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快跑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Thu, 18 Jul 2024 03:45:42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1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萝卜快跑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萝卜快跑,能跑多久? //www.f-o-p.com/349851.html Thu, 18 Jul 2024 03:45:42 +0000 //www.f-o-p.com/?p=349851

 

萝卜快跑与出租车的矛盾,挂在热搜上好几天没下来。

一边是全无人驾驶订单量井喷式增长,单日单车的服务峰值突破20单大关,与传统出租车司机日均接单量相媲美;

一边是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感到焦虑,担心无人驾驶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将会严重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威胁到他们的生计。

武汉出租车司机集体向政府请愿取消萝卜快跑,因为它正在争夺出租车司机的饭碗,出租车司机的生存有了危机!

请愿事件上热搜后,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自动驾驶汽车和出租车、网约车相互争夺市场的开端,且无论出租车司机拿出什么理由,他们都毫无胜算。

因为自动驾驶汽车在成本和安全性能上有碾压性的优势,科学技术的发展终会让人们适应更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01 跑过出租车的原因

据统计,萝卜快跑在武汉投放了400辆车,上线不到一年,已经完成了超过六百万次的出行服务,测试里程超1亿公里,用户满意度高达90%以上。

某音上更是有网红博主带爸妈去体验,爸妈一开始紧张害怕,下车后却赞叹科技发展太赞了。

萝卜快跑跑过出租车,是因为它:

1. 更经济实惠

萝卜快跑无需支付司机的工资、社保等费用,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乘客的出行也更加竞价实惠,据说有人乘坐萝卜快跑,原本30多的费用,只付了3.11元,虽然平台补贴优惠,但未来说不定可以一直维持经济实惠的服务水平。

2. 乘车体验更好

萝卜快跑不会因司机个人原因(如疲劳、情绪等)而取消订单或影响服务质量,无论订单距离多远或天气如何恶劣,只要乘客不取消订单,萝卜快跑都会按时到达并完成接送任务。

而且它还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这对深夜回家或清晨出行的乘客尤为重要。

3. 舒适度更高

车内没有驾驶员,乘客可以自由决定空调的温度、音乐的选择以及声音的大小,不用担心与司机沟通产生摩擦,也不用照顾出租车司机的情绪了。

车内不会有烟味,不用听司机抱怨路程太短挣不到钱,不用担心司机绕路,也不用体验一进车就像进了“师傅被窝”的尴尬。

4. 安全性更高

很多人担心无人驾驶,会不会不太安全,其实无人驾驶汽车可以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实时感知周围环境,避免因驾驶员疲劳、疏忽、玩手机、打电话等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此外,无人驾驶汽车还能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更快速、更准确的反应,进一步提升行驶安全性。

02 萝卜快跑火起来的背后

萝卜快跑是百度Apollo推出的自动驾驶汽车系列,一夜之间火遍整个网络,百度股价涨超11%,经纬恒润、德赛西威等供货商的股票也一度涨停,除了它确实体验更好外,还有国家提振经济信心的支持。

7月3日,五部门联合发布《工信部 公安部 自然资源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标志着自动驾驶汽车将进入下一个征程。

除了武汉外,还有19个城市进入了应用试点的城市名单,它们将进一步验证自动驾驶汽车的可行性。

其实在更早之前,各大城市已经开始了车路云一体化的准备工作。

早在今年1月17日,5部门就发布了《“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计划在2024-2026年,国家拨款1000亿元用于车路云一体化的试点工作,完成基础设施改造、专网扩容升级、路侧基础设施和云控平台等,其中路侧基础设施约占整体项目投资的25%。

最近几个月,北京顺义各大路口持续施工,就是在进行智能化路侧的基础设施建设。

而进入试点的20个城市,经过试点城市申报-工信部装备一司-五部委专家组评审-获批城市的流程后,终于尘埃落定,通过车路云一体化的试点工作,提振经济信心。

03 萝卜快跑的竞品们

20个试点城市,以及未来所有城市的大量市场,并不只是百度Apollo一家的囊中之物。

北京顺义的路侧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其他城市也在积极准备中,下一步就是向各大拥有自动驾驶能力的厂商招标。

既然需要招标,那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定然是强者云集,华为、AutoX、文远知行、滴滴、小马智行、图森未来、Momenta、驭势科技、蘑菇车联等,都是百度Apollo的有力竞品。

AutoX、滴滴文远知行和百度一样,也在美国加州进行的自动驾驶测试中成功进入前十榜单,与美国企业分庭抗礼,研发阶段均处于自动驾驶级别L4或L5。

每一家的背后,都有足够的实力。

比如华为在阳澄湖半岛建造了占地面积600亩的测试场,AITO、极狐、阿维塔、大众思皓、广汽埃安等车企采用了华为的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AutoX旗下车队拥有超1000台车辆,建立了最大规模的运营中心体系,在深圳、上海、广州、武汉多地进行过测试,阿里巴巴、上汽、东风汽车均为投资方,还与比亚迪共同发布了无人驾驶版“秦Pro”。

所以,这次的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百度Apollo不会一家独大,未来也并不只是它的天下。

04 萝卜快跑们,能跑多久

萝卜快跑火起来的那一刻,标志着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新风口,但这股风能刮多久,还不能太过乐观。

一是因为自动驾驶汽车本身仍然bug不断,萝卜快跑仍然是“笨头笨脑”,它被设定了固定的路线,无法像有人司机一样灵活调整,如果是去机场、火车站这样需要赶时间的路线,它们还无法提供更快的服务。

同时,它们的反应还有些慢,即使路上没有人和车,它们有时候也会莫名其妙停下来,反应一会儿再继续上路。

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左转,尤其费劲,因为它们要等附近没有任何车和人才能继续前进。

二是因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成本太高,不是硬件成本,而是研发成本。

据百度自己披露,一辆萝卜快跑的成本是20.47万元,与普通汽车的费用差不多,看似并不高。

不过百度2014年就开启了自动驾驶的研发,开发了JET架构,在Apollo的软件研发上投入超过了1500亿。

虽然Apollo目前在自动驾驶专利上处于领先地位,首先推出了“萝卜快跑”,在上海、深圳、武汉等地提供出行服务,还与吉利合资组建的集度汽车推出了首款汽车“机器人”,但到底何时能够“回本”,谁也不知道。

其他自动驾驶车企也有同样的困境,研发一辆自动驾驶汽车,背后需要无数个零配件厂商、软件厂商、Tier1、Tier2等供应商和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而这些努力,都需要“粮草先行”。

谁也不知道“赔本赚吆喝”的局面什么时候能够逆转,但短期内,依靠政策的牵引和扶持,它们还能继续吆喝下去,带来更多的经济信心,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繁荣了。

未来,且拭目!

 

作者:数字前站

]]>
萝卜快跑忽视的3个营销问题 //www.f-o-p.com/349706.html Tue, 16 Jul 2024 08:51:46 +0000 //www.f-o-p.com/?p=349706

 

近日,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在武汉开始了试运营,引发了网约车、出租车司机甚至大众的抵触(薅便宜羊毛的除外)。

(图片来自网络)

从我个人的观察来说,这次的新品上市,无论是品牌的命名,推出的时机以及产品的定位上,或多或少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比如:

1.品牌名称不能太随意

萝卜,虽然是robot的的音译,但是在很多地区,萝卜和蠢蠢、笨笨有关。“你个大萝卜”、武汉的“苕萝卜” 就不是好话…和智能总之是不沾边的。

快跑,让我想起来“跑路”,🐎马儿…

如果说是消费品牌,卖个萌,耍个酷,说得过去。但毕竟,关键词是高科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

用这个名字,会不会对技术与安全少了那么点点敬畏?

虽说品牌只是个代号,最终还是要传播。财大气粗的金主叫啥名字确实也不太重要。

但好名字不但能省不少宣传成本,还能带来溢价。那为什么不花点精力呢?比如大疆、传音、观夏…都有非常好的联想。

同时,不好的名字也会让品牌跌落神坛。

比如丰田。当年为了全球统一各个子品牌的名称,把好端端的凌志改成了雷克萨斯,霸道改名普拉多,陆地巡洋舰改名兰德酷路泽,国产的佳美也改名凯美瑞。

据说当时凌志等商标已被中国企业注册,但以丰田集团的实力,把那间公司买下来都不在话下。

但放弃富有寓意的原品牌,以不知所云的音译中文命名,原因可能是:低估了中国市场的成长性,低估了品牌势能,低估了中文的博大精深…同时还高估了自身重塑新品牌的能力。

有人说,你说萝卜不好,那苹果呢。

虽然可能是一个园子里产的,除了被咬了一口之外,还被赋予了很多联想,夏娃、牛顿…总之,故事是讲了很多很多。

萝卜呢?如果没有人解释,普通人如我,只想到了拔萝卜,萝卜蹲….如果不懂robot是啥,脑子里就是兔子和🥕

据说这个音和robin有点像,我不信(鲁豫脸)。但真的我们起名字也有点点讲究好吗?以某度的实力,要啥名字搞不定啊…

品牌起名是个学问,不仅要想清楚未来的商业定位,还需要思考中文的信雅达以及对应英文的国际化…

这么随意,也许就是要着急着推向市场吧。于是,有一个新的问题,推出市场的时机真的对吗?

2.产品上市需要综合考虑时机

科特勒老先生在谈论4P的时候,没有谈上市时机(Timing)。但我认为这一点和产品、定价、渠道、促销同样重要。

当下是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时机吗?

我认为在就业环境水深火热的情况下,无人驾驶必然会面临社会争议。

也许出于竞争压力,需要抢占先机,但至少也应该有一些预热并与消费者真诚沟通。

这一点上,倒是真要学学小米汽车。你看人家,提前三年就开始预热,上市效果多好。消费者虽然也骂,但接受程度无需多言,用数字证明了。

我对新技术非常的欢迎,也认为自动驾驶能解决很多出行问题。比如长距离或夜间驾驶司机容易疲劳,不拒载、不抬价、不兜路…

如果能早一点把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好处、安全疑惑、和网约车、滴滴车的行驶区域划分等问题处理好一些,也许接受度会更高。

憋着不说,除了商业机密之外,就是让人感觉准备不足,仓促上线。可是这是车啊,关于生命…

我所在的广州,很多年前就有无人驾驶的公交车、出租车。但只在限定的区域、路线行驶。虽说有司机坐在驾驶位置上,但在早期阶段,这样的心理安全感还是要保证的,毕竟是新技术…

3. 人工智能是辅助者而不是替代者

谈到消费者心理,我不得不拿出我学的一点点皮毛来说说。

正好我的心理学研究生的论文的题目,就正好是消费者对人工智能产品接受的一些因素。

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读过这么一篇研究,题目为《人工智能产品“协助者”与“替代者”形象对消费者评价的影响》。

在实验中,同一款人工智能产品,当定位是“替代者”,消费者不愿意接受;但如果描述为“辅助者”时,接受意愿就提高了。也就是人们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除了好用有用之外,是不是受到了自我威胁还是很关键的因素。

因此,更多地强调人工智能产品作为工具协助人类,让生活更轻松更美好。

这时候,你再想想马斯克把自动驾驶改成了“辅助驾驶”,微软把AI叫“co-pilot”,副驾驶,而不是驾驶员。

就很懂行。

当然这只是从营销心理学出发,一个全新的技术的出现,还会考虑到利润、竞争、政策….

但人工智能,本来就有伦理、心理、社会威胁等争议,对于自动驾驶,更是风头浪尖。

是不是安全可靠?能不能解决刚需问题?消费者会不会心理抵触?也许是比竞争更高级别的事情吧。

作者: 时光笔记簿

]]>
滴滴市场部,如何应对萝卜快跑? //www.f-o-p.com/349642.html Mon, 15 Jul 2024 08:50:53 +0000 //www.f-o-p.com/?p=349642

 

这两天,全网最受关注的事件

无疑是萝卜快跑

百度布局无人驾驶十年

一面背靠吉利的支持

一面手握百度地图的数据能力

对于百度来说

无人驾驶网约车的出现

在意料之中

但相比“令人沸腾”的无人网约车战绩

狂人更关心此时此刻

北京西二旗的滴滴办公室

因为从长期来看,百度这招对网约车巨头滴滴来说,可谓是致命打击,原因如下:

 (1)无人驾驶网约车的价格优势,不是滴滴靠烧钱就能补贴起的 

滴滴之所以能够形成今天的寡头垄断,还得从10年前和快的打价格战开始说起,0.1元打车的烧钱战术,最后滴滴比快的坚持得久了点,所以滴滴合并了快的,成为无可替代的头部网约车平台。但这次不一样了,无人驾驶网约车在成本上具有天然的优势,滴滴靠单纯的“烧钱”策略行不通!

 (2)无人驾驶网约车解决了滴滴体验上的痛点 

最近尝试过无人驾驶网约车的乘客纷纷反应:车内整洁没有味道、更安静、没有司机跟你尬聊,这个体验上的优势也是滴滴目前没办法解决的。因为只要有“司机”的存在,就不可能一切随“乘客”的心,当然有一些场景下是必须有驾驶人的,如接送机、商旅接待等,但这部分的市场空间太小了,不足以支撑滴滴目前的业务体量。

(3)滴滴建立的“网约车”心智将会拱手让人 

即便现在大家对于无人驾驶网约车的看法褒贬不一,但不得不承认,这是大势所趋。滴滴下架1年多,市场份额仍能维持60%以上,就是因为“网约车心智”足够强,等到无人驾驶网约车时代真的来了,滴滴如果不抓紧跟上,网约车心智就会迅速被百度取代,毕竟“第一人效应”是品牌建立心智最重要的一环。

回顾历史,很多头部品牌的没落并不是因为竞品太强,而是因为新品类的突击,就像爱优腾的没落不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相互残杀,而是抖音快手短视频的兴起;当年诺基亚的没落不是因为摩托罗拉或者黑莓太强,而是因为出现了全新的智能手机Iphone

那么面对如此严峻局面,狂人不禁在想:如果我是滴滴市场部,我会做什么?

01.将运营投入转向品牌投入

狂人之前一直认为滴滴是不需要做营销的,作为一个具有工具属性的APP,滴滴的用户体量大,网约车心智强,市场上没有存在威胁性的竞品,只要产品别出差错就不会有大问题,单量稍有下滑,做点运营活动也就回来了。听说滴滴内部也在传一句话:投再多钱做营销,GMV也不如下一场雨长得快。滴滴的市场部也的确看的很清楚,自上架以来,除了去年5月份的上架复苏campaign是品牌向的,其他的传播动作都是围绕运营活动展开的,如端内运营上线5折券,滴滴的营销动作就会围绕打5折进行传播。

但面对萝卜快跑的爆火,这个套路显然行不通。因为运营力度再高,价格也打不过萝卜快跑的7公里5块钱;相反这个时候滴滴应该多刷存在感,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比让用户骂你更可怕的是被用户忽视和遗忘。

02.不要吝啬滴滴安全性投入的传播

围绕滴滴护城河是什么的讨论一直没有停过,有人说是用户,有人说是心智,有人说是资本,狂人觉得可能是安全。自2018年滴滴顺风车事件之后,滴滴两年内在安全上的投入高达50亿元,包括司机端人脸识别,乘客端偏航提醒,紧急求助功能提升至显著位置等。

而如今,大家对于萝卜快跑的担忧之一也正是安全,前段时间萝卜快跑撞人被冲上了热搜,引发很多用户的担忧,这个事件恰恰给了滴滴很好为自己证言的机会,不一定要黑萝卜快跑,至少可以加大对滴滴安全性的传播,比如在小红书上多铺笔记:

《11点下班,谢谢滴滴给我的这份安全感》

《才意识到,滴滴让恶意绕路不复存在》

《我不许有人还不知道滴滴的这些安全功能》

《建议所有深夜加班族打开这3个功能》

《来北京旅游,就喜欢听滴滴司机侃大山》

《凌晨3点在车上睡着,接到了滴滴的暖心电话》

03.加强司机故事和企业责任感的传播

很多人在萝卜快跑面前,担心司机的就业稳定性。

#萝卜快跑会导致司机大规模失业吗?#

#萝卜快跑冲击就业#

多个相关热搜词条频繁登上热搜,面对人工智能替代人力的就业焦虑感,滴滴完全可以将这几年在司机关怀上的投入拿出来宣传。滴滴为近2000万司机提供就业机会,持续在做很多司机关怀向的内容,如夏季极端天气损失误工保障,6亿补贴鼓励司机开空调等等。但狂人听说,因为滴滴内部极其重视短期ROI,像这些偏品牌向,看不清收益的营销项目在立项时就会被驳回,所以明明做了这么多公益,用户却很难感知到。

如果说在萝卜快跑出现之前,盈利困难的滴滴不舍得花钱做这些看起来务虚但能获得用户好感的营销动作狂人尚可理解,但如今,面对一个新品类的强势出击,如果滴滴不改变思路,仍然盯着眼前的订单量和GMV,那真是神仙也救不了!

04.顺势为滴滴ROBOTAXI预热

从长远看,无人驾驶是大势所趋。所以滴滴在短期内,要用前文的“安全”武器做好防守,而从长远看必须主动出击,用无人驾驶对决无人驾驶。

据说滴滴内部一直有自动驾驶部门,与广汽埃安深度合作,对于无人驾驶网约车一直是有投入和布局的,只是这次被百度抢了先机。事已至此,滴滴市场部更不能“坐以待毙”,要趁着对于无人驾驶网约车的讨论热度开始为自己预热。

其实小米汽车就是这么做的,在国内刚掀起新能源汽车热度时,就开始官宣造车,不管当时进度怎么样、有没有车,先把势能造起来。

说回滴滴也一样,尽管没有成为首发者,仍然可以官宣进度,不管怎么样,先把无人驾驶网约车玩家的位置占住,通过一些议题设置,还有机会踩萝卜快跑一脚,比如:

《程维回应萝卜快跑:现在不宜全面放开无人驾驶网约车》

《滴滴的无人驾驶网约车会充分考虑安全和就业》

《滴滴发声:会在一切准备好后再落实无人驾驶网约车》

《滴滴:招聘第一批线上安全员》

《滴滴无人驾驶网约车,72城市黑盒测试中》

说到最后,狂人一直觉得比较奇怪,面对萝卜快跑的爆火,滴滴怎么会冷静到一点声音都没有。于是打开滴滴APP:好家伙,又在发券。

这不禁让狂人想聊聊另一个话题:

《品牌一味追求ROI容易出事!》

不好意思,自己又瞎操心了

恭喜萝卜快跑一鸣惊人

关于滴滴的应对

我们也拭目以待吧

以上,仅供参考~

作者: 廣告狂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