

这不是美团的突然袭击。

早在2018年,就有用户反馈过,自己的美团没有支付宝支付选项。

支付宝虽是美团众多支付方式中的一种,但一直被美团雪藏在最底部,甚至被折叠起来。

看来,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计划。

美团下线支付宝对用户的影响

美团下线支付宝,肯定对用户有一些影响。

习惯使用支付宝的朋友,突然要改使用其他的支付方式,心里免不了要嘀咕。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改变会让人难受。

特别是喜欢用蚂蚁花呗的用户,先消费,后统一还款。

比较敏感的用户,就放弃使用美团,转饿了么+支付宝组合了。

但是,美团下线支付宝,对用户也没有很大影响。

没了支付宝,还有微信支付,作为全民应用,基本每个上网用户都有微信支付吧。

不能用花呗,美团也有自己的花呗“月付”做替代。

除此之外,美团支付、苹果支付、银行卡支付等,都是可选项,有的还有现金减免奖励。

美团为何要下掉支付宝

这是一个关于竞争的战略选择。

美团做到现在,和阿里的业务太多的重合。

美团做O2O,没有边界,多项业务和阿里犬牙交错。

美食、超市、生鲜、酒店、旅游、出行、生活服务等,都是高频支付场景,好些也是阿里重点投入的。

阿里为了狙击美团,收购饿了么,扶持口碑网,撤资美团等,也让美团一步一步走向腾讯阵营。

这只是面上的事,下掉支付宝,更核心的是,美团的交易数据不能开放给阿里。

使用支付宝不可避免的是,美团使用支付宝支付的数据,对阿里是透明的。窥斑见豹,哪怕只是一部分交易,也能深度分析出美团的业务状况和经营方向。

相当于自己在阿里面前裸奔,这是可怕的,也是美团不想看到的。

下掉竞争对手的支付,不让自己暴露在竞争对手的焦点里,是比较合理的商业选择。

美团哪来的底气

美团下掉全民最大的支付通道支付宝,哪里的底气。

美团支付方式,已经成熟。美团支付打磨几年后,在体验、安全上,已经成熟。

并且美团已发展了自己的花呗产品“月付”,对标蚂蚁花呗、京东白条。

下掉支付宝,能好好推广美团支付。

其他替代支付选择也很丰富。前面说过,除了美团支付,美团还有微信、苹果、银行卡等支付方式供用户选择。

还有,美团之前一直是把支付宝支付权重降到最低,预计支付宝在美团整体支付占比中也不高。下掉支付宝,影响的用户占比并不多。

初次之外,京东商城,不是一直支付宝支付么?一样发展的妥妥的。

美团下掉支付宝,可谓底气很足。

大公司都在推自己的支付

现在,Top10的公司,基本都有自己的支付牌照,都在大力发展自己支付。

阿里、腾讯就不提了。

京东、美团也不用说了。

苏宁有易付宝。

头条2019年收购合众支付。

拼多多2020年收购付费通,坐拥支付牌照。

前阵子,一九付正式更名为“滴滴支付”。

支付是核心,是生命线,拥有自己的支付牌照,主推自己支付,是业务数据不过多暴露在第三方特别是竞争对手手里的关键。

按照目前的互联网版图,阿里、腾讯和太多公司存在深度竞争关系,预计越来越多公司会逐步弃用支付宝、微信支付,而发展自己的支付。

美团下线支付宝、主推美团支付,是一次必须做出的战略选择。

没有支付宝的美团,你还爱么?

 

作者:岳老三

来源:产品笔记(cpbiji)

]]>
5000 字深度解析美团8大用户增长模式! //www.f-o-p.com/206122.html Mon, 27 Jul 2020 01:35:05 +0000 //www.f-o-p.com/?p=206122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增长跟它的战略和定位有紧密的关系,可以说一个企业能否快速地增长,它的增长空间、增长机会以及增长效率如何,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增长战略的影响。

一、增长战略两大基础

什么是增长战略?增长战略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1. 首先,是企业自身的定位。企业要明确自己到底要聚焦什么样的业务,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服务什么样的客户;
  2. 其次,是企业资源的部署和配置的模式;
  3. 最后,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是企业的业务和顾客群体拓展思路。

在过去的 30 年里,应该说有两大战略理论对于世界企业界有非常大的影响。

战略一:竞争战略

第一个是著名的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这个战略侧重于创造与众不同,选择不同的活动序列来提供独特的价值组合。

在《竞争战略》这本书中,竞争战略一共分为三个要点,或者说竞争三部曲,分别是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聚焦。

1)总成本领先

说到总成本领先,大家可能最容易想到的是以规模化生产、规模化销售这样的方式来有效地压低成本。

但其实,成本的压缩无处不在。

有很多企业通过改进销售渠道来压缩成本,比如说通过社交方式来卖货,最近的直播更是把销售渠道的变革拉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还比如说通过深度整合供应链、对接源头产地来压缩渠道环节……这些方式都使得企业在某方面的成本快速下降,在某一个环节取得成本的优势。

2)差异化

差异化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思路。

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中国的八九十年代,中国家电快速发展,很多企业从无到有,开始不断地去推出各种各样的家电产品。

随后家电行业进入了一轮非常激烈的价格竞争。大家都在纷纷降价,想要迅速占领市场。但是我们都知道价格的下降空间是有限的,同时还可能会牺牲一定的体验功能。

但海尔就脱离低价竞争的常态,转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体系。通过服务的差异化和当时很多不断牺牲品质,追求廉价的家电拉开差距。

最终,通过“服务”层面的差异化,海尔取得了家电行业的巨大品牌优势。

3)聚焦

下面再讲一下聚焦。

一个非常明显的案例,就是格力。格力在它高速发展的时期里,专注于做空调。最高峰的时候,空调在它的业务里占比达到了 97% ,几乎可以认为那时它只做空调。

当然一个企业的发展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难免地会开始追求多元化。但是在它的高速增长和发展的过程当中,聚焦,应该说是格力取得行业领先优势的重要战略因素。

战略二:蓝海战略

竞争战略可以说是增长战略的第一大思想来源,但在最近 15 年里又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战略,影响了整个企业界,尤其是整个互联网产业,它就是蓝海战略。

蓝海战略可以说是竞争战略里面差异化的一个放大。它专注于为用户提供如今市场上还没有被提供的价值,找到一些全新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切入点,从而使得没有被满足的消费者群体迅速得到满足。

大家可能比较容易想到这是在避开当前的红海去做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但其实所谓的蓝海战略远不止于去做大家没有做的事情,而是可以去挖掘全新的价值维度。

比如说近年来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喜茶。在大家的传统观念中,谈到茶饮,自然会去关注茶的种类、烘焙工艺、口感,甚至它的包装和品牌定位。

但是喜茶走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路线。它通过精美的外形,切中年轻人心理的命名,以及非常符合年轻人口味的设计和创新,找到了新的价值切入点,从而在茶饮这个相对传统的领域创造了一些全新的价值。

这两大战略是制定企业增长和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

所以我们再来重新解读一下增长战略。

首先,一个企业要得到快速的增长,显然不应该陷入红海苦战,除非有巨大的资本进行碾压。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寻找价值蓝海是成功的一个关键方式。

价值的蓝海会出在哪里?

往往会出在全新的科技趋势上。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最近中国正在全力地推广 5G ,那么 5G 相关产业就会获得全新的机会。而传统的民用光纤产业,就会渐渐地开始走下坡路。所以怎么样能够找到未来的趋势,是找到蓝海的关键。

当然,我们也可以关注全新的消费者与消费观。像 95 后、 00 后这些年轻的消费者们会更加地注重个性,也更加认同国货。他们可能在专注于性价比的同时,又会在他们喜欢的东西上一掷千金。所有这些全新的趋势其实都是可以找到增长点的,找到增长点是蓝海战略一个非常关键的思路。

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细分用户群体获取种子用户,并逐步向更大的群体拓展和渗透。

比如拼多多,它在崛起的时候,最核心的用户群体就是所谓的小镇青年(还有小镇中年)。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兴趣来参与一些有趣的玩法从而获得一些微小的利润,并且更倾向于在平台上购买一些相对来说性价比很高的商品。他们是拼多多的切入点,随后拼多多在用户的圈层和群体上不断地延展。

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像美团一样,从一个刚需的领域(餐饮团购)切入,随后再不断地去迭代。

二、综合案例:美团的八步增长战略

下面我带大家看一个综合性的增长案例,就是美团。

美团最早的做法效仿的是当时美国刚刚兴起的一个团购模式—— Groupon 模式。这种模式里一个比较典型的价值要点,就是所谓的“一日一团”,每天推出一个精选团购,让消费者来购买。

但是很快,这种模式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因为餐饮是强地域限制的,但是我们在互联网上的购买是不受地域限制的。那么如果消费者在美团上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餐厅团购产品,但是这个餐厅离他很远,那绝大部分人是不可能去购买这个产品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消费者来说,很多时候就只能望梅止渴,没有办法享受到团购。

而对于餐厅来说,平台一日只推出一团,巨大的流量涌入会导致订单量远超出餐厅的接待能力,类似于电商行业的爆仓。

在这种情况下,美团对传统的模式进行了改进。

1. 「一日一团」到「一日多团」

美团将“一日一团”模式改进为“一日多团”,提供给消费者更多选择的同时,实现了餐厅的分流。

2. 「短期限时」到「长期灵活」

最初的团购产品是短期限时的,比如一个团购劵的有效期可能就两周。但是基于消费者和商家的共同诉求,美团延长了产品的期限。对于商家来说,延长时间会带来更多客源;对于消费者来说,减轻了购买负担。

3. 「过期不退款」到「过期退款」

这是美团最精彩的一次操作。那时,正处在所谓的千团大战时期,几乎所有的团购企业都把大量的融资用在广告营销上。

但是美团在千团大战这个非常烧钱的阶段,没有选择把钱全部用在广告上,相反它选择把钱用在实现“过期退款”上。

对于消费者来说,买了一张有使用期限的券,但是到期了还没用,就是一笔损失。用户购买团购券的钱就成为了团购平台的利润。这是当时团购平台的一个标准盈利模式。

此时,美团忽然推出团购券过期自动退款,这一做法受到消费者的极大欢迎,消除了购买团购券的后顾之忧,但也给其他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虽然团购行业一片哗然和抗议,但随后也只能纷纷跟进,但大量顾客已经转向了美团平台。

美团的这几步战略,一步接一步地迅速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增长理论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做 PMF 指数,代表产品与市场的匹配度。它的计算方法就是通过调查,得出如果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消失了,会感到非常失望的用户比例。

而魔法数字是 40% ,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产品的 PMF 指数超过了 40% 的时候,说明整个产品处在一个用户体验非常良好的阶段,代表用户非常喜欢,然后才建议企业进行下一步的快速推广和引流。

美团在经过这一系列操作之后,它的 PMF 指数应该已经远超 40%。所以说美团在这个阶段里打磨出了非常好的用户体验,同时在整个餐饮的方向上聚集了一批忠实的用户。

4. 「狂拜访狂上单」到「头腰尾」

客观地讲,美团是一个双边的平台。它的平台上有两大群体,一个是顾客,一个是餐饮商家。

餐饮商家的不断提升和成长,可以更多地来满足大家的口味,提供更丰富的产品,让顾客有更多的选择,所以顾客也会随着商家的提升而迅速提升,而顾客的提升就会带来更多的订单,更多的订单就会让商家有更大的动力去入驻平台,并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更好的折扣。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两条边是相互循环相互促进的,但是在打造这样一个双边平台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我们到底从哪一端开始驱动。

多边平台的企业,往往选择其中一端作为主要驱动力。像淘宝是从商户开始驱动的,像 Uber 是从司机开始驱动的,而美团选择的驱动侧是商家。

美团最初的“狂拜访狂上单”策略是发动地推团队去扩展美团上的商家。当商家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它又进一步地进入到“头腰尾”战略,将商家分为头部商家、腰部商家和尾部商家,并针对它们分别采取一定的策略。

首先说一下头部商家。头部商家主要指的是那些品牌著名、顾客众多的餐厅,而不是指高端的餐饮商户,比如典型的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像这样的餐厅非常海量,美团的策略就是通过“预付保量、重点补贴”这样的策略说服他们入驻美团。

对于这些饭店来说,那个阶段他们入驻团购平台的动力并不足,尤其是在美团的早期阶段,很多的餐饮企业还对“团购”这个新形态处在观望的状态。对于这些著名的、销量巨大的企业来说,通过打折优惠吸引顾客似乎是没有什么必要的。

但对于美团来说,拿下这样的头部企业其实非常关键,所以美团就推出了一个所谓的“重点补贴,预付保量”的策略。

打个比方,美团去跟肯德基谈,承诺“我一天帮你卖出去 10 万份汉堡”。对于肯德基来说,销量有保证,肯定是非常乐意的,但是他不愿意提供折扣补贴。美团就说没关系,我用我的资金来进行补贴。

所以当肯德基上架以后,很多的消费者看到肯德基 10 块的汉堡可以用 8 块来买,对于很多本来就要购买肯德基的人来说,他们当然会很高兴去买这样的产品,所以这些消费者因为肯德基这个品牌和美团的折扣和补贴,就会成为美团的用户;

同时对餐厅来说,美团很有魄力地把他们承诺的量的资金先垫付给商家,商家也就不担心销量能不能达到,何乐而不为?

所以就这样,他们拿下了很多的头部商家。

我们再来看腰部商家的操作,腰部商家是指那些品牌很著名,但是可能没有那么大的规模的店,比如说区域连锁,像全聚德、俏江南。这些店可能没有肯德基、麦当劳那么多的连锁,但是它的品牌知名度很高,粉丝群体也不少。

对于这些腰部商家,美团采用了签独家的策略。因为对于美团来说,能够把这些企业作为独家引入到自己的平台,他们的用户自然也就会成为美团的忠实用户。

在这种情况下,独家策略其实也能够得到商家的支持。因为美团平台的流量非常的巨大,所以对于这些商家来说,他们能够换取非常多的顾客到店。美团也就成功地赢得了很多的腰部商家。

而尾部商家就是指路边的小店。这些饭店可能没有那么大的知名度,但是他们数量众多,非常长尾。如果我们把全国的这种长尾餐厅的顾客加在一起,它们的量说不定比头部还要大。

尾部商家的数量惊人,所以美团采取了“主抓覆盖,让商家来进行自助式服务”的策略。就是帮他们开发自助服务的后台,在符合美团规则的条件下,自行定义和上架团购产品。这样,尾部商家可以自行去美团上上架自己的餐厅,然后上架他的团购产品,进而获得美团平台的流量。

所以我们会看到在这三个层面上,美团都非常漂亮地制定了针对性策略,使得流量在商家的带动下迅速增长。

5. 「线上获客」到「线下要流量

对当时的美团来说,当线上的流量达到了非常高的高度之后,它就开始进行维度拓展,向线下要流量。

大家可能还会记得大约在 14 、15 年的时候,很多餐厅的桌上出现了团购企业的二维码。大家扫这个码就可以直接进入到团购平台上自己所在的餐厅,可以通过优惠买单或者直接购买团购产品来得到一定的优惠。

其实大家可能会觉得稍微有些奇怪,餐厅为什么要让顾客扫码来得到折扣,顾客都已经到店消费了。

但其实餐厅的逻辑是这样的,换取团购平台流量的一种牺牲或者说一种付出,让他们有条件去入驻团购平台,然后得到更多的流量扶持。所以很多商家在条款之下,也就愿意把他们线下的流量进一步地导到美团的线上。

6. T 型发展战略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所谓的“ T 型发展战略”。

什么叫“ T ”型?其中的一横,就是指团购平台,而一竖,就是垂直领域。美团最初是从餐饮的团购开始切入的,在餐饮团购领域聚集了大量流量之后,就陆续开始开发更多的垂直领域。

最早的一个垂直领域是电影。美团在 2012 年推出了猫眼电影,并开始不断地获取电影的顾客。因为电影相对来说是比较标准化的,而大部分影院又接入了标准化的系统(在线购票、在线选座),所以客观讲将电影票的购买接入他们自己的平台本身只是一个技术上的打通。

所以电影的用户被导入到团购平台,成为了团购平台的用户,而餐饮的用户也会被带到电影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就构成了两个业务的良性循环。

随后,美团在非常多的业务上都不断地切入,在整个平台上整合流量,形成生态,进行各个业务之间垂直的互动。

包括之前,美团收购摩拜,还推出美团自己的共享单车。其实美团应该也并不是想通过这个业务盈利,而是想凭借共享单车这样一个高频的应用,来争夺支付方式,并为美团整个平台带来流量和更高的使用频率。

就这样,美团渐渐地成为了巨无霸的生活服务平台。

7. 地域拓展战略

所谓地域拓展就是指美团是从底线级崛起的,在渗透高线级的过程中和点评大战,最后合并,完成了对高低线级的全覆盖。

8. 产业链深耕

美团的最后一步战略,就是通过产业链的深耕,来建立宽阔的护城河。

当美团成为生活服务平台的巨无霸之后,它开始迅速地做产业链上的深化,来帮助商户提升价值、打造系统、提升效率。

所有的这些操作其实产生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效果——巨大的粘性。

因为如果商户用的系统是跟美团对接的,甚至是由美团提供的,数据沉淀其中,服务效率通过平台的系统进行保障,那么平台对于商户的粘性自然非常大,商户也就很难流失。

在每一个阶段,美团都有非常明确的侧重点,与此同时,在整个增长体系下,它也完美吻合了增长理论所追求的:从切入点到 PMF ,再到多边平台和维度拓展,最后再建立行业壁垒和粘性这样的一个大的思维体系。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下期我会围绕高德地图、乐视、 keep 等经典案例,跟大家拆解增长战略的五大维度。

 

作者:GrowingIO

来源:Growing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