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sh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Fri, 18 Aug 2023 05:43:3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1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push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实操:提升APP Push转化率的全流程分析 //www.f-o-p.com/190815.html Tue, 21 Apr 2020 08:15:47 +0000 //www.f-o-p.com/?p=190815

最近在推进优化Push推送成功率的工作。把之前整理的一篇相关文章分享给大家。

一个不具备消息推送功能的APP不能称之为APP,消息推送是产品和运营人员常用用户运营工具。消息推送的目的在于:

1)通知某件事已发生。如支付成功的扣款提醒,发货提醒等等。

2)通知平台有什么东西,促进用户进入查看或参与,提升平台活跃、转化和留存。如某条资讯,某个打折活动。

 

APP推送从是否有前置触发条件看,分为2类:

1)业务推送,需要触发某个业务逻辑后,程序自动完成推送。如上文提到的发货提醒,程序监控到订单已经产生运单号或已出库,会主动给用户发推送。

2)营销推送,无前置触发条件,运营人员促进用户转化、活跃、留存为目的而发的非业务推送。如某个抽奖活动,目的在于引导用户打开APP来参与。

对于不同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和iOS的消息推送流程有差异,下面分别来介绍。

一、Android推送流程

开发者一般直接使用第三方推送平台服务来完成。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开发一套消息推送方案,这是技术性很强、复杂度很高的项目,大公司可尝试,中小企业就不要想了。从在技术投入、人力成本、实现速度以及最终的效果来看,专业的第三方推送服务商是更好的选择。

Android的消息推送流程如下:

1)运营人员按照运营目标,确定推送对象和内容。这里的推送对象可以是不同维度的,设备id、账号、标签等。推送对象的数量称为“发送总数”。

2)推送对象和内容给到第三方推送平台后,并不是直接下发,而是对发送对象对应的设备做有效性筛选。筛选出的有效设备称为“有效设备数”。

3)第三方推送平台在有效设备中,进一步判断哪些设备与推送服务器建立长连接。消息下发的前提是“设备联网,并和推送服务器建立长连接”。这里把长连接在线的设备称为“下发设备数”。

4)针对在线建立了长连接的设备下发消息,将消息送达到设备。消息送达到设备的数量,称为“送达设备数”。

5)第4步将送达到设备的消息,进一步通过“包名”路由到APP上并显示。把送达到APP上的消息数量称为“送达APP数”。

6)用户看到消息后,要么点击,要么忽略该消息。点击消息的次数我们定义为“点击数”。

至此,一条消息才算完成推送。

 

二、Android推送各环节转化影响因素及转化率分析

知道了消息推送的流程,我们可针对每个环节的转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如何提升个环节的转化率。

如上图所示,消息推送路径是个漏斗,每经过一个环节都有损耗。这就意味着每个环节都有提升空间。接下里我们看看每个环节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做提升。

1、确定发送对象和内容

“发送总数”,是指运营人员选定的发送对象数量。比如选定100w。

1)发送对象的选择,对转化率的影响是全局的。

比如分别以7天未启动app和30天未启动app作为推送对象,前者在有效设备、在线长连接、送达设备、路由到APP显示上均优于后者。

比如针对新用户推送“新用户专享活动”会比针对全量用户推送,点击率更高。

所以,对于发送对象的选择, 尽量做到精准化,按照不同的维度、不同标签去做细分推送。做细分推送很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打标签。通过丰富的标签维度将用户分类。比如按年龄、兴趣爱好、用户等级、照交易次数、新老、注册时间、留存等。

除非是针对全量用户的消息,否则要减少全量推送。全量推送一方面会频繁打扰用户,另一方面多数用户收到的是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这或将导致用户卸载你的应用。

2)文案主要影响用户的点击。同样的推送对象下,有吸引力的文案能获得更多的点击查看。这里主要和运营人员的文案能力相关,这里不做进一步分析。

 

2、甄别有效设备

“有效设备数”,是指发送对象中有效设备的数量。比如90w。

这个环节的转化率叫做“有效设备率”,有效设备率=有效设备数/发送总数*100%=90/100*100%=90%

影响有效设备率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用户卸载APP,影响有效设备数。用户卸载APP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推送消息频繁打扰用户。如下图所示,烦人的消息推送,是导致用户卸载app最大的理由。

要减少因消息对用户的打扰而卸载APP,可从2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控制推送的频次,可学学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对消息推送频次的限制。非社交类、非资讯类应用,做到一周1-2次比较合适,现在多数的应用一天一次,不够克制,原本是想刺激用户来启动应用,提升留存,结果适得其反把用户赶走。

另一方面需提升推送内容和用户需求的匹配性。要做到推送的内容是接收用户想要看的或能引起他兴趣的,即第1步提到的不同的对象推送内容不同,实施精准推送。

2)用户关闭APP的推送功能。

这里能做的,是有效引导用户开启APP的推送,引导开启的方式有2类。

一类是在用户新下载APP后首次启动时,告知用户开启推送提醒的好处,引导开启推送服务。

一类是监测到用户APP未开启推送服务时,合适的位置和场景引导用户去系统设置里开启推送提醒。

3)APP注册第三方平台的唯一标识失败。

这是什么意思呢。所有的推送下发的前提是,APP在第三方推送服务器注册唯一id,通常在APP启动时调用接口进行注册。如果注册失败,会被判定为无效设备。注册失败有可能是用户关闭了APP的推送功能,也有可能是接口调用失败。

要提升注册唯一标识的成功率,可从引导用户开启APP推送服务(见上一点),和监控注册接口的注册成功率来进行。

如果监控到注册失败,可通过重试机制来再次注册;如果监控到大规模失败,就需要排查是不是接口出问题,或集成错误,或新上线影响到该接口。监控的目的是提前发现问题。

4)APP在一个规定周期内(比如3个月)未和第三方推送服务器建立过长连接。

这是对设备有效性判断的条件之一,不同的推送平台可能不一样。

这个和APP的留存有关,如果APP卸载量高留存差,一定周期内和第三方推送服务建立过长连接的设备就少。

 

3、甄别在线长连接

“下发设备数”,指有效设备和第三方推送平台服务器建立长连接数量。如50w。

这个环节的转化率叫做“设备下发率”,设备下发率=长连接在线设备数/有效设备数*100%=50/80*100%=62.5%

设备长连在线和三个条件有关。

1)网络环境稳定良好。这个是用户的网络环境,开发者和第三方推送平台无能为力。能做的是在用户网络环境好后,通过重试机制进行再次链接。

2)推送服务(push service)处于运行状态。这是指第三方推送平台的服务在用户手机上处于运行状态,这要求用户正在使用集成了第三方推送服务的APP。这个要求太高了,意味着只要APP关闭或在后台运行,消息就收不到,效果很差。对于这种情况,第三方推送平台一般都有“长连互保机制”来提升消息送达效果。

“长连互保”是指用户手机中任何一个集成过某第三方推送平台的APP打开,即使你的app没打开也能启动push service,收到推送。

简单地讲,假设用户的手机的A、B、C 3个应用都集成了第三方推送平台(如友盟)的SDK,那么可通过技术手段,只要A、B、C这3个App中有一个打开过成为活跃App,就可以保证其他两个App(即使没有打开过)的消息也能借助这个打开过的App的通道做下发。

但是,长连互保在某些深度定制的Android系统是失效的(如小米、华为),厂商基于耗电、耗流量考虑,对于这种技术应用限制越来越严格。

针对这种情况,开发者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案——聚合推送,即集成多个推送服务。比如小米推送、华为推送、友盟推送,当判断为小米设备时,走小米推送,判断为华为设备时,走华为推送,其他的设备走友盟推送。

目前一些付费的推送服务商会提供聚合推送服务,开发者可一次完成接入。

3)推送服务(push service)连接上第三方推送平台的服务器。

当推送服务(push service)处于运行状态时,也有可能未连接到第三方推送服务器,导致了设备离线。这主要是技术实现,集成第三方推送时,可多注意这点。

 

4、送达设备

“送达设备数”,是指消息已经下发到设备的数据。如45w。

这个环节的转化率叫做“设备送达率”,设备送达率=消息送达到设备的数量/长连接在线设备数。*100%=45/50*100%=90%

送达设备数的影响因素主要网络原因,导致消息下发到设备不成功,比如网络闪断(从而长连通道也会断掉)。通常来说,“送达设备数”和“下发设备数”非常接近,一般都在98%以上。

5、路由到APP显示

“APP送达数”,是指消息在APP上显示,用户可见的数量。如40w

这个环节的转化率叫做“APP送达率”,APP送达率=APP送达数/设备送达数*100%=40/45*100%=88.89%

消息送达设备后,路由到APP上的影响因素有:

1)APP被删除,导致路由失败。这个前面有说过,和APP留存有关,关键是如何提升APP留存,此处不深入。

2)某些深度定制Android系统上(比如MIUI)做了某些限制,如ROM限制了APP之间的进程通信,会导致路由失败。这类情况,看第三方推送平台是否提供对于一些系统的兼容性处理方式。

 

6、用户点击

“点击数”,指消息送达APP用户可见后,点击消息的数量。如5w。

这个环节的转化率叫做“点击率”,点击率=用户点击数/送达APP数*100%=5/40*100%=12.5%

当消息排除万难后在APP上显示,大家肯定期待用户点开查看。但从整个市场上看,APP消息的点击率都比较低,8%就算非常优秀。

用户点击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推送内容和推送对象的匹配性。上文已提到,给篮球爱好者推送足球消息,点击率肯定低。

2)文案内容和吸引力。这主要取决于运营人员的文案水平,短小精悍极具打击性的文案,能大大促进用户点击。这里不展开讲。

 

上面分析了6个步骤、5个转化率指标。但是作为运营人员,一般不会关注这么细粒度。

通常运营人员关注的是“整体送达率”和“点击率”。

整体送达率=送达APP的消息数/有效设备数*100%=40/80*100%=50%。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整体送达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好些因素和第三方推送平台有关。在推送对象和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整体送达率高低能反馈出第三方推送平台的优劣。

 

三、iOS消息推送流程

开发者一般使用第三方推送平台+APNs完成。

先使用第三方推送平台将推送对象和内容交给APNs(Apple Push Notification service,苹果推送通知服务,是苹果官方的推送解决方案),剩下的由APNs来完成,如下图。

对于iOS平台来说,推送数据只能拿到投递APNs成功数,APNs内部运行的各项数据拿不到,没法有效分析推送各转化环节和转化率指标。

但是整体来说,iOS因为走的官方统一的推送服务,投递APNs成功数到最终APP显示的转化率比Android高很多,我们可以认为投递APNs成功数后,APNs会成功下发。

这里不再对iOS的推送做过多叙述。

 

消息推送的转化率提升,是个细活,需要细拆到各环节、各节点中去针对性分析和改进,才能出效果。

希望上面的分析,对你有一些些帮助。

 

作者:岳老三

来源:产品笔记

]]>
案例+方法|如何打造现金贷产品的用户增长体系 //www.f-o-p.com/107794.html Mon, 26 Nov 2018 03:53:56 +0000 //www.f-o-p.com/?p=107794

 

互金产品有很多细分领域,今天我们来聊聊现金贷产品。

现金贷产品和任何产品一样,都离不开漏斗模型。即,流量到付费转化,再到复购。而现金贷产品则是流量到首贷,再到复贷。

用户的首贷和复贷是现金贷产品营收的核心。而这个和其他产品的付费转化又有一些区别。因为其他产品的付费转化是可以通过运营来主导的。现金贷未必,除了运营,还有风控。风控不过,运营也无能为力。

那么现金贷类产品的流量应该如何做?

今天重点来分析一下,现金贷的产品,应该如何来做增长。

一、“增长翻车”案例

我想在分析现金贷产品如何做增长之前,先来分析一个现金贷产品的“增长翻车”案例。

具体是哪一家,这里就不能讲了。但我们来看一下数据:

该产品的APP用户量50万以上,平均日活人数8万以上,在国庆节做了一个APP的裂变拉新活动。活动有效曝光,在4500人左右。实际拉新数量惨不忍睹。

为什么数据会如此尴尬?来分析一下这个裂变活动做错了哪些事情。

1. 活动没有预告:活动当天直接在APP比较隐藏的位置放出了这个活动,之前没做任何渠道的预热;

2. 没有push:APP渠道的用户也没做任何PUSH触达;

3. 曝光位置隐秘:APP活动位置隐藏的非常深,很难看到;

4. 没设置分享诱饵:没有设置合理的分享诱饵,用户没有动力去拉新用户。

二、增长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对于现金贷产品,目前主要的增长途径,有以下几个渠道:

1. 广告投放常见的现金贷,往往会选择主流的今日头条信息流广告广点通微信广告等;

2. 异业合作:比如某些现金贷会和线下手机卖场合作,可以通过使用该贷款产品购买手机等;

3. 贷超:即贷款超市,往往有这样的平台做线上的贷超服务,现金贷产品可以通过投放贷超,获取流量

但是,常见的增长渠道会有什么问题吗?

有,较高的获客成本。

虽然目前现金贷产品的高昂的获客成本可以通过用户贷款转化的利息,进行回收。但是,如果有一个增长体系,可以在保证目前贷款转化率的前提下,来降低获客成本,我想,这才是现金贷需要的增长体系。

用户运营,互金营销研究所,用户研究,用户增长,留存,裂变

如图所示,是一个现金贷产品需要具备的增长体系。

1. 基础流量:并不是说现金贷目前的广告投放、异业合作、贷超渠道不需要了,恰恰相反,这些渠道可以持续获得流量。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后续老带新的裂变玩法,把基础流量作为裂变启动流量进行裂变。从而在实现了增长的前提下,降低获客成本;

2. 活动入口:当基础流量进入到现金贷产品后,需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裂变活动。如果活动入口隐藏较深,则很有可能会发生上文“增长翻车”案例的情形。所以,一般,我们建议把裂变活动入口放在首页;

3. 老用户分享:基础流量,到看到活动入口,到进入活动分享给新用户,本身就是一个漏斗。为了避免该层漏斗变窄。一般常见的做法是设置合理的裂变诱饵。具体怎么做,将在下文以一个实操案例和大家分享;

4. 奖励用户:当基础流量的老用户完成了老带新,即奖励用户。

这个体系本身,其实是构建了一个流量池。他是通过裂变的方法来复用高成本的基础流量。

我们来算笔账,假设广告投放以CPA收费,一次点击1块钱,10个点击可以获取一个注册用户,20个注册用户里面有1个会进行贷款。

那么其实贷款用户的获客成本是200块。但增长体系的做法是,假设注册用户邀请新人注册,可获得5块钱奖励,那么通过传统广告投放获客20个注册用户是200块,40个注册用户是400块。

但是如果通过广告投放200块,获取20个用户,20个用户中,有10个人,每人邀请2个新人注册,最终获客也是40个注册用户,而成本是300块。而且裂变诱饵设置的好,还可以更加激励老用户带新用户,从而有效提升老带新的转化率,同时降低获客成本。

三、成功的增长案例分析

用户运营,互金营销研究所,用户研究,用户增长,留存,裂变

产品:某现金贷APP

基础流量:广告投放

活动入口:APP首页

裂变玩法:注册用户邀请新人注册,新人完成首贷,新老用户各获得奖励。

奖励:

1. 新用户:20块话费。对于新人的奖励没有什么特别的。

2. 老用户:为了激励老用户邀请更多优质的新用户。这里的裂变诱饵做了一个固定奖励+阶梯奖励的玩法。

1)可以看到:老用户成功邀请1个新用户,可以获得50块京东购物卡,邀请10个就是500块的购物卡,上不封顶。

2)但是不仅仅如此,这个是固定奖励,还有一个阶梯奖励。拉新2个新用户,固定奖励是100块的购物卡,然后额外再奖励50块,也就是150块的奖励。

3)邀请3位,是固定150块,阶梯的150块,总共300块。并且累计邀请40位和60位,还可以额外获得iPhone的奖励。

(如果说固定奖励是在激励用户做出分享,那么阶梯奖励的目的就是激励用户邀请更多。)

四、做增长裂变几个注意的要点

实际现金贷的裂变活动中,你需要注意:

1. 现金贷往往用户奖励做的比较“土豪”,很容易被薅羊毛。所以,在裂变的时候,一定要将条件设置为老用户带新用户,新用户完成注册,并且完成首贷,然后再做用户奖励;

2. 分享内容的设计,现金贷的产品会有一个很特别的点,就是裂变诱饵足够优惠,也许还是不足以撼动用户做出分享,从而拉新用户。这是因为贷款本身是一个比较隐私的事情,很多人贷款了,但是并不想让其他人知道。

那么怎么办?

有的时候,会收到现金贷的短信,“XXX,恭喜你获得XXXXX元额度,赶快点击链接领取。”这样的内容,其实不太合适做成APP的裂变分享内容的,因为一旦这样做,就意味着曝光了用户的贷款行为。倒不如把分享的主题作为薅羊毛,让大家因为想要薅羊毛,想要福利而吸引注册APP。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从一个“增长翻车”案例说起,聊到传统的现金贷流量渠道。但是,本文更想表达的是,利用裂变的方法,搭建一个增长体系,能有效借助广告、合作等渠道构建自己的流量池,实现现金贷产品的快速增长,并且降低获客成本。

 

作者:互金营销研究所,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互金营销研究所

]]>
案例+方法:如何打造现金贷产品的用户增长体系 //www.f-o-p.com/107515.html Thu, 22 Nov 2018 10:05:31 +0000 //www.f-o-p.com/?p=107515 现金贷增长

 

利用裂变的方法,搭建一个增长体系,能有效借助广告、合作等渠道构建自己的流量池,实现现金贷产品的快速增长,并且降低获客成本。

互金产品有很多细分领域,今天我们来聊聊现金贷产品。

现金贷产品和任何产品一样,都离不开漏斗模型,即:流量到付费转化,再到复购。而现金贷产品则是流量到首贷,再到复贷。

用户的首贷和复贷是现金贷产品营收的核心,而这个和其他产品的付费转化又有一些区别。因为其他产品的付费转化是可以通过运营来主导的,现金贷则未必,除了运营,还有风控。风控不过,运营也无能为力。

那么现金贷类产品的流量应该如何做?

今天重点来分析一下,现金贷的产品,应该如何来做增长。

一、“增长翻车”案例

我想在分析现金贷产品如何做增长之前,先来分析一个现金贷产品的“增长翻车”案例。

具体是哪一家,这里就不能讲了。

但我们来看一下数据:

该产品的APP用户量50万以上,平均日活人数8万以上,在国庆节做了一个APP的裂变拉新活动。活动有效曝光在4500人左右,实际拉新数量惨不忍睹。

为什么数据会如此尴尬?

来分析一下这个裂变活动做错了哪些事情:

  1. 活动没有预告:活动当天直接在APP比较隐藏的位置放出了这个活动,之前没做任何渠道的预热;
  2. 没有push:APP渠道的用户也没做任何PUSH触达;
  3. 曝光位置隐秘:APP活动位置隐藏的非常深,很难看到;
  4. 没设置分享诱饵:没有设置合理的分享诱饵,用户没有动力去拉新用户。

二、增长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对于现金贷产品,目前主要的增长途径,有以下几个渠道:

  1. 广告投放:常见的现金贷,往往会选择主流的今日头条信息流广告广点通微信广告等;
  2. 异业合作:比如某些现金贷会和线下手机卖场合作,可以通过使用该贷款产品购买手机等;
  3. 贷超:即贷款超市,往往有这样的平台做线上的贷超服务,现金贷产品可以通过投放贷超,获取流量。

但是,常见的增长渠道会有什么问题吗?

有,较高的获客成本。

虽然目前现金贷产品的高昂的获客成本可以通过用户贷款转化的利息,进行回收。但是,如果有一个增长体系,可以在保证目前贷款转化率的前提下,来降低获客成本,我想,这才是现金贷需要的增长体系。

如图所示,是一个现金贷产品需要具备的增长体系。

  1. 基础流量:并不是说现金贷目前的广告投放、异业合作、贷超渠道不需要了,恰恰相反,这些渠道可以持续获得流量。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后续老带新的裂变玩法,把基础流量作为裂变启动流量进行裂变,从而在实现了增长的前提下,降低获客成本。
  2. 活动入口:当基础流量进入到现金贷产品后,需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裂变活动。如果活动入口隐藏较深,则很有可能会发生上文“增长翻车”案例的情形。所以,一般,我们建议把裂变活动入口放在首页。
  3. 老用户分享:基础流量,到看到活动入口,到进入活动分享给新用户,本身就是一个漏斗。为了避免该层漏斗变窄,一般常见的做法是设置合理的裂变诱饵。具体怎么做,将在下文以一个实操案例和大家分享。
  4. 奖励用户:当基础流量的老用户完成了老带新,即奖励用户。

这个体系本身,其实是构建了一个流量池。他是通过裂变的方法来复用高成本的基础流量。

我们来算笔账,假设广告投放以CPA收费,一次点击1块钱,10个点击可以获取一个注册用户,20个注册用户里面有1个会进行贷款。那么其实贷款用户的获客成本是200块。

但增长体系的做法是:假设注册用户邀请新人注册,可获得5块钱奖励,那么通过传统广告投放获客20个注册用户是200块,40个注册用户是400块。

但是如果通过广告投放200块,获取20个用户,20个用户中,有10个人,每人邀请2个新人注册,最终获客也是40个注册用户,而成本是300块。

而且裂变诱饵设置的好,还可以更加激励老用户带新用户,从而有效提升老带新的转化率,同时降低获客成本。

三、成功的增长案例分析

产品:某现金贷APP

基础流量:广告投放

活动入口:APP首页

裂变玩法:注册用户邀请新人注册,新人完成首贷,新老用户各获得奖励。

奖励:

新用户:20块话费;对于新人的奖励没有什么特别的。

老用户:为了激励老用户邀请更多优质的新用户;这里的裂变诱饵做了一个固定奖励+阶梯奖励的玩法。

  1. 可以看到:老用户成功邀请1个新用户,可以获得50块京东购物卡,邀请10个就是500块的购物卡,上不封顶。
  2. 但是不仅仅如此,这个是固定奖励,还有一个阶梯奖励——拉新2个新用户,固定奖励是100块的购物卡,然后额外再奖励50块,也就是150块的奖励。
  3. 邀请3位,是固定150块,阶梯的150块,总共300块;并且累计邀请40位和60位,还可以额外获得iPhone的奖励。

(如果说固定奖励是在激励用户做出分享,那么阶梯奖励的目的就是激励用户邀请更多。)

四、做增长裂变几个注意的要点

实际现金贷的裂变活动中,你需要注意:

现金贷往往用户奖励做的比较“土豪”,很容易被薅羊毛。

所以,在裂变的时候,一定要将条件设置为老用户带新用户,新用户完成注册,并且完成首贷,然后再做用户奖励。

分享内容的设计,现金贷的产品会有一个很特别的点:就是裂变诱饵足够优惠,也许还是不足以撼动用户做出分享,从而拉新用户。

这是因为贷款本身是一个比较隐私的事情,很多人贷款了,但是并不想让其他人知道。

那么怎么办?

有的时候,会收到现金贷的短信,“XXX,恭喜你获得XXXXX元额度,赶快点击链接领取。”这样的内容,其实不太合适做成APP的裂变分享内容的,因为一旦这样做,就意味着曝光了用户的贷款行为。

倒不如把分享的主题作为薅羊毛,让大家因为想要薅羊毛,想要福利而吸引注册APP。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从一个“增长翻车”案例说起,聊到传统的现金贷流量渠道。

但是,本文更想表达的是:利用裂变的方法,搭建一个增长体系,能有效借助广告、合作等渠道构建自己的流量池,实现现金贷产品的快速增长,并且降低获客成本。

 

作者:数商云MA,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数商云MA

]]>
13类新媒体运营必备工具合集 ! //www.f-o-p.com/106388.html Wed, 14 Nov 2018 10:18:41 +0000 //www.f-o-p.com/?p=106388

 

十三大类别运营辅助工具,从图文编辑、图片搜集处理、到H5制作,文章发布推广,第三方服务平台,学习平台,以便帮助大家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一、图文排版编辑器

关于微信公众号图文排版,晓涵之前总结了一个心法3个招式,核心就是两个字:审美,让用户眼睛看着舒服,一眼看到重点!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让他节约时间,学到东西,心情愉快!

● 易点编辑器:wxedit.yead.net

●秀米:xiumi.us

135微信编辑器:www.135editor.com/

二、辅助工具及平台

辅助工具及平台是指公众号运营日常需要用到的平台,比如:热点爆文、运营指数榜单、运营诊断、数据分析、素材资源、数据监控的一些辅助运营平台。

新榜:www.newrank.cn

新媒体指数:www.gsdata.cn

搜狗:weixin.sogou.com

●新媒体管家:xmt.cn

三、H5制作平台

H5平台一般用于活动宣传品牌宣传、新品发布、品牌营销招聘等的一款营销运营工具,全称(HTML)。

iH5,殿堂级的H5制作工具

ih5,号称最专业的H5制作工具,技术领先,功能强大。

网站上,有很多模版和作品,也有培训课程。

 

它最大的优势应该在于——抛弃代码,解放所有不会代码的设计师,让大家能快速,简单的实现自己的创意。

物理碰撞、时间轴动画、滑动时间轴、地理定位、数据库、720°全景…功能齐全。

就算你不会代码,也能做出这些牛掰的H5——

哇呸网,H5创意和灵感的源泉

哇呸网,是一个以收集优秀创意H5分享平台,自2015年初创至今,已收藏了2000多个H5,可以算是创意h5的合集,找灵感的好地方。

在H5的设计灵感和创意的借鉴上,对H5进行了具体的分类——时间、阅读量、推荐、行业等,一目了然,十分清晰。

在哇呸,新媒体人能更简便、精准地找到自己想要借鉴的H5类型,只需搜索。

地址:http://www.thewap.cn/

此外,推荐使用:

易企秀:eqxiu.co

●兔展:www.rabbitpre.com

●初页:www.ichuye.cn

四、数据表单收集

数据表单主要用于活动收集用户信息、问卷调查、在线交卷试题、活动报名、产品调研等数据收集平台,我一般使用金数据较多。

●麦客:www.mikecrm.com

●金数据:jinshuju.net

●问卷网:www.wenjuan.com

●表单大师:www.jsform.com

五,在线协作文档-石墨

石墨,最优美的在线协作文档。

新媒体人用来选题、排期、撰稿,收集会场信息,做现场直播的好工具,产品经理们也用来写项目管理进度、写需求。

石墨文档,不仅可以在手机上编辑,而且也可以在网站上同步编辑。

最重要的功能,可多人同时编辑的在线文档和表格,毫秒级同步响应,不需要刷屏,有问题可以在石墨文档里完成讨论。

 

六,手机视频处理

gif本身的优势也很明显,再推荐一个小工具,可以把视频转化成gif,实用又简单,免费的,有需要可以下载试试,除此之外,格式工厂也可以喔,如果要把GIF转化为视频,ppt就可以啦。

动图制作-GIF MAKER

它能把图片制作成动画,也能把视频转成动画,可以尝试把你们旅行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来做一个小艺术品,送给对方。

用手机制作视频-shou

Shou,用手机就能制作视频,简单好用,玩视频,脑洞有多大,效果就多出彩!玩新媒体,创意很重要!学会使用多媒体表达更重要!

七,社群活动发布和推广系列

做新媒体、维护社群,离不开活动策划和推广。

在活动策划之前,需要整理需求、活动时间、范围、目标,所需资源和大概的数据曝光。

以下系列工具,可以用于活动报名、用户调研问卷、众筹、打赏,甚至是商品售卖,丰富的营销场景。

1、互动吧:http://www.hdb.com/

2、一起:http://www.yiqixxx.com/

3、活动行:http://www.huodongxing.com/

4、活动树:http://www.huodongshu.com

5、活动酷:http://www.eventcoo.com

6、活动盒子:http://www.huodonghezi.com/

活动盒子可以通过在商家自有的APP、微信、web网站应用SDK埋点,获取用户的行为,并为每个用户设置行为标签,然后通过用户场景触发活动,(如:登录/注册、购物车、支付完成、七天登录等)以达到营销活动精准推送。

7、友盟:http://www.umeng.com/

友盟有个推送的功能,帮助开发者建立与用户直接沟通的渠道,将APP的内容更新或者活动通知主动推送给终端用户,让用户第一时间获取到相关信息,有效提升用户活跃度和忠诚度。类似功能的还有:

8、极光(消息推送):https://www.jiguang.cn/

9、个推(消息推送):http://www.getui.com/

10、百度云推送(消息推送):http://push.baidu.com/

11、帮推客:http://www.bangtuike.com.cn/

帮推客使用门槛比较低,可免费使用并通过简单的影响力置换获取更多推广资源,仅需发布任务和分享任务2步,分分钟互助推广,随时随地获得微信朋友圈分享的追踪数据以及图表反馈。

2,社群活动二维码推广渠道统计

利用社群推广活动,常见的是二维码扫描报名。在哪些渠道扫的?如何统计这个数据?

原理是相通的,你没必要每个都学会使用,掌握一个你最熟练的就好。

二百二维码:http://2bai.com.cn/

1码:http://1ma.jstui.com/

活码管理系统(草料):http://cli.im/news/system

魔筷活码系统:http://ma.mockuai.com/

全网活码:http://www.palmcode.cn/

活生成器:http://www.momosao.com/

3,社群线下活动–微现场

微信与现场活动链接,产生了无数交流碰撞的火花,互动型强,微信大屏幕成了活动交流的空间和焦点。

现场观众通过扫描活动二维码,便可以各种文字、照片上墙,配合弹幕,抽奖投票,摇一摇打赏,能极大催化现场的热情!

4,微信群小助手–小U管家

这是一款社群管理工具,前身是公众号“一起社群”,现在已经改版升级,推出“小u管家”这个这个微信群管理服务的智能机器人。

小u管家可以帮助开通社群空间,实现群数据统计、内容沉淀、娱乐游戏等功能,并将拉人踢人、发红包、签到通知自动化,听起来是不是很棒?

小u管家可以提升微信群管理的效率和活跃度,是社群运营的利器!推荐~

01基于社群,多元化沟通互动

基于社群UGC内容,提供多元化沟通互动平台,拓展社群维度,提升社群活跃度。

02多群联盟,数据共享

用户可根据需求,将多个群组建联盟,多群之间数据共享,让多群的管理不再繁琐。

03专属机器人社群管家

每个社群配备专属机器人小管家,通过指令,轻松发起游戏、活动、惩罚等一系列群内操作,让管理变得便捷简单。

网址:http://www.tiankongd.com/

八、微信二维码美化

微信二维码美化是打造个性二维码、创意二维码。

美图秀秀网页版:xiuxiu.web.meitu.com

●PS在线版:www.uupoop.com

●唯美二维码:www.wwei.cn

●光影魔术手:www.neoimaging.cn

九、长网址缩短

发布文章时有时候链接太长,的确不方便,谁都不喜欢打开那么长一个链接。那么,网站缩短工具的作用就在这了。

●百度应用缩短:app.baidu.com/playurl

●网址缩短1:suo.im

十、微信导航

微信导航是现在新兴的一种导航网站,主要是提供微信公众账号、关键词、昵称、功能、二维码等等一系列微信账号信息查询的微信公众导航平台。

微信导航用直接的词说就是可以做一些品牌知名度,关键字提升,文章内容爆光,增加阅读,好的内容会提升公众号权重直接进入百度搜索排名,增加微信导航可以在各大导航网站爆光账号与文章内容。

●爱微邦:www.aiweibang.com

●搜狗:weixin.sogou.com

●微口网:www.vccoo.com

十一、微信群提交和导航

以下工具供参考。

●微信群大全:www.weixinqun.cc/

● 微信群导航:www.weixinqun.cn/

● 微信群查询:www.wxqcx.com/

十二、微信第三方平台

微网站:

●腾讯风铃:zhan.qq.com

●快站:www.kuaizhan.com

●凡科:www.faisco.com

微商城:

●有赞:www.youzan.com

●微店:www.weidian.com

●微盟:www.weimob.com

十三、新媒体学习类网站、微博、公众号

1、课工场:http://www.kgc.cn/

2、踏浪100:http://www.talang100.com/

3、优课急送:http://www.youkejisong.com/

4、第九课堂:http://www.dijiuke.com/

5、馒头商学院:http://www.mtedu.com/

6、插坐学院:http://www.ichazuo.cn/,知名度较高,每天必看。

7、百度新闻:百家互联网专栏,每天必看。

8、站长之家:www.chinaz.com,影响力较大,每天必看。

9、亿欧网:www.iyiou.com

10、TOPYS :http://www.topys.cn

这是一个创意分享平台,网站对文案,设计,创意,阅读都有涉及。

11、互动中国:http://www.damndigital.com

这里面收集了非常多互动形式活动案例分析,以及一些广告创意以供大家学习。

12、梅花网:http://www.meihua.info

梅花网里面有很多质量很高的精品营销文章,可以从一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给你很强的启发性。

1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http://www.woshipm.com/

强烈推荐,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运营学习类网站,收集了大量关于运营的精品文章,快速提升你的运营能力。

14、知乎:https://www.zhihu.com

这个就不过多介绍了,运营大牛大神特别多,非常适合提升姿势。

15、新榜www.newrank.cn

16、爱微帮www.aiweibang.com

17、虎嗅网站www.huxiu.com

18、i排版www.ipaiban.com

19、微果酱wpweixin.com

20、新媒体指数www.gsdata.cn

21、ad.weixin.com

22、腾讯大讲堂http://djt.qq.com/article?keyword=微信【不推荐】

23、企鹅智酷http://tech.qq.com/biznext/home.html【不推荐】

24、微信大学http://daxue.qq.com/wechat【不推荐】

25、微社区http://mp.wsq.qq.com/helper/category/3【不推荐】

微博

1、深圳新媒体联盟http://weibo.com/sznewmedia

2、新榜http://weibo.com/u/5240327938

3、爱微帮http://weibo.com/ivbang

4、i排版http://weibo.com/ipaiban

5、刘健亮http://weibo.com/849226584

6、卢松松http://weibo.com/lusongsong

7、新媒体指数http:// weibo.com/u/1691724254

8、刺猬公社http://weibo.com/u/5224196989

9、新媒沈阳http://weibo.com/rost

公众账号

1、36氪36kr.com

2、青瓜传媒:opp2.com/

3、创客自媒体

4、运营大叔

5、新榜newrankcn

6、i排版iPaiban

7、爱微帮Real-aiweibang

8、刘健亮weikeshalong

9、唐晓涵 tangxiaohan007

10、微互动wihudong

11、微媒体联盟 wmtlianmeng

12、微果酱 wjam123456

13、新媒体指数 indexmedia

14、徐达内小报 xdlxb14

15、新媒体女神榜  xmtnsb

16、知家zhijiadongshi

17、笔记侠Notesman

18、刺猬公社ciweigongshe

19、浑水自媒体江湖 hunwatermedia

20、互联网参会指南canhuizhinan

21、MediaPro自媒体联盟 Media-Pro

22、南方周末数据实验室  nanzhoudata

23、企业新榜  newrankco

24、三表龙门阵sanbiao1984

25、腾讯微校  iweschool

26、突发头条  tufatt

27、兔展  RabbitPre

28、WeMedia岩浆互动ibbmmbaby

29、微信公开课公众账号 wx-gongkaike

30、WeMedia联盟 WeMedia2013

31、微榜tianmibang

32、微信广告助手ad_helper

33、微指数学院BJ-WZSXY

34、新媒体风云榜xmtfyb

35、新媒newminfo

36、云堆新媒  yunduixinmei

37、一道自媒体  yidaozmt

38、益美传媒  YeeMedia

39、友融营销  yrmedia2015

40、自媒体动态  zimeiti365

41、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woshipm

42、虎嗅huxiu_com

43、美通社prnewswire

44、小道消息  WebNotes

45、腾讯城市  Tencent_city

46、腾讯科技  qqtech

47、企鹅智酷  biznext

48、一条特立独行的广告addogking

 

作者:唐晓涵,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唐晓涵

]]>
如何做用户召回 ? 10条策略 ! //www.f-o-p.com/106137.html Tue, 13 Nov 2018 03:58:53 +0000 //www.f-o-p.com/?p=106137

 

事实上,无论是面对已经流失的用户进行召回,还是没有流失但也没有活跃的用户进行唤醒,其本质上都是相同的,目的都是通过一些动作来提升用户的活跃度。

无论是用户召回还是唤醒,它们基本逻辑都是:

  • 把精心准备的内容(纯文案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
  • 通过一些渠道(比如短信、邮件、APP push公众号模板消息等)推送给你的用户
  • 推送完后承接相应的产品或服务(如电商行业推送后引导去下单;服务行业推送后引导体验服务;APP推送引导体验新功能等)

对于运营同学来说,推送后承接的产品或服务是基于你的业务发展需要,这是推送的最终目的,无法改变。而推送的渠道是基于公司已有的用户,能够触达他们的方式也非常有限,唯一能玩转的是你推送的策略和推送的内容。

基于推送策略,一般初级运营或者说用户规模还不够大的时候,通常会使用粗暴式的推送方式,即把同一条内容推送给全站所有的用户;而高阶运营或者用户规模已经不小了之后,通常会根据用户的一些相关信息进行精细化的推送。

无论是粗暴式,还是精细化,对于召回的方式,都有方法可寻。

粗暴式的召回

  1. 使用有趣或能产生共鸣的内容快速吸引用户
  2. 说话说一半,激发用户的好奇心理
  3. 看似真实好友那样,对话式的请求或提醒,激发用户相应动机
  4. 结合限时、专属福利等利益点,吸引用户参与
  1. 使用有趣或能产生共鸣的内容快速吸引用户

看到上面推送的这两条内容,你有兴趣点开看吗?有时候一点简单的创意,就能立刻抓住用户眼球。

关于产生共鸣的内容,只想记住一个核心点,这个内容能够让用户产生了解的欲望,它可以让用户回忆到过去,联系到现在,或者能够展望未来,这三者必占其一即可。

  • 回忆到过去,是指这个内容能让用户立刻回忆起过去直接或者间接经历过的事情
  • 联系到现在,是说话题在当前正是他在关注的,或和他当前的现状相符合的
  • 展望到未来,就是让内容能够在未来某一天发送,或未来某一天和自己的利益相关

拿回忆道过去举例,这次天猫为了迎接双11狂欢节的10周年,特地做了一个回到10年前的H5,让我们回忆了这整个10年,我们的变化:08北京奥运会、微信、微博、共享单车

也有着阿里巴巴的记忆:第一届天猫双11、移动支付、余额宝。随着记忆的深入,报纸也由彩色满满转为黑白,仿佛自己真的回到了10年前。

  1. 说话说一半,激发用户的好奇心理

  1. 看似真实好友那样,对话式的请求或提醒,激发用户相应动机

当QQ音乐如此给你推送一条消息,作为TF boy的粉丝,必然会忍不住点进去吧?

还有这是去年圣诞节的公众号推送,阅读量超过了日常的2倍多。

  1. 结合限时、专属福利等利益点,吸引用户参与

这就更多了,双十一估计大家都被刷屏了。

关于粗狂式的内容触达,相对比较简单,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别人的内容,这种还是相对比较容易模仿的。难的是当你的用户更多的时候,如何利用系统策略,实现用户的定向精准触达。

只要用户满足某个条件,就能够给他推送相应的内容,以相对保证推送的效果。可以逐次思考下面6个问题,并进行策略化。

策略式的召回

  1. 用户是否存在初始加入时的核心动机?
  2. 产品内是否可以获取到用户的好友、关系链等信息?
  3. 产品内用户是否会有消费、领取福利扥动机存在?
  4. 是否能够获取到以一些与用户有关的重要时间节点?
  5. 用户的核心需求内是否存在几个重要的、可对用户形成强烈刺激的标签信息?
  6. 产品内是否出现了足以吸引大量用户围观讨论的内容?

吴晓波频道为例(所有内容与频道无关,只是示例),为大家分享该如何实操策略化的内容推送,以提升产品活跃度。

  1. 用户是否存在初始加入时的核心动机?

给用户定向推送所有与用户喜好或核心相关的信息。比如亚马逊会根据我的浏览习惯,经常给我邮件推荐书。

对于频道来说,可提取关键元素,为大家都希望了解财经知识,然后根据不同年龄段关心的内容去推送,比如给90后推送适合推送90后的投资建议,一般90后应该都有兴趣点进去了解下。

  1. 产品内是否可以获取到用户的好友、关系链等信息?

可定期推送与用户关系密切的好友动态、其他好友与我的互动,又或是根据其他好友的行为推荐相关可消费的内容或服务。

比如脉脉:

对于频道来说,可提取关键元素为,用户好友的社交关系链和用户的最新行为。当这份报告被同一关系链上的用户所领取,那么就可以推荐给其他用户了。

  1. 产品内用户是否会有消费、领取福利扥动机存在?

找到合理的理由和规则,定期给特定用户推送福利,这个最近的双十一就表现得特别明显。

对于频道来说,可提取关键元素为,给满足特定时间注册或参与特定活动的用户发福利。当用户成为频道会员满一周年或两周年时,都可以给他推送一些福利,与他一起庆祝加人满X周年。

  1. 是否能够获取到以一些与用户有关的重要时间节点?

例如对于频道来说,可提取关键元素为学习满1年或2年,连续学习21天或者去年的今天做过的某个行为。今天是你成为频道会员2周年的日子,吴老师亲自为你写了封信,快来看看,我相信很少有吴老师的粉丝不会去点的。

  1. 用户的核心需求内是否存在几个重要的、可对用户形成强烈刺激的标签信息?

例如对于频道来说,可提取关键元素为:课程主题,嘉宾背景,话题火爆程度等。吴老师专门请了他的好朋友,造物学出品人吴声,为你分享他的场景革命,已有3000人报名,快来!!!你会拒绝吗?

  1. 产品内是否出现了足以吸引大量用户围观讨论的内容?

定期推送比较火爆的内容,只要出现的内容热度超过了一定阈值,就可以推荐给特定或所有的用户,这样大概率的情况下,他们对这个内容的感兴趣程度也是高的。比如微博的热门事件,每次必推。

对于频道来说,可提取关键元素为,频道每周热门内容。比如刘润老师为你解读新零售,已有上万人围观,快来加入讨论!

大家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整理相关的召回策略,先写下思考的方向,然后提前相关关键元素,最后总结出相应的内容。

如下图:

想要依靠较少的人力来长期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一定一定不能纯粹靠人工粗狂式的运营操作,必须借助相应的工具、规则和机制。就像上面的精细化运营,通过系统的思考,提取关键元素,有策略性的产出相关内容,以提高内容的精准度。

 

作者:swimming,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增长头马(swimming54)

]]>
如何打造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微信公众号? //www.f-o-p.com/105554.html Thu, 08 Nov 2018 08:01:04 +0000 //www.f-o-p.com/?p=105554

 

微信小程序大火的时候,谈企业微信公众号运营,似乎有些过时了。大家仿佛觉得,公众号的时代已经过去,付费订阅直播、多平台发力这些才是未来嘛!

那么,企业还要不要做一款公众号?答案当然是要。对于企业来说,公众号仍有着独特的价值。

载体上,微信日活近7亿,池子够大;微信的内容生态相比微博要健康的多,公众号有较强的商业价值。

环境上,移动互联网红利消失殆尽,流量成本水涨船高,公众号仍不失为性价比较高的获取用户渠道

功能上,公众号在品牌建设、关注渠道、二次教育、CRM上都有着诸多独特作用,与用完即走的小程序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虽然很多企业和App都认可公众号的作用,也在上面下了不少功夫,但运营状况往往面临窘境,很多企业都在经历着这个困境:

阅读少→判断是粉丝量太低→付费做营销活动加粉→粉丝量提升→阅读数短暂提升,随后复原→粉丝加速流失→阅读量和粉丝数逐步恢复原状。

如何摆脱这种窘境,打造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公众号?你需要经历一下三个步骤:

1、升级思维:放下执念,采取用户思维

所谓渠道思维,就是尽可能的圈定一批用户,在公众号内反复洗,慢慢转化

所谓用户思维,是指站在用户的角度,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吸引与之匹配的用户。

企业公众号往往采用渠道思维,唯粉丝论。粉丝越多越好,越多代表流量越大,榨出的价值越大。

须知,渠道思维有效的前提,是市场闭塞。闭塞降低了用户的流动性,只要圈进来,就是我的!自然也就有了慢慢洗用户的机会。百度搜索敢在PC端加大量广告,就是因为用户没有其他的搜索引擎可选。

但这个前提已经不成立了,信息愈加丰富,离开愈加容易,你很难将用户圈在一个池子里。不喜欢你,我直接取关就可以了。

正确的方式,是采取用户思维,以用户为核心。这时,公众号的价值,是核心用户数、用户质量和对用户的影响力决定的。粉丝数量?并不重要。

用户思维的核心,是打造有价值的产品,与用户的使用场景匹配。比如公众号42章经,产品定位是创投圈思考和分析工具,粉丝不过5w,但粉丝质量极高(创投圈or创业公司),行业影响力很大。42章经基本没有投放过广告,只凭借高质量的内容聚集粉丝。

同样,基于用户思维打造的公众号,会紧密的围绕一个核心功能推送内容。不会今天推故事、明天讲教程、后天又提供新闻。我们心里都有预期,深夜发媸不会去写鸡汤文、李叫兽不会去讲运营。和菜头经常强调自己的定位:不要希望从我这里学到任何有用的知识,我只是负责给你的生活另一些可能,带你领略一些之前未曾接触的美好。

因此,打造有价值的公众号,你需要:

★放弃渠道思维,采用用户思维。

★放弃对粉丝数量的执着,追求内容的质量。

★放弃对粉丝的控制,采用温柔的引导。

2、升级价值观:不看数量,要看核心粉丝

很多企业公众号,包括所谓“营销专家”都喜欢强调粉丝数量。

实际上,重要的不是粉丝数,而是有效粉丝数,或者说核心粉丝。

冷兔和罗辑思维,都是百万级粉丝公众号,但商业价值不可同日而语。冷兔只能偶尔接H5广告,罗辑思维却能和各类品牌深度合作,对用户消费产生强烈影响,甚至搭建自己的知识商业版图。

有很多做公众号营销的小公司,通过各类手段将粉丝引流到公众号里,通过推擦边的或搞笑的视频维持活跃度,靠文章页底部的广告点击分成来赚钱,这种账号积累再多的粉丝,又有多大价值呢?

将粉丝等价成用户的话,百度知道的uv不比知乎的少,但知乎目前估值10亿。

粉丝数量,从来都不是衡量公众号的价值标尺。

公众号价值=核心粉丝数量粉丝质量影响力

比如,你有一个只有1w粉丝的买房投资公众号,100个核心粉丝,都要买房投资,就等你一句话了!假设平均每个用户投资100w,你能带动的流水就是1亿。即使你仅仅从开发商收取2%的流水分成,也有200万利润,足以养活一个小公司或小团队了。

因此,打造有价值的公众号,你需要:

★不再迷信粉丝量。

★关注核心粉丝。

★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3、升级方法论:精准定位,保质而非保量

明确产品功能,保持清晰定位!

不少官方的公众号,打开就像一个央企或者政府的官网,满眼是企业的奖项、愿景。这些内容对于企业间合作或许有价值,对用户又有何价值呢?

还有些公众号,今天推一个省钱攻略,明天推一篇鸡汤,后天再来个经济大势分析,根本没有明确的定位,用户自己也是一头雾水。

实际上,一个用户在关注公众号的时候,对他的功能是有期许的,如果之后的推送不符合期许,流失是早晚的事情。

既然清晰的定位如此重要,如何对公众号做出定位呢?

(1)、产品定位,要兼顾用户价值与渠道价值

公众号是用户价值与公司价值的融合。

设计公众号时,应围绕公司的主营业务进行场景构建和内容布局,保证做出的内容对公司主营业务有正向作用。

(2)、产品的内容或功能,要有与之对应的使用场景

举个例子,工作、学习中,每天都有很多次休息几分钟的机会。休息时,往往希望找点轻松的内容看看。表面看,微博能满足这个需求,但微博信息流过于庞杂,段子,新闻,八卦…这时候,如果有个公众号,能将微博上好笑的段子聚集起来,每天推送给我,我会很乐意订阅它。如果能有点风格,就更棒了。比如近年来很火的日式冷笑话。

正是基于这个需求的洞察,冷兔出现了。它只是对微博段子的聚类,但聚集了数百万粉丝,篇篇都是10w+。虽然冷兔做的早,赶上了微信红利期,但对使用场景的洞察,也是其成功的中重要因素。

(3)、减少推送频次,保证内容质量

试想一下,一个产品每天给你发push,还十有八九都是你不感兴趣的,你想不想卸载它?很多公众号觉得内容越多越好,甚至恨不得每天五六条。殊不知,大量的推送会造成严重的信息打扰和阅读压力,简直是逼着用户取关。

运营人力有限,推得内容越多,约容易粗制滥造,与用户兴趣不匹配的可能性也越大。相反,减少每天推文数量,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提升内容品质上,用户反倒会因为合理的频次和内容的高质量产生粘性。以营销著称的李叫兽,每周只发一篇文章,发的前一天还要做张海报预热,就是这个道理。

(4)、如果资源允许,一定要做原创

内容是唯一的壁垒。一切的运营手法、产品规划的起点,都是内容。粉丝基于内容聚集,用户基于内容产生信任。同时,腾讯对原创内容的保护更加周密:剽窃文章将受到严惩,转发文章会自动带上源头的公众号。

信息缺失再爆炸,但爆炸的是垃圾信息,有价值的内容永远稀缺。通过原创内容产生价值、建立品牌,是每个公众号的最大追求。

因此,打造有价值的公众号,你需要:

★兼顾公司与用户价值,融合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

★保证内容质量,减少用户打扰。

★尽可能提供原创内容。

所以说,微信公众号对企业的价值是很大的,当然要想让微信公众号的的价值最大化,这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这其中包括了微信公众号后期的内容更新、推广、维护等方面,希望大家能够坚持的去做,付出总有回报。

马海祥博客点评:

将公众号作为产品去设计,清晰定位,匹配场景,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只要做到这些,涨粉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

善待用户,回归价值。你的所有投入,一定会获得相应的回报!

 

作者:马海祥,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马海祥博客

]]>
微信小程序的流量红利该如何利用? //www.f-o-p.com/105102.html Mon, 05 Nov 2018 10:14:04 +0000 //www.f-o-p.com/?p=105102

 

核心提示:

如今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被分裂为8大平台:从最早的iOS、Android、H5三个平台,如今新增5个动态App的平台阵营——BAT、头条、手机厂商。

BAT、头条、手机厂商开发的小程序(动态App)分别有什么特性?

巨头林立的小程序世界,创业者该如何选择?

一、互联网巨头、手机厂商纷纷入局

如今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被大范围分裂了,从最早的iOS、Android、H5三个平台,变成了如今的8大平台,新增5个动态App的平台阵营。BAT、头条、手机厂商,这5大阵营一共有10个超级App、14家公司参与其中,他们是:微信企业微信QQ浏览器支付宝淘宝、钉钉、手机百度、百度贴吧今日头条抖音,还有华为、小米、OPPO、VIVO、魅族、金立、联想、中兴、努比亚、一加等10家手机厂商联合成立的快应用联盟。

很明确的是这个名单还在增加中,想要发展为超级App的不止BAT和头条。

天哪,有一种天下大乱的感觉。

做一个业务要开发8个版本?想必很多开发者都想画个圈圈诅咒这些超级平台,你们就不能统一规范嘛。这事其实早就有人努力过,工信部旗下HTML5中国产业联盟3年前就在推动统一规范,结果是各家各有算盘。

开发者也不必期盼这些平台死掉,微信已经成为主流平台了,而其他各家的动力、自信心、长期耐心也都很强,并释放不少流量红利出来。

  • 支付宝给小程序开放了35个入口,成立了专门的小程序事业部;
  • 百度刚刚开大会宣布它家小程序月活1.5亿了,还拉拢更多伙伴共建联盟;
  • 头条风头正劲,跟随者容易得到水涨船高的红利;
  • 手机厂商则手握OS底层权限,意图最终像收割原生应用商店一样收割掉小程序市场。

小程序是未来的大市场,各个巨头在这个市场厮杀,争夺利益,超级App们互相在竞争、互联网公司和手机厂商在竞争,当然其实手机厂商内部也在竞争。

不过这场竞争,也标志着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水平进入新阶段,从简单的产品竞争、流量竞争,进化到了生态竞争。

过去我们的互联网公司,擅长整合B to C,一侧整合线下商家,一侧整合线上用户。而左边开发者、右边用户的生态玩法,都是硅谷巨头在玩。在谷歌缺位、苹果影响力有限的中国,微信拉开了开发者生态战争的序幕,尝到了小程序给其带来的巨大利益。战争已经打响,不想输的其他中国巨头,都不得不进入。

事物总是一分两面的。从消极的角度看,要开发这么多版本会让开发者非常痛苦;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乱世才容易觅得弯道超车的机会,产业如果一直四平八稳发展,创业者就很难起来了。

如果能通过一些技术工具,适配和抹平各个平台的差异,统一版本,则可以化痛苦为力量,抓住流量新红利。

二、动态App相对原生和H5的特性

这8大平台都有什么特点?适应场景?优劣势?

作为开发者,我们应该理清这8大平台、自己、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估计大多数人还没理清。下面我们来好好捋一捋。

原生App和H5,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各种小程序和快应用,我们统称为动态App,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动态App是介于原生和H5之间的中间态:

拉新获客来讲:

动态App具有“即点即下即装即用”的特点,而原生App,从下载到安装要经历很长时间。每让用户多等待一会,就会多出一批折损。目前各大市场的原生App从下载到启动的激活率都不足50%。那么假使开发商为一个下载付费5元,则一个激活的成本实际需10元。

而动态App和网页一样即点即用,激活率在95%以上,那么动态App就可以显著降低开发者的每激活用户单价。

微信小程序的投放为例,大多是CPC模式,一个点击几毛或1元不等,但其实一个C约等于一个A,这比10元的原生App激活成本简直便宜太多了。

除了成本低,动态App还有第二个拉新方面的特点,就是入口散而多,不是挤应用商店这个一个昂贵的流量独木桥。社交场景、搜索场景、各种内容外露,都让动态App非常适合拉新,获客量大且成本低。

也就是说当前市场环境,擅长利用动态App拉新的创业者,肯定领先于其他创业者。

从功能体验来讲:

动态App也是介于原生和H5之间。

相比H5,它多了很多能力:本地化、持久存贮、扫码等等做App必须有而H5没有的能力。

但相对于OS原生几十万API而言,动态App并没有封装那么多API,常规业务不受影响,特色功能在动态App下无法实现。

  • 留存、用户arpu值来讲:

动态App仍然是介于原生和H5之间。

更丰富的功能和优秀的体验对应着更高的留存,更高的付费转化率,更高的用户arpu值。所以留存从小到大依次是H5、动态App、原生App。

同时动态App大多不能顺利在手机桌面创建图标,二次使用便利性不足,这导致留存和arpu也不如原生。

动态App就是这样一种中间形态的产物,它的优势是在于获取方便,流量大且成本低。

而原生App,虽然留存最高、arpu值最高、但获客成本也是最高的。

原生App为主的移动互联网格局,有明显瓶颈,少数巨头公司拥有亿级体量,大肆抬高应用商店的流量价格,侵占用户的桌面有限位置,这使得中长尾应用很难发展。

在原生时代,日活不过千万的业务很难活好,投资人也不爱搭理。但动态App时代,日活百万的小程序创业公司活得很不错,投资人趋之若鹜。

也就是说,动态App打开了一个繁荣的中长尾时代。

不管是爱书人、还是学广场舞的老人,这些细分人群的服务和触达,动态App是非常合适的载体。

分析一圈后,我们可以拉出如下这张面向toC领域的8大平台关键指标对比表,请仔细阅读(toB的钉钉和企业微信另行分析)。

8大平台关键指标对比表

其实各家平台的动态App都还没开始商业化,但这里把微信的流量成本写成极低,而其他家写成低,是因为微信的流量从未商业化过,微信不是靠卖流量赚钱的,开发商的获客成本里,没有被微信剥削的环节。

而其他动态App所属平台,本身是卖流量的,即使现在时机不成熟无法商业化,但未来开发者在其平台获客,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它们的获客成本,始终要比微信高。

三、五大动态App平台的特色区别

对比了8大平台的特征,下一步,对于开发者来说到底怎么选择呢?

那边说了,这还用问?肯定选流量规模大、流量成本低、用户arpu值高的平台。

嗯,看来看去,并没有这么完美的选择……每个平台都有优点和缺点。

要真有这么一个突出的平台,其他平台很快就会死掉了。

所以我们需要仔细分析这8大平台的特点和适应面。

首先看起来,iOS、Android、和微信小程序,综合优势更明显,体量大,是主流市场,这3个都是要做的,放到第一梯队里。

再来看第二梯队的流量平台,这里就要更仔细的评估了。

从长期看,H5被小程序替代的趋势是很明显的,手百、qq浏览器都已支持小程序,其他家也会陆续跟进。毕竟小程序体验好于H5。

所以新创业者,做不做H5两可。

但已经在H5平台有很多用户的开发商,或者流量非常依赖搜索引擎的主动发起需求或内容搜索,这些场景还不能放弃H5,毕竟各家浏览器的升级也是会有过程的。

  • 百度小程序

百度做小程序,其实就是升级H5,让搜索结果的体验更好。

这个场景是合理的,用户和开发者都欢迎。

百度也会提供其他流量位置比如信息流,在人找信息之外,提供信息找人的场景来推广小程序。

作为开发者,开发一版百度小程序,可以利用好搜索这个巨大的流量,体验会好于在百度竞价相同关键字的H5对手。

不过也有2个问题要注意:

  • 百度小程序的运行载体是手机百度客户端,手百的流量虽然不低但和百度搜索引擎的流量不是一个等级,只有小程序没有H5很难最大化这个平台的价值;
  • 之前H5导流给原生下载很顺畅,但改成小程序后,不能顺畅的导流给原生App了。这个选择就让人有点纠结了。
  • 头条小程序

头条做小程序。大部分人会以为主流量入口在信息流列表。但其实更顺的场景是新闻、短视频内容。

头条的小程序,更多的是在给头条号作者和抖音大V赋能,撮合开发商的关系,实现用户、作者、开发商、头条的生态共赢。

这个逻辑类似微信给公众号作者赋能。

搜索是从内容到应用的导流,其实资讯和短视频也是,只是一个是主动搜的,一个是顺便看到的。

如果你的应用适合从内容导流,比如内容电商,那么做一版头条小程序也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抖音是有明显流量红利的,平台在上升,就像一个风口,跟上的猪都能飞。

其实内容电商的场景很广泛,除了头条外,很多内容型互联网公司都在尝试通过集成小程序实现内容电商变现,过去很多内容变现是淘宝客,但未来更多的会是小程序客。

  • 支付宝淘宝小程序

阿里其实更多是为商户服务,如果你是一个工具或娱乐开发者,那阿里系这2个小程序不适合你。

支付宝有更强的线下商户属性,而淘宝则是纯线上电商,对应的商户细分起来也不太一样。

如果你是一个线下服务商,不管是商户,或者三方平台,比如扫码充电,那就应该覆盖到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里。支付宝还有一个特色场景,就是B2B的产业上下游交易、大额支付,这类场景在支付宝比微信更适合。

如果你是一个卖货的品牌主,淘宝提供的小程序是一种更强的赋能,卖家可以自主给买家提供更多服务。比起其他电商玩家,淘宝一贯更擅长做平台和生态,商家也很乐于使用淘宝提供的赋能工具,手机的AR试衣可能还得等等,但手机淘宝里AR试口红估计快流行了。

  • 手机厂商的快应用

快应用其实捏了把好牌,华为、小米、OPPO、VIVO等10家手机厂商的联盟占据中国70%的市场份额,OS底层权限给的很足,也是唯一一个可正常在手机桌面创建图标的动态App平台。

所以快应用的理论留存是会略高于其他小程序的,另外快应用的体验流畅度也是高于其他小程序的,因为它选用了纯原生渲染的技术框架。

但这也是有利有弊的事,如果说其他几家的小程序开发标准虽不相同但相近,那么快应用和其他家完全不是一码事。

这增加了快应用的内容供给难度。

回报不够或未知回报有多少,但前期投入大,持续维护成本高,所以对开发者而言,快应用的ROI(投入产出比)反而更低一点。

OS本身是一个无属性的平台,任何开发者都可以在上面找到用户。所以没有某些开发者更适合快应用的说法。

但从开放的能力完善度来讲,快应用平台低于小程序,现阶段太复杂的业务不适合。所以一些小工具如万年历、铃声等,在快应用平台上更容易做起来。

四、全端时代的创业之道

分析了各家特点,看起来思路清晰了很多,但具体打法呢?

每个平台都有各自的特质、优势和缺点,开发者如何利用这些特性,规避缺点,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呢?

一般的思路就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平台去做,慢慢发展,根据实力和精力再扩展其他平台。

有很多新创业公司,采取All in微信小程序的策略。

这种取舍的前提,建立在不同平台需要开发不同版本的思维模式上。

但如果有底层重大技术变更,比如一套代码可以发布8大平台,那开发者的选择逻辑会完全颠覆掉。

其实,每个做开发的人细想一下都会想到,8台平台有将近20个细分版本,平台开发标准虽然有差异,但就做不出跨平台框架吗?

回想PC浏览器时代,因为IE6至IE11以及chrome、Safari、firefox等碎片化问题严重,让开发者崩溃,当时Jqurey框架横空出世,解救开发者于水火中。

如今面对这8大平台的碎片化,也会有个新jquery来为开发者服务,这个东西叫uni-app,开发一次,多端覆盖,免费开源。

不过本文并不是uni-app的产品介绍,想详细了解的另见http://uniapp.dcloud.io。

本文重在讨论,在底层技术变更的支撑下,可以开发一次,多端覆盖的情况下,产业会有什么新机会?开发者应该如何触达和服务用户?All in微信小程序的创业策略对不对?

这里提一个理念:全端时代,全端服务用户。

在全端时代,你不是做App的、做小程序的技术公司,你是通过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为你的用户提供业务的、为满足用户需求而存在的创业公司。

什么有利于你为你的用户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提供优质服务,你就应该追逐什么。

你的用户分布微信里、应用商店里、浏览器里、其他超级App里,ROI更高的方案,是不管用户在哪里,都能触达,并且不新增服务成本。

  1. 不管用户在哪里,都可以和他建立服务关系,也就是广泛的触达,全端拉新

动态App,尤其是微信小程序,获客成本是很低的,比应用商店低太多了。

如果把拉新的预算直接通过裂变红包奖励给用户,而不是向中介购买流量,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尤其在下沉市场,拼多多、趣头条都是把握这个套路,快速做到上市。

如果已经有流量不低的公众号或头条号百家号,那一定不能闲着这些流量,赶紧导到各平台的小程序里。对比新闻读者用户的arpu值,小程序用户的arpu值不是一个等级。

  1. 不管用户从哪里来,努力向更高arpu值的App导流

反正写一套代码连App也有了,(uni-app生成的App,功能是可以和原生App拉齐的,不是像动态App那样只有有限的API能力),那么为什么不把忠诚用户导流到现成的App上,实现留存、日活、arpu值的提升?

每个业务的用户都会分层:轻度用户眼里,你提供小程序就够了,他不想装App;但重度用户眼里,你都没个App,他每次使用还嫌小程序入口麻烦。

这里就需要分层运营了。

如果说全端时代,研发可以用跨平台框架做轻,那创业者的精力和财力,要挪到运营上,运营一定要做厚,覆盖好多端。

不同层的用户需求、可运营的技术手段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a) 内容push是运营的重要手段,但小程序里并不能这样做,也采集不到丰富的用户画像数据。

而App上,可以更有效的分析用户画像,推测她喜欢什么,有针对性的发push,对日活、留存和订单转换往往有奇效。所以App的运营方向,是利用数据,精细化运营,提升日活、留存、arpu值。

b) 而小程序端,就要投入大量精力做去裂变拉新、搜索seo优化、内容外露。

这3种方式,对应着用户接触你的3种渠道

用户获取一个新业务,可能是朋友推荐的,可能是去搜索的,可能是看某个文章里植入的。因为来源的属性不同,需要不同的分工去细化和优化这些获客渠道

至于应用商店和线下广告,如果你是一个可做到亿级用户体量的潜在明星项目,比如人人都会打车、订外卖,那理所应当去砸应用商店和线下广告这些获客渠道。

如果只是服务百万或小几千万的垂类用户,那就放个App到商店,让用户自由搜索吧。你的拉新主精力,还是要放到动态App的刚才那3种手段上。

而且这3种手段,都是天然更适合动态App的,动态App具备免安装的内容直达能力,把App里的优质内容直接暴露到社交网络、搜索引擎、文章植入,并且即点即用,这个场景原生是做不到的。

c) 拿到小程序用户后,如何沉淀到App上呢?

常见的做法有:提醒引导、优惠补贴、更多精彩内容。

用户如果很喜欢你的小程序,那么本身有很高概率去应用商店搜一下同名App。对于多次登录小程序的用户,不妨也弹框提醒引导一下,毕竟二次使用更方便,使用时也不会影响看微信消息。

优化补贴是很常见的手段,大多数开发商为用户提供的优惠券,是仅在App里可用的。比如某知名咖啡,小程序里下单都是原价,App里下单却非常优惠。

还有很多开发者在小程序里限制了精彩评论等优质内容的显示,想看更多就得下App。

类似的手段不一而足,在不妨碍用户喜欢用你家服务的基础上,有很多方法都可以用。

d) 忠诚用户发展为App用户后,其实还有一个重要手段是要回流和闭环到小程序里。

什么意思呢?

运营人员需要鼓励忠诚用户分享App或App里的内容给他的朋友,通过优质的内容或优惠,重新进入到社交体系。此时注意要分享为微信小程序,那么他的朋友点击后就成为了你的小程序用户,然后就是继续之前的套路,把其中的忠诚用户导入App。

总结一下全端时代的讨论打法,就是:

全端拉新,一处留存。

做轻研发,做厚运营。

从拉新、到留存、到深度运营、到继续拉新,整个循环里处处有套路,了解不同平台的特点,研究娴熟后,你就是全端时代的弄潮儿。

任何事情都是有窗口期的,在机会窗口敞开的那段时间,应该全力投入,以全新思维拥抱新时代。

最后,祝你在全端新时代里,把握机会窗口,快速取得成功!

 

作者:36kr,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36kr

]]>
干货:讲讲「用户增长」的实操经验! //www.f-o-p.com/104650.html Thu, 01 Nov 2018 06:17:03 +0000 //www.f-o-p.com/?p=104650

 

用户增长(User Growth,后文简称UG)这个概念是美国传来的,从趋势看,以后肯定会是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标配。

但目前真正做过UG的人和公司比较少,所以大部分书和文章还都是摆出国外产品的案例,业内人都知道,国外和国内的互联网行业是两回事,看了国外的成功案例除了让你心里爽一下,没别的用。

大家以后可以多关注和研究一下UG,会用的到,这类人才也会很抢手。本文是我对UG的理解,应该是片面的,但终归是从实战中提炼出来的。

身边很多人说,这只是酷的概念,没啥实际意义,本来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增长啊。

没错,在过去20多年里,国内互联网一直在关注增长,从最初的UV、PV,到之后的DAU、GMV,产品每做一次迭代,运营每做一个活动,都是为了提高这些数字,这不就是增长吗?

当然不一样,下面详细说。

要点一:用户增长是一套方法论

有些老板以为UG是密钥,拿到之后就可以打开产品增长的大门,快速看到数据的变化,这个肯定是不对的。

用户增长是一套方法论,就像做产品、做运营一样,不是特效药,不会一针见血。如果只是不成体系的单兵作战,谈不上是用户增长。

简单的说,就是下图中的AARRR模型。无论什么产品,都是在这条主线基础上去做细分的尝试。只有在一次次优化和AB测试后,才能找到更优方案。

从上图可以看到,UG可不只是拉新,还包括留存,甚至是收入的增长。对UG来说,闭环思维是一个很重要的素质,需要更理性、更数字化的方法,关注整个用户的生命周期,直到商业化变现。

假设你做一个app,需要花钱做投放做活动推广,拉来一个新客需要20块。但平均每个用户可以给你带来30块的收入,ROI是正的。

这样就可以随便花钱投放,推广成本是无上限的,能限制你的只是你能获取的用户量。因为你花出去越多的钱,给你赚回的钱越多,这就是闭环思维。

举个极端的例子,有个做两性约会的app,把名字和app的icon一换,同样的东西就复制了几十个,名字都类似「同城XXX」这种。他们的投放费用是无上限的,因为花出去的钱都是能赚回来的,这个闭环模式是跑通了的。

以上就是我对UG的理解,总结如下:

用户生命周期是主线数据是导向用户或收入增长是目标整合产品、运营、技术做执行手段

换一个方式说: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能带动增长,就是对的。

与UG相对应的,是目前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做法。虽然产品、运营、技术、市场等部门的KPI都是用户量,但大家仔细想想,每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大多不会直接带动增长,而且相互是割裂的,这就引出了第二点。

要点二:用户增长是一种团队协作方式

目前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分工,都是以产品或业务线为单位划分的,分别对应了产品、运营、研发、设计等角色,而且通常情况下,这也是团队划分的方式,也就是PM是一个team,运营、研发同理。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PM团队内部是很少需要协作的,是远远小于PM与研发的协作。大部分的时候,PM是和研发、设计、交互在一起工作,那为什么让一堆PM组成团队,而不让经常协作的那些人组成团队呢。

可能是有历史原因吧,或者是「一堆PM」组成团队可以找一个更资深的PM去管理他们。不管怎样,现在这个模式已经变得不合理。

更严重的是,因为这样的分工模式,导致公司内出现「筒仓现象」。像一个个青蛙待在各自的井底,只顾抬头等老板发话,而信息共享和协作很差,整个公司都是割裂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有不少公司去打乱传统分工,成立了多个「五脏俱全」的小规模项目组。这样可以通过优化协作,去解决效率的问题,但这样还是不够的。

需要UG团队,去串联公司所有的部门,打破「筒仓现象」,真正的以增长为目标去做点什么。

这么说还是虚,举个例子。一个电商产品希望提升新用户的购买转化,是不是要优化这里或那里,是不是要做一个给力的促销活动?其实都不对,这就是没找到问题的源头,还是在割裂的思考。

按照UG的思路,要做好新用户购买转化,先要分析新用户的来源。把获取用户的几大渠道以此列出,比如:

  1. 广点通
  2. 应用宝
  3. OV商店
  4. 百度SEM

这四个渠道覆盖了新用户的80%,而且每个渠道的投放特点和目标用户群都有差异,所以要逐一分析这四个渠道,拆解为以下问题:

精细化投放策略→获取用户画像→做针对性产品或运营措施→形成成熟方案

  1. 分析渠道的数据和投放策略,是否可以更精准。保证渠道获取的是优质和精准的用户,后续做的留存和转化才有意义。
  2. 获取每个渠道的用户画像和行为特征,这很可能是三不管地带,虽然渠道同学是需要的,但没那么大的动力去推进。
  3. 针对拿到的画像,不同渠道去做对应的转化实验,这是最核心的执行项,具体策略不限于产品或运营端。转化新客的问题,肯定不能全量新客一概而论的。
  4. 形成成熟方案落地,后续维持正常运转。UG不会持续跟进这个项目,一旦成型,就交给对应同事负责。

以上,是UG做这件事的大概思路。可以试想,这事交给PM,肯定是不断梳理产品转化漏斗,重点肯定只是产品端优化;交给运营,估计是不断做精细化的促销活动,利用运营工具去推广,产品端想的就会少。

哪个方法是更合理和彻底的?现在看就很清晰了。这是一个具体案例,但UG和传统业务分工的区别,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具体做法要遵循上图,也就是用户生命周期AARRR模型,再发一次。

在这5步里,重点说前3步:获取、激活和留存。

第4步「变现」属于商业化产品关注的,这部分我平时很少涉及,这里也先绕开。第5步「推荐」是一步延伸,主要依赖产品做得好,再附加给一些激励和刺激,就可以做到了。

以下逐一说具体做法,篇幅所限,只能点到为止。

第一步:获取用户(Acquisition)

就是拉新,说起来也简单,只要是能拉来新用户的方式,都可以。但需要关注这几个指标:新增用户、次日留存、单个用户成本、获取用户ROI。

这几个数其实是告诉你,要看拉新的人数,也要看用户质量,还要看花的钱值不值。

具体方法可分为三类:

1.渠道投放

对于有推广预算的公司来说,这是获客的最重要的方式,这里门道也很多,我并不专业,只从增长角度去谈。

渠道拓展和商务关系维护,这两点暂且不说,单说投放策略就有很多深挖的地方。

①优化投放素材,提升信息流、厂商、商店推广资源的CTR。这是一个持续尝试、沟通、看结果的过程,有相对很多琐碎的工作,尤其是沟通环节。

理想的状态,是用算法策略顶替人工。算法可以千人千面的生成投放素材,并且可以快速更换素材,从而可以提升广告曝光和CTR。这又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分支,我用两句话带过了。

②精细化投放策略,提升ROI。也就是就让投放更合理,想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举个例子,你每天要给10盆花浇水,但每天只有固定的1壶水。你可以平均分配给这10盆花,每盆都浇一点;

你还可以先看一下这10盆花,哪几盆该浇水了,哪几盆不需要浇水,你只需要把这1壶水分给需要浇水的花,或许还可以省下水,以后就可以养15盆花了,而所需的水是不变的。

精细化投放策略就是这个道理,不是通投,而是先分析用户,去制定投放策略,只把钱花在合理的地方。

比如,投放信息流广告,可以选择获取新用户,也可以唤起老用户。对于新用户,可以选择性别年龄地域兴趣等基础信息,尽量圈定适合自己产品的目标人群,做到精细化投放;对于老用户,可以选择投放给非高活用户,例如近30天内未访问的用户,避免对本来每天都会访问的用户进行投放。

再比如,更极端的情况,可以圈定产品无法触达的用户,或已流失用户,通过投放去触达和流失召回。这样的目的性更强,虽说量级可能不大,但策略是合理的。

③资源利用最大化,预装、厂商和第三方商店推广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这点是以渠道商务为核心的,需要尽可能多的获取资源方的信息和资源,做好外部资源和内部团队的对接,为增长获取更多的方法。

比如,做了预装的产品,肯定有未激活的存量,利用厂商的推广资源去把存量激活,是快捷高效获取新用户的方式;

再比如,对于安卓各厂商来说,有很多资源和玩法可以去摸索,有的是官方的,有的是私下摸索的。哪怕OV华米这几个大厂商空间很小了,也可以去研究一下相对小的一些品牌,没准有蓝海。

2.任务体系

拼多多的月GMV据说已经400亿了,京东电商做了6年才过100亿,而且日订单量已经超过京东。

趣头条(下图)用了一年半的时间,DAU已经过千万。

趣头条的任务体系

这是目前很受关注的两个产品,具体形态和定位不一样,但都是以「利」为诱饵,让用户去做裂变。

通过任务体系,可以让用户去「收徒」,获取新用户;还可以设置提升留存、评论、分享等行为的任务,用户完成后可获得现金或金币的奖励。产品通过用户行为获得广告收入,去cover奖励给用户的成本,形成闭环。

金币还可以直接兑换成现金,具体汇率是浮动的,这样可以保证ROI的稳定。

这是获取新用户的一种有代表性的形式,不是为了让大家都搞「收徒」,而是可以借鉴这种裂变的任务体系。

3.活动

对于活动的定义,有太多不同的解读。比如京东美团的大促是活动,新世相的扔书是活动,网易的传播H5是活动,今日头条的百万英雄也是活动。

但这里我说的活动,完全是以拉新或提升留存为目的的,品牌曝光等收益不在此列。所以,以上提到的活动里,比较典型的UG方向的活动,就是今日头条的百万英雄。

视频答题这个形式,如果不是当时被叫停,估计也快成为标配了。这类活动因为很低的参与门槛、诱人的现金奖励和复活卡的传播机制,为产品带来不错的新增用户。

什么样的活动才能带来用户增长?下一个「百万英雄」是什么?现在不知道,但有途径去探索。

建立一个专注在增长的活动项目组,成员包括活动策划、产品、交互、视觉、前端后端研发等,制定共同的目标,让大家都坐在一起,不断去快速尝试。甚至可以去copy国外已被验证的形式,就像视频答题一样。

4.把握红利

这点有点虚,但确实是一个方向。UG需要时刻关注国内外最新动向,快速抓住新技术或新玩法的红利,用超强的执行力去落地,为产品获取新用户。

随便举个例子,支付宝发短信领红包(下图),就是一个很好的提升DAU的方式。成本可控,就是短信成本+红包成本;操作简单,复制短信再打开客户端,这个操作之前已经被教育过,很多用户都知道。

这类新奇玩法层出不穷,小到一条短信,大到一个视频答题的模式。UG的同学们必须保持对待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快速执行的能力,才能抢占红利。

第二步:激活用户(Activation)

「激活」这两个字容易有歧义,其实这个阶段要做的就是新用户留存,从某种程度说这是最重要的一环。

因为当你某天获取1万新增用户之后,只能留下1千人,次留是10%。那么流失的9千人的成本是浪费的,而且实际上新增的用户只是1千,不是1万。如果可以把新用户留存提升到20%,每天就可以带来1千人的增量活跃用户,一个月就是3万。

新用户留存是获取新用户和活跃老用户的中间环节,这一步做不好,会造成断流,新用户流失了,也没有积累到老用户,整个大盘就不会增长。

举个例子,你的小饭馆刚开张,大概的思路就是服务好第一批客人,这样他们就可以再次光顾,而且还会带来更多的朋友。做一个app也是一样的,新来的第一批客人得服务好,慢慢老顾客才会越来越多。

具体可以有以下方法:

1.用户访问路径的优化

梳理用户从不同来源访问产品的路径,一步步列出,看看哪些环节是可以优化的。保证新用户使用产品是流畅的、愉快的,留下一个好印象,才会有后续的留存。

摩拜的新用户使用路径为例,下图分别是优化前和优化后的情况。可看出,不仅节省了步骤,还优化了体验(扫码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要把用户体验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比如页面加载速度,广告带来的负面体验等。用户在不同机型(尤其是低端机)和不同网络环境下(非WIFI),有可能会出现加载慢或出错的情况,这些都是坐在办公室的PM们很难想象到的,所以必须多测试,多调研,去分析数据漏斗。

2.利益刺激

还是以小饭馆为例,当你第一次光顾时,给你发一张满100减20的券,但只能下次使用,有效期还是在1个月内。这就是用利益刺激的方式,达成新用户留存。

如何定义这个「留存」,其实不只是狭义的「次日留存」,而是能对用户留存有帮助的「指标」。

比如,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新用户中有行为的用户的留存,会远大于没有行为的用户。所以,要做好新用户留存,就是提升这部分新用户的有行为用户占比,这是达成目标的拆解路径。

有点绕,套用案例来说:

  • 社交产品:留下个人资料的用户留存,比没留的高;
  • 互金产品:买过理财产品的用户留存,比没买的用户高;
  • 电商产品:领券用户的留存,比没领的高;
  • 资讯产品:有评论行为的用户,比没有的高;

以上这些案例是怎么做到的,利益刺激是其中一个方法。

美团在几年前补贴大战的时候,通过发券刺激新用户下单。在这个阶段也没办法获取足够的用户画像,所以不知道新用户的喜好,只能是在用户浏览的品类里,发放优惠券。

还有些产品,给新用户发放红包,连续7天,每天都可以领。这就是最直接的利诱,拉动用户前几天的留存。但这种活动要做到成本可控,单个次留或7日留存的成本太高是不合理的,但拉低成本会导致用户对红包无感知。

3.资源倾斜

试想一下,当你发出一条朋友圈之后,你在想什么?是不是期待会有朋友来评论或点赞?如果有,甚至有很多,你会获得快感和满足感;如果没有,就会比较失望。

这种体验,用户在使用你的产品时也会有。

假设你在知乎、贴吧这样的社区类产品,作为新用户发布一条内容之后,如果能展现在重要的位置,或者快速获得几个回复或点赞,你就会很开心,留下来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这就是为什么做社区运营的小伙伴,会不断刷帖子,看到新人发内容了就马上去回复,就是为了让对方感觉到那种「快感」,认为这里有很多用户在讨论,很热闹的样子。

传言滴滴冷启动时只有很少的司机在用,于是程维让几位员工去打车绕着城区转,这样会让这些使用滴滴的司机觉得这事靠谱,能拉到客人。这个行为带来的效果,其实就是新用户留存。

再回到小饭馆的案例,当老板发现这桌客人是第一次来时,可能会去聊两句,套套近乎,送个水果拼盘什么的。老板这个行为,也是为了做新用户留存。

在以上几个案例里,社区运营去回复新人的帖子、滴滴自己花钱去打车、饭馆老板去套近乎,这些都是有针对性的为新用户投入资源。所以,资源向新用户倾斜,也是提升留存的方式。

第三步:留存用户(Retention)

在获取用户,并有针对性做了留存工作后,留下的用户就进入了「老用户」的池子,不再受到前两步措施的影响,接下来就要对这部分「老用户」做留存。

其实,如果产品本身对产品是有价值的,是能跑起来的闭环,那么本身就可以对老用户达成留存。但实际情况并非那么理想,所以我们还是要做点什么的。

1.激励体系

这是很大的话题,这里不适合展开,只说原则性观点。

不能把激励体系等同于积分、等级、签到、勋章等具体方案,要将用户需求和产品卖点结合,再思考解决方案。而具体的解决方案,也不限于上述几种。

可以看到很多做「签到」产品,都只是把这个功能当成提升留存的工具,但并没有设计完整的闭环,用户并没有什么理由来签到,做这个操作之后没有及时有效的反馈。

同理,大部分产品的积分等级都做成摆设了,反而做的比较成功的产品,比如微信公众号、知乎、豆瓣等,都没有这些。

比如下图中,微博等级做的就没啥价值,keep的等级特权比较鸡肋,勋章想打纯精神激励,但感觉也没到位。

微博和keep的用户体系

再看下图中,滴滴的任务和会员,提供了价格优惠和优先派单,这对用户就是有价值的。不知道数据,猜测会比上图的微博和keep要好。

另外一个截图是游戏皇室战争」的任务界面,用户通过任务可能获得用钱才能买到,甚至用钱也买不到的卡牌,这对用户来说也是有价值的。而且多任务的设置,可以保证用户一天多频次的访问,以及发起多个操作。

滴滴和皇室战争的任务

滴滴的用户特权体系

上文中提到趣头条的任务,也是老用户激励体系的一种。通过利诱,刺激老用户的持续访问。

用户体系的建设,务必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去制定解决方案,不能被已有模式束缚,否则就会做出类似微博的等级。要想办法做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让用户和产品都受益。

2.用户触达

老用户对产品的品牌有认知,有忠诚度,但还需要适时去「提醒」一下,把用户勾回产品,这就是用户触达。

大概有四种常见形式:push、系统消息、短信、邮件。前两个还可以用,后两个效果在大多数场景下是很差的。

push有以下几个要点:

  • 内容。可选的发布内容数量多、分类多、及时性强,无论全量或个性化push都可以保证效果;
  • 通道。保证push可以触达更多的设备,想办法让更多用户打开手机的push开关。
  • 策略。对哪部分用户发、在什么时间发、每天发几条、push文案是否加图、声音是否可以调整等,都是push策略要做的。

另外,push还要做好管理,保证发布的内容和分类是稳定和合理的。建立每天监控数据效果的报表,及时review每一条的效果,便于尽快调整策略。

这四个触达用户的方式,push是最有效,且难度也是最大的。这里用简单几个要点带过,其他三个也不再赘述。

3.活动

线上活动的主要收益是老用户促活,提升活跃频度,比如活动前是3天来一次,活动后提升到每天都来。反而靠活动去拉新是很难的,从成本角度来说还不如让渠道投放去做。

今日头条在春节期间做的「集生肖」活动(下图),拉新和促活的作用都有,但这里只说促活。

今日头条集生肖活动

想要集齐12生肖,就需要每天都启动app,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励去提升老用户留存。当然,这是个多维收益的活动,可以拉新、社交、绑卡,但成本可控,从第三方数据来看,对今日头条整体DAU也有拉动作用,这就是一个好活动的效果。

说完UG的意义和做法,最后讲讲常见问题,毕竟理论和现实有很大差距,而且这个理念还没有被很广泛的理解,所以缺乏快速生长的土壤。

问题一:数据基础薄弱

大多数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员工,都会觉得自己的产品数据基础薄弱,这个太正常了。

首先,大部分抱怨者都是「用数据」的人,并非「做数据」的。从自己需求角度出发,总是会觉得数据不能让人满意。

其次,小公司没时间、没成本、没必要去重视数据,大公司有很多也不是数据或技术导向的,这是行业现状。

但问题是数据对UG来说是很重要的,不是依赖数据做决定,而是需要数据去验证主观推测,这样就可以快速做大量的AB测试,从而落地最终方案。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公司,每天成百上千个AB测试在线上跑,有成熟的技术平台,完全不依赖客户端发版。

即使数据弱也没关系,只要判断是必要的,就可以一点点去建,哪怕多花一些时间。这种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并非快速见效,但坚持推进去建设,从长远来讲收益是很大的。

问题二:内部协作效率问题

我的感受是,做UG最难的不是业务技能方面的,只要主线清晰,团队给力,不断去推进优化,一定能看到效果。

难点是因为整个公司对UG理解层面不同,导致落地难,重点体现在公司内部协作效率低,沟通不顺畅。

因为产品、运营、研发、渠道、市场等,分属不同部门,被不同的老大管,甚至KPI都不一样。而UG恰巧需要把这几个角色整合到一起做做事,势必会遇到协作的问题,也会与现有业务冲突。

比如从UG角度来讲,需要去优化某个产品模块,但这个需求就与本身在做基础产品的需求冲突,而且最终落地的也不是UG的同学,那这个需求就要有足够的理由被认同,才能被排进去。

有的时候,可能不是「需求」的问题,而是「蛋糕」的问题。UG团队会触及原有团队的利益,合作必然不会顺畅。

解决这个问题,很难,也很简单,必须公司、老板的层面去认可和推动,只有这一条路能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三:缺少人才

一个公司想做UG,首先想到的就是找有经验的人。但目前业内真正做过这事,并有些方法论沉淀的人不多,对比需求缺口,差距就更大。

对于人才来讲,这是个很好的机会,之前做过产品、数据分析这样的同学,转做UG更有优势,至少需要有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很强的沟通和推动能力。

对于公司来讲,能直接找到合适且有经验的人,是最理想的。如果找不到,也可以从内部挖掘,至少执行层团队是比较容易搭建的。难点是需要有一个懂UG的leader,这是个大项目,需要有人掌舵和协调推进。

以上,就是我对UG的理解,问题太大,导致很多分支问题只能点到为止;眼界所限,可能也不算是UG的全貌,但至少是从实战中提炼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作者:韩叙,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韩叙

]]>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 //www.f-o-p.com/104229.html Tue, 30 Oct 2018 02:27:17 +0000 //www.f-o-p.com/?p=104229

 

新增用户的留存,是用户增长里非常重要的一环,却很容易被忽视。本文会讲新用户留存的重要性,以及执行框架思路。

一、什么是用户增长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先说一下什么是用户增长,可能我的理解和其他人不太一样。用户增长,从国外的理念来讲,就是AARRR模型(如下图)。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从国内的角度来说,用户增长还有一部分价值在于,是一套工作方法,是一种团队协作形式。

而且,因为国内互联网环境和用户习惯,与国外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AARRR模型中,获取、激活、推荐这三块,国内外的理解是不同的。

比如国外就没有运营渠道团队,主要就是产品、研发、市场;国外也没有这么多渠道的玩法,也没有国内这种多样化的用户构成,差别太大了。这就是为什么你看了很多国外牛逼的案例,但在国内完全不可行的原因。

所以,用户增长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用,但要做好「本土化」。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用户增长,首先是一套工作方法

举例我是公司老板,我希望app的DAU能提升,这样做商业化变现,公司才能赚更多的钱,这是整体目标。

活动运营对我说,他做活动的目标是UV,活动的UV多了,DAU就会涨吧。

用户运营对我说,他的目标是维护更多的核心用户,让他们有更多的贡献量或者活跃度,有了核心用户的带动,DAU就会涨吧。

产品经理对我说,他的目标是所负责那个产品模块的UV,或者在DAU中的占比,这俩数值越高,DAU就会涨吧。

但在我看来,活动UV、核心用户活跃、某个产品模块的DAU占比,这三个数字完全不在一个方向上,不是统一纬度。就好比大家一起推车,不是往同一个方向发力,效率会很低。

用户增长就保证全公司,或者至少有那么一撮人,只做能明确带来增长的事,方向和目标非常一致。不能带动增长或无法被量化证明的事,就不做。

用户增长,其次是一种团队协作形式。

传统互联网团队是这样分工的,产品经理、运营、研发、设计、市场、渠道、销售各为独立团队,各自有老大管理。

这样分工只是单纯的「类聚」,把相同工种的人放在一起,再从中找一个比较厉害的人负责管理。除此之外,好像没找到其他理由。

但实际上相同工种的人协作是比较少的,再多的产品经理凑一块也没办法把一个功能搞上线。所以,其实协作更多的是产品+运营+设计+研发,这样的项目组。

可这几个角色在不同的团队,可能有不同的KPI,就会带来协作成本,降低工作效率。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样垂直团队的设置还会带来「谷仓效应」,如下图。各自为战,垂直可以足够深,但横向协作很少。每个人只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会影响工作效率。

用户增长,就是用一种相同目标、跨团队的协作形式,把各部门串联起来,打破这种谷仓效应。

图源:Hiking Artist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对用户增长的理解,容易出现的误区有两个。

首先,用户增长不是秘籍和捷径。老板们不要拿来这个概念放到自己团队里,就可以坐等数据的快速提升。这不是一招一式的事,也没有那么神秘,只是一种思路而已。

其次,不要狭隘的认为「裂变」就是增长的全部,以偏概全。用户增长是AARRR模型,裂变算是第一个A的方式之一。也就是说,获客有很多形式,之前有渠道投放、活动拉新等,如今多了一个裂变。

有把「裂变」玩法鼓吹成「用户增长」而从中牟利的现象,大家不要被误导。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二、为什么做新用户的留存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新用户的留存,在AARRR模型里,就是「激活」这一步(如上图),只是国内很少有人这么叫。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为什么说新用户留存重要,先讲个故事(上图)。

想像你开了一个小饭馆,当第一桌客人来的时候,你肯定会尽全力用最好的服务、最优的饭菜去对待他们,临走的时候没准还给一张优惠券,下次来可以打折。

因为你知道,这第一桌客人非常重要。如果他们吃得满意,之后才会多次的来消费,顾客本来就是积少成多的过程;他们也会推荐给身边的人,饭馆本来就是服务周边的事;他们还可能给一些反馈,帮助你改进好服务。

这第一桌客人,对于你来说,就是新用户。他们第一次的感受就非常重要,就是你需要重点做好的。

同理,我们做好互联网产品的新用户留存,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两个原因:

1. 新用户留存做的好,会带来整体留存用户的提升,也会避免获客成本的浪费。

举例(见下图),有两个渠道来获取用户,每天带来的新增用户都是1W。渠道1的次日留存是40%,那么第二天还在活跃的用户就剩4K;渠道2的次日留存是30%,第二天还在活跃的就剩3K。

那么渠道1带来的全部活跃用户数,就是下图中黄色+黑色的面积;渠道2带来的全部活跃用户数,就是下图中黑色的面积,可明显看出,前者面积大于后者。

面积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次日留存那个点(图中第二天的留存用户,绿点)。所以,次留很重要,决定某个渠道的整体活跃用户量。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除此之外,从成本角度来讲,次留数据的高低,也决定了次留成本的差异。从下图就能看出成本的差距有多大(下图)。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如果次留本能做到50%,但你只做到10%,次留成本相差有80元/个,这就是浪费的那部分成本。

2. 新用户由于访问路径相对单一,留存策略更容易落地,也更聚焦。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新用户使用产品的方式,绝大部分是主动打开,使用路径相对单一。所以只针对这一个路径去优化就好,更聚焦,效率更高。

另外,还可以根据渠道来源去做用户的精细化运营,部分渠道是可以拿到用户的人口属性(性别、地域、兴趣偏好等),这就是精细化的决策依据。

三、新用户留存的主线

用户增长的主线是AARRR模型,新用户留存的主线就是从产品启动到关键行为的转化(如下图)。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1. 产品启动

产品启动是用户使用一个产品的源头,是第一步。就是用户在应用市场Appstore下载安装后,打开客户端。

绝大多数是这样访问的路径,除此之外还有,通过外部渠道带来的,外部落地页是内容或商品的详情页,可触发点击到下载安装和激活,激活后仍然会落地到相同的页面,只是在端内看到的。

2. 关键行为

内容型产品,关键行为就是内容消费,如阅读;电商类产品,关键行为就是到新客的转化,也就是第一个订单的完成。

这个关键行为有点像aha moment,如Facebook的「7天内加10个好友」、Dropbox的「上传第一个文件」等。这些都是国外的案例,国内其实很少有能确切算出aha这个数值的,因为情况并没那么理想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继续。做用户增长,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灵活判断、快速推荐,不能特别依赖数据。因为没有那么及时和完备的数据给你,你也没时间去等。所以能大概确定一个关键行为指标就可以了,就可以去做功了。

四、制定指标的常见问题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制定指标是用户增长里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你需要通过指标,把不同团队的成员捏合在一起,最好还能覆盖到大家的原有指标,达成共赢。如果没有共同的指标,或者大家并不认可,那这个项目组基本上就是名存实亡。

制定合理目标有两个要素(上图):

1.从整体产品获公司目标拆解得来

比如上文提到,假设公司的目标是收入,这也是绝大多数公司的目标。完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有足够基数的活跃用户,以及商业变现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足够基数的活跃用户,假设就是DAU。这就是从整体收入目标,到DAU和商业化变现的一层拆解。

接下来继续拆,DAU又可拆解为新增活跃用户+老用户的留存。所以,新增活跃用户,就是本文讲的这部分。

捋一下就是:

以「公司收入」为北极星指标。

第一层拆解:公司收入=用户数(DAU)+变现能力

第二层拆解:用户数(DAU)=新增活跃用户+老用户留存

第三层拆解:新增活跃用户=新增用户*新增用户留存率

本文讲的就是,如何提升「新增用户的留存率」。

不能接受的是没有共同的核心指标,各个角色之间的指标没有逻辑上的关联。目标拆解不清晰,到具体执行的时候就会出现偏差。

2.多个指标的相互约束和牵制

制定的指标不能是单一的,是需要多个指标构成约束和牵制,才能确定这个措施是否真正带来增长。

举例,你负责push模块,给你制定了「push打开用户数」这样的单一指标。那很简单,你多发几条push,或者多发标题党、三俗的内容,这个指标就会提升,但用户满意度以及后续的时长、留存会下降。所以,push的指标应该是多个的,如打开用户数、打开率、对DAU的贡献等。

再举例,你负责某个产品模块,给你制定了产品模块的访问用户数作为指标。那么你重点要做的就会变成,提高这个模块的曝光,申请更多资源,而不是做好产品的体验。

因此,新用户留存的指标可以定三个,分别是新增用户量、次日留存、获客成本。因为新增用户量和次留是成反比的,如果为了达成后者的提升,降低前者就可完成。

但如果目标是新增活跃用户的提升,如上文拆解公式所说:新增活跃用户=新增用户*新增用户留存率,所以需要新增用户和留存率都提升。

五、做好新用户留存的方法

大体分为四类方法,分别是:用户运营的精细化、产品流程优化、活动激励、提供优质的服务。(下图)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按照从启动到关键行为转化的这个主线,上面四类方法其实是串行的流程。

第一步:将获客渠道精细化,针对不同的渠道做针对性的用户运营,同时也可以做渠道的筛选,来获取优质流量

第二步:将获取的流量,更高效的转化到关键行为的使用。就需要做产品流程的优化,提升每一步转化率

第三步:为了提升每一步转化率,还可以通过活动的激励,引导用户转化。

第四步:用户完成关键行为时,产品要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只有用户满意,才会有后续的留存。

下面详细说这四步:

1. 精细化运营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首先,精细化运营是找到和分析用户的来源,将决策环节前置,我们可以获得不同来源用户的不同特征。

比如信息流渠道,可以按照固定人群去做定向投放,在圈定用户的同时,也能获得人群的属性。这样就可以针对这部分群体,做对应的留存策略。女性+一二线城市+兴趣点的用户,推荐什么内容或商品转化好,都是可以有目的的尝试。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其次,也可以通过活动的形式,去做精细化用户运营。被某类活动激励后的用户,就可以认为这类用户的需求。

比如,一个书+电影+音乐的活动,有部分用户只参与了读书那部分,就可以认为这部分用户的兴趣是书。回到客户端后,就可以定向推荐书相关的内容或商品。

再比如,一个红包类的活动把一批用户拉进来了,可以认为这部分用户都是逐利的。回到客户端后,就可以再推送逐利类的活动,引导用户继续留存,如上图。

2. 产品流程优化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要提升产品启动到关键行为的转化率,就要把每一步都列出来,看转化率有哪些可以提升空间。

举例,今日头条和手机百度这样的大流量产品,为什么没有收集用户兴趣点的环节?因为让用户填写兴趣点,推荐就可以更精准。

如下图左边2个页面截图,就在收集兴趣点;而右边UC和喜马拉雅,就把收集兴趣点的入口缩小,点击可以设置,也可以忽略,不占页面位置。

从逻辑上来讲,产品多一步操作,就会多一次流失。只是要衡量多这一步的收益,与流失之间,哪个更值得。从今日头条的情况来看,收集兴趣点这件事肯定是负向的。

这只是一个案例,是新用户从启动到关键行为转化的一步,只有都拆解出来看,才知道问题是否存在。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3. 活动激励

通过活动激励,引导新用户产生关键行为,从而留存。以美团app为案例分析,见下图。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新用户的操作流程见上图,先获得的是外卖的红包,领取后回到美团app,又看到新客的红包弹窗,关掉弹窗后又看到新人专享礼包,每一步都有活动的引导。

再加上本来用户对美团的理解就是「优惠」,所以这样的活动也是符合用户预期的。

4. 优质的服务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当新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要拿出最优质的服务或商品,抓住最重要的这次机会去留存这批用户。就像上文开饭馆的例子,客人第一次来吃饭,得拿出最好的饭菜水平,让客人满意,才会有第二次消费。

我想,饭店的菜单里会把特色菜放在前面,原因之一就是这个吧。老客人不需要看菜单也知道吃什么,新来的客人不知道怎么点菜,所以才把最优质的放在菜单的最前面。做互联网产品也是一样的。

上图三个页面分别是未登录状态的微博、知乎和贴吧。因为未登录,产品也不知道用户是谁,有啥特征,所以就把产品里最热门、最优质的内容推出来。

六、做用户增长时的常见问题

做用户增长时,如何做好新增用户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1. 数据基础差

有朋友说,公司里根本没有那么多数据可参考,这增长就没办法做。我不这么认为,因为绝大部分公司的数据基础都很差,这就是现状,首先要接受。

其次,数据只是参考的依据,是衡量效果的工具,但不是决定产品生死的因素。我经常说,如果数据什么都能给你,还要我们干嘛?

数据基础差,就一点点去建立。去建数据平台,去梳理口径,去制定流程等等,只要你坚持做下去,有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就会有明显的改善。

这本身也是用户增长要做的事,不能指望别人把菜都切好了等你炒。

2. 缺乏增长的方法

首先,抓住主线。比如用户增长的主线是AARRR,新用户留存主线是从启动到关键行为的转化。只要有了主线,逐步逐层去拆解,去解决问题,见招拆招,自然就有了增长的方法。

其次,多于同行交流,吸取别人的经验,在一脸懵逼的时候可以先拿来主义。

3. 没有合适的人才

本身也没有用户增长的专门人才,都是半路转行的。我们可以从产品、运营中筛选合适的。必备素质是有产品思维,有数据分析能力,目标导向极强,有很强的推动力。

4. 公司内协作效率低

在用户增长初期,内部推动难是非常正常的。首先,大家理解这个事需要过程,都觉得这只是一个概念。需要慢慢建立增长的文化,去加强理解。

其次,用户增长经常是在「干别人的活」。同事们可能会觉得,我干的好好的,凭什么听你指手画脚。

所以,用户增长要自上而下的推动,老板一定要认可这件事。否则,基本上很难做下去。

 

作者:韩叙,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运营狗工作日记

]]>
活跃率=活跃用户/总用户?那什么叫活跃用户? //www.f-o-p.com/104223.html Tue, 30 Oct 2018 01:55:31 +0000 //www.f-o-p.com/?p=104223

 

什么叫活跃用户?有些分析工具定义为一段时间内打开APP的用户就是活跃用户,那你让留存用户情何以堪?活跃率反映了产品的健康度,活跃用户数反映了产品的市场占比,但连什么是活跃用户都没搞清楚,怎么做分析?

一、什么是活跃用户数?

首先,我们要重新定义一下活跃用户数。很多分析工具将一段时间内用户打开APP或其他任意行为记为1次活跃,那这样的数据有什么用呢?活跃跟留存的区别在哪呢?

比如用户每天会打开push信息,或者每天来领一次积分,这样的用户对产品有价值么?能说这样的用户就是活跃用户么?

重新定义活跃用户:活跃用户=高质量用户=真正体现产品价值的用户

例如:

资讯类产品的活跃用户为每天阅读10分钟以上的用户;

电商类产品的活跃用户为每周浏览10个商品的用户;

在线教育类产品的活跃用户为每周学习计划完成80%的用户。

当然,具体的数字和指标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来设计,并且可以多维度设计活跃用户指标,例如在资讯类产品中有几种活跃用户类型:

每天阅读超过10分钟的用户;

每天阅读超过5篇文章的用户;

每天评论超过3次的用户;

每天转发超过2次的用户。

通过用户使用的不同关键行为设计活跃用户指标,满足后续对活跃用户运营的需要。除了从不同的使用维度设计,还可以从不同的节点设计,例如:

参与活动领取优惠券的用户记为活动活跃用户;

节假日期间登录天数大于2天且日访问时长高于平时30%的用户记为节假日活跃用户。

大多数数据分析工具对活跃用户的统计都是固定的,而在不同节点、不同阶段都需要调整对活跃用户的统计,就像诸葛io推出的自定义活跃用户统计功能。

二、为什么要这样定义活跃用户?

分析活跃用户的意义在于反馈产品功能的健康度,活跃用户数在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产品功能的有效性和产品体验的良性。而考量产品就需要考量用户对产品核心功能的使用程度,通过用户关键行为来界定用户是否活跃,可以更直观看到用户对产品的反馈。

日活、周活、月活有什么意义?怎么统计?

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周活是7日内的活跃用户,月活是30日内的活跃用户,那么在统计周活和月活时需不需要查重?

不查重:将连续多日活跃的用户累计统计,周活和月活的用户人数更多,但不能反馈产品的健康度;

查重:周活和月活统计时对连续多日活跃的用户只保留1次统计,能够看出周或月度内活跃用户的净值,反应一段时间内的绝对活跃用户人数,但看起来也没什么意义。

那怎么统计才算是有意义呢?

活跃用户反馈了用户对产品功能的认可程度,那么连续活跃代表产品对用户需求的持续性满足,周或月度范围内的活跃用户数量没有太多意义,但有意义的是连续一周或连续30天活跃的用户数量。

这里涉及到通过活跃用户指标进行用户分层的分析,通过对连续2天、3天、5天、7天、15天等不同时间阶段内活跃的用户数量进行统计,并筛选出这部分用户,按照连续活跃天数分为一般活跃、中度活跃、重度活跃和绝对活跃多个层级,针对不同层级用户进行针对性运营

例如为什么连续7天活跃的用户突然不活跃了?可以分析用户行为,观察7日活跃的数据变化,分析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

除通过连续活跃天数对活跃用户分层外,还可以对产品使用行为对活跃用户分层,例如每日使用10分钟就可以记为活跃用户,那么对使用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的用户需要有不同的标记,并针对性提升用户的使用时长。

活跃用户分析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通过分析现有活跃用户的行为特征,与非活跃用户的行为特征进行对比,找出用户活跃的特征及不活跃的原因,来提升非活跃用户的活跃度。

 

作者:诸葛君,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诸葛君

]]>