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机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Fri, 29 Mar 2024 01:26:0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1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AI手机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AI手机被吹爆? //www.f-o-p.com/341011.html Fri, 29 Mar 2024 01:26:00 +0000 //www.f-o-p.com/?p=341011

 

在生成式AI布局滞后的苹果,开始加速进场。

连日来,苹果与百度合作传言四起,虽然真相成谜,但仍点燃了大众对于AI手机的畅想。

在手机行业,对于AI手机的观点形成了两派。小米集团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直言:“AI是未来,是无处不在的能力,但AI手机是噱头!”

而OPPO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则针锋相对,他在内部会中反驳称,AI手机不是噱头,而是行业大势所趋,3个月内友商必定都会跟进。

如何才算AI手机,依然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在低迷的手机市场,AI手机真的能激发换机需求吗?

不追赶AI,后院就要起火?

日前,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将取消长达十年的电动汽车制造努力,汽车团队许多员工将被转移到人工智能部门。这些员工将专注于生成式AI项目。

一方面,苹果放弃造车让人唏嘘;而另一方面,苹果将生成式AI作为接下来重点投入的项目,也让外界看到了手机行业的新方向。

“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理想汽车CEO李想认为,人工智能会成为所有设备、服务、应用、交易的最顶层入口,是苹果的必争之地。

李想此言不虚,自2023年ChatGPT诞生以来,AI已经成为手机圈最热门的词汇。与一众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AI大模型相比,手机厂商们的积极性毫不逊色。

2023年8月,华为发布鸿蒙OS 4,内置AI大模型能力,其手机助手小艺具备摘要功能和文案辅助创作功能,还支持“图片趣玩”功能,对已有图像进行个性化和风格化等二次创作处理。

2023年10月,小米发布了澎湃OS,同样将融入AI大模型能力作为看点。小爱同学支持AI文本创作、拍摄文档读懂文意、随手涂鸦转换为画作、语音输入直接找图等生成式AI能力。

而在2023年11月的vivo开发者大会上,vivo更是将AI大模型卷到了高度,一口气发布了1750亿、1300亿、700亿、70亿、10亿五款不同参数规模的自研AI大模型。vivo副总裁周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vivo大模型现在每年20亿-30亿的投入成本,人才和设备各占一半,人才成本平均税后100万元。“公司对大模型投入定义为高规格投入,目前没有设置上限。”

随后,OPPO也宣布推出自主训练的安第斯大模型,并在OPPO Find X7系列上首次实际端侧应用70亿参数的大模型。

至此,华米Ov这四家主流的国产手机厂商,均已入局和落地大模型。

周鸿祎认为,苹果放弃造车背后,就是为了All in AI,“再不追赶AI,就要后院起火了。”他说。

最近,还传出了百度将为苹果今年即将发布的iPhone16、Mac系统和ios18的国行版提供AI功能的消息。不过接近苹果公司的知情人士予以否认,表示双方尚未达成合作。

AI+手机,就是AI手机?

AI对智能手机体验的提升,已是行业共识,但喊出AI手机的口号,OPPO还是第一家。

春节后开工首日,OPPO创始人兼CEO陈永明就在一封内部信中表示,2024年是AI手机元年。未来五年,AI对手机行业的影响,完全可以比肩当年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他还断言,AI手机也将成为继功能机、智能手机之后,手机行业的第三阶段。

在随后的AI战略发布会上,OPPO专门提出了AI手机的四大特征:算力高效利用能力,真实世界感知能力,自学习能力,创作能力。“未来只有具备这四种能力的手机,才叫AI手机。”OPPO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说。

在刘作虎的描述中,未来的AI手机会像一个超级助理,真正变成以人为中心。“以前用户想订机票,要打开携程;想订餐,要打开美团,每一个App都是独立的孤岛。而AI手机会把手机中的孤岛App连在一起,通过自学习,越来越聪明,进而提供一站式服务。”

魅族也不甘示弱。就在OPPO发布内部信宣布进入AI手机元年后,魅族宣布决定All in AI,称将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更是直言,要“给魅族的智能手机时代一个完美的句号。”

不过,AI手机的叫法,小米集团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显然并不同意。

他日前在MWC 2024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表示,个人反对将AI概念化,只是在原有手机名称后面加一个AI并无实际意义。AI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能力,当人们感觉不到AI的存在时,才是AI最大的价值所在。此外,他还表示,如果一个人天天谈论AI,那就说明他没有真正的AI能力。

最近他又在微博上进一步强调:“AI是未来,是无处不在的能力,但AI手机是噱头!”

前魅族高级副总裁李楠近日也直言,给手机的名字上加个AI,没有意义。

AI手机究竟是不是噱头?也引发了广泛讨论。

有行业人士认为,不管是AI+手机,还是AI手机,归根结底还是手机。跟早年手机加了摄像头就叫拍照手机,加了MP3就叫音乐手机一样,只不过AI的加持会让手机的体验越来越好。并不是说一个消除、一个生成就是AI手机,它应该是无处不在的。

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则认为,事物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AI手机潮流不可阻挡,有一些争议乃至杂音十分正常。现在一切手机体验都可以由AI重构,手机行业卷AI体验,最终受益的是全体用户,这是一件大好事。

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也表示,AI就是生产力,将给手机行业带来一次变革。利用AI能力来解决某些场景下的用户需求,手机将创造全新的体验,旦用难回。

普及?至少要跨三道坎

实际上,手机厂商们喊出AI手机背后,还是希望能够借助AI手机的概念推动新一轮换机潮。

2023年可谓是全球以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惨淡的一年。IDC发布的《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2%,降至11.7亿部,这是十年来最低的全年出货量。在排名前五的厂商中,三星、小米、OPPO均出现了出货量同比下滑。

更为严重的局面是,消费者们越来越不愿意换机了。TechInsight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的换机率降至23.5%的最低点,也即换机周期拉长至51个月。

这种态势下,手机厂商们亟需找到新的技术点,以吸引消费者将手中的手机升级换代。而火热的AI无疑提供了一个契机。

不过,当前来看,要推动AI手机的普及,还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便是AI手机的定义。究竟如何才算真正的AI手机?行业还没有形成共识,没有明确的软硬件标准;

其次是AI应用的落地。与互联网厂商们推出的AI大模型相比,AI手机还没有拿出足够差异化的杀手级应用。要建设AI手机的应用生态,也需要众多App厂商的配合,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复杂工程;

还有便是商业模式。在AI大模型上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这个成本终归会体现到手机售价上,有多大比例的用户愿意为之买单,能否形成良好的商业闭环,仍是未知数。

最近,OPPO联合IDC发布的首个AI手机白皮书中预测,自2024年起,新一代AI手机将大幅增长,带动新一轮换机潮。IDC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新一代AI手机出货量为3700万台,2027年将达到1.5亿台且新一代AI手机所占市场份额超过50%。

不过,这个乐观的预测能否如期成为现实,还需要手机厂商、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

 

作者:张俊

来源公众号:新浪科技(ID:techsina)

]]>
AI手机,只是噱头? //www.f-o-p.com/339693.html Fri, 15 Mar 2024 01:05:45 +0000 //www.f-o-p.com/?p=339693

 

今年的手机圈很热闹,一开年就弥漫着一股火药味。

先是三星赶在年前发布了Galaxy S24系列手机,特意把发布会开到了苹果的“后院”——场馆距离苹果总部只有15分钟车程。

随后是开年上班第一天,OPPO CEO陈明永发布一封气势磅礴的内部信,说手机行业将进入第三阶段。同一天魅族宣布,将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全力投入明日设备。

这个“新设备”,就是手机厂商们正在大力鼓吹的——AI手机

各位CEO们,不约而同将AI作为新产品的一大卖点。仿佛在手机俩字前面加上“AI”,就可以把智能手机扔进垃圾桶,就像当年用“智能机”取代“功能机”那样。 而现在开发布会,不提AI,都不好意思上台。

大家对外讲的故事也大同小异:把更强的芯片,更大的内存,以及更先进的AI大模型装进手机,实现一些类似AI对话、AI扩图的新功能。

在手机销量年年下滑、折叠屏卖不动、摄像头卷不起的当下,AI成为手机厂商打出的一张新王牌。

抛开手机品牌抢占市场的野心,以及被渲染夸大的营销,我们需要搞明白,AI手机,到底是不是噱头?

AI手机,到底是个啥?

AI手机,其实就是个概念,而且这个概念还不新。

早在2017年,手机行业就鼓吹过一波AI手机,当时厂商们主打AI芯片。

所谓AI芯片,是带有神经网络引擎的处理器,专门用于AI计算,能运行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AI应用。本质上,就是在手机处理器平台中,新加入的一个擅长神经网络计算的硬件模块。

标志性的事件是苹果A11芯片量产,并在当年9月被搭载进iPhone 8、iPhone 8P和iPhone X。华为、高通也紧随其后发布了所谓的AI芯片,并争夺首款AI手机芯片的名头。

荣耀则在2017年11月发布荣耀View 10,打出了“你的第一台AI手机”的口号,一大卖点是搭载了AI芯片海思麒麟970。

次年5月,中国电信发布《AI终端白皮书》,试图对AI手机进行定义,简言之就是搭载AI芯片、能运行AI应用的就是AI手机,需要具备人脸识别、语音助手、场景识别、系统优化等功能。

手机厂商很兴奋,但手机用户很淡定。从体验上,AI手机能人脸识别了,玩游戏不卡了,拍照自动美颜了,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像当年iPhone 4横空出世时彻底改变用户习惯。所以,概念火了没多久就消停了。

今年以来,AI手机的概念再次火热起来,并逐渐成为行业共识。这一次的催化剂是大模型。

华为、小米、OPPO、vivo等厂商,在ChatGPT出现后都宣布自己也在研发大模型。把大模型技术应用到手机上,就把智能手机变成了AI手机。

这次也有白皮书,是IDC发布的,不过OPPO是联合发布方,含金量大家自己品。《AI手机白皮书》用四项能力定义AI手机:高效利用算力、感知真实世界、自学习、创作。

归根到底其实就一句话:具备生成式AI能力的手机。

总结各大厂商对外的说辞,至少有两个指标能衡量一部AI手机的含金量。

首先是能不能装得下大模型。大模型的参数量很大,动辄百亿千亿,训练、推理非常消耗算力,之前这个过程手机带不动,要在云端完成。ChatGPT、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APP,对于用户在手机上输入的数据和指令,它们会上传到云端进行处理,处理完再传回手机。

手机厂商一方面把手机的计算能力提高,同时把大模型“做小”,让模型能部署到本地,直接在手机上运行。这是目前所有手机厂在做的事。去年8月雷军首次展示小米大模型团队,宣传的重点就是小米大模型能在手机上跑。

其次是能不能运行AI应用。手机厂商们都有个执念,想给手机用户安排一个AI助理。借助AI大模型,语音助手可以具备文本创作、AI扩图等功能,用户直接用语音“指挥”就行。小米大模型的第一个应用,是小米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苹果在多年前就推出了Siri,虽然使用效果一言难尽。

当前行业里好用的AI应用不多,手机厂商在推语音助手的同时,也在将一些AI功能融入到手机系统中。

具备以上两项能力,就相当于具备了生成式AI能力。手机厂商希望达到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生成式AI,彻底改变手机与用户的互动方式——从触屏变成语音或其他。

根据以往经验,手机出现巨大变革往往从交互方式开始。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手机,是用触屏取代键盘;AI手机取代智能手机,会是用语音取代触屏。也就是说,以后使用AI手机,不用动手,动嘴就行。比如,直接用语音让手机订酒店、门票,用户不用点开APP就能完成。

用专业术语说,AI手机将实现GUI(图形用户界面)到LUI(语言用户界面)的迁移。

那么,现在有多少手机是“AI手机”?

手机厂商画的饼,啥时候能吃到嘴里?

号称搭载了大模型的新手机,对用户使用体验的提升是有的,但不大。它们虽然都被叫做AI手机,但严格来说,离真正的AI手机还有差距。

综合各厂商的产品介绍,目前手机AI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文档总结、图片处理、信息检索、文本翻译等具体功能层面,还不够“颠覆”。

比如OPPO的大模型可以协助用户总结通话内容,将要点提炼成文字保存在手机便签中,还可以对照片进行智能抠图、消除路人。这些功能已被嵌入到最新的Find X7手机中。

再比如三星刚推出的Galaxy S24系列手机,亮点功能包括“AI同声传译”,你在通话时说汉语,它能实时给对方转译成英语;你用手机键盘打字,它也可以直接把文字翻译成相应的语言,目前支持十多种语言。你想搜索照片中的某个小物件,可以圈出来自动搜索。

vivo、华为、小米等品牌,新产品对外主打的功能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

从用户体验来看,大模型带来的差异并不明显。有人调侃:“这不就是增强版的美图秀秀、谷歌翻译?”

对于普通人来说,大模型实现的一些功能,看起来新鲜,但不是刚需。毕竟,没有很多人需要每天跟外国人打电话,也不需要将通话的全部内容整理成文字,而那些修图功能,P图软件应该很快就都有了。

所以在早期,对AI手机的需求,可能主要集中在高端商务用户与内容创作者。这跟ChatGPT类似,有人用它来辅助办公,提高工作效率,但很多人用不着。

而要实现这些功能,成本高昂。

首先是大模型的成本。大模型现在主要是在云端部署、训练和调用,对计算能力要求极高,手机厂商要么自建计算中心,要么租用大厂的云服务,这是一项长期投入。即便把大模型训练出来了,后期用户在使用时,每一次调用都会产生成本。

vivo副总裁周围曾说过一个数据:应用一次云端大模型,最低成本也要0.012元,3亿用户每天用10次,一年算下来就是100亿元左右的开支。所以手机厂要用端侧AI取代云侧AI。

其次是手机的硬件成本。将经过训练的大模型部署到手机,除了对处理器算力要求很高,还会造成内存、存储空间的大量占用,能耗也是个问题。所以要在手机上跑大模型,芯片、内存、电池都得升级。

现在已经有厂商把70亿参数的大模型放在了手机上,有厂商号称能做到百亿参数,这一轮军备竞赛打下来,手机的硬件成本必然水涨船高。

这些成本最终都要用户买单。未来用户购买AI手机,除了要为更贵的硬件付费,可能还要为软件付费。三星就计划在2025年后对Galaxy AI功能收费。

现在手机厂商全力推动AI,然而未来AI的载体却不一定是手机。去年炙手可热的AI创业项目AI Pin,其设备跟智能手表差不多大,可以吸附在衣服上,用摄像头感知环境,用语音和投影跟用户交互。AI Pin已经实现了手机厂商对外描绘的未来交互方式,有观点甚至认为它可能取代手机。

这不只是手机厂商之间的角逐,所有的智能移动终端,都会参与这场竞赛。

谁在炒作,谁在赚钱?

这一波AI手机热,中国厂商最活跃。相比之下,智能手机时代的开创者——苹果,一直很安静。它不仅没推出生成式AI的相关产品,也没有对外大肆营销自家大模型。

苹果在AI领域的投入其实很大,别忘了七年前同行炒作AI手机时,第一个量产AI芯片的就是它。

OPPO、魅族、三星等厂商口号喊得响,市场最期待的却是苹果的产品。知名果链分析师郭明錤称,将于今年发布的iPhone16,有望成为苹果首款AI手机,相关的AI功能很可能与iOS18一同上线。

此前,苹果改组了Siri团队,整合AIGC功能和大语言模型。还有消息称苹果放弃造车,将团队调往AI部门,推动生成式AI项目,这已成为苹果日益重要的战略重心。

苹果和中国厂商都需要AI手机来提振销量。数据显示,今年前六周,中国整体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7%,其中iPhone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滑24%,市场份额跌至第四位,OPPO和vivo也出现两位数下滑。

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已经连续下滑八年,从当年的4.5亿台一路降至2023年的2.6亿台。2016年四季度是全球手机市场首次负增长,次年中国厂商就开始炒作AI手机。2023年是过去十年全球手机销量最低的一年,其中中国市场前三个季度都是负增长,然后,AI手机的概念又开始被热炒。

智能手机很难再增长了。毕竟,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很高,剩下没覆盖的只剩那些落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TechInsights公布的2023年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的结果,让很多人大感意外——传音控股挤掉vivo排在了第五。传音号称“非洲手机之王”,产品定位中低端,近年增长迅猛。

让用户更换新手机,总得有一个理由,要么是内存不够,要么是电池续航缩减,或者是想体验一些新功能。过去手机厂商讲过曲面屏、折叠屏、摄像头的故事,现在这些故事已经不够有吸引力了。

AI手机是它们找到的新故事,话语权的争夺再次上演。OPPO喊出“2024年是AI手机元年”,AI手机将和功能机、智能手机的历史地位并列;魅族用“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来吸引眼球;荣耀推出“魔法大模型”,试图用技术打败魔法;小米继续在AI摄影上做文章;甚至谷歌都发布了一款搭载自家AI模型的手机Pixel 8系列。

可以预见的一个场景是,随着AI功能陆续上线,新手机会越卖越贵,且越来越多老手机将不支持运行新的应用。手机厂商则希望用户能尽快更换新手机,引发一轮换机潮。

这其中的不确定在于,AI手机的概念能否真正立得住,用户是否愿意为新功能买单。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对「定焦」说,AI手机目前还不成熟,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如果手机端侧的算力能跑大模型,可能会催生出一些新的应用。

这些应用的使用场景、功能,将影响用户的购买决策。目前来看,行业里还没有出现爆款应用。

创新是值得鼓励的,手机厂商角逐AI赛道,有可能会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并为手机行业找到新的增长点。找好发力点也很重要,要避免用户感知不到、重复低价值的创新,避免喧嚣退去后,新产品成为鸡肋。

 

作者:黎明,编辑:魏佳

来源公众号:定焦(ID:dingjiaoone)

]]>
AI手机等待iPhone时刻 //www.f-o-p.com/339291.html Sun, 10 Mar 2024 00:15:53 +0000 //www.f-o-p.com/?p=339291

 

当手机厂商们争先恐后加码AI时,2024年便有了“手机AI元年”之称。

2024年MWC即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已在日前落幕,AICG、大模型与智能手机的结合正是焦点所在。荣耀、小米、OPPO、三星等国内外手机厂商均展示了主打AI功能的手机新品:荣耀Magic6系列搭载了自研的“魔法大模型”,小米Xiaomi 14 Ultra搭载了号称“首个AI大模型计算摄影平台”的 Xiaomi AISP,OPPO展示的Find X7系列有自研70亿参数大模型“安第斯大模型”加持,三星Galaxy S24系列亦主推AI功能。

业内对未来AI提振手机销量颇有信心。

据调研机构IDC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1.7亿部,创下10年来最低,相较2022年下降了3.2%。IDC预测,2024年手机市场呈复苏上扬趋势,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12亿部,同比增长2.8%;AI引发人们对手持设备新体验的兴趣,2024年AI手机出货量将达1.7亿部,约占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15%;到2026年,中国市场近50%的终端设备处理器将引入AI技术。

三星Galaxy S24系列手机便被视作AI影响销量的有力证明。官方数据显示,Galaxy S24系列在韩国开售28天时,销量既已超过100万部,刷新了三星S系列手机销量破百万的速度,较前作Galaxy S23系列的成绩快了3周。

尽管三星在2023年11月就发布了自研的高斯大模型(Gauss),Galaxy S24系列使用的却是谷歌的Gemini,中国版本使用的是百度的文心一言。目前Galaxy S24系列主要的AI功能有通话时的双向实时翻译、创意影像编辑等。

作为移动终端,手机的便捷性和超高使用频率使其更容易成为普通人触及AI的首要入口。能够看到,用户对前沿技术的关注热情,为手机厂商把AI推成创新卖点提供了可能;AI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现在市面可见的所谓AI手机仅能算作刚刚起步,故事大于实质,它们还远远不是理想样貌。

01 市场进程几何

自2023年下半年起,手机行业中的AI声量越来越大。

以OPPO和vivo为例,两者均以自研大模型标榜种种“第一”。

vivo于2023年11月发布了自研的蓝心大模型,当月就让vivo X100系列、iQOO 12系列产品搭载了大模型,并称这些产品是国内首批搭载大模型的手机。

到了2024年2月,vivo官方公布蓝心大模型覆盖机型已达25款,包括vivo X100系列和X90 Pro、X Fold2等14款vivo品牌产品,还有iQOO 12系列及iQOO 11 Pro、iQOO 11S等11款iQOO品牌产品。官宣的AI功能有语义搜索、超能问答、超能写作、超能创图、超能智慧交互等。

OPPO同样于2023年11月发布了自研的安第斯大模型(AndesGPT),强调对话增强、个性专属、端云协同。OPPO手机与大模型的结合稍迟了一些,2024年1月才发布Find X7系列产品。OPPO称,Find X7是全球首款在端侧应用70亿参数大模型的AI手机。

在2024年2月9日龙年春晚前,OPPO在央视播出了约30秒的“史上最短发布会”,由OPPO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宣布OPPO进入AI手机时代,并向用户推送了上百项AI功能。

据海克财经观察,OPPO官网的Find N系列、Find X系列及Reno系列产品都标注有“AI手机”字样,K系列和A系列没有相关显示;部分OPPO的实体店面已摆出AI手机相关物料,如“千万用户AI尝鲜计划”,官方样机则给出了“OPPO AI手机,自在每一刻”的标语。

在官方宣传中,Find X7系列产品的主推AI功能是图片消除,即在大模型支持下通过AI消除画面中用户不想要的元素,填补画面后生成完整的新图片。

摄影师小墨曾比较过各类软件和手机的图片消除功能。小墨对海克财经说,自己在工作中最常使用的是电脑软件Photoshop里的“内容识别填充”,多用来消除照片上的小瑕疵,复杂的画面元素或人像还是需要手动清理,而手机的相关功能很难满足专业要求。

小墨表示,他尝试过华为、OPPO、小米等新款手机的消除功能,比较起来OPPO的消除相对更自然。不过,他曾尝试在OPPO这一功能中用大圈圈住一张照片里的人像和地砖上的人像倒影,AI往往只能识别出人像并消除,倒影必须重新圈住再消除一次。他试了七八次,手机只有一次成功地同时消除了人像和倒影。

与OPPO类似,小米的功夫也下在了图像处理上。

在2024年2月Xiaomi 14 Ultra新品发布会上,小米推出了升级后的大模型计算摄影平台Xiaomi AISP。该平台整合了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NPU(神经网络处理器)和ISP(图像信号处理器)的算力,号称能够达到60TOPS。要知道,TOPS是处理器运算能力单位,1TOPS即可实现处理器每秒1万亿次操作。

由Xiaomi AISP而来的AI功能是超级底片和超级抓拍:前者可为手机拍照提供高精度、供Photoshop、Lightroom等专业软件处理的底片,后者可高速连拍150张照片。但小米在宣传中强调的是AI性能而非AI手机。

早在2023年8月就宣布HarmonyOS 4操作系统接入盘古大模型的华为,硬实力自不必多言,但其在手机产品的AI宣传上目前着力不多。可见的是,华为于2023年10月发布了“AI云增强技术”,即通过AI对手机照片细节进行增强,使照片更加清晰。4个月后,华为常务董事、华为终端BG CEO余承东在2024年春节前夕发布的微博中,推荐了该功能以及搭载了该技术的华为Mate 60 Pro、Mate X5等手机产品。

进度稍慢的荣耀2024年1月发布了自研的“魔法大模型”,后者甫一推出,就由荣耀Magic 6系列搭载,有“一语查图”“智慧成片”等AI功能。以“智慧成片”为例,用户只需与手机的YOYO助理简单对话,即可精选机内照片、视频等素材,自动创作短片,还能提前识别照片中纪念日等关键场景。

02 定义AI形态

各个玩家对AI手机的态度不尽相同。

有些玩家还在摸索,表示大模型已接入手机测试,只是并未主推AI相关功能;有些则姿态高调,大举宣传。

这当中最为激进的,大概非魅族莫属。在2024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即2月18日,魅族CEO沈子瑜通过魅族官方微博发布的视频称,公司将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All in AI”。

依照官宣战略,魅族接下去将打造AI Device产品、重构Flyme操作系统,还要建设AI生态。魅族将新推出的产品21 PRO称为“开放式AI终端”,对所有大模型平台进行开放,向开发者提供系统权限,邀请全球团队来开发大模型应用。

在2月29日魅族21 PRO发布会上,主讲人、曾任魅族CMO的李楠表示,手机品牌做大模型需要海量投入,而且投入了也不一定做得出来。这意味着魅族并不打算走友商自研大模型的路线。

无论大模型是自研还是开放,目前已贴上AI手机标签的产品,主打的无外乎图像处理、搜索等功能,离真正的智能形态相去甚远。

在MWC 2024上,荣耀CEO赵明称,许多厂商对AI手机概念存在误解,能够提供生成式AI能力的手机不等于AI手机;真正的AI手机是可以发展、进化的,AI手机应该搭载个人化操作系统,能为用户提供千人千面的不同体验。

刘作虎的说法更为具体。他认为,未来AI手机首先要满足“超级助理”服务功能,把手机里面的APP连在一起,通过自学习,越来越聪明,进而提供一站式服务。

或可言之,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机才是AI手机。这不应局限于接入大模型带来的局部功能调整,而应落在AI对手机整体交互体验的重塑上。

小米总裁卢伟冰至少是懂流量和营销的。在2月27日参加MWC 2024期间,卢伟冰对AI手机有过一番颇具争议的评点,赚足了眼球。6天后的3月4日,他发布微博,在为产品上线打广告的同时,再提他的MWC论断,同时抛出了他的所谓完整版核心观点:AI是未来,是无处不在的能力,但AI手机是噱头。

如今的AI手机与当初苹果语音助手Siri的境况相似。

在2011年iPhone 4S面世的发布会上,Siri正式亮相,这引发了人们对智能助手有多智能的好奇和猜想。大家期盼Siri像电影《钢铁侠》中的万能AI管家贾维斯一样,能够理解主人指令,然后链接和操作所有终端设备。奈何随着产品投入市场,Siri的不足之处很快暴露,它连口音的精准识别都很难做到,遑论真以智能助手身份帮助用户处理手机里的内容。

此后华为有小艺、小米有小爱、OPPO有小布、荣耀有YOYO,语音助手再不新鲜,智能却还遥遥无期。即使不少厂商已经把大模型和操作系统、语音助手联结起来,却仍未改变手机原有的交互思路,功能多在问答、咨询、文生文、文生图,还有搜图、消除等图片处理上,比如OPPO的小布对话、小布画师,华为小艺、荣耀YOYO的图片搜索等。

这与其说是AI手机,不如说是AI增强版语音助手。

厂商们当然不会止步于此。

备受瞩目的苹果即是一例。2023年就有不少媒体报道苹果正在开发大模型Ajax,2024年1月又有开发者在苹果操作系统iOS 17.4的开发者预览版Beta中发现了Siri与OpenAI、ChatGPT相关的代码。代码显示,苹果正在开发由大模型支持的新版本Siri。这引发了业内对还未推出的iOS 18的猜想。不少人认为,iOS 18将会深度整合生成式AI技术,用AI重做iOS内置应用,特别是Siri。

苹果官方尚未回应这些猜想,只是在2月底宣布取消已筹备10年之久的电动汽车项目,转而加大了对AI领域的投入。

03 颠覆远未到来

我们与名副其实的AI手机仍有不小的距离。

调研机构Gartner认为,AI手机应当配备相应的硬件和软件功能,能够实现AI驱动功能和应用在手机上的无缝集成和高效执行;这些手机能够本地运行基础或微调的AI模型,生成新衍生版本的内容、策略、设计和方法。

换句话说,只有让AIGC切实在终端运行,AI才算在手机上落地。

这是摆在手机厂商们面前的一道重大难题——端侧部署囿于硬件。

国海证券在2024年1月9日发布的一份研报中提到,大模型的落地不仅需要算力的配合,更需要足够的内存空间用于部署;未来NPU可能会和GPU一样,逐渐成为手机必备硬件之一;目前在端侧落地的大模型,以数十亿量级参数为主,更大参数量级的模型需要更多内存占用,短期难以实现产品化,大模型又需要达到一定参数量级才能有更好的智能表现,当前性能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高通、联发科等芯片厂商已给出了部分解决方案。

2023年10月,高通发布了首款专为AIGC打造的骁龙8 Gen 3,能使手机运行100亿参数的大模型。荣耀Magic6 Pro、小米Xiaomi 14 Pro、OPPO Find X7 Ultra等许多旗舰型手机均使用了这款芯片。联发科2023年底发布的天玑9300芯片则号称最高支持330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且在2024年2月宣布天玑9300芯片针对谷歌的Gemini进行了优化。

但芯片给出的是理想状态,多硬件、软硬件协同创新等仍是问题。当前包括三星、OPPO在内的各大手机厂商强调的仍是端云结合,即AI功能无法脱离网络使用。想要让AI手机降低网络要求,更少依赖云端,玩家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AI手机如今尚不具备更复杂的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多模态数据处理等能力,更别说自适应、个性化的学习能力。

抛开硬件技术,AI软件生态亦有很大再探索空间。

以各品牌语音助手与APP的协同为例。听到“播放音乐”命令后,华为小艺能够打开网易云音乐APP;OPPO与美团有合作,对语音助手说“帮我点一份黄焖鸡”或“附近有哪些好吃的”,能够准确跳转至美团相关页面。目前不同品牌的手机能够用语音助手进行内部操作的APP并不相同,这些能够操作的APP在人们惯常使用的手机APP中只占很小部分。任何玩家想要撬动整个生态链都不容易。

就价值潜力而言,AI有望刷新手机行业商业模式,乃至重构既往格局。但当前阶段,手机厂商的战略意识远远跑在了技术和生态的前面。围绕概念造势,或可短期拉动销量,但愿景终归不等于现实。

还需注意的是,AI手机在提升体验感的同时,也会引发用户对数据和个人隐私的焦虑。

“千人千面”的个人化智能助手的出色表现,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手机对用户使用该设备时产生的各种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基础上。当下对APP窥探数据有疑虑的用户还能够使用不同APP区隔,通过不让某个APP获取太多数据以避免隐私泄露。假设AI手机能够打通所有APP,用户自然避无可避。

大模型方向持续疾风劲吹,层出不穷的AI热浪加速汹涌澎湃而来。

以最近一个月为例,前有2月16日OpenAI发布被誉为“王炸”的文生视频大模型产品Sora,掀起业界巨大波澜;后有3月6日由OpenAI前员工创办的Anthropic推出Claude 3系列大模型——Claude 3 Haiku、Claude 3 Sonnet、Claude 3 Opus,该系列大模型的评分全面超过了GPT-4和Gemini。

站在潮头之上的大模型,吸引了全球大众对AI最多的关注。跟踪和预判大模型进展,在AI领域顺势而为,已是手机厂商们的共识。时下加了些AI小功能的手机,无疑还很难在未来感上配得上大众对AI手机的丰富想象。AI手机还没迎来它的iPhone时刻,但显然,它值得等待。

 

作者:范东成

来源公众号:海克财经(ID:haikecaij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